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曾國藩讀書筆記4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釋出於: / 人氣:1.11W
本文目錄2018曾國藩讀書筆記《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曾國藩血祭》讀書筆記《曾國藩家書》的讀書筆記

先前就聽說過曾國藩,對其經世之材及其湘軍之勇也略有所知。記得中學歷史書上有提到過,曾國藩在鄱陽湖大敗太平軍,扭轉整個戰爭局面,這個是我對其最初的印象了。看完這本書以後,對其人有了更為細緻和全面的瞭解。

曾國藩讀書筆記4篇

有人說半部中國近代史是由湖南人演義的。雖然有些誇大,但至少說明了一點,即中國近代史上出了很多來自湖南的名人,他們或多或少的影響了中國的歷史程序,這其中就有曾國藩。由於我自己也是湖南人,對於先人的豐功偉績頗為驕傲,對於家鄉的地理也很瞭解,這或許是我選擇讀這本書的原因之一吧。

曾國藩,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以並不超絕的資質,後來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又有人斥責他為元凶、偽君子、漢之不肖子孫的,到後來,漢奸、賣國-賊、劊子手,又似乎成了判定的鐵案。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史上,一個人的蓋棺論定,其反差如此之大,大概找不出第二個。

我從書中知道的曾國藩是這樣的,他以一介書生,忠於報國之志,建立軍隊來平定叛亂,以此實現男兒的價值。出身於湖南一個普通耕讀家庭,沒有背景、後臺,也沒有超絕的資質,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奮獲得功名,是古今讀書人的偶像。

在長沙創辦團練之初,處處受人排擠,事情進展艱辛,但是曾國藩沒有放棄,他心高氣勝,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書中提到其認識的成長過程可以為證:“幾個月來,他已逐漸清醒地看出,長沙不是做事的地方。官場

暮氣沉沉,綠營腐朽透頂,這裡好比一群烏鴉麋鹿之地,不會有前途…”,為了尋求出路,他出走衡州城,開始了自己創軍過程,從此走上戎馬生涯,功成名就。

曾國藩雖為書生,卻是殺人不眨眼。書中有提到其處死十多名開糧倉賙濟百姓的俠士;濫殺無辜秀才林明光,偽其名日殺一儆百;凌遲刮目處死串子會會首魏逵等幾十人,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為此得了個曾剃頭的名號。

曾國藩知人善用,身邊聚集了很多的人才,有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黎庶昌、郭嵩燾、薛福成等非常優秀的官員,還有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等科技人才,可以說幾乎彙集了當時全國人才之精華。其軍事策略在書中也有提到,曾國藩在傳授弟弟曾國華時說:“選擇哨官長,主要在實心辦事,有忠義血性;其次在能吃苦,號令嚴明,有智謀……德才兼備最好,二者不可兼得,寧可用才低點而德好的,絕不用才高德薄之人”。

曾國藩對於兒子和弟弟的教育一絲不苟。書中有提到:“在京師時,不管如何已忙曾國藩對家信從不苟且……給諸弟的信,談讀書、談作詩文、談為人處世之交朋友、談身心道德修養,談時事新聞,言辭墾切,情意深長。他給教兒子的讀書方法是: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除讀《四書》《五經》外,還要讀《史》《漢》《莊》《韓》《文遜《孫武子》《古文辭類纂》……”傾注了一個做父親的望子成龍的拳拳情意。

讀《曾國藩》一書能學史、學文章,亦可學到為人處世,其中瑰寶甚多,值得一讀。

秋花慘淡秋草黃的時節,秋雨綿綿無絕期的夜晚,一燈如豆的枕邊,掩上最後一頁,心情似有陰霾籠罩。早就想看關於曾國藩的傳記,當第一絲涼爽襲來的時候,我有幸捧到了這本書,如獲至寶般地婪閱,陶醉在和古人神交的幸福裡。

曾國藩,這個被許多名人所擁戴推崇過,也被許多義士漫罵詆譭過。梁啟超、蔣介石、毛澤東都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近代也有人攻擊他為漢奸、賣國-賊、劊子手……五千年中國文明史上,一個人的蓋棺論定,反差竟如此之大,怎不耐人尋味?!

曾國藩在開卷時奔母喪而歸,在閉卷時又因父死而踏上辭行的路,五年時間,他收穫的是心靈上沉甸甸的痛苦。

從小小的農家荷葉塘走出的曾國藩,有膽識、有抱負,期望著幹一番事業,在組織團練的過程中,他身先士卒,他不畏勞苦,他明正典法,他和湘勇一起復嶽州,出洞庭,下武昌,奪田鎮,威播大江,名震寰宇……而回報他的是什麼呢?是官僚貪圖自己享樂而不擇手段地掣肘,是上司不明是非地謫遷任免,是屬下只顧保命的臨陣退縮,是糧餉的匱乏,是同事的猜忌,是愚蠢對頭的升官發財,是肝膽相照的弟兄們命喪黃泉……

曾國藩感到了累,感到了心灰而意冷,感到了前途的渺茫,最終,竟不得不靠暗殺汙陷自己的仇敵而保住性命,最終,不得不在接到父親死亡的凶信時趁機抽身,抱著一懷的沮喪和遺憾,踏上歸家的路,他忽然覺得自己是在出徵時血祭的瘦牛,臨死前的掙扎那麼虛弱,又那麼痛心。

真為曾國藩感到難過,用盡心血,只不過白了雙鬢。其實,古往今來,不得志的人很多,他們和曾國藩一樣,不缺少激-情,也不缺乏才幹,缺失的卻是“皇上的信任”。任何事業沒有坦途可走,只靠一腔豪氣是辦不成事的,我倒覺得,靠本領掙天下的是英雄,而這本領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人際關係的和-諧。沒有和-諧的環境,事業不可能發展,抱負不可能實現。初出江湖的曾國藩凡事激進,弄得自己進退維谷,可憐可嘆。

讀讀它,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少一點血祭的悲涼,多一些思考,也許,成功會更近一點。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2018曾國藩讀書筆記(2) | 返回目錄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後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業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後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儘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並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樑,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至今190餘年裡,其後世子孫中大師級人才輩出,遍佈海內外。曾國藩的家教或許給出了答案。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的君子”。什麼是曾國藩所說的“君子”呢?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已有定論:“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皆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愚人不足為社會患,小人卻是社會的大患,“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振聾發聵,值得我們深省呀。

在閱讀整本書以後,我有了幾方面的體會:

第一, 讀書習依舊為修身之本。

第二,讀書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我認為,在閱讀新書的同時,也應倡導讀些舊書,尤其要讀古人有關怎樣讀書的著作。不論讀何種書籍,都要堅持做到:“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我認為,所謂有志,就是不甘為人後,應爭先恐後;所謂有識,就是知識學問無盡頭,不能井底蛙觀天;所謂恆,就是讀書有恆心,雷打不動,持之以恆。只有這樣,才能成事。

“無論何書,總順從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亂翻幾頁,摘抄幾篇,而此書大局精處茫然不知。”這不是個簡單的學習方法,它的深層意義是:一個人的知識是時間的積累;沒時間的堆積,熟讀書中的知識,就不可能透徹瞭解和系統掌握書中的要領,得到完整的知識。讀書要專,還在於讀書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這樣才能掌握書中的全域性,明瞭書中的精處。讀詩,也是古人掌握知識不可缺少的。曾國藩說:“弟要學詩,先看一家集,不要東翻西閱。先學一體,不可各體同學。蓋明一體,則皆明也。”這不僅能瞭解一些典故,也能提高寫作水平。先學一體,然後再顧及其餘,看來,也是在借鑑古人的讀書方法。當今,倡導讀書,也是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方面。在全民讀書活動中,不僅應倡導民眾讀新書、讀好書;還要讀些舊書。所謂舊書,就是那些被證明見解卓越,質量上乘的經典名著。當然,還要讀些古人關於怎樣讀書,其中有讀書的責任、目標、方法等的專著。這對於我們開展讀書活動也具有深刻啟示的。

再看看曾國藩曾給自己定下每天讀書的十二條規矩我就汗顏:一、主敬:整齊嚴肅,清明在躬,如日之升;二、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後不沾戀;四、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五、讀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六、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七、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八、保身:節勞、節慾、節飲食;九、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十、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經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十一、作:飯後寫半時;十二、夜不出門。

前三條是為讀書做的準備。第四、五、九、十、十一條是讀書的方法;而第六、七、八、十二條看起來似乎與讀書關係不大,實質上是要求自己集中精力讀好書。最重要的,讀書不能以浮躁之心讀,更要重視做讀書筆記、隨手摘記、消化歸納,從而提出自己的精當見解。

他對自己的人生價值相當明確,讀書遍佈其終生,讀書之勤,古今少有,這種精神正好激勵著我們年輕人,以讀書為高尚之舉,以讀書為興家之道,這或許是每一個讀曾國藩的年輕人最有收穫和最有價值的東西,要是每個人都能夠用曾國藩的價值觀引導自己的前進之路,能夠用曾國藩的勤奮之舉引領自己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那我們的思想和行動都將得到無法衡量的提高。

第三,修身方成君子

曾國藩的人生目標--- 內聖外王。內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座右銘是:不為聖賢,便是禽獸。聖具體指誠信,自律,儉,勤,公正,躬身親入等;外王指的是有理想,志向高遠,意志堅定,有毅力,有忍耐力。

曾國藩的修身之道首先是誠,為人表裡如一;第二是敬,敬畏,內心不存邪念,端莊嚴肅有威嚴;第三個就是靜,心、氣、神、體都要處於安寧放鬆的狀態;第四個是謹,不說大話、空話、假話,實實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個是恆,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獨”,就是人應該謹慎地對待自己的獨處,也就是指在沒有任何監督的情況下,都要按照聖人的標準,按照最高準則來行事。這是修身的最高境界。

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了成不了大事,太剛了則會折斷。剛不是蠻橫,而是敢於進取,柔不是痺弱,而是虛心謙讓。做人應當堅挺,之後才是立志、明強、慎獨、勇毅、謙虛、習勞。自身的努力加外在的機會,最終成就了曾國藩。

每個人品評歷史人物總是縱觀其一生,評論其功過,比如曾國藩最後大戰太平天國,一統湘軍等等。但是對於我來說,我不是評論員,也不是歷史學者,自己的資歷就讀書、修身這兩點就夠我學之一生,受之一輩了。

第四,治家而平天下

曾國藩的治家四法可總結為以下四點:耕讀為重,祭祀為孝,習於勤勞,善待親鄰。

中國是歷經千年的農耕大國,重農思想也貫穿了曾國藩這樣的大員。曾國藩訓誡子弟,寧可世代為耕讀之家,也不願淪為玩世不恭的宦官子弟,在《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與諸弟書》中說:“耕讀之家,勤樸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以綿延十代八代.我今賴祖宗之積累,少年早達,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盡,故教諸弟及兒輩,但願其為耕讀之家,不願其為仕宦之家。”

重視孝道的他以祭祀為敬孝道的方式。自古以來,中國人最講求對祖先的祭祀.因為追念遠祖,深怕有辱先人,自然不敢為非作歹,自我的德性便能做到樸實厚道.所以曾國藩對於祭祀祖先非常重視,常交待其夫人必親自辦理.。

此外,他同樣認為人需要勤,常以早起為生活的起點,他在《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與紀瑞書》中說:“勤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人絕不可能獨善其身,或獨善其家,所以人與人的相處之道顯得更為可貴。 曾國藩在《道光二十九年三月廿一日與諸弟書》中說:“若祿入較豐,除堂上甘旨之外,盡以賙濟親戚族黨之窮者,此我素志也。”可見賙濟親族.善待鄰里,也是曾國藩顯達時一直抱持的待人態度。

《曾國藩家書》所涉及的內空極為廣泛,小到人際瑣事和家庭生計的指際,大到進德修業、經邦緯國之道的闡述都無不展示著一代英豪的超人遠見。見賢思齊,我們對他的理念有所借鑑,也必然有助於人生的進步與昇華。

《曾國藩血祭》讀書筆記2018曾國藩讀書筆記(3) | 返回目錄

《曾國藩血祭》讀書筆記一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曾國藩-血祭》的書。

“遠遠地看到家門口素燈高掛,魂幡飄搖,曾國藩悲痛萬分,他三步並作兩步朝大門口奔去。三道大門早已全部開啟,曾府老少數十人一律站在中門兩旁。曾國藩一眼看見父親拄著柺杖站在正中,便不顧一切地跑上前去,雙膝跪在父親面前,語聲哽咽地說:“不孝兒來遲了……” 話未說完,眼淚早已一串串流下來。”

“正是要自己辦大事的時候,為何如此瞻前顧後、疑慮重重呢?”“世無艱難,何來人傑?”

我看出:曾國藩非常孝順,這可以從“遠遠地看到家門口素燈高掛,魂幡飄搖,曾國藩悲痛萬分,他三步並作兩步朝大門口奔去。三道大門早已全部開啟,曾府老少數十人一律站在中門兩旁。曾國藩一眼看見父親拄著柺杖站在正中,便不顧一切地跑上前去,雙膝跪在父親面前,語聲哽咽地說:“不孝兒來遲了……” 話未說完,眼淚早已一串串流下來。”看出。

曾國藩有決心戰勝困難,從“世無艱難,何來人傑?”可以看出。

如果曾國藩不孝順,那他就不會悲痛萬分,如果這樣,他的母親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寧。

如果曾國藩沒決心,那他就不會成為清代的著名將領。

我要像曾國藩那樣孝敬父母、有決心戰勝困難。我會幫父母分擔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說“世無艱難,何來人傑?”,這樣,我會有戰勝困難的勇氣。

曾國藩孝敬父母、決心戰勝困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曾國藩血祭》讀書筆記二

昨晚讀完了這部長篇歷史小說的第一部,心裡很沉重。我對於主人公曾國藩的認識:除了對他對太平軍採用的酷刑極為不認同,讓人心驚膽顫非人性的折磨。其他挺讚賞這個人,他是一個胸有大志建功立業,刻苦致學修身,二袖清風為官。

看他的成長之路真是不容易啊!從他辦團練說起,負出的辛苦自不必說,單說遭遇到的種種阻力就非常人所能承受的,看清朝時官場的腐敗,想到當下的官員,這個歷史真是源遠流長,那麼多官員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僅飽私饢,而且還心術不正,還要做別人的攔路虎.....

本書敘事很客觀,文中多處讚賞太平軍的將領,象石達開。也表述了,太平軍起義也是原自清政府的無能,百姓的生活窮困潦倒。但是隨著太平軍的節節勝利,內部出現了爭權奪勢的殘酷鬥爭,楊秀清逼宮洪秀全不成,反而被北王韋昌輝和燕王秦日綱殺死,而且連帶家人及部下2萬餘人被斬,演出了中國歷史上空前未有的一幕內訌慘劇。真是心疼啊!!!

讀此書,也看出曾國藩的愛才,事實也證明了:讀書能增長人的智慧,有勇氣的人,網路了有謀略的讀書人,在特殊歷史時期就能成大業!

心情就是沉重!

《曾國藩血祭》讀書筆記三

唐鑑,鏡海,湖南善化人。是清朝秉承程朱理學的專家級人物,但是他之所以出名,還是沾了不少弟子曾國藩的光。

道光二十一年,唐鑑由江寧藩司任上進京任太常寺卿,道光帝在乾清門接見他。這一天,曾國藩恰好隨侍在旁。道光帝獎諭唐鑑治程朱之學有成就,並躬自實踐,是個篤實誠敬的君子。道光帝對唐鑑的稱讚,引起曾國藩的深思:自己在皇上身旁,要得到皇上的重視,必須要投皇上所好;看來皇上看重的是德行的修養,是對義理之學的研究。幾天後,曾國藩就拜師於唐鑑,唐鑑也對這位同鄉後輩勤奮實在很看重,見他如此謙卑,自投門下,樂意地收下了這個新門生。

曾國藩拜師後第一起事就是請教唐鑑如何讀書:

曾國藩問“古今學問,汪洋若大海,弟子在它面前,有如迷路之孩童,不知從何處起步。”

唐鑑回答“當以《朱子全書》為宗,此書最宜熟讀,即以為課程,身體力行,切不可視為瀏覽之書。檢身之要,我送你八。即檢攝在外,在‘整齊嚴肅’四;持守於內,在‘主一無適’四。至於讀書之法,在專一經;一經果能通,則諸經可旁及;若遽求專精,則萬不能通一經。比如老夫,生平所精者,亦不過《易》一種耳。”曾國藩聽了鏡海先生這番話,有昭然若發矇之感。

唐鑑逐一指點後,曾國藩於學問之道和修身之法似乎一下子全明朗了。唐鑑又告訴他,督促自己修身的最好辦法是記日記,並說倭仁在這方面用功最篤實,每日自朝至寢,一言一行,坐作飲食,皆有札記,或心有私慾不克,外有不及檢者皆記出。又說自己記日記一一如實,決不欺瞞,夜晚與老妻親熱,亦記於日記中。曾國藩聽後心中暗自發笑,也佩服老頭子誠實不欺的品德。

唐鑑的話和做法不僅對曾國藩有啟發,對我也很有啟發,記得上學時老師說過我們上了十幾年學,到最後學到了什麼?學到的是學習的方法,就如唐鑑所說的讀書要專一,“一經能通,則諸經可旁及”。另外,記日記確實是件好習慣,堅持把我們的所見所想記錄下來,經年累月,我們的學習成果會不知不覺的在日記中流露出來的。

《曾國藩家書》的讀書筆記2018曾國藩讀書筆記(4) | 返回目錄

曾國藩,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生於18XX年,卒於1872年。曾國藩六歲讀書,二十八歲中進士。他一生嚴於治軍、治家、修身、養性,實踐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後世視為道德修養的楷模。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人物,其生前譭譽參半,既有“中興第一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曾國藩率湘軍鎮壓了太平大國,被清廷稱為“同治中興”第一功臣;又於1861年創辦了中國最早的洋務軍工企業安慶內軍械所,成為洋務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辛亥革命以後,一些革命黨人稱他“開就地正法之先河”,並在“天津教案”中殺人割地,是遺臭萬年的漢奸。

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對曾國藩的評價最為客觀,稱曾國藩“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凶。”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對他這位赫赫有名的同鄉評價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說:“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更是把曾國藩奉為終生學習的楷模,並親自從《曾國藩家書》中摘錄出許多語錄。

《曾國藩家書》反映了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他治政、治家、治學、治軍的主要思想,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材料。本月上旬,我和妻子在瀋陽北方圖書城購得一本《曾國藩家書》,利用早晚閒暇時將此書通讀了一遍,雖領略不深,卻也摘錄了一些自己喜歡的文,作為自勉。

1、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2、苟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苟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淨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3、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聖外王之業,而後不忝於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故其為憂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為憂也,以德不修學不講為憂也。

4、勿夜郎自大:第一要除驕傲氣習,中無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壞事。

5、謹記進德修業: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弟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業,又算餘了一文錢;德業並增,則傢俬日起。至於功名富貴,悉由命走,絲毫不能自主。

6、吾人為學,最要虛心。自滿自足,不能有所成。

7、做事當不苟不懈

8、凡遇牢騷欲發之時,則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氣,猛然內省,決然去之。

9、做人須要有恆心,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10、做人須清廉謹慎勤勞

11、做人要自立自強。

12、時刻悔悟大有進益

13、學問之道無窮,讀書宜立志有恆。

14、家和萬事興。夫家和則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無不從,弟有請,兄無不應,和氣蒸幫而家不興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敗者,亦未之有也。

15、家中大小諸事,皆大人躬親之,未免過於勞苦。勤儉本持家之道,而人所處之地各不同,大人之身,上奉高堂,下蔭兒孫,外為族黨鄉里所模範,千金之軀,誠宜珍重!

16、親近良友愈久,獲益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