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精選19篇)

欄目: 福建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3.01W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 篇1

這一年我依舊看到她華麗的在枝頭綻放,人們說她宛如一抹天上降落人間的聖火,在繁茂的花枝上縱情燃燒。從她紮根於這片南國大地至今已有千年,她與這座她生活的城市一起經歷了風風雨雨,從繁盛到衰落,從戰亂到和平,從衰敗到復興。這裡的人們叫她“刺桐花”,把她看作熱情與吉祥的象徵,人間幸福美好的代表。“閩海雲霞繞刺桐,往年城郭為誰封”,有人說盛放枝頭的她開在春天,生如夏花,親近陽光,樹姿優美。這座她生長了千年美麗古老的城池,當春風吹拂大地,百花怒放時,我知道,她只希望用她的嬌豔花姿點綴她最深愛的土地,用如火的熱情去點綴這座城市,點燃這座城市的激情。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精選19篇)

泉州,這片刺桐花紮根了千年的土地,時光流逝、生命輪迴,正因這片土地一直給予她母親般的溫暖,讓她對這座城市的愛,早深植於她的骨髓。泉州經歷了千年的風雨,有過繁華,有過蕭條,猶如廣袤的平原上那株隨風飄零的蒲公英,搖擺不定;又似波濤洶湧的大海中的一葉扁舟,起起伏伏。那些過去與現在的記憶,在年邁的老者腦海裡漸漸模糊,在塵封的檔案裡也僅僅是一堆冰冷的文字,但我知道,那些記憶之於刺桐,卻是生命力流動的血液,跳動的脈搏,是銘刻在她年輪裡永恆的烙印。無論花開花謝,刺桐只求時刻注視這座她深愛的城市,在她的年輪裡記錄下這座城市一點點的變化,見證她一步步的復興!

過去的泉州只有斑駁陸離的街道,搖搖欲墜的危樓舊屋……還有一條穿行城內,垃圾肆虐,臭氣熏天的內溝河。在我的記憶裡,最難忘卻的就是那條曲折蜿蜒地穿行的內溝河,那是泉州城的防洪排澇系統,但從它建成至今就因水道狹窄,年久失修,淤泥堆積,每逢颱風暴雨,山洪暴發,加上海潮頂託,就會形成內澇。那些沉積在溝底的汙泥就會隨水流蔓延到岸邊,如果不小心沾到汙水,不及時清洗將會引發面板過敏。在這時,生活在周邊的居民出入都要“驚險萬分”的在磚頭臨時搭起的“獨木橋”上搖晃一番。尤其是在酷暑時節,那小小的水溝中飄著大片各式各樣的生活垃圾,散發出陣陣刺鼻的惡臭,還會“招攬”成群的蒼蠅、蚊子。這樣的環境對於那些住在水溝周邊的人們來說宛如地獄,令他們苦不堪言!我也曾自那條內溝河邊走過,那種刺鼻的臭氣,甚至讓她感到頭暈目眩!而這些對於生在河邊的刺桐而言,猶如生在地獄!她是一棵樹,她需要充足的水源,當別的花草樹木在優美的環境中恣意繁衍時,她卻只能在惡臭的水溝邊殘喘。

每當夏日來臨,這裡的蚊蟲就日益增多,它們在水中繁衍下一代,成千上萬的蛆在水中蠕動,那些被丟棄到水裡和岸邊的垃圾在高溫之下腐爛,發臭,引來許多蒼蠅蚊蟲,而這裡也成為它們“生育”下一代天然“產房”。每遇炎熱的天氣,內溝河水量少,溝底的垃圾混合著淤泥直接暴晒在太陽下,內溝河都會臭上一陣。當成千上萬的蛆在水中蠕動,當刺鼻的臭氣隨著微風撲面而來時,每個途經此地的人都會掩鼻嘆息,匆匆而過。曾經有幾名廈門來的遊客想要參觀泉州的木偶藝術博物館,但卻被流經該街的內溝河的惡臭味逼得不願再前行一步。這是多麼諷刺的事實啊!一條臭水溝竟讓那些古老的歷史文化難以光芒四射,竟讓那些追尋歷史文明的腳步不敢前進!縱使刺桐花開得再嬌豔,比起那些瀰漫空中的臭氣,也形同虛設,在這樣的溝邊生長,她那“華麗的舞臺”也不可避免的被“灰暗的布幕”所遮擋。

為了徹底解決市區內澇,還市民一個良好的人居環境,歷屆市委、市政府在整治市區內溝河的工作上都下了大工夫。十年前市政府決定整治多條溝渠,這之中也包括這條“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內溝河。在那段時期,幹部群眾齊心同力,即使是在烈日當頭,臭氣沖天,他們也沒有任何怨言,所有人都一心一意為改變內溝河的面貌,改善生活環境而努力。在那一百天的艱苦“戰鬥”中,堆積已久的垃圾被“驅逐出境”,成千上萬的蚊蟲被殺蟲劑和消毒水“絞殺”,沉積多年的汙泥被卡車“送走”。人們開始重築溝壁,修葺欄杆,種植花草樹木,一掃內溝河多年不變的骯髒景象,還它一個整潔乾淨的新面貌。內溝河自從上世紀90年代進行整治以後,就成為市區的一個重要景觀。整治後的內溝河一改舊容換新顏,古城內外,長渠如練碧波盪漾,綠樹繁花掩映兩側樓宇,經過疏浚的清新河道、水系展現在市民面前,再現了泉州市區“清泉隨地湧、處處有花蹊”的歷史風貌,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地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生活環境。現在刺桐花也不用在臭氣汙水中艱難度日,清清的水流自她身邊流過,蝴蝶、鳥兒在刺桐樹上棲息休憩,人們在她的繁枝茂葉下乘涼聊天,楊柳同她一起隨風搖曳……一條小小的溝渠代表了泉州人生活環境六十年來的鉅變,曾經的斷壁殘垣被高樓大廈取代,今天的泉州人在優美的環境中悠然自在的享受生活樂趣,品味人生真諦……

六十個春秋流逝,這片南國沃土的變化不僅僅在此……

這是一條長達2500米的街道,商店林立,各類商品令人眼花繚亂,商業氣息與文化氛圍奇妙地交織在一起。“南國多雨天,騎樓可避風”,中山路濃縮南國建築風格,是中國僅有的儲存最完整的連排式騎樓建築商業街。它那騎樓式建築是閩南文化和東南亞文化相結合的產物,體現著泉州僑鄉人民和海外僑胞共同珍視的歷史價值和情感色彩。中山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盛唐時期,那時泉州成為武榮州的州治,並建設了州治的府衙、六曹都堂暑和參軍廳等行政建築。府衙前的南大街,就是現中山路的一部分,被設為市,並嚴格管理。隨著宋、元時期泉州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泉州成為東西方貿易的主要中心之一,被馬可波羅稱為“東方第一大港”,那時的中山路“可容十四匹馬齊驅”。但是在歷史終歸是歷史,繁盛的街市也會有蕭條敗落。到了明、清,朝廷閉關自守,海外貿易萎縮,泉州漸漸失去其“東方第一大港”的地位,中山路逐漸退化,到清末時,街道寬度被減小到一丈多寬,不免有幾分惋惜。

也許,就像歷史的輪迴那樣,清政府在衰退後被推翻,新的革命力量的誕生,給中山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民國初年,泉州中山路由南洋華僑投資改造成為騎樓街道,建築形式明顯受到南洋的影響。這種騎樓建築是別具一格的,風雨天擋風避雨,炎夏酷暑遮陽納涼,騎樓下的顧客們這家進、那家出,有如閒庭信步,十分方便自在。在經歷了戰爭和文革的洗禮之後,中山路得以儲存了下來,住在這裡的老泉州人,把被戰爭破壞的房子或漸漸老去的房子,進行翻新,雖然加入不少現代味,但還是保留了騎樓式的味道。早時的臨街店鋪,門面是一塊一塊的木板,顯得古樸簡陋;後來變成了玻璃門,廊柱也塗紅漆綠;再後來又變成了金屬門窗、櫃檯,一到晚間霓紅燈閃閃爍爍異彩紛呈,恍若性感歌星的媚眼吸引過往的顧客與行人……

在我幼小記憶裡的那條狹窄、頹敗的中山路早已消失了。“傳統並時尚著”用這個詞來形容現在的中山路所展現出來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傳統,實在是再貼切不過了。在這條街上,你可以遇見各個歷史階段的東西,比如穿木屐的老人,手工食品商店,南洋風格的建築,百貨商店……放眼那些鋪子,華麗的裝潢和那耀眼的射燈,總在第一時間搶奪了你的眼球,再揚起那動感十足的音樂,踩踏著節拍,讓人有著一股想要進門逛逛的衝動。不過在這一片時尚華麗中,總有些一頗為個性的小店,你能淘到泊來的外國貨,或者民族風情十足的小裝飾品。最重要的是在中山路上能邊走邊逛邊吃,走在這獨一無二的排式騎樓,品嚐著各種奇奇怪怪的小吃挺多的,以前沒幾間,後來越來越多了,走累了,就找間小店進去歇一歇腳,喝點飲料,吃點東西,怎不是一種樂趣呢?春夏交替的時候,有淹漬的酸桃,秋風吹起,便有擔擔子的板栗子。美麗的刺桐就在這樣繁華的街市盛放,低垂的枝頭掛滿了火紅的花朵,靜靜的看著人群從樹下經過,用她繁茂的枝葉為來往的人們遮陰擋陽。這一切是同剛解放時的泉州有著天壤之別的,那些頹敗蕭瑟不再,有的是霓虹閃爍,異彩紛呈,置身其中,這能彷彿讓我看見了千年以前“東方第一大港”的蓬勃活力…

這個享有“海濱鄒魯”之譽的美麗城市經歷了千年的風雨,走過了多少泥濘,穿越多少荊棘,才擁有今天富強繁盛的景象,勤勞的泉州人用他們的雙手創造出一個與曾經的“東方第一大港”相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魅力泉州!今天,堅強的泉州人把刺桐花奉為他們的城市市花,而刺桐也將永遠的守護這個古老美麗的海濱城市,用她的如火嬌豔去點綴這個正在騰飛的城市,讓泉州更加燦爛輝煌……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 篇2

泉州府孔廟位於市區中心、百源川池西畔。現存佔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現存大型宋代建築之一,在全國上千座文廟裡是罕見的,有很高的科學、藝術和歷史價值。大成殿為文廟的主體建築、陳列有古代祭文禮器、樂器及泉州歷代名人遺著、遺物等,是瞭解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珍貴實物資料。泉州府文廟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北宋太平興國初(976-981)移建今址。北宋大觀元年(1120xx年)建泮宮門。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按照“左學右廟”(即東學西廟)建制,重建明倫堂、大成殿、東西兩廡,南宋嘉泰元年(1220xx年)建櫺星門。總佔地一百多畝。

主體建築大成殿為典型的宋代重簷廡殿式結構。面闊7間35.3米,進深5間22.7米,斗拱抬樑式木結構,以48根白石柱承託,正面有浮雕盤龍簷柱8根,風格古樸,在全國現存文廟中甚屬罕見。殿前砌露臺,臺明嵌有仰蓮、復蓮、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輝綠岩石浮雕。臺下通道、拜庭,兩旁古榕垂蔭,庭外為半月形泮池。上有元代建的泮橋,樑式石構,中部拱起,兩邊有石構護欄。

大成殿前東西兩側築有東廡和西廡,全長112米,寬10米。兩廡前正中為大成門三開間,二進深,左為金聲,右為玉振,三門聯成一體,寬60米,深10米。門外為露埕寬66米,深60米,可容數千人,左右為禮門、義路。西面臨中山街建有泮宮門。廟東有明倫堂七開間,寬36.8米,五進深21.4米,前有寬深36米的露庭,東西兩書齋,庭前有方池寬29米,長43.8米,中有4米寬的石橋,圍以石護欄。外為育英門,再往東原存有尊經閣和名宦、鄉賢祠等建築。

文廟內設有“泉州府文廟文物陳列館”、“泉州歷史名人紀念館”、“泉州古代教育展覽館”。

“泉州府文廟文物陳列館”設在大成殿內,正中有孔子塑像,兩旁有四配十二哲畫像。主要文物有傳世祭孔樂器、舞器、禮器等。其中六件青銅豆鑄有“乾隆十一年中國臺灣知府蔣元樞捐造,貢生蔣鴻皋監製”和鑄有“同治六年五月鑄,州同御即造,訓導鄭秉經郊行李樹監鑄”及“中國臺灣北路淡水同知嚴金清謹制”的銘文編鐘。是研究泉州文廟與中國臺灣文廟的歷史淵源關係的實物資料。

“泉州歷史名人紀念館”設在文廟西廡,陳列有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文化名人三十八位。這些人物從各個歷史時期反映出泉州人文薈萃、人傑地靈,在政治、文化、經濟、軍事以及海外交通、國家統一等領域為社會以至世界作出重大貢獻。展品使用現代彩色臘像工藝製作,配以精製各時代服飾,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泉州古代教育展覽館”設在文廟東廡,陳列自晉代中原士人徙泉後,帶來中原文化,家塾興起,宋代泉州除府學外,各縣均建有縣學,書院林立,如雨後春筍,時有“十室之間,必有書舍”,稱譽為“海濱鄒魯”。該館陳列展出圖文並茂,以大量翔實照片反映教育歷史的遺蹟和遺存,還有碑刻、課本、科舉試卷、牌匾、楹聯等實物資料,展現當時社會教育的縮影。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 篇3

從1949年建國到20xx年,中國曆經了60年的變遷。那是滄桑鉅變,在這60年中我們的家鄉也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下,變得生機盎然·

記憶裡小時候的家鄉,是我的樂園。那裡有大片大片的池塘,聽爸爸說他小時候還有船呢。我有些羨慕。每到暑假我和小夥伴們都會在池塘邊玩耍,池塘邊上有大片的樹林。雨季裡水就會長高,一些樹就會矗立在水中了。知了燥熱的叫聲,阻礙不了池塘邊的清涼。樹的影子斜掉在水面上,我們的說話聲驚的魚兒四處逃散。我們就會脫了涼鞋,摟著樹身盡情的在水中游戲。玩累了就會回家在媽媽的盛化妝品的小木盒裡,偷偷的拿走幾分錢,拉上小夥伴買些零食吃。

媽媽每天早晨天沒亮就起身給爸爸做早飯。爸爸在離家大約有七八里的鎮上上班,那時候沒有自行車,每天都會走著去。對於這些都是後來媽媽說給我的,我有記憶時,爸爸已經擁有了一輛自行車。聽說買那輛自行車時還在村子裡引起了轟動。自行車是有了,可每到下雨,又都的穿著雨靴,在泥濘的小徑上艱難的前行。

都多少年了,那些記憶雖已模糊。可卻會在不經意間湧現。

家鄉那大片大片池塘已經沒有了,更別說水中的魚兒了。只有池塘邊樹上孤獨的知了的叫聲還在,卻也只是稀稀落落的聲音。現在想要拿走媽媽小木盒裡的錢,已經買不到什麼了。現在上班再也不用天不亮就做飯了,家家戶戶都安上了液化氣,電動車.摩托車,乃至汽車在家鄉已經不足為奇了。更不用說自行車了。

那條在雨後總是泥濘的小徑已經不見。哥哥們給家鄉捐了款,修建了公路。無論下多大的雨,大家再也不會把車子陷到泥裡了。主婦們再也不會為男主人上班沒有回家,而坐臥不安,派孩子們去打探訊息了。電話就在桌上放著·手機就在兜裡裝著。想知道訊息,只動動手指就行了。

搬來縣城已有20xx年左右了,剛剛來縣城時。大多的房子都是平房,只有幾棟居民樓。公路那時也很窄小,有路燈的路也很少。夏日裡大家就都在風扇下乘涼,平房一到夏天就會潮溼。那時候大街上只偶爾能看到騎摩托車的,和偶爾從身邊掠過一輛汽車;自行車是大多數人們上班的代步工具。多少年來人們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變化著。發展著......

現在縣城中的平房也已佔少數,新建的小區,林林總總;寬闊的馬路兩旁,路燈像窈窕的淑女佇立在那,守候自己的使命。私家車在寬闊的柏油路上急馳已經成為主流。夏天裡,人們再也不會為了涼快而整夜的開著風扇而致使自己感冒了,冬天裡,人們再也不會自己去點暖氣,而弄得灰頭土臉。

現在的人們已經不再為能吃到什麼而發愁,而是為能怎樣吃才會有營養而發愁。改革開放60年來,這是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從吃飽穿暖到吃得好,穿的好,再到吃的精,穿的漂亮。從小喇叭廣播到液晶彩電。從泥濘小路到寬闊的柏油路·從步行到汽車。從平房到高樓。時代在變遷,我們在改革中發展。我們的家鄉在發展中蛻變,她會成為宇宙中較亮的那顆星星,緊跟中國時代變遷的步伐。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 篇4

這一年我依舊看到她華麗的在枝頭綻放,人們說她宛如一抹天上降落人間的聖火,在繁茂的花枝上縱情燃燒。從她紮根於這片南國大地至今已有千年,她與這座她生活的城市一起經歷了風風雨雨,從繁盛到衰落,從戰亂到和平,從衰敗到復興。這裡的人們叫她“刺桐花”,把她看作熱情與吉祥的象徵,人間幸福美好的代表。“閩海雲霞繞刺桐,往年城郭為誰封”,有人說盛放枝頭的她開在春天,生如夏花,親近陽光,樹姿優美。這座她生長了千年美麗古老的城池,當春風吹拂大地,百花怒放時,我知道,她只希望用她的嬌豔花姿點綴她最深愛的土地,用如火的熱情去點綴這座城市,點燃這座城市的激情。

泉州,這片刺桐花紮根了千年的土地,時光流逝、生命輪迴,正因這片土地一直給予她母親般的溫暖,讓她對這座城市的愛,早深植於她的骨髓。泉州經歷了千年的風雨,有過繁華,有過蕭條,猶如廣袤的平原上那株隨風飄零的蒲公英,搖擺不定;又似波濤洶湧的大海中的一葉扁舟,起起伏伏。那些過去與現在的記憶,在年邁的老者腦海裡漸漸模糊,在塵封的檔案裡也僅僅是一堆冰冷的文字,但我知道,那些記憶之於刺桐,卻是生命力流動的血液,跳動的脈搏,是銘刻在她年輪裡永恆的烙印。無論花開花謝,刺桐只求時刻注視這座她深愛的城市,在她的年輪裡記錄下這座城市一點點的變化,見證她一步步的復興!

過去的泉州只有斑駁陸離的街道,搖搖欲墜的危樓舊屋……還有一條穿行城內,垃圾肆虐,臭氣熏天的內溝河。在我的記憶裡,最難忘卻的就是那條曲折蜿蜒地穿行的內溝河,那是泉州城的防洪排澇系統,但從它建成至今就因水道狹窄,年久失修,淤泥堆積,每逢颱風暴雨,山洪暴發,加上海潮頂託,就會形成內澇。那些沉積在溝底的汙泥就會隨水流蔓延到岸邊,如果不小心沾到汙水,不及時清洗將會引發面板過敏。在這時,生活在周邊的居民出入都要“驚險萬分”的在磚頭臨時搭起的“獨木橋”上搖晃一番。尤其是在酷暑時節,那小小的水溝中飄著大片各式各樣的生活垃圾,散發出陣陣刺鼻的惡臭,還會“招攬”成群的蒼蠅、蚊子。這樣的環境對於那些住在水溝周邊的人們來說宛如地獄,令他們苦不堪言!我也曾自那條內溝河邊走過,那種刺鼻的臭氣,甚至讓她感到頭暈目眩!而這些對於生在河邊的刺桐而言,猶如生在地獄!她是一棵樹,她需要充足的水源,當別的花草樹木在優美的環境中恣意繁衍時,她卻只能在惡臭的水溝邊殘喘。

每當夏日來臨,這裡的蚊蟲就日益增多,它們在水中繁衍下一代,成千上萬的蛆在水中蠕動,那些被丟棄到水裡和岸邊的垃圾在高溫之下腐爛,發臭,引來許多蒼蠅蚊蟲,而這裡也成為它們“生育”下一代天然“產房”。每遇炎熱的天氣,內溝河水量少,溝底的垃圾混合著淤泥直接暴晒在太陽下,內溝河都會臭上一陣。當成千上萬的蛆在水中蠕動,當刺鼻的臭氣隨著微風撲面而來時,每個途經此地的人都會掩鼻嘆息,匆匆而過。曾經有幾名廈門來的遊客想要參觀泉州的木偶藝術博物館,但卻被流經該街的內溝河的惡臭味逼得不願再前行一步。這是多麼諷刺的事實啊!一條臭水溝竟讓那些古老的歷史文化難以光芒四射,竟讓那些追尋歷史文明的腳步不敢前進!縱使刺桐花開得再嬌豔,比起那些瀰漫空中的臭氣,也形同虛設,在這樣的溝邊生長,她那“華麗的舞臺”也不可避免的被“灰暗的布幕”所遮擋。

為了徹底解決市區內澇,還市民一個良好的人居環境,歷屆市委、市政府在整治市區內溝河的工作上都下了大工夫。十年前市政府決定整治多條溝渠,這之中也包括這條“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內溝河。在那段時期,幹部群眾齊心同力,即使是在烈日當頭,臭氣沖天,他們也沒有任何怨言,所有人都一心一意為改變內溝河的面貌,改善生活環境而努力。在那一百天的艱苦“戰鬥”中,堆積已久的垃圾被“驅逐出境”,成千上萬的蚊蟲被殺蟲劑和消毒水“絞殺”,沉積多年的汙泥被卡車“送走”。人們開始重築溝壁,修葺欄杆,種植花草樹木,一掃內溝河多年不變的骯髒景象,還它一個整潔乾淨的新面貌。內溝河自從上世紀90年代進行整治以後,就成為市區的一個重要景觀。整治後的內溝河一改舊容換新顏,古城內外,長渠如練碧波盪漾,綠樹繁花掩映兩側樓宇,經過疏浚的清新河道、水系展現在市民面前,再現了泉州市區“清泉隨地湧、處處有花蹊”的歷史風貌,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地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生活環境。現在刺桐花也不用在臭氣汙水中艱難度日,清清的水流自她身邊流過,蝴蝶、鳥兒在刺桐樹上棲息休憩,人們在她的繁枝茂葉下乘涼聊天,楊柳同她一起隨風搖曳……一條小小的溝渠代表了泉州人生活環境六十年來的鉅變,曾經的斷壁殘垣被高樓大廈取代,今天的泉州人在優美的環境中悠然自在的享受生活樂趣,品味人生真諦……

六十個春秋流逝,這片南國沃土的變化不僅僅在此……

這是一條長達2500米的街道,商店林立,各類商品令人眼花繚亂,商業氣息與文化氛圍奇妙地交織在一起。“南國多雨天,騎樓可避風”,中山路濃縮南國建築風格,是中國僅有的儲存最完整的連排式騎樓建築商業街。它那騎樓式建築是閩南文化和東南亞文化相結合的產物,體現著泉州僑鄉人民和海外僑胞共同珍視的歷史價值和情感色彩。中山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盛唐時期,那時泉州成為武榮州的州治,並建設了州治的府衙、六曹都堂暑和參軍廳等行政建築。府衙前的南大街,就是現中山路的一部分,被設為市,並嚴格管理。隨著宋、元時期泉州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泉州成為東西方貿易的主要中心之一,被馬可波羅稱為“東方第一大港”,那時的中山路“可容十四匹馬齊驅”。但是在歷史終歸是歷史,繁盛的街市也會有蕭條敗落。到了明、清,朝廷閉關自守,海外貿易萎縮,泉州漸漸失去其“東方第一大港”的地位,中山路逐漸退化,到清末時,街道寬度被減小到一丈多寬,不免有幾分惋惜。

也許,就像歷史的輪迴那樣,清政府在衰退後被推翻,新的革命力量的誕生,給中山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民國初年,泉州中山路由南洋華僑投資改造成為騎樓街道,建築形式明顯受到南洋的影響。這種騎樓建築是別具一格的,風雨天擋風避雨,炎夏酷暑遮陽納涼,騎樓下的顧客們這家進、那家出,有如閒庭信步,十分方便自在。在經歷了戰爭和的洗禮之後,中山路得以儲存了下來,住在這裡的老泉州人,把被戰爭破壞的房子或漸漸老去的房子,進行翻新,雖然加入不少現代味,但還是保留了騎樓式的味道。早時的臨街店鋪,門面是一塊一塊的木板,顯得古樸簡陋;後來變成了玻璃門,廊柱也塗紅漆綠;再後來又變成了金屬門窗、櫃檯,一到晚間霓紅燈閃閃爍爍異彩紛呈,恍若性感歌星的媚眼吸引過往的顧客與行人……

在我幼小記憶裡的那條狹窄、頹敗的中山路早已消失了。“傳統並時尚著”用這個詞來形容現在的中山路所展現出來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傳統,實在是再貼切不過了。在這條街上,你可以遇見各個歷史階段的東西,比如穿木屐的老人,手工食品商店,南洋風格的建築,百貨商店……放眼那些鋪子,華麗的裝潢和那耀眼的射燈,總在第一時間搶奪了你的眼球,再揚起那動感十足的音樂,踩踏著節拍,讓人有著一股想要進門逛逛的衝動。不過在這一片時尚華麗中,總有些一頗為個性的小店,你能淘到泊來的外國貨,或者民族風情十足的小裝飾品。最重要的是在中山路上能邊走邊逛邊吃,走在這獨一無二的排式騎樓,品嚐著各種奇奇怪怪的小吃挺多的,以前沒幾間,後來越來越多了,走累了,就找間小店進去歇一歇腳,喝點飲料,吃點東西,怎不是一種樂趣呢?春夏交替的時候,有淹漬的酸桃,秋風吹起,便有擔擔子的板栗子。美麗的刺桐就在這樣繁華的街市盛放,低垂的枝頭掛滿了火紅的花朵,靜靜的看著人群從樹下經過,用她繁茂的枝葉為來往的人們遮陰擋陽。這一切是同剛解放時的泉州有著天壤之別的,那些頹敗蕭瑟不再,有的是霓虹閃爍,異彩紛呈,置身其中,這能彷彿讓我看見了千年以前“東方第一大港”的蓬勃活力…

這個享有“海濱鄒魯”之譽的美麗城市經歷了千年的風雨,走過了多少泥濘,穿越多少荊棘,才擁有今天富強繁盛的景象,勤勞的泉州人用他們的雙手創造出一個與曾經的“東方第一大港”相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魅力泉州!今天,堅強的泉州人把刺桐花奉為他們的城市市花,而刺桐也將永遠的守護這個古老美麗的海濱城市,用她的如火嬌豔去點綴這個正在騰飛的城市,讓泉州更加燦爛輝煌……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 篇5

從1949年建國到20__年,中國曆經了60年的變遷。那是滄桑鉅變,在這60年中我們的家鄉也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下,變得生機盎然·

記憶裡小時候的家鄉,是我的樂園。那裡有大片大片的池塘,聽爸爸說他小時候還有船呢。我有些羨慕。每到暑假我和小夥伴們都會在池塘邊玩耍,池塘邊上有大片的樹林。雨季裡水就會長高,一些樹就會矗立在水中了。知了燥熱的叫聲,阻礙不了池塘邊的清涼。樹的影子斜掉在水面上,我們的說話聲驚的魚兒四處逃散。我們就會脫了涼鞋,摟著樹身盡情的在水中游戲。玩累了就會回家在媽媽的盛化妝品的小木盒裡,偷偷的拿走幾分錢,拉上小夥伴買些零食吃。

媽媽每天早晨天沒亮就起身給爸爸做早飯。爸爸在離家大約有七八里的鎮上上班,那時候沒有自行車,每天都會走著去。對於這些都是後來媽媽說給我的,我有記憶時,爸爸已經擁有了一輛自行車。聽說買那輛自行車時還在村子裡引起了轟動。自行車是有了,可每到下雨,又都的穿著雨靴,在泥濘的小徑上艱難的前行。

都多少年了,那些記憶雖已模糊。可卻會在不經意間湧現。

家鄉那大片大片池塘已經沒有了,更別說水中的魚兒了。只有池塘邊樹上孤獨的知了的叫聲還在,卻也只是稀稀落落的聲音。現在想要拿走媽媽小木盒裡的錢,已經買不到什麼了。現在上班再也不用天不亮就做飯了,家家戶戶都安上了液化氣,電動車.摩托車,乃至汽車在家鄉已經不足為奇了。更不用說自行車了。

那條在雨後總是泥濘的小徑已經不見。哥哥們給家鄉捐了款,修建了公路。無論下多大的雨,大家再也不會把車子陷到泥裡了。主婦們再也不會為男主人上班沒有回家,而坐臥不安,派孩子們去打探訊息了。電話就在桌上放著·手機就在兜裡裝著。想知道訊息,只動動手指就行了。

搬來縣城已有20年左右了,剛剛來縣城時。大多的房子都是平房,只有幾棟居民樓。公路那時也很窄小,有路燈的路也很少。夏日裡大家就都在風扇下乘涼,平房一到夏天就會潮溼。那時候大街上只偶爾能看到騎摩托車的,和偶爾從身邊掠過一輛汽車;自行車是大多數人們上班的代步工具。多少年來人們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變化著。發展著......

現在縣城中的平房也已佔少數,新建的小區,林林總總;寬闊的馬路兩旁,路燈像窈窕的淑女佇立在那,守候自己的使命。私家車在寬闊的柏油路上急馳已經成為主流。夏天裡,人們再也不會為了涼快而整夜的開著風扇而致使自己感冒了,冬天裡,人們再也不會自己去點暖氣,而弄得灰頭土臉。

現在的人們已經不再為能吃到什麼而發愁,而是為能怎樣吃才會有營養而發愁。改革開放60年來,這是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從吃飽穿暖到吃得好,穿的好,再到吃的精,穿的漂亮。從小喇叭廣播到液晶彩電。從泥濘小路到寬闊的柏油路·從步行到汽車。從平房到高樓。時代在變遷,我們在改革中發展。我們的家鄉在發展中蛻變,她會成為宇宙中較亮的那顆星星,緊跟中國時代變遷的步伐。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 篇6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裡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群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巨集大、儲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巨集大,儲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為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絡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稜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為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開啟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為快之意。就是說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為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裡亭子裡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孔府是衙宅合一,園宅結合的範例

孔廟的東側是孔府,是孔子嫡長孫世襲的府第。始建於宋代,經歷代不斷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佔地200餘畝,有房舍480餘間。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貴族莊園,衙 署大堂用於接受皇帝頒發的聖旨,或處理家族內事務。孔府後院有一座花園,幽雅清新,佈局別具匠心,可稱園林佳作,也是園宅結合的範例。孔府藏有大量的歷史檔案、傳世文物,歷代服飾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貴。

孔林是延續年代最久、儲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孔林又稱至聖林,在曲阜城北門外,佔地3000畝,周圍磚砌林牆長達14裡,是孔子和他的後代子孫們的家族墓地。孔林內柏檜夾道,進入孔林要經過1200米的墓道,然後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孔子墓前。孔子的墳墓封土高6米,墓東是孔子之子孔鯉和他的孫子孔伋 的墳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當時被封爵位的品級設定的,整個孔林延用2500年,內有墳冢 十餘萬座。其延續時間之久,模葬之多,儲存之完好,舉世罕見。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 篇7

各位朋友、名城泉州歷來書院林立、文風鼎盛,素有“海濱鄒魯”之稱,現在請一起到這象徵意義的孔廟觀賞。

泉州府孔廟位於市區中心、百源川池西畔。現存佔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現存大型宋代建築之一,在全國上千座孔廟裡是罕見的,有很高的科學、藝術和歷史價值。大成殿為孔廟的主體建築、陳列有古代祭孔禮器、樂器及泉州歷代名人遺著、遺物等。是瞭解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珍貴實物資料。泉州府孔廟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府孔廟,又稱文廟。唐中葉於州治的衙城西(現泉州六中一帶)建有魯司寇廟(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即此為名),廟額系唐玄宗時賢相張九齡所書。北宋太平興國初(976-981)移建今址。北宋大觀元年(1120___年)建泮宮門。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按照“左學右廟”(即東學西廟)建制,重建明倫堂、大成殿、東西兩廡,南宋嘉泰元年(1220___年)建櫺星門。

孔子有“素王”之稱,歷代由“宣尼公”晉封到“文宣王”,被樹為“百世文官表,歷代帝王師”。孔廟建築於貫穿南北的中軸線上,原有規模較大,廟門在今塗門街(原稱通淮路或府學口),至洙泗橋及中菜市場,均屬孔廟的第一進院落。大成門捏前為橫星門、大成殿是孔廟的中心建築。東有海濱鄒魯亭、夫子泉、明倫堂、育英門、教授署、尊經閣等;西有泮宮、杏壇,廟學範圍內還有十幾座鄉賢名“宦祠”、狀元祠、佔地一百多廟。

泮宮亦稱聖賢門、在孔廟西南邊、面臨南大街,坐東朝西。宋時建築已廢,後改為水泥,仿木建築,歇山頂二層樓閣式、面闊三開間、三層中間為通道,門楣橫書“泮宮”二字。泮宮即學宮,周代諸侯的學校前有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諸侯的學校就稱泮宮,意在伴水邊建學宮而名。明清科舉制度規定,學童考進縣學為新進學員,須入學宮拜謁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

泮官樓上撰有榴聯:“海國閩疆東南重鎮;典章文物鄒魯遺風”。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 篇8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裡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群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巨集大、儲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巨集大,儲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絡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稜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為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開啟“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為快之意。就是說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為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裡亭子裡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盪漾。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和門”,意為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說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為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孔廟用的。

同文門,四大名牌,孔廟圖。進入大中門裡左右有四塊大碑。西邊的明弘治碑,講的綱常倫理。弘治碑右側有明代才子湖南長沙李東陽繪製的“孔廟圖”價值很高。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 篇9

歡迎各位來到孔子的家鄉曲阜參觀遊覽,同時也感謝您選擇我作為您此次遊覽的嚮導。我是曲阜旅行社的導遊員張某,大家可以叫我小張或者張導。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下面就讓我懷著結識新朋友的欣喜心情,為大家提供導遊服務。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禮制廟宇。孔子是我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據記載,孔子生而首上圩頂,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

孔子在一生艱辛探索的社會實踐中,深入瞭解和認識了當時社會,逐步創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體系,成為當時著名的政治理論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創立的儒學思想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孔子死後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壽堂”,房屋三間,裡面陳列著孔子使用過的“衣、冠、琴、車、書”,“因以為廟,歲時奉祀”,即每年按時祭祀。儘管當時孔子已是相當知名的學術大師,但儒家還只是一個學派,孔子的地位不高,所以最初的孔廟也僅僅是孔子的故居。漢代以後,孔子及儒學地位逐漸提高。

據記載,從公元220年到解放前,孔廟先後重修擴建七十多次:歷經兩千餘年的歷代重修擴充,便得曲阜孔廟形成了規模巨集大的古代建築群。共佔地約14萬平方米,殿堂閣廡466間,門坊54座,碑亭17座。規模之大,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全國三大古建築群。

孔廟的總體佈局是由孔子當年的故居長期發展而來的,至今已有二千四百餘年的歷史。孔廟建築發展追求的建築效果是通過建築群整體所造成的環境去烘托孔子的豐功偉績和儒學聖教的高深博大來完成的。因此,孔廟建築的藝術表現力首先是它的總體佈局及建築序列的完整性;其次是它的個體建築的處理及每道院落的格局,每個殿、堂、樓、門、亭都充分顯示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第三是個體建築的細微方面,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家們在設計和施工方面的無與倫比的建築藝術成就。在整體建築方面,孔廟採用古代傳統的宮庭式建築形式。但它經過歷史上的多次重修擴建,每當重修擴建的時候,它必然要受到前代孔廟建築形制、規模等因素限制,然而,孔廟的建築群體最終成功地利用了先代遺產,既體現了歷史遺產的延續,又保持了它的總體的完整性。這種獨特的建築形制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首先,孔廟是孔子故宅擴建而成的,它儲存了許多有關孔子的古蹟,如故宅井、詩禮堂、魯壁、金絲堂以及為紀念孔子講學建造的杏壇等;其次是王者宗廟因素,如門戟之制,前殿後寢之制等;第三是宮庭因素,如天子五門之制,王城角樓之制,東、西華門等;第四是宗族家廟因素,如啟聖殿、崇聖祠、家廟等;第五是祭祀因素,在孔廟被祭祀者除孔子、四配、十二哲外,還有先賢先儒、祖先等總數達二百餘人,這樣為容納大批的從祀者神位,就須得設立廊廡,由此便形成了廊廡院落。除以上幾個因素外,還突出地表現了孔子的聖人地位及孔孟之道的神聖性,如泮池、璧水、牌坊等,並以書樓象徵孔子在學術方面的偉大成就。孔廟成功地運用了傳統的庭院組合與環境烘托相結合的表現手法,達到了渲染孔子在學術上、教育上的卓越貢獻和在古代社會中崇高地位的目的,是中國古代建築群中別具一格的建築形制。

孔廟內現有古樹一千二百餘棵,與巨集偉的建築群相互輝映,特別是夏季,上千只鷺鳥居住在古木之上,形成了孔廟又一獨特的景觀,鷺鳥已被曲阜市定為市鳥。

萬仞宮牆

金聲玉振坊

金聲玉振坊建於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金聲玉振”四字為明代學者胡纘宗手跡,坊上有平面淺雕雲龍戲珠,柱頂各設圓雕“辟邪”一隻,俗稱“朝天吼”,坊後有一座單孔石橋,上設龍陛,名曰“泮水橋”,橋下泮水原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經明城正南門西水門入護城河。此橋建於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金聲玉振”四字出自《孟子…萬章下》,孟子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意思是說孔子集聖賢之大成,始終而一。“金聲”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鍾”發出的聲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磬”發出的聲音,在古代奏樂時以擊“鍾”為始,擊“磬”為終,金聲玉振的原意為一首完善的樂曲。孟子將孔子思想比喻為一首完美無缺的樂曲,在這裡借用孟子語意,是說孔子思想完美無缺,集古聖賢之大成,以達到絕頂的意思。

櫺星門

櫺星門建於明代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原為木質結構,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衍聖公孔昭煥重修孔廟時,換成石柱鐵樑。四根石柱頂端為四大天將,中間平梁上是火焰寶珠,以象徵此門由天將守衛而成為參天立地的天門。

櫺星,即天田星,最早見於史料的有漢高祖命祀靈星,凡祭天先祭靈星,古人認為靈星“主得士之慶”,專門管官的星。宋仁宗天聖六年(公元1028年),築郊臺外垣置靈星門,即在祭天之臺的外牆置靈星門,形如窗櫺,故曰“櫺”。孔廟設櫺星門,意為祀孔如祀天,此見於宋《景定建康志》、《金陵新志》所記。另外,孔廟有碑記:置櫺星門“取其疏通之意,以納天下士”,無論任何地方,只要設有櫺星門,那麼它的門扇一定是由櫺子結構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廟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學士都來學於此。

櫺星門外東西兩側,各有一幢下馬碑,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在封建社會,所有來曲阜祭孔的官員,無論職位高低,來到孔廟前見到此碑,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對孔子的尊崇之意。此碑始立於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現僅存東面一幢。

太和元氣坊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太和”指天地、日月、陰陽會合之氣,“元氣”原意為形成世界的原始物質,後來,一些唯物主義者將“金、木、水、火、土”這五行稱為“原氣”,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由五行構成。在這裡,“元氣”為天地、日月、陰陽會合之氣,是生長萬物的根本。“太和元氣”也就是說孔子思想體現了整個人類思想最精華、最高貴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萬物一般,能使人類思想到達一種至高無上的境地。

太和元氣坊後為“至聖廟”坊,原名為“宣聖廟”坊,始建年代未查到記載,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的廟圖上已有“宣聖廟”坊。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宣聖廟”為“至聖廟”。此坊為漢白玉石質。“至”即至高無上的意思。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 篇10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叫任一諾。今天,由我來帶領你們遊覽“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小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們為了幾年孔子生前的偉大思想寬闊的精神品質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築。前後九進院落,佔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築466間,54座門坊;加之廟內1700餘株古樹,一個個直衝雲天,聽說當時誰敢砍倒一棵,就會以殺頭處理。每一棵樹,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240畝。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說“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   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後孔府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築,前半部為官衙,後半部為內宅。   孔林,是孔子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佔地三千多畝。周圍垣牆高3米,厚1.5米,長14.5華里。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壯觀。   現在自由活動3小時,可以自行遊覽“三孔”,也可以進行遊戲、野餐等活動,但必須保證衛生。   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回到家裡時,別忘了說你們還有一個這樣導遊噢!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 篇11

不知道您讀沒讀過《論語》,那上面開篇有一句話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麼我就以孔子的這句名言,熱烈地歡迎您來孔子的故鄉曲阜參觀遊覽。女士們、先生們,很榮幸和大家在這裡相逢。我是你們的導演,我姓趙某某,大家可以叫我小趙或趙導。接下來的美好時光就由我和你們一起度過。

眾所周知,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在他死後的第二年,住宅被改成孔廟。孔府是孔子嫡長孫世襲的府邸。孔廟是孔子和他的後代子孫的家族墓地。孔廟、孔府和孔林,是中國唯一規模最大的集祭祀和墓地於一起的建築群,於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漢代以後歷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讀經,孔廟的規模也越修越大。現存孔廟佔地327.5畝,建築物466間,前後有九進院落,縱向軸線貫穿整座建築,左右對稱,佈局嚴謹,氣勢巨集偉。

孔府位於孔廟的東側。始建於宋代,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貴族莊園,衙署大堂用於接受皇帝頒發的聖旨,或處理家族內部事務。它佈局匠心,是園林結合的範例。下面我們要去參觀孔林了,孔林在曲阜城北門外,到那兒要坐20分鐘左右的車,大家趁此機會好好休息一會兒吧。

孔林到了。孔林又稱至聖林,佔地3000畝,周圍磚砌林牆長達14裡。進入孔林要經過1200米的墓道,然後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孔子墓前。它是我國規模最大、持續年代最長、儲存最完整的一處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園林。孔林中的墓碑,除了一批著名

的漢代石碑被移入孔廟外,尚存有李東陽、嚴嵩、康有為等歷代大書法家的親筆題碑,故而,孔林又有碑林的美名,堪稱書法藝術的寶庫。  今天的遊覽就要結束了,希望在孔廟、孔府和孔林的這段時光,能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美好記憶。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 篇12

殿為重簷九脊,正脊兩端雕飾兩條跳躍的小龍,脊身有琉璃瓦件貼飾的飛禽走獸、花卉草木、色彩豔麗、富有閩南建築藝術特點。殿的東西兩側東廡和西廡各18間,各長112米,寬10米,略低於正殿,木石走廊式建築。原系供奉孔子弟子及後代聖賢的牌位,後為作為府學的齋房。

殿內正中設大型木龕,宋代起供奉孔子泥塑造像。因恐造像不肖、褻瀆聖容、自明嘉靖九年(1530年)起,改為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木牌位。後廢。現在根據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的白描孔子畫像加彩放大仿畫供奉,以供遊人參觀瞻拜。殿內東西兩邊對向置四木龕,供奉顏子、曾子、子思、孟子等孔子四大賢弟及傳人的畫像,稱為四配。殿內東西兩側還沒有兩龕,分別供奉閔損、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賜、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顓孫師、有若、朱熹等十二賢哲的畫像,稱為十二哲人。正廳上萬懸掛有清代康熙皇帝御書“萬世師表”,雍正皇帝御書“生民未有”嘉慶皇帝御書“聖集大成”等匾額,金碧輝煌,對孔子給予很高的評價。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 篇13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叫任一諾。今天,由我來帶領你們遊覽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小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們為了幾年孔子生前的偉大思想寬闊的精神品質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築。前後九進院落,佔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築466間,54座門坊;加之廟內1700餘株古樹,一個個直衝雲天,聽說當時誰敢砍倒一棵,就會以殺頭處理。每一棵樹,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240畝。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說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

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後孔府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築,前半部為官衙,後半部為內宅。

孔林,是孔子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佔地三千多畝。周圍垣牆高3米,厚1.5米,長14.5華里。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壯觀。 現在自由活動3小時,可以自行遊覽三孔,也可以進行遊戲、野餐等活動,但必須保證衛生。

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回到家裡時,別忘了說你們還有一個這樣導遊噢!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 篇14

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巨集大、儲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由這裡起分為三路佈局,這一道五門,中為“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為“啟聖門”,再往東為“承聖門”。大成門的建築結構是“犬牙交錯,勾心鬥角”。中間插進為“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為“鬥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聖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徵在,皇帝封為啟聖王和啟聖王夫人,建有啟聖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築。

孔廟的東路,前後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在看到的經書,立頭功的應為“魯壁”。為紀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為不學詩不會講話,不學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聖蹟圖”。後院是崇聖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孔子是聖人,也是偉大的旅遊家,周遊列國20xx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聖人的遺蹟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

孔廟就看到這裡,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 篇15

“萬仞宮牆”原名仰聖門,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門。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孔廟為劉六、劉七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所毀,正德皇帝下令建城衛廟、於是以孔廟、孔府為中心修築了明曲阜城牆,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竣工。在與孔廟正南門相對處設立城正南門。因正南門為孔廟而設,所以應視正南門與孔廟為一體。明代學者胡纘宗為表達對孔子的尊敬和讚揚,親書“萬仞宮牆”石額鑲於門上,其意出自《論語》子貢語。魯大夫叔孫武叔曾經對大夫們說:“子貢的學問很深,比孔子還要強些。”子貢聽說後就給叔孫武叔說:“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這道牆不足肩頭高,別人很容易看到裡面有多少東西,我老師這道牆有好幾仞高(仞:丈量單位,一仞約等於八尺),別人是看不到裡面的東西的,只有找到門,走進去,才能看到這牆內雄偉的建築,可找到門的人太少了!”胡纘宗認為數仞宮牆仍不能表達他對孔子的讚揚,於是將其改為“萬仞宮牆”。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到曲阜來,為了顯示他對孔子的敬仰,把胡纘宗書寫的石額換下,自己親筆書寫了同樣四個字鑲於城門。現在看到的“萬仞宮牆”石額,即乾隆皇帝的御筆題寫。

金聲玉振坊

金聲玉振坊建於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金聲玉振”四字為明代學者胡纘宗手跡,坊上有平面淺雕雲龍戲珠,柱頂各設圓雕“辟邪”一隻,俗稱“朝天吼”,坊後有一座單孔石橋,上設龍陛,名曰“泮水橋”,橋下泮水原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經明城正南門西水門入護城河。此橋建於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金聲玉振”四字出自《孟子·萬章下》,孟子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意思是說孔子集聖賢之大成,始終而一。“金聲”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鍾”發出的聲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磬”發出的聲音,在古代奏樂時以擊“鍾”為始,擊“磬”為終,金聲玉振的原意為一首完善的樂曲。孟子將孔子思想比喻為一首完美無缺的樂曲,在這裡借用孟子語意,是說孔子思想完美無缺,集古聖賢之大成,以達到絕頂的意思。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 篇16

各位女士、先生、小朋友,大家好!我叫張玉新,是帶領大家參觀孔廟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張導,也可以直接喊我的名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有幸為各位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提供滿意的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另外,為了避免發生意外,給大家提幾點要求:一要守時,不要讓大家等你自己;二要注意安全,小心地滑;三要講究衛生,愛護環境;三要注意保護文物,不要亂塗亂畫。好,下面就請大家跟我遊覽孔廟。

孔廟是我國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廟宇,位於曲阜城中央。它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規模巨集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群。與故宮和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

孔廟又名“至聖廟”,這是對孔子最高的稱呼。請大家跟我進入“聖時門”,這是孔廟的正門。聖時,比喻孔子的思想是適合時代的。

大家請看前面三架拱橋,因“壅水環繞如璧”,故名“璧水橋”。故宮有金水橋,此有璧水橋。

我們經過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就到了奎文閣。奎文閣是孔廟的主體建築之一,以藏書豐富,建築獨特而馳名。現在這裡是個小書店,喜歡讀書的朋友可以去買書。現在自由活動十分鐘,然後我們去大成殿。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大成殿。大成殿重簷九脊,黃瓦飛甍,雕樑畫棟,氣勢雄偉。大成殿四周廊下環立著28根石雕龍柱。最為引人矚目的是前簷的10根深浮雕龍柱,每柱二龍對翔,盤繞升騰,中刻寶珠,雕刻玲瓏剔透,龍姿栩栩如生,無一雷同,堪稱我國石刻藝術中的瑰寶,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大成殿內金碧輝煌,有大型神龕9座,17座塑像,居中的一座即是孔子。大成殿前露臺過去是祭孔時舞蹈奏樂的地方。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和故宮太和殿、岱廟宋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殿。

好了,孔廟就參觀到這裡,朋友們可以拍照留念,然後去參觀孔府孔廟。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 篇17

各位女士、先生、小朋友,大家好!我叫張玉新,是帶領大家參觀孔廟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張導,也可以直接喊我的名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有幸為各位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提供滿意的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另外,為了避免發生意外,給大家提幾點要求:一要守時,不要讓大家等你自己;二要注意安全,小心地滑;三要講究衛生,愛護環境;三要注意保護文物,不要亂塗亂畫。好,下面就請大家跟我遊覽孔廟。

孔廟是我國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廟宇,位於曲阜城中央。它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規模巨集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群。與故宮和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

孔廟又名“至聖廟”,這是對孔子最高的稱呼。

請大家跟我進入“聖時門”,這是孔廟的正門。聖時,比喻孔子的思想是適合時代的。

大家請看前面三架拱橋,因“壅水環繞如璧”,故名“璧水橋”。故宮有金水橋,此有璧水橋。

我們經過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就到了奎文閣。奎文閣是孔廟的主體建築之一,以藏書豐富,建築獨特而馳名。現在這裡是個小書店,喜歡讀書的朋友可以去買書。現在自由活動十分鐘,然後我們去大成殿。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大成殿。大成殿重簷九脊,黃瓦飛甍,雕樑畫棟,氣勢雄偉。大成殿四周廊下環立著28根石雕龍柱。最為引人矚目的是前簷的10根深浮雕龍柱,每柱二龍對翔,盤繞升騰,中刻寶珠,雕刻玲瓏剔透,龍姿栩栩如生,無一雷同,堪稱我國石刻藝術中的瑰寶,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大成殿內金碧輝煌,有大型神龕9座,17座塑像,居中的一座即是孔子。大成殿前露臺過去是祭孔時舞蹈奏樂的地方。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和故宮太和殿、岱廟宋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殿。

好了,孔廟就參觀到這裡,朋友們可以拍照留念,然後去參觀孔府。歡迎朋友們再來!再見!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 篇18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裡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群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巨集大、儲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巨集大,儲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為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絡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稜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泉州府孔廟導遊詞 篇19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叫小李。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遊覽“三孔”:孔廟、孔府和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山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

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築。前後九進院落,佔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築466間,54座門坊,古樹1700餘株。孔廟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300畝。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說“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後,孔府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主人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築,前半部為官衙,後半部為內宅。

孔林,是孔氏家族的專用墓地,佔地3000多畝,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四周圍牆高3米、厚1.5米,長14.5裡。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壯觀。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希望“三孔”之遊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