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紅瑤的感人事蹟

欄目: 事蹟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5.31K

真情灑瑤山衝鋒為百姓:何方禮

紅瑤的感人事蹟

何方禮曾被中宣部作為全國典型進行宣傳,先後榮獲“國際青少年消除貧困獎”、“全國擁政愛民模範”、“中國兒童慈善獎”、“廣西十大傑出青年”等殊榮,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多次被總隊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今年更是獲得了第xx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喝水不忘打井人

何方禮的家鄉地處川鄂相鄰的大巴山區,那裡山高路險,有“看到屋,走到哭”的民謠,也有“三月糧,三月糠,三月紅薯三月荒”的四季生活歌。何方禮的爺爺參加過長征,父母身體不好,父親右手殘疾,母親左眼失明。他還有一個小妹妹。小時候因為家境貧困曾一度輟學,他是靠著政府的關懷和親戚朋友的幫襯才完成學業的,之後又在部隊的關心和培養下成長為一名團職幹部。得到社會幫助的何方禮喝水不忘打井人,入伍後始終以雷鋒為榜樣,以感恩之心回報組織、回報社會。他積極傳播文明新風,累計超過3萬人聽過他的事蹟報告,發動3000多人蔘與北海銀灘清潔工程、保護紅樹林行動、義務獻血等警民共建學雷鋒活動。

省吃儉用一切為了孩子

1993年“五·四”青年節,剛剛入伍的何方禮隨中隊團支部“進瑤寨學雷鋒”助學活動小組來到了融水苗族自治縣白雲鄉。融水縣是桂北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白雲鄉是融水苗族自治縣最窮的山鄉。這就是瑤寨嗎?何方禮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許多木樓依然蓋著杉樹皮,一些人家的房子搖搖欲墜;不少人家早已是倉無顆粒,有的全家四五口人卻只有一床千瘡百孔的被子;而失學在家的女童拖著長長的鼻涕,或在溪邊牧鴨,或在山坡放牛。

從白雲回來的路上,何方禮的心怎麼也不能平靜下來,想到自己小時候的貧苦,他就下定決心要為瑤族老鄉做點什麼。他心中釀就了一個計劃:我要儘自己的能力資助紅瑤女童上學!

然而當時何方禮面臨兩個困難:一是自己能力相當有限,一個月21元的津貼,對於助學確實是杯水車薪。於是回到部隊的他提出了“少吸一包煙,圓一個紅瑤女童讀書夢”的倡議,剛開始大家不理解,當他對戰友講述了紅瑤女童的不幸後,大家都積極加入到了助學的隊伍中。何方禮當時每月僅有21元津貼,錢不多,何方禮卻並不氣餒,因為他知道,這幾元錢可以給予一個渴望踏進教室的紅瑤女童勇氣,可以將一個跨出校門的無助身影拉回課堂。

於是,何方禮計劃再計劃,將每月的21元津貼掰成三分--8元資助紅瑤女童上學,8元寄給正在讀書的妹妹,5元留作日常開銷。在給家裡的匯款單的留言欄裡,何方禮寫道--爸媽妹妹:在大苗山的瑤寨,還有許多比我們家更需要幫助的人。從今以後,我每月只能寄這一點回家了,你們要精打細算,千萬不要讓妹妹失學。然而,懂事的妹妹為了攢錢給傷殘的父母治病,國中畢業就外出打工了。妹妹沒能繼續上學,一直是何方禮心中的痛。

有一次,何方禮收到了受助女童的來信:“如果沒有你的幫助,我就沒有機會讀書了。謝謝你,好心的叔叔……”信不長,卻讓何方禮很興奮。他覺得這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只要堅持下去,必將有利於提高瑤寨人民的文化水平,有利於幫助瑤寨人民走向脫貧的道路。何方禮從列兵到上士,從少尉到中尉,幾乎每月都要往郵局跑幾趟,給山裡的紅瑤女童寄錢寄物。他每月向紅瑤女童寄出8元、10元不等,日積月累,共寄了1800多元。

從戰士提升到指導員,何方禮再沒有隨便買過一件便衣、一雙皮鞋,沒有進過一次餐館、逛過一次公園,去得最多的地方,是融水縣城唯一的一家郵電局。何方禮把自己的開銷壓低到最低限度,他只有一個最樸素、最強烈的願望:節省下每一分錢,資助紅瑤女童。

幫助紅瑤女童上學第二個困難是紅瑤群眾的觀念比較守舊。“狗不耕田,女不讀書”的觀念在紅瑤延續了很多年,老百姓認為把女孩子送去讀書就是一個虧本的買賣,女孩子能幹農活就行,讀書沒什麼用。為了改變紅瑤群眾的這種觀念,何方禮和戰友們基本上把節假日的休息時間都用在這上面,不僅做他們的思想工作,還幫助他們幹農活,給他們送去果樹苗、農藥、化肥、鋤頭、鐵鏟等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時間長了,紅瑤老鄉也被他們的真誠打動了,老鄉的觀念也漸漸改變了,大部分人都把家裡的女孩子送到了學校。

然而在1996年,紅瑤女童班因經費不足面臨停辦的困境。何方禮心急如焚,整日想著能儘快解決學校資金短缺的辦法。有一天,他突然意識到,可以讓更多的人瞭解紅瑤女童的現狀,通過集結社會愛心人士的力量來援助這幫孩子。於是他揹著照相機深入瑤寨,拍了140多幅照片,組成“紅瑤女童的心聲”大型圖片展。期間,柳州市第二職業學校捐贈了10萬元資金、課桌、教具,廣西農業技術學院捐款3800多元和一批學習生活用品,成都一位退休工人寄來1500元錢……這些資助足以支撐之後幾屆紅瑤女童班順利開班,380多名紅瑤女童重新走進校園。接受過何方禮幫助的大瑤山第一位紅瑤女醫生蘭芝琳回憶說,她從廣西衛校畢業後經常一個人去找縣婦聯、找縣長,一年下來工作依然沒有著落,她實在是沒有辦法了。正在此時,何方禮再次伸出援助之手,鼓勵她多露面、多和人交流,還教她怎麼和領導打交道、怎麼和他們說話、怎麼說話做事才有禮有節。最後還幫她給柳州地區人事局寫了封信:告訴他們她的經歷,告訴他們她是春蕾女童,告訴他們紅瑤“狗不耕田,女不讀書”的傳統,如果沒有春蕾計劃她們不可能讀到今天,但找不到工作對受春蕾計劃資助的紅瑤女童們將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終於,縣裡經研究形成一個決議:紅瑤春蕾班的女童只要讀完中專,想在融水工作的,就安排工作。

做群眾脫貧致富的貼心人

多年的資助活動使何方禮認識到,助學必須扶貧,不僅要“輸血”,更關鍵的是教會當地人如何“造血”,只有幫助瑤族百姓發展經濟,提高家庭收入水平才能從根本上保證紅瑤女童有學可上。

1999年,何方禮利用第一次探親假的寶貴時間打揹包、帶乾糧,進瑤山,首先開始了深入細緻的實地考察。他發現,瑤山的土壤肥沃再加上有充足的水源灌溉,非常適合生態種養殖。20多天裡,何方禮和瑤族同胞生活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就將勤勞脫貧、科學致富的觀念慢慢傳遞給瑤山人。在那段日子裡,他經常和戰友進山搞扶貧支農活動,給瑤胞們送去果樹苗、農藥、化肥、鋤頭、鐵鏟等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

當年,何方禮榮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中國青少年基金會頒發的“國際青少年消除貧困獎”,並獲獎金1萬元,他拿出8000元資助紅瑤女童的同時,還資助甲報屯鳳金德老人脫困。鳳金德老人原是瑤口村的老支書,何方禮把他作為推廣科學種田的示範戶。他和武警中隊懂科技的戰友一起,多次利用雙休日請假到甲報屯,指導風金德一家種柑果、修茶園、養山雞。一年後,鳳家第一個脫了貧,鳳金德首先想到的事情,就是把輟學在家的大女兒又送進了女童班。

XX年的春天,何方禮陪著柳州市和融水縣的農技人員一趟趟來到大瑤山,手把手教鄉親們改良水稻品種。他還拿出400多元,購買了120多冊農村實用書籍送到瑤寨。知識改變命運,技術改變生活。何方禮希望瑤山人可以用這些實用書籍武裝頭腦,科學種田、科學養殖。這一年,瑤山迎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豐收年。何方禮成了大瑤山最受歡迎的人。

隨後,“百合示範戶”、“板栗示範戶”、“牛蛙示範戶”相繼在瑤鄉出現,紅瑤群眾的人均收入由1995年的100多元增加到XX年的2200多元。經濟條件的改善促進了大瑤山區教育事業的發展,紅瑤族人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每家每戶都主動送子女上學,紅瑤女童們的上學夢照進了現實。

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守護神

頭頂燦燦警徽,肩負神聖使命,在人民群眾危難時刻必須衝得上去、豁得出來。XX年2月8日,何方禮經過駐地縣城壽星路,看到一名年輕人被人持刀追砍。年輕人見他穿著警服,連忙大聲呼救。何方禮立即上前攔阻,一個“踢襠砍脖”將持刀人打倒在地。

不料,這時候突然衝過來一輛白色麵包車,車裡竄出七、八個人手持棍棒和羊角刀向他撲來。情況危急,他一把將年輕人拉到身後,大喊“快跑”,自己卻徒手迎面堵住歹徒。惱羞成怒的歹徒直接向何方禮砍來,衝著他的頭部、背部和腿部連砍8刀。何方禮的警服已經被鮮血染透了,但他仍死死抱住一個歹徒不撒手,最終因失血過多昏了過去······

當中國青年網記者問到“以一敵八,您不畏懼嗎?”,何方禮坦然回答道:“當時也沒想那麼多,看到那個地方青年被一群人追砍,就衝了上去把他護在身後。面對歹徒,自己雖然受了傷,但沒有感到畏懼,那時一心就想著要把人救下來。如果時光倒流或再次碰到類似的情況,我還會繼續這樣做。”

軍人的詞典裡,沒有畏懼和退縮。這些年來,何方禮多次面對苦與累、生與死的考驗。XX年7月,融江上游連降暴雨,造成江水暴漲,在肆虐的洪水圍困下,和睦鎮中學淪為孤島,300餘名師生危在旦夕。何方禮受命帶領20名官兵迅速趕赴救援。在轉移最後一批學生時,一段危牆突然倒塌,他的左小腿被砸得血肉模糊。經過簡單包紮後,他又一瘸一拐地投入到搬運教學器材戰鬥中。

近年來,他先後參與了廣州亞運會和東盟博覽會安保、搜捕特大殺人案嫌犯、抗擊“娜莎”颱風等重大任務60多次,負傷10餘次。

入伍21年來,何方禮深刻懂得要做愛民為民的忠誠衛士,就要當好真情幫扶群眾脫貧致富的貼心人;做愛民為民的忠誠衛士,就要當好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守護神。愛的春雨能夠滋潤心田,愛的陽光能夠普照人間。何方禮用親身行動感染並感動著身邊每一個人。

從左算第五個為何方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