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精選19篇)

欄目: 黨委黨建工作 / 釋出於: / 人氣:2.27W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 篇1

中國共產黨自從1920xx年誕生以來,就十分重視理論建設與理論創新。從某種意義上說,黨所走過的90年曆程,就是理論創新的90年。正是因為不斷地進行理論創新,黨才戰勝了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才取得了各個歷史時期的輝煌勝利。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精選19篇)

90年來黨的理論創新的歷史程序

中國共產黨的90年,始終堅持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有機地結合,成功地進行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不僅繼承捍衛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而且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與創新的兩次歷史性飛躍,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一)毛澤東思想是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與創新的第一大理論成果

長期以來,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和中國共產黨內,曾盛行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中國革命也曾因此幾乎陷於絕境。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深刻研究了中國革命的特點和中國革命的規律,創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新中國建立後,又創立了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一系列理論,其中特別重要的有: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提出了中國資產階級的分析和統一戰線的政策,中國武裝鬥爭的特點和作用,“用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特殊道路;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提出了“一化三改”的具體政策,社會主義建設的十大關係,人民民主專政理論,兩類矛盾學說和正確處理人民矛盾,三個世界劃分理論;關於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提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人民軍隊的唯一宗旨,黨指揮槍而不是槍指揮黨,軍隊政治工作的方針和方法,人民戰爭思想,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建設現代化革命武裝力量和發展現代化國防技術;關於黨的建設,提出了從思想上建黨,“三大作風”,“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等等。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中國人民取得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並開始了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與創新的又一理論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鄧小平理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面對十年“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危難局面,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不斷探索和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形成了一系列創新理論: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問題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問題上,作出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在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問題上,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三個有利於”標準;在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問題上,強調改革也是一場革命;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條件問題上,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問題上,提出了四項基本原則;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步驟問題上,提出了“三步走”戰略,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在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問題上,強調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在祖國統一的問題上,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創造性構想。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中國人民取得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開始走上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征程。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國內發生嚴重政治風波,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面臨新的巨大困難和壓力。在這個重大歷史關頭,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探索和回答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進行了艱辛的理論創新,取得了重大

的理論突破:在經濟建設方面,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及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在政治建設方面,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在文化建設方面,提出科教興國戰略;在社會建設方面,提出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在黨的建設方面,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等。正是在這些理論指導下,中國共產黨才率領全國人民戰勝了重重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新的勝利。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黨的xx大以來,我國既面臨著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又面對著嚴峻挑戰的矛盾凸顯期。以為首的黨中央,不斷探索和回答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取得了許多重大理論創新成果: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反映了我們黨最新的發展理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佈局的認識;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建設和諧世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建設創新型國家,使我們黨對創新在黨的全域性工作中作用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豐富了我們黨關於“三農”工作的理論;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繼承和發展了我們黨關於道德建設的思想;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建設學習型政黨、學習型黨組織,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黨建理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理論;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管理思想。這些戰略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黨的創新理論,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科學發展觀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樣,都是緊緊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題,抓住黨的建設的關鍵,貫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堅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辯證統一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史實踐中,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這個程序還在繼續之中,它將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進一步發展。把握了這一點,就把握了黨的創新理論發展的歷史脈絡,也就把握了黨的理論創新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90年來黨的理論創新的幾點啟示

新的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總是建立在已有理論成果的基礎之上,以前人的成果作為理論創新的起點,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進步。黨的理論創新的偉大曆程,彰顯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對於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理論創新,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和啟迪作用。

理論創新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馬克思主義是有史以來最為科學、深刻、徹底的理論,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才能保證理論創新的科學性和正確的發展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譜寫新的理論篇章,要反對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反對借創新之名、行“砍旗”之實的錯誤傾向,又要注意防止和克服對基本原理一知半解就急於構建“創新體系”的不良作風。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努力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使馬克思主義根據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發展,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理論的前沿,這是我們堅持理論創新的根本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論。

理論創新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是不斷髮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不斷汲取和融入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開闢自己的發展之路。繼續推進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程序,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更加鮮明的時代特色、實踐特色和民族特色,至關重要的一點在於必須堅持黨的思想路線,把我們的思想認識從對馬克思主義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從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準確把握時代特點和國情特點,積極探索共產黨執政的規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把我們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不斷推向前進。

理論創新必須始終堅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中心。鮮明的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區別於其他理論的一個重要標誌,如果理論本身只是紙上談兵,不能面向社會實踐,那就無法實現其使命和目的,就變成了無意義的活動。當今時代是一個迫切需要馬克思主義大發展和理論創新的時代。不斷髮展了的實踐向我們黨提出了許許多多過去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新情況新問題,迫切需要通過理論上的創新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和解決。只有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才能解答現時代提出的種種複雜問題,沉著地應對來自國內外的種種挑戰,進一步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新局面。

理論創新必須始終堅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堅持群眾路線,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是理論創新的必經之路。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改造世界、創造幸福生活的偉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動力和源泉。高度重視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善於把群眾的智慧集中起來,上升為理論,用以指導全黨的行動,這是黨的理論創新取得成功的寶貴經驗。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真心實意地向群眾的實踐請教,及時總結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新經驗和獲得的新認識,有力地回答現實生活提出的、幹部群眾關心的重大思想理論問題,是黨的理論創新的正確途徑和根本方法。

理論創新必須始終堅持與理論武裝工作相結合、相促進。理論創新的價值在於實踐,理論武裝的價值在於使理論的價值得以實現。我們黨是一個重視理論武裝和善於理論創新的黨,特別是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大歷史轉折關頭,在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的時候,總是把理論武裝的問題突出地提到全黨面前。實踐證明,黨的事業的發展,黨的自身建設的進步,黨的幹部隊伍素質的提高,都同全黨重視、加強理論武裝密不可分。黨的理論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應當跟進一步。面對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各種思潮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激盪的複雜局面,要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黨員、教育群眾,在黨的創新理論和人民群眾之間架起橋樑,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走進群眾、掌握群眾,成為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 篇2

黨的創新理論

1.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2. “一二五”期間,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以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為主體,以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為主線,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

3.堅持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相統一,是軍隊建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

4.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黨的基本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5.在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總結大會上指出,我們黨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關鍵則在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6.提出領導幹部要具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戰略意識。決策平是各級黨委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能力的集中體現。 7. 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永遠是領導人民開創事業新局面的核心力量。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源泉是實踐,發展依據是實踐,檢驗標準也是實踐。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8.我黨的三大歷史任務是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

9.必須劃清的“五個重大界限”指的是: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中國特色軍事制度同西力軍事制度的界限。

10.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軍隊黨的建設,必須把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作為根本目的。軍事鬥爭準備是我軍履行使命的基本實踐,是最重要最現實最緊迫的戰略任務。

11.黨的xx大報告中指出,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關鍵是要科學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必須軍民結合、寓軍於民,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 12.文化軟實力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關鍵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I3.黨的xx大報告詳細闡述“黨員主地位”的基本含義包括黨員是黨的主人、黨員是黨內權力的源泉、黨員是黨內行動的主體。

14.黨的xx大報告中指出,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加強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

15.堅持一箇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l6.當前要抓好培養的“四類人才”指的是聯合作戰指揮人才、資訊化建設管理人才、資訊科技專業人才、新裝備操作和維護人才。

17.把我軍的優良傳統概括為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人民軍隊必須深入開展軍隊歷史使命、馬克思主、戰鬥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四項重大教育。

18.黨的xx大提出,適應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和我國發展新要求,推進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組織、軍事管理創新。

19.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首要的是應對國家被侵略、被顛覆、被分裂的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首要的是打贏資訊化條件下區域性戰爭。

20.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是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提供堅強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

發揮重要作用。

21.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工作,是實現黨對軍隊絕對領導、軍隊履行職能使命的根本保證,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生命線。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必須從思想上、政上、組織上確保我軍始終成為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確保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確保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史使命。我軍政治工作本作風和方法是實事求是和聯絡群眾。

22.當今和今後一較長時期,我軍建設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現代化水平與打贏資訊化條件下區域性戰爭的要求不相適應、軍事能力與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適應。

23.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五個方面是相互聯絡的整體,是反映我軍官兵與黨、人民、國家、軍隊的關係以及我軍官兵相互間關係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觀念。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是思想政治建設的根本任務。

2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2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

26.社會保障體系的基礎是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就業是民生之本。

27.“七一 ”重要講話深刻指出,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程序中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一是毛澤東思想,另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8.“七一”重要講話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鬥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產物。

29.90年的奮鬥歷程,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這“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三是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30.“七一”重要講話高度概括了“三件大事”的重大政治影響和社會意義,深刻指出“兩個不可逆轉”,即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後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髮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

31.“七一”重要講話一個鮮明的亮點,是概括了我們黨領導人民經過90年奮鬥、創造、積累的“三大成就”,即:1、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3、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3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形成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絡的制度體系。

33.“七一”重要講話指出,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四個考驗”,即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

34.“七一”重要講話指出,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四個危險”,即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

35.“七一”重要講話指出,全黨同志和全社會都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牢固樹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觀念。

36.“七一 ”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這“四個選擇”,是總結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得出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結論。

37.胡主三席“七一 ”重要講話用無可辯駁的事實做出“兩個不愧為”的歷史結論,即中國共產黨不愧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愧為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38.“七一”重要講話深刻指出,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要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

放,要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道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要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五個堅定不移”大政方針。

39.黨的xx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

40.黨的xx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撐是和諧文化。

黨史軍史

41. 1920xx年各地先後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當時建立最早並作為建黨發起組的是上海共產主義小組。

42.1920xx年八七會議土,中共中央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確立了實行土地革命和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43.1927 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部隊在江西永新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建立了黨的各級組織和黨代表制度,主要包括:1、支部建在連上。2、連以上設立黨代表。3、建立各級士兵委員會。4、營、團建立黨委等內容。

44.1920xx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 45.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在瑞金舉行,宣告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以南昌起義的8月1日作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 46.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紅軍於1934年10月開始長征,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勝利結束。47. 1936年12月發生的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有效促成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中共中央確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的會議是瓦窯堡會議。

48.1937年9月,八路軍第115師在平型關戰鬥中,殲滅日軍1000餘人,取得了自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華北戰場上對日作戰的第一個大殲滅戰。

49. 1939年l0月,毛澤東在《 <共產黨人>發刊詞》 首次提出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是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50.中國抗日紅軍大學的教育方針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51. 1944年9月8日,為悼念張思德毛澤東發表了著名的《 為人民服務》 的演說。

52.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軍先後發動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154 萬餘人,使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毀。

53. 毛澤東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全黨同志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54. 1948 年1 月,毛澤東在《軍隊內部的民主運動》 中,第一次把我軍民主制度概括為政治民主、軍事民主、經濟民主,這是人民軍隊本質的體現。

55. 1949 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討論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制定了國旗,規定了國歌,決定了首都。

56.1951 年5 月23 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團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經過談判,簽署《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 (簡稱“十七條協議”)。

57. 1964 年10月16 日,我國在西北核試驗基地首次進行原子彈爆炸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58.1971 年10 月25 日,第26 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的票數,通過了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和立即驅逐中國臺灣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的2758 號決議。 59.1987年10月,黨的十三人首次概括和全面闡發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

60. 1992 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 篇3

一、理論創新的內涵界定

第一種觀點認為:理論創新就是認識世界,就是把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由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形成理論形態的認識成果,即新的思想、觀點、原理。i

第二種觀點認為:提出新觀點、新理論是理論創新,對過去的觀點、理論有所改進,增加了什麼或減少了什麼,也是理論創新。新的“理論”應該是真實的理論,即真理性的理論,而不是主觀隨意的虛假之詞。理論創新並不是為新而新,新就是一切。ii

第三種觀點從理論創新的客觀根據、客觀內容、客觀標準的角度,界定理論創新的科學內涵有二:一是理論確實反映了人類歷史時代的變化和中國社會歷史時代的變化;二是理論確實回答了時代變化提出的新課題;二是理論的這種反映和回答確實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iii

也有論者提出:“理論創新就是要在解決實踐問題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不斷提出正確的新觀點、新論斷、新理論”。 理論創新是客觀辯證法發展的必然,理論創新的靈魂在於體現時代性,創新的動力在於它的實踐性,創新的本質在於它的開拓性,創新的關鍵在於把握規律性。

二、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歷程

恩格斯指出:“歷史從哪裡開始,思想程序也應當從哪裡開始,而思想程序的進一步發展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後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v。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歷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

國化的歷程,這一歷程基本上是沿著“回答什麼問題,怎樣回答問題”這一理論正規化展開的。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理論探索

20世紀初期,中國處在一個社會衝突激烈、矛盾變動急劇的時代,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並領導中國革命實踐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想也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孕育起來的。急劇變動的時代必然呼喚新的時代,毛澤東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傑出代表,在這樣一個大變動的時代背景下,帶領中國共產黨人解決了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無產階級如何領導革命,如何奪取政權,中國走向何處去的問題。

1920xx年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一場由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掀起的為挽救祖國危亡而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把目光由西方轉向東方的轉折點,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這一進步促進了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1920xx年,選擇馬克思主義為行動綱領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了。在黨初期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對於無產階級究竟應該如何領導革命,如何奪取政權,中國走向何處去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並不是完全清晰的,在摸索的過程中也出現了曲折與反覆。經歷了大革命失敗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尋求新的革命道路。1920xx年8月起,仿效俄國十月革命道路,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心城市舉行武裝暴動,相繼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二大起義。由於脫離了中國的實際情況,二大起義均以失敗而告終。以毛澤東領導的湘贛秋收起義為代表,首先放棄進軍長沙的原定

計劃,開闢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最初探索。毛澤東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vi,並且提出了富有哲理的兩句話,一個是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一個是中國革命鬥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瞭解中國的情況。在經歷了一大前後的艱難起步後,從二大到八大這長達34年的歷史中,隨著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國情的認識漸趨全面、深刻,革命鬥爭的日益廣泛、深入進行,經驗教訓的不斷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開始在理論上和實踐中不斷取得突破,結出豐碩的果實。在1938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首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論斷,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學會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十中國的具體環境,“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vii。從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程序有了旗幟鮮明的標誌性方向。以黨的七大為標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第一次飛躍,達到了第一個高潮。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科學地回答了近代中國革命的物件、任務、性質以及革命的動力、領導權的問題,並分析了中國革命的前途,找到了中國自己的革命道路,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做足了思想準備、理論準備和組織準備,帶領中國共產黨把新民主主義革命順利地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

20世紀50-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面臨著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問題。社會主義是作為一種理想制度被介紹到中國的,但是究竟社會主義是什麼樣子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不僅一般人不清楚,就是以它為奮鬥目標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當時也“不甚了了”,毛澤東也不例外。建國前夕,他指出:“他們已經建設起來了一個偉大的光輝燦爛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共產黨就是我們的最好的先生,我們必須向他們學習”viii。這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認識的起點。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過程中,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國內,經歷了百年戰亂,基礎十分薄弱,百廢待興;國際上,面臨著西方發達國家反華勢力的叫囂,如何搞建設成為了擺在新中國面前的一個新問題,是一項需要我們去開創的嶄新的事業。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提出以蘇聯為借鑑,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的偉大構想。1955年,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內率先提出了以蘇聯經驗為借鑑,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大問題。1956年4月,毛澤東發表《論十大關係》的重要講話,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1956年9月召開的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二大改造完成後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了黨在今後的根本任務,並制定了黨在經濟、政治、組織等方面的方針和政策,取得了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大成果。隨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又從經濟建設、經濟體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設、思想文化建設等各方面,進一步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問題。1957年2月,毛澤東發表《關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後的問題》重要講話,提出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學說,取得了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新成果。

2、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的理論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

xx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1)鄧小平理論的創立,不僅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而且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框架基礎,初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

鄧小平1982年9月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宣告:“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ix。此後,全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程序,逐步形成了一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闡明瞭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1978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們黨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以這次會議為標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始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偉大實踐。在這場偉大變革中,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注重總結歷史的和現實的、中國的和外國的、成功的和失敗的經驗教訓,開

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978年以後,鄧小平同志領導全黨恢復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總結歷史經驗,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進行理論創新。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並借鑑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緊緊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命題,深刻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從而基本解決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識的進一步深入,體現了對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在繼續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麼建設社會主義”的基礎上,創造性的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基本問題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 篇4

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是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活水源頭,如何把黨的創新理論學深悟透,保證入腦入心,筆者以為應當學會“八字訣”。

悅“讀”原著。書卷有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關於閱讀“原著”之魅力,一位哲學家曾有經典論述:“如果你真正喜歡哲學,你應該從原著聖殿裡面去找大師本人。”科學理論特別是黨的創新理論,其精髓都集中而準確地凝結在原著之中。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的關鍵是把握其理論精髓,在精讀原著的基礎上再進行理論的創新與昇華。因此,理論學習中泛泛瀏覽、隨便翻翻不行,只求字面理解、一知半解也不行,必須逐字逐句摳,逐行逐段悟,原原本本學。實際學習中,有的同志不願翻閱看似枯燥乏味的原著文獻;有的同志沉於各種提煉概括,不願深讀原著,總想吃“現成飯”;有的同志總想走捷徑,只求快速掌握應付考試,等等,這些現象都是學習不紮實、不刻苦,缺乏科學態度的表現,這樣是不可能做到學深悟透的。反之,只有精度深讀細讀,才能準確地把握好精神實質和其所蘊含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而入心入腦,改造思想。

詳“查”資料。理論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攔路虎”,特別是一些專業名詞。驅除“攔路虎”的最佳方法就是詳細查閱

文史資料。學會查閱資料,就練成了一種大量吸取資訊,汲取前人智慧營養的功夫。這種查閱資料、索取資訊並進行有效篩選整合的“功力”是理論學習不可或缺的硬功之一。查閱資料的方法途徑很多,關鍵在於靈活綜合運用,可以鑽到圖書館、購書中心翻閱各種文史“大部頭”,也可以進入網路空間,涉獵各種網路資料,亦可以向身邊“會說話的資料庫”請教,分享知識。但無論是哪種方法或途徑,都要注意細心甄別、去偽求真,徹底弄明白黨在各個時期創新理論提出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

深“探”源頭。列寧曾指出:“要真正地認識事物,就必須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絡和中介。”毋庸置疑,馬克思主義是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源頭。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鄭重地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為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提供了生動鮮活、源源不斷的思想資源、理論基礎和源頭活水。當今,我們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就不能丟掉馬克思主義這個思想源泉,就應深入探析這一思想“源頭”。誠然,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馬克思主義著作卷帙浩繁,要求通讀馬克思主義顯然脫離實際。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關鍵是要在精選、精讀、精通上下功夫,即精選精品、精讀經典、精通精髓,通過學習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素養,提高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細“理”觀點。每遇黨的創新理論提出,中央就會出版相應的觀點解讀和述評。梳理觀點、解讀觀點、理解觀點,是促進理論學習有效“吸收”、深入“消化”的關鍵環節。梳理觀點學,就是要將原著、資料中的重難點、關鍵點、新觀點、新概念、新論斷等統統整理區分,形成從原著到觀點、從觀點到內容、從學習領悟到融入實踐、從豐富實踐到深化理解原著的“學習迴圈”,即學習→提煉→理解→消化→指導實踐→審視原著的“思想回路”。梳理觀點的真正目的是促進深化理解。梳理,就是將所思所學所感所悟細緻化、條理化。在梳理觀點的過程中,最好採用列出圖表、排列細分的方式, 將繁複廣博的理論觀點進行梳理, 分類分項, 使理論的核心內容變得清晰明瞭,進而,梳理編織好自己的理論知識網路,促進理解記憶、消化吸收。

精“悟”真理。創新理論是靈魂,思想武裝是根本。只有不斷深化理論武裝,精悟其中蘊涵的閃光真理,才能促使自己真正把創新理論作為政治信仰來堅定,作為崇高理想來追求,作為思想武器來掌握。學深悟透黨的創新理論,以理論清醒保證政治堅定是黨的創新理論學習的關鍵所在。在掌握博大精深的創新理論內容的基礎上,聯絡實際加強思考、深入體悟,才能把握黨的創新理論的核心和精髓。毛主席曾深刻闡述科學理論的強大思想威力:理論一旦被人們所掌握,就會成為“群眾手裡的尖銳武器”,成為“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誠然,真正掌握其精髓,悟透其真理,把握其實質,領會其要義,唯有通過持之以恆、孜孜不倦的學習領悟,才能不斷充實自己的思想理論“記憶體”,做黨的創新理論的“明白人”。

多“講”精髓。在學習中把握精髓,在宣講中傳播精髓。多講精髓,就是要在“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理論宣講氛圍裡,主動積極體驗當“理論專家”,談體會、說收穫、話感受,既能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理解和感悟,又能促進分享和廣泛傳播。當好創新理論的傳播者,要堅守一個“信”字。這個“信”字包含了對黨無限忠誠的信念,對黨的創新理論的忠誠信仰和不懈追求。要講好黨的創新理論蘊涵的真理精髓,還要學會講“群眾語言”,找準理論與現實的融合點,用“大眾話”把深奧的道理講得通俗化、生動化、實效化,真正把理論講到點子上,說到聽眾的心坎上。

常“溫”要義。教育心理學上有個“易感效應”,是說:由於先前的學習已經改變了學習者的知識結構,當再一次遇到這個學習材料時,他就會更容易覺察材料中所包含的潛在意義。這就是“溫故知新”的巨大效用。易感效應也告訴我們一個絕好的學習方法:科學的溫習知識,就更容易覺察更精細、更微小、更深層次的潛藏知識,多次溫習,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從量到質的巨大飛躍。溫習的方法有很多,寫心得、背要點、誦要義都是常見方法。結合創先理論學習的特點規律,在學習鞏固理論要義中,可以選擇採用讀後複述法、反覆記憶法、章節連貫法、間隔記憶法、糾錯整理法、案例結合法等等。學習之美,美在感悟、美在積累、美在溫故知新。對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只有日積月累,輪番反覆,“博學之、明辨之、慎思之”,終成碩果,才能最終實現量變到質變的完美轉化昇華。

緊“融”實踐。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將理論學習與工作實踐融合,其實就是一個用理論為實踐做“透視”的過程。題中要義就是運用學習過的教育理論或原理,解析實際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物聚於氣,人成於學。一方面理論學習的無盡動力,來自群眾真信、真學、真用的蓬勃活力,來自對創新理論大眾化、實際化的成功探索;另一方面新興媒體下的圖片、漫畫、數字、影視劇無一不是宣講黨的創新理論的有效載體,起著潛移默化的獨特作用。將理論學習與現實實踐緊密有機融合的渠道很多,關鍵還在於躬身付諸實踐。俗話說:“理論裝在心上,就像翅膀長在身上”。黨的創新理論的力量就在生動的工作實踐中不斷體現,反過來又促進了提升境界、昇華思想。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 篇5

為使黨的創新理論被群眾所掌握,我團積極探索理論宣講新途徑,努力推進理論大眾化、通俗化和普及化。黨的xx大以來,我團完成各類規模以上宣講任務340多場次,聽眾約12萬多人次。20xx年榮獲了全省講師團系統年終綜合考核一等獎,20xx年8月又被省委宣傳部、省委講師團表彰為“理論宣講工作先進集體”。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選題,體現宣講工作的時代性

理論宣講要收到好的效果,就要精心選題,體現理論的時代特色。一是積極組織全市宣講xx大,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省十二次黨代會和市四次黨代會精神等,主動進行形勢政策教育活動。二是圍繞xx大以來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包括科學發展觀、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創先爭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內容組織宣講,系統闡述它們的理論基礎、實踐來源、深刻內容、基本要求和重要意義。三是注重對延安精神的宣講。團裡受邀到西安、寶雞和遼寧等地宣講延安精神,為外地來延參觀學習上萬名學員進行以十三年革命史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宣講。四是聯絡幹部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以及思想疑

慮、理論困惑等,如腐敗是不是越反越嚴重了?為什麼看病貴、上學難等問題採用分眾化、個性化、實用性的宣講,幫助他們消除思想上的疑慮,走出認識上的誤區。

二、堅持三貼近,突出宣講工作的針對性

貫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原則,實現理論的大眾化、通俗化。一是實行黨委中心組旁聽制度,加大對中心組學習的理論輔導,不斷提高中心組學習服務的質量。二是建立了洛川縣交口河鎮和市婦聯等宣講聯絡點,經常組織幹部職工深入宣講聯絡點,進一步增強幹部群眾對黨的創新理論以及方針政策的瞭解。三是採取座談會、討論會等方式,與幹部群眾相互溝通,瞭解基層實際,掌握基層理論需求,聽取基層對理論宣講的意見。四是深入基層,對居民、農民、工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幫助他們加深對黨的理論方針政策的理解,解決思想認識的疑惑。

三、創新形式,增強宣講工作的感染力

要使理論宣講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唯有不斷地創新宣講形式。一是變“說教式”為“共鳴式”。根據不同聽眾、不同需求來組織內容,設計宣講方案。特別注意改變“一人講、大家聽、滿堂灌”的“說教”,用群眾語言闡述深刻的道理,做到了臺上宣講,臺下“共鳴”。二是與群眾“面對面”,和百姓“零距離”,到田間地頭、村居院落面對面交流,實打實的說理點撥,使宣講生動鮮活、合情入理,群眾能聽得懂、聽得進。三是宣傳身邊人,宣講身邊事,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講清道理,在情與理的交融中達成共識。四是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運用形象生動的幻燈片等,讓廣大幹部群眾“坐得住、聽得懂、願意聽、記得牢、用得上”。為了鼓勵宣講人員製作出高質量的幻燈片,我們專門在全市講師團系統開展了優秀課件評比活動。

四、夯實功底,提高宣講工作的吸引力

提高理論宣講水平,關鍵是要有一支過硬的理論宣講隊伍。一是加強學習。全團開展了“一週一題、一題一議、一月一講、一講一評”活動,全市講師團系統開展了以“練內功、強素質、比業務”業務競賽等活動。活動中,團裡發表了理論文章35篇,製作宣講課件21個,完成調研課題8個。幹部職工的政治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得到提升,提高了宣講水平。我團選送到省上參加宣講競賽選手,分獲了一等獎、三等獎。二是“走出去”取經,兩年內,全團10人中,就派出了7人次,赴山東、山西等地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和做法;“請進來”送寶,先後邀請了清華大學教授何茂春等省內外從事實際工作的領導、專家和學者傳經送寶,全團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

五、健全機制,確保宣講工作的長效性

建立理論宣講工作的長效機制,是搞好宣講工作的根本。一是堅持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領導責任制,重要宣講任務,首先安排領導宣講。二是遴選了一批理論工作者、理論造詣深的領導幹部、基層骨幹、“五老(老紅軍、老模範、老幹部、老教師、老黨員)”和少先隊員等組成了一支靈活機動、風格多樣的宣講隊伍。三是完善了宣講激勵機制,分層次、分類別實施獎勵,充分調動了宣講人員的積極性。

總之,我團在理論宣講上做了一些嘗試和探索,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今後,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努力為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作出新的貢獻。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 篇6

1、中國共產黨人理論創新的重大意義

關於它的重大意義,首先從管理學的角度我們來理解一下。從管理學的角度看,任何組織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理論都是非常重要的。西方比較推崇的管理學大師德魯克,他有一個說法叫做每一個組織無論其是否為商業性的,(商業性的就是說企業,其他的組織,比如說學校,醫院,包括黨,它們都不是商業性的)只要是組織都會形成自己的事業理論,德魯克把它叫“事業理論”。我們通常說的比較多的就是指導思想,或者是基本理論。應該說一個具有清晰的、一致的和目標集中的特點的這樣一個有效理論,它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

我們有時候好像覺得指導思想這些話都比較抽象和空,好象沒有多大的用處,跟我的實際工作沒有太大的聯絡,其實不是這樣的。不光我們黨重視理論,實際上作為企業來講,真正有作為的企業也是非常重視自己的基本理論和指導思想的,它的作用是巨大的。我這兒只是借用這個來看一看,這個問題它具有普遍意義。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說我們黨歷來也是非常重視的。當年是我們中央黨校的校長,有一次開學典禮的時候就專門講到這個問題,他提出要高度重視黨的指導思想的作用,當時正好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主持的。要高度重視黨的指導思想的作用,為什麼要這樣呢?他講了三句話:

一個叫做這個指導思想決定了我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因為這個基本理論,指導思想它是總的東西,大的原則,它指出了方向。後來的各種各樣的路線、方針、政策這些東西都是跟著它在走的,如果這個基本的東西錯了,那其他的東西就沒有辦法正確了。其實我們年齡大一點的經過不同時代的人都能體會到,一旦基本理論錯了,那你一點兒辦法都沒有。應該說這種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這個我就不用多說。

第二個就是說黨的指導思想具有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能夠起這樣一種作用。這種作用當然所有的組織都是需要的,我想,尤其是黨組織,指導思想的這種作用更加突出了。你作為一個政黨來說,你來參加黨,什麼人都有,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窮的、富的,各式各樣的人他們靠什麼走到一起?應該說主要就是靠你的指導思想,靠你的理論,靠你的追求,靠你的宗旨。你的這個東西正確,有吸引力他就來了,不但不索取什麼,甚至要付出代價,大的代價,甚至犧牲都是可以的。那麼這個實際上就是指導思想上宗旨的這種力量,是特殊的一種作用,不是其他的東西能夠代替的。戰鬥力也是這樣的,有一個正確的指導思想能夠激發大家的戰鬥力,形成巨大的能量。

另外一個就是創造性、創造力。創造力也非常重要,指導思想正確了,給你一個正確的方向,它給你的創造既提出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同時也給你一個很大的空間。就是說你要順著這個,按照這個要求去做,怎麼去做自己去考慮,它既給你一個大的推動,同時也給你的這個創造一個巨大的空間。所以說這個指導思想,這三個力的作用應該說是非常明顯的。 最後有一句話就是概括,叫指導思想正確不正確關係到黨的興衰成敗。回顧我們黨的歷史,再對比國際上不同的政黨,比如說中蘇兩個黨的對比,在像這樣的一些對比當中都能看出來,指導思想它所起的作用確實是關係到興衰成敗的。

那麼再說一句它的意義的話,我覺得在建黨快要到九十週年了,九十華誕了,這個時候來總結,來進一步地提煉、學習、研究黨的理論創造、黨的指導思想問題,應該說它的作用就更加的突出。我想起碼兩個作用:

一個是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刻地瞭解歷史。我們黨的歷史快有九十年了,這個歷史到底怎麼來把握?應該說,通過對它的基本理論和對它的指導思想進行了解,才可能對這段歷史有深刻的把握。

第二個作用,就是通過理論的研究,可以更自覺地把握今天和明天。我們今天該怎麼幹?我們明天、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走?跟這個理論的研究、指導思想的研究關係更加的直接?所以,應該說,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黨的理論創造和這九十年來我們黨在這個方面所取得的成績,應該說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造,我覺得還有一個特殊的重要性,或者說是它的可貴之處,在什麼地方呢?就是說中國的國情對理論創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中國的國情很特殊。大家知道,革命以前就比較特殊,那個時候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你說是搞民主革命吧,資產階級還比較軟弱,你說是搞社會主義革命吧,這個條件好象還不完全具備。這麼一個特殊的情況下,該怎麼辦?這已經是夠複雜的了。其實你執政以後,應該說依然是相當複雜的,為了瞭解這一點,我覺得恩格斯講過得一段話對於我們來講是很有啟發的。這一段話,我琢磨了很久,給很多的學員推薦過,我覺得對於理解我們今天的狀況以及我們遇到的問題是很有啟發的。恩格斯講過這麼一段話,他說,對於一個激進派的領袖來說,最糟糕的事情莫過於在運動還沒有達到成熟的地步就被迫出來掌握政權。大家都能想到,我們跟蘇聯其實當前都處於這麼個情況,你說共產黨它是要搞社會主義的,那麼條件成熟不成熟呢?應該說不是很充分。生產力發展水平,整個社會的發展水平,應該說離社會主義所需要的那種客觀條件還是有距離的。但是由於特殊的歷史條件,我們有可能奪取政權。

有人說,這個是好事兒啊,你都能奪權了多好啊?但是我們要看到,它既是好事兒其實又有它的風險和問題。按照恩格斯的說法,那說得就比較厲害了,叫做最糟糕的事情。糟糕在什麼地方呢?他是這樣說的,他說這樣的情況下,你奪取政權就不可避免地會陷入一種無法擺脫的進退維谷的境地。怎麼個進退維谷呢?進退維谷實際上就是左右為難,這麼做也不好,那麼做也不行。具體說怎麼呢?他說,他能做的事情通常迄今為止的全部行動同他的原則以及他那一派的直接利益是互相矛盾的,這是一種情況,而他應該做的事情則是無法辦到的。這是不是左右為難啊? 我琢磨一下,我覺得我們黨實際上建國以後恰恰是倒過來的。第一段就是經歷了那麼一種情況,就是想做應該做的事情但是因為條件不具備無法辦到。

大家可以琢磨琢磨,現在我們講得那一段,叫“左”的錯誤,“左”的錯誤犯的比較多。所謂的“左”的錯誤都乾的些什麼事情呢?你要認真想起來,好像都不是共產黨應該做的事情。消滅剝削、公有制、按勞分配諸如此類的。計劃經濟那不都是你共產黨應該做的嗎?但是你現在條件不成熟,你能不能做得到?做不到。你勉強去做,結果怎麼樣呢?一個就是你的做法本身就扭曲了,另外就是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的,本來想把事情做好的,結果出現了意想不到的這樣的一個狀況,這個大家都很熟悉了。

那既然是這樣的一個情況,我們怎麼辦呢?我們吃了虧以後就轉向了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說既然做不到,那我們做我們能做到的事情就是從實際出發,也就是說向後退一步。我覺得大體上改革開放這些年來,我們實際上大體上是這麼一個思路吧,就是說做能做的事情實際上就是向後退一退。你比如說消滅剝削的問題。共產黨人應該不應該消滅剝削?肯定是要消滅剝削的,這個是它的追求和目標,但是是不是無條件的呢?應該說不是無條件的,消滅剝削是有條件的。拿今天來,我們只能消滅那些應該消滅、能夠消滅的剝削,而有些的所謂的剝削,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的那種剝削,有些剝削說實在的在今天你恐怕還得容忍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允許他的存在,因為是在今天的這個發展階段上,你不得不這樣做。

再比如說很具體的,我們的所有制的問題。在過去,我們說我們應該統統地搞公有制,那麼統統搞公有制在這個階段行不行呢?顯然是不合適的。所以現在我們叫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並存的,那麼就向後退一步了。比如說分配,原來我們說的就是按勞分配就完了,其他的都是不合理的,就是剝削了。那麼今天呢?你恐怕除了按勞分配以外還包括按資分配的,包括你買了股票、你投了資了,你說你要不要參加分配?包括你的專利、你的技術、你的管理等等方方面面所有生產要素,它都得參與分配。這跟我們原來理解的好像又有所不同,是不是有這個問題?再比如說計劃經濟好不好,按照我們理解是非常美滿、非常理想、非常好的,但是你能做得到嗎?實際說做不到。那麼比較現實的辦法還是要以市場機制為基礎,那麼我們現在也是這樣做的,也就是說向後退一步,站在我們能做的這個基礎上來做事情。那麼這樣做的結果怎麼樣呢?應該說比較務實,比較有成效,大家也都看到了,這些年來我們發展起來了。

這樣做又帶來另一個方面的問題什麼問題呢?就是說迄今為止的全部的行動,它的原則以及它那一派的直接利益是互相矛盾的。你說你為什麼這麼做?你共產黨不是一直說要消滅剝削、要公有諸如此類的,為什麼你後退了呢?就覺得好像跟原來一直在說的那些原則違背了,你是不是倒退了?你叛變了?你幹什麼了?怎麼想得都有的,覺得好像不可理解。某種程度上,好像說除了原來忠心耿耿的基本群眾以外,你還為別人說話,你沒有完全按照他們的這個直接的利益來說話來做事,也引起一些不滿,這個恐怕是我們大家都感覺到的。

我記得挺有意思的一件事兒,我直接遇到的。有一次講課,中間休息的時候一個小夥子就問我,他說毛老師我問你一個問題。我說什麼問題啊?他說中國共產黨現在還代表工人農民嗎?你看他一會兒給知識分子說話,一會兒給新階層說話,怎麼不給工人和農民說話呢?後來我跟他講,我說根據我的瞭解,共產黨它肯定還是代表工人農民的,這個它沒有變,問題在什麼地方?就是說他現在為知識分子說話,為新階層說話,他為什麼要為他們說話?難得僅僅是為了他們的利益嗎?你知識分子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新階層的那些人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那中國的現代化還能不能搞下去?你中國的發展還有沒有可能?我說這個問題不解決,在我們的這個階段上你不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不解決這個問題,是發展不起來的。廣大的勞苦大眾、全國的人民,包括弱勢群體在內,你說你的問題怎麼解決?所以我說這個問題確實比較現實,不是那麼太好辦。怎麼把這個問題說清楚,說實在的這個就涉及到對理論的需求。當年恩格斯在講到這個話以後還說了兩句話,一個就是說既然是這麼一種情況,你就要有點兒準備,一個準備就是說,你要為自己辯護。

這個就是對理論創新的一個要求,你完全照著別的說法你根據解釋不通的,你怎麼說得清楚?你必須實事求是地按照我們的基本的相關的方法論,又能夠實際的說明我們所做的這些事情,要讓大家能接受,大家能夠形成合力,大家願意共同奮鬥,這個實際上就是理論所面臨的、所承擔的一個重大的使命,你說這個擔子重不重?

當然了,恩格斯還說了另外一句話,還有一種準備,就是說你準備掉腦袋了,那你左右為難啊,你解決不了,發生衝突打起來都是完全可能的,發生嚴重的衝突都是完全可能的。你說該怎麼辦?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也看出來,中國共產黨經過這麼多年的摸索,能夠創造出一套理論,一套革命的理論和一套建設的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這麼一個理論的體系應該說是非常的寶貴的。要是沒有這樣的一套理論的話,你很難自覺地指導行動,也很難把大家都攏到一起團結起來共同奮鬥,這個就是我想說的這個重大意義。大家琢磨琢磨是不是這樣的?

一個是一般的說,一個組織都有這樣一個需要,另外特殊地說,我們中國的事情,要沒有一個理論的創造說實在是很難的,我想大家都能理解。

2、中國共產黨人理論創新的基本內容

那麼,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以來它的理論創造表現在什麼地方?我想這個問題現在倒是比較統一的。前一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讀本》這個是中宣部編的,裡頭有些說法我覺得說得還是不錯的,叫做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實際上他是做了兩件事兒,完成了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一個是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簡單地說一個是革命的任務;一個是建設的任務,或者說執政的任務。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實現了兩次歷史性的飛躍,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兩次歷史性的飛躍,飛躍的結果就是形成了兩大理論成果,一個就是毛澤東思想,一個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大家都比較一致了,也應該說還是比較清楚的。那麼我們今天探討的實際上就是這兩塊的內容。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 篇7

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不僅擅長生產適銷對路的新產品,而且尤其擅長對周圍環境的任何變化做出適當的反應。在當今世界上,惟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以不變應萬變”,那是死路一條。 什麼是管理創新?創新(Innovation),含義為創新(Innovate)行為、發明(invent)行為或者創造(create)某種新事物的行為,即將原有的東西加以改變或引入新的東西。

創新是“形成創造性思想並將其轉換為有用的產品、服務或作業方法的過程,即富有創新力的組織能夠不斷地將創造性思想轉變為某種有用的結果。

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認為:創新的含義是有系統地拋棄昨天,有系統地尋求創新機會,在市場的薄弱之處尋找機會,在新知識的萌芽期尋找機會,在市場的需求和短缺中尋找機會。 創新是賦予資源以新的創造財富能力的行為。任何使現有資源的財富創造潛力,發生改變的行為,都可以稱之為創新。

從系統論的角度看,創新實質上就是要建立一個創造性的“生產要素整合系統”,追求最佳“系統組合效應”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管理創新對創新者來說是改變資源的產出效率,不是隻有以前世界上不存在的東西我們發明出來了才叫創新。以前沒有建立完善紮實的管理基礎(如管理規章制度的完善與制定),現在意識到這個問題,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基礎,同樣屬於創新。

創新不一定是發明一個全新的創造物,創新也可能是改進和衍生。模仿往往是創新開始的第一步。創新需要審視內外部環境,處理、蒐集有關變革威脅和機遇的相關訊號,決定組織需要關注的關鍵訊號(以企業的發展戰略為基礎)。

摩托羅拉公司銥星計劃的案例說明:企業經營處處存在風險,只有通過創新(在這裡是通過“風險投資”降低風險)才能避免企業的滅頂之災。

無數企業的經驗告訴我們:創新必須從上到下。決策者和執行人必須得到授權,基層員工必須有理解力、責任心和足夠的能力,兩者缺一都會造成災難。

所謂“以人為本”,就是要把管理活動的動機和原則建立在千方百計調動並保護人們自我管理的自覺性和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上。創新要抓住自己企業的最薄弱環節。

任何一個系統都至少存在一種侷限(否則企業都可以賺取無限多的利潤),企業發展的關鍵是要把重點放在各種侷限上,即把重點放在鏈條的薄弱環節上,在絕大多數企業裡,最薄弱的環節不是客觀因素,而是已根植於行為方式中的某種做法。

對於我國企業來說,管理是最短的一塊板。創新就是最有效的加長短板的手段。 過於現實主義往往意味著不求進取。推動社會、歷史進步的一般都是理想主義者。

實踐證明,成功的企業,必將是具有個性化、活力化特徵的創新型企業,是能夠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產品和獨具特色的經營方式的企業。

“創新”一詞在英文裡有兩個詞相對應:innovation和creation。innovation是從經濟意義上說的,所以兩年前全國創新大會說“創新的主體是企業”。這就是從知識創新走向技術創新,形成生產力,出新創意、新設計、新材料、新工藝,形成新產品,到市場上去爭分額。這個過程當然是企業為主。這種“新”,以市場評定為依據。一套時裝,把三十年代的旗袍拿過來,改頭換面一下推向市場,取代了去年的裙裝,成為新款式,受到顧客歡迎,為企業爭得大量利潤,就是“創新”。這當然需要新思路,要了解市場動向,但不一定是過去從來沒有的。Creation現在常叫做“原創性”,就是在科學上得到過去從沒有過的東西。上帝創造世界用的就是這個詞。這當然是科學家的任務。所以我過去曾說,我們大學要更注重creation,

要原創。後來想,其實科學發展也是曲折的,螺旋式上升的,有些過去提過的一些概念、理論,曾經被證明是不恰當的或錯誤的,在一定歷史時期以後還會發現它有合理的成分,可以拿過來用。當然不完全是原來意義上的,可能是借鑑的。例如,牛頓提出過光的微粒說,後來被波動說替代了,“量子論”出來以後,光於概念又為科學界公認。當然,它己不是牛頓意義上的“微粒”了。50年代核磁共振的“自旋問波”發明以後,曾認為可以用此現象做計算機記憶元件,很快成了無稽之談。40多年後,量子計算的實驗,卻在核磁共振中實現了,當然不是用“白旋迴波”,但有相似之處。所以科學上也可以“溫故而出新”。於是,我就認為沒有必要文嚴格區分innovation還是creation,能創新就行。何況大學還應該把一部分學生培養成企業家,讓他們去創業。所以,創新就是創新。能以前人以他人所沒有的方法、手段、器物、概念、理論之解隊提山米的問題,滿足社會的需求的,以及能找到前所未知或沒有的事物的,都是創新。?

現在一談到創新,就要說到諾貝爾獎之類,似乎只有獲得諾貝爾獎才算創新。這種觀念會誤導社會。如果我們僅僅是為了培養少數的尖子人才,傑出的科學家,就沒有必要興師動眾地在全社會提倡創新。我們民族需要創新,就需要大批的創新人才,去迎接國家經濟、政治、法制、社會、環境、管理、文化、教育、科學、技術、健康、人民生活等方面提出來的無數的、層出不窮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多數都不能完全依靠學習、借鑑、抄襲現成的方案,而需要我們的工作人員以創新的態度和創新的能力應對。我們每個人的職位有高有低,所遇到的問題有大有小,但都要以創新的態度和方法去處理,才能取得實際的成績,使社會進步。創新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少數人的行為,創新是全民族的任務,應當成為我們民族的精神。所以培養創新人才是對我們各級各類學校共有的要求和任務,而不僅只是某些高層次學校的事。這樣,培養高素質的、有創造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的任務才能完成。

如何理解創新必須堅持兩大根本要求?

總結我們20多年持續推進理論創新的基本經驗,聯絡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積累的成功經驗,我們可以看到,要創新,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必須堅持與時俱進這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

思想上 聯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我們都知道,理論創新的源泉在實踐。實踐是永無止境的。一個有作為的政黨,不僅要投身於變革自然和社會的偉大實踐,而且要善於傾聽實踐的呼聲,把握實踐的走向,使自己的思想、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能夠隨著實踐的程序不斷地推進和發展。毛澤東找到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正確道路,就是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結果;毛澤東在中國革命的過程中提出要著重從思想上建黨,也是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成果。由此可見,創新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始終如一地堅持實事求是。

在實踐中,常常會發生主觀與客觀、認識與實踐的衝突,就有一個如何在實踐中重新認識自己原有的經驗和理論的問題。這樣,在堅持實事求是的過程中,就提出了“解放思想”的任務。毛澤東當年在延安整風運動時就提出過“要在黨內發動一個啟蒙運動,使我們同志的精神從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的矇蔽中解放出來”。鄧小平在真理標準問題討論過程中,更是把“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聯絡起來,作為黨的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可見,創新的過程就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過程。

理論上 堅持與時俱進科學精神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從來不是被動地適應時代的變化,而是以一種歷史的主動精神和創造精神,能動地適應時代的變化。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我們說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深刻總結,提出的“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反映了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的新認識和新覺醒。

這就闡明瞭一個重要問題,我們在推進理論創新時,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時,在理論上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也就是說,推進理論創新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過程中開拓前進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 篇8

對學習的重要性,毛澤東同志說過一段很精彩的話:“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的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裡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選擇學習就是選擇提升素質,就是選擇發展進步。選擇學習,需要形成勤奮學習的習慣,“一天不學習,生活不充實,心裡不踏實。” 改革開放20xx年來,九連從全旅有名的後進連隊發展成軍委領導評價的“在全軍為數不多的好連隊”。

20xx年中,九連一次次站在榮譽的高峰:1997年,連隊被軍區授予“精神文明建設模範連”榮譽稱號;今年,曾被評為全軍第八屆“十大學習成才標兵”的戰士楊再禮,被軍區授予“學習實踐黨的創新理論全面發展好戰士”榮譽稱號;連隊先後12次榮立集體二等功,12名官兵榮立個人二等功。

老連長、老指導員們一次次提起來自軍內外的評價:九連官兵的素質不一樣!他們回到老連隊參觀後無不感慨:九連今天的官兵素質不一樣!

不一樣的素質從何而來?大家普遍認為,來自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來自崇尚學習的時代風尚。改革開放造就新一代,黨的創新理論哺育新一代。

偉大的改革開放產生偉大的理論。學習,首先要學好黨的創新理論。九連官兵如是說,“青年官兵的成長髮展之路,最根本的是靠黨的創新理論指引”

九連的巨大變化,是從20xx年前開始的。1988年,九連跌入低谷,先後有3名戰士被勞教、5名戰士被除名。幹部們的心受到強烈的震顫:“好端端的青年在我們這一任上犯錯誤,失職啊!”痛定思痛,連隊決定通過開展適應當代青年特點的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活動,陶冶戰士的思想情操,激勵戰士奮發向上的鬥志。一場文藝晚會,引來了旅領導,也吸引了兄弟連隊的戰士。晚會的成功,讓官兵增強了打翻身仗的信心,也讓幹部看到了育人活動的作用。連隊決定,開展“六項育人活動”,第一項活動是“學理論讀好書”。

為了打牢戰士立身做人的思想基礎,連隊明確了學理論的內容:學習《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學習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並倡議官兵:“少抽一包煙,多讀一本書”。六項育人活動”的開展,使九連走上了正確的前進軌道。 1989年底,連隊跨入了先進行列。

從此,“學理論讀好書”等活動持續開展,到現在整整堅持了20xx年。黨的創新理論發展一步,九連的學理論活動就深入一步。進入新世紀,“80後”、“90後”進入軍營。一些為逃避學習來當兵的戰士,沒想到偏偏被分到了重視學習的九連。

最終,九連培養了這些戰士愛學習的習慣,也把他們引上了在黨的創新理論指引下成長成才的道路。楊再禮就是典型的一例。楊再禮20xx年入伍後,文藝兵沒當成,卻成了炮手,他不知道以後的路該怎麼走。

身邊發生的幾件事,對他產生了很大影響。

旅裡組織的“我與黨的創新理論”主題演講比賽,上臺演講的十多名訓練尖子、技術尖子和優秀士兵,在科學理論的指引下,把個人的入伍目標與部隊的需要很好地結合起來,都取得了一定成績。

連長韓建立當戰士時,就是旅裡的學理論標兵,由於注重理論學習,軍政素質突出,他被直接提拔為排長,從排長直接提升為連長,又從連長直接提升為營長。

“青年官兵的成長髮展之路,最根本的是靠黨的創新理論指引。”榜樣的力量,使楊再禮對黨的創新理論、對科學發展觀有了新的認識,由此迸發出學習科學理論的巨大熱情和動力。經過幾年努力,他成長為“學習實踐黨的創新理論全面發展好戰士”。 一個有趣的現象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九連近兩年考上軍校、保送入學的戰士都與楊再禮有關——今年該旅3人被保送上學,其中楊再禮、王道開2人均出自九連。楊再禮當班長,王道開是副班長;去年、今年考上軍校的戰士李鋒華、劉鵬超均出自楊再禮的班,而王道開班裡的王磊今年也考入軍校。

是巧合?還是有某種必然?

“楊再禮特別愛學習,而且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學習,形成了輻射作用。時間長了,大家學到了知識,提高了素質,也為自己創造了發展的機遇。”該旅政委安宗讓這樣分析道。

劉鵬超和王磊,入伍前都參加過地方大學聯考,失利都在語文和綜合分析判斷能力上。九連開展的學理論讀好書、熱點問題大家談、新聞評議、學電腦用網路、月評崗位之星、辦戰士小報六項育人活動,讓他們獲益匪淺:熱點問題大家談培養了他們的政治敏銳性,

新聞評議鍛鍊了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學理論讀好書鍛鍊了他們的寫作水平。 這次軍校考試,劉鵬超和王磊分別以478分和471分的成績考入第三軍醫大學和合肥炮兵學院,他倆的語文成績都在120分以上。

九連官兵都持之以恆參加這些育人活動,大家的素質像劉鵬超和王磊一樣,產生了質的飛躍。

九連讓學得好的嘗甜頭,讓學得差的有壓力。在長期的學習實踐中,連隊健全學習計劃、體會交流、分析講評、理論考核等制度,並將學習情況與立功受獎、評選先進、骨幹選配掛鉤,激發官兵學習的熱情。

戰士朱豔斌,入伍前參加過司機培訓,到部隊後車開得很好。但他有不愛學習的缺點:連隊一組織學習,就想找藉口溜號;讓他寫心得體會,每次都三五行,錯別字一大串;讓他進行新聞評議,結結巴巴說不了幾句話。班長李忠斌為他制訂學習計劃,從“老三篇”學起,讓他抄原文、寫讀後感。年底,小朱被評為學理論標兵,還被評為優秀士兵。

九連抓理論武裝產生了實效。新戰士趙立偉說:“學好理論,能把彎路拉直,讓我們少走彎路。”

20xx年以來,九連先後有 11人被上級評為抓學習先進個人和標兵,10名幹部骨幹因創新理論學得好、全面素質過硬而立功受獎。

“讓不愛學習的坐不住,不願學習的愛學習

最需要的是養成學習習慣”

九連是一個學習型的連隊,是一個很有戰鬥力的集體,促進官兵全面發展、推動連

隊科學發展走在了軍區基層單位的前列。

許多戰士說:在九連,想不學習都難。

一班戰士夏增明,剛到九連時,班長讓他交一份簡歷,他半天交不上,交上來一看錯別字連篇。班長王道開下定決心,一定要把他培養成才。連隊組織讀書讀報,王道開讓小夏站起來領讀;戰士每週交兩篇心得體會文章,王道開重點批閱小夏的,比老師批閱作文還認真。小夏來自農村,沒摸過電腦,王道開就從開機開始,手把手地教他。 半年過去了,小夏有了明顯進步:起初他寫不出東西,記流水賬,後來能寫記敘文了。慢慢地,他又開始寫議論文,理論素養、文字表達能力都有了明顯提高。

20xx年7月畢業於鄭州炮兵學院的九連排長孔令義在該旅三營七連當戰士時,很羨慕九連每天都開展活動,每個戰士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九連的同鄉、同年度兵個個能說會道,人人素質都比他強。

軍校畢業後,孔令義被分到九連當排長,他感到了很大的壓力:九連的幹部戰士人人有讀書筆記、心得體會和理論部落格。業餘時間,學習室、網路室、班排宿舍隨處可以看到戰士們讀報紙、鑽書本、記筆記、學電腦。

他對記者說,自己如果不學習,就站不到前排去,“讓不愛學習的坐不住,不願學習的愛學習,最需要的是養成學習習慣。連隊的學習氛圍比院校還濃厚,逼著自己天天學習。”

新戰士趙立偉入伍不久寫道:“我最不喜歡學習,一看書就頭疼。”副班長王磊從步兵部隊調到九連後,不習慣濃厚的學習氣氛,寧可去跑5公里也不願學習。如今,這兩名同志在戰友們的幫助下,不僅喜歡上了學習,而且用自己的刻苦精神感染著周圍的戰友。

九連戰士起初不愛學習的不在少數,他們大多數文化程度不高,為什麼到九連就愛學習了呢?九連的許多戰士在家時學習成績一般,沒有養成勤奮學習的習慣,為什麼到九連以後開始學了呢?

這主要是連隊有濃厚的學習氛圍和環境,“逼”著他們學。九連要求戰士讀書要寫心得體會,一個星期至少寫兩篇。他們寫心得體會不是抄報紙,而是寫自己的感受。有的開始寫得像記敘文,以後慢慢聯絡實際寫了一些體會。從“強制學、要我學”,養成習慣後就變成了“我要學”。現在戰士讀書學習的習慣很好,雙休日很多人想上街買書,床頭櫃裡有名著好書,一些士官和家庭條件比較好的義務兵還買了電腦。

“勉強成習慣,習慣成自然。”《細節決定成敗》一書中的這句話,是九連官兵喜歡的一句話。從“要我學”到“我要學”,九連官兵把學習當成一種追求、一種習慣。戰士們每人有xx大報告、科學發展觀的口袋書,還自費購買了《讀者》、《特別關注》、《青年文摘》、《意林》、《小故事 大道理》等喜讀愛看的雜誌、書籍。

九連戰士常說:“一天不學習,生活不充實,心裡不踏實。”

人人講學習,個個愛學習。抓學習的濃厚風氣,提升了官兵的素質,促進了連隊科學發展。

原指導員趙喜業是地方大學生幹部,剛到九連任指導員時,三個“第一次”讓他打起了退堂鼓:第一次點名,講了兩三句話,不知道說什麼,頭上直冒虛汗;第一次上政治課,理論和實際聯絡不起來,把戰士講得一頭霧水;第一次參加連務會,其他幹部骨幹講得頭頭是道,自己卻插不嘴。

趙喜業想,這樣下去,在連隊是很難立足的,於是產生了找領導換位置的想法。正當他躊躇的時候,班長魯東、單偉找到他說:“剛到九連有一個適應過程,你放心,我們幾個班長都會支援你。只要你抓緊時間學習,一定會成為優秀的指導員。” 班長們的一席話給了趙喜業莫大的支援。他從九連的優良傳統學起,從基本法規制度學起,從帶兵管兵方法學起,從身邊戰士學起,經常晚上學習到深夜,慢慢地能力素質得到鍛鍊提高。過去在戰士面前不敢講話,現在講起來思路很清、滔滔不絕;過去不了解連隊的日常生活,現在是一切瞭如指掌;過去走不上訓練場,現在炮上操作很熟練。

“學理論、強素質、促發展

最重要的是理論聯絡實際、用於實踐”

九連一些戰士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有一個認識轉變、深化的過程。東北籍戰士張宇入伍之初不愛學習,理論考核全連倒數第一,而且常常以表哥是國小生畢業卻照樣開公司辦廠子賺錢作為藉口。

有一天,張宇突然接到家裡電話,說他的那位表哥在家鄉開的造紙廠因為汙染環境被政府強制關閉。

這件事對張宇的觸動很大。班長王道開在理論小輔導中給他講解科學發展觀的知識,使他認識到發展可持續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關係。

張宇聽得很認真,從此對科學發展觀有了興趣,學習熱情高漲。後來,在旅裡組織的科學發展觀理論考核中,張宇考了個優秀,連隊把他樹為學習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標兵。 理論武裝使人耳聰目明。列兵曹磊說,學習要從書本里跳出來,聯絡實際用於實踐,用有所成,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質。

5年前,三班班長蔡志飛所在的江蘇鹽城農村老家沒人願意種地,父母和親友同許多鄉親一樣外出打工。

蔡志飛入伍來到九連,在黨的創新理論沐浴下進步很快。20xx年,選取為一級士官的小蔡回鄉探親,看到很多土地都荒蕪了,心裡不是滋味。國家惠農政策不是出臺了嗎,怎麼沒人願意種地?他感到鄉親們對國家的好政策還不理解。

蔡志飛先給自己的父母講國家免除農業稅、種地補貼等政策,勸父母承包些地種。接著,他又給叔叔宣傳黨的農業政策,鼓勵叔叔把以前租給別人的地要回來,再多承包些地。父母感到他的話在理,除了種自己家的地外,還租了10多畝地;他的叔叔回來後也承包了30多畝地。

3年過去了,小蔡家現在的收入比父母在外打工時收入高得多,他的叔叔一年純收入就有十幾萬元。鄉親們聞訊,紛紛回家,來搭國家惠農政策這列快車。

如今,九連戰士把xx大報告學了3遍以上,一談到貫徹xx大精神,戰士們就來勁。農村籍戰士說,國家免除農業稅,實行種糧補貼,免費實行農村義務教育,為家裡解決了大問題。城市籍戰士對提高補助很高興。黑龍江籍戰士張亞山的爺爺奶奶打電話告訴他,以前退休工資只有300多塊錢,今年提高到了600多塊,家裡的住房、日常生活都有了改善。

九連官兵從實實在在的變化中,看到了黨的創新理論的巨大價值,看到了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巨大效益。他們在學習中嚐到了甜頭,素質得到了提高。大家用黨的創新理論來看待現實問題,用黨的政策解釋家鄉、部隊及駐地的變化,覺得黨的創新理論就在身邊,黨的創新理論就是行動指南。

記者與九連官兵座談,大多數同志對今後的前途很有信心,他們大都想在部隊選取士官、入黨、學技術。如果名額限制,在部隊留不下,回家去幹也很有信心。近年來從九連退伍的不少戰士很有作為,先後有105名戰士退伍後被地方黨政機關、企業錄用或聘用,其中12人當了老闆、經理。(陶智平 段金泉 郭吉安 )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 篇9

通過參加此次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學習,本人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xx大精神、黨員的黨性修養、入黨動機等問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儘管一段時間的學習尚不能讓我從最深刻、更高的層次上去領會和感受其間的要旨,但已足以讓我在端正入黨動機上受到了一次洗禮,對黨的理解上得到了一次昇華。以下是我參加此次學習培訓的幾點收穫和體會,總結概括來說有以下四點: 一是對黨的歷史和黨的基本知識有了比較系統的瞭解和掌握。

通過對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系統學習,我係統地瞭解了我們黨的歷史、性質、奮鬥目標、建黨宗旨、組織制度和組織原則等基本知識,使我明確了黨的性質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通過此次學習也讓我更進一步地理解了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等的真正含義,使我對黨的認識水平有了更深一層的提高,從而使我在工作,學習,生活等各方面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堅信共產黨的最終目標——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終將實現。

二是加深了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和認識。

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是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的;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是加強黨的建設、推進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是總結我們黨八十多年曆史經驗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向全世界表明我們黨是一個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充滿自信,頭腦清醒,鎮定自若的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們推動實踐創新的根本指標,又是我們深化理論探索的嶄新起點。“三個代表”不是三個方面的簡單相加,而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發展先進生產力,促進經濟增長,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人民

根本利益的物質前提和基礎;發展先進文化,是發展生產力和實現人民利益的靈魂;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發展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共產黨人全部工作和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不但要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更要在實際學習工作中踐行“三個代表”。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關鍵——堅持與時俱進。首先,必須站在時代前列,立足時代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解決問題。其次,創造發展馬列主義,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掌握規律,既要堅持馬列主義又要開創新未來,新實踐,新發展。還要尊重規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吸引一些新經驗,新成果,為國家增添新生量。作為新青年的我更應該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三是對端正入黨動機的重要性有了更具體更深入的瞭解。

作為一個積極要求入黨的青年,我不但要了解黨的性質、指導思想、宗旨、目標、新時期的總任務,黨員的義務、權利、紀律,還要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入黨動機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反映。入黨動機的純正代表共產黨的黨性,是共產黨員內在品格的集中體現。重要的是,我們要追求思想上的入黨而不只是形式上的入黨,要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不斷正確自身的入黨動機,實踐—認識—實踐,在實踐中形成信念,積極為黨工作,爭取早日加入黨組織。通過這次學習,深深感到入黨不僅光榮,更意味著承擔黨員的責任和使命。共產黨的光榮是與奉獻和為公緊密聯絡在一起。一個人入黨時想法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黨員的質量。任何將入黨這種神聖的選擇同自己的私利相聯絡的想法,都會使黨員質量大打折扣。因此,從申請入黨開始就要端正入黨動機將“立黨為公”深深紮根於自己的頭腦中。此次黨的理論知識的學習讓我明確了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理論水平,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其次要學好理論知識,不斷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面,做到博與專的統一,學與用的統一,以適應二十一世紀資訊科技高度發展的需要。最後,要不斷經受實踐的磨練,增強黨性修養,把實踐活動融入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來。

四是看到了自己存在的差距,明確了努力的方向。

通過這次學習,進一步明確了共產黨的條件,認真對照黨員標準檢查自己的差距,明確在哪些方面達到了黨員條件,哪些方面還沒有達到;明確了入黨有兩個方面的要求,即從組織上、思想上入黨,最重要的是思想上入黨,把黨員標準融入到實踐去,以實際行動鍛鍊自己,要求自己;端正了過去認為只要自己工作做好就能入黨,現在充分認識到,黨員要從各個方面體現先進性,示範性。首先,要不斷深入學習黨的理論,體會其實質精神,結合當今動態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在思想上,要始終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武裝自己,實事求是,不斷吸收新血液,指導自我修養。 其次,在實踐中,要按照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執政為民的根本要求,為社會出一份力,為人民全心全意服務。在基層中,從自身出發,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學習工作中,時刻按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的先進作用。最後,要主動接受組織的教育、考察,嚴於律己,提高修養。

以上就是我對於本次黨的理論學習的體會和努力方向。單憑這幾天學到的知識是不足的,今後我將更加認真學習這些科學理論,不斷學習黨的理論知識,使自己的共產主義信念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加強思想和世界觀的改造,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他人,團結周圍的人,帶動他們一起來學習。我會以黨員的要求來要求自己,一切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實事求是,不斷地努力,不斷地上進,從而不斷地完善自己,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在黨的領導下,前進!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 篇10

1.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2. “一二五”期間,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以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為主體,以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為主線,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

3.堅持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相統一,是軍隊建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

4.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黨的基本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5.在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總結大會上指出,我們黨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關鍵則在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6.提出領導幹部要具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戰略意識。決策平是各級黨委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能力的集中體現。 7. 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永遠是領導人民開創事業新局面的核心力量。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源泉是實踐,發展依據是實踐,檢驗標準也是實踐。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8.我黨的三大歷史任務是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

9.必須劃清的“五個重大界限”指的是: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中國特色軍事制度同西力軍事制度的界限。

10.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軍隊黨的建設,必須把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作為根本目的。軍事鬥爭準備是我軍履行使命的基本實踐,是最重要最現實最緊迫的戰略任務。

11.黨的xx大報告中指出,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關鍵是要科學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必須軍民結合、寓軍於民,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 12.文化軟實力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關鍵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I3.黨的xx大報告詳細闡述“黨員主地位”的基本含義包括黨員是黨的主人、黨員是黨內權力的源泉、黨員是黨內行動的主體。

14.黨的xx大報告中指出,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加強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

15.堅持一箇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l6.當前要抓好培養的“四類人才”指的是聯合作戰指揮人才、資訊化建設管理人才、資訊科技專業人才、新裝備操作和維護人才。

17.把我軍的優良傳統概括為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人民軍隊必須深入開展軍隊歷史使命、馬克思主、戰鬥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四項重大教育。

18.黨的xx大提出,適應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和我國發展新要求,推進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組織、軍事管理創新。

19.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首要的是應對國家被侵略、被顛覆、被分裂的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首要的是打贏資訊化條件下區域性戰爭。

20.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是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提供堅強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21.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工作,是實現黨對軍隊絕對領導、軍隊履行職能使命的根本保證,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生命線。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必須從思想上、政上、組織上確保我軍始終成為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確保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確保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史使命。我軍政治工作本作風和方法是實事求是和聯絡群眾。

22.當今和今後一較長時期,我軍建設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現代化水平與打贏資訊化條件下區域性戰爭的要求不相適應、軍事能力與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適應。

23.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五個方面是相互聯絡的整體,是反映我軍官兵與黨、人民、國家、軍隊的關係以及我軍官兵相互間關係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觀念。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是思想政治建設的根本任務。

2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2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

26.社會保障體系的基礎是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就業是民生之本。

27.“七一 ”重要講話深刻指出,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程序中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一是毛澤東思想,另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8.“七一”重要講話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鬥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產物。

29.90年的奮鬥歷程,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這“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三是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30.“七一”重要講話高度概括了“三件大事”的重大政治影響和社會意義,深刻指出“兩個不可逆轉”,即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後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髮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

31.“七一”重要講話一個鮮明的亮點,是概括了我們黨領導人民經過90年奮鬥、創造、積累的“三大成就”,即:1、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3、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3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形成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絡的制度體系。

33.“七一”重要講話指出,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四個考驗”,即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

34.“七一”重要講話指出,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四個危險”,即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

35.“七一”重要講話指出,全黨同志和全社會都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牢固樹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觀念。

36.“七一 ”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這“四個選擇”,是總結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得出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結論。

37.胡主三席“七一 ”重要講話用無可辯駁的事實做出“兩個不愧為”的歷史結論,即中國共產黨不愧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愧為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38.“七一”重要講話深刻指出,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要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要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道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要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五個堅定不移”大政方針。

39.黨的xx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

40.黨的xx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撐是和諧文化。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 篇11

1.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2. “一二五”期間,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以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為主體,以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為主線,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

3.堅持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相統一,是軍隊建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

4.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黨的基本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5.在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總結大會上指出,我們黨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關鍵則在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6.提出領導幹部要具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戰略意識。決策平是各級黨委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能力的集中體現。 7. 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永遠是領導人民開創事業新局面的核心力量。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源泉是實踐,發展依據是實踐,檢驗標準也是實踐。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8.我黨的三大歷史任務是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

9.必須劃清的“五個重大界限”指的是: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中國特色軍事制度同西力軍事制度的界限。

10.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軍隊黨的建設,必須把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作為根本目的。軍事鬥爭準備是我軍履行使命的基本實踐,是最重要最現實最緊迫的戰略任務。

11.黨的xx大報告中指出,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關鍵是要科學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必須軍民結合、寓軍於民,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 12.文化軟實力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關鍵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I3.黨的xx大報告詳細闡述“黨員主地位”的基本含義包括黨員是黨的主人、黨員是黨內權力的源泉、黨員是黨內行動的主體。

14.黨的xx大報告中指出,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加強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

15.堅持一箇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l6.當前要抓好培養的“四類人才”指的是聯合作戰指揮人才、資訊化建設管理人才、資訊科技專業人才、新裝備操作和維護人才。

17.把我軍的優良傳統概括為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人民軍隊必須深入開展軍隊歷史使命、馬克思主、戰鬥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四項重大教育。

18.黨的xx大提出,適應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和我國發展新要求,推進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組織、軍事管理創新。

19.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首要的是應對國家被侵略、被顛覆、被分裂的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首要的是打贏資訊化條件下區域性戰爭。

20.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是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提供堅強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21.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工作,是實現黨對軍隊絕對領導、軍隊履行職能使命的根本保證,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生命線。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必須從思想上、政上、組織上確保我軍始終成為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確保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確保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史使命。我軍政治工作本作風和方法是實事求是和聯絡群眾。

22.當今和今後一較長時期,我軍建設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現代化水平與打贏資訊化條件下區域性戰爭的要求不相適應、軍事能力與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適應。

23.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五個方面是相互聯絡的整體,是反映我軍官兵與黨、人民、國家、軍隊的關係以及我軍官兵相互間關係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觀念。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是思想政治建設的根本任務。

2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2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

26.社會保障體系的基礎是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就業是民生之本。

27.“七一 ”重要講話深刻指出,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程序中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一是毛澤東思想,另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8.“七一”重要講話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鬥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產物。

29.90年的奮鬥歷程,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這“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三是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30.“七一”重要講話高度概括了“三件大事”的重大政治影響和社會意義,深刻指出“兩個不可逆轉”,即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後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髮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

31.“七一”重要講話一個鮮明的亮點,是概括了我們黨領導人民經過90年奮鬥、創造、積累的“三大成就”,即:1、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3、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3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形成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絡的制度體系。

33.“七一”重要講話指出,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四個考驗”,即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

34.“七一”重要講話指出,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四個危險”,即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

35.“七一”重要講話指出,全黨同志和全社會都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牢固樹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觀念。

36.“七一 ”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這“四個選擇”,是總結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得出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結論。

37.胡主三席“七一 ”重要講話用無可辯駁的事實做出“兩個不愧為”的歷史結論,即中國共產黨不愧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愧為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38.“七一”重要講話深刻指出,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要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要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道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要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五個堅定不移”大政方針。

39.黨的xx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

40.黨的xx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撐是和諧文化。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 篇12

在木壘縣,有這樣一位理論工作者,他把宣講普及黨的理論創新成果作為自己的職責,把用科學理論宣講服務社會、服務基層、服務企業作為黨校教師實現價值的又一重要途徑。他的宣講,不但通俗易懂,雅俗共賞,而且思想深刻,催人奮進,每場報告都受到了廣大聽眾的充分好評和熱情歡迎。他就是木壘縣委黨校校委委員、教務主任、高階講師楊福忠同志。

楊福忠同志從20xx年開始從事成人和幹部理論教育,20xx年成為木壘縣委講師團成員,一直是宣講團主要成員,長期戰鬥在理論宣講工作第一線。楊福忠同志具有較好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教學宣講經驗,是深受基層幹部、群眾歡迎的宣講骨幹,為基層理論宣講發揮了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一、熱愛宣講事業,具有奉獻精神

楊福忠同志十分熱愛黨的理論宣講事業,積極投身到黨的理論宣講工作之中。這種熱愛首先表現在對宣講事業的執著追求上。自從走上宣講崗位,就一直忠於黨的宣講事業,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時刻不忘肩負的責任,時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加強學習,提高宣講的政策把握水平;不斷精心完善講稿,保證宣講內容的完整充實;不斷總結借鑑,提高自己的宣講藝術水平。

這種熱愛,還突出地表現在對宣講事業的積極奉獻上。特別是黨的xx大以來,木壘每年都要組織大型的理論宣講活動,作為宣講團的骨幹成員,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專業特長,積極深入到鄉鎮、社群、學校、企業,向廣大幹部群眾宣講黨的科學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不管是黨校組織的幹部培訓等宣講活動,還是縣委宣傳部安排的理論宣講任務,都是從不推辭,認真完成;不管是在縣城部門單位、社群等單位講課,還是到偏遠的鄉鎮宣講,都是熱情滿懷,精彩講解;都是全力以赴,樂於奉獻。由於在木壘縣大規模培訓幹部的管理和宣講中認真負責,成效顯著,20xx年被昌吉州委“優秀教師”光榮稱號。在木壘縣委宣傳部評選優秀宣講員多次主動讓給本校其他宣講員,20xx年又被評選為自治縣優秀宣講員。

楊福忠同志在宣講工作中嚴守政治紀律和宣講紀律,對黨的xx大以來的創新理論,對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不僅準確解讀和正確表達,而且做到了“三個不講”:離開中央精神的話不講,過多地談論個人看法的話不講,容易造成誤解和誤導的話不講。始終自覺地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理論宣講的根本指導,自覺地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來履行職責,自覺地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飽滿的政治態度和責任意識來服務於黨的工作大局。

二、重視學習提高,理論功底紮實

學習,是他最大的快樂。他認為,只有學習,才能在理論掌握上與時俱進;只有學習,才能把握黨的創新理論話語權。認真學習,深入研讀,增加理論宣講的深度。楊福忠把學習當作一種覺悟,一種境界,一種追求。他認為作為一名理論工作者,只有勤奮學習,才能跟得上理論創新的步伐;只有學得快,才能跟得緊;只有學得深,才能講得透;只有學得多,才能悟得深、講得好。黨的理論創新一步,他學習就主動跟進一步,他總是在第一時間學習黨的創新理論。他時刻關注著黨的創新理論,關注黨的重大政策方針,關注國際國內時事,及時跟蹤學習,反覆深入研究,力求學習理論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不管是報紙、雜誌、專著,還是網路評論文章、理論研究論文;不管是長篇論著,還是片言隻語;只要與黨的創新理論相關的知識,都是他要啃的東西。

博覽群書,廣泛積累,增加理論宣講的廣度。基層理論宣講,面對的是廣大基層幹部群眾,點多、面廣。楊福忠說:只有勤學博學,廣泛積累,才能滿足群眾不同的宣講需求。曾系統閱讀過《毛澤東選集》和《鄧小平文選》,《黨員幹部理論學習讀本》,把《黨校教學工作八論》《授課心理學》作為經常閱讀的書籍,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知識。堅持與時俱進,自覺知識更新。《學習時報》、《半月談》、《新疆日報》、《昌吉日報》等學習刊物是他必讀報刊,同時經常到《人民網》《新華網》等各大網站,廣泛涉獵各種知識。通過收看名師講學,欣賞精彩講座,相互交流學習,取長補短,開拓創新,不斷提高了自己的宣講藝術,提升了自己的宣講水平。

多年來參加了黨的xx大、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7.5事件真相、新疆“三史”、區州縣黨委會議精神、建黨90週年xx7.1講話精神等的宣講工作。

三、講究宣講藝術,注重宣講效果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理論工作者的神聖使命。為當好人民群眾的“政治翻譯”,他按照“大政方針本地化,主流理論大眾化,嚴肅課題通俗化,說事析理多樣化”的宣講模式,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宣講藝術和風格。楊福忠說:把理論說得越玄奧、越高深莫測,越不是基層理論教員有水平的表現,而能以群眾的語言、大眾的視野、社會的需求、基層的實際來“翻譯”理論、“解釋”時政,讓大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和認同,這才是基層理論教員的真本事!這就是他的理論宣講觀。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在宣講中做到三個結合:一是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從不高談空洞的理論,總是將理論和國情、區情、縣情和社情等有機結合起來,用科學的理論去指導幹部群眾的工作實踐,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同時,又從各單位、各鄉鎮、個學校的具體工作出發,從幹部群眾的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提升理論,增強其理性認識。二是將國情與縣情有機結合。既闡述國際國內大環境大背景,又探析本縣本地的新情況新問題,用寬廣的視野拓展理論,用具體的分析深化理論,讓理論紮根在涪陵區情的沃土之中。三是將宣講與做人有機結合。先是用先進的理論武裝自己,做一個有理論修為的正直高尚之人,然後既用先進的理論教育引導他人,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他人,要求幹部群眾首先要用理論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先做一個有理論、有修養的人,再去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

其次,在宣講中,始終堅持宣講“三字訣”。第一是“精”。一是指宣講前要精心準備,做到精心設計,去粗取精,準備講稿常常是幾易其稿,力求做到通俗易通,方便老百姓接受、理解;二是指宣講時要精彩演講,做到精彩紛呈,精益求精;三是指宣講後能給人以精神啟迪,讓人在學習中有所感悟,在感悟中不斷奮進。第二是“活”。一是宣講方法靈活,做到分類施教,因人而異,活學活用;二是宣講事例鮮活,能做到生動形象,活靈活現;三是宣講氛圍活躍,讓人在快樂中學習理論,在學習中享受生活。第三是“實”。一是宣講作風樸實,踏實肯幹,認真負責,不管是隻有十幾個人的小會場還是上百人的大會場,他都能做到一視同仁,絕不應付,他曾經在農民家庭中只有7、8個人的情況下為其宣傳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

他常說我的職責就是將黨中央的聲音傳達到千家萬戶,讓老百姓充分享受黨的陽光雨露,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二是宣講情感真實,真心面對,真情感人。楊福忠老師在宣講過程常常是能將自己的切身感受傳達給受眾,經常是場場獲得熱烈的掌聲;三是宣講效果實在,讓幹部群眾學有所得,得有所用,收到實實在在的成效,產生良好的宣講效果。在宣講中,始終講究藝術方法,總是融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語言精闢,幽默風趣,深入淺出,生動形象,受到幹部群眾熱烈歡迎。

在進行宣講的過程中,楊福忠深刻認識到,對於黨的創新理論,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而不聯絡幹部群眾思想、生活和工作實際通俗易懂地加以解釋,收不到好的效果。基於這一認識,他總結了五條經驗:一是首先說服自己,才能打動別人。對於黨的創新理論,只有自己首先弄明白了、相信了,才能講得投入、切實、有情、有勁。二是努力摸準聽眾的思想脈搏,解疑釋惑。聽者有什麼思想困惑,及時通過各種途徑進行調查瞭解,在宣講中坦誠以對、直面問題,這樣才能增強宣講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力求每一講都有新意。有新意才有吸引力,群眾聽了以後才能覺得有收穫。四是蒐集和提煉一些深刻而有趣的故事、事例,並把它們揉到宣講中去。40多年的生活和工作積累,再加上隨時隨地留心觀察、用心思考,使他掌握了豐富的宣講資料,為活躍宣講氛圍、增強宣講效果提供了良好基礎。五是注重與聽眾互動。在宣講中經常提出問題,讓聽眾去想、去回答,然後再講解,既滿足聽眾求知慾,又增加趣味性,把聽眾的熱情有效地激發出來,從而幫助聽眾更好地理解黨的理論創新成果。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 篇13

黨的建設是一項偉大工程,基層黨的建設更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工程。不斷加強和創新基層黨的建設,是進一步提高黨的整體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根本保證,也是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的必由之路。在新一輪思想解放活動中,上蓮開發區就是要站在新的起點上,大膽探索,統籌解決黨建工作面臨的新課題、

新問題,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不斷增強做好黨建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

創新來源於紮實的功底,創新需要用紮實的基礎工作來做保障,更需要在不斷學習中找準突破口。我們必須提高對學習的認識,通過學習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切實增強做好黨建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擔負起工作職責,為創新黨建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近年來,我們有意在提高黨委、支部成員的學習力方面下了功夫,通過以會代訓,日常工作督查、總結交流為大家提供了平臺,強化了學習。今年又結合創先爭優、學習型組織建設等活動,由組織委員、宣傳委員深入到各村培訓,並由村黨支部組織廣大黨員學習,在全區範圍內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研究,積極推進黨建工作創新

黨建工作創新,就是要體現出特色,要有精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叫得響,有影響力。

1、要在教育管理上創新。要大膽改變傳統的按單位、按片設立的方式,探索在居住臨近、方便活動、黨員較多的自然莊、兩新企業中設立黨支部;按照從業方式、年齡等劃分設立特色黨支部等;採取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掛靠組建等方式來靈活設立黨組織,使黨員活動與管理更便利、更容易,進一步激發黨組織的活力。

要堅持有利於黨組織教育管理,有利於黨員發揮作用,有利於黨員參加活動的原則,充分考慮黨員實際,在管理教育上堅持分類指導,避免千篇一律、“一刀切”。

在活動開展的時間上、活動內容上要分層次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增強黨建活動的豐富性和吸引力;在教育管理上要推行分類管理:對離退休黨員實行“能動式”管理;對外出務工流動黨員要實行“強化式”管理,對在崗黨員實行“雙重式”管理,一方面要強化組織、紀律、制度規範管理,同時也要強化崗位責任制,履行好工作職責。

2、要在實現工作方法上創新。科學的方式方法是實現創新工作的保障。一要創新黨員幹部教育培訓方式,加強培訓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增強培訓的實效性。要繼續深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進行開放性培訓,可以以鄉鎮黨校為依託進行提高性、技能型培訓;以遠端教育為載體進行普及性培訓,通過培訓,把我們的黨員幹部培養成為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的引路人、帶動全面進步發展的中堅力量;二要拓寬黨員幹部監督渠道,繼續按照“堅持用好的制度來約束管理黨員幹部”的要求,強化對黨員幹部監督措施,把黨建工作的目標任務和對黨員幹部的紀律要求等結合兌現承諾制度的實施,向社會公開,主動接受群眾監督,營造更有利的工作基礎;三要立足區情、村情,深刻分析當前熱點、難點問題,上情下情、主觀客觀條件,克難攻堅,重點突破。培育和樹立典型,發揮典型示範引導輻射作用,以點帶面,系統推進,統籌解決黨建工作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

3、要實現工作載體上創新。要精心設計創先爭優載體,高水平落實好全年黨建工作任務,通過亮點和特色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精品。針對目前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工作,我們的工作中心就是強化黨員的思想意識,提升黨員的文明素質。圍繞這個中心,創新工作載體就要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圍繞全面提高村黨員幹部素質、能力,適應新時期下農村的發展來創新活動載體,建立村黨員幹部經常受教育機制。二是圍繞保持和發揚黨員的先進性創新活動載體。通過不斷深化黨內關愛機制,組織黨員幹部開展分片包乾、結對幫扶,為民辦實事等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 篇14

在我們黨的一系列理論創新成果中,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項最新理論成果,它既繼承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關於發展的基本思想,深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脈相承的重要特點;又緊密結合新的時代特點和實踐要求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出了創新性發展,生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時俱進的寶貴品格。科學發展觀的創新性,突出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明確了發展的歷史地位。從“發展才是硬道理”到“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再到“第一要義是發展”的論斷,我們領悟到,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要靠自己的發展,發展對於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祖國和平統一以及維護世界和平,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應當著力把握髮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第二,明確了發展的關鍵與目標,這就是實現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科學把握髮展的價值目標,是現代化道路選擇的關鍵因素。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同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是互為前提和基礎的。人越全面發展,社會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而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又越能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人的全面發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這兩個過程應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地向前發展。

第三,確立了發展的核心問題。發展為了誰、依靠誰、成果歸誰,這些涉及核心的問題,關係到發展的成敗。科學發展觀中的以人為本,既不是簡單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也不是簡單吸收西方資產階級的人本主義,而是具有自己深刻的內涵,這就是,著重強調尊重人的主體價值、發揮人的主體作用、實現人的主體利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不可動搖的原則和前提。要把堅持以人為本與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和奮鬥目標統一起來,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提出了發展的基本要求。這就是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展遵循什麼準則,保持什麼狀態,是發展是否科學和有價值的直接標誌。科學發展觀積極吸收世界各國發展理念與模式的精華,明確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準則和必須保持的狀態,要求做到各個環節、各個方面以及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實現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文明發展、永續發展。由“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三個文明建設”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佈局,這正是科學發展觀的創新性之所在。

第五,完善了發展的根本方法。這個根本方法就是統籌兼顧。統籌兼顧的方法,最根本的就是妥善處理社會發展中的重大關係。黨的xx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五個統籌”的思路,即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黨的xx大報告進一步提出,統籌中央和地方關係、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區域性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兼顧的方法的逐步完善,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是我們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根本切入點和重要實現途徑。

總之,在新世紀新階段,科學發展觀作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深化了我們黨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了全黨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黨的理論創新的必然結果。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 篇15

在七一報告中,“創新”一詞出現了13次,“科學”一詞出現了29次。胡報告深刻指出,“理論創新永無止境”。我們一定要按照七一講話提出的要求,在理論研究上真正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下面,我簡要談談自己關於黨的創新理論的理解,不當之處望首長和戰友們批評指正。

一、黨只有結合實際不斷進行思想理論創新,才能保證站在時代的前列。

蘇聯是共產國際的發源地,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奠基人,是運用馬克思主義挽救國家民族的典範。蘇共在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開闢了一條非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嘗試,這一偉大的社會實驗曾經取得過輝煌,1920xx年11月~1920xx年3月,各地相繼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20xx年12月30日,蘇聯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了《聯盟條約》和《聯盟成立宣言》,宣告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的成立,這是中共中央根據當時革命鬥爭形勢發展的客觀需要和現實可能性做出的重大決策。是繼蘇聯之後,世界上出現的第二個紅色國家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誕生,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的政權首次以國家形態登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 從社會歷史背景來看,俄羅斯這個國家有370年沙皇專制主義統治的傳統,它缺少資本主義民主憲政的實踐。沙皇專制的傳統,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對民眾有影響,這是客觀原因。列寧是彼得堡大學法律系畢業,又在西歐資本主義民主國家生活20xx年之久,因此在俄國開創了社會主義民主制,得到了廣大民眾擁護。

列寧領導的俄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奪得政權走上執政地位,就是因為列寧正確地分析和把握了當時的時代特點,並根據新的時代特點提出了用以指導俄國共產黨取得革命勝利的科學理論,即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無產階級能夠在一國範圍內首先取得勝利的理論。《鄧小平文選》這樣評價:“列寧之所以是一個真正的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就在於他不是從書本里,而是從實際、邏輯、哲學思想、共產主義理想上找到革命道路,在一個落後的國家幹成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所以,在當時的環境下,蘇聯共產黨史無前例的站在了時代的最前列。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以自己的執政行為,引領和推動社會歷史向前發展,首先得保證自己能夠始終站在時代前列。

20世紀80年代初,中英開始香港主權問題談判。當時的中國無論是經濟發展水平還是政治開放程度,都和香港存在很大的差距。“一國兩制”總設計師的鄧小平,突破意識形態侷限,放棄原有的政治底線,顯示了極高的政治智慧。中華民族從來都重視統一,統一是我們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常態,也是我們追求的一個理想的政治狀態。在我們的文化裡,從來對分裂、獨立這些事情都是不贊成的。而“一國兩制”跳出了中國文化的框架,跳出了傳統思維的束縛,用一個比較務實的策略,把統一的標準降低到最低要求來實現。說的比較通俗點,這個也是最低成本的方案。

1997年7月1日,迴歸後的香港,在“一國兩制”原則下,不僅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以及生活方式不變,而且成為實行社會主義的中國內地和資本主義世界溝通的橋樑,以及中國吸收國際先進文明成果的重要基地。同時也使傳承了幾千年東方智慧的中國,嫁接西方理念之後,在21世紀重新崛起的契機和起點。胡在七一講話中提到:“我們要一如既往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團結一切愛國愛港、愛國愛澳力量,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一國兩制”體現了我黨領導人站在時代的前沿,以博大的胸襟和超前的意識思考著發展和民族統一問題,是一次偉大的理論創新,人類史無前例的社會制度試驗。最終,實踐證明了其正確性,也為世界各國解決歷史遺留的主權領土問題,提供了嶄新思路。

然而,我們也可以舉出很多負面的例子。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都有一些黨派被時代所淘汰。包括當年在列寧領導下奪得政權的蘇聯共產黨,統治世界第一大國69年,但還是在九十年代初期轟然倒塌。前蘇聯是一個巨大的聯盟國,包含了15個加盟國和數十種民族,蘇聯共產黨由於不能根據時代要求提出正確的思想理論來指導黨的工作,教條的搬動馬列主義的條條框框去套現實情況,導致體制僵化、經濟衰退、腐敗盛行、國內傳統派和激進派分歧嚴重,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卻面臨內憂外患,從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獨立開始,各加盟國陸續宣佈獨立。1991年12月25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蘇共最終被歷史無情地淘汰。而在這同時,中國共產黨卻大大的發展了。

究其原因,根本的一條就在於我們黨在理論上的不斷髮展,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深刻地反映了當今時代的本質特徵,反映了中國現實國情和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實踐需要。這面旗幟得到了全黨的衷心擁護,並引導全黨在極為複雜的國內外新環境中勝利前進。蘇聯經濟崩潰的原因不是不注重經濟發展,而是發展戰略不科學,用不符合自然規律的計劃干預市場,造成國民經濟三大產業比例失調;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不是世界範圍內社會主義制度的危機,也不是民族問題,而是自己的執政黨不能與時俱進,站在時代前列。

這裡可以大膽設想一下,如果當年蘇共能夠以更加巨集大的格局和長遠的目光來看待世界形勢,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晚於我國一點時間,進行改革開放,能不能挽救蘇聯經濟?如果實行類似中國“一國兩制”,或者少數民族自治區(州)的做法解決民族問題,不要將憲法中規定的加盟共和國“主權”束之高閣,對部分加盟國給予一定的自治許可權,那麼歷史的軌跡是不是可能將得到巨大的改變?恐怕全球社會主義國家的格局如今會大不一樣。

以史為鑑,我們偉大的國家在1989年那場浩劫中“倖免於難”,雖然付出了一定代價。但實踐證明,我們的領導人是高瞻遠矚的。我們要知道在那樣一個年代,已沒有什麼比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穩定更重要的了。

二、黨只有結合實際不斷進行思想理論創新,才能使執政為民的宗旨得到真正體現。

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群眾之中,黨的生命力的來源在人民群眾之中,只有始終保持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絡,黨才能永葆生機。要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黨就必須使自己的思想理論始終保持與社會實踐的統一,使自己的思想理論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豐富和發展。我黨成立初期團結廣大人民,掀起的土地革命運動、農村包圍城市策略等在當時環境下都是思想理論的創新,都是選的前人沒有做過的東西。當解放戰爭中小米加步槍重創國民黨反動派的飛機加大炮時,國民黨才如夢初醒,有的嘆息,有的嫉恨,聰明的知道大勢已去,頑固的還在垂死掙扎。他們在這個時候才反省得失,那也只是“馬後炮”了,思想理論一旦落在後面,就不是創新了。

1977年9月,鄧小平同志說:“過去,我們很多方面學蘇聯,是吃了虧的。”次年,他又說:“過去我們搬用別國的模式,結果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在思想上導致僵化,妨礙人民和基層積極性的發揮。”相比蘇聯解體前後的通貨膨脹、民不聊生,中國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取得巨大的歷史性成功。這是因為鄧小平同志正確地分析和把握了時代的基本特徵,並根據這種特徵及時地糾正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路線,提出了指導中國改革開放的正確思想理論,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從這一點上說,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黨在思想理論上的與時俱進、執政為民的宗旨和密切聯絡群眾的作風是內在統一的。一個政黨,特別是執政黨,要為人民謀利益,僅有良好的願望是不行的,它必須時刻了解人民的需求,瞭解滿足人民需求的各種條件,以此來調整自己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調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行為方式。

而在這一切調整之中,作為行動指南的思想理論的調整是最關鍵的。因此,在新的變化不斷髮生的情況下保持我們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保證我們黨始終為群眾謀利益,應當說,關鍵的一條就是我們首先要根據這些變化了的客觀實際,不斷豐富發展我們的思想理論。把我們的思想觀念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和教條化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一切不合時宜的觀念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從形而上學和主觀主義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一切以人民利益為最高準則,以為人民謀利益的實踐要求為最高準則。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向前發展,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不能停滯不前。停止了,老是那麼一套,它就沒有生命了。”

胡在七一講話中說到:“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90年來黨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係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這種毫不掩飾的“揭短”是不多見的,可見我黨堅持面向群眾,狠抓作風建設的決心。也是我黨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走向更加坦誠、科學和務實的執政方式的具體表現。

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工作就要深入一步,理論宣傳工作就要跟進一步。馬克思曾深刻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七一講話的精神只有為廣大幹部群眾所理解、所認同、所接受,才能轉化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前進的巨大動力。因此,我們在深入學習七一講話精神的同時,還要自覺肩負起理論宣傳的重任。要像方永剛同志那樣,“趴下身子作橋樑,挺直脊樑作燈塔,滿懷激情地當好黨的創新理論的傳播者,讓黨的創新理論的真理之光照亮千家萬戶”。

黨要團結、要統一、要進步、要發展,就必須有被實踐所證明,被全黨所接受的正確的思想理論作指導。今天,我們黨已經是一個有八千多萬黨員的執政黨,如果我們不能根據時代要求和實踐需要在思想理論上不斷進行創新,如果我們不能在實踐中使馬克思主義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黨的自身發展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胡在今年七一報告作了明確的結論,指出: “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堅定的基礎,理論上的與時俱進是行動上銳意進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統一是全黨步調一致的重要保證。”所以,我們要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和不斷髮展黨歷經艱辛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 篇16

理論宣講是黨的理論武裝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播黨的創新理論成果的有效途徑,也是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的重要手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作為理論宣講工作者,就必須加強讀書學習,學會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不斷增強貼近實際解疑釋惑的能力。 理論宣講是黨的理論武裝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播黨的創新理論成果的有效途徑,也是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的重要手段。新形勢下,如何推進理論大眾化、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好地服務群眾,並轉化為推動實踐、促進發展的巨大物質力量,是理論宣講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黨的xx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必須按照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於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理論宣講工作的新途徑。

第一,拓展平臺,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再先進的理論,再科學的理論,它只有被群眾掌握,才能發揮作用。而要被群眾掌握,必須使其大眾化、通俗化。因此,各級領導幹部要緊密結合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學習型黨組織、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的實踐,認真抓好試點工作,創新途徑和方法,加強領導幹部為重點的理論學習,深入開展理論宣講,增強針對性;要積極探索網上理論宣傳、廣播電視節目等新渠道,拓展新的理論宣傳平臺;要貼近幹部群眾的思想實際和理論需求,幫助廣大幹部群眾掌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強大思想武器,築牢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

第二,增強本領,提升理論宣講隊伍的綜合素質。做好理論宣講工作,發揮其在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中的重要作用,關鍵在人。要按照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口才好的要求,加強理論宣講隊伍建設,努力提升理論宣講隊伍的綜合素質。一是提高學習能力。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作為理論宣講工作者,就必須加強讀書學習,學會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不斷增強貼近實際解疑釋惑的能力。二是提高宣講能力。宣講是理論宣講工作者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動員組織群眾的重要手段。一個優秀的理論宣講工作者,應該是一個出色的演講者。因此,要力求在宣講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富有鼓動性、感染力,學會與新的社會群體說話、與青年人說話、與困難群體說話、與老同志說話。三是提高創新能力。理論宣講工作者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針對宣講工作中存在的不適應新形勢的實際問題,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新內容,創新方式,創新手段,創新機制,創新形象,努力使理論宣講之樹常青。

第三,深入實際,增強理論宣講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何把高深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更能打動群眾、融入群眾,關鍵在於深入貫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當前,我們正處在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而複雜的變化之中。從國際上看,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各種矛盾錯綜複雜,各種思潮相互激盪。從國內來看,隨著經濟轉軌、體制創新、結構調整,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新事物、新問題層出不窮。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理論宣講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緊扣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摸準幹部群眾在不同時期的思想實際,用科學的理論去分析和回答現實中群眾提出的實際問題,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加以分析,幫助幹部群眾理順情緒,解疑釋惑,化解矛盾。宣講要善於運用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和群眾熟悉的典型事例闡明深刻的理論,善於借用群眾易懂的知識和群眾進行自然親切的交流與溝通,只有這樣才能使宣講效果最佳化。

第四,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理論宣講工作。當代社會實踐的發展向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要求我們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具體實踐相結合進行理論創新,並積極宣講新的理論成果,使之為人民群眾所掌握並運用於社會實踐,推進社會發展。因此,理論宣講工作者必須與時俱進,關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提出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積極進行理論創新,使我們宣講的理論緊扣時代脈搏,科學解釋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理論宣講要不斷探索新的宣講形式,使廣大聽眾樂於接受,喜聞樂見。理論宣講能否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關鍵在於理論宣講工作者要有堅定的理論信仰和持之以恆的敬業精神,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以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和不斷創新的精神狀態去開展工作。理論宣講不是個人行為,這就要求理論宣講者必須牢記內部研究無禁區,公開宣傳有紀律,自覺遵守黨紀國法和黨的方針政策。要加強學習,培養創新所必需的辯證思維,提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時瞭解和掌握理論研究的新動態、新趨勢和新成果,使理論宣講的創新建立在比較高的起點上。

第五,健全機制,確保宣講工作的推動力和長效性。為使理論武裝工作落到實處,必須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一是建立責任制度。實行理論宣講工作黨委主要領導負責制,要求各單位“一把手”帶頭開展理論宣講,並把此作為一項長效制度堅持下來,自上而下形成良性互動的宣講氛圍。分管領導負責具體計劃實施,實行理論宣講目標責任制,對每一次宣講任務都要進行細化和分解,落實到人,明確要求。二是完善各項機制。

建立理論宣講激勵機制,評選優秀宣講員,對宣講場次多、群眾反映好的個人給予一定的獎勵,增強優秀宣講員的榮譽感,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對宣講工作搞得好、群眾反映好的單位也給予表彰獎勵,促使全社會形成重視理論學習、積極參與理論宣講的氛圍和導向,多方面、全方位推動理論宣講工作,培養深化理論宣傳普及工作的持續推動力。三是健全考核機制。建立和完善理論宣傳考核機制,把基層理論宣講工作納入黨委工作目標考評體系。精心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方法,科學合理地設定、量化各項指標,切實加強黨對理論武裝工作的領導,促進領導幹部的理論學習,進一步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為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 篇17

林佳木

提出的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的強軍目標,體現了新的形勢和任務對軍隊建設的新要求,是黨的軍事指導理論與時俱進的最新成果。

國防和軍隊建設新徵程的行動指南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夢想,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服從服務於這個最高利益。強國夢,對軍隊來說也是強軍夢。強國夢的實現,既依賴經濟實力增強,又依賴國防實力提升。當前,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際戰略形勢和國家安全環境更趨複雜,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任務更加艱鉅。沒有一個鞏固的國防,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實現中國夢就沒有保障。從政治高度和國家利益全域性觀察和思考軍事問題,科學統籌富國和強軍兩大戰略任務,提出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突出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戰略地位。只有落實強軍目標,才能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國防保證。

建設強大的人民軍隊是我們黨的不懈追求。我們黨總是根據形勢任務的變化,及時提出明確的目標要求,引領我軍建設不斷向前發展。從毛澤東同志領導制定建設優良的現代化革命軍隊的總方針,到鄧小平同志提出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的總目標,到提出建設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再到提出以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為主線全面加強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重要思想,都指引我軍不斷取得輝煌成就。提出的強軍目標,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崇高理想,以國家安全環境和軍隊建設現狀為客觀依據,以提高軍隊戰鬥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對黨的軍事指導理論的堅持和發展。這一目標闡明瞭強軍興軍的發展方向、戰略重點和基本途徑,是對我軍建設目標的新概括新定位,體現了有效履行我軍使命任務的現實需要,展示了我們黨建設一支強大人民軍隊的決心意志,對於國防和軍隊建設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提出,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強軍目標闡明瞭加強軍隊建設的聚焦點和著力點,明確了實現軍隊現代化的戰略佈局和路線圖。聽黨指揮是靈魂,決定軍隊建設的政治方向;能打勝仗是核心,反映軍隊的根本職能和軍隊建設根本指向;作風優良是保證,關係軍隊的性質、宗旨和本色。三者相互聯絡,密不可分。強軍目標打開了破解軍隊建設發展難題的戰略視野,抓住了我軍建設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明確了軍隊建設的主要任務和努力方向,為解決我軍建設“兩個差距很大”“兩個能力不夠”的問題提供了方法論指導。牢記強軍目標、堅定強軍信心、獻身強軍實踐,就能實現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創新發展。

牢記強軍之魂、強軍之要、強軍之基

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充分體現了戰略謀劃、建設標準、發展路徑與價值導向的高度統一。實現強軍目標,必須牢記堅決聽黨指揮的強軍之魂,能打仗、打勝仗的強軍之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強軍之基,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

我軍是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80多年來,我軍之所以能始終保持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經受住各種考驗,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最根本的就是靠黨的堅強領導。新形勢下,意識形態領域鬥爭尖銳複雜,社會思想文化多元多樣,我軍官兵成分結構發生很大變化,必須把聽黨指揮作為軍隊建設的首要,確保部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部隊的高度集中統一,才能保證一聲令下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必須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不動搖,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不動搖,做到永遠忠於黨、忠於社會主義、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當前,最緊要的是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確保一切行動聽從黨中央、和主席指揮。

軍隊首先是一個戰鬥隊,是為打仗而存在的。軍隊強不強,主要看打仗;戰場打不贏,一切等於零。新形勢下,我軍職能使命不斷拓展,但作為戰鬥隊的根本職能始終沒有變,一切活動都要圍繞提高打贏能力來展開。我們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如果有人要把戰爭強加到我們頭上,軍隊必須能決戰決勝。戰爭形態、作戰樣式、戰鬥力生成模式發生深刻變革,對我軍能打仗、打勝仗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強調能打仗、打勝仗,目的在於要求軍隊時刻牢記革命軍人的神聖職責,愛軍精武,愛崗敬業,不怕犧牲,英勇善戰,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為維護國家發展利益和社會大局穩定提供有力保證。我們要大力強化部隊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思想,以軍事鬥爭準備為牽引,注重發展新型軍事能力,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訓練部隊,不斷提高部隊資訊化條件下威懾和實戰能力,確保部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作風優良是我軍的鮮明特色和政治優勢。在長期實踐中,我軍培育和形成了一整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這是我軍始終保持強大戰鬥力的重要法寶。強調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其要義在於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當前,社會環境日益複雜,能否保持我軍優良作風,面臨許多現實考驗。必須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狠勁,滴水穿石、鐵杵磨針的韌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更加紮實有效地抓好軍隊作風建設。要旗幟鮮明反對腐敗,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做到信念不動搖、思想不鬆懈、鬥志不衰退、作風不渙散,永遠保持人民軍隊長期形成的良好形象。

圍繞強軍目標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創新發展

提出的強軍目標,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我們要堅持用強軍目標統一思想認識、凝聚意志力量、激勵軍心士氣,做到各項建設朝著強軍目標加強,各項改革著眼強軍目標展開,軍事鬥爭各項準備圍繞強軍目標進行,努力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創新發展。

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不是一句空洞口號,必須落實在行動上。這就必須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各項建設首位,著力打牢部隊聽黨指揮的思想根基,增進信黨愛黨的思想情感,錘鍊忠誠於黨的政治品格。當前,敵對勢力極力鼓吹“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加大對我軍意識形態滲透的力度;我軍所處的社會環境、擔負的使命任務、官兵情況也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必須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持續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大力發展先進軍事文化,組織官兵認真學習黨史軍史,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覺,確保槍桿子永遠掌握在忠於黨的可靠的人手中。

能打仗、打勝仗是有效履行我軍職能使命的根本保證,戰鬥力是檢驗部隊一切建設和工作的試金石。軍隊建設必須把提高戰鬥力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工作都要向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聚焦。要關注國際戰略格局和國家安全環境的發展變化,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使命意識,始終保持戰略清醒,做到未雨綢繆。要堅持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相統一,在強軍目標統領下推動部隊建設協調發展、全面進步。要深入調查研究,加強實踐探索,理清制約部隊建設發展的突出矛盾、瓶頸短板和主要癥結,找準強軍目標進入部隊實踐的切入點、結合點和著力點,努力在聯絡實際、解決問題、推動發展上見到實效。要堅持用強軍目標衡量檢驗部隊各項建設和工作成效,切實形成推動強軍目標貫徹落實的制度機制。

作風優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隊,作風鬆散可以搞垮常勝之師。現在,社會環境變化了,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在部隊都會有所表現。加強作風建設,必須在求實、務實、落實上下功夫,著力糾治官兵反映強烈的不正之風,著力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著力構建規範化、制度化的長效機制。當前部隊作風建設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有的單位執行不嚴、管理不力,失之於軟、失之於寬。必須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方針,必須保持嚴明的作風和鐵的紀律,確保部隊高度集中統一和安全穩定。轉作風,領導帶頭最重要,率先垂範最有力。領導和機關的表率作用決定了作風建設的成效。只有言行一致、說到做到,才會有公信力和凝聚力。

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基本依託,只有國家經濟實力增強了,國防建設才能有更大發展。國防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只有把國防建設搞上去了,經濟建設才能有更加堅強的安全保障。當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國家安全與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對推動國防實力與經濟實力同步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做好軍民融合式發展這篇大文章,堅持需求牽引、國家主導,努力形成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 篇18

一、創新能力與國家、區域競爭力

(一)創新能力與國家競爭力

創新即原始性的科學發現和原始性的技術發明,是指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領域取得前人所沒有的發現或發明。創新是國際競爭力的源頭 。

1、國家競爭力的內涵

國家競爭力是指國家產業創新和升級的能力,即國家獲得生產力高水平及持續提高生產力的能力。

2、綜合國力與國家競爭力

(1)綜合國力的定義

綜合國力是指一個主權國家賴以生存與發展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合力。綜合國力的內涵非常豐富,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國防、外交、資源、民族意志、凝聚力等要素有機關聯、相互作用的綜合體。

(2)綜合國力的分類

綜合國力有潛在綜合國力與現實綜合國力之分。

現實綜合國力是指構成綜合國力各要素已經具備的實力和各要素之間有機組合所顯示出的整體實力。

潛在綜合國力是指隨著經濟增長、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由於某些要素實力增長,非物質要素水平與狀況改善以及系統結構的變化致使整個要素系統組合功能增強的潛在能力。

(3)綜合國力與國家競爭力的關係

綜合國力競爭的基礎和條件往往突出地表現在國家競爭力上。

國家競爭力不僅包括綜合實力,還包括實現綜合實力的社會經濟環境條件和執行整體的競爭力,以及長期持續發展的內在的成長能力。

從根本上說,國家競爭力和企業競爭力的區別在於,經濟價值究竟發生在社會的哪個地方。

3、技術創新與國家競爭力的關係

(1)技術創新提高國家競爭力

(2)國家競爭力的提高有利於技術創新

(二)創新能力與區域競爭力

1、什麼是區域競爭力

區域競爭力就是能支撐一個區域持久生存和發展的力量,即一個區域在競爭和發展的過程中與其他區域相比較所具有的吸引、爭奪、擁有、控制和轉化資源,爭奪、佔領和控制市場的能力,為其自身發展所具備的資源優化配置能力 。

區域競爭力分為三個層次:基礎競爭力、和主導競爭力

基礎競爭力是由、勞動力、設施、科技等基礎性要素產生的競爭力。

區域的核心競爭力亦即區域的,是指區域內的在一定的濟體制和經濟執行環境下,所表現出來的綜合實力及其發展潛力強弱的程度。

區域主導競爭力是指輻射與聚集能力的大小。

2、如何理解區域競爭力

區域競爭力內涵應注意突出以下要點:

 ①競爭主體是具有相對獨立的一國內的經濟區域;  ②區域競爭是全球化背景下的開放式、國際化競爭,特定區域的競

爭對手並不限於國內,還包括所有基於特定資源、要素或有利條件形成競爭關係的國外區域。

 ③區域競爭力的強弱直接表現為區域內產業(或)相對於其他

區域內產業(或企業)創造財富、爭奪國內外市場能力的強弱,其根本目標在於保持區域經濟持續增長,而這種能力的形成與強化則主要得益於該區域對全球資源的吸引、整合和有效配置。

3、創新能力與區域競爭力的關係

區域核心競爭力是區域經濟持續發展的源泉。

自主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城市競爭實力的重要途徑。

區域創新能力是影響區域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是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

二、創新能力與企業競爭力

(一)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是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

技術創新能力擁有以下幾個特徵,使得它成為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

1、價值創造性

2、可擴充套件性

3、難以模仿性

(二)企業獲得創新優勢的可能途徑

1、新產品或新服務

2、新工藝

3、複雜型創新

4、對智慧財產權進行法律保護

5、增加開拓競爭性因素

6、時限因素

7、穩健的設計

8、規則重塑

9、將各個部分重新組合

10、其他

(三)技術生命週期越來越短

每一項技術都有它的生命週期,具體可分為:①科研、②試驗、③推廣、④普及應用、⑤老化,這五個階段。

原有的技術和產品由於下述原因而被逐漸淘汰:①使用新技術可能取得更好的經濟效果;②出現了效率更高、經濟效果更好的替代技術;③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消費觀念的變化,原有產品的設計、結構、功能等,已不能適應生產、生活的要求。

2022年黨的創新理論 篇19

我們大家都知道現在這個時代特別強調創新。那麼我們有理論創新、科技創新、教育創新、文化創新,各個領域都存在一個創新問題。對於我們黨的事業發展來說,在各種創新之中,其中理論創新是居於核心地位,理論創新的深度、廣度也決定著其他各個領域的深度和廣度。所以今天我們要重點學習我們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

一、黨的理論創新的科學含義

我們首先來看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黨的理論創新,什麼是我們黨的理論創新?也就是說,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是對什麼進行創新。那麼我們大家知道我們黨的理論創新實際上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這樣一個過程。也就是說,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過去我們是把馬克思中國化理解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們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又增加了一個內容,就是時代特徵。

我們大家可能會問,馬克思主義來自於德國,我們現在反對西化,反對全盤西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創新那是不是西化呢?所以我們在探討中國理論創新的時候,我們首先就應該把這一點弄清楚,關於這個問題有兩點需要注意。

第一,西化是具有特定的內涵,它需要辯證地看待,是要做具體地分析。比如說鄧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談話中就講:“計劃和市場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資本主義也有計劃,社會主義也有市場。”也就是說市場經濟有一般性,因為它強調的是資源配置,所以我們學習和借鑑市場經濟的經驗,我們國家建立了社會市場經濟啊,當然它不是西化的。也就是說,我們反對全盤西化,但西化是一個特定的概念。西化就是西方資本主義文明中也有人類共同文明的成果。

第二點,為什麼不把馬克思主義看作西化的內容?這就要從馬克思主義當時怎麼傳入中國的情況來看。因為大家知道馬克思主義是在五四前後傳入中國的,但是那個時候馬克思主義是德國的,也就是源自西方。但是它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佔統治地位,也就是說它不是指導思想。也就是說,它不是指導思想不是主流的思想。那麼儘管到今天,馬克思主義在西方國家它也不是主流思想。同時,大部分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往往把馬克思主義往中國傳播是通過什麼渠道?當時主要是通過俄羅斯的渠道,後來經過列寧主義這個中介來傳播馬克思主義,所以說馬克思列寧主義啊,我們後來是通過列寧主義。儘管從日本也傳過來一部分馬克思主義,但我們主要傳播過來的是俄國版的馬克思主義。由於馬克思主義不是西方的主流市場,也不是通過正宗的西方渠道接受過來的,因此那個時候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一般都把它同資本主義思想和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區別開來。

當時我們講反對全盤西化,普遍都認為這個西化是資本主義的一套政治經濟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沒有把馬克思主義看作是西化的內容。所以這就是一個歷史形成的,就在當時形成的。也就是說它是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所以後來就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大家都不願意改了,因為大家都知道。就像我們講的黨的生日,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們黨的生日是7月1日,實際上黨的創立那一天是不是7月1日?它不是,後來考證了,但是為什麼我們又定為7月1日呢?因為習慣了,所以也就這麼延續了。而且沒有改變還有一個原因。

除了約定俗成還有一個原因,那麼儘管馬克思主義在我們國家現在是指導思想,但是在西方國家目前還不是主流思想,基本上還是過去那種狀況。這是講的是理論創新的第一個問題,我們的理論創新是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創新,也就是把馬克思中國化。剛才我們講的原因,為什麼對馬克思中國化,就是理論創新?它為什麼?除了它不是西方主流以外,更重要是馬克思主義是什麼?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所以,馬克思主義具有科學性、具有革命性、具有實踐性。

20xx年,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週年大會上講話中,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用一個什麼詞來概括?“與時俱進”。也就是說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儘管現在的時代在變化,有的人就會懷疑嗎?馬克思主義按是那個時代產生的,現在我們時代發展這麼快,他怎麼樣能夠知道我們現在的時機,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對中國來說,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與時俱進就形成了兩大理論成果:一個是毛澤東思想;一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大理論成果

下面我們看第二個問題也就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大理論成果,像我們這個年齡的人來說,對毛澤東思想,我們是從課本上學的,我們沒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我們就有親身的經驗和體驗了,有感性認識。所以對毛澤東思想你要給真正的弄懂,弄熟、弄透,達到真信、真學、真用。你要真正地學、真正的能夠信,真正的用,這就需要下一番功夫。

毛澤東思想怎麼形成的呢?我們大家都知道,它是在第一次大革命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末,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講到的土地革命戰爭,特別是20世紀20xx年代末,我們黨的革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所以毛澤東發表了一系列的著作,比如說《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大家都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個就回答了中國革命的一些基本問題。

抗日戰爭時期是毛澤東思想一個大發展的時期。尤其是37年,毛澤東發表了《實踐論》、《矛盾論》,以及後來的《新民主主義論》,這樣一些重要的著作對中國革命在一些基本問題進行了進一步深入系統地探討。

黨的中國共產黨召開的第七次代表大會,對毛澤東思想進行了第一次全面完整地概括,並把它載入黨的章程,所以七大黨章是這樣說的:“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的或經驗主義的偏向。”也就是說到黨的七大毛澤東思想就形成了一個體系。

毛澤東思想這樣一個體系包括哪些內容?1981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此進行了概括。那麼毛澤東思想是一個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內涵。在這一方面毛澤東以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根據歷史檔案的決議,主要是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包括兩大塊,第一塊就是具體內容,具體內容包括6個方面:一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大家知道毛澤東思想主要是解決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問題。當然後來它也解決了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同時對社會主義建設也進行了探索,但主要的還是解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問題。

我們大家可能會問,民主主義革命主要是資產階級領導的,為什麼中國的民主主義革命由共產黨領導,為什麼又在民主主義革命這個詞之前先加上一個“新”,這個我們一定要搞清楚。

在中國,我們的民主主義革命原來也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我們大家都知道,資產階級改良派有了維新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孫中山有了辛亥革命。

由於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殊國情,決定了中國的民主資產階級一方面具有革命性,一方面具有妥協性,所以它的革命就帶有不徹底性。中國民主資產階級的特點決定了它無法完成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這樣,這個任務就交給了中國的無產階級及其政黨。

所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前面加了一個“新”,這個“新”表明它不是資產階級領導的,而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當然,中國共產黨最主要的任務是什麼?是在中國實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所以我們大家這樣就理解了,所以中國革命是兩步走,所以當時有爭論,二次革命論,這個是錯誤的。

中國革命是兩步走,第一步是完成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中國;第二步是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就是我們後來的社會主義改造,我們要建立社會主義。這兩步之間是一個相互聯絡的過程而不是割裂的過程,它不是割裂的,所以你把這一點搞清楚了你就對中國新民主主義弄清楚了,你也就基本上把握了毛澤東思想。

第二是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的建設。社會主義革命也就是我們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的建設這個我們在前面已經說了。

三是關於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由於新民主主義革命主題是革命,革命就得有什麼?就得有戰爭。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系統地解決了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如何建設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性質的、具有嚴格紀律的、同人民群眾保持親密聯絡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

四是關於政策和策略。毛澤東同志精闢地論證了革命鬥爭中政策和策略問題的極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是革命政黨一切實際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必須根據政治形勢、階級關係和實際情況及其變化制定黨的政策,把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這一點我們大家可能有深刻的印象,我們在具體工作中我們經常說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對它具有方法的意義。

五是關於思想的工作和文化的工作。

六是關於黨的建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了在一個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占人口大多數的國家,建設一個具有廣大群眾性的、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是極其艱鉅的任務。毛澤東把這樣一個艱鉅的任務稱為黨的偉大工程,它是我們社會搞改造工程是相配合。毛澤東的建黨學說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毛澤東特別注重從思想上建黨,其中黨員不斷要在組織上入黨而且要在思想上入黨,經常注意以無產階級思想改造和克服非無產階級思想。這是第一個板塊的內容,就是6個具體方面。

第二個板塊是屬於對這6個方面的再概括,哲學抽象,也就是的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現在我們一般不是叫活的靈魂,我們現在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什麼?它的精髓,現在我們一般不說活的靈魂,當時概括得叫活的靈魂,但意思是一樣的。“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串於上述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們有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毛澤東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運用於無產階級政黨的全部工作,在中國革命的長期艱苦鬥爭中,形成了具有中國共產黨人特色的執行立場、觀念和方法,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他們不僅表現毛澤東的全部科學著作中,也表現在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活動中。

我們大家知道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精髓。我們日常行為中是不是沒有指導。我們經常說“你這個人講話要實事求是”。我們的幹部考核,我們各方面都要說要實事求是。

群眾路線,那麼我們在現實活動當中群眾路線對我們影響也很大。我們經常會說,一個幹部考核我們說你要有群眾基礎,要有民意,西方國家喜歡用“民意”這個詞,我們國家比較喜歡用什麼?“群眾基礎”這個詞。怎麼建立群眾基礎按?當然你要走群體基礎。

第三個獨立自主。這個我們理解起來可能有點困難,為什麼我們中國革命要獨立自主?按理說我們聯合別人不是就會更強大嗎?我們一般意識上說人多力量大,中國革命當時具有特殊的國情,也就是我們一再強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我們沒有獨立自主,就不可能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這就是我們說的毛澤東思想。

那麼我們大家可能還會問,毛澤東思想是指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以及社會的建設的理論。這個時代都過去了,毛澤東思想有沒有過時?我們在大上學的時候都會問這個問題,有的老師給我們講的比較清楚。有的老師講的時候可能聽一遍我們還不太理解,為什麼?因為這個問題比較難?實際上從我剛才對毛澤東思想科學內涵的兩個層次來理解,我們就是比較好理解了。

從具體內容,有的內容現在是過時了,比如說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內容,那我們現在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民主主義革命當然沒有指導意義。當然,有的具體內容之間也有意義,比如說政策和策略。當然,社會主義建設也需要政策和策略,比如說軍隊建設,比如說黨的建設。

更為重要的是第二個層次,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對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觀點、方法的發展,它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具 有一般原理性,當然對我們現在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我們從兩個角度來理解,毛澤東思想的當代價值,它就回答了為什麼沒有過時,為什麼我們黨仍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兩個還是我們的黨的指導思想。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大理論成果

我們接著來看第三個問題,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大理論成果,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也是我逐漸記事的時候了,就是這個過程我真的有切身的感受。小的時候就是聽說但沒有學習,到後來讀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還專門研究這個問題,所以比較清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怎麼形成的?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的內容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它的內容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指導思想。也就是說中國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是由單一的理論構成的,它具有豐富的內涵。

鄧小平理論,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開始形成,1997年黨的xx大,把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括為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經驗的理論總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對20xx年經驗的總結,又不僅僅是對20xx年經驗的總結,因為它從唯物史觀對我們黨的

20xx年黨的xx大以來,我們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指導思想,最突出的有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諧世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一系列重要戰略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就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概念的形成是黨的xx大的貢獻。xx大為什麼要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呢?這是我們需要了解的,不是簡單地把三個關係一加、一拼湊,它有著科學的依據。

一、它們同屬於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第二次理論飛躍的成果。我們大家都知道,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這些理論創新成果雖然內容上各有側重,也各具特色。但是,從理論立論基礎看,都是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從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看,都是在和平發展的時代主題下;從理論的實踐基礎看,都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形成;從理論的主題看,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理論的目標看,都是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從理論的精髓看,都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第二點,它們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那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內在的各個理論和各個部分不是分散的、孤立的,而相互連貫、相互連線、不斷髮展的,它們是一個整體,具有繼承性與創新性的特點。所以由於這兩個方面我們把它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僅僅是我們從字面、從字數上看,比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指導思想更加簡潔、更重要的是它更加科學。

這樣的概括它有什麼樣的優點?這樣的科學有什麼樣的優點?有這麼幾點。

第一,它體現了理論體系的整體性。分別來看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都是一個具體的科學理論。但是因為他們是一個整體,概括起來整體給人的印象就更加清晰、更加科學,以便於廣大人民群眾去認識、去把握和運用。

第二點,它體現了理論體系稱謂的本源性。也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它的命名是以什麼來命名的?是以它的主要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所以我們一看到這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個名稱,我們就知道它是講什麼內容的。它是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那麼在黨的十二大報告的開幕詞中鄧小平就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思想。此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把它簡化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樣就有了目前這樣一個規範的表述。

第三點,它體現了理論發展的開放性。儘管我們沒有把它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時候。比如鄧小平理論也是發展的,發展到什麼?發展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也是發展的,發展到科學發展觀。但是我們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表達,它更能夠體現理論發展的開放性。因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在這段很長的理論階段中會不斷產生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從而呈現一個個階段性特徵。隨著中國特色事業的發展,也會與時俱進,理論創新的成果也會越來越多。

第四點它體現了理論表述的簡明性。我們大家都知道用理論要比較簡潔。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就講到學了要管用,你要搞得非常複雜就不便於廣大人民群眾去掌握,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表述就非常簡明,所以便於廣大人民群眾把這種精神變為物質的力量。

第五點也是最後一點,它體現了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源性。

那麼改革開放以來,就像黨的xx大報告中講到的一樣,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那麼這個歷史性變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所以黨的xx大報告對此的回答,xx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這一段話就講的非常清楚。

那麼既然中國特色理論體系概括既科學又有特點,那麼我們想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它到底有什麼用?它是什麼樣的歷史定位?

第一點就是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這是相對於毛澤東思想來說的。他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啊?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基本問題?這個就是它的第一個定位。

第二個定位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重要組成部分。剛才我們已經講了,中國特色偉大旗幟包括中國特色道路和中國特色理論體系,我們比較好理解。

第三個定位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儘管毛澤東思想仍具有當代意義,永遠都不過時,但是能夠指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的行動綱領恰恰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當前特別是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為什麼這麼說?為什麼當前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這是因為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鑑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

這是因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務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是因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這就是我們要講的第三個問題,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大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講完了兩大理論成果,我們或許就會問,這兩大成果是什麼關係呢?也就是我們接下來又要講的第四個問題。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的關係

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的關係。

那麼,我們過去曾經說鄧小平理論始於毛成於鄧,始於毛什麼意思?始於毛澤東、成於鄧,成於鄧小平。我們現在把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放在毛澤東思想裡面,我們把改革開放以來的成果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以人們就會問,這不是不是割裂了這兩大理論成果的關係?對此我們就要看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它既是一脈相承而又是與時俱進的。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需要與時俱進。所以有人形象地比喻把這兩大理論成果比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接力,就像奧運賽場上我們跑賽跑的接力賽,一棒接一棒,當然我們大家可以看出如果一個人遞棒子,你沒有遞好他也會失誤,如果你遞好前面人沒有接好他也會失誤,所以它是繼承與創新,他們的銜接關係。毛澤東思想特別是毛澤東思想裡面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提供了理論淵源。

正如鄧小平所講的,“從許多方面來說,現在我們還是把毛澤東同志已經提出、但是沒有做的事情做起來,把他反對錯了的改正過來,把他沒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後相當長的時期,還是做這件事。當然,我們也有發展,而且還要繼續發展”。我覺得鄧小平這句話就把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關係說得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