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精選20篇)

欄目: 河北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3.32K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

白洋澱是中國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於河北省中部。舊稱白羊澱,又稱西澱。因電影《小兵張嘎》而馳名中外。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沖積扇交匯處的扇緣窪地上匯水形成。現有大小澱泊143個,其中以白洋澱較大,總稱白洋澱。面積336平方千米。水產資源豐富,淡水魚有50多種,白洋澱由堤防圍護,澱內壕溝縱橫,河澱相通,田園交錯,水村掩映。澱上波光盪漾,水鳥啁啾,蘆葦婆娑,荷香暗送,構成了一幅生態美景。素有華北明珠之稱、亦有“北國江南、北地西湖”之譽。20xx年,保定市白洋澱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旅遊景區。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精選20篇)

白洋澱(Bai-yang Lake,亦作Baiyang Lake),又名西澱,古稱掘鯉 白洋澱

-澱。白洋澱上游接納海河水系中大清河上源唐河、瀦龍河來水,下游由大清河排出。湖區水產豐富,蘆葦分佈面積廣。環湖窪地大多已改為稻田。

白洋澱是國家級5A景區白 洋澱在河北安新縣境,地處京、津、石腹地,各距離150公里左右,總面積366平方公里,這裡古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詩讚“北國江南”,歌詠“魚米之鄉”,是帝王巡幸之所,“荷花澱派”誕生之地,雁翎神兵揚威之處,“小兵張嘎”造就之域。

白洋澱水域遼闊,煙波浩淼,勢連天際,總面積366平方公里,澱區被39個村落、3700條溝壕、12萬畝蘆葦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143個澱泊。

白洋澱氣候宜人,風景絕美,四季競秀,妙趣天成。春光降臨,蘆芽競出,滿澱碧翠;每至盛夏,“蒲綠荷紅”,岸柳如煙;時逢金秋,蘆蕩飛雪,稻俗飄香;隆冬時節,堅冰似玉,坦蕩無垠。

白洋澱是典型的北方溼地,自古以來就以物產豐富著稱。它是鳥的王國、魚的樂園、多種水生植的博物館,有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白洋澱遊區分六大景區,即鴛鴦島民俗文化景區、荷花觀賞景區、生態遊樂景區、休閒娛樂景區、碼頭觀光景區、民俗村觀光景區。每個景區各具特色,它們集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使所有的客人遊得盡興,玩得開心、吃得爽意,住得溫馨。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2

在碧波萬頃的渤海之濱,綿延起伏的燕山山麓,有一座雄偉的城樓,依山臨海,景色十分壯麗,這就是歷史名關,萬里長城東部的重要關隘,被譽為“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山海關是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存的山海關關城和附近長城、城堡、墩臺都是明代建築。據歷史記載,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將軍魏國公徐達見這裡“襟山枕海,實遼薊咽喉,乃移關於此”,建關設衛。“山海關”因關在山海之間而得名。

山海關位於秦皇島市東北部,北依燕山,東臨渤海,地扼東北通向華北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平時,這裡是關內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要道,戰時,則是兵家必爭之地。前人曾以“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的詩句,來形容其險要。把它比作燕京(北京)、盛京(瀋陽)之間的“鎖”是恰如其分的。山海關之所以又稱為“天下第一關”,乃極言其地勢險要,修築精巧,作用重大。當年,山海關關城周長8裡多,外有寬5丈、深2.5丈的護城河,城高4.1丈。城的四面各有一個關門,其東門曰“鎮東”,即“天下第一關”門。在關城的東西各築羅城,關城南北各築翼城,以駐軍隊,互為犄角。關城東數裡外又築威遠城、烽火臺、敵臺等附屬工程。以上這些建築,好像眾星捧月般拱衛著主體建築山海關關城,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起著長城東首要害重鎮的作用,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建築藝術和軍事才能。

山海關東門城樓上懸掛著“天下第一關”匾額,這五個字每字高達1.6米,筆力頓挫凝重,雄勁渾厚。其中“一”字一筆,不顯淡薄;繁體“關”字筆畫雖多,不顯臃繁。匾額的藝術風格與關山險隘的建築格局十分諧調,使整個城樓顯得更加奇偉俊秀。它是明朝當地進士肖顯書寫的。現在,原匾收藏在箭樓內,樓外懸掛的是公元1920xx年摹刻的。

登上“天下第一關”城樓,南眺渤海,白浪滔天,煙波浩渺;北望長城,蜿蜒起伏,氣勢磅礴。在那連綿起伏的城牆上,每隔半里或一里,就有敵臺高聳,臺上的箭窗宛如一隻只睜大的眼睛,注視著祖國的山河和原野。在城樓上,俯瞰附近座座敵樓、烽火臺,凝視樓內兵器盔甲和青龍偃月刀的寒光,頓時感到關高城重,壁壘森嚴,彷彿置身於古代戰場。面對這一幅壯麗圖景,人們會想到,古代勞動人民為了建築如此浩大的工程,曾經付出了多麼巨大的犧牲。

長城自關城蜿蜒南下,在南海口急驟轉折與海岸平行,在距山海關4公里的渤海入海。長城入海的端頭部分,俗稱“老龍頭”。如果把萬里長城比作一條巨龍,那麼長城入海的部分,就宛如這條巨龍在引頸戲水,“老龍頭”正是這條巨龍之首。伸入渤海的這段長城,築於渤海之濱,伏在燕山支脈松嶺高地之上,長674米,牆體沿海岸線自然彎曲延伸。“老龍頭”素來享有“中華之魂”的盛譽,它英姿勃發,每日迎風擊浪,形成了海濱長城的獨特風貌,稱為萬里長城中的一絕。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3

天桂山,位於河北省會石家莊市西北90公里處的平山縣境內,總面積60平方公里,是河北省著名的山嶽古剎型風景名勝區,20xx年11月,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4A”級景區,20xx年5月,又被國務院審定公佈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天桂山景區,距石市90公里,主峰海拔1270米,總面積60平方公里,分為青龍觀、萬佛巖、玄武峰、滴翠谷等八個小景區。這裡峰險、石奇、洞幽、泉多、林木繁茂、雲霧繚繞。山上古建原為崇禎皇帝歸隱行宮,後改為青龍觀道院,又稱“北武當”。

天桂山是太行山的名峰,素以山勢奇險,風景秀麗著稱。在元、明時期,因其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之險固,被稱為“三門寨”,曾在其上設立垛口,駐兵守護。其山脈形勢,因酷似桂林山形,向有“北方桂林”之稱。明末清初,這裡修建了青龍觀,在純自然景觀中增添了一組富有皇家園林氣派和道家宮觀風采的建築群體,因為湖北的武當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隨之又有“北武當”的美譽。

天桂山位於平山縣西南部,屬平山縣古月鎮北冶鄉,距石家莊市80公里。景區面積60平方公里,是 我國北方著名的山嶽古剎型風景名勝區。天桂山的西面與山西的盂縣接壤,南面是著名的沕沕水生態旅遊區,北面與平山縣境內的第一高峰坨樑遙相呼應,其東面就是美麗富饒的華北平原,登上望海峰,可以遙望崗南水庫和黃壁莊水庫就象兩顆明珠一樣鑲嵌在華北大地上。

天桂山的主峰望海峰海拔1000多米,山脈呈東西向。其山腳下是滹沱河上游。

整個景區由青龍觀中心景區和玄武峰、望海峰、銀河洞、翠屏山等八個景區組成。景區內山勢雄偉,山形秀麗。樹木花草繁茂,時有云霧纏繞。山上山下,泉水遍佈。

玄武峰景區位開青龍觀山頂,由天梯、天桂石林、靈霄勝境三部分組成。寬令尺餘的天梯斜嵌在斷崖間,險峻陡峭,高插雲天,有一步登天之感。天桂石林位開海拔1000多米的主峰頂部,境內山徑曲幽,步換景移,古木參天,靜野瑰麗,怪石竟秀,似柱似塔,如禽如獸。蒼龍伏地,群象演陣,金龜望月等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石林、雲屏、瑤臺、傲骨、真假山等造型奇特,千姿百態。

尤令人嘆為觀目的是林立的怪石中,多有松柏、櫟樹、山桃等樹木,或叢生石上,或匐匍山岩,或曲折斜出……石林之上生樹林,樹林之中隱石林,如詩如畫,令人拍手叫絕,樂不思歸。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4

嶂石巖自然風景名勝區位於石家莊市西南100公里的贊皇縣西南處,總面積120平方公里,中心景區2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774米。此景點內峰巒疊嶂,奇峰突兀。怪石林立,幽洞深深,泉瀑淙淙,險峻中疊現奇偉,幽清中不失秀美。是一處自然風光絕佳的旅遊聖地,稱得起一方絕勝。

嶂石巖景觀主要為丹崖、碧嶺、奇峰、幽谷。其景觀特色大致可概括為三棧牽九套,四屏藏八景。三棧即三條古道;九套即連線三條古道的九條山谷;四屏乃整體看似四道屏障一樣而又相對獨立的四個分景區(九女峰、圓通寺、紙糊套、凍凌背)。

這四個景區中有八處著名勝景:九仙聚會、巖半花宮、晴天飛雨、迴音巨崖、槐泉涼意、凍凌玉柱、重門鎖翠、疊嶂懸鐘。這三棧四屏、八景九套之間均有小路相連,將120個景點連珠綴串,迤邐展開。

其中天然迴音壁、凍凌玉柱、霧洞、佛光為嶂巖四絕;晴天飛雨、石乳靈泉、雲崖撒珠、銀瀑落湖又為嶂巖水景四絕。雄偉的嶂巖三疊,奇秀的九女峰使人歎為觀止;一線天、三秀峽、槐泉峪、乳泉洞、大天梯等一串串的自然景點令人神往。千年古剎槐泉寺、三棧勝境玉皇廟暨千佛碑、大王臺、義軍寨等人文景觀是尋古探幽的佳地。

嶂石巖自然生態良好,山麓、棧頂皆被喬、灌、藤、草所覆蓋。植物計98科654種,是華北地區保護最好、品種最全的天然植物園。春日,山桃花、杜鵑花、丁香、玫瑰、山丹、繡線菊滿山滿坡,展蕊怒放;盛夏,鬱鬱蔥蔥,到處流泉飛瀑,雲海、佛光奇異壯美;金秋,層林盡染,五彩繽紛,如火如荼;朔冬,霧松樹掛,玉柯瓊枝,冰柱擎天。

景區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年降水量747毫米,平均氣溫11.5度,最熱月平均氣溫軾22.1度,暑天至此,既無暑燥之煩,又無蚊叮之苦,盡享清涼爽愉之樂,實為休閒,避暑勝地。

景區中部著名的景點回音壁高110米,弧長300餘米,弧度255度,是全世界最大的天然迴音壁,現已載入吉尼斯記錄。

圓通寺景區位於嶂石巖景區西南部,圓通寺建於峰石巖第二層陡崖即二棧之上。在嶂石巖停車場下車,西行即至八角門,前行500米可見一巨石,這就是被傳為明代圓通寺大寶和尚講經處。由講經臺上行過憩腳巖,可見魔方、甲門景點,再行即至一線天景點。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5

白洋澱位於保定境內的安新縣,豎家重點旅遊區和開放區。水域面積366平方公里,為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南距石家莊189公時,北距北京162公里,東距天津155公里,是京津冀腹地,大清河貫流東西。白洋澱是由143個大小不等的澱泊和3700多條溝壕組成的湖泊群的統稱,其中較大的澱泊有白洋澱、燒車澱、撈王澱、馬棚澱等,因白洋澱面積最大而得名。澱區主要在保定地區安新縣境內,一部分在滄州地區,涉及安新、容城、雄縣、任丘市、高陽等市縣。白洋澱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泊,總面積約366平方公里,其中312平方公里在安新縣境內,佔總面積的85%。澱區三分陸地,七分水面,水域面積約15400公頃,是華北地區少有的內陸淡水湖。白洋澱的上游有唐河、瀑河、曹河、瀦龍河等九條河流,故有"九河下梢"之稱。

澱區景色秀麗,物產豐富,一年四季,景隨時移。春季,水域清澈,煙波浩森,蘆葦翠綠,一片勃勃生機;夏季,蓮菱蒲葦隨風搖曳,滿澱荷花盛開,湖內白帆點點,使人暑意頓消;秋季,白洋澱天高氣爽,氣候宜人,魚跳水面,蟹肥味香、魚船隊隊、捕撈繁忙;冬季,白雪皚皚,冰封大澱,一派北國風光,各種冰床穿梭往來,如同燕子在空中飛翔,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滑冰場,可任自由馳騁。

白洋澱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陸的反覆演變而形成的,現在的水區逝白洋澱僅存的一部分,上游九河、瀦龍河、孝義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楊村河、瀑河及白溝引河,下通津門的水鄉澤國,史稱西澱。到明弘治(公元1488年)之前已淤為平地,“地可耕而食,中央為牧馬場”,因此也有“雍奴澤”之稱。正德十二年(公元1520__年)揚村河決口始成澤國,形成九河入澱之勢。以後人們看到澱水“__浩淼,勢連天際”,故改稱白洋澱。對白洋澱的形成還有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一箇中秋夜晚,嫦娥仙子偷吃仙藥,身不由已,飄飄然離開月宮,就在她將要落入凡間的一瞬間,猛然驚醒,這一驚非同小可,隨身寶鏡落入人間,摔成了大大小小的143塊,形成現在的143個澱泊。

白洋澱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石代,澱區的西部、南部(今安新縣的留村、樑莊)就有人類活動生自。春秋、戰國時期,澱區分屬於燕、趙統轄,以易水長城(今安新縣北堤)為界,南葛城(今安州鎮)屬趙、北渾泥城(今安新鎮)歸燕,故今日澱區有“燕南趙北”之說。也正是這橫跨燕趙的活土,以其特有地理風光,政治、軍事地位,為歷代所重視,令騷客詠歎。宋代,六宅使何承矩在澱區築堤貯水,引水灌溉建立屯田防線。北宋名將楊延昭曾在此屯兵御遼。元代大儒劉因任教於澱區三臺、安州。清代康熙皇帝在澱區端村、圈頭、趙北口、郭裡口興建行宮,先後40次來澱區遊覽圍獵。解放戰爭時期,朱德總司令曾在白洋澱指揮清風店、解放石家莊戰役,給這古老的澱區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白洋澱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20__年加入共產黨的辛璞田,受順直省委的派遣到家鄉馬家寨開展農民運動。1920__年夏共產黨劉亦瑜,受中共保定地委的派遣到澱區北馮村與王家驥等人,建立起澱區第一個黨支部。辛璞田、劉亦瑜、李之光、侯卓夫等革命先烈,為尋求救國救民之路,舍家棄業,投身革命,堅持真理,寧死不屈,成為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抗日戰爭時期,活動在白洋澱的抗日武裝“雁翎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利用澱區蘆蕩遍佈,溝河交錯的有利地形,開展機動靈活的游擊戰,以弱勝強,痛擊日本侵略軍,大長我中華民族之威風,顯示出燕趙兒女的聰慧勇敢。作家徐光耀撰寫的《小兵張嘎》就取材於“雁翎隊”。著名作家孫犁的《荷花澱》,孫厥、袁靜的《新兒女英雄傳》均以澱區為題材。白洋澱兒女那颯爽英姿,今日仍被全國人民傳揚歌頌。

澱區涉及保定、滄州兩個地級市的4縣1市,佔安新縣總面積的85%。安新縣境內水區人口10萬人,36個村四面環水,蘆葦年產值4000多萬元,是水區人民主要生活來源,魚類16科54種,最高產量800多萬公斤。以盛產大米、魚蝦、菱藕和“安州葦蓆”著稱。其中,元魚和桂花魚中外聞名,被譽為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開展旅遊業以來接待中外遊客300餘萬人次。每年7月23日舉辦“中國白洋澱荷花節”。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6

白洋澱是中國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於河北省中部。舊稱白羊澱,又稱西澱。因電影《小兵張嘎》而馳名中外。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沖積扇交匯處的扇緣窪地上匯水形成。現有大小澱泊143個,其中以白洋澱較大,總稱白洋澱。面積336平方千米。水產資源豐富,淡水魚有50多種,白洋澱由堤防圍護,澱內壕溝縱橫,河澱相通,田園交錯,水村掩映。澱上波光盪漾,水鳥啁啾,蘆葦婆娑,荷香暗送,構成了一幅生態美景。素有華北明珠之稱、亦有“北國江南、北地西湖”之譽。20xx年,保定市白洋澱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旅遊景區。

白洋澱(Bai-yang Lake,亦作Baiyang Lake),又名西澱,古稱掘鯉 白洋澱

-澱。白洋澱上游接納海河水系中大清河上源唐河、瀦龍河來水,下游由大清河排出。湖區水產豐富,蘆葦分佈面積廣。環湖窪地大多已改為稻田。

白洋澱是國家級5A景區白 洋澱在河北安新縣境,地處京、津、石腹地,各距離150公里左右,總面積366平方公里,這裡古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詩讚“北國江南”,歌詠“魚米之鄉”,是帝王巡幸之所,“荷花澱派”誕生之地,雁翎神兵揚威之處,“小兵張嘎”造就之域。

白洋澱水域遼闊,煙波浩淼,勢連天際,總面積366平方公里,澱區被39個村落、3700條溝壕、12萬畝蘆葦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143個澱泊。

白洋澱氣候宜人,風景絕美,四季競秀,妙趣天成。春光降臨,蘆芽競出,滿澱碧翠;每至盛夏,“蒲綠荷紅”,岸柳如煙;時逢金秋,蘆蕩飛雪,稻俗飄香;隆冬時節,堅冰似玉,坦蕩無垠。

白洋澱是典型的北方溼地,自古以來就以物產豐富著稱。它是鳥的王國、魚的樂園、多種水生植的博物館,有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白洋澱遊區分六大景區,即鴛鴦島民俗文化景區、荷花觀賞景區、生態遊樂景區、休閒娛樂景區、碼頭觀光景區、民俗村觀光景區。每個景區各具特色,它們集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使所有的客人遊得盡興,玩得開心、吃得爽意,住得溫馨。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7

各位朋友,一路辛苦了,我代表祖山森林公園全體員工歡迎大家的光臨。

下面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森林公園的概況:祖山是大約一億年前燕山造山運動的花崗岩侵入體,經過多次斷襲和長年風化等地質過程,形成了地勢險峻的一座獨立山體。因燕山東端、渤海以北諸山皆以此山分支盤撥,它如群山之祖,故名“祖山”。祖山位於秦皇島市的西北部,青龍滿族自治縣東南境,東距秦皇島50公里(指現在的北路),西距青龍縣城100公里。祖山總面積118平方公里,有五大景區:北龍潭景區、望海寺景區、響山景區、花果山景區和背牛頂景區。自然景觀100餘處,是一處以奇險的山景和明秀的水景為主體特色的山嶽型自然風景區。

北龍潭景區

我們現在來到的這個景區就是北龍潭景區,這裡由絕壁、怪石、奇鬆、飛瀑組成。

龍潭飛瀑(站在關瀑臺或倒掛鬆景點處)我們現在來到的這個地方就是北龍潭景區的龍潭飛瀑景點,這裡有幻鬆、絕壁鬆、倒掛鬆和龍潭飛瀑。這個瀑布長年有水,落差60多米,頗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韻致。

幻鬆祖山不僅有那茫茫的林海,而且更有那奇妙的幻鬆。大家隨我手指的方向往對面那座山看,在那座山頂上自然生長著六棵松樹,順著我們眼前的這條步遊路走下去,那麼這六棵松樹將按6、5、4、3的順序變化,大自然的數字遊戲堪稱世界一絕。

伯牙彈奏(站在看六顆鬆處)大家對高山流水的故事可能非常熟悉。據在,俞伯牙是戰國時期一位琴師,他彈奏的曲子沒有人能聽懂,為此他感到很悲哀,於是四處遊蕩,尋找知音。一天,他途徑祖山,忽見這裡美景,頓發彈奏之情,鍾子期砍柴歸來,耳聞琴韻,便駐足聆聽,那悠揚的琴聲使子期隨口道:“洋洋乎若水兮”。伯牙聽到有人能聽懂他彈奏的曲子,非常驚喜,隨即又狂奏一曲,子期又道:“巍巍乎若高山兮”,伯牙聽後為自己終能尋到知音激動萬分,便與子期結為知音,從此,子期每次砍柴,伯牙都扶琴相接,彈琴相送。若干年後,子期因病亡故,幾年以後伯牙攜琴來探望子期,途中遇一老夫,伯牙便問:“老人家可相識子期?”老人沒有搭言,卻落下兩行淚水。伯牙感到奇怪,繼續追問,才知老者便是子期的父親,並得知子期已經去世,伯牙悲痛萬分,並求老者帶他到子期墳前跪拜,又最後彈奏了一曲。子期已故,伯牙失去知音,他回到他經常為子期彈奏的這裡,摔琴於崖下(指瀑布下),以謝子期。這就是伯牙摔琴謝子期的故事。琴絃變成了我們眼前的這六顆松樹,琴韻化為這谷間飛瀑。

北天門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北龍潭景區的一個景點北天門,大家望這裡看,這是祖山的迎客鬆(指迎客鬆),他雖然小了點,但他代表著純樸、熱情的青龍人民歡迎各位的光臨,在迎客鬆後面的這塊突兀的石柱叫無字碑,千百年來風吹雨打,但它初衷不改,操守如一,默默鏤刻著人間的是非功過,詩人劉章游完此景做詩道:“祖山雄奇而著名,山花野草喚文宗。高碑無字雲間立,留著詩家寫不平”。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8

普樂寺中國古代佛教寺院建築。位於河北省承德市武烈河 東岸山崗上。據《普樂寺碑記》載,乾隆三十一年(1766) 清政府平定了準噶爾部上層分子的民族分裂活動後,西 北邊疆地區多年的分裂混戰局面得以統一。因巴爾喀什 湖附近和蔥嶺以北各少數民族首領每年來避暑山莊朝見 乾隆帝、扈從木蘭秋□而建此寺。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普樂寺佔地面積2.17萬平方米,面西。以宗印殿為 界分前後兩部分,前部佈局為典型的漢族佛寺傳統形制, 依次為廟前廣場、山門、鐘鼓二樓、天王殿、配殿和宗 印殿。宗印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建於1.36米的基座 上,前後各出三階,正面中央設御階,雕刻精美。屋頂 為重簷歇山綠剪邊、黃琉璃瓦頂,正脊滿飾三彩琉璃雲 龍紋,中置□嘛塔寶頂,兩側飾佛教八寶。殿內供奉三 方佛和木雕八大菩薩。殿前及兩側之山門、配殿、鐘鼓 樓均為一般清制官式做法。

宗印殿後部為以條石砌築高3.36米的金剛牆圍砌而 成的高臺。臺上建有 4門和與之連線的 72間圍房(已無 存)。正門西向,為面闊 3間,進深一間前後廊單簷歇山 式。內建乾隆御筆鐫刻《普樂寺碑記》碑 1通。圍房正 中為44.4米見方的2層石砌方臺,下層高7.2米,四面正中 闢拱門,臺上砌雉堞,儼若城池。南北拱門為深龕,東 西拱門內左右有石級可登臺頂,出口處各建三間捲棚歇 山風雨蹬道亭。臺頂正中為32.8米見方的石臺,高 6.6 米。四面正中亦闢拱門,東西為深龕,南北拱門內東折 有石級可登臺頂,出口處亦建有風雨亭。這 2層方臺稱 為“□城”,即壇城,為□嘛教密宗修煉、傳授密法之 地。此形制為中國僅有的例項。

□城正中為普樂寺後部主體建築旭光閣。閣平面為 圓形,直徑21米,高24米,重簷黃琉璃瓦攢尖頂,簷柱、 金柱各 12 根,環布成兩個同心圓,東西南北四方設門。 簷柱支撐下簷,金柱支撐上簷。額枋、墊板及簷桁均為 圓弧狀。閣內頂部飾龍鳳天花和雲龍戲珠藻井,溜金斗 □逐層上收,藻井構件滿敷金葉,為中國古建藻井之冠。 在英武石雕砌的圓形須彌座上建有中國最大的立體“曼 陀羅”,內供□嘛教密宗本尊“上樂王佛”。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普樂寺一直受到重點保護, 1980~1981年國務院撥專款進行了重點大修。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9

親愛的旅客朋友,您們好:

我是_X旅行社導遊,我的名字叫:_X,非常榮幸今天由我帶領大家領略大自然的“傑作”----神奇而美麗的白石山!

首先我代表淶源人民對您們的到來表示真誠熱烈的歡迎。淶源是一個神奇美麗又富有傳奇色彩的地方,是一個旅遊避暑消夏勝地。淶源有著悠久的燕趙歷史。而有著“北方第一奇山”和“北方的黃山”之美譽的白石山就挺拔的佇立在淶源。

白石山概況

北方難道真的有這種奇山嗎?那麼我現在就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白石山的概況。白石山最大的特點是擁有全國唯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大家有沒有去過張家界和雲南的石林?張家界是石英砂岩,主要是水流的沖蝕作用,雲南的石林是靠水的溶蝕作用,而白石山的峰林是在構造應力作用下,形成了兩組垂直節理(也就是裂縫)。由於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白石山的夏季有三分之二的天氣出現雲霧,當雲霧縈繞在峰谷之間,山峰時隱時現;時而云霧如海、波濤洶湧,如夢如幻;時而如輕紗幔帳,隨風飄舞,仙幻飄渺,使人浮想聯翩,恍若置身仙境之中;一急一緩中,體現滄海桑田;一動一靜中,品味人生百態。當雲霧嫋嫋升起,出現雲海飛瀑,雲海佛光的奇觀,更增加了白石山的神奇與魅力。白石山是春看花草,夏觀雲煙,秋賞紅葉,冬覽冰瀑的好地方。

提醒遊客:愛護景區內設施,遊覽途中請到固定吸菸點吸菸,垃圾請入池,路邊的野花不要採。

白石山景區目前分為東門、西門兩大入口。

(一)東門。(團隊)

從縣城出發,往縣城南行駛,約15分鐘後到達白石山腳下---白石山東門入口。然後乘車而上大約30分鐘時間可到達海拔1800米的祥雲門,坐索道上山僅需8分鐘。到達祥雲門之後開始步行遊覽。

(二)西門。(散客)

如從縣城南行駛16公里左右,大約用時30分鐘,就會到達白石山景區西門入口處,然後繼續驅車前進,將會到達索道下站,此處海拔1400米,上山有兩種選擇,可乘坐索道,也可步行石階而上。

白石山景區集奇、雄、險、幻、秀於一身

(一)白石山景區的“奇”

白石山可以說是一座山上之山,就是說在巨大的花崗岩基座上託舉著一塊巨大的白雲質大理岩,地學上稱之為頂盤懸掛體。而白石山奇峰林立,怪石崢嶸,千姿百態,奇花異木,奇禽異獸,也給白石山增加了許多“奇”。

(二)白石山景區的“雄”

白石山山體高大,雄壯的山峰,錚錚鐵骨般矗立於山巔、峽谷,群峰拔地而起,峰高谷深,高聳擎天,氣勢雄偉,處處給人以強大的力量之感。

(三)白石山景區的“險”

“險”是指,白石山千峰萬仞,如刀削斧劈,險壑縱布,如萬丈深淵,單壁高差巨大,難以逾越。

(四)白石山景區的“幻”

白石山所謂的“幻”是說白石山由於光與影的變化,雲與霧的交織,冷與熱的交流,幻出許多種神祕莫測的獨特天象景觀。老百姓說,白石山一天有72變,特別是夏秋季節,成天雲蒸霧繞,如仙山浮島,是北方出現佛光次數最多的山。

(五)白石山景區的“秀”

白石山景區不僅雄偉、高大,也有秀麗的一面。到了春天氣溫溫暖,百花盛開,景色優美,是遊覽、觀賞的大好時機。

白石山景區內景點介紹(就地介紹)

1.祥雲門。坐落在祥雲峰旁,在白石山東門盤山而上大約30分鐘的車程即可到達祥雲門停車場。之所以叫祥雲門,是因為據說過此“祥雲門”者,來年必定工作順利,家庭美滿,顧名思義也就是象徵吉祥的意思,在夏季多霧的季節,站在祥雲門的門樓上邊可看見白雲的變化萬千,宛如九天之上觀萬馬奔騰,蔚為壯觀。

2.韭菜園。之所以被叫做韭菜園,是因為漫山遍野生長著粗壯的野韭菜。相傳王母娘娘姐兒三,老三為人刁鑽,她怕別的神仙在這裡修建廟宇、寺院,就撒了韭菜籽,嗆得諸位神仙不敢近前。說到這裡,大家自然就明白韭菜的來歷了。韭菜園大約有兩千多畝,咱們一直往前走,會到一個叫雙雄石的景點,那裡有個餐廳,如果想品嚐野韭菜的味道,在那裡可以吃到野韭菜炒雞蛋和野韭菜餃子。在觀景臺上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小洞天,在小洞天的斜上方有一股清泉一直流淌,好像“水簾洞”再現。穿過65米的小洞天就進入白石山的精華地帶了。

3.文化牆。記載著淶源的歷史以及淶源的民間故事。其中有太行之首、老祖悟道、鐵臂飛狐、六郎守邊、黃土嶺戰役和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及傳說。下面我簡單的向大家介紹鐵臂飛狐和王二小的故事。(1)鐵臂飛狐---白石山北部有野狐山,據傳,殷湯之末,千年靈狐食萬年松果得日月之精華羽化成仙,幻化為妙齡少女、老嫗、老翁三種形象,常顯其聖,救苦救難、扶佑眾生,百姓因感其慈悲奉為神靈。(2)王二小---王二小1920_年出生在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一戶貧苦的農民家庭,1939年,暴雨成災,莊稼顆粒無收,再加上日本侵略者的殘酷掠奪,上莊一帶民不聊生。次年,鬧起了春荒。一天夜裡,鬼子闖入二小的家,打死了二小的爹,搶走了糧食,抓走了哥哥石頭,二小的娘因病餓也離開了人世,這樣11歲的王二小成了一名孤兒,不得不外出要飯。後來聽說插箭嶺南面靠近解放區,於是他拾荒到了南馬莊地區的狼牙口村替大戶人家放牛,因這一地區是解放區,王二小參加了兒童團。

4.一炷香。穿過小洞天,就來到這個景點,在海拔1600米遊道未開發之前,這條路是進入景區的必經之路,相傳白石山是神仙修煉的地方,而神仙要進入白石山修煉經過這裡,必須要在這裡拜祭,方可通過。

5.絕壁長廊。長廊始建於20_年,全長280餘米,位於海拔1600餘米,淨高差350餘米之絕壁山腰間。該工程既汲取了巴蜀古棧道營造法,又結合現代鋼筋砼施工之先進工藝,科學安全、大氣壯觀,凝聚著開發建立者的勇氣和智慧,更加體現白石山的“險”。

6.瞰海亭。這裡是觀看雲海的一個極佳的位置,在這裡可以靜看雲海的千變萬化。大家可以在這稍事休息!

7.太行之神。這個景點叫做“太行之神”,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形狀比較特殊的山體獨立在群峰之中,顯得格外的“搶眼”。淶源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而白石山是一座有著神話傳說的“奇山”,相傳,在白石山修道、修仙之人均在此修煉,而這是取日月之精華的最佳位置。“太行之神”經歷了億萬年的自然洗禮,依然偉岸的佇立在那裡,守護著淶源、守護著白石山、守護著太行。

8.三佛朝聖。白石山的神話傳說始傳於宋代初年,相傳在白石山修煉得道之人聚集在“太行之神”取日月之精華得以成仙之際,必要在此祭拜一表誠心。

9.飛狐峽。相傳,殷湯之末,千年靈狐食萬年松果得日月之精華羽化成仙,幻化為妙齡少女、老嫗、老翁三種形象,常顯神聖,救苦救難。因這裡是相傳飛狐出現最多的地方,因此取名為飛狐峽。

10.一指峰。大家可以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前邊有一塊形狀猶如人食指的山峰,這就是“一指峰”,它挺拔的佇立在群峰之中,直指蒼穹。

11.三洞天。前邊這個形狀貌似“山洞”的景點叫做“三洞天”,首先我們來到“一洞天”與“二洞天”的交界處,大家可以從這個位置上看去,這兩個洞的形態像不像熱戀中的情侶在接吻?相傳,白石山的狐仙經常會變幻成妙齡少女端莊的坐在這裡,好像在等待自己的“白馬王子”。現在介紹了兩個“洞”,肯定會有遊客問,既然是“三洞天”肯定還有一個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一找最後一個“洞”在哪裡?是的,在這裡,您別看這個洞口特別小,但您走進去可以看一看,也會給您一種一洞一景,洞移景異的奇妙感覺。

12.仙人晒靴。現在大家來到的這個景點叫做“仙人晒靴”,聽到這個名字大家一定會問,既然是靴子為什麼只有一隻呢?相傳在燕趙時期,一位得道中人,被白石山的美景吸引,在此停留歇息,一腳跨白石山一腳踏黃山,所以另一隻靴子留在了黃山,故白石山也有“北方小黃山”之稱。

13.飛雲口。又名“風雲口”位於晴雲鋒西北,是白石山主脊的一個豁口,為主要風口。由於白石山山體高大,阻隔了南北空氣的流通,所以飛雲口成為風雲飛渡白石山的主要通道。夏季,經常是南側山谷,雲霧瀰漫;而北側卻是晴空萬里。

14.雙雄石。站在雙雄石觀景臺上,可見對面峰崖上有兩巨石並立,高約50餘米,像兩位巨人、更像兩位英雄,雄姿勃勃,並肩屹立在陡崖上,守衛著白石山。兩巨石直上直下,之間縫隙不寬,它們巍然矗立,是淶源縣代表性的地貌景觀之一。這裡還有一道水景觀,更加襯托了白石山的“奇”。

15.清涼臺。坐落在清涼寺的上方,站在這個觀景臺上可以清晰的俯視清涼寺的全景,由於此處地勢較高,夏季清涼怡人,常有遊客駐足於此乘涼、歇息,也是觀賞晚霞、紅葉的最佳位置。

16.紅樺林。白石山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在80%以上,高等植物達739種,是河北省生物多樣性三大分佈中心區之一,儲存有大面積的原始次生林,生長在海拔1600米—20_米之間的紅樺林為白石山的代表性植物,紅樺樹枝幹挺拔,樹皮深紅,看上去十分儒雅高貴,人們把他比做林中仙子,這裡是好多攝影家鍾情之地。

17.懸石奇觀。億萬年來,它一直懸在那裡,好像稍大點的風就會把它吹下來,可這塊小小的石頭卻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體驗了世間冷暖的變化。這個景觀可與黃山的“飛來石”媲美。其原理其實就是重力垂直的作用。

18.風雲際會。什麼是“風雲際會”?就是雲霧在白石山南麓形成後,在東南風的推動下試圖越過山脊,冷、暖氣流往往在晴雲峰一線交鋒。隨著冷、暖氣流強弱的變化,雲霧時升時降,時進時退,聚如幔卷,散如蝶飛,奇峰忽隱忽現。“風雲際會”是白石山的一大奇觀。

19.豁然崖。顧名思義,給人一豁然開朗的感覺。豁然崖,自東、西兩側中間形成一條很窄的道路,猶如一個門樓,無論您從哪個方向通過,都會有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感覺,峰林奇觀會盡收眼底。

20.側身崖。白石山沒被打造之前,這就是一個懸崖,只有一條很窄的縫隙,只有那些經常打獵或採藥的具名和一些靈敏的動物可以從這裡通過。顧名思義就是需要人把自己的身體側過來才可以通過的一條山路。

21.姜太公釣魚。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是不是像一位老人坐著釣魚,在出現雲海的時候更加形象的詮釋了這個景點的名字。

22.海豚出水。孤立的山峰形狀十分像出水的海豚,頭和嘴的前半身露出水面,整個孤峰由距今10億年前形成的古地震遺蹟---巨角礫岩組成。

23.翠屏峰。由於白石山西山已森林景觀為主而“翠屏峰”是西山較為突出顯高的一座山峰,山峰上有很多樹木,猶如一道屏障。站在峰頂可以眺望白石山的秀美景色。“翠屏峰”也因此而得名。

24.佛光頂。白石山的最高峰,海拔2096米,頂部面積約30平方米,是極目遠眺,賞峰林,覽雲霧,觀佛光的最佳位置。

我們站在白石山巔,向北望去,是淶源盆地,田疇交錯,綠草茵茵,濤濤不息的拒馬河水象一條銀龍,蜿蜒曲折地向東游去;舉目東望,狼牙山雄姿秀色盡收眼底,“五壯士跳崖”的壯舉,會浮現在腦際,歷史的豐碑永久地留在了這裡;向南遙覽,八百里太行,延綿無際;向西遠眺,群峰崢嶸,鐵壁集翠。

這如詩如畫的美景,好象進入了世外桃園。

25.五行臺。這個觀景臺名字叫做“五行臺”,一聽到這個名字,大家肯定會聯想到“金、木、水、火、土”,是的,他們之中一定有什麼聯絡。相傳天地未分之時,被稱為混沌狀態。天地乾坤混在一起,日月星辰沒有生成,晝夜寒暑沒有交替出現,上面沒有風雨雷電,下面沒有草木山川人禽蟲獸。這時一股靈氣在裡面盤結執行,於是從太易之中生出水,從太初之中生出火,從太始之中生出木,從太素之中生出金,從太極之中生出土。五行由此而來。由於白石山的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造成了春、夏季節,多雲霧的天氣,但在此觀景臺經常會有濃密的雲霧聚集在此,猶如傳說中的“五行”在現,因此被稱作“五行臺”

26.白石勝境:此處是白石山西門的入口處,這裡有一座由漢白玉雕琢而成的牌坊,而大家走到這裡,也就漸入了白石山的佳境。這裡也是徒步進入景區遊覽的入口處。

白石山景區內索道概況

1.祥雲門索道。全長2378米,單程8.5分鐘,8人吊廂共38個吊廂。

2.韭菜園索道。全長493米,單程2.8分鐘,兩個吊廂,運力是25+1,單項運量1000人/小時。

3.飛雲口索道。全長468米,單程5分鐘左右,8人吊廂共12個。

4.碧溪索道。全長1890米,單程30分鐘左右,雙人吊廂共108個。

(遊覽結束)時光飛逝,咱們的白石山之行即將結束了,很高興今天能陪大家一起欣賞美麗而神奇的白石山,各位對我的講解有什麼意見可以提出來,對白石山風景區的建設有什麼好的建議也可以向我反映,我們會將大家寶貴的意見彙總反映給開發公司。開發公司本著“高起點、新思維、高品位、大手筆”,全力把白石山打造成全國一流的旅遊景點,值得一提的是海拔1600米的遊覽線是白石山景區最精華地段,在那裡可以仰視、俯視和俯瞰不同型別的景觀,讓您流連忘返。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我相信,有緣我們還是會相見的,到那時,我們將提供更好的服務,但願能很快再次見到你們!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0

早上八點,我們騎車 開始從邢臺市出發,行程15公里到張果老山。

沿途路線:邢臺市——南小郭——邢臺縣電臺——南石門法庭——益德耐火材料廠——小石頭莊衛生所——富麗宮集團——皇臺底中學——坡上村——北坡寨——景劉村——張果老山

男朋友帶我到皇臺底中學時已經是滿頭大汗,一副筋疲力盡的樣子看著讓人心疼。這時我決定帶他了。當我從他手中接過車子他坐上去之後,我感覺自己也沒力氣來支撐整個車子向前走的動力了。只見我使勁了渾身的力氣車子也絲毫沒有向前走動的跡象。無奈之下我開始亂髮脾氣。

“你看一下車子有氣嗎?感覺可沉了”我毛躁躁的對他說。

他連看也不看的就回答:“有氣呀!”

聽他的語氣我就氣不打一處來:“你看了沒有呀到底?”說著我順勢下了車,自己看了起來。

車子果然沒氣了。就這樣我們從皇臺底中學開始了步行。沿途經過了好多農田,看到了好多美景。最有意思的是我們快到張果老山時,路邊有好多的野酸棗樹,他去路邊摘了幾個,嘗罷感覺好吃我也興致來潮把車子放到一邊去摘了。

大約中午12點的時候我們到了張國老山。吃了點東西后,我們買票便開始從山底向上爬了。

這是我第一次爬山,還沒爬多遠就氣喘吁吁了。山路不是很崎嶇,沿途的風景很美,有好多叫也叫叫不上來的樹和花。我們手牽著手爬過了200多登的時來到了一個石凳前休息。這時我們已經到了半山腰,坐在石凳上向下看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農田,還有對面的幾座不知名的山。

一個小時之後我們爬到了山頂,山頂的感覺真好。從山頂能望到好多景物。然而,山底卻什麼也看不到。這是我回去晚上做夢的時候的嘴裡說的一句話。是的山頂真好,能使我的視野變得很開闊。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1

各位先生、女士,歡迎來到碣石山景區來領略古碣石的絕美風光。

[介紹碣石山]

碣石山是古今有名的觀海勝地,也是歷史上頗負盛名的“神嶽”。

碣石山由燕山山脈猛伸過來的上百座顛連起伏的山巒組成,群峰逶迤,綿延答數十里。它的主峰仙台頂(又名漢武臺,俗稱娘娘頂)位於昌黎城北這一字排開的群峰障嶺正中。大家看,這仙台頂的頂尖突起於猶如刀削斧劈一般的寬闊山胸之上,呈現的是圓柱形,多像架設天橋的柱石直插雲霄,顯得是那樣奇險、峭麗。更加神奇的是,在海上航行,又茫茫滄海向這裡眺望,恰似一個天造地設的導航標石。大概正因碣石山有著如此獨特的形貌,從遠古時起,這座渤海沿岸的奇特山峰就成了北方沿海地區醒目的地理座標,被古人記入了《山海經》和《尚書?禹貢》等古代地理名著。《尚書?禹貢》記冀州入貢之道時雲“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於河”,說的就是碣石山為循海入河必望的目標。

[行至碣石門]

欲蹬碣石,先進碣石門。

迎面撲來的著兩座橢圓形小山,夾成的是碣石山自然天成的門戶——碣石門。相傳,秦始皇在公元前220xx年來到碣石山求仙觀海,就是在這裡向碣石山頂禮膜拜,令丞相李斯在這裡的山崖峭壁上刻下著名的《碣石門辭》。《碣石門辭》上的“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記載的秦始皇北巡碣石這一年為鞏固統一而拆毀戰國時留下的以鄰為壑的水、陸長城等險阻的功業;“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謳歌的是剛剛統一天下的封建社會歌舞昇平的理想景象。

“往事越千年”。據史書記載,自秦始皇起,到唐太宗止,在公元記年開始前後的820xx年間,先後有七位帝王在這裡留下旅跡遊蹤;如果加上領兵去遼東和高麗鏖戰,途經這裡的晉宣帝司馬懿和隋煬帝楊廣,來國這裡的皇帝就有九位之多。只是,如今我們在碣石門這裡倒映碣石群峰的碣陽畔,已很難想象當年秦皇、漢武等帝王是怎樣前呼後擁在這裡蹬臨著高大而險峻的山峰了。

現在我來提一個問題,秦始皇為何要到這裡,到碣石山一帶海邊求仙呢?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2

奇山秀水野三坡:野三坡位於我國北方兩大山脈交匯處。巍巍太行從這裡沿冀/晉/豫邊界千里南下,崢崢燕山從這裡順京、津、冀一路東行。

在天成地造的600平方公里內,地質遺蹟豐富多彩,拒馬河水川流不息,生態環境原始自然,歷史文物稀有珍貴。這裡濃縮了太行之情、燕山之華,匯聚了五嶽神秀,再現了十四億年來地質演化過程,傳承著中華古老文明。是融雄山、碧水、春花、秋葉、瀑布、冰川、奇峽、怪泉、摩崖石刻、長城古堡、名樹古禪、高山草甸、空中花園於一體的獨特自然風景區。

華北地質歷史的縮影:野三坡雄距紫荊關深斷裂帶北端之上,多期強烈的構造運動和岩漿活動留下了一幅幅雄偉的歷史畫卷。雄偉、險峻、神奇、幽深的百里峽構造—沖蝕嶂谷和氣勢磅礴、巍然矗立的龍門天關花崗岩斷裂構造及深邃莫測的佛懂洞塔—魚谷洞構造岩溶洞泉,體現了其內容豐富、型別齊全、典型獨特的地址遺蹟特點,造就了它峭壁千仞、如箭插天之雄,危崖絕壁、夾澗而立之險,怪石嶙峋、千姿百態之奇,深邃曲折、移步換景之幽。

野三坡的地址遺蹟具有典型性、稀有性、系統性,是華北板內造山帶的典型代表。此外,野三坡還有完整的地址遺蹟,各類不整合面清晰,侵入岩、火山岩、沉積岩、變質岩各類岩石遺蹟齊全,異常發育的構造節理、斷層、褶皺等構造遺蹟突出,山地夷平面、河流階地各種擬態等地貌遺蹟豐富多彩。它是一部生動的地質教科書,是一座天然地質博物館,它濃縮了華北30億年來地質構造的演化史,是專家學者研究全球構造和板內造山帶的最佳區域,是學生教學實習的理想基地,是科普教育的生動課堂。

大自然的神奇寵兒:野三坡有七大景區,108個景點,或峰巒聳立、上臨霄漢;或碧翠漫野、幽泉叮咚;或奇巖嵯峨、巍然屏立;或蔥鬱險峻、妖嬈連綿。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3

親愛的遊客朋友,您好。我們現在來到了著名的狼牙山。今天,就由我帶領您來了解歷史聞名的狼牙山吧。狼牙山位於河北易縣城,霧海雲騰,莽莽蒼蒼,主峰海拔1105米,屬於太行山脈,與山西五臺山綿延相連,方圓百里,大小山峰七十二座,當地有“狼牙山七十二尖,保定府七十二官”的民謠。我們可以看到狼牙山高聳入雲,非常壯觀,酈道元的《水經注》中也介紹了狼牙山,它的山峰像鳥的翅膀一樣舒展,像寶劍一樣鋒利。所以當地百姓看它萬柱擎天,像野狼的牙齒一樣猙獰,便把它叫作“狼牙山”。

狼牙山古稱“郎山”,“郎山競秀”是“古燕十景”之一。狼牙山到了近現代更是充滿紅軍文化的英雄之山,以八路軍五壯士浴血抗擊日寇,捨身跳崖而聞名於世。現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百家紅色經典景區之一。半個多世紀以來,千千萬萬愛好和平的人們登上狼牙山,瞻仰五勇士紀念塔,憑弔先烈英靈。所以狼牙山既是一座國家級森林公園,又是河北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風景秀麗、自然資源豐富的狼牙山成為了集愛國主義教育、山嶽、溶洞、森林觀光為一體的旅遊景區。20_年,狼牙山景區被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_年被批准為國家AAAA級景區。接下來,就由我帶領您一起感受狼牙山的歷史人文和壯麗的景色吧。

1942年1月,抗日戰爭尚未結束,晉察冀一分割槽決定在棋盤坨頂峰五勇士跳崖的地方修建紀念塔。三層樓高的“三烈士紀念塔”於當年9月底便基本建成。然而在1943年9月,在日本帝國主義再次大掃蕩中,“三烈士紀念塔”因遭到敵人山炮的轟擊而被毀。為了紀念五勇士的英雄功績,傳承他們寧死不屈的精神,1959年易縣人民重修紀念塔,聶榮臻(zhēn)親自題寫了"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的塔名。但由於"_"和地震的破壞,六十年代末再次遭到毀壞。

紀念塔兩次修建、兩次被毀,但毀不掉人民對五勇士的懷念。1986年第三次修建 “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新塔便是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這座塔有5層,呈正五邊形,塔頂設有涼亭式黃琉璃的瓦塔帽,塔身正面還嵌著聶榮臻題寫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9個金黃色大字。現在歷史的動盪已然過去許久,我們處在一個沒有戰爭,沒有內亂的新興時代、富強國家。正是這些無懼無畏的英雄給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我想,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秉承著他們的精神和信念建設祖國更美好的未來。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4

各們朋友:

我們現在要遊覽的是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位於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中山西路北側,佔地面積21萬平方米。是1948年根據朱德總司令來石家莊市視察時提議修建的。陵園於1950年3月動工,1954年8月1日建成並對外開放。園內安葬著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犧牲在華北大地的316位團職以上革命烈士遺骨和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柯棣華的靈柩,安放著640多位革命烈士、老紅軍的骨灰。其中有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工人運動領袖年僅19歲的高克謙烈士;有著名的冀中回民支隊司令員--民族英雄馬本齋;晉察冀民兵爆炸英雄李混子;著名戰將楚大明;紅軍騎兵團創始人--第一騎兵團團長劉雲彪;以及聞名全國的"子弟兵母親"戎冠秀等。

陵園整體設計採用我國傳統的主軸線佈局。整個建築工程由鄔天柱規劃設計,經我國著名建築專家樑思成、張開濟等同志審定後施工,是我國建園時間較早,規模較大,建築藝術品位較高的著名烈士陵園之一。主要建築物分佈在幾條軸線上,建築物南北呼應,東西對稱,佈局嚴謹,層次分明。園內蒼松翠柏偉岸挺拔,草坪花壇點綴其間,整個園區氣勢巨集偉、莊嚴肅穆、生機盎然。園內主要烈士紀念建築物有:革命烈士紀念碑、銘碑堂、不朽的豐碑光輝的歷程--烈士陵園建園50週年回顧展館、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碑亭、文物廳、白求恩和印度援華醫療隊紀念館,白求恩、柯棣華陵墓,董振堂、趙博生紀念碑廳,烈士墓區和銅鑄雕像群等。

好了,各位朋友,下面就請大家隨我進入這忠魂凝聚的地方進行參觀。

穿過鐫刻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烈士陵園"15個金色大字的陵園大門之後,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氣勢巨集偉的"烈士紀念碑"和廣闊的紀念碑廣場。

烈士紀念碑碑高25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碑身全部由淺灰色花崗岩貼面。碑身四面分別鐫刻著我們黨的三代領導集體核心毛澤東、鄧小平、題詞和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為紀念碑撰寫的碑文。碑身下部的碑基四周是四組漢白玉浮雕。從幾個側面再現了華北人民英勇奮鬥的光輝業績。下部基座呈坡形。坡面由黑色磨光花崗岩砌成。八組臺階拾級而上。基座上方的四角各建有一剁斧石飾面的大型火炬臺模型。整個建築雄偉、明快、富有新意。

紀念碑的四周是一個面積為6300平方米的紀念廣場。廣場寬闊壯觀,平坦如鏡,是舉行大型追悼活動的場所。靠近紀念碑的中心地帶由灰色花崗岩鋪就,外圍為水泥地面。廣場前方中間,一不鏽鋼旗杆直插藍天,五星紅旗在頂端迎風招展。廣場四周花壇錦簇,更襯托出紀念廣場的壯美。

各位朋友,請大家隨我手指方向往北望去,映入眼簾的就是矗立在銘碑堂廣場前的三組大型銅鑄雕像。它們由我國著名的雕塑專家張松鶴、溫庭寬和著名畫家蔣兆和等同志設計塑造。中央的主群雕由3名全副武裝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組成。所塑人物高舉"八一"軍旗,目視前方,象徵著我軍勇往直前,無往不勝的英雄氣概;東側的這一組是由兩名手握鋼槍的八路軍戰士組成,象徵著我黨領導的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西邊一組是兩名男女民兵警戒著埋雷的勃勃英姿。這兩組塑像體現了當時華北戰場上的兵民兩支主要武裝力量。主群雕前兩排松柏間,矗立著1998年建成的十位著名烈士半身銅像,在中心花壇的襯托下,蔚為壯觀。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5

廣府古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地處華北平原南部,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東南20公里處,距離邯鄲市區20公里,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興建於元明清時期的古城牆儲存完好,世界各地自發遊客眾多,網上稱其為被遺忘的神祕古城,廣府古城這個名字開始流傳。

廣府古城早在春秋時期就有記載,戰國時期趙國毛遂封地。隋末竇建德在此建都,立夏國。明清朝這裡成為直隸省廣平府。

城東儲存完好的弘濟橋,是趙州橋的姊妹橋。廣府古城是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的發祥地,在太極拳界執大旗地位。目前國家體委正式公佈的88式、24式以及在許多場合表演的,都是楊式太極拳或由其演化而來。在全國八大太極拳門派中,源於永年的已佔其五。被譽為中國太極之鄉。20xx年廣府古城晉升為4A級旅遊景區。先後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級溼地公園”、“中國太極拳之鄉”、“中國太極拳研究中心”、“太極拳聖地”、“全國簡化太極拳推廣先進單位”、“東方神祕古城”、“河北省人居環境範例獎”、“河北省環境優美城鎮”等。境內有邯(鄲)--臨(清)線貫穿其間,此外,現已開通邯鄲火車站至廣府古城的605路公交旅遊專線,交通十分便利。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6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古蓮花池,我是你們的導遊。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十大名園之一的古蓮花池位於保定市區中心。與直隸總督署南北相遙。古蓮花池正門坐南朝北,門前一對石獅雄踞左右,門樓歇山翹角、三門三楹,中門上方高懸民國初年大總統徐世昌手書的“古蓮花池”大字橫匾。

白蓮花池原名雪香園,為元代汝南王張柔所建。始建於公元1220xx年,現總面積24000平方米,其中池塘面積790O平方米、蓮池自古就環水置景,以水為勝,因荷得名。並彙集了中國南北古建築園林風格的精華。

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毀,僅存婆娑蓮漪的池塘和繁茂荷花,明代稱其“蓮花池”。明朝後期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整修擴建。知府查志隆把蓮池作為一面”水鑑”,並令增建一門上懸水鑑公署四字橫匾,秉政應鑑之碧水蒼天,以激人勵己。清興建蓮池書院,乾 嘉時代成為蓮池鼎盛時期,山、水、樓、臺、亭、堂、廡、榭參差錯落,組成了著名的蓮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萊”的美稱。

蓮池藏石刻可謂一大景觀。僅北塘北側的碑刻長廊,就長達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有唐、宋、元、明、清各代以至民國年間及解放後書法名家書寫的碑刻l40餘通,成為蓮池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蓮池這座古老的園林,融南北園林藝術風格於一體,博得了園林專家和文物專家的讚賞。目前,蓮池復原十二景及周邊歷史街區改造工程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蓮池將以更加迷人的秀麗風光喜迎四面八方遊客。

好,遊客朋友們,古蓮花池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援!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7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木蘭圍場,我是你們的導遊。

位於河北省最北的圍場縣境內,與內蒙古交界,從承德北行約120公里。圍場自古就是一處水草豐沛,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公元1681年,康熙皇帝在這裡建立了方圓一萬平方公里,含72圍的狩獵場。到嘉慶20xx年(公元1820)前後140年共舉行“木蘭秋”105次。1690年,康熙在這裡舉行了著名的平定噶爾丹叛亂的烏蘭布通戰役。木蘭圍場秀麗的景色也引起了影視藝術家的矚目,先後有《響鈴公主》《四渡赤水》《江湖奇俠傳》(鄭少秋主演)《荊軻刺秦王》(張豐毅、鞏俐主演)《還珠格格》等二百餘集影視劇在此完成。

木蘭圍場,是滿語、漢語的混稱。木蘭是滿語"哨鹿"的意思。木蘭是滿語哨鹿之意。何為哨鹿?打獵時八旗兵頭帶戴雄鹿角,在樹林裡口學公鹿啼叫,引誘母鹿 ,是一種誘殺的打獵方法。圍場是哨鹿之所,即皇帝打獵場所。木蘭圍場在清代是原始森林和遼闊的蒙古草原。到了清朝晚期,宮廷下令,對木蘭圍場原始森林進行砍伐。到了清朝晚期,原始森林被砍伐一盡。全國解放後,1962年,國家決定在此建大型機械化林場。經過林場工人幾十年的艱苦努力,現在木蘭圍場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人工林場,浩瀚森林已經恢復當年的活力。遼闊的蒙古草原,煥發出青春與活力。滿山遍野的山花,笑迎天下游人。國家領導人對此的評語是:"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水的源頭"。木蘭圍場是動物的天堂,影視劇的最佳外景地。

當時的木蘭圍場,根據地形和禽獸的分佈,劃分為72圍。每次狩獵開始,先由管圍大臣率領騎兵,按預先選定的範圍,合圍靠攏形成一個包圍圈,並逐漸縮小。頭戴鹿角面具的清兵,隱藏在圈內密林深處,吹起木製的長哨,模仿雄鹿求偶的聲音,雌鹿聞聲尋偶而來,雄鹿為奪偶而至,其他野獸則為食鹿而聚攏。等包圍圈縮得不能再小了,野獸密集起來時,大臣就奏請皇上首射,皇子、皇孫隨射,然後其他王公貴族騎射,最後是大規模的圍射,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內有一幅《乾隆木蘭秋 圖》,生動地描繪了清代圍獵的壯觀情景。每次圍獵,一般要進行二十幾天。圍獵結束以後,以張三營行宮(現隆化縣境內)舉行盛大的慶功告別宴會,飲酒歌舞,摔跤比武。並宴請蒙古等王公,按軍功大小,予以獎賞。

現在,圍場還保留著東廟宮、乾隆打虎洞和石刻、古長城說碑等十幾處清代皇帝行圍狩獵和北巡圍場的文物古蹟,以及點將臺、將軍泡子、十二座連營等古戰場遺址。圍場不僅是著名的狩獵名苑,更是一個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風景優美的旅遊勝地。優美的自然風光被田紀雲副委員長贊為“水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異獸的天堂。”塞罕壩景區一百多萬畝森林,一百多萬畝草原,為遊人提供了迴歸自然、旅遊觀光的美好去處。

春夏時節,萬頃松濤,清風習習;茫茫草原,繁花似錦,遊人徜徉其間,心曠神怡,不知有暑。八月金秋,紅葉滿山,霜林疊翠,吸引無數國內外遊客和藝術家前來觀光、攝影、寫生。一到冬季,林海雪原,莽莽蒼蒼、氣象萬千;雪淞玉樹,無限情趣。豐富的冰雪資源為人們提供了滑雪、狩獵的理想場所。

1991年國家建設部通過專家論證把木蘭圍場確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隨著人們迴歸自然願望的增強,來這裡旅遊的人數不斷增加,到1998年年接待遊客已達45萬人次。同時,木蘭圍場秀麗的景色也引起了影視藝術家的矚目,先後有《響鈴公主》《四渡赤水》《江湖奇俠傳》(鄭少秋主演)《荊軻刺秦王》(張豐毅、鞏俐主演)《還珠格格》等二百餘集影視劇在此完成。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8

觀音寨位於邢臺市西南45公里處,是小西天奶奶頂的姊妹峰,海拔1052米。該景區身後高山呵護,左右低坡迴環,山石溝貧間長滿了高低粗細、千姿百態的野生林木,植被覆蓋率達80%以上,山林中有野雞、山兔、短尾雉等野生動物。

傳說從前此處有一小白龍經常興風作亂,擾民不安。小西天碧霞宮宮主碧霞神三月七年級從明山回來,正在樓上梳妝更,童子來報,前殿一善人叫屈。碧霞元君一算,知是小白龍作怪。便命靈官速 去解救被小白龍掠走的善人的新娘。靈官與小白龍大戰30回合敗下陣來。恰在此時,南海觀音到北海路過此處,用手一指,一座山從正中裂開一條大縫,靈官且戰且退,把小白龍再也不能胡作非為了。現在如遇颳風下雨,觀音寨壁上還經常銀光閃閃呢。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9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到翡翠島參觀遊覽。

(沿沙山往前走)

可能大家一來到翡翠島直觀的感覺就是浩瀚的大海和高大的沙山。的確,翡翠島的海洋大漠風光是國內獨有、世界罕見的,它的東、北、西三面由渤海和七裡海環繞,島上沙山連綿起伏,方圓七平方公里,最高處可達44米,很是壯觀,素有“京東大沙漠”之稱。因為它距離首都北京只有270公里,而且其高度和規模足以同西北的騰格裡沙漠相媲美。我們在這麼近的地方,能看到只有在黃河故道和戈壁灘才能看到的景觀是非常幸運的。除此之外,這裡還是鳥類的王國,幾乎全國1/3以上的鳥類在這裡可以找到蹤跡,其中就有世界珍禽黑嘴鷗。被動物學界稱為“活化石”的文昌魚,也在淺海中生息繁衍。在沙山的西側是六萬多畝蒼翠的林帶。一會兒,我們站在沙山頂部,舉目四望,您肯定會覺得這裡風光獨好。正是因為這些獨特的自然資源,1990年這裡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級海洋型別的自然保護區。有的朋友可能覺得翡翠島很荒涼、很原始。的確,在我們的視野裡沒有現代化的建設和設施,一切都是很自然的狀態,這是一種美,為了保持這種美,我們不能把石頭、磚頭、鋼筋、水泥搬進來。說句玩笑話,我們就是向生活在鋼筋水泥夾縫的人們出賣荒涼。自然的魅力是無窮的,生態旅遊是高雅的。

有的朋友已經在互相詢問,這些高大的沙山是怎樣形成的呢?是人堆的嗎?不是。這些高大的沙山是由於漫長的海洋動力作用而形成的,其沙主要來自於灤河攜帶的泥沙,據昌黎縣誌記載,灤河入海口幾經改道,12-13世紀從這裡入海有200多年的時間,這些細紗在灤河口附近在良沉澱淤積,14世紀灤河口改道,移動到樂亭縣內,這一代岸邊開始平靜,在經歷幾百年來風力和潮汐的作用,逐步堆積,才變成了今日的沙山。真的是很不容易。所以,我們應該對大自然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倍加愛護。今天,翡翠島雖然對遊人開放,但卻是保護性開發,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走進自然,認識自然,喚起人們對自然的保護意識,寓教與樂。近幾年來,每年都有十幾萬人次來這裡參觀遊覽。

(滑沙場)

大家看,您可以從滑沙入海衝浪,就是乘滑板從沙山頂部呼嘯而下,一直衝向大海,既可以享受滑沙的刺激,又可以感受滑水的新奇,這項運動在國內尚屬首創,如果您有興趣,有膽量,趕快去換泳裝!不滑沙的朋友也不要錯過到沙山上觀光的機會,請大家隨我一起順軟梯往上爬,體驗您意志和體力的機會到啦。我們設定軟梯,是為了防止沙流失量太多,超過風的自然搬運能力,沙山的高度和坡度將難以恢復。第 一範文§網整理該文章……

(沙山頂)

我們先坐在這裡休息一會兒,您可以盡情地呼吸一下翡翠島的新鮮空氣,據科學測試,翡翠島每立方厘米中,負氧離子多達20000多個,所以很多人都把翡翠島稱為“天然氧吧”,這主要是得益於我們眼前這片六萬多畝的蒼翠林帶,它對於調節氣候和淨化空氣是功不可沒的。這些樹主要以刺槐為主,是五、六十年代沿海居民為了防風固沙而栽種的,現在也形成了一道風景。八十年代初,,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的專家們來這裡考察,他們從飛機上俯瞰的時候,覺得這裡綠樹蔥茂,濃蔭覆蓋,恰似塊翡翠鑲嵌在金沙灘上,“翡翠島”就由此得名。大家往西看,那片海就是我們提到的七裡海,它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瀉湖,相傳七裡海在很久以前是一個封閉的湖泊,並未與渤海相連,湖裡長滿了菱角和蘆葦,周圍有很多居民繁衍生息,渤海灣裡有一條惡龍,對這塊風水寶地垂涎很久,總想佔為己有。有一天晚上,它突然興風作浪,七裡海的水順時猛漲,把附近的民房很快就沖塌了,百姓四處逃難。就在這時候,有一位叫杜小龍的小夥子勇敢的站了起來,他憑藉著自己高強的武藝打敗了惡龍,最後自己又變了一條獨角龍,用自己的奮力挖開了一條渤海和七裡海的通道。大水退下去了,百姓得救了,而這位勇敢的小夥子確累死在沙灘上了。當地居民為了紀念這位勇敢的小夥子,就把它挖開的海口命為“新開口”。這就是“獨角龍一夜開海口”的故事。大家來翡翠島的路上也一定看到了,就在七裡海的東側,那裡停泊著很多漁船。目前,它已發展成為國家二級漁港。現在,我們站在沙灘上,黃沙、綠林、碧海、藍天盡收眼底,其實,翡翠島的獨特之處,可用兩句話概括,那就是“借得江南綠葉裝點半島翡翠;移來塞北黃沙成就大漠風光”。

(海邊)

翡翠島的海浴場遠離城市和鄉村,沒有任何汙染,為國家一類海水,它的特點可概括為“細紗、水清、灘緩、潮平”,很適合游泳和沙浴,而且我們還為大家開闢了沙灘排球和沙灘足球場。想去滑沙的朋友也儘管放心,我們沒有重複收費,買一張票可以玩個痛快。好,翡翠島生態遊覽島這裡就告一段落了,下面是自由活動時間,希望您玩得開心。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20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你們到趙縣來,光臨舉世聞名的趙州橋(導遊員自我介紹),很高興能為大家作導遊服務,並預祝各位旅途愉快!現在我們所處的地方是以趙州橋為中心而建的趙州橋公園。這詩園的大門正門口,門楣上這塊“瞻奇仰異”橫匾是清朝順治年間趙州知事孔興訓所書,此匾題字已被《中華名匾》一書所收錄。等大家參觀完以後,是否也會產生同感,認同趙州橋確是一處偉大而奇異的景觀呢?再看眼前的這塊影壁正面上,選刻前我國當代已故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先生的《中國石拱橋》的文章。茅老的這篇文章最早發表在1962年3月4日的《人民日報》上,原文較長,以下節錄的這一段主要總結了趙州橋的情況。茅老在文章中說“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傑作。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該文選自作者後入載的國中語文課本第三冊)。茅老以非常科學、準確的語言分析了趙州橋的幾個特點,闡述了趙州橋的科學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以及它在世界橋樑建築史上的突出貢獻和重要地位。這些接下來還要為大家做詳細講解。

請大家隨我一同來欣賞影壁背面的漢白玉浮雕群。趙州橋建於隋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悠久歷史,是現存於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典範。在這一千多年間裡,就流傳著許許多多關於趙州橋的各種神話傳說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下面所描述的這段動人故事:相傳趙州橋是由魯班爺在一個晚上造成的,真乃一夜成橋,驚動天下。就連仙境裡的神仙也聞名而至,張果老身騎著小毛驢,柴王爺手推獨輪車,他們要考驗趙州橋的承載能力,走到了大橋中央,只見張果老手中拂塵一擺,接來日月星辰,柴王爺運用法術,拘來五嶽名山。剎那間,只見毛驢奮力揚蹄,落地踏然有聲;柴王爺猛力推車,車聲隆隆。趙州橋在超常負荷下,被壓得搖搖欲墜。就在這千鈞一髮之刻,只見魯班縱身躍入橋下,單手向上一舉,就穩穩地托住了大橋。神仙順利過橋後,神仙順利過橋後,趙州橋依舊安然無恙。而在橋面上從此也就清晰地留下了驢蹄子印、車轍印和膝蓋印等幾處仙蹟,也因此而留下了河北民歌《小放牛》的一段千古絕唱:“趙州橋來魯班爺修,玉石欄杆聖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五爺推車軋了一道溝。”這個美麗的傳說故事表達了老百姓對趙州橋的讚頌和對建橋者的崇拜。橋面上這些仙蹟至今歷歷在目,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路去找一找、看一看。

現在我們所走的這條路叫“八仙大道”,兩旁矗立著的八仙塑像用青石雕刻,外表塗黑。一眼望去,不免覺得增加了幾分神祕色彩。“八仙”的故事在我國流傳很廣,尤其是“八仙過海”一節,稱得上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傳說王母娘娘當年在瑤池設宴,款待八仙。眾八仙開懷暢飲,喝得酩酊大醉。謝過王母后,來到東海之上,乘著酒興,各自賣弄本事。只見鐵柺李以鐵柺投入水中,自立其上,逐浪而渡。接著,漢鍾離以拂塵,張果老用紙驢,呂洞賓以洞簫,韓湘子用花藍,何仙姑用竹罩,藍采和用拍板,曹國舅用玉片分別投入水中乘風而渡。東海龍王之子見寶後起了貪心,搶了藍采和的拍板,並將他擄入海中。另外七仙大怒,斬了龍王大太子,傷了龍王二太子。而後四海龍王齊來參戰,並請了天兵天將助陣,雙方打得不亦樂乎。最後,經太上老君、如來佛祖,觀音菩薩三位的調解說和,才算了結之事。團結才是力量!並留下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句成語,顯示了八仙的超群本領和團結致勝的精神。

實際上,我們目前腳下所踏的這條道路在歷史上就有,過去老百姓一直把它叫做“皇道”。在隋朝時經由趙州橋的這條南北大通道,向南可直達東都洛陽,向北則貫穿涿郡,通入現在的北京,所以說這條道路就相當於現在的107國道。想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三次所走的陸路,都是從趙州橋上經過而南下的。到了1920__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時,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到了西安,後來在回京的時候,也是從趙州橋上路過。一直到1984年建公園以前,趙州橋仍作為一個正常的交通運輸橋樑發揮著作用。所以說,趙州橋不但保持了一千多年,而且一直使用了一千多年,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見的。因此,趙州橋的設計建造者——李春,就尤其引起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大家請隨我右手觀看,那裡矗立著的那尊矽青銅塑像,就是趙州橋的設計建造者——李春(該銅像由中央美術學院紹武教授設計督造)。可惜的是,歷史上有關李春的記載很少,但有一句卻是非常確鑿有力的,即唐玄宗開元年間的中書令張嘉貞曾在《唐文粹》一書中寫道:“趙郡洨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一錘定音地指明瞭趙州橋的建造者是誰。請大家仔細看看這位傑出的建築設計師形象:目光深遂,顯示出超群的智慧;腳踏磐石,體現了實幹家的精神。整體造型神態莊重,巨集大深遠,令人肅然起敬。

請大家向這邊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舉世聞名的中國趙州橋。它是首批公佈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已列入世界遺產後備名錄,並且是世界上第12處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下面先請大家看這塊銅牌的標誌牌,它也是趙州橋在國際上佔有重要地位的標誌之一。下面的落款為“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敬立”。該學會是代行國際性土木工程的權威組織,它一直在全世界範圍內精選歷史土木工程上的傑作載入史冊,並頒發銅製紀念牌作紀念。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牌子是複製品,原件已經珍藏入庫。1991年9月4日下午,在Welcomethe American Guests With openarms!(熱烈歡迎美國貴賓之意)的歡迎標語下和儀仗隊的鼓樂聲中,該學會名譽主席本·格威克教授一行三人親臨現場,進行了頒發儀式,(當時紅底白字會標上的中英文寫的是: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紀念碑揭幕儀式,即:UNVEILINGCEREMONY OF INTERNATIONAL HISTORIC CIVIL ENGINEERINGLANDMARK)國際上與之並列的還有法國的埃菲爾鐵塔、埃及的金字塔、以及英國倫敦的蘇伊士運河等。當時我國申報的幾處工程還有都江堰、長城等,但惟有趙州橋一處當選,成為當時世界上第十二塊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紀念銅牌,也是中國唯一的一塊。(鑲銅牌所用的石頭選自嶂石巖)

下面請大家隨我一同到橋面上去走一走、看一看,當地老百姓都把趙州橋叫做“神橋”,傳說只要一走上它,就能感應到上天和神的靈驗,一切都會吉祥如意。不知大家漫步在這座千年古橋之上,會有何感而發?橋面的寬度是9米,在當今基本上相當於國家二級公路標準。當年橋上也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橋下百舸爭流,千帆競渡,一派繁華景象,滾滾東流的洨河水,帶著百姓的歡聲笑語,匯入大海。請看,這就是周世宗柴榮——柴王爺推車軋的那道溝,那兒還有張果老騎驢橋上走留下的兩個驢蹄子印。宋朝有詩讚曰:“隋人選石駕虹橋,天下聞名歲月遙。仙子騎驢何處去,至今足跡尚昭昭”。可見這個典故在宋朝時就廣為流傳,但這些仙蹟到底是怎麼回事?至今也無人能說得十分明白,成為一個千古不解之謎,為趙州橋增添了一份神祕與夢幻般的彩色。

請大家看看南橋頭下的這塊漢白玉文物標誌牌,“安濟橋”是趙州橋的正名,也壽名。它是北宋時哲宗皇帝趙煦北巡時,途經這裡所賜的名稱,所以趙州橋的正名叫安濟橋。“大石橋”是當地老百姓對趙州橋的俗稱,算是它的小名吧,故該橋所處的村落亦稱“大石橋村”。下面請大家到橋下,在這裡可以仔細觀賞到趙州橋的神韻,感受到趙州橋的巨集偉與博大。趙州橋單孔跨度為37.02米,在世界上當時佔第一位,在石拱橋的單孔跨度上達到了極限。所以說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單孔跨度最大、儲存最完整的一座坦拱敞肩式石拱橋,並被世人公認為“天下第一橋”。那麼,我要問一問大家:為什麼世界上許多的古代建築大都塌毀損壞了,而惟獨趙州橋歷經千年風雨滄桑,巍然屹立呢?

首先要歸功於趙州橋獨特的建造方法。請大家注意看橋拱的背面,我們可以發現,順著橋的縱向延伸方向,是一道又一道的拱圈,就像我們人的手指一樣並在一起,這叫做縱向並列砌築法。20世紀30年代(1933年11月)我國傑出的建築學專家樑思成先生(梁啟超之子)曾到趙州橋進行過實地考察,當他看到這種造橋方法時說“出我意料”。因為從古至今,人們大都採用橫向並列法建造橋拱,李春為什麼會採用縱向法造橋呢?這是因為縱向造橋,可以化整為零,節省人力、物力。先由一道拱圈砌起,砌完後這道拱圈就可獨立站穩,依次再砌下一道,直至全部完工。並且由於每道拱圈獨立,所以假如有一道拱圈發生損壞時,對其他拱圈和整體橋身沒有直接影響,便於單獨對它進行維修。就是說這種造橋法,當初建造時節就方便實用,今後維修時也很方便。為了加強石料之間的橫向聯絡,古代匠師們還創造性地採用了腰鐵、勾石、鐵拉桿、收分等一系列科學措施和技術,起到了現代鋼筋、水泥、粘合劑之類相同的作用,使整個橋體結構渾然一體,穩定牢固。千百年來,趙州橋受住了十多次規模較大的地震和洪水的嚴峻考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63年3月,邢臺發生了7.2級大地震,當時震中距離趙州橋還不到40公里,而趙州橋卻安然無恙。同時,在1963年和1996年8月的特大洪水衝擊下,趙州橋又多次向當今驗證了古人關於敞肩拱溢洪作用設計的遠見卓識。

也許有朋友要問:“趙州橋為什行能有如此牢固的抗震力呢?”這就要從它的下部基礎說起了,千百年來,關於趙州橋的基礎如何一直是個謎,並存有種.種假設性的疑說。197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自然學史研究小組對趙州橋橋臺基礎進行了鑽探勘察,其發現結果令人大吃一驚。趙州橋橋臺之短,地基之淺,出人意料。橋臺僅由五層排石壘成,高1.549米,長約5米,橋臺面積約為100平方米。橋臺下的土質由第四紀沖積層的亞粘土和輕亞土構成,和我們腳下的土質沒什麼兩樣,除此這外,沒有絲毫的人工夯築基礎。概括化驗分析,這種土層穩定性強,土質均勻,基本承載力為34噸/平方米,並且粘土層壓縮性小,地震時不會產生砂土液化,屬良好天然地基。由於科學利用了土壤結構,進行了合理設計,所以橋基兩側受力均衡,遇震時能克服不均勻沉降,因此地震和洪災奈何不了趙州橋。在這樣的天然地基和這樣小的橋臺上,卻能建造出這樣大跨度的石拱橋,這在中外建橋史上確是十分罕見的。

聽到這裡,朋友們也許明白了趙州橋千年不墜的兩個重要原因,就是趙州橋獨特的建造方法和對天然地基的科學測算和利用。然而,趙州橋千年不墜的最重要原因當是李春劃時代的創舉——即敞肩圓弧拱式橋型就是指以趙州橋為代表首創的這種橋型,即在中央主拱兩側的橋肩上分別挖開了兩兩對稱的四個拱,做成“空撞券”,這就是敞肩拱結構,國際上稱作Openspandrel(即空腹式,或稱空腔式)。它到底有什麼優越性呢?首先是加大了渲洩量,四個小拱可增大過水麵積達16.5%,減輕了對橋的水平衝擊力,增強了保護橋身的作用,歷次對洪水抗擊的實踐均證明了這一點;另外,空撞券的建築形式敞開了肩部,又節省了石料,不但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減輕了橋身自重,分散了橋身對橋臺地基的垂直壓力,所以趙州橋的橋臺才可以造得那麼輕巧實用,並且能直接座落在天然地基之上;再看李春的這種設計,並在敞肩的四個小拱拱石外圍,還鋪設了一層16—30mm的拱頂薄填石,恰好符合了材料力學彈性拱的原理。大家知道,彈性拱原理是十九世紀才形成於文字的理論,在世界上只有不到二百年的歷史,但在一千四百年之前,中國的李春已經成功地將這一原理運用到實踐中去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世界奇蹟。通俗地講,運用材料力學的彈性拱原理造橋,這種結構就可以將受力點的力分散到橋的每一個橫截面上,趙州橋之所以千年不墜,正是緣於李春這種敞肩拱式橋型設計的高度科學性和合理性,也是趙州橋學派在世界橋樑建築史上最重要的貢獻,我們完全可以說,是趙州橋首開了敞肩拱式橋型的先河。而西方第一次出現這種橋型是在1883年,當時法國在亞哥河上建造了安頓尼特鐵路石拱橋(PontAntionnette sur lagout),還有盧森堡建造的大石橋(Pont deLuxembourg)等,但它們至少已經比趙州橋晚了一千二百多年。難怪英國的李約瑟博士總結說:“李春以及他所創造的敞肩式拱橋比歐洲同種型別橋的出現,確實優先達千年以上”。我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先生曾指出:“趙州橋是一座單孔石拱橋。中國石拱橋的出現雖早於隋代,但趙州橋卻具有創新特點和重大技術成就。它以石塊砌築,弓形的拱圈拼法也有特殊,更為巧妙的是在主拱圈之上加設小拱,開創了‘敞肩’型式的結構設計。而一千多年來的使用實踐證明,趙州橋傳統,不但為中外石拱橋普遍繼續,也為現代的鋼筋混凝土拱橋所廣泛應用,並出現了各種新的發展。”確實,敞肩拱的應用,不但使橋形變得更加優美,最重要的是它有節省材料、減輕自重、簡化橋基、渲洩洪水的幾個作用和功能,它的設計和建築結構科學合理、穩定性強。千百年來,趙州橋的結構技巧、藝術風格被廣泛的借鑑運用,對世界橋樑建築有著不可磨滅的突出貢獻,是當之無愧的橋樑之祖!

趙州橋——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留下的珍貴文化遺產,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也見證了世界文明古國曆史文化的燦爛輝煌,同時還見證了整個人類的文明和力量。朋友們,面對趙州橋,我們能不為祖國和人民感到驕傲嗎!多少年來,它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尊重和稱頌,今天,它更應該激勵著我們去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建設偉大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朋友們,我的講解基本上就要結束了,趙州橋公園還設有陳列室和展覽室(及碑林),裡面是和趙州橋有關的實物和圖片展覽等,如果大家還有時間、感想的話,不妨到那裡去看一看,可以加深對趙州橋文化的進一步瞭解。另外,我們趙縣的歷史悠久、文物眾多,除趙州橋並稱“姊妹橋”的永通橋及大觀聖作之碑(共四處國保),以及重現生機的千年古剎柏林禪寺等迷人景點,也希望大家到那裡一遊,以盡餘興,我願意再次為大家導遊服務。

各位朋友如果對我的講解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敬請指出,幫助我改進工作,我將很樂意傾聽,因為我知道這是大家對我的關心和愛護。最後,我要說:“趙州橋橫跨亞、非、拉,趙州橋也連結著你、我、他”。我們將再次歡迎朋友們的光臨,祝大家一路順風,收穫一份好心情!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