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孔廟的導遊詞(通用15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69W

孔廟的導遊詞 篇1

各位女士、先生、小朋友,大家好!我叫張玉新,是帶領大家參觀孔廟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張導,也可以直接喊我的名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有幸為各位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提供滿意的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另外,為了避免發生意外,給大家提幾點要求:一要守時,不要讓大家等你自己;二要注意安全,小心地滑;三要講究衛生,愛護環境;三要注意保護文物,不要亂塗亂畫。好,下面就請大家跟我遊覽孔廟。

孔廟的導遊詞(通用15篇)

孔廟是我國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廟宇,位於曲阜城中央。它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規模巨集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群。與故宮和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

孔廟又名“至聖廟”,這是對孔子最高的稱呼。

請大家跟我進入“聖時門”,這是孔廟的正門。聖時,比喻孔子的思想是適合時代的。

大家請看前面三架拱橋,因“壅水環繞如璧”,故名“璧水橋”。故宮有金水橋,此有璧水橋。

我們經過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就到了奎文閣。奎文閣是孔廟的主體建築之一,以藏書豐富,建築獨特而馳名。現在這裡是個小書店,喜歡讀書的朋友可以去買書。現在自由活動十分鐘,然後我們去大成殿。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大成殿。大成殿重簷九脊,黃瓦飛甍,雕樑畫棟,氣勢雄偉。大成殿四周廊下環立著28根石雕龍柱。最為引人矚目的是前簷的10根深浮雕龍柱,每柱二龍對翔,盤繞升騰,中刻寶珠,雕刻玲瓏剔透,龍姿栩栩如生,無一雷同,堪稱我國石刻藝術中的瑰寶,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大成殿內金碧輝煌,有大型神龕9座,17座塑像,居中的一座即是孔子。大成殿前露臺過去是祭孔時舞蹈奏樂的地方。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和故宮太和殿、岱廟宋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殿。

好了,孔廟就參觀到這裡,朋友們可以拍照留念,然後去參觀孔府。歡迎朋友們再來!再見!

孔廟的導遊詞 篇2

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巨集大、儲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由這裡起分為三路佈局,這一道五門,中為“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為“啟聖門”,再往東為“承聖門”。大成門的建築結構是“犬牙交錯,勾心鬥角”。中間插進為“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為“鬥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聖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徵在,皇帝封為啟聖王和啟聖王夫人,建有啟聖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築。

孔廟的東路,前後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在看到的經書,立頭功的應為“魯壁”。為紀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為不學詩不會講話,不學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聖蹟圖”。後院是崇聖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孔子是聖人,也是偉大的旅遊家,周遊列國20xx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聖人的遺蹟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

孔廟就看到這裡,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孔廟的導遊詞 篇3

尊敬的遊客朋友:你們好!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歡迎你們來到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曲阜參觀遊覽,我是來自柯南旅行社的導遊趙遠,感謝你們選擇我來為大家提供導遊服務,讓我們一起開啟快樂的曲阜孔廟之旅。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廟宇,它規模巨集大、氣魄雄偉,與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相信今天你一定會不虛此行。

進入孔廟,你會看到古木參天,與巨集偉的建築群相互照映,特別是夏季,上千只鷺鳥居住在古木之上,非常獨特,鷺鳥已被曲阜市定為市鳥。我想給大家介紹最特別的是龍鳳樹,據說,當年乾隆皇帝來孔廟參拜時,一時疲勞就順便靠在樹旁休息,沒想到這棵樹沾了皇帝的真龍氣息後,出現了龍型樹紋,所以叫作龍樹!有龍就有風,在這棵龍樹旁的就是鳳樹。

整個孔廟建築群以中間為界,左右對稱,主次分明。順著中間的主道,你會來到杏壇,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四周杏樹繁茂,生機盎然,孔子當初是在土臺上大杏樹下給弟子們講學,站在這裡,你可以想象到當年孔子教弟子的情景,孔子誨人不倦,學生學而不厭。

請跟隨繼續向前走,我們就來到最有名的大成殿,它是孔廟的主殿,與太和殿、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殿。四周有28根用整個石頭雕成的龍柱,每根柱上雕刻兩條巨龍,上下盤繞,二龍戲珠,形態逼真。殿正中供奉著孔子的塑像,他五官端正,目光炯炯,讓我們對他肅然起敬。每年的9月28日是孔子文化節,世界各地的遊客齊聚這裡,舉行隆重的“祭孔大典”,希望你們到時間來參加。

現在是大家自由遊覽的時間,請你們細細遊賞。

遊客朋友們,今天的遊覽孔廟到此結束,歡迎再次光臨,謝謝遊覽!

孔廟的導遊詞 篇4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裡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群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巨集大、儲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巨集大,儲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絡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稜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為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開啟“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為快之意。就是說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為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裡亭子裡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盪漾。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和門”,意為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說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為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孔廟用的。

同文門,四大名牌,孔廟圖。進入大中門裡左右有四塊大碑。西邊的明弘治碑,講的綱常倫理。弘治碑右側有明代才子湖南長沙李東陽繪製的“孔廟圖”價值很高。篇六:孔廟導遊詞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叫任一諾。今天,由我來帶領你們遊覽“三孔”:·孔廟·。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小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們為了幾年孔子生前的偉大思想寬闊的精神品質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築。前後九進院落,佔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築466間,54座門坊;加之廟內1700餘株古樹,一個個直衝雲天,聽說當時誰敢砍倒一棵,就會以殺頭處理。每一棵樹,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240畝。,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說“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

進入大門,由此向後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的主體建築,前半部為官衙,後半部為內宅。

,是孔子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佔地三千多畝。周圍垣牆高3米,厚1.5米,長14.5華里。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壯觀。

現在自由活動3小時,可以自行遊覽“三孔”,也可以進行遊戲、野餐等活動,但必須保證衛生。

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回到家裡時,別忘了說你們還有一個這樣導遊噢!

孔廟的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北京孔廟。孔廟又稱文廟、先師廟,是祭祀孔子的聖廟。在中國,孔廟遍佈各地,但孔氏家廟全國僅有兩處,一個在山東曲阜,一個在浙江衢州,而坐落在北京東城區安定門內的北京孔廟規格最高,是元、明、清三朝皇帝舉行國家祭孔的場所。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先師門,又稱櫺星門,'是孔廟的大門,面闊3間,進深7檁,單簷歇山頂,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築風格。進人先師門,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門。大成門創建於元代,清代重修,面闊5間,進深9檁,單簷歇山頂。整座建築坐落在高大的磚石臺基上,中間的御路石上髙浮雕海水龍紋圖樣,五龍戲珠,栩栩如生。大成門前廊兩側擺放著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遊獵詩。這是清乾隆時仿周宣王時代的石鼓遺物刻制的。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到了第一進院落,這裡是皇帝祭孔前籌備各項事宜的場所,其東側設有宰牲亭、井亭、神廚,用於祭孔三牲的宰殺、清洗和烹製。兩側有神庫、致齋所,用於祭孔禮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備制。第二進院落是孔廟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這裡便鐘鼓齊鳴,樂舞昇平,儀仗威嚴。大成殿是第二進院落的主體建築,也是整座孔廟的中心建築,是孔廟內最神聖的殿堂。大成殿始建於大德六年,後毀於戰火,明永樂九年重建,清光緒三十二年將殿由7間擴建為9間。殿內金磚鋪地,內頂施團龍井口天花,其規制是最高建築等級,堪與故宮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聖文宣王”木牌位,神位兩邊設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設尊、爵、卣、籩、豆等祭器均為清乾隆時的御製真品。大殿內外高懸清康熙至宣統9位皇帝的御匾,均是皇帝親書的對孔子的四字讚語,是極其珍貴的文物。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孔廟的第三進院落,這是最具特色院落,是由崇聖門、崇聖殿和東西配殿組成的獨立完整的院落,與前二進院落分割明顯而又過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築佈局上的巧妙構思。各位請看這組建築,它叫崇聖殿,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廟,建於明嘉靖九年,清乾隆二年重修,並將灰瓦頂改為綠琉璃瓦頂。崇聖殿又稱五代祠,面闊5間,進深7檁,殿前建有寬大的月臺,月臺三面建有垂帶踏步各十級。殿內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顏回、孔伋、曾參、孟軻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東西配殿坐落在磚石臺基上,面闊3間,進深5檁,單簷懸山頂,內奉程頤、程顥兄弟、張載、蔡沈、周敦頤、朱熹6位先儒之父。各位朋友,孔廟的三進院落及其建築有明確的建築等級差別和功能區域劃分,和諧統一地組成一整套皇家祭祀性建築群落,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出代表。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北京國子監,它位於國子監街(原名成賢街),與孔廟相鄰。各位請看,這是集賢門,是國子監的大門,門內院子東西設有井亭,東側的持敬門與孔廟相通。進入國子監的第二門一太學門,就是國子監的第二進院落,裡面有琉璃牌坊,辟雍和彝倫堂。前方就是國子監土門內大型琉璃坊牌坊,它是北京唯一一座專門為教育而設立的牌坊。正反兩面橫額均為皇帝御題,是中國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徵。位於集賢門內,是三間四柱七樓廡殿頂式琉璃牌坊,建於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牌坊正面額書“圓橋教澤”,陰面為“學海節觀”,彩畫華美,是北京唯一不屬於寺院的琉璃牌坊。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叫辟雍,它是國子監的中心建築,建於中軸線中心一座圓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臺上,是一座方型重簷攢尖頂殿宇。四面開門,設臺階六級。辟雍周圍環繞著長廊,四面架設精緻的小橋橫跨水池,使殿宇與院落相通,這種建築形制象徵著天圓地方。乾隆皇帝之後,每逢新帝即位,都要來此做一次講學,以示中央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重視。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大家跟我往後面走,後面就是敬一亭,它位於在彝倫堂之後,是國子監的第三進院落,建於明嘉靖七年,設有祭酒廂房、司業廂房和七座御製聖諭碑,是國子監祭酒辦公的場所。大家看我手指的方向,在孔廟與國子監之間的夾道內,有一處由189塊髙大石碑組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著儒家經典。這部石經的藍本是雍正年間的江蘇金壇貢生蔣衡歷時20xx年手書而成。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下旨刻石立碑。全部石經共計63萬餘字,規模巨集大,楷法工整,內容的準確性和刻制的精美度都優於西安的“開成石經”,而在規模上也是僅次於西安碑林的全國第二大碑林。

孔廟的導遊詞 篇6

山東,中國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片偉大的土地不僅有名山大川、碧波萬頃,而且在漫長的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孕育了非常燦爛的文明。山東的名勝古蹟、山水風光舉不勝舉。

各位遊客、各位先生、小姐,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孔廟。

尊敬的遊客朋友,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歡迎各位來到孔子的家鄉曲阜參觀遊覽,同時也感謝您選擇我作為您此次遊覽的嚮導。我是曲阜旅行社的導遊員張某,大家可以叫我小張或者張導。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下面就讓我懷著結識新朋友的欣喜心情,為大家提供導遊服務。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禮制廟宇。孔子是我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據記載,孔子生而首上圩頂,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

孔子在一生艱辛探索的社會實踐中,深入瞭解和認識了當時社會,逐步創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體系,成為當時著名的政治理論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創立的儒學思想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孔子死後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壽堂”,房屋三間,裡面陳列著孔子使用過的“衣、冠、琴、車、書”,“因以為廟,歲時奉祀”,即每年按時祭祀。儘管當時孔子已是相當知名的學術大師,但儒家還只是一個學派,孔子的地位不高,所以最初的孔廟也僅僅是孔子的故居。漢代以後,孔子及儒學地位逐漸提高。

據記載,從公元220xx年到解放前,孔廟先後重修擴建七十多次:歷經兩千餘年的歷代重修擴充,便得曲阜孔廟形成了規模巨集大的古代建築群。共佔地約14萬平方米,殿堂閣廡466間,門坊54座,碑亭17座。規模之大,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全國三大古建築群。

孔廟的總體佈局是由孔子當年的故居長期發展而來的,至今已有二千四百餘年的歷史。孔廟建築發展追求的建築效果是通過建築群整體所造成的環境去烘托孔子的豐功偉績和儒學聖教的高深博大來完成的。因此,孔廟建築的藝術表現力首先是它的總體佈局及建築序列的完整性;其次是它的個體建築的處理及每道院落的格局,每個殿、堂、樓、門、亭都充分顯示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第三是個體建築的細微方面,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家們在設計和施工方面的無與倫比的建築藝術成就。在整體建築方面,孔廟採用古代傳統的宮庭式建築形式。但它經過歷史上的多次重修擴建,每當重修擴建的時候,它必然要受到前代孔廟建築形制、規模等因素限制,然而,孔廟的建築群體最終成功地利用了先代遺產,既體現了歷史遺產的延續,又保持了它的總體的完整性。這種獨特的建築形制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首先,孔廟是孔子故宅擴建而成的,它儲存了許多有關孔子的古蹟,如故宅井、詩禮堂、魯壁、金絲堂以及為紀念孔子講學建造的杏壇等;其次是王者宗廟因素,如門戟之制,前殿後寢之制等;第三是宮庭因素,如天子五門之制,王城角樓之制,東、西華門等;第四是宗族家廟因素,如啟聖殿、崇聖祠、家廟等;第五是祭祀因素,在孔廟被祭祀者除孔子、四配、十二哲外,還有先賢先儒、祖先等總數達二百餘人,這樣為容納大批的從祀者神位,就須得設立廊廡,由此便形成了廊廡院落。除以上幾個因素外,還突出地表現了孔子的聖人地位及孔孟之道的神聖性,如泮池、璧水、牌坊等,並以書樓象徵孔子在學術方面的偉大成就。孔廟成功地運用了傳統的庭院組合與環境烘托相結合的表現手法,達到了渲染孔子在學術上、教育上的卓越貢獻和在古代社會中崇高地位的目的,是中國古代建築群中別具一格的建築形制。

孔廟內現有古樹一千二百餘棵,與巨集偉的建築群相互輝映,特別是夏季,上千只鷺鳥居住在古木之上,形成了孔廟又一獨特的景觀,鷺鳥已被曲阜市定為市鳥。

萬仞宮牆

金聲玉振坊

金聲玉振坊建於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金聲玉振”四字為明代學者胡纘宗手跡,坊上有平面淺雕雲龍戲珠,柱頂各設圓雕“辟邪”一隻,俗稱“朝天吼”,坊後有一座單孔石橋,上設龍陛,名曰“泮水橋”,橋下泮水原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經明城正南門西水門入護城河。此橋建於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金聲玉振”四字出自《孟子·萬章下》,孟子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意思是說孔子集聖賢之大成,始終而一。“金聲”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鍾”發出的聲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磬”發出的聲音,在古代奏樂時以擊“鍾”為始,擊“磬”為終,金聲玉振的原意為一首完善的樂曲。孟子將孔子思想比喻為一首完美無缺的樂曲,在這裡借用孟子語意,是說孔子思想完美無缺,集古聖賢之大成,以達到絕頂的意思。

櫺星門

櫺星門建於明代永樂十三年(公元1420xx年),原為木質結構,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衍聖公孔昭煥重修孔廟時,換成石柱鐵樑。四根石柱頂端為四大天將,中間平梁上是火焰寶珠,以象徵此門由天將守衛而成為參天立地的天門。

櫺星,即天田星,最早見於史料的有漢高祖命祀靈星,凡祭天先祭靈星,古人認為靈星“主得士之慶”,專門管官的星。宋仁宗天聖六年(公元1020xx年),築郊臺外垣置靈星門,即在祭天之臺的外牆置靈星門,形如窗櫺,故曰“櫺”。孔廟設櫺星門,意為祀孔如祀天,此見於宋《景定建康志》、《金陵新志》所記。另外,孔廟有碑記:置櫺星門“取其疏通之意,以納天下士”,無論任何地方,只要設有櫺星門,那麼它的門扇一定是由櫺子結構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廟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學士都來學於此。

櫺星門外東西兩側,各有一幢下馬碑,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在封建社會,所有來曲阜祭孔的官員,無論職位高低,來到孔廟前見到此碑,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對孔子的尊崇之意。此碑始立於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現僅存東面一幢。

太和元氣坊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太和”指天地、日月、陰陽會合之氣,“元氣”原意為形成世界的原始物質,後來,一些唯物主義者將“金、木、水、火、土”這五行稱為“原氣”,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由五行構成。在這裡,“元氣”為天地、日月、陰陽會合之氣,是生長萬物的根本。“太和元氣”也就是說孔子思想體現了整個人類思想最精華、最高貴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萬物一般,能使人類思想到達一種至高無上的境地。

太和元氣坊後為“至聖廟”坊,原名為“宣聖廟”坊,始建年代未查到記載,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20xx年)的廟圖上已有“宣聖廟”坊。清雍正七年(公元1720xx年)改“宣聖廟”為“至聖廟”。此坊為漢白玉石質。“至”即至高無上的意思。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意思是說孔子對人類做出的貢獻如天地一樣大,孔子思想是空前絕後,無論古今還是將來,都是至高無上的。

聖時門

聖時門原為孔廟正門,建於明代永樂十三年(公元1420xx年),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擴建,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清世宗賜名為“聖時門”。此門建於高臺之上,前後御道上各有浮雕雲龍戲珠石陛,系明代雕刻。“聖時門”三字為清高宗乾隆手書。

“聖時”二字出自《孟子·萬章下》,孟子將中國古代的四位聖人做了比較後指出:“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認為伯夷反對武王滅紂,不食周粟而死,為聖之清者;伊尹,幫助湯滅夏桀,湯死後輔佐外丙,仲壬死後立湯孫太甲即位,因太甲破壞湯法,被伊尹放逐,三年後太甲悔過,又被伊尹接回復位,孟子稱伊尹為聖之任者;柳下惠是春秋時期魯國大夫,他曾三次被貶黜而仍留任,人問他為什麼不離開,他回答說:“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後來,齊攻魯,他派人到齊勸說退兵,沒用一兵一卒,就退了齊軍,所以孟子說他是聖之和者。通過比較,孟子認為孔子是聖之時者,終始而一的聖人,是最適合時代的聖人,無論任何一個時期,任何一個朝代,孔子思想都應成為正統思想。

璧水橋

進來聖時門,豁然洞開,很大的方形庭院內,古木參天,芳草如茵,東西對稱各有一腰門,對面三架拱橋掩跨璧水,半掩著弘道大門,加之石制盆景上綴,使人心曠神怡,無不動情,頓覺進入了“神”的境界。崇聖者仰之彌高,觀覽者先睹為快。與此情此景相連線,東邊腰門曰“快睹”,西邊腰門曰“仰高”。“快睹”寓先睹為快之意,“仰高”則出自《論語·子罕》。“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意說孔子之道高深不可測,抬頭向上看,越看越高,學習孔子的思想學說,一旦入進門來,才感到裡面的東西學無止境。此二門建於明代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過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門,一般人只能從仰高門進廟。

前面一水橫穿,三橋縱跨,環水有雕刻石欄,因水“壅繞如璧”取名“璧水”。北京天安門前有金水,這裡設“璧水”意為孔子廟宇與皇宮等同,三橋因而得名璧水橋。始建於明代永樂十三年(公元1420xx年),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增添石欄,河身砌有河底,原河上為小牆,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將小牆改為石欄杆。

弘道門

弘道門始建於明代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原門三間,當時是孔廟的正門。明弘治年間重修孔廟時,改建為五間。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雍正皇帝欽定為“弘道門”,後由乾隆皇帝題寫“弘道”二字豎匾立於門額。

弘道門下現有石碑兩幢,東碑是元代刻成的“曲阜縣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在元代以前的歷史沿革概況,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西碑是元代“處士王先生墓誌銘”,頗有書法價值。二碑原立於曲阜城東舊縣村,1964年移入孔廟。

大中門

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正門,始建於宋代,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重修。“大中門”三字匾額系清高宗乾隆手書。

大中門兩側各有綠瓦拐角樓一座,各三間,平面作曲尺形,建在方形高臺之上,這兩個角樓與孔廟後面東西兩角樓形成的矩形輪廓,即是元代孔廟的輪廓。孔廟內的主要建築物都在此輪廓之內。角樓建於元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孔廟設角樓是仿照宮庭皇城角樓之制而建成的,意使孔廟像皇宮一樣威嚴。

同文門始建於宋代,原為三間,明代成化年間擴為五間。清康熙年間名曰“參同門”,清雍正七年(公元1720xx年)改為同文門。此門是一獨門,左右無牆。以前中國傳統的宮殿式建築,在主體建築之前常有小型建築作為屏障,以表示莊嚴,同文門就擔當著奎文閣的屏障作用。“同文門”三字為清高宗乾隆手書。

奎文閣

奎文閣原名藏書樓,始建於宋代,重簷五間,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改為三簷,賜名“奎文閣”。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20xx年)改為七間,清高宗乾隆皇帝題寫閣匾。

奎文閣東西闊30.1米,南北深17.62米,高23.35米,三重飛簷,四層斗拱,簷下八根八稜石柱,內部結構為層疊式木架,閣兩層,中間夾暗層,原上屋藏御賜經書,暗層藏印板,下層藏御香帛。

“奎”,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傳說為西方白虎之首,共有16顆星,“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孝經》上講“奎主文章”,後人進一步將奎星說成是“文官之首”。所以,金章宗為讚頌孔子是天下文官主,將原藏書樓命名為“奎文閣”。

奎文閣自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20xx年)擴建以來,經歷了幾百年風風雨雨和上百次地震,在西面碑亭內有塊碑記載了清代康熙年間一次大地震,“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即說百分之九十的房屋倒塌,而奎文閣安然無恙。到本世紀八十年代初,奎文閣因歷年久遠,加之多年失修,有些木質糟朽,閣上方扭斜,於是由國家文物局主持,組織古建築專家聯合擬出修復方案,撥款120餘萬元,比原定工期提前一年將奎文閣重新整修。整修完的奎文閣,完全保持了原有的規格和風貌。

奎文閣廊下東、西各有一幢石碑,東為《奎文閣賦》,由明代著名詩人李東陽撰文,著名書法家喬宗書寫。西為《奎文閣重置書籍記》,記載了明正德六年(公元1520xx年)劉六、劉七率農民起義軍攻佔曲阜、佔領孔廟,“秣馬於庭,汙書於池”,將奎文閣藏書“焚燬殆盡”以後,皇帝“又命禮部頒御書以賜”的情況。清代奎文閣中的藏書又有增添,清晚期將藏書移入孔府儲存。

奎文閣內現為孔子聖蹟圖陳列。孔子聖蹟圖現存三套,一是明代聖蹟圖繪畫,二是明代雕刻聖蹟圖木板,三是明萬曆年間的聖蹟圖石刻。這裡陳列的系明木板聖蹟圖印本。聖蹟圖全套120幅,描繪了孔子一生主要活動。

十三碑亭

過奎文閣便是十三碑亭院,院內有十三座碑亭,儲存了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國時期所設立碑刻57塊,南排中間兩座碑亭系元代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和元大德六年(公元1320xx年)建的;次外兩座系金代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所建,其它均為清代建築。按孔廟的建築發展,清代碑亭應建在大中門前,清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將碑擁擠在各碑亭之前,故在此院內出現了雙簷穿插交錯的擁擠現象。因此有人說這種建築結構犬牙交錯,兩角相頂,巨簷相交,是古建築學上所講的“勾心鬥角”,“勾心鬥角”見於《阿房宮賦》,至於其建築結構是什麼樣子,已無法確知。

十三碑亭內碑文的內容均為歷代帝王、大臣們修廟、祭廟、告廟之類的記錄。從書法上看,真草隸篆、座座不同,其中有蒙古文、滿文與漢文對照石碑,通過十三碑亭可窺見出歷代建築技術的發展變化。

大成門

大成門在宋代初年叫儀門。宋崇寧三年(公元1120xx年)因大成殿得名大成門。原門三間,明弘治十二年和清雍正二年兩次著火後重修,清世宗雍正題匾。此門用黃瓦、彩繪斗拱,前後各用四根石柱擎簷,前後中央四根深雕雲龍蟠柱,其餘四根為淺雕花紋,前後臺階中有浮雕龍陛,均為明代中期雕刻。此處並五門,將孔廟分成三路,東為承聖門,院內為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為啟聖門,內奉祀孔子父母。中路三門並立,東西各有掖門,東為金聲門,西為玉振門,中路為祭祀孔子夫婦及歷代先賢先儒的地方。

先師手植檜

大成門裡東側有一石欄,欄內有一棵檜樹,相傳為孔子親手所植。

此樹最早記載見於唐人封演所著《封氏聞見記》:“兗州曲阜文宣王廟內並殿西、南,各有柏葉鬆身之樹,各高五、六丈,枯槁已久,相傳夫子手植,永嘉三年其樹枯死”。手植檜樹原有三株,於晉懷帝永嘉三年(公元320xx年)枯死。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20xx年)復生,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又枯;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再生,金貞佑二年(公元1220xx年)毀於兵火。到此,相傳原孔子手植檜樹絕跡。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由三氏學堂教授張 將原東廡廢墟上發出的檜樹苗移栽於此地,即為第四代手植檜。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孔廟著火,此樹被燒死,僅存樹身;清雍正二年(公元1720xx年)再次著火,燒燬樹身,僅存下約半米高的樹樁。樹樁一直儲存到“文革”前,“文革”初期被鋸掉樹樁,現石欄內尚保留有第四代樹的樹根。現在挺挺高聳的檜樹是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復生的再生檜。因此,如果算孔子親植,那麼正好是第五代樹。現手植檜高大勁撥,圍有二人合抱,枝冠似傘,樹身似銅,高達十五、六米,樹頭向南傾斜,不知為什麼,清代復生的手植檜樹的形狀竟和明代萬曆年間的聖蹟圖石刻上原手植檜的形狀幾乎完全一致。有人認為這個與地理位置有關係,不知能否解釋清了。仔細想來,似乎有些道理。

先師手植樹歷來受到重視,“此檜日茂則孔氏日興”,將它和孔氏子孫的命運聯絡在一起。宋代米元章(米芾)將手植檜與封建統治者的命運聯絡在一起,有詩為證:“矯龍怪,挺雄質,二千年,敵金石,糾治亂,如一昔”。

樹東立有一碑《先師手植檜》,此碑立於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20xx年),字型酣暢,渾厚有力,是明代楊光訓手書。

杏壇

宋代以前孔廟內並沒有杏壇。現杏壇的位置是宋代以前孔廟的正殿。宋天禧二年(公元1020xx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孫孔道輔監修孔廟,將正殿擴建,位置後移。為紀念孔子講學,在原正殿舊址“除地為壇,環植以杏”,即築一個土臺,周圍植杏樹,名曰“杏壇”。金代在壇上建亭,元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重修,明穆宗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重建。

杏壇是紀念孔子講學的地方,最早記載見於《莊子·漁父篇》,“孔子游乎緇帷之林,坐休乎杏壇之上,弟子習書,孔子絃歌鼓琴”。至於原來沒有杏壇,或者說有杏壇在什麼地方已無法考證了。一般來說《莊子》上面的記載是比較可信的,但《莊子》下篇一般認為是偽作,而《漁父篇》出自《莊子》下篇。因此,對於原杏壇的記載真偽難辨,尚不得考證。

杏壇內現有石碑兩幢,背東面西一碑為金承安三年(公元1198年)文人党懷英篆書“杏壇”二字,由孔子五十一代孫孔元措立石於亭內的,面南一碑為清高宗乾隆手書的《杏壇贊》,寫道:“重來又值燦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廟的主體建築,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場所。宋崇寧三年(公元1120xx年)據《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語意,詔名文宣王殿曰“大成”。讚頌孔子思想空前絕後,完美不缺,集古聖賢之大成。

大成殿始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20xx年)。現在看到的大成殿是清雍正時期火後重建的。大成殿闊九間,深五間,主殿高24.8米、闊45.69米、深24.85米,重簷九脊,黃瓦飛甍,斗拱交錯、雕樑畫棟。四周有迴廊,頂端簷吻足有一人之高,前簷下為十根浮透雕水磨大石柱,柱高5.98米,直徑0.81米,每柱二龍對翔,盤繞升騰,中刻寶珠,四繞雲焰,下飾蓮花石座。從底到上全部雕刻深邃,雲龍騰起如飛,神態各異,遠而望之,祥雲之中蛟龍盤旋飛舞,使人無不感到驚訝萬分。大成殿兩側迴廊和後面迴廊下的18根石柱為八稜八面柱,上有淺雕雲龍戲珠,每一面為九龍戲珠,每根柱上就有72條龍。

殿下有雙層臺基,前有高二米的大露臺,東西寬約45米,南北35米,南有兩層大型浮雕龍陛,四周圍以雙層石欄,石欄下東西南三面共突出24個石雕螭首。雙層石欄設計規整古雅,有複道四通。大露臺是祭祀孔子時舞蹈奏樂的地方。整個大成殿氣勢雄偉,結構整齊,規模巨集大,突兀凌空,金箔貼裹,群龍競飛,具有明顯的東方建築特色。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裡宋天貺殿並稱為東方三大殿。

大殿內有9座大型神龕,17座塑像。中間一座是孔子,孔子像坐高3.35米,頭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鎮圭。孔子在歷史上被尊為文宣王后曾經有過爭論,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公元739年)追諡孔子為“文宣王”,著王者之服,但此“王”並不確切,因為“王”有君王和侯王區分,有人認為應屬君王之“王”,也有人認為應屬侯王之“王”。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20xx年)“加冕九族,服九章,從上公制”。因此看來,宋以前“文宣王”之“王”應屬侯王之“王”,以後隨著孔子地位進一步升高而被確認為君王之“王”。所以孔子身著的服裝是十二章西周的王服(天子之制)。

孔子兩側神龕內為四配,東位面西的復聖顏回和述聖孔伋,西位面東的是宗聖曾參和亞聖孟軻。四配塑像坐高2.6米,身穿九章公服,手執躬圭,如古代上公禮制。其後還有“十二哲”塑像。

大成殿內除17座塑像外,還有10方巨匾(有的還未復原),正中是康熙皇帝手書的“萬世師表”,光緒皇帝的“斯文在茲”,兩側是咸豐和道光的,南面是乾隆皇帝的“時中立極”等,門外正中“生民未有”是雍正皇帝的手書。

寢殿

大成殿後是寢殿。寢殿,是祭祀孔子夫人的地方。孔子夫人是春秋末期宋國人,複姓亓官,十九歲嫁給孔子,先孔子七年去世。關於亓官氏的情況典籍中記載較少,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20xx年),真宗趙恆追封孔子夫人“鄆國夫人”,元代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被加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夫人”,明嘉靖八年(公元1520xx年)孔子改稱為“至聖先師”,她也改稱為“至聖先師夫人”。最初魯哀公立廟時,亓官氏即同孔子一起被祭祀,唐代開始有寢殿專祠,早期曾有過亓官氏的塑像,後改為畫像,清雍正年間火後重建時,改為木製牌位,上寫“至聖先師夫人神位”,上罩木刻神龕,龕前有供桌。寢殿的建築年代與大成殿同。周圍石柱上的雕刻圖案是鳳凰牡丹。

東西兩廡

玉虹樓法帖

東西兩廡北部現陳列玉虹樓法帖。玉虹樓法帖是孔子第六十八代孫、衍聖公孔傳鐸的第五子孔繼涑整理刻成的。孔繼涑(公元1727——公元1794),字型實,一字信夫,號谷園,別號薛谷居士。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舉人,候補中書,工書,是當時刑部尚書著名書法家張照的女婿。求學於張照,一生從事書法藝術研究,名重當時,與樑同書齊名,並稱南樑北孔。玉虹樓是他的書房號,所以他所整理摹刻的法帖稱為“玉虹樓法帖”。玉虹樓石刻共584塊,拓印裝裱成101冊,故又稱“百一帖”。整個玉虹樓法帖雕刻精益求精,由孔繼涑獨家刻成,是我國珍貴的書法珍品,具有很高的鑑賞和研究價值。

聖蹟殿

孔廟的最後一座殿是聖蹟殿。聖蹟殿造型古雅,建於明代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由巡按御史何光主持建造的。他蒐集了有關孔子的畫像和文獻資料,交由吳郡畫工章草補充繪畫並刻成石刻,這就是我國最早的完整石刻連環畫——“聖蹟之圖”。聖蹟殿是專門為存放《聖蹟圖》而建造的。《聖蹟圖》每幅高38釐米,寬60釐米,文圖並茂,共120幅,描繪了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動。

故宅門

故宅門裡是當年孔子的故居原址。雖不引人注目,但卻是孔廟中最古老的地方。最初的孔廟就在這裡。裡面御贊碑亭一間,據說是孔子生前所居之堂的位置。

孔子家住闕里,故宅門所對的街道即是闕里街,闕指石闕。漢代在此街南首建有石闕兩個,元代擴修孔廟時移入孔廟,“裡”是指鄉里即村莊或街道,因石闕得名闕里。

遊客朋友們,孔廟的遊覽到此結束了,感謝各位在講解中對我的支援和幫助,如果講解過程中有什麼不足之處,請多多批評指正,歡迎大家再次光臨孔廟,再次光臨曲阜,謝謝大家!

孔廟的導遊詞 篇7

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巨集大、儲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由這裡起分為三路佈局,這一道五門,中為“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為“啟聖門”,再往東為“承聖門”。大成門的建築結構是“犬牙交錯,勾心鬥角”。中間插進為“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為“鬥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聖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徵在,皇帝封為啟聖王和啟聖王夫人,建有啟聖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築。

孔廟的東路,前後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在看到的經書,立頭功的應為“魯壁”。為紀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為不學詩不會講話,不學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聖蹟圖”。後院是崇聖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孔子是聖人,也是偉大的旅遊家,周遊列國14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聖人的遺蹟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

孔廟就看到這裡,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孔廟的導遊詞 篇8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裡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群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巨集大、儲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巨集大,儲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為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絡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稜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為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開啟“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為快之意。就是說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為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裡亭子裡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盪漾。

弘道門。過金水橋是明代皇帝欽定的“弘道門”,取“論語”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孔子是個普通文人,為什麼成為聖人?贊孔子總結了先賢先聖的經驗,尤其弘揚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說人能指揮創造一切,非道弘人,並不是一切指揮人,這是讚揚人的主觀能動性。”弘道門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四稜碑是“曲阜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沿革變遷的歷史,元代所立,史料價值很高,西邊的是“處士先生墓誌”,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和門”,意為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說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為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孔廟用的。

同文門,四大名牌,孔廟圖。進入大中門裡左右有四塊大碑。西邊的明弘治碑,講的綱常倫理。弘治碑右側有明代才子湖南長沙李東陽繪製的“孔廟圖”價值很高。

成化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見深所立。有兩個情況引起歷代大家名人的注意。一是成化碑正楷字寫的好、規範化、標準化,精湛引人,字型筆法有“著稱於世”的評語;二是對孔子評價最高,歷代皇帝對孔子都有評說,評價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辦法比作吃飯、穿衣、花錢,一天也離不開,有了孔子的道理和辦法,就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力,不然就亂套啦。說有孔子之道則有天下,沒孔子之道則無天下,反孔子之道則失天下。如碑文稱:“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天生孔子縱之為聖,生之安行仁義中正,師道興起,從遊三千,往聖是繼。”

同文門。取“人同心”字同文之意。是說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幹好事業;文字要統一,有統一的文字才能記載歷史傳播經驗,隨意造字就會亂套。同文門是奎文閣前的重要屏障。

奎文閣,原為藏書樓,是收藏御賜書籍的地方。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20xx年),金章宗重修時改為“奎文閣”。這座獨特雄偉的建築,完全是木質結構,在中國樓的建設上稱孤例。經過幾次地震,奎文閣沒有震毀。清康熙5年地震“十間房子倒者有九,存者有一,奎文閣巍然不動”。明代吏部尚書李東陽專寫了“奎文閣賦”,贊奎文閣的建築研究價值。就是廊下東頭這塊碑。

樓閣前這東西兩院稱:“齋宿”,是祭祀人員齋戒、沐浴的地方。東院是衍聖公齋宿所,清康熙、乾隆祭孔時都在東齋宿盥洗。西院是從祭人員的齋宿。孔子七十一代孫孔昭薰將廟內宋、元、明、清五朝代拜孔廟碑130多塊集中鑲嵌在院牆上,故西齋宿又稱碑院。

十三碑亭。這是孔廟的第六進院落,亭內立有55塊碑,是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所立,其內容都是皇帝、欽差拜孔、對孔子的追諡、評價,歷次修孔廟的記載,有漢、滿、蒙、八思巴文等文字。南八北五,所以稱十三碑亭,因為都是經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東起前排第三、六兩個亭子是金代所建,是我國現存不可多見的建築。凡是用贔屭馱的碑都稱“御碑”。“贔屭”是吉祥物,傳說龍王有九子,它是第8子,它愛“文”,善於負重,石碑有文字而沉重適合其特點,形象應為龍頭、龜身、鷹腿、蛇尾。

東起北邊這第三個亭子是康熙皇帝立的碑。北京西山採的石頭經大運河,經濟南又運到這裡。專家計算這幢碑13萬斤重,從濟寧沿途潑水凍了,在冰上滑過來的,有時一天只走臥牛之地。曲阜本有好石頭不用,要從北京運來,以示皇帝對孔子的重視。這院東南、西南各有一片碑碣都是王公大臣們修廟、拜孔的記載,書法價值很高。

這個院東西對襯各有一門,東為“毓粹門”,西是“觀德門”。俗稱東華門、西華門。

孔廟由這裡起分為三路佈局,這一道五門,中為“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為“啟聖門”,再往東為“承聖門”。大成門的建築結構是“犬牙交錯,勾心鬥角”。中間插進為“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為“鬥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聖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先師手植檜。大成門裡左邊這棵挺拔蒼勁的檜樹,是孔夫子手植的。據記載:孔子在這裡裁過三棵檜樹,金貞佑二年(公元1220xx年)毀於兵火,樹枯而又發新枝,曾“三枯三榮”,有“檜樹日茂孔氏日興”的說法。明萬曆年間才子楊光訓題寫了“先師手植檜”五個大字。

兩廡長廊。這兩側的對等兩排房子,共80間,稱“東西廡”,是供奉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子號稱弟子三千,身通六藝文武全才的七十二人,供奉在東西廡。歷代帝王都有封的配享先賢。如董仲舒、韓愈、王明陽、諸葛亮、寇準、岳飛等等。到民國年間已封到156名。最後一位先賢是梁啟超先生。原有塑像,牌位,後一律改為木製牌位。東西廡現在陳列的是收集的宋代以前的中貴石刻。周公訓子、蝙蝠行醫等,最為珍貴的國寶有漢魏朝碑刻22塊,書法價值特高的“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張猛龍碑“、米芾碑”等都是罕見的珍品。西廡陳列了100多塊“漢畫石刻”,都是久負盛名的藝術珍品,是研究漢、魏等歷史社會生活難得的珍貴資料。東廡北端陳列著584塊石刻,是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寫的玉虹樓法貼。

杏壇。這是為紀念孔子講學建的。孔子當初是在土臺上大杏樹下給弟子們講學。宋代公元1020xx年,孔子45代孔道輔監修孔廟時,將正殿後移擴建,在正殿舊址建亭,環植以杏,名曰“杏壇”。杏壇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党懷英篆書。亭內有乾隆皇帝御筆“杏壇贊”,這是他第一次來曲阜寫的。乾隆題寫的匾、對聯、條幅等在曲阜有50多處。

大成殿。這是孔廟的主殿,它和北京的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建築,又稱東方三大殿。價值高歷史長的是大成殿。殿高24.8米,闊45.7米,深24.89米。四周環有28根用整個石頭雕成的龍柱,工藝精湛,造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滾龍柱實為世之罕見,10棵柱子20 條龍,上下對翔,升騰盤繞戲一顆珠子,神態各異,無一雷同,越看越有動意,躍然石上栩栩如生。這是徽州工匠的傑作。皇帝來曲阜朝孔時,孔家都用黃綾把龍柱裹起來,不讓皇帝直接看到龍柱,因為超過了金鑾殿,怕皇帝不高興,加以責怪。其餘18根柱是八稜的淺浮雕龍柱,一個稜面刻九條龍,每根柱子八個稜,八九 72條龍共計雕刻1296條龍。這是罕見的石刻藝術瑰寶。總覽大成殿雄偉壯觀。

五聖十二先哲。大成殿內供奉著17尊像。

五大聖人。至聖孔子,意為聖人中的聖人,至高無上。孔夫子在中央,頭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嚴肅穆,使人肅然起敬。兩側為四配:東邊是復聖顏子,述聖子思;西邊是宗聖曾子,亞聖孟子。東頭六位,西頭六位,稱十二先哲,有子貢、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有一位是宋朝朱熹,著名理學家,五經四書解釋的好,被封為先哲。“生民未有”的匾,是孟子贊孔子,說“生民未有盛於孔子也”。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全面超過孔子的人,所以叫“生民未有”。“萬世師表”是康熙題寫,封孔子為“萬世皇帝之師,千古人類之表,皇帝的老師,做人的表率。”“斯文在茲”是光緒寫的,意為天下的文化都在這裡。

寢殿。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殿。是孔廟第三大建築。亓官氏宋國人(河南商丘),19歲嫁孔子,後生子孔鯉,賢妻良母,早孔子7年去世,被封“至聖先師夫人”,同孔子一樣享受祭祀。寢殿周圍28根石柱上雕鳳凰,每條柱子刻鳳凰72只,同龍的數量一樣,叫龍鳳呈祥。

聖蹟殿。以石刻連環畫的形式記載了孔子的事蹟。有120塊文圖並茂的石刻,是孔子後代同明代巡撫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由吳郡著名畫工章草繪畫刻石,鑲在殿內牆上。是我國第一部人、文兼有的完整的連環畫。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殿正面“萬世師表”為康熙御筆,正中孔子大司冠像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殿東頭是康熙朝孔的御碑,西頭有晉代名畫家顧愷之畫的孔子行教像,習稱“夫子小影”最接近孔子的面貌特徵。還有宋代大家米芾的贊孔子的小篆:“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明確的說,孔子偉大啊!無與倫比,空前絕後!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徵在,皇帝封為啟聖王和啟聖王夫人,建有啟聖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築。

孔廟的東路,前後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在看到的經書,立頭功的應為“魯壁”。為紀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為不學詩不會講話,不學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聖蹟圖”。後院是崇聖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孔子是聖人,也是偉大的旅遊家,周遊列國20xx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聖人的遺蹟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

孔廟就看到這裡,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孔廟的導遊詞 篇9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裡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群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巨集大、儲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巨集大,儲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為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絡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稜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為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開啟“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為快之意。就是說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為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裡亭子裡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盪漾。

弘道門。過金水橋是明代皇帝欽定的“弘道門”,取“論語”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孔子是個普通文人,為什麼成為聖人?贊孔子總結了先賢先聖的經驗,尤其弘揚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說人能指揮創造一切,非道弘人,並不是一切指揮人,這是讚揚人的主觀能動性。”弘道門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四稜碑是“曲阜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沿革變遷的歷史,元代所立,史料價值很高,西邊的是“處士先生墓誌”,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和門”,意為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說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為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孔廟用的。

同文門,四大名牌,孔廟圖。進入大中門裡左右有四塊大碑。西邊的明弘治碑,講的綱常倫理。弘治碑右側有明代才子湖南長沙李東陽繪製的“孔廟圖”價值很高。

成化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見深所立。有兩個情況引起歷代大家名人的注意。一是成化碑正楷字寫的好、規範化、標準化,精湛引人,字型筆法有“著稱於世”的評語;二是對孔子評價最高,歷代皇帝對孔子都有評說,評價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辦法比作吃飯、穿衣、花錢,一天也離不開,有了孔子的道理和辦法,就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力,不然就亂套啦。說有孔子之道則有天下,沒孔子之道則無天下,反孔子之道則失天下。如碑文稱:“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天生孔子縱之為聖,生之安行仁義中正,師道興起,從遊三千,往聖是繼。”

同文門。取“人同心”字同文之意。是說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幹好事業;文字要統一,有統一的文字才能記載歷史傳播經驗,隨意造字就會亂套。同文門是奎文閣前的重要屏障。

奎文閣,原為藏書樓,是收藏御賜書籍的地方。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20xx年),金章宗重修時改為“奎文閣”。這座獨特雄偉的建築,完全是木質結構,在中國樓的建設上稱孤例。經過幾次地震,奎文閣沒有震毀。清康熙5年地震“十間房子倒者有九,存者有一,奎文閣巍然不動”。明代吏部尚書李東陽專寫了“奎文閣賦”,贊奎文閣的建築研究價值。就是廊下東頭這塊碑。

樓閣前這東西兩院稱:“齋宿”,是祭祀人員齋戒、沐浴的地方。東院是衍聖公齋宿所,清康熙、乾隆祭孔時都在東齋宿盥洗。西院是從祭人員的齋宿。孔子七十一代孫孔昭薰將廟內宋、元、明、清五朝代拜孔廟碑130多塊集中鑲嵌在院牆上,故西齋宿又稱碑院。

十三碑亭。這是孔廟的第六進院落,亭內立有55塊碑,是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所立,其內容都是皇帝、欽差拜孔、對孔子的追諡、評價,歷次修孔廟的記載,有漢、滿、蒙、八思巴文等文字。南八北五,所以稱十三碑亭,因為都是經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東起前排第三、六兩個亭子是金代所建,是我國現存不可多見的建築。凡是用贔屭馱的碑都稱“御碑”。“贔屭”是吉祥物,傳說龍王有九子,它是第8子,它愛“文”,善於負重,石碑有文字而沉重適合其特點,形象應為龍頭、龜身、鷹腿、蛇尾。

東起北邊這第三個亭子是康熙皇帝立的碑。北京西山採的石頭經大運河,經濟南又運到這裡。專家計算這幢碑13萬斤重,從濟寧沿途潑水凍了,在冰上滑過來的,有時一天只走臥牛之地。曲阜本有好石頭不用,要從北京運來,以示皇帝對孔子的重視。這院東南、西南各有一片碑碣都是王公大臣們修廟、拜孔的記載,書法價值很高。

這個院東西對襯各有一門,東為“毓粹門”,西是“觀德門”。俗稱東華門、西華門。

孔廟由這裡起分為三路佈局,這一道五門,中為“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為“啟聖門”,再往東為“承聖門”。大成門的建築結構是“犬牙交錯,勾心鬥角”。中間插進為“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為“鬥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聖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先師手植檜。大成門裡左邊這棵挺拔蒼勁的檜樹,是孔夫子手植的。據記載:孔子在這裡裁過三棵檜樹,金貞佑二年(公元1220xx年)毀於兵火,樹枯而又發新枝,曾“三枯三榮”,有“檜樹日茂孔氏日興”的說法。明萬曆年間才子楊光訓題寫了“先師手植檜”五個大字。

兩廡長廊。這兩側的對等兩排房子,共80間,稱“東西廡”,是供奉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子號稱弟子三千,身通六藝文武全才的七十二人,供奉在東西廡。歷代帝王都有封的配享先賢。如董仲舒、韓愈、王明陽、諸葛亮、寇準、岳飛等等。到民國年間已封到156名。最後一位先賢是梁啟超先生。原有塑像,牌位,後一律改為木製牌位。東西廡現在陳列的是收集的宋代以前的中貴石刻。周公訓子、蝙蝠行醫等,最為珍貴的國寶有漢魏朝碑刻22塊,書法價值特高的“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張猛龍碑“、米芾碑”等都是罕見的珍品。西廡陳列了100多塊“漢畫石刻”,都是久負盛名的藝術珍品,是研究漢、魏等歷史社會生活難得的珍貴資料。東廡北端陳列著584塊石刻,是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寫的玉虹樓法貼。

杏壇。這是為紀念孔子講學建的。孔子當初是在土臺上大杏樹下給弟子們講學。宋代公元1020xx年,孔子45代孔道輔監修孔廟時,將正殿後移擴建,在正殿舊址建亭,環植以杏,名曰“杏壇”。杏壇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党懷英篆書。亭內有乾隆皇帝御筆“杏壇贊”,這是他第一次來曲阜寫的。乾隆題寫的匾、對聯、條幅等在曲阜有50多處。

大成殿。這是孔廟的主殿,它和北京的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建築,又稱東方三大殿。價值高歷史長的是大成殿。殿高24.8米,闊45.7米,深24.89米。四周環有28根用整個石頭雕成的龍柱,工藝精湛,造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滾龍柱實為世之罕見,10棵柱子20 條龍,上下對翔,升騰盤繞戲一顆珠子,神態各異,無一雷同,越看越有動意,躍然石上栩栩如生。這是徽州工匠的傑作。皇帝來曲阜朝孔時,孔家都用黃綾把龍柱裹起來,不讓皇帝直接看到龍柱,因為超過了金鑾殿,怕皇帝不高興,加以責怪。其餘18根柱是八稜的淺浮雕龍柱,一個稜面刻九條龍,每根柱子八個稜,八九 72條龍共計雕刻1296條龍。這是罕見的石刻藝術瑰寶。總覽大成殿雄偉壯觀。

五聖十二先哲。大成殿內供奉著17尊像。

五大聖人。至聖孔子,意為聖人中的聖人,至高無上。孔夫子在中央,頭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嚴肅穆,使人肅然起敬。兩側為四配:東邊是復聖顏子,述聖子思;西邊是宗聖曾子,亞聖孟子。東頭六位,西頭六位,稱十二先哲,有子貢、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有一位是宋朝朱熹,著名理學家,五經四書解釋的好,被封為先哲。“生民未有”的匾,是孟子贊孔子,說“生民未有盛於孔子也”。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全面超過孔子的人,所以叫“生民未有”。“萬世師表”是康熙題寫,封孔子為“萬世皇帝之師,千古人類之表,皇帝的老師,做人的表率。”“斯文在茲”是光緒寫的,意為天下的文化都在這裡。

寢殿。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殿。是孔廟第三大建築。亓官氏宋國人(河南商丘),19歲嫁孔子,後生子孔鯉,賢妻良母,早孔子7年去世,被封“至聖先師夫人”,同孔子一樣享受祭祀。寢殿周圍28根石柱上雕鳳凰,每條柱子刻鳳凰72只,同龍的數量一樣,叫龍鳳呈祥。

聖蹟殿。以石刻連環畫的形式記載了孔子的事蹟。有120塊文圖並茂的石刻,是孔子後代同明代巡撫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由吳郡著名畫工章草繪畫刻石,鑲在殿內牆上。是我國第一部人、文兼有的完整的連環畫。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殿正面“萬世師表”為康熙御筆,正中孔子大司冠像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殿東頭是康熙朝孔的御碑,西頭有晉代名畫家顧愷之畫的孔子行教像,習稱“夫子小影”最接近孔子的面貌特徵。還有宋代大家米芾的贊孔子的小篆:“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明確的說,孔子偉大啊!無與倫比,空前絕後!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徵在,皇帝封為啟聖王和啟聖王夫人,建有啟聖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築。

孔廟的東路,前後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在看到的經書,立頭功的應為“魯壁”。為紀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為不學詩不會講話,不學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聖蹟圖”。後院是崇聖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孔子是聖人,也是偉大的旅遊家,周遊列國20xx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聖人的遺蹟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

孔廟就看到這裡,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孔廟的導遊詞 篇10

各位女士、先生、小朋友,大家好!我叫張玉新,是帶領大家參觀孔廟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張導,也可以直接喊我的名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有幸為各位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提供滿意的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另外,為了避免發生意外,給大家提幾點要求:一要守時,不要讓大家等你自己;二要注意安全,小心地滑;三要講究衛生,愛護環境;三要注意保護文物,不要亂塗亂畫。好,下面就請大家跟我遊覽孔廟。

孔廟是我國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廟宇,位於曲阜城中央。它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規模巨集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群。與故宮和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

孔廟又名“至聖廟”,這是對孔子最高的稱呼。請大家跟我進入“聖時門”,這是孔廟的正門。聖時,比喻孔子的思想是適合時代的。

大家請看前面三架拱橋,因“壅水環繞如璧”,故名“璧水橋”。故宮有金水橋,此有璧水橋。

我們經過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就到了奎文閣。奎文閣是孔廟的主體建築之一,以藏書豐富,建築獨特而馳名。現在這裡是個小書店,喜歡讀書的朋友可以去買書。現在自由活動十分鐘,然後我們去大成殿。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大成殿。大成殿重簷九脊,黃瓦飛甍,雕樑畫棟,氣勢雄偉。大成殿四周廊下環立著28根石雕龍柱。最為引人矚目的是前簷的10根深浮雕龍柱,每柱二龍對翔,盤繞升騰,中刻寶珠,雕刻玲瓏剔透,龍姿栩栩如生,無一雷同,堪稱我國石刻藝術中的瑰寶,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大成殿內金碧輝煌,有大型神龕9座,17座塑像,居中的一座即是孔子。大成殿前露臺過去是祭孔時舞蹈奏樂的地方。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和故宮太和殿、岱廟宋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殿。

好了,孔廟就參觀到這裡,朋友們可以拍照留念,然後去參觀孔府孔廟。

孔廟的導遊詞 篇11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叫小李。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遊覽“三孔”:孔廟、孔府和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山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

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築。前後九進院落,佔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築466間,54座門坊,古樹1700餘株。孔廟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300畝。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說“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後,孔府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主人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築,前半部為官衙,後半部為內宅。

孔林,是孔氏家族的專用墓地,佔地3000多畝,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四周圍牆高3米、厚1.5米,長14.5裡。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壯觀。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希望“三孔”之遊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

謝謝大家!

孔廟的導遊詞 篇12

各位朋友、名城泉州歷來書院林立、文風鼎盛,素有“海濱鄒魯”之稱,現在請一起到這象徵意義的孔廟觀賞。

泉州府孔廟位於市區中心、百源川池西畔。現存佔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現存大型宋代建築之一,在全國上千座孔廟裡是罕見的,有很高的科學、藝術和歷史價值。大成殿為孔廟的主體建築、陳列有古代祭孔禮器、樂器及泉州歷代名人遺著、遺物等。是瞭解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珍貴實物資料。泉州府孔廟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府孔廟,又稱文廟。唐中葉於州治的衙城西(現泉州六中一帶)建有魯司寇廟(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即此為名),廟額系唐玄宗時賢相張九齡所書。北宋太平興國初(976-981)移建今址。北宋大觀元年(1120___年)建泮宮門。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按照“左學右廟”(即東學西廟)建制,重建明倫堂、大成殿、東西兩廡,南宋嘉泰元年(1220___年)建櫺星門。

孔子有“素王”之稱,歷代由“宣尼公”晉封到“文宣王”,被樹為“百世文官表,歷代帝王師”。孔廟建築於貫穿南北的中軸線上,原有規模較大,廟門在今塗門街(原稱通淮路或府學口),至洙泗橋及中菜市場,均屬孔廟的第一進院落。大成門捏前為橫星門、大成殿是孔廟的中心建築。東有海濱鄒魯亭、夫子泉、明倫堂、育英門、教授署、尊經閣等;西有泮宮、杏壇,廟學範圍內還有十幾座鄉賢名“宦祠”、狀元祠、佔地一百多廟。

泮宮亦稱聖賢門、在孔廟西南邊、面臨南大街,坐東朝西。宋時建築已廢,後改為水泥,仿木建築,歇山頂二層樓閣式、面闊三開間、三層中間為通道,門楣橫書“泮宮”二字。泮宮即學宮,周代諸侯的學校前有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諸侯的學校就稱泮宮,意在伴水邊建學宮而名。明清科舉制度規定,學童考進縣學為新進學員,須入學宮拜謁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

泮官樓上撰有榴聯:“海國閩疆東南重鎮;典章文物鄒魯遺風”。

孔廟的導遊詞 篇13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孔子的故鄉——曲阜。我姓趙,是此次行程的導遊,我將陪同各位遊覽孔廟、孔府和孔林。

首先,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孔子的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誕生於曲阜尼山。春秋末期,他在魯都闕里聚徒講學,傳授“六世”(禮、樂、射、御、書、數),並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

現在我們前往孔廟。孔廟是後人為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廟宇,始建於孔子死後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院落,左右對稱排列,南北長約1公里。孔廟大門東牆外面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的碑刻,過去,任何官員至此,武官要下馬,文官要下轎,以表示對孔子的尊重。

孔府即“衍聖公府”,孔府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240畝。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位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佔地三千餘畝。

孔子創立的儒學及儒家思想,統治和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到曲阜來尋找歷史,曲阜歡迎你的到來!

孔廟的導遊詞 篇14

這種獨特的建築形制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首先,孔廟是孔子故宅擴建而成的,它儲存了許多有關孔子的古蹟,如故宅井、詩禮堂、魯壁、金絲堂以及為紀念孔子講學建造的杏壇等;其次是王者宗廟因素,如門戟之制,前殿後寢之制等;第三是宮庭因素,如天子五門之制,王城角樓之制,東、西華門等;第四是宗族家廟因素,如啟聖殿、崇聖祠、家廟等;第五是祭祀因素,在孔廟被祭祀者除孔子、四配、十二哲外,還有先賢先儒、祖先等總數達二百餘人,這樣為容納大批的從祀者神位,就須得設立廊廡,由此便構成了廊廡院落。

除以上幾個因素外,還突出地表現了孔子的聖人地位及孔孟之道的神聖性,如泮池、璧水、牌坊等,並以書樓象徵孔子在學術方面的偉大成就。孔廟成功地運用了傳統的庭院組合與環境烘托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到達了渲染孔子在學術上、教育上的卓越貢獻和在古代社會中崇高地位的目的,是中國古代建築群中別具一格的建築形制。

孔廟內現有古樹一千二百餘棵,與巨集偉的建築群相互輝映,個性是夏季,上千只鷺鳥居住在古木之上,構成了孔廟又一獨特的景觀,鷺鳥已被曲阜市定為市鳥。

萬仞宮牆

“萬仞宮牆”原名仰聖門,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門。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孔廟為劉六、劉七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所毀,正德皇帝下令建城衛廟、於是以孔廟、孔府為中心修築了明曲阜城牆,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竣工。在與孔廟正南門相對處設立城正南門。因正南門為孔廟而設,所以應視正南門與孔廟為一體。明代學者胡纘宗為表達對孔子的尊敬和讚揚,親書“萬仞宮牆”石額鑲於門上,其意出自《論語》子貢語。魯大夫叔孫武叔以前對大夫們說:“子貢的學問很深,比孔子還要強些。”子貢聽說後就給叔孫武叔說:“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這道牆不足肩頭高,別人很容易看到裡面有多少東西,我老師這道牆有好幾仞高(仞:丈量單位,一仞約等於八尺),別人是看不到裡面的東西的,只有找到門,走進去,才能看到這牆內雄偉的建築,可找到門的人太少了!”胡纘宗認為數仞宮牆仍不能表達他對孔子的讚揚,於是將其改為“萬仞宮牆”。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到曲阜來,為了顯示他對孔子的敬仰,把胡纘宗書寫的石額換下,自我親筆書寫了同樣四個字鑲於城門。此刻看到的“萬仞宮牆”石額,即乾隆皇帝的御筆題寫。

孔廟的導遊詞 篇15

孔廟是祭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廟宇,源遠流長。北京孔廟始建於元大德六年(公元1320_年),元大德十年(公元1320_年)建成,初具規模。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建崇聖祠,用於供奉孔子五代先人。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20_年)擴建大成殿,孔廟始成今日的規模。整座孔廟分三進院落,佔地約220_平方米,採用了主體建築沿中軸線分佈,左右對稱的中國傳統建築佈局。在700多年的漫長曆史中,這裡成為元、明、清三代統治者尊孔崇儒,宣揚教化,主興文脈的聖地,也成為眾多志在功名的讀書人頂禮膜拜的殿堂。這組比故宮還年代久遠的皇家古建築濃縮了千年儒家文化精髓,凝固了一段數百年的漫漫科舉之路。徜徉在古柏參天、石碑林立、崇基高堂的孔廟裡,遠離都市的喧鬧,觸控歷史、文化的脈搏,以寧靜淡泊的心去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實在是件雅事。

北京孔廟主體建築都覆以黃色琉璃瓦,是封建社會的最高建築規制。整座孔廟建築佈局科學,規模巨集大,凸顯皇家氣派。

先師門(又稱櫺星門)是孔廟的大門,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單簷歇山頂,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築風格,先師門兩側連線廟宇的外圍牆,猶如一座城門。進入先師門,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門。大成門創建於元代,清代重修,面闊五間,進深九檁,單簷歇山頂。整座建築坐落在高大的磚石臺基上,中間的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龍紋圖樣,五龍戲珠,栩栩如生。大成門前廊兩側擺放著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遊獵詩。這是清乾隆時仿公元前8世紀周宣王時代的石鼓遺物刻制的,那難辨的文字和深邃的詩意恐怕只有學識淵博的孔老夫子才能完全理解吧。第一進院落是皇帝祭孔前籌備各項事宜的場所,其東側設有宰牲亭、井亭、神廚,用於祭孔三牲的宰殺、清洗和烹製。兩側有神庫、致齋所用於祭孔禮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備制。

第二進院落是孔廟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這裡便鐘鼓齊鳴,樂舞昇平,儀仗威嚴。大成殿是第二進院落的主體建築,也是整座孔廟的中心建築,是孔廟內最神聖的殿堂。大成殿始建於大德六年(公元1320_年),後毀於戰火,明永樂九年(公元1420_年)重建,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20_年)將殿由7間擴建為9間。殿內金磚鋪地,內頂施團龍井口天花,其規制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高建築等級,堪與故宮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聖文宣王”木牌位,神位兩邊設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設尊、爵、卣、籩、豆等祭器均為清乾隆時的御製真品。大殿內外高懸清康熙至宣統9位皇帝的御匾,均是皇帝親書的對孔子的四字讚語,是珍貴的文物。

孔廟的第三進院落最具特色,由崇聖門、崇聖殿和東西配殿組成獨立完整的院落,與前二進院落分割明顯而又過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築部局上的巧妙構思。這組建築稱為崇聖祠,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廟。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重修,並將灰瓦頂改為綠琉璃瓦頂。崇聖殿又稱五代祠,面闊五間,進深七檁,殿前建有寬大的月臺,月臺三面建有垂帶踏步各十級。殿內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顏回、孔伋、曾參、孟軻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東西配殿坐落在磚石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五檁,單簷懸山頂,內奉程頤、程顥兄弟、張載、蔡沈、周敦頤、朱熹6位先儒之父。

三進院落及其建築有明確的建築等級差別和功能區域劃分,和諧統一地組成一整套皇家祭祀性建築群落,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