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有關於扶貧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75W

新階段新形勢下,扶貧工作是貧困地區的首要政治責任、主要經濟工作和重要社會管理內容。圍繞提升扶貧工作科學化水平,開創扶貧攻堅新局面的目標,xxxx年以來,xxxx縣在運用“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基礎上,創新嘗試“一縣一式”,全面推行“劃分五類扶貧物件、對應實施五大工程、配套建立五項機制”的“xxxx”扶貧工作方式,通過思路變新,推動機制創新,實現方法出新。

有關於扶貧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一、做法

xxxx縣,地處秦xxxx區腹地,全縣總面積1525平方公里,總人口18萬,其中農業人口15萬,屬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國革命老區縣和秦xxxx區集中連片開發覆蓋縣。“xxxx”期間,雖解決了2.74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2.99萬低收入人口實現脫貧,但依據新扶貧標準,XX年全縣尚有貧困人口6.6萬人。XX年,縣委、縣政府在總結前一輪扶貧工作和制定新一輪扶貧規劃時,經過全面深入調查研究,針對貧困人群的差異性、致貧原因的多重性和扶貧工作的複雜性,從理清思路、科學謀劃入手,把準扶貧脈博,確立了“分類扶持,片區開發,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原則和“一縣一式、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思路。圍繞“xx”全縣減少貧困人口3.6萬人,移民搬遷1萬戶,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500元以上,基本實現扶貧物件“不愁吃、不愁穿,免費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養老有保障”的目標,決定瞄準“五種型別”,實施“五大工程”,建立“五項機制”,以推行“xxxx”扶貧方式來全面提高扶貧工作的能力和實效。

(一)科學劃分五類物件 提高扶貧工作針對性

區別情況、分類施策的扶貧工作的重要原則和基本規律。通過帶著分類意圖的深入調查摸底,在全面掌握各類致貧不同原因和生存狀態差異的前提下,把貧困人口分成了五種型別。

移民搬遷類,屬分散居住高寒偏遠山區需要搬遷的。現有0.32萬戶1.1萬人由於生態環境脆弱,生存條件惡劣,自然災害瀕繁,貧困程度深,倒致脫貧難度大,因災返貧多,唯有搬遷才能拔掉窮根。

綜合扶持類,屬於農業基礎較好,生存條件尚可,人口相對集中,但基礎設施薄弱,主導產業不強,農民收入低而不穩,公共服務不到位,脫貧返貧波動無常,這部分有0.65萬戶2.5萬人,處在5個鎮的9個集中連片特困區域。

救助保障類,是因生理缺陷形成的痴、呆、啞、傻和無依無靠的五保、低保等特殊群體。大多生存能力弱,主要依賴救助保障,一部分雖享受社會保障但標準低仍擺脫不了貧困,另一部分遊離於保障範圍之外。目前,全縣需要實行集中扶助和供養的特困物件有0.72萬戶2.29萬人。

教育扶貧類,專指沒有受教育或文化程度很低,智慧和技能“雙低”群體。據抽樣調查,xxxx年全縣具有國中文化程度的66302萬人人,國小文化程度的60718萬人,文盲3841人,三者合計佔全縣常住人口的76.5%。

醫療扶貧類,主要源於因貧致貧或因病返貧群體。全縣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雖已覆蓋90%以上,但由於受居住條件、身體狀況、經濟基礎、貧困程度等因素制約,一部分群眾看病不方便、看不起病、看不好病的問題仍很突出,有0.67萬戶2萬人需要從醫療保障入手減輕醫療負擔和提高勞動能力。

(二)著力實施五大工程 增強扶貧工作實效性

掌握了貧困型別,清楚了不同需求,著眼對症下藥,標本兼治的實施“五大工程”之決策油然而生。

實施移民搬遷工程。該縣搶抓省委、省政府實施陝南避災移民搬遷的大好機遇,採取避災扶貧和生態移民搬遷結合共推,堅持政府主導、農民自願,規劃引領、產業支撐,有業安置、持續發展的工作思路,出臺優惠政策,綜合分類施策,抓點示範帶動,創新解決難題,將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寒偏遠山區、受地質災害、洪澇災害或其它自然災害影響嚴重,無發展潛力的貧困人口,通過搬遷進城、入鎮、進社群、進園區,從根本上解決其生存和發展問題。

實施造血扶貧工程。按照“縣域統籌、連片開發、專案到村、扶貧到戶”的思路,遵循“瞄準物件、分類扶持、整合資源、綜合施策”的原則,重點對因基礎設施、經濟基礎等原因,導致發展單一、缺乏後勁、處於溫飽線上波動的貧困人口和5個鎮14個連片特困區域,採取政府幫扶、整合專案、完善基礎設施、培育主導產業等措施,不斷增強貧困區域和貧困人口造血功能,實現區域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目標。

實施輸血扶貧工程。貫徹“集中供養、開展救助,嚴格標準、落實政策”的原則,緊扣保障特困弱勢群體的基本生存權利,實現吃飽、穿暖、有房住的基本目標,一方面用好國家保障政策和政府救助資源,另一方面創新農村“三留守”管護機制,發揮基層組織和社會資源作用,將低保戶、五保戶、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及其他需要政府救助的弱勢群體及時納入保障幫扶範圍,分別實施集中供養、政府救助和社會幫扶,切實縮小貧困人口圈內差距,確保社會特困弱勢群體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扶貧先扶智、徹底斬斷貧困鏈條”的思路,創新留守兒童教育管護機制,健全職業成人教育網路體系和貧困學生資助體系。投巨資相繼實施教育均等化六大工程,留守兒童管護的“xxxx模式”在全省推廣,中職學歷教育和產業“強村大戶戰略”有序推進,在全市率先實施職業免費教育、學前一年免費教育、學前一年至高中階段免費教育,開展機關對口幫扶28所學校和千名幹部結對幫扶千名貧困學生活動。

實施健康保障工程。出臺貧困人口住院醫療縣內外報銷額度及重大特殊疾病救助、二次救助等優惠政策。全縣累計建立貧困人口健康檔案15.74萬人,對10314名65歲以上老人進行了健康體檢,接受健康教育群眾3.4萬人,開展經常性愛國衛生運動、定期義診、上門等活動。整合合療、慈善資金、紅十字會資金對特困人口的醫療費實行全額報銷,在縣鄉醫療機構設定扶貧床位。

(三)創新建立五項機制 強化扶貧工作保障性

為充分激發扶貧工作的活力,整合政治經濟社會各方資源,夯實扶貧開發的組織保證,該縣大膽創新建立了扶貧工作“五項機制”,以實現推進順利,運轉順暢。

建立幹部包抓機制。該縣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優勢互補、助需對接”的原則,建立了以領導聯鎮、部門包村、幹部包戶為核心內涵的“一問三包五聯“包抓機制。實行網路問需問計問民生,34名縣級領導包11個鎮、211個村(社群)各由1名正科級領導包抓、1000名後備幹部包1000個貧困戶、1000名一般幹部擔任1000名貧困學生的“代理家長”,一包三年不脫鉤,同時縣級領導和科級幹部各自確定聯絡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幹部、基層群眾。對貧困村全覆蓋的包聯和對重點貧困戶結對幫扶,有效加強了扶貧的組織領導、工作指導和直接投入,用制度夯實了扶貧開發的組織和幹部保障。

建立社會幫扶機制。藉助新一輪省級“兩聯一包”工作契機,組織動員縣內外慈善組織、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通過帶資訊、帶專案、帶市場、帶技術和扶產業、扶學業等多種途徑,幫助貧困村和貧困戶加快實現脫貧。深入開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動。截止目前,主要依靠社會力量共為貧困村直接投入資金175萬元,捐贈物資折價25萬元,初步形成了全社會關心、支援扶貧開發工作的大扶貧格局。

建立投入保障機制。該縣不斷加大財政配套資金投入力度,將縣級財政每年新增財力的5%作為扶貧專項資金,集中用於扶貧綜合開發。按照“渠道不亂 、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把整合涉農部門專案資金的40%用於解決連片貧困村的基礎設施、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及特色產業培育。積極爭取上級扶貧開發和支農專案,引導和鼓勵金融信貸和社會資本投入,建立和完善村級互助資金組織,強化扶貧開發資金使用管理,初步建立了以財政資金為主導的多元化扶貧投入機制,有力解決了貧困村發展難、行路難、用電難、飲水難等一批突出問題。

建立評估驗收機制。規定各單位負責包抓的貧困村,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社會事業和村級組織等內容,幹部包抓貧困人口按人均純收入、生產生活環境、生活質量、醫療衛生情況和子女受教育情況,分別實行百分制扶貧考核。考核採取召開鎮村座談會、聽取彙報、實際察看、逐戶評估、群眾評議等多種形式,現場驗收,當場打分,結果公佈,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對達到脫貧標準的特困村將其從貧困村中出列,達到脫貧標準的人口停止相關到戶扶貧開發政策扶持,對返貧人口將其列為貧困人口扶持物件繼續幫扶,直至脫貧。

建立考核獎懲機制。將扶貧“xxxx”工程納入縣上對各鎮、各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並給予重點賦分,把考核結果納入鎮和部門黨政一把手工作實績考核,實行扶貧開發工作“一票否決 ”和“責任問糾”制度,扶貧包聯工作與幹部年度考核、職務任用相掛鉤。

二、成效

去年以來,xxxx縣在片區綜合扶貧,物件按需扶貧的基本思路指導下,扶貧開發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性進展。

(一)貧困區域和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觀。實施了十三年免費教育,惠及數千個貧困家庭,率先推行了特困人口醫療費全報銷制度,低保實現了貧困人口“應保盡保”,社會保障提標擴面全部到位。投資6000餘萬元用於改善連片特困片區基礎設施、發展主導特色產業。已經移民搬遷安置3100戶11470人,從根本上改善了這部分人的生產生活條件。通過實施“xxxx”扶貧方式,給貧困區域和貧困人口帶來了新發展、新機遇、新氣象,xxxx年減少貧困人口6600人,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增長955元,創歷年最高。

(二)農業主導產業穩定發展,規模化集約化水平顯著提升。以桑、畜、菜為主導的農業產業不斷壯大,現代農業園區和合作社發展勢頭看好,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大幅提升,2個園區被評為省級示範,“池河明星豬→沼→桑現代農業示範園”模式在全省推廣。合作社經營模式日趨成熟,逐步由互助組織性質向市場主體性質邁進,受到了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

(三)推進“三業”富民,農民收入持續高速增長。在扶貧工作中紮實推進主導產業發展,大力扶持家庭創業,不斷提升勞務輸出的組織化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948元,增長16.6%,增長率連續多年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創業就業工作連續多年獲得全省先進。

(四)城鄉統籌步伐加快,城鎮化水平大幅提升。通過狠抓現代農業和工業園區建設、狠抓移民搬遷和現代新型社群建設、狠抓城鎮基礎設施配套,xxxx年城鎮化率提高3.2%,達到37.4%,吸引5252人進城入鎮。今年已列入全省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試驗示範縣。

(五)農村社會管理不斷加強,農村保持和諧穩定。建立和完善了幹部聯絡群眾、便民服務、信訪維穩等八大社會管理機制,尤其是深化了農村“三留守人員”管護工作,建立了矛盾排查化解長效機制,健全了農村治安防控機制。全縣未發生大的群體性事件、社會治安案件和安全生產事件,繼續保持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三、啟示

其一,跳出扶貧謀劃扶貧。扶貧工作既屬於經濟範疇,也是民生內容,還是社會問題。xxxx站在全縣經濟發展全域性和社會管理大局來思考權衡扶貧工作,圍繞扶貧而不侷限於扶貧,立足扶貧但放眼全域性。必須認識到扶貧是城鄉統籌發展的“短板”,在規劃制定實施,資源調配使用,政策措施落實上體現扶貧為重。必須把扶貧當作加強社會管理的“重頭戲”,對貧困區域和弱勢群體存在的矛盾隱患優先治理,對不均等、不到位的公共管理和服務抓緊解決,打牢全縣穩定和諧的基礎。必須把扶貧當作堅持群眾路線的“大舞臺”,扶貧就是貧困地區最重要、最迫切的群眾工作,增強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必須首先抓好扶貧幫困工作,下功夫努力縮小區域差別和貧富差距。

其二,遵循規律實施扶貧。扶貧開發工作要堅持在實踐中探索規律,把握規律,順應規律,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主觀臆斷。必須在規劃上注意當前脫貧與長期發展相結合,在片區開發上注意基礎設施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在分類施策上注意物力扶持與智慧培育相結合。xxxx自覺糾正贈予式、福利式、不計效益的扶貧思想,發展12個現代農業園區,扶持近5000個產業大戶,組織起20餘個民專業合作社,招商引資和本地城鎮資本下鄉辦起一批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做到主動遵循市場規律。而且堅持抓內因、強自身,特別重視貧困村領導班子建設和村級自治機制建立,對所有貧困村班子進行了整頓,35%的村主職幹部進行了調整,全面推行村級事務“五步三公開”工作法。

其三,抓住核心開展扶貧。扶貧工作的核心在人,主體是貧困群眾,主力是縣鎮村三級幹部。xxxx堅持以人為本,深化參與式扶貧,尊重農民的意願,著力於提高他們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在突出提高貧困人口的基本素質,開發農村人力資源上,既堅持學齡孩子入學“一個都不少”,又推行農民技能培訓“存量一個不漏、增量一個不減”。專案建設中,強化農民的選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辦成貧困農民迫切需要解決,又能使之直接受益的好事、實事。為了提高各級幹部參與扶貧和服務群眾的本領,在建立“責任到人、工作到戶”等機制的前提下,辦《xxxx講堂》,編本土教材,建培訓基地,辦技能培訓班,開展黨政事業幹部全員學習考試,組織鎮村幹部“一人學一技”,進行農民選項培訓等,全面提高黨員和基層幹部自身知識和技能。出臺加強農村基層幹部政策檔案,關愛原待鎮村幹部,建立健全村運轉經費和村幹部補貼制度和年滿60週歲正常離任村幹部生活補貼制度,基本形成了一套“來源穩定、管理規範、保障有力”的激勵機制。

其四,堅持實幹推動扶貧。扶貧工作必須以艱苦奮鬥精神為動力,以踏實認真的作風為支撐。xxxx把扶貧作為加強幹部作風建設的切入點,緊扣“轉變作風、狠抓落實、優化環境”主題,以集中整頓、督促整改為抓手,強化實幹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完善幹事機制,初步形成了“熱愛xxxx、熱情友善,敢為人先、開放包容,團結和諧、敬業奉獻”的xxxx精神,營造了風清氣正、政通人和、幹事創業、共謀發展的濃厚氛圍。實踐證明,只有把轉變幹部作風作為刻不容緩的重要使命,碰真來硬,務求實效,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幹部作風得到根本轉變,才能形成加快發展、實現減貧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