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江蘇旅遊導遊詞範文

欄目: 江蘇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5.98K

江蘇旅遊資源很豐富,但導遊詞該怎麼寫呢?看看小編為大家準備的範文吧,希望大家喜歡呀。

江蘇旅遊導遊詞範文

江蘇南京總統府舊址導遊詞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將去參觀遊覽的景點是一處歷史悠久、曾先後作為太平天國天王府和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辦公處所的總統府。它位於長江路292號,現在已成為我國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館。

【歷史沿革:漢王府—兩江總督衙署—天王府—總統府—南京市政協會議中心】

遊客們:作為歷史遺蹟,這座規模巨集大的建築物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初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推翻元朝以後,1368年,在南京建立了統一的明王朝政權,為了籠絡人心,在此建造了這座規模巨集大的漢王府,用來安置漢王陳友諒之子陳理。到了1420xx年,這裡又成了明成祖朱律的第二個兒子朱高煦的王府,因朱元津封朱高煦為漢王,故也稱漢王府。

到了清代,清王朝把漢王府改建成兩江總督行署。康熙時,又把原來的漢王府東側部分改為江寧織造署。《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寧織造之職,掌管江南的織造業。正因為曹寅的母親是康熙的保姆,所以曹氏家族當時非常富庶,曹寅也深得康熙信任和賞識,康熙皇帝六次巡視江南,五次均住在江寧織造署。直到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曹家被抄,江寧織造署才不復往日的繁華,開始敗落。到乾隆時,把織造署擴建為行宮,以西花園為基礎建成了一個富麗巨集偉的宮殿。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領導的農民革命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舉行起義,建號“太平天國”。用了3年時間,席捲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六省,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破南京,洪秀全於這年的3月28日人城。此後,將南京改為天京,並定都於此,在此大興土木,把兩江總督行署擴建為天王府。於是,這裡成了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中心。今天的總統府大廳就是當年天王府正殿金龍殿的遺址。當年的金龍殿,重簷圓頂,棟樑塗以赤金,繪有龍鳳圖案,四壁還畫有龍、虎、獅、象等圖案,可謂金碧輝煌,所以又稱“龍鳳殿”。1866年,太平天國失敗後,天京陷落,天王府被搶劫一空。當時攻打南京的曾國藩兄弟,為掩蓋掠奪的罪行,竟然放火焚燒了天王府,使這座華麗的宮殿化為灰燼。今天,我們能看到的是僅存的天王府內城部分和西花園。

1920xx年,天王府成了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中山先生掌權僅三個月就因北洋軍閥的破壞,被迫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同年4月,黃興在此做過留守。後來的張勳、馮國灣、孫傳芳都在此建立過自己的都督府。1920xx年4月18日,蔣介石背叛了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公開破壞國共合作,清洗北伐鬥爭中的共產黨人,蔣介石公然導演的南京國民政府正式成立。南京被定為新政府的都城,天王府又成了國民政府的所在地。抗日戰爭爆發後,蔣介石遷都重慶,汪精衛在此成立了伯國民政府。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又還都南京,將原來的“國民政府”改為“中華民國政府”,改國民政府主席為總統,因此又稱為總統府。直到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攻克南京,蔣家王朝覆滅,“總統府”才回到了人民的手中。解放後的總統府改為南京市政治協商會議中心,一直謝絕參觀,只有西花園和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原址對外開放。今天,就讓我們踏著歷史的遺蹟前來參觀這座“總統府”。

【門樓—照壁—“金龍殿”大堂】

遊客們:現在我們來到了“總統府”的大門前。只見門樓上方高大的旗杆直插雲霄。門樓橫帽上有“總統府”3個大字,據稱是由書法家、原監察院副院長周鍾嶽題寫後用水泥燒製上去的。

再看門樓對面的照壁前,豎著一塊由郭沫若先生書寫的紀念太平天國起義100週年的紀念碑。

進了大門,東西兩側各有一排廂房,原是當年的“朝房”,後改為士兵的宿舍,現已闢為旅遊紀念品商店。正前方那座寬敞的大黨,就建造在太平天國的金龍殿遺址上,現在正中懸掛著的是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四字匾額。

大堂之後為今江蘇省政協辦公所在地,目前暫不對遊人開放。我們主要參觀的是位於西側的煦園,也叫西花園,是洪秀全、孫中山曾經工作、居住過的地方。

【煦園:十二生肖石—壽寧石—鴛鴦亭—桐音館—俞槍所書詩碑—不繫舟—忘飛亭】

各位遊客:下面我們將前往“總統府”景區最精華的部分煦園參觀。請大家跟我往西走。前面有一道粉牆,牆的圓潤門上方鑲嵌著“煦園”兩字。這就是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辛亥革命領袖孫中山曾經生活過的地方。

煦園建於清代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全園面積僅20餘畝。園內花木扶疏,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湖山疊石點綴其間,顯得小巧玲球、秀麗雅靜,是一座富有江南特色的園林。

進入園內,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大假山群,由十二生肖石疊合而成,在這兒,大家不妨一起來尋找一下自己的生肖石。假山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築中的文要要素之一,中國北方皇家園林體現的是真山真水,而南方私家園林往往以假山假水來體現園林的自然神韻。這座大假山,在園林構景中起到了欲露先藏、欲揚先抑的抑景作用,給遊人創造了一種漸入佳境的情趣。

請繼續隨我往前走。這塊嶙峋崢嶸的太湖石,嚴然具有皺、瘦、漏、透、醜等特點,請大家仔細辨認,它像漢字中的哪個字?對!細心的遊客已經看出像個“壽”字。我們可在壽字石上留個影,在此預祝各位萬事如意,健康長壽。

遊客們:剛才我們看了兩組石景,現在我們再來看園中的水景。煦園的園林構築以水為主體。水體呈南北走向,在建國手法上,為了突破單一狹長的水體,還巧用面防、樓閣將水面自然分割成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絡的三個部分。平面如長形花瓶,使中部形成較開闊的水面,南航北閣遙相呼應,東像西樓隔岸相望,有分有聚,雖分實聚,景緻自然和諧。

煦園的亭臺樓閣也佈置得十分巧妙。“瓶口”有漪瀾閣屹立水中,左右有小橋可渡,南面有石訪相對。山上這座金字亭,稱為六角亭。請大家往前看,這座飛簷翹角的亭子為雙頂,遠看好似雙亭並立,近看卻是混然一體,亭下有山石相襯,造型別致,形影相依,因而稱之為“鴛鴦亭”。

右邊平臺上的那座建築,叫桐音館,是煦園內最大的建築物,其建築材料都用桐木。桐音館是當年洪秀全與部下商議國事的地方,取上下同心,異口同聲的意思。在桐音館北面的一組假山群中,有一塊石碑,上有道光皇帝御筆“印心石室”4個大字。據說當年的兩江總督秦樹少時家貧,卻整天坐在溪流中的大石塊上專心研讀,後來終於功成名就。道光皇帝有感於他潛心鑽研的精神,賜“印心石室”4宇,用來勉勵後人。

遊客們:酉花園東廊上還有一塊非常著名的碑,這就是俞樾所書的《楓橋夜泊》詩碑,據說是從蘇州寒山寺中移來的。俞樾,字曲園,是清末著名學者。在詩碑中俞樾告訴我們,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詩中“江楓漁火對愁眠”句中的“江楓”實為“江春”,是後人誤傳為“江楓”。當然,俞撒在這裡無非只是要告訴人們這一事實,並非強調要把“江楓”改為“江春”。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俞祕的嚴謹治學態度。

遊客們:現在讓我們走近小橋,繼續參觀西花園的景緻,前面看到瓶形的水池是人工開鑿的,整個水池周長約1866米,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一半多。池水清澈,水池四周全部用明代城磚駁岸,顯得非常古雅。水池的南端,有一座長14.5米的仿木船式石肪。據說這座石舫是兩江總督尹繼善為了自己享樂,在清代乾隆十一年建造的。石舫上的“不繫舟”匾額是當年乾隆皇帝南巡時所題。中國有句古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形似橫臥花瓶的水池,所暗喻的是天下的老百姓,乾隆皇帝題寫“不繫舟”3個字,是希望人民安居樂業,天下太平安康,大清江山猶如不繫舟,任憑風吹浪打永不動搖。請大家仔細看,石舫分為前後兩艙,捲棚屋頂,造型精巧,形象逼真。有石制跳板可以登舟。石航的尾部有舵,船身用青石做成,船頭鋪以青磚,船艙頂部是黃色琉璃瓦,兩側嵌有青磚雕花欄板,上面雕刻著牡丹、萬年青、卷草、猴、鹿、編福等彩色圖案,雕飾極其粗礦、優美,富有濃郁的傳統民族特色。石舫門柱上端是形象逼真的兩隻木雕獅子,這是太平天國時期的作品。請大家仔細辨認一下獅子額上的字。對了,它的形狀與“王”字非常相似。其實它是天王兩字的合寫,因為在太平天國時期,所宣傳的就是“王乃天也”,所以在這一時期的工藝品中,凡獅、虎、龍的額上都刻有“天王”合寫字樣。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農民領袖洪秀全的敬仰。

請大家隨著我的手指方向看,他右畔的那座飛簷翹角、玲瓏剔透的亭子,名叫“忘飛亭”。簷角有一枝梅花,梅花上停著一隻神態歡悅的喜鵲,喜鵲看著自己水中美麗的倒影竟然忘了飛翔。

【孫中山臨時光總統辦公原址】

各位遊客:請跟我沿著這座曲橋往西走。現在我們來到的這座小院,就是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的辦公地點。這裡原來是兩江總督張人駿建造的花廳。這幢坐北朝南的西式平房,共有7個房間,中間是穿堂,西邊3間是大總統會議室,重要的會議都在這裡舉行。1920xx年元旦,孫中山在這裡宣誓就任大總統,所以也稱宣誓廳。東邊第一間為小會議室和客廳,第二間為大總統辦公室,第三間為大總統休息室。休息室隔成前後兩間,辦公室內壁上掛著的是孫中山手書“奮鬥”橫匾,室內擺有大辦公桌、書架、電話、呼役鈴和文房四寶等用品。小會議室牆上掛著孫先生就職誓詞和辛亥革命紀念照片。休息室內有孫先生當年用過的沙發、茶几、鐵床等。

參觀完這裡後,請大家繼續隨我去參觀東側庭院,這是一幢三開門中式木結構兩層小樓,便是孫中山的起居室,也稱中山堂。樓下3間是衛士室,後來改為眷屬住房。樓上3間分別是浴室、餐室和臥室,裡面所有擺設都是按照當年的原樣擺放的。

各位遊客;關於總統府,我就暫時講解到這裡。在西花園的東側還專門闢有“孫中山生平事蹟展覽室”,供人蔘觀。

請大家自行遊覽,半個小時後在出口處集合登車,謝謝!

江蘇南京玄武湖公園導遊詞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前去遊覽的是玄武湖公園,它位於南京城東北的玄武門外。公園佔地472公頃,其中水面約368公頃,陸地104公頃,周長約9.5公里,流域面積約14平方公里。是國家級鐘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京市最大的綜合性文化娛樂公園。玄武湖三面環山,兩面臨城。東有紫金山,南有雞籠山、覆舟山一脈相連,北有幕府山、觀音山等作屏障,西、南聳立著雄偉壯麗的古城牆。湖水波光粼粼,湖中的環洲、樑洲、翠洲、菱洲、櫻洲由堤橋相連,綠樹掩映,垂柳婆娑。古人曾有“錢塘莫美於西湖,金陵莫美於後湖”的讚語,把南京玄武湖與杭州西湖相媲美。

【玄武湖的成因—玄武湖的名稱來歷】

玄武湖古時與長江相通,到六朝時,在湖的北側築了一條長堤,由於江流的不斷衝擊,隨之與長江隔絕,形成獨立的湖泊。今天玄武湖水仍靠引長江之水蓄貯。

玄武湖是燕山造山運動形成的構造湖,古名桑泊湖,後來因位於鐘山之陰,就被稱為“後湖”。東吳遷都建康後,在後湖南側建有宮苑,並引後湖之水注入宮苑內,因湖在臺城之北,所以稱為“北湖”。歷史上傳說孫吳末年,丹陽縣官宣賽的母親,80高齡在後湖游水,突然化黿而去,千年不死,所以人們又稱後湖為“練湖”。至於玄武湖這一稱謂始見於448年,傳說在湖中出現黑龍,便改稱為“玄武湖”。湖中有龍當然是不可能的,但有人推測二所謂黑龍可能是長江中的鱷魚,因為那時的玄武湖仍與長江相連,鱷魚便可乘江潮遊人湖中,在夏天雷陣雨來臨前,因天氣悶熱,鑽出水面,被人們誤認為黑龍。

【玄武湖的歷史沿革】

東晉初年,玄武湖被用作封建帝王操練水師的地方,故稱“習武湖”。六朝時,又演變為封建帝王的圍獵、遊樂場所。直到唐朝起,才成為遊覽區。李白、李商隱、李煜等許多詩人都有描寫玄武湖的佳作。南唐滅亡後,李煜被宋太宗捉去,軟禁在玄武湖的櫻洲,在此期間李煜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的哀詩《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此寄託他對故國的無限懷念和深切哀愁。北宋神宗時,當朝宰相王安石被罷免回到江寧,在1075年寫《湖田疏》上奏朝廷廢湖為田,得到批准,從此玄武湖美景不復當日。元代時,重新疏浚玄武湖,使它煥發昔日美貌。但明朝初年,明太祖又把玄武湖作為禁地,在樑洲上建了“黃冊庫”,專門貯藏全國戶籍、田畝統計冊和各地的賦稅檔案。直到清代,玄武湖又重新開放。曾作為1920xx年南洋勸業會的遊覽地。辛亥革命後,更名為“五洲公園”。今天的玄武湖,經過國林工作者的梳理美化,舊貌換新顏,已初步形成了融山、水、城、林於一體的大型風景式園林,被譽為金陵明珠。

【玄武湖的主要景區:環洲—櫻洲—樑洲—翠洲—菱洲】

玄武湖中分佈著五塊綠洲,形成五處風景區。最有特色和最負盛名的要數環洲和樑洲。從玄武門開始,一條形如玉環的陸地,從南北兩面伸入湖中,就是環洲,舊名長洲,因它像一條翠綠的玉帶環繞櫻洲,故稱環洲。舊時稱“環洲煙柳”。湖的南端假山瀑布盡顯江南園林美感,著名的石峰有“觀音石”和“童子石”,為明代中山王徐達府中的遺物。假山北面的土山,名墩子山,或叫郭仙墩,為東晉郭璞衣冠冢。洲中有喇嘛廟和諾那塔。

與環洲以一座白橋相連的是櫻洲,又名連萼洲,是四面環水的洲中洲。櫻洲以遍植櫻花而得名。春天,這裡是賞櫻勝地。繁花似錦,人稱“櫻洲花海”。

從環洲經芳橋,就是玄武湖五洲中開闢最早的樑洲,又名舊洲。樑洲團樑朝時梁武帝的兒子昭明太子蕭統在此建讀書檯而得名。當年太子在此聚書近三萬卷,博覽群書,還常召集賢士談論古今,撰寫文章,選編了一部我國最早的詩文選集《昭明文選》,這為以後的文學發展與研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據說後來昭明太子在湖上盪舟遊玩時,不慎掉入水中,得病不治而死。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好學的太子,將他的讀書檯所在地稱為樑洲。樑洲是五洲中風景最美的地方,洲中有湖神廟、銅鉤井、賞荷亭、覽勝樓、陶然亭等名勝古蹟。樑洲一年一度的菊展,傳統而壯觀,故有“樑洲秋菊”的美稱。

樑洲東是翠洲,舊名磷趾洲。洲上有音樂臺、少年之家、萬人露天劇場。翠洲風光幽靜,長堤臥波,綠帶練繞,別具一格。蒼松、翠柏、嫩柳、淡竹,構成“翠洲雲村”的特色。

玄武湖最中心的一個洲是菱洲,洲東瀕鐘山,有“千雲非一狀”的鐘雲山霞,自古就有“菱洲山嵐”的美名。洲上有動物園,飼養各種珍禽異獸150種,2500多頭(只)。

【玄武湖公園的娛樂設施】

玄武湖五洲之間,橋堤相通,風光各異。此外,1994年興建的坐落於玄武門至解放門段的高爾夫俱樂部,包括18洞迷你型高爾夫球場、水上發球場、標準型網球場,以及一座造型新穎獨特,兼有餐飲、娛樂、高階商務洽談的高爾夫會館,為玄武湖又添一景。位於原萬人游泳池的水上樂園,佔地200畝,可同時容納萬人以上,由滑道群、飄流河、兒童戲水池、水景廣場、造波池、感人泳池、臨水高空觀覽車等部分組成,是人們休閒、納涼、娛樂、遊覽的好去處。

玄武湖公園水、陸、空交通獨具特色。水面上有快艇、自娛艇、豪華渡輪、水上火車等;陸地上有法國式小火車,車型獨特,色彩鮮豔,最高時速16公里,並適合各種道路行駛,乘坐舒適,視野開闊;空中有環湖觀光列車,無汙染、無噪音,運載能力達每趟60人,車速為每小時12公里,線路從玄武門至解放門,全長3249米。置身其中,給人以全新鳥瞰的角度審視玄武湖的娃力。

遊客們:有人說,到南京不遊玄武湖,就像去北京不看頤和園,到杭州不去西子湖一樣令人遺憾。因為玄武湖既有清靈迷人的山水風光,又有豐富多彩的歷史傳奇,令人流連忘返。今天的玄武湖,它不僅成為南京最大的風景遊覽區之一,而且在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形成一個很好的天然隔離淨化帶,在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方面,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玄武湖之旅,當您欣賞了“環洲煙柳”、“櫻洲花海”、“樑洲秋菊”、“翠洲雲樹”、“菱洲山嵐”等各具特色的景觀後,相信一定會讓您感到不虛此行!

江蘇南京秦淮河夫子廟導遊詞

今天,我將帶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廟去遊覽。秦淮河旅遊區,位於南京老城區城南,從市區出發,坐汽車約需20分鐘才能到達。它是一個以夫子廟為中心,集遊覽、購物、品嚐風味於一體,展示古城風貌和民族風情的旅遊地。

【秦淮河的由來和歷史變遷】

秦淮河,是一條曾對古城南京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河流。相傳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秦始皇東巡會稽,經過南京時,為方便船隻行駛,曾下令開鑿方山,使淮水與長江溝通,因而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據地質考察證明,秦淮河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天然河流,當時這條古老的河流確是曾從方山經過,但由於地理變遷,河流改道,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河道。歷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寬綽。自五代吳王楊行密在長幹橋一帶築石頭城以後,河道開始變窄,並被分隔成內、外“秦淮”。內秦淮河由東水關人城,經夫子廟,再由水西門南的西水關出城與外秦淮河匯合。河流全長10公里,這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文人墨客為之讚美傾倒、尋跡訪蹤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詩人李白、劉禹錫、杜牧等都曾為她寫下詩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吳敬樣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對“十里秦淮”有過生動的描寫。

古老的秦淮河與流經南京城北的長江相比,顯得十分渺小,但是它與南京城的誕生、發展,以及南京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迄今為止,沿河兩岸發現的原始村落遺蹟多達五六十處。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宮所需的天然通道。東吳孫權定都建業(南京)後,曾在秦淮河兩岸作“柵塘”,既可禦敵,又可防洪。從六朝時起,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兩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連的繁華之地,秦淮河充當了南京地區對外貿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榮。據說,舊時的秦淮河兩岸歌樓酒肆林立,河房水閣爭奇鬥豔,遊艇畫防燈火通明,富豪貴族在這裡過著尋歡作樂、紙醉金迷的生活,勞動人民,特別是廣大婦女卻是以淚洗面,飽嘗了人間的辛酸。那時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兩岸。清代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寫的不畏權貴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橋畔。

美麗的秦淮河曾流淌過蠻荒時代的寂寞,六朝以來的繁華和奢靡,舊社會的汙垢和勞動人民的血淚,甚至還溶有南京大屠殺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經過了歷史的沉澱和人民的改造,已散發著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現了清澈動人的風姿。它是南京歷史的見證,難怪人們慣於把“秦淮”當作南京的代名詞。

【秦淮畫舫—伴池—夫子廟照壁—廟前廣場—櫺星門】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畫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築風格製造的,船頭掛有大紅綵球和紅燈籠。每當元宵節南京人習慣來這裡遊玩賞燈。這種風氣在明代就已盛行,據說明朝建都後,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當他來到秦淮河畔,看到兩岸綠樹成蔭,河水清澈,亭臺樓閣,風景宜人,隨口說了句:“惜河中缺遊船。”皇帝開了金口,左右就連夜差人趕造畫舫,以博取皇帝歡心。從此,秦淮畫訪成了這裡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節時分,更是河上水燈萬盞齊放,兩岸龍燈飛舞,歌聲、鼓聲、歡聲、笑聲,連綿不絕,通宵達旦,真可謂“秦淮燈火甲天下”。難怪南京有“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的民諺。

我們眼前的這段秦淮河,自宋以後就成了夫子廟(孔廟)成泮池,又稱月牙他。古時候皇帝講學的學宮叫辟雍,諸侯講學成學宮叫泮宮,夫子廟的學宮相當於諸侯講學的地方,所以這池稱“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橋,按等級而論,縣官、學官走中間一座,秀才走兩邊的橋。相傳古時候有位秀才誤上中橋,有犯上作亂之罪,進退兩難,只好自己跳進了泮池。

再請各位看河對岸的一段硃紅色石磚牆,這就是夫子廟的照壁。照壁建於明萬曆三年(歷澤年),長達110米,為全們照壁之冠。各位遊客:這座夫子廟始建於東晉成帝鹹康三年(337年),當時成帝採納了王導的建議:“治國以培育人才為重”,決定立大學於秦淮河畔。原來只建有學宮,孔廟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學富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廟是一個由文教中心演變而成的繁華鬧市,它包括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三大主要建築群,其範圍南臨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東端,東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規模龐大。夫子廟雖屢遭破壞,但各代都加以興修擴建,到清末民初,其樓閣、殿宇的結構和佈局堪稱東南之冠。現在的夫子廟建築,~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幾年重建的。請大家回頭看,這座樓閣式建築,叫做奎星閣,它初建於清乾隆年間。這座臨街傍水的建築曾兩次被毀,1985年重建。

現在我們來到了清代開闢的廟前廣場,廣場東西兩端豎有兩塊碑,高有一丈許,上面刻有滿漢兩種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馬”,表示對聖人孔子的崇敬。左側的這座六角重簷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薈萃之意。建於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也曾幾經興廢,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寧鄉賢朱芙峰等人籌資重建。這是一座在日軍炮火中惟一倖存的清代建築,可惜在1968年被當作“四舊”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復了原來的風貌。廣場正中的這座牌坊,叫“天下文樞坊”。請大家繼續隨我往前走。這座門叫櫺星門,這是孔廟的廟門。據傳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興。門是石結構的,六柱三門,建於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後來被毀,又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過,現在所見到的極星門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極星門東西兩側便是東市、西市。

【大成門—大成殿—學宮】

各位遊客:走過櫺星門,便是孔廟的正門,叫大成門,也叫戟門。門內側有石碑四塊。第一塊是《孔子問禮圖碑》,刻於南朝齊永明二年(484年)。記載了春秋末年奴隸制衰亡之際,孔子出於對周王朝禮樂制度的崇拜,抱著興國安邦、濟世訪賢的願望,於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20xx年),從家鄉曲阜去周王城洛陽考察典章制度,尋求鞏固魯國奴隸主政權辦法的經歷。碑的上半部有“孔子問禮圖,吳敬恆題”的題字。圖中是二人駕車,一組身穿古裝人物在城門前歡迎的場面,還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魯人周門禮周流”的字樣。這塊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圖文仍清晰可辨,是難得的珍貴文物。第二塊碑是《集慶孔廟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20xx年)重建孔廟時由盧摯撰寫的,到元至順元年(1330年),由純齋王公書寫刻石。第三塊碑是《封四氏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文宗皇帝詔示:加封顏回、曾參(孔子的兩個弟子)、孔極(孔子的孫子)、孟軻(孔子的再傳弟子)為四亞聖之事。第四塊碑是《封至聖夫人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頒旨加封孔子之妻為至聖夫人之事。廟院兩側是碑廊(原來是供奉孔門七十二賢人牌位的地方),廊內陳列了當代書法名家的碑刻30塊。

現在,請大家隨我從中間的石雨道走。在進大成殿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殿前的這個露天台子,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古時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個丁日和孔子誕辰這一天(農曆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廟舉行盛大的祭掃活動。祭祀採用的是酉周奴隸主祭天地鬼神的禮儀,在大成殿前擺上仿青銅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頭、豬16頭、羊16頭,以及大量布帛菽粟、乾鮮果品、香紙蠟燭等。主祭人要穿特製的古裝祭服,宣讀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禮,還配有樂隊和舞隊表演,以歌頌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設舞臺。

現在請各位遊客隨我進人孔廟主殿——大成殿。這是一座氣勢巍峨,重簷廡殿頂,屋脊中央有雙龍戲珠立雕的建築。這種規格的建築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的。“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聖先賢思想之大成。大成殿內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兩旁是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現在的大成殿已被闢為“南京鄉土文化博物館”。

請大家再往前走,這裡便是夫子廟的學宮。門楣上方原來有“學宮”匾額,門外柏木牌坊,牌坊上題有“東南第一學”。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圍有木欄的花圃,左右有四書齋,是學子自修讀書的地方。這四齋名稱分別是“志道”、“據德”、“依仁”、“遊藝”。後面是明德堂,這座建築建於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堂名為文天祥所書。明德堂是學子集會的地方,每月朔望(農曆七年級和十五)朝聖後,學子在此集會,訓導師宣講聖教和上諭。東牆有“臥碑”,就是訓教的法規。左右橫樑上懸掛著江寧府所屬六縣舉貢員生題額。我們眼前的這座建築是梨香閣,原來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聖祠,現改為遊樂場了。東面那座建築是青雲樓,它建於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是供把歷代督學使的祠堂,初建時為三層樓,因為臨近貢院,為防止有人從樓上偷看貢院,清代時改建成二層樓,上層用作藏書,下層是閱覽室。清末廢除科舉後,改為國小,民國初年改為江寧縣教育會,抗戰時被用作開茶館、歌場,戰後曾先後作為民眾教育館和南京市通志館。這也是舊學宮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建築之一。各位遊客:參觀完學宮建築後,我們再去參觀一下夫子廟的另一座古建築群——貢院。

【貢院街—貢院—明遠樓】

現在我們所站的地方便是貢院街,那條與貢院街相交的南北向街道就是貢院西街,貢院街北面就是古代時南京規模龐大的考試場——貢院。貢院建於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縣府考試場所。明太祖朱元津定都南京後,這裡成了鄉試、會試場所。明永一樂十九年(1420xx年)遷都北京,但南京仍作為陪都,加上江南又是人文基本之地,考試仍在這裡按期舉行。明成祖繼續派人建造江南貢院,明清兩代對貢院不斷擴建,到清光緒時,貢院規模之大,已成為當時23個行省的貢院之最。對此,我只要告訴大家一個數字,你就可想而知了——到清代同治年間,已建供考試用的“號舍”有20644間,且還不包括司考官員、職司人員的辦公住宿用房。可惜現存貢院建築已屈指可數,明遠樓就是儲存下來的貢院建築之一,而其他大部分已被闢為市場。

現在,我們所見的這座三層建築,就是明遠樓了。樓呈四方形,四面設窗,地處貢院中心,在此可以監視考生和貢院內執役人員。“明遠”的意思就是“慎終追遠、明德歸原”,封建王朝教育士子以“孝梯忠義”為立身之本。考生考完後,“金榜”就張貼在前面的貢院街。清末廢除科舉後,貢院也隨之失去了原來的作用。1920xx年除留下明遠樓和一部分號舍建築用以陳列歷史文物外,其餘一併拆除,闢為市場。明遠樓下的《金陵貢院遺蹟碑》詳細地記載了這一史實。

各位遊客:關於夫子廟我就介紹到這裡。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逛一下夫子廟的東市、西市,同時也可選購一些喜愛的工藝品和旅遊紀念品,還可以去西街一帶品嚐夫子廟的風味小吃,夫子廟可謂是全國聞名的小吃薈萃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