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最新的甘肅麥積山導遊詞範文(精選15篇)

欄目: 甘肅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7.3K

最新的甘肅麥積山導遊詞範文 篇1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45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142米,但山的形狀奇特,孤峰崛起,猶如麥垛,人們便稱之為麥積山。山峰的西南面為懸崖峭壁,石窟就開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達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國的石窟中是罕見的。

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山巒上密佈著翠柏蒼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頂,極目遠望,四面全是鬱鬱蔥蔥的青山,只見千山萬壑,重巒疊嶂,青松似海,雲霧陣陣,遠景近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圖景被稱為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在我國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麥積山為最佳。

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自公元384年,後來經過十多個朝代的不斷開鑿、重修,遂成為我國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現存洞窟194個,其中有從4世紀到19世紀以來的歷代泥塑、石雕7200餘件,壁畫1300多平方米。麥積山石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洞窟所處位置極其驚險,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遊人攀登上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棧道,不禁驚心動魄。古人曾稱讚這些工程:“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龕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眾中還流傳著“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的諺語。可見當時開鑿洞窟,修建棧道工程之艱鉅、巨集大。

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歷史學家范文瀾曾譽麥積山為“陳列塑像的大展覽館”。如果說敦煌是一個大壁畫館的話,那麼,麥積山則是一座大雕塑館。這裡的雕像,大的高達15米多,小的僅20多釐米,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系統地反映了我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這裡的泥塑大致可以分為突出牆面的高浮塑,完全離開牆面的圓塑,貼上在牆面上的模製影塑和壁塑四類。其中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被視為珍品。

麥積山的塑像有兩大明顯的特點:強烈的民族意識和世俗化的趨向。除早期作品外,從北魏塑像開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視的體態,都有和藹可親的面容,雖是天堂的神,卻象世俗的人,成為人們美好願望的化身。從塑像的體形和服飾看,也逐漸在擺脫外來藝術的影響,體現出漢民族的特點來。

麥積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別具一格的“崖閣”。在東崖泥塑大佛頭上15米高處的七佛閣,是我國典型的漢式崖閣建築,建在離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開鑿於公元6世紀中葉。麥積山石窟雖以泥塑為主,但也有一定數量的石雕和壁畫。麥積山石窟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架和修復了1300多米的凌空棧道,使遊人能順利登臨所有洞窟。 麥積山石窟的造像最高大者達16米,最小者僅為10餘釐米。其中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稱為“東方的維納斯”。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細緻地繪出了圖案。建於七十餘米高的的七佛閣上塑像俊秀,過道頂上殘存的壁畫精美絕倫,其中西端頂部的車馬行人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車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稱國內壁畫構圖之經典之作。

最新的甘肅麥積山導遊詞範文 篇2

麥積山風景名勝區在西秦嶺北支脈的東段,總面積215平方公里,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和街亭古鎮。其中,以麥積山石窟最為著名。麥積山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農家麥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勢險峻,周圍綠樹成林,環境清幽。西漢末年,麥積山已成為天水名將隗囂的避暑宮。十六國後秦(公元384-420xx年)時期,始修鑿石窟,後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多個朝代,1500多年的開鑿重修,已成為我國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

麥積山石窟有洞窟194個,泥塑和石刻造像7200餘身,壁畫1300多平方米,尤以泥塑藝術見長,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館”。麥積山石窟是中國諸多石窟寺廟中風景最為秀麗的一座,以七佛閣、萬佛洞、牛兒堂、寂陵等最為著名。泥塑以形傳神,神形兼備,反映的內容具有徹底的世俗和濃厚的生活情趣。塑繪手法是上彩不重彩,特色顯明。麥積山景區有一植物園可供參觀遊覽。

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四大名石窟之一,於一九六一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和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溫泉一起於一九八二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

最新的甘肅麥積山導遊詞範文 篇3

迎著秋風,踏著青草。我們全家人前往天水旅遊。而在這次的天水之遊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旅遊景點便是著名的“麥積山石窟”了。

經過四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到達了天水市。住進旅館,吃過午飯,我們便馬不停蹄地趕往第一個旅遊目的地——麥積山石窟。

“真是湊巧,剛剛還陽光明媚,現在卻已細雨綿綿。唉,下雨可怎麼玩呀!”我低聲抱怨著。“這你就錯了,”爸爸說,“‘麥積煙雨’可是麥積山的一大奇景,一般可碰不到呢!”聽了這話,我眼前一亮,盼望著早點看到這“奇景”。

到了麥積山山腳,清新的空氣撲鼻而來。遠遠望去,山體酷似農家麥垛,因下雨形成的霧氣,環繞著山頭,朦朧的景象給人帶來一種神祕的氣息,猶如仙境一般。

吸著新鮮的空氣,聞著青草的香味,我們徒步走到了麥積山石窟下。

聽導遊說:麥積山石窟始鑿於十六國後秦,經十多個朝代開鑿重修,距今約一千六百年曆史,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現存洞窟194個,大小造像7200餘尊,分泥塑,石雕和石刻造像碑三類,以泥塑為主,素有“東方雕塑陳列館”的美譽。深厚的民族傳統,鮮明的世俗化和濃郁的生活情趣,是麥積山石窟的顯著特徵。

聽著導遊的講解,我們不知不覺走到了山頂(指人能走到的最高處)。看著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像,我彷彿看到了我們的祖先在這座陡峭的山上,利用他們的智慧,造出這一尊尊神奇的雕像。他們有的在雕刻,有的在上色,有的在固定……總之,到處都有他 們勤勞的身影。

在這麼多雕像中,令我讚歎的有兩處。首先便是位於山東側的“西方三聖”雕塑。中間的阿彌佗佛長13米,威嚴壯觀,神形兼備,琉璃珠做的眼睛炯炯有神,衣服上的褶皺做得細緻入微,因為在和泥時加入了髮絲等材料,使得佛像看起來光滑細嫩,像真的一樣。其次就是被稱為“東方微笑”的小沙彌。他兩眼微閉,嘴巴上翹,頭微微低下,顯出東方人特有的可愛與含蓄。非常討人喜歡。

游完麥積山,我心中感慨萬分,我們的祖先,利用他們的智慧、勤勞與恆心,為後人留下了這樣值得驕傲的文物。而作為龍的傳人的我們,更應該將祖先們勤勞樸實,持之以恆的精神發揚光大,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生生不息。

最新的甘肅麥積山導遊詞範文 篇4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45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狀奇特,孤峰崛起,猶如麥垛,人們便稱之為麥積山。山峰的西南面為懸崖峭壁,石窟就開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達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國的石窟中是罕見的。

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山巒上密佈著翠柏蒼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頂,極目遠望,四面全是鬱鬱蔥蔥的青山,只見千山萬壑,重巒疊嶂,青松似海,雲霧陣陣,遠景近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圖景被稱為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在我國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麥積山為最佳。

最新的甘肅麥積山導遊詞範文 篇5

尊敬的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

很高興能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相聚在麥積山。我是本次旅行的導遊小潘,希望我們一行遊覽快樂。

麥積山地處甘肅天水東南約50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景區總面積215平方公里,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和街亭古鎮。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在懸崖峭壁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難度之大,智慧之高,這在我國的石窟中是非常罕見的。下來,咱們就去看一看吧。

進了景區,大家現在看麥積山像什麼呢?對,像一個麥垛。麥積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高80米,這裡薈萃著後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的塑像7200餘尊,壁畫1300多平方米,分佈在194個洞窟裡,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被譽為我國四大石窟。如果就藝術特色來分,敦煌側重於絢麗的壁畫,雲崗、龍門著名於壯麗的石刻,而麥積山則以精美的塑像聞名於世。正如我國雕塑家劉開渠所讚美的:麥積山是“我國曆代的一個大雕塑館。”

大家步入棧道一定注意安全,不要擁擠。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憑崖而鑿的一組雕刻造像。中間一座佛,高達15米,左右兩尊菩薩侍立,喜笑顏開,迎送來往遊客。這也是麥積山最大的佛像。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最壯麗的4號窟上七佛閣。7間佛龕裡有42尊菩薩塑像,神態莊嚴可親,華美而不俗。

現在大家來到西崖石窟,這裡以133號和127號石窟為最大。133號碑洞,是麥積山最特殊的一個洞窟。洞中不僅有許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塊石碑,有幾塊碑面密列賢動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稱“萬佛堂”。其中10號、11號、16號為眾碑之精華。127號窟更為精彩,這座雕像,不要說在麥積山,就是在世界佛教藝術中,都是稀有珍品。

麥積山的主景區我們先觀賞到這裡,再次感謝大家對小潘工作的支援!歡迎大家再次光臨甘肅、光臨麥積山!

謝謝大家!

最新的甘肅麥積山導遊詞範文 篇6

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山巒上密佈著翠柏蒼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頂,極目遠望,四面全是鬱鬱蔥蔥的青山,只見千山萬壑,重巒疊嶂,青松似海,雲霧陣陣,遠景近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圖景被稱為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在我國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麥積山為最佳。

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自公元384年,後來經過十多個朝代的不斷開鑿、重修,遂成為我國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現存洞窟194個,其中有從4世紀到19世紀以來的歷代泥塑、石雕7200餘件,壁畫1300多平方米。麥積山石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洞窟所處位置極其驚險,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遊人攀登上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棧道,不禁驚心動魄。古人曾稱讚這些工程:"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龕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眾中還流傳著"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的諺語。可見當時開鑿洞窟,修建棧道工程之艱鉅、巨集大。

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歷史學家范文瀾曾譽麥積山為"陳列塑像的大展覽館"。如果說敦煌是一個大壁畫館的話,那麼,麥積山則是一座大雕塑館。這裡的雕像,大的高達15米多,小的僅20多釐米,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系統地反映了我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這裡的泥塑大致可以分為突出牆面的高浮塑,完全離開牆面的圓塑,貼上在牆面上的模製影塑和壁塑四類。其中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被視為珍品。

麥積山的塑像有兩大明顯的特點:強烈的民族意識和世俗化的趨向。除早期作品外,從北魏塑像開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視的體態,都有和藹可親的面容,雖是天堂的神,卻象世俗的人,成為人們美好願望的化身。從塑像的體形和服飾看,也逐漸在擺脫外來藝術的影響,體現出漢民族的特點來。

麥積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別具一格的"崖閣"。在東崖泥塑大佛頭上15米高處的七佛閣,是我國典型的漢式崖閣建築,建在離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開鑿於公元6世紀中葉。麥積山石窟雖以泥塑為主,但也有一定數量的石雕和壁畫。麥積山石窟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架和修復了1300多米的凌空棧道,使遊人能順利登臨所有洞窟。麥積山石窟的造像最高大者達16米,最小者僅為10餘釐米。其中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稱為"東方的維納斯"。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細緻地繪出了圖案。建於七十餘米高的的七佛閣上塑像俊秀,過道頂上殘存的壁畫精美絕倫,其中西端頂部的車馬行人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車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稱國內壁畫構圖之經典之作。

最新的甘肅麥積山導遊詞範文 篇7

尊敬的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

很高興能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相聚在麥積山。我是本次旅行的導遊小潘,希望我們一行遊覽快樂。

麥積山地處甘肅天水東南約50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景區總面積215平方公里,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和街亭古鎮。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在懸崖峭壁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難度之大,智慧之高,這在我國的石窟中是非常罕見的。下來,咱們就去看一看吧。

進了景區,大家現在看麥積山像什麼呢?對,像一個麥垛。麥積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高80米,這裡薈萃著後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的塑像7200餘尊,壁畫1300多平方米,分佈在194個洞窟裡,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被譽為我國四大石窟。如果就藝術特色來分,敦煌側重於絢麗的壁畫,雲崗、龍門著名於壯麗的石刻,而麥積山則以精美的塑像聞名於世。正如我國雕塑家劉開渠所讚美的:麥積山是“我國曆代的一個大雕塑館。”

大家步入棧道一定注意安全,不要擁擠。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憑崖而鑿的一組雕刻造像。中間一座佛,高達15米,左右兩尊菩薩侍立,喜笑顏開,迎送來往遊客。這也是麥積山最大的佛像。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最壯麗的4號窟上七佛閣。7間佛龕裡有42尊菩薩塑像,神態莊嚴可親,華美而不俗。

現在大家來到西崖石窟,這裡以133號和127號石窟為最大。133號碑洞,是麥積山最特殊的一個洞窟。洞中不僅有許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塊石碑,有幾塊碑面密列賢動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稱“萬佛堂”。其中10號、11號、16號為眾碑之精華。127號窟更為精彩,這座雕像,不要說在麥積山,就是在世界佛教藝術中,都是稀有珍品。

麥積山的主景區我們先觀賞到這裡,再次感謝大家對小潘工作的支援!歡迎大家再次光臨甘肅、光臨麥積山!

謝謝大家!

最新的甘肅麥積山導遊詞範文 篇8

尊敬的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

很高興能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相聚在麥積山。我是本次旅行的導遊小潘,希望我們一行遊覽快樂。

麥積山地處甘肅天水東南約50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景區總面積215平方公里,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和街亭古鎮。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在懸崖峭壁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難度之大,智慧之高,這在我國的石窟中是非常罕見的。下來,咱們就去看一看吧。

進了景區,大家現在看麥積山像什麼呢?對,像一個麥垛。麥積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高80米,這裡薈萃著後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的塑像7200餘尊,壁畫1300多平方米,分佈在194個洞窟裡,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被譽為我國四大石窟。如果就藝術特色來分,敦煌側重於絢麗的壁畫,雲崗、龍門著名於壯麗的石刻,而麥積山則以精美的塑像聞名於世。正如我國雕塑家劉開渠所讚美的:麥積山是“我國曆代的一個大雕塑館。”

大家步入棧道一定注意安全,不要擁擠。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憑崖而鑿的一組雕刻造像。中間一座佛,高達15米,左右兩尊菩薩侍立,喜笑顏開,迎送來往遊客。這也是麥積山最大的佛像。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最壯麗的4號窟上七佛閣。7間佛龕裡有42尊菩薩塑像,神態莊嚴可親,華美而不俗。

現在大家來到西崖石窟,這裡以133號和127號石窟為最大。133號碑洞,是麥積山最特殊的一個洞窟。洞中不僅有許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塊石碑,有幾塊碑面密列賢動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稱“萬佛堂”。其中10號、11號、16號為眾碑之精華。127號窟更為精彩,這座雕像,不要說在麥積山,就是在世界佛教藝術中,都是稀有珍品。

麥積山的主景區我們先觀賞到這裡,再次感謝大家對小潘工作的支援!歡迎大家再次光臨甘肅、光臨麥積山!

謝謝大家!

最新的甘肅麥積山導遊詞範文 篇9

麥積山風景名勝區在西秦嶺北支脈的東段,總面積215平方公里,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和街亭古鎮。其中,以麥積山石窟最為著名。麥積山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農家麥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勢險峻,周圍綠樹成林,環境清幽。西漢末年,麥積山已成為天水名將隗囂的避暑宮。十六國後秦(公元384-420xx年)時期,始修鑿石窟,後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多個朝代,1500多年的開鑿重修,已成為我國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

麥積山石窟有洞窟194個,泥塑和石刻造像7200餘身,壁畫1300多平方米,尤以泥塑藝術見長,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館”。麥積山石窟是中國諸多石窟寺廟中風景最為秀麗的一座,以七佛閣、萬佛洞、牛兒堂、寂陵等最為著名。泥塑以形傳神,神形兼備,反映的內容具有徹底的世俗和濃厚的生活情趣。塑繪手法是上彩不重彩,特色顯明。麥積山景區有一植物園可供參觀遊覽。

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四大名石窟之一,於一九六一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和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溫泉一起於一九八二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

最新的甘肅麥積山導遊詞範文 篇10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歷史學家范文瀾曾譽麥積山為“陳列塑像的大展覽館”。如果說敦煌是一個大壁畫館的話,那麼,麥積山則是一座大雕塑館。這裡的雕像,大的高達16米,小的僅有10多釐米,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系統地反映了我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這裡的泥塑大致可以分為突出牆面的高浮塑,完全離開牆面的圓塑,貼上在牆面上的模製影塑和壁塑四類。其中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被視為珍品。

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後來經過十多個朝代的不斷開鑿、重修,遂成為我國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麥積山石質皆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勢陡然、獨峰聳立,最初有許多天然巖洞。現存洞窟194個,其中有從4世紀到19世紀以來的歷代泥塑、石雕7200餘件,壁畫1300多平方米。由於麥積山山體為第三紀沙礫岩,石質結構鬆散,不易精雕細鏤,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稱於世,絕大部分泥塑彩妝。被雕塑家劉開渠譽為“東方雕塑館”。

麥積山的塑像有兩大明顯的特點:強烈的民族意識和世俗化的趨向。除早期作品外,從北魏塑像開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視的體態,都有和藹可親的面容,雖是天堂的神,卻象世俗的人,成為人們美好願望的化身。從塑像的體形和服飾看,也逐漸在擺脫外來藝術的影響,體現出漢民族的特點。

最新的甘肅麥積山導遊詞範文 篇11

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自公元384年,後來經過十多個朝代的不斷開鑿、重修,遂成為我國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現存洞窟194個,其中有從4世紀到19世紀以來的歷代泥塑、石雕7200餘件,壁畫1300多平方米。麥積山石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洞窟所處位置極其驚險,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遊人攀登上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棧道,不禁驚心動魄。古人曾稱讚這些工程:“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龕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眾中還流傳著“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的諺語。可見當時開鑿洞窟,修建棧道工程之艱鉅、巨集大。

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歷史學家范文瀾曾譽麥積山為“陳列塑像的大展覽館”。如果說敦煌是一個大壁畫館的話,那麼,麥積山則是一座大雕塑館。這裡的雕像,大的高達15米多,小的僅20多釐米,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系統地反映了我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這裡的泥塑大致可以分為突出牆面的高浮塑,完全離開牆面的圓塑,貼上在牆面上的模製影塑和壁塑四類。其中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被視為珍品。

麥積山的塑像有兩大明顯的特點:強烈的民族意識和世俗化的趨向。除早期作品外,從北魏塑像開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視的體態,都有和藹可親的面容,雖是天堂的神,卻象世俗的人,成為人們美好願望的化身。從塑像的體形和服飾看,也逐漸在擺脫外來藝術的影響,體現出漢民族的特點來。

麥積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別具一格的“崖閣”。在東崖泥塑大佛頭上15米高處的七佛閣,是我國典型的漢式崖閣建築,建在離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開鑿於公元6世紀中葉。麥積山石窟雖以泥塑為主,但也有一定數量的石雕和壁畫。麥積山石窟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架和修復了1300多米的凌空棧道,使遊人能順利登臨所有洞窟。麥積山石窟的造像最高大者達16米,最小者僅為10餘釐米。其中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稱為“東方的維納斯”。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細緻地繪出了圖案。建於七十餘米高的的七佛閣上塑像俊秀,過道頂上殘存的壁畫精美絕倫,其中西端頂部的車馬行人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車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稱國內壁畫構圖之經典之作。

最新的甘肅麥積山導遊詞範文 篇12

迎著秋風,踏著青草。我們全家人前往天水旅遊。而在這次的天水之遊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旅遊景點便是著名的“麥積山石窟”了。

經過四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到達了天水市。住進旅館,吃過午飯,我們便馬不停蹄地趕往第一個旅遊目的地——麥積山石窟。

“真是湊巧,剛剛還陽光明媚,現在卻已細雨綿綿。唉,下雨可怎麼玩呀!”我低聲抱怨著。“這你就錯了,”爸爸說,“‘麥積煙雨’可是麥積山的一大奇景,一般可碰不到呢!”聽了這話,我眼前一亮,盼望著早點看到這“奇景”。

到了麥積山山腳,清新的空氣撲鼻而來。遠遠望去,山體酷似農家麥垛,因下雨形成的霧氣,環繞著山頭,朦朧的景象給人帶來一種神祕的氣息,猶如仙境一般。

吸著新鮮的空氣,聞著青草的香味,我們徒步走到了麥積山石窟下。

聽導遊說:麥積山石窟始鑿於十六國後秦,經十多個朝代開鑿重修,距今約一千六百年曆史,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現存洞窟194個,大小造像7200餘尊,分泥塑,石雕和石刻造像碑三類,以泥塑為主,素有“東方雕塑陳列館”的美譽。深厚的民族傳統,鮮明的世俗化和濃郁的生活情趣,是麥積山石窟的顯著特徵。

聽著導遊的講解,我們不知不覺走到了山頂(指人能走到的最高處)。看著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像,我彷彿看到了我們的祖先在這座陡峭的山上,利用他們的智慧,造出這一尊尊神奇的雕像。他們有的在雕刻,有的在上色,有的在固定……總之,到處都有他 們勤勞的身影。

在這麼多雕像中,令我讚歎的有兩處。首先便是位於山東側的“西方三聖”雕塑。中間的阿彌佗佛長13米,威嚴壯觀,神形兼備,琉璃珠做的眼睛炯炯有神,衣服上的褶皺做得細緻入微,因為在和泥時加入了髮絲等材料,使得佛像看起來光滑細嫩,像真的一樣。其次就是被稱為“東方微笑”的小沙彌。他兩眼微閉,嘴巴上翹,頭微微低下,顯出東方人特有的可愛與含蓄。非常討人喜歡。

游完麥積山,我心中感慨萬分,我們的祖先,利用他們的智慧、勤勞與恆心,為後人留下了這樣值得驕傲的文物。而作為龍的傳人的我們,更應該將祖先們勤勞樸實,持之以恆的精神發揚光大,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生生不息。

最新的甘肅麥積山導遊詞範文 篇13

其實旅遊是件很開心的事,話說旅行不必在乎其目的,只需在乎沿途的風景及看風景時的心情,所以希望蘭州的好山好水能給各位帶來一份好心情,那麼在整個行程中如果各位有什麼需要幫助的,請儘管來找我,我會竭盡全力地為大家服務,同時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支援與配合,在此預祝大家在蘭州玩的開心!希望這次行程就像我的名字一樣,熱烈歡迎大家的到來,然後玩的歡歡快快,吃的歡歡欣欣,享受的歡歡暢暢……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45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狀奇特,孤峰崛起,猶如麥垛,人們便稱之為麥積山。山峰的西南面為懸崖峭壁,石窟就開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達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國的石窟中是罕見的。

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山巒上密佈著翠柏蒼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頂,極目遠望,四面全是鬱鬱蔥蔥的青山,只見千山萬壑,重巒疊嶂,青松似海,雲霧陣陣,遠景近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圖景被稱為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在我國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麥積山為最佳。

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自公元384年,後來經過十多個朝代的不斷開鑿、重修,遂成為我國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現存洞窟194個,其中有從4世紀到19世紀以來的歷代泥塑、石雕7200餘件,壁畫1300多平方米。麥積山石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洞窟所處位置極其驚險,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遊人攀登上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棧道,不禁驚心動魄。古人曾稱讚這些工程:“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龕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眾中還流傳著“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的諺語。可見當時開鑿洞窟,修建棧道工程之艱鉅、巨集大。

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歷史學家范文瀾曾譽麥積山為“陳列塑像的大展覽館”。如果說敦煌是一個大壁畫館的話,那麼,麥積山則是一座大雕塑館。這裡的雕像,大的高達15米多,小的僅20多釐米,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系統地反映了我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這裡的泥塑大致可以分為突出牆面的高浮塑,完全離開牆面的圓塑,貼上在牆面上的模製影塑和壁塑四類。其中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被視為珍品。

麥積山的塑像有兩大明顯的特點:強烈的民族意識和世俗化的趨向。除早期作品外,從北魏塑像開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視的體態,都有和藹可親的面容,雖是天堂的神,卻象世俗的人,成為人們美好願望的化身。從塑像的體形和服飾看,也逐漸在擺脫外來藝術的影響,體現出漢民族的特點來。

麥積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別具一格的“崖閣”。在東崖泥塑大佛頭上15米高處的七佛閣,是我國典型的漢式崖閣建築,建在離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開鑿於公元6世紀中葉。麥積山石窟雖以泥塑為主,但也有一定數量的石雕和壁畫。麥積山石窟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架和修復了1300多米的凌空棧道,使遊人能順利登臨所有洞窟。麥積山石窟的造像最高大者達16米,最小者僅為10餘釐米。其中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稱為“東方的維納斯”。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細緻地繪出了圖案。建於七十餘米高的的七佛閣上塑像俊秀,過道頂上殘存的壁畫精美絕倫,其中西端頂部的車馬行人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車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稱國內壁畫構圖之經典之作。

最新的甘肅麥積山導遊詞範文 篇14

各位遊客朋友,今天我們要去遊覽的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景區。該景區地處天水市東南方50千米的北道區麥積山鄉南側,是西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景區總面積215平方千米,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和街亭古鎮。麥積山歷史悠久,早在1620xx年前就享有盛名。五代人撰寫的《玉堂閒話》中說:“麥積山者,高百丈尋,望之團團,如民間積麥之狀,故有此名”。據《樑高僧傳》載,南宋7欠初年間,高僧曇弘禪居麥積山,不久名僧玄高即至,二人共住寺院,有學徒300餘人。西魏時,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這裡死後,“鑿麥積崖為龕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間,秦州大都督李允信為其亡父造七佛閣,曾請庾信為他寫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並序》。隋文帝仁壽四年,秦州使在麥積山頂修建高9.4米的七級寶塔一座,相傳為阿育王84000寶塔之一,至今寶塔仍巍然蛇立在山頂,不過只存五級,並系近年重修。麥積山石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麥積山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xx年1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A級旅遊景區。20xx年6月,麥積山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一天山廊道路網”中的一處遺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麥積山。麥積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其山形如農家麥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勢險峻,周圍綠樹成林,環境清幽。西漢末年,麥積山已成為天水名將隗囂的避暑宮。這裡松柏陰森,橫雲飛渡,煙霧繚繞,碧水長流,“其青雲之半,峭壁之間,鐫石成佛,石龕千室”,薈萃後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的塑像7200餘尊,壁畫1300多平方米,分佈在194個洞窟裡,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一樣,有極其珍貴的藝術寶藏。如果就藝術特色來分,敦煌側重於絢麗的壁畫,雲岡、龍門著名於壯麗的石刻,而麥積山則以精美的塑像聞名於世。正如我國雕塑家劉開渠所讚美的:麥積山是“我國曆代的一個大雕塑館。”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整體欣賞一下麥積山石窟的建築藝術吧。各位請看,麥積山石窟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棧道凌空飛架,層層相疊,形成一個巨集偉壯觀的立體建築群。特別是它的仿木殿堂式石雕崖閣建築獨具特色,雄渾壯麗。洞窟多為佛殿式而無中心柱窟,明顯帶有地方特色。麥積山石窟群中最巨集偉、最壯麗的一座建築是第四窟上七佛龕,又稱“散花樓”,位於東崖大佛上方,距地面約八十米,為七間八柱廡殿式結構,高約九米,面闊三十米,進深八米,分前廊後室兩部分。立柱為八稜大柱,覆蓮瓣形柱礎,建築構件無不精雕細琢,體現了北周時期建築技術的日臻成熟。後室由並列七個四角攢尖式帳形龕組成,帳幔層層重疊,龕內柱、樑等建築構件均以浮雕表現。因而,此窟的建築是全國各石窟中最大的一座模仿中國傳統建築形式的洞窟是研究北朝木構建築的重要資料。

各位遊客朋友,下面我們就去遊覽一下萬佛堂和牛兒堂。各位請看,這就是萬佛堂,它是西崖石窟中的第133號碑洞,也是麥積山最特殊的一個洞窟。洞中不僅有許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塊石碑,有幾塊碑面密列著幾千尊小佛像,因此稱其為“萬佛堂”。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5號窟,名曰“牛兒堂”,中間龕門前有一摩醯首羅天,站在一隻臥著的犢牛身上。這個牛兒,塑造得相當動人:圓圓的眼,頑皮地注視著前方,腳雖盤曲著,卻似乎要躍起的樣子,鬆弛的頸上垂著的皮,也像在動著。不僅身形姿態具備了牛的特徵,最出色的是把一隻牛模所具有的稚氣和活潑表現出來了,當地農民非常喜愛,稱為“金蹄銀角的牛娃'在牛兒堂西端有一可容一人通過、長約10米的隧遒,門頂刻有“小有洞天”四個字。相傳在明朝古歷四月初八的一天,秦州有個州官,遊麥積山廟會,一時興起,想從七佛閣的擺渡鐵鏈上,用鷂子翻身的縱躍姿勢,遊蕩到牛兒堂去,居然成功了。可是當他站穩在牛兒堂,定睛向下觀看時,只見懸崖陡立,山谷人群如同螞蟻,頓時頭暈目眩,腿軟發抖,再也不敢邁步了。眾衙役只得火速請來一群石匠鑿開了一個小洞,州官才從洞裡爬了過來,至今當地還有“鸛子翻身牛兒堂”的說法。

最新的甘肅麥積山導遊詞範文 篇15

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山巒上密佈著翠柏蒼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頂,極目遠望,四面全是鬱鬱蔥蔥的青山,只見千山萬壑,重巒疊嶂,青松似海,雲霧陣陣,遠景近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圖景被稱為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素有“隴上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譽。

山峰的西南面為懸崖峭壁,石窟就開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達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國的石窟中是罕見的。

“麥積山者,北跨清渭,南漸兩當,五百里崗巒,麥積處其半,崛起一塊石,高百萬尋,望之團團,如農家積麥之狀,故有此名”。它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火車站東南約35公里的秦嶺山脈之中。周圍山奇林鬱,溪石聯映,風景優美,有小江南之稱,素有“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譽。

麥積山石質皆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勢陡然起獨峰,最初有許多天然之巖洞。它的海拔1742米,山頂距地面142米,現存佛教窟龕194個,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二百餘身,壁畫一千三百餘平方米,全部窟龕開鑿在山崖峭壁之上,分佈於東、西兩崖。

東崖現存54個洞窟,西崖現存140個洞窟。由於麥積山山體為第三紀沙礫岩,石質結構鬆散,不易精雕細鏤,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稱於世,絕大部分泥塑彩妝。被雕塑家劉開渠譽為“東方雕塑陳列館”。它的開鑿年代,大部分學者認為始於後秦,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不斷地開鑿和修繕,現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麥積山石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洞窟所處位置極其驚險,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遊人攀登上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棧道,不禁驚心動魄。古人曾稱讚這些工程:“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龕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眾中還流傳著“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的諺語。可見當時開鑿洞窟,修建棧道工程之艱鉅、巨集大。[2]

麥積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別具一格的“崖閣”。在東崖泥塑大佛頭上15米高處的七佛閣,是中國典型的漢式崖閣建築,建在離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開鑿於公元6世紀中葉。麥積山石窟雖以泥塑為主,但也有一定數量的石雕和壁畫。麥積山石窟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架和修復了1300多米的凌空棧道,使遊人能順利登臨所有洞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