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通用20篇)

欄目: 國小生讀後感 / 釋出於: / 人氣:2.44K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 篇1

有一本書,它深深影響了我,讓我從一個懵懂的小孩轉變成一名有知識、有思想的小學生。那本書就是——三字經。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通用20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別看這就短短的幾句話,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它的意思是:人剛生下來都很善良,天賦也相近,只是後來個人所處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才會使習性的差距變大,如果對孩子不嚴加管教,孩子就會不再善良了。媽媽就曾經給我講過與這個有關的故事。

故事情節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個孩子,長得很可愛,媽媽總喜歡把他抱到鄰居家去玩。有一次,他無意中把鄰居家的一根繡花針帶回了自家。媽媽看了,說: “孩子,你真聰明,還知道把這個拿回來”孩子聽了,很高興。於是,他就養成了拿別人東西的習慣。長大後他成了一個小偷,還犯了大案,要被處死。在執行的前一天,小偷要求再見母親一面,母親淚流滿面地跑過來,小偷說要親一下母親,母親同意了。小偷湊上去,一口把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母親罵她不孝,他卻說:“媽媽,當我第一次拿別人家裡繡花針的時候,你能告訴我那樣做是不對的,今天,我就不會走到這個地步。媽媽,我恨你!”

我們小孩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接受家長和老師好的引導,就有可能走上歪路,變成一個對社會有害的人。這就是三字經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同學們要謹記啊!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 篇2

《三字經》裡都是在講人之初性本善,就是人一出生心地是善良的,通過讀書、學習,就能出人頭地。《三字經》裡也教導我們一些大自然的現象,如“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三字經》裡也教導我們一些為人處世的事情等,通過不斷學習,獲得、探索知識來提高自身修養。

每當我讀著《三字經》時,總會聯想到,那是的兒女十分孝順,並不是像現在的子女一樣,長大後出國留學,在國外定居,對家鄉的親人不理不睬。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好好讀書,成天泡在網咖裡,還有些人因為不想去上學,而逃課去玩。讓我們來比一比現在的人和古代的人有什麼區別,現在的人做什麼事都要佔些便宜,而古代的人——比如《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自幼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四歲時,他就能背誦許多的詩賦,並懂得禮節,父母都很喜歡他。有一天,孔融的父親買了一些梨,讓孔融選一個,孔融選了一個最小的一個梨,父親問他為什麼要小梨子?他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就讓給哥哥吧!連孔融都可以把梨讓給哥哥,而現在的人不管是誰都要佔些便宜,可見現在的人和古人真是一個對比。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 篇3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三字經》。我想大家對這本書都不陌生吧!這本書是我兩歲的時候,媽媽給我買的。那時候的我也只能說會背,還不能理解每個故事的意義。現在重新認真的讀了一遍,真是受益匪淺。

這本書濃縮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書中的故事讓我知道古人是如何尊師重道,知錯能改,勤儉節約的。

我最喜歡李白的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問“老奶奶,你磨鐵杵幹什麼呀”?老奶奶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聽了,後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的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後來成為了大詩人。

故事雖短意義卻很深刻,我堅信通過我的努力學習,我會比古人做的更出色。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 篇4

前一段時間,我們背誦了《三字經》。由於光理解字面意思不太好懂,所以我們買了《三字經》書。裡面既有通俗易懂的解釋,又有充滿哲理的故事。

《三字經》中,含有許多深刻的人生哲理,生動的民間故事,日常的百科知識,古今的歷史記載。開啟《三字經》,彷彿推開了知識的大門;翻動《三字經》彷彿正在汲取知識的精華;閱讀《三字經》,彷彿正在和學問淵博的古人對話。《三字經》是文學的寶庫,知識的精華,讓我對知識充滿了渴望。

《三字經》中,有許多讓我受益匪淺的句子,比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告訴我年輕時不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這樣等到老的時候,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會做,又有什麼用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一塊很好的玉石,如果不經過玉工雕琢,就不能成為一件精美的玉器;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明白事理。所以小時候努力學習是將來有所作為的關鍵。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 篇5

今年暑假,爸爸給我買了許多課外書,我最喜歡一本書名為《三字經故事》的課外書。 爸爸對我講《三字經》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啟蒙學教材,流傳近千年之久,幾乎家喻戶曉,現在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兒童道德教育叢書》。

這本《三字經故事》將原文分段作註釋、翻譯,還配合文句精心選編了七十一則相關故事。這些故事有的講述典故淵源,有的闡述人生哲理,有的表現傳統美德,大都意蘊深遠。書中的經典原文大字注音,以便於誦讀;註釋、譯文簡潔明瞭,可幫助理解;故事則情節生動、圖文並茂。

我一接觸這本書,就使我有一種走進神聖的經典殿堂,不但積累了知識、豐富了語言、增長了智慧,而且獲得了許多有益的啟迪。同時,吸引我兩天內一口氣把它看完,至今我對它還愛不釋手,經常翻出來看其一、二則故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 篇6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 一部蒙學著作,到到現在已經家喻戶曉了。它三字一句,每一句都有著不同的含義,讓我們體會著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就是”:一塊玉的質地很好,但是如果不經過玉工的雕琢,就不能成為一件精美的玉器。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看,就是這幾個普普通通的 字就體現出了不同的含義,不同的道理。

三字經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有一個個民間故事組成的。像”融四歲,能讓梨。第於長,宜先知。“就向我們敘述著一個美麗的故事!

講的是:孔融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他有兄弟七人,他排行老六。四歲時他就懂得謙讓之禮。一天,他在一筐梨中挑了最小的,把剩下的留給了哥哥們。人們問他為什麼?他說:”我是小弟之輩,年紀尚且幼小,自應取小,犯上,不妥。“

三字經不光要背,還要體會每一句話的人生哲理那樣才會有不同的意義。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 篇7

前段時間,媽媽給我買了好多書,豐富了我的課餘生活。其中有一本帶釋義的《三字經》,這是一部國家啟蒙讀物,內容豐富,含義無窮,讀來朗朗上口,音韻和諧。

我認真地讀了一遍,真的不大懂。我去請教媽媽,媽媽說那是文言文,你看不懂沒關係,你可以一邊看釋義,一邊讀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幾遍,慢慢就理解了。

我又重新讀起來。其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是說人生下來都是一樣的,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步,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是說東漢的黃香,九歲的時候能替父親暖被窩。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的梨給哥哥吃,而自己拿最小的那一個。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培養自己的愛心,友善他人。

想想自己經常對父母發脾氣,和弟妹爭寵,都覺得臉紅。從現在開始,我也要做一個好孩子,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和弟妹分享家庭中的天倫之樂。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 篇8

媽媽給我買了本《三字經》, 書中每三個字都會講一個道理或是一個歷史、寓言故事。我讀了之後,裡面的許多小故事都深深地感染著我,讓我受益匪淺。

讓我深受啟發的一句是“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孔融這麼小就懂得自己吃小梨,把大梨讓給哥哥吃。使得我逐漸養成了互相謙讓、禮貌待人的好習慣。

還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是說一塊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這句話讓我懂得了我們每一個國小生,猶如一塊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們應當從小就要刻苦學習,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我有一個哥哥,上國小的時候就不好好學習,很貪玩。父母怎麼說他也不聽。現在,他非常後悔上國小時沒有好好學習,沒有打好基礎。現在後悔已經晚了,又有什麼用呢?

《三字經》中還有許多像這些包含著大道理的小故事 ,它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它是我的好朋友,能伴我成長,促我進步;它也可以不斷鞭策自己,使自己更完美。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 篇9

聽說三字經上有一句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好,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意思大概是:人剛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善良的,天賦也相近,只是後來個人所處的環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和智慧才會慢慢形成很大的差別。如果對小孩子不嚴加管教,孩子善良的稟性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這幾句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打動了我,讓我感到人是善良的,如果不嚴加管教,就會變壞。

記得有一次,我上幼兒園,下課了,有一位同學看見同學不在,就偷她的東西。中午吃完飯後我就跟他說:“你沒聽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而他回答說:“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呀。”我說:“也就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要保住一個人的善良本性,必須加強教育,包括良好生活環境的影響。這種教育,又必須從幼兒園、國小開始。”最後,這位同學終於把缺點改了,成了一位優秀的好學生。而且他不但主動承認是他偷的,還受到了大夥和老師的表揚,丟失東西的同學也原諒了他這種不好的品德。

我感受到人的善良是自己創選的,不僅要好好學習,還要加強教育,自己管好自己,多幫助同學。

我以後要善良,不被生活環境影響,要想善良,就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 篇10

《三字經》,誦讀朗朗上口,歷史典故也多,既能多識字,又明白道理,對我的啟蒙教育影響很大。

上幼兒園時,我就開始背誦《三字經》了。爸爸說,意思不懂沒關係,只要有興趣背誦,上學後就會慢慢的明白其中的道理。在爸爸媽媽的鼓勵下,我就把《三字經》當成兒歌經常背誦,到了上學前班時,差不多能全部背誦了下來。

上國小之後,我仍然不斷誦讀《三字經》,從中學到了許多歷史、地理知識和人生道理。如“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從小就要尊敬師長,學習各種禮節,孝敬、體諒父母。“融四歲,能讓梨”,就是要懂得尊敬兄長和友愛謙讓。“頭懸樑,錐刺股;如囊螢,如映雪。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就是告誡每一個人,要想學有所成,一生都要勤奮學習。

以前我對爸媽百般依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啥事都幫我安排好。重新讀了《三字經》,覺得非常慚愧。今後我一定自強,能做的事情盡力做,多體諒大人辛苦,幫做一些家務,孝順父母,好好學習。和同學們在一起時,禮貌謙讓,團結互助,友好相處。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 篇11

從爺爺的書架上,從爸爸的箱子裡,從學校的書堆裡,我都能發現一本書,那就是——《蒙學經典》。其中有《弟子規》,有《千字文》,有《百家姓》。我最喜歡其中的《三字經》了,因為它讀起來簡單,上口,還能輕易讀懂其中的意思。所以我愛讀。

記得《三字經》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它的意思是:戰國的時候有個叫蘇秦的學生,他讀書時為了防止打瞌睡而把頭髮吊在房樑上,睏倦時便用利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他沒有老師教誨,而是靠自己勤奮刻苦。他的家裡很貧窮,但是他並沒有放棄或停頓過學習。這種做法我覺得有些不合道理,但是這種精神卻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後人。從歷史學家到政治學家再到科學家的經歷來看,沒有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是不愛學習的。想想自己,我學得十分慚愧,和他們相比我可差遠了,今後我要學習古人們的精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我記得還有一段對我記憶猶深: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它的意思是:漢代的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兄長的道理,是我們從小就應該知道的。從孔融讓梨裡我受到啟示:我覺得我們應該從尊敬兄長開始,培養我們的愛心,要友善對待他人,不計較個人得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歡迎,也才會感受到他人的溫暖,我們要懂得謙讓,我覺得謙讓是一種對他人的尊重,它可以讓我們的世界變得美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和諧。作為國小生的我們,更應該懂得謙讓,不能為一些小事斤斤計較,人與人之間應和諧共處,這樣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三字經》不僅僅是一本書,它還是文化的寶藏,是智慧的結晶,是永不褪色的經典,是中華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必將源遠流長。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 篇12

中國古代的文化歷史悠久。這個文明古國有著許多充滿著文化的詩文,就像《三字經》、《論語》等。歷史像一條韌帶一樣,穿著一顆顆文化的珍珠。讓歷史的文明古國璀璨奪目。這幾天,學校讓我們接近祖國悠久的文化歷史,讓大家背誦《三字經》。這是我們班級的第一次接觸。同學們興致大發,我們在文學的海洋中遨遊著。看完了三字經,我有許多的感觸,我的感觸是:三字經似兒歌又似歌謠,讀起來琅琅上口。它是每三字一句,每四句一組而且每句表達的意思都不同。這些簡潔明瞭的詞語竟儲存著中國千古年來璀璨的歷史文化,含意深刻,引人入勝、回味無窮。

細看三字經的時候,我被三字經那種博大精深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住了,三字經啟迪了我們的心智,使我們輕鬆的進入了三字經的深刻含義。《三字經》的知識也是多方面的,歷史故事、古今賢文、人生哲理等等,三字經還可以勸學、提高品德方面、教做人的方面等等。一句話就被分成了幾組,簡潔明瞭,我們一讀就懂,而且含義十分深刻,使我們受益匪淺。它讓我們懂得了人生哲理,講文明,懂禮貌。讓我們少年時代走上正確的成長道路。還使我們的知識面又擴大了。三字經的句子裡包含著深刻的的意義,讓我們受益匪淺。文中還有許多經典故事,如孔融讓梨等。我來講講古人好學的故事吧: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免。意思是路漫把文字抄在蒲草上,公孫弘將春秋刻在竹片上。他們買不起書,還勤奮的學習。想想我們在明亮的教室裡讀書,還有老師來領進人生的道路,古代沒有錢上學,他們還擠時間看書,想法抄書。我們的條件優越,為什麼不好好學習呢?三字經還教我們一些典故。我還知道了,一個人在少年時代要奮發圖強才能長大成才,報效國家。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 篇13

放暑假,爸爸讓我背三字經,我同意了,於是我的三字經旅途就開始了。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黃香九歲就知道孝順父母,我十歲了,還讓父母操心。“蔡文姬,能辯琴,謝道韞,能詠吟。”蔡文姬從小喜歡聽琴,久而久之,她能從琴中聽出彈奏者抒發的心聲。東晉宰相謝安的侄女謝道韞從小喜愛讀書,很小的時候就能吟詩了。她們不過是兩名弱女子,但卻如此聰明過人比我聰明上一百倍。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勤奮學習才能有所成就,凡是勤學鑽研的人,才能有所成就。懶惰嬉戲的人,不僅無益反倒有害。所以我要好好學習,自勉自勵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 篇14

《三字經》,人人都看過這本書,可誰又能完全摸得透它真正的含義呢?

這本書的第一段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說,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境的不同變化而影響的。

善良是一個人的美德,是人天生就具備的本性,能給別人溫暖和希望。但是,這種善良如果不好好維護的話,就會漸漸消失。我們要學習這些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的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很感動,它告訴我們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的成長及品格的養成至關重要,孟母的嚴格家教也培育出了孟子傑出的品德和才能,這和孟母的教育方法是離不開的。

有空你也可以再讀讀《三字經》,相信你也可以收穫很多知識哦!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 篇15

星期六,我做完作業,覺得實在很無聊。就拿起媽媽剛給我買的《三字經》,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它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住在墓地附近,他就模仿那些辦喪事的人哭泣。孟母把家遷到鬧市,他便模仿商人吆喝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學堂附近,他就到學堂學習知識和文化禮儀。由此可見環境對人的成長多麼的重要啊!

雖然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但是如果自己不刻苦學習,那也是沒用的。這讓我想起《三字經》中的“子不學,斷機杼”。這句話講的就是孟子有一次不好好學習,孟母很生氣的割斷了正在織布的紗線,以此來告誡孟子不要自棄其功,半途而廢。只有堅持不懈,經年累月,不懈努力,才能有進步,有成就。

由此,我又想起了宋代方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在小時候,他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可以稱得上是個天才,四五歲的時候他就能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不讓方仲永學習,整天遊逛自誇,自以為是。從此方仲永也就由一個非常有天賦的天才變成了一個平常的凡人。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 篇16

三字經的每一句當中,即便於記誦,又通俗易懂,讀來朗朗上口。有幾句使我心曠神怡。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就是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想想如今,有的國小不好好上,到外面瞎混,一上了國中,學校都不要他,他只能出去打工。可他長大了一事無成,看看別的同學都有了自己家的公司,他到現在才後悔已經晚了。

還有一句,就是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意思就是當時君王和臣子的言行要合乎義理,父母女子之間要相親相愛,夫妻之間要和順相處。想想如今,夫妻如果過不下去就要離婚,還談什麼和順,要不就是因為一件小事而吵架。真是不應該呀!

三字經,一本被人稱之為“若能句句詮解,子史經書一貫通。”它洋溢著儒學教育的氣息,全篇以孺子思想貫之。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 篇17

《三字經》中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這一句,有個故事:戰國時期,田稷曾出任齊國的丞相。有一天,一位下級官吏為討好田稷,送給他一大筆黃金。田稷推辭再三,礙著情面還是收下了。他把黃金交給母親,請母親存放起來。田母是個正直而又心細的人,她暗自思討:兒子當丞相已三年了,還沒有一次交過這麼多的黃金給她儲存呢,莫不是……想到這裡,老人就問兒子:“這筆錢財是從哪兒來的?”田稷是個孝子,從小受到田母的嚴教,向母親講實話已成了他的習慣。於是,他就毫不隱瞞地講了實情。……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感到很不好意思,因為以前我常常對別人說謊話。想起來真有點後悔。故事中有一句話讓我深受教育:做人應該注重品德上的修養。我以後要誠心誠信,不能說謊。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 篇18

今年的寒假作業裡有要求誦讀國學經典,我和媽媽在書店裡買了《三字經》。以前也背過其中的幾段,也不是很有興趣,但拿起這本書時,我發現裡面內容豐富,讀起來琅琅上口,還有明確的註釋和小故事,裡面含意無窮,有些故事讓我很感動。

“香九齡,能溫席。”在東漢時,有個叫黃香的小女孩,才九歲就開始幫爸爸媽媽做家務,而且還很孝順父母。天氣炎熱時她會用小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讓母親睡;冬天天氣寒冷,她又會在父母睡前,把被窩躺暖才讓父母睡……她懂得為父母減輕負擔,還細心地照顧父母,真是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小女孩。看看她,再看看我,真是有天壤之別。我今年也是九歲,卻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在家不但不用幫忙,有時還會對媽媽發點小脾氣,每天上學也是由爸爸媽媽接送,就連有時候老師佈置的作業也需要媽媽幫我檢查。雖然有時候也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但也是出於好玩……所以我要向黃香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孩子。

“融四歲,能讓梨。”孔融四歲時就懂得謙讓,把大梨讓給哥哥弟弟吃,小的留給自己。這是我們這些獨生子女最缺乏的美德。我們在很多長輩的呵護寵愛下成長,所以養成了唯我的性格,很少懂得謙讓,特別是同學之間。看了這個故事,我覺得同學之間應該像兄弟姐妹一樣,相互關愛,有事情相互謙讓,就會少很多的爭執。

《三字經》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一篇又一篇的寓意能增進我們的知識和見聞;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請和我一起去讀讀這本好書吧!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 篇19

這個暑假裡,我讀了《三字經》,《三字經》的作者是南宋大學者王應麟,寫下此書後,元,明,清代,不斷有人補充,使它更加完善。

《三字經》讓我受匪淺,大學都王應麟能短短三個字,讓人懂得一個大道理,又把人生道理,古代朝政的變更,用通俗易懂,簡單明瞭的用三個字表達出。這本書也告訴了我很多:親敬師友,孝敬父母,尊重兄長等等。這本書裡有:教學之道,孝悌之叉,名物常識,學習典籍,以史為鑑,勤學刻苦等知識。其中我最喜歡的句子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習不能半途而廢:“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句話告誡我們,小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學習!等等。

讀《三字經》有感350字 篇20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三字經》,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是“香九齡,能溫習,孝於親,所當執”。這句話,告訴我們人要有孝順之心,要學會報恩。

故事講的是黃香九歲的時候,她的媽媽因病去世了,家裡全靠爸爸打理。黃香心裡想,媽媽去世了,我一定要照顧好爸爸。那年,天氣十分寒冷,黃香的手也凍得冰冰冷,但是她堅持每天用自己的身體去給爸爸暖被窩。黃香的行為真讓我感到佩服!

在平常的生活中,黃香雖然比我小,但比我孝順。同樣在冬天,我的被窩也非常冷,我經常躲到爸爸的被窩裡取暖,害得爸爸全身發抖,有時“雞皮疙瘩”都出來。我爸爸是人民教師,平時工作十分繁忙,但一有空,爸爸總是燒最好吃的菜給我吃,在飯桌上經常給我夾菜,非常的心疼我。而我從來沒有燒過飯菜,給爸爸夾過菜,心裡非常內疚,今後我也要學會做家務活,從小事做起,從行動上孝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