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觀課報告(精選16篇)

欄目: 精選工作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32K

觀課報告 篇1

本次研修中,我有幸觀看了張小紅老師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觀看之後收穫頗多。這是一節國小高年級的課,學生已上五年級,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素養和常識,在教授時很有高年級學習的特色。例如:學生已經學會查資料,老師注重引導即可;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已經具備,字詞和朗讀的教學就會輕鬆很多;學生的情緒調動比較容易,比較適合情景教學。下面,從幾個方面具體來說。

觀課報告(精選16篇)

一、課文講授層次分明,易於理解。

1、課文內容層層遞進。

《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具有很強的層次性,主要從圓明園的輝煌和毀滅兩個層面來寫。課程一開始,張老師就讓學生來總結課文的內容,學生很快就抓住了“輝煌”、“毀滅”兩個詞才總結,老師板書,後面的內容就一個詞一個詞來進行,整堂課很完整也很清晰。

2、問題由淺入深。

張老師提問的環節特別多,問題層出不窮,但是沒有一個問題是無效的問題。從剛開始的“誰能概括一下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到接下來的“哪一段?哪個詞?體現出圓明園的輝煌?”這些問題都是有效問題,都是為下面的教學做準備的問題。提問方式很明確,沒有泛泛而談,而是抓住重點,引導學生說出具體的哪一段,哪個詞。

3、注重歷史和現實的層層遞進。

課文一開始,先講圓明園的毀滅,那就“走進”圓明園,一步步去感受,一步步體會,在園子裡把情緒給調動起來;講到舉世無雙的圓明園最終的命運卻是“毀滅”,整堂課的情緒已經達到頂峰,那就“走出”圓明園,立足歷史,展示未來,說出自己的思考。課內和課外教學有機結合,銜接無痕,非常有新意。

二、注重字詞和朗讀教學

一直以來,國小低中年紀比較注重字詞教學,在課堂上老師才肯花寶貴的時間去講字詞,傳授理解和使用字詞的竅門,好像到了高年級,就無需在把課堂重點放在字詞上了。我並不十分認同這樣的觀點,字詞在任何一個時段都是重點,這是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只是高年級的`字詞可以變換方式來教授,比如自學。《圓明園的毀滅》重點字詞很多,尤其是成語非常多,這些成語用得恰到好處,如果學生能夠領會到,將會是非常大的收穫。張老師抓住了這一點,她強調字詞,用了大概3分鐘,她不是填鴨式給予,而是提示性引導,讓學生自己去解釋,自己去造句,這樣學生慢慢地就會更能領會字詞的含義。

而朗讀教學看似很普通也很簡單,學生日日都會朗讀,但是讀書和朗誦還是有區別。張老師把單純的讀課文放在回答問題上,沒有提出“誰能有感情的讀這一段?”這樣很枯燥的問題,學生還沒有明白應該帶著什麼樣的感情,怎樣有感情去讀?張老師用問題來引出課文的段落,先問感情,再要求讀,這樣就把有感情朗讀的環節處理的很好。

三、把課堂交給學生。

語文課很忌諱老師講,學生聽,只有師生互動良好的課堂才是有效課堂。那麼,怎樣才能打造有效課堂,提問和回答是個好方法,這樣學生的神經緊緊繃著,不允許他們有所鬆懈。我粗略計算了一下,張老師的課堂,老師單純講不超過20秒,也就是說每隔10秒左右,就有學生的任務和工作,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

張老師的教學藝術很紮實也很樸素,但是亮點很多,值得學習和深思。

觀課報告 篇2

教學中,劉老師給我們展現了十分深的教學功底,教學效果十分好,教學領悟深刻。結合專家們給出的點評,我的感受有以下幾點:

一、注重培養學生視唱潛力、發展學生聽覺潛力,向著專業化音樂教學方向發展。

《叮鈴鈴》這首歌曲具有濃郁的湖南地方音樂特色。歌曲的主要難點,一是曲譜中出現的變化音(#5)、裝飾音(前倚音、下滑音);另外一個難點是歌曲後半部分的合唱。課堂上劉老師先請學生聽辨小三和絃la(低音)、do、mi之後,引導學生進行視唱,並用這三個音進行創作,讓學生們儘量地體會小三和絃的音樂色彩(展示學生創作的曲譜)。然後,老師把《叮鈴鈴》這首歌曲的合唱部分第一聲部的前六小節展示給學生(展示曲譜),學生髮現這個旋律也是由la(低音)、do、mi三個音組成的!——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們對由小三和絃la(低音)、do、mi組成的旋律的音樂色彩的感受,大家進行了視唱。之後,劉老師啟發學生為這部分旋律編配第二聲部,體現出孩子們的超高的音樂素養!而且,很快讓孩子們用二聲部演唱出來,效果簡直是不可思議!之後進行的兩個聲部的曲譜視唱,也就水到渠成地完成的比較好了。種種練習,都是圍繞著la(低音)、do、mi三個音進行的,唱和絃、創編旋律、為旋律編配第二聲部、聽音記譜等多方式、多練習,由淺入深,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著各種訓練,增長著音樂技能。

劉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變化音和裝飾音的教學中,也是採用了融知識學習於歌唱教學之中的教學方法,請學生演唱內含變化音和裝飾音的旋律與沒有變化音和裝飾音的旋律,並且將這兩條旋律進行比較,感受它們所產生的不同效果,來認識變化音和裝飾音,演唱十分好。

二、引導學生在情感的體驗中更好地感受和表現音樂。

兩位專家提到:“劉老師在學生演唱歌詞的時候,啟發學生感受和理解歌詞中的象聲詞(囉:似牧童在吆喝、譁:似琴絃的彈撥等)的出現所表現的情景,並且演唱好;引導學生體會牧童趕著羊群由遠至近、由近至遠的走向,從而唱好歌曲的漸強和漸弱;啟發學生體會歌曲的前奏:連續十六分音符組成的前奏彷彿是一串串鈴鐺發出的清脆鈴聲;體會兩個聲部的交替演唱,彷彿看到了一個熱鬧的畫面:清脆的鈴聲、牧童的吆喝聲與歌唱聲、優美的琴聲……它們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多麼生動秀麗的景象阿!在教學的最後階段,劉老師請幾名學生演奏音束、甩琴、串鈴等樂器,為大家的演唱伴奏,更豐富了歌曲的表現力。我也認為,我們音樂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必須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因為,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在音樂教學中,情感體驗與發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它在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中產生,又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的發展起推動作用。情感體驗豐富著學生的想象力,發展著學生的形象思維潛力與創造性思維潛力。能夠說,情感是審美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三、聲樂教學要從聲音的和諧和柔和度出發。

《國小生音樂課程標準》中也談到:“激發學生富有感情地歌唱,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歌唱教學要注意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用心性,培養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薰陶”。

兩位專家又談到:“指導學生融情於聲,運用聯想和想象把握歌曲的音樂形象,理解歌詞的內涵,分析與運用旋律、節奏、節拍、速度、力度、和聲等音樂表現手段,以及演唱表情地運用,演唱形式的安排等對歌曲進行二度創作。當我們的學生心中有激情,頭腦中有形象時,他們就會用自己優美的歌聲傳情,在他們的歌聲中有他們自己心臟的跳動,學生的歌唱是用心靈中湧出的音符在歌唱,那麼,必然會到達聲情並茂的效果,進而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的潛力,培養學生審美的情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也能夠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潛力。”。

總之,《叮叮噹》這節課,不僅僅讓我們感受了劉老師的教學風采,更讓我看到了她每堂課所下的功夫。沒有日常教學的積累和辛勤付出,是不會將本堂課呈現的如此精彩的。所以,作為國小音樂教師,我們要紮根於我們的課堂,好好對待每一堂課,認真對待我們的孩子,真正為音樂而教音樂!

觀課報告 篇3

張老師這節課,教學目標設計明確到位,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目標,設計並提出學習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小組內邊思考邊議論、小組討論等學習形式完成學習目標,師生配合比較默契。課堂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較為充分,有效地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很明顯感覺到,從實驗準備、教學設計到課堂教學,張老師都經過了精心設計,是一節非常成功的課。

本節課亮點紛呈:

1.通過學生觀看學生自己錄製的視訊認識鹼的物理性質,形式新穎,達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2.設計分組實驗,課堂組織、課堂把握力很足,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操作有序、課堂達成率高,同時更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3.在突破教學難點上,設計實驗探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通過啟發,小組討論,總結出探究沒有明顯實驗現象的反應的一般思路,同時,又為後面學習探究酸鹼中和反應奠定了方法論的基礎。

張老師這節課從總體上講做了非常精心的準備,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和剖析,教學目標把握到位,訓練紮實有效,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學生學習興致很高,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很好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節課設計都很切合課程標準和學生學習實際,其中,使用實物展臺展示學生作業、學生當堂糾錯,學生錄製視訊、課堂分組實驗、課堂實驗探究,都經過精心設計。教師能根據所選課題安排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和小組合作學習。在突破難點方面,設計實驗探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當時探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的反應也很成功,通過啟發和小組討論,學生自己就設計出了實驗方案,並且有些同學直接就說出了可以探究化學反應的產物,這使得得出研究沒有實驗現象的化學反應的思路水到渠成。課堂上,採用以“師生對話,小組合作”為主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儘可能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在體驗參與與合作的樂趣的同時收穫知識,感悟生活,認識世界。另外,師生對話時,教師對學生學習評價做得恰當好處,使“目標---教學---評價”一體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課堂更高效,因為這節課設定了分組實驗環節,所以學生的參與度很高,值得我好好學習和用心體會。

觀課報告 篇4

我觀看了趙老師的《青春舞曲》新授唱歌課受益匪淺,感謝這次研修學習的機會,能夠進行高層次的教育學習,對自己以後的教育教學是一個很好的提高和促進,期望自己透過這次學習在以後的音樂課上也向趙老師學習,爭取到達一個制高點。

一;美在其中我認為一節好課從始到終都應給人美的享受。所以匯入、小結還有簡單而不失嚴謹的銜接語便在這節課中自然流暢。趙老師用新疆語言“呀克西”問候學生,然後讓學生聽歌曲說一說是什麼民族的歌曲。觀看新疆的風景、美食、樂器、服飾、舞蹈,讓學生更好的瞭解新疆這個好地方,激發學生興趣確實很美。

二;美的感受我認為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無論是情感體驗還是感官直覺,於課堂參與者都應是一種美的感受。而趙老師自身的音樂素養與紮實的基本功無疑是給予學生美感的重要元素。學習歌曲之前趙老師對歌曲的理解做了很深講解,包括民歌的特點,什麼是小調,還有魚咬尾等,為之後學習歌曲做了很好的鋪墊。

三;美的成果那麼什麼樣的課是一節好課呢我想所有教師都會思考到這個問題。然而無疑的是無論課堂的環節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一節好課的中心點必須偏離不了形式與本質的完美結合。趙老師的課資料既豐富多彩而又不失重點。在分析歌曲的情緒方面也很好,前兩句歡快,後面的憂傷再到歡快,一整節課下來學生基本上每個人都學會了這首歌曲,而且唱得很投入,這就是最好的'教學成果。

四;在創新方面也很美——記得有位教育專家說過:在一片黃花中,一朵灰色的花讓人覺得秀麗;在一片灰色的花中,那朵黃花讓人覺得最美,有時候個性就是一種美。我對這句話深有同感。趙老師就是以自己的獨特個性和創新課堂贏得了所有老師的讚揚,我們要學習他這種創新精神。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與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而音樂課堂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

為了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則必須要把握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的基本理念。“美”是什麼只有外在美與內涵美結合才是完整的美。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做到終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潛力與素養、領會發掘課堂中“美”的精髓,更要充分利用課堂的平臺,也讓學生看到美、聽到美、感受到美,在“美”中暢遊音樂的海洋,在耳濡目染中領會美的真諦,那麼,教師在追求成功課堂的同時也就愈加走近“提高人的素質”的教育終極目標!所以今後我必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爭取向趙老師這樣的優秀教師看齊!

總之,只有讓學生每節課都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才能使學生時時持續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用心心態和愉悅體驗,才能使學生學會“學海無涯‘樂’作舟”,音樂課堂才能成為學生精神的家園。音樂課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中成為其心靈裡完美的東西,把音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理解學習為探索學習,使學生熱愛音樂,使音樂課成為發自學生內心的需求。

觀課報告 篇5

《荷葉圓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輕鬆、活潑、充滿童趣的散文詩。文字中富有童話人性色彩的語言另我印象深刻。因此,指導學生生動、有趣地讀好課文是教學本文的重點。聽了崔老師上的這堂課,總感覺很輕鬆,很快樂,也讓我受益匪淺。她那親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態,都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她的課總的給我的感覺有以下幾點:

一、優美小詩,渲染學習氣氛,激發興趣

教師一開始出示荷葉的圖片,問孩子:“荷葉是什麼樣子的?”色彩明麗的圖片頓時吸引了學生一下子融入與這份安靜和諧的氛圍中。小朋友看著那一幅幅碧綠的荷葉,彷彿就置身與一片荷塘中。不知不覺也跟著引出了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教學是學生的引導者,崔老師通過創設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很容易產生樂學的情趣,也很容易馬上融入本篇課文的學習。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增加學生對荷葉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最後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荷葉的樣子。讓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二、字、詞教學紮實、牢固

學好字、詞是閱讀教學的基礎。崔老師採用的是隨文識字,在課文的講解過程中採用兒童化的語言,讓學生在語文活動中快樂識字,輕鬆識字,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認識。在寫字教學時,教師先

讓學生觀察字形,並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結構及筆畫,然後示範寫。在這一環節大約15分鐘,看來老師把握了低年級的特點,將寫字基礎打好。同時崔老師將學生寫的字進行展示,並讓學生提出意見,加以改正,讓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在欣賞別人的字的同時,找到自己的不足,提高寫字水平。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讀

對於一年級的國小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願望。整體感知的教學設計可以實現這一目的。老師先出示大大的荷葉,並讓學生做動作,初步喜歡這大大的荷葉,然後出示讀課文的要求,學生有目的地去讀。很自然地讓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一遍課文。教師用優美的語言引導孩子自由讀自己喜歡的,然後讓孩子讀給同位聽。學生在老師優美的語言動作中跟著音樂讀小水珠,很容易讀出自己對荷葉的喜歡。同時崔老師不忘對孩子的語言訓練,如:什麼是亮晶晶的?透明的什麼呢?解釋詞語“停車坪”的時候,藉助圖片理解,學生很輕鬆地掌握了詞意。同時讓學生自由選擇不同的角色來讀,學生情緒高漲,在此基礎上再將課文請若干小朋友再讀讀(同時也是檢查讀),激發孩子的讀書興趣。

識字如果採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法去教,孩子可能掌握的會更好。

總體來說,崔老師這堂課氣氛融洽,老師教得認真,學生也樂學,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

觀課報告 篇6

這個假期我有幸觀看了《伯牙絕弦》的教學視屏。教學中張老師自然的課前交流;可親的教態;精湛的教學技能;過硬的語文基本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自然的課前交流。

當一個老師面對一群陌生的孩子時,孩子們對老師有著天生的好奇感,而他們首先的好奇便是“這老師姓什麼?”。而老師最想的是瞭解學生情況,這樣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臨場調整都學方法。而張老師就很好地抓住了課前的幾分鐘,以支體語言的方式介紹自己的姓,一下子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張老師還通過小導遊的方法,讓學生介紹自己覺得喜歡的景點,從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接下來的堂教學做好鋪墊。

二、可親的教態

對於一個老師而言,教態對課堂也有著重要的影響,老師教態可親,學生就學得輕鬆,臨場發揮就越好,越能集中注意力,把精力投入到學習的內容中去。這樣,老師這個課堂的引導者就當得越輕鬆。反之,如果老師過於嚴肅,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比較緊張,過於緊張就會產生疲勞感,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得不到很好地發揮,從而影響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而張老師整堂課都面帶微笑,很有親和力,看得出學生們學得很輕鬆。

三、精湛的教學技能

張老師在整堂課中,扮演的是一個引導者,這也完全緊扣教學中的學生是主體原則。張老師在這堂課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以提問為主線,貫穿整堂課。從開始的引入,到課堂總結,張老師都是以提問形式完成,從課堂氛看,學生回答得很極積,對《伯牙絕弦》中伯牙和鍾子期兩人的友情理解得很透。第二,善於捕捉重點字、詞,並板書講解。“志”,張老師抓住“志”的結構特點,將上面的“士”繁寫,然後解說成兩隻腳,結合下面的心,解說:“志”是心所向往的地方,間接將伯牙和子期的友情比喻出來,深入淺出,學生更容易理解。再如:“知音”的理解,張老師則運用了對話的形式,張老師讀伯牙的內容,而學生讀子期的內容,這樣自然的對讀方式,彷彿張老師就是伯牙,學生就是子期,整個過程,融情於景,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體會“知音”一詞的含義。最再來點眼一筆,讓學生在紙上寫出自己對“知音”的理解,就更能讓學生體會到伯牙和子期的深厚友情,從而緊扣課文中心。第三,背景音樂的選擇也恰到好處,古箏聲起,讓人思絮飄飛,若身於高山,知音相伴。學生又怎不思絮萬千,震顫心靈。

四、過硬的基本功

教師要有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看到張老師在黑板上的板書,我突然好想看有關漢字演變過程的書籍。特別是張老師講“志”的時候,這種願望更加強烈。另一方面,張老師在整堂課中對課文內容的熟悉,能隨口誦讀課文內容,這又怎不算是一種技能。

觀課報告 篇7

今天學習了《世界主要氣候型別的分佈》這堂觀摩課,感觸頗多。這節課中,教師對教材和學情分析準確到位;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處理合理符合學生的識知規律。課堂結構清晰明瞭、教學環節完整流暢。課堂教學採用了資訊科技直觀高效。教學語音富有激勵性,生動準確。

一、成功之處

1、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本堂課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並能結合他們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地理與生活的聯絡。

2、智慧拼圖遊戲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3、使用多媒體,以大量的圖片和地圖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

4、採用激勵性語言進行評價,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愉悅,提高了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5、經過教師整合,課堂教學有理有序、重點突出、化難為易。

6、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自己做、自己說,培養了學生的獨立學習的能力。

7、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自我梳理和歸納地理知識的能力。

8、教師教態自然語言條理生動、富有激勵性。

二、不足之處

1、對於氣候特點分析不到位,感覺比較模糊,表達也不夠清晰。

2、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較少,有些問題不能夠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

3、缺少板書,有失課堂重點的突出。

4、教學方法單一,還可以採用多變的教學方法。

5、學生獨立學習、發言不足,有待改善。

6、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三、努力方向

學習了這堂觀摩課,收穫頗多,同時反思自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應該從以下幾點加以改善:

1、應進一步認真研究教材,挖掘課程資源。

2、想方設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認真分析教材和學情,根據實際制定合理的課堂教學容量,使教學設計更加完美。

4、多參加聽評課活動,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觀課報告 篇8

《荷葉圓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4課。《荷葉圓圓》是一首輕快活潑的散文詩。課文洋溢著童真、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想象。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讓他們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觀看了賈豔老師執教的《荷葉圓圓》的教學實錄,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賈老師的語言非常生動、活潑,淺顯易懂。這一點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作為低年級教學的老師,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一、創設情境,直觀教學

一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他們的注意力易被那些新鮮、形象、直觀的事物所吸引。在匯入環節,賈老師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輕鬆、活潑的氛圍。如:“今天老師帶來一片葉子,這是一片什麼葉子?”,手執一片荷葉,很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從而引出課題。這樣一開始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眼球,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創設了樂學的氛圍,讓學生一開始就有了一個較好的學習狀態,從而自然的匯入了新課。

二、朗讀感悟,語言輕鬆活潑

賈老師在教學中始終以“讀”為主,並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讀中學習,在讀中感悟,讓學生讀出了夏天的美好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賈老師巧妙地運用了很好的銜接語,自然地過渡到小夥伴們對荷葉的喜愛。

三、多種方式進行識字教學

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就是“認得快,忘得快。”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對生字的識記我採用多種方式,反覆識記。在朗讀中學習生字、詞語,加強了生字詞語在語境中的意思。例如:對“搖籃”這一詞語的認識。老師提問:“見過搖籃吧?搖籃是做什麼用的?“隨機出示(搖籃的圖片)這就是搖籃,媽媽用手搖啊搖,小寶寶躺在搖籃裡睡得真香!”通過隨文識字,使學生對生字的識記得到了鞏固。

四、指導寫字,自主評價

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將要寫的兩個生字進行仔細的觀察,學生可以自主地學習書寫。譬如賈老師在教學“美”的書寫時,首先提問:“哪個字最難寫?”,這個時候就有學生認為“美”字最難寫。老師就和學生一起分析字形:“咱們就一起看一下這個字。這個字是上下結構,上面是羊子沒有尾巴,下面加一個“大”字。誰能說出這個字的筆順?“在學生書寫生字時特別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展示學生作品環節,讓他們自己互相評價優缺點,取長補短,學習好的,捨棄不好的。這樣師生共同完成了寫字教學的任務,給了學生一個展示的空間、榜樣示範的空間、自主書寫的空間。

賈豔老師執教的這堂課精彩之處很多。細細品來,也有些瑕疵,在教學方法上略顯平淡,如能有新的特色,教學效果則會更好。

觀課報告 篇9

我們本次高研班研修的理念就是“基於問題解決的課例研究”。觀課之前,我們四組全體成員經過艱苦、深入、反覆的研討,確立了兩個觀課視角,觀測量表的研製付出了大家的心血,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第一個視角是:課堂資源的生成與處理;第二個視角是: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我們組的執教課題是:與誠信結伴同行。由來自濱州實驗學校的焦愛玲老師執教。在整個備課的過程中,焦老師花費了很多大的心思和精力,組內其他老師也參與了整個的備課過程。從課堂效果來看,我們認為實現了預想的目標,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從評價量表的運用過程來看,課堂觀察維度得到了較準確的量分。實際運用也應該較為合理。

新課改倡導“動態生成”性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教學,使教學體現出開放與動態生成的特點。教學是預設與生成的共同結果,良好教學效果的達成,優秀的教學設計是基礎,合理生成的教學過程是保證。正如著名學者鍾啟泉教授所說的:“教材和教案是個劇本,教學如同實際的演出,若要把戲演得精彩,則需要導演對劇本獨具匠心的詮釋和演員對所演角色的創造。所以,在課程實施中,教師既要忠實於‘原作’,又要根據具體情境作必要的調整、修整,甚至大膽地創造。從教學設計的角度出發,焦老師的設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課前以“小調查”的形式作為本課的教學起點,調查的內容比較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引發學生積極的思考,促進了有效資源的生成。她在“感悟誠信”教學環節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設計了由學生參與的小品表演活動,促進了有效資源的生成。在“合理想象”和“生活劇場”環節,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生成了許多有效資源。這是我們所有觀課老師都需要學習的。精心的預設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認真鑽研教材,全面瞭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是預設的重點,也是動態生成的起點。預設是有目的、有計劃的,生成是現時的生髮課堂教學的生成,是一個師生共同學習、共同建構的教學發展過程,是一種開放的、互動的、多元的新型教學形式。關於預設與生成,有一個有趣的比喻:預設與生成就像課堂上的兩張網,學生正像渴求食物的“魚”,老師可用預設的網先逮“大魚”,再用生成的網捕住“小魚”。對於一些不往兩張網裡鑽的“魚”,老師要善於觀察、呵護、引導、點撥,從而催生新的精彩生成。在“合理想象”環節,焦老師是這樣設計的:“如果你是公司負責人,你會聘用徐勵寒嗎?”學生回答的觀點都是正面的,並從多個角度闡述了自己的理由。焦老師做了合理的引導。但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可以更進一步進行挖掘。比如,我們可以這樣設問:如果我是一個造假公司的老闆,會聘用他嗎?學生會想到,他會把我公司的造假的資訊如實上報有關部門,或者到處散佈不利於公司發展的言論,我是不會聘用他的。這樣拓展,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就更有深度和厚度了。“誠信宣誓”環節設計比較好,體現了“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背景音樂聲中集體宣誓,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凸顯了思想品德課德育的學科特點。

從無效資源的生成和利用的觀察點進行觀察時,本課中確實出現了一些無效資源。比如一開始的小調查:選擇承擔責任的同學達到了100%,這明顯是一個不合實情的`比例,也就是說,有的同學說謊了,不誠信了,這時老師就可以反問,“這個數字真實嗎?為什麼說謊?這說明什麼?”最後得出結論:在有些情況下,人們出於種種顧慮,很容易出現不誠信的言行,做到誠信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面對這個100%出乎老師意料的無效資源,老師則一語帶過,沒有通過追問,將無效變為有效,屬於利用不當。從一開始就出現的緊張氣氛,影響到了課堂教學。老師應該感覺到了,但沒有采取措施加以改變,屬於對無效資源的無力改變,因為老師也緊張,沒有完全放開。究其原因,在老師。情景劇的表演《小寒逃離現場後》,學生表演時明顯緊張,導致第一遍出錯。這是無效資源,老師可以號召大家給他們熱烈的掌聲以緩和活躍氣氛,但老師漠視了。情景劇後老師的評價,“這幾位同學表演的惟妙惟肖”,此話有些不誠實,在場的人都看出來了,表演的還行但達不到惟妙惟肖。老師的評價過了,老師說了違心話,違背誠信,屬於處理不當。誠實的積極評價可以是“第一次在這樣的場合表演,緊張難免,如果給他們更多的時間準備和更多的機會鍛鍊,相信他們一定更精彩!”

由此,我們感受到在課堂觀察中,發現當教師對問題設計的指向性不夠準確,或偏離學生生活較遠的時候,學生的反饋或呈現冷場的尷尬局面,或偏離教學目標,浪費了課堂時間,甚至走入思維誤區,讓老師難以應對,最終無法正常完成教學目標,究其原因是由於教師而生成的課堂無效資源。為此我建議需注意以下兩點。1.設計問題需貼近學生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自己最熟知的生活中會積累許多教材中找不到的資源,挖掘生活中的點滴感動,就是我們情感目標達成的前提。廣為傳頌的凡人事蹟,也無時不引領著生活的踐行,貼近生活才能指導生活2.設計問題需緊扣課標,科學高效。教師需精研課標,緊扣課題,有梯度且有高度。文字表述要精煉,準確,並有利於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最大限度的促進有效課堂資源的生成。儘管在教學中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學生的知識儲備,個性差異等因素也總會在課堂上生成一些無效資源。出現問題不可怕,怕的是我們不去積極應對。課堂教學沒有完美只有更美,藝海無涯,學無止境,艱辛的探索必將還我們一方美麗的晴空。

本課在“踐行誠信”環節中,有一個“生活場景”小活動,焦老師出示了六個情景,分工以後,迅速請所有同學站起身來,在小組組長帶領下展開討論,起到了積極的督促作用。在小組討論過程中,焦老師積極參與小組話題討論,並進行了有效的指導。小組討論以後,焦老師請各小組選派代表作為本組的“形象代言人”到臺前發表本組達成的觀點。這個設計非常精彩,選派“形象代言人”,這對發言代表是一個督促和激勵。正是這個身份,激勵他把任務完成的更好,更準確、深入。符合小組合作活動指導有效的要求。總之,焦老師在這個小組活動中所起的指導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準確落實了本課課標。不過,“感悟誠信”環節中的活動指導方面出了點小狀況。各小組對“是否聘請徐礪寒”這個話題進行討論,討論過程中,焦老師展現了出色的督促作用,但忽視了討論過程的參與和有效指導。被提問的六個同學,觀點非常準確,其中四個同學的觀點有一定深度,都涉及到講誠信關係和公司發展的前途問題。焦老師對這個臨時生成的資源只做了簡單的激勵性點評,使用了“非常好”之類的用語,忽視了對這個資源的進一步挖掘。例如,如果我國公民的誠信度特別高,我們的企業發展、乃至於社會發展、國家發展、民族的振興程序,不就越來越快了嗎?如果做這樣一個引深指導,更能說明誠信的作用,更深入的落實課標。

本堂課中,在合作探究環節,我發現每個組員並沒有全身心地參與,每個人的意見並沒有充分被吸納,有的一言不發,有的則只顧自己講;在小組彙報環節,通常都是少數思維活躍、善於表達的學生作為代表,彙報合作解決問題的結果。教師也往往更關注解決問題的結果,而合作學習展開的具體過程則有意無意地被忽略了。由此,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培養學生參與意識的基礎,是學生樹立信心、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前提,這種環境能使學生在愉快、充滿自信和勇氣的氛圍中主動地投入到自主性的學習活動中,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為此,我建議:首先,教師要在課堂上營造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課堂上以幽默親和的表情、風趣的語言和飽滿的精神,給學生以親近感,做到以情激情,以趣激趣,使學生始終處於最佳興奮狀態。同時,教師要允許學生提出不同意見,給學生一個思維發展的空間,特別是對有創新思維的學生,應在給予肯定、鼓勵的同時恰當引導,不輕易否定。其次,教師要尊重、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尤其是差生更應特別關注,給予他們參與表現的機會,讓他們時時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從而鼓勵學生參與小組合作、討論交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創設探索問題的情境,抓住時機讓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中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參與意識。

通過本次高研班的磨課、量表的制定、網上研討等活動,我們四組在專家老師和指導老師的帶領下都收穫了前所未有的東西。集中研修時間是短暫的,但是我們相逢是首歌,相聚是份緣,相別會幻作長長的永恆眷戀。我們熱望我們研修的每一個瞬間都能化作永恆。我建議通過本次的磨課活動,我們每一位老師,應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反思,不斷彌補教學中的不足,不斷提升自己的思品課堂的品味,讓我們的學生喜歡我們的思品課堂,深深的愛上我們的思品課堂。這是我們大家期望的。

觀課報告 篇10

認真看完蘇老師這節《雪絨花》唱歌綜合課,個人感覺十分的完美,讓我受益匪淺。首先蘇老師紮實的專業功底,是讓我值得佩服的地方,另外在整節課的表現上充滿自信,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簡單完整流暢的教學過程。下應對整節課說一下自己的拙見:

一、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明確,透過演唱歌曲,培養了學生樂觀的生活態度和愛國之情。重點突出,師生一齊完成了本節課的重點。另外蘇老師熟練、合理地運用了資訊化教學技術,讓學生透過觀看、聆聽,直觀感受歌曲的.情緒。

二:以視訊《Do Re Mi》匯入主題,用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電影《音樂之聲》的劇情,老師用口琴演奏旋律,從而開始本節課的資料《雪絨花》歌曲的學習。

三、聆聽歌曲回答問題,課件展示《雪絨花》,透過問題,師生討論解決樂曲中的基本要素,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回答。在之後學唱過程中,分樂段進行了分析,引導學生用柯爾文手勢來學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共同配合,讓整個教學過程充滿“和諧”的學習氛圍。透過多次聆聽,再加上前面的分段分析與練習,學生很快掌握了歌曲的學唱,能夠做到用正確的情緒來演唱,很好地達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四、為了更好地豐富歌曲的演唱形式,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合唱的練習,分聲部的練習後,讓歌曲聽起來更加的動聽和優美。

五、拓展環節,蘇老師標準的英文演唱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魅力”,之後讓學生嘗試用英文演唱歌曲,體驗歌曲不一樣的感覺,更加深了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

在這節課的最後,讓學生談一下自己一節課的收穫,對本節課做一些簡單的梳理,並做好課後作業的佈置與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蘇老師的普通話十分標準,語態和藹可親,流暢自然,也讓我在簡單自然的氛圍中一齊學習了《雪絨花》。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一點感受,總之,十分感謝蘇老師帶給我的這節完美的《雪絨花》,讓我受益匪淺,印象深刻,讓我認識到自己教學中的某些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會吸取老師好的教學經驗,不斷完善自己,踏實做好音樂教學的每一步,讓學生感受真正的音樂“魅力”,爭取做學生心目中最“好”的音樂老師!

觀課報告 篇11

聽完張講的《將相和》這篇課文後,我就覺得她的教學設計很好。課堂學生的氛圍也可以,我就想按她的思路講看看。沒有想到,課堂出現了異常的靜。現將總結如下:

成功之處:

學生對第一課時的預習很到位。對課文的瞭解也比較透徹。讀文都能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不足之處:

講課文內容解析的時候,課堂立刻安靜下來了。雖然,我把學習提示拋給了他們,他們討論很很熱鬧,可是,真正讓他彙報的時候,卻鴉雀無聲。即使,站起來彙報也是磕磕絆絆的,沒有一個流暢性。這時候只能我啟發引導。這樣以來,小組合作學習只是成了形式。作用不大。

改進措施:

想法很多,但是無力改變一切。總覺得,小組合作學習在第二課時,發揮不出合作效果。到底怎樣改呢?我是未知數。誰能幫我呀,我一直在迷茫狀態!反正,我的課堂尤其是第二課時,學生的合作情況很不好。

觀課報告 篇12

看完李老師執教的《裝滿昆蟲的衣袋》一課,令我十分驚奇,整堂課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重難點的把握、到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整個過程下來如同流水,暢順無阻。明確的教學目標得以實現,準確的教學重點難點得到體現,看後深受啟示。

首先,李老師就這一單元的內容做了一個簡要概括,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這一單元的學習目標。接著,又對整篇文章進行了內容分析,引導學生藉助課文的具體語句體會法布林對昆蟲的熱愛與痴迷就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一、創設故事,情景匯入新課。

故事對孩子有較強的吸引力,通過故事,一下子就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引出法布林的《昆蟲記》,從而引出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由自由朗讀課文,識記生字,讀詞語,再到讀課文,一步步引導孩子自學,培養孩子的獨立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把生字詞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來理解,學生懂得了學習方法,目標也就達到了。

在整體感知方面,李老師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如:學習抓關鍵詞。“痴迷、迷戀、著迷。”緊接著,李老師又採取默讀的方法來讀文,直接點明寫了哪兩件事,學生就很容易找出來,這樣既降低了學習難度,學生又容易接受。孩子自己學會了概括課文大意,一是失蹤捉紡織娘,一是抓甲蟲被父母責罵。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閱讀一步步提高。閱讀形式很多,有自讀、默讀、齊讀等多種方法。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訓練了表達能力。

三、學寫批註的方法。

本節課在突破教學重點“學習抓住關鍵詞句揣摩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時,教師從小處入手,教給學生“寫批註的方法”,佔用了整堂課一半的時間。李老師捨得花時間,反覆引導、點撥、示範,換來的是本節課教學重點的突破,更是學生閱讀方法的取得。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教師在指導學生寫批註時的那份細緻、耐心與執著。如在教學2.3自然段,學生談自己的感受時,李老師抓住學生回答的有利時機,告訴學生:把你的這個感受寫在這句話的旁邊,這就是“作批註”呀,在第二個學生起來回答後,李老師又強調了一次:把你剛才的想象寫在這句話的旁邊,這就是“作批註”呀。從而給了學生一個明確的感性認識。

四、注重自學能力的培養。

在學生學會了“抓住關鍵詞來揣摩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後,李老師及時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並放手讓學生運用所學方法自學4——10自然段,即“捉甲蟲遭責罵”這件事。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李老師又反覆強調此種方法,加以指導、點撥。這樣“學以致用”,不僅使學生在自學、交流的基礎上,對人物特點的認識逐步加深,而且鞏固了所學閱讀方法。縱觀李老師的這節課,教學環節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各個環節的時間分配科學合理,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有方,真正做到了從教語文向教教材的美麗轉身。

觀課報告 篇13

在這節立定跳遠課中,鄒老師的教學設計思路非常清晰,恰當地安排遊戲和比賽教學,將課的內容滲透到遊戲當中,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自然的掌握運動技能。縱觀整個教學過程,組織嚴謹,步驟很清晰,運動技能從易到難,每一個遊戲練習都集中在解決一個動作技術問題,逐漸的達成教學目標。

先說本節課的亮點:

1.課前預設充分;從教案的準備上我們可以看出鄒老師在課前作了很多細緻與認真的準備工作,從教學內容的選擇到教學目標的制定,從教學流程的安排到課堂生成的預設,都非常的詳細明確。

2.教學流程清晰有序;在教學流程上鄒老師將整堂課分為“情境匯入——學習技術——放鬆身心”三個層層遞進的環節,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帶領我們走進他的課堂。並且在匯入部分利用模仿操都出了本節的內容,渲染了課堂氛圍,讓人覺得簡潔而不拖沓。尤其是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採用了遊戲比賽法、講解示範法等教法,更引導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運用了師生合作學習法,這與新課程標準中的促進師生間互動的理念相當的貼切。

3、利用情景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課的開始部分,學生做的模仿操;在基本部分,讓學生模仿青蛙跳,突破了本節課教學重點;在鞏固練習中,王老師利用遊戲(剪子、石頭、布)和比賽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血興趣和參與熱情。

4、組織合理有效,提高了練習密度。在基本部分,鄒老師讓學生自己嘗試練習,然後指導示範,動作技術清晰準確,使學生掌握了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鄒老師還將動作分解為預擺、起跳、落地三部分,通過教師的口令進行練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關心學生,及時評價和鼓勵。在練習過程中,王老師對動作準確到位的學生能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

對於這節課我個人的一點想法:

1、開始的準備部分,把那種站著做的動物模仿操變為邊跑邊模仿動物的操,會給枯燥無味的田徑運動專案增添幾分輕鬆愉快的氣氛,課堂氣氛會更加活躍。

2、在課的始終要強調安全。特別是在練習“怎樣跳得更遠時,近距離不適合兩人面對面的跳躍練習,組織隊型應該前後左右距離再拉大些,這樣可以避免迎面跳遠時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3、練習密度不夠。鄒老師在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跳遠比賽時,只是找出了每組的四個同學參加比賽,大部分同學都在站著看。

4、提高對體育術語的運用。雖然我們不否認教師的‘白話語言’會使學生對授課教師產生親切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但科學簡練的體育專業術語的運用也是我們體育課堂的一大特色,是我們區別於其他學科的重要部分,如果隨意摒棄可能會使我們失去體育教學的一大優勢。

觀課報告 篇14

通過老師的共同打磨,我認為《認識方向》這節課有以下幾個亮點:

1、教學目標明確,達成效果良好。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結合現實生活,學會辨認方向,能區分東、南、西、北的方位,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位,並會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來辨認其餘三個方向,會看平面圖。通過學生互相說、動手指一指,起立轉一轉、小組合作貼平面圖等活動,讓學生提高了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能在生活中發現、提出和解決有關方向和位置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也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對數學的興趣。

2、情景匯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學生說一說身邊同學在自己的什麼方位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發的提出一系列想深入探究的問題。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相機誘導,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啟發學生,引導學生,提出高質量的數學問題,組織語言,準確的表述想要解決的問題。

3、教師的問題引導具有有效性。

在引導性提問中教師提出的“除去用前後左右來介紹他們的位置,還可以用什麼來介紹?怎樣分清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呢?”“生活中我們通常根據太陽辨認方向,誰知道怎麼辨認呀?”“我們的前面是東方,哪面是西?哪面是南?北呢?”“生活中的東西南北我們

能辨認清楚了,圖上的東西南北我們怎麼辨認呢?”等問題都具有有效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學生“自主嘗試”學習方式具有有效性。

本節課上運用的幾次自主嘗試學習,都非常有效,實現了我們小組在磨課計劃中制定的磨課目標,而且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嘗試,善於合作,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5、教態自然,與學生互動密切。

本堂課中,教師語言頗具親和力,尊重學生的思維發展,為學生營造了和諧、輕鬆的學習氛圍。同時,在學生出現突發問題時,能及時應變,展現出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當然,在本堂課的教學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果語言再簡潔些,提問的語言啟發性再強一些,評價語言再到位些,對所有學生的關注度再高一些,教學效果可能會有別樣的精彩。比如,在引出新方向東、西、南、北時,語言有些繁瑣,問題有些瑣碎,讓學生無法準確的將問題串聯在一起去理解。教師的引導有的地方還不到位等。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提高。

觀課報告 篇15

聽了侯秋梅老師執教的這節《將相和》,真實、生動、高效,聽完之後我感觸頗深。本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主線,通過三個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絡的故事,讚揚藺相如的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鬥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政治遠見;廉頗勇於改過的精神,讚頌他們的愛國思想。回顧本堂課,本課教學有以下幾大亮點:

一、教學思路清晰。

在閱讀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逐詞逐句,眉毛鬍子一把抓”的教學場景,尤其是出現在篇幅比較長的文章時,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先帶領學生複習梳理文章脈絡,弄清三個故事之間的關係後,重點抓住文中的語言、動作,來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朗讀、理解,加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刻的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

二、精心指導朗讀

語文課上朗讀是不可替代的部分。侯老師“以讀帶講,以點帶面”,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人物的性格特點。在這課的教學中,侯老師先讓學生自己讀句子,學生體會到了再談理解。學生們自由從文中找出重點語言,給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通過品讀,交流,感悟,文中的人物形象逐漸鮮明瞭,精神品質也逐步體會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得到了訓練。

三、拓展活動精妙

侯老師不僅僅安排了讀,還讓學生表演課文,學生在表演時,結合當時的情境,例如古代人行禮、語言等方面都有所想象,培養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心理、品質加深了理解,也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和想象的能力,最後又用小練筆,將人物描寫的方法落到實處,學以致用。

四、教學建議

整堂課只有一點小小的不足,那就是學生的朗讀時間安排的比較少,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評價也略顯不足。

總而言之,侯老師的這堂《將相和》上得非常成功,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鑑。

觀課報告 篇16

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能用漢語拼音識字。能借助拼音主動識字,對識字感興趣是重中之重。一年級的課文大部分是帶漢語拼音的,為孩子識字做好鋪墊。再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習慣甚至比內容更重要。

宋老師這節課,不能稱為完全意義上的語文課,它裡面牽扯到的小組建設和導案使用的鋪墊問題很多,因此不是完全的把課堂用在了學習課文內容和識字上。不過我還是欣喜的看到以下幾大亮點:

1、孩子課堂習慣特別好,身子坐端正,能用普通話參與課堂,還能夠同桌相互檢查相互幫助,這不得不說宋老師課下做了很多工作。

2、孩子們的漢語拼音學得很紮實,能夠正確拼讀生字。還能拿出家長幫助製作的生字卡片來認讀,這也說明宋老師前期教學還是很紮實有效的。本節課在識字環節宋老師做了分層識字的設計。這樣在課堂上識字就能很好的抓住重點和難點的字進行學習,老師初衷的設計考慮很周全。

3、宋老師的課堂語言優美風趣,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在課堂中,老師童話般的連結語,吊起了孩子參與的胃口。

4、宋老師的導案設計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導框中的內容費勁了心思,導案內容的設計也是很有自己的想法。裡面有組員評價有老師評價還是有家長評價。

5、亮點最大的是拓展的兒歌,這首兒歌是老師自己編成,融入了本課的11個生字。是鞏固鞏固識字的有效做法,也是我們其他老師下一步值得借鑑的一點。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走在課改的路上,會有很多困惑和不足之處。那麼就本節課來講,我還是看到幾點不足之處,為我們下一步怎樣做低年級教學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我想提幾點建議:

1、導案的編制要符合兒童的特點。導案要建設性的使用,要讓導案發到孩子手中起到引領和導學的作用。不能讓導案成為孩子學習的`障礙和老師課堂的障礙。導案的作用是服務於我們的,不是框住老師和孩子的。因此,導案的編制就是最大的問題。這是彰顯我們老師素質和創造力的探究活動。一年級的孩子能閱讀什麼?能看懂什麼?能做什麼?這是我們老師需要研究的,在搞清楚這些之後再想:我要給孩子一個什麼,孩子會因為我給他的東西學到什麼?孩子對我的東西感興趣嗎?這個能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和學習能力?所以,導案完全可以顛覆性的創造和使用。我們的導案甚至可以不是學習內容,我們還可以導情導創導趣。

2、課堂建設要立足於“童真”這一基本理念。不搞虛假的課堂,不讓孩子學會來怎樣配合老師。為了得到老師的滿意和認可,孩子們會說:都會了!是!好!對!等語言來配合老師,殊不知這樣的欺騙性的語言是不用教的,人類就是這麼聰明的動物,從一個孩子呱呱墜地起,即使沒有人教他們撒謊,他們也會為了贏得讚美和被肯定而說假話喜。那麼這個“聰明”拿到學習就不好了,時間一長,後果可想而知。因此,老師一定要學會觀察學會傾聽,在孩子合作的時候,要多轉一轉多聽一聽,先在課堂上“打假”,你才能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我們要怎麼做!

3、要求目標意識。課堂目標已經呈現了,老師卻不按照目標進行有效活動,浪費很多時間做一些無效環節,讓聽課老師匪夷所思。這節課目標已經很清楚了,學生也知道了,為什麼還要說些其它的東西?甚至在某一環節重來倒去,孩子都學會了,老師卻繞不出來了。

總之,一節課上老師不能面面俱到,我們該怎樣取捨是值得我們探究的和改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