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精選17篇)

欄目: 河南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17W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將由我陪同大家一起來遊覽這個龍潭大峽谷,希望我們一路上都能順利,好啦,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一起來吧。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精選17篇)

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前段路上,有幾處景點,各具特色。它們依次為仙人指路、“龍潭大峽谷”青石牌坊、紅孩兒山、紅孩兒寺和千年古檀。

仙人指路:右邊石崖上有尊象形石人頭像,惟妙惟肖,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路上,像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一般。這是由白雲質灰層巖沿裂隙溶蝕和崩裂塌陷風化而殘留的地表剩餘物。

龍潭大峽谷“青石牌坊”:此處是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入口。牌坊前、後各有坊聯。

前聯為:八里迷谷,樁樁迷景逗客佇;千尺險峽,步步險象著人驚。

後聯為:關峽相望,嵐為輕雲繞;潭瀑聯珠,水呈青龍飛。

兩副對聯形象地概括了峽谷內天造地設的雄奇景觀,這就是我們要遊覽的世界地質公園——龍潭大峽谷風景區。

紅孩兒山: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幾間紅房子後邊的山就是紅孩兒山,雄偉挺拔,峰巒疊翠,把青河川岔開,右邊為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並與黛眉峽谷風景區連線;左邊就是龍潭峽谷,又稱“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線。山上有石洞,洞內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觀音老母三尊神像,是當地人祈財邀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

紅孩兒寺:緊挨著紅房子的這幾間看似年代比較久遠的建築就是紅孩兒寺。相傳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在附近一帶吃人,被觀音老母治服,收入一瓦罐之中,壓在紅崖寺下(當地人稱紅孩兒寺)。據證此處確有一座紅崖寺,始建於唐朝初年,武則天當政時期,曾經名播四方,香火極為旺盛;到了唐武宗時期,大興滅佛運動,紅崖寺曾一度被毀。宋、元時期,更名為“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師住持,還是這條古道上聞名遐邇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毀於戰火。明正德年間由法師宗璽主持重修,到嘉靖龍飛甲辰歲秋仲月由淨恩法師主持續建竣工。後來,隨著時勢的發展,這條古道逐漸被廢棄,寺院也隨之蕭條。現只剩下遺址……

千年古檀:這棵樹就是千年古檀樹,它高約30米,冠幅約40米,樹冠碩大,枝葉茂密,遮天蓋地;樹幹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圍6.5米;大家再看一下檀樹的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縱橫交錯,如盤龍臥虯,僅靠吸收白雲質灰巖和石英砂岩之間的水份生長,這簡直就是生命的奇蹟,因此這棵樹也被當地人視為吉祥樹。民間有選老樹認“乾孃”的風俗,認為有老樹庇佑,可保大吉大利、富貴平安。樹下設有祭壇,每年農曆三月三,有許多善男信女誠心前來焚香許願。

歡樂天地水上娛樂專案:相信許多朋友早已急不可待想趕快過把癮吧,千萬別急,導遊提醒您還是先仔細閱讀一下注意事項及安全提示,再玩也不遲。這幾個遊樂專案自南向北依次叫做:三級跳繩、鋼絲橋、圓木蕩橋、腳環吊橋、方板蕩橋、鐵索蕩橋、雙層鋼絲橋。

景區標誌碑:這塊巨石就是景區的標誌碑。它高5.4米,寬2.8米,厚1.5米,重約60噸,矗立於1米高的基座之上。碑體為景區內典型的沉積構造和地質剖面景觀,碑面為景區地質遺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波痕和泥裂現象,左上角圓形的圖案是國家地質公園的標誌(現已為世界地質公園),中間“龍潭峽景區”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選用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字型。

走進紅石峽: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沉積於距今12億年前後的濱海地帶。260萬年以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又叫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強烈抬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切割,形成高達百餘米的丹崖長牆和寬僅數米至數十米的碧水丹峽景觀。峽內瀑布飛瀉,溪潭珠串,漫步崖壁棧道,您儘可領落丹崖、碧水、藍天構成的一幅幅精彩畫卷,還可欣賞砂岩層內的交錯層理、層面波痕以及山崩所造就的崩塌奇觀。

青龍關:這座關隘就是青龍關,下邊的潭叫青龍潭。來過龍潭大峽谷的遊客都說走到青龍關,才算真正進入了龍潭大峽谷景區,因為精華部分才剛剛開始。大家請看這兩側崖壁上有許多綠色植物倒映水中,青光溢滿水面,看起來就像一條青龍在此浮動,因而得名青龍潭。

“之”字型峽谷: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水流的走向,看會發現什麼現象?哦,這位先生說得非常對,流水順著崖壁成“之”字形流動,非常有意思吧!它的形成原因是構成龍潭大峽谷的這套紫紅色石英砂岩中,有兩組相互直交且連通性好的垂直節理比較發育,流水追蹤這兩組垂直節理切割,在兩組節理交匯的部位形成“天井”,在一組節理髮育的部位形成隘谷(一線天)。如此便形成了這種天井,一線天呈“之”字形分佈的紅石峽谷景觀。

黑龍關(及黑龍潭):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座比較狹窄的關隘就是龍潭大峽谷著名的黑龍關,又稱一線天。大家一定很難想到這兩座崖牆在12億年前後是連在一塊的,後來隨著地殼運動,形成崖牆的中元古界紫紅色石英砂岩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發育了兩組相互直交且連通性好的垂直節理,流水沿節理密集的部位強烈下切,形成兩側峭壁直立,長20m、寬僅1——3m、深達50m的隘谷(一線天)。通俗地講就是流水切割把一座山體切開成了兩座山體。黑龍關下的水潭深4——5m,由於兩側崖壁之間的間隙比較小,狹窄封閉,太陽光很難照射到,使整個潭水顏色看起來深遂發暗,猶如一條黑龍盤踞在此,故而得名黑龍潭。潭上關隘被稱為黑龍關。

古海沉船:這艘人工仿造的古海底沉船古色古香,惟妙惟肖,和周圍的環境相映成趣,也使峽谷顯得更加神祕,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壺穴(王母池):這個小水潭看起來就像一個浴池,傳說王母娘娘曾在此潭沐浴,所以又被後人稱為王母池,聽當地老人說在這個水潭裡洗把臉會使面板變得細膩光滑,大家不妨來試一試!至於它其形成的原因請大家看一下解說牌。(壺穴是急流中夾帶砂礫石磨蝕河床而產生的凹穴,因急流中常有渦流伴生,礫石便挖鑽河床,形成壺穴。該處的王母池就是一處典型的壺穴景觀。)

飛龍潭(又名臥龍潭)及飛龍瀑:別看水是柔性的物質,流水沖刷岩石“以柔克剛”的力量卻讓人不可小瞧,這個水潭旁邊的崖壁比較光滑就是由流水沖刷旋蝕形成,致使水潭形狀成圓形。此潭直徑約25米,深10米。潭後有15米高的瀑布飛瀉而下,猶如一條巨龍插入水中,氣勢壯觀,因此被稱為飛龍瀑,其下潭水稱為飛龍潭。

陰陽潭:這兩個水潭銜接一起,像一個卡腰寶葫蘆,水深約12米。其中大的叫陽潭,小的叫陰潭,因高峽內陽光照射不勻,明暗有別,所以有“陽潭”、“陰潭”之說,這與中國古代哲學中對“陰陽”學說的闡述也是極其吻合的。(在中國哲學概念裡,陰陽指兩種既對立又相聯的力量,存在於世界上一切事物裡。陰代表被動、陰暗、女性、夜間;陽代表主動、明亮、男性、日間)

陰陽潭甕谷:甕,是我國北方農村一種用來盛米的容器,它的特點是口小肚大。在龍潭大峽谷的陰潭和陽潭上方,就有兩個形狀像甕的峽谷,稱之為“甕谷”。甕谷也是由流水衝涮旋蝕形成。以陽潭處的甕谷最為典型,直徑達20m,弧度270°;陰潭處的甕谷經流水的切割貫通成嶂谷。

串珠潭:這三個近似圓形的水潭連在一起,看似串珠,所以故名串珠潭;跟王母池一樣也是壺穴的體現,三潭之間,串珠潭溪水相連,清澈見底的河床上有一朵朵紅色圖案,豔若桃花,所以又叫“桃花聯珠潭”。

神奇河蝕地貌—壺穴谷:距今大約260萬年以來,區內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地殼強烈上升,加之區內雨量充沛,地表徑流發育,湍急的水流受節理和層面傾向控制,形成擾流和螺旋狀渦流,帶動砂石在不平坦的河床上如旋渦般鑽挖形成一系列壺穴。相鄰壺穴不斷擴大,周邊貫通聯合形成今天我們在谷底和崖壁上所看到的磨蝕光滑、成群分佈的壺穴壁與壺穴谷景觀。

佛光巖:此處崖壁因水流打磨顯得非常光滑,經水溼潤後像鏡子一般反射光線,在黑暗的峽谷內如發銀光,故名。

石龕:“滴水穿石”貴在水的執著,眼前這個洞再次讓我們見證了流水的偉大力量,在絕壁的底部由於水流長期的衝涮旋蝕形成了一個頂部小、肚子大的洞,在地質學上叫石龕。說到這兒大家肯定疑惑了,這個洞怎麼會升到那麼高的位置?這就又要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神奇了。後來由於地殼運動的抬升,水流的不斷下蝕,才把石龕抬升到陡崖的中間。

蘆葦灘:走了這麼久,大家肯定累了,我們在這裡稍作休息,我給大家朗誦一首詩《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許多朋友都知道,這是《詩經》裡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詩,那大家知道詩裡所說的“蒹葭”指的是什麼呢?這位朋友真是博學多才,蒹葭指的就是蘆葦。在我們面前就有一片蘆葦灘。蘆葦,多年生禾本科蘆葦屬植物,古稱蒹葭。蘆葦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是溫帶溼地的主要植被。當然它的用途也是非常大,除了能做手工藝品外,還有淨化汙水的作用呢!

蘆葦潭:蘆葦灘旁邊這個水潭就是蘆葦潭,又叫伊人潭。上面這個僅一尺寬、一尺長的瀑布,名為一尺瀑,呵呵,這可是龍潭大峽谷裡袖珍型的瀑布哦。

花瓶峽:請大家轉身向後看,可以看到眼前這個峽谷口小肚大,形狀酷似花瓶,所以美其名曰“花瓶峽”。

好啦,今天的遊覽就到此結束,祝願大家能夠玩的開心,再見!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 篇2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歡迎大家來到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龍潭峽大峽谷景區觀光旅遊!我叫,導遊證號是,大家叫我x導或者小x都行。今天由我來為大家提供導遊服務,如果大家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請告訴我,不要客氣。

一、龍潭大峽谷風景區概況

坐了很長時間的車,大家一定感覺有點累了。那麼在到達景區之前,你是否想先了解一下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概況呢?OK,讓我來告訴你吧。

龍潭大峽谷風景區,位於新安縣石井鄉內,東距洛陽60公里,鄭州180公里;西距西安350公里,連霍(連雲港—霍爾果斯)高速、310國道、隴海鐵路橫穿縣境,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峽谷絕品”和“黃河山水畫廊”的美譽。從平面圖看,龍潭大峽谷西高東低,潭瀑峽谷相依,好像一條東西蜿蜒的巨龍,且峽谷內有許多龍的傳說,龍潭大峽谷就這樣得名囉。

到了地質公園,就要了解一些地質知識,才不虛此行。從地質角度上講,龍潭大峽谷位於黃河支流青河的上游,孕育在12億年前的紫紅色石英砂岩之中,是一條由紫紅色石英砂岩經流水追蹤下切形成的U型嶂谷。什麼叫障谷,這是地質學上的專有名詞,簡單講,就是在地殼運動中,形成兩壁山峰直立好像屏障似的峽谷。龍潭大峽谷全長12公里,寬寬窄窄,像珠子串起來一樣。兩邊的懸崖絕壁上,那可是披紅流翠,雲蒸霞蔚,不同時期的流水切割、旋蝕、磨痕十分清晰,巨型崩塌巖塊形成的波痕大絕壁實屬罕見。再說谷底的流水,時而飛瀑高懸,激湍迸濺;時而柔波盪漾,清冽幽深。簡直是美觀加壯觀,讓人流連忘返,大飽眼福呀!

總體來說,風景區分為峽谷遊覽區和山景遊覽區兩部分:峽谷遊覽區展現了紅巖嶂谷的無限魅力;山景遊覽區最具特色的是凌空觀峽,那種一覽峽低如縫的感覺,極為獨特。

目前峽谷景區的景點,我們記住五六七這三個數字進行。你說這五六七什麼意思呢?OK,下面我就告訴你:

“五”是五大千載難逢的自然奇觀,分別是迎賓古檀、絕世天碑、石龕、五代波紋石、銀練掛天。“六”指六大撲朔迷離的自然謎團,分別為絕世天碑、石上天書、水往高處流、佛光羅漢崖、星辰日月石、巨人指紋;“七”為七大山光水色的瀑布幽潭,分別是五龍潭、龍涎潭、青龍潭、黑龍潭、臥龍潭、陰陽潭、蘆葦潭。

二、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發展歷程

各位遊客,請大家裡猜一猜:一個窮鄉僻壤里名不見經傳的山溝溝,能在短短的三年時間,一舉成為聞名遐邇的世界地質公園,有什麼奧祕呢?不知道吧,古人已經總結了,我來告訴你,那就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自20xx年至今,龍潭大峽谷申報地質公園的工作,一年履新一個臺階,經歷了一個飛速發展的過程。

20xx年1月,獲得“省地質公園”稱號。

20xx年8月,獲得“國家地質公園”稱號。

20xx年8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組專家,到此進行世界地質公園驗收。專家們對龍潭大峽谷的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讚美,庫穆博士曾說:“我到過很多地方,龍潭大峽谷,是我見過的世界上最美的峽谷!”

20xx年9月18日,英國當地時間下午3時(北京時間22時),在英國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召開的第二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王屋山——黛眉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委會正式授予“世界地質公園”稱號。

20xx年9月29日,順利通過了“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三項國際化標準管理體系認證;11月,又入選“洛陽市新八大景”區。

20xx年3月,被評為“20xx年遊客最喜愛的十大超級景區”、“20xx年攝影家最喜愛的十大超級景區”、“20xx年導遊最喜愛的十大超級景區”;12月4日,被正式批准為國家AAAA級景區。

近年來,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完成後,在新安北境的黃河主幹道上,形成了168平方公里的遼闊水面,碧波千頃的萬山湖,與別有洞天的地質公園相輔相成,黃河魂,紅石韻,博大雄渾,石破驚天,構成了萬里黃河上一串獨具科學意義和美學價值的璀璨明珠。龍潭大峽谷,作為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中的典型代表,以其罕見的地質構造,奇特的地形地貌和原生態的優美環境,構成了魅力獨具的“天然地質博物館”。

三、古檀迎賓寬谷景段

各位遊客:在通往龍潭大峽谷前的這一段路,我們稱為古檀迎賓寬谷景段。本景段從山門開始到景區檢票口,長約xx公里。主要是停車場、賓館、飯店、旅客中心這些設施集中的服務區。從地理形勢看,它屬於寬谷景觀,礫石、沙土構成寬闊的河床,兩側坡緩,土壤肥沃,有天然的植被,也是一片較好的農田喲。這一段共有五個景點,依次為仙人指路、青石牌坊、紅崖山、紅崖寺和千年古檀。

仙人指路:請大家注意:右邊石崖上有一個天然石洞,名叫惠風洞。洞體寬窄不同,深不可測,洞口有風,盛夏冷氣爽人,隆冬暖風宜人。洞的左側上方,有尊石人頭像,惟妙惟肖,就像當地的一位老者,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路上,迎接著遠道而來的客人。他不僅為我們指路,還會告訴我們,這裡的地質構造,4億年前的下古界奧陶系白雲質灰巖,當山體抬升時,由岩溶作用形成地下的溶洞與地表石。

青石牌坊:各位請看,這是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入口,牌坊前後各有坊聯。前聯為:八里迷谷,樁樁迷景逗客佇;千尺險峽,步步險象著人驚。後聯為:關峽相望,嵐為輕雲繞;潭瀑聯珠,水呈青龍飛。這兩副對聯,形象地概括了峽谷內天造地設的雄奇景觀。各位朋友,參觀地質公園,詩興大發,聯興大發,請給我們留寫好作品。專家說,您作得好,我們也刻上去。

紅崖山:龍潭大峽谷谷水為青河的主流,紅崖山把青河岔開,右邊為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與黛眉峽谷風景區連線;左邊就是龍潭峽谷,又稱“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線。山上有石洞,洞內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觀音老母三尊神像,是當地人求財、求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如果哪位有興趣的話,回來的時候可以去拜拜喲!

紅崖寺:緊挨紅崖山山麓紅房子的,有幾間看似年代比較久遠的建築物,就是紅崖寺。

在神話傳說中,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因在附近一帶吃人,被觀音老母治服,收入瓦罐壓於紅崖寺下,當地人便稱紅孩兒寺。紅孩兒是何方神聖?《西遊記》中的人物。《西遊記》成書於明朝,因此把紅崖寺稱為“紅孩兒寺”,也就是三、四百年的事。

經考證,此處確有一座紅崖寺,始建於唐朝初年,武則天當政時期曾聲名遠播,香火旺盛;唐武宗時大興滅佛運動,紅崖寺一度被毀。到了宋、元時期,更名為“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師住持,成為古道上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毀於戰火。明正德年間,由法師宗璽主持重修,到嘉靖年間,由淨恩法師主持續建竣工。之後古道逐漸廢棄,寺院也隨之蕭條,現僅存遺址。

千年古檀:這棵青檀樹,高約30米,樹冠碩大,枝葉茂密。它的樹幹,由底部分杈,集簇向上,胸圍6.5米。再往下看,根部裸露,抓伏岩石,縱橫交錯,如盤龍臥虯,僅靠吸收白雲質灰巖和石英砂岩間的水份,在這裡生長了1400多年。這,就是生命的奇蹟,所以它被當地人視為吉祥樹。在當地民間,有選老樹“認乾孃”的風俗,百姓認為有老樹庇佑,可保孩子一生大吉大利,富貴平安。樹下設有祭壇,每年農曆的三月三日,會有眾多的善男信女前來焚香許願。請大家也到樹下,許個願吧。

各位朋友,大家知道,迎賓的古檀已經在這裡站了1400多年,但它即使長出來那麼多的花白鬍子,年齡也不如我們新安縣古老。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下新安的歷史吧。

新安是河洛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天地初開時期,相傳炎黃二帝就曾在這一帶活動,所以人們又稱新安為“表裡山河”、“帝王之鄉”、“華夏之祖”、“炎帝之根”等等等等。有文獻記載,新安自秦時設縣,距今也有2220xx年的歷史囉。到了隋朝,因縣境有谷山,縣名改為谷州,直到1936年,才重新恢復舊制。

新安、新安,意為“新治安寧”。但在古代,可謂戰火紛飛,連綿不斷喲。不信,有唐代大詩人杜甫的《新安吏》為證: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光陰似箭,日月穿梭,當歷史的車輪碾過滾滾紅塵,發展到21世紀新中國的今天,戰爭的喧囂已悄然離去,漸行漸遠。然而,杜甫先生那永垂不朽的名詩,依然在當地廣泛流傳,成為新安人民發展旅遊事業的一張精美的名片。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到了龍潭溝村。這裡原屬新安縣典型的貧困山區,是遠近有名的光棍村。多年來,這裡都流傳著一句話:“山清水秀風景好,只見大哥不見嫂。”20xx年的時候,村民400多人中娶不上媳婦的還有50人呢。20xx年後,隨著龍潭大峽谷景區的開發,先後被批准為省、國家、世界級地質公園;20xx年又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4A級景區。地質公園的興建、旅遊業的發展給龍潭溝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80%的家庭開設了家庭賓館、飯店或者在景區內擺攤設點,村經濟收入每年增加數百萬元。現如今,就連城鎮的姑娘也開始追我們龍潭溝村的小夥子囉。

五、龍潭水峪峽谷景段

各位遊客,從檢票口進來,我們要走過三座新建的大理石板橋。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這三座橋欄杆上雕刻的柱頭和花飾都不相同:第一座,柱頭上是含苞欲放的荷花,下面花飾有竹子、荷花與鳳凰,象徵著高潔和清雅;第二座,柱頭上是吉祥如意的壽桃,下面是雍容華貴的牡丹,象徵著富有和長壽;第三座,柱頭上是仰天長嘯的龍頭,下面是蜿蜒起伏的游龍,象徵著境界和飛昇。所以遊客們走過這三座橋後,就會從此志趣高雅,吉祥富貴,成龍成鳳。

前邊我們已經提到,青河是新安縣境內黃河的重要支流。它發源於黃帝密都青要山北麓,流經龍潭峽谷,在紅崖山前與山窩河匯流,注入今天的黃河萬山湖,也就是小浪底水庫。青河全長24公里,流域面積為138平方公里,龍潭大峽谷的水流就來源於青河。

從檢票口過紅石峽到青龍關,長約xx公里。這是龍潭水峪峽谷景段,上有赤壁丹崖,綠樹蔥蘢,下有飛瀑流泉,潭水瀲灩。從地理學講,谷底積水成潭,侵蝕了陡坎處的紫紅色岩石,坡已變陡。山坡上植被繁盛,樹叢中偶爾露出的奇巖怪石,與青山、綠水、紅巖交相輝映,共同組成了一幅龍潭山水的優美畫卷。這裡的主要景點,有“五龍潭”、“五龍瀑”、“五龍廟”、“龍鳳亭”、“接引佛”、“雙猩觀瀑”、“靈龜巡潭”、“龍門”、“龍涎潭”、“蒲草潭”等。

水上游樂園:各位遊客,這是我們踏入景區後的第一個娛樂專案,相信許多朋友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但你千萬別急,導遊提醒您,還是先仔細閱讀一下注意事項及安全提示,再玩也不為遲。這裡的遊樂專案,自南向北,依次為三級跳繩、鋼絲橋、圓木蕩橋、腳環吊橋、方板蕩橋、鐵索蕩橋、雙層鋼絲橋。請大家玩的時候,可要悠著點喲!

地質博物館:這座新建的黛眉山地質博物館,佔地面積xx平方米,由管理中心、資訊中心、展覽中心和服務中心四部分組成,其中展覽中心展示面積1275平方米,是博物館的核心部分。在博物館內,整個展覽以黃河貫通為基礎,系統反映了在黃河形成的背景下,各種典型地質地貌景觀和原始的生態以及積澱厚重的黃河文化。展覽採用文字、圖表、標本、模型、雕塑、壁畫結合多媒體、虛擬現實技術、互動等手段,真實再現了黃河貫通八里峽和黛眉山一系列紅石峽谷的水蝕切割、崩塌擴寬過程,會把大家帶進12億年前的遠古海灘,去體會激動人心的壯觀場面。

世界地質公園標誌碑:原型為龍潭大峽谷的天碑,按1比4仿建,通高12.5米。碑左上角圓形的圖案是世界地質公園的標誌。天碑位於大地豐碑峽谷景段,遠近、高低、左右、前後觀之,或如蒼鷹、或如飛鳥、或如船帆、或如刀背、或如鯉魚,形狀各不相同,千姿百態。

景區標誌碑:豎在我們面前的這塊巨石,是景區標誌碑。它於x年x月竣工,高5.4米,寬2.8米,厚1.5米,重約60噸,基座高1米。碑體的石質為中元古代的紫紅色石英砂岩,形成於12億年前。碑面為景區地質遺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波痕和泥裂景觀,側面為明暗相間的薄層層巖,是沉積岩的層狀構造。左上角圓形的圖案是國家地質公園標誌,現已升級為世界地質公園,中間“龍潭峽景區”五個遒勁有力的大字,選用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字型。

五龍廟:在我們左首的半山腰上,民房中間有一個五龍廟。它既是當地供奉五龍神位的所在。也是百姓大旱祈雨的地方。此廟歷代香火旺盛,屢經倒塌,屢經修繕。最後是在時期慘遭破壞,現僅存遺蹟作為民房保留,裡面現有大清同治五年,洛陽郡癢張兆之撰文並書丹的石碑半通。

走進紅石峽:龍潭大峽谷風景區,屬於紫紅色石英砂岩沉積於距今12億年前後的濱海地帶。岩石的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和長石,因為含有三氧化二鐵而呈現紫紅色。大約在248萬年以前,由於地球新構造運動(也叫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強烈抬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切割,形成高達百餘米的丹崖長牆,以及寬僅數米至數十米的碧水丹峽景觀。峽內瀑布飛瀉,溪潭串珠,漫步崖壁棧道,您可醉心領略丹崖、碧水、藍天構成的一幅幅精彩畫卷,還可盡情觀賞砂岩層內的複雜層理、節理、層面波痕以及山崩所造就的崩塌奇觀。

節理是地質學上的專有名詞,簡單的說,就是岩石凝固或散失水分時體積收縮而形成的裂縫,或者是岩石在一種受力作用下產生的裂縫。

五龍潭:“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站在這一汪汪碧透的水潭邊上,我們自然會想起宋待詩人蘇軾的名句。請大家往上看,斷崖周圍共有五條山脈環繞,猶如五條巨龍環抱。相傳盤古開天闢地之時,有黑、白、青、黃、赤五條龍因造設山河有功,被玉皇大帝封到黃河岸邊荊紫山下的幽靜山林裡休養。天長日久,它們化作五條山脈,圍清潭而臥,於是這裡便有了“五龍潭”之說。若用地質科學解釋,屬於第四紀深切峽谷經人工堵截而成的水體景觀。潭面長300米,寬50~150米,南側為高百餘米,長達150米的赤壁丹崖,龍潭河水在此跌落而下,形成瀑布、懸溝和水潭。

五龍瀑:“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大家都知道,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名詩——《望廬山瀑布》。我們再看南岸對面赤壁丹崖上的瀑布,如果在雨水豐沛、陽光強烈的季節,素簾高掛,虎嘯龍吟,是否也會產生李白詩中的意境呢?龍潭峽谷的河水,是從五龍潭後的絕壁懸溝口處跌落而下,形成一條壯觀的瀑布,因在五龍潭上,所以稱為“五龍瀑”。它和五龍潭的成因,都是由於青河溯源的侵蝕而形成。

龍鳳亭:我們看,在五龍潭兩側的山峰上,建有兩座亭子,叫龍亭、鳳亭。遊客要問了,哪個是龍、哪個是鳳?俗話說,男左女右,所以龍亭在左,鳳亭居右,這可以理解。可是還有一句話,叫做龍在上,鳳在下,這裡龍亭的位置在下,鳳亭的位置較高,又怎麼解釋呢?事實是這樣,原來這裡的龍亭,是因有五龍潭才修建的,另外在龍門洞還沒有開鑿之前,本是當地百姓翻山進谷必經路段休息的地方。至於右邊的鳳亭,原是因為東漢時期有皇姑到此避難而修建,當時並未考慮與龍亭配套。後來人們感覺龍鳳呈祥比較順口,便有了龍鳳二亭的說法。

接引佛(原叫石佛):大家注意,在龍亭上方左邊山峰的綠蔭叢中,我們看到一處裸露的石塊,酷似一個半身端坐的光頭羅漢,那就是接引佛。他是在谷內佛光羅漢崖處受到佛祖的委派,來到這裡接引大家入谷參觀的第一位佛家弟子。可是有人說,他是個佛教的俗家弟子,他不是來迎接我們的,而是在等待他那個心上人呢!

雙猩觀瀑:大家再看,在龍亭上方右邊的赤壁之上,兩座孤峰緊挨,多像兩隻老年的猩猩,臥于山間俯瞰瀑布。它們情同手足的弟兄兩個,還是相濡以沫的夫妻相伴,我們可以充分的發揮想象嘍!

靈龜巡潭:高處看累了,請大家低頭放鬆一下眼睛,順著我的手勢,向潭水中央注視。那裡有一塊石頭浮出水面,前端翹起,就像一隻烏龜在潭中鳧遊,靈龜巡潭便因此而得名。

龍門:現在,我們沿著五龍潭左邊的臺階上到山腰,面前這條人工開鑿穿越山壁的隧道,就是龍門洞。這個洞長61米,寬2米,高2.5米,冬暖夏涼,是一個天然的大空調。遊客們經過五龍潭水的洗禮,經過五龍瀑布的沐浴,又在接引佛的接引下,一步一步登上佛教飛昇的臺階,下面就開始魚躍龍門了!請大家排好隊,站在洞口大喊一聲:魚躍龍門——,聽到裡面迴音之後,按照次序依次進洞。導遊在這裡提醒大家,在你穿越此洞、即將成龍成鳳的過程中,一定要小心謹慎,注意安全。

各位躍過龍門,現在都可以說是龍鳳呈祥了。在我們面前,突然呈現的這一大片紫紅色石英砂岩,以及可以看見的層理與波痕,就把我們帶到了12億年前中元古代的自然環境:烈日炎炎的海灘,驚濤拍岸,赤沙千里,浩浩渺渺,無一生物……

聚龍堡:大家抬頭看,在這五龍瀑的上方,那排城牆似的岩石,多像隱蔽的城堡。它位於近百米高的斷層崖之上,如果誰能夠爬上去,就可瞭望到青河下游的美景囉!

龍珠潭:這裡是進入龍潭大峽谷後的第一個關隘。大家可以看到右側崖壁間有泉水湧出,形成珠連不斷的滴水景觀,如青龍吐涎,常年不息。下面的潭水長約百米,寬3到5米,如青龍吐珠,漣漪四散。這就不難使我們想起白居易的詩句:“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巨石過縫:由於上游的峽谷較寬,堆積了許多巨石。它們難以通過下游較窄的峽谷,就只好堆積在這裡擠兌我們了。

大波痕石:請看此處的波痕石,波峰基本對稱,波長較長,波峰、波谷圓滑,脊線多為直線,出現分叉。根據這些,我們可以判斷波浪的方向,以及海岸的邊緣。

黃龍峪:進入黃龍峪,我們最大的感受,莫過於“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這裡的地勢比較平緩,是進入大峽谷的緩衝地段,開闊處溪水淙淙,懸崖上怪石嶙峋。尤其是這裡的水草豐美,植被茂盛,草本植物主要有鱗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朴、天麻、百合、海棠等;木本植物主要有櫟樹林、雜木林、側柏林、刺槐林等天然次生林;還有部分風景樹,如青檀、白蠟和三葉槭等。以上植物林林總總,翠色慾滴,共同構成了空氣清新、水質潔淨的優美生態環境。

羽狀交錯層理:請看這一塊美麗的岩石,它是12億年前的中元古代時期在濱海的沙灘環境裡形成的,由於潮漲潮落產生的雙向水流,使沉積的石英砂岩細紋層方向正好相反。大家說,這像優美的羽毛呢,還是人字形的飛紋?

蒲草潭:這條東西方向的水潭,因天然生長著蒲草,所以當地人稱它為蒲草潭。有人知道蒲草嗎?實際上就是南方常見的一種水生植物。因為這裡日照時間較長,水體溫暖,也很適宜蒲草的生長。

五、深潭臥龍嶂谷景段

這一景段從青龍關到蘆葦潭,長約xx公里,屬於典型的嶂谷景觀。峽谷內,赤壁丹崖對峙,如詩如畫;碧水藍天映照,如夢如幻;素瀑墨潭相連,如舞如蹈。峽谷時而曲折,時而筆直,但無論寬闊狹窄,都伸縮有形,張弛有度。天呈一線或者一井,時而澄清如冼,時而飄雲如綢。水時靜時動,時急時緩,或涓涓平流,或急急旋轉,真可謂姿態萬千,養心養眼。

由於本段是砂岩純正堅硬,不易為水侵蝕,所以谷窄如過關隘;當遇到岩石破碎處,又谷寬如坐天井;控制流水的兩組節理髮育不均勻,旗鼓相當時,峽谷便呈曲折的“之”字形。水平流動,蝕出溝槽;水流旋轉,磨成壺穴。壺穴是怎樣形成的呢?請記住水滴石穿的道理:當新構造運動持續抬升山體,水流不斷下切谷底,便鬼斧神工一般,形成變化多端的壺穴、甕谷。本景段的主要景點,有“青龍關”、“青龍潭”、“天井泊舟”、“黑龍關”、“黑龍潭”、“飛龍潭”、“飛龍瀑”、“陰陽潭”、“王母池”、“壺穴”、“石龕”等。

青龍關、青龍潭:大家注意,進入較寬的蒲草潭西端,峽谷變窄,便開始進入了深潭臥龍嶂谷的隘谷景段。這裡兩側崖壁垂立,高約百米,壁間狹窄,難以通行,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這便是青龍關。請看崖壁,稀稀疏疏地生長著海棠、青檀、白蠟和三葉槭,綠色植物倒映水中,青光溢滿水面,如青龍浮動,故稱為青龍潭。

天井泊舟:在這峰迴路轉的地方,峽谷變寬,仰望蒼天,人處井底。腳下砂礫成片,猶如海灘。一艘古船靠岸,彷彿萬里東吳泊來之船,又似遭遇冰山斷裂的泰坦尼克號小舟。哦,我都有點如夢如幻的感覺,請大家在這裡留個影吧!

黑龍關、黑龍潭:行走到這裡,大家是否感覺到壓抑。請往上看,這裡的壁高50多米,長20米,寬卻不到3米。聽說過一線天嗎?抬頭便是。再看腳下,積水成潭,水深4、5米,因處深谷,很少得到陽光的照射,顏色深幽發暗,所以這一段峽谷稱黑龍關,潭叫黑龍潭。

飛龍潭、飛龍瀑:“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那是形容廬山的瀑布。這裡飛龍潭呈圓形,直徑約25米,深10米。飛龍潭後的瀑布,高也只有15米左右。這個潭屬於壺穴,由飛龍瀑巨大的水能沖蝕、磨蝕而成。

陰陽潭:大家看這兩個水潭,緊緊銜接一起,多像一個葫蘆,處下游谷口的面積較大,稍有陽光照射,水波瀲豔,叫陽潭。那麼處上游者面積較小,且峽谷變窄,得到陽光照射較少,水面幽暗,就叫做陰潭囉。

王母池:這片清幽的潭水長約2米、深約1米,周邊為磨光的各色砂岩,像一個浴池,實際為壺穴。這是因為谷窄流急,砂礫磨蝕河床,渦流旋轉而產生的結果。在神話傳說中,王母娘娘曾經在此水潭裡洗浴,請大家也蹲下洗洗手,沾一點仙氣啊!

幽谷海棠:“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人葉紹翁的兩句詩,想必大家都會背誦。朋友們請看,這一段嶂谷較窄,冬暖夏涼,谷底飛瀑,水汽潮溼,比較適於嬌弱的海棠生長。海棠這種植物葉子肥厚,桃形,背面泛白,葉邊和葉脈淡紫,就像人的血管。它一般在夏秋兩季開粉紅色的小花,一串四五朵,多像一枝枝出牆的紅杏呢?

桃花聯珠潭:大家注意,前面三個近似圓形的水潭不大,但水體相連,就像一串珠子。三個潭的潭底都是紫紅色石英砂岩,圖案清晰,彷彿玉璧。每個潭都豔若桃花,連在一起,便成了桃花聯珠潭。

石龕:仰頭看到的石龕,屬於懸崖中的天成石洞。它位於谷底水面10米以上,洞高約12米,最寬處約15米。這是在山體抬升、水流下切的過程中,被遺棄的半個壺穴。

層理與節理面:這一片紫紅色石英砂岩中,近水平展布的面為層面。它是沉積成巖時形成,近乎垂直的面叫節理面,近乎直交的是在岩石受力形成的斷面。層面與節理面能夠使岩石破碎,易於被流水衝磨,成為控制深潭嶂谷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六、夢幻山水隘谷景段

從蘆葦潭到石上檀,長約xx公里,屬於不可多得的隘谷景觀。這裡谷底寬闊,流水平靜而悠揚,沉積了12億年的沙子和礫石,已與水生植物達成了共同生長的協議。再看兩邊的崖壁,仍然如刀削斧劈,險峻異常。但我們不難看出,這裡中元古代紫紅色的石英砂岩的層理髮育,已經微略向下遊傾斜,與流水方向相同。由於石英砂岩層的石英含量不同,多的層位與少的層位相間,所以在隘谷形成演化過程中,形成了如夢如幻般的山水景觀。這裡的主要景點有“星晨石”、“水往高處流”和“佛光羅漢崖”等。

蘆葦潭、蘆葦灘、星辰石:自石龕的上游開始,峽谷變寬,水流速度變慢,泥砂可在谷底沉積,水生植物隨之生長。一尺瀑下的水潭較淺,蘆葦植物佔優勢,因此稱蘆葦潭和蘆葦灘。立於蘆葦灘的西岸的那塊黃河石,高約1米,石質為紫紅色石英砂岩。請看它那區域性的白色條紋,呈現出太陽、地球、月亮、星星及銀河等造型圖案,非常逼真。至於它是如何形成的,目前尚無準確的科學解釋。

水往高處流:“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人之常情,也是水之常理。可是你在這裡,看到的水卻是由低處往高處流,什麼原因形成這樣的怪坡呢?其實就是近似於水平的岩層,以及傾斜的地面,引起了我們視覺的錯亂?其它地方的怪坡現象,大體上也是人的視覺上本身的問題囉!

佛光羅漢巖:在兩邊懸崖峭壁上,有四層1米左右高的柱狀岩石。右側岩石狀若佛祖,左邊崖壁的羅漢分列四層,足有幾百,組成了規模巨集大的道場。它們凸凹流韻,豎排羅列於千層鞋底似的橫層巖中,既像一群趕集的人絡繹不絕,又像500羅漢在施法降魔。這些崖壁因水流打磨得非常光滑,經水溼潤之後,在陽光下會像鏡子一樣,在黑暗的峽谷中反射出銀色的光芒,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佛光羅漢巖。

七、山崩地裂峽谷景段

這一段從石上檀到五代波紋石,長約xx公里,屬於奇異的峽谷景觀。這裡的谷底較寬,重重疊疊的巨石東倒西臥,或相互支撐成巨洞,或鶴立雞群成高崖,或經過流水磨蝕,已成為精美的藝術品。再看兩壁垂立,懸掛著大大小小的危巖,或聳立成塔、或展翅造型。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峽谷兩側石英砂岩的底部,有一層比較鬆軟的泥質砂岩,水流下切到這個層面,把裡面淘空了,兩側的崖壁懸空,支撐不住就會發生坍塌和滑坡,山崩地裂的奇觀便由此形成。本景段主要景點有“石上檀”、“寶塔鎮山”、“指紋石”、“仙女出浴”,“竹節巖”、“波痕崖”、“喜鵲迎賓”、“貴人彎腰洞”、“天書石”、“五代波紋石”等。

石上檀:有個叫做阿基米德的老外,好像說過這麼一句話:“給我一根槓桿,我能撬動地球。”那麼現在我們做個遊戲,給你一個樹根,你能撬動岩石嗎?遊客們肯定會回答:能!但若是前面那塊巨石,你能嗎?請看前面岩石上那幾棵檀樹,它們生長在巖縫中間,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樹根逐漸長粗,居然像楔子一樣將岩石沿裂隙劈開,引起了岩石的最終崩解。看到這些,我們能不為它們頑強的生命力所讚歎嗎?

紫紅色泥質砂岩:在石上檀北崖下的溝邊,凹進去的岩層為紫紅色泥質砂岩。因為它含泥較多,遇水膨脹,易於被風化剝蝕,由此挖空崖腳,引起懸崖坍塌、滑坡。

巨人指紋:這一塊岩層表面的波峰、波谷清晰,脊線明顯,形似巨人手指上的指紋。它是痕波的一種,形成於12億前的海濱環境,可能是當時浪波相互干涉形成的干涉波痕。

寶塔鎮山:站在巨人指紋石旁邊的臺階上,回望左側懸巖,可以看到一座巍然屹立的三稜孤峰,恰似一座寶塔直插雲天。也有人說它像一種古代兵器——“鐗”。《說唐》上秦叔寶使的就是鐗,過去的門神,一邊是持鐗的秦叔寶,一邊是拿鞭的尉遲恭,從中可以看到鐗的模樣。但在山裡面,我們覺得還是叫寶塔更貼切些。孤峰的稜面為節理面,近於垂直。此處岩層接近水平,懸崖上危巖坍塌時,可沿近垂直的節理面塌落,留下重心比較穩定的巖塊。

仙女出浴:這堆亂石堆當中,有一塊傾斜的石板,上面岩石表層剝落,現出一位出浴仙女,肩上披著浴巾,頭部、頸部清晰可見。她是否在前面的潭水裡剛剛洗過,回到這裡的閨房休憩呢?

竹節巖:在仙人出浴石旁的巨石側面,有一組紫紅色石英砂岩呈柱狀節理髮育,表面狀如竹節。那是岩石受到流水的沖刷打磨,稜角漸失,球狀風化的結果。

波痕崖:懸崖坍塌,巨石亂堆。其中一塊斜臥,高約10米,寬約15米,巖性為紫紅色石英砂岩,表面佈滿波痕,波痕的脊線近水平,宛如流水,極為靈動。人稱該石為波痕崖,請大家來鑑定一下吧。

喜鵲迎賓:喜鵲喳喳叫,必定客人到。大家抬頭仰望右側的崖頂,那塊突出的條形石塊,是不是一隻喜鵲,正在喳喳歡叫,迎接著客人們的到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喜鵲迎賓”石。

貴人彎腰洞:大家注意,這一堆石頭,是在天崩地塌之時,巨石翻落堆成。幸好這裡有幾塊相互支撐成洞,長約10米,洞體窄小,人行時必須曲膝、彎腰、側身方可通過,有將軍肚的朋友們,你們辛苦了!

天書石:朋友們請看,這塊經過幾千萬年風吹雨淋水蝕而風化的巨石表面,顯現的花紋如字,其中“一人一”最為明顯,其它文字多有爭議。大家猜一猜,那是“一人一萬”,還是“一人一石”?其實猜不對沒關係,“一人一”,就是最高的天理,不是嗎?

五代波紋石:請看這塊大自然留下的大手筆:巨巖的表面上,共存有五層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方向的波痕。它是地質年代沉積物在水或風的作用下,發生物理遷移而形成的波痕層面遺蹟,後因沉積環境變化形成幾層不同形狀的波紋,記錄了水或風動力環境的改變,所以我們叫它為五代波紋石。

八、大地豐碑峽谷景段

這一段從五代波紋石到賓王洞,長約xx公里,屬於絕世峽谷景觀。大家可能已經注意到了,本段谷底較寬,有的地方亂石堆積成壩,巨石高聳成碑,方石臥地如璽;有的地方基岩裸露,平坦如床,或被流水侵蝕成坑槽,花紋如畫。再看垂立的兩壁,斷裂橫貫,危巖懸掛,最動人處還有懸谷半山,銀鏈掛天與石筍突來,令人莫名其妙。

從地學意義上講,造成這種地貌的原因,一是峽谷兩側石英砂岩的底層有一層比較鬆軟的泥質砂岩,二因斷裂發育中區域性岩石破碎,在水流侵蝕或地震震動之下,山體突然發生大規模的坍塌和滑坡,巨量的碎石堆積成壩,隨之堰塞湖蓄水、潰壩,山崩地裂之後洪水席捲峽谷,留下非常之奇觀。本景段主要景點有“天碑”、“天璽”、“潛水游龍”、“銀鏈掛天”、“小龍洞”、“觀刀臺”、“虎頭崖”、“五虎登天”、“情侶瀑”、“棋盤格式節理”、“飲馬槽”、“蝴蝶泉”、“賓王洞”等。

白龍峪:在這段峽谷的拐彎地段,北側懸崖直立,瀑布掛練,危巖四布;南面丘陵低伏,綠樹滋生,天碑凌空;峪底岩石裸露,斷面縱橫,平坦成臺。此情此景,我們忍不住會面對天碑感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游龍上岸:請看飛練瀑下河床上裸露的一段岩石,色彩斑斕,蜿蜒迂迴。酷似一條游龍,沒於潺潺流水之下,正穿遊嬉戲。不知大家看清楚沒有,那裡龍首龍身龍尾俱備,龍頭微微上揚,好象正要上岸歡迎朋友們到來呢。

玉璽石:這塊1米見方的紫紅色大石重約兩噸半,好像一塊巨型方印側置於清溪之中,印耳剛勁端莊,印面方正平坦。更奇的是,璽面右下方隱現著中國地圖,讓人“拍石”稱絕。

天碑:這是龍潭大峽谷的高潮,也是蜿蜒巨龍高高翹起的尾巴。兩塊紫紅色板狀巨石,凌空鶴立於青河之畔,小的高約40米,大的高達50餘米,高大雄偉、氣勢恢弘,稱之為天碑。從不同角度仰望天碑,像蒼鷹、又像飛鳥,像船帆、又像刀背,像鯉魚、又像三角板,可謂步移景換,景景見奇。在這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美景中,朋友們猜一猜,這兩塊石板是從左邊山體上滑落,還是從右邊的懸崖上翻滾下來?另外它能夠垂直立於地面,又是什麼原因?

銀練掛天:朋友們請看,上面懸崖中部V型窄谷中傾瀉的瀑布,高約80米,僅數尺之寬,彷彿一掛白練,飄然懸空。從地質學上講,稱為“懸谷式瀑布”,多發生於大、小河道交匯地段,主流流量大,下切河床較深,使支流河谷懸空。

虎頭崖:站在白龍峪中部,仰望北面高崖的頂部,岩石上的一個側面彷彿虎頭,毛須倒豎,虎眼圓睜,可謂栩栩如生。

小龍洞:這裡有一個悽婉的傳說:相傳當年小白龍在龍潭峽谷裡玩耍,無意中創造了佛光羅漢崖、水往高處流、青檀盆景園等離奇景觀之後,興之所至,決心不受天帝約束,要使人間年年風調雨順。為此它觸怒了天庭,玉皇大帝派來二郎神抓它歸案,小白龍寧死不從,拼命反抗,二郎神一怒之下,殺了小白龍,棄刀於地,提著小白龍的頭就上天覆命了。後來,聖母娘娘下界巡遊各地,來到龍潭峽,聽說了小白龍為民而死的冤情,大為感動,封他為“無頭神龍”,把他的屍體安放在小龍洞中,享受四方百姓的祭拜。此後,不忘小白龍恩德的人們,絡繹不絕地趕來燒香上供,龍洞便香火特別旺盛。聖母娘娘為了給小白龍洗冤,又從黃河召來一脈地水,從洞前洩下,那就是眼前的“一線瀑”。娘娘又把二郎神棄下的大刀,立在小龍洞對面,那就是紀念小白龍的天碑。

大家看到,洞內確實有一條無頭的龍身。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其實這個天然石洞,形成於斷裂破碎帶中,由於地下水發育,含有豐富碳酸鈣的泉水從洞頂溢位,日積月累,鈣質逐漸沉積,便形成了岩溶沉積。在這紫紅色石英砂岩石洞內,發育著乳白色的石筍、石鐘乳,當地老百姓不解,認為是白龍遺骸,建廟祭之,故稱小龍洞。

斷層:請往上看,那條裂縫自崖頂而降,錯斷泥岩層、砂岩層,可見裂縫東側的岩層上升、西側岩層下降。

觀刀臺:這裡是欣賞天碑的最佳位置,從此處看天碑,如柱如刀。天碑石的層理面近乎垂直,而遠處岩層的層理面近乎水平,兩者迥然不同,可見天碑為崖壁坍塌落下的巨石。

五虎登天:站在觀刀臺上往對面山崖頂部看,一排突起且非常規整的石塊,猶如五隻躍躍欲試的老虎,威風凜凜,欲上九霄,卻又回首凝望。它們是有什麼顧慮,還是要等待什麼?

情侶瀑:上面的兩個瀑布,在水量大時會呈現兩縷並排環抱的形狀,如同一對情侶相互依偎,輕聲呢喃,纏綿悱惻著無盡的情思。請今天出雙入對而來的朋友們,在此留個影吧!

棋盤格式節理:這一塊岩石上,由於受多期區域構造應力的作用,發育了兩組以上相交的節理,它們相互追蹤、疊加,與層面一起將岩石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塊體,表現出“棋盤格式”的形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棋盤的妙處啊!

仙人足跡:這裡處於青河河道中的基岩上,幾個凹坑就像人的腳印。傳說是仙人路過此地後留下的,請大家過來踩一踩,沾點仙氣啊。從地學角度分析,這應該是由薄層砂岩經撞擊後沿層面、節理面剝蝕形成。周圍的幾個淺色圓形圖案,可能是三氧化鐵向周邊均勻擴散,導致紫紅色石英砂岩區域性退色。

飲馬槽:這裡的河床基岩表面有一方槽,記憶體有水,形似馬槽,是由流水攜帶砂礫磨蝕而成。

蝴蝶泉:你見過瀾滄江邊的蝴蝶會嗎?呵,這裡就常年聚集著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各種蝴蝶。它們終日翩翩起舞,不知疲倦,在向過往遊客講述著優美的童話故事。

賓王洞:下面我提一個問題,那位朋友能夠說出歷史上很有名的“初唐四傑”是誰?請回答。OK,就是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大家看這個洞裡,只能容納一個人躺下,相傳就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跟隨徐敬業討伐武則天兵敗後,逃難到此隱匿於此洞。我們知道,武則天這個人心狠手辣,但還是很欣賞駱賓王的文采的。小孩子們都會背駱賓王17歲時寫的那首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如果他不是自己害怕逃到這裡,說不定武則天還會賞他個一官半職,大家說是不是呢?這個洞的地質現象為含泥質砂岩、泥岩在斷裂破碎帶易於風化,形成了此洞。

九、凌空觀峽景段

這一段從賓王洞前面上山,經駱家、接官廳到五龍潭,全長xx公里,是龍潭大峽谷的返程道路。

不識龍潭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峽中。本景段高於峽谷崖壁,居高臨下,可凌空觀峽,它將以全新的視角進一步詮釋峽谷,使你獲得煥然一新的美感。本段的主要景點有“索道橋”、“天碑觀景臺”、“天上龍池”、“穹廬山”、“金字塔山”、“大皇姑庵”、“駱家村”、“竹節峰”、“小皇姑觀景臺”、“小皇姑庵”、“王母浴池觀景臺”、“酒簍峰”、“接官廳村”、“鳳亭”等。

索道橋:本橋為舟橋所建,為連線一線瀑(銀練掛天)上南北兩座山峰的索道橋。行走其上,晃晃悠悠,如盪鞦韆,並可觀天碑、天池、穹廬山、金字塔山等美景。但是導遊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龍山天池:索道橋旁邊的湖叫龍山天池,它是人工築壩截流懸峽而成,是龍潭大峽谷的重要水源地之一。懸峽長約600米,最窄處僅容一條小船通過,風景秀美。

穹廬山、金字塔山:站在吊橋上看對面的兩座小山,一座呈半圓形像蒙古包,叫穹廬山。另一座呈三角形像金字塔,稱之為金字塔山。我們站在這邊看風景,可那穹廬和塔裡的人們,是否也在看我們呢?

天池觀景臺:各位遊客,我們站在這裡鳥瞰天碑石,像不像一對鯉魚從澗中躍起,飛跳龍門呢?

大皇姑庵:關於皇姑庵,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東漢末年,宦官亂政,董卓專權,朝廷內禍事不斷。有一年不知是哪位皇姑,為了逃避權臣的逼婚,逃出洛陽,乘車直奔新安北山通往山西的古道,打算去絳州避難。護送她出逃的是一位宮廷的小銀匠和一位馬車伕。他們逃難的馬車一路狂奔,走進了青河川,剛到紅崖寺前,聽到後面追殺聲越來越近,情急之下,馬車伕想出一條讓皇姑脫身的計策:他讓小銀匠扶皇姑下車,順著荒涼的龍潭溝逃進深山,自己卻駕著馬車順山窩河川古道,直奔到黃河岸邊,驅車跳下………當追殺的騎兵趕到,只見黃河上漂著一輛宮車,猜想皇姑已身赴黃河殉難,就撥轉馬頭回洛陽覆命去了。再說皇姑和小銀匠逃進龍潭溝,走進一個小村莊。村民們很同情皇姑的遭遇,就領他們到村後,安身在兩個山洞裡,前邊一個小的住小銀匠,後邊大一點的住皇姑,村民們習慣地叫這兩個山洞為大皇姑庵和小皇姑庵。

庵上面的石簷為堅硬的砂岩,洞由軟弱的泥質岩風化剝蝕而成。

駱家:駱姓出自齊國,發源於今山東境內。先秦時期,駱姓不見於史冊。隋唐之時,駱姓在河南的洛陽、內黃等地迅速繁衍,駱賓王就是駱姓的傑出代表。這裡小石屋內所住的人家,自稱是駱賓王的後代,而且能指出駱賓王墓所在。

竹節峰:駱家村東是山峰上,紫紅色的岩石裸露,垂直的斷層面、節理面發育,與層理面共同把岩層切割得支離破碎,呈現奇形怪狀的神態,可見龜、兔、蛙、石將軍等造型。其中部巖塊如竹節,所以稱為竹節峰。

江山如畫:觀景臺座落於半山腰的路邊,處在夢幻山水隘谷景段與山崩地裂峽谷景段之間。站在觀景臺上,放眼望去,奇山秀峰初露端倪;俯視谷底,峽谷美景盡收眼底。

小皇姑庵:這個洞比大皇姑庵略小,傳說東漢時曾有一位公主也曾在此崖龕下避難,當地人稱為小皇姑庵。上面突出的簷為堅硬的砂岩,洞由軟弱的泥質岩風化剝蝕而成。

一覽地縫:這個觀景臺,座落於“王母浴池”景點上的半山腰,可俯瞰平直的夢幻山水隘谷景段與彎曲的深潭臥龍嶂谷景段之美景,還可望見對面的“酒簍峰”。

接官廳:這裡有一個李姓村莊,相傳村裡原來有一座廳堂,據說東漢皇室復國後,迎接皇姑就是在這個地方。現在景區正準備在原址上恢復當年的摸樣。等大家再來的時候,就有可能在這裡也過一下朝廷大員的官癮囉!

Gentlemen,ladies,ladiesandgentlemen(先生們,女士們,各位朋友們):關於龍潭大峽谷景區的觀光旅遊行程,到此圓滿結束。我們這裡流傳著一句話:你到龍潭峽谷走一走,我們就永遠是朋友!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願我們普天下都有好朋友!既然是朋友,就請大家把你對我們要說的話,以及對景區發展的建議和意見留下,我們將認真聽取,積極改進,爭取在你下一次來的時候,能夠為你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祝朋友們回途一路平安,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 篇3

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北部山區,秦嶺與太行山的過渡地帶,黃河小浪底水庫上游南岸,公園分為龍潭大峽谷、荊紫山、黛眉山、青要山和萬山湖五大景區,面積約328 km2。是一座以沉積構造遺蹟和地質地貌景觀為主,以地質災害遺蹟、典型礦產和水體景觀等相互輝映為特色的綜合型地質公園,其中龍潭大峽谷為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

龍潭大峽谷風景區位於洛陽市新安縣石井鄉,東距洛陽市60公里,鄭州180公里,連霍高速、310國道、隴海鐵路橫穿縣境,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峽谷絕品”和“黃河山水畫廊”等美名。同時洛陽萬山湖風景區凝聚萬里黃河之精華,薈萃北國山水之大觀,成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景區”和“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

從平面圖上看,龍潭大峽谷像是一條東西橫臥的巨龍,而且峽谷內處處以龍的傳說為宗,因而得名——龍潭大峽谷。

龍潭大峽谷是一條由紫紅色石英砂岩經流水追蹤下切形成的U型峽谷,全長12公里,谷內嶂谷、隘谷呈串珠狀分佈,雲蒸霞蔚,激流飛濺,紅壁綠蔭,懸崖絕壁,不同時期的流水切割、旋蝕,磨痕十分清晰,巨型崩塌巖塊形成的波痕大絕壁國內外罕見。觀賞山崩地裂的曠世奇觀,體驗探幽覽勝的絕妙意境。景區的六大自然謎團(水往高處流、佛光羅漢崖、巨人指紋、石上天書、蝴蝶泉、仙人足跡)七大幽潭瀑布(五龍潭、龍涎潭、青龍潭、黑龍潭、臥龍潭、陰陽潭、蘆葦潭)八大自然奇觀(絕世天碑、石上春秋、陰陽潭甕谷、五代波紋石、天崩地裂、通靈巷谷、喜鵲迎賓、銀鏈掛天)令人驚歎不已,流連忘返。紅巖絕壁,飛瀑幽潭,狹溝深谷,奇石綠蔭,組成世界上罕見的山水畫廊。

回顧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發展歷程:

20xx年1月龍潭大峽谷獲得“省地質公園”稱號;

20xx年8月獲得“國家地質公園”稱號;

20xx年8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組專家對龍潭大峽谷進行了世界地質公園驗收,他們對龍潭大峽谷的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讚美,庫穆博士說:“我到過很多地方,龍潭大峽谷是我見過的世界上最美的峽谷!”

20xx年9月18日英國當地時間下午3時(北京時間22時),在英國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召開的第二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王屋山——黛眉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委會正式授予“世界地質公園”稱號。

20xx年9月29日,龍潭大峽谷順利通過了“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三項國際化標準管理體系認證。11月,又入選“洛陽市新八大景”。

20xx年3月龍潭大峽谷風景區被評為“20xx年遊客最喜愛的十大超級景區”、“20xx年攝影家最喜愛的十大超級景區”、“20xx年導遊最喜愛的十大超級景區”。

近年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完成後,在新安北境的黃河主幹道上形成了168平方公里的遼闊水面,碧波萬頃的萬山湖和獨具特色的地質公園互為映襯,紅石韻,黃河魂,山光水色,兩相輝映,構成了萬里黃河上一簇具有特殊科學意義和美學價值的璀璨明珠。龍潭大峽谷就是這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中的典型代表。

龍潭大峽谷,以它罕見的地質構造,奇特的地形地貌和清麗的生態環境,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天然地質博物館”。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大家好!

今天我們參觀遊覽的是世界地質公園、有世界上最美的峽谷之稱的洛陽龍潭峽景區。龍潭峽風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西北部群山之中、黃河的重要支流——青河川的深處,東距洛陽市80公里,屬新安黛眉山峽谷群世界地質公園的組成部分。

洛陽龍潭峽地處豫西中山、低山、丘陵區,境內地形複雜,地貌奇特,出露的地層包括中元古界的熊耳群馬家河組和汝陽群石英砂岩、下古生界的寒武—奧陶系碳酸鹽巖,還有部分上古界、新生界岩層。地球形成已有46億年,在距今12億年前後,華北地區還是一片海洋,後經地殼運動,古海底沉積層抬升出露,在新安北部黃河南岸形成820餘米厚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構成了這一帶山的主體。大約從240萬年前開始直到現在的地殼新構造運動(也叫喜瑪拉雅造山運動)基本奠定了今天地球的地表地貌。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這一帶原先出露地表的海底沉積層——紫紅色石英砂岩,又經過上隆下降、崩裂塌陷,和長期的水衝浪旋、風剝雨蝕,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紅巖嶂谷群,呈現出高峽長谷、山嶂巖洞的地貌特徵。這種地貌特徵,既體現了這個地區的地質演化歷史,也是研究黃河演化貫通曆程的有力佐證。這裡顯現的沉積構造遺蹟種類(如波紋、泥裂、交錯層理等)多達數百種,成為反映華北古海洋沉積層特徵的天然博物館。近年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完成後,在新安北境的黃河主幹道上形成了168平方公里的遼闊水面,碧波萬頃的萬山湖和獨具特色的地質公園互為映襯,紅石韻,黃河魂,山光水色,兩相輝映,構成了萬里黃河上一簇具有特殊科學意義和美學價值的璀璨明珠。龍潭峽就是這黛眉山峽谷群地質公園中的典型代表。

龍潭峽全長4公里,從平面圖上看,它很像一條東西橫臥的巨龍,而且峽谷內處處以龍的傳說為宗,所以歷來人們都叫它龍潭峽。

關於五龍的神話傳說:傳說上古時代,茫茫宇宙本是混沌一團。自盤古開天闢地之後,清淡為氣者冉冉升騰,慢慢聚成藍天、白雲、日月星辰;渾濁為物者沉沉下落,慢慢凝成大地,叢生萬物。時有黑、白、青、黃、赤五龍,在大地形成之初,因佈設山河功業卓著,被玉皇大帝封於黃河岸邊、荊紫山下一處極其幽靜的山間休養。天長日久,它們化作五條山脈,圍清潭而臥,於是這裡便有了“五龍潭”、“五龍瀑”、“五龍洞”、“五龍廟”和“龍潭峽”之說。

五龍潭:龍潭峽的第一道景觀是由赤壁丹巖和龍潭、瀑布組成的山水畫。赤壁丹崖為第四紀深切峽谷,位於峽谷口,高過百米,長達150米。峽谷崖牆下,是經人工堵截而形成的水潭,潭面長300米,寬50~150米,潭內碧水瀲灩,可以盪舟行船;潭周圍有五條山脈,猶如五條巨龍環抱著這清水一泓,人們按山脈水系,給它命名為“五龍潭”。關於五龍的神話傳說就是由此附會而來的。

五龍瀑:龍潭峽的河水從五龍潭後的絕壁懸溝口處跌落而下,轟然作響,猶如龍吟虎嘯,聲震山谷,形成一條壯觀的瀑布,人們叫它“五龍瀑”。

五龍洞:在五龍瀑西側巖壁上有一個深2米、寬3米、高5~6米的石洞,傳說五龍廟裡各位龍爺在五龍潭戲水之後,常來此洞中修神養性,所以人們稱其為五龍洞。這裡水霧蒸騰,時有嵐煙聚散,頗具仙風神韻。其實,它原是由石英砂岩崩塌而形成的天然石洞。

五龍廟:傳說五位龍爺在這裡定居之後,常年耕雲播雨,造福一方百姓,百姓們為它們建起了一座“五龍廟”。它們在這裡常年安享人間香火,倒也悠閒自得。

龍潭峽:

傳說五龍廟內黑、白、青、黃、赤五位龍爺中,惟有赤龍(就是人們常說的火龍)脾氣最為暴躁,一天兄弟間因點小事發生口角,赤龍一賭氣騰身躍起,一直飛到青要山南畛河上游擇地另居,獨自生活去了。現在那裡還有座火龍廟,就是它的家。赤龍騰身飛走後,在它原來臥伏的身下,留下了一條蜿蜒曲折的深溝,就是我們今天的“龍潭峽”。

佛光羅漢像:

走進巷谷,有許多柱形石並排立在崖壁上,高約20~25釐米,形似一排排羅漢像;午後陽光從谷底水面上折射到崖壁上,那一排排羅漢像閃閃發光,好似佛光閃耀,形成這“佛光羅漢像”的奇觀。這本是石英砂岩柱狀節理經過球狀風化而形成的地質現象,卻也有一段關於小白龍的故事。

話說龍娃在峽谷內一路走過青龍峽、青龍潭,黑龍峽、黑龍潭,飛龍峽、飛龍潭,如同身在畫中游,心裡好不自在。忽然他看見前面有一群遊方和尚,就急急忙忙趕上去打話,問:“各位師傅,不在佛堂唸經,來到這深山峽谷幹什麼?”

和尚答道:“我們周遊四方,是為了廣佈佛事,圓滿功德。”

龍娃說:“既然這樣,這裡風景多好,你們為什麼不在這裡打坐,為百姓做點功德呢?”

和尚指指峽谷上方道:“那裡一片佛光,我們正打算呢。”

龍娃仰臉看看,窄窄的衚衕,暗淡無光,便說:“黑洞洞的,哪來的佛光?”

和尚道:“誠心佛事的人,往那裡一站,佛光就顯現了。”

龍娃搖搖頭不信。和尚看他小孩子好玩兒,便逗趣說:“敢打賭麼?”

龍娃一想,順手指指腳下的河水說:“你能在這衚衕裡發出佛光,我就叫 這河水往高處流!”

誰料龍娃的話音剛落,只見這群和尚一躍而上,整整齊齊地站在了高崖上,霎那間金光閃閃,一片輝煌。龍娃愣了一下,拔腿就跑。他順著巷谷往裡跑了好一陣,剛要停下來喘口氣,就聽到後面遠遠傳來和尚的聲音:“小孩童,你跑什麼?”

龍娃說:“師傅,是我一時唐突,我哪能叫水往高處流呢!”

那和尚的聲音又道:“你不是也在這裡做好事麼,凡事只要誠心,說出去的話就一定能變成現實。你現在就往你的腳下看看……”

龍娃往腳下一看,果然河水湧湧,卻是從低處往高處流的……。

水往高處流:前面說的只是一段流傳民間的神話故事,現實中不會有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情。仔細觀察這“水往高處流”的現象,只是人的一種錯覺。

原來這段河谷正好垂直於地層的走向,岩層的傾向與水流的方向相一致,人們視覺總是會把地層的層面誤以為水平面,並把它作為流水的參照物,在河流的坡度小於地層的傾角時,就會產生這種“水往高處流”的視覺誤差。

龍潭峽天書石:

這類片石是由於差異風化所形成的一種景觀。在中厚層石英砂岩的層面上,常常會有薄層狀的泥質砂岩或泥質粉砂岩,在崩塌暴露地表後,由於差異風化的作用,一部分風化流失,一部分殘留下來形成各種不同型別的圖案。一些典型圖案,看似文字,有的清晰可辨,如“一人一石”;多數則無法辨認,人們稱其為天書石。

龍潭峽刀碑石:

無頭冤神洞對面,有一個塊直裡立的巨型片石,其形狀側看似刀,正看似碑,高達50米,穩插地下,直刺雲天,大有凌空遏雲之勢,堪稱“天下第一刀”、“人間第一碑”。這是一塊崩塌巖塊,是在地殼運動中,由於崩塌時發生位移,使它巍然挺立於峽谷一側。這塊象形石高大雄偉,氣勢恢弘,而且一景多變,步移景換,從不同角度仰望,或蒼鷹、或飛鳥、或飛魚、或大刀、或天碑,大自然賦予其無限的美感令人叫絕。

傳說,這本是二郎神斬殺小白龍的大刀,聖母媧皇在安置了小白龍神位之後,又把二郎神丟下的大刀豎立起來,刀背對著無頭冤神洞,於是二郎神斬殺小白龍的大刀,成了紀念小白龍的無字碑,人們稱其為“擎天刀碑石”。 當然,小白龍的故事未必真有,但多少年來人們一直頌揚的小白龍精神卻是難能可貴的。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大家好!

今天我們參觀遊覽的是世界地質公園、有世界上最美的峽谷之稱的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龍潭大峽谷風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西北部群山之中、黃河的重要支流——青河川的深處,東距洛陽市80公里,屬新安黛眉山峽谷群世界地質公園的組成部分。

青河發源於黃帝密都青要山北麓,流經龍潭大峽谷,在紅崖山前與山窩河匯流,注入今天的黃河萬山湖(小浪底水庫)。青河川曾是古代中原地帶通往山西絳州、侯馬、太原一線的交通要道。

龍潭大峽谷地處豫西中山、低山、丘陵區,境內地形複雜,地貌奇特,出露的地層包括中元古界的熊耳群馬家河組和汝陽群石英砂岩、下古生界的寒武—奧陶系碳酸鹽巖,還有部分上古界、新生界岩層。地球形成已有46億年,在距今12億年前後,華北地區還是一片海洋,後經地殼運動,古海底沉積層抬升出露,在新安北部黃河南岸形成820餘米厚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構成了這一帶山的主體。大約從240萬年前開始直到現在的地殼新構造運動(也叫喜瑪拉雅造山運動)基本奠定了今天地球的地表地貌。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這一帶原先出露地表的海底沉積層——紫紅色石英砂岩,又經過上隆下降、崩裂塌陷,和長期的水衝浪旋、風剝雨蝕,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紅巖嶂谷群,呈現出高峽長谷、山嶂巖洞的地貌特徵。這種地貌特徵,既體現了這個地區的地質演化歷史,也是研究黃河演化貫通曆程的有力佐證。這裡顯現的沉積構造遺蹟種類(如波紋、泥裂、交錯層理等)多達數百種,成為反映華北古海洋沉積層特徵的天然博物館。近年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完成後,在新安北境的黃河主幹道上形成了168平方公里的遼闊水面,碧波萬頃的萬山湖和獨具特色的地質公園互為映襯,紅石韻,黃河魂,山光水色,兩相輝映,構成了萬里黃河上一簇具有特殊科學意義和美學價值的璀璨明珠。龍潭大峽谷就是這黛眉山峽谷群地質公園中的典型代表。

在我國,由新構造運動產生的峽谷多由碳酸鹽巖構成,石英砂岩峽谷並不多見。它發育於太行山東西麓的嶂石巖地貌,其特色是單面崖牆,沿橫向筆直延伸;惟獨新安的石英砂岩峽谷,是雙面崖牆,兩壁高聳立陡,彎曲延伸很遠,構成逶迤壯觀的巨大峽谷群,從而豐富了這類地質地貌形態的型別。因此,在全國大峽谷的比較中,新安峽谷群地質遺蹟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在科學上具備稀有性、典型性和特殊性的特點,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研究價值和科普價值。

龍潭大峽谷處地偏僻,受人類生活幹擾較少,生物物種豐富,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清新,水質潔淨,生態環境優美。植被主要由天然次生林——櫟樹林、雜木林、側柏林、刺槐林構成,主要風景樹,有青檀、白蠟和三葉槭等。

洛陽龍潭大峽谷,以它罕見的地質構造,奇特的地形地貌和清麗的生態環境,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地質博物館。

一、峽前景點

在青河川的前段通往龍潭大峽谷的路上,有三處景點,各具特色。它們依次為惠風洞、將軍石、千年古檀。特殊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

惠風洞:走進青河川,首先見到的是右首崖腳的石洞。它是由白雲質灰巖沿裂隙溶蝕而形成的天然洞穴,含有泥質白雲質灰層。裂隙比較發育,洞體寬窄不同,洞深莫測,洞口有風流動;盛夏森森然冷氣爽人,隆冬則暖風融融,似有盎然春意。所以,無論三伏數九,總是清風宜人,招人駐足流連,被人們稱為惠風洞。

將軍石:惠風洞外左側,高高的石崖上有尊將軍石,形象宛然一位將軍披甲戴盔,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路上。將軍石旁邊有小象鼻造型石,對面山上有巨石像坦克等。這些都是由白雲質灰層巖沿裂隙溶蝕和崩裂塌陷而殘留的地表剩餘物。

千年古檀:再往深處,有一棵千年古檀,傍崖而立,高約30米,冠幅約40米,樹冠碩大,枝葉茂密,遮天蓋地;樹幹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圍6.5米;樹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縱橫交錯,如盤龍臥虯,僅靠吸收白雲質灰巖和石英砂岩之間的水份生長。它頑強求生的錚錚鐵骨給人以深刻啟迪。

二、峽谷奇觀

青河川中段突現一座山峰,叫紅崖山,山前有紅崖寺遺址紅崖山:處在青河川正中,雄偉挺拔,峰巒疊翠,把青河川岔開:右邊為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並與峪裡峽谷風景區連線;左邊就是龍潭大峽谷,又稱“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線。

紅崖寺:山前的紅崖寺,始建於唐朝初年,武則天當政時期,曾經名播四方,香火極盛;唐武宗時,大興滅佛運動,紅崖寺一度被毀。宋、元時期,更名為“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師住持,還是這條古道上名聞遐邇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毀於戰火。明正德年間由法師宗璽主持重修,到嘉靖龍飛甲辰歲秋仲月由淨恩法師主持續建竣工。後來,隨著時勢的發展,這條古道逐漸被廢棄,寺院也隨之蕭條。紅崖寺遺址南側新建一座石牌坊,是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入口。牌坊前、後各有坊聯。前聯為:八里迷谷,樁樁迷景逗客佇;千尺險峽,步步險象著人驚。後聯為:關峽相望,嵐為輕雲繞;潭瀑聯珠,水呈青龍飛。兩副對聯形象地概括了峽谷內天造地設的雄奇景觀,這就是我們要遊覽的地質公園——龍潭大峽谷風景區。

洛陽龍潭大峽谷全長4公里,從平面圖上看,它很像一條東西橫臥的巨龍,而且峽谷內處處以龍的傳說為宗,所以歷來人們都叫它龍潭大峽谷。從地質學的角度看,這裡又是石英砂岩地質奇觀展覽館。龍潭大峽谷(包括周圍的峽谷群)反映的是距今12億年前後華北古海洋沉積的特徵,屬於典型的中元古界紫紅色石英砂岩構造。峽谷內懸崖如切,絕壁欲傾,長峽甕谷,迴旋迷離。崖壁上下,由流水長期沖刷旋蝕深切而顯現的層理、節理紋路,把崖牆裝飾得如帳如幔,幅折弧曲,形成高峽甕谷,置身於此,大有如夢如幻的感覺。而且,由於地殼抬升和下陷交錯形成的落差瀑布和水潭十分發育,每處潭、瀑都與周圍地質環境,組合成一組別有韻致的自然景觀,亦奇亦幻,原始古樸,具有 特殊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

1、峽口組景

關於五龍的神話傳說:傳說上古時代,茫茫宇宙本是混沌一團。自盤古開天闢地之後,清淡為氣者冉冉升騰,慢慢聚成藍天、白雲、日月星辰;渾濁為物者沉沉下落,慢慢凝成大地,叢生萬物。時有黑、白、青、黃、赤五龍,在大地形成之初,因佈設山河功業卓著,被玉皇大帝封於黃河岸邊、荊紫山下一處極其幽靜的山間休養。天長日久,它們化作五條山脈,圍清潭而臥,於是這裡便有了“五龍潭”、“五龍瀑”、“五龍洞”、“五龍廟”和“龍潭大峽谷”之說。

五龍潭:龍潭大峽谷的第一道景觀是由赤壁丹巖和龍潭、瀑布組成的山水畫。赤壁丹崖為第四紀深切峽谷,位於峽谷口,高過百米,長達150米。峽谷崖牆下,是經人工堵截而形成的水潭,潭面長300米,寬50~150米,潭內碧水瀲灩,可以盪舟行船;潭周圍有五條山脈,猶如五條巨龍環抱著這清水一泓,人們按山脈水系,給它命名為“五龍潭”。關於五龍的神話傳說就是由此附會而來的。

五龍瀑:龍潭大峽谷的河水從五龍潭後的絕壁懸溝口處跌落而下,轟然作響,猶如龍吟虎嘯,聲震山谷,形成一條壯觀的瀑布,人們叫它“五龍瀑”。

五龍洞:在五龍瀑西側巖壁上有一個深2米、寬3米、高5~6米的石洞,傳說五龍廟裡各位龍爺在五龍潭戲水之後,常來此洞中修神養性,所以人們稱其為五龍洞。這裡水霧蒸騰,時有嵐煙聚散,頗具仙風神韻。其實,它原是由石英砂岩崩塌而形成的天然石洞。

五龍廟:傳說五位龍爺在這裡定居之後,常年耕雲播雨,造福一方百姓,百姓們為它們建起了一座“五龍廟”。它們在這裡常年安享人間香火,倒也悠閒自得。

龍潭大峽谷:傳說五龍廟內黑、白、青、黃、赤五位龍爺中,惟有赤龍(就是人們常說的火龍)脾氣最為暴躁,一天兄弟間因點小事發生口角,赤龍一賭氣騰身躍起,一直飛到青要山南畛河上游擇地另居,獨自生活去了。現在那裡還有座火龍廟,就是它的家。赤龍騰身飛走後,在它原來臥伏的身下,留下了一條蜿蜒曲折的深溝,就是我們今天的“龍潭大峽谷”。

2、黃龍峪組景

黃龍峪:從長61米的人工隧道進入峽谷之後,首先是地勢比較平緩的黃龍峪,這是進入大峽谷的緩衝地段。在寬不足10米的狹谷中溪水淙淙,兩側懸崖上怪石嶙峋。這裡水草豐美,主要有鱗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朴、天麻、百合、海棠等植物,林林宗宗,翠色慾滴。

黃龍峪的其它景觀尚有:鎮山虎、鋸齒崖、降龍棒等,都是根據岩石形象命名的象形景觀。

幽谷海棠:走進黃龍峪,我們會發現一種草本植物特別茂盛,那就是城市居民家裡陽臺上、書案上喜歡擺放的四季海棠。它肥厚的桃形葉子,有嬰兒巴掌大小,葉面嫩綠,葉背泛白,葉邊和葉脈淡紫,開著粉紅色的花朵,在或直立或掛伏的肥嫩紫莖上,婀娜多姿,顯得特別精神。尤其在高峽內立陡的石壁上,幾乎不見水土,它也能生長得那麼旺盛,更顯得這看似柔弱的小草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且說五龍廟五位龍爺中數白龍最小,大家都叫它小白龍。它生性活潑,喜歡異想天開,弄奇作怪。一日,它在五龍潭戲耍,突發奇想,一躍而跳上懸崖,搖身化作一個英俊少年,自稱“龍娃”,連蹦帶跳地走進龍潭大峽谷裡。他左瞅瞅,右看看,突然發現:滿溝的海棠花鮮豔奪目,而峽谷兩邊的石壁上卻是光溜溜的,沒有一絲綠意。於是他就把地上的海棠輕輕拔下,趁著根上帶的那一點點泥土,一棵一棵地沾在峽谷的石壁上。不知是他龍的神力,還是峽谷裡石頭有靈氣,這海棠一沾上石壁就活了,而且活得那麼旺盛,那麼有精神,原來光溜溜的石峽,一下變成了錦峽繡谷,充滿了生氣。龍娃一看,心裡好不高興!他一路走來,一心想為龍潭大峽谷錦上添花,在後面還有不少神來之筆,隨著遊程再給大家一一介紹。

3、高峽甕谷組景

走過黃龍峪,突然高峽聳立,雄關擋路。放眼峽谷上空,嵐煙四橫,猶若淡雲薄霧在輕舒曼卷。這就是在國內獨具特色的雙壁對峙、高峽連綿的石英砂岩大峽谷。峽谷內依次有青龍峽、青龍潭、青龍瀑,黑龍峽、黑龍潭、黑龍瀑,飛龍峽、飛龍潭、飛龍瀑等。潭前有關峽,潭後有飛瀑,關峽相望,潭泊聯珠,瀑布連疊,飛練懸空,溝深谷狹,令人望而卻步,真可謂樁樁迷景逗客佇,步步險象著人驚。

青龍峽、青龍潭、青龍瀑

青龍峽全長60米,高30米,寬不過5米,兩側石壁立陡;峽底為青龍潭,碧水如帶,水深難測;潭後絕壁上,懸掛一條瀑布,水花四濺,高約10米。兩側石壁上佈滿四季海棠,倒映水中,綠色溢滿水面,在天氣晴好的中午時分,由於太陽光的折射,崖壁上猶如青龍遊動,故以“青龍”名之。

黑龍峽、黑龍潭、黑龍瀑

黑龍峽全長20米,高過50米,兩側立壁欲傾,仰視高空,僅露天光一線;由於峽內少光水深,潭水呈暗黑色,故名之為“黑龍潭”。潭後有黑龍飛瀑從斷崖上洩下,如白練飄忽,嘩嘩作響;暗中有亮,靜中有聲,幽光明滅,亦奇亦幻,置身其中,恍恍然如臨夢境,冥冥中如在世外,不禁令人毛骨悚然。

飛龍峽、飛龍潭、飛龍瀑

飛龍峽蜿蜒曲折數百米,崖牆高低參差,峽谷寬窄不一,走勢若飛龍,故名。飛龍峽內飛龍潭直徑約25米,深10米。潭後有15米高的飛龍瀑布,如一條巨龍插入水中,氣勢壯觀。飛龍峽內還有兩組連體水潭,分別叫陰陽潭和串珠潭。陰陽潭由兩個水潭銜接一起,像一個卡腰寶葫蘆,水深約12米。因高峽內陽光照射不勻,明暗有別,所以有“陽潭”、“陰潭”之說。串珠潭是三個近似圓形的水潭連在一起,看似串珠,所以叫故名串珠潭;三潭之間,串珠潭溪水相連,清澈見底的河床上有一朵朵圖案,豔若桃花,所以又叫“桃花聯珠潭”。

石龕甕谷組景

飛龍峽內有一段呈曲面對峙的崖牆,崖牆上的平行層理和縱向節理縱橫交織,像高高掛起的麻帳絲幔,幅折弧曲,在崖牆中間呈現出類乎半球形的石龕,使整段峽谷變得口小肚大,仰視若置身甕中,這便是地質學上的奇觀——甕谷。這也是華北古海洋沉積石英砂岩,經過長期流水沖刷旋蝕而形成的地質現象。飛龍峽中有兩處甕谷:第一個甕谷最為典型,直徑達 20 米,弧度270°;第二個甕谷,經流水的切割後貫通為嶂谷,其實,在整個龍潭大峽谷兩側紅崖絕壁的底部,因水流衝涮旋蝕而形成半球形石龕很多;甕谷內的半球形石龕是在地殼運動中被抬升到崖牆中間的,因此才使整段峽谷呈現為甕的形態。這類半球形石龕,在研究本地區新構造運動的特徵以及地殼抬升速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巷谷組景

巷谷:飛龍峽之後,有峽如百尺衚衕。兩邊巖壁陡峭直立,谷底平直,步入其中,猶如穿街過巷,故名。

佛光羅漢像:走進巷谷,有許多柱形石並排立在崖壁上,高約20~25釐米,形似一排排羅漢像;午後陽光從谷底水面上折射到崖壁上,那一排排羅漢像閃閃發光,好似佛光閃耀,形成這“佛光羅漢像”的奇觀。這本是石英砂岩柱狀節理經過球狀風化而形成的地質現象,卻也有一段關於小白龍的故事。

話說龍娃在峽谷內一路走過青龍峽、青龍潭,黑龍峽、黑龍潭,飛龍峽、飛龍潭,如同身在畫中游,心裡好不自在。忽然他看見前面有一群遊方和尚,就急急忙忙趕上去打話,問:“各位師傅,不在佛堂唸經,來到這深山峽谷幹什麼?”和尚答道:“我們周遊四方,是為了廣佈佛事,圓滿功德。”龍娃說:“既然這樣,這裡風景多好,你們為什麼不在這裡打坐,為百姓做點功德呢?”和尚指指峽谷上方道:“那裡一片佛光,我們正打算呢。”龍娃仰臉看看,窄窄的衚衕,暗淡無光,便說:“黑洞洞的,哪來的佛光?”和尚道:“誠心佛事的人,往那裡一站,佛光就顯現了。”龍娃搖搖頭不信。和尚看他小孩子好玩兒,便逗趣說:“敢打賭麼?”龍娃一想,順手指指腳下的河水說:“你能在這衚衕裡發出佛光,我就叫這河水往高處流!”誰料龍娃的話音剛落,只見這群和尚一躍而上,整整齊齊地站在了高崖上,霎那間金光閃閃,一片輝煌。龍娃愣了一下,拔腿就跑。他順著巷谷往裡跑了好一陣,剛要停下來喘口氣,就聽到後面遠遠傳來和尚的聲音:“小孩童,你跑什麼?”龍娃說:“師傅,是我一時唐突,我哪能叫水往高處流呢!”那和尚的聲音又道:“你不是也在這裡做好事麼,凡事只要誠心,說出去的話就一定能變成現實。你現在就往你的腳下看看……”龍娃往腳下一看,果然河水湧湧,卻是從低處往高處流的……。

水往高處流:前面說的只是一段流傳民間的神話故事,現實中不會有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情。仔細觀察這“水往高處流”的現象,只是人的一種錯覺。原來這段河谷正好垂直於地層的走向,岩層的傾向與水流的方向相一致,人們視覺總是會把地層的層面誤以為水平面,並把它作為流水的參照物,在河流的坡度小於地層的傾角時,就會產生這種“水往高處流”的視覺誤差。

三、白龍灣小白龍永生

白龍灣:走出巷谷,豁然開朗,來到一處河灣;比起剛剛過來的狹谷,真可謂天高地闊,完全是一片新天地。因為傳說小白龍在這裡為我們英勇獻身,人們把這道河灣叫白龍灣。天然盆景園:傳說當年龍娃從巷谷走進河灣,見林茂草盛,陽光明媚,心裡特別高興,就隨手摺下一些樹枝插在了石頭上。令人稱奇的是,像移栽“幽谷海棠”那樣,那些樹枝霎那間就變成了一叢綠樹,而且枝葉繁茂,青翠欲滴,龍娃有意無意又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天然盆景園”。尤其是那棵高高的青檀樹,傲然生長在光亮亮的巨石上,瀟灑臨風,卓然不群,不禁令人肅然起敬。“青青石上檀,貧居寒苦巖;虯虯頑固根,傲立萬古年。”它的精神品格,足可為人楷模。

千變萬化的波紋石:在龍潭大峽谷長達4公里的紅石峽谷內,分佈著大量的崩塌片石,以白龍灣最為集中,最為典型。這些片石大小不一,大者平面有數十平方米,小者僅有幾十公分見方。在這些片石的層面上,可以看到上百種不同型別的波痕,是國內罕見的天然波痕博物館。石面上的這些波痕,是在地球進化過程中,原生地質沉積物在水或風的作用下,發生物理變異而形成的波痕層面,其形態包括層理構造、波痕構造、帳篷構造、球狀構造等,我們統稱其為波紋石。有的呈羽狀,這是在中元古界時期,此地原是濱海沙灘環境,潮漲潮落產生的雙向水流,使此時沉積的石英砂岩細紋層方向正好相反,形成了十分美觀的羽毛狀和“人”字形的層系,這是沉積岩的一種基本構造形態,我們叫它羽狀交錯層理波紋石;有的呈棋盤格式狀,這是受區域構造作用的影響,岩石中發育了近東西向和近南北向兩組幾乎呈直交狀且連通性好的垂直節理;這種垂直節理與層面一起將岩石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塊體;由於這兩組節理在層面上表現出“棋盤格”的形狀,我們叫它棋盤格式節理波紋石;有的呈人的指紋狀,是典型的干涉波痕,我們叫它指紋石;有的柱狀節理構造呈竹節狀,我們叫它竹節石;有的呈日、月、星辰圖案,我們叫它天象石;……… 峽谷內還有一塊比較特殊的波紋石,共有五層不同形狀的紋理結構組成,表明它是經過五個不同時期的沉積而形成的,我們叫它五代波紋石。其科學價值在於:它體現了地質沉積岩層理構造的演化過程。

神祕莫辨的天書石:這類片石是由於差異風化所形成的一種景觀。在中厚層石英砂岩的層面上,常常會有薄層狀的泥質砂岩或泥質粉砂岩,在崩塌暴露地表後,由於差異風化的作用, 一部分風化流失,一部分殘留下來形成各種不同型別的圖案。一些典型圖案,看似文字,有的清晰可辨,如“一人一石”;多數則無法辨認,人們稱其為天書石。

無頭冤神洞:白龍灣北面山崖下有有一個兩米見方的石洞,洞中有一塊巨石,酷似一尊石雕神像,只是少了神頭,人們稱它為“無頭冤神”;稱這個石洞為“無頭冤神洞”。

傳說當年龍娃在龍潭大峽谷,任興致所至,隨手創造了幽谷海棠紅、佛光羅漢像、水往高處流、青檀盆景園等離奇景觀,受到事事成功的鼓舞,最後竟然冒險飛到天上為人間偷來了“天書”,因此觸怒了玉皇大帝,惹下大禍。玉皇大帝派二郎神來抓他歸案,他手拿“天書”和二郎神奮力相爭,把天書抖落了一地。二郎神一怒之下殺了小白龍,棄刀於地,把散落的天書收拾起來,提著小白龍的頭回天庭覆命去了。這塊天書石,是二郎神疏忽大意,遺落在人間的。後來,造人聖母媧皇到各地視察她的子民,來到龍潭大峽谷,聽說小白龍冒死為她的子民偷天書的事蹟,大為感動。於是,就收了龍娃的無頭冤屍,喚回他的冤魂,封它為“無頭冤神”,把他安放在山崖下的石洞中。從此,不忘小白龍恩德的人們,常來為他燒香上供,深情懷念地稱這個石洞為“無頭冤神洞”。

洗冤一線瀑:無頭冤神洞側,有斷崖高50米,崖上有一股細流飄然而下,如銀練,如串珠。據說,當年媧皇為了給小白龍淨身洗冤,特意從黃河岸邊引來一脈地水,造成了這一線瀑布,所以人們叫它“洗冤一線瀑”。

擎天刀碑石:無頭冤神洞對面,有一個塊直裡立的巨型片石,其形狀側看似刀,正看似碑,高達50米,穩插地下,直刺雲天,大有凌空遏雲之勢,堪稱“天下第一刀”、“人間第一碑”。這是一塊崩塌巖塊,是在地殼運動中,由於崩塌時發生位移,使它巍然挺立於峽谷一側。這塊象形石高大雄偉,氣勢恢弘,而且一景多變,步移景換,從不同角度仰望,或蒼鷹、或飛鳥、或飛魚、或大刀、或天碑,大自然賦予其無限的美感令人叫絕。傳說,這本是二郎神斬殺小白龍的大刀,聖母媧皇在安置了小白龍神位之後,又把二郎神丟下的大刀豎立起來,刀背對著無頭冤神洞,於是二郎神斬殺小白龍的大刀,成了紀念小白龍的無字碑,人們稱其為“擎天刀碑石”。當然,小白龍的故事未必真有,但多少年來人們一直頌揚的小白龍精神卻是難能可貴的。

四、關於皇姑垵和駱賓王的傳說

(一)皇姑廠乾的傳說

東漢末年,宦官亂政,董卓專權,朝廷內禍事不斷。傳說,有一年不知是哪位皇姑,為了逃避權臣的逼婚,逃出洛陽,乘車直奔新安北山通往山西的古道,打算去絳州避難。護送她出逃的有一位宮廷的小銀匠,和一位馬車伕。他們逃難的馬車一路狂奔,走進了青河川,剛到紅崖寺前,聽到後面追殺聲越來越近,情急之下,馬車伕想出一條讓皇姑脫身的計策:他讓小銀匠扶皇姑下車,順著荒涼的龍潭溝逃進深山;自己卻駕著馬車順著山窩河川古道,直奔黃河岸邊,最後驅車跳進河………當追殺的騎兵趕到,見黃河裡漂著一輛宮車,猜想皇姑已身赴黃河殉難,就撥轉馬頭回洛陽覆命去了。話說皇姑和小銀匠逃進龍潭溝,走進一個小村莊。村民們很同情皇姑的遭遇,就領他們到村後,安身在兩個山洞裡,前邊一點的住小銀匠,後邊隱祕一點的住皇姑,村民們習慣地叫這兩個山洞為大皇姑廠乾和小皇姑廠幹。皇姑隱居在龍潭溝後,由於百姓們的看顧,生活雖無法與宮廷相比,卻也衣食無憂。一年以後,洛陽政局漸趨平穩,皇上打聽到皇姑在龍潭溝棲身的訊息,遂命大臣來迎接她回宮。這時的皇姑已經和村民們打成一片,習慣了布衣素食的平民生活,也留戀這幽靜美麗的山野,再也無意回到那血腥不斷的皇宮裡。聽說皇上派近臣來接,她和村民們一起商量,把村頭一家較寬敞的民房修整一下,做了臨時的“接官廳”。皇姑在接官廳會見了來迎接她的京官,表明了自己堅不回宮的心志,特使無奈,只好回京去了。此後,皇姑和小銀匠結了婚,在這樸實簡陋的山洞裡自食其力,安心度日,一直到他們偕老百年,人去洞空………關於大、小皇姑廠乾的一段佳話卻一直流傳到今天。

(二)駱家村——駱賓王魂歸之謎

龍潭大峽谷深處半坡上,有個駱家村;說是村,其實只有一戶居民。這家姓駱,自稱是駱賓王的後裔,因此引起眾多人的關注。駱賓王是唐代著名詩人,系唐初四傑之一。後來他從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兵敗後不知去向。是被殺?是逃匿?傳說頗多。新安有個風景非常優美的去處,叫漏明崖,傳說駱賓王逃匿之後,輾轉多時,最後到新安隱居到這裡,並有多首題詠漏明崖的詩。如:

1、澠邑漏明呈奇景,懸崖萬仞石稜曾;(古時,曹村漏明一帶曾屬澠池)脣山白霧共旋繞,河水波綠縈帶風。—《漏明吟》

2、層石遠接天,絕頂上棲煙。鬆低輕蓋偃,藤細若鉤懸。石明如掛鏡,苔分似列錢。暫策為龍仗,何處得神仙?—《過石門》

民國年間,漏明崖傍崖而建的廟宇中還存有多首駱賓王的題詩;至今附近村民家中還存有兩塊紀念駱賓王的詩碑。漏明崖近邊有駱嶺、駱村、駱莊等村名;龍潭大峽谷這家駱姓居民還能指出駱賓王墓之所在。“駱賓王魂歸何處”這千年歷史之謎,能否在這裡得到,有待專家考證。

結束語:女士們,先生們,遊客朋友們!洛陽龍潭大峽谷全部遊程就要結束了。自然現象給人以啟迪,神話傳說給人以聯想,地質現象則給人以科學知識。我們遊覽了龍潭大峽谷地質公園,相信大家會收穫良多。我們殷情希望大家帶走收穫,豐富你的生活;留下意見,幫助我們改進工作;

祝大家旅途愉快!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大家好!

今天我們參觀遊覽的是世界地質公園、有世界上最美的峽谷之稱的洛陽龍潭峽景區。龍潭峽風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西北部群山之中、黃河的重要支流——青河川的深處,東距洛陽市80公里,屬新安黛眉山峽谷群世界地質公園的組成部分。

洛陽龍潭峽地處豫西中山、低山、丘陵區,境內地形複雜,地貌奇特,出露的地層包括中元古界的熊耳群馬家河組和汝陽群石英砂岩、下古生界的寒武—奧陶系碳酸鹽巖,還有部分上古界、新生界岩層。地球形成已有46億年,在距今12億年前後,華北地區還是一片海洋,後經地殼運動,古海底沉積層抬升出露,在新安北部黃河南岸形成820餘米厚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構成了這一帶山的主體。大約從240萬年前開始直到現在的地殼新構造運動(也叫喜瑪拉雅造山運動)基本奠定了今天地球的地表地貌。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這一帶原先出露地表的海底沉積層——紫紅色石英砂岩,又經過上隆下降、崩裂塌陷,和長期的水衝浪旋、風剝雨蝕,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紅巖嶂谷群,呈現出高峽長谷、山嶂巖洞的地貌特徵。這種地貌特徵,既體現了這個地區的地質演化歷史,也是研究黃河演化貫通曆程的有力佐證。這裡顯現的沉積構造遺蹟種類(如波紋、泥裂、交錯層理等)多達數百種,成為反映華北古海洋沉積層特徵的天然博物館。近年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完成後,在新安北境的黃河主幹道上形成了168平方公里的遼闊水面,碧波萬頃的萬山湖和獨具特色的地質公園互為映襯,紅石韻,黃河魂,山光水色,兩相輝映,構成了萬里黃河上一簇具有特殊科學意義和美學價值的璀璨明珠。龍潭峽就是這黛眉山峽谷群地質公園中的典型代表。

龍潭峽全長4公里,從平面圖上看,它很像一條東西橫臥的巨龍,而且峽谷內處處以龍的傳說為宗,所以歷來人們都叫它龍潭峽。

關於五龍的神話傳說:傳說上古時代,茫茫宇宙本是混沌一團。自盤古開天闢地之後,清淡為氣者冉冉升騰,慢慢聚成藍天、白雲、日月星辰;渾濁為物者沉沉下落,慢慢凝成大地,叢生萬物。時有黑、白、青、黃、赤五龍,在大地形成之初,因佈設山河功業卓著,被玉皇大帝封於黃河岸邊、荊紫山下一處極其幽靜的山間休養。天長日久,它們化作五條山脈,圍清潭而臥,於是這裡便有了“五龍潭”、“五龍瀑”、“五龍洞”、“五龍廟”和“龍潭峽”之說。

五龍潭:龍潭峽的第一道景觀是由赤壁丹巖和龍潭、瀑布組成的山水畫。赤壁丹崖為第四紀深切峽谷,位於峽谷口,高過百米,長達150米。峽谷崖牆下,是經人工堵截而形成的水潭,潭面長300米,寬50~150米,潭內碧水瀲灩,可以盪舟行船;潭周圍有五條山脈,猶如五條巨龍環抱著這清水一泓,人們按山脈水系,給它命名為“五龍潭”。關於五龍的神話傳說就是由此附會而來的。

五龍瀑:龍潭峽的河水從五龍潭後的絕壁懸溝口處跌落而下,轟然作響,猶如龍吟虎嘯,聲震山谷,形成一條壯觀的瀑布,人們叫它“五龍瀑”。

五龍洞:在五龍瀑西側巖壁上有一個深2米、寬3米、高5~6米的石洞,傳說五龍廟裡各位龍爺在五龍潭戲水之後,常來此洞中修神養性,所以人們稱其為五龍洞。這裡水霧蒸騰,時有嵐煙聚散,頗具仙風神韻。其實,它原是由石英砂岩崩塌而形成的天然石洞。

五龍廟:傳說五位龍爺在這裡定居之後,常年耕雲播雨,造福一方百姓,百姓們為它們建起了一座“五龍廟”。它們在這裡常年安享人間香火,倒也悠閒自得。

龍潭峽:

傳說五龍廟內黑、白、青、黃、赤五位龍爺中,惟有赤龍(就是人們常說的火龍)脾氣最為暴躁,一天兄弟間因點小事發生口角,赤龍一賭氣騰身躍起,一直飛到青要山南畛河上游擇地另居,獨自生活去了。現在那裡還有座火龍廟,就是它的家。赤龍騰身飛走後,在它原來臥伏的身下,留下了一條蜿蜒曲折的深溝,就是我們今天的“龍潭峽”。

佛光羅漢像:

走進巷谷,有許多柱形石並排立在崖壁上,高約20~25釐米,形似一排排羅漢像;午後陽光從谷底水面上折射到崖壁上,那一排排羅漢像閃閃發光,好似佛光閃耀,形成這“佛光羅漢像”的奇觀。這本是石英砂岩柱狀節理經過球狀風化而形成的地質現象,卻也有一段關於小白龍的故事。

話說龍娃在峽谷內一路走過青龍峽、青龍潭,黑龍峽、黑龍潭,飛龍峽、飛龍潭,如同身在畫中游,心裡好不自在。忽然他看見前面有一群遊方和尚,就急急忙忙趕上去打話,問:“各位師傅,不在佛堂唸經,來到這深山峽谷幹什麼?”

和尚答道:“我們周遊四方,是為了廣佈佛事,圓滿功德。”

龍娃說:“既然這樣,這裡風景多好,你們為什麼不在這裡打坐,為百姓做點功德呢?”

和尚指指峽谷上方道:“那裡一片佛光,我們正打算呢。”

龍娃仰臉看看,窄窄的衚衕,暗淡無光,便說:“黑洞洞的,哪來的佛光?”

和尚道:“誠心佛事的人,往那裡一站,佛光就顯現了。”

龍娃搖搖頭不信。和尚看他小孩子好玩兒,便逗趣說:“敢打賭麼?”

龍娃一想,順手指指腳下的河水說:“你能在這衚衕裡發出佛光,我就叫 這河水往高處流!”

誰料龍娃的話音剛落,只見這群和尚一躍而上,整整齊齊地站在了高崖上,霎那間金光閃閃,一片輝煌。龍娃愣了一下,拔腿就跑。他順著巷谷往裡跑了好一陣,剛要停下來喘口氣,就聽到後面遠遠傳來和尚的聲音:“小孩童,你跑什麼?”

龍娃說:“師傅,是我一時唐突,我哪能叫水往高處流呢!”

那和尚的聲音又道:“你不是也在這裡做好事麼,凡事只要誠心,說出去的話就一定能變成現實。你現在就往你的腳下看看……”

龍娃往腳下一看,果然河水湧湧,卻是從低處往高處流的……。

水往高處流:前面說的只是一段流傳民間的神話故事,現實中不會有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情。仔細觀察這“水往高處流”的現象,只是人的一種錯覺。

原來這段河谷正好垂直於地層的走向,岩層的傾向與水流的方向相一致,人們視覺總是會把地層的層面誤以為水平面,並把它作為流水的參照物,在河流的坡度小於地層的傾角時,就會產生這種“水往高處流”的視覺誤差。

龍潭峽天書石:

這類片石是由於差異風化所形成的一種景觀。在中厚層石英砂岩的層面上,常常會有薄層狀的泥質砂岩或泥質粉砂岩,在崩塌暴露地表後,由於差異風化的作用,一部分風化流失,一部分殘留下來形成各種不同型別的圖案。一些典型圖案,看似文字,有的清晰可辨,如“一人一石”;多數則無法辨認,人們稱其為天書石。

龍潭峽刀碑石:

無頭冤神洞對面,有一個塊直裡立的巨型片石,其形狀側看似刀,正看似碑,高達50米,穩插地下,直刺雲天,大有凌空遏雲之勢,堪稱“天下第一刀”、“人間第一碑”。這是一塊崩塌巖塊,是在地殼運動中,由於崩塌時發生位移,使它巍然挺立於峽谷一側。這塊象形石高大雄偉,氣勢恢弘,而且一景多變,步移景換,從不同角度仰望,或蒼鷹、或飛鳥、或飛魚、或大刀、或天碑,大自然賦予其無限的美感令人叫絕。

傳說,這本是二郎神斬殺小白龍的大刀,聖母媧皇在安置了小白龍神位之後,又把二郎神丟下的大刀豎立起來,刀背對著無頭冤神洞,於是二郎神斬殺小白龍的大刀,成了紀念小白龍的無字碑,人們稱其為“擎天刀碑石”。 當然,小白龍的故事未必真有,但多少年來人們一直頌揚的小白龍精神卻是難能可貴的。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 篇7

龍潭水峪景段:本景段從走進紅石峽、五龍潭至青龍關處,主要景觀是赤壁丹崖形成的窄谷與充沛的水流及繁盛的植物交相輝映,到處高崖凌蹭,飛瀑流泉,滴水不斷,霧氣蒸騰。

共同組成一幅龍潭水峪的絕佳畫卷。

主要景點有“五龍潭”、“五龍瀑”、“五龍洞”、“龍涎潭”“鋸齒崖”“降龍棒”“階瀑潭”等。

歡樂天地水上娛樂專案:相信許多朋友早已急不可待想趕快過把癮吧,千萬別急,導遊提醒您還是先仔細閱讀一下注意事項及安全提示,再玩也不遲。

這幾個遊樂專案自南向北依次叫做:三級跳繩、鋼絲橋、圓木蕩橋、腳環吊橋、方板蕩橋、鐵索蕩橋、雙層鋼絲橋。

景區標誌碑:這塊巨石就是景區的標誌碑。

它高5.4米,寬2.8米,厚1.5米,重約60噸,矗立於1米高的基座之上。

碑體為景區內典型的沉積構造和地質剖面景觀,碑面為景區地質遺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波痕和泥裂現象,左上角圓形的圖案是國家地質公園的標誌(現已為世界地質公園),中間“龍潭峽景區”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選用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字型。

走進紅石峽: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沉積於距今12億年前後的濱海地帶。

260萬年以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又叫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強烈抬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切割,形成高達百餘米的丹崖長牆和寬僅數米至數十米的碧水丹峽景觀。

峽內瀑布飛瀉,溪潭珠串,漫步崖壁棧道,您儘可領落丹崖、碧水、藍天構成的一幅幅精彩畫卷,還可欣賞砂岩層內的交錯層理、層面波痕以及山崩所造就的崩塌奇觀。

有的遊客問什麼是節理?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岩石上所見的裂縫。

在後面的講解中我會經常提到這個詞。

五龍潭: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個寬闊的水潭叫五龍潭,它因周圍有五條山脈環繞猶如五條巨龍環抱著一泓清水而得名。

傳說盤古開天闢地時,有黑、白、青、黃、赤五條龍因造設山河有功,被玉皇大帝封到黃河岸邊荊紫山下一處極其幽靜的山林裡休養。

天長日久,它們化作五條山脈,圍清潭而臥,於是這裡便有了“五龍潭”之說。

其實它是第四紀深切峽谷經人工堵截而成的水體景觀。

潭面長300m,寬50——150m,南側為高百餘米,長達150m的赤壁丹崖,龍潭河水在此跌落而下,形成五龍瀑和懸溝,赤壁丹崖之上有兩座孤峰,其造型酷似兩隻猩猩在俯瞰瀑布,名曰雙猩觀瀑。

請大家隨著我的手勢看,可以看到潭中央有一塊石頭浮出水面,看起來就像一隻烏龜在潭中渙遊,因此得名“靈龜巡潭”。

五龍潭右側上方的亭子為龍亭,左側的為鳳亭。

龍亭的後方有一處裸露的石塊猶如一尊佛像,名為石佛。

五龍瀑:對面赤壁丹崖上的瀑布叫五龍瀑。

龍潭峽谷的河水從五龍潭後的絕壁懸溝口處跌落而下,轟然作響,猶如虎嘯龍吟,聲震山谷,形成一條壯觀的瀑布,人們稱之為“五龍瀑”。

五龍潭隧道: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五龍潭左邊的山上有一條臺階路,以前的遊客進峽谷走的就是山上這條路,體力消耗很大,後來景區為了遊客進入峽谷方便,人工開鑿了一條隧道,它長61米,寬2米,高2.5米,冬暖夏涼,是一個天然的空調。

洞內雖然安裝有燈,但我們由明處進入暗處,眼睛一時適應不了,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12億年前形成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我們現在所看到這種岩石叫紫紅色石英砂岩,岩石呈紫紅色是因為裡面含有三氧化二鐵等礦物質。

它沉積於距今12億年前後的海濱地帶。

主要為紫紅色、灰白色薄——巨厚層狀中——粗粒石英砂岩,紫紅色、灰白色細粒石英砂岩,少量紫紅色薄——中層狀含礫石英砂岩和紫紅色泥岩組成。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 篇8

尊敬的遊客朋友們:

您好!一路辛苦了!

歡迎您來到世界地質公園黛眉山景區龍潭大峽谷風景區觀光旅遊!

我是景區工作人員×××,您可以叫我小×,或×導。希望我的服務能讓您滿意,更希望我們景區的服務以及遊覽景區的感受能讓您百年感動。

請允許我簡單介紹世界地質公園黛眉山園區的概況。

園區位於河南省具有二千二百歷史的新安縣境內,面積約328平方公里。公園所處位置極為特殊:一是歷史地理位置特殊,它距離中國十三朝古都西安350 公里,九朝古都洛陽100公里,處秦、漢、隋、唐時代的“首都圈”內;二是自然地理位置特殊,位於太行山山脈與秦嶺山脈的交匯部位,黃河峽谷段與地上懸河段的過渡地帶;三是大地構造位置特殊:位於大地構造之華北陸塊的南緣,秦嶺地槽的北側,區內出露了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層,代表著12億年以來本區的滄桑鉅變。

特別的地理、地質、人文環境形成了極豐富的旅遊資源。我們這個綜合型世界地質公園,擁有龍潭峽、荊紫山、黛眉山、青要山和萬山湖等5大代表性景區。它的特色是,以峽谷地貌、水體景觀為主,以典型地質剖面、地質工程景觀為輔,以生態和人文相互輝映。

龍潭大峽谷景區是園區的核心景區, 位於世界地質公園黛眉山園區的南部,行政區劃屬新安縣石井鄉管轄。

我們的景區開發不久,但發展十分穩健。20xx年1月成為“省地質公園”,半年以後成為 “國家地質公園”,再過一年,20xx年9月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到20xx年12月4日,已成為國家4A級景區。20xx年、20xx年、20xx年的遊客人數分別為14萬、?萬、?萬人次,增長迅猛。

我們景區的可喜發展,得益於景區的好山好水。專家們說,我們龍潭大峽谷為“峽谷絕品”、“黃河山水畫廊”、“古海洋博物館”。

當然,景區的發展,更得益於“讓遊客滿意,更要讓遊客感動”的經營理念,更得益於您對我們景區的關心、關懷。在此,我代表景區工作人員向您表示感謝!

20xx年8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組專家庫穆博士說:“我到過很多地方,龍潭大峽谷是我見過的世界上最美的峽谷!”

那麼,龍潭大峽谷美在哪裡?

龍潭大峽谷更是以峽谷的地貌、地質內涵著稱,可謂“紅色砂岩峽谷博物館”。我們的峽谷發育於12億年前的紫紅色石英砂岩之中,全長只有12公里,但峽深超過100米,最窄處僅1米,峽感十分強烈。大峽谷各段形態不同,發育有隘谷、嶂谷、峽谷、寬谷等齊全的型別。這樣,大峽谷景區分為古檀迎賓寬谷、龍潭水峪峽谷、深潭臥龍嶂谷、夢幻山水隘谷、山崩地裂峽谷、大地豐碑峽谷、凌空觀峽等7個景段。

一、古檀迎賓寬谷景段

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古檀迎賓寬谷景段。本景段東始山門,西止檢票口,長約1公里。這個景段屬青河的中游,溝谷彙集,谷底寬闊,兩側坡緩,土壤發育,河水相對豐富,水動力條件相對較強,因而風化剝蝕程度比較深,有谷寬坡緩的地貌特徵。主要景點為“仙人指路”、“惠風洞”、“迎賓古檀”、“紅崖山”、“紅崖寺”等。

青石牌坊是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入口。牌坊前、後各有坊聯。前聯為:

八里迷谷,樁樁迷景逗客佇;

千尺險峽,步步險象著人驚。

後聯為:

關峽相望,嵐為輕雲繞;

潭瀑聯珠,水呈青龍飛。

“八里迷谷”,指的就是龍潭大峽谷。

這兩副對聯,形象地概括了峽谷內天造地設的雄奇景觀。有位楹聯專家說,這兩副對聯,寫出了山水峽谷的特點,但是,還可以寫得更好一些。不知您有何高見,有何大作,請留給我們。

這裡是仙人指路。請大家看右邊崖上,有一個天然石洞,名叫惠風洞,洞體寬窄不同、洞深莫測,洞口有風流動,盛夏之時冷氣爽人,隆冬之日暖風宜人;洞的左側上方,有尊象形石人頭像,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路上,像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石崖的石質為4億多年前的下古界奧陶系白雲質灰巖,當山體抬升時,由岩溶作用形成地下溶洞與地表石柱。對面山上還有塊巨石像坦克。這些都是由白雲質灰層巖沿裂隙溶蝕和崩裂塌陷風化而殘留的地表剩餘物。

這裡是古檀迎賓。這棵檀樹估年1400歲,胸圍6.5米的樹幹由底部分4個杈,集簇直上,高約30米,冠幅約40米;樹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之上,縱橫交錯,如盤龍臥虯,是極為罕見的野生古檀。

中國千年古檀不多,比較出名的還有山東省棗莊市青檀寺的古檀、安徽省椒縣西王鎮龍山的古檀、無為縣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古檀等。能見到這樣的一棵千年古檀的遊人,也是一種幸運。

為什麼這棵古檀如此長壽呢?可能有三個原因:一是這棵古檀的位置好,它北面是懸崖,可抵擋冬天北風的傷害;二是古檀生活在青河河道旁,地下水豐富,可供其水分與營養,衣食無憂;三是當地民風純樸,青檀得以保護。天時、地利、人合,都讓這棵古樹佔盡了。

這棵古檀樹,被當地人視為吉祥樹。民間有選老樹認“乾孃”的風俗,說誰認了“乾孃”,誰就大吉大利、富貴平安。樹下設有祭壇,每年農曆三月三,有許多善男信女——乾兒子幹閨女們——誠心前來焚香許願。

大家看見這樹上凡人手能夠著的地方,都拴著紅布帶子,那是人們的祈福,這裡面可能好些是古檀樹的乾兒子、幹閨女吧。

銅枝鐵幹葉參天,千年風雨視等閒。

不因高壽求富貴,只願綠蔭滿人間。

迎賓古檀的右前方就是紅崖山。它雄偉挺拔,峰巒疊翠,把青河川岔開,右邊為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並與黛眉峽谷風景區連線;左邊就是龍潭峽谷,又稱“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線。山上有石洞,洞內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觀音老母三尊神像,是當地人求財、求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

因為有古道通往黃河渡口,古時候這個地方人來人往,極為喧鬧。這樣,有人曾在紅崖山山下修造了紅崖寺,時間是唐朝初年。武則天當政時期,這裡香火旺盛,很有名氣;唐武宗大興滅佛運動,紅崖寺被人為毀壞了。到了宋、元時期,修修補補,又有了生氣,改名為“三教堂”,雖然信奉儒釋道三教,還是由佛家法師住持,成為古道上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毀於戰火。明正德年間重修,修修停停,直到嘉靖年間,才由淨恩法師主持修完。之後,古道逐漸被廢棄,寺院也隨之蕭條,現在僅存遺址。可見,寺院的興廢,是由社會環境所決定的。

從這裡往前到檢票口都是龍潭溝村。青河的上游原屬新安縣典型的貧困山區,其中的龍潭溝村尤其是遠近有名的光棍村,當地的人自己調侃說:“山清水秀風景好,只見大哥不見嫂。”幽默之中透出一絲心酸。 20xx年有村民400餘人,娶不上媳婦就有五十人,比例非常高。隨著龍潭大峽谷景區的開發,旅遊業給龍潭溝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xx年10月,連城鎮的姑娘開始競嫁龍潭溝村的小夥子了。 20xx年,80%的家庭開設家庭賓館、家庭飯店或者在景區裡面擺地攤,龍潭溝村的收入每年增加數百萬元,家家受益。

往昔苦被貧困累,而今懷擁金畫廊。

山水鋪就致富路,濃墨重彩寫新章。

這是服務區的水上游樂場,是把青河河段經過精心設計和系統改造建起來的, 安裝有三級跳繩、鋼絲橋、圓木蕩橋、腳環吊橋、方板蕩橋、鐵索蕩橋、雙層鋼絲橋等水上娛樂設施, 是清晨、傍晚漫步、娛樂的好去處之一。今晚在這裡住下的客人, 可以在這裡玩個盡興。

古檀迎賓寬谷景段的遊覽,僅僅是遊覽龍潭大峽谷的熱身。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 篇9

歡迎大家光臨龍潭峽谷風景區觀光旅遊!今天由我為大家作導遊服務,希望能為大家帶來歡樂。

龍潭峽谷風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西北部群山之中、黃河的重要支流——青河川的深處,東距洛陽市80公里,屬新安黛眉山峽谷群世界地質公園的組成部分。

青河發源於黃帝密都青要山北麓,流經龍潭峽谷,在紅崖山前與山窩河匯流,注入今天的黃河萬山湖(小浪底水庫)。青河川曾是古代中原地帶通往山西絳州、侯馬、太原一線的交通要道。

龍潭峽谷地處豫西中山、低山、丘陵區,境內地形複雜,地貌奇特,出露的地層包括中元古界的熊耳群馬家河組和汝陽群石英砂岩、下古生界的寒武—奧陶系碳酸鹽巖,還有部分上古界、新生界岩層。地球形成已有46億年,在距今12億年前後,華北地區還是一片海洋,後經地殼運動,古海底沉積層抬升出露,在新安北部黃河南岸形成820餘米厚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構成了這一帶山的主體。大約從240萬年前開始直到現在的地殼新構造運動(也叫喜瑪拉雅造山運動)基本奠定了今天地球的地表地貌。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這一帶原先出露地表的海底沉積層——紫紅色石英砂岩,又經過上隆下降、崩裂塌陷,和長期的水衝浪旋、風剝雨蝕,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紅巖嶂谷群,呈現出高峽長谷、山嶂巖洞的地貌特徵。這種地貌特徵,既體現了這個地區的地質演化歷史,也是研究黃河演化貫通曆程的有力佐證。這裡顯現的沉積構造遺蹟種類(如波紋、泥裂、交錯層理等)多達數百種,成為反映華北古海洋沉積層特徵的天然博物館。近年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完成後,在新安北境的黃河主幹道上形成了168平方公里的遼闊水面,碧波萬頃的萬山湖和獨具特色的地質公園互為映襯,紅石韻,黃河魂,山光水色,兩相輝映,構成了萬里黃河上一簇具有特殊科學意義和美學價值的璀璨明珠。龍潭峽谷就是這黛眉山峽谷群地質公園中的典型代表。

在我國,由新構造運動產生的峽谷多由碳酸鹽巖構成,石英砂岩峽谷並不多見。它發育於太行山東西麓的嶂石巖地貌,其特色是單面崖牆,沿橫向筆直延伸;惟獨新安的石英砂岩峽谷,是雙面崖牆,兩壁高聳立陡,彎曲延伸很遠,構成逶迤壯觀的巨大峽谷群,從而豐富了這類地質地貌形態的型別。因此,在全國大峽谷的比較中,新安峽谷群地質遺蹟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在科學上具備稀有性、典型性和特殊性的特點,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研究價值和科普價值。

龍潭峽谷處地偏僻,受人類生活幹擾較少,生物物種豐富,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清新,水質潔淨,生態環境優美。植被主要由天然次生林——櫟樹林、雜木林、側柏林、刺槐林構成,主要風景樹,有青檀、白蠟和三葉槭等。

龍潭峽谷,以它罕見的地質構造,奇特的地形地貌和清麗的生態環境,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地質博物館。

一、峽前景點

在青河川的前段通往龍潭峽谷的路上,有三處景點,各具特色。它們依次為惠風洞、將軍石、千年古檀。

惠風洞:走進青河川,首先見到的是右首崖腳的石洞。它是由白雲質灰巖沿裂隙溶蝕而形成的天然洞穴,含有泥質白雲質灰層。裂隙比較發育,洞體寬窄不同,洞深莫測,洞口有風流動;盛夏森森然冷氣爽人,隆冬則暖風融融,似有盎然春意。所以,無論三伏數九,總是清風宜人,招人駐足流連,被人們稱為惠風洞。

將軍石:惠風洞外左側,高高的石崖上有尊將軍石,形象宛然一位將軍披甲戴盔,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龍潭峽谷的路上。將軍石旁邊有小象鼻造型石,對面山上有巨石像坦克等。這些都是由白雲質灰層巖沿裂隙溶蝕和崩裂塌陷而殘留的地表剩餘物。

千年古檀:再往深處,有一棵千年古檀,傍崖而立,高約30米,冠幅約40米,樹冠碩大,枝葉茂密,遮天蓋地;樹幹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圍6.5米;樹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縱橫交錯,如盤龍臥虯,僅靠吸收白雲質灰巖和石英砂岩之間的水份生長。它頑強求生的錚錚鐵骨給人以深刻啟迪。

二、峽谷奇觀

青河川中段突現一座山峰,叫紅崖山,山前有紅崖寺遺址

紅崖山:處在青河川正中,雄偉挺拔,峰巒疊翠,把青河川岔開:右邊為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並與峪裡峽谷風景區連線;左邊就是龍潭峽谷,又稱“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線。

紅崖寺:山前的紅崖寺,始建於唐朝初年,武則天當政時期,曾經名播四方,香火極盛;唐武宗時,大興滅佛運動,紅崖寺一度被毀。宋、元時期,更名為“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師住持,還是這條古道上名聞遐邇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毀於戰火。明正德年間由法師宗璽主持重修,到嘉靖龍飛甲辰歲秋仲月由淨恩法師主持續建竣工。後來,隨著時勢的發展,這條古道逐漸被廢棄,寺院也隨之蕭條。

紅崖寺遺址南側新建一座石牌坊,是龍潭峽谷風景區的入口。牌坊前、後各有坊聯。

前聯為:八里迷谷,樁樁迷景逗客佇;千尺險峽,步步險象著人驚。

後聯為:關峽相望,嵐為輕雲繞;潭瀑聯珠,水呈青龍飛。

兩副對聯形象地概括了峽谷內天造地設的雄奇景觀,這就是我們要遊覽的地質公園——龍潭峽谷風景區。

龍潭峽谷全長4公里,從平面圖上看,它很像一條東西橫臥的巨龍,而且峽谷內處處以龍的傳說為宗,所以歷來人們都叫它龍潭峽谷。

從地質學的角度看,這裡又是石英砂岩地質奇觀展覽館。龍潭峽谷(包括周圍的峽谷群)反映的是距今12億年前後華北古海洋沉積的特徵,屬於典型的中元古界紫紅色石英砂岩構造。峽谷內懸崖如切,絕壁欲傾,長峽甕谷,迴旋迷離。崖壁上下,由流水長期沖刷旋蝕深切而顯現的層理、節理紋路,把崖牆裝飾得如帳如幔,幅折弧曲,形成高峽甕谷,置身於此,大有如夢如幻的感覺。而且,由於地殼抬升和下陷交錯形成的落差瀑布和水潭十分發育,每處潭、瀑都與周圍地質環境,組合成一組別有韻致的自然景觀,亦奇亦幻,原始古樸,具有特殊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

1、峽口組景

關於五龍的神話傳說:傳說上古時代,茫茫宇宙本是混沌一團。自盤古開天闢地之後,清淡為氣者冉冉升騰,慢慢聚成藍天、白雲、日月星辰;渾濁為物者沉沉下落,慢慢凝成大地,叢生萬物。時有黑、白、青、黃、赤五龍,在大地形成之初,因佈設山河功業卓著,被玉皇大帝封於黃河岸邊、荊紫山下一處極其幽靜的山間休養。天長日久,它們化作五條山脈,圍清潭而臥,於是這裡便有了“五龍潭”、“五龍瀑”、“五龍洞”、“五龍廟”和“龍潭峽谷”之說。

五龍潭:龍潭峽谷的第一道景觀是由赤壁丹巖和龍潭、瀑布組成的山水畫。赤壁丹崖為第四紀深切峽谷,位於峽谷口,高過百米,長達150米。峽谷崖牆下,是經人工堵截而形成的水潭,潭面長300米,寬50~150米,潭內碧水瀲灩,可以盪舟行船;潭周圍有五條山脈,猶如五條巨龍環抱著這清水一泓,人們按山脈水系,給它命名為“五龍潭”。關於五龍的神話傳說就是由此附會而來的。

五龍瀑:龍潭峽谷的河水從五龍潭後的絕壁懸溝口處跌落而下,轟然作響,猶如龍吟虎嘯,聲震山谷,形成一條壯觀的瀑布,人們叫它“五龍瀑”。

五龍洞:在五龍瀑西側巖壁上有一個深2米、寬3米、高5~6米的石洞,傳說五龍廟裡各位龍爺在五龍潭戲水之後,常來此洞中修神養性,所以人們稱其為五龍洞。這裡水霧蒸騰,時有嵐煙聚散,頗具仙風神韻。其實,它原是由石英砂岩崩塌而形成的天然石洞。

五龍廟:傳說五位龍爺在這裡定居之後,常年耕雲播雨,造福一方百姓,百姓們為它們建起了一座“五龍廟”。它們在這裡常年安享人間香火,倒也悠閒自得。

龍潭峽谷:傳說五龍廟內黑、白、青、黃、赤五位龍爺中,惟有赤龍(就是人們常說的火龍)脾氣最為暴躁,一天兄弟間因點小事發生口角,赤龍一賭氣騰身躍起,一直飛到青要山南畛河上游擇地另居,獨自生活去了。現在那裡還有座火龍廟,就是它的家。赤龍騰身飛走後,在它原來臥伏的身下,留下了一條蜿蜒曲折的深溝,就是我們今天的“龍潭峽谷”。

2、黃龍峪組景 黃龍峪:從長61米的人工隧道進入峽谷之後,首先是地勢比較平緩的黃龍峪,這是進入大峽谷的緩衝地段。在寬不足10米的狹谷中溪水淙淙,兩側懸崖上怪石嶙峋。這裡水草豐美,主要有鱗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朴、天麻、百合、海棠等植物,林林宗宗,翠色慾滴。

黃龍峪的其它景觀尚有:鎮山虎、鋸齒崖、降龍棒等,都是根據岩石形象命名的象形景觀。

幽谷海棠:走進黃龍峪,我們會發現一種草本植物特別茂盛,那就是城市居民家裡陽臺上、書案上喜歡擺放的四季海棠。它肥厚的桃形葉子,有嬰兒巴掌大小,葉面嫩綠,葉背泛白,葉邊和葉脈淡紫,開著粉紅色的花朵,在或直立或掛伏的肥嫩紫莖上,婀娜多姿,顯得特別精神。尤其在高峽內立陡的石壁上,幾乎不見水土,它也能生長得那麼旺盛,更顯得這看似柔弱的小草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且說五龍廟五位龍爺中數白龍最小,大家都叫它小白龍。它生性活潑,喜歡異想天開,弄奇作怪。一日,它在五龍潭戲耍,突發奇想,一躍而跳上懸崖,搖身化作一個英俊少年,自稱“龍娃”,連蹦帶跳地走進龍潭峽谷裡。他左瞅瞅,右看看,突然發現:滿溝的海棠花鮮豔奪目,而峽谷兩邊的石壁上卻是光溜溜的,沒有一絲綠意。於是他就把地上的海棠輕輕拔下,趁著根上帶的那一點點泥土,一棵一棵地沾在峽谷的石壁上。不知是他龍的神力,還是峽谷裡石頭有靈氣,這海棠一沾上石壁就活了,而且活得那麼旺盛,那麼有精神,原來光溜溜的石峽,一下變成了錦峽繡谷,充滿了生氣。龍娃一看,心裡好不高興!

他一路走來,一心想為龍潭峽谷錦上添花,在後面還有不少神來之筆,隨著遊程再給大家一一介紹。

3、高峽甕谷組景

走過黃龍峪,突然高峽聳立,雄關擋路。放眼峽谷上空,嵐煙四橫,猶若淡雲薄霧在輕舒曼卷。這就是在國內獨具特色的雙壁對峙、高峽連綿的石英砂岩大峽谷。峽谷內依次有青龍峽、青龍潭、青龍瀑,黑龍峽、黑龍潭、黑龍瀑,飛龍峽、飛龍潭、飛龍瀑等。潭前有關峽,潭後有飛瀑,關峽相望,潭泊聯珠,瀑布連疊,飛練懸空,溝深谷狹,令人望而卻步,真可謂樁樁迷景逗客佇,步步險象著人驚。

⑴ 青龍峽、青龍潭、青龍瀑:青龍峽全長60米,高30米,寬不過5米,兩側石壁立陡;峽底為青龍潭,碧水如帶,水深難測;潭後絕壁上,懸掛一條瀑布,水花四濺,高約10米。兩側石壁上佈滿四季海棠,倒映水中,綠色溢滿水面,在天氣晴好的中午時分,由於太陽光的折射,崖壁上猶如青龍遊動,故以“青龍”名之。

⑵ 黑龍峽、黑龍潭、黑龍瀑:黑龍峽全長20米,高過50米,兩側立壁欲傾,仰視高空,僅露天光一線;由於峽內少光水深,潭水呈暗黑色,故名之為“黑龍潭”。潭後有黑龍飛瀑從斷崖上洩下,如白練飄忽,嘩嘩作響;暗中有亮,靜中有聲,幽光明滅,亦奇亦幻,置身其中,恍恍然如臨夢境,冥冥中如在世外,不禁令人毛骨悚然。

⑶ 飛龍峽、飛龍潭、飛龍瀑:飛龍峽蜿蜒曲折數百米,崖牆高低參差,峽谷寬窄不一,走勢若飛龍,故名。飛龍峽內飛龍潭直徑約25米,深10米。潭後有15米高的飛龍瀑布,如一條巨龍插入水中,氣勢壯觀。飛龍峽內還有兩組連體水潭,分別叫陰陽潭和串珠潭。陰陽潭由兩個水潭銜接一起,像一個卡腰寶葫蘆,水深約12米。因高峽內陽光照射不勻,明暗有別,所以有“陽潭”、“陰潭”之說。串珠潭是三個近似圓形的水潭連在一起,看似串珠,所以叫故名串珠潭;三潭之間,串珠潭溪水相連,清澈見底的河床上有一朵朵圖案,豔若桃花,所以又叫“桃花聯珠潭”。

⑷ 石龕甕谷組景

飛龍峽內有一段呈曲面對峙的崖牆,崖牆上的平行層理和縱向節理縱橫交織,像高高掛起的麻帳絲幔,幅折弧曲,在崖牆中間呈現出類乎半球形的石龕,使整段峽谷變得口小肚大,仰視若置身甕中,這便是地質學上的奇觀——甕谷。這也是華北古海洋沉積石英砂岩,經過長期流水沖刷旋蝕而形成的地質現象。飛龍峽中有兩處甕谷:第一個甕谷最為典型,直徑達20 米,弧度270°;第二個甕谷,經流水的切割後貫通為嶂谷。

其實,在整個龍潭峽谷兩側紅崖絕壁的底部,因水流衝涮旋蝕而形成半球形石龕很多;甕谷內的半球形石龕是在地殼運動中被抬升到崖牆中間的,因此才使整段峽谷呈現為甕的形態。這類半球形石龕,在研究本地區新構造運動的特徵以及地殼抬升速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⑸ 巷谷組景

巷 谷:飛龍峽之後,有峽如百尺衚衕。兩邊巖壁陡峭直立,谷底平直,步入其中,猶如穿街過巷,故名。

佛光羅漢像:走進巷谷,有許多柱形石並排立在崖壁上,高約20~25釐米,形似一排排羅漢像;午後陽光從谷底水面上折射到崖壁上,那一排排羅漢像閃閃發光,好似佛光閃耀,形成這“佛光羅漢像”的奇觀。這本是石英砂岩柱狀節理經過球狀風化而形成的地質現象,卻也有一段關於小白龍的故事。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將由我陪同大家一起來遊覽這個龍潭大峽谷,希望我們一路上都能順利,好啦,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一起來吧。

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前段路上,有幾處景點,各具特色。它們依次為仙人指路、“龍潭大峽谷”青石牌坊、紅孩兒山、紅孩兒寺和千年古檀。

仙人指路:右邊石崖上有尊象形石人頭像,惟妙惟肖,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路上,像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一般。這是由白雲質灰層巖沿裂隙溶蝕和崩裂塌陷風化而殘留的地表剩餘物。

龍潭大峽谷“青石牌坊”:此處是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入口。牌坊前、後各有坊聯。

前聯為:八里迷谷,樁樁迷景逗客佇;千尺險峽,步步險象著人驚。

後聯為:關峽相望,嵐為輕雲繞;潭瀑聯珠,水呈青龍飛。

兩副對聯形象地概括了峽谷內天造地設的雄奇景觀,這就是我們要遊覽的世界地質公園——龍潭大峽谷風景區。

紅孩兒山: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幾間紅房子後邊的山就是紅孩兒山,雄偉挺拔,峰巒疊翠,把青河川岔開,右邊為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並與黛眉峽谷風景區連線;左邊就是龍潭峽谷,又稱“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線。山上有石洞,洞內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觀音老母三尊神像,是當地人祈財邀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

紅孩兒寺:緊挨著紅房子的這幾間看似年代比較久遠的建築就是紅孩兒寺。相傳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在附近一帶吃人,被觀音老母治服,收入一瓦罐之中,壓在紅崖寺下(當地人稱紅孩兒寺)。據證此處確有一座紅崖寺,始建於唐朝初年,武則天當政時期,曾經名播四方,香火極為旺盛;到了唐武宗時期,大興滅佛運動,紅崖寺曾一度被毀。宋、元時期,更名為“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師住持,還是這條古道上聞名遐邇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毀於戰火。明正德年間由法師宗璽主持重修,到嘉靖龍飛甲辰歲秋仲月由淨恩法師主持續建竣工。後來,隨著時勢的發展,這條古道逐漸被廢棄,寺院也隨之蕭條。現只剩下遺址……

千年古檀:這棵樹就是千年古檀樹,它高約30米,冠幅約40米,樹冠碩大,枝葉茂密,遮天蓋地;樹幹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圍6.5米;大家再看一下檀樹的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縱橫交錯,如盤龍臥虯,僅靠吸收白雲質灰巖和石英砂岩之間的水份生長,這簡直就是生命的奇蹟,因此這棵樹也被當地人視為吉祥樹。民間有選老樹認“乾孃”的風俗,認為有老樹庇佑,可保大吉大利、富貴平安。樹下設有祭壇,每年農曆三月三,有許多善男信女誠心前來焚香許願。

歡樂天地水上娛樂專案:相信許多朋友早已急不可待想趕快過把癮吧,千萬別急,導遊提醒您還是先仔細閱讀一下注意事項及安全提示,再玩也不遲。這幾個遊樂專案自南向北依次叫做:三級跳繩、鋼絲橋、圓木蕩橋、腳環吊橋、方板蕩橋、鐵索蕩橋、雙層鋼絲橋。

景區標誌碑:這塊巨石就是景區的標誌碑。它高5.4米,寬2.8米,厚1.5米,重約60噸,矗立於1米高的基座之上。碑體為景區內典型的沉積構造和地質剖面景觀,碑面為景區地質遺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波痕和泥裂現象,左上角圓形的圖案是國家地質公園的標誌(現已為世界地質公園),中間“龍潭峽景區”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選用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字型。

走進紅石峽: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沉積於距今12億年前後的濱海地帶。260萬年以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又叫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強烈抬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切割,形成高達百餘米的丹崖長牆和寬僅數米至數十米的碧水丹峽景觀。峽內瀑布飛瀉,溪潭珠串,漫步崖壁棧道,您儘可領落丹崖、碧水、藍天構成的一幅幅精彩畫卷,還可欣賞砂岩層內的交錯層理、層面波痕以及山崩所造就的崩塌奇觀。

青龍關:這座關隘就是青龍關,下邊的潭叫青龍潭。來過龍潭大峽谷的遊客都說走到青龍關,才算真正進入了龍潭大峽谷景區,因為精華部分才剛剛開始。大家請看這兩側崖壁上有許多綠色植物倒映水中,青光溢滿水面,看起來就像一條青龍在此浮動,因而得名青龍潭。

“之”字型峽谷: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水流的走向,看會發現什麼現象?哦,這位先生說得非常對,流水順著崖壁成“之”字形流動,非常有意思吧!它的形成原因是構成龍潭大峽谷的這套紫紅色石英砂岩中,有兩組相互直交且連通性好的垂直節理比較發育,流水追蹤這兩組垂直節理切割,在兩組節理交匯的部位形成“天井”,在一組節理髮育的部位形成隘谷(一線天)。如此便形成了這種天井,一線天呈“之”字形分佈的紅石峽谷景觀。

黑龍關(及黑龍潭):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座比較狹窄的關隘就是龍潭大峽谷著名的黑龍關,又稱一線天。大家一定很難想到這兩座崖牆在12億年前後是連在一塊的,後來隨著地殼運動,形成崖牆的中元古界紫紅色石英砂岩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發育了兩組相互直交且連通性好的垂直節理,流水沿節理密集的部位強烈下切,形成兩側峭壁直立,長20m、寬僅1——3m、深達50m的隘谷(一線天)。通俗地講就是流水切割把一座山體切開成了兩座山體。黑龍關下的水潭深4——5m,由於兩側崖壁之間的間隙比較小,狹窄封閉,太陽光很難照射到,使整個潭水顏色看起來深遂發暗,猶如一條黑龍盤踞在此,故而得名黑龍潭。潭上關隘被稱為黑龍關。

古海沉船:這艘人工仿造的古海底沉船古色古香,惟妙惟肖,和周圍的環境相映成趣,也使峽谷顯得更加神祕,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壺穴(王母池):這個小水潭看起來就像一個浴池,傳說王母娘娘曾在此潭沐浴,所以又被後人稱為王母池,聽當地老人說在這個水潭裡洗把臉會使面板變得細膩光滑,大家不妨來試一試!至於它其形成的原因請大家看一下解說牌。(壺穴是急流中夾帶砂礫石磨蝕河床而產生的凹穴,因急流中常有渦流伴生,礫石便挖鑽河床,形成壺穴。該處的王母池就是一處典型的壺穴景觀。)

飛龍潭(又名臥龍潭)及飛龍瀑:別看水是柔性的物質,流水沖刷岩石“以柔克剛”的力量卻讓人不可小瞧,這個水潭旁邊的崖壁比較光滑就是由流水沖刷旋蝕形成,致使水潭形狀成圓形。此潭直徑約25米,深10米。潭後有15米高的瀑布飛瀉而下,猶如一條巨龍插入水中,氣勢壯觀,因此被稱為飛龍瀑,其下潭水稱為飛龍潭。

陰陽潭:這兩個水潭銜接一起,像一個卡腰寶葫蘆,水深約12米。其中大的叫陽潭,小的叫陰潭,因高峽內陽光照射不勻,明暗有別,所以有“陽潭”、“陰潭”之說,這與中國古代哲學中對“陰陽”學說的闡述也是極其吻合的。(在中國哲學概念裡,陰陽指兩種既對立又相聯的力量,存在於世界上一切事物裡。陰代表被動、陰暗、女性、夜間;陽代表主動、明亮、男性、日間)

陰陽潭甕谷:甕,是我國北方農村一種用來盛米的容器,它的特點是口小肚大。在龍潭大峽谷的陰潭和陽潭上方,就有兩個形狀像甕的峽谷,稱之為“甕谷”。甕谷也是由流水衝涮旋蝕形成。以陽潭處的甕谷最為典型,直徑達20m,弧度270°;陰潭處的甕谷經流水的切割貫通成嶂谷。

串珠潭:這三個近似圓形的水潭連在一起,看似串珠,所以故名串珠潭;跟王母池一樣也是壺穴的體現,三潭之間,串珠潭溪水相連,清澈見底的河床上有一朵朵紅色圖案,豔若桃花,所以又叫“桃花聯珠潭”。

神奇河蝕地貌—壺穴谷:距今大約260萬年以來,區內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地殼強烈上升,加之區內雨量充沛,地表徑流發育,湍急的水流受節理和層面傾向控制,形成擾流和螺旋狀渦流,帶動砂石在不平坦的河床上如旋渦般鑽挖形成一系列壺穴。相鄰壺穴不斷擴大,周邊貫通聯合形成今天我們在谷底和崖壁上所看到的磨蝕光滑、成群分佈的壺穴壁與壺穴谷景觀。

佛光巖:此處崖壁因水流打磨顯得非常光滑,經水溼潤後像鏡子一般反射光線,在黑暗的峽谷內如發銀光,故名。

石龕:“滴水穿石”貴在水的執著,眼前這個洞再次讓我們見證了流水的偉大力量,在絕壁的底部由於水流長期的衝涮旋蝕形成了一個頂部小、肚子大的洞,在地質學上叫石龕。說到這兒大家肯定疑惑了,這個洞怎麼會升到那麼高的位置?這就又要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神奇了。後來由於地殼運動的抬升,水流的不斷下蝕,才把石龕抬升到陡崖的中間。

蘆葦灘:走了這麼久,大家肯定累了,我們在這裡稍作休息,我給大家朗誦一首詩《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許多朋友都知道,這是《詩經》裡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詩,那大家知道詩裡所說的“蒹葭”指的是什麼呢?這位朋友真是博學多才,蒹葭指的就是蘆葦。在我們面前就有一片蘆葦灘。蘆葦,多年生禾本科蘆葦屬植物,古稱蒹葭。蘆葦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是溫帶溼地的主要植被。當然它的用途也是非常大,除了能做手工藝品外,還有淨化汙水的作用呢!

蘆葦潭:蘆葦灘旁邊這個水潭就是蘆葦潭,又叫伊人潭。上面這個僅一尺寬、一尺長的瀑布,名為一尺瀑,呵呵,這可是龍潭大峽谷裡袖珍型的瀑布哦。

花瓶峽:請大家轉身向後看,可以看到眼前這個峽谷口小肚大,形狀酷似花瓶,所以美其名曰“花瓶峽”。

好啦,今天的遊覽就到此結束,祝願大家能夠玩的開心,再見!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 篇11

一、峽前景點

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前段路上,有幾處景點,各具特色。它們依次為仙人指路、“龍潭大峽谷”青石牌坊、紅孩兒山、紅孩兒寺和千年古檀。

仙人指路:右邊石崖上有尊象形石人頭像,惟妙惟肖,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路上,像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一般。這是由白雲質灰層巖沿裂隙溶蝕和崩裂塌陷風化而殘留的地表剩餘物。

龍潭大峽谷“青石牌坊”:此處是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入口。牌坊前、後各有坊聯。

前聯為:八里迷谷,樁樁迷景逗客佇;千尺險峽,步步險象著人驚。

後聯為:關峽相望,嵐為輕雲繞;潭瀑聯珠,水呈青龍飛。

兩副對聯形象地概括了峽谷內天造地設的雄奇景觀,這就是我們要遊覽的世界地質公園——龍潭大峽谷風景區。

紅孩兒山: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幾間紅房子後邊的山就是紅孩兒山,雄偉挺拔,峰巒疊翠,把青河川岔開(龍潭大峽谷的水為青河的主流),右邊為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並與黛眉峽谷風景區連線;左邊就是龍潭峽谷,又稱“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線。山上有石洞,洞內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觀音老母三尊神像,是當地人祈財邀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

紅孩兒寺:緊挨著紅房子的這幾間看似年代比較久遠的建築就是紅孩兒寺。相傳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在附近一帶吃人,被觀音老母治服,收入一瓦罐之中,壓在紅崖寺下(當地人稱紅孩兒寺)。據證此處確有一座紅崖寺,始建於唐朝初年,武則天當政時期,曾經名播四方,香火極為旺盛;到了唐武宗時期,大興滅佛運動,紅崖寺曾一度被毀。宋、元時期,更名為“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師住持,還是這條古道上聞名遐邇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毀於戰火。明正德年間由法師宗璽主持重修,到嘉靖龍飛甲辰歲秋仲月由淨恩法師主持續建竣工。後來,隨著時勢的發展,這條古道逐漸被廢棄,寺院也隨之蕭條。現只剩下遺址。。

千年古檀:這棵樹就是千年古檀樹,它高約30米,冠幅約40米,樹冠碩大,枝葉茂密,遮天蓋地;樹幹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圍6.5米;大家再看一下檀樹的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縱橫交錯,如盤龍臥虯,僅靠吸收白雲質灰巖和石英砂岩之間的水份生長,這簡直就是生命的奇蹟,因此這棵樹也被當地人視為吉祥樹。民間有選老樹認“乾孃”的風俗,認為有老樹庇佑,可保大吉大利、富貴平安。樹下設有祭壇,每年農曆三月三,有許多善男信女誠心前來焚香許願。

二、龍潭水峪景段

本景段從走進紅石峽、五龍潭至青龍關處,主要景觀是赤壁丹崖形成的窄谷與充沛的水流及繁盛的植物交相輝映,到處高崖凌蹭,飛瀑流泉,滴水不斷,霧氣蒸騰。共同組成一幅龍潭水峪的絕佳畫卷。主要景點有“五龍潭”、“五龍瀑”、“五龍洞”、“龍涎潭”“鋸齒崖”“降龍棒”“階瀑潭”等。

歡樂天地水上娛樂專案:相信許多朋友早已急不可待想趕快過把癮吧,千萬別急,導遊提醒您還是先仔細閱讀一下注意事項及安全提示,再玩也不遲。這幾個遊樂專案自南向北依次叫做:三級跳繩、鋼絲橋、圓木蕩橋、腳環吊橋、方板蕩橋、鐵索蕩橋、雙層鋼絲橋。

景區標誌碑:這塊巨石就是景區的標誌碑。它高5.4米,寬2.8米,厚1.5米,重約60噸,矗立於1米高的基座之上。碑體為景區內典型的沉積構造和地質剖面景觀,碑面為景區地質遺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波痕和泥裂現象,左上角圓形的圖案是國家地質公園的標誌(現已為世界地質公園),中間“龍潭峽景區”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選用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字型。

走進紅石峽: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沉積於距今12億年前後的濱海地帶。260萬年以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又叫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強烈抬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切割,形成高達百餘米的丹崖長牆和寬僅數米至數十米的碧水丹峽景觀。峽內瀑布飛瀉,溪潭珠串,漫步崖壁棧道,您儘可領落丹崖、碧水、藍天構成的一幅幅精彩畫卷,還可欣賞砂岩層內的交錯層理、層面波痕以及山崩所造就的崩塌奇觀。

有的遊客問什麼是節理?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岩石上所見的裂縫。在後面的講解中我會經常提到這個詞。

五龍潭: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個寬闊的水潭叫五龍潭,它因周圍有五條山脈環繞猶如五條巨龍環抱著一泓清水而得名。傳說盤古開天闢地時,有黑、白、青、黃、赤五條龍因造設山河有功,被玉皇大帝封到黃河岸邊荊紫山下一處極其幽靜的山林裡休養。天長日久,它們化作五條山脈,圍清潭而臥,於是這裡便有了“五龍潭”之說。其實它是第四紀深切峽谷經人工堵截而成的水體景觀。潭面長300m,寬50~150m,南側為高百餘米,長達150m的赤壁丹崖,龍潭河水在此跌落而下,形成五龍瀑和懸溝,赤壁丹崖之上有兩座孤峰,其造型酷似兩隻猩猩在俯瞰瀑布,名曰雙猩觀瀑。

請大家隨著我的手勢看,可以看到潭中央有一塊石頭浮出水面,看起來就像一隻烏龜在潭中渙遊,因此得名“靈龜巡潭”。五龍潭右側上方的亭子為龍亭,左側的為鳳亭。龍亭的後方有一處裸露的石塊猶如一尊佛像,名為石佛。

五龍瀑:對面赤壁丹崖上的瀑布叫五龍瀑。龍潭峽谷的河水從五龍潭後的絕壁懸溝口處跌落而下,轟然作響,猶如虎嘯龍吟,聲震山谷,形成一條壯觀的瀑布,人們稱之為“五龍瀑”。

五龍潭隧道: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五龍潭左邊的山上有一條臺階路,以前的遊客進峽谷走的就是山上這條路,體力消耗很大,後來景區為了遊客進入峽谷方便,人工開鑿了一條隧道,它長61米,寬2米,高2.5米,冬暖夏涼,是一個天然的空調。洞內雖然安裝有燈,但我們由明處進入暗處,眼睛一時適應不了,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12億年前形成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我們現在所看到這種岩石叫紫紅色石英砂岩,岩石呈紫紅色是因為裡面含有三氧化二鐵等礦物質。它沉積於距今12億年前後的海濱地帶。主要為紫紅色、灰白色薄~巨厚層狀中~粗粒石英砂岩,紫紅色、灰白色細粒石英砂岩,少量紫紅色薄~中層狀含礫石英砂岩和紫紅色泥岩組成。岩層中不同形狀的波痕、層理髮育極具觀賞性。

龍涎潭:大家在經過這座關隘時可以看到右側崖壁間有泉水湧出,形成連珠不斷的滴水景觀,如青龍吐涎,其下有潭,傳為龍之涎水匯聚而成,謂之龍涎潭。

黃龍峪:進入黃龍峪,我想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地勢比較平緩的黃龍峪是進入大峽谷的緩衝地段。在開闊的峽谷中溪水淙淙,兩側懸崖上怪石嶙峋。這裡水草豐美,植被茂盛。主要有鱗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朴、天麻、百合、海棠等植物,林林宗宗,翠色慾滴。龍潭大峽谷處地偏僻,受人類生活幹擾較少,生物物種豐富,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清新,水質潔淨,生態環境優美。植被主要有天然次生林——櫟樹林、雜木林、側柏林、刺槐林構成,主要風景樹,有青檀、白蠟和三葉槭等。

羽狀交錯層理:解說碑上所說的羽狀交錯層理,就在路邊這塊斜伏著的石頭上面。它是指岩層內的細紋層有規則地與岩層面斜交所表現的層紋構造,是沉積岩的一種基本構造形態。12億年前後的中元古代時期,這裡是濱海沙灘環境,潮漲潮落產生的雙向水流,使此時沉積的石英砂岩細紋層方向正好相反,形成了十分優美的羽毛狀和人字形的層系。

波痕路:請大家觀察一下腳下的路,看有什麼特別之處。不難發現石頭表面的形狀極像水紋,它由水流沖刷和風化作用形成,在地質學上叫“波痕”,像這樣的波痕石在景區內隨處可見,因此龍潭大峽谷被有關專家譽為“波痕博物館”。

階瀑潭(又名蒲草潭):磨盤在現代社會已經很少見了,在龍潭大峽谷你卻能輕而易舉地見到。我們眼前水中這條路就是由一扇扇磨盤疊加而成,從遠處看極像飄浮在水面上的片片荷葉,人走其上猶如蜻蜓點水,妙趣無窮。磨盤旁邊的水潭叫階瀑潭(又名蒲草潭)。因潭下有階梯狀的順水坡,水流其上形成疊瀑景觀故名。又因潭內長滿蒲草而得名蒲草潭。蒲草,南方沼澤地內很常見的水生植物,因葉內纖維特別密集,非常有韌性,經常被用來編草鞋。

黃龍峪的其它景觀尚有:鎮山虎、鋸齒崖、降龍棒等,都是根據岩石形象而命名的象形景觀

幽谷海棠:走進黃龍峪,我們會發現一種草本植物特別茂盛,那就是城市居民家裡陽臺上、書案上喜歡擺放的四季海棠。它肥厚的桃形葉子,有嬰兒巴掌大小,葉面嫩綠,葉背泛白,葉邊和葉脈淡紫,開著粉紅色的花朵,在或直立或掛伏的肥嫩紫莖上,婀娜多姿,顯得特別精神。尤其在高峽內立陡的石壁上,幾乎不見水土,它也能生長得那麼旺盛,更顯得這看似柔弱的小草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三、高峽甕谷景段

走過黃龍峪,突然高峽聳立,雄關擋路。放眼峽谷上空,嵐煙四橫,猶若淡雲薄霧在輕舒曼卷。這就是本景區內最具代表性的紅巖嶂谷群地貌。由於地殼運動和長時間的水流沖刷切割作用,形成了峽谷內絕妙的奇景。潭前有關峽,潭後有飛瀑,關峽相望,潭瀑聯珠,瀑布連疊,飛練懸空,溝深谷狹,令人望而卻步,真可謂“樁樁迷景逗客佇,步步險象著人驚”。本段峽谷內的主要景點有青龍關、“之”字型峽谷、青龍潭、黑龍關、飛龍潭、飛龍瀑、陰陽潭甕谷、壺穴谷、石龕、水往高處流、佛光羅漢崖等。

青龍關:這座關隘就是青龍關,下邊的潭叫青龍潭。來過龍潭大峽谷的遊客都說走到青龍關,才算真正進入了龍潭大峽谷景區,因為精華部分才剛剛開始。大家請看這兩側崖壁上有許多綠色植物倒映水中,青光溢滿水面,看起來就像一條青龍在此浮動,因而得名青龍潭。

“之”字型峽谷: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水流的走向,看會發現什麼現象?哦,這位先生說得非常對,流水順著崖壁成“之”字形流動,非常有意思吧!它的形成原因是構成龍潭大峽谷的這套紫紅色石英砂岩中,有兩組相互直交且連通性好的垂直節理比較發育,流水追蹤這兩組垂直節理切割,在兩組節理交匯的部位形成“天井”,在一組節理髮育的部位形成隘谷(一線天)。如此便形成了這種天井,一線天呈“之”字形分佈的紅石峽谷景觀。

黑龍關(及黑龍潭):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座比較狹窄的關隘就是龍潭大峽谷著名的黑龍關,又稱一線天。大家一定很難想到這兩座崖牆在12億年前後是連在一塊的,後來隨著地殼運動,形成崖牆的中元古界紫紅色石英砂岩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發育了兩組相互直交且連通性好的垂直節理,流水沿節理密集的部位強烈下切,形成兩側峭壁直立,長20 m、寬僅1~3 m、深達50 m的隘谷(一線天)。通俗地講就是流水切割把一座山體切開成了兩座山體。黑龍關下的水潭深4~5m,由於兩側崖壁之間的間隙比較小,狹窄封閉,太陽光很難照射到,使整個潭水顏色看起來深遂發暗,猶如一條黑龍盤踞在此,故而得名黑龍潭。潭上關隘被稱為黑龍關。

古海沉船:這艘人工仿造的古海底沉船古色古香,惟妙惟肖,和周圍的環境相映成趣,也使峽谷顯得更加神祕,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壺穴(王母池):這個小水潭看起來就像一個浴池,傳說王母娘娘曾在此潭沐浴,所以又被後人稱為王母池,聽當地老人說在這個水潭裡洗把臉會使面板變得細膩光滑,大家不妨來試一試!至於它其形成的原因請大家看一下解說牌。(壺穴是急流中夾帶砂礫石磨蝕河床而產生的凹穴,因急流中常有渦流伴生,礫石便挖鑽河床,形成壺穴。該處的王母池就是一處典型的壺穴景觀。)

飛龍潭(又名臥龍潭)及飛龍瀑: 別看水是柔性的物質,流水沖刷岩石“以柔克剛”的力量卻讓人不可小瞧,這個水潭旁邊的崖壁比較光滑就是由流水沖刷旋蝕形成,致使水潭形狀成圓形。此潭直徑約25米,深10米。潭後有15米高的瀑布飛瀉而下,猶如一條巨龍插入水中,氣勢壯觀,因此被稱為飛龍瀑,其下潭水稱為飛龍潭。

陰陽潭:這兩個水潭銜接一起,像一個卡腰寶葫蘆,水深約12米。其中大的叫陽潭,小的叫陰潭,因高峽內陽光照射不勻,明暗有別,所以有“陽潭”、“陰潭”之說,這與中國古代哲學中對“陰陽”學說的闡述也是極其吻合的。(在中國哲學概念裡,陰陽指兩種既對立又相聯的力量,存在於世界上一切事物裡。陰代表被動、陰暗、女性、夜間;陽代表主動、明亮、男性、日間)

陰陽潭甕谷:甕,是我國北方農村一種用來盛米的容器,它的特點是口小肚大。在龍潭大峽谷的陰潭和陽潭上方,就有兩個形狀像甕的峽谷,稱之為“甕谷”。甕谷也是由流水衝涮旋蝕形成。以陽潭處的甕谷最為典型,直徑達20 m,弧度270°;陰潭處的甕谷經流水的切割貫通成嶂谷。

串珠潭:這三個近似圓形的水潭連在一起,看似串珠,所以故名串珠潭;跟王母池一樣也是壺穴的體現,三潭之間,串珠潭溪水相連,清澈見底的河床上有一朵朵紅色圖案,豔若桃花,所以又叫“桃花聯珠潭”。

神奇河蝕地貌—壺穴谷:距今大約260萬年以來,區內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地殼強烈上升,加之區內雨量充沛,地表徑流發育,湍急的水流受節理和層面傾向控制,形成擾流和螺旋狀渦流,帶動砂石在不平坦的河床上如旋渦般鑽挖形成一系列壺穴。相鄰壺穴不斷擴大,周邊貫通聯合形成今天我們在谷底和崖壁上所看到的磨蝕光滑、成群分佈的壺穴壁與壺穴谷景觀。

佛光巖:此處崖壁因水流打磨顯得非常光滑,經水溼潤後像鏡子一般反射光線,在黑暗的峽谷內如發銀光,故名。

石龕:“滴水穿石”貴在水的執著,眼前這個洞再次讓我們見證了流水的偉大力量,在絕壁的底部由於水流長期的衝涮旋蝕形成了一個頂部小、肚子大的洞,在地質學上叫石龕。說到這兒大家肯定疑惑了,這個洞怎麼會升到那麼高的位置?這就又要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神奇了。後來由於地殼運動的抬升,水流的不斷下蝕,才把石龕抬升到陡崖的中間。

蘆葦灘:走了這麼久,大家肯定累了,我們在這裡稍作休息,我給大家朗誦一首詩《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許多朋友都知道,這是《詩經》裡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詩,那大家知道詩裡所說的“蒹葭”指的是什麼呢?這位朋友真是博學多才,蒹葭指的就是蘆葦。在我們面前就有一片蘆葦灘。蘆葦,多年生禾本科蘆葦屬植物,古稱蒹葭。蘆葦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是溫帶溼地的主要植被。當然它的用途也是非常大,除了能做手工藝品外,還有淨化汙水的作用呢!

蘆葦潭:蘆葦灘旁邊這個水潭就是蘆葦潭,又叫伊人潭。上面這個僅一尺寬、一尺長的瀑布,名為一尺瀑,呵呵,這可是龍潭大峽谷裡袖珍型的瀑布哦。

花瓶峽:請大家轉身向後看,可以看到眼前這個峽谷口小肚大,形狀酷似花瓶,所以美其名曰“花瓶峽”。

宇宙石(又名星辰石)我們在這裡做個小小的遊戲,請一位朋友幫忙在這塊石頭上澆些水,看會出現什麼現象?(澆水後)石頭上出現了象形的太陽、地球、月亮、星星及銀河等圖案,惟妙惟肖,非常逼真,這就是一塊典型的黃河奇石。

巷谷:有位老大爺跟我說,來龍潭大峽谷旅遊,一點都不累,因為路修得好,不用爬山爬坡。這段峽谷谷底比較平直,兩側崖壁直立,長達百餘米,寬十餘米,而且路也修得非常平整,谷內行走猶如穿街過巷,所以此段峽谷被稱作“巷谷”。

水往高處流:常言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但此處峽谷的水卻是由低處往高處流,大家不妨猜測一下是什麼現象?這是一個自然之謎,專家們也是眾說紛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回家研究一下,沒準兒呀這個謎就讓您破解了。

佛光羅漢崖:平時對佛教有所研究的朋友都知道,在我國許多廟宇裡都有五百羅漢,諸如蘇州西園寺和寒山寺、北京的雍和宮碧雲寺,鄭州的少林寺等,特別是昆明的筇竹寺,以五百羅漢的塑造工藝高超,在中國首屈一指而聞名中外。不過這些羅漢都是人工所為,那大家有沒有見過天然形成的五百羅漢?見過的朋友很少吧,來到龍潭大峽谷會讓你大飽眼福,請大家向對面山崖上看,崖壁上分四層整整齊齊排列了五百羅漢,這些羅漢是石英砂岩層內柱狀節理十分發育,形成了垂直岩層的一根根石柱,砂岩的球狀風化作用,使石柱酷似羅漢造型;那為什麼又稱它們為佛光羅漢呢?光線的折射作用,使羅漢身上發出閃閃金光,猶如佛光顯靈,形成這一處罕見的自然奇觀。

四、山崩地裂景段

該段峽谷比較開闊,兩側崖壁直峭,斷層新鮮,河床及兩側水流打磨痕跡淺淡,谷底佈滿巨石,足見這裡曾發生過崩塌地質災害。因該段峽谷兩側石英砂岩的底層有一層比較鬆軟的泥質砂岩,水流下切至該層面,鬆軟的泥質砂岩被沖刷剝落流失掉,使兩側的崖壁懸空,當支撐不住時就會發生坍塌和滑坡,巨石堆積于山谷中,就形成今天的山崩地裂奇觀。該景段內的主要景點有石上檀、指紋石、仙女出浴,竹節巖、天書石、山崩地裂、五代波紋石等。

石上檀(又名石上春秋):剛剛我們看了許多象形石頭都是由自然風化作用形成的,而我們眼前這一景卻是由生物風化作用形成的,生物活動導致岩石的機械破碎過程稱為生物物理風化作用,常見的一種形式就是根劈作用。樹木在生長過程中,隨著根系的變大,對岩石的裂隙壁產生極大的作用力,就像楔子一樣會將岩石沿裂隙劈開,引起岩石最終崩解。此處的檀樹生長已將一塊巨石沿層面劈成數塊,形成了罕見的樹闢石開景觀。

檀樹,豆科植物,落葉喬木,樹冠呈傘狀延伸,多被用作觀賞樹種栽培,因其材質堅韌,古代常被用作車軸和裝裱書畫的卷軸。檀樹皮也是製作宣紙的絕好材料。《詩經》曾說:將種子兮,樂彼之園,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

該檀樹以其頑強的生命力,紮根於石縫之中,直立於岩石之上,寒暑易節,蓬勃向上,真是“青青數株檀,虯根盤石巖,千磨萬擊處,傲立年復年。”

回望“寶塔鎮山”處:站在指紋石旁的臺階上,回望左側的崖壁,可以看到一座垂直孤立的山峰,如一座寶塔矗立於此。名為“寶塔鎮山”。

指紋石:請大家伸出手指看一下我們的指紋,然後我們再看一下這塊石頭上的紋理,兩者相比紋理造型很相似,但我們的指紋非常細小,石頭上的紋理卻很粗大,恐怕只有巨人才能留下這麼大的指紋,所以稱這塊石頭為“巨人指紋”。這裡的波紋屬於一處典型的平涉波痕,岩石表面的沉積物在水或風的作用下,發生遷移,留下遺蹟附著在層面上,形狀極似水的波痕。在龍潭大峽谷長達3㎞的紅石峽谷內,分佈了大量的崩塌巨石,在這些巨石的層面上,可以看到上面有各種不同型別的波痕,是國內罕見的“天然波痕博物館”。

仙女出浴:這塊石頭表面有一個朦朧如仙女的圖案,像剛剛從水潭中沐浴而出一般,所以叫仙女出浴。

竹節巖:此處岩石跟我們剛剛經過的佛光羅漢崖一樣,都是石英砂岩內柱狀節理髮育的體現,不過與佛光羅漢崖不同的是,此處岩石造型是由於受到流水的沖刷打磨,逐漸剝落形成一派如竹節一般的構造,所以稱之為竹節巖。

波痕崖:在龍潭大峽谷有許多形態各異的波紋石,它們都可以拿來當搓板用,不過我們身旁這塊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搓板了。這幢波痕崖高度達10米,寬約15米,是由崩塌作用形成的。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搓板,而且也是最美的天然搓板,鮮豔的色澤,優美的紋理,再加上有翠綠的植被點綴,組成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圖畫。

喜鵲迎賓:老人們常講:“早上喜鵲叫,一天喜來到”。所以許多人都非常喜歡喜鵲這種鳥類,現在我們頭頂就有一隻喜鵲,大家趕快抬頭看呀,右側崖頂上這塊迎面突出的條形石塊,形狀不正像一隻喜鵲嗎?而且這隻喜鵲的姿態猶如在迎接來龍潭大峽谷旅遊的客人一般,所以叫喜鵲迎賓。

貴人彎腰洞:前方有一個長約10米的洞,叫貴人彎腰洞,所有的人經過這個洞時都必須彎腰,不彎腰的話就過不了這個洞,但是一旦過了這個洞我們就是貴人了,是貴人就能看到天書,大家肯定特想看天書吧,那就只好先委屈一會兒了。

天書石:現在我們終於從洞中走出來了,大家現在明白必須彎腰的原因了吧?這個洞由幾塊崩塌巨石隨意堆積形成,洞內平均高度不足1米,出口處僅有四五十公分高,所以只有彎腰才能通過。好了,咱現在都是貴人了,那就能看到天書了,它在哪兒呢,請看這塊巨石,在這塊石頭表面天然形成許多圖案,最典型的要屬“一人一石”和“工”這幾個字了,“石”也讀諧音“dan ”,在古代皇帝發給臣子的俸祿,就是以“石”作重量單位,“一人一石”恐怕是上天要求我們平均分配財產的警示。這塊石頭被當地人視作“神物”,他們說只要以虔誠的心輕輕摸一下這塊石頭,來年就一定能走好運。另外,這塊石頭上還有許多少數民族文字呢,大家感興趣的話不妨找一找。

五代波紋石:這塊就是龍潭大峽谷著名的“五代同堂波紋石”,它因岩石表面有五層不同形狀的波紋組成而得名。它是地質年代沉積物在水或風的作用下,發生物理遷移而形成的波痕層面遺蹟,後因沉積環境變化形成幾層不同形狀的波紋。

五、絕世奇觀景段

下面這段峽谷將有許多令人稱奇的景點,絕對是你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另有許多美妙的傳說故事,一定會讓你一飽眼福,拍案叫絕的。

天碑:大家請看這塊就是人稱“天下第一刀、人間第一碑”的刀碑石。它高達百餘米,昂首挺立,直指蒼穹,大有凌空遏雲之勢,所以又被人稱為天碑。它是由崩塌作用形成的巨型巖塊,最奇特的是它一景多變、步移景換,從不同角度仰望,展現不同的姿態,俯視如刀背,仰視如蒼鷹,正視如書,側視如碑,令人遐想。傳說,小白龍觸犯天條,玉帝派二郎神斬殺小白龍,女媧皇在安置了小白龍神位之後,又把二郎神丟棄的大刀豎立起來,刀背對著無頭冤神洞,於是二郎神斬殺小白龍的大刀,成了紀念小白龍的無字碑,人們稱其為“擎天刀碑石”。

一線瀑:(又名飛練瀑/銀鏈掛天):在高達50米的懸崖上有一股細流從V型窄谷中瀉出,似白練飛下而得名。銀絲飄動,珍珠串滑,置身其境,心曠神怡。地質學上稱其為“懸谷式瀑布”。

祈雨臺:一線瀑下搭建的這個平臺叫祈雨臺,景區的祈雨、古箏彈唱等藝術表演就在這個臺上舉行,遊客也可在這個臺上自娛自樂。旁邊這個小木屋是化妝間。

潛水游龍:飛練瀑下的河床上裸露一段岩石,石色斑讕,蜿蜒迂迴,沒於潺潺流水之下,酷似一條游龍潛入水中,穿遊嬉戲,取名為“潛水游龍”。在龍頭朝向的方位有一塊如印章般的方型石塊,名為“玉璽石”。

小龍洞:剛給大家講了關於刀碑石的傳說,有位朋友問我小白龍因為什麼觸犯天條而被斬?現在我就給大家解除這個疑問。小白龍當年因布甘霖、拯黎民冒險飛到天上為人間偷來了“天書”,因此觸怒了玉皇大帝,惹下大禍。玉皇大帝派二郎神來抓他歸案,他手拿“天書”和二郎神奮力相爭,把天書抖落了一地。二郎神一怒之下殺了小白龍,棄刀於地,把散落的天書收拾起來,提著小白龍的頭回天庭覆命去了。剛剛我們見過的那塊天書石,傳說是二郎神疏忽大意,遺落在人間的。

後來,造人聖母女媧皇到各地探望她的子民,來到龍潭大峽谷,聽說小白龍冒死為她的子民偷天書的事蹟,大為感動。於是,就收了小白龍的無頭冤屍,喚回他的冤魂,封它為“無頭冤神”,把他安放在山崖下的石洞中,就是我們眼前這個洞,當地百姓為感謝小龍王恩澤,常來此洞祭拜,四時八節,香火不斷。

觀刀臺:這個位置是欣賞天碑的最佳位置,為了便於遊客欣賞、拍照、休息,在此修建平臺,取名觀刀臺。

虎頭崖:站在一線瀑小廣場上,抬頭仰望天碑右側的高崖,其頂部有一酷似虎頭狀的岩層映入眼簾。故名。

五虎登天:現在我們站在觀刀臺上往對面山崖頂部看,看有什麼新發現?還是這位(女士)慧眼識寶,山崖頂部突出一排排列非常整齊的岩石,看起來像五隻老虎躍越飛天,而且老虎的表情非常逼真,威風凜凜,大有王者氣概,人們稱這一景為“五虎登天”。

情侶瀑:這個瀑布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情侶瀑,在水量大時該處瀑布會呈現兩縷並排環抱的形狀,如同一對情侶相互依偎,輕聲呢喃,訴說愛戀,所以叫情侶瀑。

棋盤格式節理:傳說有兩位神仙雲遊四方,路過此地,被這裡的神奇景觀吸引了,就決定在此居住,一天兩位神仙閒來無事決定下棋,一位神仙伸出手指對著地面一指,地上頓時出現了一組南北向的線,另一神仙也心領神會,以同樣方法畫了一組東西向的線,這樣剛好組成一個棋盤,誰知棋盤剛畫好,玉帝命二神仙速回天庭覆命,二仙不敢違令,急忙離開了,棋盤也就永遠留在了人間。傳說畢竟是傳說,不能隨意相信,地質專家解釋是受構造作用影響,岩石中發育了兩組近東西向和近南北向的節理,它們與層面一起將岩石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塊體,在層面上表現出“棋盤格”的形狀,所以稱之為“棋盤格式節理”。

仙人足跡:“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塊石頭上有幾個凹坑,就如人的腳印一般,傳說是仙人路過此地後留下的。科學解釋該圖案是岩石在形成過程中,中間的某種特殊物質向周圍均勻擴散發生化學變化而形成的規則變色圖案。

飲馬槽:這塊石頭表面有一方槽,記憶體有水,形似馬槽,因此取名飲馬槽,民間傳為初唐四傑駱賓王飲馬處。

蝴蝶泉:蝴蝶泉到了,在這裡常年聚集著形態和色彩各異的蝴蝶,翩翩起舞,向過往遊客講述著優美的童話故事。

駱賓王故事講述:駱賓王是唐代著名詩人,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之一,天資聰穎,勤學好問,7歲時寫過一首婦孺皆知的《詠鵝》詩,長大後更是刻苦攻讀,寫過許多關心民生疾苦的詩,後來跟隨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寫過著名的《討武檄文》,筆鋒犀利,敢於直面揭露武則天的罪行,兵敗後不知去向,傳說兵敗後被抓,因武后賞識其才能,最終釋放了他。還有一種說法是駱賓王在兵敗後逃匿,新安有個風景非常優美的去處,叫漏明崖,傳說駱賓王逃匿之後,輾轉多時,最後路過新安隱居在那裡,並有多首題詠漏明崖的詩。如:

1、澠邑漏明呈奇景,懸崖萬仞石稜曾;(古時,曹村漏明一帶曾屬澠池)

脣山白霧共旋繞,河水波綠縈帶風。—《漏明吟》

2、層石遠接天,絕頂上棲煙。鬆低輕蓋偃,藤細若鉤懸。

石明如掛鏡,苔分似列錢。暫策為龍仗,何處得神仙?—《過石門》

民國年間,漏明崖傍崖而建的廟宇中還存有多首駱賓王的題詩;至今附近村民家中還存有兩塊紀念駱賓王的詩碑。漏明崖近邊有以駱嶺、駱村、駱莊等命名的村莊。

賓王洞:這個洞剛好能容一個人躺下,相傳當年駱賓王討伐武則天兵敗後,逃難到此曾隱藏於此洞。

六、心曠神怡景段

(站在“遊客止步”提示牌前)前方峽谷還未開發,非常危險,我們就此返回,回程道也有許多景點,待會兒我們就能看到。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和人文故事,等待我們前去探究。

索道橋:這座橫空出世,連線一線瀑上南北兩座山峰的橋就是著名的“索道橋”(又稱吊橋)行走其上,晃晃悠悠,如盪鞦韆。

龍湖:索道橋旁邊這個湖叫龍湖,是龍潭大峽谷水流的一個重要源頭。湖水流淌於整條峽谷,是龍潭大峽谷中龍的棲生地,也是龍潭大峽谷的血脈。

穹廬山、金字塔山:站在吊橋上看對面的兩座小山,一座呈半圓形像蒙古包,另一座呈三角形像金字塔,所以稱之為穹廬山、金字塔山。“穹廬”一詞取自元曲“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穹廬意為蒙古包)

大皇姑庵:傳說東漢時曾有一位公主在此崖龕下避難,被當地人稱為大皇姑庵。

關於皇姑垵的傳說:東漢末年,宦官亂政,董卓專權,朝廷內禍事不斷。傳說,有一年不知是哪位皇姑,為了逃避權臣的逼婚,逃出洛陽,乘車直奔新安北山通往山西的古道,打算去絳州避難。護送她出逃的有一位宮廷的小銀匠,和一位馬車伕。他們逃難的馬車一路狂奔,走進了青河川,剛到紅崖寺前,聽到後面追殺聲越來越近,情急之下,馬車伕想出一條讓皇姑脫身的計策:他讓小銀匠扶皇姑下車,順著荒涼的龍潭溝(當地人稱為龍潭溝)逃進深山;自己卻駕著馬車順著山窩河川古道,直奔黃河岸邊,最後驅車跳進黃河………當追殺的騎兵趕到,見黃河裡漂著一輛宮車,猜想皇姑已身赴黃河殉難,就撥轉馬頭回洛陽覆命去了。

話說皇姑和小銀匠逃進龍潭溝,走進一個小村莊。村民們很同情皇姑的遭遇,就領他們到村後,安身在兩個山洞裡,前邊一點的住小銀匠,後邊隱祕一點的住皇姑,村民們習慣地叫這兩個山洞為大皇姑廠乾和小皇姑廠幹。

皇姑隱居在龍潭溝後,由於百姓們的悉心照顧,生活雖無法與宮廷相比,卻也衣食無憂。一年以後,洛陽政局漸趨平穩,皇上打聽到皇姑在龍潭溝棲身的訊息,遂命大臣來迎接她回宮。這時的皇姑已經和村民們打成一片,習慣了布衣素食的平民生活,也留戀這幽靜美麗的山野,再也不願回到那血腥不斷的皇宮裡。聽說皇上派近臣來接,她和村民們一起商量,把村頭一家較寬敞的民房修整一下,做了臨時的“接官廳”。皇姑在接官廳會見了來迎接她的京官,表明了自己堅不回宮的心志,特使無奈,只好回京去了。

此後,皇姑和小銀匠結了婚,在這樸實簡陋的山洞裡自食其力,安心度日,一直到他們偕老百年,人去洞空……關於大、小皇姑廠乾的一段佳話卻一直流傳到今天。

駱家:這個小石屋裡住這一戶人家,他們自稱是駱賓王的後代,而且還能指出駱賓王墓之所在。“駱賓王究竟魂歸何處”這千年歷史之謎,能否在這裡得到破解,有待專家考證。

綠色長廊:(共兩處。接官亭處還有一處,以後還會不斷增加)如果說龍潭大峽谷的地質奇觀讓人驚歎,那麼我們眼前這段近百米的綠色長廊更會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長廊是用木頭搭建的,種植了黃瓜、絲瓜、南瓜、葫蘆等幾十種觀賞性藤本植物,以供遊人觀賞和採購,也可作遮蔭之用。

觀景平臺:人們都說看景最好的地方是觀景臺,這座位於半山腰路邊的平臺就是龍潭大峽谷山腰觀景臺,臺中央建有一個古式亭子,叫觀景亭。站在觀景臺上,放眼望去,奇山秀峰初露端倪;俯視谷底,峽谷美景盡收眼底。

小皇姑庵:這個洞叫小皇姑庵,因相對大皇姑庵略小,也是東漢皇姑避難之所。

接官廳: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叫接官廳,相傳此地原有一廳堂,東漢皇室復國後,迎接皇姑至此,名為接官廳,現已不存。

至此,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遊覽基本結束,謝謝!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 篇12

歡迎大家光臨龍潭峽谷風景區觀光旅遊!今天由我為大家作導遊服務,希望能為大家帶來歡樂。

龍潭峽谷風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西北部群山之中、黃河的重要支流——青河川的深處,東距洛陽市80公里,屬新安黛眉山峽谷群世界地質公園的組成部分。

青河發源於黃帝密都青要山北麓,流經龍潭峽谷,在紅崖山前與山窩河匯流,注入今天的黃河萬山湖(小浪底水庫)。青河川曾是古代中原地帶通往山西絳州、侯馬、太原一線的交通要道。

龍潭峽谷地處豫西中山、低山、丘陵區,境內地形複雜,地貌奇特,出露的地層包括中元古界的熊耳群馬家河組和汝陽群石英砂岩、下古生界的寒武—奧陶系碳酸鹽巖,還有部分上古界、新生界岩層。地球形成已有46億年,在距今12億年前後,華北地區還是一片海洋,後經地殼運動,古海底沉積層抬升出露,在新安北部黃河南岸形成820餘米厚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構成了這一帶山的主體。大約從240萬年前開始直到現在的地殼新構造運動(也叫喜瑪拉雅造山運動)基本奠定了今天地球的地表地貌。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這一帶原先出露地表的海底沉積層——紫紅色石英砂岩,又經過上隆下降、崩裂塌陷,和長期的水衝浪旋、風剝雨蝕,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紅巖嶂谷群,呈現出高峽長谷、山嶂巖洞的地貌特徵。這種地貌特徵,既體現了這個地區的地質演化歷史,也是研究黃河演化貫通曆程的有力佐證。這裡顯現的沉積構造遺蹟種類(如波紋、泥裂、交錯層理等)多達數百種,成為反映華北古海洋沉積層特徵的天然博物館。近年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完成後,在新安北境的黃河主幹道上形成了168平方公里的遼闊水面,碧波萬頃的萬山湖和獨具特色的地質公園互為映襯,紅石韻,黃河魂,山光水色,兩相輝映,構成了萬里黃河上一簇具有特殊科學意義和美學價值的璀璨明珠。龍潭峽谷就是這黛眉山峽谷群地質公園中的典型代表。

在我國,由新構造運動產生的峽谷多由碳酸鹽巖構成,石英砂岩峽谷並不多見。它發育於太行山東西麓的嶂石巖地貌,其特色是單面崖牆,沿橫向筆直延伸;惟獨新安的石英砂岩峽谷,是雙面崖牆,兩壁高聳立陡,彎曲延伸很遠,構成逶迤壯觀的巨大峽谷群,從而豐富了這類地質地貌形態的型別。因此,在全國大峽谷的比較中,新安峽谷群地質遺蹟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在科學上具備稀有性、典型性和特殊性的特點,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研究價值和科普價值。

龍潭峽谷處地偏僻,受人類生活幹擾較少,生物物種豐富,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清新,水質潔淨,生態環境優美。植被主要由天然次生林——櫟樹林、雜木林、側柏林、刺槐林構成,主要風景樹,有青檀、白蠟和三葉槭等。

龍潭峽谷,以它罕見的地質構造,奇特的地形地貌和清麗的生態環境,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地質博物館。

一、峽前景點

在青河川的前段通往龍潭峽谷的路上,有三處景點,各具特色。它們依次為惠風洞、將軍石、千年古檀。

惠風洞:走進青河川,首先見到的是右首崖腳的石洞。它是由白雲質灰巖沿裂隙溶蝕而形成的天然洞穴,含有泥質白雲質灰層。裂隙比較發育,洞體寬窄不同,洞深莫測,洞口有風流動;盛夏森森然冷氣爽人,隆冬則暖風融融,似有盎然春意。所以,無論三伏數九,總是清風宜人,招人駐足流連,被人們稱為惠風洞。

將軍石:惠風洞外左側,高高的石崖上有尊將軍石,形象宛然一位將軍披甲戴盔,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龍潭峽谷的路上。將軍石旁邊有小象鼻造型石,對面山上有巨石像坦克等。這些都是由白雲質灰層巖沿裂隙溶蝕和崩裂塌陷而殘留的地表剩餘物。

千年古檀:再往深處,有一棵千年古檀,傍崖而立,高約30米,冠幅約40米,樹冠碩大,枝葉茂密,遮天蓋地;樹幹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圍6.5米;樹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縱橫交錯,如盤龍臥虯,僅靠吸收白雲質灰巖和石英砂岩之間的水份生長。它頑強求生的錚錚鐵骨給人以深刻啟迪。

二、峽谷奇觀

青河川中段突現一座山峰,叫紅崖山,山前有紅崖寺遺址

紅崖山:處在青河川正中,雄偉挺拔,峰巒疊翠,把青河川岔開:右邊為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並與峪裡峽谷風景區連線;左邊就是龍潭峽谷,又稱“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線。

紅崖寺:山前的紅崖寺,始建於唐朝初年,武則天當政時期,曾經名播四方,香火極盛;唐武宗時,大興滅佛運動,紅崖寺一度被毀。宋、元時期,更名為“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師住持,還是這條古道上名聞遐邇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毀於戰火。明正德年間由法師宗璽主持重修,到嘉靖龍飛甲辰歲秋仲月由淨恩法師主持續建竣工。後來,隨著時勢的發展,這條古道逐漸被廢棄,寺院也隨之蕭條。

紅崖寺遺址南側新建一座石牌坊,是龍潭峽谷風景區的入口。牌坊前、後各有坊聯。

前聯為:八里迷谷,樁樁迷景逗客佇;千尺險峽,步步險象著人驚。

後聯為:關峽相望,嵐為輕雲繞;潭瀑聯珠,水呈青龍飛。

兩副對聯形象地概括了峽谷內天造地設的雄奇景觀,這就是我們要遊覽的地質公園——龍潭峽谷風景區。

龍潭峽谷全長4公里,從平面圖上看,它很像一條東西橫臥的巨龍,而且峽谷內處處以龍的傳說為宗,所以歷來人們都叫它龍潭峽谷。

從地質學的角度看,這裡又是石英砂岩地質奇觀展覽館。龍潭峽谷(包括周圍的峽谷群)反映的是距今12億年前後華北古海洋沉積的特徵,屬於典型的中元古界紫紅色石英砂岩構造。峽谷內懸崖如切,絕壁欲傾,長峽甕谷,迴旋迷離。崖壁上下,由流水長期沖刷旋蝕深切而顯現的層理、節理紋路,把崖牆裝飾得如帳如幔,幅折弧曲,形成高峽甕谷,置身於此,大有如夢如幻的感覺。而且,由於地殼抬升和下陷交錯形成的落差瀑布和水潭十分發育,每處潭、瀑都與周圍地質環境,組合成一組別有韻致的自然景觀,亦奇亦幻,原始古樸,具有特殊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

1、峽口組景

關於五龍的神話傳說:傳說上古時代,茫茫宇宙本是混沌一團。自盤古開天闢地之後,清淡為氣者冉冉升騰,慢慢聚成藍天、白雲、日月星辰;渾濁為物者沉沉下落,慢慢凝成大地,叢生萬物。時有黑、白、青、黃、赤五龍,在大地形成之初,因佈設山河功業卓著,被玉皇大帝封於黃河岸邊、荊紫山下一處極其幽靜的山間休養。天長日久,它們化作五條山脈,圍清潭而臥,於是這裡便有了“五龍潭”、“五龍瀑”、“五龍洞”、“五龍廟”和“龍潭峽谷”之說。

進入峽谷之後,首先是地勢比較平緩的黃龍峪,這是進入大峽谷的緩衝地段。在寬不足10米的狹谷中溪水淙淙,兩側懸崖上怪石嶙峋。這裡水草豐美,主要有鱗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朴、天麻、百合、海棠等植物,林林宗宗,翠色慾滴。

黃龍峪的其它景觀尚有:鎮山虎、鋸齒崖、降龍棒等,都是根據岩石形象命名的象形景觀。

幽谷海棠:走進黃龍峪,我們會發現一種草本植物特別茂盛,那就是城市居民家裡陽臺上、書案上喜歡擺放的四季海棠。它肥厚的桃形葉子,有嬰兒巴掌大小,葉面嫩綠,葉背泛白,葉邊和葉脈淡紫,開著粉紅色的花朵,在或直立或掛伏的肥嫩紫莖上,婀娜多姿,顯得特別精神。尤其在高峽內立陡的石壁上,幾乎不見水土,它也能生長得那麼旺盛,更顯得這看似柔弱的小草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且說五龍廟五位龍爺中數白龍最小,大家都叫它小白龍。它生性活潑,喜歡異想天開,弄奇作怪。一日,它在五龍潭戲耍,突發奇想,一躍而跳上懸崖,搖身化作一個英俊少年,自稱“龍娃”,連蹦帶跳地走進龍潭峽谷裡。他左瞅瞅,右看看,突然發現:滿溝的海棠花鮮豔奪目,而峽谷兩邊的石壁上卻是光溜溜的,沒有一絲綠意。於是他就把地上的海棠輕輕拔下,趁著根上帶的那一點點泥土,一棵一棵地沾在峽谷的石壁上。不知是他龍的神力,還是峽谷裡石頭有靈氣,這海棠一沾上石壁就活了,而且活得那麼旺盛,那麼有精神,原來光溜溜的石峽,一下變成了錦峽繡谷,充滿了生氣。龍娃一看,心裡好不高興!

他一路走來,一心想為龍潭峽谷錦上添花,在後面還有不少神來之筆,隨著遊程再給大家一一介紹。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 篇13

建昌龍潭大峽谷為我國AAA級景區,位於遼寧省、河北省交界處,遼寧省 葫蘆島市建昌縣老大杖子鄉境內,緊臨秦皇島、葫蘆島、朝陽三市,距北京330公里 ,天津324公里 ,瀋陽440公里 ,交通便利。

龍潭大峽谷是整個東北地區唯一的峽谷,龍潭大峽谷自然風景區人稱“北方的小西藏”,他與自然相聚是人們尋夢的地方,要看到他的真面目,你要由地平面拾階而下,美麗的風景都在峽谷裡。

峽谷總長52公里 ,縱深648米 ,最寬處210米 ,更有數不清的分支峽谷。

那裡集山、水、洞、石、瀑、峽景觀為一體。

它是東北罕見的地中山、谷中景、奇峰秀水,貌似五陵源。著名的景點有一谷、一獅、連二巒;六竇、六洞、十六潭;八門、八巖、九奇峰;十八瀑布貫龍潭。

全谷達七十七景之多,被譽為“齊魯小三峽”。

龍潭大峽谷由水上石林、龍潭破布、鷹窩峽三大景區組成,各具特色的景區構成了峽谷內峰林峻秀、溝壑縱橫、飛瀑流泉的獨特景觀。

山、水、洞、瀑、峽的巧妙融合,形成的奇、特、險、讓人流連忘返。

兩岸青山夾峙,中間碧水縈迴,小船從映著山峰倒影的水面輕輕劃過,驚起野鷺疾飛,真是一副經典的山水畫卷。

一大勝景是龍潭,三大峽谷美名傳。

四大潭布系天然,六大碧池繞峽間。

二十一峰接雲天,奇石洞窟慧眼觀。

南天鎖門高築壩,穿峽漂飛入青灤。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 篇14

龍潭峽谷風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西北部群山之中、黃河的重要支流——青河川的深處,東距洛陽市80公里,屬新安黛眉山峽谷群世界地質公園的組成部分。

青河發源於黃帝密都青要山北麓,流經龍潭峽谷,在紅崖山前與山窩河匯流,注入今天的黃河萬山湖(小浪底水庫)。青河川曾是古代中原地帶通往山西絳州、侯馬、太原一線的交通要道。

龍潭峽谷地處豫西中山、低山、丘陵區,境內地形複雜,地貌奇特,出露的地層包括中元古界的熊耳群馬家河組和汝陽群石英砂岩、下古生界的寒武—奧陶系碳酸鹽巖,還有部分上古界、新生界岩層。地球形成已有46億年,在距今12億年前後,華北地區還是一片海洋,後經地殼運動,古海底沉積層抬升出露,在新安北部黃河南岸形成820餘米厚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構成了這一帶山的主體。

大約從240萬年前開始直到現在的地殼新構造運動(也叫喜瑪拉雅造山運動)基本奠定了今天地球的地表地貌。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這一帶原先出露地表的海底沉積層——紫紅色石英砂岩,又經過上隆下降、崩裂塌陷,和長期的水衝浪旋、風剝雨蝕,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紅巖嶂谷群,呈現出高峽長谷、山嶂巖洞的地貌特徵。這種地貌特徵,既體現了這個地區的地質演化歷史,也是研究黃河演化貫通曆程的有力佐證。

這裡顯現的沉積構造遺蹟種類(如波紋、泥裂、交錯層理等)多達數百種,成為反映華北古海洋沉積層特徵的天然博物館。近年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完成後,在新安北境的黃河主幹道上形成了168平方公里的遼闊水面,碧波萬頃的萬山湖和獨具特色的地質公園互為映襯,紅石韻,黃河魂,山光水色,兩相輝映,構成了萬里黃河上一簇具有特殊科學意義和美學價值的璀璨明珠。龍潭峽谷就是這黛眉山峽谷群地質公園中的典型代表。

在我國,由新構造運動產生的峽谷多由碳酸鹽巖構成,石英砂岩峽谷並不多見。它發育於太行山東西麓的嶂石巖地貌,其特色是單面崖牆,沿橫向筆直延伸;惟獨新安的石英砂岩峽谷,是雙面崖牆,兩壁高聳立陡,彎曲延伸很遠,構成逶迤壯觀的巨大峽谷群,從而豐富了這類地質地貌形態的型別。因此,在全國大峽谷的比較中,新安峽谷群地質遺蹟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在科學上具備稀有性、典型性和特殊性的特點,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研究價值和科普價值。

龍潭峽谷處地偏僻,受人類生活幹擾較少,生物物種豐富,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清新,水質潔淨,生態環境優美。植被主要由天然次生林——櫟樹林、雜木林、側柏林、刺槐林構成,主要風景樹,有青檀、白蠟和三葉槭等。

龍潭峽谷,以它罕見的地質構造,奇特的地形地貌和清麗的生態環境,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地質博物館。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 篇15

歡迎大家光臨龍潭峽谷風景區觀光旅遊!今天由我為大家作導遊服務,希望能為大家帶來歡樂。

龍潭峽谷風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西北部群山之中、黃河的重要支流——青河川的深處,東距洛陽市80公里,屬新安黛眉山峽谷群世界地質公園的組成部分。

青河發源於黃帝密都青要山北麓,流經龍潭峽谷,在紅崖山前與山窩河匯流,注入今天的黃河萬山湖(小浪底水庫)。青河川曾是古代中原地帶通往山西絳州、侯馬、太原一線的交通要道。

龍潭峽谷地處豫西中山、低山、丘陵區,境內地形複雜,地貌奇特,出露的地層包括中元古界的熊耳群馬家河組和汝陽群石英砂岩、下古生界的寒武—奧陶系碳酸鹽巖,還有部分上古界、新生界岩層。地球形成已有46億年,在距今12億年前後,華北地區還是一片海洋,後經地殼運動,古海底沉積層抬升出露,在新安北部黃河南岸形成820餘米厚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構成了這一帶山的主體。大約從240萬年前開始直到現在的地殼新構造運動(也叫喜瑪拉雅造山運動)基本奠定了今天地球的地表地貌。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這一帶原先出露地表的海底沉積層——紫紅色石英砂岩,又經過上隆下降、崩裂塌陷,和長期的水衝浪旋、風剝雨蝕,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紅巖嶂谷群,呈現出高峽長谷、山嶂巖洞的地貌特徵。這種地貌特徵,既體現了這個地區的地質演化歷史,也是研究黃河演化貫通曆程的有力佐證。這裡顯現的沉積構造遺蹟種類(如波紋、泥裂、交錯層理等)多達數百種,成為反映華北古海洋沉積層特徵的天然博物館。近年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完成後,在新安北境的黃河主幹道上形成了168平方公里的遼闊水面,碧波萬頃的萬山湖和獨具特色的地質公園互為映襯,紅石韻,黃河魂,山光水色,兩相輝映,構成了萬里黃河上一簇具有特殊科學意義和美學價值的璀璨明珠。龍潭峽谷就是這黛眉山峽谷群地質公園中的典型代表。

在我國,由新構造運動產生的峽谷多由碳酸鹽巖構成,石英砂岩峽谷並不多見。它發育於太行山東西麓的嶂石巖地貌,其特色是單面崖牆,沿橫向筆直延伸;惟獨新安的石英砂岩峽谷,是雙面崖牆,兩壁高聳立陡,彎曲延伸很遠,構成逶迤壯觀的巨大峽谷群,從而豐富了這類地質地貌形態的型別。因此,在全國大峽谷的比較中,新安峽谷群地質遺蹟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在科學上具備稀有性、典型性和特殊性的特點,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研究價值和科普價值。

龍潭峽谷處地偏僻,受人類生活幹擾較少,生物物種豐富,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清新,水質潔淨,生態環境優美。植被主要由天然次生林——櫟樹林、雜木林、側柏林、刺槐林構成,主要風景樹,有青檀、白蠟和三葉槭等。

龍潭峽谷,以它罕見的地質構造,奇特的地形地貌和清麗的生態環境,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地質博物館。

一、峽前景點

在青河川的前段通往龍潭峽谷的路上,有三處景點,各具特色。它們依次為惠風洞、將軍石、千年古檀。

惠風洞:走進青河川,首先見到的是右首崖腳的石洞。它是由白雲質灰巖沿裂隙溶蝕而形成的天然洞穴,含有泥質白雲質灰層。裂隙比較發育,洞體寬窄不同,洞深莫測,洞口有風流動;盛夏森森然冷氣爽人,隆冬則暖風融融,似有盎然春意。所以,無論三伏數九,總是清風宜人,招人駐足流連,被人們稱為惠風洞。

將軍石:惠風洞外左側,高高的石崖上有尊將軍石,形象宛然一位將軍披甲戴盔,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龍潭峽谷的路上。將軍石旁邊有小象鼻造型石,對面山上有巨石像坦克等。這些都是由白雲質灰層巖沿裂隙溶蝕和崩裂塌陷而殘留的地表剩餘物。

千年古檀:再往深處,有一棵千年古檀,傍崖而立,高約30米,冠幅約40米,樹冠碩大,枝葉茂密,遮天蓋地;樹幹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圍6.5米;樹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縱橫交錯,如盤龍臥虯,僅靠吸收白雲質灰巖和石英砂岩之間的水份生長。它頑強求生的錚錚鐵骨給人以深刻啟迪。

二、峽谷奇觀

青河川中段突現一座山峰,叫紅崖山,山前有紅崖寺遺址

紅崖山:處在青河川正中,雄偉挺拔,峰巒疊翠,把青河川岔開:右邊為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並與峪裡峽谷風景區連線;左邊就是龍潭峽谷,又稱“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線。

紅崖寺:山前的紅崖寺,始建於唐朝初年,武則天當政時期,曾經名播四方,香火極盛;唐武宗時,大興滅佛運動,紅崖寺一度被毀。宋、元時期,更名為“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師住持,還是這條古道上名聞遐邇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毀於戰火。明正德年間由法師宗璽主持重修,到嘉靖龍飛甲辰歲秋仲月由淨恩法師主持續建竣工。後來,隨著時勢的發展,這條古道逐漸被廢棄,寺院也隨之蕭條。

紅崖寺遺址南側新建一座石牌坊,是龍潭峽谷風景區的入口。牌坊前、後各有坊聯。

前聯為:八里迷谷,樁樁迷景逗客佇;千尺險峽,步步險象著人驚。

後聯為:關峽相望,嵐為輕雲繞;潭瀑聯珠,水呈青龍飛。

兩副對聯形象地概括了峽谷內天造地設的雄奇景觀,這就是我們要遊覽的地質公園——龍潭峽谷風景區。

龍潭峽谷全長4公里,從平面圖上看,它很像一條東西橫臥的巨龍,而且峽谷內處處以龍的傳說為宗,所以歷來人們都叫它龍潭峽谷。

從地質學的角度看,這裡又是石英砂岩地質奇觀展覽館。龍潭峽谷(包括周圍的峽谷群)反映的是距今12億年前後華北古海洋沉積的特徵,屬於典型的中元古界紫紅色石英砂岩構造。峽谷內懸崖如切,絕壁欲傾,長峽甕谷,迴旋迷離。崖壁上下,由流水長期沖刷旋蝕深切而顯現的層理、節理紋路,把崖牆裝飾得如帳如幔,幅折弧曲,形成高峽甕谷,置身於此,大有如夢如幻的感覺。而且,由於地殼抬升和下陷交錯形成的落差瀑布和水潭十分發育,每處潭、瀑都與周圍地質環境,組合成一組別有韻致的自然景觀,亦奇亦幻,原始古樸,具有特殊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

1、峽口組景

關於五龍的神話傳說:傳說上古時代,茫茫宇宙本是混沌一團。自盤古開天闢地之後,清淡為氣者冉冉升騰,慢慢聚成藍天、白雲、日月星辰;渾濁為物者沉沉下落,慢慢凝成大地,叢生萬物。時有黑、白、青、黃、赤五龍,在大地形成之初,因佈設山河功業卓著,被玉皇大帝封於黃河岸邊、荊紫山下一處極其幽靜的山間休養。天長日久,它們化作五條山脈,圍清潭而臥,於是這裡便有了“五龍潭”、“五龍瀑”、“五龍洞”、“五龍廟”和“龍潭峽谷”之說。

進入峽谷之後,首先是地勢比較平緩的黃龍峪,這是進入大峽谷的緩衝地段。在寬不足10米的狹谷中溪水淙淙,兩側懸崖上怪石嶙峋。這裡水草豐美,主要有鱗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朴、天麻、百合、海棠等植物,林林宗宗,翠色慾滴。

黃龍峪的其它景觀尚有:鎮山虎、鋸齒崖、降龍棒等,都是根據岩石形象命名的象形景觀。

幽谷海棠:走進黃龍峪,我們會發現一種草本植物特別茂盛,那就是城市居民家裡陽臺上、書案上喜歡擺放的四季海棠。它肥厚的桃形葉子,有嬰兒巴掌大小,葉面嫩綠,葉背泛白,葉邊和葉脈淡紫,開著粉紅色的花朵,在或直立或掛伏的肥嫩紫莖上,婀娜多姿,顯得特別精神。尤其在高峽內立陡的石壁上,幾乎不見水土,它也能生長得那麼旺盛,更顯得這看似柔弱的小草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且說五龍廟五位龍爺中數白龍最小,大家都叫它小白龍。它生性活潑,喜歡異想天開,弄奇作怪。一日,它在五龍潭戲耍,突發奇想,一躍而跳上懸崖,搖身化作一個英俊少年,自稱“龍娃”,連蹦帶跳地走進龍潭峽谷裡。他左瞅瞅,右看看,突然發現:滿溝的海棠花鮮豔奪目,而峽谷兩邊的石壁上卻是光溜溜的,沒有一絲綠意。於是他就把地上的海棠輕輕拔下,趁著根上帶的那一點點泥土,一棵一棵地沾在峽谷的石壁上。不知是他龍的神力,還是峽谷裡石頭有靈氣,這海棠一沾上石壁就活了,而且活得那麼旺盛,那麼有精神,原來光溜溜的石峽,一下變成了錦峽繡谷,充滿了生氣。龍娃一看,心裡好不高興!

他一路走來,一心想為龍潭峽谷錦上添花,在後面還有不少神來之筆,隨著遊程再給大家一一介紹。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 篇16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將由我陪同大家一起來遊覽這個龍潭大峽谷,希望我們一路上都能順利,好啦,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一起來吧。

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前段路上,有幾處景點,各具特色。它們依次為仙人指路、“龍潭大峽谷”青石牌坊、紅孩兒山、紅孩兒寺和千年古檀。

仙人指路:右邊石崖上有尊象形石人頭像,惟妙惟肖,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路上,像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一般。這是由白雲質灰層巖沿裂隙溶蝕和崩裂塌陷風化而殘留的地表剩餘物。

龍潭大峽谷“青石牌坊”:此處是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入口。牌坊前、後各有坊聯。

前聯為:八里迷谷,樁樁迷景逗客佇;千尺險峽,步步險象著人驚。

後聯為:關峽相望,嵐為輕雲繞;潭瀑聯珠,水呈青龍飛。

兩副對聯形象地概括了峽谷內天造地設的雄奇景觀,這就是我們要遊覽的世界地質公園——龍潭大峽谷風景區。

紅孩兒山: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幾間紅房子後邊的山就是紅孩兒山,雄偉挺拔,峰巒疊翠,把青河川岔開,右邊為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並與黛眉峽谷風景區連線;左邊就是龍潭峽谷,又稱“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線。山上有石洞,洞內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觀音老母三尊神像,是當地人祈財邀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

紅孩兒寺:緊挨著紅房子的這幾間看似年代比較久遠的建築就是紅孩兒寺。相傳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在附近一帶吃人,被觀音老母治服,收入一瓦罐之中,壓在紅崖寺下(當地人稱紅孩兒寺)。據證此處確有一座紅崖寺,始建於唐朝初年,武則天當政時期,曾經名播四方,香火極為旺盛;到了唐武宗時期,大興滅佛運動,紅崖寺曾一度被毀。宋、元時期,更名為“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師住持,還是這條古道上聞名遐邇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毀於戰火。明正德年間由法師宗璽主持重修,到嘉靖龍飛甲辰歲秋仲月由淨恩法師主持續建竣工。後來,隨著時勢的發展,這條古道逐漸被廢棄,寺院也隨之蕭條。現只剩下遺址……

千年古檀:這棵樹就是千年古檀樹,它高約30米,冠幅約40米,樹冠碩大,枝葉茂密,遮天蓋地;樹幹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圍6.5米;大家再看一下檀樹的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縱橫交錯,如盤龍臥虯,僅靠吸收白雲質灰巖和石英砂岩之間的水份生長,這簡直就是生命的奇蹟,因此這棵樹也被當地人視為吉祥樹。民間有選老樹認“乾孃”的風俗,認為有老樹庇佑,可保大吉大利、富貴平安。樹下設有祭壇,每年農曆三月三,有許多善男信女誠心前來焚香許願。

歡樂天地水上娛樂專案:相信許多朋友早已急不可待想趕快過把癮吧,千萬別急,導遊提醒您還是先仔細閱讀一下注意事項及安全提示,再玩也不遲。這幾個遊樂專案自南向北依次叫做:三級跳繩、鋼絲橋、圓木蕩橋、腳環吊橋、方板蕩橋、鐵索蕩橋、雙層鋼絲橋。

景區標誌碑:這塊巨石就是景區的標誌碑。它高5.4米,寬2.8米,厚1.5米,重約60噸,矗立於1米高的基座之上。碑體為景區內典型的沉積構造和地質剖面景觀,碑面為景區地質遺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波痕和泥裂現象,左上角圓形的圖案是國家地質公園的標誌(現已為世界地質公園),中間“龍潭峽景區”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選用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字型。

走進紅石峽: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沉積於距今12億年前後的濱海地帶。260萬年以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又叫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強烈抬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切割,形成高達百餘米的丹崖長牆和寬僅數米至數十米的碧水丹峽景觀。峽內瀑布飛瀉,溪潭珠串,漫步崖壁棧道,您儘可領落丹崖、碧水、藍天構成的一幅幅精彩畫卷,還可欣賞砂岩層內的交錯層理、層面波痕以及山崩所造就的崩塌奇觀。

青龍關:這座關隘就是青龍關,下邊的潭叫青龍潭。來過龍潭大峽谷的遊客都說走到青龍關,才算真正進入了龍潭大峽谷景區,因為精華部分才剛剛開始。大家請看這兩側崖壁上有許多綠色植物倒映水中,青光溢滿水面,看起來就像一條青龍在此浮動,因而得名青龍潭。

“之”字型峽谷: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水流的走向,看會發現什麼現象?哦,這位先生說得非常對,流水順著崖壁成“之”字形流動,非常有意思吧!它的形成原因是構成龍潭大峽谷的這套紫紅色石英砂岩中,有兩組相互直交且連通性好的垂直節理比較發育,流水追蹤這兩組垂直節理切割,在兩組節理交匯的部位形成“天井”,在一組節理髮育的部位形成隘谷(一線天)。如此便形成了這種天井,一線天呈“之”字形分佈的紅石峽谷景觀。

黑龍關(及黑龍潭):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座比較狹窄的關隘就是龍潭大峽谷著名的黑龍關,又稱一線天。大家一定很難想到這兩座崖牆在12億年前後是連在一塊的,後來隨著地殼運動,形成崖牆的中元古界紫紅色石英砂岩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發育了兩組相互直交且連通性好的垂直節理,流水沿節理密集的部位強烈下切,形成兩側峭壁直立,長20m、寬僅1——3m、深達50m的隘谷(一線天)。通俗地講就是流水切割把一座山體切開成了兩座山體。黑龍關下的水潭深4——5m,由於兩側崖壁之間的間隙比較小,狹窄封閉,太陽光很難照射到,使整個潭水顏色看起來深遂發暗,猶如一條黑龍盤踞在此,故而得名黑龍潭。潭上關隘被稱為黑龍關。

古海沉船:這艘人工仿造的古海底沉船古色古香,惟妙惟肖,和周圍的環境相映成趣,也使峽谷顯得更加神祕,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壺穴(王母池):這個小水潭看起來就像一個浴池,傳說王母娘娘曾在此潭沐浴,所以又被後人稱為王母池,聽當地老人說在這個水潭裡洗把臉會使面板變得細膩光滑,大家不妨來試一試!至於它其形成的原因請大家看一下解說牌。(壺穴是急流中夾帶砂礫石磨蝕河床而產生的凹穴,因急流中常有渦流伴生,礫石便挖鑽河床,形成壺穴。該處的王母池就是一處典型的壺穴景觀。)

飛龍潭(又名臥龍潭)及飛龍瀑:別看水是柔性的物質,流水沖刷岩石“以柔克剛”的力量卻讓人不可小瞧,這個水潭旁邊的崖壁比較光滑就是由流水沖刷旋蝕形成,致使水潭形狀成圓形。此潭直徑約25米,深10米。潭後有15米高的瀑布飛瀉而下,猶如一條巨龍插入水中,氣勢壯觀,因此被稱為飛龍瀑,其下潭水稱為飛龍潭。

陰陽潭:這兩個水潭銜接一起,像一個卡腰寶葫蘆,水深約12米。其中大的叫陽潭,小的叫陰潭,因高峽內陽光照射不勻,明暗有別,所以有“陽潭”、“陰潭”之說,這與中國古代哲學中對“陰陽”學說的闡述也是極其吻合的。(在中國哲學概念裡,陰陽指兩種既對立又相聯的力量,存在於世界上一切事物裡。陰代表被動、陰暗、女性、夜間;陽代表主動、明亮、男性、日間)

陰陽潭甕谷:甕,是我國北方農村一種用來盛米的容器,它的特點是口小肚大。在龍潭大峽谷的陰潭和陽潭上方,就有兩個形狀像甕的峽谷,稱之為“甕谷”。甕谷也是由流水衝涮旋蝕形成。以陽潭處的甕谷最為典型,直徑達20m,弧度270°;陰潭處的甕谷經流水的切割貫通成嶂谷。

串珠潭:這三個近似圓形的水潭連在一起,看似串珠,所以故名串珠潭;跟王母池一樣也是壺穴的體現,三潭之間,串珠潭溪水相連,清澈見底的河床上有一朵朵紅色圖案,豔若桃花,所以又叫“桃花聯珠潭”。

神奇河蝕地貌—壺穴谷:距今大約260萬年以來,區內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地殼強烈上升,加之區內雨量充沛,地表徑流發育,湍急的水流受節理和層面傾向控制,形成擾流和螺旋狀渦流,帶動砂石在不平坦的河床上如旋渦般鑽挖形成一系列壺穴。相鄰壺穴不斷擴大,周邊貫通聯合形成今天我們在谷底和崖壁上所看到的磨蝕光滑、成群分佈的壺穴壁與壺穴谷景觀。

佛光巖:此處崖壁因水流打磨顯得非常光滑,經水溼潤後像鏡子一般反射光線,在黑暗的峽谷內如發銀光,故名。

石龕:“滴水穿石”貴在水的執著,眼前這個洞再次讓我們見證了流水的偉大力量,在絕壁的底部由於水流長期的衝涮旋蝕形成了一個頂部小、肚子大的洞,在地質學上叫石龕。說到這兒大家肯定疑惑了,這個洞怎麼會升到那麼高的位置?這就又要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神奇了。後來由於地殼運動的抬升,水流的不斷下蝕,才把石龕抬升到陡崖的中間。

蘆葦灘:走了這麼久,大家肯定累了,我們在這裡稍作休息,我給大家朗誦一首詩《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許多朋友都知道,這是《詩經》裡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詩,那大家知道詩裡所說的“蒹葭”指的是什麼呢?這位朋友真是博學多才,蒹葭指的就是蘆葦。在我們面前就有一片蘆葦灘。蘆葦,多年生禾本科蘆葦屬植物,古稱蒹葭。蘆葦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是溫帶溼地的主要植被。當然它的用途也是非常大,除了能做手工藝品外,還有淨化汙水的作用呢!

蘆葦潭:蘆葦灘旁邊這個水潭就是蘆葦潭,又叫伊人潭。上面這個僅一尺寬、一尺長的瀑布,名為一尺瀑,呵呵,這可是龍潭大峽谷裡袖珍型的瀑布哦。

花瓶峽:請大家轉身向後看,可以看到眼前這個峽谷口小肚大,形狀酷似花瓶,所以美其名曰“花瓶峽”。

好啦,今天的遊覽就到此結束,祝願大家能夠玩的開心,再見!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 篇17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龍潭峽谷之所以被廣大遊客所青睞,就是因為它不光有壯美的景觀,更有一個頗有神奇色彩的名字——龍潭。 所謂龍潭就是龍居住的地方,而自古以來,龍在人們的心中就被填滿了迷霧般的色彩。

它可以變化莫測來無影去無蹤,一直以來都被世人所敬仰、崇拜。它被認做是人類的保護神,所以今天的龍潭才是人們所神往的聖地,而從龍潭峽谷出土的大量化石證明這裡確實居住過一種龍——恐龍。 龍潭大峽谷峽谷總長52公里,並有多個疊嶂子峽。峽谷總面積為5000餘公頃,峽谷海拔標高為1024米。平均海拔為760米,縱深648米,最寬處為210米,並素有“北方的小西藏”之稱。 峽谷龍潭深芷於遼西丘陵腹地,數億年來,人類不斷的繁衍生息,自然界的生態迴圈使龍潭披上了層神奇的面紗,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雕琢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耐人尋味的喀斯特地貌和讓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的系列奇葩自然景觀,以及歷史潮流優久的紅山文化遺址。這裡是集山、水、洞、瀑、石等多種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景點,不僅形、神、色俱全,而且氣勢磅礴,在不同的時刻都有不同的景觀。 進了山門直接向右。看到青石做的臺階,這就是通往峽谷的路了,條條石階路有777階,石階路兩旁的山上,被千餘種植被所覆蓋。

主要的樹種有松樹、山楊樹、核桃樹、刺槐樹、山梨樹等近三十多種,叢林中本息著多種鳥類。看著百花爭豔聽著眾鳥齊鳴,這種感覺一定讓你樂不思蜀,陶醉其中,經此石階路可遊覽峽谷的三條主路線。 徒步行走大約二十分鐘的時間,我們便可心到達谷底,首先映入眼簾的一條叫做小玉河的小溪,河水清澈見底,源自龍潭深處,自西至東從遼寧澈流入河北境內,成為河北與遼寧之間關聯的紐帶。被當地人稱為之聯誼之水,也做紐帶溪,順著溪水向下走,便到了亂石陣,大大小小的石頭,雜亂無章的擺在那裡,似乎沒有路,經過亂石陣再向上走,便可以看到南極仙翁瀑布,潺潺的流水,只聞其聲,不見其形,走近看才知道,水在石穴中流淌,起伏跌宕,發出歡快的聲音,走過懸在空中的鐵架橋,鑽過官運洞,走過步步高昇,就會看到清澈見底的碧瑤仙池,池的北側有一汪潭水沿著亂石跌落下來,泉水不斷湧入這碧綠的潭中,西北方向有一個巨大的岩石,上面刻著古色古香的錄書字“碧瑤仙池”。 再向上走就來到了水上石林,這裡我們需坐船才能看到裡面的景色,隨著船的慢慢的行駛,我們遊蕩在素有小桂林之稱的石林,看著靜水湖面,似乎有一種小遊三峽之感,這裡的景主要景觀有象鼻子山,玉蟒鑽天、情侶峰、一線天、仙人指、仙猴拜佛、大鵬展翅,等等。這如詩如畫的境地,足以讓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蜿蜒連綿的石林就像東北漢子一樣,精壯、高大、豪爽、粗廣。

石林這美,主要在於山水間的相映照,山巒之間的穿插、組合、變化,是船行時,俯仰閱覽、前顧後瞻的綜合效果。如有“船在水上走,人在畫中游”的竟境。 遊過石林,我們向回走,經過發財之路,就登上了我們要走的第二條路線,也就是龍潭峽谷名字的由來處——龍潭瀑布,沿途有數不清的碩大卵石,再前行幾百米,北側的小山坡上就是神祕的蝙蝠洞,洞裡如同巨龍骨架一般,一段粗,一段細,令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從蝙蝠洞下來向前走到了蛇石灘。那白花花的岩層中間夾雜著一篥條黑花紋,走到近處看,像是是千百條花蛇鑲嵌在岩石中間,有的像是揚頭前行,有的像是蜷曲而臥,有的像是低頭尋找獨獵物。各具神態,栩栩如生,因此得名“蛇石灘”。再下來還有母子蛤蟆峰、狼嚎峰、英烈峰、駱駝峰。也是各具特色令人琢磨不透,正所謂三分神似,七分靠想象,想過之後更別有一翻趣味,我們乘船來到龍潭瀑布,奔騰水流從山崖上翻湧而下,直瀉谷底,在碧水汪汪的潭中濺起一朵朵浪花,空中的水珠打在你的臉上,讓你感到那麼的舒服,好不愜意,這個瀑布之水就是從真正的水龍潭裡流出來的,所以稱之為“龍潭瀑布”。 觀賞過龍潭瀑布,在向北稍行,向西抬頭看,一尊活生生的大佛,仰臥在那裡,你看那綻開的笑臉,常開的笑口,能容萬事的大肚使你不得不低頭默禱“阿彌陀佛”。沿著石階向上走,抬頭一看,兩丈多高的水柱拔地而起,水流噴至最高處,由細變粗的水柱形成大大小小的水珠,跌落到疊起的石階上,彷彿濺起飛花碎玉一般,這由自然落差形成的噴泉,給這大峽谷增添了無限的情趣,每到冬天來時這噴泉形成尖尖的冰山,冰山的內部水流從下到上不斷湧出,更是形成一處絕美的佳境,這就是美麗的“龍吐天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