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山海關的導遊詞簡介(通用17篇)

欄目: 河北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23W

山海關的導遊詞簡介 篇1

大家仔細看這塊匾,有一大特點,有的朋友已經看出來了,此匾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書年月,不留姓名,這塊匾為何人所寫呢?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明朝宰相嚴嵩,有人說是餘一元,譚從簡,有人說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而根據當地的林榆縣誌記載:天下第一關匾傳為邑人肖顯所書,這裡的邑人就是指山海關當地人,這就為肖顯的寫匾提供了真實性和可靠性。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匾並不是肖顯所題寫的原匾,而是民國九年由山海關人楊寶清所篆刻的。原匾呢則為了防止風化掛在城樓內。一會我們就去等城樓,看原匾!好,現在給大家五分鐘照相時間,五分鐘後到我這集合,我們一起登城。……大家看,在各個屋簷的羌機脊上,有許多形態各異的小獸,分別是騎鳳仙人為前導接著是:天馬、海馬、獅子和吼。當地的老百姓還給他們起了一些賦有傳奇色彩的名字。第一個是走投無路,接著是跟盯絆倒,第三個是東張西望,第四個是幫虎吃食,第五個是坐地分贓。傳說,走投無路的是古代的皇帝,大好的江山讓他搞的支離破碎,高高的脊頭代表皇帝的寶座,他站在上面,前走無路,後退不能,真是左右為難;跟盯拌倒的是緊隨皇帝的大臣,皇帝雖已無路可走,但臣子不忘舊情,雖倒也伴;東張西望是東瞧瞧西望望,見機行事;幫虎吃食一看到這種情況也緊隨其後,阿諛奉承;坐地分贓在石獸之末,幹什麼都沒有它的分,急的夠嗆,這真是各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倒黴的皇帝都走投無路,何況這些大臣呢。大家抬頭可以看到這群顯赫一時、高高在上的人物只好站在脊頭,飽受風吹雨淋,酷暑嚴寒,讓遊人注目了。這些異獸都是古代傳說中的瑞獸,他們不但有消災解禍的作用還是吉祥的象徵。但這種小獸也是有等級之分的皇宮和廟宇之上的小獸的數量是9到12個的,而衛所的等級比較低,是不允許超過六個的。

我們腳下走過的這條寬廣的坡道原叫做馬道,是古代守城士兵騎馬上陣和巡視關內外的重要通道。沿著馬道緩緩而行,我們彷彿也走進了時空隧道,回到了六百多年前的明代。大家都知道明王朝是推翻了蒙古貴族所統治的元朝建立的,所以在明王朝的殘餘勢力退居漠北以後一直與明王朝處於對立衝突之中。正是在這個巨大的歷史背景條件下,明朝的開創者朱元璋便下令自軍師達於郡縣皆立衛所。並於洪武十四年正月派大將軍徐達正式修建長城和關口,同年的十二月修建了山海關設立軍事建制山海衛,山海衛是明代329衛之一,隸屬後軍都督府的北平都司管轄。從山海關建觀關設衛那天起,這裡就以科學的選址佈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軍事建築而名列萬里長城的重關之首,從而有了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美稱。現在我們看到的呢,叫做箭窗,剛才我給大家介紹過了,它是作為戰時射箭之用。是紅底白環黑靶心,鮮豔醒目。現在誰能告訴我為什麼要設計成紅底白環黑靶心的形式呢?……好了現在由我來告訴大家:在當時天下第一關城樓剛建成後,它的屋簷和羌脊上總是會停著許多飛鳥而這些箭窗平時關閉,戰士開啟的。所以開啟時飛鳥就會撲楞楞的亂飛,就會影響軍情。所以當時的科學家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把箭窗設計成紅底白環黑靶心的樣子。您看這像不像一隻隻眼睛,它們就像一隻隻眼睛看著飛鳥,使飛鳥不敢靠前。所以說明朝時的古人還是很聰明的嘛!

山海關的導遊詞簡介 篇2

在我們面前的這方城池叫做瑞蓮閣公園,初建於民國14年(1925年),是由邑人、臨榆縣參事會參事孫國鈞字蔭橋為首倡議集資興辦。“瑞蓮閣”的匾額,由當時的知縣常炳彝所題。現在的瑞蓮閣公園是1999年3月,經政府集資,根據《臨榆縣誌》的記載而重新修復的。修復後的瑞蓮閣公園,形成了以遼海咽喉橋為界,南湖、北湖4個水域。建成了垂柳軒、醉荷軒、麴院風荷、遊船碼頭等4個亭謝。

天下第一關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也就是1381年距今已經有620年曆史了明初建關時,這裡是朝鮮等國入貢和商旅往來的重要通道,平時城門大開供車馬人流通行,戰時緊閉固若金湯,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現在展現我們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關城樓了,天下第一關城樓也叫鎮東樓,俗稱箭樓。樓高13。7米,分上下兩層,地層西面為對開的紅漆木質大門,上層為木製的隔扇門窗,其餘的北東南三面為共開設68孔箭窗,這些箭窗平時關閉,戰時開啟,是戰時射箭之用。它是坐東面西,其建築形式採用了我國傳統的磚木結構,天下第一關的建築形式採用了九脊歇山式重簷頂,這種建築形式的等級較高,是僅次與皇宮和廟宇的建築格式。現在大家看,在天下第一關城樓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麼,我想大家都會說就是這塊天下第一關巨匾了,天下第一關匾長5。8米,寬1。55米,其中的一個一字就長1。09米,繁寫的關字右邊的一豎就長1。45米。您看著一字雖有一筆卻不顯單薄,關字右邊的一豎筆畫雖多卻不顯臃腫,五個大字安放合理,與這座建築渾然一體。

山海關的導遊詞簡介 篇3

現在我們面前的彩畫叫做旋子彩畫,它是屬於中國古典彩畫的範疇之內的,它的等級也比較高,是僅次於皇宮和廟宇所使用的彩畫的。中國的古典彩畫分為三種,第一種,也是等級最高的叫做和璽彩畫,主要是用於皇宮和廟宇的主殿建築格式,第二種就是我們面前的旋子彩畫,還有一種呢?叫做蘇式彩畫,它是採用花鳥魚蟲作為基底的。

好現在隨我一起來看原匾,大家小心腳下門檻,大家要注意啊,遇見門檻要邁過,象徵走過人生的坎坎坷坷。

現在我們看見的就是肖顯所題寫的原匾,據說肖顯寫匾的時候,剛寫完的時候發現下字下面少寫了一個點,只寫成了一個T字,這時候皇帝派來的欽差已經過了石河了,這時大家都慌了起來。就在這時只見肖顯拿了一塊抹布,飽蘸墨汁用力的擲向那塊匾,結果呢?大家都看到了,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匾。好了看完這塊匾,請大家和我看以一下我們面前的山海關復原圖。它描繪了山海關古代建築的全貌。山海關境內長城南起老龍頭,東到九門口,全長26公里,在這段長城上共分佈十座關隘,從南到北依次是:南海口關、南水關、山海關、北水關、旱門關、角山關、三道關、濫水關、寺兒峪關、九門口關(一片石關),短短26公里長城之上就分著十大關隘,說明山海關的地理位置和軍事戰略意義都是非常重要的,故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稱。山海關城基本呈方型,它的最大特點是東西的城牆一身兼二職,既是萬里長城的一部分,又是關城的東面城牆。山海關城有四個城門,東為鎮東門,南為望洋門,西為迎恩門,北為威遠門,四個城門規模相當,現在惟有東門即天下第一關城樓儲存最完整,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

大家請回頭往東看,眼前的這個城圈叫甕城,原來四個城門之外均有甕城,現在只有眼前的甕城儲存完好。甕城的規模不大,但是有很重要的作用。1是對關城起保護作用。登臨其上可環視四野,士卒晝夜注視城外的動態,有警立即傳報,敵人入侵靠近,又可三面禦敵與牆外,即使敵人進入甕城,也可將關門設為二道防線。,以四城為堡壘制敵於翁中。2是從建築上看,城外甕城迴護,形成重城回守之勢,堅固、雄偉,充分表現了長城防禦工程的特色。

甕城外圍是羅城,羅是羅列的意思,即城外套城。羅城的前方是威遠城,是山海關的前哨衛城。就在此處三百五十年前曾發生過關係改朝換代

山海關的導遊詞簡介 篇4

在我們面前的這方城池叫做瑞蓮閣公園,初建於民國20xx年(1920xx年),是由邑人、臨榆縣參事會參事孫國鈞字蔭橋為首倡議集資興辦。“瑞蓮閣”的匾額,由當時的知縣常炳彝所題。現在的瑞蓮閣公園是1999年3月,經政府集資,根據《臨榆縣誌》的記載而重新修復的。修復後的瑞蓮閣公園,形成了以遼海咽喉橋為界,南湖、北湖4個水域。建成了垂柳軒、醉荷軒、麴院風荷、遊船碼頭等4個亭謝。

天下第一關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也就是1381年距今已經有620xx年曆史了明初建關時,這裡是朝鮮等國入貢和商旅往來的重要通道,平時城門大開供車馬人流通行,戰時緊閉固若金湯,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現在展現我們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關城樓了,天下第一關城樓也叫鎮東樓,俗稱箭樓。樓高13.7米,分上下兩層,地層西面為對開的紅漆木質大門,上層為木製的隔扇門窗,其餘的北東南三面為共開設68孔箭窗,這些箭窗平時關閉,戰時開啟,是戰時射箭之用。它是坐東面西,其建築形式採用了我國傳統的磚木結構,天下第一關的建築形式採用了九脊歇山式重簷頂,這種建築形式的等級較高,是僅次與皇宮和廟宇的建築格式。現在大家看,在天下第一關城樓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麼,我想大家都會說就是這塊天下第一關巨匾了,天下第一關匾長5.8米,寬1.55米,其中的一個一字就長1.09米,繁寫的關字右邊的一豎就長1.45米。您看著一字雖有一筆卻不顯單薄,關字右邊的一豎筆畫雖多卻不顯臃腫,五個大字安放合理,與這座建築渾然一體。

大家仔細看這塊匾,有一大特點,有的朋友已經看出來了,此匾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書年月,不留姓名,這塊匾為何人所寫呢?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明朝宰相嚴嵩,有人說是餘一元,譚從簡,有人說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而根據當地的林榆縣誌記載:天下第一關匾傳為邑人肖顯所書,這裡的邑人就是指山海關當地人,這就為肖顯的寫匾提供了真實性和可靠性。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匾並不是肖顯所題寫的原匾,而是民國九年由山海關人楊寶清所篆刻的。原匾呢則為了防止風化掛在城樓內。一會我們就去等城樓,看原匾!好,現在給大家五分鐘照相時間,五分鐘後到我這集合,我們一起登城。……大家看,在各個屋簷的羌機脊上,有許多形態各異的小獸,分別是騎鳳仙人為前導接著是:天馬、海馬、獅子和吼。當地的老百姓還給他們起了一些賦有傳奇色彩的名字。第一個是走投無路,接著是跟盯絆倒,第三個是東張西望,第四個是幫虎吃食,第五個是坐地分贓。傳說,走投無路的是古代的皇帝,大好的江山讓他搞的支離破碎,高高的脊頭代表實鄣謀ψ,他站在上面,前走無路,後退不能,真是左右為難;跟盯拌倒的是緊隨皇帝的大臣,皇帝雖已無路可走,但臣子不忘舊情,雖倒也伴;東張西望是東瞧瞧西望望,見機行事;幫虎吃食一看到這種情況也緊隨其後,阿諛奉承;坐地分贓在石獸之末,幹什麼都沒有它的分,急的夠嗆,這真是各懷心腹事≡誆謊災小5姑溝幕實鄱甲咄段蘼罰何況這些大臣呢4蠹姨頭可以看到這群顯赫一時、高高在上的人物只好站在脊頭,飽受風吹雨淋,酷暑嚴寒,讓遊人注目了U廡┮焓薅際槍糯傳說中的瑞獸,他們不但有消災解禍的作用還是吉祥的象徵5這種∈摶彩怯械燃噸分的皇宮和廟宇之上的∈薜氖量?到12個的,而衛所的等級比較低,是不允許超過六個的。

我們腳下走過的這條寬廣的坡道原叫做馬道,是古代守城士兵騎馬上陣和巡視關內外的重要通道。沿著馬道緩緩而行,我們彷彿也走進了時空隧道,回到了六百多年前的明代。大家都知道明王朝是推翻了蒙古貴族所統治的元朝建立的,所以在明王朝的殘餘勢力退居漠北以後一直與明王朝處於對立衝突之中。正是在這個巨大的歷史背景條件下,明朝的開創者朱元璋便下令自軍師達於郡縣皆立衛所。並於洪武十四年正月派大將軍徐達正式修建長城和關口,同年的十二月修建了山海關設立軍事建制山海衛,山海衛是明代329衛之一,隸屬後軍都督府的北平都司管轄。從山海關建觀關設衛那天起,這裡就以科學的選址佈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軍事建築而名列萬里長城的重關之首,從而有了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美稱。現在我們看到的呢,叫做箭窗,剛才我給大家介紹過了,它是作為戰時射箭之用。是紅底白環黑靶心,鮮豔醒目。現在誰能告訴我為什麼要設計成紅底白環黑靶心的形式呢?……好了現在由我來告訴大家:在當時天下第一關城樓剛建成後,它的屋簷和羌脊上總是會停著許多飛鳥而這些箭窗平時關閉,戰士開啟的。所以開啟時飛鳥就會撲楞楞的亂飛,就會影響軍情。所以當時的科學家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把箭窗設計成紅底白環黑靶心的樣子。您看這像不像一隻隻眼睛,它們就像一隻隻眼睛看著飛鳥,使飛鳥不敢靠前。所以說明朝時的古人還是很聰明的嘛!

現在我們面前的彩畫叫做旋子彩畫,它是屬於中國古典彩畫的範疇之內的,它的等級也比較高,是僅次於皇宮和廟宇所使用的彩畫的。中國的古典彩畫分為三種,第一種,也是等級最高的叫做和璽彩畫,主要是用於皇宮和廟宇的主殿建築格式,第二種就是我們面前的旋子彩畫,還有一種呢?叫做蘇式彩畫,它是採用花鳥魚蟲作為基底的。

好現在隨我一起來看原匾,大家小心腳下門檻,大家要注意啊,遇見門檻要邁過,象徵走過人生的坎坎坷坷。

現在我們看見的就是肖顯所題寫的原匾,據說肖顯寫匾的時候,剛寫完的時候發現下字下面少寫了一個點,只寫成了一個T字,這時候皇帝派來的欽差已經過了石河了,這時大家都慌了起來。就在這時只見肖顯拿了一塊抹布,飽蘸墨汁用力的擲向那塊匾,結果呢?大家都看到了,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匾。好了看完這塊匾,請大家和我看以一下我們面前的山海關復原圖。它描繪了山海關古代建築的全貌。山海關境內長城南起老龍頭,東到九門口,全長26公里,在這段長城上共分佈十座關隘,從南到北依次是:南海口關、南水關、山海關、北水關、旱門關、角山關、三道關、濫水關、寺兒峪關、九門口關(一片石關),短短26公里長城之上就分著十大關隘,說明山海關的地理位置和軍事戰略意義都是非常重要的,故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稱。山海關城基本呈方型,它的最大特點是東西的城牆一身兼二職,既是萬里長城的一部分,又是關城的東面城牆。山海關城有四個城門,東為鎮東門,南為望洋門,西為迎恩門,北為威遠門,四個城門規模相當,現在惟有東門即天下第一關城樓儲存最完整,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

大家請回頭往東看,眼前的這個城圈叫甕城,原來四個城門之外均有甕城,現在只有眼前的甕城儲存完好。甕城的規模不大,但是有很重要的作用。1是對關城起保護作用。登臨其上可環視四野,士卒晝夜注視城外的動態,有警立即傳報,敵人入侵靠近,又可三面禦敵與牆外,即使敵人進入甕城,也可將關門設為二道防線。,以四城為堡壘制敵於翁中。2是從建築上看,城外甕城迴護,形成重城回守之勢,堅固、雄偉,充分表現了長城防禦工程的特色。

甕城外圍是羅城,羅是羅列的意思,即城外套城。羅城的前方是威遠城,是山海關的前哨衛城。就在此處三百五十年前曾發生過關係改朝換代。

山海關的導遊詞簡介 篇5

山海關北依燕山,東傍渤海,地扼東北通向華北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平時,這裡是關內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要隘;戰時則是兵家必爭之地。前人曾以“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的詩句來形容其險要。將其比作燕京(北京)、盛京(瀋陽)之間的“鎖鑰”,恰如其分。山海關之所以被稱為“天下第一關”,那是因為其地勢險要,修築精巧,氣勢雄偉。當年,山海關關城周長4千米多,外圍有一條寬16米、深8米的護城河,城牆高12米,城的四面各有一個關門,其東門曰“鎮東”,即“天下第一關”門。在門城的東西各築羅城,關城南北分別建有翼城,用於駐軍,並互為犄角。關城東數裡外又築威遠城、烽火臺、敵臺等附屬工程。以上這些建築,好像眾星拱月般地拱衛著主建築山海關關城,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起著長城東首要害重鎮的作用,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建築藝術和軍事智慧。

天下第一關東城樓的下面是東門。緊挨著東門,有一個小小的方城,叫做甕城。它的城門洞沒有開在正東方向,而是在關城和甕城的拐角處,向南而開。如果敵人逼近東門,他不能輕而易舉地攻開城門,因為在這個拐角處,關城和甕城上面的守軍,就會居高臨下,用交叉火力大量地殺傷敵兵。即使攻進了甕城,東門緊閉,敵人也不能長驅直入,甕城上面的滾木擂石就會轟然而下,四面兵士一起拉弓射箭,外面又有重兵把守,想跑都跑不了,甕城就成了人侵之敵的葬身之地。為什麼叫做甕城?中國有個成語“甕中捉鱉”,這個小方城就像一個甕,所以叫做甕城。

山海關的導遊詞簡介 篇6

我們現在進入的這個城門是東羅城的城門。很多人都知道盂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知道孟姜女所哭的是秦始皇修建的長城,所以我們想到長城就會想到秦始皇,那麼我們今天看到的長城是不是秦始皇修的長城呢?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這段長城跟秦始皇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段長城是明長城,是明王朝的開創者朱元璋為了抵禦外侵.派大將軍徐達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開始修築的長城。

大家看我們左首的城牆,千瘡百孔、比較殘舊的部分是明長城的原貌,比較新的部分是在1984年為了響應鄧小平同志“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口號而修葺的。我們現在所在的是東羅城,“羅”是羅列的意思,“羅城”是城套城的意思。

甕 城

這個城門是甕城城門,此門又叫“鬼門關”。1932年日本政府挾持溥儀建立偽滿洲國,人口和出口都由日本人把守,當地老百姓進出都非常困難,對日本人是痛恨至極,就把此門形象地稱為“鬼門關”。走過“鬼門關”,我們就進入了甕城。這是一個小小的方城,卻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首先甕城城門向南而開,此門在關城與甕城的拐角處,如果敵人逼近此門,關城和甕城上的士兵就會居高臨下,用交叉火力殺敵,這就增加了敵人攻城的難度。即使敵人攻進甕城,我們將要走的這個東門也是關閉的,敵人無法長驅直人,甕城上面會投下檑木礌石一類的有殺傷力的武器,甕城外又有重兵把守,敵人想跑都跑不了,這就應了我們的一句成語——甕中捉鱉!

關城門

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打完東北遼瀋戰役之後,就是從此門人主華北,投入了平津戰役。我們平常說的“闖關東”闖的就是這道關了。這就是天下第一關的東門,它高7.5米,寬5.8米。

關廣場

我們現在進入了山海關的關城內,大家回頭看,天下第一關就展現在咱們面前了。

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我們面前的城牆和城樓有什麼特點?有人說城牆歪了,有人說城樓歪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此處是北倚燕山南臨渤海,這段長城依山勢而建,城牆自然是北高南低。後來在城牆之上所建的城樓其實是水平的,但因為城牆是歪的,所以會給我們一種視覺誤差,覺得城樓也是歪的。

朋友們再觀察一下“天下第一關”的匾有什麼特點。這塊匾最大的特點就是後面不書年月不留姓名。據《臨榆縣誌》記載,因為書法家沒有留下自己的名,所以關於這塊匾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當年書法家寫的“下”少了一點,後來發現時就用抹布蘸上墨汁往上一甩,留下了今天的一點;也有人說書法家當年接受寫匾任務後,就是找不到靈感,“一”怎麼也寫不出來,鬱悶之時就去酒館喝酒,跑堂的小二熱情地為客人擦桌子,他那習慣性的一抹,竟然寫下了讓書法家甚是頭疼的“一”。書法家後來覺得這匾不是他一人的功勞,就沒有留下自己的名。這只是當地老百姓對此匾不留姓名的一個解釋。事實上據建築學家和美學家解釋,這匾起到了一個平衡視覺誤差的作用。大家看這塊匾,它長5.9米,寬1.55米,“一”長1.09米,繁體的“關”那一豎加長到1.45米,“一”簡單卻不顯單薄,“關”複雜卻不顯臃腫,足見書法家功底深厚。“天下第一關”這幾個一個比一個大,繁寫的“關”最大,起到了一個砝碼的作用,把微微翹起的城樓重重壓下,平衡了視覺的誤差。假如書法家署上自己的名,在“關”宇的後面又會有一大片空白,那麼“關”的砝碼作用就起不到了。為了山海關城樓的整體效果,書法家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卻留下了“天下名關第一匾,不知作者是何人”的難解之謎。

據考證,此匾為明成化八年(1472年)的進士山海關當地人蕭顯所寫。在這個樓上共有三塊“天下第一關”的匾額,我們現在看到的並不是蕭顯所寫的原匾,而是民國九年(1920年)臨榆縣附生楊寶清勾摹另刻的。懸於城樓內二層的為王治於清光緒五年(1879年)勾摹重刻的,蕭顯所寫的原匾掛在樓內一層。下面大家就隨我一同去一睹原匾的風采吧!

馬 道

我們現在所走的道為馬道,是古代守城的士兵騎馬上陣和巡視關內外所走的道路。大家往前看會看到城樓上一個個紅底白環黑靶心的窗戶叫做“箭窗”。箭窗可開可閉,為作戰射箭之用。天下第一關城樓又因在東南北三面共有68孔箭窗被稱作箭樓。

城樓內

在我們眼前的就是蕭顯所寫的原匾。匾下方的這幅圖叫《山海關古建復原圖》,它描繪的是山海關古城的原貌。這幅圖與我們平常看到的地圖不同,平常地圖的地理座標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而這幅圖是上東下西,左北右南。在東面是廣袤的東北大平原,西面是寬闊的華北大平原,北邊是連綿起伏的燕山山脈,南邊是滔滔的渤海。燕山和渤海之間相隔8公里,長城橫亙全境,中間只有一個天下第一關,這裡有山有海有關,故而得名山海關!燕山和渤海就像兩扇厚重的大門把東北大平原和華北大平原分割開來,天下第一關就像一把巨大的鐵鎖.牢牢把它們鎖住,所以這裡自古就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的美譽。

明代萬里長城眾多的險要關隘中,山海關、居庸關、嘉峪關被稱為三大名關,居眾關之首。我們在外邊已經看到了天下第一關城樓,也許有人會說它並不像居庸關、嘉峪關那麼雄偉,但天下第一關卻是一個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它包括四門八城。四門為東西南北四個門,東叫“鎮東門”,是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明朝末年,對明王朝的威脅主要來自東邊,人們希望依靠東門能鎮守江山,因而得名“鎮東門”;西叫“迎恩門”,皇帝的賞賜來自北京,北京在山海關的正西,人們把這種賞賜叫“皇恩浩蕩”,因而稱作“迎恩門”;渤海在山海關以南,所以南叫“望洋門”;北叫“威遠門”,長城北側是古老的戰場,軍士們盼望山海關威名遠揚,就把它叫做“威遠門”。我們再來看八城,中間這個像個“田”的部分就是山海關的中心——山海關關城,這是八城當中最大的一個城;在山海關城下這個小小的城叫甕城,甕城外較大的城為東羅城,這兩個城都是我們剛剛經過的。與東羅城相呼應,西邊的這個城叫西羅城,在關城的南北方向有兩個翼城,分別叫做南翼城、北翼城。我們繼續往南看,在長城盡頭的這個城是寧海城,這就是我們的老龍頭景區。大家看在城東約1公里的這個城叫威遠城,這裡就是吳三桂跪拜多爾袞,剃髮稱臣,引清兵入關的地方。在長城重要的位置上從南向北依次有五個敵樓,分別叫做靖邊樓、牧營樓、鎮東樓、臨閭樓、威遠堂,人稱“五虎鎮東”。

在復原圖下陳列的這把大刀叫青龍偃月刀,淨重83公斤。據說在古代考武狀元時的第一項就是看考生能不能舞動這把大刀,過了這一關,才有資格繼續下面的考試。在兩側陳列的是明清時代的兵器和滿族的八旗服飾,請大家自由參觀。

大 炮

在鎮東樓的南北兩邊各有一尊鑄造於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長2.7米、重2500公斤的大炮。它在當時的威力可以說是非常大的,士兵們十分愛戴它,就給它繫上紅綢,取名神威大將軍。

山海關的導遊詞簡介 篇7

好現在隨我一起來看原匾,大家小心腳下門檻,大家要注意啊,遇見門檻要邁過,象徵走過人生的坎坎坷坷。

現在我們看見的就是肖顯所題寫的原匾,據說肖顯寫匾的時候,剛寫完的時候發現下字下面少寫了一個點,只寫成了一個T字,這時候皇帝派來的欽差已經過了石河了,這時大家都慌了起來。就在這時只見肖顯拿了一塊抹布,飽蘸墨汁用力的擲向那塊匾,結果呢?大家都看到了,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匾。好了看完這塊匾,請大家和我看以一下我們面前的山海關復原圖。它描繪了山海關古代建築的全貌。山海關境內長城南起老龍頭,東到九門口,全長26公里,在這段長城上共分佈十座關隘,從南到北依次是:南海口關、南水關、山海關、北水關、旱門關、角山關、三道關、濫水關、寺兒峪關、九門口關(一片石關),短短26公里長城之上就分著十大關隘,說明山海關的地理位置和軍事戰略意義都是非常重要的,故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稱。山海關城基本呈方型,它的最大特點是東西的城牆一身兼二職,既是萬里長城的一部分,又是關城的東面城牆。山海關城有四個城門,東為鎮東門,南為望洋門,西為迎恩門,北為威遠門,四個城門規模相當,現在惟有東門即天下第一關城樓儲存最完整,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

大家請回頭往東看,眼前的這個城圈叫甕城,原來四個城門之外均有甕城,現在只有眼前的甕城儲存完好。甕城的規模不大,但是有很重要的作用。1是對關城起保護作用。登臨其上可環視四野,士卒晝夜注視城外的動態,有警立即傳報,敵人入侵靠近,又可三面禦敵與牆外,即使敵人進入甕城,也可將關門設為二道防線。,以四城為堡壘制敵於翁中。2是從建築上看,城外甕城迴護,形成重城回守之勢,堅固、雄偉,充分表現了長城防禦工程的特色。

車過旌駕橋,我們就進入了天柱山的南哨——三祖寺景區.三祖寺景區是天柱山人文景點最集中、文化品位最高的一個文化精品景區。我們將在這裡感受到天柱山神祕的宗教文化和帝王文化,觀賞到具有歷代書法藝術長廊之稱的國家重點文保單位摩崖石刻群。

甕城外圍是羅城,羅是羅列的意思,即城外套城。羅城的前方是威遠城,是山海關的前哨衛城。就在此處三百五十年前曾發生過關係改朝換代。

天后宮的後面,有一座深入海中的華亭,亭亭玉立,八面來風,海風習習,波濤陣陣,我們去那裡休息片刻,領略一下海上的風光。

朋友們,往兩邊一看我們就能感覺到海南真是一個生機盎然的小島,這裡有充足的陽光和豐沛的降水,除了種植水稻、橡膠之外,還有很多的水果:椰子、芒果、荔枝、龍眼、菠蘿、菠蘿蜜、榴蓮、桃楊、木瓜、香瓜、火龍果、人心果、雞蛋果等等等等,美不勝收,簡直就是“上帝的水果籃”!告訴大家,椰子一年四季都有,分青椰、紅椰、金椰、銀椰等品種,其中青椰最多最便宜,一般2-3塊錢一個,一個椰子可供2個人喝,太老椰子有點澀,太嫩椰子的口味淡,最好吃的是十八九歲的椰子。其它的水果現在正是上市季節,價格也不貴。

好,遊客朋友們,山海關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援!

嶺南園林的芳蹤倩影裹挾著悠遠幽長的古韻古風,幾可溯源到南越國與南漢小王朝。而歷史上構築於荔枝灣內的園林建築,規模就更為“大觀”了。如南漢王朝花園,“十里紅雲、八橋畫舫”的昌華苑,明代兵部右侍郎黃衷的晚景園等……到了清代,又相繼出現了廣州紳士丘熙的唐荔園(虯珠園),蔡廷蕙的環翠園,以及清末民初的荔香園。而其中最為著名、在清代號稱為全市私園之冠的,則是廣州富商及文化名人潘仕成建於道光年間的“海上神山、仙人舊館”——海山仙館。它的名稱就因了館門上的這副對聯而得名。

山海關的導遊詞簡介 篇8

親愛的遊客,你們好!

在家昨天休息的好麼?我是今天的導遊,今天我們的目的地是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山海關是遠近聞名的萬里長城的起點,從公元1381年到現在已有620xx年的歷史了。天下第一關又稱鎮東樓,俗稱箭樓。其地處要隘,雄關緊扼要塞,成為華北通往東北的要衝,是山海關城的標誌性建築。說到這裡,我給大家講一個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做孟姜女的人,美若天仙,很多人都喜歡她。有一次,她在後花園散步。走著走著發現一個人躲在樹後,這個人叫做萬喜良,是一個書生。她看萬喜良眉清目秀,非常喜歡他,便帶他到了父親的房間。她對父親說了她的想法,父親想了想就同意了。有一個地主非常喜歡孟姜女的美色後來聽人說她嫁給了萬喜良,非常生氣就對官兵說了萬喜良的壞話,官兵就把萬喜良抓了起來修長城,結果累死了。冬天,孟姜女拿做好的棉衣去找萬喜良,可怎麼也找不到他,最後才知道萬喜良死了。她來到長城下哭,把長城都哭倒了。最後她跳崖自盡變成了雕像。

我們的旅行快要結束了,但我要提醒大家,要保護長城,不亂扔東西、不刻字,讓長城擁有以前的雄偉。

好了,我們的旅行結束了!再見,希望大家能多來山海關。

山海關的導遊詞簡介 篇9

各位朋友們:你們好!我叫吳琳,是大家的導遊,今天我非常高興能為大家服務,我們的遊覽地點是山海關,山海關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山海關是萬里長城的末端,長城始於嘉峪關,終於山海關,號稱“天下第一關”。

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很早就對它著了迷呢!進關第一,我們要跨過很高的門檻,你可別小看這門檻,它還有規矩呢,不是人人隨隨便便就可以跨過這門檻的:男士

要用左腳跨,女士要用右腳跨,男左女右嘛!進去後,第一時間看見的就是一尊尊太歲爺的神像,前面還有一個太極盤,告訴大家吧!那個太極盤是富有靈氣的:人們要按照男左女右的道教規定,從太極盤的十二生肖一環中,找出自己的屬相,而後

伸手輕輕的按順時針摸一圈,大家注意,僅僅一圈哦!摸完了,就再按順時針摸一圈太極圖案,沾沾福。

以前的將軍出征前後會拜太歲爺,求上天保佑征程,讓將士平安迴歸。

城牆也非常雄偉、壯觀,因為詳細地說需要一點兒時間,所以我就長話短說吧:矮矮的、平平的城牆,那就叫作“女兒牆”。

另外一面高高的,凹凸不平的牆叫作“男兒牆”,男士就在男兒牆凹下去的地方向侵略者射出復仇的利箭。

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舉,它那如詩如畫的美姿,如仙如龍的軀體,橫跨中華大地,在世界上可以稱為是一枚獨一無二的文明之花!最後,希望大

家能做一個文明的遊客,保護文物,人人有責,讓文物繼續保持以前的雄偉、壯觀吧!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山海關的導遊詞簡介 篇10

現在展現我們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關城樓了,天下第一關城樓也叫鎮東樓,俗稱箭樓。樓高13.7米,分上下兩層,地層西面為對開的紅漆木質大門,上層為木製的隔扇門窗,其餘的北東南三面為共開設68孔箭窗,這些箭窗平時關閉,戰時開啟,是戰時射箭之用。它是坐東面西,其建築形式採用了我國傳統的磚木結構,天下第一關的建築形式採用了九脊歇山式重簷頂,這種建築形式的等級較高,是僅次與皇宮和廟宇的建築格式。現在大家看,在天下第一關城樓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麼,我想大家都會說就是這塊天下第一關巨匾了,天下第一關匾長5.8米,寬1.55米,其中的一個一字就長1.09米,繁寫的關字右邊的一豎就長1.45米。您看著一字雖有一筆卻不顯單薄,關字右邊的一豎筆畫雖多卻不顯臃腫,五個大字安放合理,與這座建築渾然一體。

大家仔細看這塊匾,有一大特點,有的朋友已經看出來了,此匾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書年月,不留姓名,這塊匾為何人所寫呢?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明朝宰相嚴嵩,有人說是餘一元,譚從簡,有人說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而根據當地的林榆縣誌記載:天下第一關匾傳為邑人肖顯所書,這裡的邑人就是指山海關當地人,這就為肖顯的寫匾提供了真實性和可靠性。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匾並不是肖顯所題寫的原匾,而是民國九年由山海關人楊寶清所篆刻的。原匾呢則為了防止風化掛在城樓內。一會我們就去等城樓,看原匾!好,現在給大家五分鐘照相時間,五分鐘後到我這集合,我們一起登城。……大家看,在各個屋簷的羌機脊上,有許多形態各異的小獸,分別是騎鳳仙人為前導接著是:天馬、海馬、獅子和吼。當地的老百姓還給他們起了一些賦有傳奇色彩的名字。第一個是走投無路,接著是跟盯絆倒,第三個是東張西望,第四個是幫虎吃食,第五個是坐地分贓。傳說,走投無路的是古代的皇帝,大好的江山讓他搞的支離破碎,高高的脊頭代表皇帝的寶座,他站在上面,前走無路,後退不能,真是左右為難;跟盯拌倒的是緊隨皇帝的大臣,皇帝雖已無路可走,但臣子不忘舊情,雖倒也伴;東張西望是東瞧瞧西望望,見機行事;幫虎吃食一看到這種情況也緊隨其後,阿諛奉承;坐地分贓在石獸之末,幹什麼都沒有它的分,急的夠嗆,這真是各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倒黴的皇帝都走投無路,何況這些大臣呢。大家抬頭可以看到這群顯赫一時、高高在上的人物只好站在脊頭,飽受風吹雨淋,酷暑嚴寒,讓遊人注目了。這些異獸都是古代傳說中的瑞獸,他們不但有消災解禍的作用還是吉祥的象徵。但這種小獸也是有等級之分的皇宮和廟宇之上的小獸的數量是9到12個的,而衛所的等級比較低,是不允許超過六個的。

我們腳下走過的這條寬廣的坡道原叫做馬道,是古代守城士兵騎馬上陣和巡視關內外的重要通道。沿著馬道緩緩而行,我們彷彿也走進了時空隧道,回到了六百多年前的明代。大家都知道明王朝是推翻了蒙古貴族所統治的元朝建立的,所以在明王朝的殘餘勢力退居漠北以後一直與明王朝處於對立衝突之中。正是在這個巨大的歷史背景條件下,明朝的開創者朱元璋便下令自軍師達於郡縣皆立衛所。並於洪武十四年正月派大將軍徐達正式修建長城和關口,同年的十二月修建了山海關設立軍事建制山海衛,山海衛是明代329衛之一,隸屬後軍都督府的北平都司管轄。從山海關建觀關設衛那天起,這裡就以科學的選址佈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軍事建築而名列萬里長城的重關之首,從而有了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美稱。現在我們看到的呢,叫做箭窗,剛才我給大家介紹過了,它是作為戰時射箭之用。是紅底白環黑靶心,鮮豔醒目。現在誰能告訴我為什麼要設計成紅底白環黑靶心的形式呢?……好了現在由我來告訴大家:在當時天下第一關城樓剛建成後,它的屋簷和羌脊上總是會停著許多飛鳥而這些箭窗平時關閉,戰士開啟的。所以開啟時飛鳥就會撲楞楞的亂飛,就會影響軍情。所以當時的科學家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把箭窗設計成紅底白環黑靶心的樣子。您看這像不像一隻隻眼睛,它們就像一隻隻眼睛看著飛鳥,使飛鳥不敢靠前。所以說明朝時的古人還是很聰明的嘛!

現在我們面前的彩畫叫做旋子彩畫,它是屬於中國古典彩畫的範疇之內的,它的等級也比較高,是僅次於皇宮和廟宇所使用的彩畫的。中國的古典彩畫分為三種,第一種,也是等級最高的叫做和璽彩畫,主要是用於皇宮和廟宇的主殿建築格式,第二種就是我們面前的旋子彩畫,還有一種呢?叫做蘇式彩畫,它是採用花鳥魚蟲作為基底的。

好現在隨我一起來看原匾,大家小心腳下門檻,大家要注意啊,遇見門檻要邁過,象徵走過人生的坎坎坷坷。

現在我們看見的就是肖顯所題寫的原匾,據說肖顯寫匾的時候,剛寫完的時候發現下字下面少寫了一個點,只寫成了一個T字,這時候皇帝派來的欽差已經過了石河了,這時大家都慌了起來。就在這時只見肖顯拿了一塊抹布,飽蘸墨汁用力的擲向那塊匾,結果呢?大家都看到了,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匾。好了看完這塊匾,請大家和我看以一下我們面前的山海關復原圖。它描繪了山海關古代建築的全貌。山海關境內長城南起老龍頭,東到九門口,全長26公里,在這段長城上共分佈十座關隘,從南到北依次是:南海口關、南水關、山海關、北水關、旱門關、角山關、三道關、濫水關、寺兒峪關、九門口關(一片石關),短短26公里長城之上就分著十大關隘,說明山海關的地理位置和軍事戰略意義都是非常重要的,故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稱。山海關城基本呈方型,它的最大特點是東西的城牆一身兼二職,既是萬里長城的一部分,又是關城的東面城牆。山海關城有四個城門,東為鎮東門,南為望洋門,西為迎恩門,北為威遠門,四個城門規模相當,現在惟有東門即天下第一關城樓儲存最完整,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

甕城外圍是羅城,羅是羅列的意思,即城外套城。羅城的前方是威遠城,是山海關的前哨衛城。就在此處三百五十年前曾發生過關係改朝換代。

山海關的導遊詞簡介 篇11

東晉偏安江左,北方屬於北朝,大江南北成敵國。相傳北朝人為拒塞外異族侵擾修復山海關,苦於沒有名人書寫匾額。其時曦之書法蓋世,南北聞名。他雖生於北方,然已南遷,王氏已成東晉世族,地位顯赫。北朝人素知他以骨鯁見稱,必不肯寫。只好千方百計,託他的兒子王獻之代為轉請。

王獻之當然知道父親的為人品格,也不敢啟齒。但是王獻之的書法,已經是出神入化,與父親差不了太多,但總覺得不如父親,也不敢貿然動筆。怎麼辦呢?最後王獻之想了一個拋磚引玉的辦法,先從“山”字入手“練習”起來,寫了一張又一張,寫了一天又一天。王羲之見兒子這樣認真用功,精益求精,很是高興,就給他寫了一個“山”字樣板,並作了指導,王獻之喜出望外。“山”字得成,於是又練起“海”字來。王羲之見了,仍然不滿意,就又寫了一個“海”字,照樣指點了一番。有了“山海”,王獻之再練“關”(關字的古體)字。

王羲之又來指導,剛寫了一個“門”字框,忽然意識到這不是要寫“山海關”嗎?於是憤然投筆而起,不再往下寫了。王獻之無奈,只好自己添上“門裡邊的“關(應繁體)”字,應付了事。據傳當這塊匾額嵌上山海關後,近看是“山海關”,當遠處眺望,卻只是閃耀著“山海門”三個字。由此人們更把王羲之的書法神化了,被譽為“書聖”。

山海關的導遊詞簡介 篇12

離開了老龍頭,我們一看時間還早,就趕緊來到了山海關景區。對於這座天下第一關,每個人都很熟悉,所以我們來拜訪了這裡。

走進了景區,走在青磚路上,欣賞著兩邊都風景,要不是梅花帶來的小雨,這次旅行簡直是完美無缺了。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巨大的水池,上面被層層疊疊、翠綠的荷葉覆蓋著,透過幾塊裸露的水面還能看到水底的小魚。站在這個水池旁邊讓人神清氣爽,不僅可以緬懷古蹟,還能感受到美麗的風景。

我們離開了小水池,來到了一座城樓前,聽導遊說,這叫做“甕城”,哦,我一下子記起來了,當年袁崇煥修建的寧遠城就是這個樣子的。它的城牆比較奇怪,是個“山”字型,便於攻擊,中間突出去的那一道很難打,因為真正寧遠的城牆中間那一道是實心的,即使敵人把城樓拆了,還得接著啃城牆,技術含量相當的高。

穿過了甕城,我們老遠就看到了有一大群人,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走近一看,只見這些人圍著一個人,好像是某個重要領導。不過這個重要領導是誰呢?幸虧奶奶天天看《海峽兩岸》,認了出來:“這不是連戰麼?”大家定睛一看,還真是,許多官員和警察在旁邊陪同著遊覽山海關景區。我們感到相當到有趣,連戰是臺灣國民黨榮譽主席,許多人到臺灣也不一定見著,我們到秦皇島偏偏就遇上了。

最後我們登上了長城上。這裡的長城和北京八達嶺的長城一樣的雄偉壯觀,氣勢磅礴。老遠我們看到長城上有一座城樓,城樓的內外圍著許多人群。我們走近一看,這座城樓上有題詞,乃是五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天下第一關”,是明代的蕭顯題寫的,原來這就是著名的山海關啊,我們趕緊細細觀看起來。

這座城樓是一座幾層樓高的高大的建築,用紅色的大柱子、巨大的方磚和金碧輝煌的瓦片建築而成,那是相當的堅固,經歷風吹雨打和炮火襲擊依然屹立不倒,成為長城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離開了山海關城樓,我們漫步在長城上。長城很高,站在長城上可以看到附近的風景,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歷史悠久的城牆和古建築,周圍的村莊、樓房,還有遠處籠罩在濃霧之中的秦皇島市區。緊接著,我們走下了長城,來到了鐘鼓樓步行街內。

鐘鼓樓步行街很有古韻,一道巨大的白色石門,許多的人進進出出。地面時大塊石磚鋪成,鐘樓和鼓樓聳立在兩端。步行街的兩邊是商鋪,掛著旗子,出售紀念品、土特產和各種手工藝品。吆喝叫賣、討價還價的聲音響在步行街上空,熱熱鬧鬧。我們買了幾塊當地特產花生糕,邊走邊吃,享受著花生糕的濃香和兩邊的風景,彷彿已經穿越千年,來到了古代山海關城下的集市上。

“咚……咚……”鐘樓和鼓樓響起了悠揚的報時聲,爸爸看看錶,“五點了,我們回到市內,明天還要去北戴河呢。”在歡聲笑語之中,我們離開了山海關。但是飄揚在山海關景區上空的鐘聲卻一直迴盪在我們心中……

山海關的導遊詞簡介 篇13

老龍頭是明長城在我國境內的東部起點,是世界上惟一的水上長城。它位於山海關南5公里的渤海高地上。明清時期,這裡既是屯兵要塞,又是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觀海賦詩的場所

大家請看,眼前高大的長城就是寧海城。寧海城在老龍頭北,全長900米,只有北門和西門,現在我們進入的就是寧海城的北門。老龍頭的主要起點有龍武營、澄海樓、開天海嶽碑、靖虜(後改滷)臺,入海石城,南海口關,海神廟等,下面我將按照這個順序陪大家進行遊覽。

請看您右邊的這一片古建築就是龍武營,是當年守城士兵的住所。您所看到的是碾房,裡面有石碾,石磨,是從前碾米、磨面用的。老輩人一定覺得親切,至今許多農村裡仍有使用。對面就是粥房,看起來像一個大食堂。這口大鍋就是當年駐紮在這裡的士兵燒飯用的,深1.9米,可一次供1500位士兵食粥。

這裡還有馬廄,牢房,糧倉等,無比清晰地展現了那個遙遠年代的營地格局。您一定發現了營地牢房的木欄間隔很大,幾乎可以隨便進出,原因在於這裡的牢房用來關押違反軍紀的士兵,並不是囚禁犯人的。中間的這口水井是當時方圓十幾裡惟一的一口甜水井,常年派士兵把守,以保護盒保證駐地的日常飲用。最後您看到的叫做雲盤,它是雲朵的形狀,故而得名,通過敲擊次數的不同表達不同的命令,以規範士兵的作息生活。

在龍武營的大院裡,還有明朝重要的軍事家戚繼光將軍的兵陣館,內有微縮的兵陣雕塑,形象生動逼真。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仔細觀察一下,看看這些曾經打出了江山,改寫了歷史的兵器,究竟有什麼獨特之處。

現在,您看到的是轅門。據考證,轅門就是用車轅子搭起的門。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君巡視、狩獵,在外面搭營住宿,出入口仰起兩車,使車轅子相對,像門的樣子,所以又叫轅門。以後歷代均應的門都叫轅門。這裡的轅門樣式是明代的。大家請看上面刻著“龍武營”三個大字。

請大家看,左首的就是將臺,明代的時候,這裡的將臺帳篷是純牛皮的,但因為多年的戰火毀壞,現在看到的已經是仿製品了。

明代隆慶二年(1568年)至萬曆十一年(1583年),戚繼光將軍擔任薊鎮總兵20xx年,防守山海關南到北京昌平境內200公里的長城。他經常巡視老龍頭,在這裡安營駐紮,操練兵馬,點將臺周圍的空地就是當年的教軍場。教軍場前旌旗林立之處是迷宮八卦陣,是一個頗為神奇的陣法。

現在,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整個老龍頭景區最醒目的景觀——澄海樓。有著“長城連海水連天,人上飛樓百尺巔”之美譽。

在我們面前的是登城坡道,這條寬廣的坡道,名叫“馬道”,是守城的兵馬上下的通道。清朝的5位皇帝先後11次來老龍頭巡視,那時候這條坡道叫做“御道”,道中間鋪上紅氈,皇帝從紅氈上緩步走上城頭,沿途接受兩旁群臣的膜拜。現在請大家親自體會一下兵馬躍關,皇帝登城的感覺吧!

各位請看,這座城樓就是澄海樓,它建在老龍頭的長城之上,八面威風,又不失奇秀之美,充分體現了我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它的前身是明代修建的望海亭,二層樓結構,九脊歇山頂式。樓頂上“雄襟萬里”這塊匾是明朝末年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孫承宗所題。樓中間這塊“澄海樓”匾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清高宗御筆所題,又派官員從北京專程趕來,可見乾隆皇帝對老龍頭還是情有獨鍾,念念不忘難怪在登臨澄海樓的乾隆皇帝到次數最多了。

再看一款楹聯上句“日曜月華初太始”,意思是太陽、月亮的光輝都來自自然;下句“天榮海色本澄清”,意思是天空和大海的顏色本來就是清澈的。澄海樓這個名字也是由此意而得。那我們就一同登臨澄海樓,感受一下“萬里長城跨龍頭,縱目憑高更上樓”的豪邁感覺吧!

登上二樓就是整個老龍頭的最高點,也就到了萬里長龍的龍冠之上。從二樓舉目望去,巍峨的長城與蒼茫的大海緊密相連,天海一色,雲水蒼茫,不禁令人胸襟為之開闊,一股豪氣在胸中激盪,大有“雄襟萬里”之感。

現在,我們到樓後參觀一下。大家看到的這門大炮是八國聯軍侵華後英國營盤的大炮。英國人曾在寧海駐兵40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才匆忙撤走,遺留下這門大炮。現在這門大炮已成了帝國主義侵華的象徵。

我們現在看到的亭子叫“御碑亭”,乾隆皇帝曾兩次來到這裡飲酒賦詩,寫的詩都刻在這塊碑上。這裡刻的是乾隆《再題澄海樓》:“我有一勺水,瀉為東倉溟。無今亦無古,無見亦無盈”。乾隆皇帝將蒼茫渤海比作是他手中的一勺水,輕輕一瀉便成了大海,這也充分體現了乾隆皇帝的豪情和霸氣!

這塊碑在八國聯軍侵華時全被侵略者給毀壞了。在古代皇帝是至尊,神聖不可侵犯,他的東西也是被人供奉,可八國聯軍不屑一顧輕易就給毀壞了。可見當時我國國力弱小,“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任人宰割。“落後就要捱打”,這段屈辱的歷史讓中國人牢牢地記住了這句話。

大家看到的是“一勺之多”碑,我們剛才看到乾隆的那首詩就是由此意而來,細心的遊客可以看得出這塊碑是由兩塊拼接而成,上半是重修老龍頭時打撈上來的,下半部分是仿製的,兩個半塊拼接而成。

這是“天開海嶽”碑。據專家鑑定它屬於唐碑。“天開海嶽”這四個字將老龍頭的美景作了高度的概括,天海相依與山為伴,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這樣的美景。這塊碑還與張學良將軍有一段歷史淵源。1920xx年八國聯軍將老龍頭毀於一旦,天開海嶽碑已被推倒在地十分痛心,於是命人豎了起來,使天開海嶽重新屹立在老龍頭上。這裡起的不僅是一塊碑,豎起的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頑強抗爭的精神。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這些用玻璃罩起來的土牆是真正的明代土城牆,又叫“夯土牆”。別看它貌不驚人,可是它十分堅固,再鋒利的兵器,那它也沒有辦法,凡是它就怕拿水反覆地蹭,水一蹭土就紛紛掉落。所以人們說它“怕軟不怕硬”。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靖虜臺,這是明代長城惟一的海上敵臺,大家請看這三個字“靖滷臺”,“滷”指海水,又取諧音為“敵虜”的虜。所以這裡就有兩層含義:一是平靜海水,二是平定敵虜,利用了一語雙關的手法。敵臺主要是個防禦工程,可以駐兵,存放武器,咱們看到的這個孔叫做“箭孔”,可以觀察敵情,還可以向外射擊,它可稱得上是老龍頭海防要塞的橋頭堡了。

各位遊客,過了靖虜臺就到了龍頭的最前端,這裡是伸入大海23米有餘的入海石城,踏上入海石城好比是登上萬里長城的鼻翼,你會感覺隨著它劈波斬浪,笑傲渤海之上。

入海石城是老龍頭長城伸入海中的近端部分。全城屹立在海水之中。北接靖虜敵臺。南浸萬頃波濤,構成了雄奇的海上城堡。為能經受海水的衝擊,入海石城的建築結構獨特,全部從巨型花崗岩條石砌壘。咱們看到的這幾塊岩石就是當年砌城時用的。

咱們可以看到每塊巨石的角上都有幾個凹槽。這些凹槽叫做“燕尾槽”。槽內澆鑄鐵水,利用獨特的榫卯結構將兩塊巨石連線起來。這最好地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精湛高超的建築工藝。

在老龍頭還可以看到的另一處海上勝景就是海神廟。這裡三面環水,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每當雲霧繚繞或煙雨濛濛,海神廟若隱若現好似瀛洲仙境。

在明代海運開通,石河口被闢為漕運碼頭,商賈往來盛極一時。當地漁民為報得出海平安,只得將希望寄託於海神之上,於是修建了海神廟。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巨大的牌坊是由漢白玉砌成,琉璃瓦頂,裝飾得很精巧,前書“安瀾”,後書“優波”這表達了人們祈求風平浪靜,行船安全的願望。

海神廟前這兩尊怪獸左為“乘黃”,右為“龍馬”。古書中記載騎上乘黃可以活兩千歲,龍馬別有九音,歌聲十分動聽,可見它倆都是身懷絕技,有它們守衛著海神殿,更增添了海神的神聖之感。海神殿居於整個廟宇的中心位置,殿門上方懸有乾隆皇帝御題的“江溟寧宴”,殿中海神端坐,手下各神恭敬聽命。這些塑像都是造型生動,栩栩如生。

現在進入的院落是祭祀天后娘娘的天后宮。天后聖母就是媽祖,相傳她生活在宋代,精通魚訊而且通曉天文氣象,經常幫助出海的漁民,深受漁民的愛戴。她去世後當地人在湄洲島上建了座小廟來紀念她,並尊稱她為媽祖。後來媽祖的名氣越來越大,就逐漸成了沿海居民的海上保護神了。在祖國的寶島臺灣有三分之二的人信奉媽祖,在港澳地區媽祖的名字更是家喻戶曉,這也充分證明了海峽兩岸有著共同的文化,同是龍的子孫,血脈相連,不可分割。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就到了海神廟的最前端——觀海亭,它也是建在海上,置身觀海亭和戰在入海石城上觀海感受的是截然不同的,少了居高臨下的氣勢,卻像乘一葉小舟漂流在大海之上,憑海臨風,心情舒暢,自有一番難以名狀的美妙感覺!

山海關的導遊詞簡介 篇14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河北省最著名的景區——山海關。該景區位於秦皇島東北15千米處、萬里長城的最東端。山海關是一座防禦體系完整的城關,是中國內地通往東北的必經關隘,歷史上曾是重要的軍事要塞。山海關依據“通川之道,要害之處”的古代城市規劃原則而建城關,該處正處於海陸咽喉要衝,在歷史上早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達移關於此,連引長城為城之址,開始修建山海關。山海關由關城、東羅城、西羅城、南翼城、北翼城、威遠城和寧海城七大城堡構成,四周有長4769米、高11.6米、厚10餘米的城牆,牆體高大堅實,氣勢巨集偉。在東、西、南、北建有四個城門,城東南隅、東北隅建有角樓,城中間建有雄偉的鐘鼓樓。整個衛城建築規模巨集偉,防禦工程堅固。山海關是明代建立“衛所兵制”的產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對山海關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山海關景區古蹟薈萃、風光綺麗、氣候宜人,既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也是我國最著名的旅遊避暑勝地。景區的主要景點有長壽山景區、鱷魚湖、角山長城、老龍頭、孟姜女廟、孟姜女苑、懸陽洞、燕塞湖等。

山海關的導遊詞簡介 篇15

茫茫大地,關隘無數,敢稱“天下第一”的只有地處萬里長城龍首的山海關。“天下第一關”自明代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矗立在山海關至今,歷經六百多年風吹雨打,歲月悠悠,巨大的匾額與巍峨的城樓渾然一體,向世人堂而皇之地昭示著中華民族敢為人先的聰明才智和偉大的創造精神。

當遊人懷著“到了長城即好漢”的喜悅心情,遊覽天下第一關城樓之後就會發現,城樓上下內外共有三塊完全一樣的“天下第一關”匾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哪一塊是原匾呢?看著“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結構端正,字型威嚴,筆力蒼勁、古樸,有雄視四海之意,又有藝蓋八荒之雄風,這世上罕見的書法出自何人手筆?

有人說:“‘天下第一關’這五個大字骨豐肉潤,入妙通靈,努如植槊,勒若橫釘”, 似是古代書法家“書聖”王羲之所寫。此說不確。因為王羲之生活在晉代(321-379年), 而天下第一關建於明朝洪武年間,前後相差九百多年。

還有人說,這匾系嚴嵩手筆。此說也有許多疑點。嚴嵩是明代中葉人(1480-1569 年),是攬權貪賄的一代奸臣,其子嚴世蕃橫行不法遭斬,嚴嵩被罷官,最後寄食墓舍而死,《明史·奸臣傳》中有記載。況且嚴嵩當道之時,天下第一關已建成百餘年。此時“天下第一關” 匾額早已懸掛多年。

真正書寫“天下第一關”匾額的應為明朝34位書法大家之一,山海關人——蕭顯。

蕭顯,字文明,號履庵、海釣,祖籍江西龍泉(今浙江省龍泉縣),後其家移居直隸山海衛,即現在的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蕭顯生於1437年,少年時曾在角山寺讀書,勤奮好學。明天順三年 (1459年), 自幼苦學的蕭顯考中舉人。成化八年 (1472 年),蕭顯殿試獲二甲進士。始任兵科給事中,充批本官,輔助明英宗處理奏章,稽察六部違誤。任職其間,蕭顯耿直剛正,招致權貴嫉恨。成化十六年,明廷以同知之職派蕭顯出鎮寧州(今雲南華寧縣),又深得兵民敬服而“無敢怨者”。弘治元年(1488 年),蕭顯移職衢州(今浙江衢縣),任期中撫卹孤苦,修葺學舍,得到官兵信賴。弘治四年(1491年)明廷拔蕭顯為福建按察司僉事,受命主督屯田。

弘治五年(1492 年),蕭顯上疏朝廷乞歸得準。蕭顯回到山海關在城北角山後結廬隱居,號為“圍春山莊”,並建有墨香、蔭秀二亭。終日以詩、書、酒自娛達 20 年之久。蕭顯在 《圍春莊雜感》中寫道:“畏途自慶歸來早 , 安枕何妨睡起遲。適興聊沽陶令酒,感懷頻詠杜陵詩……”尤其是他的書法藝術。幾經確練。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這時候的山海關“鎮東”城樓已經修好百年,但一直沒有與之相稱的匾額。明朝成化皇帝朱見深親筆詔旨,要在山海關東門城樓上懸掛一塊題為“天下第一關”的匾額,一來可以為山川日月增輝,二來也可以為大明帝國壯威。鎮守山海關的兵部主事接聖旨後不敢怠慢,首先派人攀上東門箭樓,丈量尺寸,找四個出名的木匠,做了一塊長一丈七尺七寸 (5.9 米) , 寬四尺八寸 (1.6 米)的巨匾。望著巨匱兵部主事面帶難色,找誰來寫呢?這時有一個部下說,能寫此匾的人就在山海關”圍春山莊”,鼎鼎大名的原福建按察司僉事蕭顯。他楷書、草書、隸書、篆書樣樣精通。第二天,兵部主事攜帶禮品登門拜訪蕭顯,並說明來意。蕭顯笑笑說“我乃賦閒之人,不過練筆養生,實難擔此重任。

“兵部主事聽到蕭顯婉言謝絕的話,躬身揖禮說:“蕭大人,您是德高望重的清官,又是遠近聞名的寫家,書此匾額非您莫屬,如果您今天不答應,我就不走!”蕭顯沉思了半晌,才勉強應允。不過他提出:“讓我寫這塊匾,時間恐怕非三天兩早,你們不必催我,心急肯定寫不好。”兵部主事見好就收,連連答應:“可以可以,請蕭大人看著辦就是了。”

兵部主事原以為,就這五個字,即使兩天寫一個字,十天也寫完了。可他回到街門二十多天了,一點信兒也沒有。但有言在先,還不能催。想來想去,他讓手下人備了燻雞、烤鴨、點心,水果,派兩名親信給蕭顯送去。到了晚上,送禮的回來稟報說,蕭大人正在練字,書房裡貼著歷代書法名家的真跡墨寶,桌上地下都是寫過的宣紙。”兵部主事一昕心想,再等等吧。這一等,轉眼又過去了二十多天。兵部主事又著急了,忙又派人把一些緩羅綢緞和一匹駿馬給蕭大人送去。意思是請蕭顯快馬加鞭。時間不長,送禮的人回來報告說:“蕭大人正在院子裡練武功,十八般兵器,刀槍劍戟,斧鉞鉤釵,技法嫻熟。兵部主事一聽,有些莫名其妙。無可奈何,只好再等等吧”,誰知道轉眼又過去了二十多天。兵部主事這回有點沉不住氣了,忙讓手下人備好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給蕭顯送去。時間不長,送禮人回來,稟報說:“蕭大人正在書房裡吟詩:”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絲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什麼“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青光”……

兵部主事追問:“蕭大人收到‘四寶’怎麼說的 ?”

他看了看禮物說:“回去轉告你家大人說,再過一個月就可以寫匾了。”

兵部放事又急又氣,怎麼還要一個月?看來還得等待。

可是事情發生了變化。第二天,兵部主事就收到快馬急報,新任葫遼總督三天之後替皇上事先視察懸掛匾額一事。一切事項必須準備停當,不得有誤。這下可把兵部主事急出汗來了。他命人將巨匾和一罈子墨汁隨他同進“圍春山莊”蕭顯的家。

兵部主事見到蕭顯寒喧幾句之後,拱手施禮說:“下官今遇急難,務必請蕭大人伸手幫助,下官永世不忘。” 蕭顯忙問個究竟。兵部主事把總督要前來視察之事說完。蕭顯聽罷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說:“看來今天這匾是非寫不可了,寫就寫罷。”於是他讓人把匾靠在牆上,匾下邊墊上幾塊磚。他親自從書房取來一支如椽之筆,將筆放在墨缸裡潤得飽滿,在匾前輕踱小步,屏心靜氣,凝神細息,靜觀默察,猶如思接千載,視通千里;意在筆先,翰逸神飛,拿筆似公孫大娘武劍,只見他,把全身力氣灌注到胳膊上,再由胳膊灌通到手腕上,直至筆端,起筆象飛燕掠食,落筆如高山墮石,有快有慢,又穩又準,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手隨意運,筆與手會,努如植槊,勒若橫釘,鳳鳶戾空,綸常在手;鳳檣陣馬,沉著痛快;一氣呵成,入木三分。

兵部主事在一旁看著看著,竟入了迷,心想,練武的講究“身劍合一 ”,功夫不純不行,功夫不到也不行。象蕭顯這樣,身隨筆行,筆動身移,也是“身筆合一”呀。這下子可真開了眼了。正想到這,就聽耳旁有人說:“ 獻醜了,令兵部見笑。”抬頭一看,蕭顯汗流滿面站在匾前,匾上“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墨跡未乾,墨香縷縷,筆遒法足,超然曠絕……兵部主事見此連忙拱手向蕭顯道謝,祝賀並稱贊說:“蕭大人所題此匾秀處如鐵,嫩處如金,樸而自古,拙而自奇,骨重脈和,渾然天成,真不愧為當代書壇巨擘呀 !”蕭顯聽後又搖頭又擺手,帶著惋惜的神情說:“兵部大人過獎了。我本想寫得更好些。為了這五個字的形體結構,我先用一個月的時間,精研了前代著名書法家的碑帖墨跡;為了增加腕力,我用一個月時間練習兵器,這兩步是做到了。可是我想這匾是要懸掛在山海關這座著名雄關上,字型端正有力是不夠的,它必須具有神韻,道偉高古,應該骨在肉中,趣在法外。就是說匾上的字應該突破那塊木匾,三尺見方的字掛上去讓人們從下邊一望,是五尺見方或者更大些,既要力透紙背,又要離紙欲飛……為了達到這種地步,我用誦讀古人詩詞來開闊胸襟,陶冶性情。可惜呀,這點沒能做到!”兵部主事昕了這番話才明白蕭顯為什麼不肯在短期內寫匾的原因了。不過他對剛寫好的五個大字非常滿意,連連說:“很好很好,依我看此匾定能傳之後世,光照千古啊!”

第二天上午辰時,兵部主事率眾官兵在東門前的“悅心齋”酒樓盛宴款待蕭顯。酒過三巡,賓主下樓賞匾。望著箭樓上的新匾,兵部主事和眾人都發現“下”字少寫了一點。這時一個士兵氣喘呼呼地稟報說,前來替皇上視察匾額的到遼總督已到城外的歡喜嶺了。蕭顯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命書童端來墨盆,讓人從酒樓找來麻團抹布捆好,浸在墨盆當中,待全部浸透,用二尺見方的棉布包好,用盡平生力氣,將墨團向“下”字投去,只聽“膨”的一聲,再看“下”字一筆不缺。兵部主事和眾人驚得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等大家清醒過來,止不住異口同聲地稱讚:“蕭大人真是一掣萬鉤,巧奪天工啊!”

現在,蕭顯寫的這塊匾就收藏在“天下第一關”一層樓內。“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每個字都在1米以上,其中“ 一”字最長為 1.09 米,“關”字最高的一筆為“1.45”米。樓內二層所懸巨匾為光緒五年(1879 年)楊寶清複製;而樓外二層所懸匾額系民國九年(1920 年)由王治複製的。“天下第一關”匾額和蕭顯寫匾的傳說,吸引著大量旅遊者欣賞和讚歎。

山海關的導遊詞簡介 篇16

各位遊客:

大家好!今天我帶大家遊覽的是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大家看,現在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山海關的城樓了。這座雄偉的城樓背靠著連綿不斷的蒼山,面對著波濤洶湧的碧海,萬里長城好像是她的兩隻臂膀,護衛著身後的萬里江山,真不愧為山海之關。好了,我們到城下了,請大家向上仰視,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簷下一塊巨幅橫匾,上面是古代著名書法家肖顯題寫的五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天下第一關。現在,大家跟我順著城樓兩側的石階上城。

城樓上,懸著巨幅橫匾的大殿外,一左一右有兩尊大炮八字分列。左邊的一尊向著左前方,右邊的一尊向著右前方,黑洞洞的炮口虎視眈眈。大殿門前的那個箭垛是整個城堡的中心點,主城樓、甕城以及腳下的城門,都是以它為其準建造的。

我們到大殿裡去看看。大家看,迎門桌案上架著一口鋼刀,這口刀是明朝鑄造的,有一百六十六斤重。從這砍得鋸齒般的刀口和這刀身上暗紅的斑斑鏽跡,完全可以想象當年它立下多少卓著的戰功。殿中左邊的牆上擺著七八隻羽箭,右邊牆下襬著一副盔甲,鏽跡斑斑,殘缺不全,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將軍遺物。在陳設大刀後面的牆上,掛著一塊與殿外完全相同的大匾,其實這才是書法家真正的手跡,門外掛著的是仿製品。

今天我給大家的講解到此就結束了,下面是四十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活動完後,大家請在箭垛旁集合。

山海關的導遊詞簡介 篇17

山海關總兵府綜合文化旅遊景區,坐落於山海關古城西北片區,屬河北省政府主導下的"山海關古城保護開發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北省"文化一號工程",河北省""規劃重點文化產業專案,在政府規劃中被列為"歷史文化展示區"。總佔地面積88.6畝(5906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3743.62平方米。

景區以明代山海鎮總兵府為主體,以總兵府周邊十二生肖太歲院、大悲院、孔廟、關帝廟等富含歷史文化積澱的人文構件為輔助,以龍城大酒樓、龍城大戲院、豪華四合院賓館等場所為接待服務設施。此外,總兵府遊藝城與亞洲最大的數字科技企業--北京水晶石數字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網路旅遊"戰略專案,打造全球最大的動態體驗式數字影像產品《萬里長城四季圖》和網路旅遊遊戲《龍城帝國》。

山海關總兵府綜合文化旅遊專案,是一座包羅歷史與現代、融匯遊覽與體驗、兼顧文化與遊樂、適宜國人與外賓的大型複合式旅遊景區。

總兵府衙署是景區的核心,左右兩側由八套豪華四合院賓館四合院相拱衛,中間部分為衙署主體,由南至北分別為府前街、牌坊、影壁、大門、儀門、戒石坊、大堂、23任總兵祠堂等

衙署建築,最北側為二堂、三堂文物保護遺址,遺址兩側為6座明末著名戰役紀念館。

山海關於明洪武20xx年(公元1381年)建關設衛。明萬曆46年(公元1620xx年)設山海關總兵一職,歷23任總兵。如果說山海關是一座規模巨集大的軍事堡壘,山海關總兵府就是這座堡壘的指揮中樞,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不盡的名人傳奇,23任總兵官、兵部尚書袁崇煥、名將熊廷弼、孫承宗、洪承疇、祖大壽、吳三桂等等,都在這裡留下過不可磨滅的足跡,諸多決定歷史的重大事件均在此處謀劃運籌。

總兵府遊樂城,獨家創制大型體驗式數字影像鉅著《萬里長城四季圖》,規模與創意全面超越世博會中國館《清明上河圖》,居全球第一。與之相匹配的網路旅遊專案"龍城帝國",由山海關龍城旅遊與北京水晶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發,是一個以山海關總兵府綜合旅遊專案為依託、以全球網際網路為平臺、以長城文化為主題的大型互動體驗式網路旅遊專案,系全國首創、世界領先的新時代動態旅遊產品。

"龍城帝國"產品由線上線下兩部分內容組成。線上部分,以明代史實進行故事情節設計,重大戰爭為主導,梳理出一條集歷史事件、英雄人物、文學思想等因素構成的山海關式文化遊戲。並結合實體總兵府、孔廟、大悲院設計故事場景,讓使用者在體驗中不僅能瞭解山海關歷史,寓教於樂,還能到現場尋找建築起源。

線下部分,以6450平方米的總兵府遊藝城為基地,形象打造長城四季圖,突出山海關文化,將線上遊戲中涉及到的戰爭、人物等進行實體再現,達到現場與線上的完美融合。

線上、線下兩部分內容設計主線一致,但又各有側重,相輔相成,各有呼應。註冊使用者可以在現場進行網上積分的兌換,也可利用現場展項實現網上積分的積累,以磁卡作為流通門票,實現使用者一對一繫結,保證線上線下的資訊共享。

總兵府遊藝城的《萬里長城四季圖》為多媒體數字景觀,總長200餘米,共16個互動智慧點。以萬里長城為創作藍本,利用高科技的數字技術打造世界獨一無二的動態萬里長城影像,為受眾提供超強震撼體驗。

《萬里長城四季圖》不僅再現各個關隘的原貌,展現萬里長城盛況,還通過科技模擬展示萬里長城一年四季不同時節的風貌變化,通過互動體驗,親身體驗古代長城戰爭的艱辛,感受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

總兵府遊藝城,是以長城重大戰爭事件為主導,結合現代城市發展要求進行資源整合,以歷史事件、英雄人物、文學思想等因素為脈絡,以現代科技為手段,具有時代特徵的文化旅遊業綜合體,並通過現場和遊戲來突出山海關式的地域文化,對於提升秦皇島市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總體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