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精選22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釋出於: / 人氣:1.54W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1

當昨天成為今天;當過去成為未來;當無知成為求知,在這片知識海洋裡遨遊了六度春秋——在這六年裡,我們乘風破浪,波濤洶湧的大海並未阻擋住我們求知若渴的信念。雖然我們就要分別了,但是回憶往事,留下的卻都是快樂與溫馨。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精選22篇)

忘不了那運動場上各個矯健的身影,為了班級的榮譽不惜自己的疼痛,贏得比賽後歡呼雀躍的場景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

忘不了辯論會上同學們“爭鬥”的面紅耳赤的場景,我們各抒己見,一場激烈的“戰鬥”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就連按捺不住激動心情的語文老師也加入了進來,師生共辯論,真是其樂融融,讓我們以後的記憶更是錦上添花。

忘不了同學們獲獎的情景,獲獎的同學高興的就像臉上綻開了一朵美麗的花朵,沒有獲獎的同學更是暗中給自己加了一把勁,發誓下次一定要獲獎,這也給追憶往事添上了燦爛的一筆。

更忘不了的是幽默,詼諧的楊老師與極富個性的何老師,是他們用辛勤的汗水澆灌我們茁壯成長。在學海中為我們楊帆把舵,使我們準確的進入了正確的航道。自己學知識的確是非常苦燥,但有了老師,我們在快樂中學習——樂,成為了我們學習的動力,令我們不斷渴求知識。忘不了走廊裡的朗朗讀書聲;忘不了升國旗時那莊嚴的場面;忘不了……

過去的日子,留下了酸、甜、苦、辣,也留下了我們的足跡。快要分別了,我們要讓會議成為動力,在一片人海中找到各自的領域。朝花夕拾,我們迎來了黃昏,但在明天,等待我們的將是一個個黎明。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2

“知了……知了……”

真不知道柳永怎麼會說“寒蟬悽切”,說得那麼淒涼,事實上還不是這麼聒噪,配上這悶熱的天氣壓抑的人簡直要喘不過氣來了,吵得我都想衝出去狂噴殺蟬劑了。

可是我還要坐在這足足有300人的大階梯教室裡聽高等數學,美其名曰是省國家的電,這偌大的教室裡僅有一個小破空調,還是那種隔三分鐘停兩下的,我們推算這臺空調的年齡絕對是空調界的元老了。

“喂,唐落,你看看,這女主角太幸福了,真讓人嫉妒!”身邊的好友徐寧寧扯了扯我,花痴地指著她手裡的小說低聲叫。“我要是能穿越時空就好了,那麼多純情古代帥哥全圍著我……”如果現在在她的下巴底下放個碗,她一定能毫不猶豫的用口水填滿它。

我從小在孤兒院長大,她是陪我最長的朋友,全校也就是她知道我是孤兒這件事,可以算是我唯一的閨中密友了吧。

因為她最近左臂受了傷,所以沒辦法寫字,上課就乾坐著,有時候她實在無聊就使喚我給她找幾本書,這兩天都是上課我拼了老命的擦汗記筆記,人家悠哉悠哉地看小說,下了課我去食堂打飯,請她老人家用餐,順便給她把筆記影印一份兒。唉……不是我有受虐傾向,關鍵是她的手是我們出去玩的時候讓我一不小心給弄骨折的……

“作為一名碌碌無為的20歲大學生,穿越沒準兒對你還真是個好事兒。”我嘲笑起她來,我現在對她不能動用武力,只好嘴上佔佔便宜了,誰讓她最近老跟慈禧似的壓榨我,真是的,都是受她影響,我現在隨口就是古代人。我有時候在徐寧寧的淫威之下也看了兩眼那些小說,但我一向對不切實際的夢想不大感興趣,所以也就天天聽她念叨,從不當回事兒。

徐寧寧一瞥我,清了清嗓子,低著頭對她的左臂上的石膏露出哀傷的表情:“真是的,我現在是個廢人啊,誰都欺負我,嗚……”我倒抽一口熱氣,成,成,姑奶奶,我怕了你還不成嗎。

於是我又沒骨氣地給她又是按摩又是捶背的,所以,我要聲淚俱下地說,諸位,千萬不要得罪別人,血的教訓啊!

一節課聽得暈暈乎乎,心裡一直不安定,也沒在意,總以為是天氣燥熱的緣故,好不容易熬到下課,教授的一句話,所有人都像得到赦免一樣烏泱烏泱地湧出去,一向都是徐寧寧扯著我走,才能勉強擠出教室,但自從她胳膊受傷後,每次都是我倆在離門口不到兩米處原地掙扎近五分鐘,等人家都走得大半了,我們才精疲力盡的出去。

“轟隆隆!”剛出階梯教室,外面就打雷了,看來又一場夏雨要來了,還真是不幸呢,恰好我倆都沒帶傘。我緊了緊懷裡的書,笑笑衝徐寧寧說:“瞧瞧,一會兒一雷劈下來,你沒準兒就穿越了呢。”一面拉著她的手準備往宿舍樓裡衝刺。

“切,你這是幫我呢還是咒我呢啊……”她嬉笑著推搡著我,還沒完說,就聽見“轟隆”一聲,一個炸雷,在我們身邊響起。

震得我頭暈眼花,怎麼回事兒?

隱隱約約聽到不遠處的學生竊竊私語:“呀!剛才那個閃電好像劈了個人……”

還有徐寧寧的尖叫……

散落的書本……

天旋地……

不會吧……竟、竟然真劈了下來……

不過,蒼天無眼啊,為什麼、為什麼劈的竟然是我!!!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3

三年來了,我一直在努力的回憶這什麼,我想要把腦海中最美好、最真摯的畫面儲存下來。眼即逝的三年時光好似一顆閃耀的流星在我心田劃過。這三年的點點滴滴都那麼的深刻,而在即將離開母校之時,我只想寫下我心中美好的回憶。

春風煥發、陽光燦爛的七年級。每個人懷著對未來的憧憬,步入了絢麗的國中生活,隨著一陣春風吹過站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我們的老班——孫老師。受教第一天,孫老師就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種下了夢想的種子。“要想讓夢想開花,就要忍耐著,堅持著,執著著用心魔力自己。”七年級,就在這歡笑中逝去,我們心中夢想的種子在慢慢發芽。可我發現,澆灌夢想的並不只是我們,還有老師辛勤的汗水在促使我們長大。

夏之盎然、狂熱奔放的八年級。炎熱的夏季,火紅的太陽似烤乾了大地,到處充滿著悶熱的氣息。炎熱並沒有銷蝕我們奮發向上的雄心。操場上,走廊邊,花壇旁,沒有我們的英姿。向教室望去,衣著整齊、坐姿端正的同學們個個似如飢似渴花朵吮吸著書中的陽光雨露、來充實自己乾渴的心靈。那一雙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是對知識的渴求。碧藍的天空上方是同學們譜寫夢想的藍圖。

秋葉紛紛、片片落葉記載秋天的神話。七年級的輝煌讓我有點飄飄然,現在的我就像一朵即將枯萎的花朵等待黑暗慢慢吞噬我的身體。成績的大幅度滑落讓我幾乎失去了信心,然而在通知書上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註定平庸,那就用堅強把困難壓倒吧;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註定失敗,那就用努力證明自己吧!學習如大海航行,只有頑強拼搏,才會有駛向全色海岸的可能!”

這是孫老師給我的寄語,學習上,我一直努力奮鬥著,遇到困難,我要迎難而上。因為我知道,我背後有一雙期待的目光在注視著,寂寞、蕭索的秋,第一次顯得那麼豔麗。

冬,瑞雪紛飛,禮花綻放的九年級。緊張壓抑的九年級,漸漸習慣了鋪天蓋地的席捲而來的練習。在孫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向會考衝刺著,更向我們的夢想展翅高飛。壓抑、令人窒息的氣氛並沒又有在我們班延續,更多的人變得浮躁、漸漸脫離了學習的軌道。老師苦口婆心一次次勸道我們、想盡各種辦法“逼”我們學習,我們好似麻木了,想要掙脫學習的枷鎖,向自由奔去。當一顆顆晶瑩的淚珠掉落,我們的心顫動了。未來巡迴我們的夢,更為了孫老師,在書海中揚帆起航!冬季寒冷刺骨,但我們的冬天,有一束透著寒風的陽光,在給我們光和熱的力量的暖陽,讓我們重拾遺忘的夢想,奮發圖強!!!

我不會忘記有一個身影為我們日夜操勞;不會忘記鼓勵著我們的目光;更不會忘記陪我們度過三年美好時光、照耀我們心中溫暖的孫老師。離別之際,只想對您說:“我們永遠愛您!”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4

在我腦海裡,有許許多多零星的記憶,也有許多含苞待放的花朵,它們都被大風捲走了,落在某一個熟悉的角落裡了。喜怒哀樂還在,但正等著綻放的花朵卻不在了,而此時此刻,我得收拾一下東西,準備踏上尋找記憶的旅途,尋找那些被我弄丟卻又純真的記憶。

我是一個尋找記憶的旅途者,因此我要去尋找散落著美麗的記憶的地方。

我的雙腳把我帶了一間小茅屋,在我腦海裡,我覺得它很熟悉,我把那些零星的記憶,拼啊拼,拼成了一間小茅屋。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我貪婪地吸取著這甜蜜的清香,我循香望去,那兒有朵鮮花。噢,正是這地方,收藏著許多美好的記憶。那間小茅屋還在,看守它的人卻不在了,那美麗的鮮花還在,親手栽培它的人卻消失了,消失得無影無蹤,那古老的神話還在,講述它的人卻早已離開了此處。我進了小茅屋,腦子突然“嗡”地一聲響,然後緩緩地迴盪迴盪。許多我早已不記得的記憶回來了,那些鮮花,噢!

這間小茅屋叫“夕”,我和嫣取的。嫣是我兒時的玩伴,她有著和她名字一樣的神祕和美麗。我經常一屁股坐在地上,微笑著對嫣說:“嫣,真美的名字!”然而,她通常對我嫣然一笑,笑著說:“盈,也很美!”

那早已荒廢的小茅屋,還儲存著我們的記憶,我們的氣息,我們的話語。我和嫣是充滿想象力的女孩子,都有著一份天真、可愛。嘿!那草地還在,雖然已經荒蕪了,想起小時侯,經常在這兒打滾,腦子裡卻早已構造好了古老的神話,穿著漂亮衣服的公主,是我們兒時最嚮往的,摘一朵芬香的鮮花,伏下身子聞一聞,夾帶著泥土氣息地衝進我鼻子,那一刻,我真想大叫,哇,要該停留在這個時候那該多好,沒有一大堆作業,沒有成熟的思想,沒有擔心受怕的心理。宮殿也好,芬香園也好,都有著我們的足跡,抱著小熊娃娃蹦啊跳啊,多麼濃的氣息,多麼熟悉的地方。我蹲下來撫摸著潔白的花朵,看著翩翩起舞的蝶。雖然這裡不是世外桃源,沒有牡丹那妖嬈的身影,但已經足夠了,有誰的童年會在束縛的日子裡度過,哪怕是隻有一天美好的童年記憶,一分鐘,甚至一秒鐘,都會印在腦子裡。雖然它終究會被沙埋沒起來,噢,那有什麼關係,童年不是美好的就是純真的。

我和嫣,雖然每一天都掛著笑容,但心裡總會有一些憂愁,是什麼?我也不清楚,大概是去沙漠旅遊時卻忘了把純真、活潑帶回來,我想是我脫下衣服的時候把它掛在仙人掌上了吧,噢,那一根根鋒利的刺會把我的童年給刺穿嗎?

走出了小茅屋,一道刺眼的陽光照了過來,噢,天哪,我看到陽光在我的指尖中綻放了,是什麼,是被我遺忘在沙漠中的童年回來了嗎?

知道為什麼?就在我踏入小茅屋的那刻起,我那些美好、零碎的記憶又被我拾回來了,我得把它們放進抽屜裡,不能再把它們弄丟了,它們對我是何等重要!

我的嘴角洋溢著微笑,那是我童年最好的見證!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5

還記得我們一起數著調零的花,飄落的雪,一起在鬼城尖叫,一起看韓劇到天亮,一起到植物園狂歡到深夜。

還記得,在你走的前一天,我們在植物園分別,你我坐上了海盜船,卻不再尖叫。你我一同走進了鬼城,卻都沉默無語,心不在焉,一切皆只因你要離開了。你牽著我的手,一遍遍地玩著曾經深愛的遊戲;你用自行車載著我逛了一遍又一遍,卻都不曾說出再見。直到你走出植物園,才鬆開了我的手,留給我一個背影,讓我幻想著你沒有說出再見就不會再走的謊言破滅。

那天晚上,我以為你不會再打電話給我,像往常一樣,告訴我韓劇演了。不會再像往常一樣,興奮地告訴我又出了一部超恐怖的鬼片,在嬉笑著說:“你既然那麼喜歡挑戰,喜歡看自己的害怕底線,那我就捨命陪君子了!”之後再為了驅逐恐懼,你我的電話一直通著,你不停的挑他的刺,錙銖計較

那天晚上,我以為我會打電話給你。回憶以往的點點滴滴,再裝作沒心沒肺的樣子調侃道:“我終於可以祝福我的耳朵可以清閒清閒了,”但是,要說的話早已在心中重複了無數遍,手指也在撥號鍵上來回地摩挲,但始終沒有按下去,任憑綠色的撥號鍵一次次變地灰暗,但當它再次亮起,下定決心按下的剎那,勇氣已消失殆盡。

十點了,看著指標走得那樣快,我的心莫名的驚慌,其實我還在等你,以為你說過,無論什麼時候都會在十點十分準時報到,絕不遲到。但電話鈴聲卻在十點十分三十秒的時候響起。我知道,這三十秒是你對我的美好回憶。

耳邊充斥著電視劇和你的聲音,主人公哭了,但你佯裝輕鬆的語氣使我更傷心。一遍遍地回想你我日積月累的友情使我情不自禁的落淚了

。直到劇場結束,我才匆匆一睹主人公落寞的背影。

電視那頭的你沉默了,最後才說了一句“拜拜”。我愣了,因為你我曾經約定“再見”是相約再次相見,“拜拜”則是再無交集,不再相見。那一刻我愣住了,隨即便明瞭,眼淚撲朔撲朔地落下。第一次這樣享受哭泣。

你的嬉笑仍在耳邊迴響,但卻又那麼得不真實,好像從和你初識到交往都只是我一個人的幻想,一個人所勾勒出的完美場面,但它又的確不是。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6

童年就像一杯濃郁可口的咖啡,品味時很甜美,但甜美中帶有一點苦澀;而成長則像一杯芳香四溢的茶,入口也許很苦,那是因為你失去了童稚,失去了那份堅持的勇氣,失去了一份心靈依慰,但隨後你就能品出這茶的醇美、香甜,讓人回味無窮,我在成長道路中學到、懂得了許多。

清晨開放的花到傍晚才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使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我看著,陷入了沉思……

進了國中,發現每本語文書上都有魯迅的文章,幾乎每一篇文章都選自一個好聽的名字——《朝花夕拾》。一遇到魯迅的文章,老師都會細細地講,課文下邊的註釋也總是密密麻麻。《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應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為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所以魯迅要批評,批評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魯迅先生以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孩子的視點,敘述了這沉悶的一切。

百草園是少年魯迅的樂園,百草園裡長著碧綠的菜畦,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有在樹葉里長吟鳴蟬,有伏在菜花上的肥胖黃蜂,有忽然從草間直竄雲霄裡去輕捷的叫天子。在園子裡的少年魯迅經常搬來凳子,爬上大樹,在樹叉上坐下,尋找著鳥蛋,大人來了,他又到草叢裡去趴著,在青草的掩護下與大人捉迷藏。冬天,下了雪,他又會照著閏土爹的方法,玩雪和捕鳥,無奈每次所捕得的鳥少之又少。

但是,美好的時間總是短暫的,年少的他,被父母送到了私塾去,是因為魯迅什麼也不知道,他知道的,只有他將跟他那些可愛的花鳥魚蟲說

朝花夕拾》中,給我影響很深的是《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阿長是魯迅家給他請的保姆,這個鄉下人的要求很多,生活很不檢點:總之在私底下對別人指指點點;給魯迅講長毛的故事來嚇唬他;還害死了魯迅的隱鼠;睡覺擺人字形,差不多要要霸佔整張床鋪……但就是這樣的阿長卻給魯迅買了他最想要的《山海經》,滿足了他的願望。

童年的回憶就像一本令人難忘的日記,不經意一翻會讓你感到流連忘返,哭笑不得,但更多的還是歡愉與喜悅。當我們有空時,不妨品品成長這杯茶,翻翻這本“日記”你會發現:自己得到了許多。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7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佈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忽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重,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

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8

前幾天老師推薦我們買了一套名著,其中有一本魯迅先生所寫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對著這個題目想了好久。《朝花夕拾》是魯迅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魯迅先生幼年時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彷彿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添加了一種風韻,而那似有似無的清香則更加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雖然我還很小,只有十幾歲,可總喜歡回憶小時候的事情。對現實中的一切,我往往採取一種漠然置之的態度,沒有對理想的渴望,沒有感情的迸發……只有當我沉浸在對童年的回憶中時,我的全部熱情才會真正甦醒,火一般地燃燒起來。每當這種時候,我就會一動不動地凝視著天空,房頂,或隨便什么地方,長久地踱著步。我的靈魂深處會突然爆發出一陣奇異的顫抖,血,湧上了我的臉,快樂,童年的快樂,那樣神奇的回到了我的身上,在迷人和暈眩之中,我彷彿又變成了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在學校寬闊的訓練場上揮拍打球;夏天,在游泳池上潑水玩耍;金秋,在熘冰場上“歡快起舞”……一個個生動的畫面,一件件永難忘懷的事情,這一切構成了我整個童年時代的回憶。小時侯,我會在課堂上因為老師的一個錯別字而舉手,不到老師“投降”決不罷休:如今,即使老師寫了一黑板的錯別字,我除了在底下翻翻字典外,決不會有其他動作。

在讀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追憶以往的好友。然而,童年已離我們越來越遠,留下的只是些鮮活的印象,倒不如仔細品讀一下《朝花夕拾》,和魯迅先生一起嚮往自由,回憶童年。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9

初讀《朝花夕拾》不覺得這像一本名著,反而覺得像是一個朋友在與你閒聊家常,原來這才是這本書的獨特之處。

我正在讀“無常”這一篇章時,也正好是全書的一半,這“無常”與之前“五猖會”上的塘報、高照、高蹺、抬閣、馬頭等,一定是魯迅愛看的,不然怎麼會寫得這樣細呢!從此看來魯迅小時一定也很貪玩,不過這裡主要還是反映了魯迅思想中戀鄉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圖》還真讓人摸不著頭腦,只是覺得這篇文章一定還有深層含意,看來我還得慢慢的滲透一下,才能得出結論。

說起《狗、貓、鼠》和《阿長與〈山海經〉》可是我在這半本書最感興趣的文章了。

一開始,看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聽故事一樣。文中的魯迅可是把他仇貓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說了一遍,說實在的我也挺討厭貓的,也是因為它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我最愛的紅燒魚。不過,如果當時的我把這件事記錄了下來的話,就能和魯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題目就叫做《我貓老鼠》。

雖然我平時不太喜歡老鼠,但看了這篇文章,突然覺得其實有隻“隱鼠”也不錯啊!可當我看到阿長踩死“隱鼠”的那一段時,感覺真有點氣憤,同時也為魯迅失去“隱鼠”而感到惋惜。更感覺阿長真壞,不僅踩死了可愛的“隱鼠”,還把罪禍強加在了貓的身上,使魯迅錯怪了貓。

從看了《阿長與》開始,如今我已不記恨她了。在《阿長與》中的她,雖然多嘴,禮節多,但是她爽直、淳樸、又能幫魯迅買《山海經》,人品也是不錯的。

《朝花夕拾》的內容簡短但不缺乏經典,看來我想讀透這前半本書,還得好好體會、體會!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10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裡有苦也有笑,但在自己的心裡大多數會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在魯迅寫的"朝花夕拾"裡就是寫他的童年和 青年的回憶。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說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在他童年裡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來了。他則是將這些長輩的不認同改為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裡。他要告訴我們,在童年中的無奈釋放出來。同時也給家長們一個理解和同情的心態對待我們像魯迅在童年裡那種不被長輩重視的警鐘。

在"朝花夕拾"中,給我最深的一篇則是"狗,貓,鼠".在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題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內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魯迅在童年裡與一隻仇貓的敘事。作者與貓的關係和對貓的討厭。這說明魯迅在童年裡的無知與單純。也寫出作者在童年與一隻貓的搏鬥好勝心。

從魯迅寫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過的,但這也時時刻刻充滿著美好的回憶,

魯迅的童年 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們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魯迅一樣的,童年和青年過得好或壞它都會留給予們回憶, 所以魯迅和我們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11

魯迅所有的文章裡面,我最喜歡的是《二十四孝圖》。其實,《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塗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塗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就如同一個女子,任憑她再怎麼美麗,若是臉上抹了過於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讓人反胃而已。

那些自願前往偏遠地區的志願者們,難道沒有過後悔嗎?難道從沒有在靜夜裡獨自流下過淚嗎?難道沒有抱怨過當地不可想象的艱苦條件嗎?難道沒有在遇到挫折遇到困難時,萌生回家的念頭嗎?我想,這些都是有過的。然而他們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用自己的青春和熱情,溫暖著那塊貧瘠的土地。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12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朝花夕拾》,我看完了,深有感觸。

這本書是魯迅和艾青兩個著名作家寫的。裡邊有許許多多的詩篇及其文章,都很感人,其中,我覺第一章“狗。貓。鼠”最為好看,全篇以議論為中心,中間穿插描述童年時代的生活,脈絡清晰。有“正人君子”的攻擊,回想到作者自身過往的經歷,使作品的論證更具有說服力。而且細緻的細節描寫,顯示出隱鼠的柔弱和敵人的殘暴,是作品更具有感染力。《朝花夕拾》是作者從“記憶力抄出來的”,大多數用來凝練的筆法摘取那些深藏在記憶裡的難忘的生活片段加以描述,選擇具有象徵意義的情節和細節描寫人物的神情心態,使作品的生活氣息更加濃厚,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動人。文章雖著墨不多,但渺渺數筆,卻刻畫出人物的獨特個性,如長媽媽的淳樸善良、辛於革命失敗後範愛農的苦悶和放浪等,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這本書給人很多的感動,同時,在行文中,作者常常插入與內容相關的典故傳說等,使文章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別具一格。

《朝花夕拾》給我的感受深深印在心裡,這本書相信在長大後再次回頭來看的時候,你會覺得別有一番風味,會覺得魯迅和艾青寫的散文和詩集是多麼得重要。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13

利用寒假時間,我讀了一本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裡面的文章有很多:“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但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靜靜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裡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裡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裡去了?!’……”

“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讀著這些語句,我彷彿看到了小時候的魯迅,在百草園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魯迅的童年真是有趣!我們的童年也一樣有趣。

還記得我上三年級時,媽媽帶我去她的同事家,到午飯時間了,我嚐了嚐第一道菜,好淡,然後把自己的感受毫無顧忌的說了出來,弄得大人很是尷尬,最後一道菜上來時,總算合口味了,但總覺得缺點什麼,於是就說:“要是再放點木耳就好了!”當時阿姨只是微笑說:“我知道你的口味了,下次來給你做好吃的。”我也跟著笑。現在回想起來,年幼的我是多麼天真啊。

然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回味我們的童年,發現處處是風景,一切都是那麼天真爛漫。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14

“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一次幻燈片事件,使他毅然決定棄醫從文,重拾兒時的記憶,講述求學之路。他,是魯迅;這本聞名的書,是《朝花夕拾》。

與別的文章不同,《朝花夕拾》沒有太多的修飾與誇張,讀作者的書,就跟面對面說話一樣,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想。只是這字裡行間難免有幾個耐人尋味的字眼,藏著別樣的涵義。如《狗。貓。鼠》裡作者所憎恨的“到處嗥叫”“一副媚態”的貓,細細品味,聯絡作者的年代,我想貓也寓意著社會的某種相像的腳色吧。

品讀作者筆下粗俗卻有“偉大神力”的長媽媽,充滿奇幻的繪圖的書,活潑而詼諧的無常,無窮趣味的百草園……魯迅先生以兒童天真的眼光把這一切描繪得生動活潑,趣味盎然。在與隱鼠相處,賽會前被父親叫去背書,冬天捕鳥,三味書屋後園玩耍,兒童的天性躍然紙上,在這裡,彷彿也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

魯迅先生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日本留學的老師藤野先生——個子黑瘦、八字須、帶著眼鏡。他對學生的關懷無微不至、誨人不倦,幫作者修訂講義;教學嚴謹、一絲不苟,不允許有一點差錯。在作者的眼裡和心裡,藤野先生是偉大崇高的,以至於在今後的道路上,激勵著作者前進。是的,回頭望去,我們的成長道路也有一個或幾個你印象深刻的老師,他或許教你做人的道理,或許使你鼓起勇氣戰勝困難,在我們心裡,他一樣偉大。

就像品茶,在這本簡單的散文集裡,你會讀懂許多……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15

之前在語文課本上,陸陸續續讀過一些《朝花夕拾》裡的一些文章,這些文章讀起來特別有味道,往往讀過之後就很難忘記。這次,我翻開《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細細地讀著,裡面的每篇文章都特別精彩,讀後令我有感而發。

童年是美好的,魯迅的童年卻特別精彩,每讀裡面的一片文章,就讀出了真實的感情,猶如親身經歷著魯迅童年裡發生的每一件事。而且,我將魯迅的同年和我的童年相對比,發現我們的童年有一些相似之處。

魯迅童年的時候,家道已經衰落,大人們必須為生活奔波。魯迅由於做錯事情,經常被長輩責備,這些都讓他感到難過。

我出生在平凡的家庭,爸爸媽媽必須為柴米油鹽、衣食住行而辛勤工作,根本沒時間陪我,在我做錯事後,他們會大聲責備我,

魯迅,在文中流露出渴望得到家長的理解,我也希望家長理解我。

這坌書中,最吸引我的一篇是《狗、貓、鼠》,魯迅沒有朋友,只有小狗、小貓、小老鼠陪他玩。文中寫道,魯迅和一隻貓結仇,其實,和魯迅憂愁的不是貓,而是他生活的那個家庭環境。

讀了這本書,我讀懂了魯迅的童年生活,也思考著自己的童年生活。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16

《朝花夕拾》是一本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有真摯的情懷,有無奈的感傷。歡快的時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襲來;鬱悶不樂的時候,我感到無名的寂寞前來吞噬。這一切,確實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先來介紹一下它的作者吧!魯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髮像刷子一樣直豎著,濃密的鬍鬚形成了一個隸書的“一”字。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裡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裡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

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雖然他家喻戶曉,但讀他的文章卻但只是在教科書中居多,而我卻更希望在課外瞭解他多一些。課文叫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

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戶曉”的世界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更是有點恐懼,不敢輕易讀他的書。怕讀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從讀過魯迅那《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離拉近了。樸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爺爺交談。 想起這本書,不由的一些畫面就閃現在眼前了……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當時,中國在日本人的心中的確是一個弱國,可是,當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話,便心痛起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 他看著自己的同胞在影片裡被殺頭,而且還與日本人一同歡呼的國人,那種骨子裡的麻木不仁,不僅可憐,而且,可恨!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為何意,魯迅在此則中更著重描寫的,是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作風,對作者真誠的關懷,還有,對於中國,對於“人”的熱愛。作品的字裡行間,無不洋溢著作者對這位恩師的讚揚與牽掛。

下面說說我在這半本書最感興趣的文章了。題目就叫做《我?貓?老鼠》。雖然我平時不太喜歡老鼠,但看了這篇文章,突然覺得其實有隻“隱鼠”也不錯啊!可當我看到阿長踩死“隱鼠”的那一段時,感覺真有點氣憤,同時也為魯迅失去“隱鼠”而感到惋惜。更感覺阿長真壞,不僅踩死了可愛的“隱鼠”,還把罪禍強加在了貓的身上,使魯迅錯怪了貓。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為二看待的人。因為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因此,“我”對她懷恨在心。

看到這,讀者在腦子裡勾勒出的是一個活脫脫粗俗、守舊的婦女形象。然而,魯迅對她的印象遠不止這些。她有可愛的一面。“阿長”知道“我”喜歡《山海經》,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為她“有偉大的神力”。

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阿長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阿長安息。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17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晚年為了追憶那些難於忘懷的人和事,抒發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而寫的回憶散文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則是裡面的一篇文章。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在魯迅的故鄉浙江紹興。百草園是魯迅兒時的樂園,而三味書屋則是書塾。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這就是魯迅的百草園。鳴蟬,黃蜂,叫天子,雲雀都為百草園增添了鳥語花香的氣氛。

冬天的百草園,下了雪,小魯迅就喜歡在雪地裡捕鳥,雖說沒捉到幾隻,但小魯迅依舊樂此不疲,在雪地裡快樂的折騰。

三味書屋是當時最嚴厲的書塾。魯迅和他的同學們每天上學進門就向一塊匾和一幅畫上的鹿行禮。第一拜孔子,第二拜先生。魯迅的先生非常嚴厲,也很有學問。當小魯迅跨入三味書屋的大門,他將不能常常在百草園裡玩耍,“只讀書,習字,對課……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無言,終於到七言。”

《朝花夕拾》裡我最喜歡這篇文章,魯迅生動活潑,栩栩如生的文字引起了我的共鳴,讓我回想起童年無憂無慮的快樂,還有那些成長中的壓力和收穫。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18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的背景我想大家都知道,在清政府風雨飄搖、新舊時代替換之際。魯迅先生的家族背景也不是十分平定與幸福。周氏家族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了,但還並沒有完全破落。他的家裡還有四五十畝水田和一些店面房子,加上祖父又在京城做官,所以仍然是一個豐衣足食的“仕宦之家”。此外魯迅所著《朝花夕拾》的前文和後文是有相照應的部分,例如第一篇《狗·貓·鼠》的後段提到女工阿長,第二篇就寫《阿長與<山海經>》。

《朝花夕拾》包括小引與後記一共是十二篇,其中除去小引和後記記敘篇有九篇,有一篇《狗·貓·鼠》是一篇諷刺文。此文寫貓和鼠甚多,寫狗幾乎為零,由“彷彿聽得有人說我是仇貓的”為開頭,引出下文,諷刺物件主要為徐志摩和陳西瀅等人,從中有引用他們的一些話做為內容,重點是對他們的話進行批評!而後段又寫了自己心愛的小隱鼠受害。在本短文後面寫到了女工阿長,而第二就提到了《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與<山海經>》則主要是寫阿長的性格與贈送給魯迅的《山海經》。短文重點寫阿長的生活習慣、為人性格、殘害“我”的小隱鼠一事和阿長的能做到許多別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此外便是描寫《山海經》內的圖畫。

《五猖會》則記敘父親要我背會《鑑略》才能讓我去看會一事和五猖會等會的熱鬧非凡;《二十四孝圖》寫的是自己想做孝子而不知如何是好,去觀賞此圖所發現以及許多不解的地方而覺得奇怪例如“老萊娛親”;《從白草園到三味書屋》就寫我小時的時候的歡樂時光以及與三味書屋裡面的回憶;《父親的病》則是記敘治療時取藥的“百變”、以及在父親臨去前對父親大吼大叫的行為而內疚;《鎖記》寫對於學問的選擇與決定東渡日本的事情所做清淡地描寫;《藤野先生》則是對恩師的回憶;《範愛農》則是對朋友的懷戀和憐惜!

《朝花夕拾》一書是對當時社會上的點點滴滴的記錄,這是一部中國濃縮的歷史。此書寫到了關於當時的政治、社會、平民間的關係的一種簡單的描寫,但卻讓人能很快記住,而我,就清晰地記住了,在《父親的病》一文中寫了:兩名醫生的不一樣的換藥、不一樣的藥引、藥方,卻還治不好父親的病一事,我作為讀者,真切地體會到當時的社會、公民心裡不正,也許這就是當時政治的腐敗吧。讀完這本書,真的瞭解了很多。另外,由於裡面有許多的句型是我沒見過的,讀的時間也稍微長了一點。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19

寒假作業佈置寫讀後感,於是我就開始閱讀一張寫著密密麻麻的書名的報紙。找了許久,我找到了一個題目較新奇的書——《朝花夕拾》魯迅。

回到家,從書架裡拿出從未看過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對著那個書名發呆。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小時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住在一起,那時我時常和樓道里的一些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一起嬉戲,每次都玩的很開心,以至於每次都忘了時間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視窗大喊一聲才會依依不捨的結束遊戲回家。每逢佳節,吃完團圓飯,我們又會聚集在那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空地上,點燃我們早就準備好的小煙花,在火光中,盡情的奔跑著,歡笑著,舞蹈著,體驗著前所未有的快樂。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門和其他夥伴們嬉戲了,而是不停的為學業操勞。每封佳節,也不在出去和夥伴們一起放煙花了,而是站在視窗凝視著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的五彩繽紛的“鮮花”,獨自享受著……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20

魯迅先生的這些文章,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又表現了他對美好社會的嚮往和追求。我還感受到了魯迅先生對當時所謂的一些"名人名教授"的不滿,對封建社會的批判。他憎恨封建社會。封建禮教不知道戕害了多少兒童,在《二十四孝圖》中,作者魯迅在兒時,很想成為孝子,可是在看了《二十四孝圖》後,"才發現'孝'有如此之難,對於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這多麼讓兒童們掃興啊!其中的"郭巨埋兒"被兒童們見了後,又有幾個不會感到害怕呢?封建社會宣傳"孝"道,又會起到多少正面作用呢?孩子們當然也害怕自己的父母,更擔心家景的好壞,甚至"怕看見我的白髮的祖母"."臥冰求鯉"的故事,又會有幾個兒童願意奉行"孝"道呢?其中的"老萊娛親"最使人反感,"行年七十,言不詐老,常著五色斑斕之衣,為嬰兒戲於親側。又常取水上堂,詐跌仆地,作嬰兒啼,以娛親意".我覺得老萊子固然有一顆孝心,只是用"詐"的方法逗父母開心。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願意聽的是故事,而不是於"詐"相關的事情。

他憎恨封建社會。封建迷信不知坑害了多少無辜百姓。在《父親的病》中,"名醫"們用盡各種"靈丹妙藥",可是父親的病依然緊緊纏身,一百塊錢的藥似乎無濟於事。其中一位"名醫"父親病入膏肓時,才承認自己無能為力。好幾年好幾次的一百塊錢出診費就換來父親更差的身體和一句無能為力……此外,"名醫" 們的"靈丹妙藥"都是神祕的,與眾不同的,價錢自然都是昂貴的,然而藥效卻極為平常。

他想改變社會現狀,在"白話文運動"中,提倡使用白話文,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使中國文學邁上新的階梯,讓中國社會進入新的時代。在在這過程中,魯迅先生遭到當時所謂的"名人名教授"陳西瀅等人的批評和嘲諷。"妨害白話者的流毒卻如同洪水猛獸,非常廣大,也非常長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個麻胡,凡有孩子都會死在他的肚子裡。"魯迅先生寫下了憤怒的話。

《朝花夕拾》像一顆明星鑲嵌在中國文化的無垠的天空中,讓我們瞭解過去的歲月,展望美好的未來,收穫閱讀興趣和寫作技巧。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21

《父親的病》這篇文章十分生動地體現了當時就社會庸醫的無能,他們明明知道病已經沒法治了還故意矇騙,看似開的是神丹妙藥,其實就是故弄玄虛,使用障眼法,對病是沒有一點療效,搞得家人東奔西走到頭來還是白忙活一場,並且對治病只是忙於應付而草草了事,給人看病都只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錢。那時的社會就像魯迅的父親一樣病重了。

魯迅似乎就是在吶喊著,對當時封建、腐敗的社會作批判!而現實社會中這種現象也不少見。對於社會上游蕩、坑蒙拐騙、我們要與他們鬥爭到底!並從小懂得追求真理、學會揭穿醜惡事物的本質、辨明是非,並呼籲大家、廣泛宣傳、共同促進精神文明的時代進步!

《朝花夕拾》國中名著導讀讀書筆記 篇22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朝花夕拾》,這是魯迅先生的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

初讀了《朝花夕拾》,我感覺它不像一部名著,反而像一位老朋友,多年不見在與你聊家常,也許這才是這本書的獨到之處。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品味到了從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天真爛漫,眼前也不由自主的出現一幅幅令人嚮往的畫面。魯迅趁大人不注意溜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玩耍,嬉笑,採摘野花野果,真是讓人心嚮往之。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使用了大量對比與諷刺的手法,例如在《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先生使用了許多明亮,快活的文字來描寫“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再寫到作者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學習,反襯出了“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枯燥與乏味,體現了魯迅對私塾的不滿。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但更能吸引讀者。這應該就是這本書成為名著的原因吧。

童年已經漸行漸遠,留下的只剩瑣碎的記憶,本書是魯迅先生對逝去歲月的回憶,還有無奈的感傷。細細品味《朝花夕拾》,也讓我開始去尋覓童年的時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