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精選18篇)

欄目: 事蹟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2.59W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精選18篇)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1

快到九十高齡的吳孟超老先生,就去年動刀多達100多次,至今吳孟超已經做了14000多例肝臟手術,其中肝癌切除手術9300多例,成功率達到98.5%。早已功成名就的吳老,在不少人眼裡,本可以選擇尊榮,選擇享受,選擇超脫,甚至還可以選擇很多,但他選擇了繼續前行。他說:“我是一名醫生,更是一名戰士,只要我活著一天,就要和肝癌戰鬥一天。”吳孟超同志曾反覆表達過個人的心願:“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下,就讓我倒在手術室裡,那將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吳孟超拿了那麼多第一,擁有那麼多頭銜,獲得那麼多榮譽,是什麼動力還繼續驅動做他呢!那是祖國和人民給了他源源不斷的動力。他說:“作為一個知

識分子,只有把個人的發展與祖國和人民的需要緊緊聯絡在一起,我們的知識價值、人生價值才會有很好的體現。”

吳孟超同志的感人事蹟,展示著愛國愛民的赤子情懷,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體現著醫者的仁心大愛,不愧為我國醫療科學戰線的一面旗幟,不愧為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時代楷模。我們要學習吳孟超同志忠誠、矢志報國的堅定信念,學習他無私奉獻、情繫人民的高尚品格,學習他積極探索、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投身於祖國的科研事業中。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2

自從選擇了肝臟外科作為自己的事業,吳孟超就與肝臟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一頭扎進圖書館,找到一本由美國人編寫的《肝臟外科入門》,並和同事方之揚將這本20多萬字的書翻譯出來。他先後創立了“五葉四段”解剖學理論,奠定了中國肝臟外科的理論基礎;創立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提高了肝臟切除術的安全性;完成第一臺成功的肝癌切除手術和世界第一例中肝葉切除術。這位“中國肝臟外科之父”,用神奇的雙手挽救了數以萬計病人的生命。

1975年,春節剛過,一個挺著大肚子的男子在家人攙扶下,點名要找吳孟超。原來患者8年前腹部長了個拳頭大的瘤子,去醫院檢查後認為是肝癌。兩年過去了,瘤子越長越大。換了個醫院去檢查,醫生說如果是肝癌的話活不了這麼久,於是做個穿刺。不料引起大出血,醫生再也不敢接診這個病人了。

吳孟超確認這是一個罕見的特大肝海綿狀血管瘤。檢查顯示,這個瘤子直徑竟達68cm。當時,國外將直徑在5cm以上的肝海綿狀血管瘤劃為“巨大”,患者的瘤子稱得上是“超級巨大”。其最危險的是腫瘤破裂會引起腹腔急性大出血,常可導致死亡。

吳孟超帶著助手查閱了國內外大量資料,在反覆推敲後,制訂了周密的手術方案。這個方案後來被肝臟外科界奉為經典。

考慮到手術難度高、風險大,學校和醫院調集了15個科室共40多名醫務人員全力配合。

8點30分,戰鬥打響!

當切口完全開啟時,一個裝滿鮮血、藍紫色的巨大瘤體赫然呈現在眼前,讓所有在場的手術室“常客”都有點毛骨悚然。

吳孟超定了定神,沉著地切斷一根血管,並立即止血,又切斷一根血管,再止血,小心翼翼地剝離瘤體。

10分鐘,20分鐘,30分鐘,吳孟超重複著這些動作。

1小時,2小時,3小時,吳孟超依然重複著這些動作。

助手們看著他,大氣都不敢出。要知道手術刀只要稍稍碰破哪怕是一點點瘤體,鮮血立即會噴湧而出。

吳孟超的額頭滲出了汗水。護士見狀,連忙用紗布幫他吸掉。不斷滲出,不斷吸掉。

當鐘錶指向晚上8點30分,在手術檯上站了整整12個小時的吳孟超順利完成了手術!

36年過去了,這個患者依然健康地活著,已經80多歲的他還經常打電話給吳孟超,反覆表達他們全家人的感激。

吳孟超說:“我看重的不是創造奇蹟,而是救治生命。醫生要用自己的責任心,幫助一個個病人渡過難關。”

1983年春天,一對x的漁民夫婦,抱著出生4個月的女嬰求救吳孟超。吳孟超全面檢查後,很快斷定女嬰得的是“肝母細胞瘤”。這是一種少見的小兒胚胎性惡性腫瘤。當吳孟超把自己手術的想法告訴同事時,大家都為他捏一把汗。

對付危險的辦法就是做好最充分的準備。吳孟超和同事們制訂了詳細的手術方案,並請小兒科專家聯合作戰。經過3個多小時的緊張手術,有驚無險地從孩子肝臟上切下了重達600克的腫瘤,瘤子的體積竟比嬰兒的腦袋還大!10天后,孩子出院。

_年9月,畢業於外國語大學的女孩甜甜在父母陪伴下來找吳孟超求治。這個20歲剛出頭的姑娘中肝葉長了個巨大的海綿狀血管瘤,稍有不慎,就會因血管破裂大出血而死亡。

在多次討論和論證之後,吳孟超決定再闖中肝葉禁區,手術切除血管瘤。他帶領姚曉平教授用了近10個小時成功將瘤體完全切除。

“這個手術難度確實大,我們在手術中也創造了肝門阻斷新的紀錄,前後阻斷4次共103分鐘,才將瘤子切下來。”吳孟超記憶猶新地說,“瘤子有排球那麼大,放在一個臉盆裡都快滿了。”

幾十年來,吳孟超就是這樣,以一個醫學科學家的智慧和膽識,闖過了肝臟一個個“禁區”,創造了一個個世界之最,挽救了14000個鮮活的生命。直至今年90高齡,仍然奮戰在肝臟外科最前沿……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3

吳孟超曾一度沒有坐鎮門診。但陸續有患者攔路求醫,而且,多是跑了許多醫院,沒人收治的,怎麼辦?

已經配合吳孟超做了5000多臺手術的護士長程月娥這樣說過:“吳老的門診病人都是條件最差的。”我問什麼意思?她說,一是病很重,二是很窮。我再細問,知道這“窮”的含義包括一看就知道這是包不起紅包的,何況病很重,說治不了,不收你,不算錯誤。但到吳老這裡,吳老就收下來了。

看到有這樣的病人求醫無門,吳孟超覺得是自己的恥辱。他恢復了他的“星期二門診”。設在星期二,因吳孟超作為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院長,週一有必要的院務工作,星期二上午安排門診,可見已非常重視。他還經常外出主持學術會議,參加重大疑難疾病會診。儘管如此繁忙,他仍堅持看門診,碰到外出誤了“星期二門診”的,他回來後要補上。

他的“星期二門診”共12個號,掛號必須實名,而且需要患者過去的病歷。這麼做是為了杜絕號販子炒號,否則吳孟超的一個號幾千元都有人要。如果說他堅持的“星期二門診”是先進事蹟,這裡其實是有憂傷的。這些“星期二故事”折射出,貧富差距在以貨幣的形式改變著不同人群的命運。不斷進步的先進醫學,更好的醫療環境和優質服務,是向富人傾斜的……吳孟超能改變什麼嗎?每週12個號,他能做多少呢?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

有人建議吳孟超的掛號費理當高一些,吳孟超不同意,而是始終與其他專家號一樣。吳孟超籌建肝膽醫院,得到了多方支援,但經費仍有缺口,有人建議,你們醫院的肝癌治療費與其他醫院相比低不少,放開一點,錢就來了。吳孟超說,醫療費長個一兩萬,對有錢人不算啥,可對不少老百姓來說,就會有人進不了醫院的門,上不了手術檯,甚至失去生的希望。

吳孟超還儘量給病人開便宜的藥,不做不必要的重複檢查。他還要求本院醫生都要想方設法為患者減輕負擔。如今做手術,可以用器械縫合,方法簡便,但要增加費用。吳孟超說:“咔嚓”一聲,一千多元就花掉了,這可是一個農村孩子讀書一年的費用!這個90歲的科學家堅持用手工縫合,是不是有點像個納鞋底的鄉村婦女?正是這個形象,聯絡著一種偉大的傳統。

吳孟超被推薦參評國家最高科技獎,上級派人對他進行考核,確定第二天上午和他談話。機關考慮這是件大事,取消了他原定的手術。吳老得知後,堅持手術不能推遲。考核組的同志感到不解:這是個什麼病人,怎麼這麼重要?第二天下午談話時禁不住問了一句:“吳老,上午在給誰做手術啊?”吳孟超說:“一個河南的農民,病得很重,家裡又窮,鄉親們湊了錢才來上海的,多住一天院,對他們都是負擔。實在抱歉,讓你們等我了。”考核組的同志聽了肅然起敬。我們還能說什麼呢?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4

在中國歷史上,最令人驕傲的外科醫生莫過於華佗。他用“麻沸散”給病人施行剖腹手術,是世界醫學史上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治療的最早記載。華佗被尊為“外科鼻祖”。華佗家族是個望族,到華佗出生時已衰微。其名“佗”,有負載之意,寄寓著家族期望他振興門庭。長大後的華佗卻肩負起另一種重擔。他處在東漢末,戰亂頻仍,疫病流行。當時的著名詩人王粲曾有《七哀》詩曰“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華佗不只是外科醫生,他精通內、婦、兒、鍼灸各科,還精於藥學,“麻沸散”便是在此基礎上的創造。他是個想盡各種方法去解決生民病苦的醫生。所以一生不願做官,願奔走民間,行醫客旅,拯救了無數生命。

中國最著名的藥王是孫思邈,他的故鄉陝西省耀縣孫家源有中國最壯觀的藥王廟,其中還有後人紀念孫思邈父母的殿堂。他的父母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們的自小多病的兒子日後會成為名垂千古的醫生。在婦女的命運令人心酸的時代,孫思邈的醫學鉅著《千金要方》把《婦人方》列在卷首,接著是《少小嬰孺方》,由此也為中醫婦科和兒科發展為專科奠定了基礎。何謂千金,孫思邈在《序》中寫道:“人命至重,有貴千金。”

有心觀察可一再看見,歷史上那些醫學聖手,都因有一顆深切關懷平凡生命的偉大心靈,才會聚精會神、全力以赴地去鑽研醫術治病救人,才積累起高超醫術。這樣的醫生就是蒼生大醫!

吳孟超繼承了這種偉大的品德。已經90高齡的吳孟超孜孜不倦地為建設中的安亭新院奔忙,其實是在為自己去世之後的肝癌防治事業深謀遠慮、鞠躬盡瘁。他期望通過這個巨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中心,把中國和世界上有志於這項事業的人才會聚於此,通過30—50年的努力,找到阻止肝癌形成和治療肝癌的根本途徑,最終戰勝肝癌!所以,我以為吳孟超就是為了戰勝肝癌而來到這個世界的。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5

吳孟超總結式地對記者說:“我這一生有三條路走對了:回國、參軍、入黨。如果不是在自己的祖國,我也許會很有錢,但不會有我的事業;如果不在人民軍隊,我可能是個醫生,但不會有我的今天;如果不是加入黨組織,我可能會做個好人,但不會成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一分子。”

1922年夏天,吳孟超出生在x閩清。因為家境貧寒,在他3歲時,父親就背井離鄉到馬來西亞謀生。5歲那年,吳孟超跟著媽媽到馬來西亞投奔父親。很快,小孟超就幫著家裡舂米、割橡膠了。

“父母嘗夠了沒有文化的苦,再窮也要讓我認字、讀書。”於是,上午割膠、下午上學,這樣的生活一直延續到17歲。吳孟超讀書刻苦、用功,成績總是數一數二。而正是那段時間割膠,他把割膠刀玩得飛舞。採訪中,詼諧的吳孟超對記者說,這就是最早的“手術訓練”。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吳孟超深受抗日救國思想影響。國中畢業時,身為班長的他和同學們商量,把畢業聚餐費捐給國內浴血奮戰的抗日將士,得到一致同意。不久,他們竟然收到了朱德發來的感謝電。那封感謝電像燒紅的烙鐵一樣,深深地印在了吳孟超心裡,成為他一生難以忘卻的紅色記憶。

上前線去抗日!這是他當時最迫切的願望。1940年春天,吳孟超約好同學一起登上回國的輪船。他們一路車船顛簸,經新加坡、過越南,自_入境。

到x後,由於戰爭封鎖,一時到不了x,吳孟超只好在x繼續求學讀書。1943年秋天,吳孟超考取了德國人創辦的同濟醫學院,成為“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學生

吳孟超至今記得1949年x解放時的情景。那天,天剛矇矇亮,他開啟宿舍臨街的窗戶,發現馬路邊躺著一排排和衣而睡的解放軍戰士,沿街商鋪的門靜靜地關著,沒有半點嘈雜和喧鬧。他被眼前這支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的軍隊深深地震撼了。早就對共產黨充滿嚮往的他,此時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加入這支隊伍,跟黨走。

1956年,吳孟超的夙願終於實現。這年3月,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5月,如願參軍入伍。從此,不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遇到什麼樣的挫折、受到什麼樣的委屈,他對黨的信仰沒有絲毫動搖,為黨工作的忠心始終不變,並且始終充滿奮鬥的激情。

1958年,裘法祖受聘為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兼職教授,吳孟超再次成為他的學生。在裘法祖悉心指導下,吳孟超手術水平大有長進。但吳孟超覺得光做個普通“開刀匠”還不夠,到底該朝哪個方向發展呢?他把自己的想法如實告訴了老師。裘法祖對他說:“肝臟外科目前很薄弱,我國又是肝臟疾病高發地區,如果你有決心,可以往這個方向發展。”

吳孟超茅塞頓開。從此,拉開了向肝膽外科進軍的序幕。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6

留美歲月

1935年9月,錢學森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學習成績一向名列前茅。在畢業後的實習期間,錢學森充分地感覺到作為弱國國民的辛酸。當時的中國,在歷經了百餘年的貧弱之後,中國人在國外留學,被歐美列強國家的人極端的輕蔑,中國人飽受美國人的歧視。

1936年10月,錢學森進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成為美國籍匈牙利人科學家馮卡門的得意弟子。師生二人在長期的教學過程和科研研究中,彼此磨合,留下了深厚的友誼。當時的馮卡門先生是剛剛興起的航空科學中的頂尖科學家,是動力學上的教授。初次和錢學森見面的馮卡門對這位儀表莊重的年輕人倍加讚許。他提出了很多問題,可是都被才思敏捷的錢學森回答出來。之後的幾年中,錢學森先後獲得了數學博士學位、航空工程碩士學位、航空博士等學位,併成為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火箭研究小組的主要成員之一_。

40年代初,錢學森和另一個航空科學家馬林納合力發表了重要的研究報告《遠端火箭評論與初步分析》,這一論文成為美國研製對地導彈和探空火箭的理論基礎。此外,錢學森還參加了美國核武器研製的“哈拉曼工程”。

1945年到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停息後,國內解放戰爭也在節節勝利,錢學森先生意識到民族解放、復興在即,他決定要回國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中,可是歸國路途確實是想象不到的坎坷和艱難。

1950年,因為懷疑錢學森是美國共產黨員,美國取消了他參加機密研究機構的資格。錢學森以此為契機,用回國探親這個理由準備回到闊別許久的祖國。正當他要動身的時候,卻被美國移民當局扣押,幸好被同事以一萬五千元美金保釋出來。但此後,美國屢次阻擾他回國,錢學森遭到了美國當局長達五年的扣留和迫害。

據錢學森晚年時候的講述,在美國羈絆的五年中,他時刻不忘回國,每一天都在準備著行李。由於美國政府的刻意壓制,家中的生活條件很差,還要經常搬家。好在妻子蔣英賢良淑德,撫慰了他那寂寥無助的心。妻子蔣英毅然辭退家中所有的女傭,一個人包攬了家中所有的家務活。

在這五年當中,錢學森先生並沒有放棄回國的打算,他在美國加州學院任副教授,在教書之餘,不忘繼續研究自我的學術,並在1953年發表了《從地球衛星軌道上起飛》一文,1954年出版的《工程控制論》更是引起了行業領域的轟動。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7

在去美國的傑克遜總統號郵輪上,冰心與吳文藻相識。冰心在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研究院攻讀文學學位,吳文藻在達特茅斯學院攻讀社會學,他們從相互的通訊中,逐漸加深瞭解。1920xx年夏天,冰心和吳文藻到康耐爾大學補習法語。1920xx年冰心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而吳文藻則繼續留在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學位。1920xx年6月15日,冰心與學成歸國的吳文藻在燕京大學臨湖軒舉行婚禮,司徒雷登主持了他們的婚禮。

冰心是一個時代的代表,也是比較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尤其是在建國以後,她總是以愛祖國、人民、關心兒童且投入非常多的一些社會活動中去。一生有很多的代表作,算的上是一位奇女子。直到1999年在她99歲的時候在北京病逝!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8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女排決賽,中美巔峰對決,身高1米84的中國女排主攻手郎平擊潰了美國女排的防線,幫助中國女排登上了冠軍的寶座,賽後誕生了一個流行詞——“鐵榔頭”。“鐵榔頭”郎平兩次在中國女排最困難的時期,主動接下了中國女排主帥這個“星球上壓力最大的職業”: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際,她毅然歸國,擔任女排主帥,累倒在工作當中;第二次是2019年中國女排倫敦奧運會被日本隊淘汰,2019年同年齡隊友陳招娣撒手人寰,這一系列的悲痛觸動了郎平內心深處的女排情結,於是她冒著“一世英名可能毀於一旦”的風險再次走馬上任,僅僅一年半時間,郎平就帶領中國隊於2019年時隔2019年重返世錦賽決賽舞臺,最終奪得亞軍,並於2019年重奪世界盃冠軍。30年來,從擔任主攻手時的“五連冠”到任教練率中國女排重返世界之巔,“鐵榔頭”似乎已經是奇蹟的代名詞。

60歲的人會為她加油,20歲的人會為她點贊,業內圈外都會給她叫好,順境逆境大家都信任她。郎平率領中國女排時隔2019年再奪世界冠軍,賽後接受專訪不禁哽咽“我覺得我的老教練袁偉民指導也給了我很多的鼓勵,他也說‘作為強者……要面對各種困難!’。”這是郎平職業生涯第三次迴歸中國女排,每次迴歸都是國家隊最困難的時刻,這次迴歸對個人而言也是非常艱難的一次。

回憶這次執教中國女排前的糾結,郎平透露“從內心來講,覺得這個隊現在確實走下坡路,我作為老女排來講,我是有責任,就是在女排最困難、國家需要你的時候,你應該可以做這個貢獻;另一方面就覺得,自己年齡其實現在也不小了,也擔心自己身體萬一是撐不下來。現在因為我動嘴比較多了,動手比較少一點還好,我們年輕教練都能夠做得非常好。”

2019年4月1日下午,一則令人悲傷的訊息突然傳出,五連冠名將陳招娣因病去世年僅58歲,“如果有來世,我們還一塊打球;如果有來世,我們還做姐妹。”昔日隊友陳招娣的去世,讓郎平悲痛不已。參加完追悼會,郎平做出人生又一個重要決定,4月15日女排國家隊主教練競聘會出現在公眾面前,“其實做出這個決定是非常不容易,應該是我執教生涯中最糾結的一次,主要是考慮到自己的身體是否能承受這個工作量。”

多年的職業生涯,超負荷的大訓練量,郎平身體出現了嚴重的傷病,醫生說這些傷病會伴隨她一輩子,“我膝關節(手術)比較多了,主要都是清理手術,做過7次,我的雙胯做了一邊一次,那個有腰間盤突出,(你可以發一個殘疾證),絕對,我都不知道是幾級了,然後頸椎做了手術,也是頸椎盤完全壓迫神經,所以從整個運動創傷來講,不下十次的手術。”

2019年4月25日,眾望所歸的郎平重掌女排帥印,儘管已經53歲了,但是一到訓練場上還是原來那個勞心勞力的郎平,每堂訓練課下來,不是膝蓋腫了,就是腰動不了。僅僅兩年,中國女排在郎平的精心打磨下,一大批有天賦能吃苦的90後小將脫穎而出。

談及恩師郎平,世界盃MVP主攻朱婷娓娓道來,“就是她站在那兒的氣場就很強,我覺得郎導始終就是郎導,‘鐵榔頭’我覺得誰都替代不了,至少現在是沒有的。”兩米副攻高妹袁心玥直言,“她對我們來講也是一個非常鮮活的例子,就是中國老女排的精神!”二傳沈靜思感慨“郎導頂著巨大的壓力,心服口服,真的!”。

“郎平”兩個字在世界排壇一直與奇蹟劃等號,17歲作為天才選手入選國家隊,並且迅速成為世界級主攻。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郎平和老女排一起創造世界大賽五連冠奇蹟,1985年因為傷病在25歲時無奈退役出國深造,而後以職業運動員和教練員身份輾轉美國、義大利等,雖然常年在國外,但心裡一直有割捨不下的情懷……

1990年,中國女排青黃不接,郎平放棄國外俱樂部的優厚待遇,重新披上1號戰袍返回國家隊,當年帶領女排斬獲世錦賽亞軍;1995年,已經成長為世界名帥的郎平再次迴歸,她放下四歲的女兒臨危受命執教處於低谷的中國女排,再度帶回到世界一流;現在年輕的中國女排,是一支凝聚新老女排血液的球隊,已經牢牢打上郎平的印記,已經55歲的郎平目標不僅僅是下一個冠軍,還有中國女排精神的延續。

和央視主持人白巖鬆聊到隊長惠若琪世界盃的意外缺席,郎平眼中含淚釋疑“她就是在那一天,我們來決定她去還是不去,所以從這點對我們來講,就是一般人可能很難想象,比如我們為這個比賽(世界盃)準備了三年,然後要出發了突然說她不去了,你還得裝的好像沒事一樣,因為還想我不能失控,隊員要看著你啊,但覺得怎麼這麼背啊,這口氣就是緩不過來。”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9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段樹民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不容否認的是,這給中藥與現代科技的結合帶來啟示,傳統中藥如果能與時俱進,在研發、製藥等各個環節不斷引入現代製藥技術,就能取得更加深遠的世界影響。”

同時,在段樹民看來,諾獎花落青蒿素也再度明確了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定的“風向”:不僅重視基礎學科研究,也鼓勵應用醫藥科技的發展。“對我們的應用研究是振奮和激勵,鼓舞我們在應用領域去攀登更高的山峰。”

“這是中國自然科學特別是醫學的零的突破,更重要的是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藥的價值。”壽旦對本報記者表示,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成為對中醫藥工作者們的一劑“強心針”,身邊的同事和同行從下午開始都在熱聊著這個話題。

壽旦告訴記者,_多年過去,青蒿素仍然發揮著巨大的效用,目前美、德等發達國家仍在進行著青蒿素結構改變方面的研究,研發更加有效、更少副作用的抗瘧藥物。“面對瘧疾,當大多數的西藥已經出現耐藥性,靠開發青蒿素找到新的藥物,開闢了一條藥物開發的新路途。”

“西藥辦不到的事情,也許我們的中藥就能辦得到。”在壽旦看來,源自植物、動物、礦物的中藥在療效和減少副作用方面擁有著不小的優勢,中藥更多地走向世界,有利於實現藥物的多樣性,更好地造福人類,青蒿素就是一個成功的範例。

中國科學家因在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次獲得諾貝爾獎,又是我們浙江人,段樹民表示:這是一個夢幻般的開始,隨著我國科研土壤的越發肥沃,隨著浙江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建設的不斷推進,未來的精彩值得期待。“屬於中國、屬於浙江人的第二個乃至更多的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

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的大螢幕顯示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的科研成果。圖左中醫古籍《肘後備急方》記載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藥用價值。新華社發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10

“我們檢驗科近年來取得的諸多科研成就,都和她的付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她對工作充滿了幹勁,總是活力滿滿,就像小太陽一樣影響著我們。”……3月20日,山東省支援威海臨床醫學檢驗專家白曉卉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去世。3月21日,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來到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白曉卉的同事、學生一起回憶起她生前的點滴。

“小卉來醫院之前,我就對她有所耳聞,因為她的科研成就多,成績也很突出,所以我們對她印象都很深刻。她沒有因為自己有很多優秀的成就,就對工作有所怠慢,反而很踏實地執行院裡安排的各種工作任務。”作為白曉卉的前輩,金炎和她共事4年多,談及白曉卉初入職的時光,金炎感慨好像就在昨天。

“因為她比我小,所以我平常都叫她小卉。後來她去主管科研了,我們不在一起共事,但也有很多接觸,每週都會有科研彙報會議在一起。學生論文和工作人員的標書,她都會一一過目並提供很多詳實的意見。在學科研究的前沿領域,她也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意見。我們檢驗科近年來取得的諸多科研成就,都和她的付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金炎說,曉卉活潑開朗,是一個富有正能量、很有感染力的人,她走到哪裡都能很快地融入到集體當中,是一個讓人非常喜歡的人。

金炎還說,工作中的白曉卉,不但在前沿研究領域貢獻非凡,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也是勤勤懇懇。“過年期間我們主任巡查科室的時候,發現她的實驗室亮著燈,推門一看,原來是她在進行科研實驗。她的成績如此之多,也跟她的努力密切相關。”

原本主攻遺傳性失聰領域的白曉卉,為何走上了抗疫之路?金炎說:“她原本的學科在分子診斷領域有著很深的造詣,恰好與當前防疫檢測的前沿技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疫情暴發後,分子實驗室建設成為了醫院建設的重中之重,她便主動請纓,前往北京支援抗疫,從此為實驗室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新冠防疫實驗室對氣流穩定、分割槽規劃等技術要求很高,實踐起來面臨許多困難,但她從來沒有膽怯過。從裝置規劃到流程制定,她都親力而為。”同事劉芸說,她今年1月份和白曉卉一起支援河南新冠病毒檢測,在河南期間,真正感受到了白曉卉的聰明能幹、工作嚴謹。因為她的能幹,大家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任務。

“白曉卉的去世,是科研領域的一大損失,尤其是她主要從事的包括遺傳性耳蝸的致病基因研究、分子檢驗等領域,也是難以估量的損失。”劉芸說。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11

陳超英生前擔任中建五局土木公司董事、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和工會主席,她的事蹟,震撼人心,感人肺腑,讓我們再次受到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和再教育,也讓我們又一次思考一個命題:怎樣永葆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目前,我縣正在深入開展“雙學雙提”活動,陳超英的事蹟無疑為這一活動注入強勁的活力,也是我們廣大黨員幹部的“清醒劑”。執政為民,做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這絕不是一句空話,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標準,陳超英的事蹟,就已經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心中無私天地寬,廉潔從政鑄豐碑。

心中無私,是對集體負責的表現。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陳超英所在企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面臨內債清欠、理順勞動關係等矛盾,作為工會副主席的她始終堅守崗位,忍辱負重開展工作。一位討要工資的職工端起熱茶潑到她臉上,她仍然不動聲色擦掉茶漬,強忍淚水,笑容滿面用平和的語氣安慰職工。多次被討要債務者堵在辦公室不讓吃飯,她依然熱情洋溢做好疏導工作。她以春風般的態度溫暖了企業困難時期職工的心,被基層職工譽為“群眾的貼心人”。當時, 她有機會回北京工作,但她毅然放棄。為什麼她所在的企業能夠渡過難關、化險為夷?為什麼她所在的集體能夠做大做強,就在於有一大批像她一樣的心中無私的領導和職工。如果人人都私心太重,私慾膨脹,單位效益好的時候大肆揮霍,單位不好的時候“腳底抹油”,只從私利出發,集體的利益必然會受到損害。作為一名企業的高階領導幹部,在企業面臨困境的時候,陳超英沒有怨天尤人,更沒有乘機回北京,而是堅守崗位,哪怕是討要工資的職工把熱茶潑到她的臉上,她也仍然強忍淚水,安慰職工。其實,這會兒最需要安慰的就是她自己啊!我們領導幹部,不正是要學習陳超英這種以集體為重,以大局為重,忍辱負重的精神嗎?當我們的工作遇到困難的時候,當我們不為人們理解的時候,我們應該好好想想陳超英,想想她是怎麼做的,我們還會有怨言,還會不把工作做好嗎?而做到這些,首先要心中無私,本著對國家、對單位、對集體負責的態度。

心中無私,是對下屬、職工負責。學習陳超英,就要學習她關心職工,心繫民眾的強烈責任感。群眾工作無小事,和-諧社會在點滴。陳超英對企業職工,對民眾,滿腔熱忱.把職工作為自己的親人。500多位離退休職工沒有她不認識的,1000餘在職職工沒有她不瞭解的。她走訪過大部分職工和離退休人員家庭,殉職前幾小時還在職工家裡慰問;她能把員工、離退休老同志的生日等生活大事記得那麼清楚,每逢節日或是哪位職工生日,人們收到的第一個祝福資訊一準是她的。每逢職工有難事,第一個到場處理的總是她。古語說,“士為知己者死”,作為領導,如果能關心下屬、職工,尊重他們、理解他們,一定會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構建融洽的工作氛圍,上下一心,把工作開創性地做好。我們平時在工作中,是不是抱怨過工作不好開展?是不是也遇到過下屬不配合自己的工作的現象?心中無私,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重要地位,群眾自然會擁護你,會支援你,工作開展好了,順利了,單位的效益也就會上去,群眾自然也能享受到單位發展帶來的好處。現在有少數企業,出現了“窮廟富方丈”的現象,領導漠視職工的利益,只管中飽私囊,讓企業破產,單位倒閉,職工下崗,極大的損害了幹部形象,傷害了職工的切身利益,破壞了社會的安定和-諧。我們學習陳超英,就是要學習她關心群眾疾苦的精神,對下屬、職工負責,樹立起優秀幹部的光輝形象。

心中無私,是對自己負責。作為公司的主要領導,陳超英分管過房改、物業,手裡掌握上千套住房分配權,俚沒有為自己拿過一套房,哪怕是一間中午臨時休息的過渡房。殉職前一直住在15公里以外、一套愛人單位建了十幾年的80平米公寓房。她長期主管組織人事、協管人力資源,兩個親妹妹失業十多年,幾個侄兒大學畢業到外地打工,但她堅守給自己立的規矩,沒有給任何親人在單位安排過工作。她是公司工程分包與材料裝置招投標監督小組組長,但從不為任何親朋介紹工程業務、聯絡材料供應,曾經數次婉言拒絕了老同學提出的分包工程要求。這些年,我們看到了很多官員身陷囹目的墮落史,哪一個不是因為吃拿卡要、受賄腐-敗呢?私心膨脹,慾壑難填,受賄動輒以百萬、千萬計,為私營老闆跑工程提供方便,自己好撈取不義之財,結果,“豆腐渣”工程頻現,國家財產遭到重大損失,自己也在東窗事發的時候踏上了不歸路。陳超英為什麼能贏得那麼多群眾的愛戴,就在於她一心為公,不計個人得失,甚至該自己得到的,她也主動放棄。在外地參加會議,為了給企業節省費用,她一個人住在會議賓館旁一個68元一晚的小旅館。不僅如此,就是三年累計下來的126000餘元應得的車貼,她一分錢都沒有拿,被身邊同事戲謔為“傻書記”、“笨姐姐”;她還常常把自己的錢拿出來,捐給那些生活有困難的職工。這和個別揮霍公-款,吃喝玩樂的官員不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嗎?在工作中,找們就是需要這樣的“傻”,這樣的“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贏得民心,永葆清廉本色,成為百姓信得過的帶頭人!陳超英因公殉職後,職工群眾自發以各種形式悼念她,1000多人從各地趕來長沙送別她。正是因為陳超英心中無私,才贏得了群眾的讚揚,贏得了民眾的口碑,也贏得了職工永遠的懷念!她是用自己的光輝事蹟,對“為自己負責”做了最好地詮釋。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歷史是公正的,群眾是公正的,只要我們做好了工作,一心為民,一心為公,群眾就會不忘記我們,歷史就會銘記我們。我們要以陳超英為榜樣,緬懷、學習、實踐,以廉潔從政、為民造福為理念,以“雙學雙提”活動為契機,鑄好“民心工程”,做優秀的共產黨員,做群眾信得過的廉潔幹部。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12

老楊和小馬是我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所在連隊的兩個炊事員,分別來自安徽和山東,是淮海戰役剛開始就參軍的兩個老兵,1950年底入朝參戰。

經過二次大戰役的勝利,敵人節節潰退,只得坐下來談判。一天,炊事房的班長和司務長去連部開會,傳達上級對當前戰爭形勢和我們的任務,要求無論是前線還是後方部隊,空中和地面要開展冷槍冷炮運動。無論白天和黑夜,小部隊三三兩兩突擊夜襲,摸崗哨,捉舌頭,前沿陣地佈滿了神槍手射擊臺。神槍手個個大顯本領,只要敵人一露頭,就叫他上西天。兄弟部隊的戰士在黑夜繞過敵前沿陣地的崗哨,去炸敵人的坦克、裝甲車、炮陣地、宿營地,戰果累累,捷報頻傳。高炮部隊和高射擊槍配合對空集襲射擊,擊落敵機。敵人不敢任意走動,驚慌失措,敵機也不敢成群結隊來我前沿陣地和後方交通要道、橋樑、坑道任意轟炸。

這天下午,炊事班長傳達連部會議精神,炊事班熱鬧起來了,三三兩兩議論開了,想辦法,找竅門,定措施,有的寫請戰書,保證書,還有幾個老兵打了報告要求調到班、排去,到敵人的前沿陣地去。

初冬的一個傍晚,我們炊事班的老楊和小馬,挑著燒好的土豆和地瓜,給埋伏在敵人前哨的陣地部隊送飯。天還在下著細雨,

他們忽然看見右前方只有幾米遠的地方,有兩個人影。定神一看,原來是兩個美國鬼子,是肩上扛著衝鋒槍的流動哨。小馬正準備摸身邊的手榴彈,老楊搖搖手,指著身旁的小扁擔。說時遲,那時快,兩個鬼子走近還不到兩步,老楊和小馬突然從草叢裡一躍而起,一個箭步舉起扁擔衝過去,大吼一聲:“不許動!交槍不殺!”這時鬼子嚇破了膽,舉槍跪下,連叫:“OK!OK!投降!投降!”乖乖地交了槍。這時鬼子還不知道這扁扁長長的扁擔是什麼槍。

說起這兩支小扁擔,還是淮海戰役勝利後,之前老鄉送給他倆的,一直跟隨者老楊和小馬行軍打仗、燒飯,從華東到朝鮮,一直到朝鮮前線,這次就是炊事員的兩支扁擔立了大功勞。兩個美國俘虜剛押送到連部,連長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老楊報告說:“我們炊事房給你們送來了兩個大草包。哈哈!”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13

某公司是以經營製造、銷售紡織品,出口自產的棉紗、面滌綸紗、棉坯布、棉滌綸坯布等系列紡織品及服裝的企業。20xx年以來,公司生產用原材料價格、用工成本漲幅較大,而產成品價格基本維持以往水平變化不大,作為主營業務紡織盈利較低,僅靠牛仔布維持經營,加上受國家紡織行業出口退稅政策影響,公司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20xx年8月開始,企業經營困難;由於招行撤資1000萬元等原因,20xx年11月起,整個企業資金鍊瀕於斷裂,導致企業停產。

工行桓臺支行在該企業融資總額為5127.64萬元,其中:3760.14萬元為房地產和機器裝置抵押,1367.5萬元為另一企業擔保。自20xx年1月開始逾期欠息,至20xx年6月底,全部進入不良,五級分類為次級類;當前為可疑類。

貸款行於20xx年元月對其起訴,、並訴前保全查封我行抵押的房產、土地、裝置,我行勝訴後立即申請強制執行。通過多方努力,幾經周折,法院委託於20xx年6月21日公開拍賣涉案資產高於評估價25%成交,目前已全部清收我行貸款本金5127.64萬元及訴訟費用。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14

,男,1958年12月出生,漢族。20xx年7月任**鎮**村支部書記。幾年來,充分發揮黨支部書記的先鋒模範作用,認真貫徹執行黨委、政府的決定,勤政愛民,恪盡職守,團結和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勤奮努力,紮實工作,帶領全村百姓共同致富,為我鎮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較為突出的貢獻,

一、臨危受命,規範、理順兩委班子建設

20xx年前是**村村委會主任,20xx年春夏之交**村與**村合併為**村,合併後全村人口2800人,耕地面積5700畝,在支部換屆選舉中被選舉為新合併村支部書記。合併前兩村的經濟情況差距較大,特別是作為小型村村幹部領導一個新的大村,對他來說一個巨大的挑戰。

上任伊始,他著手製定了針對兩委幹部的財務管理制度,村務政務公開制度,兩委民主議事制度,並且帶領遵守執行,加快了該村農民主化程序,向群眾展示了一個清正廉潔的兩委班子形象,為兩委各項工作打下群眾基礎。

二、加強支部黨建程序,黨委支部各項建設

村黨支部不但對兩委成員嚴格要求,他們還實行對普通黨員實施考核,對於違反黨章和違法行為的黨員絕不姑息,該教育的教育,該上報上級紀檢的上報,為避免出現亡羊補牢的狀況,他們定期請鎮黨委對全村69名黨員進行政策、

法規的培訓,使全村黨性近一步加強,使黨員的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民主管理職權充分發揮,把支部建設真正落在了實處。

帶頭與生活有困難的家庭結成幫扶對子,在他的帶領下,全村有43名黨員在幫扶結對子活動中發揮餘熱,在群眾中樹立了黨的光輝形象。

三、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平衡村民貧富差距

合併前兩個村經濟上各有特色,原許家村的棚菜生產為主導產業,原**村以養殖業為致富專案,兩村都以水田為大田種植業支柱。20xx年開始,帶領群眾在全村新建千頭仔豬繁育場2個,半自動雞舍3棟,年平均肉產量2萬斤,蛋產量1萬斤,雞產量5000斤。

全村新打電井24眼,新發展水稻田400畝,生薑種植200畝,全年裸地菜產量突破10000斤。20xx年全村新建大棚47座,近70畝,全村蔬菜產量8萬斤以上。

全村充分發揮運輸業強勁勢頭,繼續佔領綏中運輸業市場份額,目前全村有大貨車105輛。

廣泛開展勞務輸出和剩餘勞力就業的引導和安置,逐步清除村屯經濟不平衡現象,減輕人民群眾貧富差距對社會穩定產生的負面壓力。

四、加強新農村建設,改善村民文化生活質量

在集體經濟好轉後,帶領兩委成員修建了標準化支部,對村屯路面進行整修,全村村通油路達3公里,有線電視覆蓋率達70%以上,全村電話普及率達85%,30%群眾用上了自來水,全村有定點診所2個,國小一所,80㎡以上標準化超市2個。

五、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維護群眾切身利益

**村是六股河干渠最早受益村,全村水田達900餘畝,自20xx年乾渠用水不足,一邊多方籌措資金,一邊到上級水利部門爭取援助水泵、管帶等裝置,同時帶領群眾打井耕田,使全村水田及時插秧耕種,受到了廣大群眾和上級領導廣泛的認可。

20xx年,**村歷史遺留的機動地承包到期和一些歷史原因造成承包戶和廣大群眾的矛盾一觸即發。配合鎮政府幹部逐戶做工作,調節各個矛盾,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最終雙方和解,避免了群訪事件的發生和矛盾的擴大與激化。

幾年來,清正廉潔,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中來,他把一個面貌相對落後的村逐步打造成**鎮中部經濟文化相對發達,人民生活相對富裕,社會相對穩定的村,他捨己為人,努力工作。為我鎮農村事業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15

申紀蘭,中共黨員,1929年12月出生,1952年任山西平順縣西溝村李順達農林畜牧生產合作社婦女隊長。1953年4月,當選為全國婦聯第二屆執委。1954年9月,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歷任第一至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1973年,當選為山西省婦聯主任。1983年,辭去省婦聯主任的職務,擔任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1955年被評為全國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1958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1952年、1978年、1989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20__年作為特邀代表出席了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

20__年第一次見到申紀蘭,是2月28日。那一天,太行山區的山西省平順縣迎來了春節後的第一場雨夾雪。

一大早,到了西溝村,下兩道坡、拐兩個彎,走進了申紀蘭的新房子。申紀蘭高興地把我們領到了二樓,一會兒推開臥室門,一會兒推開書房門,生怕記者看不清楚,“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在西溝能這樣,不容易呀!”70多歲的老人滿面春風。

申紀蘭是20__年臘月二十六搬進新房的。她是西溝村的功臣,是全國唯一的第一屆至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曾擔任過山西省婦聯主任,現任長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50多年來,她一直沒有離開過西溝村,一直住著那間低矮破舊的瓦房,20多平方米狹長的空間既是臥室,又是廚房,還是客廳。縣、鄉、村的幹部和群眾多次動員她住進條件較好的房子,她都婉言謝絕,理由很簡單:“等西溝村的村民生活條件都改善了,再說!”

她一路拉著記者的手,參觀了村裡一排排的樓房,樓上樓下230多平方米,比她現在住的新房子要大1/3,“村裡一部分人住進了這種樓,一部分人住進了我那樣的樓。這樣,在新房裡我才睡得踏實、吃得香呀!”

“我的根在西溝村、在農民中,就應該在這裡生根發芽”

聽說是人民日報的記者,申紀蘭顯得格外地親切,她說:“是咱們的《人民日報》最先把我要求男女同工同酬的心願表達出去的,那時候婦女乾點事難呀。”

“好女走到院,好男走到縣”,這是當時西溝村沿襲多年的習俗。婦女不僅在家裡地位低,在集體勞動時也得不到同等的機會和待遇。婦女們無論做了多少活、付出了多少勞動,在計算工作量時,習慣上兩個女工頂一個男工,而且分數只記在男性家長或丈夫的名下。1952年,申紀蘭帶領24位婦女與村裡的“男勞力”泥裡、水裡一起幹,完成的定額還常常超過“男勞力”,爭得了同工同酬的權利。1953年1月25日,《人民日報》報道了她們的事蹟,申紀蘭名揚全國,男女同工同酬被寫入了新中國的《勞動法》。

當年的4月,申紀蘭當選為全國婦聯第二屆執委。6月5日,申紀蘭出席了在丹麥召開的第三屆世界婦女大會。1954年9月,申紀蘭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出席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榮譽接踵而來,職務不斷變化,但申紀蘭始終堅持一點:不離開西溝村,不離開勞動崗位。1973年,申紀蘭當選為山西省婦聯主任,心裡侷促不安,“我文化水平不高,怕誤了工作,我一天不勞動心裡就發慌,怕在城裡待不住。”然而,面對群眾和組織的信任,申紀蘭實在無法拒絕,她鄭重地向組織提出:“我永遠是一個普通農民,不領工資,不轉戶口,不定級別,不配專車。允許我經常回西溝參加勞動。”組織上答應了她的請求。

在擔任省婦聯主任的10年中,申紀蘭基本上沒有離開過西溝村。機關的事,她“託付給有文化的同志幹,同志們幹得都比我好”。1983年,申紀蘭辭去了省婦聯主任的職務,重新擔任村裡的黨總支副書記。同年,她當選為長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連任至今。她每次從村裡趕到市裡開會,散了會就又回到西溝村。在此期間,申紀蘭帶著鄉親們天不亮就上山,天黑了才回家,在332個幹石山坡上植樹造林,硬是在230多條荒溝中築壩造地,種了2萬畝松樹,300畝果園,還有3萬株核桃。如今,成材的林木已有1?5萬畝,按市場價,相當於村裡623戶人家每人在山上存了2萬多塊錢。同時,她又帶領大家先後建起矽鐵廠、磁鋼廠等10多個企業。

在村裡,申紀蘭感到很充實,她說:“我的根在西溝村、在農民中,就應該在這裡生根發芽。”

“黨員幹部的本色是啥?是勞動,是奉獻,是服務”

申紀蘭有申紀蘭的幽默,記者幾次問她的年齡,她總是不正面回答,憨厚地笑笑,“現在不是不時興問女士的年齡嗎?我不想說得那麼大,我覺著我還年輕,腿腳好得很,還能上山、爬坡、幹活哩!”幹活、勞動,不僅是申紀蘭多年的習慣,而且是她的愛好。隨著時代的發展,愛勞動的申紀蘭又添了新心思,“要把村裡人往富路上引,得滿世界想辦法。”1984年冬,申紀蘭帶幾名村幹部到南方考察。所到之處,鄉鎮企業給農民帶來的巨大變化讓申紀蘭一行人眼熱心跳。經過半個多月的考察,西溝村人理解了“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的道理。1985年4月,他們決定利用本地豐富的矽礦資源建一座鐵合金廠。申紀蘭去長治,上太原,赴北京,申請專案資金,尋找投資夥伴。1987年10月,作為西溝村第一個企業的鐵合金廠終於建成投產。剪綵那天,當第一爐滾燙的鐵水奔騰而出的時候,申紀蘭激動得喜淚滿面。如今,這個廠已發展到年產矽鐵5000噸的規模,產值達到3000萬元。

之後,“紀蘭飲料公司”、“紀蘭綠色產業公司”、“西溝人家”等企業紛紛成立。申紀蘭四處奔波,跑市場、找銷路、做廣告。西溝的山野菜、大紅袍花椒、旱地瓜果、核桃露飲料等,源源不斷地運出山外。申紀蘭說,“只要是規規矩矩經營,老老實實納稅,只要對群眾的增產增收有利,我的名字、西溝的名字可以隨便用。”

通過努力,西溝村逐步實現了綜合發展。20__年,西溝村經濟總收入達到了1?2億元,實現利稅10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66元,是平順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最高的村。村委會主任周建紅認為,“這凝結著申大姐的心血和汗水,與她的無私奉獻分不開。”

對於這些,申紀蘭有一個樸素的解釋:“黨員幹部的本色是啥?是勞動,是奉獻,是服務。”

“群眾的事,該幫的不幫,該說的不說,心裡過不去”

多少年來,申紀蘭愛講一句話,“群眾的事,該幫的不幫,該說的不說,心裡過不去。”她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村民張章存深有體會,“在西溝,她忙的都是大家的事。”村民有的想外出搞勞務,她就出去攬活計;有的為產品積壓發愁,她就上河北、到安徽找銷路;有的需要化肥、種子、農藥,她就外出聯絡採購。誰家裡有困難,總有她的身影。

村民郭軍顯患小兒麻痺致殘,家中生活艱難,申紀蘭多次登門開導,鼓勵他搞家庭養殖,還幫助他購來種兔、種豬,並給他找好了場地。現在,郭軍顯養兔百餘隻,養豬50餘頭,他伸出一根指頭說:“年收入上萬元了!在村裡,申大姐最愛幫我這號人。”

西溝村長期缺水,人畜飲水有困難,申紀蘭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四處張羅聯絡打井的事,還把自己獲得全國“保護母親河”獎的2萬元獎金全部捐給了村裡的打井工程。20__年6月,西溝村終於打出了自己的第一眼機井,全村人吃水有了保障。事後,村裡要還她的錢,申紀蘭說啥也不要。其實,村裡人都清楚,申紀蘭的日子過得很拮据。每年除了國家給的那點補助和村裡幾百元的補貼,就是那1畝4分責任田的收入,其他的錢她一概不要。當村幹部這麼多年,無論是外出開會,還是給村裡辦事,她從未報銷過一分錢的差旅費,也從未領取過一分錢的補助,都是自己掏腰包。市裡要給她增加補助,她堅決謝絕。

申紀蘭是全國人大代表,許多群眾找她反映情況,無論是什麼情況,申紀蘭總是認真對待。覺著有道理,她總要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方式,把群眾的反映傳遞給有關部門和領導。遇到外地上門來訪者,她常常留人在家裡吃飯、休息、拉家常,“打老遠來不容易,起碼讓群眾把話講完,有碗熱湯喝。”

而對於另一種人,申紀蘭毫不留情。那年,無錫幾個生意人想做煤生意,但沒有車皮指標。聽說申紀蘭名氣大,又認識許多大領導,便託人找到申紀蘭,請她當董事長,還拿出給她印好的名片,說別的不用管,掛個名就行,每月酬金1萬元。申紀蘭越聽越不對味,硬硬地給了一句,“這種事,給我座金山也不幹!”

這就是申紀蘭,一名本色的共產黨員,一名樸素的農村幹部,一位善良的普通農民。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16

走好每一步,才能成就一生(經典大學聯考狀元勵志故事)

四川:楊陽 大學聯考總分:690分(滿分750)

“我的成功祕訣就是效率高吧,除了上課,課餘我基本上沒怎麼看書的,其它的時間基本上都花在看電視、上網和玩遊戲上了,必須要勞逸結合,不然學多了腦袋要暈的。 ”楊陽如是說。受父母均是數學教師的影響,楊陽從小喜歡數理學科,父母也隨他的興趣讓他發展。“我從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一道練習題半小時做不出來我就看答案,總結方法,不鑽牛角尖。”楊陽的志向是在數學、物理方面有所建樹,諾貝爾數學獎是他的終極理想。已經填報了清華大學數學物理基礎科學班的楊陽在大學聯考作文《一步與一生》命題作文中寫道:走好每一步,才能成就一生。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17

滿分750分,萬妙然的成績為681分!

文科生能考到這麼高的分數,幾乎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甚至連北大清華的招生老師都表示說“簡直不可思議”!

不過,成都外國語學校校長龔智發卻說,她還考過不少次的700多分呢!

每一科成績都在130分以上,用班主任的話來說,萬妙然“沒有弱點”。在網上,還流傳著關於她的“傳說”,同學為了考好,會特地在考前去膜拜一下她。

22日晚9點過,華西都市報記者見到了萬妙然,這個身高170的18歲女孩講話爽朗,落落大方。對於此次的成績,她說自己還是有一點點意外的,沒想到自己考試的時候發揮得那麼好。“以前考700多分,都是學校改卷子嘛,覺得可能跟大學聯考的含金量不一樣。”

總結自己的“高分祕訣”,萬妙然不斷地重複,“重基礎”“不斷訓練”“熟能生巧”。

學霸心得

注重“基礎牢固”,有了基礎,才會在考試的時候遇到陷阱不會“陷進去”。“做練習的目的不是看自己會不會,而是要練習熟練度,每一道題都要認真地對待。”

大學聯考目標

選擇哪個大學還未確定,專業比較傾向於建築和經濟金融方向。“對建築感興趣是因為我比較喜歡地理,就去了解了城鄉規劃,這個方向一般都在建築學院裡面。”

A

學霸祕訣

看哈利波特原版書學英語

“其實我喜歡每一個學科,他們都有很有意思的地方,但是如果硬從裡面選的話,我最喜歡英語和地理。”萬妙然的英語成績為143分,只差7分就滿分了。她也講起了自己學英語的方法。

萬妙然比較贊同成外注重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模式,每次英語課的前15分鐘,會由值日生出一個題目,然後讓學生做2分鐘的小演講。“這很大程度上鍛鍊了我們的表達能力,能夠讓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及時的應用、消化。”

當然,在課外也需要知識的拓展和積累,萬妙然的方法就是讀英文原版小說,《哈利波特》、《指環王》、《納尼亞傳奇》、《霍位元人》等魔幻類小說是她的最愛。她是從高中的時候開始接觸這一類的英文原著,“這一類的書籍,語言和內容都值得一讀。”萬妙然說。

除此之外,每天早上,萬妙然總會抽15分鐘左右的時間來做英語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老師只能給你方法上的指導,做題的準確度,基礎知識的掌握就必須靠不停的練習和實踐。”

通過旅遊學習地理知識

萬妙然的媽媽繆輝輝是成都七中國中學校的地理老師,受媽媽薰陶,她對地理也非常感興趣。“這可能跟我喜歡旅遊是有關係的。”萬妙然認為,旅遊和地理其實是“雙向驗證”的過程,在旅遊的過程中,可以把地理和實際生活聯絡起來,瞭解各種各樣的地方和各種各樣的事情。

幾乎每年的假期,萬妙然都會和媽媽出去旅遊,全部都是自由行,大的方向由媽媽確定,行程細節則必須是她自己來做準備。國內,西北地區她去過敦煌看過飛天,去內蒙古看過胡楊林;西南地區,在九寨溝、四姑娘山、海螺溝也留下過足跡;東南地區,去過上海、蘇州、杭州,感受城市裡面的美。

“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地方都有去,只要是沒去過的地方,我都比較喜歡。”這不,大學聯考成績出來,志願填報之後,母女倆就又要開始旅行了,這次她們的目的地是日本。

重基礎 不斷訓練熟練度

仔細分析萬妙然的分數,你會發現,她幾乎每個學科的分數都非常高。萬妙然說,她比較注重“基礎牢固”,有了基礎,才會在考試的時候遇到陷阱不會“陷進去”。“做練習的目的不是看自己會不會,而是要練習熟練度,每一道題都要認真地對待。”

地理老師萬東說,萬妙然自主學習能力很強,思維縝密,解答地理綜合題尤為出眾,幾乎不會失分。而萬妙然說,自己很在意基礎題,她要求自己選擇題和填空題一定不能錯,寧願放慢速度,也不讓自己出錯。

在練習所謂的“壓軸題”的時候,要注重自己解題方法的積累,可以把題型分類,“達到一定的練習量之後,就能夠歸納出幾種分類了。”萬妙然說,老師規定她每週在完成作業之後,要找一定的拓展訓練題目訓練,這樣才能保持“手感”。

“她在高一、高二是學習委員,高三是班長,在班上很有凝聚力,還積極幫助其他同學答疑解惑。”萬東說道。幫同學解答疑問,在萬妙然看來,這其實是一個雙贏的過程。“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也能看到自己的缺失。”

B

個人成長

網傳曾遭同學考前膜拜

“不要把我當考神”

3年前,萬妙然以會考675分的成績,從七中國中升入成外,據說,當時這個成績在全成都市的排名中也是非常靠前的。

進入高中,萬妙然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每天早上6點40左右起床,吃完早飯後,有固定時間做英語習題,晚飯後再用固定的時間練習語文基礎知識,晚上則要加班到12點過才會睡覺。“有些知識是需要一遍一遍的來,才能確保不會出錯。”

而此次的高分,在萬妙然看來,是跟自己長期的積累分不開的,要在考試中發現自己的問題,以各種方式不斷地完善自己。“我心態也是很好的,做題的時候比較專注。”

萬妙然成績出來之後,在網路上流傳著她的“傳奇經歷”,有同學為了考試順利,每到考試前就去“膜拜”一下她。對此,萬妙然笑著說沒有那麼誇張。“我不希望別人把我當做考神,大家都是需要互相學習的。”

她喜歡建築和經濟

獲清華55分加分錄取資格

“萬妙然是一個很有想法、敢於質疑問難的小姑娘,她常常會在課堂上就一個問題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不盲從。正因為這點,學習對她來說不是任務,反倒是一種樂趣。”班主任唐有益評價說。

除此之外,唐有益說,萬妙然還喜歡書法,寫的日記、遊記也賞心悅目。同時也是一個很有號召力的娃娃,高一暑假,班上準備集體出一個叫做《前朝》的文集,她還主動承擔起編委的工作,幫同學看稿子,提意見。

據介紹,萬妙然此前參加了清華大學的百年領軍計劃的自主招生專案,獲得了加55分的優惠政策。而對於選擇哪個大學,萬妙然說還未確定,但是對於專業,她比較傾向於建築和經濟金融方向。“對建築感興趣是因為我比較喜歡地理,就去了解了城鄉規劃,這個方向一般都在建築學院裡面。”

她的班主任/

教出4個省第一

成都市勞模、四川省特級教師、語文老師唐有益;四川省優秀教師、數學老師於開選;成都市優秀班主任、地理老師萬東……成外高20xx屆年級主任楊登文告訴記者,這個似曾相識的教師團隊,不僅帶出了今年的省文科第一名,也培養出20xx年省文科第一名周小琪、理科第一名高蕊馨。班主任唐有益被稱為“成外師尊”,他還帶出了20xx年理科第一名王舸。“整個教師團隊非常團結,正是因為他們善於打團體仗,才能培養出這麼有凝聚力的班級。”

離大學聯考還有三個月的時候,66歲的班主任唐有益堅持每天陪學生一起上晚自習到10點半。三個半小時的自習時間,科任老師在前面講,唐有益有時坐在最後一排聽,有時繞著教室一圈圈走,幾乎不答疑,只是“作為一種陪伴,與學生同行”。去年年底,在班上同學準備保送考試之前,“萬姐”萬妙然為了給同學打氣,一大早就在黑板上寫上大大的幾個字:“祝保送的小夥伴們心想事成、夢想成真!”令班上每個人心中都暖意洋洋。

她的同學/

全班26人被保送

59人的班級,7名學生出國,其中一人考進哈佛;26名學生被保送到北大、清華等名校;參加大學聯考的26人中,誕生了今年四川省文科第一名萬妙然。這就是人稱“學霸班級”的成都外國語學校20xx屆13班。

22日晚,20xx年大學聯考成績陸續出爐,成外高三分管副校長路躍陸續收到來自高20xx屆13班的學生的報信:袁維寒660分,肖楷654分,賴雨琦639分,王紫劍636分……而零診、三診成績均上700分的萬妙然,以681分的高分毫無懸念拿下四川省大學聯考文科第一名。

“這個班並非萬妙然一枝獨秀,”路躍告訴記者,全班59人中,7名學生出國,其中張瀟月考進哈佛大學;26名學生被保送到北大、清華、復旦、浙大等名校;參加大學聯考的26名學生中,除了萬妙然,也有不少上630分的學霸們。

她的父母/

注重開發女兒的“熱愛”

“從小,我們就非常注重她良好性格和品格的培養。”爸爸萬新說,在女兒還很小的時候,他就給女兒聽磁帶、聽故事、看書,搭積木,鍛鍊女兒的語言、行為和思考能力。他一直持續的比較好的習慣就是,從女兒兩歲多一直到上國小的時候,他堅持每晚都給女兒講故事,嬰幼兒畫報、小故事大智慧,甚至是現場編故事。“其實到了高三,我爸還每天給我發一兩個笑話過來。”萬妙然說。

而媽媽的教育則比較注重開發女兒的“熱愛”,她希望女兒能熱愛生活、熱愛學習,“因為只有熱愛才能堅持下去”。有著20xx年教學歷史的繆輝輝是七中國中“雲教育實驗班”的班主任,平時假期,她總是帶著女兒去發掘好吃的好玩的,只要有長時間的假期,兩人就會結伴出去旅遊,而且是自由行。“熱愛生活的萬妙然喜歡聽愛爾蘭和北歐的民謠歌曲,大學聯考前的一天,她還在家裡聽歌,亂唱。”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18

他衣著樸素、沉默寡言,習慣性的動作是兩隻手緩慢地在空中游走,像是在構建某個模型,這是韋東奕留給記者的最初印象。在西班牙馬德里結束的第49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這名16歲的山東師大附中高一男生以滿分獲得金牌,讓人驚歎。這個被老師評價為“天分和行為都頗似陳景潤”的數學才子,究竟是怎樣一個孩子?

14歲備戰國際奧數賽

對於多數人來說,“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是個神祕的概念,韋東奕描述了競賽的場景:來自世界各國的500多名選手坐在一個大的考場裡,競賽進行兩天,每天從上午9點到下午1點半,選手要在4個半小時的時間裡,完成3道大題。韋東奕因6道大題全部做對而獲得滿分。

韋東奕的教練、山師大附中張永華老師說,競賽時有一道難題,國家隊的教練花了3個小時才做出來,而韋東奕只花了兩個小時。韋東奕14歲讀八年級時,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數學天分,通過介紹被張永華老師發現,提前加入山師附中的奧數訓練隊訓練,一年後他從國中免試直接升入山師附中。

張永華老師說,他固然是一個有著敏銳數學思維、極具天分的學生,同時也付出了持之以恆的努力。入選國際奧數國家隊時,他經歷了層層殘酷的淘汰。去年10月中旬,全國聯賽選出40人;今年1月中旬,奧數冬令營在哈爾濱舉行,兩天的考試選出30人入選集訓隊;從3月15日至4月2日,經過前後8次大小考試後,只剩下6人入選國家隊,韋東奕以第三名的成績拿到國際奧數競賽的入場券。

讀數學書是一種消遣

“與其他參加奧數學習的學生相比,他對數學的喜愛到了痴迷的程度。”張永華老師說,這也恰恰能夠回答,為何在10年學生生涯中,他能持之以恆鑽研數學,最終收穫金牌。

韋東奕出身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均任教於山東建築大學,父親是數學教授。韋東奕對數學的痴迷顯然受到家庭的影響,他說,家裡有很多關於數學的書,淺顯的或難懂的,上國小時,他就時常隨手拿來讀,讀關於數學的書是他消遣的一種方式。

國小一年級時,韋東奕讀到一本名為《華羅庚數學學校》的書,從此真正喜歡上數學。韋東奕說,其實,這本書並沒有特別之處,書中都是難度很大的數學題,他卻從解出第一道數學題開始,體會到一種與眾不同的樂趣。

做多少題才能拿到國際奧數競賽金牌?韋東奕說,他真正做的題其實並不多,“想”的題卻很多,能想明白的題目他就不做了。對韋東奕來說,做題或許還不是最大的滿足,他說,他常常自己出題,提出問題,再長時間冥想尋找答案,一一攻破它們。

已被北大預錄取如今,韋東奕已被北京大學數學系預錄取,搞數學研究仍然是他未來的目標和樂趣。他說,雖然已經沒有了大學聯考的壓力,但自己的語文等科目還很弱,還要繼續學習,補上落下的課。

現在雖然老師已不要求他完成數學作業,但他會把每道題的步驟寫得清清楚楚。飯桌上,韋東奕還時常捧著數學書研讀,在集訓隊時,如果被一道難題難住,他逢人就問,不論認識與否,直到弄明白為止。

“人際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是韋東奕需要彌補的,老師也打算通過讓他當班幹部,讓他多與同學交往,培養其他愛好。”張永華老師認為,數學大師和數學家是不同的,前者除了科研能力,還需要優秀的人品、健全的性格和有質量的生活,他希望韋東奕成為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