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富論》讀書筆記2500字

欄目: 讀書筆記 / 釋出於: / 人氣:1.57W

《國富論》,全稱《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亞當·斯密,經濟學之父的經典代表作。這本書的初版為1776年版本,它能夠和當時美國的《獨立宣言》被後人視為1776年發表的兩個最重要的文字,可見其歷史價值之高。而我讀後也受益匪淺。

《國富論》讀書筆記2500字

《國富論》被稱為經濟學中最重要的著作,是市場經濟的聖經。讀過本書之後,我認為此說法有其道理所在。隨著歷史的發展,人類不斷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人們看問題的角度也在更新。很多經濟學著作或者說經濟學原理不能接受不同歷史時期的檢驗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與其歷史侷限性,即它只適用於一定條件下的經濟狀況。而《國富論》不同,《國富論》分析揭示的是經濟學的本質,是從事經濟的社會中的人的本質,而人的活動的本質、心理是不隨時代的變遷而改變的,或是說,沒有重大改變的,即都是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亞當·斯密的觀點無論是對於早期還是現期的社會都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與借鑑意義。其許多觀點也亦被當今人們奉為經濟學中的定理。

《國富論》中最具精華的理論,我認為,即是“看不見的手”的原理。斯密從人的利己的本性出發,論述了利己主義的利益觀。他認為,每一個人行為的動機主要是在於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類一切經濟行為的推動力。人們在經濟活動中追求效益最大化,整個社會就在不同的個人實現自己的效益最大化過程中實現社會的效益最大化,即社會福利。因此,他認為,利己心並不是值得反對或摒棄的,自私有利於社會福利。然而,斯密在所著另一本書《道德情操論》中從人具有同情心出發,論述了利他主義的倫理觀。這看似矛盾的觀點恰恰揭示了斯密矛盾的內心世界,在我看來,也揭示了經濟活動中人們矛盾的內心世界。人們一方面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又逃脫不了自身的倫理觀、社會觀。經濟實際上是利己性與利他性結合起來完整的人的活動,是人們追求自身來自物質與精神整體的效益的最大化。這隻“看不見的手”引導市場實現每個人的最大效益,並實現共同福利。

其次,斯密在書中提到了分工。他認為分工可以帶來很多好處,分工是提高生產率的關鍵。社會中從事經濟活動的每個人必然有不是自己專長的方面,如果每個人都自給自足,那麼帶來的將是低效率的生產。分工使每個人都從事自己最擅長的一方面,分工促進生產的專業化。通過分工,社會資源能夠被最有效的利用方式所利用;通過分工,每個人的生活狀況都將變得更好。

正因為如此,斯密反對殖民地政策,主張自由貿易。他認為,殖民地國家大多實行“重商主義”政策,而這對於殖民地及其統治國雙方都是有害無益的。殖民地國家在殖民地造成的經濟壟斷不僅使殖民地財富與資源大量外流,也阻礙了殖民地生產力的發展,制約了其分工的專業化程序;統治國亦未在其與殖民國交易的過程中取得分工的好處,從而帶來兩國整體效益的無謂損失。斯密也主張“自由放任”,他強調,只有對內對外的商業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個國家得到充分的發展和繁榮。自由競爭促使資源向實現其效用最大化的方向流動,因而,他反對各種公司的壟斷,因為壟斷同樣能帶來低效率的生產。私密將此理論向更深一步擴充套件,主張國家與國家之間應像個人與個人之間一樣實行分工,即主張自由貿易。此觀點,無論是後來的絕對分工理論,還是相對分工理論,都證明了其正確性所在。

基於此,斯密在書中對政府存在的意義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確切地說,他對政府的職責規定得相當具體。他認為,政府的主要任務在於:保護社會免遭其他社會之暴力入侵;儘可能地保護每個社會成員免受其他社會成員之不正義的壓迫;建立和維護特定的社會公共工程和公共制度。總結起來,即:對外抵禦敵國,對內執行司法;政府的另外一個重要職責是“建立並經營某些公共工程”,這也就是我們現在稱之為“公共事業”的各種設施。特別地,他反對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主張“自由放任”。

此外,《國富論》中也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提倡政府推動教育的發展。亞當·斯密指出,在自由國家,政府安定主要依靠有力的輿論,而這與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有關。公眾教育程度越高,受教育者越多,越有公正判斷的能力。

從《國富論》初版出版到今天已經兩百多年了,然而,《國富論》中許多觀點對於今天的社會經濟活動都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首先,承認人在經濟活動中的利己性是搞市場經濟的前提。“人是利己的”這一人性假設被認定為是研究、從事經濟學的第一塊基石。書中指出,計劃經濟對人性的假設不符合真實的人性,而在這個錯誤的人性假設基礎上的理論和實踐也必然是錯誤的。人在經濟活動中的利己性本來就是不言而喻的,就像買東西的人都希望買儘量便宜和好的東西,而賣東西的人都希望東西賣得價錢高一些一樣自然。只有承認這個不變的定律,才能站在正確的角度上研究經濟學。

其次,亞當·斯密主張分工,提倡分工的好處。這在當今社會也具有一定的借鑑價值。分工促使專業化,分工讓每個人更有效率的生產,然而我認為,在現實生活中,社會資源不會像書中前提假設的那樣可以完全自由流動,即使可以,自由流動達到的社會生產狀態也未必是人們最期望的,因為人們存在自身的偏好。無論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或是一國之內地區與地區之間,或是一個地區內企業與企業之間,政府或生產商出於某種長遠的考慮或額外的目的會暫時採取一些違反經濟基本原理的措施,例如貿易保護以扶植特殊產業等。分工對於整個社會、整個國家來說或許是合意的,但如果人為的將利益區域化,分工、自由貿易就不一定是最可取得了。

最後,亞當·斯密對於政府所論述的其作用今天仍被大多數人所認可,但今天,更多的人認為市場、經濟的發展也需要政府的巨集觀調控與適時監管。市場的作用是有限的,同時,斯密在書中將經濟活動的前提過於理想化與簡單化,而這些假設在現實社會中並不存在,或者說很難存在。因此基於其上的政府理論也有待完善與修改。

總之,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即使在今天,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對我們從事經濟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迄今為止,經濟學領域的主流經濟學都是建立在《國富論》的基礎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