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品質管理報告(通用3篇)

欄目: 精選工作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8.94K

品質管理報告 篇1

1、基本情況

品質管理報告(通用3篇)

為了解德國農機產品質量認證執行特點,學習其先進的認證技術與管理經驗,農業部“農機產品質量認證技術與管理考察團”一行13人,於20xx年11月30日至12月14日赴德國進行了考察。考察團先後對德國農業協會(DLG)農機檢測中心、德國機械裝置製造業協會(VDMA)農機分會、德國亞馬鬆有限公司(AMAZONE)和德國技術監督協會(TUV)等幾家在同行業中具有相當權威和代表性的單位進行了訪問交流和實地考察。

2、考察重點與收穫

目前,德國農機產品質量認證已經形成了以完善的法律、法規及標準體系為基礎,政府負責授權與監督,認證機構具體操作的是以企業的產品及其質量管理體系為實施物件的高效、成熟的執行體系。此次考察,重點圍繞農機產品質量認證中的認證依據、政府作用、價值取向、認證主體、執行機制、操作技術等方面進行,取得了較大的收穫。

1)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是質量認證工作有效執行的前提

在德國,有的農機產品要實行強制認證,有的是自願認證。認證如何進行,相關各方權利義務怎樣,政府如何管理等都有明確的要求,這些要求以保證產品的安全、環保為目的,涉及各相關環節,具有整體上的系統性、統一性和操作上的一致性。

考察發現,每種農機產品的質量認證與管理,都能找到相應的法律檔案或行業規範性檔案。法律檔案規範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道路交通安全、生產安全和環境保護。內容涉及農機制造企業、銷售及售後產品安全質量問題的處理方式,以及政府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進行監控的規定等。德國農機質量認證的技術性檔案主要有三大類,即國家標準、歐盟標準和ISO標準,其中以歐洲標準化委員會制訂的涉及農機安全的歐盟標準作為安全認證的技術依據,其帶有法規性質。德國與歐盟其他國家在法律和標準規定上是一致的,這對促進認證工作的有效開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2)嚴格的授權和有效的政府監管是質量認證工作有序執行的保證

在農機方面,德國聯邦道路交通局(KBA)負責拖拉機產品質量認證機構的授權與監管;德國聯邦生物物理局(BBA)負責植保機械產品質量認證機構的授權與監管;德國聯邦農業部負責拖拉機、植保機械以外的其它農機產品質量認證機構的授權與監管;德國聯邦經濟部(BMWl)負責農機企業質量體系認證機構的授權與監管。一個認證機構可以接受來自政府不同部門的授權,認證機構只有被授權後才能對外開展第三方認證工作。如,德國農業協會(DLG)農機檢測站是德國惟一被授權的承擔農機產品安全檢測與認證的機構;德國技術監督協會(TUV)是被授權的目前德國也是歐盟規模最大的承擔農機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機構。政府授權部門還負責協調被授權認證機構之間的關係,並代表德國認證組織向國內外發布被授權的農機產品認證機構和試驗室名錄。德國各級政府都有專門的機構或部門對認證機構和認證行為進行監管。

3)重視安全,關注環保,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理念

德國農機產品質量認證率高,企業主動申請,消費者關注認證標誌,政府支援認證事業發展,使各相關方面確信,認證是必需的、值得的。在德國及歐盟,除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中對產品質量涉及安全、環保要求的內容有著系統、細緻的規定外,法律中還明確規定了產品強制安全檢測和認

證範圍。對實施強制性安全檢測與認證範圍內的產品和專案,又根據其產品危害程度,將其中的一部分專案規定為必須由授權的第三方檢測與認證機構來承擔,另外的專案則可由企業自己承攬,企業缺乏檢測能力時可委託檢測機構進行。

此次考察發現,出於對安全與環保方面的考慮,歐盟在法律中特別對拖拉機、植保機械、割草機規定了必須實施第三方強制性安全檢測與認證。如拖拉機強制性檢測專案包括駕駛室、座椅的安全性檢測及動力輸出軸、制動、燈光、噪聲等赴德國“農機產品質量認證技術與管理”考察報告共47項指標。在德國,除拖拉機、植保機械外,農林業用電鋸、電梯及割草機、動力輸出防護罩等也屬於強制性認證範圍。另外,在德國道路交通法中還詳細規定了農林機械上路行駛的安全技術要求及監控程式。

4)裝備精良、技術先進、工作嚴謹、服務優質使檢測與認證機構保持權威性

總部設在法蘭克福的德國農業協會(DLG)農機檢測站創建於1887年,現有工作人員60人,佔地4hm,主要從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草坪機械及畜牧飼養裝置的產品檢測與認證工作。站內建有拖拉機駕駛室安全框架試驗檯、座椅安全與舒適性試驗檯及負荷車、拖拉機室外試驗場、發動機測功試驗檯、液壓提升試驗檯、小型機具振動與噪聲測試臺、風機風洞試驗檯、轉動軸套耐久試驗裝置,以及牛欄飼養與擠奶裝置、地面防滑與堅實度檢測裝置等。這些檢測設施與裝置,整體配套性強,測試系統資料採集與處理自動化程度高。每年檢測與認證業務的收入約10%-15%用於檢測站的手段建設(如兩年前耗資70萬歐元購置了高檔次的負荷車),另外,國家對一些重點專案檢測手段建設實行補貼政策。該站從受理企業申請、確定標準、產品檢測到合格後許可企業在產品上或廣告中使用DLG質量認證標識“紅標”或“藍標”(“紅標”要求全專案檢測,檢測站出具檢測報告,須經法蘭克福總部組織檢測委員會審查同意後,方為通過;“藍標”為企業自己要求的部分專案檢測,產品經檢測合格,即為通過)有一套嚴格的執行程式,並得到有效實施。

位於萊比錫市的德國技術監督協會(TV)成立於1870年,是一個與各洲技術監督協會共同組成的集團化組織,目前已成為歐洲極具實力的跨國性認證集團公司,其分支機構遍佈德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也設有代辦處(我國的北京、廣州、無錫等地均有),現有工作人員9200人。主要從事建築、能源、醫療與健康、機械製造、資訊科技、日常生活用

品等領域認證,從事質量、環境與安全三個方面的體系認證工作,農機企業質量體系認證是其任務之一。另外,該協會還依據國家或歐盟的法律規定和相應的標準進行車輛檢測。

我們瞭解到,產品檢測與認證機構特別注重服務,如對經過DLG檢測的產品提出改進建議,企業採納後產品質量得到改善,深受企業歡迎。

5)德國質量認證已成為企業自覺自願的行為

在德國,政府只有授權、調控監管的職能,而不干預具體的認證工作,企業在指定的產品範圍內自主選擇認證機構,認證機構所承擔的測試與認證業務完全根據社會所需和企業要求進行。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序的加快,德國企業越來越多地認識到要擴大國際貿易量就必須採用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模式對企業實施管理,並爭取獲得認證機構的認可,即拿到被世界各國普遍認可的貿易通行證。德國亞馬鬆(AMAZONE)公司是一個創建於1883年的家族式企業,迄今已有120餘年的發展歷史。主要生產耕作、播種、施肥、植保等農業機械及綠地相關裝置,產品特點是大型、複式作業、系列化,技術含量高。公司集科、工、貿於一體,現有員工1300餘人,設4個生產分部(其中之一在法國),因產品自制率較高,故生產規模較大。公司在發展中始終重視產品研發,不斷推出新產品,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密切合作。在產品質量管理方面,設有專門機構負責由8名質檢人員依據程式檔案進行質量控制;公司建有1000多hm農機試驗田,施肥機專用試驗室、農藥噴灑機械室內試驗區及專用測試裝置。試驗嚴格、細緻,如通過大量試驗總結分析出施肥機作業時不同規格的肥料對機具調整的要求,隨機提供給使用者,並反饋給制肥廠。目前公司施肥機已通過DLG質量認證,農藥噴灑機械(拖拉機帶噴杆式噴霧機)被德國聯邦生物物理局(BBA)特別授權可自行承擔其質量認證中的檢測工作。該公司在德國業內綜合測評中獲世界農機企業排名第4位。20xx年公司銷

售額預計達2億歐元。目前公司正在把市場由德國、北歐轉向亞洲,特別是中國市場,現在我國內蒙、新疆等地已有該公司產品銷售。

認證機構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注重內部建設,不斷提高承檢能力、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DLG、TV因為科學、公正受到社會認可,在為社會提供檢測與認證服務中權威引導了消費,給產品的生產企業帶來了效益,同時也為自己帶來了效益。在德國類似TV這樣的體系認證機構共有40-50家,而目前德國已獲證的12000個企業中有相當比例是在TV認證的,TV每年業務收入約9.38億歐元,其中德國國內業務佔80%。

德國的檢測與認證機構均為私人設立,屬營利組織,其收入主要來源於產品質量檢測和質量體系稽核,收費價格通過市場調劑,由於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市場經濟體制,認證收費價格浮動不大,一般在10%左右。

6)協會組織、專家隊伍推動質量認證水平不斷提高

在德國,行業協會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們依靠自己卓越的表現,獲得了社會的認可。德國機械裝置製造業協全(VDMA)成立於1892年,歷經百年,目前已是歐洲最大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協會。現設有8個按機械產品大類劃分的分會、38個各分會下設的專業部門和若干個分會。在德國柏林、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北京及日本、埃及等地均設有辦事機構,擁有3000多家制造業企業會員,遍佈歐洲各地(德國企業會員佔80%),其產品佔有德國絕大多數市場份額。協會現有工作人員500人,除450人在總部法蘭克福外,其餘在各辦事機構,主要職能是為會員企業提供資訊與諮詢;代表該協會專業團體的利益應對任何第三方;作為所有市場參與者的聯絡人,促進供應商與客戶的交流與溝通。支撐協會發展的經濟來源完全來自於企業會員的會費。農機分會是VDMA中重要的分支機構之一,擁有會員企業150多家,其機械涉及播種和施肥技術、植保及收割技術等方面。這些企業每年的營業額達40億歐元,產品出口全球140多個國家。農機分會除積極參與行業內外交流外,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技術也是一項重要任務。該會參與安全認證法律體系建立,並代表企業參加標準的制修訂,各洲設機構有專人負責收集和反饋認證和安全質量資訊。農機分會不僅在國內具有影響力,在國際上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專家隊伍在質量認證實施的許多環節被呼叫,在認證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DLG農機檢測站若遇有暫無標準的檢測,則由DLG組織相關各方專業人員經充分討論確定檢測依據;DLG執行“紅標”把關的檢測委員會也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由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專業研究人員和其他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組成的機構(目前有11個);德國法律規定的安全認證產品目錄,也是由政府組織有關各方專家參與研討共同確定的。

3幾點建議

1)政府要加大對農機產品質量認證工作的支援力度

加快農機產品質量認證發展步伐,是提高我國農機產品質量,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水平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國的農機產品質量認證工作還處於初級階段,生產者、消費者的認證意識不強,認證執行機制尚不健全,還無法完全靠市場運作,需要政府加以扶持和推動,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必要的支援。在產品自願性認證上,通過認證的產品,應納人到農機產品補貼目錄範圍中,調動農民購買經質量認證的產品,以促進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

2)將拖拉機、鍘草機、微型泵等產品納入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

拖拉機作為我國主要農用運輸工具和動力機械,在各環節存在著很多質量安全問題,直接關係到人們的財產和人身安全。現在,我部正在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將拖拉機列入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範圍。從我國的實際看,是十分緊迫的。

3)農機實驗室建設宜精、不宜多

考察中瞭解到,在德國獲得認證的企業,大多數產品都是通過少數知名度很高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的,如DLG農機檢測中心,由於該中心具有較先進的檢驗裝置和良好的服務,深得企業的信賴。因此,我國在推動農機產品質量認證工作的同時,應在基礎較好的農機實驗室中,挑選5-10個檢驗機構加大投入力度,重點建設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農機產品實驗室,提高檢測能力和水平。

4)積極促進中德農機產品質量認證檢驗工作合作與交流

德國農業機械化水平較高,農機產品大量採用工業方面的先進技術,包括農機產品檢驗裝置,如產品檢驗機電一體化技術等,應加強與德國在農機產品檢測技術方面的交流,使我國的農機產品檢驗技術跟蹤目前國際前沿的技術。可以

派員到德國學習先進檢驗技術,也可邀請德國比較先進的檢驗機構人員,如DLG農機檢測站的專家來華講學,交流檢測技術及先進的管理理念。(資訊摘自20xx年第7期《山東農機》)

品質管理報告 篇2

公司自20--年4月推行ISO9001:20xx品質管理體系以來,全公司從上到下都積極地投入到這一體系中。以下是業務部對推行工作以來的工作彙總報告:

一、本部門共建立了《合約審查管理程式》、《樣品管理程式》、《客戶抱怨管理程式》、《客戶財產管理程式》、《客戶滿意度管理程式》等5份與本部門直接相關的程式檔案。以這些檔案為主導,使本部門的管理流程更加規範。理順了從業務員與客戶溝通、瞭解客戶需求、市場需求資訊、接單、訂單評審、發出制令單、訂單跟催、包裝、出貨、報關、客戶抱怨處理、客戶滿意度調查與管理等流程,既規範業務內部作業,也使業務部門與其它部門的溝通更為緊密有效。

二、以程式檔案為教材,對新進業務員進行培訓,使新進業務員很快就能熟悉業務作業流程,即縮短了新進業務員的培訓時間,也提高了培訓效果。

三、在作業上的規範與進步:

1.《合約審查管理程式》(QP04),外銷員在接收到客戶的訂單後,首先進行訂單的品名、價格、數量等方面初審,確認無誤後,再與生產部進行生產交期評審,與採購部進行配件採購進度的評審;如果交期不能達成時,由外銷員與客戶溝通。能達成時,由外銷員開出生產製令單分發採購、生產部等部門。通過本程式檔案的推行,使業務部門與技術、生產之間的作業規範化,確保在訂單接受前都經過適當的評審,從而提高了業務的作業效率。

2.樣品、色板是公司寶貴的技術資料,如果樣品、色板出現錯誤,就會誤導生產,造成批量的不合格。針對樣品、色板,編寫《樣品管理程式》、《色板管理程式》把公司樣品、客戶提供的樣品的管理規範起來。

3.制定《客戶抱怨管理程式》(QP09),規定了對客戶抱怨的處理,要求各相關部門以嚴謹的態度對待客戶的抱怨,出現客戶抱怨時,外銷員應及時填寫"產品問題解決報告",經部門主管稽核後交生產部分析原因、制定對策,外銷員負責追蹤整改的效果。業務部對客戶抱怨進行統計分析,如"20--年客戶抱怨推移圖"、"20xx年客戶抱怨推移圖"。

4.客戶滿意度的管理:

(1)客戶滿意度的管理是業務部新制定的管理流程,以《客戶滿意度管理程式》(QP14)進行規範。

(2)根據程式檔案要求,公司在20--年10月、20xx年3月對主要客戶進行滿意度的調查,並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3)20--年10月的調查資料已遺失。在20xx年3月再次進行調查,經過調查結果統計,總分為85.1分,不能滿足品質目標的要求。並且,客戶有反映樣品的交期、產品交期常有延遲現象。業務部已提出改善措施。同時,業務部也對20--年10月的調查資料遺失的原因進行整改。

5.公司存在的客戶財產主要的是樣品、色板,樣品、色板的管理根據《樣品管理程式》、《色板管理程式》進行。為防止將來有客戶財產時出現管理盲點,特制定《客戶財產管理程式》(QP11)予以規範。

四、建立內部網路,訂單、客戶抱怨資料等,釋出在內部網路上,進行統一管理。便於業務主管的掌控。

五、積極主動向客戶瞭解有關對產品的環保要求。主動收集客戶所在國的環保法規、標準,並傳遞給採購、技術、生產等部門。

六、通過電子郵件、傳真等方式向客戶宣傳公司的環境管理體系推行情況,宣傳公司的環境方針。

七、目標達成情況:

品質目標20xx年1月20xx年2月20xx年3月備註

合同履約率95%

客戶滿意度95%85.1%末達成

客戶抱怨003

退貨情況每年”再就是“就這樣做吧,客戶上次好像沒反映這個問題”)

3.目前的質量管理機制和相關部門對品質管理的認識比較淺浮,目前僅限於檢驗(屬於一個簡單防火、救火的水平,沒有深挖“火”的根本起因和來源,從根本上做到防“火”)檢驗工作對於整個質量管理系統來說屬於基礎的資料來源,而質量管理是一個全員參與、分析對策、持續改善的過程。

為改善這種現狀,有以下提議:

公司高層重視質量管理的平衡發展,提高“品質”在公司應有的威望和分量,強調和宣傳品質。組織對全員進行品質知識和品質意識方面的培訓,如觀看一些品質方面的視訊(建議組織觀看海爾的發展史紀錄片)。對來料、製程(包括試模檢查)、出貨等檢驗資料進行收集,建立一個mrb資料庫,每週、每月、每年進行一次品質總結,要求所有相關責任部門參與分析和對策,並要求做出下一週、月、年的質量管控計劃,由品質部對其對策和計劃的執行狀況進行監督和檢舉。在公司範圍內組織建立一個qcc改善小組,共同組織和維護各個環節的品質運作狀況,並定期由qcc小組組長組織各種qc活動和會議。…不定期組織管理評審會議,組織對產品從設計到客戶交付過程中每個部門間、每一個運作系統中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適宜性進行評審,不斷優化及持續改善流程,從運作體系上為質量管理做好鋪墊。

四、目前在品質的實際控制上缺乏層次感。現專案部門在塑膠方面對前期專案開發、製程及供應商品質全程插手管理,致使品質部在對產品各個階段的管理上失去了應有的層次感和自主的管控、判定能力,在品質的策劃和各項工作展開中增加不少阻力,使品質目標的實現增加難度。建議,在塑膠板塊,每一個新開發產品,由專案跟進完成兩次客戶交付後,期間應把客戶對產品的各項品質、工藝、物性要求和內部生產的穩定狀況等記錄並做成標準檔案,隨同客戶提供的各種樣板一起和品質部進行交割(如有外包,則須把外協廠質量管理資訊一起交割),把品質方面的各項管理工作交給品質主導,必要時可參與評審,而不參與判定。

五、品質內部品管員缺乏督導和培訓。需建立培訓管理機制,制定《培訓計劃》,定期培訓和考核,以增強其工作技能和效率。

六、現場5s和目視化管理需進一步加強。

以上是我個人之見解, 牛犢小子不知所云,衝撞之處,萬望見諒!

品質管理報告 篇3

一、產品概述

1、體驗環境

對於app來說,無非就是體驗產品所用的機型,系統,然後app版本,體驗時間,體驗人等方面的資訊。

2、產品的概括或簡介說明

這個就是簡單幾句話概括一下這個app是什麼,用來幹嘛的。

注意:有心的話,在這裡還可以闡述一下你對這個app的品牌的想法,比如說這個app的logo你是怎麼看的,這個logo能夠傳達什麼樣的理念或者資訊,同時也可以順帶貼上官方的slogan,然後說說你對這個slogan的看法,從而對產品有一個巨集觀層面的判斷。

3、產品定位

產品定位就是:為誰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或功能,解決的是這些目標使用者的什麼需求。

把這個闡釋清楚之後,自然而然就引出了下一步要做的事情:使用者需求分析。即產品既然是這樣定位的,那麼我們就要知道這個“誰”到底是誰,我們是通過“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誰”的“什麼需求”的。

4、使用者需求分析

A使用者是誰——“誰”

搞清楚到底哪些人是產品的目標使用者。

B使用者特徵——“誰”

目標使用者的特徵,角色分析,使用者畫像等。

C目標使用者的需求——“什麼需求”

講清楚這些使用者現在有什麼樣的需求,然後當前這個行業發展前景比較好,市場廣闊,需求量大,會是一個不錯的機會。但是當前市場上的產品或者服務無法很好地滿足這個需求,甚至根本無法滿足這個需求;那麼使用者就需要一個更好的產品來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更優的解決方案,需要一個更好的產品,這裡就自然引出了這個app的解決需求的方案或辦法。

D解決方案——“什麼辦法”

由於使用者的這些需求在當前市場環境中無法得到更好地滿足,那麼這個產品提供了一個什麼樣的解決方案來更好的滿足這個需求。

這裡主要從兩方面去談:一個是核心功能點,即在核心功能上有什麼樣的特色創新或者優勢的地方能夠給使用者帶來更好的服務;另外一個效果體驗方面的,無論是視覺或者互動方面,又有哪些更好的體驗。

注意:這裡的解決方案不需要結合產品介面來具體闡釋,只需要簡單羅列出這個app所能提供的解決辦法(功能或服務)即可。

E使用者使用場景

既然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套解決方案,那麼我們就要分析使用者一般會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我們的產品,這款產品的使用者使用場景有哪些,分別又是怎樣的情況。

5、市場狀況現狀和分析

關於市場狀況的分析,之前在你準備的時候已經獲得了很多資料,在appannie等地方查詢的資料就可以用來分析當前的市場現狀,並且給出一些個人看法,主要包括以下兩個主要方面:

A行業分析——

當下的市場狀況是怎樣的,行業的現狀如何,這個市場多大,使用者需求量如何,發展空間怎樣,將來會不會成為新的風口?也就是根據資料,談談對這個市場未來的一些個人看法,並給出理由。

比如說當前這個行業發展前景比較好,市場廣闊,需求量大,然後同質化產品較少,是一個不錯的拓展機會

B市場資料(產品資料)——

這個app所佔據的市場份額如何,與主要競爭對手的比較。然後根據比較得出一些結論和你的建議。

二、產品分析

1、產品結構圖

根據你對產品的瞭解,把app的產品結構圖畫出來,通過結構圖你就能得出這個app的各個功能所在的層級,核心功能的深淺,功能是如何分類規劃的。

然後根據這個結論,你就可以進一步分析哪些功能的分類比較合理,哪些不合理,哪些功能入口放的太深,不易被使用者知曉,哪些不重要的功能又放在很明顯的地方,這裡就可以提出你對這些問題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2、使用者使用流程圖

你是使用者,你把所有的功能都熟悉了之後,把使用者的使用流程圖畫出來,通過流程圖你就看到使用者在實現需求的過程中需要經歷哪些事情,需要用到哪些功能。

在這裡就不需要繼續展開,因為下一步在進行功能體驗分析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根據使用者使用流程圖的路線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去體驗app的功能。

注意:

A、如果一個app只是專注於解決一個需求,那麼使用者使用流程圖的路線基本上就只有一條,那麼根據這條路線進行分析即可;

B、但是如果這個app比較複雜,功能很多,能夠解決的需求也比較多,那麼使用者使用流程圖的路線可能也會有很多條,這個時候你不可能所有的路線都去進行分析,你只需要挑少數幾個核心需求的使用者使用流程路線進行分析即可。

舉例來說,淘寶app的功能很多,那麼你就可以著重分析實現購物的這個流程;而對於拍賣、淘寶頭條、聚划算可能就暫時不要去涉及,畢竟這個app包含的功能太多,是無法在短時間內進行全方位分析的。人家運營這個app也是需要依靠很多的團隊,你想全部涉及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你就可以擷取其中的某一個或者某幾個使用者使用流程的路線進行分析,這樣也更容易專注,儘量不要大而全,大而全則很難深!

3、功能體驗分析

這個應該算是體驗報告中最重要的地方

在這裡,你就需要根據前面的使用者使用流程圖中的步驟,採用任務走查法,在需要經歷的頁面中逐個去走一遍,在這個過程中看看有哪些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清晰地瞭解到使用者在實現需求的過程中需要經歷哪些事情,使用哪些功能。那麼在這時候你就需要從兩個層面對這個過程進行分析:

01、巨集觀層面:這個就是在整體上對所有頁面進行一個把握和分析。比如,某個需求或任務對使用者來說是否有必要?完成這個任務是否走的路程太長?核心功能點的入口是否放的太深?在這裡你就是需要從巨集觀層面把功能或者體驗方面的優缺點講清楚,對於缺點方面要給出建議,說說你覺得應該怎麼做。

02、具體層面:這個就是對單獨的頁面進行逐頁分析。比如功能方面的問題,某個頁面的存在是否多餘或雞肋?這個功能放在這個頁面是否合適?或者體驗方面的問題,這個其實在你做準備的時候已經進行了記錄,比如,某個按鈕是否引導性夠強?按鈕會不會出現誤導?視覺方面會不會有干擾?頁面會不會很難看?互動是否夠明確?這裡要注意的是,對於體驗方面要注重第一感覺。同樣,無論是功能還是體驗方面的優缺點,都需要講出來,對於缺點方面要給出建議,說說要怎麼做才能更好。

注意:

在做產品功能體驗分析的時候,也有很多人是按照使用者體驗的五要素這個角度來做的:

戰略層——這一層面分析的是產品的使用者目標和產品目標,需要對使用者進行分析,這個類似上面說的使用者需求分析,包括使用者畫像,使用者需求,產品的定位,產品的特色等等。

範圍層——從產品提供的功能或者服務層面來分析,包括產品有哪些主要功能,逐個分析這些主要功能,並且說明這些功能之間的關係。

結構層——這裡就需要畫一個產品的結構圖或者架構圖,分析產品各個功能所在的層級,功能的深淺,功能的入口,功能之間的關係,功能的分類,並且逐一分析其中的優缺點。

框架層——這裡主要就是對產品的介面設計,導航設計,以及資訊設計進行分析,並得出優缺點。

表現層——這裡就是分析產品UI,即配色,整體風格,頁面佈局等等方面的優缺點。

不過我認為根據使用者使用流程路線來體驗產品功能的思路會更合適,這更符合一個普通使用者使用產品的邏輯思路(也許產品經理的思路會跟產品普通使用者的思路不同,但是我們應該考慮的正是普通使用者的思路),並且對於比較複雜的app來說,如果從五要素層面去分析,那麼分析的內容將會很多很複雜,並且容易流於表面;但是如果從使用者使用流程路線來分析,提取幾個核心路線去分析,那麼也就會更專注更深入,對於產品也就更有益。

當然,如果你就是要從使用者體驗五要素層面去分析,那麼你也可以在事先先確定你想要分析的是哪個或者哪幾個主要功能,然後再根據五要素去分析這些功能,這樣也是可以的。反正就是儘量避免大而全。

還是那句話:大而全就很難精,流於表面的分析是沒什麼意義的。

三、競品分析

在對app本身進行了深入分析之後,那麼就需要與競品進行橫向方面的分析了。

對於競品分析,你還是可以從兩個角度去進行:

1、巨集觀層面:需要了解這個app的主要競爭對手有哪些?當下的市場格局是怎樣的(這個其實在之前市場現狀分析的時候已經提到了)?競爭對手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或者解決方案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或者解決類似的問題?競爭對手的優缺點有哪些?對於我們有什麼借鑑作用?

2、具體層面:競爭對手有什麼優秀的功能?我們與競爭對手的功能差異在哪?UI或者互動方面有什麼區別和可參考借鑑的地方?通過比較這些得出我們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

注意:在這裡對競爭對手的分析不需要太細緻,一般來說把競爭對手戰略層面、功能層面以及體驗層面的優缺點羅列出來,然後在旁邊附上對於我們的產品的參考價值,即我們如何參考借鑑競爭對手的優缺點。

四、使用者意見

從appstore,知乎等等相關渠道去搜索關於使用者對於產品的評論意見方面的資訊,挑出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羅列出來即可,目的是為了藉助其他使用者的評論來論證前面你的產品功能體驗方面的一些說法,並不需要進行分析,不過可以附上你對這些使用者意見的一些總結,比如說大家都任務某個功能好或者不好,大家都覺得有什麼問題或者產品哪個地方很舒服等等。

五、如果我是PM

此時,如果把自己定位在這個產品的PM角度,那麼我們就需要站在戰略層面對產品進行一個分析。

這個分析算是對產品的總結性的建議,需要站在更高層面去思考產品的問題和提出建議,比如說對產品的方向有一個更新的思考,對產品的商業模式或盈利模式有更深刻的理解或見地,未來有沒有什麼可開拓的新策略等等方面。

同時,你也可以總結自己對這個app以及競爭對手產品的使用感想,說說對使用者群體市場的理解,以及有沒有什麼可以深入挖掘的需求。

注意:如果你對產品以及行業的把握還不夠,那麼這裡最好還是不要涉及過於戰略性的內容,因為一不小心可能就變成班門弄斧了。

六、運營

對於運營方面來說,在產品體驗報告裡面可以省略。一方面這是產品體驗報告;另一方面,你作為局外人,在不熟悉產品的運營規劃的情況下,是很難去把握這個運營思路的,而且這也需要豐富的經驗。

不過,稍微提一些你的建議倒也是可以的。

到了這裡,產品體驗報告的寫作框架就算是規劃好了,後面要做的就是專注於具體的內容,然後把內容填進報告之中即可。

當然,這個框架只是一個通用的框架,對於產品體驗報告來說,你還需要考慮報告面向的物件,物件不同,寫作和思考的方式會有所不同,側重點也是有區別的.。

但是我覺得總體的思路大抵如此,根據物件不同,你要做的就是在這個總體思路的基礎上進行修改調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