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黨工作報告總結感想

欄目: 精選工作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53W

政府工作報告反應了中國的國情,提出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黨工作報告總結感想,歡迎閱讀!

黨工作報告總結感想
黨工作報告總結感想篇1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結構性矛盾凸顯,新舊增長點青黃不接,各類風險挑戰增多,舊的增長路徑難以為繼,轉變發展方式日益緊迫。“十三五”期間,安徽必須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改革創新步伐,切實擺脫舊的路徑依賴,推動經濟發展轉入新軌道。

一、擺脫對投資拉動的過度依賴,走投資消費聯動的新路

改革開放特別是本世紀以來,我國搶抓全球化和產業轉移機遇,積極擴大投資和生產規模,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形成了出口和投資拉動型的增長模式。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深度調整,外需和投資拉動作用明顯下降。我國出口貢獻率由20xx-20xx年10%以上降為20xx-20xx年的-2%到-4%,投資增速由“xx”時期的25.5%降至20xx年的15.3%。安徽外貿增速從“xx”時期的20%以上滑落至20xx年的8.2%,投資由37.5%降至16.5%。國際經驗表明,大國發展的立足點必須放在擴大內需上。隨著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以及資訊、健康養老、旅遊休閒等新的消費熱點和電子商務、網路購物等新型業態快速湧現,內需增長空間廣闊。從安徽看,“十三五”期間要積極推動需求結構調整,逐步形成內外需協調、投資消費聯動的新局面。選擇好有市場、有長期回報的專案,創新投融資方式,進一步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積極通過供給創新啟用消費需求,進一步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統籌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加快各類開放平臺建設,進一步提升安徽在“一帶一路”經濟中的份額和競爭力。

二、擺脫對傳統產業的過度依賴,走創新驅動的新路

本世紀以來,我國製造業特別是重化工業發展迅猛,房地產市場快速成長,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目前,傳統產業面臨需求“天花板”制約,產能擴張空間收窄。我國鋼材人均消費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人均水泥累計消費量已接近西歐和日本的產量增長拐點,城鎮人均住房面積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從新世紀前20xx年的20%以上降至20xx年的11.2%,今年上半年進一步降至8.7%;房地產增速明顯回落,上半年投資僅增長2.6%,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8.7%。總體來看,隨著傳統產業接近增長拐點,數量擴張已經難以持續,結構調整的要求更為迫切。當前,世界科技創新和產業革命深入推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快速湧現,既對產業平面擴張形成了挑戰,也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機遇。“十三五”時期,安徽應適應產業競爭格局新變化,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以“網際網路+”引領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培育新型顯示、智慧裝備製造等高成長性產業,推動工業化與資訊化、服務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促進產業發展向中高階邁進。

三、擺脫對要素資源粗放投入的過度依賴,走綠色化引領的新路

隨著要素供給趨緊、環境容量下降,低成本、粗放式發展難以持續。目前我國資源產出率僅為日本的1/8、英國的1/5、德國的1/3,人均淡水、煤炭、鐵礦石資源降至世界平均水平的25%、67%和50%。我省煤炭以及銅、鐵礦石等傳統優勢資源日漸枯竭,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的一半。我省人口撫養比在20xx年降至42.9%的低點後開始回升,20xx年達到44.4%,用工成本與沿海發達省份的差距不斷縮小。同時,隨著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逐步落實,環境成本將大幅上升。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首次提出了綠色化概念,綠色化將成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按照減量、節能、控汙、廢棄物再利用的要求,推動經濟綠色化發展,也將孕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十三五”時期,安徽應按照綠色化發展的總體要求,堅持以制度創新加速生態強省建設,紮實推進巢湖流域和黃山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不斷創新和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建立完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努力探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四、擺脫對非均衡發展的過度依賴,走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新路

進入新世紀,國家加大區域協調發展力度,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總體戰略,但目前區域發展水平還存在較大落差。安徽的區域不平衡問題也非常突出,皖北地區人均GDP僅為全省的2/3,城鎮化率低5個百分點左右。20xx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9.2%,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為23%。伴隨城鄉區域發展失衡,貧富差距過大等社會矛盾凸顯,“中等收入陷阱”風險日益加大。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針對當前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國家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大力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十三五”時期,安徽應深入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引導各地特色化發展,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省建設,促進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推動城鎮化從規模擴張向以人為本、質量提升轉變。

五、擺脫對政府主導經濟的過度依賴,走市場和政府協調配合的新路

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堅持市場化方向,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經過30多年的實踐,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但仍需進一步完善。政府部門掌握的許可權過大,一些地方為了招商引資、發展經濟不惜拼土地、拼環境、拼政策,干擾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導致競爭不充分、要素價格扭曲等問題。近年來,我省積極推進行政體制、新型城鎮化、醫藥衛生等改革先行先試,一些領域的改革走在全國前列,但傳統體制束縛依然嚴重,發展活力亟待釋放。新增長動力機制的形成有賴於市場化改革。“十三五”時期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隨著行政管理、科技體制、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逐步深入,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科技經濟“兩張皮”、市場準入“玻璃門”“彈簧門”等問題有望逐步破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將得到充分釋放。安徽應抓住用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新型城鎮化、醫改等先行先試機遇,探索構建市場化發現培育增長點的新機制,推動市場和政府作用相互協調、相互促進,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創造活力,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十三五”時期,擺脫舊的路徑依賴,形成新的發展方式,亟需改革的思路、開放的視野和創新的辦法。一是強化系統思維。國際國內需求收緊,資源環境約束強化,傳統發展路子已走不通了。只有把眼光放到需求升級、民生改善、生態保護、體制創新上,加快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才能發現新的增長空間,也才能找到穩當前、管長遠的現實路徑。二是強化底線思維。在經濟下行週期主動進行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可以為長遠發展增強動力、預留空間。我們有必要明確經濟執行底線,在守住穩增長、保就業下限和防通脹上限的基礎上,努力在調結構、促改革處著力,為經濟持續健康增長蓄積能量。三是強化創新思維。新常態下,新技術、新業態、新政策快速湧現,不僅對企業、也對地方政府部門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適應新常態,各地既要勇於擔當,在國家頂層設計明確的框架內主動作為,更要破除在經濟平面擴張下形成的思維定勢,積極探索適應簡政放權、職能轉變要求的新思路、新辦法。

黨工作報告總結感想篇2

XX區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探索新常態下深化轉型發展的目標與途徑,更好地發揮其省區經濟增長極地帶作用,對於安徽“十三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XX區的階段性進展和效應

國務院於20xx年1月批覆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明確提出:XX區要探索產業承接與自主創新統籌發展新思路,探索區域聯動發展新機制,探索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新途徑,探索城鄉統籌發展新模式,探索體制改革新舉措,成為科學發展的試驗區。也就是要通過推動產業有序轉移,探索科學發展的有效路徑。

XX區設立之時,恰遇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XX區沒有絲毫鬆懈,認真落實示範區規劃,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是堅持規劃引領,編制了開發園區、基礎設施等九個專項規劃,有序推進示範區建設與發展。二是強化創新驅動,大力推進承接方式創新、自主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走出了一條“在承接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之路。三是推動行政區劃及產業空間佈局調整,促進沿江城市跨江聯動,形成了“以點帶軸、以軸帶面”的空間開發新格局。四是推進省部聯動、省際聯動、省內聯動以及國際合作,走出了一條“產業承接—區域分工—互動發展”的合作發展之路。五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與長三角基礎設施無縫對接,促進一體化發展。六是注重綠色集約,發展迴圈經濟,走出了一條“綠色承接、集約發展”之路。目前,XX區已實現了規劃預期的階段性目標,很好地發揮了示範效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一是要素集聚效應顯現。五年來,累計引進億元以上專案到位省外資金1.8萬億元,引進外商直接投資306億美元,分別年均增長28.4%和23.3%。二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智慧裝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快速成長,新型顯示、機器人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全超導託卡馬克、量子通訊等高階科技成果居世界領先水平。三是“一軸雙核兩翼”空間結構基本形成。“雙核”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優勢進一步凸顯,“兩翼”以裝備製造和輕紡為主導的產業承接呈現爆發式增長,“一軸”初步形成現代化大工業和物流業的重要集聚區域。四是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示範區設立以來,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0%,拉動全省經濟年均增長近10個百分點,使安徽增速躍居中部第一位。五是人居環境保持良好。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高,生態環境保持良好,“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態示範效應更加彰顯。六是民生福祉得到提升。XX區就業崗位逐年增加,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在產業承接中得到了實惠。

二、XX區進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

在新的背景下,轉型發展成為當務之急。以同志為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四個全面”“五位一體”“五化協同”等治國理政新理念,新一屆政府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實施“中國製造20xx”,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階,力求在把握穩定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結構優化。這些全新執政理念和戰略舉措,標誌著我國推進轉型發展的實踐已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皖江地區作為國家戰略層面的示範區,應當適應新常態和新要求,繼續先行先試,圍繞科學承接與發展,進一步探索新路徑,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為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區轉型發展提供可借鑑、可複製的經驗。與此同時,XX區自身也存在著產業承接質量不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城鎮化落後於工業化,區域協作不強、要素利用效率不高等問題,迫切需要轉型發展。這就是說,XX區不僅自身發展已進入到由突出承接、做大數量向突出轉型、提升質量的新階段,而且外部環境也賦予了XX區探索科學承接與轉型發展新路徑的使命,兩者高度契合,有必要拓展XX區規劃期限,繼續支援皖江地區先行先試,切實擔負起新階段的新使命。

三、皖江地區轉型發展的對策

“十三五”時期,XX區應遵循的思路是:按照產業承接與轉型發展的內在機理,適應經濟新常態,針對示範區存在的問題,著力推動科技創新、高階服務業嵌入、資訊化、新型城鎮化,以及改革開放和開發區整合,努力探索科學承接與發展的新路徑,實現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由產業承接向創新驅動、由分散孤立向叢集聯動轉變,打造XX區升級版,為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區轉型發展提供示範。

1、以市場化改革為先導,促進要素配置結構轉型。主要是圍繞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深化體制改革,打通轉型發展的微觀途徑——要素配置結構轉型。具體改革包括:投資體制改革、國企改革、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貿易體制改革等。尤其要把握國家三大區域發展戰略,抓住長江經濟帶建設帶來的重大機遇,全力打造皖江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全面提高皖江城市整體發展水平,努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推動全方位立體式承接產業轉移。

2、以科技創新與高階服務業嵌入為切入點,推動產業結構轉型。主要是按照“四化”同步的內在要求,著力推進科技、資訊與產業融合,打通轉型發展的中觀途徑——產業結構轉型。主要舉措有:進一步明確各地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千方百計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突出產業鏈承接,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加強創新平臺建設,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導長三角現代服務業嵌入XX區製造業等。

3、以“網際網路+”和新型城鎮化為依託,加快經濟組織結構轉型。主要是根據中國版工業4.0發展趨勢和要求,大力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打通轉型發展的巨集觀途徑——經濟組織結構轉型。主要舉措除了“網際網路+”和新型城鎮化外,還包括探索設立國家級新區、推進企業國際化和集團化發展等。

4、以政府協作為平臺,充分發揮政府對轉型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是在遵循市場經濟客觀規律的前提下,有效發揮政府的支援作用,形成市場主導和政府支援“雙輪驅動力”。具體舉措包括:修編示範區產業發展和空間佈局規劃,實施差別化區域產業政策,加強長三角三省一市之間的協作,主動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探索建立區域互動合作機制。

5、以軟硬體建設及開發區整合為抓手,增強產業承接與轉型發展的支撐能力。強化“四個能力”,即產業承載力、產業選擇能力、科技創新及轉化能力、產業配套能力,為皖江地區轉型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具體舉措包括:加快示範區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健全服務體系,推動開發區整合提升,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積極謀劃和實施重大專案。

黨工作報告總結感想篇3

本人有幸作為學員之一再次走進教室,聆聽了浙江大學及浙江省規劃設計單位教授的講課,為期一週的學習和考察,讓本人深受啟發和教育,聯絡我縣農業發展實際,談談幾點感受。

一、要認清“新常態”下農業發展特點,譜寫好“十三五”時期三農工作新篇章。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即所謂的新常態,農業也展現出新階段、新常態下發展特點。表現為農民生產經營性收入在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比例進一步下降;農業發展呈現降速趨勢,呈現“兩板(農產品(000061,股吧)價格的天花板和農業生產成本的地板)效應”;農業發展由“xx”時期追求“量”的擴張轉向“十三五”時期既要求有一定的“量”又要求有較高水平的“質”,這種“質”的要求體現在農產品內在質量和安全質量的高度統一、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高度協調;農業發展約束因素增多,尤其是耕地資源剛性減少造成不能通過增加種養總規模提升農產品生產能力;農業進步更加依賴科技支撐,科技將成為農業騰飛的翅膀;國家對農業的支援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會大大改善等。可見,“十三五”期間,農業發展是挑戰和機遇並存,面對這些巨大變化和挑戰,我們要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加快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式,抓住機遇,趨利避害,做好“三農”新文章,為實現“三全”目標打好基礎。

二、“十三五”農業發展規劃要符合合肥市城郊型農業定位和肥西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五大功能分割槽總體規劃要求,做到上下相通、左右相融。根據合肥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和我縣“主城融合、中間突破、兩翼保護、西北控制”發展空間佈局,未來5年,要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實行點面結合的結構調整計劃,依託肥西縣的自然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著力打造沿湖環山生態型、近城都市服務型、遠郊農產品保障型的農業板塊,推行一產、二產、三產高度融合發展,走一條高效、環保、安全、現代化的農業發展道路。

三、“十三五”將是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城鎮化也必將對農業農村發展產生深刻深遠影響。因此,要繼續堅持“加快發展、融合發展、轉型發展、統籌發展”的發展路徑,抓好美好鄉村和新市鎮建設這個牛鼻子,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綱要、城鄉建設規劃、國土規劃等統領下,抓好美好鄉村建設規劃的編制,明確不同區位、不同型別村莊建設要求,突出特色,打造亮點,留住鄉愁,尤其是要注重美好鄉村產業規劃,避免以往只抓村莊建設忽視產業發展的現象。產業發展要突出優勢,推行具有“一村一品”特點的規模化、產業化、高效化發展,著力農業資訊化建設,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和農業物聯網。

四、“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根本因素”,“十三五”農業發展好壞取決於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解決好“誰來種地”問題。受城鎮化的加速、農業比較效益下降等因素影響,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農村勞動力不足、勞動力素質低下的問題更加凸顯。要實現農業健康持續發展,未來五年,必須在紮實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基礎上,突出規劃引領,加強土地流轉,強化科技支撐,加大政策扶持,採取外引內培方式推進規模經營主體的培育,培養一批紮根農村、立志農業的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以保障農業穩定發展農村穩定繁榮。

Tags:感想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