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調研黑山寨

欄目: 社會實踐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3.06W

調研黑山寨

短短半個月的生活並夠不上所謂“體驗”,僅僅能拼湊成一點淺薄的感想和體會。畢竟,比想像中優越許多的特質條件與原先設想的下鄉的艱苦是難以磨合的。與其說是一次下鄉,不如說是做了一次短期的旅行或度假。既趕不上春播又等不到秋收,我們趕上的恰恰是農閒時期。考查再三,閒暇的時間仍太多了,說收穫頗多是自欺欺人的,只是有一些慢慢積累的感觸,在我這次與農村山區的不完全Touch中油生出來。

一、經濟發展——局域性的收穫與障礙

並沒有深入研究過經濟,只作一下小結和分析:

1、支柱:黑山寨共有8個自然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林業,其餘的產業比較蕭條(也有較好的,如礦藏、蓄牧等)而林業主要依賴於產板栗,在黑山寨,不論是村中還是盤山公路上均可見鬱蔥的板栗樹。基本上農民均可分到板栗種植,按收購價每斤七八元,人均年收入可達四五千元。板栗是直接對外出口的,市場上能吃到的極少。

2、經濟發展走過的彎路

與很多農村的經濟狀況一樣,黑山寨的經濟是改革開放後,才逐步發展起來的。黑山寨經濟發展總的來說走過兩次彎路:

(1)文革時期,生產不得安定。由於文革的負面影響及當地武鬥的激烈狀況,黑山寨經濟發展處於停滯期,十年間“聞黑山寨色變”。

(2)六七十年代黑山寨曾大興水利建設,將小塊田轉成大塊田,實行機械化水利建設,變旱地為水澆地,但成效不大,南巡後該地區實行礦產利產,所有的水利建設均遭破壞。

經我對本地民風的考察,認為礦產利產的方案各有利弊:一方面,這無疑發揮了農民的積極性;但另一方面,由於農民自身的原因,加上本地的企業、土地均已承包給了個人,公家的集體發展建設比較困難,也慢了。(如旅遊業)

但是總體業說,黑山寨農民收入仍偏低,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而且貧富差距較大(聽說有人因為開發金礦而發財?)

就採訪的農戶家庭狀況來看,好一點的已比較富足(多為搞旅遊),電器較多,甚至有規模較大的家庭影院;較富的多是家中人口較多或男性勞動力不足,(本地的女人比較清閒),但農民的狀態均很平和,能讓我感受到些許衣食無憂之下的農家樂,這是我此行的最大收穫,也是首次與“自給自足”的細微生活貼近,所有的農戶家中均種植了瓜果蔬菜,隨吃隨收,不亦樂乎,從不用化肥,是真正潔淨的人工養植。也許是心理作用,總是覺得到口的果菜,無論生熟,都比城裡的香甜。

趕不上秋收是一大遺憾,據說從收穫(打栗子)到去刺,水泥、蒸煮等一系列過程是一道複雜的工序,大致從九月七年級直到國慶,歷時二三十天,只可惜來不擇時,我們也只能“望慄興嘆”了。

二、教育——喜憂參半

給我感觸較大的是農村普遍觀注的這一問題,不及我原先想像中那樣,但也有分化嚴重的傾向——如本村尚有許多不識字的老人和婦女,但也有研究生學歷的人存在。

1、本區唯一的中學——黑山寨中學

黑山寨中學距離我們的望寶川村有三公里遠,位於黑山寨西部,於1958年建校,至今有44年的歷史,1990年校址遷於此,佔地一萬一千多平米,雖然黑山寨中學在昌平的三十八個中學中最偏遠,號稱“北大廳”也是三個純山區學校中的一個,但是它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師資配備卻比較理想,已經通過了市級化的驗收,總體來說設施齊全,(並已經配備有機房)由於黑山寨1997年後撤行,自合併成鎮,撤消了供銷社和辦事機構,所有能支撐的公益機構就只有中學了。

2、教育狀況

在該區,實行全額撥款,但是教師的工資待遇不高,雖然執行政策不會發生拖欠工資的行為,但是學校沒有校辦工廠,外界資助很少,所以教師基本沒有額外補助,有的老師家遠在昌平。

學校堅持的原則是“國中學生不能流失”,條件較好的學生多數轉走(進城)留下的多是經濟狀況不好的,但絕大多數學生均能完成普及,40歲以下的人高中學歷的也較多,有很多學生畢業後考高一級中學(如北京三中、昌平一中、二中等)也有入城打工的。

給我印象較深的是學校堅持不開除學生,而實行家長陪讀或留校察看,畢業前想辦法消除處分,想來也是保護生源的措施之一罷。

學校的經濟狀況不是很好,撥款主要用於發展教師工資和學校建設,改善老師的住宿條件。但是學校卻向來有著助人為樂的傳統,曾有一在校生得了紅斑狼瘡,得到了學校、村中、縣婦聯、縣政府等機構的捐助。學校換了新的一批電腦後,把原來的電腦、打字機等捐助給了河南一國小。2000年內蒙古乾旱,學校的孩子積極捐款,98年的抗洪和地震中,學校有許多學生省下幾元錢的午飯錢捐助給災區。

3、未來的計劃

現在的王校長是黑山寨中學的第一屆高中畢業生(73屆)工作了29年,是歷屆校長中工作年限最長的,也是本地學歷最高的人之一。王校長對黑山寨有著極深厚的感情,這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以說他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黑山寨。

有著研究生學歷的他深知學校的每一個環節或是不足,他明白學校缺乏資訊化的技術及裝置(如上網)只有一臺微機可以上網,王校長希望在他任期間能利用光纜的鋪設,能和昌平地區資訊網聯上。

三、民風及歷史

其實關於歷史多是由傳說而來的,無法考證,而且傳說的版本很多,倒是有一塊玉米地裡藏著的石碑可以隱見歷史的痕跡。我們走訪的潘大爺家是城裡移居來的科研工作者,喜歡研究本地的歷史,他帶我們去了石碑的所在地,斑駁間隱約可見“王山上京”四個字,潘大爺說他一直在研究“王”這個字。(並非玉)音zhuo,四個字的下面還能看見“康熙 年”的字樣。

本地的民風帶著濃厚的“實”的意味,雖說以誠相待是基本的原則,但大多數農民身上仍帶有濃重的小農意識。

1、保守的心理

“如果不與人深談就看不到深層的東西”,我們走訪的潘大爺如是說,他移居黑山寨已有三年,已經由當初的格格不入轉成了現在的相處融洽,他談起這一過程還頗有感觸。他本著養病的心態來農村居住,後來發現做為城裡人,他們兩口始終未能融入村中,村民的眼光明顯是排斥的。一開始農民不要,認為沒有這麼好的事兒,倒是小青年欣然接受,後來第二年再寫的時候,還有農民主動幫著裁紙,潘大爺準備了一套理髮的工具,經常幫農民免費理髮,現在本村的農民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已經能和潘大爺相親如一家了。

2、實實在在的眼光

“農民的眼光實實在在,要看對他好不好”,潘大爺總結和村民相處的經驗時這樣說,他說這裡的農民普遍欺生。剛來時一是有諸多的不習慣,哪怕一點小小的潔癖也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因此幾年下來,潘大爺兩口已經習慣了這裡的生活,入鄉隨俗,早沒有了居住城裡時的諸多忌諱。他曾因撿拾落地的栗子而遭人誤解,曾因撿拾樹枝被告到村委會,但潘大爺可以為村民負責理髮,加上時不時給予農民小幫助,現在情況已經截然不同,現在村民會主動為潘大爺捎上柴禾,潘大爺也明白了只有在栗子“拉桿”(即收完)之後才能去撿拾,他也明白農民放不下架子主動和他打招呼,因為他每次都先開口問好,農民送禮時他堅持一定要同情,不要佔便宜。

3、思想意識的取代和斷層

潘大爺認為村中大部分人的思想意識比城中落後大約七八年,仍比較保守,雖然四五十歲的人已經比過去開放,但有時仍趕不上,成長起來的年青一代已經逐漸地將年齡層次拉開,漸漸分明。

但村中的消費觀念已和過去大有不同,以往有錢是積攢起來不花,而現在則不同,有錢該花還是會花,該省也省。

村中寧靜安逸的夜生活令人心曠神怡,每到八點多鐘時村中就已經相當安靜,相對城市的喧囂有了極大的分別,一到晚上就關門閉戶,或三三兩兩地在村頭聊天,仍與過去的感覺一樣。

4、貽養的樂土

在潘大爺眼中,這裡無疑是一片貽養的樂土,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空氣清新,最初潘大爺是拄著柺棍進村的,現在連爬一個小時山路也不覺得累,平時他買了許多關於草藥和野菜的書,常常上山去採藥採野菜,家中的菜除了自家院裡種植的黃瓜、白菜等,自然少不了野菜——他還時常用它們來製藥酒治療關節炎和風溼,現在潘大爺已經遠離了病痛的困繞,始終微笑著生活。

對於他來說,遠離了城市的喧鬧,享受寧靜,也頗有田園的樂趣,與村民交朋友,兄弟般的情誼也讓他們倍感親切;他也不必擔心偷竊。記得一開始來住的時候,他發現院中的黃瓜常被人採摘,後來他發現是村中的孩子所為,有一個在村中頗有威信的孩子常來找他玩,得知情況後孩子立刻回村——此後偷摸的情形再也沒有發生過。

“我還要再住二十年!”——潘大爺笑著說。

四,沙嶺的潺潺清泉

沙嶺是八個自然村中最小的村,但是出產的沙嶺礦泉水遠近聞名,黑山寨境內盛產麥飯石,吸附水中汙染的細菌群而淨化了山泉,同時富含微量元素,成為了天然合格的優質礦泉水,無疑是大自然賜予的瓊泉。

礦泉水廠的規模不大,卻是沙嶺村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以生產大桶純淨水為主,從山上流下的泉水可以直接飲用,別具一番自然的清涼風味。

五、登高的樂趣

說來慚愧——因為說“登高”已帶勉強之意,我們遊覽的鐵壁銀山和殘長城實在算不上高山,充其量只是“坡”而已,但歷時近一小時的蜿蜒山路也足以讓缺乏鍛鍊的肢體筋疲力盡了,只顧一味的登高而忘卻欣賞了沿途的景色,但在登上紅旗飄揚的巔峰的剎那卻頓生出酣暢淋漓之感,眺望四周,竟也有一種“齊魯青末了”的感慨——登銀山而小寶川,對於很少登山的我來說,不是極限的挑戰,卻也有難以忘懷的痛快。

體驗的感覺是模糊的,一種不能言傳的清新和幽靜,沒有艱苦,唯一夾雜的,是一點淡淡的抑鬱和失落。

Tags:山寨 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