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1000字的高中生讀後感:《包法利夫人》

欄目: 高中生讀後感 / 釋出於: / 人氣:2.76W

前段時間讀法國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主人公艾瑪不斷地追求愛情,屢次出軌而導致家破人亡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女人是如何一步步墮落,一步步走向死亡。是虛榮?是叛逆?是放蕩?回憶小說情節,艾瑪是一個愛幻想愛做夢的女人,當包法利先生向艾瑪的父親提起婚事的時候,聽到的回答是“我不能馬上回答你,你今晚在樓下等半個時辰,如果看見窗戶的燈是亮的,就表示艾瑪同意了”,沒有深入瞭解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只因為艾瑪還未成熟,她期待美好的愛戀。但事與願違,包法利先生是一個平庸的人,固執木訥,沒有浪漫,沒有激情。“在她的靈魂深處,她一直等待著發生什麼事。就像沉了船的水手,遙望著天邊的朦朧霧色,希望看到一張白帆,她睜大了絕望的眼睛,在她生活的寂寞中到處搜尋”。

1000字的高中生讀後感:《包法利夫人》

他們在鄉村生活了一段時間,可艾瑪的精神生活卻非常空虛,平淡的婚姻生活並不像她想象的美好。新婚之後的寂寞,迷茫,無聊,使她對感情生活的嚮往,對自己婚姻的某種悔恨和生不逢時的想法時刻迸發,如小說寫的“愛情彷彿是一隻玫瑰色的大鳥,只在充滿詩意的萬里長空的燦爛光輝中飛翔;可是現在,她也不能想象,這樣平靜的生活,就是她從前朝思暮想的幸福。”

於是,當萊昂趕著馬車來到小鎮時,艾瑪動心了,萊昂不俗的談吐,紳士的風度,勤奮踏實的工作態度,深深地打動了艾瑪,他們努力尋找共同語言,從文學,從音樂,一步步相互試探,就像是精神式的柏拉圖的戀愛,他們都保持著道德的原則,不敢越界。本以為艾瑪就這麼和萊昂發展下去,可鎮裡的議論紛紛,萊昂家裡的催促,萊昂走了。只剩下艾瑪的鬱鬱寡歡與等待。

如果將艾瑪對愛情的追求看做一隻風箏,那麼萊昂就是牽著風箏飛翔的人,當萊昂離開,風箏斷線,摔在地上,艾瑪的心不是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努力尋找飛翔的快樂,她渴望飛的更高,飛的更遠!慾望就是這樣慢慢積累的,就像給飢餓的人一口麵包,結果只能是想要的越來越多。

命運好像給了艾瑪一次機遇,羅多爾夫的到來,給了艾瑪希望。羅多爾夫是典型的花花公子,流連於眾多女人中間,他看中了艾瑪的年輕美貌,艾瑪看中了他的英俊瀟灑,甜言蜜語。小說有個很諷刺的情節,他們挑選的約會地點不是羅多爾夫的木屋,也不是艾瑪喜歡散步的樹林和花園,而是一次農業展覽會的會議廳裡。其間,羅多爾夫對愛瑪的甜言蜜語式的語言攻勢一直被大會主席的講話所打斷。虛偽的愛情誓言和表白就和令人發笑的“公牛”“種子”“獎章”“糞池”一類的話語完全並列在一起。從此以後,艾瑪偷偷與情人約會,甚至為了準備約會的服裝,飾品,禮物等,花光了家裡的積蓄,還負債累累,最後在悔恨中自殺。

我第一次看這部小說時,很討厭艾瑪,覺得她屬於紅杏出牆的型別,不符合倫理道德規範,但是,隨著我對西方文化的慢慢了解,對人性的逐漸探究,現在,可以很釋懷的談起艾瑪的故事,甚至可以站在艾瑪的角度,重新審視《包法利夫人》。

從小,艾瑪的父母就送她去修道院學習,修道院是禁慾的,可艾瑪卻對世界充滿好奇。當別人都讀聖經時,她正津津有味的看言情小說,品味男女主人公浪漫曲折的愛情故事,嚮往溫柔的騎士和富麗的宮廷。她愛大海,只是為了海上的洶湧波濤;她愛草地,只是因為青草點綴了斷壁殘垣,她多才多藝,但並不真心喜歡音樂和藝術,她尋求的只是主觀的情,而不是客觀的景……這一切反映了艾瑪的內心是豐富的,她渴望自由,渴望愛。但現實卻沒有給她快樂成長的土壤,所以她需要去尋找另一片天空,可以給她自由呼吸的清新空氣。

當包法利先生出現時,艾瑪以為幸福來臨了,以為丘位元的神箭射來了,愛來了,浪漫主義小說讓她對美好生活充滿憧憬,她將踏入婚姻殿堂視作擺脫枯燥生活,實現憧憬的一個契機。於是她嫁給了包法利先生。但他們的婚姻畢竟不是建立在相互瞭解,相互信任,相互愛慕的基礎上,所以從一開始就佈下了危險的陷阱。

很多人都覺得包法利先生最無辜,最受委屈,但我想說的是,包法利先生的確和艾瑪不合適,即使艾瑪不出軌,他們也不會白頭偕老。包法利先生雖然對艾瑪百依百順,關懷備至,但都是淺層次的物質滿足,他幾乎沒有深入瞭解艾瑪到底喜歡什麼,真正需要什麼,他們缺少交流和溝通。當艾瑪把對白馬王子最美好的光環放在包法利先生的頭上時,包法利先生本身平庸木訥,不善言辭,不苟言笑,刻板無趣等性格,和艾瑪充滿熱情與幻想,浪漫與天真的性格顯得格格不入,一個缺乏生活情趣、智力平庸、感覺遲鈍的男人,與艾瑪的期望值形成了強大的反差,艾瑪困惑了,這就是所謂的愛情嗎?我的一生就這樣度過嗎?我們讀者一直強調包法利先生為艾瑪的犧牲與寬容,卻忽視了艾瑪的內心世界,何嘗不是承受著煎熬?記得小說有個情節,是寫包法利先生的眼睛像一條皮鞭抽打著艾瑪,那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包法利先生用用愛和仁慈的名義在抽打艾瑪的心靈。

的確,艾瑪墮落了,她從一個美麗可愛的少女變成了一隻令人害怕的貪婪的猛虎,她在對奢華的追求中慢慢喪失了金錢,在對自由的嚮往中慢慢喪失了尊嚴,在對愛情的追逐中慢慢喪失了愛的能力,我們可以批判她,可以鄙視她,可以認為她的死亡是咎由自取,但正如魯迅先生說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艾瑪的悲劇不是她一個人的悲劇,是整個社會乃至整個時代的悲劇。

西方文化宣傳“性惡論”,認為人生來就是要犯錯的,所以每個人都需要自我約束,無論是法律層面,還是道德層面。人性的脆弱、貪婪、乖戾、殘忍和人性的堅強、美好、善良、高貴一樣,自人類誕生之日起就隱藏於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當時機發酵成熟,它們就會像古希臘神話的潘多拉之盒一樣,被慾望好奇的心開啟,吞噬人的靈魂.我們看了艾瑪墮落的故事,不是要幸災樂禍的看著她死,而是要深入的剖析她為什麼會墮落。從人文關懷的角度看,我們創作文學的目的不是譴責艾瑪的出軌,而是解釋她如何成了出軌的女人,同情她出軌的遭遇,認識她存在的價值。畢竟,文學如果沒了同情和憐憫之心,就不是文學了。

這是一個個人奮鬥與社會約束力的關係問題。一個下層平民女孩嚮往貴族的生活,合不合理;一個女人要求追求真正的愛情的權利,合不合理;一個美貌多才的女子不甘心嫁一個平庸木訥的丈夫,合不合理;一個人堅決拒絕平凡的生活,合不合理;一個心懷人生美好夢想的人最後墮落自殺,合不合理;一個浪漫主義者對殘酷現實的無聲反抗,合不合理。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當然,我們看待文學,應該是學習有利於人生營養的東西,應該盼望獲得振奮人心的東西,而《包法利夫人》無疑是一個令人痛惜的小說,可我們衡量一部小說,不能拒絕它的悲劇性,因為好的小說從來不粉飾生活,美化人生,以此來滿足讀者小小的心理安慰。好的小說應該是提供一種人生的某種片段,留足空間,讓人看見世界有多大,人性有多少可能的發展,就像張承志曾經說過的“不要因為在和平的環境,才說出我愛世界的話語,而要在瞭解生活的黑暗,骯髒,邪惡,醜陋之後,依然相信生活,相信美好、溫暖、信任、尊嚴這樣的字眼”。

記得小說的結尾,包法利先生給艾瑪的墓誌銘寫的是“不要踐踏一位賢妻”,這裡對“賢妻”的定義是什麼?我個人認為,賢妻應該不是單指艾瑪一個人,應該是象徵一種為了自由、為了夢想而不斷追求的人性。而這種人性,我們不詆譭,不嘲諷,不褻瀆,因為我們必須承認,在我們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的人性並不是每時每刻都光明的一塵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