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個人工作報告範文3篇

欄目: 精選工作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7.48K

工作報告,範文中的一種形式。它是指黨的機關、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按照有關規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級機關或法定物件彙報工作。本文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個人工作報告範文,僅供參考。

個人工作報告範文3篇

[個人工作報告範文篇一:大學英語教師教學工作報告]

轉眼兩個周的時間就這樣在匆忙中溜走,回頭一望發現真的是應了白延鬆那句“痛並快樂著”。

初為人師有很大的壓力尤其是在這樣一所重點中學裡面,學校嚴格的管理,同事的優秀,關鍵是我將要面對的一百多雙眼睛有多少的期盼和要求,想到這些都會讓我寢食難安。

剛剛走出校門,經驗不足是我的缺陷,那麼要彌補這一缺陷的可行辦法就是多留心,多聽前輩的課,在備課的時候多看一些參考書以防把知識點漏掉。

驚訝

我的第一節課是在實驗班上的,為了測出學生的水平有多高,我用自己平時和外教交談時的語速給學生做自我介紹,讓我驚訝的是他們幾乎抓到了我所有的資訊詞並提出了一些問題,這一下讓我很是緊張,我害怕自己的能力不夠,不能勝任教師這一職責,我很害怕這一百多個孩子會因為我而斷掉他們美好的前程,當我看到第一次的作業時,一種更大的壓力讓我對自己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因為我的作業要求只是寫四句話,每句用三個剛學過的形容詞,而學生的作業一大半都是以作文的形式出現。雖然他們的做法跟我的要求相去勝遠,可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英語水平在一個相對較高的層次上,那麼怎麼才能代好他們,怎麼才能很有效的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這讓我確實覺得很有壓力。

失衡

當我開始給十五班上課的時候另外一件讓我很頭大的事情也出現了,因為在那個班相對人數較多,學生級差較大,上到一百多分的,低到二十左右,那麼出現這個現象以後我該怎麼上課?如果上快點,那麼後面的學生就很有可能會因為聽不懂而逐漸失去信心,放掉這門課,那麼英語就成了他們大學聯考的攔路虎,更糟糕的是這些人極有可能干擾課堂秩序,影響到整個班級的英語學習;同樣的,如果照顧到學困生的情況,那麼前面那部分人就很有可能覺得課堂沒有什麼新東西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天長日久也會放棄英語這一科目,這樣一來我就成了千古罪人,那是我最不希望看到的情景。

另一個讓我找不到北的原因是,二班學生因為整體水平要比十五班高一些,所以上課進度總是不能一致,而學校的要求是平行的,好幾個晚上我都因為這幾個問題而睡不著,最後在我們的泰斗將校長的指導下得以解決。

失控

當然我要說的失控不是學生們的錯誤,是我自己沒有控制好情緒對學生髮火了。我在日記裡這樣寫到“我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火了,當我看到有人抄作業的時候,那種憤怒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揀別人扔掉的西瓜皮吃,憤怒是因為孩子們的不爭氣;心痛是覺得自己沒有能力給孩子買西瓜。”於是在上課的時候我發火了,用了很惡毒的比喻“假設上帝給每個人都準備了一塊泡泡糖,有人走的快,最先拿到了自己的糖,放到嘴裡開始咀嚼,當甜味消失後那人把它吐了出來,接著走過來另外一個人,他懶的再往前走,看到了地上被扔掉的糖,於是彎腰、揀起,放入口中;抄作業正是如此,你們為什麼不能再堅持一下,再往前走一步,為什麼不能等一等,為什麼要吃別人扔掉的東西?”可能是因為比喻太惡毒,從此以後,抄作業現象嘎然而止。可那種內疚的感覺卻久久的無法散去,我相信老教師一定不會像我這麼衝動,不會讓那些學生那麼尷尬,以後一定要好好向前輩們學習,遇到問題的時候一定不能鹵莽。像婁老師說的想發火的時候先回辦公室休息五分鐘然後在想想要不要,值不值得。

其次,失控的還有我的生活。

剛站上講臺,很多事情總也做不到向老教師那樣的得心應手,什麼都好象很複雜的樣子,總害怕什麼地方做的不對,還不完美,於是一大早來到學校就開始沒有目的忙碌,中午也不敢回去休息,害怕作業批不完;害怕課備的不充分;害怕那個題講的不夠客觀,有時候會為一道題跟同事們爭論好久。就這樣直到學校的警衛在樓下喊的時候,才匆忙的離開,回到宿舍才發現沒有衣服可以穿,因為所有的都髒了,呵呵!從來沒有想過當教師會這麼忙碌,忙到沒有時間洗衣服,忙到生活無法打理,這跟我在大學裡想象的教師生活完全不同。

快樂

首先,在這樣一個環境裡,我在感受巨大壓力的同時也讓感覺到了動力,讓我找到了那種消失了很久的向前奔跑的動力和慾望。生活開始變得簡單而充實。

其次,孩子們都很單純,看著他們的眼睛和麵孔,讓我覺得能夠讓他們快樂那就是我最大的收穫。很久前我的一個做體育教師的哥哥曾對我說當他看到學生的時候,生活裡的那些不快樂不開心 都會被孩子們的笑趕走,現在我真正感受到了孩子們的魔力,他們可以帶給我快樂、平和、讓我感受到那種在大城市裡感受不到的寧靜,心的寧靜。

不足

因為我的教學應驗不足,在課堂上大量應用英語,而且語速過快,導致第一單元的課有一部分學生掌。

[個人工作報告範文篇二:江西省人民政府20xx年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省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是新一屆省政府履職的開局之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緊緊圍繞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奮鬥目標,認真貫徹落實“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十六字方針,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優生態、惠民生等各項工作,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較好地完成了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積極應對困難和挑戰,經濟保持持續健康較快發展。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堅持抓發展不動搖。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戰略目標,強化經濟形勢研判和經濟執行的監測排程,主動跟進國家巨集觀調控政策的調整和變化,結合江西實際,適時制定出臺了一系列穩投資、擴消費、幫企業的政策措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省生產總值14338、5億元,增長10、1%。財政總收入2357、1億元,增長15、2%,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20、2億元,增長18、1%。500萬元以上專案固定資產投資12450、8億元,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51、1億元,增長13、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796、9億元,增長12、4%。糧食總產達到423、2億斤,實現“十連豐”。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3111、7億元,比年初增加1981、9億元,增長17、8%。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2、5%。

(二)著力優佈局調結構,經濟發展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在穩定經濟增長的同時,堅持既立足當前,更重視長遠,加快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不斷增強發展的後勁。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大力實施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和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兩大國家戰略;加快打造南昌核心增長極和九江沿江開放開發,啟動了南昌、共青先導區建設,昌九一體化全面推進;出臺了支援贛東北擴大開放合作、支援贛西經濟轉型發展的政策意見,區域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出臺了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政策意見,重點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增長21、1%;實施服務業提升戰略,服務業佔生產總值比重提高0、5個百分點。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協同創新展現新活力,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

(三)大力推進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活力增強。以推進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加大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銜接國務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專案93項,取消和下放省級行政審批與備案專案61項,取消省級行政事業性收費專案20項,200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專案向社會資本開放,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財稅體制、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序推進。積極擴大對外開放,成功舉辦了贛港會、贛臺會、瓷博會、央企入贛、光彩事業贛州行等重大活動,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75、5億美元,增長10、7%;利用省外5000萬元以上專案資金3670億元,增長15%。外貿出口281、7億美元,增長12、2%。“走出去”戰略邁出新步伐,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22億美元,增長20%。新增國際友好城市3對,總數達到79對。新增贛州(吉安)至廈門鐵海聯運五定班列,開通新餘至寧波貨運專列。新增宜春、龍南、瑞金三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城鄉統籌加快推進。實施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專案建設,武九客專、九景衢鐵路開工建設,向莆鐵路、衡茶吉鐵路建成投運,全省鐵路營運里程達到3146公里。福銀高速公路九江長江公路大橋、廈坪至睦村高速公路建成投運,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4335公里。宜春明月山機場竣工通航。500千伏夢山至安源、九江馬回嶺等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峽江水利樞紐兩臺機組併網發電,贛江石虎塘航電樞紐建成投運。堅持城鄉統籌、鎮村聯動、互惠一體,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全省新增城鎮人口86萬,城鎮化率達到49%,提高1、5個百分點。推進了326個集鎮、2923個自然村鎮村聯動發展,在8321個村點開展了新農村建設,城鄉人居環境繼續改善。

(五)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森林城鄉、綠色通道”工程紮實推進,完成造林面積253、7萬畝。新增國家園林城市3個。深入開展淨空、淨水、淨土行動。在南昌市開展了pm2、5監測,空氣質量監控措施進一步強化,其他設區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Ⅱ級標準。全省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80、8%。完成14個重金屬汙染源綜合治理專案。淘汰89個落後產能專案,萬元gdp能耗下降3、6%,主要汙染物減排完成國家下達計劃任務。

(六)切實保障改善民生,各項社會事業全面推進。堅持民生為先、民生為本,大力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全面提升社會發展水平。籌集700億元財政性資金實施民生工程,76件實事全面完成。全省城鎮新增就業54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7、5萬人。建立和完善了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等保障制度,覆蓋城鄉居民的社保體系進一步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順利推進,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32、5萬套,基本建成24、3萬套,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36、8萬戶。完成扶貧移民搬遷6、3萬人。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等一批教育重大工程專案順利推進,各類教育事業進一步提升。加強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戰略合作,省部合作、省校合作取得新進展。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成功舉辦了第五屆江西藝術節,湧現出一批文化創作精品。城市公共圖書館建設、農家書屋、文化下鄉等文化惠民工程直接惠及城鄉百姓。文化產業進一步壯大,成為全省服務業的重要增長點。人民群眾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73元,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8781元,增長12、2%。紮實推進平安江西建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水平持續提高,軍政軍民關係進一步密切。

按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省政府及部門紮實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得到有效治理,政府法治建設、效能建設、作風建設取得新進步。提請省人大會審議地方性法規10件,釋出省政府規章6件,開展了行政許可規章和規範性檔案清理工作,建立了重大行政執法行為備案管理制度。改進了市縣綜合考核評價方式,按不同型別進行分類考核,引導各地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約法三章”,全面停止新建政府性樓堂館所,財政供養人員、“三公”經費支出同比減少。廉政建設力度加大,健全完善了政府內部審計、監察制度,開展了民生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監督檢查等專項整治,嚴肅查處了一批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堅決查辦了一批違紀違法腐敗案件。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的結果,是省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幹部群眾團結奮進、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和歷任老領導、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贛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中央駐贛單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援江西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內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一年工作,我們清醒地看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投資、出口增幅持續回落,消費增長動力不足,經濟執行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實體經濟執行困難,生產經營成本上升,部分企業效益下降或虧損;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結構調整任務艱鉅;就業矛盾仍然突出,促進城鄉居民持續增收難度大;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較多,加強社會治理的任務十分繁重;政府一些工作人員責任意識不強,政府工作與人民群眾期待還有差距。我們將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xx”規劃目標的關鍵一年。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屆二中、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奮鬥目標,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以全面深化改革為統領,激發市場活力,著力擴大開放,強化創新驅動,優化生態環境,保障改善民生,切實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奮力邁出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新步伐。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財政總收入增長1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500萬元以上專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外貿出口增長7、5%左右,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左右,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計劃任務。

需要說明的是,把今年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定為10%左右,是經過認真分析慎重提出的。一方面,今年國內外巨集觀經濟形勢依然錯綜複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省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目標不宜定得過高。另一方面,我省還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的任務很重,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轉方式、調結構就沒有迴旋空間,穩就業、保民生就沒有物質基礎,目標也不宜定得過低。10%左右的增長速度與最近兩年計劃目標基本銜接,有利於穩定社會預期。根據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拉動和三次產業發展趨勢測算,今年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是積極可行的,經過努力可以完成。

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從總體上考慮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堅持推進科學發展,著力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始終咬定發展不放鬆,在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力爭保持兩位數增長。二是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著力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助轉型,以改革增效益,以改革惠民生。三是堅持擴大對外開放,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新優勢。進一步創新開放思路,拓展開放空間,建好開放平臺,優化開放環境,加快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開放體系。四是堅持強化創新驅動,著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健全協同創新機制,完善科技創新激勵和轉化機制,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整合,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五是堅持推進綠色發展,著力優化生態環境。更加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鞏固和提升生態環境優勢。六是堅持保障改善民生,著力增進人民群眾福祉。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持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多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今年重點做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或改組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自然資源運營公司和投資公司。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加強國有資本收益和使用管理。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全面完成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工作。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研究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具體辦法,消除各種障礙和壁壘,為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援非公有制企業通過參股、控股或併購等形式依法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鼓勵非國有資本參股政府新投資專案。

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探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積極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實行“先照後證”和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逐步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比價關係。積極推進電價改革,縮小工商業用電價差,推進大使用者直購電試點。建立和完善居民水、氣等階梯價格制度。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大力引進各類金融機構,加快組建省級地方法人銀行機構,積極推進民營資本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支援村鎮銀行發展。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發揮信貸投放主渠道作用,力爭新增本外幣各項貸款2200億元。發展債券市場和期貨市場,建立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企業境內外上市和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融資,直接融資規模達到600億元。推動政策性保險擴面,積極推進“險資入贛”,做好恆邦財產保險公司籌建工作。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政府機構改革,一季度完成省政府機構改革,三季度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大力度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建立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制度,並向社會公開,在目錄之外的一律不得設定行政審批事項。制定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的具體措施,建立公平開放的公共服務購買制度。加快培育發展社會組織,推動中介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完全脫鉤。加強監管能力建設,創新監管方式,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改進預算管理制度,推進市縣部門預算改革,加快建立規範統一的部門預算體系。穩步推進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改革。整合清理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提高均衡性轉移支付的比重。加強結餘結轉資金管理,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有序推進“營改增”試點工作。深化稅收徵管改革,推進綜合治稅平臺建設,提升徵管效能。爭取國家在贛州開展稀土資源稅改革試點。從緊控制“三公”經費支出,紮實推進“三公”經費公開,逐步將縣(市、區)納入公開範圍。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實行分類管理和限額控制,逐步將地方政府性債務收支納入預算管理,有效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

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統籌城鄉改革試點。深化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規範徵地程式,完善徵地補償辦法,落實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完善土地租賃、轉讓、抵押二級市場。按國家部署和要求,積極穩妥開展農村宅基地、農民房產確權登記發證和抵押、擔保、轉讓試點工作,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群建設,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穩定增長。

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推動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金融服務、社會服務等領域。優化政府投資結構,發揮引導作用,重點用於具有全域性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專案,主要投向基礎設施、高新產業、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實施省重點工程專案200個,總投資4500億元以上。實施一批高速公路、鐵路、機場、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專案,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裡程244公里、鐵路營運里程588公里、統調電力裝機容量47萬千瓦。建設一批重大產業專案,總投資1200億元以上。抓好一批重大社會事業專案,總投資300億元以上。

發揮消費對穩增長的基礎作用。完善促進消費政策,加快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積極拓展綠色、健康、文化、休閒等消費業態,滿足 多樣化消費需求。實施“寬頻中國江西工程”和“三網融合工程”,促進資訊消費。完善農村商貿流通體系,抓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路工程建設,擴大農村消費。實施鼓勵消費的財稅、信貸政策和信用消費政策。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促進城鄉居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大力扶持實體經濟發展。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推廣“財園信貸通”等融資模式,推進中小企業信用示範區、融資超市等建設。加強土地、用工、用電等要素排程,保障企業正常生產需求。採取加大本地採購、省內促銷、異地展銷等措施,支援企業發展。完善省領導掛點聯絡重點企業工作機制,落實部門支援措施和清費減負等政策,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

(三)切實抓好“三農”工作,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著力穩定糧食生產。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深入開展“糧食穩產增產十大行動”,嚴格耕地保護,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糧食生產結構,提高糧食單產水平,力爭糧食總產持續穩定。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一批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塘整治、中小河流治理專案,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力推進以種業為重點的農業科技創新,抓好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加強糧油倉儲、物流設施建設,推進倉儲規範化管理。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實施“百縣百園”建設工程,推動建立高標準現代農業示範園。鼓勵支援農業龍頭企業向優勢產區集中、向園區集聚,建立一批省級農業產業化示範區。建設一批標準果園、菜園、茶園和標準化養殖示範基地,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及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登記,擴大特色產業規模,提升“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與農民合作社、生產基地對接,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

深化農村經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積極探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經營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鼓勵土地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農機作業、病蟲害防治等經營性服務組織,為農業生產經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服務。加大農業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力度,培養造就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隊伍。

推進和諧秀美鄉村建設。堅持鎮村聯動,以鎮帶村、以村促鎮、互動發展。重點培育壯大中心鎮,在民生和社會公共服務等方面擴大中心鎮的管理許可權。繼續選擇一批村點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設。積極發展“一村一品”,培育一批特色產業村,切實保護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發展農村新型社群,健全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善鄉村治理機制,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四)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自主創新專案和經費分配、評價成果的機制,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努力提高研發投入佔gdp比重。實施科技協同創新計劃,力爭新組建10個左右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0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積極發展技術市場,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增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加大創新型人才培養力度,制定促進創新人才匯聚的激勵措施,引進培養一批科技領軍人才、科技企業家和創新團隊。實施質量興省戰略,推進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強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出臺新修編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重點培育航空、先進裝備製造、新一代資訊科技、鋰電及電動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醫藥、節能環保、文化暨創意、綠色食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民用航空產業,制定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南昌航空城、景德鎮直升機產業園建設,組建江西地方航空公司、通用航空公司。大力發展電子資訊產業,力爭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元。抓好光伏產品的推廣應用,加快實施生物醫藥新版gmp改造工程。推進“數字企業”計劃,培育建設一批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示範園區和企業。加快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基地,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佔工業的比重。

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鼓勵優勢龍頭企業兼併重組。認真落實全省化解產能過剩工作方案,逐步化解鋼鐵、水泥等產能相對過剩行業存量產能。加大對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改革支援力度。大力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形成一批分工協作、特色鮮明的中小企業叢集。

加快發展服務業。完善支援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科技服務、資訊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文化娛樂、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優化提升物流服務,發展第三方物流。建設一批特色城市商業區和商貿綜合體,推動傳統商貿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培育一批電子商務產業基地和龍頭企業,重點打造南昌華南城、共青城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加快旅遊強省建設,統籌規劃和整合旅遊資源,組建省旅遊集團公司,打造跨景區、跨區域精品旅遊線路,力爭全省旅遊接待總人數增長20%,旅遊總收入增長30%以上。認真貫徹國家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增加普通商品房用地供應,支援群眾自住性、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五)深入實施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加快昌九“龍頭昂起”。按照“做強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體、龍頭昂起”的要求,大力打造南昌核心增長極,推進九江沿江開放開發,加快建設共青先導區和南昌臨空經濟區,全力推進昌九一體化。開工建設昌九大道和昌九高速全線“四改八”擴建工程,推進九江港和南昌港一體化建設。實施昌九一體化電網發展規劃,推進武漢至南昌100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取消昌九兩市間漫遊通話費和長途通話費,商業銀行銀行卡、存摺業務同城化,進一步完善兩市間城鄉客運體系,加快推進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資源整合共享。實施昌九一體化產業佈局規劃,引導兩市產業互補對接、錯位發展,不斷提高兩市經濟總量佔全省的比重。抓住長江經濟帶發展機遇,參與好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

推進贛南“蘇區振興”。加強與中央國家機關對口支援的對接,爭取贛州市執行西部大開發政策全面落實到位,爭取贛州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瑞興於試驗區、“三南”承接加工貿易轉移示範地、章康新區等區域發展平臺獲得國家批覆。支援贛州申報“較大的市”。加快推進農村道路、低壓電網、土坯房改造和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抓好鎢和稀土、新能源汽車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支援贛南臍橙、井岡蜜柚和南豐蜜桔產業發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產業基地。支援吉泰走廊改革創新,先行先試,重點建設電子資訊產業基地和全國紅色旅遊精品城市,打造重要經濟增長帶。支援撫州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區。抓好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蘇區振興發展保障能力。

促進贛東贛西“兩翼齊飛”。認真落實支援贛東北擴大開放合作、支援贛西經濟轉型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贛東贛西兩翼加快發展。支援上饒、景德鎮、鷹潭加強與長三角、海西經濟區對接合作,創新開放模式,推進區域合作,打造中部地區重要產業轉移承接示範區、沿海地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全國著名的文化生態旅遊地。支援新餘、宜春、萍鄉充分發揮特色和優勢,加快經濟轉型,強化聯動發展,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兩型”社會綜合改革試驗區。研究推進贛湘邊際合作試驗區建設。研究出臺支援撫州融入南昌、對接海西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構建向莆經濟帶,打造撫州贛閩開放合作創新區。

推動縣域經濟加快發展。啟動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賦予試點縣享受設區市一級的經濟社會發展管理許可權,增強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支援具備條件的縣改市(區)。落實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實施工業轉型升級、現代農業“接二連三”、服務業倍增、縣城建設提升、鎮村聯動發展、城鄉環境治理“六大工程”。支援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不斷壯大縣域經濟。

(六)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推進區域開放合作。密切國際交流合作,深化與港澳臺合作,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海西經濟區、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對接合作。主動對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支援共青先導區、南昌臨空經濟區和具有條件的市縣先行先試。擴大對外開放領域,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商貿、物流等領域有序開放。

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實施招大引強工程,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產業鏈發展需求,重點引進一批關聯度高、帶動力強的重大專案,促進專案集聚和產業叢集。深入推進央企入贛工程,抓好已簽約專案的跟蹤落實,加快引進一批重大央企專案。制定支援贛商回鄉創業政策。建立招商引資專家諮詢團、省市聯合招商團、專案推進服務團,提高招商引資專業化水平。

擴大外貿進出口。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擴大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加大重點出口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生產型企業擴大出口,培育壯大一批出口品牌和出口基地。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積極穩定傳統市場,拓展新興市場,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積極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裝置和精密零部件進口,加強我省產業和貿易市場與國際市場對接。

支援企業“走出去”。組織對外承包工程企業重點開拓中亞、東南亞等市場,擴充套件非洲市場。放寬企業和個人境外投資審批登記,鼓勵優勢企業赴境外從事農業綜合開發、礦產勘探和投資併購,推動江銅、新鋼、煤炭集團等資源型企業“走出去”,建立境外能源、資源供應基地和生產經營基地。支援產品和產能優勢企業到境外辦廠。

加強開放平臺建設。積極爭取設立贛州、南昌綜合保稅區和宜春海關,加快推進九江、吉安綜合保稅區申報。支援建設贛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和贛閩、贛粵產業合作區。大力發展以鐵海聯運為重點的多式聯運,依託向莆鐵路開通贛閩五定班列,開通贛州至深圳五定班列。加強與粵港澳、閩浙滬通關合作,簡化通關監管手續,提高運轉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七)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實行差別化落戶政策,有序放開南昌城區落戶限制,積極放開其他設區市中心城區落戶限制,全面放開縣級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健全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抓緊研究制定與戶籍制度改革相適應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對農業轉移人口進城就業創業的政策支援力度,把進城落戶農民納入城鎮住房保障和社會保障體系,在農村繳納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範接入城鎮社保體系,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城鎮建設用地指標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選擇若干市縣開展新型城鎮化試點,重點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等方面進行探索。

優化城鎮佈局和結構。制定實施全省新型城鎮化規劃,完善“一群兩帶三區”城鎮體系。推進鄱陽湖生態城鎮群與長江中游城市群融合發展,加快南昌大都市區、贛州都市區、九江都市區建設,積極培育京九、滬昆沿線城鎮帶,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抓好城市道路、地下管網、公共交通、通訊、環保等市政設施建設,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集約利用城市土地資源,加強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完善城市綜合功能。加快建設綠色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文明城市,打造宜居宜業城市。保護好城市古蹟和歷史遺存,提升城市文化內涵。加強建築質量管理,提高城市建設水平。創新城市管理方式,完善城市治理結構,加強城市社群建設,推行城市網格化管理模式,推動數字城管向縣城延伸,提高城市智慧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適時召開全省城鎮化工作會議,研究部署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

(八)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大“五河一湖”、自然保護區、溼地、野生動植物等保護力度,增強生態自我修復能力。大力推進“森林城鄉、綠色通道”工程建設,提升交通幹線通道綠化水平,積極建立森林城市,完成植樹造林200萬畝。加大工業廢氣治理和揚塵汙染防控力度,推進設區市pm2、5監測,建立霧霾天氣應急處置機制。加強城市飲用水源地保護、備用水源地建設和鄉村飲用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保障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紮實推進重金屬汙染、工礦汙染和農業面源汙染綜合防治,抓好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

推進迴圈經濟發展和節能減排。推廣迴圈經濟發展模式,積極開展迴圈經濟示範城市和試點園區建設。啟動省級“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清潔化園區試點和清潔生產示範企業建設。科學推進農村沼氣工程,推廣規模化沼氣集中供氣。抓好工業、建築、交通和公共機構節能。大力推進企業節能,實施一批節能技改和節能技術產業化示範專案。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抓好主要汙染物減排,確保完成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下降0、5%、2%、1%、2%。

完善生態文明制度。爭取國家批覆江西省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範省規劃,推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納入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開展省級生態文明試點縣建設。大力發展森林碳匯,培育建立水權、林權、排汙權交易市場。推進環境汙染強制保險試點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制定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探索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九)深入實施民生工程,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籌集財政性資金800億元,集中辦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50件實事,不斷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努力擴大就業推動創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對高校畢業生、下崗人員、退役軍人、農民工、零就業家庭等就業重點群體的就業服務,力爭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以上,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0萬人。繼續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深入推進全民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新增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0億元。加大就業和技能培訓力度,全省工業園區就業培訓28萬人、創業培訓8萬人。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社會保險制度,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擴大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覆蓋範圍。健全社會救助制度,落實好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城鎮“三無”特困群眾供養和優撫物件生活補助等標準,加大對困難職工的幫扶力度。建立特別救助制度,對未納入低保的貧困家庭和遭遇天災人禍的困難家庭實施救助。向低保物件中的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費。加大醫療保障力度,提高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補助標準,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加快發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的免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大城市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力度,改造城市和國有工礦、林區、墾區等各類棚戶區23萬戶。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0、63萬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賃補貼1萬戶。全面完成“漁民上岸”安居工程。創新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執行管理機制,提高保障性住房入住率。

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實施“精準扶貧”,提高扶貧成效。抓好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推進幫扶到戶脫貧、扶貧移民搬遷、培訓轉移就業等扶貧攻堅工程建設。力爭全年脫貧70萬人,完成扶貧移民搬遷8萬人,完成3000個貧困自然村點整治、人畜飲水安全等建設任務。

(十)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加強省級教育統籌,繼續加大對教育投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增強教育事業發展活力。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實施中等職業學校達標建設計劃,完善中高職銜接制度,促進校企深度融合。抓好高校內涵式發展,實施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開展本科高校專業改革試點,優化專業結構與佈局,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抓好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進一步開展好農村文化“三項活動”,推進數字檔案館建設,開工建設省圖書館新館,完成設區市數字圖書館建設。推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加強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吉州窯遺址等大遺址保護管理,開展可移動文物普查。促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做大做強出版發行、報刊傳媒、演藝娛樂、文化旅遊等文化產業。建設、用好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辦好第十四屆全省運動會。

抓好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擴大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範圍,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鼓勵社會辦醫,優先支援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實施衛生計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進省直醫療機構在南昌市新區建設分院,抓好市、縣婦幼保健機構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教育,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治。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落實“單獨兩孩”生育政策,健全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

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健全和落實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創新勞動關係協調機制,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利益協調、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渠道,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改革信訪工作制度,健全基層信訪工作網路,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深入推進平安江西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快構建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大依法管理網路力度。深入推進法治江西建設,進一步健全執法制度、改進執法方式、加強執法管理、強化執法監督,促進執法規範化。深入開展全民普法教育,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建立覆蓋從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的全程監管制度和體制,嚴懲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確保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深化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改革,強化安全措施落實,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

[個人工作報告範文篇三:融安縣政府20xx年工作報告]

20xx年,政府工作按照縣委十三屆八次全會的戰略部署,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把20xx年作為融安科學發展提升年、改革創新突破年、作風建設提升年,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突出提質增效、改革創新、作風建設,進一步實施“以城鄉居民增收為核心,以第三產業發展為重點,以生態工業建設為突破,以重點專案建設為抓手,以社會平安穩定為基礎,努力建設富裕生態和諧新融安”的工作方針,大力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快柳州市域次中心城市建設步伐,為建設富裕生態和諧新融安打下堅實基礎。

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財政收入增長1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6%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以上。

為實現上述目標,要突出抓好以下七項工作:

一、積極開展改革創新突破年活動,激發經濟社會發展動力與活力

堅持專案投資為主導,引領經濟發展。充分利用支援融安打造市域次中心城市的政策,爭取一批專案納入自治區、柳州市重大專案層面推進,爭取更多的土地指標和資金扶持。把握我縣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定位以及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綜合治理的機遇,加強專案謀劃,做好專案儲備工作。初步確定統籌推進20xx年縣級重大專案37項,總投資168億元,20xx年計劃投資25億元。

開拓創新,突破土地瓶頸。突破常規思維,創新土地徵收儲備模式,加快土地流轉,高效運作存量建設用地,優先確保重大專案用地。著重抓好專案落地、開工和建設工作,堅持和完善重大專案領導責任制和專案推進責任制,確保年內開工建設專案如期施工。

強化財政管理,加大投融資力度。加強財政預算管理,建立健全支出預算執行責任制度。加強財源、稅源建設,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充分發揮政府性投資公司投融資功能,優化融資結構,控制融資成本,提升投資綜合效益。加大與金融機構合作力度,制定金融機構支援縣域經濟激勵政策,鼓勵銀行業扶持地方經濟發展,爭取恢復人民銀行融安縣支行發行庫職能,完成農村商業銀行機構改革任務,積極推進規範發展小額信貸公司和融資性擔保公司來融開展業務,提升地方金融服務和防範風險能力。充分運用市場手段,研究出臺鼓勵社會投資的政策,創新合作方式,吸引更多市場力量參與經濟和專案建設。進一步拓寬投資渠道,鼓勵採取風險投資、信託投資等途徑,擴大民間投資領域。加強招商選資工作,完善專案聯審制度,精簡辦事程式,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力爭新籤2個億元以上專案,引進內資增長8%,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以上。

二、把工業發展放到更突出位置,加大生態工業升級力度

必須把工業作為發展之基和財富之源,發揮比較優勢,加快升級轉型,把融安建成服務柳州工業和城市發展的大後方。

加快優勢產業發展和重點工業專案建設。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轉型,繼續扶持竹木深加工、製糖、繭絲綢等傳統優勢產業做大做強,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加工轉化率,加大技改投入,延伸產業鏈,打造重要支柱產業和綠色經濟示範產業。加快拓展新興產業領域,積極發展風電、電子和製藥產業。推進融安協合白雲嶺風電場工程、仙草堂生態靈芝工業園、融江美亞電站擴容、華海傢俱生產線、金桔精油加工、金桔鮮果加工、藤茶加工及浮石園區中小企業孵化園等專案建設。

加大工業園區平臺建設力度。按照a類工業園區的建設要求,合理調整工業規劃佈局。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向工業用地傾斜;加快紅衛、高澤、浮石園區建設,為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提供平臺;繼續推進“休閒食品工業園”建設。加大園區各功能片區徵地及“三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力度。

創新企業發展配套政策。出臺重大專案招商引資政策,激發企業投融資熱情。完善工業專案用地聯絡審查制度;對重大建設專案實行規劃環評與專案環評聯動,優先受理、審批和驗收等。建立完善減輕企業負擔聯動機制,全面清理行政和事業性收費,堅決制止和糾正“三亂”行為,切實做到“十項禁止”注,為企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保障。

三、著重提升第三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加快提升休閒旅遊產業。大力發展養生養老、生態休閒旅遊業,打造桂北“民族風情旅遊線”互補市場。進一步完善石門仙湖國家aaaa級景區住宿、遊樂等配套服務設施,提升精品景區的功能和品位,擴大影響力。繼續抓好浪溪江沿線的西古坡、大潭生態園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接待能力。加強對銅板、清潭景區的建設,初步形成接待力。加快大袍苗族村寨專案建設,力爭將之打造為民族特色景區。加大東江自駕車營地建設力度。制定激勵政策,以騎樓街為核心,整合紅茶溝、融江、大洲、鷺鶿洲的開發專案,打造長安古鎮休閒旅遊區。繼續舉辦融安龍舟大賽、“融安金桔”節和美食文化周等活動。全縣旅遊接待人次增長15%,旅遊綜合收入增長12%。

整合提升商貿物流業。繼續推進桂北農副產品集散中心專案、和建材綜合園專案建設,加快桔香路中央商務區專案建設。積極引導發展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加快建設城鄉現代流通體系,培育壯大商貿流通企業。大力推進“新網工程”建設,加快城鄉農貿市場標準化建設。大力引進和建設高星級賓館和度假酒店、娛樂及購物中心等配套設施,進一步突出“吃在融安”特色品牌。

四、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村經濟活力

完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糧食單產與總產量。擴建“融安縣中心糧庫”。繼續加大“三農”投入,縣財政對農業生產性投入20xx萬元以上,開展和鞏固“農民人均純收入倍增計劃”、“八大助農增收工程”成果,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7、5%以上。抓好甘蔗生產,穩定甘蔗總面積在10、5萬畝以上,力爭平均畝產達4噸以上,甘蔗總產量達42萬噸。大力發展金桔特色產業和加強金桔生產基地建設,加強果園路網和水肥一體化設施建設,大力實施“優果工程”,全面提升金桔品質,新增金桔種植面積1萬畝。加大對重點蔬菜生產基地的建設扶持,完成蔬菜種植面積20萬畝,其中秋冬菜生產面積14萬畝。扶持“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融安土雞”特色產業和旱鴨養殖。切實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大農機新機具、新技術推廣力度,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裝備支撐。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培育和扶持特色農業龍頭企業,加大農民經紀人的培育力度,有效拓展農產品銷售平臺。打造融安綠色農產品品牌,併成體系地進入柳州市場,擴大融安農產品在柳州市場的佔有率和影響力。參與制定金桔生產的國家標準,為“融安金桔”搶佔國家級的戰略制高點,使融安滑皮金桔生產標準成為國家級標準。

五、加快城鄉統籌發展,建設“美麗 融安”

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以建立柳州市城鄉一體化示範縣為目標,加大城鄉交通建設,不斷推進重點鎮和城鎮帶建設。繼續推進三柳高速公路融安段、國道209繞城線工程、高速公路連線線專案建設,加快推進長安三橋和雅瑤—百壽公路建設,拓展城市框架。繼續推進北部以大將鎮和板欖鎮為重點、東部以泗頂鎮為重點、南部以浮石鎮、大良鎮為重點的小城鎮示範建設,加快潭頭高速公路出口規劃。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繼續開展新農村建設;開通長安—大坡公交車線路。爭取上級資金建設通村公路12條、縣鄉水泥道路2條、橋樑3座,行政村等級公路通達率提高至90%以上。

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是抓好市政工程建設。完成城區安泰路、長安大道、209國道縣城北段、東圩橋及周邊道路改造等工程;推進東圩水廠規劃建設。抓好燃氣管網工程建設。對長安大橋兩端區域實施科學管理,進一步緩解縣城交通擁堵壓力。二是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完善村收鎮運縣處理示範點和汙水垃圾處理場工程。縣城區汙水集中處理率達76%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8%以上。加大市政綠化、亮化和美化工作。規範三輪車運營秩序,維護公交車正常運營。繼續嚴厲打擊違法佔地、違法建設。三是鞏固提升“美麗融安·清潔鄉村”建立活動成果。整合涉農專案資金,強化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積極推進綜合整治專案。突出垃圾分類處理,健全保潔長效機制,推動農村垃圾處理常態運作。

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一是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切實推進汙染減排工作。深入推進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等各項減排措施,努力完成年度汙染物減排任務。嚴格控制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上級下達的總量控制指標之內。繼續加大機關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力度。繼續全面禁止採砂,加大環境汙染綜合防治力度。二是紮實開展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群眾反映的汙染問題進行有效檢查和嚴厲打擊,維護群眾的環境權益和生態安全,杜絕重大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事故以及因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的發生。三是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加大城鄉綠化建設力度,繼續實施“綠滿八桂”工程,維持森林覆蓋率在78%以上。繼續抓好生態村、生態鄉(鎮)建立工作,加強農村和生態環境保護,以加強農村生活汙水、畜禽養殖汙染防治,推進“以獎促治”政策的實施,做好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為全力推進國家級生態示範縣建設奠定基礎。

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繁榮發展社會各項事業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一是著力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加大對教育投入,確保三個增長,積極爭取上級專案,加大學校標準化建設,進一步優化學校辦學環境。重點抓好教育集中區高中部建設。完成東圩國小二期專案建設工作,確保20xx年秋季學期開學投入使用。繼續實施學前三年行動計劃,切實解決“入園難”問題。二是著力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壯大教師隊伍數量,強化隊伍建設,狠抓師德師風,提升教師素質。進一步完善教師激勵機制,強化高素質人才輻射引領作用。積極探索推行校長、教師交流機制。三是著力優化教育管理方式。積極探索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結對子管理模式,加大薄弱學校辦學扶持力度,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狠抓教育常規管理,規範學校辦學行為,強化督學責任制,進一步完善教育教學評價機制,加強教育質量監測,客觀全面評價教師與學校辦學,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推行特色辦學多元化,提升學校辦學內涵。積極探索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突破中等教育發展瓶頸。紮實開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等各項教育惠民工作。發揮雙線責任制作用,確保義務教育控輟保學、普通高中招生、職業教育招送生等重點硬性指標達標。

加大科技創新和人才培育引進力度。完成科技進步示範縣建設、金桔產業科技重點示範縣建設專案驗收的準備工作。圍繞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緊緊抓住人才培養、吸引、使用等關鍵環節,主動聯絡引進優秀人才來融掛職,注重結合實際培養本地實用人才,推進人才政策創新。配合做好柳州市拔尖人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對口聯絡我縣企事業單位工作。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和民生水利工程建設。加快建設泗頂礦區棚戶區改造工程;推進5期廉租住房建設,動工建設廉租住房172套,經濟適用房242套。抓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推進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社會保險工作。進一步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健全自然災害應急救援機制;加快建設縣級救災物資儲備中心,進一步提升抗災救災應急救援水平。深入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爭取投資6842萬元實施電網建設專案119項,促進北部三個鄉鎮實現環網供電,對90個村屯實施農網升級改造。把握國家加大對民生水利投資力度的機遇,力爭完成水利投資1億元。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爭取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60處,優化農村集中供水管網,解決1、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紮實推進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專案建設,實施渠道防滲60公里,恢復、新增有效灌溉3000畝;繼續推進一批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快實施中小河流重點河段治理,全面紮實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確保全縣安全度汛。

加強文體和廣播電視工作。抓好城鄉文體基礎設施專案建設,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積極開展“和諧文化在基層——千團萬場”群眾文化活動,打造“長安大舞臺”、“融安龍舟賽”群眾文化體育活動特色品牌。做好第5批自治區非遺專案和非遺傳承人申報工作,力爭出版<融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加強對長安文場、彩調等地方特色文化藝術的挖掘、繼承和創新工作。落實好農村電影公益性放映工作;加快河東1020㎡三廳數字影院建設。

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進行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嘗試,推進“統籌協調、科學管理、優質服務、利益導向、群眾自治、人財保障”六大機制的改革創新,促進全縣人口計生髮展方式的轉變。發揮村兩委、協會組織作用,促進誠信計生工作紮實開展。進一步健全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不斷完善融獎勵、優惠、優先、扶持、保障和救助“六位一體”的政策導向體系,實現人口、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加強醫療衛生、食品藥品安全和安全生產工作。鞏固新農合制度,新農合參合率繼續保持在96%以上,繼續做好貧困肺結核病人等重大傳染病醫療救治工作;繼續抓好醫務人員培訓中心樓專案建設工作,繼續做好免費婚檢、地中海貧血防治等婦幼衛生惠民工程工作。構建柳北區域性醫療服務中心,加快建設柳北三縣醫療康復中心、縣120急救指揮中心、婦幼保健院整體搬遷及縣中醫醫院擴建專案。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鞏固公立醫院改革及鄉村一體化管理工作成果。深入實施艾滋病防治攻堅工程,加強疾病預防及衛生監督工作,落實“降消”專案。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機構,推動職能整合後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高效有序開展;繼續執行農村50人以上聚餐報告制度;鞏固我縣農村藥品“兩網”建設,確保公眾飲食用藥安全。強化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監管,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努力促進全縣安全生產形勢根本好轉。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不斷改進信訪工作。繼續推進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認真落實綜合治理各項措施,強化群防群治隊伍建設,突出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努力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七、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進一步提升幹部隊伍的執行力。堅決反對“四風”,嚴格執行“八項規定”,改革政府常務會和縣長辦公會議事規則,精簡會議,減少陪會人員,讓大家抽出更多時間深入基層,體察民情,傾聽民聲。嚴格實行首問負責、責任追究和限時辦結制度,加強政務督查、效能監察和績效考評,提高政府行政機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加強民主執政、依法行政建設。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會監督,切實加強與縣政協聯絡,嚴格執行縣人大及其會的決議、決定,認真辦理人大代表的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加強依法行政和權力公開透明執行,不斷深化政務公開,健全基層群眾依法自治機制。

加強廉潔政風建設。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領導幹部“一崗雙責”。完善制度反腐,嚴格執行公車管理、公務接待制度和公務卡結算制度。加強對專案招投標、經營性土地招拍掛、行政審批、產權交易、行政執法、政府採購等領域的監管,加大對巨集觀經濟政策貫徹執行、財政性資金和社會公共資金執行等的審計力度,加強對重點單位部門的年度審計工作。嚴格考核,嚴肅問責。加大源頭治腐力度,堅決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加強行風政風建設和糾風工作,嚴厲懲治腐敗行為,努力創造清正廉潔、公平公正的政務環境。

Tags:範文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