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教師教育調研報告集錦(精選3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61W

教師教育調研報告集錦 篇1

回眸走過的路程,再看看目前的課堂教學,在教學內容的確定、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教學手段的應用等方面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更好地提升教學的質量,在充分回顧、調研的基礎上,現對我校數學課堂教學現狀總結如下。

教師教育調研報告集錦(精選3篇)

一、我校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特點是:

由以講為主轉向合作探究為主、由接受學習轉向發現學習、由黑板粉筆的單一手段轉向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引導學校和老師改變評課方法,從而改變教學方法。總體來看教學成績是顯著的。

二、我校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目標把握不到位。在課堂上,老師過分關注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忽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例如:三年級“多位數的讀寫法”一課,有的老師這樣設計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計數單位、數位和十進位制計數法的含義;

(2)、會正確讀出和寫出億以內的數。

2、理解教材不深入,把握教材不準確,駕馭教材能力有待提高。

3、自主學習流於形式,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上,新的教學方法,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操作被廣泛採用,但是實效性較差。

4、教學設計重教法,輕學法,表現在課堂上,重教案,缺乏隨學生學習應變的機智。

5、中老年教師課堂教學方法陳舊,對推進新的教學方法不熱情,年輕教師積極吸納新的教學理念,樂意實踐,但是不重視深入反思,不善於深入研究。

三、問題成因分析

1、教學管理存在薄弱環節。其表現為:

(1)學校領導深入課堂聽課的次數偏少,沒有及時瞭解本校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現狀,指導力度不大。

(2)教案檢查只重視數量而忽視質量,沒有對教師教學方案的可操性和實用性等方面進行檢查和評價。

(3)沒有為教師提供“送出去,請進來”的平臺和教研空間。

2、《課標》、教材、教學用書的解讀膚淺。其表現為:

(1)解讀《課標》、教材的能力低,無法準確把握《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特點、教學用書的說明和建議。

(2)忽視教材的前後聯絡,對本節課、本單元的知識在國小數學體系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對教學難度的把握不準確。

(3)沒有認真、仔細地進行教學設計,不能“量身定做”自己的教學方案。

3、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能力低。

(1)認識的偏差。其一,只要會背概念,會用公式、法則解題就夠了。其二,“認真探究、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新的學習方式,被認為是“花架子”,得不到有效落實。

(2)不願“成長”的心理滋長。憑經驗教學,學習主動性較差。沒有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缺乏交流或交流找不到物件。

(3)唯“考試”論英雄。只重視考試而忽視平時的教學作用,只重視知識的結論而忽視知識的形成過程。

(4)對自己的平時教學要求不嚴格,養成了隨心所欲的不良教學習慣,不知不覺中逐步喪失自己的教學能力。

四、改進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與建議:

1、轉變觀念適應課改要求加速自我成長:首先要認準方向,不要急於求成,從課堂教學點點滴滴的改進做起。可以從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學行為著手。其次是從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著眼,學習+實踐+反思=教師自我成長。

2、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礎上,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首先,要讀懂教材。通過反覆閱讀教材,查閱有關教學資料,明確各部分教學內容在全套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目的要求,瞭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絡。其次,要吃透教材。在初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把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轉化為教師自己的學科認知結構。

3、加強備課,教學設計從“教案”轉向“學案”

(1)明確學習目標,瞭解學生將要學習什麼,學後將要獲得什麼。

(2)瞭解學生現狀,分析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已具備哪些知識,已有哪些生活經驗,教師如何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

(3)搞好活動設計,針對各知識點可準備或設計哪些相對應的活動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操作、探討、交流、體驗的機會,最終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4)關注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可能有哪些疑問,會有哪些困難,教師應該怎樣做個別處理。

(5)知識應用拓展,生活中有哪些與新知識相對應的實際情景,課堂中應該怎樣對學生滲透或暗示。

4、積極研究行之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5、應該倡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6、加強校本培訓關注中老年教師隊伍建設

我校一線教師當中,中老年數學教師佔不少的比例,他們工作兢兢業業,教學經驗豐富,基本功紮實,但是他們也存在不足: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高,理念轉變較慢,對課改實驗熱情較低,不願意作示範課、研討課和公開課。這些現象,提示我們,在今後的各種培訓活動中,要特別關注中老年教師隊伍建設,使他們明白課程改革不只是年輕教師的事,不是一兩個人的事,是歷史賦予每位教師的神聖職責,必須堅持不斷學習,敢於迎接挑戰。

教師教育調研報告集錦 篇2

為了全面掌握我區中國小布局、辦學規模、師資結構、教職工配備情況,進一步優化中國小教職工結構,推動基礎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我辦於9月初對全區各中國小教職工編制情況進行了調研,瞭解了基層學校辦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困難,聽取了基層學校對機構編制管理工作中的意見和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區中國小教職工編制基本情況

XX區現轄一鄉三鎮三街道,全區現有普通中國小22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獨立高中2所,普通國中4所,九年制學校3所,國小7所,中心校5所(共管理25所國小)。全區中國小中有市級示範性學校4所,其中高中1所,國中1所,九年制學校一所,國小一所。全區共有教職工編制2033個,其中國小教職工編制937個,國中教職工編制566個,最近幾年省上新分配的75名特崗教師還沒有編制。

二、中國小校機構編制管理中存在問題及原因

受人口自然增長率低的影響,農村中國小生入學人數呈逐年下降趨勢,且地區分佈不均,現有中國小校教職工編制與配備的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

問題一:一是城區學生趨多,農村學生趨少。隨著大批農村人口流向城區,加之人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致使城區學生越來越多,農村學生越來越少。二是城區教師趨少,農村教師趨多。伴隨著生源的流動,城區教師資源明顯不足,而農村學校師資過剩,使得城區學校教師工作量相對於農村學校教師較大。

問題二:餘缺並存。從編制使用來看,雖然在實名制錄入時顯示所有學校教職工編制都有空餘,但是最近幾年省上分配的75名農村教師都沒有編制,導致農村學校“編制虛超”,城區學校緊張。受生源和教師流動的影響,農村教師總量不足,人員編制“虛超”。城區學校由於學校規模擴大,致使教師缺口比較大,編制嚴重不足。從年齡結構來看,老年教師有餘,青年教師缺乏。許多上了年紀的教師出工不出力、有心而無力,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農村學校尤為突出。如XX市第十七中學110個專任教師中,55歲以上就有34人;在這次的清理在編不在崗工作中,全區57名在編不在崗人員中,學校佔了35名,其中病假的有24名;從所授學科來看,基礎學科有餘,專業學科緊缺。基礎學科的專任教師相對偏多,而從事音、體、美、資訊科技、英語等專業的教師明顯不足。

問題三:中小不均。中學師資相對緊張,國小教師相對過剩,此外,學校職工“有編無人”現象也日益顯現。在編職工中有一部分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頂班進入單位的,特別是工勤人員缺編比較嚴重。在人員緊缺情況下,部分學校大多編外臨聘了炊事、宿管、清潔、保安等人員,既加重了學校負擔,也增加了管理難度。

原因分析:

(一)中國小教職工機構編制管理不夠規範。從政策層面上來講,儘管對中國小機構設定、教師編制核定與管理等機構編制有專項的政策規定,但對中國小校教師崗位設定、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有效調動教師積極性、提高教職工隊伍素質及教職工補充、轉崗等方面缺乏明確的規定,造成了中國小教職工隊伍管理工作無章可循。

(二)原有中國小教師編制核定標準與實際發展不適應。調查發現,現在的農村中國小雖然班數少、班額小,師生比例比城區略大,特別是川區的幾個學校,這些學校對老師需求量相對較多,農村學校調進教師很難,本就稀缺的業務骨幹又“紛紛東南飛”,致使一些學校正常排課都很困難。最近幾年,學校佈局、生源規模、教育管理等發生了較大變化,全社會對教育公平、教育質量、教育管理、教育服務的期望和要求越來越高,原有的編制核定標準已經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三)教職工隊伍人員結構不合理。近年來,隨著教職工編制管理日趨嚴格,人員控制非常緊,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教師年齡結構的斷層,中老年教師偏多,現有青年骨幹教師偏少;加之中老年教師知識更新較慢,部分民轉公的教師受自身學識的限制,無法有效進行轉崗,造成了一方面人員大量積壓,一方面個別專業的教師卻嚴重缺乏的結構性缺編現象。大多數學校的英語、美術、資訊科技、音樂等學科無專業教師,均由其他科任教師改任。同時,由於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滯後,學校職工有編制也不能進人,造成中國小後勤工作實現社會化困難。上述問題長期積壓下來,造成中國小校教職工結構性不合理問題日趨嚴重,已嚴重影響了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

(四)教師隊伍的流動與實際的發展不協調。綜合分析,師資隊伍幾乎都是單向流動的。一是向城區和高中擠。受地理環境、經濟效益的影響,再加上近年來城區中學生源不斷膨脹,使得川區的教師千方百計擠向城區和高中,而偏遠學校又沒辦法及時補充專業教師來滿足教學工作需要。二是向外地和外行業流。近些年來,許多農村教師想方設法通過調離、考研、考公務員等方式離開農村學校,造成農村學校優秀教師嚴重短缺,這種流動造成了師資的嚴重不均衡,城區的幾所學校由於師資和校舍資源的限制,不得不加大班額,從而也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使得教學質量的提高難以實現,同時也加劇了這種不合理的流動。

三、加強中國小機構編制管理的意見和建議

圍繞“合理定編,動態調整”,從學校佈局、師資配備等方面,廣泛徵求意見建議,並進行深入探討。要按照“控制總量、城鄉統籌、結構調整、有增有減”的原則,合理配置教師資源,促進教育均衡化發展。在此基礎上,根據各中國小的生源變化,教學設施裝置等實際,實行中國小教職工編制動態調整、優化師資。

(一)加強中國小教師編制動態管理。根據在校學生情況、學校規模、班額大小、地理位置、生源變化趨勢及教師工作量等因素,科學測算各中國小教職工編制需求量,並按照傾斜農村、從嚴從緊的原則,與同級財政和人社部門共同做好有關工作。在編制標準和政策規定範圍內做好各中國小機構編制核定和人員調配工作,要按照政策要求及時協調辦理,實行餘缺互補、動態管理,既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解決因教職工配備不足影響教育發展的問題,又防止因教師資源配置不合理而造成資源閒置和浪費的現象發生。同時,嚴格實行“實名制”管理和“中國小編制年度報告制度”,中國小教職工編制必須由區編辦實施集中統一管理,切實改變過去由間接管理甚至不管理的現狀,實現由粗放式管理轉為集約化管理。

(二)妥善解決中國小教師編制遺留問題。對不適應教師崗位的,可考慮擔任宿管、門衛等工作;壓縮非教學人員,加大後勤工作社會化進度,減少後勤工作人員的配備比例。加大業務培訓和轉崗力度。加快中國小教師的知識更新培訓,採取各種有效手段,做好編制“虛超”學校教師的轉崗工作。如針對欠缺音、美等專任教師的國中,可從國小教師中的專業教師中選拔;中學缺職員,可從國小教師中選調;每年選調一定數量過剩學校教師到進修學校進行英語、現代教育技術等專業培訓,培訓完成後再根據工作需要,調整到缺編學校擔任相應課程教師。

(三)科學引導中國小教師資源有序流動。要加強中國小教師的巨集觀調控力度,實現教師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大對農村教育資源投入的傾斜,適度提高對農村國小教師編制配備標準、教師待遇、職稱評定指標等其它教育資源,讓農村中國小有優秀教師想進來、留得住。堅決制止“層層拔高”選聘教師方式,確保中國小教師安心工作,教學質量得到有效保障。採取定期流動輪換人員制度,一方面讓優秀教師到基礎薄弱學校支教,帶領教研團隊,幫助他們提升教學水平;另一方面派遣基礎薄弱學校的教師到優質資源學校任教,在教學中加速進步。凡新評聘的高階教師,必須到教學薄弱學校任教;同時,把新招考的大學生,擇優安排到到教師比較缺乏的學校任教;將部分編制空出,為今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合理配置教師資源留有餘地。通過這些措施,有效促進學校教師編制的有序流動,平衡師資資源。

中國小機構編制管理是保證教育事業良性發展的客觀需要,應當就如何科學合理地配置教育資源,有效解決當前制約中國小發展的各種問題,促進與保證中國小教育事業健康有序發展等方面多出點子,多想辦法,充分發揮我辦的職能作用,切實把中國小機構編制管好、管活。

教師教育調研報告集錦 篇3

一、調查的背景

教師的繼續教育是由教師在職培訓演化來的。教師在職進修也稱為在職培訓,它既包括在職教師參與旨在拓展知識、技能的培訓與活動,也包括其獲得學位、證書、資質等準備性教育活動。繼續教育培訓,指學校通過提供一系列學習經歷和活動機會,促進教師在專業、學術和自身修養方面的發展。目前,我國的繼續教育開始發生轉變,是整個教育體系逐步規範化,教師繼續教育的重點也逐步轉向提高學歷層次的培訓。現今,新教改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師的繼續教育要在提高素質的核心下,追求質量的提高。就目前看來,中國小教師的繼續教育在培訓內容、方法、條件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若要完善教師繼續教育就一定要找出問題的解決對策。

二、調查的目的

在“終身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各學校都將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放在一個重要位置。因此,一種集中的非學歷教師培訓在全國開展起來。這類培訓在提高教師素質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本文以國小在校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為課題,從“培訓內容”、“培訓方法”以及“培訓條件”幾個角度出發,對A國小教師進行調查。通過對結果的分析,發現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存在的問題,並結合實際提出瞭解決對策。

三、調查的過程

(一)設計問卷。通過查閱文獻,借鑑其他研究成果,諮詢相關人員初步編制問卷,然後徵求專業人員的意見,對問卷可行度進行預測,反覆修正後確定問卷。

(二)發放問卷。在A國小發放問卷200份,收回190份,回收率為95%,問卷採取隨機發放的形式。

(三)整理研究。整理回收的問卷,統計資料,分析結果。

四、調查結果分析

(一)對培訓內容的分析

不同級別的教師對培訓內容的要求不同,但計算機應用和心理素質培訓是各級教師都提到的。其他的有改革培訓、創新培訓、管理能力培訓等。

(二)對培訓方法的分析

第一,對提高素質途徑的分析。在這一點上,教師的選擇存在很大差異。主要有以下幾種:學習經驗,參加實踐活動,參加科研活動。

第二,對培訓模式的分析。大多數教師希望採用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的模式,一部分教師支援校本培訓模式。

第三,對培訓形式的分析。除了基本常見的參觀考察培訓形式,有些教師希望採用教育科研和改革活動、有指導的自學、開展專題講座等形式。

(三)對培訓條件的分析

第一,對培訓者要求的分析。教師多希望特級教師或有專長的外地專家、學者作為繼續教育的培訓者。有的教師認為經驗豐富的在職教師和相關機構的講師也可以作為培訓者。

第二,對培訓時間的分析。大部分教師認為不應對培訓時間作出統一安排,希望在教師的引導進行自學、自主安排學習時間。

五、存在的問題

(一)培訓內容不合理

繼續教育是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作為繼續教育培訓的老師,對知識儲備和培訓內容的把握很重要。有些培訓教師不能及時更新知識結構,缺乏對學科動態關注,無法採用新的研究成果。因此,不能選擇適合的培訓內容,片面的以自己的知識能力和喜好為出發點,傳授的知識空洞、抽象,沒有很強的應用性,缺乏時代感,不能與學科的學術動態緊密相連,無法幫助學員解決實際問題。

(二)培訓方法不合理

培訓方法過於單一,缺少靈活性和創造性。繼續教育的重點偏重理論教育,教學形式多為理論教學,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會嚴重影響學員的想象力和積極性。課堂氣氛死板,多為“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授課模式。學員的需要不被重視,教師將繼續教育理解為單一的知識傳授和解答疑難,缺乏對學員能力的培養。

(三)培訓條件不合理

培訓條件不能滿足教師需求,尤其是在時間安排上,培訓時間與工作時間互相影響,產生矛盾,是教師的教學工作收到阻礙。

六、解決的對策

(一)在培訓內容方面

第一,加強教師本專業知識課程的學習,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水平。就我國師範院校現狀看,大多教師教育院校以學科專業知識教育為中心,忽視自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這次調查,可以發現部分教師不是師範院校的畢業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師範教育。所以,從繼續教育的角度來看,在繼續教育培訓中傳授給教師科學的教育理念,增加在教育知識方面的學習力度,提高對教學論、課程論、學生教育、心理、管理知識、教改動態、計算機應用等基礎知識的重視度。在完善知識體系的同時,提高教師組織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等專業能力,彌補高等師範院校教育的不足。此外,可以發現現在教師的心理壓力很大,應該為教師開展心理素質方面的培訓,滿足教師的心理需要。

第二,培訓要做到因人而異,對於不同職稱級別的教師,應選取不同的培訓重點。對於那些相對水平較高、能力較強的高階、一級教師,應採取起點高的培訓,在內容上應側重教育科研方法、專業知識更新、先進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培訓;而針對相對水平較低、能力較差的教師,要加強在學科教學研究、教學能力、學生心理知識、學習輔導技能、班級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培訓。

(二)在培訓模式方面

第一,形成以校本培訓為主,集中培訓為輔的培訓模式。目前,校本培訓在我國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開展校本培訓,教師可以以自己任職學校的實際情況為基礎,結合本學科的教研、科研活動來自主進行。如學校定期開展教學科研活動,聘請相關專業的專家學者和權威人士作專題講座,進行科研立項和課題研究等。開展校本培訓時,應關注兩個問題。一是避免校本培訓流於形式,為解決這一問題,學校應制定校本培訓的計劃嚴格培訓管理。二是由於校本培訓的基地的建設需要一定的軟硬體條件,所以並非每所學校都可以成為培訓基地。為解決這一問題,可將某些方面相同的學校歸為一類,選出滿足條件的學校建設成為校本培訓基地,為其它的學校提供受訓基地。雖然以集中培訓為主的培訓模式曾受到人們質疑,但應看到集中培訓模式還是有很多積極作用的。由專門培訓機構負責高層次的、綜合性、前沿性、專業性的培訓,確保培訓質量。這樣可以幫助教師形成系統的教育理論,提高專業教育水平。通過此次調查,本文認為雖然教師多支援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的模式。但為避免以前問題的出現,集中培訓要做到“精”,並增強靈活性和多樣性。

第二,在實踐工作中改革教育、在科研中促進成長。很多接受培訓的教師認為培訓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培訓的知識很難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作用。所以,單純的理論教學達不到培訓目的,要讓理論真正發揮作用,必須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用實踐檢驗、昇華理論。目前,很多學校正在進行新課改的探索和研究,應鼓勵教師參與到課改科研的實踐中去。一方面有助於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另一方面能夠促進教師專業知識的進步。實踐和科研是繼續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很多教師認同的培訓模式。除此之外,參觀考察作為培訓的一種新型形式,也可以多加應用。

(三)在培訓條件方面

要合理安排培訓時間,減少教師工作和學習的矛盾。單一的集中培訓因為培訓時間安排不合理,引起工學矛盾,給教師學員帶來很大苦惱。因此,應全面考慮教師的實際問題,合理安排培訓時間,滿足教師需求。集中培訓的時間要精短,將學習內容溶入到具體的實踐工作中去。

七、調查的意義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教育事業迅速發展,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必須跟隨時代步伐提高自身能力。教師繼續教育在促進學校實力增長,提升教育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實現人才強國戰略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從近年來的繼續教育培訓來看,我國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還存在很多問題。繼續教育與人才隊伍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廣大教育者和教育培訓機構,要認清問題的原因,對症下藥,尋求對策,促進繼續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