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澳大利亞考察報告4篇

欄目: 考察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88W
本文目錄澳大利亞考察報告關於澳大利亞、紐西蘭教育的考察報告澳大利亞林業教育考察報告關於澳大利亞農業生物多樣性及可持續發展的考察報告

3月上中旬,經市人民政府批准,考察團一行六人赴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重點對澳大利亞的國家議會制度、城市規劃與建設和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學習考察。這次學習考察在境外雖然只有短暫的9天時間,但由於行程安排緊湊,考察內容豐富,的確使我們開闊了眼界,拓寬了視野,學到了知識,受到了啟迪。現將考察中的所見所聞進行整理,也許對我們今後的工作有所借鑑。由於時間關係,考察見聞未作核實,難免與實際情況有所出入,敬請諒解與指正。

澳大利亞考察報告4篇

一、考察見聞

澳大利亞幅員遼闊,國土面積800多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位,劃分為6個州,2個地區。人口2100萬人,其中英國及愛爾蘭後裔佔74.2%,亞裔佔4.9%,華人華僑約為45萬人,土著居民佔2%,約37.5萬人。澳大利亞是典型的移民國家,被社會學家喻為“民族的拼盤”。自英國移民踏上這片美麗的土地之日起,已先後有來自世界120個國家、140個民族的移民到澳大利亞謀生和發展。多民族形成的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亞社會一個顯著特徵。

1、澳大利亞的最高立法機構是聯邦議會。澳大利亞聯邦在政體上基本上仿效了英國的議會制模式,聯邦最高立法機構是聯邦議會。聯邦議會由女王(聯邦總督代表)、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澳大利亞人認為,實行兩院制可以防止立法的草率與武斷,防止議會專橫腐化,還可以平衡代表的利益。

眾議院開會期間討論政府事務,主要是立法事項和政府預算等。在議員中分為執政黨和反對黨兩大派,執政黨的總理履行政府職權落實立法事項和涉及國計民生等工作。反對黨成員主要行使監督權,對執政黨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提出不同意見,澳大利亞人稱其為“影子總理”。

聯邦議會在開會期間,強調公開與監督。會場周圍設定了許多旁聽席,公民可以自由進入旁聽,新聞媒體也進行全程報道。會議的所以議題和內容都是在公開場合進行討論決定的,有時出現意見分歧,爭論十分激烈,最終都是按照少數服從多數形成決議。

參議院的主要職能是複審眾議院所通過的議案。它無權提出有關財政的議案,對於眾議院提交的有關財政的議案,它只有提出“要求修改”的權力,而無權自行修改。許多澳大利亞人認為:參議院只是個“複審院”

澳大利亞立法講究自由、民主、平等、寬容。這是澳洲人生活的特性,他們講究自由、隨意,如:土著人不願意接受西方觀念與生活方式,澳政府就劃定一片區域讓土著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每年劃撥一定的經費予以補貼。澳洲人尊重歷史,只要過去被依法批准的就不輕易廢止,他們認為,凡是法律沒有限制的就是允許的。在紐西蘭,注重以人為本,對於公民的行為,寬容多於限制。對於旅行者的態度也很和藹:“留下您的腳印,帶走您的照片”,給人以親切感。

2、澳大利亞的城市建設卓有成效。一是城市規劃具有權威性和科學性,強調城市的持續發展,重視發揮所處地理環境特色,注意聽取市民意見和基礎資料的積累。二是充分重視城市設計。經過周密設計的城市廣場、街心綠地、城市街景、商業步行街以及各種城市小品,增添了城市魅力。三是市內交通很少採用車行立交橋和人行高架橋,而是採用地面單行線路和分佈較密的路網,以保護城市風貌。悉尼還採用了先進的計算機聯網交通控制系統——“可協調的適應性交通系統”。四是環境保護方面成效卓著。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是對澳新環境保護成果的真實寫照,尤其對水資源的保護非常重視,他們對影響水資源的水生養殖業控制非常嚴格,水質汙染少。沿海城市特別注重加大對海水的利用,如游泳池大都是利用海水。淡水的利用分為直接飲用和二次回收,提高利用率。墨爾本於1991年被聯合國評為全球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之首,澳大利亞已做到1/6生活垃圾回收利用。

3、澳大利亞政府十分重視住房建設。他們根據不同層次和老年人的特點,建造出大量的房子供國民選擇。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經濟發達國家,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十分重視住宅產業的建設及發展,如澳大利亞目前平均每人有住房1.67間。最大城市悉尼每年建造住房2.5萬-3萬套,一般每套45-100平方米,年建造住房面積180萬-200萬平方米。市中心建設的住房價格比較貴,因此住房委員會在市區邊緣建造一些公房,供低收入者居住。

澳大利亞在房屋建造過程中,十分注重房屋的造型多樣化、結構輕型化,使房子外觀造型多種多樣,有的猶如一件藝術珍品,別墅式獨立house多為橙紅色,斜坡屋頂,有的上面有木結構加一小層或兩層樓房。結構多為硬木框架,外加單層空心磚,有一定承重力。牆磚色彩造型多樣,有現代化的淡雅白色、也有仿古色彩很濃的表面凸凹不平的外牆。有些居民花幾十萬澳元買一座舊房,推倒重建,半年即可建成新房。高層樓宇則由房地產開發商興建,一般半年至一年亦可建成。澳大利亞人每搬遷一次家或房屋轉讓一次,都要重新裝修一次,換牆紙或刷乳膠漆、換地毯或重鋪木地板,顯得煥然一新。有的較為輕型的房屋,在搬家時是真正的“搬家”,他們在另外一個地方買到地皮後,就用吊車將輕型的房屋吊起裝在平板汽車上運走,然後運到新的地方安裝好,就可以住人了。如果房屋太大,那麼就分兩次吊裝和搬運。

澳大利亞政府十分重視節能,鼓勵居民對屋頂用羊毛製品增加隔熱層,實踐證明,用羊毛製品製作的隔熱層可使室內外溫差達到9℃,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據說,每戶增加隔熱層可獲得政府補貼1500—XX澳元。其房屋的最佳朝向與中國正好相反,座南朝北對於南半球來說是光照時間最長,通風保暖最佳的朝向。

4、澳大利亞的城市大都是先規劃後建設的。不管是堪培拉、悉尼,還是墨爾本,其城市規劃都是一步到位,它不會因為城市領導人的改變而隨意改變。而且城市規劃的重大專案和工程都必須在網際網路上公示和投票,徵求不同利益群體的意見,徵求社會各界方方面面最廣大人群的理解和支援。可以說澳大利亞城市規劃真正成為了城市各項建設的靈魂。堪培拉是典型的先規劃、後建設的新型城市,整個城市綠地面積佔60%,猶如建設在公園中的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是新國會大廈,建築物與山體融為一體,屋頂是山坡上的草坪,房子在山中,外表看去沒有一點“大廈”高聳的派頭,但房子面積並不小,擁有三層共3600個房間,可滿足參眾兩院各種型別的會議需求。

澳大利亞政府在舊城改造或拆建房子時,尊重歷史且在建造過程中注重以人為本,傾向“修舊如舊”。墨爾本將老工業廠房改造成商業門面時,大都在原地基上重建,外形上保持原有的風貌,內部改建達到現代標準,符合商業經營的需要。

5、澳大利亞的公共交通網路相當完善。從公共汽車、有軌電車、計程車到火車、輕軌、渡輪一應俱全,但最普遍的交通工具還是私人汽車。踏上澳大利亞的國土,映入眼簾的是滿街的小汽車,車比人多是不變的事實。據說澳大利亞的小汽車非常便宜,二手車200-300澳元就可以得到,嶄新的寶馬標價也只有4、5萬澳元一輛。有趣的是,在澳大利亞騎自行車的人是有錢人,因為自行車價格昂貴,是有錢人用來鍛鍊身體的,並非交通工具。據說澳大利亞人旅遊到中國,看到滿大街騎自行車的人群后非常感嘆中國人的富有。

澳大利亞的計程車裝有探照燈和攝像頭,駕駛室均不設防護欄,攝像頭是用來防劫車和酒鬼鬧事或其他案件,警方通過攝像資料很容易找到線索。由於澳大利亞的住房多掩映在綠樹叢中,探照燈可以協助司機為酒鬼找到自己的家。

澳大利亞的公路交通是免費的,僅有少部分基礎設施收取極少的費用,如悉尼,僅有隧道是私人投資建設的,每通行一次收費3.8澳元;悉尼大橋收取大橋維修的油漆費,每往返一次收費3澳元,並採用電子自動收費系統,車輛通過時不需要停車繳費,保證了道路暢通。高速公路普遍不收費,公共停車場大多免費限停2小時。

6、澳大利亞物產豐富,經濟發達。豐富的礦產資源使它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澳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多達70餘種,其中鉛、鎳、銀、鉭、鈾、鋅的儲量居世界首位。澳洲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鋁礬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最大的煙煤、鋁礬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和第三大鋁、黃金出口國。澳大利亞寶石獨具特色,俗稱“歐珀(opal)”,世界上獨一無二。澳大利亞天然氣產量極高,對中國政府大量出口。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從英國引進的美麗諾羊產毛量多,毛細而長,屬羊毛中的上品。鴕羊是澳洲獨有的物種,數量少,鴕羊毛保溫抗潮性極好,堪稱羊毛中的極品,價格昂貴,素有“軟黃金”之稱。

澳洲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是世界第三大捕魚區,最主要的水產品有對蝦、龍蝦、鮑魚、金槍魚、扇貝、牡蠣等。深海中的藍鯨也是澳大利亞研究開發的物種,研發和生產的生物保健製品為人類健康作出了不少貢獻,也創造了非常可觀的經濟價值。

旅遊業是澳大利亞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著名的旅遊城市和景點遍佈澳大利亞全國,霍巴特的原始森林國家公園、墨爾本藝術館、悉尼歌劇院、大堡礁奇觀、土著人發祥地卡卡杜國家公園、土著文化區威蘭吉湖區及獨特的東海岸溫帶和亞熱帶森林公園等景點,每年都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

袋鼠和考拉成為澳大利亞的驕傲,袋鼠彈跳力非常高,可達12米,奔跑速度快,每小時可達60公里。袋鼠渾身是寶,藥用價值極高。考拉憨態可掬,猶如中國的大熊貓,是澳洲的國寶。

7、澳大利亞根據地理特點進行產業定位,注重合理佈局。澳大利亞各個州和主要城市都明確了各自的產業,避免重複生產和建設。如:悉尼以商業和文化產業為主,墨爾本是製造業基地,澳大利亞的三大汽車製造廠(豐田佳美、豪頓、福特)都集中在這裡,黃金海岸以旅遊業為主等。紐西蘭以畜牧為主,注重飼養牛羊鹿,並開發與牛羊鹿相配套的食品與生物深加工,發展輕工業,沒有重工業。

二、感想與建議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在國土開發和經濟建設方面都是歷史很短的國家,並接受西方文化和生活

關於澳大利亞、紐西蘭教育的考察報告澳大利亞考察報告(2) | 返回目錄

關於澳大利亞、紐西蘭教育的考察報告

-01-13作者(來源):陳為民、周莊秋、樓麗華、宓曉群、高舸、石衛東、葛瑛、李綱、丁文鈞

澳新教育考察團於12月14日至12月26日赴澳大利亞、紐西蘭進行了為期13天的考察訪問,先後前往悉尼、堪培拉、布里斯班、黃金海岸、墨爾本、奧克蘭等城市。本次教育考察團由西湖區古蕩街道黨委書記陳榮生任團長,團員有:陳為民、趙志龍、嚴翔勝、金餘軍、單金髮、周莊秋、樓麗華、宓曉群、高舸、石衛東、葛瑛、李綱、丁文鈞。

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聽介紹、參觀、交流等形式,對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教育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和了解,特別是對兩國的基礎教育體系進行具體的考察和交流,從而汲取其成功經驗,對推動我區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出新的思路。

在澳、新期間,考察團聽取了對澳大利亞、紐西蘭教育情況的介紹,並實地考察了悉尼大學、西湖女子學校、西湖男子中學、WELCOME等6所學校,感受了當地的校園氛圍。教育要面向世界,先要了解世界,籍此我們可以一窺國門之外世界教育改革的一鱗半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反觀我們自己的教改實踐,從中會得到不少啟發。這次考察時間雖短,參觀的學校也不多,但是收穫頗豐,對我們今後從事教育改革和發展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一、澳洲教育的概況

澳大利亞有著獨特的歷史、地理和文化環境,人口1900多萬,國土面積769萬平方公里,得天獨厚。它是一個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它的教育體制分為中國小、職業教育與培訓以及高等教育三個部分。澳州實行十二年免費中國小教育,其中一年級到十年級為義務教育,傳統說法是,1—6年為國小教育,7—10年為中學教育,11—12年為大學預科教育,通常5歲進入學前教育。5歲前是進入托幼中心(幼兒園),託兒所和幼兒園階段是交費的。正常要求6歲至16歲為義務教育時段。現在似乎把7—12年級也稱為中學教育。目前澳大利亞全國共有中國小959O所,其中政府學校6970所,佔學校數的73%,非政府學校2620所,佔學校數的27%。TAFE學院及其他政府培訓機構約四所,私立培訓機構4000多家。共有大學42所,其中公立38所,私立4所。中國小、職業教育與培訓以及高等教育在校生分別為325萬、175萬和69.5萬人。澳大利亞人堅信,受過教育、具有靈活性的勞動力是保持澳大利亞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教育制度則是其保證。

我們考察的另一個國家——紐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與澳大利亞隔海相望,是一個以英語為主的島國,國土面積與英國相當,人口370萬。這是一個美麗富饒、風景如畫的國家。紐西蘭人熱情友好,保留了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綺麗的自然景觀、田園風光、碧藍的海水、金色的沙灘,每年吸引了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紐西蘭的教育被視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體制之一。其主要特點是:絕大部分孩子5歲開始上學,公立學校不收費,鼓勵成年人學習,可上中學、大學或參加專項技能培訓,許多學校提供英語補習,為母語不是英語的學生提供幫助。紐西蘭政府規定,六歲至十六歲的孩子必須上學,包括國小。全國六十六萬中國小生就讀於兩千八百多個國立中國小校,政府每年用於中國小教育的投入超過二十億紐西蘭元。為幫助經濟條件較差的學生完成學業,政府制訂了學生貸款政策,學生可獲得足以支付學雜費的貸款和用於支付日常生活的學生津貼。移民紐西蘭,可自由申請學校和專業,學費僅是留學生的1/5-1/10,可向政府貸款,畢業有工作後根據收入多少逐步償還。紐西蘭共有8所公立大學,25所理工學院,提供從學士到博士的所有課程。紐西蘭的國小學制為六年,中學為5年,大學預科為1-2年,大專文憑1-2年,學生士學位3-5年,碩士學位2-3年,博士學位3-5年。由於高中最後一年是大學的預科,相當於大學的一年級,學士學位一般只需要3年就可以完成。紐西蘭的高等教育由大學、理工學院和師範學院三部分組成,它們由政府撥款並實行自主管理。同美國的教育體制相比,紐西蘭大學教育要更接近於英國的教育系統。

二、點滴感受

考察團一行通過聽介紹,參觀,以及在考察期間對澳大利亞經濟、社會的直接感受,對兩國教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感受之一:教育屬於全社會

見聞一:國會大廈裡設課堂。我們一行參觀堪培拉國會大廈的時候,正遇上悉尼大學舉行畢業典禮,不同膚色、不同年齡的大學生身著學士禮服、頭戴學士帽端坐在國會大廳,列席的還有家長、教授,伴著悠揚的音樂拉開了典禮的序幕。那一刻是多麼的莊嚴,以至於參觀的人都屏息凝視,沉靜在這一份莊嚴與肅穆之中,或許也是這一神聖的場所所賦予的。接著導遊又帶我們來到議會廳,她告訴我們作為公民均有權利旁聽議會,這讓我們很是吃驚。而且在議會廳內環形座位的最後一排,桌上裝有有機玻璃擋板,據介紹是專門給旁聽會議者安排的。通過特製的裝置將會議的實況傳給旁聽席的聽眾。有不少學校就組織學生走進議會廳現場進行社會課學習,從而讓學生真實瞭解國家政體、政治執行模式以及社會問題等內容,考慮到教師和學生可能還需現場進行必要的教學探討活動,所以安裝了隔音的有機玻璃擋板,這樣既可以不影響會議活動的正常進行,又不會限制師生對會議全域性的觀察和思考。真沒想到國會大廈居然還是一個社會課堂。

見聞二:處處皆為教育的場所。在澳大利亞,處處皆為教育之所。當你走在風景區內,只見植物環繞,有的植物上面掛著小牌子,有的植物旁邊立著櫥窗,它們都在向人們介紹著相關的植物學知識和周邊的生態環境;多重的砂岩,高地,引人注目的峭壁,許多岩石斷面附近有介紹地質特徵和地質變遷的說明;走進公園,有專為兒童開闢的娛樂場所,人造海灘、人造湖,孩子們在水中自有嬉戲,歡聲笑語響徹公園,同時人們在充分保證兒童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安排動物與孩子們的“零距離”接觸。孩子們在玩耍之餘,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地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認識了動植物並瞭解它們對人類的貢獻,認識各種自然現象獲得感性知識,興致盎然地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樂趣和奧妙。同時,澳大利亞許多公共文化場所,如國家藝術館、市博會舊址、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都對學生免費開放,在那裡常可看見學校教師帶隊,學生在那裡參觀、聽講座、互相交流、查閱資料、動手實驗、參與網路互動交流,不少學生正是在這些地方完成論文或調查作業的,而且在活動過程中,一般都有工作人員或志願者為學生提供適時的幫助。當然澳大利亞、紐西蘭的歷史、文化、建築均是學生學習的素材。

見聞三:政府協調服務,形成全面育人環境。澳大利亞對學生行路交通、參觀展覽都有統一的優惠政策。在許多活動中,相關部門都安排參與輔導的成年人負責保護、指導青少年。紐西蘭的學生參加社群教育時,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參加不同的專案。不同專案的管理部門和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參與活動的學生交來的教育券的多少,來獲取政府的教育經費;而在澳大利亞政府,對於16歲以上的學生離家體驗獨立生活,還會發放一定的津貼。

在澳大利亞,每個學生都必須穿校服,校服的費用需要家長支付,價格不菲,但是家長們大都非常支援。一方面是因為校服種類較為豐富:從襯衣、絨衣、外套、運動衣、禮服到皮鞋、球鞋等一應俱全,而且校服式樣、質地很適合學生。另一方面是因為校服是保護澳大利亞青少年權益的一種有效措施。首先,每位家長可以自主選擇是為自己的孩子買新的校服還是買上屆學生穿過的舊校服,而且穿過的校服還能折價賣給學校或自願捐獻。其次,統一著裝可以避免青少年之間不恰當的攀比,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平等意識和勤儉意識。最後,更讓家長們滿意的是,每天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警察會對流散街頭穿校服的學生加以過問,不宜青少年出入的場所一律謝絕穿校服者,乘坐公交、參觀展覽等,身著校服的學生都可享受優惠。這樣既強化了青少年學生的平等意識和環保意識,節約了整個社會的教育投資,明確協調了全社會關心下一代的教育職責,又合理兼顧了各方利益,有利於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因此得到了公眾的普遍支援和擁護。

由此可見,澳大利亞、紐西蘭全社會均在關注教育,教育屬於全社會。我們說素質教育、品德養成必須隨時與每個人親身的、具體的、反覆的體驗緊密相連才能深入人心,自然成為其內在的道德品質。充分利用社會文化資源,讓學校教育融入社會,不斷得到社會生活源泉的滋潤和社會力量的支援,這樣的教育將會朝氣蓬勃,均衡發展,為社會的穩定進步、人民的幸福安康作出應有的貢獻。同時政府非常重視教育,確保了教育經費的需要。近年來,澳大利亞在這方面增長十分迅速,1998年,澳大利亞教育總經費就已達到了佔GDP的5.46%;財政性教育經費則佔全部教育經費的84.1%,而非財政性教育經費僅佔全部教育經費的15.9%。除了州政府的正常性教育投入外,學校用於硬體設施(如建造校舍)的經費全部由聯邦政府下撥。另外,除義務教育階段的費用全部由政府投入外,對於參加各類職業培訓的學員,政府也會給予一定的補助。特別是對工作後繼續參加職業培訓的學員,常常可以帶薪讀書。除此之外,家長和社會各界也會對學校的建設自願捐資,如幫助學校建一個電腦房,或者在校園裡建立一個健身房等。一些企業也會向實行捐助。

(二)感受之二:處處凸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見聞一:人性化的關懷。走在公共場所,隨處可感受到人性化的關懷:所到之處處處可見供行人休息的椅子,供殘疾人行走的綠色通道,給盲人配置的訓練有素的導盲犬,自覺讓行人的車輛,供忙碌一週居民的免費露天浴池,供兒童遊玩的免費樂園,僅黃金海岸就有100多個。他們的公共廁所(Toilets)有三種:分男、女和殘疾人三種專用廁所,殘疾人廁所門口有專門的“輪椅”標記。正常人絕對不會進去。到博物館、醫院等地,均有免費為殘障人士提供的輪椅。就是街邊開設的“麥當勞”,也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他們在商店的一側,開有兩個買賣的視窗,旁邊有一個供汽車經過的車道,欲買麥當勞的司機只要開著車,駛到視窗下,不用下車就能方便地買到。

見聞二:悉尼TAFE學院的辦學宗旨幫助你找到工作。大力發展職教,建立了完整的職業教育體系。澳大利亞進行職業教育的主體力量是技術和繼續教育學院

(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以下簡稱TAFE),全國現有TAFE學院250所,由政府資助的在校生有130萬人。TAFE的理念是“幫助你找到工作”、“幫助你更勝任工作”,他們不斷向社會調查需要的行業的人才,廣泛與企業合作,取得裝置和師資的支援,以培養實用型的技術人才。TAFE本身也加強投資,如購買“波音”飛機培養駕駛員等,不斷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和社會覆蓋面,從中尋找自己的生存基石。所以TAFE學院每年開設的專業、課程和教學設施、方法等均與社會的需求緊密結合。若要評價學院的辦學質量,最主要的衡量標準就是培養的學生是否找到了工作和工作的好壞。

見聞三:學制更富彈性。每個人的發展是有差異的,為了適應學生髮展的差異性,澳大利亞提出了彈性學制,也就是學得好的學生可以提前畢業,學得差的學生可以延遲畢業,因各種原因中途退學,在有了工作經驗、社會經驗後允許其帶著問題再次回到學校學習。在積極擴大高年級學生轉學科、轉校的可能性的同時,澳洲學校還廣開了中途插班入學的渠道。

見聞四:為了確保每個中國小生均能得到均衡地發展,澳大利亞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中國小12個年級各年級的班額,其中一年級為25人,2-10年級為30人,11-12年級為25人。若班額超出一人,就以違法論處。在評價一個學生的時候,學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既有定量又有定性,更有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縱向比較。這樣,即便是後進生,也會有許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激發。當我們來到WELCOME學校,這所紐西蘭的公立國小時,漫步在校園的走廊中,映入眼簾的是優秀教師的照片和簡介和各式各樣的學生作品。沒有一間教室的裝飾是一模一樣的,初次給人的印象是凌亂無序的感覺。透過玻璃看教室,每一面牆壁、窗戶上都貼滿了學生的各式作品,甚至於教室的中間也拉著鐵絲,學生想貼就貼,想掛就掛。看慣了整潔的教室,第一感覺教室似乎是那麼的雜亂無章,轉而思之,這不正是充滿生機和個性的一幕嗎?每個學生不是都有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了嗎?雖然有的作品是那麼的幼稚,但對孩子們來說,那都是自己最偉大的創作。聽說他們的每一間教室內都配有廁所,便於學生方便。室外,活動場所很大,十幾畝的草坪是孩子們的足球場、橄欖球場,還有木頭定製的遊樂場供低年級玩耍。

以人為本作為一種理念在澳大利亞各個方面都能夠得到充分體現。以“人本與發展”為主題的教育,更是此行我們對澳洲現行教育狀況和特點的總體認識。學校教育中體現了以“生”為本,在學校發展的問題上則做到了以“師”為本。提高教師的准入“門檻”,設立教師註冊委員會,強化師德的要求(教師錄用前須到警察局瞭解,必須沒有不良記錄方可錄用)。對已任教師,則十分尊重教師的勞動,尊重教師的創造性工作,關心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三)感受之三:十分注重學校教學資源的有效配置

見聞一:三塊條形木板,加上一塊弧形木板九拼釘成了學校的校牌,上面用油漆寫上了校名,立在綠化帶上,學校的路口處用一根鐵鏈拴在兩根木樁上,也沒什麼門,如果稱得上門的話,那就相當於我們農村菜園籬笆上的園門。

見聞二:WELCOME學校的教學樓、辦公樓均為一層樓平房,外結構很像國內建築隊臨時搭建的鋁質辦公樓。學校的體育設施十分普及,水泥地籃球場,拇指遊樂場,綠色大操場,雖然簡單但活動面積很大,學生們在裡面可以進行著各種體育運動。這些場地建設完全可以滿足學生的一般性體育活動的需要,但建設資金比國內操場不知要節省多少。

見聞三:當我在參觀紐西蘭西湖女子學校時,發現教學樓後堆了近20餘個鐵桶,凹凹凸凸,還有鏽斑,咦,這是什麼?走近一看,還發現每一個鐵桶上都有油彩畫著不同的圖案,原來是垃圾桶,全是一些廢棄的鐵桶製成的,真是既環保又經濟實惠。

見聞四:聽說悉尼技術學院是一所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的TAFE學校,那裡也沒有看到很多豪華的設施或特別昂貴的裝置。學校圖書館的藏書量並不是很多,但所有的書籍都是對學生學習有用的。該圖書館用於師生檢索的電腦數量不會超過一百臺,據說配置也不是最先進的。學生使用電腦都是預約登記,由學校統一安排時間。從這個事例,進一步體現了他們的“夠用”原則。

澳大利亞的學校教育經費十分充餘,除了政府下撥的經費,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也會向學校捐資助學。我們此次走訪的6所學校,有大學,也有中國小;有公立學校,也有私立學校;有投資多、規模大、設施好、質量高的私立教會學校,但更多的學校建設以“高效、實用、夠用”為原則,所有的設施裝置並不追求豪華和氣派。

(四)感受之四:較高的國民素質

見聞一:一踏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國土,給我們的第一印象便是天是那麼的藍,空氣是那麼的清新。在前往奧克蘭的車上,透過車窗兩邊盡是藍天白雲、綠草如茵、牛羊成群的油畫般的田園風光。在澳大利亞也有類似的景色。每個城市都有讓人著迷的地方:堪培拉四季樹茂花繁、綠草如茵,704公頃的格里芬湖四周風景如畫,“花園首都”當之無愧;悉尼風帆形的歌劇院,屹立於貝尼朗岬角海灣上,1149米長的單拱大橋橫空出世,與碼頭老區的舊式建築及現代高樓交相輝映,讓人百看不厭;植物園公園佔市區面積1/4的墨爾本到處鬱鬱蔥蔥,百花爭豔,鳥語花香。與澳大利亞人交談,環境美是他們最感自豪的地方。同樣,澳、新的大學校園,一般都是沒有圍牆,沒有氣派的門樓。城中有校,校中有街,校園的建築與綠化與整個城市完全融為一體,沒有絲毫的刻意和做作。

見聞二:在澳大利亞、紐西蘭考察期間,我們看到,人們遵時守信,兢兢業業,人與人之間誠信有禮,走在公共場所,行人都會主動友好地向你問好。

見聞三:12月25日晚我們準備返回國內,那天下午我和一位團員來到一家小便利店購物,付款時卻發現包內的奧幣已不夠付款,於是我拿出美元問是否可以付,售貨員搖搖頭,這時有一年輕人一直在旁觀望,他湊到跟前為我們付了不足的奧幣,我們連聲說:“Thankyou!”。他友好地朝我們笑笑。

在這兒之所以能看到如此美好的環境,除了這兩個國家人口稀少外,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質非常高,人人都有強烈的保護環境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的形成,應歸功於學校長期開展的對孩子們的環境教育。在教育部不多的機構裡,有一個專門從事環境教育的部門,承擔著全州的環境教育的重任。從國小起的各年級,學校都開設有環境教育方面的課程。這些課程讓學生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體會、感悟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產生髮自內心的環保責任心,從而成為環保事業的志願者。學校也十分重視行為規範養成教育很有成效,學校和社會上有一種誠實、禮讓的風氣,交通秩序完全靠紅綠燈和道路劃線加攝像鏡頭管理,停車位按標誌牌和自動計時牌管理。到處都是禮讓的風俗,自覺排隊的習慣,點頭問候隨處可見,生活節奏比較悠閒。教會學校、私立學校對學生品行抓得很緊,言談舉止都有詳細認真的規範和指導。澳大利亞、紐西蘭其國民的高素質值得我們學習。

三、通過考察對我們的啟示與思考

(一)要樹立教育屬於社會的思想。

更加註重教育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進入21世紀,教育的任務已經不僅僅是教書育人,傳道解惑了。各級各類學校,必須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提供更多更強的人才支撐。高校充分利用學校的人才優勢和科研優勢,更快地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作為政府,則更應充分認識到教育在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搞好教育與社會和諧發展的規劃和佈局,進一步加大對教育的經費投入。教育的策略、方法、風格是多種多樣的,這需要我們隨時注意尋找多方面能接受的最佳方案。因此,一線教師、專家、家長以及其他社會機構必須團結協作,在社會化的大教育中,人人都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接受著全社會的教育,接受來自於實踐的教育。因此我們要切實發展社群教育學院工作,現在的社群學院工作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方面要對該工作引起重視,另一方面不斷壯大師資隊伍,吸納一些志願者和義工。同時最大限度開發社會資源,從而促進學校教育。

(2)要更加註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我們此次走訪的6所學校,有大學,也有中國小;有公立學校,也有私立學校;有男校也有女校;有投資多、規模大、設施好、質量高的私立教會學校,也有校舍場地規模一般、設施標準普通、教學質量一般的公立學校。總起來說,這些學校各具特色,都把培養健全的、個性充分發展的公民作為他們的教育目標。應該說,目前我國教育界對“以人為本”已有了比較強烈的共識,但缺乏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真正體現這一科學而先進理念的行動。有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一方面也在高喊“以人為本”,另一方面在實踐中卻根本不考慮學校和學生的實際,不尊重學生和教師的意見和要求。所以說,我們的“以人為本”還僅僅停留在口號上,與真正的“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要求還相去甚遠。這就需要我們實實在在地去做。澳大利亞學校在課程設定上高度靈活,且以啟發學生智力、培養自學能力、注重實際應用為原則。在教學中,通常會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課堂灌輸極少。教師們更多的是佈置彈性作業,澳洲學校從國小開始就要寫小論文,學生們充分利用網上資源,搜尋資料。在澳大利亞的中國小裡,對學生的素質和能力訓練貫穿始終。比如,當眾表達和演講被當作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在英文和社會科學課裡,學生需要作多次演講。從選擇演講題目,到收集資料、準備講稿、預演、正式演講,學生都需要非常重視,因為在總成績中演講常常佔到10%到20%的分數。集體協同工作是素質訓練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有的大作業規定必須由三至五人集體完成。這些都是值得借鑑的。我們說教育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發展,這是無可置疑的。那麼,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如何中西合璧,在教學過程、方法上尋求更好的方案,真正做到行動與與我們的教育理念接軌呢?讓每一個孩子真正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我們任重道遠。

(三)優秀教師是辦好學校的關鍵。

在參觀澳洲學校時,校長們認為學校辦好就得挑選最優秀的教師來校任教,把師資隊伍的建設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確實教育問題歸根結底是教師問題,由於教師直接擔負著教育學生的責任,因此,確保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就顯得尤為的重要。如何才能挑選優秀的教師來學校呢?澳洲學校極為強調教師的人格力量。格外注重將具有親和力、責任感、使命感、教育實踐能力的人才選拔進教師隊伍來。此外加強教師在職進修也是重要途徑之一。建立多樣化的在職進修體系,比如開展研究生水平的在職進修,為了開闊教師的知識面,在企業、社會教育事業單位、福利事業單位,進行長期的生活體驗型進修等;培養所有教師的心理諮詢能力,特別是加強保育教師的在職進修。聯絡中國教育的實際,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校長教師隊伍年齡老化,兼職教師佔得比重過大,對教師評價重知識技能、輕人格魅力,要改變這一狀況,我國師資隊伍的建設必須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評價和選拔教師不僅僅是看其專業知識是否過硬,還要看其是否具有一種人格力量,是否能夠適應學生、適應家長。

(四)學校設施應追求“高效、實用、夠用”的原則。

澳洲校園硬體設施建設上注重體現“高效、實用、夠用”的原則,校園面積大、體育設施、衛生設施、資訊科技裝置雖然齊全,但不豪華,尤其是資訊科技裝置更是突出輔助性。審視中國教育,在硬體上一味追求豪華先進的學校,似乎可以作一番反思,尤其是依據我國的國情杜絕浪費和盲目攀比,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口上是非常必要的。

(五)要重視職業教育。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實用型人才。

教育主管部門要切實按社會的需求來巨集觀調控各級各類職業學校的專業設定、師資配備。要切實扭轉目前社會上重學歷、輕技能的錯誤觀點,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強化職業培訓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的重大作用。同時要儘快改變職業學校專業師資薄弱的現狀,提高他們設計與開發教材的能力以及靈活施教的本領,從而提高培訓的質量。

通過這次國外教育考察,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東西方教育就像月亮,各有陰晴圓缺。當今的教育改革和發展就是要中西合璧,各取所長,讓東西方文化激烈碰撞,找到最佳結合點。

澳大利亞林業教育考察報告澳大利亞考察報告(3) | 返回目錄

澳大利亞林業教育考察報告

中國林業教育學會赴澳大利亞、紐西蘭林業教育考察團

摘要:當前,我國教育結構正在進一步調整,各項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如何從國情出發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終身教育體系,提高和培養高等林業院校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就業能力,加強和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及培訓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做好森林保護工作,是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澳大利亞在林業教育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關鍵詞:澳大利亞;林業教育;考察

應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有關方面的邀請,經國家林業局國際合作司批准,由中國林業教育學會組織,包括北京林業管理幹部學院、北京林業大學、華南農大林學院、寧夏大學農學院、新疆農大林學院、福建林業技術學院有關人員參加的中國林業教育考察訪問團,於12月30日至1月13日赴澳大利亞、紐西蘭考察了兩國的林業教育和森林保護情況。此次考察重點是澳大利亞的高等林業教育、成人教育、技術培訓、森林保護與防火、畢業生就業等。考察團先後考察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資源環境與社會學院、悉尼TAFE、新南威爾士州資源保護局、墨爾本大學林學院,還參觀了教育研究機構的實驗室和實習林場,並順訪悉尼大學參觀了校園。考察團現場聽取了有關專家的報告,同時也向對方介紹了中國林業教育的情況。雙方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了交流,進一步探討了兩國有關教育領域合作的問題。在考察過程中,全體團員積極認真,克服天氣炎熱等困難,不僅虛心聽取對方的情況介紹,還提出大量的問題,並進行熱烈的討論,特別是就雙方合作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這次考察,團員們收穫是較大的,不僅開闊了眼界,學習到了許多經驗,而且雙方就防火人員培訓、互派學生進修、林木樹種引進等達成了初步意向,為今後開展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一、考察的基本情況

(一)澳大利亞的高等林業教育

澳大利亞全國共有8所大學設有林學院或資源環境學院。其中只有國立澳大利亞大學資源環境與社會學院和墨爾本大學林學院可以授予林學學士學位。其餘大學可提供林學方向的有關課程,但不能授予學位,可以向這兩所大學申請授予。該國的高等林業教育規模不大,林科本科每年招生不到百人,在校博士50人左右。近兩年招生人數有所下滑,每年都完不成招生計劃。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資源環境與社會學院始建於1925年,位於首都堪培拉,環境優美,綠樹成蔭,學校有良好的實驗、實習條件。該院1965年以前是獨立設定的林學院,1965年改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林學系,將林學系與地理系合併成為資源環境與社會學院,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規模較大的學院。目前學院設有林學、地理學、人類生態學、資源與環境管理4個專業,學制都為4年。學院每年招生人數100多人。學生可以同時學習其它專業的課程,同時獲得第二學位。學校將林學與社會學合併組成一個學院,主要是考慮林業的研究和發展與社會方方面面有著密切的聯絡,特別是現代林業已經和傳統林業完全不同。該院非常重視研究生的培養,每年不僅從國內各地招收學生,而且還從世界各地招收學生和訪問學者。該院對外交流密切,就有北京林業大學和甘肅農業大學的訪問學者和學生在此學習和研究。

墨爾本大學林學院是一所歷史比較悠久的學校。學院距離校本部100多公里,坐落在環境優美的森林中。學院佔地面積20公頃,周邊有公頃的森林供學生實習,主要為桉樹,另外有400公頃的松樹。學院有一流的實驗室和木材加工廠,還有一個藏書量達十幾萬冊的專業圖書館。並有供學生臨時住宿的學生公寓。目前學院有教師20餘人,教授3人;在校學生800多人,其中有博士生20餘人、碩士生45人、本科生160人、其餘為專科生,另外還有一些留學生,主要來自美國、中國、加拿大和東南亞等。學生大一、大二在校本部學習,大三以後在學院學習專業課,並進行實習。主要專業方向有森林培育、木材科學、森林防火等。許多林業企業和農場主為學生提供獎學金。由於學生的實踐能力強,所以畢業生就業比較容易。近幾年的畢業生從政較多,這受到了學校的讚揚。學院認為,林科畢業生從政有利於整個社會進一步認識林業,能夠提高林業在社會中的地位。但近兩年招生人數減少,每年計劃招收40名,結果只有20多名。學院希望從國外多招一些留學生。

學院同時還承擔TAFE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的培訓任務,受林業聯合會和僱主的委託,每年培訓人數超過1000人。培訓物件主要是在職人員,實行半工半讀,內容包括林業管理、商業管理和人力管理,各佔1/3。培訓等級從第二級到第四級。

學院還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林業研究中心,每年研究經費達1000多萬澳元。充足的研究經費也為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二)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與培訓

澳大利亞的技術與繼續教育,即TAFE(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是澳大利亞三級教育中最大的部門,也是澳大利亞培訓勞動力最主要的單位。每年有80%左右的中學畢業生進入其間學習,還有許多在職人員和大學畢業生也要進入其間進一步學習。TAFE屬於政府所有,並由政府管理和撥款,招生計劃由政府根據社會需求下達。政府撥款80億澳元,同時TAFE還接受社會資助。目前澳大利亞全國有84所TAFE,在校生52萬人,在職學生14.2萬人,教師2.2萬人。TAFE最大的特點就是社會需要什麼就培訓什麼,課程設定直接服務於社會和行業,有極強的針對性。TAFE能提供5種不同層次(包括碩士、學士、專科文憑、高階證書、普通證書)的資格證書,設有上千個職業與非職業課程,課程非常實用,為勞動力進入社會提供了全部所需要的技能訓練。TAFE所有的文憑全國通用並得到承認。尤其是大部分的專科文憑課程能夠得到全國各大學的承認,為將來想進入大學進一步學習的學生創造了十分便利的條件。這種各類教育相互銜接、協調發展、有機結合的體系,在澳大利亞經濟建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TAFE另一個特點是收費非常低,只有普通大學的1/10%1/5。低廉的學費也是吸引學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澳大利亞技術與成人再教育中心制定了全國統一的課程體系標準,每一門課程都需要由權威教育機構(成員包括教育及行業代表)進行評估,每年考評一次。我們所參觀的新南威爾士州南悉尼TAFE是澳大利亞規模最大的一所學校。該校學生有79273人,有10個校區,培訓專業科目達500多種,專職教師735名,兼職教師3000名,管理人員920名,其辦學特色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該校的特點為:

1.據市場需要設定學科專業。服務業為主的專業最多,其次是製造業。主要專業有會計、旅遊、祕書商業、營銷、企業管理等,林業專業學生很少。據統計,全校共設有1500門課程。

2.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TAFE培養的學生受到社會的歡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動手能力強,能夠和實際工作密切結合。學校設有專門的實習基地,並與一些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聘請了一大批有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這樣既保證了學校教學生產實習的需要,也為學生就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3.培養模式靈活多樣。TAFE根據被培訓物件和所學專業,採取不同的培養方式。依據學習課程的程度不同,授予學生不同的文憑。學院碩士學位與學士學位文憑課程一般需要二至三年,專科文憑課程只需一年半至兩年,在職人員進修或想進入大學深造只需要有結業證書文憑,時間只有六個月至一年半,其所修課程大學全部承認。為保證不同層次的人才和專業的需要,學校的課程安排和培訓時間,短期的只有數小時、幾個月,長期的可達三年。

非常重視教師的業務素質,對任課教師有嚴格的考核標準,一是學歷必須是大學本科以上,二是必須在本行業工作五年以上,離開本行業三年以上要再回其有關崗位進行培訓後方可上崗。充分發揮兼職教師的作用,南悉尼TAFE兼職教師是專職教師的4倍以上。5.注重對外合作與交流。目前,南悉尼TAFE已和日本、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進行合作,主要是開發課程,提供教學服務。在中國已有10個學校與之合作。最近,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引進澳大利亞TAFE培養模式,在所屬8個職業技術學院,實施雙專科雙文憑、職業教育與職業資格相融合的辦學方式,打破傳統職教模式,以技術應用和實際操作教學為特色,培養高階應用型技能人才。

(三)澳大利亞的森林保護(森林防火)

澳大利亞是一個少林國家,森林覆蓋率只有10%。林業管理主要由各州負責。近幾十年進行較大規模的人工造林,特別是引進了一些國外樹種,如美國的輻射鬆等,但以桉樹為主要樹種的林分結構沒有改變。由於氣候乾燥,特別是夏季高溫缺雨,加之桉樹屬於易燃樹種,發生森林火災的頻率非常高,如何有效地控制火災是澳大利亞森林保護最重要的內容。

澳大利亞森林防火組織成立於1955年,通過森林防火協會開展森林防火的宣傳、教育、培訓。其防火的宗旨是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護森林持續發展。防火是每個人的責任,不能只靠政府。全國建立了四級組織:第一級為州政府,主要負責林木的管理;第二級為國家公園,包括動物保護;第三級是市區;第四級是鄉村。全國有森林管理協會,各個地區都有相應的管理人員,委員會每年召開二三次會議,對有關人員進行免費培訓,約20個小時。1997年政府通過新的防火條例,制定了三大體系:一是日常保護,二是應急處理,三是事後處理。重在日常保護。澳大利亞防火實行專職人員與志願者相結合的做法,志願者在日常防火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是巡查、宣傳,發生火災時協助專業人員開展滅火工作。平時經常要深入到社群、學校對居民和學生進行演講,還要到農場主家中進行走訪,召開不同層次的討論會,充分發揮當地人員的作用。在澳大利亞土著人有著幾千年在森林中燒荒的習俗,現在澳大利亞仍認為:森林火災並非都是壞事,這是自然界一種正常現象。在冬季,燒掉一些林中易燃物,不僅能保護森林,也有利於植被更替和土地恢復肥力。只要將森林火災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即可。因此各州對不同地區進行森林資產風險評估,評估標準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首先考慮是否對人員構成傷害,其次是否對動植物構成威脅,第三造成多少財產損失。每個地區都會有發生火災的機率以及造成損失的大小的評估圖,根據評估圖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同時根據火災級別,制定不同地區的滅火預案。

二、思考與啟示

雖然此次考察時間短,只是走馬觀花,不可能全面深入瞭解澳大利亞的教育情況,但收穫非常大。我國教育結構正在進一步的調整,澳大利亞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鑑,特別是其職業技術與成人教育體系對我國教育結構的改革、調整有著現實意義。

(一)從國情出發,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終身教育體系

中澳兩國社會制度不同,國情差異較大,但兩國政府都非常重視教育。目前在我國實現了“普九”教育和高等教育邁入大眾教育之際,在全社會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對於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以幼兒園、國小、中學、職業學校、大學為主體,各種成人教育(包括函授、夜大學、專業技術班)為輔的全民教育體系。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在農村仍存在許多問題,基礎教育薄弱的地位有待加強,國家應進一步加大基礎教育的投入,特別是中西部地區,使九年義務教育在農村真正實現。高等教育近幾年得到跨越式發展,全國各類在校生人數突破萬,毛入學率達19%。但仍處於初級階段,與國家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需求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應採取多種形式,進一步加快高等教育的發展,特別是借鑑發達國家中私立學校的經驗,促進國內民辦大學的發展,從政策上扶持他們,使這些學校能夠得到認可。吸引社會上各種資金投入高等教育,減輕國家的負擔,形成全社會都來辦教育的良好局面。同時,鼓勵在職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把現有的屬於各部門、各行業的培訓中心和學校對社會開放,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使這些培訓機構達到社會需要的標準。利用網路技術建立全國或各地統一的網路學校和培訓機構。通過建立各種不同的考核體系和標準,逐步形成學習型社會。

(二)大力加強和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提高勞動者的素質

澳大利亞非常重視職業教育,每年只有15%左右的高中畢業生進入大學,80%的高中畢業生進入TAFE學習。TAFE(職業技術與繼續教育)成為其教育的主力軍。由於TAFE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和政府、學校、企業聯合制定的技能標準開設所有的技能培養課程,學生取得的證書得到社會認可,同時在TAFE所學的課程高校也承認,學生參加TAFE學習後,根據自己的志願和愛好以及市場就業情況,既可以選擇就業,也可繼續進入大學學習。由於TAFE注重與市場的結合,所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強,就業比本科生還容易,因此學生中學畢業以後願意進入TAFE學習。這正是我國教育改革值得學習和借鑑的。目前,一方面,我國每年有萬勞動大軍進入勞務市場,由於沒有得到正規的職業技能培訓,他們無法進入技術崗位。另一方面,由於勞動力市場出現高學歷熱,近幾年許多中專、技工學校為生存紛紛升格或併入大學,成為高等職業學校。這些學校普遍存在著培養目標不明確,市場定位模糊,其結果是培養出的畢業生既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也不強。同時由於其客觀導向作用使學生就業期望值偏高,造成在就業市場上他們既無法和本科生競爭、又不願從事技術勞動工作的局面。現在,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期,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勞動力,許多企業因無法得到高階技工,不得不在全國高薪招聘,甚至從國外引進。因此,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既是滿足社會對技術工人的需要,也是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要求,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大力加強和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必須從實際出發。一是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凡是對社會發展能夠起到積極作用的工作,都應該得到社會的尊重,在全社會樹立勞動光榮的新風尚。二是制定有關政策,積極引導人們從事勞動技術工作,使從事勞動技術工作的人能夠得到相應的報酬。同時制定技術職稱系列,鼓勵他們不斷鑽研技術,造就數千萬高技能的勞動大軍。三是現有高職學院要擺正位置,真正做到以市場為導向,加強學生的實__踐能力,徹底擺脫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子。四是做好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培訓,這是目前我國培訓和職業教育的盲點。這些人員數量大,流動性強,文化水平低,屬於社會弱勢群體。應該由中央財政統一支付培訓費,根據市場對不同勞動崗位的需求,在指定的學校對他們進行短期培訓,發給全國認可的證書。徹底解決農民工技術培訓無人管的社會問題,同時也為解決“三農”問題創造條件。五是構建職業教育與其他型別的高等教育銜接與協調發展的關係,使各類人員不至於在職業教育階段就終斷其學習與發展。

(三)林業高等院校應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澳大利亞大學非常重視林科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堪培拉國立大學資源環境與社會學院,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為3%2,課程教學與自學時間為1%1。墨爾本大學林學院就建在森林中,學生在校本部學習完基礎課後,其餘的專業課都要在位於森林中的學校裡完成。在培養學生中,他們強調所學內容與科研和生產密切結合,以提高科研水平和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同時,注重不同學科的交叉,特別是與社會學科的交叉。他們認為,現代林業的發展與其國家和地方法規及政策有著密切的聯絡,應鼓勵畢業生從政,以影響對林業的政策。另一方面,努力培養學生學林的興趣和愛好。通過一些企業和僱主設立獎學金來幫助學生完成學業。目前,在我國大學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著“眼高手低”學生動手能力差,不能適應工作需要的現象。一方面是認識問題,認為大學本科生是高階人才,主要是從事管理和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是經費短缺和缺乏實習場地,造成許多必要的實習實踐環節不能完成,往往以課堂教學代替一切。林業院校的學生還長期存在專業思想的問題,學林不愛林,學林不願意幹林業。所以,今後我們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正確認識大學生在市場中的地位和作用。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研究生的大幅度擴招,大學生在未來社會中將成為普通勞動者,較強的實踐能力和系統的理論知識同樣重要。因此,要把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抓。特別是林學,作為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更應該加強實踐環節的建設。

2.進一步加強林科學生的專業教育,並通過設立專業獎學金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學林愛林。

3.加強學生就業環節的指導,積極做好市場預測,特別是根據林業生態建設的需要,提出林科人才需求的中長期計劃。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建立全過程就業指導體系,與林業及其有關單位建立密切的聯絡,積極鼓勵畢業生到林業生產一線工作。

(四)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做好森林保護工作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經濟發達,勞動力成本較高。雖然澳大利亞與我國的國情不同,但其利用社會力量做好森林保護工作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在森林防火過程中,澳大利亞充分依靠各級協會和志願者,在全國建立了從州政府到鄉村的群眾性組織機構,所彙集的志願人員是專業人員的7倍之多。特別是志願人員平時深入社群、學校、農場主家中進行宣傳和培訓,發生火災時,與專業人員共同滅火,發揮了政府機構和專業人員無法替代的作用。在我國每年因人為因素髮生的火災非常多,單靠現有專業人員進行宣傳和防火培訓是不夠的,而且我國一般性的防火安全教育效果又不理想。有關部門應建立全國性的防火協會,調動社會力量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一方面,在林區及其附近建立一些志願者組織,利用地理位置近,時間安排方便,定期開展活動和進行有關培訓。另一方面,利用每年大學生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確定一些相關學校成立相應組織,充分發揮大學生專業知識水平豐富、熱情高的特點,深入林區和重點地區開展活動。

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確立了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目前圍繞六大林業工程建設,對林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林業院校和各級教育機構必須適應新形勢,加快林業教育改革的步伐,既要培養林業科技攻關、解決林業建設與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和技術難題的高階人才,又要培養懂得林業知識、掌握林業技術、熟悉操作程式的數以萬計的技術工人。澳大利亞在林業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以及成人教育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關於澳大利亞農業生物多樣性及可持續發展的考察報告澳大利亞考察報告(4) | 返回目錄

關於澳大利亞農業生物多樣性及可持續發展的考察報告

5月25日至6月8日,中國農業部赴澳大利亞農業生物多樣性及可持續發展代表團一行5人,應澳大利亞農漁林部的邀請赴澳大利亞進行了為期14天的考察、訪問和交流。考察團受到澳大利亞農漁林部等單位的熱情接待,先後赴墨爾本、阿得蕾得、堪培拉、悉尼和布里斯班等地,對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自然資源與環境部、南澳州植物園、阿得蕾得大學WAITE和ROSEWORTHY兩個校區、澳大利亞國家科工組織植物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澳大利亞國家植物公園、澳大利亞國家標本館、CRC熱帶植物保護中心、澳大利亞熱帶遺產中心、悉尼皇家植物園等進行了實地考察、訪問和交流,順利地完成了預定的考察計劃,現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澳大利亞概況

澳大利亞位於南太平洋,在大西洋南部和印度洋之間,領土包括澳洲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澳洲大陸地廣人稀,四面環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佔據一整塊大陸的國家。國土面積約768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6700公里。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平坦的大陸之一,擁有許多獨特的珍稀動植物種類。按照氣候帶的劃分,澳大利亞的北部為熱帶,中部為遼闊的乾旱和沙漠地帶,南部為溫帶。澳洲的氣候比較溫和,全年溫差不大。澳洲的四季正好與北半球相反:夏季由12月開始,3至5月份是秋季,6月份是冬季的開始,9月份進入春季。南迴歸線以北地區年平均氣溫為23--26度,迴歸線以南地區溫差略為明顯,冬季平均氣溫約14度,夏季平均氣溫約26度。

澳大利亞有六個洲: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昆士蘭、南澳、西澳、塔斯馬尼亞及二個領地(首都領地和北領地)組成。澳大利亞的人口密度很小,每平方公里平均只有2人,人口主要集中居住在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區。現有人口18,426,900人,其中土著人口約佔2%,英國和愛爾蘭血統在人口中佔有較高的比例。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總人口中約有四分之一出生於海外。居民來自100多個國家,主要少數民族包括義大利裔,希臘裔,越南裔及華裔等。

二、澳大利亞環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法規建設

長期以來,澳大利亞政府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提高公眾意識等工作非常重視,聯邦政府近幾年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科技活動專案,各科學研究和教學等機構均積極參與和支援各種形式的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促進公眾對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理解和認識。政府的支援、各界的參與和設施的健全,使澳大利亞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開展得生機勃勃,卓有成效。

目前,澳大利亞政府為了保護澳大利亞的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過程和生命支援系統,認真履行了《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已出臺了《澳大利亞生態和可持續利用發展國家戰略》(Australia`sNationalStrategyforEcologicallySustainableDevelopment1992),《澳大利亞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戰略》(NationalStrategyfortheConservationofAustralia`sBiologicalDiversity1996),各州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出臺了本州的相關法規,例如,維多利亞州出臺了《維多利亞植物和動物保護法案》(Victoria`SFloraandFaunaGuaranteeAct1988),以保護本州的特有植物和動物生存、繁衍和保留它們在野生條件下的進化趨勢;保護這些特有動植物的群體;保證人類對這些特有動植物的可持續利用並保持這些特有動植物的遺傳多樣性等。同時該州還出臺了《維多利亞生物多樣性戰略》、《維多利亞的生物多樣性—我們的生活財富》和《維多利亞的生物多樣性---維持我們的生活財富》等技術性檔案。

三、澳大利亞的環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建設

目前,澳大利亞國家保護區總共有6664個,包括國家公園和野生生物保護,土著土地所有者、私人土地所有者和森林保護地等,保護面積共有63530760公頃,佔國土面積的8.24%,各州(領地)的詳細情況見下表。

澳大利亞保護地區概況

州/領地個數面積(公頃)佔州/領地%

首都直轄區(ACT)812303252.8

新南威爾士(NSW)51849532176.18

北領地(NT)9251255563.8

昆士蘭(QLD)47069387644.02

南澳州(SA)17802489512725.53

塔斯馬尼亞(TAS)490220196232.42

維多利亞(VIC)2089337802114.85

西澳州(WA)1217159150816.3

總計6664635307608.24

在澳大利亞,所到之處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環境和植被好,到處是地毯似的草坪,把地面覆蓋得嚴嚴密密。即使是城市寬廣的街道兩旁,也是兩三排並列的觀賞林木(不適宜種草的樹下用碎木片覆蓋)。例如堪培拉人均綠地面積達70.5平方米,僅次於華沙居世界第二位。城市的空氣新鮮,綠廕庇空,絕少塵埃。在堪培拉和阿得蕾得的住宅周圍,一律不加圍牆,院外一般以桉樹、合歡花樹作為綠色花籬笆。堪培拉設有不同型別的植物園,除澳大利亞本土上的植物外,還引種了許多世界各地的樹木花草,如中國的銀杏、水杉、杜鵑、薔薇、天竺葵等。堪培拉周圍大部分地方都是國家公園的範圍,包括諾馬治國家公園(NAMADGINATIONALPARK)和狄賓布拉自然保護區(TIDNINBILLANATUREKESERVE)。在賓館飯店的房間特別是公園和其它公共場所都可看到節約用水和保護環境的告示標誌以及管理人員對相關知識的介紹,增強全民的意識。

四、澳大利亞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研究

澳大利亞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種水平和生態水平,而在遺傳多樣性水平開展的工作相對較少。

在生態系統水平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工作以保持和維護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為主,一旦某一個生態區域被列為保護地,科學家和政府首先從土地和水資源的管理入手,通過限制放牧、退牧還林還草等措施,恢復土地和水資源利用的原始性,對生態區域內所有的動植物物種進行調查,建立資源檔案,確定該生態區的環境指示物種,根據指示物種的動態變化規律,隨時提出相應的保護措施。

在物種水平上,經過長期的資源調查,已經查清了澳大利亞所有物種的資源狀況,編制了澳大利亞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名錄。對於已列為保護計劃的瀕危物種,科學家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詳細調查,不僅明確其分佈範圍和生態環境,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和地理資訊系統(GIS)確定每一個分佈區的具體地點和麵積,還要徹底查清其種群數量和生存繁育特點,瞭解其危害因素並掌握其動態變化規律,根據所掌握的上述資訊,制訂相應的保護策略。

在遺傳多樣性水平上,主要採用異生境保護的方法,即將具有重要利用價值的作物如棉花、苜蓿、橄欖等種質資源收集起來,統一進行種子庫儲存。種子庫儲存的種質不僅具有詳細的農藝性狀、抗性性狀、品質性狀的綜合鑑定結果,而且還利用分子標記、DNA測序等現代生物技術手段進行了指紋圖譜鑑定,每一份材料所具有的重要基因都非常清楚,不僅如此,對於收集量較大的作物還進行了核心種質的研究,為作物改良選擇親本奠定了基礎。對於重要農作物的野生近緣植物如野生棉花等,科學家利用GPS系統對每一個居群進行了定位,將每一個居群按照統一的取樣原則進行了取樣,並對其進行了重要農藝性狀如棉花抗枯萎病和黃萎病的鑑定,然後統一保存於種子庫中。

由於澳大利亞人口稀少,人們保護野生物種的意識較強,目前除各類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和世界遺產保護中心外,對野生物種的保護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和居民的自覺行為,即科學家將已列為瀕危物種的分佈範圍和生態環境等通報給地方政府,這樣,在地方政府進行道路建設或其它設施建設過程中,避免破壞其生態環境。到目前為止,這種簡便易行的野生物種保護方法在澳大利亞取得了預期效果。

五、澳政府加強對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的初級產業(primaryindustries)的支援

在過去的幾年中,澳大利亞的農漁林產業取得了很大成績,-出口有關農產品達到330億澳元。為了抵制世界經濟增長變緩對澳初級產業的影響,澳政府將要加強對有關方面的支援,包括內容如下:(1)鹽鹼與水質量國家行動計劃,(2)國家糧食和病害模擬監測行動計劃,(3)澳大利亞政府環境基金--自然遺產託管新專案,(4)國家糧食工業1024百萬澳元的5年計劃。

六、澳大利亞對我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啟示和借鑑

澳大利亞在生物多樣性儲存和可持續利用方面的成功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針對我國目前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現狀,具體建議如下:

(一)加強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法規建設。其中重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進一步完善種質資源管理的相關配套法規建設,加強並規範農作物種質資源的管理和保護,促進農作物種質資源的交流和利用。

(二)增加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經費支援。突出加強我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建設,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和原生境保護設施建設。不同地區的保護區既要擴大規模,又要合理規劃,連成一體,增強保護的效果。在增加中央投資的同時,鼓勵地方政府和部門提高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投資力度。

(三)提高公眾意識。及時啟動並組織實施我國的“提高我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意識計劃”,加強政府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支援力度,提高社會的廣泛支援與參與程度。

(四)加快我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教育專業隊伍的培養,提高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