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日本茶葉生產技術及管理考察報告大綱

欄目: 考察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31W

日本茶葉生產技術及管理考察報告

日本茶葉生產技術及管理考察報告大綱

應日本亞細亞農業技術交流協會邀請,由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組織的中國茶葉生產技術及管理考察團一行5人,於2002年5月13日-22日對日本茶葉生產、加工、流通、貿易及管理情況進行了為期10天的參觀和考察。在日期間,考察團先後聽取了日本農林水產省生產局、日本茶業中央會的情況介紹,並就兩國有關茶葉生產、管理方面的情況進行了交流;參觀訪問了座落在靜崗縣的日本國家蔬菜茶葉研究所、山本山株式會社茶葉加工廠、金谷町茶業博物館、茶葉專賣店以及現代化茶園。日本農林水產省以及亞細亞農業技術交流協會對這次考察活動非常重視,精心安排了考察內容,亞細亞技術交流協會事務局局長村上健先生全程陪同,考察團所到之處受到有關單位的熱情接待。通過考察,讓我們對日本茶葉產銷情況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學到了日本發展茶葉產業的一些經驗,為發揮我國茶葉比較優勢,進一步擴大茶葉出口明確了方向。現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日本茶葉發展概況

(一)生產現狀

日本全國現有茶園面積5萬hm2,總產量8.98萬噸,茶農約24萬戶,主要分佈在靜崗、鹿兒島、三重等8個縣,其中靜崗縣佔41.5%,鹿兒島佔16.3%,三重縣佔6.8%。茶樹品種比較單一,藪北種佔83%,所以採摘高峰期相對集中,給採摘和加工帶來一定的困難。日本茶業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相當高,茶樹修剪、採摘、加工、包裝基本上都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日本茶葉幾乎是青一色的蒸青綠茶,只是依據檔次不同從中分出玉露、玉綠、抹茶、番茶、煎茶、焙製茶、玄米茶等。日本茶葉有其獨特的風格,主要供應本土消費。

(二)茶葉加工

日本20世紀20年代就有簡單的精揉機用於茶葉加工,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製茶機械已很先進,不僅臺時產量大,而且產品質量穩定。茶葉加工基本上都由高度自動化的蒸青生產線來完成。一般每套蒸青機一年僅開工40-50天,由於造價高,茶農以每15-20戶聯合購置一套。極少量的高檔玉露茶由熟練工人手工製作。手工茶每100克賣價高達3萬日元,是機制茶價格的10-100倍。

(三)茶園管理

日本茶園90%屬於農戶所有,其他所有制的茶園僅佔10%。生產技術主要由茶葉指導者協會提供服務和協調。茶園管理現代化,園貌整齊化一,樹勢健壯,單產高,效益好。

1、種植規格:行距180cm,株距30cm。其中單行種植的,每0.1hm2種植1230株;雙行種植,每0.1hm2種2460株。投產園樹高控制在80cm,耕作行30cm,採摘、修剪和園間管理十分方便。

2、施肥:茶園施肥量比較大,肥料投入約佔整個茶葉生產成本的30%,一年施3次,其比例為:春季30%、夏季40%、秋季30%;肥料種類較多,主要有硫氨、過磷酸鈣、鹼基鉀肥、硫基甲肥、石灰窒素、油粕、魚粕、被覆尿素、骨粉等。由於大量使用有機肥,所以土壤結構極佳。

3、水分管理:主要茶區氣候條件適宜種植茶樹,一般年降雨量在1500mm左右,加上土壤結構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強。人工給水系統較為完善,主要有滴灌、噴灌,根據生產需要,隨時可以提供足夠的水分。

4、病蟲防治:日本消費者非常重視茶葉的安全與衛生,但與歐盟相比,顯的更客觀、更現實。有關部門對市售茶葉的衛生檢驗是檢測茶湯,而不是檢測幹茶,所以檢驗比較容易過關。在生產實際中,農藥用量也比較大。我們參觀的茶園基本未見病蟲為害狀,卻發現很多天敵群落,說明在農藥品種選擇及其用藥方法、安全間隔期的掌握等方面比較科學合理。對茶樹為害最普遍的是茶小綠葉蟬和炭疽病,其它大蟲類發生率較低,在用藥方面首先使用生物農藥及荷爾蒙性誘劑,其次才用化學農藥和其它物理方法捕殺。由於受性誘劑和生物農藥專一性和時效性的侷限,導致防治成本較高。一般可佔毛茶產值的10-15%。以2000年為例,平均畝產值約20.5億日元,病蟲害防治成本為2-3億日元/畝(約合人民幣1300-2000元/畝)。

關於有機茶,他們的態度,一是不提倡、不推廣;二是茶農自覺去做,政府可以在經費方面予以補貼和支援;三是實行有機食品JAS標識管理,嚴格認證。目前有機茶園只是在條件適宜的地方有零星分佈,面積很小,幾乎不成比例。之所以如此,他們認為只要遵守《食品衛生法》,茶葉的飲用是安全的,從技術上講,茶園不使用化肥容易辦到,但不用農藥是很困難的。而且有機茶通常只採“一番茶”(即一批次),從產值來講也不太合算。

(四)新產品開發

日本對茶葉內含物的機理研究有一定深度,所以在茶葉產品的開發利用方面也卓有成效。茶葉除了常規泡飲之外,新開發的產品主要有四大類:一是茶飲料。日本最早開發成功罐裝飲料,而且市場銷售量迅速擴大。1993年綠茶飲料產量僅26.6萬立升,到2001年已增長到142.1萬立升,8年時間產銷量增長了5.34倍。茶水飲料已經成為百姓生活中解渴和補充水分的最主要保健飲品之一。二是茶藥品。由於茶葉具有降血壓、降血糖、抗癌、抗菌等功效,生產提取的茶多酚等藥品在醫藥保健上得到廣泛應用。三是茶食品。在市場上銷售的茶食品花色品種較多,如茶糖、茶餅乾、茶麵食、茶冰淇淋等。四是工業用品。有茶化裝品、洗滌用品、茶襪子、茶T恤等。這些產品在市場上廣受消費者歡迎。

(五)茶葉銷售

日本是綠茶生產國,老百姓習慣喝綠茶。日本茶葉流通多元化,買賣方式多種多樣。在東京等大城市及非茶葉產區,茶葉產品主要從超市和大商場的茶葉專櫃中購買,許多地方難得看見茶葉專賣店。但在主產區,茶葉專賣店比比皆是。茶葉專賣店不僅銷售茶葉、茶具,而且還經營具有鄉土特色的旅遊文化用品。據悉有60%左右的茶葉產量是通過批發商銷售,餘下部分則從不同渠道銷售。進口的烏龍茶主要用於加工成茶水飲料,在賓館、碼頭、車站、機場及大街小巷都設有自動售貨機。

(六)茶葉供需

2001年日本茶葉總產量為8.98萬噸,進口綠茶1.77萬噸,出口0.06萬噸,國內銷售為10.69萬噸,人均消費1174克,綠茶自給率為84%,在1.77萬噸的進口綠茶中,95%來自中國,5%來自越南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烏龍茶完全依靠中國大陸及臺灣省供給,紅茶來自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家。預計隨著經濟的增長和茶葉保健功效被廣泛認可,日本國內茶葉消費仍有一定的增長空間。

(七)茶文化和茶旅遊

日本是文化盛行的國家,比較重視對歷史文化的研究、繼承和發展。在茶文化方面,最為突出的是日本茶道。據稱,他們的茶道是完全保留了我國唐代的茶藝,通過千多年的歷史考驗,現已深入人心,廣為傳播。這也是中日人民友好交流的歷史見證。

二、考察的收穫與體會

日本人多地少,農業佔國民經濟的比重低。雖然農業人口僅佔總人口的10%,但他們對農業高度重視。2000年12月,針對農業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日本農林水產省制定了新的林政改革大綱,積極推進農林水產行政改革,重新確立了農林水產省新的歷史使命:一是保持農林水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二是確保食物的穩定供給,爭取食物自給率由目前的40%提高到2010年的45%左右,進一步改善飲食結構,要在以大米為主食,保持畜產品和油脂類消費穩定的同時,適當增加水果、蔬菜的消費。三是振興農山漁村。四是發揮農林水產業的多方面功能。五是保護培育森林和重要的水產資源。

茶葉生產雖然佔日本農業的比重不大,但卻是主產區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經過長期的培育和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日本茶葉產業。

(一)區域佈局相對集中。日本茶葉主要集中在靜崗、鹿兒島、三重三個主產縣。這三個縣的茶園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64.4%,總產量佔全國產量的74.6%。其中靜崗縣茶園面積佔全國41.7%,產量佔全國的44.1%,茶葉產值佔當地農業產值的20%以上。國家的茶葉研究機構、茶葉機械裝置製造企業、著名的茶文化及茶旅遊設施多分佈於此,形成了非常明顯的區域特色、文化氛圍和產業優勢。相比之下,我國茶葉分佈零星分散,優勢區域還未形成。

(二)產品多元化。日本的茶產品除了傳統的煎茶、番茶、焙茶、玄米茶、玉露、抹茶外,茶葉深加工產品開發延伸到生活的各個領域。用烏龍茶、綠茶、紅茶、花茶為原料加工製成的茶飲料,目前銷量已超過礦泉水。食品商店中茶食、茶麵、茶糖、茶羊羹等產品琳琅滿目。應用茶葉提取物兒茶素等製作的抗菌、除臭產品數百種。茶葉有效成份還廣泛應用於化妝品、洗滌劑、茶染服裝等。另外,融茶道、茶歷史、茶科技於一身的茶文化、茶旅遊,不僅增加了旅遊收入,提高了生活質量和文化品味,而且對宣傳茶葉,促進茶葉消費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因如此,日本茶葉消費水平相當高,人均消費量是我國的3倍。對我國來講,加大宣傳,引導消費,擴大內需的潛力相當大。

(三)科技含量高。一是茶樹無性系良種比例高達92.1%,且茶園普遍施行秸稈還田、行間覆蓋、安裝防霜設施等措施。所有茶園整齊劃一,葉色綠,葉層厚,單產高。全國平均單產高達120公斤/畝,是我國開採茶園平均單產的2倍多。二是生產標準化程度高,全程實現了機械化。田間耕作、施肥、植保、採摘、運輸以及加工、包裝都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特別是加工過程管理的工業化,原料不落地,產品衛生得到了保證。

(四)對茶葉農殘問題持客觀科學的態度。日本是個市場經濟很發達的國家,經濟生活中嚴格執法。對於茶葉農殘問題的態度是很自信和客觀的。一是認為國內生產企業、農戶都依法行事,自覺遵守《食品衛生法》的要求,上市茶葉的質量是符合標準和安全的。二是國內農藥企業生產出售的農藥都是經過安全風險試驗的,只要嚴格按說明使用即可。三是對於世界某些市場的特殊要求,認為如果要出口到這些地區就要按人家要求做。因此,日本並沒有一味去追求發展有機茶,而是實事求是地認為只要符合《食品衛生法》即可。對於進口的茶葉也是同樣。社會上沒有人為就農殘問題進行炒作,反而是大力宣傳飲茶有益健康,特別是本國生產的綠茶,從而保持了茶葉消費量的穩步增長。

另外,日本茶葉產業呈現一些新的動向:一是更加重視茶葉高品質生產栽培技術和減少農藥、化肥施用的環境保全型生產技術。二是大力提高省力、降低成本的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三是加強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研究,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積極開發茶葉新用途。四是加大茶文化的宣傳力度,引導增加茶葉消費。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三、幾點建議

我國茶葉生產與日本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以生產綠茶為主的國家,國民都有飲茶的習慣,對茶葉的保健功能都有共同的認識。雖然日本茶葉引自中國,但在很多方面超過了我們。通過這次考察學習,結合我國茶葉生產實際,特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實行區域化重點開發。要利用茶葉區劃成果,儘快組織制定茶葉優勢區域發展規劃。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茶葉優勢產區和龍頭企業。加快茶樹品種改良步伐,大力發展無性系良種;進一步推進名優茶開發上規模、上檔次、上效益;大力推廣機械化修剪、機械化採摘和機制名優茶,加快加工機械和裝置的技術改進;注重品牌建設,實施名牌發展戰略;加大茶文化宣傳力度。

(二)加快產品多元化開發步伐。一是鼓勵茶飲料的生產和開發,把茶飲料培植成為飲料行業的一大支柱。二是繼續支援茶多酚、茶多糖、茶咖啡鹼等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大力開發茶葉新用途,提高茶葉附加價值。

(三)以客觀科學的態度解決農殘問題,培育、保護和擴大對茶葉的消費需求。對茶葉的農殘和重金屬超標等問題,工作上要抓緊,加快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但要本著一個原則,是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實事求是地宣傳,避免人為的不負責任的新聞炒作,影響了正常消費。同時,要針對不同的出口市場,在用藥上可以選擇進口國允許的農藥品種,嚴禁高毒高殘留農藥在茶樹上使用。

(四)加強中日兩國茶業交流,鞏固擴大出口市場。2001年,我國出口茶葉25萬噸,其中出口日本3.96萬噸(綠茶1.2萬噸,紅茶451噸,以烏龍茶為主的特種茶2.7萬噸),日本已超過摩洛哥成為我國茶葉出口第一大國,且賣價也高於全國平均價66.4%。同時由於綠茶有益健康的宣傳,綠茶在日本的消費量正在上升。考察中,也不時聽到日本茶界及種植戶和農協等擔心中國茶葉的進口會對他們的生產構成威脅。因此,應該加強同日本政府部門和茶業界的交流互訪,增進理解,消除誤會。同時要加強對日本茶葉生產、消費的調查,注意我國茶產品與日本產品的錯位競爭。另外,當前要密切關注日本國內因瘋牛病所引起的要求修改《食品衛生法》的事件程序與動態,儘早採取對策,鞏固和擴大對日本的茶葉出口市場。

二○○二年六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