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可行性報告【三篇】

欄目: 可行性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21W

可行性報告

可行性報告【三篇】

一、合理的選址:商業經營最注重的是“地氣”“人氣”,這並非迷信,“地氣”主要是看這個地方有沒有商業氛圍,這種商業氛圍對我們所經營的商品合不合適,“人氣”主要是指我們經營的地方有沒有顧客流這些顧客是否有購買我們商品的心理動機。

茶葉作為一種特殊商品,除了它的飲用保健功能,還能體現它的文化藝術價值,它能使人清心、雅淨、迴歸自然——茶葉店的選擇要根據茶葉的特性,歸納起來一般有以下地段:

1、繁華商業中心:這些地區商業氛圍濃,客流量大,購物層次複雜,購買頻率高,消費者大多有較強的求質、求好、求美的特點,但房價或租金的費用比較高,競爭尤為激烈,所以進入前須經仔細考慮,分析自己的人力、財力、物力是否具備,如若有條件,進軍“商業中心”當然正確,何謂搶佔“制高點”呢!但實力不具備,千萬不能冒然行事,這些地方要求茶葉品位高一些,要注意品牌、名茶品種要豐富,與茶葉有關的茶具、茶書要配套,如紫砂、瓷器、玻璃茶具等。

2、賓館飯店群附近:賓館飯店是商旅居住的地方,他們大多不帶茶葉,隨時購買,而且,為了走親訪友,捎一點茶葉,顯得雅而不俗,飯店也要用茶,“客來泡茶”是中國人的傳統禮節。賓館飯店群旁開茶店,是比較划得來的,房租不宜過高,同時還可以租用賓館飯店的經營大廳,從提高格調並可以與茶藝結合起來。

3、交通大道:這些地方人口流動量大,主要是能吸引顧客,所以這些地方注重茶店的外部吸引力,品種要新穎,價格要優惠,適合一些字號較老的,無形資產較大的客商進入,剛剛入門的客商不要盲目開立茶店。

4、居民區:茶葉是居民消費的必需品,選擇居民區一般風險較小,但同時針對不同居民層次茶店經營風格也不盡相同。

a、老區:這些居民區帶有古樸的中國特色,有勤勞、簡樸的美德,茶葉不能過於高檔,偏向於中低檔,追求利潤要低,營業員要靈活,注重人緣,茶葉質量一定要穩定,信譽要好。

b、新區:這類居民消費較超前,且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相對提高,要求經營者茶葉品種檔次略微偏高一些,品種豐富一些,新品種要多上,跟上茶葉品種的新潮流。

c、高檔物業區:這類人群是改革開放先富起來的人,他們生活水平高、節奏快,這個地段開茶葉店,品位應偏高一點,價格也應高一點,要求營業員素質更佳,包裝應精緻,茶葉包裝時速度要快,同時可多上一些高檔禮品、高檔茶具,營業時間放長一些。

d、行業住區:現在有些城市,形成一種行業區,如離退休老幹部區、教師區、明星區。茶葉經營者要根據不同人群的特性,採取不同的經營風格。

e、集貿市場:這些地方客流量大,但消費者大多數是購物好手,要求茶葉價格實惠,可以經常採取優惠方式來促進銷售。

f、學校附近:主要是以知識型分子為主要顧客,門面不要過於豪華,品種要多一些,標價一定要偏低,營業員茶葉知識要豐富。

其他還有一些地方:如旅遊景點,不適應大規模經營,適當經營一些紀念性包裝茶等等。

二、茶店裝飾:茶葉店的裝飾主要是突出茶葉經營的特點,使顧客產生一種和諧美的心理,茶葉店裝飾分為外裝飾域內裝飾,外裝飾主要能吸引顧客進店瀏覽,內裝飾主要是能激起顧客的購買動機。

外裝飾有以下幾個要素:

1、外部造型:外部造型一定要突出“茶”的素雅、清心的特點。

2、招牌:招牌是永久性的廣告,要激發消費者的好奇心,引起消費者的注意,便於消費者記憶,同時也能體現茶店的格調,一般茶店大都採取傳統風格,長方形匾額,用黑色大漆作底色,鎦金大字作點名,請名人書寫,雕刻而成,莊重堂皇:或用清漆塗成木質本色,用名人題的字,雕刻後,塗成綠色,古樸典雅:再者可以用現代裝飾材料做成大的內裝通明燈光,外面用醒目大字,構成現代氣息的招牌,具體則根據你所經營的場所而定。

3、對聯:如果用一副好的對聯,則更能體現茶店的文化與藝術氣息。

4、櫥窗:櫥窗是茶店的第一展廳,它能直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櫥窗儘量設計大一些,裡面可以擺一些具有吸引力的茶葉,如保鮮茶、花茶、廣告打得響的保健茶,適量的放一些茶具,可以將外形好看的茶用透明玻璃杯泡上幾杯,隔幾天在換幾個品種,櫥窗內燈光要亮一些,擺設的茶及茶具和茶水要組成一副美的圖畫,且不斷的變動。

5、店門:茶葉店的店門儘量留大一些,採光要好一點,同時要考慮到安全性。

6、外部燈光:茶店外部燈光一定要明亮,以白色或綠色,不宜用紅色,如若用一兩隻綠色的射燈則更能突出茶店的吸引力。

7、店名:茶店的命名主要是體現經營者的個性與茶文化和諧的統一,起好一名字是關鍵,可利用傳統的老字號,也可以按照茶葉的特點結合經營者的思維,或請茶文化專家起一個好名字。

內裝飾的幾個要素:

1、貨架櫃檯主要是大方的題,線條流暢,一般應採用木質,可以漆成仿紅木,也可以用清漆做成木本色,這樣能體現餘茶葉和諧的統一,同時可以做幾個多寶格何一個小書櫃,以便擺茶具和茶書用,有條件可以擺一張八仙桌或茶几以便品茶用。

2、牆面:茶店的牆面應該素雅,一般用木質裝飾板,漆成原色為好,同時合理的配合茶字畫或介紹有關茶葉知識的宣傳材料。

可行性報告二

第一章專案總論

第二章專案背景和發展概況

第三章市場分析與建設規模

第四章建設條件與廠址選擇

第五章工廠技術方案

第六章環境保護與勞動安全

第七章企業組織和勞動定員

第八章專案實施進度安排

第九章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第十章財務效益、經濟與社會效益評價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章專案總論

總論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首章,要綜合敘述研究報告中各章節的主要問題和研究結論,並對專案的可行與否提出最終建議,為可行性研究的審批提供方便。總論章可根據專案的具體條件,參照下列內容編寫。

§1.1專案背景

§1.1.1專案名稱

企業或工程的全稱,應和專案建議書所列的名稱一致。

§1.1.2專案承辦單位

承辦單位係指負責專案籌建工作的單位(或稱建設單位),應註明單位的全稱和總負責人。

§1.1.3專案主管部門

註明專案所屬的主管部門。或所屬集團、公司的名稱。中外合資專案應註明投資各方所屬部門。集團或公司的名稱、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國籍。

§1.1.4專案擬建地區、地點

§1.1.5承擔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單位和法人代表

如由若干單位協作承擔專案可行性研究工作,應註明各單位的名稱及其負責的工程名稱、總負責單位和負責人。如與國外諮詢機構合作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專案,則應將承擔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單位名稱、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擔的工程、分工和協作關係等,分別說明。

§1.1.6研究工作依據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為依據的法規、檔案、資料、要列出名稱、來源、釋出日期。並將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後,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附件,這些法規、檔案、資料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

(1)專案主管部門對專案的建設要求所下達的指令性檔案;對專案承辦單位或可行性研究單位的請示報告的批覆檔案。

(2)可行性研究開始前已經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檔案。

(3)國家和擬建地區的工業建設政策、法令和法規。

(4)根據專案需要進行調查和收集的設計基礎資料。

§1.1.7研究工作概況

(1)專案建設的必要性。簡要說明專案在行業中的地位,該專案是否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技術政策、生產力佈局要求;專案擬建的理由與重要性。

(2)專案發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念。敘述專案的提出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進展概況,其中包括技術方案的優選原則、廠址選擇原則及成果、環境影響報告的撰寫情況、涉外工作的準備及進展情況等等,要求逐一簡要說明。

英文報告格式·會議報告格式·讀書報告格式·工作報告的格式

§1.2可行性研究結論

在可行性研究中,對專案的產品銷售、原料供應、生產規模、廠址技術方案、資金總額及籌措、專案的財務效益與國民經濟、社會效益等重大問題,都應得出明確的結論,本節需將對有關章節的研究結論作簡要敘述,並提出最終結論。

§1.2.1市場預測和專案規模

(1)市場需求量簡要分析。

(2)計劃銷售量、銷售方向。

(3)產品定價及銷售收入預測。

(4)專案擬建規模(包括分期建設規模)。

(5)主要產品及副產品品種和產量。

§1.2.2原材料、燃料和動力供應

(1)專案投產後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輔助材料以及動力數量、規格、質量和來源。

(2)需用的主要工業產品和半成品的名稱、規格、需用量及來源等。

(3)進口原料、工業品的名稱、規格、年用量、來源及必要性。

§1.2.3廠址

地理位置、佔地面積及必要性

水源及取水條件。

廢水、廢渣排放堆置條件。

§1.2.4專案工程技術方案

(1)專案範圍,即主要的生產設施、輔助設施、公用工程、生活設施內容。

(2)採用的生產方法、工藝技術。

(3)主要裝置的來源,如需向國外引進,則簡要說明引進的國別、技術特點、型號等。

§1.2.5環境保護

排放汙染物的種類、數量,是否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主要治理設施及投資。

§1.2.6工廠組織及勞動定員

工廠組織形式和勞動制度

全廠總定員及各類人員需要量。

勞動力來源。

§1.2.7專案建設進度

§1.2.8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1)專案所需總投資額。分別說明專案所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包括投資方向調節稅、建設期利息)、流動資金總額,並按人民幣、外幣分別列出。

(2)資金來源。貸款額、貸款利率、償還條件。合資專案要分別列出中、外各方投資額、投資方式和投資方向。

§1.2.9專案財務和經濟評論

(1)專案總成本、單位成本。

(2)專案總收入,包括銷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3)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淨現值、投資回收期、貸款償還期、盈虧平衡點等指標計算結果。

(4)經濟內部收益率,經濟淨現值、經濟換匯(節匯)成本等指標計算結果。

§1.2.10專案綜合評價結論

§1.3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在總論章中,可將研究報告各章節中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彙總,列出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使審批和決策者對專案全貌有一個綜合瞭解。

主要技術指標表根據專案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產規模、全年生產數、全廠總定員,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額、全廠綜合能耗及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全廠佔地面積、全員勞動生產率,年總成本、單位產品成本、年總產值、年利稅總額、財務內部收益率,借款償還期,經濟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

§1.4存在問題及建議

對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專案的主要問題進行說明並提出解決的建議。

第二章專案背景和發展概況

這一部分主要應說明專案的發起過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發展過程、投資者的意向、投資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礎。為此,需將專案的提出背景與發展概況作系統地敘述。說明專案提出的背景、投資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經進行的工作情況及其成果、重要問題的決策和決策過程等情況。在敘述專案發展概況的同時,應能清楚地提示出本專案可行性研究的重點和問題。

§2.1專案提出的背景

§2.1.1國家或行業發展規劃

說明國家有關的產業政策、技術政策、分析專案是否符合這些巨集觀經濟要求。

§2.1.2專案發起人和發起緣由

(1)寫明專案發起單位或發起人的全稱。如為中外合資專案,則要分別列出各方法人代表、註冊國家、地址等詳細情況。

(2)提出專案的理由及投資意向,如資源豐富、產品市場前景好、出口換匯、該類產品可取得的優惠政策、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等。

§2.2專案發展概況

專案發展開礦指專案在可行性研究前所進行的工作情況。如:調查研究、試製試驗、專案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撰寫與審批過程、廠址初選工作以及籌辦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項。

§2.2.1已進行的調查研究專案及其成果

1、資源調查,包括原料、水資源、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調查。

2、市場調查,包括全國性和地區性市場情況調查;出口產品國際市場供需趨勢調查。

3、社會公用設施調查,包括運輸條件、公用動力供應、生活福利設施等的調查。

4、擬建地區環境現狀資料的調查,包括擬建地區各種主要汙染源以及其排放狀況,大氣、水體、土壤等目前環境質量狀況等。說明環境現狀資料的取得途徑、提供單位、以及當地環保管理部門的意見和要求,取得的環境現狀資料及檔名稱。

§2.2.2試驗試製工作(專案)情況

已完成及正在進行的試驗試製工作(專案)的名稱、內容及試驗結果。這些實驗包括建築材料的試驗、擬採用的新工藝技術的試驗。對採用的新工藝技術必須有國家有關部門的認可證明。

§2.2.3廠址初勘和初步測量工作情況

(1)各個可供選擇的建設地區及廠址位置的初勘、測量、比選等工作情況。

(2)初步選擇意見和資料。

(3)遺留問題。

§2.2.4專案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提出及審批過程

(1)專案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提出及審批過程。

(2)專案建議書所附資料名稱。

(3)審批檔案文號及其要點。

§2.3投資的必要性

一般從企業本身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及專案對巨集觀經濟、對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兩方面來說明投資的必要性。包括下面這些內容。

(1)企業獲得的利潤情況。

(2)企業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加強市場競爭力。

(3)擴大生產能力,改變產品結構。

(4)採用新工藝,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汙染,提高勞動生產率。

(5)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優越條件和競爭力。

(6)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包括增加稅收、提高就業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第三章市場分析與建設規模

市場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於,任何一個專案,其生產規模的確定、技術的選擇、投資估算甚至廠址的選擇,都必須在市場需求情況有了充分了解之後才能解決,而且市場分析的結果,還可以決定產品的價格、銷售收入,最終影響的專案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詳細闡述市場需求預測、價格分析,並確定建設規模。

§3.1市場調查

§3.1.1擬建專案產出物用途調查

本產品的主要用途,可否有替代其他產品的用途,如果產品是工業基本原料,應分別說明本專案產品在主要使用行業的用途及單位消耗量。

產品經濟壽命期論述。調查本產品目前處於經濟壽命週期的哪一個階段,更新換代的可能時間。

§3.1.2產品現有生產能力調查

(1)本專案產品國內現有生產能力總量,現有生產能力開工率;主要生產廠家生產能力利用率。

(2)國內現有生活能力總量在本地區的分佈數量與比例。

(3)本產品目前在建專案的生產能力及其在地區間的分佈、數量與比例。

(4)已批擬開工建設專案的生產能力,預計投產年月。

在建設專案和已批待開工建設專案,目前雖然沒有形成綜合生產能力,但卻是生產能力的組成部分。

§3.1.3產品產量及銷售量調查

(1)全國或地區目前的產量總數。

(2)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產量變化情況。

(3)本產品國內保有量與國外有關國家保有量的分析比較,以瞭解國內保有量是多還是少,說明本產品市場需求滿足程度。

(4)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進口量及進口來源,主要來自哪些國家或地區;佔國內生產量或銷售量的比例;進口產品的價格等。

(5)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出口量及出口去向,佔國內生產量的比例;主要向哪些國家或地區出口,出口產品的價格。

§3.1.4替代產品調查

(1)可替代本產品的產品效能、質量與本產品相比的優缺點。

(2)可替代產品的國內生產能力、產量;可作替代用途的比例;價格分析。

(3)可替代產品進口可能性及價格。

§3.1.5產品價格調查

(1)產品的定價管理辦法,是由國家控制價格,還是由市場定價。

(2)產品銷售價格,價格變動趨勢,價格和出現的時間、原因。

§3.1.6國外市場調查

(1)產品國外的主要生產國家和地區。

(2)國外主要生產廠的生產技術、生產能力、銷售量。

(3)產品國際市場銷售價格及其變動趨勢

(4)我國進口該種產品的主要進口國的生產能力及變化趨勢。

§3.2市場預測

市場預測是市場調查在時間和空間商的延續,是利用市場調查所得到的資訊資料,根據市場資訊資料分析報告的結論,對本專案產品未來市場需求量及相關因素所進行的定量與定性的判斷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場預測的結論是制訂產品方案、確定專案建設規模所必須的依據。

§3.2.1國內市場需求預測

可行性研究工作中,應對下述各項與市場預測有關的因素加以說明:

(1)本產品的消耗物件。

(2)本產品的消費條件。消費條件因產品特點效能而異,如汽車的消費需要具備相應的道路交通條件;電視機、電冰箱的消費需要有電等等。預測某一種產品的市場需求量時,應將哪些不具備消費條件的消費領域從消費物件總量中剔除掉。

(3)本產品更新週期的特點,說明本產品有效經濟壽命的長短。

(4)可能出現的替代產品,即代用品。

(5)本產品使用中可能產生的新用途。產品所用途的出現,意味著擴大了本產品的消費領域,擴大了市場需求容量。

根據以上分析,提出預測的本產品國內需求量及與現有生產能力的差距。

§3.2.2產品出口或進口替代分析

(1)替代進口分析。將本產品與目前進口產品從效能、重量、價格、配件、維修等方面進行比較,說明本產品的優勢和有利條件。

(2)出口可行性分析。如果擬建專案的產品在質量和技術等方面,具備在國際市場上進行競爭的能力,則應考慮國外市場對本產品的需求。

分析國家對該種產品的出口有何限制條件或鼓勵措施,該產品進口國的貿易政策,該產品出口流向,出口價格是否有利。

通過以上分析,預測本專案產品可能的替代進口量或出口量。

§3.2.3價格預測

進行產品價格預測,要考慮產品產量、質量、同類產品目前價格水平,還要分析國際、國內市場價格變化趨勢,國家的物價政策變化、產品全社會供需變化等因素;產品降低生產成本的措施和可能性;為擴大市場需採用的價格策略等,綜合以上因素,預測產品可能的銷售價格。

可行性報告三

背景介紹

從上世紀改革以來(1978—XX),中國農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土地承包制的推廣,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基本解決溫飽問題,經濟收入大幅度提高。同時中國經濟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11倍在世界排行由第10位上升到第3位。到了九十年代由於農村極度缺乏金中小企業融資源和支援城市的工業發展,增長率由10%降至4%,進一步刺激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輸出市場,大大加快了城市的建設力度。雖然表面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實際上卻付出沉重的代價——為了追求高額回報,城市加快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發展,而耽誤了技術密集型企業研發、發展和新產品的更新速度;同時耽誤了一代農村人受教育的機會及打工者的下一代人生觀念。其實中國的成功或失敗不是取決於大都市修建多少摩天大廈而是取決與廣闊農村的經濟成就——因為中國是一個十足的農業大國。為了積極響應新任中央領導人提出的政策,農村城鎮化發展是必然的趨勢。現行的農村像一片未開發的處女地,如果經濟條件得不到改善,農民不得不為了改善居住、醫療和教育條件的支出從而把錢存起來,國內消費將很難大幅度增長。

高速度、高耗能、高汙染已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1979-XX年gdp年均增長9.7%,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但我國單位gdp的能耗高出經合組織30個國家平均值的20%,資源供應緊張,所需石油約50%依靠進口。世界汙染最嚴重的20個城市中,中國佔16個。據測算,我國環境汙染損失約佔gdp的3%到8%,生態破壞(草原、溼地、森林、土壤侵蝕等)約佔gdp的6%-7%。大氣和水質汙染影響居民生活質量,損害居民健康。世界銀行估計,我國平均每年因大氣汙染而早亡75萬人。經合組織測算,中國環境汙染造成疾病和早亡的損失佔gdp的13%。高速增長的gdp,如果扣除過高的環境代價,實際發展不是高速度,而是低速度。經合組織認為:中國雖然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但中國的環境標準更接近某些最貧窮的國家。環境形勢的嚴峻是有礙於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近年來我國經濟高速度發展,而環境保護工作嚴重滯後,因而產生了大量汙染。在全球20個汙染最嚴重城市中,中國佔16個(《參考訊息》XX年7月4日報導的世界銀行研究報告),關於環境汙染造成的損失,還缺乏全面而確切的統計數字,但許多學者和有關機構作了大體的測算:

——據國家環保總局環境與政策研究中心孫炳彥在《90年代初期中國環境汙染損失和思考》一書中測算:1990、1992、1994年我國汙染損失分別佔當年gnp的7.4%、6.9%、6.5%。

——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在《求是》雜誌XX年第3期發表的文章稱:據專家估算,我國每年的大氣汙染、河水汙染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佔當年gdp的4%-8%。

——據中國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測算,1993年環境汙染損失佔到當年gdp的3.16%,生態破壞(森林、草原、農田、水資源、溼地、土壤侵蝕、人為災害)佔到當年gdp的6.87%,兩項合計損失佔gdp的10.03%。

——據世界銀行計算,中國1997年的環境汙染損失佔到當年gdp的7.7%。

——據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初步測算,XX年全國汙染損失佔當年gdp的3.05%。但並未包括自然資源核算,環境成本中也未計入生態破壞損失,即使環境汙染損失,其內容也是不全面的。

高汙染的後果包括致人疾病甚至早亡。據媒體報導:“世界銀行的中國汙染報告近日完成。這份報告稱,中國每年約有75萬人早亡,主要死因是大城市的空氣汙染。該報告是世界銀行花費數年時間與中國政府部門合作完成的。世界銀行的該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城市嚴重的空氣汙染,導致每年有35萬至40萬人早亡,每年還有30萬人因室內空氣汙染早亡。另外,還有6萬多人因水質嚴重腹瀉、胃癌、肝癌和膀胱癌而早亡,主要分佈在農村地區。”

又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XX年7月17日公佈的、經過18個月的調查寫成的首份《中國環境績效報告》中稱:“預計到20xx年之前,空氣汙染會導致中國60萬城市人口過早死亡,每年發生XX萬例呼吸系統疾病、550萬例慢支氣管炎和健康受損病例。這可能使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損失13%”

上述資料,由於資料來源和計算方法的不同,所得資料不盡一致。但大體可以看出,汙染損失佔gdp的比例在3%到8%之間;生態的損失所佔gdp的比例6%到7%。如果再加上由於汙染而使人患病、早亡的損失,比例就更高了。如果從高速度增長的gdp中,扣除實際存在的、巨大的環境代價,那就不是發展的高速度,而是低速度。綜上所述,大致可以分為三步走,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合作或招租形式收回林地使用權,合理統一規劃,組建生態基地;初步建立可持續、環保、智慧型森林現代化的基本規模,解決現有農村人口就業問題。這時期大致需要十至十五年或更長的時間,逐步縮小城鄉經濟差距,同時恢復農村破壞生態環境。

二:初步實施農村城鎮化,根據市場需求的發展方向統一規劃,集中管理;同時加大和完善生態基地的規模。在生態基地基本形成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和集中農村的土地(主要是耕地和水田)承租、建設規模,基本形成以經濟林、果林、觀賞林為核心,整體規劃新承租的耕的,根據未來市場發展需求、土壤酸鹼度及地質條件形成交叉、互補生物種植帶。不符合種植條件的耕地退耕還林。這時期大致需要五至十年,為農村城鎮化打下堅實的基礎,進一步縮小城鄉教育條件和醫療條件、生活習慣等必需條件,為下一步發展做好堅實的基礎。

三:在前兩步的基礎上,基本實施城鎮化。具體集中在以下幾方面。第一:集中住宅區,統一規劃,集中管理和完善配套設施。二:進一步完善農民相關福利問題。三: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四:制定和實施旅遊初步方案,初步建立省級療養和養老中心。進一步加強生態基地建設,基本展現最終的初步規模,為以後持續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組建生態基地可行性報告

(一)生態基地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山區邁向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隨著改革力度的縱向深入,城市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而農村經濟狀況基本沒有大的起色,在青少年心中產生了極強的逆反心理,為了改善生存的條件,不得不湧向城市。農田耕地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最主要的原因是採納傳統的耕作方法,而且農村勞動力明顯不足且分散,嚴重的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隨著中央對農村政策的放寬,科技興農勢在必行,組建農業生態基地是必然的趨勢,也是解決農村精神面貌;縮小城鄉差距解決辦法。

首先農村有大量的可開發生態資源。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城市,汽車尾氣`工業汙水`城市噪音`各類磁力線的輻射讓人苦不堪言,直接或間接的破壞原有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第一:城市發展佔用了大量的耕地,破壞了許多的林木和草地,同時也破壞了動物的平衡和食物鏈。讓森林覆蓋率極低的城市再遭一劫。第二:汽車行業的快速的發展,極大程度的汙染了大氣的質量,同時加快了城市道路的建設;給城市的管理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第三:城市的生活垃圾;工廠汙水給環境也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第四:較強的磁力線包圍了城市裡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嚴重的危害了人類的健康。第五:人類進入工業文明後,全球經濟取得巨大的發展和社會巨大的進步;人類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精神文明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這種文明是以“征服自然”為代價換取的,在工業愈發達的同時,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和破環也日益加劇,地球的生態健康日益惡化。土地荒漠化擴充套件、水土流失加劇、洪澇災害與乾旱頻發、全球變暖、物種滅亡加速等等,無不威脅著人類的存亡。生態災害、生態危機、自然資源開發和利用,已成為國際事物最敏感的重大問題,關係到國家的根本利益、甚至引發戰爭。

由於自然生態系統的整體性、自然資源的緊缺性,國內的上下游之間、地區之間也存在著矛盾。所以保護自然資源、節約自然資源、科學的利用自然資源、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組建現代化農業生態基地將是這次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而森林生態系統更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中之重,是該系統中分佈最廣、結構最複雜、型別最豐富的一種生態系統,也是功能大、最完善的資源庫、基因庫和能源庫。大力培育和發展森林資源,保護和建設森林、溼地、荒漠等自然生態系統努力構建佈局優化、結構合理、功能協調、效果顯著的林業生態體系是生態農業建設的基礎保障。充分發揮林業在農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迴圈發展中的基礎作用,是其他生態系統和諧發展的前提保障。

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本身就是巨大的經濟迴圈體。傳統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產品——汙染排放”為模式的單項流動的線性經濟,其主要特徵是高開採、低利用、高排放、即大量利用地球上的物質和能源,又將汙染和廢物排放到水系、空氣和土壤中、是粗放的、一次性的利用方式。而迴圈經濟體的流程是“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其特徵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追求對物質和能源的迴圈利用,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最小。森林資源是一種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其本身就是一個開放式的內部物質迴圈和外部物質能量交換系統,其迴圈過程為“森林——利用——培育——森林。我們可以完全可以實現森林資源的多功能性、多效益性、低汙染和高迴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