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導遊詞南京(精選3篇)

欄目: 江蘇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94K

導遊詞南京 篇1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將要遊覽的歷史遺蹟--南京長江路292號建築群,就是著名的總統府。 自明初以來,這裡多有更迭,歷經明、清、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等時代。在明代,這裡是漢王府;清代設兩江總督衙門於此,是清政府統治東南地區的中心。乾隆時期,這裡曾為南巡行宮;太平天國時改為天朝宮殿;清朝後期,曾國藩沿襲咸豐三年前的舊督署規模及佈局進行改建,仍為兩江總督府。1920xx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總統府就設在這裡的西花園;1920xx年,這裡又成了國民政府所在地;1948年5月,蔣介石在此就任"總統"。

導遊詞南京(精選3篇)

各位下車後,請向南看,馬路對面是一面鋼筋水泥建成的總統府照壁,壁前有一漢白玉石碑,碑上道勁有力的行書"太平天國起義百年紀念碑"是郭沫若先生所題。這是1951年為紀念太平天國廣西金田村起義100週年而立的,紀念碑兩側為高大的雪松。 大家對總統府大門都不陌生,在許多歷史紀錄片中都見過。這座西洋古典式大門建於1920xx年。原先,門是木結構傳統衙署前的轅門,後嫌其氣勢不足而改建。門樓仿古羅馬風格,有八根圓柱。這是一座兩層半的建築,一樓為門房、衛士室,二樓為衛兵宿舍,樓頂為升旗平臺。1948前,門前正中懸掛"國民政府"大字橫匾。1948年後改用木製包金箔的"總統府"三個大字,1949年人民解放軍攻佔南京後被摘下。

進入大門,兩側是類似朝房式的辦公室,中間為一個花草繁茂的院落。大門正對面是大堂,也就是我們說的太平天國天王府金龍殿舊址。天朝時這裡是"真神金龍殿 ",又稱"榮光大殿"。當年,大殿樑棟塗金,飾以龍鳳,四壁彩繪,極其富麗堂皇,是洪秀全大朝之地,曾國荃攻陷天京,大肆掠奪後,火燒天王府,但此殿卻奇蹟般地保全下來。後曾國荃下令揭去紅黃牆瓦,剝去泥金盤龍和木雕,將其翻蓋為兩江總督署的大堂。

民-國時,這敞開的大堂是舉行重大禮儀活動的場所。大堂內正樑上懸掛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紅底黑字匾。 穿過大堂可見一紅柱長廊直通庭院深處。 西邊為原總統府禮堂(清代總督署花廳),是民-國時重大典禮的活動場所。如1948年蔣介石、李宗仁就任"總統""副總統"的就職大典;外國使臣遞交國書;召開重要會議;舉行國宴等都在這裡舉行。 東邊為"清兩江總督署史料展館",館名由著名清史專家戴逸先生題寫。兩江指江南省和江西省,江南省轄今天的江蘇、安徽南部的上海。在清朝,總督是地方最高長官,通常兼兵部尚書銜和右都御史銜,文官從一品,其職為"釐治軍民,察舉官吏,修飭封疆"。兩江總督始於康熙四年,管轄範圍僅次於直隸。 這裡看到的兩江總督署大堂是根據史料模擬陳設的。大堂為商討軍機和拜祀的地方。正中上方懸掛乾隆御賜當時兩江總督尹繼善的"惠洽兩江"額匾。兩側放置總督職銜牌,公案旁有兩把杏黃傘,這是封疆大臣出行儀仗中必不可少的。公案後屏風為朝陽、仙鶴和海潮圖案。大堂兩旁有一對聯:"雖賢哲難免過差願諸君讜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屬略同師弟使友行脩名立方盡我心",為當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所撰寫。

其意為:就連聖賢人也有差錯失誤、我願下屬你們常針對我的不足提意見;我希望下屬如師弟個個功成名遂,我方安心。兩旁耳房,分文左武右,為休息室。 史料陳列館門上橫匾"清風是式"由乾隆所題,賜予總督於化龍。裡面介紹了1842年以來近代史上11位有影響的總督。分四部分內容,即鴉片戰爭、洋務運動、仿製西學和辛亥風雨。另外,對總督儀仗也做了介紹。

導遊詞南京 篇2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擁有著6000多年文明史、近2620xx年建城史和近520xx年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跨度最長的古都,跨度長約1820xx年。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存,其文物保護單位數量之多、門類之全、跨越時間之長,位居全國前列。

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南京是中國古代都城的重要代表,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歷史上曾有十二個朝代定都或遷都於南京,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在中原被異族所佔領,漢民族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通常漢民族都會選擇南京休養生息,立志北伐,恢復華夏。大明、民國二次北伐成功;東晉、蕭樑、劉宋三番北伐功敗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議以建康為都以顯匡復中原之圖,惜宋高宗無意北伐而定行在於杭州,但迫於輿論仍定金陵為行都。即使太平天國以南京為都,亦以驅除異族統治為動員基礎和合法性。故而南京被視為漢族的復興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深遠的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程序。

故朱偰先生在比較了長安、洛陽、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後,言"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巨集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慼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

嘗以為中國古都,歷史悠久,古蹟眾多,文物制度,照耀千古者,長安、洛陽而外,厥推金陵。北京雖為遼、金以來帝王之都,然史蹟不過千年,非若金陵建都之遠在南北朝以前也。他若汴京、臨安,一開都於五代,繼於北宋;一肇建於吳越,偏安於南宋,其為時較短,而歷史遺蹟,亦不若長安、洛陽、金陵、北京之眾。而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巨集偉,以及與民族患難與共、休慼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金陵古蹟圖考·序》……論者每謂金陵形勢,偏於東南,都其地者,往往為南北對峙之局,不足以控制全國,統一宇內。故三山駐師,終鼎足割據之勢。五馬渡江,開南朝偏安之局。

實則金陵一隅,實中國民族思想之策源地。《世說》所謂“過江諸人,暇日輒至新亭,周覬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河山之異;王導曰:當共戮力王室,何至作楚囚對泣耶?”其民族意識之濃厚,可以想象。自後明祖奠都金陵,以伐胡元,終成一統之業;太平天國雖未成功,然亦以金陵相號召;近者如辛亥革命,國軍北伐,皆莫不以南京為策源地。金陵之於中國,亦猶Frankfurt a.M.之於德,Orleans之於法,Moscow之於俄;雖未必盡為全國中心,然有事之秋,登高一呼,天下響應。此鄭成功之所以海道千里,直薄金陵,慟哭孝陵,以圖恢復也。況時移勢異,古今未必盡同;昔日中原群雄角逐之場,關中沃野千里天府之國,今皆化為貧瘠,全國財賦之匯,趨於東南,經濟重心,厥在江浙。

長安形勢雖佳,終不過位列陪都而已。至於北京,固為千餘年來帝王之都,且與東北邊防,關係尤重,然形格勢禁,殊難恢復首都地位。誠能以金陵為國都,長安為西京,北平為北京,番禺為南京,勵精圖治,不遑寧處,據龍蟠虎踞之雄,依負山帶江之勝,則中興我民族,發揚我國光,其在茲乎!--《金陵古蹟圖考·金陵之形勢》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天下山川形勢,雄偉壯麗,可為京都者,莫逾金陵,至若地勢寬厚,關塞險固,總扼中原之夷曠者,又莫過燕薊。雖雲長安有崤函之固,洛邑為天下之中,要之帝王都會,為億萬年太平悠久之基,莫金陵、燕薊者也。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南京城的氣魄,無與倫比,深深銘刻著南北交戰的巨集大的悲劇性體驗。--《五城記--南京》我第一次來南京,就尋尋覓覓,走過了太多古蹟。我去尋找烏衣巷、朱雀橋、我走過胭脂井想起張麗華,秦淮煙波那麼多的故事,紫金山下看看滾滾長江淘盡千古英雄……我們生活在南京這個地方,受到的文化濡染滌盪還少嗎?這座城市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悲情的城市,它也是真正的繁盛帝王都。中國前一千年的歷史你看西安,後一千年的歷史看南京。所以,真正看懂西安和南京,中國歷史中的血脈滄桑變化也就都瞭解了。

導遊詞南京 篇3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了中華門城堡。城是人類社會由野蠻向文明發展的標誌之一。城在古代是重要的戰略、防禦工事。也是人類生活的基本空間屏障。我國有三千年的建城史,有兩千多座大小城池。建於600多年前至今基本儲存完好的南京城垣全長33。676公里,比巴黎城牆還要長,是世界至今儲存最好最大的都城城垣,是全國重要文物保護單位。1356年朱元璋攻下元朝統治的“集慶路”,改名“應天”,他聽取了謀士朱升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花費20xx年的時間興建了這城池。

當年朱元璋在修築明城牆的時候,用了黃金600萬兩,這樣的巨資一半是由國庫所撥款,另外一半是由江南的富戶攤派的。而江南首富,沈萬三認領了將近三分之一的建城費用。

修城所用的磚都是來自湖南、湖北、江西、江蘇、安徽五省,由20多萬工匠燒製。使用五省燒製的城磚3。5億塊,磚的規格長40cm、寬20cm、厚10cm、重約15-20kg。每塊磚的側面都刻有燒磚工匠、提調官等人的名字以及燒製時間等字樣,以示責任到人,也正因為如此嚴格的責任制才使600多年前的這座明城牆歷經戰火依然保留至今。城牆上的字揩書、行書、草書、篆書、隸書均可見到,刻字方法有陰刻和陽刻,城磚上的字數最多的達69字。南京明城牆中還使用了六朝、南唐舊城磚。

南京城牆的建設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對六朝和南唐以來遺留下來的部分舊城加以整修和擴建,疏浚河道;第二階段是與鳳陽中都並建時期,對舊城垣維修加固,並向北拓寬到江邊;第三階段是集中南京建成,改造聚寶、三山、通濟等城門,這時南京城已初顯規模;第四階段開始修建外廓,周長百里,有外城門十八座。

朱元璋於1366年到1386年建造南京城垣,建造的這座城堡打破了傳統建築中軸方位對稱的模式,而是因地制宜,負山繞水,採取沿崗壠之脊築城;利用天然河湖,挖土方填充城牆形成高城深壕,以實戰的需要而建造的。明京城形狀似葫蘆(又說似芭蕉扇)南北長10千米,東西長5。67千米。數十萬人耗時20xx年建的南京城垣,周長33。676千米(今存23。743千米)。南京城牆高14-26M,城基寬14M,上寬4-9M;外層牆上設有雉堞(箭垛)13616個,藏兵洞200多座。除崗丘外,城下部以石灰石條石為礎,上部砌城磚,砌磚用蓼草漿、石灰、細沙、桐油拌成的夾漿粘合。明城牆之所以620xx年屹立不倒,正是因為使用了這種黏合劑。

城牆的頂部用磚砌成外高內低的斜坡,城牆兩邊內側有水槽。女牆每間隔60米,就設一個出挑70cm的石水槽,將城牆上的水排到城內石明洞,再由排水溝將水排出城外。這個排水系統同時也可以將城內地面澇水排出城外。

“內十三,外十八,城門栓子向外插。”這句南京的諺語正好說出了南京的城門數目。南京城十三個城門可以用清朝吳敬梓的歌訣來說:“三山聚寶連通濟,洪武朝陽達太平,神策金川臨鍾阜,儀風(定)淮清(涼)到石城”,甕城有一甕、二甕、三甕;外郭設門18座,由於外廓的城門多是由黃土夯制,民間俗稱“土城頭”,因此沒有保留至今的的外廓城門;但如堯化門、麒麟門、仙鶴門、安德門、江東門等仍舊做為地名使用。

中華門城堡原名叫“聚寶門”,因為正對著城南的聚寶山而得名,1931年因在它的北面修了一條中華路,而更名為“中華門”。這門上的三個字,是蔣介石先生手書的。中華門是內外秦淮河距離最近的地方,地勢極為險要,易守難攻,能起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作用。城堡南北長129米,寬118米,佔地一萬六千五百多平方米,。中華門一城三甕,它的平面呈一個“目”字型,兩側有二道登城馬道,城堡內有27個藏兵洞。

中華門城堡由三個甕城組成,8。5米高的內城牆將城堡內三座甕城相連,三道甕城形成“目”字型封閉格局。城堡的東西兩側,有兩條寬11米的登城馬道,是戰時運送軍用物資上城的快道,也是將領驅馬直上的通道。馬道、內牆使守兵可居高四面向下攻擊,令突入之敵無處遁逃。在中華門城堡內,有27個大大小小的藏兵洞,藏兵洞是供士兵休息及擺放一些備戰的物資的地方,南面第一道城門的底層兩側各有3個,登城馬道下各有7個藏兵洞,第二層還有7個藏兵洞,可以藏兵3000。在從兩側的馬道繼續走,可以到達第三層平臺,明代時第三層上建有鏑樓,現在我們已經看不到了,它毀於日本侵略者的戰火。現為平坦樓臺。中華門城堡每道甕城都有一門一閘。每道拱式門都是雙扇鐵皮包裹的木質大門,洞內設有可以上下啟動的千斤閘,每道甕城上正中原原都設有一個小城樓,樓內有升降千斤閘的絞盤車,現在升降千斤閘的絞盤車已無存。現在城門洞兩側可以見到從底到頂寬20釐米的石槽就是當年升降千斤閘的長槽。但我們任然可以想象出,在冷兵器時代。敵軍攻破城門,湧入城內,城門裡的千斤閘就會迅速降落,切斷敵人退路,將敵軍困在甕城之中,然後藏兵洞中伏兵四出,或萬千齊放,或礌石滾木齊下,殲敵於封死的甕中,恰如“關門打狗”“甕中捉鱉”

中華門城堡在軍事上是古城的一大屏障,對守護南京起著重要作用,西有外秦淮,西南至北為長江,故此門極為重要。1853年太平天國洪秀全率太平天國起義軍和清軍的一次次激戰、1920xx年辛亥革命時期江浙聯軍司令徐紹楨指揮部隊與張勳的清軍殊死搏鬥、最驚心動魄的是抗日戰爭中的南京保衛戰,國民黨將領唐生智率領守軍84師頂住了日軍30多次進攻,與日軍展開肉搏戰譜寫了中華民族的正氣之歌。中華門城堡西面還有沈萬三故居。研究古代京城的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可以瞭解古人生活的都城及建城的思想觀念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