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襄陽廣德寺導遊詞3篇

欄目: 湖北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07W

廣德寺內多寶佛塔,又名“五星塔”,久負盛名,雄偉壯觀,其建築風格全國獨一。下面是本站為大家帶來的襄陽廣德寺導遊詞,希望大家喜歡。

襄陽廣德寺導遊詞3篇

篇1:襄陽廣德寺導遊詞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這裡旅遊。

廣德寺原名雲居禪寺,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位於湖北省襄樊市城西l0公里處,寺院與國家級古隆中風景區毗鄰,寺內古木參天,寺外碧水環繞,環境幽雅宜人,被清朝康熙皇帝賜封為“護法尊”的古銀杏樹幹年不衰,枝葉茂盛。寺院佔地面積4。5萬平方米,是鄂西北著名古剎。鼎盛時期,騎馬觀山門,敲鐘開齋飯。是湖北省佛教歷史上著名的十方叢林,其影響涉及鄂、豫、川、陝、贛、蘇、浙等省、市。

據寺內碑載,明朝成化年間,襄王朱見淑的愛紀杜氏病故,襄王看中了雲居寺的風水,將愛妃葬在寺旁。因而,雲居寺主持道圓法師大為不滿,要率眾離去,襄陽諸佛寺院紛紛上書譴責襄王,襄王無奈只好奏請皇帝出面調解。成化皇帝朱見深下了一道聖旨,讓襄王就近擇一風水寶地、,本府自備工料,建寺院一座給和尚。寺院建好以後還給了和尚,朱見深並將寺名改為“廣德寺”。“敕賜廣德寺”至今還懸在廣德寺山門上。

廣德寺南北長250米,東西長180米,護寺河長達1000餘米。主要建築有皇禪師石塔、東山門、南山門、天王殿、伽藍殿、韋馱殿、鐘樓、鼓樓、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多寶佛塔、廂房、配房和跨院等,共有房屋127間。由於“文革”十年浩劫,廣德寺大部分殿宇被當作“四日”拆毀,到1978年,只有天王殿、藏經樓、多寶佛塔、部分廂房存在。

廣德寺內多寶佛塔,又名“五星塔”,久負盛名,雄偉壯觀,其建築風格全國獨一。1988年1月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身系磚石結構。通高17米,分塔座和塔首兩部分。塔座高7米,為八方形四券門,上造淺簷,下奠矮基,角貼圓柱,石雕龍首;每方設一佛龕,龕內供一石雕趺坐蓮臺佛像,四門皆有通南道入內,俗稱“八方四門”。正門南向,上額石匾陰刻“多寶佛塔”。簷下橫列斗大“佛”字3個。塔內砌八角形亭式塔心柱,也有壁龕坐佛。北面通南一側,有石階梯可登座頂。塔身五座小塔和覆蓋樓梯口亭組。座頂主塔喇叭塔,高約10米,八方須彌座,刻仰復蓮瓣四層,上承復缽式塔肚;再承須彌座,四面飾嵌佛石龕,座上置相輪,頂為銅鑄蓮花寶頂。主塔四方,各立一小塔,塔身作稍矮,為六角攢尖頂,頂上疊密簷三層,塔身也有嵌佛石龕。東側階梯。覆蓋的方亭為四角攢尖形,佛塔內外共有佛像48尊。

1991年,市政府撥專款180萬元,維修了廣德寺藏經樓、方丈院、知客樓、天王殿及山門,修復了大雄寶殿。經省人民政府批准,1997年1月,廣德寺為佛教活動場所正式開放。襄樊的廣大佛教界人士和信眾十分感謝,紛紛表示:要在法律和政策允許的範圍內開展正常的宗教活動,要遵紀守法、愛國愛教,提倡人間佛教,壯嚴國土、利樂有情,為提高襄樊的知名度,為襄樊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多做貢獻。

好,遊客朋友們,今天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援!

篇2:襄陽廣德寺導遊詞

歡迎大家來到襄陽廣德寺!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原名雲居寺。在襄陽縣城西約13公里。四周呈方形,面積約30000平方米,有一條寬約10米的小溪環繞。殿宇林立,古樹參天,苔蘚匝地,異常幽靜。

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名“雲居禪寺”,明成化年間(1465~1487)由隆中遷此,因憲宗御筆親賜“廣德禪林”,遂一直沿襲至今。寺內原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伽藍殿、韋馱殿、觀音殿、藏經樓、方丈房等建築,現僅存天王殿、藏經樓、方丈房和多寶佛塔。天王殿為硬山頂,因人為破壞,已改原有風姿,內部完整,外部改成民用建築。藏經樓為重簷硬山頂式,系清代重修。大雄寶殿重簷九脊,翼角惲飛。多寶佛塔建於明弘治七年(1494年)至弘治九年間,為磚石仿木結構,通高約17米,由塔座、塔峰兩部分組成。塔座高7米,成八角形,上迭淺簷,下奠矮基,磚砌角柱,石雕龍首。各牆均設有壁龕,上供石雕跌坐蓮臺佛像一尊,各壁設有石雕券門4個,正門上方石匾橫書“多寶佛塔”4字,下置3個“佛”字,嚴謹渾厚,蒼勁有力。

塔峰置5座小塔,居中者為喇嘛塔,高10米,下置須彌座,上置蓮臺,與覆缽式塔肚承接;上置相輪,頂置鐵空蓋。主塔四周有四座六角形五層密櫓式磚塔,並設有佛龕。塔的上下內外共嵌有石雕坐佛45尊,故稱多寶佛塔。古塔旁有銀杏一株,4人合抱,高約35米。明嘉靖帝曾效漢武帝封松柏故事,賜以“大將軍”封號;以後,清乾隆帝又加封為“感應大將軍”,樹旁尚有碑刻似記其事。多寶佛塔現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篇3:襄陽廣德寺導遊詞

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高僧克幽禪師來遂主持開山闡教後,高僧倍出,香火興盛,遐邇聞名。特別是因受唐、宋、明朝十一次敕封,聲名大振,明代極盛,僧人千餘,曾主領川、黔、滇三百餘山,被尊為“ 西來第一禪林”,成為遠近嚮往的川中名勝及聞名西南的佛教聖地,每年二月香會九月觀音生日期間,香客、遊人如雲,年久不衰。一千三百餘年來,廣德寺歷盡滄桑,幾度被毀,又數次重建。

廣德寺雖幾經更名,但它的香火多少年來並沒有因時代的演變而衰敗,可見它的特殊,就這一點也值得大家前往一觀。

20xx年05月25日, 廣德寺作為宋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廣德寺現存規模為明洪武元年重建並經清代多次擴建所成。廟寺規建於臥龍山山首。從山麓至山頂,依山建寺,中軸線上有殿宇七重,東西配殿獨自成院,大小殿閣塔坊共有25座,多為明代建築,但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有宋代建築佈局風格。寺內現存珍貴稀有文物有明代木質結構聖旨坊,唐代德宗貞元三年建幽骨塔,北宋善濟塔(俗稱舍利塔、肉身塔),及建於宋、明、清幾代的石碑。

川中佛教廟宇廣德寺,位於遂寧城西三裡許的臥龍山,建於唐朝(公元620xx年前後 ),原名石佛寺,大曆二年(767)更名為保唐寺,大曆十三年(778),敕名“禪林寺”,德宗建中初年(780),敕名善濟寺,昭宗天覆三年(903),敕名“再興禪林寺”,北宋真宗祥符四年(1011)敕名“廣利禪寺”,明武宗正德年間敕賜“廣德寺”。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高僧克幽禪師來遂主持開山闡教後,高僧倍出,香火興盛,遐邇聞名。特別是因受唐、宋、明朝十一次敕封,聲名大振,明代極盛,僧人千餘,曾主領川、黔、滇三百餘山,被尊為“西來第一禪林”,成為遠近嚮往的川中名勝及聞名西南的佛教聖地,每年二月香會九月觀音生日期間,香客、遊人如雲,年久不衰。

一千三百餘年來,廣德寺歷盡滄桑,幾度被毀,又數次重建,但它的香火併沒有因此衰敗。自1985年報經省政府批准為開放寺廟以來,經過近20xx年的維修、改建、擴建,寺容更是煥然一新,道場分外興盛,國內外乃至東南亞各國的朝山進香者、覽勝旅遊者絡繹不絕,年逾百萬人次。

唐代著名高僧克幽禪師在此出家。民間相傳,克幽禪師便是觀音的化身。

廣德寺歷久不衰,屢受帝王器重,除了高僧克幽禪師的德行外,還與他的身世密切相關。克幽乃唐王朝宗室,是唐中宗的孫子、唐玄宗的侄子。也許正是因為克幽與李世民家族的血緣關係,以及民間相傳克幽乃觀音化身的原因,唐、宋、明幾代帝王才賜予了它格外的恩寵,它的皇家禪林氣象在國內首屈一指。

自1985年遂寧市政府報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開放寺廟以來,經十多年的維修、改建、擴建,寺容煥然一新,道場分外興隆,朝山進香者、覽勝旅遊者絡繹不絕,年逾百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