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安徽導遊詞各個地點(精選5篇)

欄目: 安徽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5.97K

安徽導遊詞各個地點 篇1

朋友們,你們好!現在我們已經到達黃山風景區南邊重鎮湯口。在這裡先向諸位介紹一下黃山風景的概況。

安徽導遊詞各個地點(精選5篇)

黃山,位於中國安徽省南部,屬中國南嶺山脈的部分,全山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黃山山系中段,是黃山的精華部分,也就我們要遊覽的黃山風景區,面積約154平方公里。它在黃山市境內,南鄰歙縣、徽州區、休寧縣和黟縣,北連黃山區;這五個縣、區也都屬於黃山市管轄。

黃山在中國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樣子,因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給它起這樣一名字。傳說咱們中華族的先祖軒轅黃帝在完成中原統一在業、開創中華文明之後,來到這裡採藥煉丹,在溫泉裡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這個說法,就在天寶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詔書,將黟山改名黃山。意思是,這座山是黃帝的山。從那以後,黃山這個名字就一直到現在。

朋友們,你們不遠千,甚至萬里到這裡,就要親眼看一看黃山的美嗎?不就是要感受一次人生快樂嗎?是的,黃山是絕美絕美的,可說天第奇山,能夠登臨它,親眼看看它,確實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在很久很久前,在漫長地質歷史代,大自然的無窮力,塑造了黃山那絕美的風采和種.種奇特的景觀,令人傾倒,令人心醉。

下面,我再把黃山“四絕”分別作個介紹。

說起黃山“四絕”,排在第一的當是奇鬆。黃山鬆奇在什麼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無比頑強的生命力,你見了不能不稱奇。一般說,凡有土的方就能出草木和莊稼,而黃鬆則是從堅硬的黃崗岩石里長出來的。黃山到處都生長著松樹,它們長峰頂,長懸崖峭壁,長在深壑幽谷,鬱鬱蔥蔥,生機勃勃。千百年來,它們就是這樣從岩石迸裂出來,根兒深深扎進岩石縫裡,不怕貧瘠乾旱,不怕風雷雨雪,瀟瀟灑灑,鐵骨錚錚。你能說不奇嗎?其次是,黃山鬆還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從總體來說,黃山鬆的針葉短粗稠密,葉色濃綠,枝幹麴生,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樸實、穩健、雄渾的氣勢,而每一處松樹,每一株松樹,在長相、姿容、氣韻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種奇特的美。人們根據它們的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分別給它們起了貼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鬆、黑虎鬆、臥龍鬆、龍爪鬆、探海松、團結鬆等等。它們是黃山奇鬆的代表。

怪石,是構成黃山勝景的又一“絕”。在黃山到處都可以看到奇形怪異的岩石,這些怪石的模樣兒千差萬別,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都活靈活現,生動有趣。在121處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飛來石”、“仙人下棋”、“喜鵲登梅”、“猴子觀海”、“仙人晒靴”、“蓬萊三島”、“金雞叫天門”等。這些怪石有的是龐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瓏;有的獨立成景,有的是幾個組合或同奇鬆巧妙結合成景。還些怪石因為觀賞位置和角度變了,模樣兒也就有了變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雞叫天門”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鵲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換景的緣故。也還有些怪廠,在不同條件下看,會產生不能的聯想,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名字,如“猴子觀海”又叫“猴子望太平”便是。

再說雲海。雖然在中國其它名山也能看到雲海,但沒有一個能比得上黃山雲海那樣壯觀和變幻無窮。大約就是這個緣故,黃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黃海”。這可不是妄稱,是有歷史為證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學家叫潘之恆,在黃山住了幾十年,寫了一部60卷的大部頭書--黃山山志,書名就叫《黃海》。黃山的一些景區、賓館和眾多景觀的命名,都同這個特殊的“海”有關聯,有些景觀若在雲海中觀賞,就會顯得更加真切,韻味也更足了。這些也都證明,“黃海”這個名字是名副其實的。

最後,介紹一下溫泉。我們常講的和遊覽的溫泉是前山的黃山賓館溫泉,古時候又叫湯泉,從紫石峰湧出。用它命名的溫泉景區,是進入黃山南大門後最先到達的景區。溫泉水量充足,水溫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質良好,並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有一定的醫療價值,對面板病,風溼病和消化系統的疾病,確有一定的療效。但是隻能浴,不能飲;過雲說它可以飲用,是不科學的。

其實,黃山溫泉不止一處。在黃山北坡疊嶂峰下,還有一個溫泉,叫鬆谷庵,古稱錫泉。它與山南的賓館溫泉水平距離7.5公里,標高也近,南北對稱,遙相呼應。這也夠奇的了。不過因為它地處偏僻目前還未開發利用。

西遞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南部,村落面積12.96公頃。西遞村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

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築為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築佈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築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傑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西遞村被世人稱為明、清古建博物館。

安徽導遊詞各個地點 篇2

九華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它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白際山系)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東南境,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風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範圍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華街雪地理座標為東經117°8′,北緯30°5′。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常

1.山水奇秀,風景名山

九華山以奇麗的自然風光著稱於世。南朝時,因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峰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唐代李白遊山時觀九峰如蓮花,寫下了“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詩句,並改九子名為九華。九華山主體由花崗岩構成,由於受構造、巖性及外力等影響,形成了以峰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的雄奇秀麗的地貌景觀。九華山有名峰70餘座,千米以上高峰30餘座,最高十王峰海拔1342米。唐代劉禹錫觀山時讚歎:“奇峰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境內清溪縈繞,山西五條溪流匯於六泉口,經五溪河、九華河匯入長江;山南三溪和山東兩溪分別流經三溪河、陵陽河匯入太平湖。山間遍佈深溝峽谷,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九華山是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九華山處處有景,移步換景,清代概括有”九華十景”。對外開放後,新闢八大景區,百餘處新景點。新老景點交相輝映,自然秀色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和,加之四季分明的時景和日出、晚霞、雲海、霧冖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觀,美不勝收,令人留連忘返。

2.地藏道場,佛教名山

九華山是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著名地藏菩薩道常它的開創人為新羅僧地藏。公元7世紀,在中國唐朝與朝鮮半島頻繁交往的大背景下,新羅國王子金喬覺航海東來,遍訪名山,卓錫九華,苦修數十載,圓寂後被認為地藏菩薩”靈蹟示現”,因其俗姓金,故稱金地藏。從此九華山被闢為地藏菩薩道常唐時九華山有寺院20餘座,宋代發展到40餘座,至明代更有長足的發展,主剎化城寺成為擁有數十座寮房的總叢林,全山寺院達100餘座,香火興旺為“東南諸山之冠”。於是九華山便同五臺、峨眉、普陀共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清代九華山寺院達150餘座,由總叢林化城寺分衍出只園寺、東崖寺、百歲宮、甘露寺等四大叢林,在四大佛山中以”香火甲天下”而聞名於世。20世紀70年代末對外開放後,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陽,活力再現,舊貌重輝。現有各類寺院90餘座,其中國家重點寺院9座,省級重點寺院30座;僧侶600餘人,各類佛像萬餘尊,各種佛教文物20__餘件。寺院普遍得到維修,佛事活動正常開展,對外交往活動頻繁,九華山佛教與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泰國以及香港、中國臺灣地區等佛教團體友好交往不斷,先後有百餘名僧侶出境訪問。在當今我國佛教道場中,九華山以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國際性佛教道嘗香火旺盛、僧俗融和受到廣泛讚譽,成為特色鮮明和有重要影響的佛教聖地。

3.歷史悠久,文化名山

宗教文化與山水文化相融,大量的歷史人文活動,使九華山成為一座歷史悠久、積澱豐厚的文化名山。20__多年前,九華山就有道家駐足,《福地考》稱九華為“三十九福地”,至今留有道教人物活動遺蹟和道觀遺址20餘處。東晉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在九華建立茅庵,佛教開始傳入九華山。唐時新羅僧建立地藏道場,“勝境巍巍,普放大光”;至明清香火極盛,成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經久不衰。道教福地與佛教聖地使得九華山聲名大振,吸引了無數名流騷人紛至沓來。自李白之後,許多文人學者接踵而至,他們在九華或隱居山莊,著書立說;或創立書:,聚眾講學;或出入煙霞,參學訪道;寄情山水,吟詩作畫。九華山有太白書堂、陽明書:、甘泉書:等20餘處書:遺址。九華山又為民歌之鄉,彙集有兒童歌謠、勞動歌謠、儀式歌謠達300餘首,很多帶有佛教色彩,生動表達了勞動人民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歷代朝廷也垂青九華,明神宗敕諭、賜銀,清康熙、乾隆御書”九華聖境”、”芬陀普教”,九華山先後有50多座寺院受朝廷賜額。大量歷史人文的活動,遺有豐富的歷史文物,九華山有歷史文物20__餘件,其中珍貴文物近百件。對外開放後,重視文化資源的開發,著力挖掘整理佛教文化,成立”金地藏研究會”和佛教文化研究會,創辦佛學院,開辦文物館,文化資源得到初步開發,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這裡的儒釋道文化、鬼文化、建築文化、石刻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茶文化和肉身文化等,異彩紛呈,令人驚歎。九華山是一座底蘊深厚的文化名山。

安徽導遊詞各個地點 篇3

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蕭縣東南20餘公里的龍崗山中,為山東古老丘陵的延伸部分,山脈大致南北走向,

最高峰海拔374米,一般為100—300米,相對高度20—30米,山頂平緩,山坡較陡。

黃藏峪原名黃桑峪,因峪內長滿黃桑樹而得名。

漢高祖劉幫稱帝前曾因避秦兵追捕而藏身於此,故改名皇藏峪。

《漢書地理志》記載:“漢高祖微時常隱芒、碭山間,即此山有皇藏峪,漢高祖避難處”。

皇藏峪為陶墟山系南部的剝蝕低山丘陵,山岩為石灰岩體,有許多天然洞穴及井泉、山石景觀,四周峰巒層疊,澗水淙淙。峪中天然森林三千多畝,有146種樹木和六百多種草藥。

安徽導遊詞各個地點 篇4

佛子嶺水庫位於霍山縣境淠河東源上。淠河東源上游有兩支。西支漫水河到梅家渡與東支東流黃尾河分別匯入佛子嶺水庫。佛子嶺水庫壩址在梅家渡下游打魚衝口,控制流域面積1840平方公里。淠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900~1600毫米,上游常為淮南地區暴雨中心。汛期降雨集中,常造成山洪暴發,威脅淠河和淮河干流防洪安全。據歷史洪水調查,1950年佛子嶺壩址處洪峰流量達10800立方米每秒。

西源一一漫水河,系淠河主源流,源出鄂皖交界的掛籠尖北側。從霍山縣太平畈鄉餘家灣起,北流經雙河店、王家店、洪家畈至九龍井,彙集東界嶺、高山鋪來水,上段稱三道河,下段稱六道河。西流源出石鼓寨、中界嶺經古佛堂的山水。東流首受五桂河,折向東北,經上土市、雷家畈。南側有龍門沖水入,又北流經鮑家嶺、牡丹河兩大彎道後,與源出八斗嶺、雞心石和自西向東流的清水河,在漫水河鎮匯合。自此河岸開闊,最寬達72米,再東經響水寺、對頭彎、大平地,有馬槽河入,經唐家院,安家河從此匯入,又東行過梅林坪大轉彎,折向東北,於王家畈(午旗河)入佛子嶺水庫。南岸還有源出白馬尖,流經大化坪的石羊河(上段稱輝陽河)於潘家灣入佛子嶺水庫。

東源——黃尾河,源出嶽西縣境多枝尖的金崗嶺北側,東北流經青天畈、道義澗,折北經闊灘河、黃尾街,於陡峰寨東進入霍山縣境,稱石板河。再北流經胡家河,在板裡河西與另一源出嶽西縣境的清潭河匯合,北流至磨子潭水庫。出庫後與源出黑山尖經東西溪、東風橋的掃帚河(上段稱童家河)匯合後,古稱潛水,進入佛子嶺水庫。佛子嶺水庫彙集東淠河東、西兩源,控制面積1840平方公里(包括磨子潭水庫570平方公里)。東淠河水出庫後,河谷開闊,比降平緩,出現沙灘。西北流經樑家灘彎道,向東北流經黑石渡,匯入孔家河。1975年霍山縣在此改灘造田,遂折東經霍山縣城、團山嘴至兩河口,其間右岸有柳林河、幽芳河、高廟河、熊家河(又名山王河),左岸有深水河、戴家河、龍門衝等支流匯入。至此,東淠河全長103公里,流域面積2697平方公里。

安徽導遊詞各個地點 篇5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來到的是績溪龍川景區,位於皖南績溪縣龍川村,是胡姓聚族而居擁有千年歷史的古村落。據歷史記載,龍川是坑口村的古稱。村前有龍鬚山,村中有一條小溪(稱川)穿村而過,古稱龍川。

後人認為小溪(又稱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龍可以暢遊,故改為坑口。從宋代著名風水學家賴文正到當代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高階顧問、高階建築師鄭孝燮,都說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

龍川旅遊風景區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結合,其中最具代表的胡氏宗祠,是江南第一祠,素有“木雕藝術博物館”和“民族藝術殿堂”之美稱,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奕世尚書坊是明代正宗石雕牌樓,為徽派石雕之最。20_年,龍川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_年,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胡氏宗祠,始建於宋,明嘉靖年間大修。坐北朝南,前後三進,由影壁、平臺、門樓、庭院、廊廡、尚堂、廂房、寢室、特祭祠等九大部分組成。

宗祠採用中軸線東西對稱佈局的建築手法,氣勢磅礴,蔚為壯觀I各位朋友,胡氏宗祠有幾個懸念,有的已經_,有的卻至今成謎。第一個謎是影壁。一般影壁都會採用徽派建築的裝飾手法,以繪畫為主,點綴以花鳥、圖案,畫面上都有麒麟一些神獸吉祥物等,顯得清雅高貴。

但胡氏宗祠前的影壁卻沒有,和武則天的無字碑一樣,至今無人知曉其原因。第二個謎與龍川河有關。這條從村中穿過自西向東流的小河叫龍川河,村前自北向南流的大河叫登源河。

每逢漲水時,只見登源河山洪高過小河口的水面達一尺多,竟然不倒灌入小河裡。現在我們通過力學原理知道其原因,但在過去也是一個謎。人們因此認為是有龍在的緣故,所以才有了龍川河的名字。

大家看到宗祠儀門兩邊的石獅了嗎?這就是龍川第~個謎。無論民間還是阜家的石獅,都是一雌一雄,雄獅腳踩球,寓意為國泰民安,雌獅腳下有一小獅,寓意有千秋萬代。

可胡氏宗祠的石獅腳下既有小獅,又踩球,哪隻是雌?哪隻是雄?你能分得清嗎?這不僅是龍川第三個懸念,在徽學上也是至今無法解釋的與眾不同。

各位朋友,我們再看五鳳樓外面雕刻的是“九獅滾球遍地錦”,而裡面同一高度的大額枋上雕刻的是“九龍戲珠滿天星”。據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同志講,故宮的大梁上不敢雕刻人物的畫像,因為皇帝常去的地方。

樑上是不能雕刻人物的,否則把皇帝踩在腳下有犯上之嫌,只雕龍、鳳等吉祥物。人物的雕刻只有民間才有,龍的雕刻民間一般沒有,有的也是變形的葵龍,更別說封建社會以9為最大,而龍川胡氏宗祠的“九龍戲珠滿天星”,在封建社會何以會雕刻存在,實在不可思議。所以被列為龍川第四個無法解釋的謎。

龍川的第五個謎就是眼前的這幅第一代始祖胡焱祖容像。胡焱是胡氏始祖,只是他為何身著龍袍?

當地百姓世代相傳的說法是祖容始作於宋朝,明清均有複製,民國期間流失,後贖回,只在每年祭祖時才懸掛。他是何人所繪?為何畫上沒有落款?村民為何世代對外保守身著龍袍的畫像祕密?何以被保護得很好?這一切至今都懸而未決。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奕世尚書坊,這座牌坊是為龍川胡氏的胡富、胡宗憲而立的,它建於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比歙縣全國重點文物“許國牌坊”早建20_年,是龍川村12座牌坊僅存的一座。

這座牌坊是四柱三門五樓,南北朝向。通高10米,面寬9米,抬樑式建築。主體結構由四根柱子、四根定盤枋和七根大小額枋組成。在四根柱子的南北兩面,各有抱鼓石護座,是典型的明代徽派石雕風格之精品。

最上方兩字是“恩榮”,恩榮在牌坊等級中屬於第二等。在恩榮匾的下面,四隻寶瓶托起的花板上,寫有楷書“奕世尚書”,字型端莊厚重,行筆秀潤瀟灑。

這座牌坊最值得稱耀的是雕刻藝術。七根大小額枋上,匠師運用圓雕、透雕、鏤空雕等手法,再現出一幅幅精美生動、巧奪天工的立體畫面。

最精美的要數兩邊的鏤空雕,在同一石料上正反兩面雕刻出不同的圖案,不同的花瓶和四季花丼,寓意為“四季平安”。郭沫若曾寫詩稱讚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高階建築師鄭孝燮考察後讚道“罕見,罕見,其雕藝之高,造型之美,是建築的瑰寶,是許國牌坊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