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寺廟導遊詞(通用8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3.39K

寺廟導遊詞 篇1

寧波的阿育王寺是一座千年古剎。

寺廟導遊詞(通用8篇)

走進山門,經過一條幽靜的走廊,歡迎你的是“魚樂池”。池水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翡翠,陽光照在池面上,想給水面鋪上了一層閃閃發亮的碎銀。池水中倒映著藍天,白雲和古色古香的寺廟。魚兒在水中成群結隊地嬉戲,讓人看了真想“與魚同樂”。

繞過魚樂池,等候你觀光的是“天王殿”,天王殿雄壯無比,簷角奇特,微微向上翹起,恰似一隻正要展翅欲飛的雄鷹。走進大殿,大肚皮彌勒佛滿臉微笑地迎接你。兩側四大天王正襟跪坐,有的手持天羅傘,怒目圓睜;有的手纏金蛇,一副齜牙咧嘴的模樣;有的手套金剛圈,面如黑髮;有的手持琵琶,滿臉微笑。你可不要被他欺騙了,傳說他談得可是攝人心魄的迷魂曲。

我還去了“大雄寶殿”,“舍利殿”······到處都有千姿百態的佛像和古色古香的寺廟,我說也說不盡,只覺得自己已離人間,似在仙境,那美景簡直就像人間天堂。

美麗的阿育王寺,那是我們寧波人的驕傲,我愛阿育王寺。

寺廟導遊詞 篇2

各位團友,大家好!

今天,我們要去的景點是陰那山靈光寺。陰那山在離梅州城45公里的雁洋鎮境內,它與羅浮、南華一同被稱為“粵東三勝”。景區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4座,還有觀音巖、棋盤石、銅鑼湖等景觀。它的主峰海拔1297米,像五指並聚直指青天,氣勢雄偉,也稱五指峰。許多朋友都去過泰山,知道泰山多高嗎?海拔1500多米,咱們五指峰也就比泰山低200米,夠高的了吧?現在,新修了全長999級的登山通道可以安全順暢的登山山頂。極目遠望,可以看到獅子巖、臥佛嶺等千姿百態的山峰,唯妙唯俏,嫵媚動人。也有不少遊客頭天晚上就登山住在上面,第二天凌晨看日出,當一輪紅日蓬勃欲出之時,霞光萬道,山峰都披上了金色的晨裝,那無比壯觀的感受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希望各位朋友下次再來時一定要多留一天去看一看五指峰日出。

陰那山裡有一座千年古剎靈光寺,是廣東省五大名寺之一。它的創始人是唐朝高僧潘了拳。他圓寂之後,村上的人就簡歷了寺院紀念他,最初名字叫“聖壽寺”,至今已經有一千一百多年曆史。後來在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粵東監察御史梅鼎捐錢擴建,更名為靈光寺,現在正門石匾上所刻“靈光寺”三個字,就是梅鼎寫的。

現在我們來到了靈光寺,它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大家看,寺廟依山而建,面積相當廣大,有6000多平方米,寺廟上空香菸繚繞,香客和遊人不絕。這座寺廟在梅州遠近聞名,除香客之外還吸引大量遊客參觀,這是什麼原因呢?一個很重要原因是因為靈光寺有“三絕”。第一絕,就是稱為“廣東寶村”的“生死柏”。大家已經看到寺前有兩棵相同高度的巨大柏樹。一棵枝葉繁茂,一棵卻光禿禿的,甚是奇異。你看那棵活的有30多米高,據說是創始人潘了拳親手種的`,樹齡達1100年以上,至今枝葉繁茂;而另一棵雖然已經死了300多年,卻幾乎是同樣高大,依然傲然挺立,枯死而不腐,是不是令人歎絕!前幾年,珠江電影製片廠曾拍過一部電影《生死樹》,就是以這兩棵樹的故事為背景的。第二絕要走進大殿裡面來看,這是主殿大雄寶殿,這裡香火經常都是很盛,但是大家有沒有感到香菸燻人?沒有。這是什麼原因呢?請大家看大殿的頂,就是這殿頂的藻井所起的作用。這個藻井,是用1000多塊精緻的長方木構成的螺旋形藻井,俗稱菠蘿頂,結構巧妙奇特,是寺廟建築藝術的傑作。在我國這樣的蘿蔔頂只有兩處,另一個就是鼎鼎大名的北京天壇的方形藻井,而不會使殿內的人被煙嗆著。第三絕是大雄寶殿後面的山上綠樹繁茂,但大殿屋頂上卻沒有一片樹葉,這究竟是寺廟原因?至今仍是個迷,有沒有哪位能解這個謎呢?

由於政府重視和海外僑胞的資助,靈光寺現在已經修整一新,除大雄寶殿外,還有金剛殿、羅漢殿、觀音閣等,近來還修建了“三柏軒”、“觀音閣”,等像,又重建了山門、歇石亭、陶茶亭、古銀橋,使古蹟又添了新風采,靈光寺在梅州人的心中是非常被看重的,當年許多梅州人飄洋過海外出經商,出門前都要到這裡來燒炷香,特別是到那棵生樹腳下放一大串鞭炮,希望遠遷的家族像這棵千年古樹一樣生機盎然。如今這樣的活動都常有進行,那鞭炮長得足有十幾米。下面給大家細細瀏覽。

寺廟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大家好

請允許我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錦州中旅的導遊員,我叫,非常高興認識大家。那麼這次為期一天的旅遊就有我陪您度過,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旅行社的全體員工對您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更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援。在一天的旅行中當您有什麼困難和要求請及時與我聯絡,我將竭誠為您服務。

我們途中大概需要二個小時的時間,途經凌海市、石山鎮、北寧市閭陽鎮最終到達我們的目的地寺廟。寺廟所地,北寧市長興店鎮,文化進步經濟繁榮,物產豐富,交通便利。這裡是東北葡萄生產第一鎮。農民的水果儲藏業也十分發達。寺廟已敞開胸懷,真誠地歡迎天下朋友來這裡沐浴吉祥和幸福。

據記載:寺廟始於北魏。歷代多有開發重建,尤其在明萬曆年間重修為盛。現經當地政府近十年的修復、建設,使古寺更興,如今,寺廟已經成為聞名遐邇的旅遊風景區。同時,又是省批准的宗教活動點。

整個寺廟分為下院、中院、上院、文殊院四個院。整個寺院以上院石洞中供奉的佛像為主,為遊人稱道、敬仰。又因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著稱,善良的人們賦予其許多優美的傳說,而且,這些傳說都與周圍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溶為一體。

首選映入眼簾的是寺廟的山門,山門是由北京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設計。形象是糅合中國古代牌坊與塔的造型,正面是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題寫“寺廟”三個字,經過一段路我們可以看見山門的舊址,也是由趙樸初老先生題詞的。

在石路兩側,有一對蒼松結伴而立,兩樹的蒼枝綠葉在空中錯錯相交。遠遠望去,好像一對情意綿綿的戀人,摟腰搭肩共述衷腸。因此,人們稱之為“鬆人戀”。相傳,在很早年間,山下有一對青年男女,男的叫小松,女的叫小青,他們從小青梅竹馬,長大情投意合,彼此都產生了愛慕之情。一對戀人面對青山、綠水、訂下了百年之好。然而,天有不測之風雲,好事多磨早就對小青垂涎三尺的王財主趁虛而入。他又是用勢力威脅,又是用財富引入引誘,非要娶小青做妾不可。

在他的威逼、引誘下,小青的父親竟答應把小青嫁給老財主。小青姑娘哭得死去活來。趁著月色,逃出家門,悄悄地找到小松,兩人抱頭痛哭,覺得無路走。他們面對腳下的萬丈深淵,雙雙對天長嘆,然後把一橫,手挽手向萬丈深淵跳去。跳下後,他們覺得身邊呼呼的風響,而身子卻騰空而起,不但沒有墜落,反面隨風飄向上院的石洞中。睜眼一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手端著一碗水站在他們的面前,笑吟吟地說:“年輕人,風浪已過,回家成親去吧!切記,萬事不可輕生,只要心中有佛就可逢凶化吉。” 這對年輕人大吃一驚,知道遇見了活菩薩,連忙回家,各自把這一奇遇對家人講了。而家人告訴他們昨夜裡那個欲強娶小青為妾的老財主已墜崖而死。為紀念這個奇遇,小青和小松結婚的當天,就在通往下院的路上種了一對青松。人們都把這對青松看作平等、友好、善良戀情的象徵,盡力地保護它們的生存。

過了戀人鬆我們就到了寺廟的下院,下院是大雄寶殿和韋馱殿。大雄寶殿內供奉了三尊菩薩,中間一尊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左邊是地藏五菩薩,保壽保平安的,右邊是觀世音菩薩。對面就是護法韋馱殿和四大天王,它們是保護佛祖的。

出了下院登上石階,整個寺廟共有1088個石階。繼續向前走就是藥師殿,藥師殿中供奉三尊菩薩,中間的是藥師傅,左邊是日光菩薩,右邊是月光菩薩,他們三尊合稱“東方三聖”。他們的意思 是日月東昇,它們放射地光芒照射著眾生,使人們得到快樂和健康。過了藥師殿向前走,就到了中院。中院有進香殿,裡面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的下身。進香殿也是為了一些老弱病殘的人修建的,他們上不了上院老母洞中,就在這裡為老母進香,而老母洞正與進香殿垂直相望,我們上香時彷彿老母正在望著我們一樣。

過了進香殿,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關口,由小篆體書寫的三個字“抱曲關”。過了抱曲關,就是九道彎,又稱九曲雲階。

九道彎穿雲破霧,懸架山崖,時而順峰盤旋而上,時而沿坡迂迴通幽,真是九曲婉轉,妙趣橫生。

九道彎是通往上院的必經之路,其山勢複雜,路線難選。據說,為打通來往上院的山路,寺院主持僧人請遍能工巧匠,沿峰嶺檢視,都沒能設計出最理想的路線。正當眾人面對險峰峻嶺為難時,忽然有一紅衣少女盈盈走來,面對眾人微微一笑,轉身向上院走去。身後留下一條長長的綵帶。只見這條綵帶時而穿峰越嶺,時而通幽饒谷,飄飄灑灑直通上院。

面對這條奇異的綵帶,眾工匠眼睛一亮:啊!這正是神仙所賜的絕妙通道線路。於是大家一起動手沿著綵帶飄過的路線設計,修建了這條著名的“九曲雲階”。

寺廟的最高峰就是文殊院,裡面供奉的就是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徵。為孩子、為家人、為朋友求學的不妨去拜拜。

寺廟寺院的景觀到此結束了,但它的自然風光依然讓我們回味無窮,在後山有茂密的森林,有盛開的山花,景色飴人。在我們拜過老母有閒暇時間的時候,不妨可以去感受一下閭山的情趣。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錦州市區,為期一天的旅行到這就要結束了,再次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援,也再次歡迎您到我們中旅來做客,我們將以更完善的條件為您服務。再見!

寺廟導遊詞 篇4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去參觀遊覽阿育王寺,阿育王寺坐落在太白山華頂峰下,距寧波市中心20公里,阿育王寺在我國佛教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尤其因其有一座舉世矚目的舍利寶塔而聞名。現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也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這個寺廟為何取名阿育王寺,阿育王是誰?

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國王,為爭奪王位,他發動了戰爭,戰爭使無數百姓遭了殃。為了贖罪,他把如來佛的舍利子收藏起來,在一晝夜間命人造了84000座舍利塔以表贖罪。相傳其中一座舍利塔就在阿育王寺,裡面放有一顆如來佛的頭顱舍利子。

阿育王寺建築規模巨集大,全寺佔地面積12。41萬平方米,現存建築面積22867平方米,有殿、堂、樓、閣、軒600餘間,依山坡構築。

這大雄寶殿系清康熙十八年重建,高15。8米,面積870平方米,殿上是乾隆書“覺行俱圓”匾。舍利殿始建於1678年,民國5年重修舍利殿,按北京故宮模式建造,重簷,黃色琉璃瓦蓋頂,金碧輝煌,高度15。3米,殿中我們可以看到石雕舍利塔一座,內建七寶嵌鑲塔亭,亭內為舍利寶塔。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則別行珍藏,其塔身青色,高1。4尺,寬0。7尺,五層四角,四面窗孔,每層雕菩薩神像,內頂懸寶磬,舍利珠掛在其中。殿外後壁有唐代畫石雕四天王像。殿懸宋高宗“佛頂光明之塔”匾,殿前上匾宋孝宗書“妙勝之殿”,下匾為釋竹禪書“舍利殿”。

藏經樓庋藏正版《龍藏》724函7274卷,南宋刊本《磧砂版大藏經》和日本藏經院編《日續藏》民國影印本,合稱“三藏”。

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塔叫上塔,上塔建於晉太康年間,北宋、南宋時皆重建功立業、重修。明正德間住持廣福募資重修,高7層,六圍簷宇,即今形狀。時有塔院、後殿。明王應鵬《登育王上塔》詩曰“病眼年來慵未開,強恃筋力上訓臺;野花正在林間發,海鶴初從何處回。天際兩峰飛白日,雲中萬壑起晴雷;無端一霎冥冥雨,疑是雙龍聽法來。”後塔頂遭雷毀,塔身岌岌可危,塔院因年久失修塌圮。1991年修復,重建塔身山門、塔後佛殿。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下塔。下塔也稱西塔,建於唐開無間。危素和尚《重建下塔記》謂:“大千照禪師撤舊塔而之,始工於無至正二四年,越四年成,高十又三丈五尺,廣二丈三尺,中為級道,下設世尊像”1979年國務院撥款重修,定為無塔,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有塔院,明代重修時,建有殊勝殿、白雲竹院、補青閣竺,有董其昌書“最殊勝殿”額,豐坊書“白雲竹院”額,今均無存。殊勝殿、補青閣原址,已擴建西塔樓,白雲竹院整修後為阿育王寺佛教居士林。

東塔面對玉幾山,規模巨集偉,可稱得上是浙東諸塔之冠。據考證,明代日本畫僧雪舟在所給《阿育王山圖》中,曾繪有此塔。1992年由阿育王寺方丈通一禪師為首募集資金350萬元,花工2萬於1995年建成。塔八面七層,高53米。底層直徑超過10米。

登塔遠眺,殿宇雙塔盡入眼中。塔柱有聯“滿目青山,一笑凌雲登高塔;舉頭明月,幾人把酒舉飛仙。”

各位團友,阿育王寺的參觀遊覽到此為止,謝謝各位合作。

寺廟導遊詞 篇5

千山物產豐富。百年以上古鬆萬餘株;各類動物60餘種,特產水果10餘種,香水梨、南果梨堪稱一絕。溫泉休閒娛樂勝地在風景觀光區的東北部是溫泉休閒娛樂勝地,這裡溫泉資源得天獨厚,地熱水資源佔鞍山地區已查明地熱水資源50%以上,目前年採水量85萬立方米。

天上天景區

天上天景區位於千山風景名勝區北部以自然景觀為主,以奇峰、怪石、古廟、巖鬆而著稱。千山著名道觀無量觀和五大禪林之一的祖越寺位於此景區。著名景點有天上天、七重天、.九重天、天外天、一線天、一字天、夾扁石、無根石、木魚石、鸚鵡石、可憐鬆、探海松、望天蛙等100餘處。唐太宗李世民,清康熙、乾隆等帝王曾遊覽過此景區。相傳唐王李世民,住大安寺到無量觀“振衣岡”上抖過戰袍;金代皇帝世宗完顏雍曾到千山靈巖寺探望其母貞懿太后;清代康熙,乾隆、嘉慶皇帝也都到或從遼阻古城望千山,並留下遺蹟題詞和詩文。王爾烈陪同嘉慶皇帝在千山找的那塊“木魚石”、即曹雪芹寫的石頭記(紅樓夢)中那塊有靈氣石頭

無量觀

有人曾贊喻:“來到無量觀,景點連成片,鬆塔石洞天,處處惹人戀,若想細觀賞,須得一天半”。“塔”是歷史的見證,是名勝的點綴。許多風景勝地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塔。千山的塔多為墓塔,是道士羽化和和尚圓寂的葬身之地,無量觀的塔就有玲瓏塔、許公塔、八仙塔、葛公塔、祖師塔五座古塔。玲瓏塔是千山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始建於唐代,高十二點三米,六角十三級。塔身是花崗岩砌築而成,玲瓏塔掩映在茂密的松林中,每當夕陽西下,晚霞映襯塔頂時,分外輝煌,秀麗壯觀。

六角九級飛簷斗拱的寶塔即是藏真塔,又名許公塔,是無量觀第十一任道長許信友大師的羽化墓塔,共花費百餘萬元,許信友大師六歲出家直至”95年,羽化,享年91歲,他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獻給道教事業,是我國道教三元老之一,他一生最大的貢獻是促進千山佛道兩教的團結合作,並且化緣三百餘萬元修建了無量觀東閣,完成了開山祖師劉太琳的遺願,因此,人們不惜重金為他修建了這座壯觀的羽化墓塔,以紀念表彰他的功跡,這座塔高是13,32米,用雪花石雕刻而成,浮雕為漢白玉。

寺廟導遊詞 篇6

靈光寺坐落於梅縣雁洋鎮陰那山腰海拔約500米處,寺內面闊三間、進深七間,面積6000多平方米。與韶關南華寺、廣州光孝寺,潮州開元寺並稱廣東四大名寺。唐代高僧潘了拳來此開山建茅,圓寂後,唐朝鹹通二年(公元861年)人們開始建寺,原名聖壽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粵東御史梅鼎來此捐錢擴建,更名靈光寺。梅州靈光寺為什麼要改名靈光寺呢?這裡有一段傳說。相傳明洪武十三年七月,粵東監察御史梅鼎出巡視察,忽遇狂風暴雨。就在這危急之時,一位和尚救了他。一天,梅御史來到梅州陰那山聖壽寺進香,發現一尊佛像與救命恩人一模一樣。梅御史撥出白銀千兩,擴建修寺。梅御史念開山祖潘了拳威靈光大,便將"聖壽寺"改名為"靈光寺。與全國各地的寺廟相比,靈光寺有三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地方,被稱為“三絕”或“三怪”。接下來請大家隨我參觀靈光寺。

前面就是是由香港嘉應商會永遠榮譽會長曾憲梓先生捐建的山門,碉龍畫風,極其華麗。因因為寺院大多數居於山林之中,故又稱山門殿,現已成為專門名詞,即使在平原也稱山門。因有空門(中)、無相門(東)、無作門(西)象徵三解脫,所以又稱三門。

再往前走幾十個階梯,便可以看到寺前的草坪上有兩棵柏樹,一生一死,一枯一榮,這就是靈光寺三絕中的一絕——生死樹,當地人也叫它“愛情樹、夫妻樹、神樹”,也被譽為“廣東寶樹的生死柏”生者高約30米,枝繁葉茂,傲然挺立;死的那棵高約27米,雖無半片葉子,但卻鐵骨錚錚,直指長空,枯而不朽。這兩棵柏樹是潘了拳在建聖壽寺之前栽種的,至今已經有1100多年了。死的那棵已經死了300多年,卻與生的那株幾乎同樣高大,前幾年,珠江電影製片廠曾拍過一部電影《生死樹》,就是以這兩株樹為背景。

來到靈光寺門口大家可以看到門匾上的“靈光寺”三字便是由梅鼎所寫的,下面嵌有一副對聯“陰那開山第一祖,靈光古剎不二門”。如果大家有興趣也可以琢磨琢磨!進入寺門,是四大天王殿,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掛著的是清康熙嘉應州舉人陳鶚薦所題的匾“頂外無山”,還有佛簷下的“空中有月”。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彌勒佛,據佛教說法,他是釋迦牟尼的法定接班人,不過,他要在“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才能降臨人世,所以,彌勒佛是我們人間崇拜的“未來佛”。而且當他出世的時候便會佛光普照、五穀豐登,百姓都很期待他的降臨。在我國,彌勒佛的形象來源於一個布袋和尚。唐末五代的樑朝,浙江的奉化有一位和尚名叫“契此”他長得矮矮胖胖,肚子特別大。平時他瘋瘋癲癲,常常背一個布袋,面帶笑容的四處化緣,又常常示人凶吉,還十分靈驗,所以有很多百姓信仰他,人們都稱他為布袋和尚。臨終時,他說了一句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百千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因此,人們認為布袋和尚就是彌勒佛的化身。我們現在看到的彌勒佛,大耳垂肩,橫額方面,一副細眉善目的笑模樣。正因為他整天歡天喜地的迎接大家,世人一見就會覺得“皆大歡喜”,所以我們中國在建寺廟的時候,都喜歡吧彌勒佛像放到前面。

彌勒佛兩邊的是四大天王像。據佛教說法,四大天王各持一方,護國安民、揚善除惡。大家看,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劍,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北方多聞天王手持傘,西方廣目天王手持蛇,分別象徵風調雨順,代表了人們想要國泰民安的心願。

來到後面的屏風,我們看到的是佛教護法天神韋馱。據佛教傳說,韋馱以善走如著稱,佛祖圓寂後,有邪魔把佛祖的遺骨偷走了,是韋馱奮力追回,所以,他被認為能驅除邪魔,保護佛法。這尊韋馱頭像威風凜凜,手持降魔金剛杵。其實韋馱的不同姿勢對於行者僧有不同的含義,如果是雙手合掌捧杵,則表示寺廟歡迎掛單和尚,可以讓他們白吃白住。而如果是像這尊一樣握杵拄地,則表示這個寺廟是不歡迎掛單和尚的。

寺裡最壯觀的主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佛教舉行儀式的主要場所。在古印度佛教徒都尊稱釋迦牟尼為“大雄”,意為他像大勇士一樣無所畏懼,所以大雄寶殿供奉的主尊佛像是釋迦牟尼。現在我們看到的三尊佛像,中間那位就是釋迦牟尼,他坐在蓮臺上,顯得出淤泥而不染,十分聖潔;頭部後面的是摩尼鏡,象徵智慧和光明。左邊這位手託小塔的佛祖是東方琉璃世界教主,叫做“清災消炎藥佛師”;右邊這位手託蓮臺的佛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叫做“阿彌陀佛”。在大雄寶殿裡,供奉著橫三世佛,在橫三世佛面前還供奉一尊身穿黃袍的道人,他就是靈光寺的開山祖師爺潘了拳,法號叫慚愧祖師。說起這位開山祖師,還有一段故事。潘了拳是福建沙縣人,出生時便握拳不張,故潘父給他取名潘拳。

三個月後,來了一位高僧,見到小潘拳便十分喜愛,在他的左手上寫了個了字,神奇的是,寫完後小潘拳的手就張開了,為了感謝這位高僧,就把兒子的名字改為潘了拳。高僧在臨行前對潘父說:“一定要好生照料此兒,長大後必成佛祖”,說完就不見了。果真如他所言,潘了拳十多歲的時候便雲遊四方,一天來到大埔蓮花山脈遙望陰那山主峰,形似五指拿雲,覺得這個地方跟自己很有緣分,於是決定不再雲遊,在此開山建茅。潘了拳為當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實事,他想用更多的時間為百姓祈福消災,不過七七四十九歲就圓寂了,心生內疚,自號慚愧,於是後人尊稱他為慚愧祖師。

大雄寶殿裡經常香菸鼎盛,但不管任何情況下,都沒有香菸薰人,是什麼原因呢?傳說是因為殿頂的藻井所起的作用。這個藻井,是用1000多塊精製的長方木構成的螺旋形藻井,俗稱為菠蘿頂,結構巧妙奇特,是寺廟建築藝術的傑作。在我國這樣的菠蘿頂僅有兩處,另一個是北京天壇的方形藻井。這個菠蘿頂妙就妙在它會把大殿內的香菸及時吸到殿頂迅速排出,而不會使殿內遊人被煙嗆著。這就是我們靈光寺的“二絕”。

那麼第三絕是什麼呢?大家請看,在大雄寶殿後面山上綠樹繁蔭,但大殿屋頂上卻沒有一片樹葉,這究竟是什麼原因?請大家好好想想,相信你們會想出很好的理由來。

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十八羅漢堂。我國在晚唐和五代時期,多以十六羅漢為主,北宋後才開始盛行十八羅漢。那麼多出來的這兩位是哪兩位羅漢呢?一般民俗的說法是降龍和伏虎羅漢,他們都是釋迦牟尼的親傳弟子,佛祖圓寂時特意囑咐讓他們不入涅槃,永駐人間,弘揚佛法。

與十八羅漢堂相對應的就是二十四諸天堂,他們是掌管日月星辰、水火、風雨雷電等的天神,他們的法器和兵器都是神通廣大的象徵。據有關部門考證,我國的諸天神像在宋代以後才有,而且他們的形象是摹仿我國封建王朝百官的。靈光寺除了所介紹的這些殿宇外,還有金剛殿、觀音閣、鐘鼓樓、經堂、客堂、齋堂等。此外靈光寺還有不少的傳說,例如:五色雀、片生熟魚、無篤石螺等,其中無篤是客家話,意思是沒有尾巴,這些傳說都給靈光寺增添了一層神祕感。

在此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還可以親眼目睹靈光寺三絕。相信不久的將來這座古老而神祕的寺廟一定會綻放出更耀眼的光芒,更加吸引遊人前來參拜、遊覽!

寺廟導遊詞 篇7

寺廟位於遼寧省北鎮市常興店鎮境內,遼西醫巫閭山南端,佔地13平方公里。北鎮寺廟始建於北魏,盛於中唐,至今有一千五百餘年曆史,香火綿延,終日不斷。1986年被批准為宗教 活動場所。

寺廟是融宗教與旅遊為一體的著名風景區,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八景十二奇”觀蔚為壯麗。整個寺廟建築為下院、中院、上院、文殊院、聖水院等諸多禪院。下院建於群 峰環抱之中,有“幹山抱一寺,一寺鎮千山”之說。塵心世俗隨風去,清雲談霧繞香菸。中院座落在山腰萬樹叢中,講經說法客不斷,晨鐘暮鼓伴蟬鳴。出中院,踏上百 曲雲階,經讀山軒曲廊,進香殿,過抱曲關,走九道彎棧道,再拾級而上,使可到達上院。上院築於陡崖絕壁之畔,勢若凌空飛懸,風景絕佳。沿石階而下 ,一片神奇的天地便展現在眼前。數百米壁間退出一條天然階臺,階臺背靠絕壁,面臨深淵。臺上古寺莊嚴,鬆廕庇日,院內清泉垂瀑,霧繞雲封。

上院坐落在北部山峰中間的一個橫斷裂石縫中。石縫長50餘米,最寬處9米,最窄處不到半米,離山底120多米,距山頂數十米。中部有人工鑿成的石洞,洞深5.5米,寬高各4米,洞口高2米 多。

據《東北古蹟軼聞》記載:“南海落潮,現一青石佛像。

一千五百多年來,佛教文化在這裡弘揚,傳承。神奇故事在這裡屢見不鮮:求平安者消災祛病得吉祥;求學業者平步青雲得進取;求仕途者一帆風順 得升遷;求財富者生意興隆速發即富。 近年來,每日前來降香朝拜,祈福許願者許願者摩肩接踵,還願者絡繹不絕,皆曰:心誠則靈。無一不驗。20__年,寺廟遊客超200萬人次,香火之旺 一躍成為國內寺廟之首。

寺廟導遊詞 篇8

親愛的團友們:

你們好!

我是你們今天導遊,我們所處的位置是梅州千佛塔寺。

千佛鐵塔鑄於南漢大寶八年(公元965年),當年坐鎮在本邑的修慧寺中,清代州官又將其遷於齊州寺中(這兩古寺早已湮沒)。千佛鐵塔共七層,高4.2米,底寬1.6米,四方形,塔身鑄有千佛,故名千佛塔。

千佛鐵塔日久損毀,清末本邑愛國詩人黃遵憲蒐集鐵塔殘片,收藏於人境廬,作千佛塔歌並序,以紀其事。1935年始,由梅縣縣長彭精一與黃任寰師長將鐵塔移於東山嶺上,建八角亭保護。由於時代變遷,鐵塔被圍在鋼鐵廠內,遭受汙染,損毀日重,加於遊人不便瞻觀,輿論紛紛呼籲加以保護。

1989年冬,明慧法師應梅州佛教協會邀請,從韶關雲門寺迴歸鄉梓,在當年遠照法師發起籌建的普同塔院,協助弘揚佛法及擴建道場。

1990年春節,由明慧法師發起,在眾緣支援下,擇普同塔院後蓮花山頭,興建九層花崗石塔,保護文物。這一善舉,得到當地政府及社會賢達的響應,旋即得到省文物部門的批准“同意遷建,經費自籌”。

同年7月,由市、縣、區各級有關領導,佛門大德佛源大和尚、圓徹法師、海內外護法善信成立千佛塔籌委會,由明慧法師負責,積極籌集資金,足跡遍及海內外,得到到華僑、港澳鄉賢熱心支援,佛教居士紛紛前來義務工作。

1991年12月3日,千佛塔正式奠基興建。1993年2月6日,主塔工程封頂,將千佛鐵塔補鑄完善,遷入石塔底層保護,並續建三層塔臺。千佛塔是用花崗岩築砌而成,結構堅固,有防震、避雷、防風及現代照明裝置。塔共九層,高36米,八角形,巨集偉壯觀。第一層外牆有6尊護塔天王石雕像,正門為趙樸老題匾及對聯,二至八層塔身外牆共有32尊石雕佛像,內牆則浮雕千尊漢白玉佛像,各層門均有海內外大德題聯,九層供奉數千尊鎏金佛像,塔頂托起一座七層小石塔,形成塔中有塔,塔上有塔的特色。塔臺周圍石欄雕刻著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圖,42幅五百羅漢圖及48幅花鳥吉祥動物圖等,第二層塔臺、正門及兩側各有石雕麒麟及石獅,工藝精妙絕倫。

整座寶塔建築堪稱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亦是梅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標誌。塔燈高照,稱謂是"嶺南明珠",前來朝禮者絡繹不絕。

千佛塔寺以石塔為中心,依山建築,歷十餘載,日趨完善。其中千佛寶殿是當前罕見的傳統古建築,正門六條青龍花崗石穿花雕刻石柱,殿內正中是千佛繞毗盧,兩側供奉18尊1米多高木雕金身羅漢,牆上是24諸天及文殊、普賢說法巨型敦煌壁畫,手出名家,栩栩如生。

20__年落成的佛陀教育培訓中心大樓,高5層,建築面積三千多平方米,其中第三層為可容納1000多人的大禮堂,第五層為藏經樓,其餘樓層設有教室、圖書館、檔案室、資料室、閱覽室、電腦室、禪堂、法師休息室等。

另有三聖殿、藥shi殿、鐘樓、鼓樓、法堂、僧舍、上客堂、茶軒、齋館、大寮形成規模恢巨集的殿宇群。翹角飛簷,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香雲瀰漫。寺中景點密佈,"極樂世界"、"日月迴廊"、"九龍吐水"、"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影雕迴廊"、"詩畫長廊"、"望江觀音"、"滴水觀音"、文殊亭、普賢亭、劍英亭、碧華亭、杲日亭等等。特別是塔後"極樂世界"有天池、天橋,噴流飛濺,鳥語花香,左右阿彌陀佛、觀音菩薩石雕巨像兀立天池中,遊人瞻仰,淨化身心。亭臺樓閣,流光溢彩,四季花木蔥籠,綠草如茵,佛號聲聲,梵樂悠揚,晨鐘暮鼓,發人深省,不啻人間淨土也。

寺院於20__年成立佛陀教育培訓中心,以培養高素質的僧才。目前,已具備基本的軟硬體設施,並獲得廣東雲門佛學院同意設立佛學院女眾部。同時發展慈善教育事業,淨化人心,回報社會。

寺院管理制度完善,依戒依律而行,現有150多位尼僧在此過叢林生活,布薩羯摩,結夏安居,如理如法,精進為道,愛國愛教,道風遠播,享譽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