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泰戈爾詩集《吉檀迦利》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釋出於: / 人氣:2.04W

《吉檀迦利》讀書筆記

泰戈爾詩集《吉檀迦利》讀書筆記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邂逅了《吉檀迦利》。從此,我無可救藥地愛上了《吉檀迦利》。對這首詩,我有一種近乎偏執、近乎宗教般的虔誠的狂熱。年少時的鮮衣怒馬已經從記憶裡漸漸模糊了,只有閒暇時翻出《吉檀迦利》吟詠時,那些青澀的往事才會在腦海裡漸漸鮮活起來。我那可愛的小女兒還在媽媽肚子裡時,我就一遍遍地、深情並茂地為她朗誦《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是啟示錄。我能隱約感覺到泰戈爾要趕在上帝之前,顫抖著開啟那第七印。我不知道泰戈爾是否已經拆印,那福音時代的審判是否已經降臨,我只祈禱能在最終的國度到來之前,把心交與《吉檀迦利》,訂一個終世守護的約。

《吉檀迦利》是消除業障的修持。困惑與掙扎是泰戈爾內心永恆的煎熬。泰戈爾期待著覺:“我不知道為什麼今天我的生活完全激動了,一種狂歡的感覺穿過了我的心。這就象結束工作的時間已到,我感覺到空氣中有你光降的微馨。”期待著正:“當慾念以誘惑與塵埃來迷濛我的心眼的時候,呵,聖者,你是清醒的,請你和你的雷電一同降臨。”,期待著淨:“但是我幸能給你飲水止渴的這段回憶,將溫馨地貼抱在我的心上。天已不早,鳥兒唱著倦歌,楝樹葉子在頭上沙沙作響,我坐著反覆地想了又想。”在理欲交戰的人生樂章中,我能夠深深體會到泰戈爾面對最後時刻的心情──“從碧空將有一隻眼睛向我凝視,在默默地召喚我。我將空無所有,絕對的空無所有,我將從你腳下領受絕對的死亡。”是的,一切的迷、邪、染都將在死神的召喚中煙消雲散,如《梨俱吠陀》所說:“既無無,也無有......既無死,也無永生”。到那時,我將完完全全地貼服在《吉檀迦利》裡,“渴望死於不死之中”。

《吉檀迦利》是路,是“所襄助者的路,不是受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誤者的路所引領的路”(古蘭經)。這一路前程漫長:“天剛破曉,我就驅車起行,穿遍廣漠的世界,在許多星球之上,留下轍痕。”這一路艱辛萬狀:“離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遠。最簡單的音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這一路幾至絕境:“我以為我的精力已竭,旅程已終──前路已絕,儲糧已盡,退穩在靜默鴻蒙中的時間已經到來。”這一路終見希望:“最後,我從沉睡中睜開眼,我看見你站在我身旁,我的睡眠沐浴在你的微笑之中。我從前是如何的懼怕,怕這道路的遙遠困難,到你面前的努力是多麼艱苦呵!”

《吉檀迦利》讀書筆記二

《吉檀迦利》是“亞洲第一詩人”泰戈爾中期詩歌創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觀念和藝術風格的作品。這部宗教抒情詩集,是一份"奉獻給神的祭品"。風格清新自然,帶著泥土的芬芳。泰戈爾向神敬獻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輕快、歡暢的筆調歌唱生命的枯榮、現實生活的歡樂和悲哀,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前途的關懷。

讀完《吉檀迦利》這部詩集,我真正的感到什麼是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它為什麼是諾貝爾文學獎。因為它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文字的美感,還通過文字的內涵告訴我們更深的另一面。當你認真的去讀裡面的每一篇文章,你會感到你被深深地觸動和感動。你不但為它的文字感到優美,雋永,意味深長。你更會產生同感,產生共鳴。

好的作品能從各個方面給你不同的感受,從精神上給你更多的感動,給你再精神上得到安慰和寄託。讓你找到一種更能讓你的心靈休息和療傷的地方。讀一本好書,你可以受益終身。也許就是一本書,改變了你的一生,改變了你想法,改變了你的生活。

當我再次讀完《吉檀迦利》這部詩集,我深深地感覺到我的思想在和泰戈爾交流,我不是在讀書,我是在和他面對面的交流,他用最純樸的語言和我交談;他用教導的方式,讓我知道什麼才是心靈和精神所想要的;他用文字讓我知道,什麼才是最美的語言文字,什麼才是文字最美的地方;什麼才是文字最有價值的所在。

在這部詩集裡,寫到的有許許多多的方面,而主要寫的是作者向神敬獻的“生命之歌”,他用各種各樣的的方式,表達了他對祖國前途的關懷。

《吉檀迦利》讀書筆記三

初讀《吉檀迦利》是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冬日的晚上,脫了鞋子盤腿坐在椅子上,忘記了時間,聽不到外面的風聲,只是默默的感動。初讀的時候滿溢的都是感動,從來沒有這樣過。

最初是感動於那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作者用輕輕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又一幅寧靜和煦的風景畫和人物畫,在他的牽引下,我追隨著他的腳步,進入了一個從未曾到過的仙境般的世界:在那裡,“清晨的靜海,漾起鳥語的微波;路旁的繁花,爭妍鬥豔”,“雲隙中散射出燦爛的金光”(第48章),“在那裡,純白的光輝統治著伸展著的、為靈魂翱翔的、無際的天空。在那裡無晝無夜,無形無色,而且永遠、永遠無有言說。”(第67章)這是一個純淨的世外桃源,絕對沒有黑暗、陰霾,也絕沒有險惡的欺詐,那是一個絕對自由、完美的世界,“眾星微笑著互相低語說——‘尋找是無用的,無缺的完美正籠蓋著一切!’”(第78章)就像作者所言,他為我們“捲起的那重簾幕,是用晝和夜的畫筆,繪出了無數的花樣”(第71章),正如神在他面前所展現的圖景,吸引著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覺地加入了和他一起追尋神的道路,我們從陌生的讀者幻化成了作者的同路人,與他共同追求,融為一個和諧的整體。因了這滿溢著激情的描繪,作者抒發了對這美妙純淨世界的嚮往,勾起了每個人心底潛藏著的與生俱來的對美的渴望,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共鳴,使我們莫名的感動,心甘情願的與他一同追隨。

作者就是這樣通過來自心靈深處的真切描繪,勾起我們對真、善、美的嚮往,而他所苦苦追尋的神就是真、善、美的化身——“你就是那在我心中燃起理智之火的真理”;然而要到達這真理的世界又並非天方夜譚,雖然這條路必然走的艱難,因為“離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遠。最簡單的音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第12 章)但是那世界對於我們並不陌生,甚至有我們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有許許多多我們所處的物質世界的圖景:有霪雨,濃蔭,墨黑的河岸,愁慘的樹林,薄暮的寂靜,無月的夜半朦朧,還有“蝴蝶在光明海上展開翅帆,百合與茉莉在光波的浪花上翻湧。”(第57章)等等等等,都是我們所熟悉的、每天都在眷戀著的日常景象。

我們在追尋中所作的,也許正是日常生活的所為:“在清曉的密語中,我們約定了同去泛舟”(第42章),“在許多不同的心情裡,我唱過許多歌曲”(第45 章),“我獨自去赴幽會”,“我把自己帖服地交給睡眠”,“我不斷地開門向黑暗中瞭望”,“我的家門是開著的”,而“你用祕密的腳步行走,夜一般的輕悄”。作者就這樣描繪了物質世界的形象,而用的又不是日常生活的語言,從再普通不過的事物和日常經歷中,引領我們發現永恆,感受無限。

反覆的閱讀、對話,在作者的引領下,在這個追尋的過程中,我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作者在把自然人格化的同時,又把人物自然化了,這樣就使得我們生活的社會與大自然合二為一,融為一體。此時,我們也就觸到了追求的真理,它和我們共處:“那時你的話語,要在我的每一鳥巢中生翼發聲;你的音樂,要在我叢林繁花中盛開怒放。”自然、人、真理融為一體,這才是我們理想的世界。

這樣的理想,對於我們人類世界的生活,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具有永恆的意義。作者生活和創作的時代,正是印度民族災難深重的時代,他反對暴力,主張愛與和平,希望人類世界能夠沒有戕害,沒有醜惡,實現他在詩中描繪的那樣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進入那自由的天國,我的父啊,讓我的國家覺醒起來吧。” (第35章);而《吉檀迦利》作為一部東方文學的作品獲得諾貝爾獎,得到西方世界的認可和推崇,也不僅僅是因為它豐富的哲理和獨特的抒情意味,而是他的和平、寧靜、真善美的主張,這也正是西方世界所需要的,在西方世界正被戰爭、擴張、掠奪席捲的時候,《吉檀迦利》就如一汪甘泉,送來清涼的滋潤,慰藉了那些處於汙染中的心靈。

時至今日,我們的生活仍然需要這樣的慰藉。這也許就是《吉檀迦利》成為不朽的經典的原因。它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對真善美的渴望,對大自然的嚮往,是人類心靈生活的永恆的本能追求。正是與《吉檀迦利》的相會,使我重新認識和思索了這些問題。它是“獻詩”,是頌神的歌;但是我竟恍惚覺得,這詩似乎是獻給我們世俗生活中的每一個人的,獻給了你,也獻給了我。我有我的真理,不一定要和他人一樣;他對真理世界的描述,正道出了我心中追尋理想的感覺,也許對每一個心中有理想的人來說,理想對於我們的號召力都是那樣驚人的一致:我們的理想不必屈從於他人的意志,我們的“心是無畏的,頭也抬得高昂” (第35章);在我們的理想世界中,“知識是自由的”,我們可以完全舒展投入,沒有任何限制我們探索的約束;“世界還沒有被狹小的家園的牆隔成片斷”,我們不再為孤單而難過,我們再不會缺少溝通;“話是從真理的深處說出”,我們心中有堅定的信仰,真理深處的話絕不會輕易動搖;我們從來不曾停止以“不懈的努力向著‘完美’伸臂”,我們的心靈不受任何世俗的功利的因素的干擾,我們只受理想的指引,“走向那不斷放寬的思想與行為”,所有的理想都能實現,所有的付出都有收穫。

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是《吉檀迦利》堅定了我的信念。如同一位深知我的老朋友,它瞭解我的缺點,我們彼此早就是知音,它把我心中剛有所感卻尚且模糊的方向用語言表達出來,讓我看清了前方的道路;它知道我會在哪一段路上心生動搖,就一路不斷的向我展現了那美妙的圖景,吸引我不懈的前行趕路;就連沿途的暴風烏雲,乾燥焚灼都一一呈現,並且教我樂觀豁達地對待,“永不向淫威屈膝”(第36章);教會我要愛護身邊的人,“使我永遠不拋棄窮人”,在奉獻愛的時候不吝嗇,不求回報,真心的付出,從愛日常生活做起,讓世界回到孩子的心一般純真無瑕,生命中永遠以愛、美、音樂、詩歌相伴,在不可言說的純淨中,能夠永遠不停的追求理想——追求的過程就是我的理想所在。

因此現在,我深深的知道,我的堅持是值得的。我不再懷疑、猶豫了。詩人曾經預期一百年後的讀者能同他共享生活的歡樂:“在你心頭的歡樂裡,願你能感覺到某一個春天早晨歌唱過的、那生氣勃勃的歡樂,越過一百年傳來它愉快的歌聲。”而今,《吉檀迦利》已經是流傳了將近百年的經典,我相信它的純淨,執著可以使它能夠一直傳承下去,為越來越多的人喚醒心底裡的夢;它是“獻詩”,獻給神,獻給理想,獻給每一個心底有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