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讀後感 > 讀後感

《基地》讀後感:兩種英雄

欄目: 讀後感 / 釋出於: / 人氣:2.1W

編者按:一顆處在銀河邊緣的行星,三次不可思議地度過了毀滅的危機。這就是《基地》。

《基地》讀後感:兩種英雄

一顆處在銀河邊緣的行星,三次不可思議地度過了毀滅的危機。

這就是《基地》。

如果讓謝頓來說,那是心理學所預測的必然的結果。那又為什麼是端點星?別的行星不行嗎?

如果讓我來說,那是因為人——哈定和馬洛。他們在端點星危機之際挺身而出,作為一個領導人,去成為一個英雄。這是阿西莫夫所安排的,也是必然發生的。歷史的潮流決定了他們的出現,這是沒有人能夠阻止的。

正如《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中寫道:“它們宛若星辰一般永遠散射著光輝,普照著暫時的黑暗”。

也只有他們,才能帶領人們衝破層層黑暗的迷霧,度過一次又一次的謝頓危機。

因為他們都是英雄。

縱觀世界史,無論是西方還是東邊,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從燧人取火到建立中國,從克里斯提尼建立雅典民主制到文藝復興。每次重大事件的背後總有一個人。他們要麼流芳百世,要麼遺臭萬年。其實,他們每個人都一樣,只是觀念不同而已。在我眼中,他們可分兩種英雄——一種是哈定,另一種則是馬洛。

武力與計謀

首先要談的是哈定。

他在整本書中最讓人難忘的便是那句話——武力是無能者最後的手段。因此,要講他,不得不先講武力。

武力能做什麼?

強如秦始皇,用武力統一中國,結束了戰國時期,又有長城這條萬里巨龍作掩護,最終還是二世而亡。為什麼?因為他的政治主張是“霸”。以天子為中心,以武力統治國家。這點從焚書坑儒中就可得知。而過度的“霸”則成了苛政,激發民怨,秦國因此而亡。而秦國還曾有一位君主,名叫贏蕩。他崇尚武力,並因此自誇。可最後,他卻在和他的臣子比試力量之時被鼎砸死。

這些不都證明了武力在某一程度上的無能為力嗎?

如果哈定在安納克里昂來宣戰的時候以武力應對,那恐怕基地早已成為一片廢墟。那哈定又是用什麼度過危機的呢?

讓我們重新回顧一下他的那句名言:武力是無能者最後的手段。這句話講的不僅是武力。還有它的對立面,讓哈定一次又一次渡過危機的計謀。

計謀的一個特點就是應用廣。

它在生活中能用,在戰爭中能用。可以說,計謀無處不在。戰國時期的兵家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如孫子的大作《孫子兵法》。什麼走為上策,隔岸觀火,瞞天過海種種,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就連動物也會使用計謀。如在姜戎的《狼圖騰》中,狼是如此的狡詐,會合作,會打圍,甚至還會“飛”。他稱它們為騰格里的使者。騰格里即天神。狼對計謀的擅長可見一斑,甚至強於人。

那麼武力是否真的什麼都不是呢?

答案是否定的。

為什麼擅用計謀的狼卻不是人的對手?答案是每個人都心知肚明的——因為人有槍。因為人的武力強於狼。當兩方的武力差距不大時,計謀便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如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依靠苦肉計與火攻以少勝多,成功打敗曹操的南下大軍。但如果雙方實力在相差大一點。比如給曹操大軍配幾艘驅逐艦,那勝利天平上兩方砝碼的輕重絕對是個定數。這便是武力的作用。

除此之外,武力在某些情況下也是必要的。比如哈定在第二次謝頓危機時的奪權。讓星艦上的人發動政變,用武力奪取星艦,用武力使基地不會被安納克里昂毀於一旦。

正如書中所說:從前有一匹馬,它有一個危險而凶猛的敵人——狼,所以每天戰戰兢兢度日。後來,馬找到人,和人一起殺死了狼。最後,人將馬變成了自己的坐騎。

如果人沒有武力,馬就不會與人合作,人永遠不能殺死狼 ;如果人沒有計謀,那他還可能被馬殺死。

可惜沒有如果。

因此,平時要多用計謀,到不得已時要承認自己是個無能者,告訴自己我已經走投無路了,給自己一個使用最後手段的機會。

畢竟,智勇雙全才能贏。

勇氣與機會

提到馬洛,書中這樣介紹:基地史上第一位商業王侯。那麼,想到的自然而然就是勇氣與機會了。

所謂商業王侯,其實與現在西方的資本主義家相差不大。只不過他擁有的不僅是金錢,還有政權。這總讓我想起一個人——呂不韋,戰國時期秦國宰相。在一些野史中,他還是秦始皇之父。相傳,他在趙國看中了當人質的子楚,便決心用自己的家財來投資他。他傾盡家產,最後將子楚扶上了秦國君王之位,自己也因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假如他當時貪念一時的榮華富貴,而沒有勇氣為子楚冒險,那史冊上可能永遠不會留下他的名字。

馬洛與呂不韋一樣,也是一個肯冒險的人。他善於抓住科瑞爾共和國王室妻管嚴的弱點,先用核能小飾物打通經商貿易之路,再將日常核能用品打入共和國民間,贏得民心,與其展開經濟戰,使基地能在敵強我弱的環境下生存下去,他自己也因此成為基地的第二位英雄。而毒蛇瑟特雖然也能擅長於抓住機會,但他沒有馬洛在行商所鍛煉出來的勇氣,從而只敢循規蹈率地重複用宗教控制其它王國,即使失敗了也不敢改變,因此在與馬洛爭奪統治權時敗了。

就連現在,許多學校招生,企業招新員工,都喜歡外向的、有勇氣的人。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更好的適應新環境,才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下去。相反,內向的人往往內心十分脆弱,容易被小小的困難所擊敗,從而一蹶不振。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英雄往往都是外向的、有勇氣的人。

敢冒險和敢嘗試,成就了馬洛式英雄。

前者給了他們抓住機會的能力,使他們敢賭,敢拚。有一句話說得好:機會是上帝給予的,但抓住機會的機會是我們自己給予的。如果一個人空有一身能力而抓不住機會,那麼他就像一個沒有夢想的人;一個沒有夢想的人,就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人;就是一具空殼!正所謂人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而相反,若只能抓住夢想,卻十分內向,不敢去實現它,那同樣是天方夜譚。

記得看過一個故事,一個人夢見了自己造出一臺用打遊戲治病的機器,很高興。向世界宣佈自己要造一臺這樣的機器。結果造了一年,連個圖紙都沒畫好,反倒是別人受到啟發,得了個諾貝爾醫學獎。這就是敢嘗試與不敢嘗試的人之間的區別。

總之,我們要當個有勇氣的英雄,抓住並馴服機會這匹千里馬。

命運與概率

哈定也好,馬洛也好。在《基地》中,都離不開兩個字——命運。

何為命運?

生命的運氣。

在他面前,人類,乃至上帝,全都微不足道。

因此,人類總是在在想法設法地,看破他,操控他。古有占卜來預測命運,如今又有佛教輪迴轉世,基督教的天堂。

那未來呢?

是否真的會有“心理史學”云云?

是否真的會有謝頓一般的人物,能讓一個小小的基地毀滅強大的帝國,能將一切命運看地清清楚楚,把帝國的衰落、基地的崛起預言地分毫不差?

如果這是真的,那真可怕。一切的努力都是無用功。該來到的依舊會來,該離去的依舊會走。

可惜答案是否定的。

至少在我眼裡是這樣,而我相信阿西莫夫也一樣。

記得謝頓曾說過一句話::“心理史學只能預言歷史大致的走向,卻無法預言每個個體。”

但反觀基地每一次化解謝頓危機,無不是英雄的功勞。如哈定,如馬洛。這與上述這句話形成了充滿辯證色彩的悖論,如有人說天使就是惡魔一般,讓我不解。

但隨著時間沙漏的漸漸流逝,我找到了隱藏在書中的答案——概率。

在開頭,謝頓就曾經提到過。而在後來的情節中,阿西莫夫也有給我們暗示。

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每次謝頓危機之後,謝頓總會現身,來總結這次危機。而每次謝頓都要說一句話。正是它,如驚雷滾滾,震碎我心中疑惑的魑魅魍魎。

“你們渡過這次危機的機會有……”

因為謝頓在賭。

他無法預言每一個個體,所以他只能用概率賭。賭每一次總會有一個個體會在危機中擔起重擔,想出那最後一個方法。

這也是為什麼謝頓每次說這句話最後的概率都比上一次小,也是他為什麼要設定兩個基地的原因。

但這也無濟於事。因為概率是魔鬼。謝頓無法確定基地裡的個體,同樣也無法保證敵人。這世界上,總會有那麼一個個體。也許是哈定,也許是馬洛。他也許能闖出一番天地,來到基地,打破謝頓的預言,打破命運。

因為個體無法預測。

現在常有人說:“這個地球少了誰都不會不轉。”

其實不然。

如果將歷史中的重要人物殺掉幾個,那歷史的印跡必將改變。往小裡說,拿破崙又可能成為人人敬仰的皇帝;往大里說,又可能不再有什麼《核不擴散公約》,地球有可能真的不再轉動。

與其說,概率是魔鬼,不如說,人類是魔鬼,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魔鬼。他們在命運中活出了自己,將所謂的命運造英雄的謠言打破,告訴它:

“命運不會造英雄,他頂多給英雄幾個機會,因為英雄就是魔鬼。”

尾 聲

其實哈定也好,馬洛也好,都有一個共同的名稱。

——英雄。

英雄麼,並沒有什麼條條框框規定。

在史料上,總有那麼一句話——亂世出英雄。其實,那大多隻是梟雄。

而英雄,不一定要有什麼偉大的目標,崇高的理想;也不一定會有救國的事蹟,造福百姓的舉動。他們大都隱居在塵世之外,無人知曉。

但他們不在乎,因為他們已經活出了自己,成為了英雄。他們可以像《火影忍者》裡的奈良鹿丸一樣,只嚮往穩定的生活,安穩的日子就連看門人,清潔工也可以是他們的目標。他們的身上流動的可以不是動漫主角的滿腔熱血,但他們可以用他們的心境去戰勝別人。

一個人沒有夢想,那他已經死了。

一個人只要有夢想,即使再小,那他也可能是哈定,或是馬洛。

有時候,命運沒有給你機會。但只要你是哈定,或是馬洛,只要你能活出自己,那你就是個英雄。

要記住,英雄可以沒有命運的舞臺,可以沒有其他的觀眾。但他依舊是英雄。

至少是他自己的英雄。

洞頭區實驗中學807 陳 晨

指導老師:陳佳佳

公眾號:語文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