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調研報告範文3000字(精選17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88W

調研報告範文3000字 篇1

土地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既是重要的資源,也是重要的資產,還是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槓桿。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隨著各級黨委政府對土地管理工作的不斷加強,我國的土地市場建設獲得了較大發展,土地資本運營已成為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課題。是一個較為貧困落後的山區縣,人多地少,耕地後備資源不足,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力度,加快國有土地資本運營顯得尤為重要。20xx年下半年實施縣鄉機構改革,新組建**縣國土資源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援下,我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提高土地對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為目標,堅持資源保護與資產管理並重,建立健全土地收購儲備各項制度,加大國有土地儲備交易工作力度,嚴格執行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規定,土地市場的培育發展和規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調研報告範文3000字(精選17篇)

一、土地市場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不斷深化,如何盤活土地,抓好土地儲備交易工作成為經營城市的一大課題。為此,我們按照縣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改造舊城、開發新城工作中,為實現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在完善土地儲備交易制度方面結合縣情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

(一)成立機構建章立制

土地收購儲備制度的產生是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調控土地二級市場的內在需求,也是深化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的必然結果。由於我縣城鎮規模較小,佈局分散,城區基礎設施不完善,城市建設資金短缺,過去長期實行無償、無期限的土地使用制度,大部分存量國有土地以劃撥方式進行轉讓,非法入市現象嚴重,應徵土地出讓金隨意減免現象時有發生,造成大量國有土地資產流失,政府難以發揮巨集觀調控的作用,也為土地交易中的“暗箱操作”提供了瘟床。針對這一情況,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國發[20xx]15號)和國土資源部《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第39號令)等檔案精神,依法規範土地市場,確保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高度壟斷。20xx年8月,我縣成立了土地儲備交易中心,隸屬**縣國土資源局,定編5人,主要從事土地徵收徵用、土地收購、土地儲備、國有建設用地出讓等工作。

確定土地收購儲備中心是接受縣政府委託實施國有土地資本運營工作的法定機構,代表縣政府對城鎮國有土地實行統一徵收、儲備、經營和管理,做到“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同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出臺了《**縣國有土地收儲運營管理暫行辦法》、《**縣國有土地收儲運營程式》和《**縣土地使用權交易市場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為規範有序地實施土地儲備交易提供了保障。

(二)清理整治土地市場,優化土地儲備交易環境

20xx年2月20日,國土資源部召開土地市場秩序電視電話會議,下發相關通知,針對一些地方土地管理鬆馳,制度不健全,土地市場混亂問題,決定在全國範圍開展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為優化土地儲備交易環境,我縣以進一步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為契機,抓好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促進土地市場建設,進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明確劃撥供地範圍,切實抓好經營性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自20xx年以來,我縣就完善土地儲備交易機制,加大土地市場配置力度,連續推出了一系列舉措。結合我縣實際,下發了《**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徵用、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出讓的土地管理“五統一”的原則;根據土地市場的變化,及時修改我縣的城鎮規劃區基準地價,並就土地儲備範圍、土地儲備工作程式、儲備土地的處置程式等內容進一步明細化、規範化;相繼出臺《關於加強城鎮規劃區內土地管理的通告》、《關於加強土地市場秩序管理、嚴禁非法買賣土地轉讓土地的通告》,堅決凍結縣城區內建設用地的供應和審批,查處非法買賣、轉讓土地。一系列檔案的出臺,為搞好土地收購儲備和規範土地市場提供了法律法規支援。

(三)多形式並舉,廣泛宣傳國土資源法律法規

為使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我縣在宣傳力度上花了很大的力氣,收到很好的效果。近年來,我們始終把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土地國情、國策的宣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採用書寫張貼懸掛標語、出動宣傳車、利用網路、廣播電視、舉辦專欄板報、演講比賽、印發資料、召開座談會等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土地管理特別是耕地保護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通過每年開展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宣傳活動,使全縣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充分認識到我縣國土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現狀及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明白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以此增強土地憂患意識,全面提高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自覺性。這樣,使國土資源法律法規更加深入人心,幹部、群眾的法律意識有了明顯提高,也為我縣推進土地儲備工交易工作和規範土地市場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四)認真履行職責,實施土地交易“陽光工程”

招拍掛出讓國有建設用地是《土地管理法》、《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第39號令)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公開土地出讓的方式。法律規定,經營性用地必須實行“招拍掛”。近年來,我縣不斷完善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制度,著力於掛牌出讓精心打造土地交易“陽光工程”。全縣經營性用地掛牌出讓一律實行市場化運作,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採取招拍掛方式公開出讓。並通過《中國土地網》、廣播電視等媒體和張貼公告等形式對外發布公告,實施陽光交易。參加競買土地者有縣內、縣外,州內、州外,也有省內、省外的投資商、開發商。每宗地掛牌出讓公告期滿後,有兩家以上要求現場競價,均由縣政府牽頭組織新區建設指揮部、國土資源、建設、紀檢監察、財政等部門聯合舉行現場競價會,在媒體上釋出交易結果,接受社會監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土地儲備交易中心成立以來,嚴格按照規定對國有土地實行統一徵用、儲備、經營和管理,依法按程式對全縣經營性用地實施了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自土地儲備交易成立至今的5、6年時間,**縣土地儲備交易中心在**縣國土資源局的領導下,以盤活存量國有建設用地、合理流轉土地資源為工作出發點,供應國有建設用地32.4840公頃,其中劃撥21.39公頃,出讓11.0940公頃,收取土地出讓金5054.2625萬元,為**縣城新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保障,解決了72個黨政機關及社會團體單位的辦公用地問題,為**縣城特別是縣城新區的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土地市場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的土地市場建設正處於發育起步階段,經過五年多的培育和規範,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出讓供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供地的比例還有待提高。由於行政行為和部門利益驅動,在發展經濟、企業改制和招商引資等方面供地操作不夠規範,低價出讓、甚至減免出讓金的現象依然存在,影響了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作用的充分發揮。

二是土地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各項制度有待進一步落實,政府對土地市場的巨集觀調控還有待加強。土地市場發展的前提是政府控制土地供應總量,但社會上部分人員國土資源政策、法律意識淡薄,違法佔地、隨意佔用耕地的現象屢禁不止,少數開發商與鄉(鎮)、村違法私自簽訂用地協議圈佔土地搞建設,多頭分散供地久治不絕,影響了政府對土地供應巨集觀調控的實施和耕地保護。

三是由於我縣是一個較為貧困落後的山區縣,年供地量不大,競爭力不強,加上收購土地的資金無來源,財政提供不了專項週轉金,銀行貸款困難,造成收儲資金無著落,從客觀上給土地“招拍掛”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制約。

四是土地私下交易行為比較突出,少數單位和個人為逃避稅費,不依法申報辦理變更手續,部分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利用原劃撥土地直接非法入市或用於經營性房地產開發,造成土地交易市場混亂。

上述問題的產生,既有國土部門內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外部的諸多原因,主要表現在:一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建設專案用地選址隨意性大,未能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選址,在專案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往往實行規劃跟著專案走,隨意調整規劃。多數情況下,用地單位或個人忽視城市規劃,認為只要獲得政府批准的土地,建設過程中隨意性較大,不嚴格執行供地過程中的規劃設計要求;部門間的相互協調不夠,宗地管理無法實現,違規現象時有發生。二是土地收購儲備中心的職能不到位,政府不能集中統一供地,多頭供地現象依然存在,使“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原則得不到真正的落實。三是一些單位和個人對土地政策、法律法規意識不強,違法佔地現象時有發生,部分鄉鎮過分強調發展經濟,隨意提供工業用地,只顧當前利益,不顧長遠計劃。為引進資金,興辦企業,一味遷就企業不合理要求,以犧牲土地和農民利益為代價,不要求企業主嚴格地完善依法用地手續,造成農村土地市場混亂。四是缺乏土地儲備資金,從而對老城區企業改制、劃撥用地改變用途等國有土地管理的難度加大,無法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五是利益分配既不合法又不合理,徵收的土地出讓金未按上級要求管理、分配使用,致使在應對上級檢查時捉襟見肘。

三、解決土地市場建設問題的對策措施

規範土地市場就是政府用市場的眼光看待國有土地,通過運用市場機制和市場規律,限度地優化配置土地資源、資產,實現土地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行為,它對於促進可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上述我縣土地市場建設存在的問題,我們堅信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指導下,通過自身的努力一定能逐步加以解決。

一是繼續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採取多種有效方式,從發展和規範土地市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高度,大力宣傳規範土地市場、實施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重要意義,為深入推進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是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公開供應制度。建立土地市場集中統一供應制度,國有土地招標、拍賣制度和依法行政工作制度。促進土地“招拍掛”工作公開、公正、公平。

三是要同相關協作部門共同研究解決土地招拍掛工作中的問題,完成供地前期規劃、供地後期管理的基礎工作和驗收工作;建立統一協作關係,共同促進和培育規範的土地市場。

四是要求縣財政部門提供一定的土地收儲週轉金,銀行提供相應的貸款,以保障土地收儲運營工作的正常執行。通過協調資金(政府出資或銀行借款等方式),加大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力度,確保土地儲備交易工作的順利進行,實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儲及出讓管理規範化、合法化。

五是要加強同紀檢監察機關的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大土地違法案件查處力度,查處與土地有關的違紀違法案件,推動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的實施。

調研報告範文3000字 篇2

留守兒童問題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基於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XX年暑期三下鄉活動成果和我們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針對留守兒童問題在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舜陵鎮九嶷洞村進行了實地的調查和走訪。在當地人民政府的配合幫助下,我們的實踐隊員深入到典型留守兒童家中,與他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談和溝通。通過對留守兒童個案的調查以及網上收集的關於留守兒童的原始資料,我們掌握了他們的一些共性,也對他們的家庭教育問題有了清楚的瞭解,現撰寫出調查報告。

一、調查物件的基本情況

XX年8月17日—8月22日,我們在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舜陵鎮九嶷洞村針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開展了本次調查。寧遠縣位於湖南省永州市南部,轄17個鄉鎮(其中少數民族鄉4個),4個國有林場,688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2498平方公里,總人口77.8萬,外出打工人員接近30萬。其中調查走訪的九嶷洞村,人口1390人,396戶人家中有200多戶有青壯年外出打工,正是由於此地農業人口多,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利,經濟發展較緩慢,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放棄了種田而選擇出外謀生,因而當地留守兒童的現象十分普遍。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為視角考察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即透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寧遠地區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生活狀況、心理狀況。在調查的基礎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需求,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提出合理建議,以期為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和建設盡棉薄之力。

二、“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留守兒童問題,不是農村之事,更不是農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產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1、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以及城鄉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原因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邊造成的,其實根本原因在於城鄉二元結構管理帶來的深層次矛盾。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農業比較利益的下降,工業和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向城鎮轉移,與國家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的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和義務教育制度,進城務工農民雖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與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這樣直接導致務工農民會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農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情感教育明顯缺位是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直接原因

許多“留守兒童”在幼年時期就被迫與父母分離,他們早期無法與父母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在長期與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生活的過程中,他們的需要、情感常常無法得到親人的反饋,這必然對他們的親社會行為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也易使他們產生諸多心理問題。而一些家長因為長期在外務工,對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過錢、物等大量的物質滿足來補償對孩子的精神關愛,而這些孩子在花錢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督,極易使他們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誤入歧途。

三、“留守兒童”成長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發現在調查中的留守兒童一般都具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無人看管,缺乏監護;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遠離父母,缺少關愛。其中:

留守兒童”面臨五大問題

一是生活問題:與其他孩子相比,他們缺少父母的照顧,容易在營養狀況、身體健康等方面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年幼的階段,孩子的養育、保護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問題容易出得多一些。比如,在九嶷洞村留守兒童能夠按時接受各種預防性疫苗的比例明顯低於非留守兒童。現在大部分留守兒童是由自己的親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兒童甚至實際上就沒有監護人。

二是心理問題:由於得到的親情、情感和心理關懷的缺少,許多孩子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物件,又很少與外界接觸。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孩子其實特別想和家人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大的心願。由於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與家人產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內心的封閉、情感的冷漠、甚至行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現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礙。

三是教育問題:在我們走訪中得知,由於父母外出打工,家務勞動甚至一些農活都落在了留守兒童身上,不能保證孩子們的學習時間,學習成績因此而有些下降。臨時監護人對孩子學習的督促幫助不夠、方法不當,也容易使孩子產生厭學、棄學現象。由於目前農村教育資源不足,教育質量偏低,有些孩子進城後跟不上學習進度,不得不返回農村;有的由於家長不斷在農村、城市之間變動,孩子也會隨之由“留守”到“流動”再到“留守”,不能及時接續學業。我們調查的資料顯示,留守兒童在國小階段的入學率相對高一些,國中階段則呈明顯下降趨勢,輟學率比較高。更可怕的是,竟在走訪中有監護人說出“不可能也沒能力讓孩子上高中”的話語。

四是道德問題: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兒童的許多行為習慣、道德素養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於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一些錯誤行為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容易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和道德品行。據當地村支書透露,在該地留守兒童違法違紀的比例明顯高於非留守兒童。

五是安全問題:另根據網上公安部門有關調查顯示,在被拐賣的兒童當中,流動兒童佔第一位,留守兒童佔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現的女童被惡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據報道,在XX年湖南洪災遇難的12名兒童中,11名都是留守兒童,這說明沒有父母的呵護和指導,留守兒童缺乏應變和自我保護能力。

由於留守兒童的家庭結構的特殊性,使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殘缺的家庭教育給留守兒童的成長帶來了一系列負面效應。在九嶷洞村的調查中我們發現了留守兒童生活中存在了以上諸多的問題。

四、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建議

1、家庭方面

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儘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科學的生活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要單方面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孩子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針對農村留守兒童中單親監護和隔代監護情況嚴重的問題,可以通過興辦農村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親子溝通方式,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諧發展。家長學校要適應形勢的發展,開辦臨時監護人培訓班來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2、學校方面

要進一步加強幼兒園教育管理機制。幼兒園是直接教育管理學齡前留守兒童的實體,教育措施的制定應當包容更多的關愛幫助學齡前留守兒童的內容,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更多關懷和呵護。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增強學校和教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愛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兒童的摸底工作,將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現記入檔案,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2)為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

在學校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並使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絡瞭解子女學習情況;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聘請專家或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

(3)廣泛開展有助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各類活動

如親子活動等,加強家長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互動,引導幼兒互助互愛,讓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溫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對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可動員家長將其轉入學校寄宿,由專門教師負責其飲食起居生活。實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著相似的經歷,對他進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喚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發學習熱情,增強集體歸屬感。

一、問卷調查

1、問卷的設定及意圖

本問卷共設計有8類問題:留守兒童的吃、住、用;與父母聯絡頻率;雙休日安排;父母不在家的困難;學習情況;老師的關心程度;今後的希望;16個小題。題型為封閉選擇和開放問答兩類。目的在於瞭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心理現狀。

2、調查的過程與方法

我校一、二年級共16個班,每個年級按成績分為兩層。調查中隨機抽了兩個年級、兩個層次的8個班級的52名學生。分別以不記名的形式獨立作答。並另卷調查了全校“留守兒童”等情況。

二、現狀分析

1、資料的彙總

回收答卷52份,52份答卷均有效。為了便於統計,只隨機統計50份。統計具體結果見附表。

2、現狀的分析

(1)留守兒童面大。父母雙方外出打工:12.1%;父母一方外出打工:51.8%;單親和孤兒:6.2%。

[簡析]實際上沒有父母直接監護的佔18.3%,加上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總共就佔總數的70.1%。這些兒童要麼缺乏父愛,要麼缺乏母愛,當然就極有可能性格發展缺失。尤其在對其管理、生活安排方面缺乏應有的照顧和愛護,由此,他們的很多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甚至變異滋生蔓延,影響他們自身的發展,影響學校影響社會。

(2)監護不能落實。祖父母外祖父母監護佔56%;無人監護佔26%;其他親戚監護佔18%。

[簡析]隔代監護,一是心理代溝太深,祖孫難於溝通,二是祖輩過度溺愛,百依百順,三是沒有教育理念;親戚監護,日子一長,孩子或多或少有過失,只要親戚批評責備,他們之間就有可能產生心理隔閡,嚴重的甚至鬧矛盾;沒有人監護,不僅這些孩子心理沒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準主意而失誤。

(3)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32%的留守兒童雙休日的生活水平與在學校寄宿差不多;人均每週包括乘車的零花錢6.28元;

[簡析]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從上述資料看出,很多留守兒童基本生活都無法得到滿足需求。

(4)父母親情淡薄。36%的留守兒童與父母不是經常聯絡;與父母雙方經常打電話的佔18%;父母經常給我打電話只佔46%。

[簡析]父母親情是兒童子心理健康發展的根本元素。這種東西是任何事物都無法代替的。然而,現在的父母,由於沒有教育知識教育經驗,有的因為生活所迫,很少關注孩子的心理,甚至連電話就不與孩子聯絡。這樣孩子就感到沒有根基沒有依靠,沒有自主沒有目的,如空中的落葉,時常無所適從。

(5)家務勞動繁重。80%的留守兒童在雙休日要做家務勞動;52%的留守兒童要在雙休日做飯。90%的留守兒童自己洗衣服。

[簡析]本來讓孩子們勞動可以培養勞動觀念,但這些孩子做家務勞動都是在被動進行,因此對家務勞動大多感到厭倦。同時,有孩子也的確由於學習時間緊而沒有勞動時間,有的孩子還真的有很多家務勞動不會做。這樣就給留守兒童帶來了心理的壓抑和具體的困難。

(6)老師關注太少。本期以來,46%的留守兒童還沒有老師找他談過話。

[簡析]留守兒童應該是我們教師關注的重點,然而從調檢視,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竟有46%的留守兒童在將近兩個月的教學時間裡沒有與老師談過一次話,即使是批評也是如此。

(7)學習壓力很大。50%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30%的留守兒童明顯表示學習成績不好;部分表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

[簡析]本來適當的壓力有利於學習,但留守兒童的壓力一是來自多方面,二是壓力太大。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8)心理壓力太大。60%以上的留守兒童表示為不會做飯,不會洗衣,遇事不能拿主見,思念父母,16%的留守兒童為今後的生活著急,部分留守兒童感到孤獨,失望、羨慕別人;煩惱,既要照顧自己,還要為家裡弟妹、外婆的生活安排,家裡的大小事務由自己處理;得不到同學不理解;有時遭別人歧視等。

[簡析]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進入青春期後,雖然具有了獨立意識,但畢竟經歷不夠、能力不足,對父母還具有很強的依附性。然而,這些留守兒童不會做飯洗衣,遇事拿不定主意,思念父母,感到孤獨、失望、煩惱、得不到理解,遭人歧視,甚至為今後的生活著急,等等。顯然,對同樣一個十二三歲的留守兒童來說,所擔當的負荷肯定是超載的。

三、對策探悉

1、成立自立組織

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在於引導他們建立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鍛鍊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從而促進他們自然、順利成長。據調查,這些兒童中有個別孩子很懂事,能正確看待自己的處境,認為父母不在身邊,我們更應理解父母的難處,更應為父母減少擔心,於是覺得,在家裡累點苦點也很自然。因此,我們認為,班級應該成立“獨立兒童小組”,學校要成立“獨立兒童”委員會,要選用其中具有獨立能力的孩子擔當成員,從而擴大他們的影響,發揮他們的輻射作用,讓他們在老師、學校的引導下自己管理自己,從而保障自我鍛鍊。這樣,既可增加心理傾述渠道,增進夥伴之間的友情,又可找到“家”的感覺,同時自己的組織便於隨時請教,隨時求助。

2、建立專門檔案

從我們的調檢視,現在的這些孩子最缺的除了極個別經濟十分困難外,最缺的不是財物,而是情感,尤其是留守兒童。因此,不論是一個班級,還是一所學校,我們都應把他們作為我們教育的重點,在教育活動中,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幫助她們解決實際困難,多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待他們。但從現有狀況來看,很多學校如我們調查情況相似,對其關注不夠,有的甚至漠視了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我們認為,不管是班級還是學校必須建立留守兒童專門檔案,要跟蹤他們的成長過程,從而保障對他們生活上的必須求助,對心理上的及時疏導。

3、定期召開會議

留守兒童問題應該是當今教育的新問題,也是當今教育面臨的難點問題,而且學生所佔比例大,涉及問題多。因此,不管是學校還是班級,每期都要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留守兒童問題,要形成會議制度,要通過會議形成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決議和制度。從而保證班級、學校在決策上的“政策”支援,同時,促使我們把握和突出“以生為本”的教育重心,實現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宗旨。

4、設立諮詢機構

留守兒童的問題並不全是共性問題,不同兒童往往其問題有著本質的不同,如果從組織的角度,以集體的活動形式去解決個性問題實際上是不現實的。因而,針對留守兒童的別個問題和個性問題,學校還要設立相應的諮詢機構,一是便於作個別心理疏導,二是便於為遇事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出謀劃策,三是保證了專門途經,如:設立“學生請教處”(或者“獨立兒童辦公室”),成立“獨立兒童熱線”,確定接待時間(如課外活動),委派熱心且懂心理的老師負責接待。

5、師生互結對子

按筆者調查統計,留守兒童、單親、孤兒一共為18.3%,班額以60人計算,每班不超過11名。因此,要保證對這些兒童的關懷真正落實,我們不妨通過師生一對一的互結對子,實施幫扶。現在的中學,一般都是按20:1的比例配備的教師,而且大多數學校都超過了這個比例,因而,按這樣計算,實際上每位教師結對的留守兒童都不會超過3名。也就是說,這種做法是既實際又能保證每位留守兒童得到幫助關懷的最後防線。

總之,留守兒童是當今教育面臨的新問題,新難題,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引起高度重視,都應做為其工作的重點之一去研究去解決。

調研報告範文3000字 篇3

高中青年教師對工作倖福感普遍偏低,也就是有50%以上的人感到工作不幸福。這種情況尤其值得教育主管部門黨政領導、學校領導的進一步關注。

一、當前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的思想動態

從整體和本質上來看,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主流是好的。他們熱愛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熱愛家鄉,對家鄉的教育事業充滿熱忱;他們思想敏稅、刻苦耐勞、勤奮好學、積極向上。一部分青年教師已在教育教學和教科研中成為骨幹或學科帶頭人。有的還承擔著省、市級重點攻關專案,成為當地教育教學和科研第一線的生力軍。但是,也不可否認,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在思想上還存在著不少應引起我們注意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1、思想開放,關注政事;熱心改革,反對*。但關注中夾雜著冷漠,熱心中隱含著觀望,期待中蘊藏著憂慮。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切身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際利益,親眼目睹改革給周圍帶來的鉅變,他們中的大多數十分關心教育事業,希望通過改革,為自己創造一個適於自身發展和成才的環境,有個能公平競爭,不論資排輩,不搞“階級鬥爭”,不搞“暗箱操作”的良好機制。

高中青年教師對黨和政府一手抓懲治*,一手抓廉政建設表示擁護,但對反腐倡廉已取得的成績評價比較低調,認為“力度不夠“,只流於形式。這一方面反映了部分青年教師存在偏激情緒,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相當一部分人對反腐倡廉工作抱有較高的期望。

2、思想素質與業務素質的發展不夠平衡。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教師也大都具有大學本科學歷,部分教師還參加了研究生主幹課程班或省級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他們有關著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又具有某方面的特長,在業務上有很大的潛力。但與此形成反差的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思想政治覺悟不高,缺乏社會實踐鍛鍊和基層工作體驗,表現在認識上存在片面,態度上不夠積極,政治上不夠成熟。所以在付出與回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有時會陷入誤區,影響了鑽研業務,加強理論學習的積極性,甚至產生消極低落情緒。

3、具有青年人和知識分子的共同特徵。作為青年人,他們血氣方剛、熱情奔放,具有較強的事業心;作為知識分子,他們知識豐富、勤奮好學、思維敏捷,富有創新精神。他們在業務上大都有著強烈的進取精神,有較大的抱負。實踐證明一個知足常樂、胸無大志的人一般不會勝任高中教育工作。

高中青年教師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渴望有所作為。但高中學校裡知識分子成堆,優勝劣汰,必須具有競爭意識,具有頑強拼搏的精神。緊迫感和責任感使他們在目標設計和現實生活中帶有濃厚的理想色彩,好高騖遠,對現實的困難估計不足,而惰性和依賴性的意識行為又使他們對克服困難缺乏勇氣和信心。當所處環境與自己的設想出入較大,或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或理想受挫時就常常表現出消沉、失落、苦悶,以致產生調離原校的想法。

4、學校本身缺乏吸引力。主要表現在:

一是學校的內外部環境令青年教師失望。許多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包括學校只是口頭上重視教育事業、重視知識、重視青年人才、重視工作業績,事實上卻人浮於世,在分配製度上變相的平均主義現象依然非常嚴重;在職稱評聘制度上又論資排輩,評價失準,人為“炒作”;法律賦予教師的權益得不到保障;政府政策的優越性得不到兌現;市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少斤缺兩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例如某縣市高中段教育進行市財政拼盤中,教師的工資構成中校發部分竟達到75%以上,房補是沒有的,公積金是自交的。在勞動保障體制改革中把教師這一適應性差的行業首先推向社會,向社保所交養老金,而且自交養老金額度大,工資明加暗釦,教師的勞動價值得不到社會真正的認可,甚至“內耗現象”普遍,所有的這一切都使青年教師對所處的環境抱失望態度,以致喪失創新的*和激情。

二是物質生活條件差,使青年教師隊伍“軍心不穩”。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對獲得較豐厚的勞動報酬抱有強烈的願望。因為他們的經濟生活負擔較重。他們中的不少人讀了近二十年的書,剛踏上工作崗位就面臨購房、成家、育子等一系列問題。加之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自農村,父母為培養他們已耗盡了財力,如今自己有了工作,卻無力接濟家裡,大多數人還因請不起保姆不得不將不願出遠門的老母親接來幫助帶孩子……這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極度的內疚和痛苦。再看昔日的同學,在機關的,有的已有了一官半職,最差的婚後也擁有了成套的住房;在“三企”的,有優厚的工資報酬;至於那些下海早的,如今已當上老闆的,更是出門小車,手提膝上型電腦。如此一比,心裡失衡也就正常了。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的人才招聘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輿論導向,為青年教師謀求新的職業提供了極為優越的社會環境和理論依據,讓他們“坐懷不亂”已不可能。在經歷了痛苦的抉擇後,有的只好放棄自己曾經熱愛的教育事業而忍無可忍地選擇去經商,去考公務員當官;而大部分教育教學業務精湛的青年教師則是走“逃跑”到經濟發達、教師待遇能兌現的東部沿XX市去執教的“白道”。而“沒人要”的教師,繼續留在原校的則被認為是在走“一橫黑”的“黑道”。

二、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現狀

1、青年師資隊伍流失嚴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為基礎教育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同時也不可否認地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一些青年教師,在“出國熱”“下海熱”“投資熱”“經商熱”等熱風的刺激下紛紛跳槽,這給我市的教育教學、科研帶來了諸多的新問題。特別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出臺擴大高中教育的政策後,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後盾,率先擴大或普及高中段教育以滿足人民群眾的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這樣,經濟發達地區的大中城市需要大批教師或大批優秀教師,他們或以高薪或以厚遇大量引進教育人才,而且往往在年齡上有一定限制,這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二次”創業的契機,他們為了響應發達地區創教育“強市”、“強縣”、“強鎮”,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為了支援經濟大省、文化大省建設教育大省,也為了解決自己生活與家庭困難問題,改變在校內壓抑的環境,他們就像“洪流”般地滔滔湧向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據不完全統計,浙西某經濟欠發XX縣重點中學,兩年中流到XX市某一重點中學就有14人,全市流向東部沿XX市的已達上百人。

2、青年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高。由於收入、住房、職稱等問題一時得不到妥善解決,一些業務精湛的青年教師工作熱情不高,對教學敷衍了事,而整天忙於炒股票、炒地皮、炒房產、炒外匯或搞家教。還有的青年教師一門心思對付入城應考,或走*、拉關係、等調動等等不一而論。

3、學校教學質量出現滑坡。教師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由於政府對教育投入不足,對教育事業“不管不問”,不少學校負債經營,教師福利差導致了青年教師人心不齊,加上近來學校搞“創收”,佔用了學校領導的大量精力,雖說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校的經費問題,但卻影響了教學、科研工作的正常開展,使得教學改革很難深入,更談不上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據不完全統計,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地級市近六年來尚未有一所學校升格為省級重點中學,而在經濟發達的縣市有的一年就有6個學校上重點等級。

4、青年教師中躁動現象增加。主要表現在急躁、浮躁、狂躁。這種躁動化傾向充滿了功利色彩,他們都恨不得自己在一夜之間成為富得流油的人,因而其行為常常帶有強烈的衝動性、情緒性、盲目性。他們的心理也變得異常的脆弱、輕率、走險,稍有點“風吹草動”就會盲動,稍有點“*”就會盲從,漸漸地,“精神”變成了“物質的奴隸”,理想、目標當然也就成了昨天的“故事”。

三、穩定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對策

1、根據知識分子的特點,加強和改進政治思想工作方法。由於社會大氣候的影響,教師對自己職業的價值取向也發生了變化。以往教師對人們把自己比作“紅燭”,“燃盡自己,照亮別人”感到自豪,而現在一些青年教師則稱自己是“應急燈”,亟待充電,方能繼續維持。因此在高中學校內部,急需加強對教師的思想教育,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敬業、奉獻教育。但高中青年教師文化程度較高,不願接受一般空泛的理論和流於形式的說教,也不願接受那些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強行灌輸的思想教育內容,所以對他們的教育應多疏導和引導,少說教和訓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以理解、關愛的態度,喻之以義,曉之以理;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高度出發,因勢利導,對青年教師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幫助他們全面分析自我,正確選擇道路,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2、在生活上多關心青年教師,努力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在生理、生存、安全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後,才會去實現自我的價值。的確,“安居”才能“樂業”。青年教師在住房、婚姻、子女入托、入學以及繼續教育、勞資福利等問題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作為教育行政部門不可聽之任之、束之高閣或把一些正當的要求當作“只講個人利益”予以批評,而應體察他們的實際困難,並竭力加以解決。否則也就難怪有的教育業內人士教育子女不要當教師。因為教師首先是“物質”的人,而不是“精神”附件。

3、利用榜樣示範,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高中青年教師是一個高層次、高文化的群體,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身體力行,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只有這樣,青年教師才有可能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同時,學校各級領導還應當經常深入到教研組、班主任當中去,瞭解和熟悉青年教師,分析他們的思想狀況,關心他們的生活和發展,有針對性地提出工作目標和任務。並積極採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廣大青年教師在良好的發展環境中健康成長。

4、建立激勵機制,實行目標管理。這個激勵機制應包括晉職晉級、晉升工資、獎金、精神獎勵、生活照顧等方面的內容。其中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是學校現階段激發教師教學、教研積極性的最直接動力。學校應該鼓勵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打破以往論資排輩的觀念,採取一些有力的傾斜政策。如:像高校裡35歲以下教師晉升副教授,根據其教育教學、科研業績可以不受任職年限、指標的限制,給予破格晉升。這樣的做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給青年教師創造了公平競爭的機會,而且可以增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但總的說來,學校在職評過程中憑資格、拉關係、吃“大鍋飯”等的現象還是較為普遍,一些業務素質好的青年教師因得不到晉升和重用,*捲起鋪蓋,拖兒帶女,離開自己曾由衷熱愛的家鄉而走險他鄉。只有進行目標管理,根據目標管理條例,對教師進行定期考察、量化考核,並作出正確評價晉升晉級,並給予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獎勵,才可使青年教師積極進取,安心工作。

5、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優化成才的校內環境。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人的行為都是環境刺激的反應,改變環境就可以改變人。在現實生活中,最有說服力的往往不是說教,而是生活本身。為什麼在愛國問題上中國小生做得,大學生次之,在職人員再次之?問題關鍵就在於教師、教材遠比不上社會生活的說服力,教師、教材的教學效果遠抵不過受教育者親身遭遇的事實。所以穩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段青年教師隊伍的正確思路之一是營造良好的環境。良好的環境可以薰陶人、改變人、培養人,人際激勵、尊重激勵和成就激勵等對知識分子來說則比金錢激勵更有效。這是一種適合青年教師心理、行為特徵而更有效的求實、求新、含蓄、潛移默化的教育,具體做法:

一是國家增加教育投入,切實提高教師待遇。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大眾傳媒也應在平時報道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為他們唱讚歌,這比要等到教師節那天才把鏡頭對準校園的做法奏效得多。同時在宣傳優秀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時,要避免“馬太效應”。如某學校某個青年教師在某方面比較突出,就無限誇大其業績,各種榮譽都往他身上堆砌。其結果是打擊了其他教師的積極性,致使一些同齡同學科教師產生逆反心理,疏遠“典型”,甚至覺得有他在,自己就沒戲的消極想法。其次,要想方設法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起碼要保證法律法規賦予教師的經濟待遇。三要信任教師。如浙西某市公務員的信用證可低息貸款,而教師的信用證是沒有用的。這是一種不信任人民教育工作者的典型體現。政府應相信育人者誠信。

二是改善青年教師教研、教科研和實驗條件。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努力解決學科帶頭人和教育教學骨幹在教研、教科研、實驗室和裝置等方面的需求存在的問題。在教育教學、教科研中要大膽使用青年教師,給他們定崗位、壓擔子,委以重任,提高業務素質,鼓勵青年教師參與新課改,支援青年教師出專著,不拘一格選擇、培養青年人才,創造有利於傑出人才湧現和成長的氛圍。

三是有目的地安排青年教師參加高層次培訓學習、教研、教科研活動,擴大他們的眼界。青年教師書讀得多,實際見識少,通過外派學習、參觀、交流等多種形式,可擴大他們的教育教學視野,跟蹤課改前沿,把握學科教學發展方面,同時,也會使這些青年骨幹教師真正從心底裡覺得在學校裡幹有甜頭、有幹頭、有奔頭。

實踐證明,採用那種考核“不予合格”、職評“不予晉升”、聘任“給予下崗”等手段來恐嚇青年教師的做法是失敗的。把教師這一適應性較差的職業推向社會的做法是教育行政部門的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它只會激起青年教師的憤慨。教育的成功只屬於對教育事業有“心”的人。

調研報告範文3000字 篇4

調查目的:通過對大學生就業與心理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影響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的主要因素,並深入研究產生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從而找到緩解這些心理壓力的方法

調查結果:

(一)調查物件:目前在校大學生,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在校大學生。調查他們的學業水平、擇業要求及其它考慮因素。

(二)調查資料分析:

1.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男女比例:男同學佔46.2%,女同學佔53.8%。說明調查的學生當中女同學比較多,但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2.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所讀專業:文法類佔6.2%,經濟類佔9.2%,理工類佔6.2%,藝術類佔7.7%,,其它專業佔50.8%,。。。 。。。

3.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的生源地:本省農村的佔,本省城市的佔,外省農村的佔,外省城市的佔。

4.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所在的年級:大一佔10.8%,大二佔33.8%,大三佔41.3%,大四佔12.3%,其中大三的學生較多,其觀點比較接近我們大部分人目前的觀點。

5.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其專業的滿意度:很滿意的佔,滿意的佔,一般的佔,不滿意的佔,很不滿意的佔。

6.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期望就業的公司型別:民營企業的佔,國營企業的佔,自主創業的佔,政府部門的佔,其它。

7.接受調查的大學生選擇工作的首要因素:薪水佔,地理因素佔,行業前景佔,個人喜好佔,辦公環境佔,其它佔。

8.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專業是否對口問題的看法: 專業一定要對口占,既來之則安之佔,根據自己喜好選擇佔,其它佔。

9.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1500以下佔,1500-2500佔,2500-3500佔,3500以上佔。

10.接受調查的學生對工作地點的想法:經濟文化中心佔,西部地區佔,一般的城市佔,出國佔,其它佔。

11.接受調查的大學生認為畢業生應具有的素質:專業水平佔,心理素質佔,公關能力佔,道德素質佔,其它佔。

12.接受調查的大學生認為當前就業難的原因:缺乏實際技能與經驗佔,就業期望過高佔,就業人數過多佔,其他佔。

13.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就業難的態度:先就業再擇業佔,先就業再擇業佔,考研佔,待業。

14.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現工作的原因:家庭貧困佔,對考研沒把握佔,實現自我價值佔,其它佔。

15.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周圍同學平均就業率的瞭解:50%以下佔,50%-70%佔,70%-90%佔,90%以上佔,不清楚佔。 總結及建議:

在調查的過程當中以及根據問卷調查問卷所顯示的內容來看,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1. 就業難。就業難,究竟難在哪裡?其實根據調查,大學擴招是一個方面。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進了高等學府進行深造,必然帶來的是眾多的高校畢業生。根據資料顯示,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413萬人,與20xx年相比增幅達到22%,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495萬人,而20xx年更是創紀錄的突破了600萬大關。在這樣嚴峻的社會背景下,自然造成了就業難的問題;但是,這只是唯一的因素嗎?答案是否定的。其實,在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時,仍有無數家企業招不到適合的人才,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在於大學生自身的能力與價值與企業期望的差距。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說,大家太過於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實踐,導致我們的動手能力太差。而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在結構上也存在很多問題,同時企業認為“培養人是學校的事,我要的是能用的人才”、“企業不是學校,沒有培養人的社會義務”。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努力學習好自己本專業的知識,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面,同時應加強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學校應該結合企業需求設定專業與課程,而企業應該給大學生提供系統的就業前培訓以及儘可能多的實習機會。只有各個群體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這個問題才有可能真正解決。

2. 對專業的不滿意。很多的同學都對所學的專業並不滿意。究其原因,許多的同學選專業時並不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的,有的是被父母逼的選擇,有的只是為了將來好找工作,這樣必然決定了專業的不對口。還有的同學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的,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也漸漸的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了,這又是為什麼?有兩點原因,其一,學生本人對自己興趣的把握可能不準確。高中學生對大學某專業的興趣往往來自於自己對中學相關學科的成功體驗,或者是受到這些專業未來發展前景的吸引,等等,嚴格地說,這些都不是對專業的直接興趣。其二,影響專業學習的因素,除了專業興趣外,還與從事某一專業或職業的生涯動機、個人學習某一專業或從事某一職業所應具備的能力,以及個人的個性特點等有關,這些都是專業選擇和職業選擇中應該重要考慮的方面。所以,對於已經無法改變自己專業的同學來說,培養自己對專業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多去發現自己專業中的樂趣。或者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去學一些自己喜歡的學科,畢竟大學的自學時間還是比價充裕的,所以多多利用閒暇時間去學習自己想學的課程。總之,不能因為專業的不喜歡就大把大把的浪費自己的時間,畢竟浪費的時間都是自己的,並且是在大學這麼寶貴的時間,所以,珍惜現在的一分一秒,去學習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

3. 就業公司的單一化,缺乏創業精神。大部分學生在就業選擇的部門之中,國營企業與外資企業這樣的大型企業則更受大學生的青睞。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部門的待遇普遍偏高,就業穩定性更高。而私營企業選擇的人數較少。這樣的選擇其實無可厚非,在當今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社會生活壓力極大,有一份能夠比較好養活自己的工作,對於大多說人來說,已經是不錯的。但這樣,必然造成了熱門職位的緊俏,只有極個別的學生能夠獲得這樣的“香餑餑”,大部分的學生還是無法獲得這樣的機會。所以與其這樣,還不如先在一些私營企業,甚至是小企業來鍛鍊自己,雖說這樣的企業薪酬以及福利方面會不及大型國營企業,但在這裡你一樣有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剛畢業的學生之所以不太好獲得較好的工作,主要原因還是經驗的缺失。所以,在這樣的小公司先進可能多的獲得鍛鍊的機會,填補自己的經驗。這樣當過了幾年之後,伴隨著自己經驗的日益增多,在找到一份好工作就不再是夢想了。而對於大家不願意選擇創業,我想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創業不只是嘴上隨便便說而已,真正的創業並不是我們在學校參加的那種模擬創業活動那麼簡單。踏雪要考慮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對於我們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這實在是太難了。但人生只有多經歷一些事情,才可以變得豐富多彩。我們並經還年輕,有可以揮霍的資本。在我們這個年紀,多經歷一些事情,對於我們將來的發展是有很多益處的。即使撞得頭破血流,只能證明我們當時選擇的路是錯誤的,那再重新來過就好了,沒有什麼丟人的。當我們獲得成功的時候,那種內心的喜悅與成就感是外人無法感覺到的,在那一刻,才會覺得原來所付出傷於痛是值得的。另外,國家最近幾年對大學生的創業扶持力度還是很大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我相信正是我們發揮自己的青春與才智的機會。

4. 薪資期望過高,缺乏理性認識。工資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學生都有一種驕傲心理,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並且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飯來張口,衣食無憂的年代,當然希望自己的工資很高來滿足自己較高的消費水平。但企業所能提供的的工資卻不能滿足當今大學生的期望值。這種現象一方面導致剛畢業的大學生為企業創造不了價值,致使企業不願意為此付出高薪,另一方面卻是家長花高價打造的天之驕子掙的工資僅僅剛能滿足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希望高工資是好的,但自己首先要有這樣的水平才行。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任何可值得炫耀的資本:比技術,你不一定有專業技術工技術好;比專業知識,沒有科研工作者所掌握的知識豐富;而工作經驗更是幾乎為零。這樣的條件,又憑藉什麼樣的條件來獲得較高的工資呢?其實,這是一種擇業功利心理。所以,大家應該清醒的認識,剛畢業的我們不可能得到過高的工資的,只有憑藉我們辛勤的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才可以得到相應的高工資。記住,自己的收穫是與自己的付出成正比的。只有付出的努力達到一定的程度,才可以收到與之相對應的薪資。因此,大家在剛畢業找工作的時候,不要僅僅將工資水平的高低作為唯一的選擇標準。如果這樣,會使我們失去很多的機會,對我們人生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好的工作不一定是工資最高的,但一定要是最適應自己的,適合自己發展的。我們應該在就業前就對自己有全面的認識,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定位,確立適合自己的就業目標。我們只有改變以前的“精英就業”觀念,樹立人職匹配的“大眾化”就業觀,才有可能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

5. 就業地點過於集中於發達城市。好的環境對於人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在發達城市,我們會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同時可以擴大自己的視野,增長自己的堅實,這是毋庸置疑的。但這只是提高我們自己的一個條件而已。最重要的還是看我們自身的能力。沒有過硬的自身能力,在競爭激烈的大城市,遲早是會被淘汰的。並且,由於大家都普遍認為大城市對就業有好處,所以必然造成求職競爭的激烈。而實際上這些地方的人才供需已相對飽和,這就使就業成了過“獨木橋”。剛畢業的大學生由於沒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只靠一股衝勁和猛勁在這些地方很難立足的。這種就業觀念使不少大學生失去了就業和發展的機會。我們在這時應該改變一下就業觀念,面對現實,就能較快的找到能夠發揮自己特長的工作。有些人在發達城市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並不是自己喜歡的。這樣時間久了,還是會因為工作不適合自己而放棄這樣的工作。所以,無論是在哪裡找工作,最重要的找一份適合自己的,有興趣愛好的,願意為這件事情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這樣找到的工作對於自己來說才是最好的,不要僅僅因為就業地點而選擇了一份自己不喜歡的,這樣就得不償失了。畢竟,找工作是對於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若干年之後,要讓自己對當年的選擇不後悔。這樣,就就算自己成功了。

6. 大學生對專業水平重視度較高,而忽略了自身的修養。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社會上許多的事情會使我們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觀念,比如,拜金主義,鋪張浪費等。這其實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我們人格的一種缺失。我們在學校,只知道一味的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因為覺得只有將自己的學習搞好,才能將來在社會上出人頭地,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在平時生活中,你所擁有的知識量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一點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一個人即使沒有出眾的專業知識,沒有淵博的學識,但只要他骨子裡夠正直,為人謙和友善,談吐不凡。這樣的人一樣會受到招聘公司的青睞。這也就是為什麼最近幾年,許多用人單位漸漸的淡化專業知識,而是將道德修養考察更多的原因了。所以,我們應當在平時多花一些時間來培養我們自身的修養,而不是盲目的去學習課本上生硬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我們的綜合素質,而不是一個只會讀死書的“機器”。

7. 考研人數與就業人數基本持平。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上需求的高階人才也越來越多,這是考研人數越來越多的一個原因。同時,考研可以使自身的專業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與此掛鉤的是研究生的平均工資高於應屆畢業大學生,這也是考研人數眾多的一個原因。但最近幾年,卻出現了一類人。他們考研的原因並不是為了比別人多學習許多專業知識,而只是單純的逃避就業。他們覺得現在的就業人數太多了,怕自己找不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與其這樣還不如再在學校呆上3年時間,等這幾年就業高峰期過後,自己再去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其實,這樣的想法並沒有什麼錯誤,在就業人數多的時候,繼續深造,使自己的綜合素質有一個提升,等自己的能力能夠達到單位要求的時候,再去找一份好工作,獲得較高的收入,何樂而不為。但是,這些人卻丟失了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他們並沒有選擇接受挑戰,而是選擇了逃避。如果抱著這種心態,即使考上了研究生,也只不過是白白浪費了自己幾年美好時光,到頭來同樣不會獲得你想要的結果。也許是我們從小優越的生活環境,使得我們沒有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就業不僅僅是實現我們人生價值的舞臺,同時也是我們人生當中的一次不可多得挑戰機會。選擇舒適安逸的生活固然沒錯,但更高的挑戰同樣會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所以不要讓眼前的困難難倒,挑戰它會獲得更多的樂趣。所以,真正想提高自己而考研的同學,應該努力把握好現在的每時每刻,好好掌握基本知識,為考研做好準備;而為了逃避就業而考研的同學,應該擺正心態,積極地面對就業所帶給你的挑戰。當你真正面對它的時候,才會發現它並沒有你想象的困難。

總之,經過這次關於大學生就業與心理的調查,我覺的大家對於就業方面的知識掌握的並不是十分全面,甚至存在一定的誤區。就業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大家必須要認真並積極的對待。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就業觀念,才會對自己的就業有很大的幫助,才會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調研報告範文3000字 篇5

高中青年教師對工作倖福感普遍偏低,也就是有50%以上的人感到工作不幸福。這種情況尤其值得教育主管部門黨政領導、學校領導的進一步關注。

一、當前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的思想動態

從整體和本質上來看,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主流是好的。他們熱愛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熱愛家鄉,對家鄉的教育事業充滿熱忱;他們思想敏稅、刻苦耐勞、勤奮好學、積極向上。一部分青年教師已在教育教學和教科研中成為骨幹或學科帶頭人。有的還承擔著省、市級重點攻關專案,成為當地教育教學和科研第一線的生力軍。但是,也不可否認,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在思想上還存在著不少應引起我們注意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1、思想開放,關注政事;熱心改革,反對*。但關注中夾雜著冷漠,熱心中隱含著觀望,期待中蘊藏著憂慮。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切身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際利益,親眼目睹改革給周圍帶來的鉅變,他們中的大多數十分關心教育事業,希望通過改革,為自己創造一個適於自身發展和成才的環境,有個能公平競爭,不論資排輩,不搞“階級鬥爭”,不搞“暗箱操作”的良好機制。

高中青年教師對黨和政府一手抓懲治*,一手抓廉政建設表示擁護,但對反腐倡廉已取得的成績評價比較低調,認為“力度不夠“,只流於形式。這一方面反映了部分青年教師存在偏激情緒,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相當一部分人對反腐倡廉工作抱有較高的期望。

2、思想素質與業務素質的發展不夠平衡。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教師也大都具有大學本科學歷,部分教師還參加了研究生主幹課程班或省級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他們有關著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又具有某方面的特長,在業務上有很大的潛力。但與此形成反差的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思想政治覺悟不高,缺乏社會實踐鍛鍊和基層工作體驗,表現在認識上存在片面,態度上不夠積極,政治上不夠成熟。所以在付出與回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有時會陷入誤區,影響了鑽研業務,加強理論學習的積極性,甚至產生消極低落情緒。

3、具有青年人和知識分子的共同特徵。作為青年人,他們血氣方剛、熱情奔放,具有較強的事業心;作為知識分子,他們知識豐富、勤奮好學、思維敏捷,富有創新精神。他們在業務上大都有著強烈的進取精神,有較大的抱負。實踐證明一個知足常樂、胸無大志的人一般不會勝任高中教育工作。

高中青年教師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渴望有所作為。但高中學校裡知識分子成堆,優勝劣汰,必須具有競爭意識,具有頑強拼搏的精神。緊迫感和責任感使他們在目標設計和現實生活中帶有濃厚的理想色彩,好高騖遠,對現實的困難估計不足,而惰性和依賴性的意識行為又使他們對克服困難缺乏勇氣和信心。當所處環境與自己的設想出入較大,或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或理想受挫時就常常表現出消沉、失落、苦悶,以致產生調離原校的想法。

4、學校本身缺乏吸引力。主要表現在:

一是學校的內外部環境令青年教師失望。許多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包括學校只是口頭上重視教育事業、重視知識、重視青年人才、重視工作業績,事實上卻人浮於世,在分配製度上變相的平均主義現象依然非常嚴重;在職稱評聘制度上又論資排輩,評價失準,人為“炒作”;法律賦予教師的權益得不到保障;政府政策的優越性得不到兌現;市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少斤缺兩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例如某縣市高中段教育進行市財政拼盤中,教師的工資構成中校發部分竟達到75%以上,房補是沒有的,公積金是自交的。在勞動保障體制改革中把教師這一適應性差的行業首先推向社會,向社保所交養老金,而且自交養老金額度大,工資明加暗釦,教師的勞動價值得不到社會真正的認可,甚至“內耗現象”普遍,所有的這一切都使青年教師對所處的環境抱失望態度,以致喪失創新的*和激情。

二是物質生活條件差,使青年教師隊伍“軍心不穩”。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對獲得較豐厚的勞動報酬抱有強烈的願望。因為他們的經濟生活負擔較重。他們中的不少人讀了近二十年的書,剛踏上工作崗位就面臨購房、成家、育子等一系列問題。加之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自農村,父母為培養他們已耗盡了財力,如今自己有了工作,卻無力接濟家裡,大多數人還因請不起保姆不得不將不願出遠門的老母親接來幫助帶孩子……這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極度的內疚和痛苦。再看昔日的同學,在機關的,有的已有了一官半職,最差的婚後也擁有了成套的住房;在“三企”的,有優厚的工資報酬;至於那些下海早的,如今已當上老闆的,更是出門小車,手提膝上型電腦。如此一比,心裡失衡也就正常了。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的人才招聘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輿論導向,為青年教師謀求新的職業提供了極為優越的社會環境和理論依據,讓他們“坐懷不亂”已不可能。在經歷了痛苦的抉擇後,有的只好放棄自己曾經熱愛的教育事業而忍無可忍地選擇去經商,去考公務員當官;而大部分教育教學業務精湛的青年教師則是走“逃跑”到經濟發達、教師待遇能兌現的東部沿XX市去執教的“白道”。而“沒人要”的教師,繼續留在原校的則被認為是在走“一橫黑”的“黑道”。

二、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現狀

1、青年師資隊伍流失嚴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為基礎教育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同時也不可否認地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一些青年教師,在“出國熱”“下海熱”“投資熱”“經商熱”等熱風的刺激下紛紛跳槽,這給我市的教育教學、科研帶來了諸多的新問題。特別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出臺擴大高中教育的政策後,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後盾,率先擴大或普及高中段教育以滿足人民群眾的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這樣,經濟發達地區的大中城市需要大批教師或大批優秀教師,他們或以高薪或以厚遇大量引進教育人才,而且往往在年齡上有一定限制,這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二次”創業的契機,他們為了響應發達地區創教育“強市”、“強縣”、“強鎮”,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為了支援經濟大省、文化大省建設教育大省,也為了解決自己生活與家庭困難問題,改變在校內壓抑的環境,他們就像“洪流”般地滔滔湧向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據不完全統計,浙西某經濟欠發XX縣重點中學,兩年中流到XX市某一重點中學就有14人,全市流向東部沿XX市的已達上百人。

2、青年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高。由於收入、住房、職稱等問題一時得不到妥善解決,一些業務精湛的青年教師工作熱情不高,對教學敷衍了事,而整天忙於炒股票、炒地皮、炒房產、炒外匯或搞家教。還有的青年教師一門心思對付入城應考,或走*、拉關係、等調動等等不一而論。

3、學校教學質量出現滑坡。教師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由於政府對教育投入不足,對教育事業“不管不問”,不少學校負債經營,教師福利差導致了青年教師人心不齊,加上近來學校搞“創收”,佔用了學校領導的大量精力,雖說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校的經費問題,但卻影響了教學、科研工作的正常開展,使得教學改革很難深入,更談不上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據不完全統計,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地級市近六年來尚未有一所學校升格為省級重點中學,而在經濟發達的縣市有的一年就有6個學校上重點等級。

4、青年教師中躁動現象增加。主要表現在急躁、浮躁、狂躁。這種躁動化傾向充滿了功利色彩,他們都恨不得自己在一夜之間成為富得流油的人,因而其行為常常帶有強烈的衝動性、情緒性、盲目性。他們的心理也變得異常的脆弱、輕率、走險,稍有點“風吹草動”就會盲動,稍有點“*”就會盲從,漸漸地,“精神”變成了“物質的奴隸”,理想、目標當然也就成了昨天的“故事”。

三、穩定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對策

1、根據知識分子的特點,加強和改進政治思想工作方法。由於社會大氣候的影響,教師對自己職業的價值取向也發生了變化。以往教師對人們把自己比作“紅燭”,“燃盡自己,照亮別人”感到自豪,而現在一些青年教師則稱自己是“應急燈”,亟待充電,方能繼續維持。因此在高中學校內部,急需加強對教師的思想教育,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敬業、奉獻教育。但高中青年教師文化程度較高,不願接受一般空泛的理論和流於形式的說教,也不願接受那些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強行灌輸的思想教育內容,所以對他們的教育應多疏導和引導,少說教和訓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以理解、關愛的態度,喻之以義,曉之以理;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高度出發,因勢利導,對青年教師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幫助他們全面分析自我,正確選擇道路,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2、在生活上多關心青年教師,努力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在生理、生存、安全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後,才會去實現自我的價值。的確,“安居”才能“樂業”。青年教師在住房、婚姻、子女入托、入學以及繼續教育、勞資福利等問題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作為教育行政部門不可聽之任之、束之高閣或把一些正當的要求當作“只講個人利益”予以批評,而應體察他們的實際困難,並竭力加以解決。否則也就難怪有的教育業內人士教育子女不要當教師。因為教師首先是“物質”的人,而不是“精神”附件。

3、利用榜樣示範,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高中青年教師是一個高層次、高文化的群體,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身體力行,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只有這樣,青年教師才有可能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同時,學校各級領導還應當經常深入到教研組、班主任當中去,瞭解和熟悉青年教師,分析他們的思想狀況,關心他們的生活和發展,有針對性地提出工作目標和任務。並積極採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廣大青年教師在良好的發展環境中健康成長。

4、建立激勵機制,實行目標管理。這個激勵機制應包括晉職晉級、晉升工資、獎金、精神獎勵、生活照顧等方面的內容。其中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是學校現階段激發教師教學、教研積極性的最直接動力。學校應該鼓勵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打破以往論資排輩的觀念,採取一些有力的傾斜政策。如:像高校裡35歲以下教師晉升副教授,根據其教育教學、科研業績可以不受任職年限、指標的限制,給予破格晉升。這樣的做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給青年教師創造了公平競爭的機會,而且可以增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但總的說來,學校在職評過程中憑資格、拉關係、吃“大鍋飯”等的現象還是較為普遍,一些業務素質好的青年教師因得不到晉升和重用,*捲起鋪蓋,拖兒帶女,離開自己曾由衷熱愛的家鄉而走險他鄉。只有進行目標管理,根據目標管理條例,對教師進行定期考察、量化考核,並作出正確評價晉升晉級,並給予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獎勵,才可使青年教師積極進取,安心工作。

5、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優化成才的校內環境。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人的行為都是環境刺激的反應,改變環境就可以改變人。在現實生活中,最有說服力的往往不是說教,而是生活本身。為什麼在愛國問題上中國小生做得,大學生次之,在職人員再次之?問題關鍵就在於教師、教材遠比不上社會生活的說服力,教師、教材的教學效果遠抵不過受教育者親身遭遇的事實。所以穩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段青年教師隊伍的正確思路之一是營造良好的環境。良好的環境可以薰陶人、改變人、培養人,人際激勵、尊重激勵和成就激勵等對知識分子來說則比金錢激勵更有效。這是一種適合青年教師心理、行為特徵而更有效的求實、求新、含蓄、潛移默化的教育,具體做法:

一是國家增加教育投入,切實提高教師待遇。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大眾傳媒也應在平時報道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為他們唱讚歌,這比要等到教師節那天才把鏡頭對準校園的做法奏效得多。同時在宣傳優秀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時,要避免“馬太效應”。如某學校某個青年教師在某方面比較突出,就無限誇大其業績,各種榮譽都往他身上堆砌。其結果是打擊了其他教師的積極性,致使一些同齡同學科教師產生逆反心理,疏遠“典型”,甚至覺得有他在,自己就沒戲的消極想法。其次,要想方設法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起碼要保證法律法規賦予教師的經濟待遇。三要信任教師。如浙西某市公務員的信用證可低息貸款,而教師的信用證是沒有用的。這是一種不信任人民教育工作者的典型體現。政府應相信育人者誠信。

二是改善青年教師教研、教科研和實驗條件。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努力解決學科帶頭人和教育教學骨幹在教研、教科研、實驗室和裝置等方面的需求存在的問題。在教育教學、教科研中要大膽使用青年教師,給他們定崗位、壓擔子,委以重任,提高業務素質,鼓勵青年教師參與新課改,支援青年教師出專著,不拘一格選擇、培養青年人才,創造有利於傑出人才湧現和成長的氛圍。

三是有目的地安排青年教師參加高層次培訓學習、教研、教科研活動,擴大他們的眼界。青年教師書讀得多,實際見識少,通過外派學習、參觀、交流等多種形式,可擴大他們的教育教學視野,跟蹤課改前沿,把握學科教學發展方面,同時,也會使這些青年骨幹教師真正從心底裡覺得在學校裡幹有甜頭、有幹頭、有奔頭。

實踐證明,採用那種考核“不予合格”、職評“不予晉升”、聘任“給予下崗”等手段來恐嚇青年教師的做法是失敗的。把教師這一適應性較差的職業推向社會的做法是教育行政部門的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它只會激起青年教師的憤慨。教育的成功只屬於對教育事業有“心”的人。

調研報告範文3000字 篇6

今年5月,市政協組織開展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專題調研活動,內容涉及動態人口管理、公共社會服務體系建設、公共安全、非公經濟組織建設和各類社會組織管理服務、思想道德建設、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資訊網路管理和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等八個專題。共有200餘名政協委員參與,發放調查問卷1050餘份,形成調研報告44份,意見建議54份。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市政協會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若干問題的建議案》。

一、我市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就

""以來,我市在堅持加快發展經濟的同時,著力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在人民群眾利益訴求反映、密切聯絡群眾、推進城鎮化建設、努力改善民生、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公共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社會管理有很多創新之舉。

1、經濟發展為加強社會管理奠定了堅實基礎。""以來,我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力轉變發展方式,保持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期間年均增長率保持在兩位數以上,不僅開始跟進全省的發展步伐,也有力地支撐了社會事業的同步發展,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和諧共進。

2、民生建設有了長足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將民生建設作為社會建設的重點,下大力氣,集中有限資源,積極推進文化教育、勞動就業、醫療衛生、住房、社會保障、移民搬遷等各項民生事業的發展,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有了極大改善,方便了群眾就業、就醫、上學、出行等,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在公共服務領域得到充分體現。

3、社群建設起步良好。全市建立城鎮社群129個,覆蓋人口50萬人,農村社群365個、服務人口42.5萬人。社群服務設施取得不斷改善,服務內容不斷拓展,服務隊伍不斷擴大,服務方式不斷完善,社群管理服務工作制度環境初步形成,社群在服務群眾、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4、公共安全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社會治安環境、經濟發展環境、公共安全環境的綜合治理,構建了以政法部門為骨幹、以綜治維穩責任體系為主體的社會公共安全管理體系。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有力遏制了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加大了食品藥品監管力度,基本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食品和用藥安全。自然災害風險防控能力進一步提高,防災減災工作紮實有效。公共安全服務水平總體得到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增強。

5、社會管理改革創新引起重視。各縣區都把改革創新社會管理作為建設和諧安康的主要抓手,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實踐。漢濱區建立便民服務中心,增強基層服務群眾能力;漢陰縣實施"6加1"惠民工程和"人民調解進萬家"專項行動,受到基層群眾普遍歡迎;石泉縣加強社群管理與服務,提升基層社會管理服務水平;旬陽縣出臺戶籍管理新規定,進一步放寬進城鎮落戶新條件,鼓勵和引導農村居民有序向城鎮轉移;平利縣開通"12348"法律援助專線拓展了法律服務困難群眾的新渠道;白河縣開展"四個好"活動,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寧陝縣推出"連心工程",實現幹部群眾連心結對的全覆蓋;紫陽縣推進城鄉保障性住房建設,解決困難群眾住房困難;鎮坪縣實施營養工程、高中免費教育惠民工程、高等教育學生資助等措施,使得全縣教育事業出現了新局面;嵐皋縣把勞務輸轉、促進旅遊業發展作為重點惠民舉措,不斷拓展就業渠道和規模,穩定就業形勢。這些改革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舉措,不僅受到了廣大幹部和群眾的認可,也維護了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我市社會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市正處在一個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管理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和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社會管理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日益突出,社會管理的難度和複雜性增加。調研認為,我市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方面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九個方面:

1、動態人口管理方面。隨著城鎮化程序的加快,許多外來人口和農村居民不斷流向城鎮,他們在為城鎮建設和經濟繁榮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同時,因為群體的特殊性,也帶來了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治安治理、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計劃生育、文化教育、生態環境等社會管理問題,流動人口增加與城鎮公共服務能力滯後的矛盾加劇。

2、公共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公共服務總量不足,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基本民生問題依然比較突出,看病難,上學難,就業難,老有所養難,物價上漲過快,群眾公共健身場地、活動場地少等問題反映較為強烈;公共服務職能弱,公共服務體系不夠健全,公共服務在城鄉、區域和不同群體之間存在失衡現象,公共服務投入仍然偏低,適應服務型政府建設要求的公共財政體制尚需進一步健全;公務員隊伍的服務意識和依法行政能力還不適應服務型政府建設的要求等,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有待提高。

3、公共安全體系建設方面。在大開發、大建設過程中,對於危害公共安全的風險評估還存在一定不足,如徵地搬遷、工程建設、企業改制、地質災害預測防範、各類糾紛處理、醫療衛生防疫、食品藥品安全、公共交通安全、公共設施安全等方面,由於缺少深入細緻地調查,或沒有充分考慮群眾利益,或麻痺大意,對有可能發生的問題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由小問題引發大矛盾,致使一些問題引發進京、赴省、到市上訪案件。

4、"兩新"組織中黨工群團組織建設和管理服務方面。在我市的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對黨工群團組織建設認識還不到位,黨工群團組織的發展管理和服務滯後。"兩新"組織中黨員隊伍教育管理難度大,特別是在新經濟組織中,黨員分佈零散,流動性大,給教育管理和培養髮展帶來較大困難,群團組織作用更是難以發揮。一些"兩新"組織中黨工群團組織不能按規定開展活動,有的即使開展了活動,效果也不明顯,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難以發揮。組織活動經費得不到保障,組織運轉難。

5、思想道德體系建設方面。一是一些人理想信念缺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模糊,意志消沉頹廢,精神萎靡不振。二是道德規範缺失,少數人貪汙受賄,損公肥私,唯利是圖,爾虞我詐,道德失範,這些極少數的反面典型影響了整個社會的風清氣正。三是市場經濟的消極影響在不斷髮生作用,人情淡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重利輕義、不擇手段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法制意識薄弱,執法不公現象時有發生,社會誠信缺失。

6、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目前我市社群功能難以發揮,作用甚微,社群"權隨責走,費隨事轉",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對社群工作研究不夠,如社群與小區、小區與物業、物業與開發商的關係問題,還停留在自然發展狀態,缺少有效的法律監督,導致業主委員會無法履行屬於自己的權益保護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基層組織工作的開展。社群經費投入不足,相關工作難以開展;宣傳不夠,居民對社群認識程度不一。政府對社群工作指導不夠,應服務的專案少而單一,社群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和整體素質亟待提高,居民對社群工作認可度相對較低。

7、資訊網路管理方面。資訊網路管理主要缺乏規範、有序的安全監管。多頭管理、配合不力,管理部門各司其職、各自為戰,協同意識不強,缺乏統一的指導;主導不力、宣傳不夠,重建設輕管理,重形式輕引導,對虛假、炒作資訊正確引導、主動出擊不力;違規網咖屢禁不止,一些網咖為追求效益最大,接納未成年人、超時經營、黑網咖等問題成為群眾普遍關注的問題。

8、群眾工作方面。主要表現在:一是公共服務部門重視不夠,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做好群眾工作鏈條脫節。二是基層基礎工作不牢固,作用發揮不充分,一些幹部作風不紮實,左右扯皮,相互推諉,辦事拖沓,方法不當。三是一些部門重視抓專案、抓發展,卻忽視了投資環境和群眾工作。四是社會管理機制不健全,矛盾化解、利益訴求渠道不暢,新舊政策不配套,政策之間相互脫節,沒有建立健全一套科學、合理、和諧的社會管理機制。五是一些職能部門工作缺位,不作為、亂作為現象時有發生,在解決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上做得不夠。六是沒有準確把握群眾想法、情緒、將大量的社會矛盾處理在初期、化解在基層,導致違法上訪、越級上訪、群體上訪,甚至無理取鬧的案件增多,使本來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9、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基礎較弱。社會管理問題說到底是經濟發展問題,是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約帶來的問題,這些問題有長期歷史遺留的,也有社會深刻變革帶來的;有社會建設滯後帶來的,也有由於社會管理及其創新不夠造成的;有思想觀念上的,也有體制機制上的,而解決這些問題的基礎在於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供物質和制度保障。

三、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建議

社會管理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增加和諧因素;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優先,樹立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理念;必須統籌兼顧,協調各方,依法管理,綜合施策。結合我市實際,應突出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從影響和諧穩定和國計民生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入手,找準切入點和創新點,使社會管理更加有效。建議:

1、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一是強化政府監督和服務職能,樹立服務為先的行政理念,科學設定社會管理體系,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增強服務社會能力,儘快探索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管理模式,在教育引導提高人口素質和優化科學的管理組織體系上下功夫,正確處理政府與社會組織以及相關主體之間的關係,明確政府主體在社會管理中的定位,形成以政府機構為主體的政權組織,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經濟組織,以非營利機構為主體的社會組織三大管理組織體系。二是加大財政對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嚴格控制行政經費增長,提高公共服務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建立公共服務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把新增財政收入主要用於公共服務,逐步使公共服務支出成為財政支出的主體。三是創新公共服務方式,充分發揮政府、市場、社會各自在公共服務供給中的優勢和作用,努力形成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廣泛參與、方式靈活、效率較高的公共服務多元供給體系。四是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實現管理和服務的有機結合,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

2、加強流動人口管理。一是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把流動人口管理作為長期任務納入城市管理總體規劃,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不斷改善管理和服務措施。二是循序漸進,有序引導,加快城鎮化。結合我市""規劃,抓住陝南移民搬遷這個歷史性機遇,積極向上爭取專案,從安康實際出發,不下硬指標、不搞一刀切、不追求眼前成績,科學指導,健康發展,達到通過城鎮化建設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的目標,解決好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比較突出的農民增收較慢問題,在農業農村穩定的基礎上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三是完善配套機制建設,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投融資、移民搬遷等各種惠農政策,制定和出臺具有較強操作性的流動人口管理相關法規檔案,把流動人口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四是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增強城鎮服務功能,改善人居環境;對流動人口加強宣傳教育,促進城鎮文明程度的提高。

3、加大社會公共安全監管力度。一是健全社會風險評估機制和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形成維護社會長期穩定和有效處理社會公共危機事件的社會穩定機制,尤其要做好情緒疏導和情緒管理,儘量使一些有苗頭性的上訪案件化解在萌芽狀態中。二是建立健全抗災救災減災應急預案和應急突發事件處置體系,強化重大災害抗災救災減災綜合協調機制,確保人身財產安全。三是不斷加強和完善公共安全體系建設,以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為著眼點,以人民群眾安全感、幸福感和滿足度為標準,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決打擊危害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的突出問題,嚴懲入室盜竊、偷盜車輛、搶劫財物、危害民眾安寧的違法犯罪。四是強化安全生產監督和管理,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以道路交通、危險化學品、公共設施、建設工程、礦產開發等行業領域為重點,繼續深化隱患排查治理和專項整治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五是深入開展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建立公共統一標準的有關資訊釋出制度,有效防範和應對重大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一步健全完善飲食、食品、藥品、醫療安全監管機制,嚴厲查處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市場秩序。

4、切實發揮"兩新"組織中黨工群團作用。一是改變工作理念,找準黨工群團組織工作與"兩新"組織發展的切入點,把加強組織建設定位在溝通政企關係、協調勞資關係、維護職工利益、密切幹群關係上;工作重點放在搞好服務,增強凝聚力,為職工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上,把黨工群團組織建設好。二是創新執行機制,按照誰登記,誰管理,誰批准,誰負責的原則,努力探索"兩新組織"中黨工群團組織做好管理服務的體制機制和有效辦法,把社會管理創新延伸到"兩新"組織中,為其依法、有序、健康開展活動保駕護航。三要按照"黨建帶工建"、"黨建帶團建"、"黨建帶婦建"的原則,重點加強"兩新"組織中的黨組織建設,提升黨員隊伍素質,加強隊伍管理;按照分類施教的原則,加強對黨員領導、管理層黨員、一般員工黨員的政治素質、黨性意識教育,提升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按照分層、分類管理的辦法,開展黨員目標管理責任制,融黨員管理於"兩新"組織日常管理之中,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增強凝聚力、號召力和在社會管理中的影響力。

5、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一是以教育為基礎,持之以恆地對全體公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緊緊抓住影響人們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家庭、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方面,堅持不懈地在全體公民中進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知識教育,為道德能力建設夯實基礎。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發揮利用好廣播、電視、報紙、網際網路、手機簡訊等現代傳媒,大力宣傳基本道德知識、道德規範和必要禮儀,完善有關規則章程、鄉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範等,讓各行各業、各級各類人員行有參照,做有規範。二要深入持久地開展好現有的各項建立活動,繼續推動文明單位、文明社群、文明縣城、文明鎮村建立活動,在各級黨政機關中廣泛開展創先爭優、公正執法、做人民滿意公務員等活動,建設陽光政府,樹立國家機關和公務員的良好形象。三要以制度為保證,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傳播法律知識,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覺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建立和完善評優評先、檢查督導、獎優罰劣制度,確保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6、強化社群管理服務功能。一是完善社群管理格局。建立和完善政府依法指導、社群依法自治、社會積極支援的社群管理體制,使社群真正實現自我管理。二是加強社群組織建設。建立和完善以社群黨組織為領導核心、以社群居委會為主體、以社群服務中心為依託、以社群社會組織為補充、駐社群單位和組織協同配合、社群家庭和居民廣泛參與的現代社群治理結構,形成橫向聯絡、齊抓共管的局面,構建社群黨建、社群自治、社群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三是增強社群服務能力。建立和完善社群各項工作制度,逐步規範各項社群工作,著力解決社群行政化、機關化傾向問題,切實減輕社群負擔,讓社群居委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開展社群服務和居民事務管理工作,提高社群綜合服務功能。四是提高社群群眾自治水平。建立和完善居民代表會、居民議事會、居民委員會、居民議事小組等機構,探索建立社群黨組織領導下的社群議事機構與執行相分離的工作機制。繼續深化"四議兩公開",完善以居民會議和居民代表會議為主要形式的民主決策制度。建立健全社群激勵約束機制,規範社群工作考核制度,促進社群開展工作。

7、加強資訊網路管理。一是正確引導網路輿情,積極收集民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快速瞭解網民的訴求,並在第一時間給予迴應,主動邀請權威媒體對事件真偽實事求是地報道、評論,釋出權威訊息,起到釋疑解惑作用。二是按照公開管理、依法管理、主動管理的原則,統籌公安、文化、工商、教育等政府職能部門形成綜合有效的管理機制,加大對網路基礎運營商忽視管理責任的行政監管,健全網上綜合防控體系;把網咖管理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減少網癮人群;積極引導輿論導向,將網上正面引導與網下落地查處結合起來,嚴厲打擊網上造謠汙衊、惡意中傷、欺矇詐騙和黃賭毒等犯罪活動,更好地保護好人民權益,維護網路秩序,淨化網路環境,促進網路虛擬社會健康發展。三是加強陣地建設,做大做強各級政府及部門網站,大力發展教育、科學、文化藝術類網站,加強校園網站建設,圍繞我市獨具特色的優勢資源,創作優秀的網路文化原創作品,打造具有安康特色的網路平臺,使網路成為宣傳安康的重要視窗。

8、努力改進群眾工作方法。一要強化群眾觀念,牢記做好群眾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堅決反對群眾觀念淡薄,對群眾疾苦漠不關心,對群眾呼聲訴求置若罔聞,對群眾利益麻木不仁,工作方法簡單粗暴的做法,增強做好群眾工作主動性。二要提高為群眾服務、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克服遇事 "拖、躲、捂、推"的"惰"性思想,真正與群眾打成一片。三要堅決維護群眾利益,把群眾最關心的、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住房、醫療衛生、教育、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問題解決好。四要實施民主科學決策,用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決策的根本依據和衡量決策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做到明顯影響穩定的政策不出臺、多數群眾不支援的專案不立項、勞民傷財的事情堅決不幹。把握好人民賦予的權力,做到嚴於律已,以身作則,在群眾中樹立良好的人民公僕形象。

9、強化責任落實。一是各級領導要切實增強大局意識、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擺上黨政領導班子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本地區、本部門總體工作中,做到同謀劃、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黨政一把手應擔負起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第一責任,把任務分解量化,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度和獎評考核制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二要突出重點,以典型引路,整體推進,通過各項工作的認真落實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三要完善機制,強化考核。以完善體制機制入手,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規範工作標準,明確達標要求,將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年度考核中,作為綜合考評的重要內容。綜合運用多種督查手段,建立督查、評議機制,對基層工作的考核,要採取定期督查、隨機抽查和跟蹤檢查等辦法,加強對社會管理創新的過程管理。

調研報告範文3000字 篇7

(一)機構和人員情況

我縣共有5個縣直醫療單位(縣人民醫院、縣第二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衛生防疫站),9個鄉鎮衛生院和中心衛生院,下設村衛生室個,其它醫療機構個。衛生系統共有幹部職工人,其中在職人,離退休人;在職職工中共有衛生技術人員人,其中高階職稱人,佔,中級職稱人,佔,初級職稱人,佔,無職稱人,佔;按學歷結構分,本科人,佔,專科人,佔,中專人,佔,國中人,佔。全縣共有鄉村醫生人。

(二)資產情況

全縣醫療衛生單位共有資產萬元,其中流動資產萬元,佔;土地及房屋價值萬元,佔;醫療儀器裝置價值萬元,佔。佔地面積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萬平方米,共負債萬元,人平負債達萬元,固定資產負債率為。

(三)經費收支情況

20__年全縣各醫療衛生單位收入共計萬元,其中縣財政預算撥款萬,;醫療收入萬元,佔;藥品收入萬元,佔;其他收入萬元,佔。人平創收萬元(剔除財政撥款部分)。支出共計萬元,其中人員工資萬元,佔,人均工資為元;藥品購置萬元,佔;其他支出萬元,佔;裝置購置萬元,佔。人平支出萬元。

(四)主要衛生工作情況

近三年來,我縣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對各醫療衛生單位堅持實行統一領導管理,全縣醫療衛生事業得到了發展。主要表現在:一是加快了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累計籌措建設資金近萬元,改建擴建房屋萬平方米,添置大型醫療裝置多臺件。目前全縣共開設病張。二是加強了農村衛生工作。杜絕了霍亂的傳入和控制了大宗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傳染病總髮病率控制在/10萬左右,實現了大災之年無大疫;孕產婦和嬰幼兒死亡率分別控制在/10萬和‰以內,均達到自治區下達的控制指標。我縣提前年達到了全球婦女兒童兩個發展《綱要》的中期目標,提前年實現了國家第一個《十年初級衛生保健規劃》目標。三是加速提高了醫療技術。全縣的鄉鎮衛生院達到了一無三配套(無危房,房屋、裝置、技術配套)標準,的醫院達到了“一甲醫院”標準,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達到了“二甲醫院”標準。四是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設力度。全縣各醫療單位都建立了“一把手”任組長的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文明醫院建設標準和考評細則,持續開展行風評議。近年來我縣先後獲得全區“《廣西母嬰安全工程》先進單位”和“自治區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展態勢

近年來,衛生部門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政府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配合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對全縣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實行了醫院業務收入“總量控制,結構調整”,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現象得到初步遏制。從年起,我縣在鄉鎮衛生院和縣直醫療衛生單位實行了醫院業務收入“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的管理辦法,每年初由縣衛生局根據近幾年醫療醫藥費用的收入情況,給每個醫院下達業務收入和藥品收入控制指標,如超過控制指標比例,則對醫院採取一定的懲處措施。據縣衛生部門檢查統計,通過採取這一管理辦法,近3年全縣醫院業務收入增長幅度下降了個百分點,藥品收入佔業務總收入的比例下降了個百分點,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的情況得到初步遏制。

(二)開展了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採購,規範了醫療機構購藥行為。我縣從年啟動醫療藥品集中採購以來,取得了明顯成效,達到了保證藥品質量、降低藥品採購成本、遏制醫藥購銷不正之風的目的,受到了醫療機構和藥品供應企業的肯定和歡迎。

(三)推進了醫療機構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增強了醫療機構的活力。根據中組部、人事部、衛生部《關於深化衛生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我縣一些醫療衛生單位推行以“定崗定責、競爭上崗、優化組合、減員增效”為主要內容的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強了醫療機構的活力。

(四)推行了醫療機構收費專案公開查詢業務,增加了醫藥收費的透明度。從年起,縣衛生局規定醫療單位都要公開醫療收費標準,縣級一些醫療衛生單位創造條件開展收費電腦查詢,隨時接受病人的監督。

(五)配合城鎮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狠抓了衛生行業行風建設。縣衛生局針對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看病費用貴、藥品回扣等熱點問題,下達了有關禁令,即:醫療機構嚴禁各類開單提成、嚴禁收受藥品回扣和藥品促銷提成、嚴禁參加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安排的促銷旅遊活動、嚴禁醫療機構向科室不切實際的指令性經濟收入指標、嚴禁推諉危重病人。對違反上 述“五條禁令”的單位,追究單位負責人的領導責任;對醫務人員違禁者,給予行政處分、經濟處罰,直至取消或降低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多年積澱下來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是我縣現行的醫療衛生體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很不適應。國家明確醫療衛生單位是帶有一定福利性質的公益性事業單位,要求醫療單位優質低價搞好醫療服務,努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使醫療衛生單位的醫療技術勞務價格長期低於成本,而政府的財政補助水平又相對不足,不能保證“福利”給醫療衛生單位造成的成本虧損。另一方面,醫療衛生單位生存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之中,又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執行,它的各種生產要素(如藥品、醫療用品以及後勤服務等)無不取決於市場。縱然不以贏利為目的,為維持醫療衛生單位正常的運轉,也必須傾向於至少保本經營。而要按市場經濟規律保本經營或保證醫療衛生單位的正常運轉,就必然與國家賦予醫療衛生單位“帶有一定福利性質的公益性事業單位”的定性有矛盾。二是衛生資源配置和結構不合理。城鎮衛生資源相對過剩,重複建設,浪費較嚴重,效率不高。衛生資源集中在縣城的醫院,城鎮醫療服務供過於求。三是醫療機構的補償結構不合理。醫療機構的經濟補償主要來源於藥品收支盈餘。這種“以藥養醫”的補償模式,誘使醫療機構擴大藥品銷售,促使醫生開大處方、用進口藥,也誘使藥品生產經營企業“虛高”定價和回扣促銷,造成了醫療藥品費用的不合理過快增長,加重了財政、企業和病人的負擔。四是醫療機構的執行機制和內部管理缺乏活力。醫療機構之間和醫務人員之間缺乏競爭,這種“吃大鍋飯”、“捧鐵飯碗”的體制,導致了醫療衛生機構不斷膨脹,人滿為患,效率下降。少數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鬆弛,服務質量、技術水平和職業道德滑坡,醫療差錯事故時有發生,群眾意見大。五是醫療市場是一個新興的、尚未成熟的市場,也是一個沒有完全放開、帶有一定壟斷性質的市場。其市場行為還沒有規範,市場需求缺乏彈性,對醫療市場更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六是醫療衛生機構部分人員思想觀念陳舊。過去在計劃經濟時代,醫療衛生單位有一種“救世主”的高姿態,居高臨下面對患者,醫生說一不二,患者完全聽命於醫生的擺佈。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讓病人選擇醫院”、“讓病人選擇醫生”,這種改革使醫患關係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病人來醫院,不單純是為了接受治療,而是通過貨幣的變換來享受醫療服務,他需要得到“放心、及時、方便、有效”的優質服務。這些,需要醫療衛生單位改變舊有的觀念,正視社會已進入了一個人民走向富裕、服務要走向市場的新時代,改變舊的服務模式,變“救世主”為人民的公僕。

(二)投入少,醫療衛生機構生存困難。20__—20__年,全縣財政投入的衛生經費佔財政支出的比重分別為、和,分別占人員工資的、和。

(三)醫療供需脫節,農民的醫療需求得不到保障。全縣共有各類醫療機構(包括縣直醫療單位、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個,有醫療衛生從業人員人,平均每千人口擁有醫療衛生從業人員人,是國家規定標準的倍。相當一部分村衛生室因長期得不到集體經濟的支援,完全處於“自流”狀態,與個體藥鋪、診所沒有什麼區別,有的鄉鎮村衛生室全部變成了個體診所,不願無償承擔預防保健和公共衛生任務,致使預防接種、婦幼保健工作很難完全落實到位,農民的預防、保健得不到完全保障。

(四)公共衛生體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預防控制任務艱鉅。目前,我縣設立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但人員欠缺。特別是基層機構人員素質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裝置不齊全,缺乏必要的檢測檢驗設施;鄉村兩級缺乏穩定的疾病預防控制專業人員;經費保障機制不完善。這種狀況難以有效控制重大疾病的流行,結核病、肝炎等傳統型傳染病仍在威脅人民的健康。

(五)、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機制不夠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除了重大傳染病傳播蔓延以外,還有突發自然災害、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如火災、車禍、礦難,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職業中毒等帶來的人員傷害。這些都需要我們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機制,提高應對公共安全危機的能力,盡最大可能減少突發事件發生時的人員傷亡損失。有效應對更大範圍的突發事件,還需要不斷完善。因此,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基本職責,也是我們的一項長期任務。

四、加快我縣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對策與建議

(一)認真貫徹《決定》精神,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

1、改革農村衛生管理體制,健全農村衛生服務網路。一是提高認識,切實加強領導。我縣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農村衛生工作作為實踐和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精神的大事來抓,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入領導幹部任期目標責任制和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計劃、財政、稅務、物價、衛生、人事、編制、宣傳等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參與和支援衛生事業,努力為衛生改革與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二是搞好區域衛生規劃。要根據重點建好鄉鎮中心衛生院、管好一般衛生院的原則,對區域內全部衛生資源重新進行結構調整、資源重組和優化配置,搞好醫療衛生機構和網點佈局,認真制定好區域衛生規劃。三是改革鄉鎮衛生院的管理體制。四是健全農村衛生服務網路。要加強村衛生室建設。合理設定村衛生室,原則上一村一室。村衛生室由縣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審批發證,主要承擔村級公共衛生和預防保健任務,經批准可開展一般常見病的診治服務。

2、深化鄉鎮衛生院內部執行體制改革。一是確定好鄉鎮衛生院院長。選好院長是搞好衛生院的關鍵。院長人選可採取民主推薦、公開競爭的形式產生;也可以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按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在全縣或更大範圍內,公開招考或招聘等多種形式產生。要真正選拔作風好、懂技術、善管理的人擔任鄉鎮衛生院院長。二是搞好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舊的用人觀念和制度,實行全員聘用和聘任制,同時,根據用人數量確定各類人員比例,實行全員競聘上崗,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三是搞好分配製度改革。要建立健全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嚴格內部考核制度,實行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辦法,使人員收入與技術水平、服務態度、勞動貢獻等掛鉤,調動職工積極性。對鄉鎮衛生院院長和大學本科以上醫學專業畢業生以及業務技術骨幹,要適當提高待遇。

3、進一步完善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一是搞好鄉鎮衛生院對轄區村醫療機構、個體醫療點的“五統一”管理。第一,統一組織領導。成立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領導小組,由鄉鎮黨委、政府及醫院領導組成,具體指導和督促一體化管理的各項工作。第二,統一人員管理。轄區內所有鄉村衛生機構人員,要根據轄區醫療佈局、人口、醫療任務等因素由一體化管理領導小組統一調配。要建立健全鄉村醫師檔案,實行鄉村醫生執業考試。第三,統一業務指導。由衛生院負責轄區內醫療機構的業務技術指導,縣衛生局制定鄉村衛生機構業務考試、考核辦法,負責培訓和考核,指導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生轉化。第四,統一購進藥品。轄區內所有鄉村衛生機構用藥都由當地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辦公室統一到市藥品集中採購中心代購,確保進藥渠道正規,保證醫療用藥安全。第五,統一財務管理。轄區內所有鄉村醫療機構必須建立財會帳目,特別是必須建立藥品購進、銷售明細帳。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物價政策,加強財務監督規範管理。二是加快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的推進步伐。我縣今年內要辦好2-3個鄉鎮的試點,爭取在年全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全面推行一體化管理。

4、落實農村衛生各項經費政策。一是要增加對農村衛生事業的投入。爭取縣財政逐年增加衛生投入,增加幅度不低於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縣政府要按照國辦廳〔20__〕39號檔案規定,將衛生經費列入預算,並儘量落實到位。同時,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對衛生事業的投入要按照上級政策要求全額補足,且補助的重點應放在農村中心衛生院,對鄉鎮衛生院及其分支機構也要適當給予補助。二是縣級財政對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給予定額和定項補助。定額補助主要包括計劃免疫、婦幼保健、傳染病與地方病控制、健康教育與貧困地區基本醫療服務等。對其基本建設及大型裝置的購置、維修經費,政府也應給予適當安排。對人員經費,政府要根據醫療機構的不同情況及其承擔的任務,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助。三是農村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執行政府指導價,營利性醫療機構的醫療價格放開。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疾病控制與婦幼保健等衛生機構的收入,免徵地方性政府基金,其稅收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規定執行,禁止在國家規定之外向農村醫療衛生機構徵收任何稅費。

5、抓好農村衛生技術人員隊伍建設。一是縣衛生行政部門要制定培訓計劃,加強對我縣在職衛技人員的教育培訓,改善我縣衛生隊伍結構。到20__年,全縣縣級醫療衛生機構醫生類人員要以大學本科生為主體,鄉鎮中心衛生院以專科生為主體,一般鄉鎮衛生院要全部達到中專以上水平。至年底全縣鄉村醫生都必須具有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格。今後,新進村衛生室的人員必須具備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或護士執業資格。二是要繼續貫徹城鎮醫務人員到農村服務的政策,恢復和執行城市醫生在晉升主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專業技術職務之前到農村衛生機構服務一年的制度。

6、著力規範整頓農村醫療市場秩序。縣衛生監督所成立後,要切實加大對醫療市場秩序的整治力度,打擊非法行醫,淨化醫療市場,搞好醫療市場的管理。

(二)敢於打破壟斷,積極引入競爭機制。

“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機制”是我縣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過去,衛生部門在醫療衛生服務工作中存在7個方面的壟斷:即醫療衛生單位政事不分、定點醫療、國家辦醫、藥房經營、人事任免、自辦後勤和購藥行為。醫療衛生單位的這種壟斷性經營,束縛了醫療衛生單位的手腳,出現了穩端“鐵飯碗”的現象,不思改革和進取,缺乏服務思想,以致影響了醫療衛生部門的群體形象。

調研報告範文3000字 篇8

近年來,在我國部分地區發生的形勢逼人的暴力襲警案件,已成為基層公安民警熱議的話題。作為公安民警如果連自身的安全都無法保障,怎能擔負起保護他人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職責,維護民警正當執法權益和人身權益,是新時期公安機關面臨和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從近年來暴力襲警案件頻頻發生的問題來看,暴力襲警已從口頭挑釁、謾罵、侮辱發展為直接使用凶器、武器、爆炸裝置傷害執法民警,由個人突發性抗法向群體性抗法轉變,並且具有公開性、盲從性、暴力性和殘忍性。隨著社會治安形勢的日趨複雜化,暴力襲警案件仍會呈上升趨勢,作為公安機關的決策者和警務督察部門應當認真應對,從維護民警身體乃至生命不受侵害這一最大的底線,築起防禦暴力襲警案件發生的防火牆。

一、三個暴力襲警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20xx年9月5日晚,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公安局樂裡鎮派出所副所長樑芳榮同志(主持工作)在出警制止一起鬥毆事件過程中,面對持刀歹徒,勇敢向前,身中七刀,仍然堅持戰鬥,終因傷勢過重,於當晚22時48分,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獻出了年僅38歲寶貴生命。

案例二:20xx年4月23日,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色力布亞派出所民警和社群幹部入戶開展重點人員的走訪摸排時,遭遇暴力恐怖分子襲擊。面對窮凶極惡手持斧頭、長刀等凶器的暴徒,民警和社群幹部與之在重點人員家的院內、屋內、巷道、警務室、鎮政府、派出所和民警宿舍多個現場展開殊死搏鬥,有9名公安民警及協警犧牲。案件發生後,巴楚縣公安局快速反應、果斷決策、正確指揮、協調有力,調集精幹力量組織增援,迅速開展現場勘查、罪犯抓捕審訊、案件深挖擴線、傷亡民警慰問、撫卹等工作。全體參戰民警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英勇無畏、機智勇敢,充分發揚不怕犧牲、敢打敢拼的精神,當場擊斃暴徒6名,抓獲8名,有效地控制了現場事態,為維護社會和治安大局穩定、保衛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案例三:20xx年3月1日晚發生在雲南昆明火車站的嚴重暴力恐怖案,經公安部組織雲南、新疆、鐵路等公安機關和其他政法力量40餘小時的連續奮戰,已於3月3日下午成功告破。現已查明,該案是以阿不都熱依木·庫爾班為首的暴力恐怖團伙所為。該團伙共有8人(6男2女),現場被公安機關擊斃4名、擊傷抓獲1名(女),其餘3名已落網。3月4日上午,受雲南省公安廳楊嘉武同志和廳黨委委託,廳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李剛到醫院,看望慰問在昆明“3·01”嚴重暴力恐怖事件處置中負傷的昆明市公安局、昆明鐵路公安局的民警、協警及家屬,並轉達了公安部領導的問候。李剛主任詳細詢問了負傷民警和協警的受傷情況,對他們在人民群眾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危急時刻,面對窮凶極惡的暴徒,沒有退縮、挺身而出、衝得上去,與暴徒進行殊死搏鬥的壯舉表示充分肯定,囑咐他們積極配合醫院治療,並祝願他們早日康復、重返崗位。

二、暴力襲警案件產生的原因

當前,基層公安機關民警執法權益受侵害現象較為突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立法相對滯後、存有盲區以及執法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也有公安機關警力不足、裝備落後和民警素質等方面因素。

公民意識強烈。現代民眾有比較強烈的公民意識,十分關注保障自身合法權利。基層公安機關處在社會矛盾利益交織的風口浪尖,極易造成群眾與公安機關的對立、對峙乃至衝突。少數群眾不瞭解公安機關的辦案程式,一旦發現民警無法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就認為是處理不公,輕則惡意投訴、侮辱謾罵,重則暴力襲警。部分媒體盲目地報道一些社會治安和公安機關內部的負面訊息,久而久之誤導了群眾對公安民警的看法和評價。敵對分子、黑惡勢力趁機煽風點火、興風作浪,把對不滿與仇視情緒通過襲警形式表現出來,降低了人民群眾安全感,造成群眾對公安機關和警察能力的猜忌。

民警忽略防範。基層公安民警在抓社會安全防範工作中,卻忽視了自身的安全防範,把遭襲的可能性放在抓捕、處置群體性事件等工作環節上,卻忽視了在執勤、辦公地、住地等其他場所防範被侵害。少數民警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缺乏對執法中危險因素的正確認識及預防侵害行為發生的意識。與此同時,在治安環境不夠穩定的偏遠縣(區),槍支“集中保管”方法應急性差,其他裝備也相對欠缺,民警執行任務時赤手空拳,很難遏制暴力襲警案件。縱觀我國新疆、上海、貴州、雲南、湖南等地多起暴力襲警案件,就能夠看出基層公安機關對民警自身防範教育存在軟肋,物防、技防形同虛設。

警民關係淡化。基層少數民警在執法理念上仍存在偏差,動輒以管人者自居,語言不文明,方法簡單粗暴,易與被服務物件產生矛盾。少數民警實戰業務技能不高,在接處警或處置突發事件的過程中,不能有效駕馭局勢、平息事態,甚至還因方法失誤導致矛盾激化或轉移。少數民警做群眾工作的方法不多,警民關係日益淡漠。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民警與群眾促膝談心的情形越來越少見,取而代之的是以“群眾有案報警,民警有案出警”的生硬、簡單聯絡模式。還有的民警在執法過程中,缺乏為民觀念,處理問題方法簡單,對群眾態度生硬,特別是在接處警和處置突發事件過程中遇到群眾情緒激動時,頭腦不冷靜,引發群眾投訴,甚至造成暴力抗法案件的發生。

法律保護滯後。群眾普遍認為,公安民警的執法行為是完全受法律保護的,他們更關注的是民警在執法過程中是否有超越法定職權的行為。事實上,我國現行法律缺乏對民警執法權益予以保護的專門條款,有關保護警察安全的法律條文一直停留在理論上,缺少可操作性。人民警察法等法律雖然規定了警察可以使用武器的情形,但不少基層公安機關民警未取得依法持槍資格,不能有效保護民警合法用槍的權力,以致在實際工作中,警用武器基本上處於“冬眠”狀態。目前,我國已有的法律法規只對一些嚴重侵害民警的行為作出量刑規定,對襲警情節較輕的,大多按治安管理處罰法處以治安處罰。而對實際工作中大量存在的揪打民警、撕扯衣服、謾罵侮辱民警的行為,沒有適用的條款作為處理依據。

三、防範遏制暴力襲警案件的對策

從暴力襲警案件形成的原因,可以找出與之相對應的防禦策略。基層公安機關黨委特別是“一把手”必須高度重視,善抓真練,上下聯動,多措並舉,才能有效防範和遏制暴力襲警案件的發生。

領導重視,把維護民警依法履職擺上重要位置。基層公安機關黨委一班人必須統一思想,應當清醒的認識到基層公安民警連自身安全都無法保障,怎麼去維護社會穩定。保障民警依法履行職務,是關心愛護民警、落實從優待警、強化隊伍建設的重大舉措,是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強化法律保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要把它作為當前的一項大事來抓,及時制定維權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成立民警“維權委員會”,“一把手”親自掛帥擔任組長,把維護民警依法履職與單位負責人日常工作捆綁,對發生執法民警正當權益被侵害案件,單位領導和督察維權辦民警必須在第一時間到場,認真開展調查並督促相關部門對誣告、陷害或惡意報復民警的投訴人依法嚴肅處理。

快偵快破,嚴懲暴力襲警違法犯罪嫌疑人。基層公安機關要認真做好對暴力襲警案件的現場處置工作,督促、指導辦案單位認真調查,固定證據,依法嚴厲查處違法犯罪人員,切實維護公安機關和公安民警的執法權威。對民警在依法履行職務過程中被侵害,能否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領導的決心是前提,而時間就是關鍵。為此,必須建立快速處置侵害案(事)件聯動機制和快速反應機制,對侵害民警依法履行職務的違法犯罪行為查處,明確由督察部門牽頭,法制、政工、刑偵、治安等部門配合,各業務部門在負責辦理案件過程中,必須做到“五快”即:聯動出警快、調查取證快、固定證據快、依法查處快、宣傳報道快。

未雨綢繆,切實提高執法民警自我防範能力。基層公安機關要積極開展防禦暴力襲警案件的講座教育活動,為一線民警配齊安全防護裝備,增加輔警力量。切實增強取證意識,通過配備錄音、錄影等取證裝置,固定現場相關證據,為事後依法打擊侵害民警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提供強有力的證據材料。要著力練體能、練擒拿格鬥、練防身自衛、練協同配合、練戰術運用,熟練掌握使用各種警用械具的技能。上級公安機關要認真抓好為基層公安機關配發槍證和持槍證,並抓好對特種槍支使用和實戰技術的訓練指導工作,這是對基層民警的最大關愛和最大維權,要讓基層民警合法配槍、依法用槍、敢於用槍、善於用槍。要加大正面宣傳的力度,爭取多數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對公安民警的理解、信任和支援。督察部門要強化對執法活動的現場督察,有效預防和減少民警與群眾的矛盾和衝突,促進民警嚴格、規範、文明、平和執法。

綜上所述,人民警察的正當執法權益,是作為國家執法主體依法享有而又受到相應限制的權益。在新時期,基層公安機關只有積極預防和減少暴力襲警、暴力抗法等侵害公安民警執法權益案件的發生,有效維護公安民警正當執法權益,才能夠保障公安隊伍旺盛的士氣,從而更好的維護當地社會穩定。

調研報告範文3000字 篇9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改善和提高,人民群眾從能夠吃飽,吃好,並開始要求吃得安全,吃得健康,食品衛生和飲食安全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最關注的問題。為此,我們對全市食品安全狀況作了一次調查,從目前掌握的食品安全情況來看,我市食品安全狀況不令人滿意,在分析存在問題的同時提出幾點治理對策。

一、我市食品產業現狀

(一)食品監管網點多。監管面涉及初級農產品、食品生產加工業和食品流通及消費領域,監管面廣量大。

1、初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情況。我市近年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以實施農產品“358綠色行動”為抓手,以規模化基地建設為載體,以農產品質量認證為突破口,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化,初級農產品質量有了明顯提高。現有省級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28個,產地面積13.8萬畝;放心菜示範基地4930畝,城市蔬菜基地12206畝;海水養殖3196公頃,淡水養殖面積3107公頃。

2、食品生產加工情況。全市現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190家,16家取得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包括食品生產許可證)。經過近年的快速發展,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行為逐步得到規範,產品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已建立生豬定點屠宰場10個,其中(半)機械化屠宰場6個,全市定點屠宰率達到95%,基本滿足全市人民“放心肉”的需求。

3、食品流通及消費情況。全市共有食品經營企業187家,個體工商戶5560戶,在全省“萬村放心店”建設中,已有730家農村小商店被授予首批“示範放心店”;現有農貿市場52個、副食品市場2個;飲食業1336家,集體食堂123家,食品從業人員5856人。20__年餐飲業監督合格率90.35%,體檢合格率達98.34%(該指標不包括無證攤販從業人員數),餐具消毒合格率為50.35%。總體呈現出食品經營網點多,流動攤點多,質量意識差的現狀。

二、當前食品安全所存在問題

(一)食品產業的規模化程度不高。我市食品生產、經營以及種植、養殖業大都沒有建立良好的質量管理規範體系,質量標準難以控制。且我市食品生產企業、農畜產品的種植、養殖業規模偏小,管理和技術水平都較低下。這些因素造成食品生產標準化、集約化、規範化管理水平不高,客觀上給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帶來相當大的難度。

(二)食品安全檢測及預警體系仍不健全。到目前為止,我市還未形成從農田到餐桌整個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督檢測網路,市場上銷售的大部分農、畜產品未經任何檢驗或是經“蜻蜓點水式”檢測就進入百姓家直接食用,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我市現有工商部門設立的菜場檢測點12個,每點每天平均檢測七八個批次,僅佔市場食品數量極低的比率,不能客觀全面地反映市場真實情況,且該部門檢測結果不具法律效力,可以出具法律依據的疾控中心又不參與到市場檢測。雖然從事食品安全檢測職能的機構有:衛生部門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業部門的畜牧獸醫站、質監部門的產品質量檢驗所,但實際上僅衛生部門能作部分食品的常規檢驗,如農藥殘留、瘦肉精、蛋白質含量等檢測工作,且未能形成完整的資訊資源共享體系。

(三)食品消費環節的問題仍很突出。一是學校周邊的食品衛生安全較為突出。學校周圍的小吃店、副食品商店等,經營質量差,進貨渠道混亂,特別是“馬路作坊”、露天加工的,衛生條件更是不堪入目;有的學校食堂管理混亂,給學校師生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二是食品新增劑的安全狀況不能令人滿意。由於食品新增劑的檢測工作比較複雜,是否存在食品加工者擅自新增或多加食品新增劑以及食品摻雜摻假的現象很難發現;三是食品包裝的安全狀況令人堪憂。大量回收廢舊物品製成的食品包裝容器直接接觸入口食品,其有害成分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可忽視,如方便袋、快餐盒、一次性口杯等。四是餐飲業和集體食堂的衛生問題已成為食品安全事故的易發區域,特別是工地食堂流動性很大,使監管難度加大,安全隱患凸顯。

(四)食品監管職能部門分散,食品監管力量薄弱。從目前監管職能來看,雖然涉及食品安全監管的部門有食品藥監、工商、衛生、質監、農業、貿糧、公安、教育等10多個部門,但重複監管和漏管等現象比較普遍。如食品經營環節,衛生、工商、質監等部門都分頭在管,大大影響食品監管效率的充分發揮,造成有效監管資源的浪費。同時我市專門從事食品監管人員嚴重不足,且業務素質參差不齊,與全面完成食品放心工程的工作要求還有差距。

(五)食品安全協調工作還不到位。主要表現在: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成立後,無執法主體資格。國務院賦予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職責是“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對重大事故的查處”,但法律法規沒有直接賦予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權利,使監督協調流於形式,缺乏力度。二是法律法規不配套。現行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法規還分散在各職能部門,沒有一部完整全面的食品安全法規來規範,造成各職能部門各自為政,工作成效 不明顯。三是經費缺乏,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成立後,雖然增加人員編制,但相應的經費沒有投入,形成組織協調難、綜合監督難、組織活動難、收集資訊難的尷尬局面;相關職能部門檢測經費嚴重不足。

三、分析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監管鏈條長、難度大。通過各職能部門幾年來卓有成效的工作,食品安全狀況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上述諸多不足,縱觀這些問題,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食品安全知識宣傳不夠。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在我市起步比較晚,舊的監管體制使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呈現條塊分割現象,食品安全宣傳工作更是各自為陣。一是宣傳範圍不廣,僅侷限在“3.15”、節日等大型宣傳活動上傳送宣傳資料、張貼一些宣傳標語等形式,沒有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諮詢臺、宣傳車、發放科普資料等宣傳途徑和手段,開展廣泛系統的普遍宣傳。導致部分消費者“不分食品壞和好,只管自己肚子飽”,有賣則買,能吃則吃,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辨別能力。二是未能形成權威統一的食品安全資訊釋出渠道。有的部門僅憑某種食品幾個批次的抽樣檢驗結果或憑感觀判斷得出目前市場某種食品的合格率、不合格率,這不僅不能起到正確引導公眾的導向作用,反而使老百姓無所適從和深感憂慮。

(二)食品經營人員安全意識不強。由於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經營方式出現多樣化,有的下崗失業人員為了謀求生活出路,紛紛走上街頭,從事各種各樣的食品經營活動,形成一支條件簡陋、從業人員複雜的食品經營“遊擊大軍”,他們常常是夜出晝歸,無固定攤位,無證照經營,成為管理中的“老大難、釘子戶”。

3、食品經營人員守法意識較差。食品經營潛在的利潤空間,使一部分無業人員擠身於這一低成本、高效益的服務行業。這些人員低文化,低素質,法律意識淡薄,一味追求經濟效益,無視《食品衛生法》等法律法規,鑽法律空子,忽視食品安全和衛生的管理。

四、對策

為使我市食品安全狀況得到明顯的改善,我們認為,可以採取以下幾項措施進行綜合治理:

(一)強化領導責任。食品安全監管的工作方針是:“全國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政府高度重視,職能部門積極配合,食品綜合監管合力形成,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就能從根本上得到提升。一是突出食品安全委員會的綜合監督、組織協調職能,每季度或半年應召開一次聯席會,任務明確,情況清楚。二是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實行一把手負責制,使各地、各部門感到肩上有責任,心中有目標、工作有思路。並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納入各職能部門責任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制”,與其它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檢查。

(二)保證經費投入。當前食品安全監管存在的突出問題,首先就是經費不足,市財政應將食品種植、加工、流通和消費等監管所需經費列入預算予以保證。包括保證食品安全源頭治理經費,以強化農業投入品和食品加工環節的綜合監管;保證食品流通環節檢驗檢測經費,實施食品流通環節全程監控;保證食品綜合監管經費,加強食品日常監管,充分發揮“綜合、協調”作用。

(三)理順部門職責。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採取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方式,進一步理順食品安全監管職能,明確職責。按照《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要求和責權一致原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四)統一資訊釋出。以加強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為核心,通過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加大企業失信懲戒力度,綜合抓好食品安全制度規範、管理服務系統與執行機制和市場準入制度建設等。加強食品安全資訊管理和綜合利用,構建各職能部門間資訊溝通平臺,實現資訊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收集彙總、及時傳遞、分析整理,定期向社會發布食品安全綜合資訊。形成統一稽核、權威釋出的格局,從而改變部門分頭髮布,消費者無所適從的局面。

(五)加強隊伍建設。基層食品安全監管是基礎和重點,只有加強基層執法隊伍的思想建設、業務建設和作風建設,強化法律法規培訓,不斷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和依法行政能力,整合執法資源,成立由各職能部門抽調人員集中辦公、聯合執法的檢測中心,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切實落實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明確直接責任人和有關負責人的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食品安全監督格局,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六)加大食品市場專項整治。一是由市食品安全委員會牽頭,針對全市食品安全存在的熱點難點,開展各項專項整治活動。二是由政府組織有關執法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各自的範圍每年開展幾次聲勢浩大的活動,如在“3.15”、春節、元旦、“五一”、“十一”前後,進行聯合宣傳、聯合檢查、聯合打擊,形成強大攻勢,進行專項整治。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任重而道遠,但我們堅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各鎮、街道和食品監管職能部門的積極努力下,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必將取得豐碩的成果,為打造平安__、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調研報告範文3000字 篇10

20xx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前言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是工程技術、經濟管理、藝術設計等多學科互相滲透、協調發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校作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首批試點高校和全國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設的牽頭單位,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育質量。

學校堅持依託現代產業辦學,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宗旨,堅持現代化工程應用型特色大學的辦學定位,以現代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學科群、專業群對接產業鏈和技術鏈,以產學研戰略聯盟為平臺,構築了具有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特色的“一年三學期,工學交替”的產學合作教育模式。學校與行業、企業協同辦學、協同育人、協同創新、協同就業的“四協同”模式,成為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優秀工程師和工程服務人才的搖籃。

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緊緊圍繞學校辦學特色,以產學研戰略聯盟為平臺,依託學校產學合作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創新就業工作模式,將大學生就業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開闢畢業生就業新途徑,全面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確保廣大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近年來,學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畢業生受到企事業單位的普遍歡迎。20xx年學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xx年學校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市促進就業先進集體”稱號。

目 錄

前言

報告說明

第一篇:畢業生就業基本情況

一、畢業生的規模和結構

(一)總體規模

(二)結構分佈

二、就業率及畢業去向

(一)總體就業率及畢業去向

(二)各學院/專業的就業率

(三)不同特徵群體畢業生分析

(四)未就業分析

三、就業流向

(一)就業地區分佈

(二)就業單位分佈

(三)就業行業分佈

(四)就業職業分佈

四、繼續深造

(一)國內升學

(二)出國(境)

五、自主創業

第二篇:就創業工作舉措

一、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穩步推進

二、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積極開拓畢業生就業市場

三、深化生涯教育體系建設,不斷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

四、著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積極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

五、建立優質就業服務視窗,重點關注特殊畢業生群體

六、加強就業資料監督管理,加快就業平臺資訊化建設

第三篇:就業質量相關分析

一、畢業生就業質量相關分析

(一)薪酬水平

(二)專業相關度

(三)工作滿意度

(四)自身職業期待吻合度

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

(一)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

(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能力素質的評價

(三)用人單位認為畢業生應加強的能力素質

第四篇:就業發展趨勢分析

一、就業情況良好,就業率穩定保持較高水平

二、協議就業為主要畢業去向,且呈現上升趨勢

三、畢業生以留滬就業為主,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四、職業分佈呈現多元化,製造業仍為主流

五、依託中小企業、國有企業合理分配人才資源

第五篇:就業對教育教學的反饋

一、對人才培養的影響

(一)畢業生對人才培養的評價

(二)畢業生對產學合作教育的評價

(三)人才培養改進措施

二、對招生和專業設定的影響

三、對就創業服務工作的影響

(一)對就創業服務工作的評價

(二)就創業服務工作改進措施

報告說明

為全面反映畢業生就業狀況,建立就業與人才培養良性互動的長效機制,學校根據教育部學生司《教育部辦公廳關於編制釋出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通知》(教學廳函[20xx] 25號)檔案要求,編制和正式釋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xx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本報告資料來源於兩個方面:

1. 上海高校就業綜合服務管理平臺。資料統計截止日期為20xx年8月25日。使用資料主要涉及畢業生的規模和結構、就業率、畢業去向、就業流向等。

2.第三方資料調查公司(新錦成)調研資料。畢業生調研資料,面向全校20xx屆畢業生,有效問卷回收率為59.39%;使用資料涉及就業相關分析及對教育教學的反饋部分。用人單位調研資料,面向本校畢業生所在用人單位;使用資料涉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及能力評價、用人單位對學校就創業服務工作評價等部分。

按照教育部公佈的就業率計算公式,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xx屆畢業生的總體就業率為98.86%。其中專科生就業率為98.84%,本科生就業率為98.78%,研究生就業率為99.45%。女生就業率高於男生,為98.94%;上海生源畢業生的就業率高於非上海生源畢業生,為99.16%。

20xx屆畢業生就業地集中在上海市;就業單位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國有企業和三資企業;畢業生的就業行業主要流向製造業;就業職業主要是工程技術人員。20xx屆畢業生的稅前月薪為5731.47元,近年來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總體呈上升趨勢。

第一篇:畢業生就業基本情況

一、畢業生的規模和結構

(一)總體規模

1.總體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xx屆畢業生共5265人,其中專科生862人,佔畢業生總人數的16.37%;本科生3855人,佔畢業生總人數的73.22%;研究生548人,佔畢業生總人數的10.41%。

圖1- 1 20xx屆畢業生總體規模(單位:人)

(二)結構分佈

1.學院結構

學校20xx屆畢業生分佈在14個學院,各學院畢業生人數如下表所示。其中畢業生人數佔比排名前三位的學院分別是:管理學院(15.80%)、高等職業技術學院(12.90%)和電子電氣工程學院(8.77%)。

注:因四捨五入保留兩位小數,各分項佔比之和可能存在±0.01%的誤差。

2.性別結構

學校20xx屆畢業生中,男生3275人,女生1990人,男生人數較多,男女性別比為1.65:1;從各學歷層次來看,男生人數均多於女生。

3.生源結構

學校20xx屆畢業生來自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及港臺地區,上海市生源比例為36.31%,上海市外生源主要來自安徽(8.00%)、河南(7.03%)、江蘇(5.53%)等省(市/自治區)。

二、就業率及畢業去向

就業率是反映大學生就業情況和社會對學校畢業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標和參考依據,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統計報告工作的通知》,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的計算公式為:畢業生就業率=(已就業畢業生人數÷畢業生總人數)×100%。

其中,根據《關於調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資料庫結構及程式碼標準的通知》(教學司函[20xx] 1號):已就業畢業生人數=籤就業協議形式就業+靈活就業+國家及地方基層專案+國內升學+出國出境。

(一)總體就業率及畢業去向

1.就業率

截止到20xx年8月25日,學校20xx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8.86%;其中專科生就業率為98.84%;本科生就業率為98.78%;研究生就業率為99.45%。

圖1- 2 20xx屆畢業生就業率分佈

注:已就業包括籤就業協議形式就業、籤勞動合同形式就業、靈活就業、國內升學、出國(境)和國家、地方專案;就業率=(已就業人數/畢業生人數)*100.00%。

2.畢業去向

學校20xx屆畢業生以“籤就業協議形式就業”(85.24%)為主;“國內升學”次之,佔比為5.72%。

(二)各學院/專業的就業率

1.各學院就業率

各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8.00%以上,其中,中韓多媒體設計學院、中法埃菲時裝設計師學院、社會科學學院的就業率均達到100.00%。

圖1- 3 20xx屆各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分佈

2.各專業就業率

20xx屆畢業生中,各專業就業率均在88.00%以上。其中車輛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現代裝備與控制工程)等66個專業的就業率均達到100.00%,具體資料見下表。

(三)不同特徵群體畢業生分析

1. 性別

20xx屆畢業生中,女生總體就業率比男生高0.13個百分點。按學歷來看:專科生中,男生就業率較女生高0.29個百分點;本科生中,男生就業率較女生低0.17個百分點;研究生中,男生就業率較女生低0.27個百分點。

圖1- 4 20xx屆不同性別畢業生就業率分佈

2. 生源地

20xx屆畢業生中上海生源與非上海生源的就業率基本持平,上海生源的就業率比非上海生源高0.47個百分點。

圖1- 5 20xx屆不同生源地畢業生就業率分佈

(四)未就業分析

學校20xx屆未就業畢業生共60人。進一步調查瞭解其未就業的原因,主要為“正在選擇就業單位中”(36.42%)和“準備升學考試”(26.74%)。

7.jpg

圖1- 6 20xx屆畢業生未就業原因分析

三、就業流向

(一)就業地區分佈

就業區域分佈:學校20xx屆畢業生就業地區以上海市為主,佔比為75.85%;上海市外就業人數較多的地區為浙江省和江蘇省,佔比分別為4.38%和4.18%。

生源地與就業地域交叉分析:上海生源畢業生中,95.76%選擇留在上海市就業;64.82%的非上海生源也優先考慮在上海市就業,20.27%的非上海生源選擇回生源地就業。

上海生源

(二)就業單位分佈

20xx屆畢業生總體上主要流向中小企業(50.83%),其中專科生主要流向國有企業和中小企業,佔比分別為41.02%、38.01%;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要流向中小企業,佔比分別為55.26%和41.98%。

(三)就業行業分佈

學校20xx屆畢業生行業佈局與我校專業設定及培養定位相契合;主要流向了“製造業”(30.8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3.68%)及“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8.82%)。

圖1- 9 20xx屆畢業生就業量前十位的行業分佈

從不同學歷層次來看,專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行業分佈較為集中,主要流向“製造業”,佔比分別為43.64%、27.01%和36.11%。

(四)就業職業分佈

20xx屆畢業生所從事的職業主要為“工程技術人員”(50.13%)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9.91%)。其中專科生所從事的職業主要為“工程技術人員”(35.09%)和“生產和運輸裝置操作人員”(25.69%);本科生和研究生所從事的職業主要為“工程技術人員”,佔比分別為53.02%和53.70%。具體分佈如下表所示。

四、繼續深造

(一)國內升學

學校20xx屆畢業生中,共有301人選擇國內升學深造,升學率為5.72%。其中專科生中有44人選擇專升本,升學率為5.10%;本科生中有229人選擇考研,升學率為5.94%;研究生中有17人選擇考博,升學率為3.10%。

圖1- 10 20xx屆畢業生升學形式分佈

(二)出國(境)

學校20xx屆畢業生中,共有241人選擇出國(境)深造。出國(境)留學畢業生主要流向英國(32.37%)、澳大利亞(13.69%)和日本(12.03%)。

圖1- 11 20xx屆畢業生主要留學國家(地區)分佈

注:主要留學國家(地區)指留學人數≥10人的國家(地區)。

五、自主創業

對選擇自主創業的20xx屆畢業生的創業行業、創業領域與所學專業相關性、創業原因和促進創業的在校活動進行調研,其調查結果如下。

創業行業:20xx屆畢業生創業行業呈多元化分佈,主要集中在“住宿和餐飲業”(15.52%)及“批發和零售業”(13.79%)。

圖1- 12 20xx屆畢業生自主創業行業分佈

創業領域與所學專業相關性:24.14%的畢業生表示創業領域和所學專業相關,39.66%的畢業生表示創業領域與所學專業相關度一般;36.21%的畢業生表示創業領域與所學專業不相關。

圖1- 13 20xx屆畢業生自主創業領域與所學專業相關性

創業原因:20xx屆畢業生選擇創業的主要原因是“對創業充滿興趣、激情”(65.45%),其次為“希望通過創業實現個人理想”(61.82%)。

圖1- 14 20xx屆畢業生自主創業原因分佈

注:該題目為多選題,因此選項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

促進創業的在校活動:“社會實踐活動”(34.55%)、“創新創業課程或講座”(34.55%)和“創新創業大賽”(32.73%)是畢業生認為有助於促進創業的主要活動。

圖1- 15 20xx屆畢業生認為有助於促進創業的活動分佈

注:該題目為多選題,因此選項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

第二篇:就創業工作舉措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緊緊圍繞學校整體發展戰略和育人目標,不斷深化就業工作內涵建設,以進一步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為工作目標,科學研判就業形勢,準確把握工作要求,優化就業工作長效機制,明確方向、夯實基礎、凝聚力量,舉全校之力促進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一、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穩步推進

學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將其列為學校的重點工作加以推進,學校黨政領導深入實施“一把手”工程,釋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關於做好20xx年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多次召開就業工作推進會議,深入瞭解各學院畢業生就業情況並提出指導意見,為畢業生順利就業打下堅實基礎。學校不斷健全“學校統籌、上下聯動、部門協調、校院結合”的工作體系,在學校統籌規劃下,各學院院長書記親自掛帥,職能部門全力配合,積極採取多項措施促進畢業生就業。學校不斷優化就業工作考核指標體系,通過考核確保各項工作責任落實到位,責任到人,加強了學院對就業工作的重視程度,採取積極有效的激勵措施,達到以考促建的目的,有效推動畢業生就業工作。學校充分調動全體教師參與就業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師隊伍中“人人關心就業、人人支援就業、人人蔘與就業”的氛圍越來越濃厚。

二、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積極開拓畢業生就業市場

面對畢業生總量上升、慢就業等問題,學校立足畢業生實際就業需求,根據就業市場形勢變化和行業發展動態,主動聚焦國家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積極對接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單位來校招賢納才,輸送更多的優秀畢業生,在國家最急需的崗位上貢獻智慧,建功立業。根據學校辦學特點和學科專業設定,與企業協同育人、協同就業,組織各型別行業類招聘市場,為畢業生提供高質量就業崗位,為用人單位輸送優秀人才。依靠上海和長三角地區的區位優勢,積極與地區人事部門合作,為學生進入國內外知名企業、畢業生內心理想就業單位搭建橋樑。充分發揮校友資源優勢,不斷挖掘潛在市場,建立更多更好更廣泛的合作伙伴關係,推動畢業生就業市場工作可持續發展。此外,學校還積極聯絡走訪,跟蹤畢業生就業情況質量及用人單位滿意情況,做好相應服務工作,確保畢業生就業市場工作的服務質量。

三、深化生涯教育體系建設,不斷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

學校不斷加強職業生涯教育體系建設,積極開展各類課程指導、教育活動和諮詢服務,打造以學生終身發展為導向的職業生涯教育平臺。開設畢業生就業指導必修課,實現畢業生就業指導100%全覆蓋。組織學生開展模擬面試大賽、職業規劃大賽、生涯人物訪談等活動,邀請校內職業諮詢師和校外專家組建專業諮詢團隊,持續為廣大學生提供生涯規劃、求職指導、禮儀培訓等專業化、個性化服務,提高畢業生求職能力。學校加大對就業工作教師的培訓力度,定期召開專題工作研討會,積極組織教師參加職業生涯教育培訓活動,鼓勵教師參與生涯教育類相關課題研究,根據學校出版的教材,組織教師編寫配套大綱、教案和授課PPT。學校不斷加強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畢業生客觀認識就業形勢,擺正心態,積極主動就業。 大力宣傳畢業生就業先進典型,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建功立業。

四、著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積極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

為不斷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激勵更多在校學生開啟創業理想、開展創業活動,學校定期舉辦創業教育類專題講座,組織學生參加“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圍繞“挑戰杯”、“創青春”等重大創業賽事,重點培育一批有針對性、導向性、功能性的創業類社團,營造良好的創業教育氛圍。組織優秀學生政工幹部參加創業諮詢師培訓,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創業類選修課程;通過加強“創業見習”、“市場調研”、“創業培訓”等專案建設實踐環節要求,注重實踐,加強創業訓練專案管理。學校重點依託國家大學科技園平臺,努力打造校園創業孵化器。通過開放“禾創空間”,開設“創業咖啡”、“創業苗圃”、“創客空間”、“創業實踐平臺”等多形式多樣式的創業空間,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優質的孵化平臺;對接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工程大分基金會、松江區分基金會和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玉佛禪寺覺群大學生創業基金等專業機構,學校大學生創業扶持基金體系不斷完善。

五、建立優質就業服務視窗,重點關注特殊畢業生群體

建立健全就業服務體系,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建設。編輯印刷辦事指南、就業事務操作流程彙編,方便來辦人員清楚流程用好政策。實行午間排班制,方便學生和用人單位辦理各項事務。學校高度重視就業困難群體幫扶工作,不斷完善“綠色通道”服務功能,建立就業困難學生資料庫,引導學生合理定位;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為就業困難學生做好就業資訊服務工作,通過招聘會、宣講會等多種形式拓展就業資訊渠道;提高就業資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找出適合不同層次大學生的就業崗位,提高就業資訊利用率。對少數民族學生情況進行全面的摸底,重點關注少數民族地區的畢業生就業情況,組織參加針對性招聘會推薦合適崗位,為少數民族畢業生提供優質服務、全程指導、個性化推薦。

六、加強就業資料監督管理,加快就業平臺資訊化建設

認真落實上級關於畢業生就業資料統計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強資訊統計管理制度建設,分階段開展畢業生就業進展情況跟蹤和動態管理工作,按每個時間節點向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報送就業進展情況。學校根據市教委關於就業資料統計相關要求,結合學校自身情況,制定《關於做好20xx屆畢業生畢業去向憑證材料收集工作的通知》,全面監督落實畢業生畢業去向的真實性,督促學院加強工作規範,提升業務水平。加強就業資訊化建設,豐富和完善就業管理服務功能,運用就業資訊化建設的成果,充分發揮輔助決策作用,為就業工作者提供準確的資料查詢和分析工具,使就業工作更合理、更有效,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更快更有針對性地滿足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要求。

第三篇:就業質量相關分析

從“學生”視角綜合評價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可以較全面的瞭解畢業生當前的就業現狀及其競爭優劣勢。其中,畢業生對自身就業質量評價指標包括薪酬情況、目前工作與所學專業的相關情況、對目前工作的滿意度和目前工作與自身職業期待的吻合情況。相關統計分析結果如下所示。

一、畢業生就業質量相關分析

(一)薪酬水平

20xx屆畢業生轉正後的稅前月均收入為5731.47元,研究生的稅前月均薪酬水平最高,為7836.53元/月;專科生和本科生稅前月薪區間均集中在4001-6000元,其比例分別為39.80%和58.47%;而研究生月薪區間則主要集中在8001-10000元,佔比為34.07%。

圖3- 1 20xx屆畢業生稅前月薪水平(單位:元/月)

圖3- 2 20xx屆畢業生稅前月薪區間分佈

注:薪酬包括能折算為現金的工資、福利等。

(二)專業相關度

學校20xx屆畢業生目前就職崗位與所學專業的相關度較高,為81.88%。其中研究生專業相關度最高,達到90.41%,可見研究生所學專業知識及技能與實際工作的契合度較高,能夠學以致用。

圖3- 3 20xx屆畢業生專業相關度分佈

注:相關度=“很相關”佔比+“比較相關”佔比+“一般”佔比。

(三)工作滿意度

學校20xx屆畢業生對目前工作的滿意度處於較高水平,工作總體滿意度為98.24%。其中專科生和本科生對工作內容的滿意度最高,分別為95.43% 和98.62%,而研究生對職業發展前景滿意度最高,為99.32%。

圖3- 4 20xx屆畢業生對工作的滿意度

注:滿意度=“很滿意”佔比+“比較滿意”佔比+“一般”佔比。

(四)自身職業期待吻合度

20xx屆畢業生目前所從事的工作與自身職業期待的吻合度為94.83%,其中研究生的職業期待吻合度最高(97.25%),可見目前已落實的工作整體比較符合自身的就業期望。

圖3- 5 20xx屆畢業生自身職業期待吻合度

注:職業期待吻合度=“很符合”佔比+“比較符合”佔比+“一般”佔比。

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

將學校畢業生質量測量主體放到用人單位身上,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畢業生的質量,進而更加全面地反映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建立畢業生質量外部測評體系,對於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和完善具有積極意義。

(一)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

用人單位對學校畢業生的工作表現滿意度為98.25%,其中評價為“很滿意”的佔比相對較高,為38.60%。滿意度均值為4.20(5分制)。

圖3- 6 用人單位對20xx屆畢業生的滿意度

資料來源:第三方機構新錦成-20xx屆畢業生用人單位調查。

(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能力素質的評價

用人單位認為學校20xx屆畢業生“學習能力”較強,所佔比例為75.22%;其次是“團隊合作”(62.83%)及“誠信堅韌”(67.52%)。

圖3- 7 用人單位對20xx屆畢業生能力素質的優勢評價

注:該題目為多選題,因此選項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

資料來源:第三方機構新錦成-20xx屆畢業生用人單位調查。

(三)用人單位認為畢業生應加強的能力素質

用人單位認為本校畢業生應注重加強“創新能力”(48.94%)、“專業知識和能力”(47.52%)和“組織領導”(39.72%)這三方面的能力素質。

圖3- 8 用人單位認為20xx屆畢業生需加強的能力素質

注:該題目為多選題,因此選項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

資料來源:第三方機構新錦成-20xx屆畢業生用人單位調查。

第四篇:就業發展趨勢分析

一、就業情況良好,就業率穩定保持較高水平

學校20xx屆至20xx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始終保持較高水平,連續三年均在98.00%以上,就業情況較好。學校將繼續堅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辦學模式,為畢業生的成功就業提供了保障。

圖4- 1 20xx-20xx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 圖4- 2 20xx-20xx屆各學歷畢業生就業率

從不同特徵群體就業率看,近三年來,女生就業率均高於男生;而20xx屆本地生源畢業生就業率與去年相比有所提升,略高於外地生源畢業生。

圖4- 3 20xx-20xx屆男/女畢業生就業率 圖4- 4 20xx-20xx屆本/外地生源畢業生就業率

二、協議就業為主要畢業去向,且呈現上升趨勢

從畢業去向變化趨勢來看,協議就業為畢業生主要選擇,且呈現穩步上升趨勢,20xx屆畢業生協議就業比例達到85.24%,高出20xx屆0.21個百分點,高出20xx屆0.7個百分點。這主要歸功於學校主動拓寬就業渠道、積極推動校企合作以及科學引導畢業生擇業觀念等一系列就業工作舉措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圖4- 5 20xx-20xx屆畢業生畢業去向變化趨勢

三、畢業生以留滬就業為主,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20xx屆畢業生留滬就業比例較去年相比略有提升,且近三年畢業生留滬就業比例均處於75.00%以上。留滬就業成為學校畢業生就業地區選擇的主要方向,熟悉的人文環境和良好的經濟發展趨勢都為畢業生建立了可靠的社會支援體系;同時也得益於學校不斷加強與當地政府、企業的合作,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帶動和促進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圖4- 6 20xx-20xx屆畢業生就業地區分佈對比

四、職業分佈呈現多元化,製造業仍為主流

從職業分佈方面來看,“工程技術人員”仍為20xx屆畢業生就業的主流,佔比為50.13%;從事其他職業型別的畢業生也較多。多元化的職業分佈是學校始終堅持以服務現代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不斷完善教學體系,使人才培養符合其專業特色與社會需求的重要體現。

圖4- 7 20xx-20xx屆畢業生主要就業職業分佈對比

從就業行業分佈趨勢來看,仍以“製造業”為主(30.89%),且比去年有所上升,從事其他行業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畢業生也較多,行業分佈呈現多樣化。其中20xx屆畢業生中“批發和零售業”佔比較20xx屆高2.92個百分點。

圖4- 8 20xx-20xx屆畢業生就業行業分佈對比

五、依託中小企業、國有企業合理分配人才資源

中小企業為歷屆畢業生就業主戰場,佔比均在50.00%以上;一方面,這與我國近年來扶持中小微企業的快速發展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也得益於學校主動與中小企業及重點國有企業聯絡,構建合作新模式,為畢業生拓寬了就業渠道、提供了就業機會。

第五篇:就業對教育教學的反饋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高度重視就業對人才培養、招生及專業設定、就創業服務的反饋與指導,為建立和完善畢業生對人才培養的反饋機制,瞭解他們對母校的滿意度、推薦度以及對學校教育教學、產學合作和就創業服務的評價。這些調查將為學校有關部門在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等方面提供資料支援。具體內容如下所示。

一、對人才培養的影響

(一)畢業生對人才培養的評價

母校的滿意度:98.12%的畢業生對母校感到滿意,總體滿意度較高。其中,專科生對母校的滿意度為97.33%,本科生對母校的滿意度為98.40%,研究生對母校的滿意度為96.76%。

注:滿意度=“很滿意”佔比+“比較滿意”佔比+“一般”佔比。

母校的推薦度:68.26%的20xx屆畢業生願意向他人推薦自己的母校;26.27%的畢業生不確定是否向他人推薦母校;僅有5.46%的畢業生不願意向他人推薦母校。

圖5- 2 20xx屆畢業生對母校的推薦度

注:推薦度=“願意”佔比。

母校教育教學的滿意度:97.70%的畢業生對母校教育教學總體感到滿意;其中,專科生對母校教育教學總體的滿意度為97.33%,本科生對母校教育教學總體的滿意度為98.01%,研究生對母校教育教學的滿意度為95.14%。從均值來看,均處於3.90分以上(5分制),偏向或處於“比較滿意”水平;可見學校多元化人才培養機制的合理性及科學性,為畢業生更好地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圖5- 3 20xx屆畢業生對母校教育教學的滿意度評價

注:滿意度=“很滿意”佔比+“比較滿意”佔比+“一般”佔比。

實踐教學環節滿意度:20xx屆畢業生對母校實踐教學環節評價較高,96.24%的畢業生對母校實踐教學環節的滿意度處於一般及其以上水平;其中專科生對母校實踐教學環節的滿意度為97.54%,本科生對母校實踐教學環節的滿意度為96.10%,研究生對母校實踐教學環節的滿意度為95.13%。可見學校實踐教學內容、實驗室/實踐基地、實習內容等方面均得到了畢業生的廣泛認可。

圖5- 4 20xx屆畢業生對實踐教學環節的評價

注:滿意度為選擇“很滿意”、“比較滿意”和“一般”的人數佔此題總人數的比例。

對母校任課教師的滿意度評價: 20xx屆畢業生對母校任課教師的總體滿意度為98.38%;各學歷畢業生對母校任課教師的滿意度均處於96.00%以上,均值均在3.90分以上(5分制),偏向或處於“比較滿意”水平。具體方面來看,畢業生對母校任課教師各方面的滿意度評價均在4.00分以上,可見母校任課教師教學態度、教學方式方法、教學內容及與畢業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方面均得到畢業生的普遍認可和高度評價。

注:評價維度包括“很不滿意、比較不滿意、一般、比較滿意和很滿意”;其中,滿意度為選擇“很滿意”、“比較滿意”和“一般”的人數佔此題總人數的比例。另外針對畢業生的反饋分別賦予1-5分(“很滿意”=5分,“很不滿意”=1分),計算其均值。

(二)畢業生對產學合作教育的評價

產學合作教育是學校多年來凝練形成的辦學特色。學校堅持育人為本,以服務現代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通過“完善教學組織體系”、“升級‘四協同’辦學模式”、“打造學科專業教育平臺”等一系列措施持續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建產學合作的高等工程教育體系。本次調查了畢業生對學校產學合作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評價,調查資料顯示,96.45%的畢業生認為學校產學合作教育環節具有一定的效果,92.66%的畢業生認為學校產學合作教育對就業具有一定促進作用。

(三)人才培養改進措施

學校堅持構建以產學研戰略聯盟為平臺,學科群、專業群對接產業鏈和技術鏈,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構築與行業企業協同育人、協同辦學、協同創新、協同就業的“四協同模式”,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等工程應用型人才,成為優秀工程師和工程服務人才的搖籃。對20xx屆畢業生的調研結果顯示:20xx屆畢業生對母校的滿意度達到98.12%,68.26%的畢業生願意向他人推薦自己的母校;畢業生對母校教育教學的總體滿意度為97.70%,對母校實踐教學環節的滿意度為96.24%;畢業生對任課教師各方面的滿意度均在96.00%以上。學校將充分發揮辦學優勢,進一步加強產學合作力度,積極尋找更多優質企業聯合辦學,逐漸提升學校的社會知名度和認可度。與此同時,多從學生實習效果等方面瞭解目前產學合作存在的優勢與弊端,緊跟市場需求調整人才培養定位,堅持“四協同”辦學模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專業實踐能力。

二、對招生和專業設定的影響

就業率和就業質量能相對直觀地反映出專業的社會需求和社會認可度,並且直接影響著專業填報的熱度;專業相關度是衡量大學生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有效程度的重要指標,反映的是學校專業設定與社會需求的脫節及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差異。因此學校應建立健全專業設定、建設和監測管理機制,增強專業建設與社會需求的良性互動,形成就業與招生的聯動發展格局。一方面,學校可結合就業率及專業對口度較低專業歷年的就業狀況、未來的發展空間和社會需求情況,考慮是否採取調整專業的招生規模、專業結構或者優化專業課程設定的措施;另一方面,學校可適當增大優勢專業的招生比例,增開人才缺口較大的專業,重點建設特色專業,發揮學校特色優勢。

三、對就創業服務工作的影響

(一)對就創業服務工作的評價

畢業生對學校就業指導服務的滿意度:學校20xx屆畢業生總體對學校各項就業指導服務的總體滿意度均在97.00%以上;其中滿意度最高的三方面是“職業諮詢與輔導”、“校園招聘會宣講會”和“釋出的招聘資訊”。一方面表明學校就業指導服務工作得到了畢業生的認可;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學校就業工作在促進畢業生順利就業、高質量就業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圖5- 8 20xx屆畢業生對學校就業指導服務的評價

畢業生對學校創業指導服務的滿意度:20xx屆畢業生總體對母校各項創業教育/指導服務的滿意度均在93.00%以上,其中滿意度最高的是“創業課程和講座”。

圖5- 9 20xx屆畢業生對創業教育/指導服務的滿意度

用人單位對學校就業服務工作的滿意度:用人單位對本校就業服務工作的滿意度為96.38%;其中29.71%的用人單位對學校就業工作表示“很滿意”,48.55%的用人單位對學院就業工作表示“滿意”。可見,用人單位對本校就業工作的滿意度較高。

注:滿意度為選擇“很滿意”、“滿意”和“一般”的人數佔此題總人數的比例。

資料來源:第三方機構新錦成-20xx屆畢業生用人單位調查。

(二)就創業服務工作改進措施

學校注重就業指導服務水平的提升,每年根據畢業生問卷調查的反饋,聚焦問題實施改善。根據調查顯示,20xx屆畢業生對母校各項就業指導服務的總體滿意度均在97.00%以上,對母校各項創業教育/指導服務的滿意度均在93.00%以上。

學校將繼續整合各方資源,多措並舉,為畢業生提供全方位立體化的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第一,繼續提高就業指導水平和服務能力,增強就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第二,加強資訊平臺建設,進一步擴大就業資訊網的普及覆蓋率,為畢業生提供更便捷的就業服務;第三,提高招聘活動質量,引入專業對口的行業領先企業,為學生提供更多優質崗位;第四,豐富生涯教育活動形式,開展體驗式生涯活動、模擬求職大賽、生涯人物訪談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生涯意識、提高職業規劃能力,促進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創業。

調研報告範文3000字 篇11

一、**市保健品市場整體情況

1. **市區總人口數為280萬,本次考察的物件為16-65週歲之間的居民,佔**市總人口數的75.3%,相當於211萬人。在過去一年中,有56.8%的居民消費過保健品。從消費保健品的型別來看,滋補類保健品消費者最多(有47.6%的消費者在過去一年中消費過滋補類保健品);其次是美容養顏類保健品(16.0%);消費大腦神經類保健品的消費者有12.1%;消費補腎類保健品的有9.0%;消費心血管保健品的有2.4%。

2. 在滋補類保健品中,蜂產品與參類產品的消費者最多。在過去一年中有34.2%居民消費過蜂王漿等蜂類產品,有30.8%的居民消費過參類產品。在蜂類產品中,老山蜂王漿凍乾粉在**市場上佔有絕對優勢,92.9%的消費者曾購買過老山蜂王漿凍乾粉。而參類產品中萬基洋蔘和金日洋蔘在**市場上具有相對優勢, 61.4%的消費者曾購買過萬基洋蔘,37.0%的消費者曾購買過金日洋蔘。

3.在消費美容養顏類保健品的消費者中,12.1%的消費者購買過太太口服液,10.9%的消費者購買過排毒養顏膠囊。

4.在消費大腦神經類保健品的消費者中,有42.0%的消費者購買過腦白金,購買腦輕鬆和阿拉斯

加深海魚油的消費者均佔20.0%,購買忘不了和三勒漿的消費者均佔14.4%,而其他的大腦神經類保健品在**市場上處於相對劣勢。

5. 在補腎類保健品市場上,匯仁腎寶、御蓯蓉和六味地黃丸處於相對優勢,在過去一年內購買過這三種產品的消費者比例分別是51.4%、48.6%和13.5%。

6. 預防和輔助治療心血管疾病類保健品的市場空間相對其他類保健品市場而言要小,在這類保健品中以北大富硒康最受歡迎。

二、品牌知名度、購買率和廣告表現分析

1.調查顯示:保健品市場知名度與廣告認知呈正相關關係,也就是說廣告認知程度越高,則相應的知名度也高,但高知名度並不意味著高購買率。

2.在滋補類保健品中,購買知名比如下:

2.1 蜂類產品

品牌/產品 購買率(%) 知名度(%) 購買知名比(%)

老山蜂王漿凍乾粉 55.4 78.6 70.48

三精蜂王漿凍幹含片 3.6 46.6 7.73

北京人蔘蜂王漿 2.5 12.6 19.84

蜂乃寶 0.8 6.1 13.11

從上表可以看出,老山蜂王漿凍乾粉無論在購買率、知名度還是購買知名比等方面都高居榜首,在**市場上處於絕對優勢。而三精蜂王漿凍幹含片雖然在購買率方面處於相對劣勢,但它在大量的廣告、促銷等活動的衝擊下形成了較高的知名度,侵分**市場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若三精有效地加強促銷力度,在一段時期內有可能會出現銷售額較大幅度的增長,但這種增長的幅度有多大,實現增長需要的時間要多久,還應考慮消費者對老山產品的滿意程度以及消費者轉換品牌的阻力,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的市場研究來提供依據。

2.2 參類產品

品牌/產品 購買率(%) 知名度(%) 購買知名比(%)

萬基洋蔘 32.8 83.3 39.38

康富來洋蔘 20.2 68.7 29.40

金日洋蔘 19.8 77.9 25.29

富元洋蔘 1.3 7.0 18.57

從上表可以看出,萬基洋蔘在參產品市場上具有明顯的優勢,其購買率、知名度、購買知名比均遠高於其他三個品牌;金日洋蔘的知名度較康富來洋蔘要高近10個百分點,但在轉化為有效購買方面卻比康富來洋蔘還低;富元洋蔘相對而言是弱勢品牌,競爭力較弱。總的來說,參類保健品購買知名比較其他類產品高,說明這類產品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2.3 其他類滋補保健品

品牌/產品 購買率(%) 知名度(%) 購買知名比(%)

紅桃K 12.2 77.4 15.76

養生堂龜鱉丸 9.7 72.6 13.36

朗力福純蛇粉 3.4 19.9 17.09

山東阿膠 1.3 31.8 4.09

從上表可以看出,紅桃K的知名度最高,但在轉化為有效購買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朗力福純蛇粉的知名度最低,但在轉化為有效購買方面卻優於紅桃K和養生堂龜鱉丸。山東阿膠作為老產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其購買率太低,有必要調整其營銷策略。

2.4 從廣告角度來看,**市滋補類保健品市場萬基洋蔘的廣告效果最好,金日洋蔘次之。老山蜂王漿凍乾粉的廣告效果相對較差,而知名度和購買率較高,這說明老山作為本土產品在消費者心中有較強的地位,但同時也可以看出老山蜂王漿凍乾粉在廣告策略方面有必要進行適當的調整以適應市場需求。

3. 美容養顏類保健品

3.1以女性為基準的購買率、知名度與購買知名比

品牌/產品 購買率(%) 知名度(%) 購買知名比(%)

排毒養顏膠囊 7.9 75.9 10.41

太太口服液 6.1 87.7 6.96

朵爾膠囊 5.3 74.1 7.15

隆力奇純蛇粉 4.8 53.9 8.91

美膚沖劑 0.9 43.0 2.09

柔依羊胎精華素 0.9 46.9 1.92

希力丹蔘酮 0.4 7.9 5.06

上藥珍珠粉 0.4 9.6 4.17

從上表可以看出,美容養顏類保健品的女性購買率相對於滋補類保健品來看要小得多。相對來說,排毒養顏膠囊的購買知名比最高,這可能與其強大的廣告攻勢和相對較低的價格有關。太太口服液、朵爾膠囊仍是這一細分市場的強勢品牌,但購買知名比較低,若加強促銷力度可在市場上有更佳表現。隆力奇作為江蘇品牌在這一市場上表現突出,遙遙領先於其後的柔依,其終端市場運作也是比較成功的。柔依的購買知名比較低,有必要加強促銷工作。

3.2 以男性為基準的購買率、知名度、購買知名比

品牌/產品 購買率(%) 知名度(%) 購買知名比(%)

太太口服液 3.8 78.3 4.9

隆力奇純蛇粉 2.7 40.2 6.7

朵爾膠囊 1.6 62.7 2.6

美膚沖劑 0.5 21.7 2.3

柔依羊胎精華素 0.5 22.8 2.2

排毒養顏膠囊 0.5 56 0.9

上藥珍珠粉 0.0 6.0 0.0

從上表可以看出,男性購買者購買美容養顏類保健品主要是太太口服液、隆力奇純蛇粉、朵爾膠囊、柔依羊胎精華素等,這類保健品一般是為了贈送女性而購買,而其中太太口服液是最受男士歡迎的禮品。

3.3 廣告效果方面,太太口服液的廣告接觸率最高為64.8%,其次是朵而膠囊53.4%;如果只考慮女性的廣告接觸率,太太口服液的接觸率最高,為71.9%,其次為朵而膠囊,為60.5%。詳細資料如下:

品牌/產品 廣告整體接觸率(%) 只考慮女性的廣告接觸率(%)

太太口服液 64.8 71.9

朵爾膠囊 53.4 60.8

排毒養顏膠囊 41.3 50.4

隆力奇純蛇粉 25.7 32.5

柔依羊胎精華素 22.8 29.4

美膚沖劑 18.0 25.0

希力丹蔘酮 3.4 3.5

上藥珍珠粉 2.4 3.5

朵朵紅 1.2 2.2

與3.1 比較分析,市場表現最突出的都是廣告接觸率高的品牌;而排毒養顏膠囊更以廣泛的消費者定位和較低的價格贏得了銷售量的優勢。

4.大腦神經保健品

4.1 購買率、知名度與購買知名比

品牌/產品 購買率(%) 知名度(%) 購買知名比(%)

腦白金 8.8 88.6 9.93

阿拉斯加深海魚油 4.2 25.7 16.34

腦輕鬆 4.2 74.5 5.64

忘不了 2.9 56.6 5.12

三勒漿 2.9 57.5 5.04

康麥斯卵磷脂 0.8 4.4 18.18

敖東安神補腦液 0.8 21.4 3.74

歐德活腦素 0.8 12.1 6.61

恆壽堂魚油 0.4 15.5 2.58

褪黑素 0.4 3.4 11.76

從上表可以看出,腦白金、腦輕鬆、三勒漿、忘不了是這一細分市場的領導品牌。從產品的宣傳來看,腦輕鬆、三勒漿、忘不了這幾個產品都主要針對處於“考試中的學生”。

4.2 從廣告效果的角度來分析,腦白金、腦輕鬆、忘不了、三勒漿具有較高廣告認知度。廣告認知度分別是68.7%、57.0%、40.8%和32.5%。而其他的大腦神經類保健品的廣告認知率相對要低得多。

5.補腎類保健品

5.1 購買率、知名度與購買知名比

品牌/產品 購買率(%) 知名度(%) 購買知名比(%)

御蓯蓉 8.0 60.4 13.25

六味地黃丸 7.6 30.8 24.68

匯仁腎寶 2.1 65.5 3.21

三金片 0.4 20.6 1.94

神迪鹿胎寶 0.4 29.9 1.34

(注:還有部分補腎類保健品因購買率、知名度太低而未在上表中列出。)

從上表可以看出,匯仁腎寶、御蓯蓉在大量廣告的衝擊下已取得了較高的知名度。但對於匯仁腎寶來說高的知名度沒有有效地轉變為購買,這說明匯仁腎寶應加強促銷力度。六味地黃丸雖然知名度相對要低,但知名度能有效轉化為購買,適當增加廣告量和促銷則該產品將帶來可觀的利潤。

三、消費行為和市場細分

1.消費行為分析

1.1 有85.7%的消費者在購買事先確定保健品品牌,到購買地點再確定要購買的品牌僅佔7.6%,這說明長期、系統的品牌建設工作是保健品營銷的關鍵,因而企業應努力使自己的品牌在消費者心中佔據優勢地位。

1.2 藥店和超市是消費者購買保健品的主要場所,44.1%的消費者在藥店購買保健品,38.8%的消費者在超市購買保健品。

1.3 消費者服用保健品後一般都會產生持續的消費行為,有62.4%的消費者一旦服用保健品則會長期服用或經常服用。

1.4 消費者在消費保健品方面容易形成品牌忠誠度,有53.2%的保健品消費者“只服用一個牌子”,33.0%的保健品消費者“比較固定服用兩三個牌子”,只有13.8%的保健品消費者“基本沒有固定的牌子”。這些資料表明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較高,一個新的品牌要進入市場往往須憑藉鉅額的廣告經費和強力促銷才能站穩腳跟。

2. 市場細分分析

2.1 蜂產品市場(包括蜂王漿、蜂蜜、蜂乳等)

2.1.1 隨著消費者年齡的增加,蜂產品的消費比例呈增加的趨勢;

2.1.2 蜂產品消費與消費者的性別無顯著關係;

2.1.3 消費者的學歷高低對蜂產品的消費沒有影響;

2.1.4 消費者的職業蜂產品的消費有顯著的關係,企業管理人員、機關/事業行政單位的人員和離/退休的人員購買蜂產品比例比其他職業者要高;

2.1.5 消費者個人收入水平與其對蜂產品的消費之間沒有顯著的關係,但消費者的家庭收入水平對蜂產品的消費有明顯的影響,研究發現:中等偏低收入水平購買蜂產品的比例相對較高;(注:**個人平均月收入為980元)

2.1.6 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程度越高,其購買蜂產品的比例就越高;對價格的關注程度程度越高,購買蜂產品的比例越高,這從另一個方面說明蜂產品在是一種大眾的滋補保健品;

2.1.7 消費者在流行時尚、廣告、和資訊等方面的取向和蜂產品的消費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2.2 參產品市場

2.2.1 消費者的年齡對參產品的消費有明顯的影響。研究發現:中老年人消費參產品比例高於年輕人;

2.2.2 性別對參產品的消費沒有影響;

2.2.3 消費者學歷的高低與參產品消費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2.2.4 消費者的職業與參產品消費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研究發現:企業管理人員、機關/事業行政管理人員、公務員/祕書、個體戶等職業者消費參產品的比例高於其他職業者;

2.2.5 消費者個人收入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對參產品的消費沒有明顯的影響;

2.2.6 從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參產品購買之間的關聯度來看,居民的健康意識對參產品的消費有明顯的影響,也就是消費者對自身的健康越關注,其購買參產品的可能性越大;而其他方面的特徵如廣告、價格、資訊、流行時尚對消費者在參產品的消費上沒有影響。

調研報告範文3000字 篇12

工業機器人是智慧製造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工業機器人產業持續快速發展,20__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再創新高。日本、歐洲等地區的廠商加速規模擴張和技術創新。20__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區建設持續升溫,領軍企業積極開展核心技術的攻關及其產業化應用。但是,我國機器人產業仍存在產業基礎薄弱、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低等問題。未來,我國應加強工業機器人產業規劃、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強化配套支撐、推動自主品牌機器人的市場化應用。

一 工業機器人產業概況

(一)工業機器人簡介

1.工業機器人的定義

工業機器人是集機械、電子、計算機、感測器、人工智慧等多學科先進技術於一體的自動化裝備。自20世紀60年代美國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工業機器人以來,機器人技術及產品迅速發展,已廣泛應用於汽車製造業、電子電氣製造業和金屬製品業等領域。不同的組織和機構對工業機器人的定義不完全相同,但均體現了工業機器人可程式設計、仿人功能、通用性的特點。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將工業機器人定義為一種自動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程式設計能力的多功能操作機。ISO8373進一步解釋,工業機器人具有自動控制、再程式設計和多用途功能,有多個可程式設計軸,在工業自動化應用中可以固定或移動。

美國機器人協會(RIA)認為,工業機器人是搬運材料、零件、工具等可再程式設計的多功能機械手,通過呼叫不同程式來完成各種工作任務的特種裝置。

日本機器人協會(JARA)認為,工業機器人是一種具有記憶裝置和末端執行器的、能轉動並通過自動完成各種移動來代替人類勞動的通用機器。

2.工業機器人的產品分類

工業機器人的產品分類方式多種多樣。按臂部運動形式的不同,工業機器人可以分為四種:直角座標型只有移動關節;圓柱座標型有移動關節和一個轉動關節,可做升降、迴轉和伸縮動作;球座標型有移動關節和兩個轉動關節,可以迴轉、俯仰和伸縮;關節型有多個轉動關節。按應用領域的不同,工業機器人可以分為:弧焊機器人、電焊機器人、噴塗機器人、碼垛機器人、搬運機器人、裝配機器人、檢測機器人和其他機器人等。此外,按受控方式的不同,還可以分為點位控制型和連續控制型等。

目前,我國企業主要銷售座標型機器人,屬於低端工業機器人產品,佔國內企業銷售量的40%以上。國外企業在我國市場主要銷售多關節型機器人,屬於當前國際市場的主流產品,佔外國企業在我國銷售量的80%以上。

(二)工業機器人產業鏈

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主要包括研發設計、核心零部件製造、本體制造、系統整合和行業應用等部分。上游的核心零部件製造是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包括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三部分(見圖1)。

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在系統整合環節具有相對優勢,而核心零部件製造是相對薄弱的環節。以精密減速器為例,歐洲和日本均已實現了減速器的自主化生產,減速器僅佔國際品牌工業機器人單體成本的1/6。而國產減速器技術工藝相對落後,高價進口減速器約佔成本的1/3,大幅高於國際品牌。

二 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及動態

(一)工業機器人產業規模

根據IFR統計,20__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銷量為178132臺,同比增加12%,銷量為歷史最高水平。IFR預測,20__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銷量將達到20萬臺左右,同比增加15%。20__~20__年,工業機器人的安裝量將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長(見圖2)。

從各大洲工業機器人供應量及預測看,亞洲/澳大利亞將是工業機器人供應量最大的地區。一方面,由於日本、韓國等亞洲生產大國將持續領跑地區的工業機器人產業,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產業也呈迅速發展的態勢,因此,亞洲地區的工業機器人產業仍將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地區國家,大力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市場空間廣闊,吸引大批國外生產商投資建廠、擴大產能。歐洲和美洲的市場相對飽和,未來將保持小幅增加、相對平緩的增長趨勢(見圖3)。

20__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約佔全球銷量的1/5。20__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的約70%集中在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和德國市場。其中,中國的購買量達到36560臺,同比增加59%,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IFR預測,中國20__年工業機器人的安裝量將增至10萬臺。外資企業是中國市場的主要供應商,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統計,20__年,國內企業在我國銷售工業機器人約9500臺;而外資企業在我國的工業機器人銷售總量約2.7萬臺。20__年1~6月,國產機器人的銷售量為6400臺,是20__年全年的67%。

20__~20__年,歐洲機器人供應量複合增長率為4.5%。20__年,歐洲工業機器人銷量約為43300臺,同比增加5%,接近歷史最好水平——20__年的43800臺。其中,歐洲汽車製造業的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同比增加17%,成為帶動當年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從工業機器人的行業應用看,IFR的資料顯示,20__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密度(每萬名產業工人佔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為62臺/萬人;歐洲、美洲和亞洲的密度分別為82臺/萬人、73臺/萬人和51臺/萬人。其中,韓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全球最高,達到437臺/萬人,日本為323臺/萬人,德國為282臺/萬人。中國汽車製造業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從20__年的51臺/萬人增加到20__年的281臺/萬人,而其他行業的密度僅為14臺/萬人,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作為製造業大國,中國的人口紅利逐漸弱化,未來中國“機器換人”的潛在空間巨大。

近年來,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遍及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電子電氣製造業、工程機械製造業、金屬製品業和食品加工製造業等行業。在眾多製造業領域中,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最為旺盛,如圖5所示。20__年,全球汽車工業的機器人裝機量為69400臺,佔工業機器人全部銷售量的39%。

(二)工業機器人區域佈局

1.全球佈局

近年來,主要發達經濟體將包括工業機器人在內的智慧製造作為先進製造業的重要發展方向。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工業機器人技術日趨成熟,工業機器人成為一種標準裝置,廣泛應用於各領域。日本和歐洲是全球工業機器人的主要生產地,控制器、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等核心零部件已經實現了自主化生產。美國工業機器人企業基本滿足了本國60%的需求,在航天、軍工、汽車等領域的應用具有領先優勢。韓國大力推廣機器人技術在各行業的應用,在醫療行業,機器人的優勢明顯。

(1)日本是工業機器人的製造和出口大國。近年來,受日本國內市場趨近飽和以及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國內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乏力,未能恢復到20__年危機前的水平。根據日本機器人協會(JARA)的資料,20__年,日本工業機器人銷售總量100870臺,約佔全球銷售量的57%;銷售額為4023.43億日元,同比下降6.2%。從出口情況看,20__年,日本出口量為75933臺,同比增加1.6%;出口額達到2877億日元,佔全年銷售總額的71.5%,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對工業機器人需求的大幅提高。日本在20__年通過的《製造業白皮書》中強調,未來將重點發展製造業的尖端領域,加快機器人、下一代清潔能源汽車、再生醫療以及3D列印等行業的發展(見表2)。

在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方面,日本的Nabtesco和Harmonic是全球重要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其中,Nabtesco的機器人關節減速器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約為60%;中負荷及重負荷機器人用RV減速器的市場佔有率約90%。

(2)歐洲工業機器人企業實力強勁,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居於領先地位。歐洲的“火花”計劃到20__年,投入28億歐元研發民用機器人,創造24萬個就業崗位。200餘家公司約1.2萬名研發人員將參與該計劃,在農業、製造業、醫療、交通、安全和家庭等各個領域推廣使用機器人。德國“工業4.0”戰略將“智慧工廠”和“智慧生產”作為重要方向,將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和推廣應用作為融入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重要切入點(見表3)。

(3)美國機器人在軍用、汽車領域的應用優勢顯著。由於美國製造業的對外轉移,美國工業機器人雖然研發起步較早,但是推廣應用相對緩慢。近年來,美國非常重視機器人語言和智慧技術的研發應用,視覺、觸覺等人工智慧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軍事、航天、汽車工業等領域。代表企業有Adept Technology,American Robot等,可以滿足國內市場60%左右的需求。美國的“先進製造夥伴關係”計劃高度重視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將利用網路資訊科技的優勢,開發新一代智慧機器人。20__年,美國國防部擬推出的“國防創新計劃”將機器人列為軍工行業重要的技術改革創新方向。

(4)韓國工業機器人廠商佔全球5%左右的市場份額。韓國現代重工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廣泛應用於國內汽車、電子製造等行業,大幅提高了工業機器人的自給率。20__年,韓國公佈《機器人未來戰略戰網20__》,重點扶植第三代智慧機器人,縮小與日本、歐洲等領先國家和地區存在的技術差距,支援韓國工業機器人企業國際化,搶佔智慧機器人產業化的先機。

2.國內佈局

在機器人產業發展迎來利好的契機下,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投資迅速增長,各地產業園區的規劃和佈局陸續展開。隨著《關於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促進政策的出臺,我國各地方對工業機器人產業的投資大幅增加。目前,全國已有上海、重慶、天津、青島、沈撫新城等40多個城市計劃建設機器人產業基地(園區),在建機器人專案產能為幾十萬臺。瀋陽新鬆、上海新時達等一批國內龍頭工業機器人企業也加速在國內的生產佈局。

(1)東部: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區發展迅速

上海:打造“2+_”集聚發展格局。20__年,工業機器人被列為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上海市經信委給予企業自主研發費用20%的補貼,並且在土地和人才方面提供優先支援。目前,上海已經有ABB、發那科、庫卡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以及新鬆機器人、上海新時達等國內工業機器人廠商,形成了涵蓋研發、製造、整合、應用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未來,上海工業機器人產業將形成“2+_”的集聚發展格局:一是打造以康橋、金橋為核心的浦東機器人產業集聚區,發展壯大機器人技術研發、製造及系統整合;二是培育以顧村機器人產業園為核心的寶山機器人產業基地;三是依託骨幹企業,在金山、鬆、嘉定、閔行等區,建設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產業園。同時,加強應用推廣、公共創新平臺建設、人才培養和標準制定等。根據規劃,到20__年,上海將領跑國內的機器人產業,產業產值將達到600億~800億元。

蘇:工業機器人產業集聚效應顯現。蘇省工業機器人產業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零部件配套體系相對完善。目前,蘇省機器人研製企業已經超過50家,部分關鍵零部件已經能夠實現自主研發生產,南京、常州等地區集聚效應已經初步顯現。20__年,蘇省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達到450億元,20__~20__年,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0%。20__年12月,蘇省將工業機器人作為20__年度四個重點領域質量攻關課題之一,力圖增強龍頭企業的設計研發和製造整合能力,提升關鍵零部件配套水平,完善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帶動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預計到20__年,蘇省機器人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年均增長25%。

青島:建設國際機器人產業園。20__年,《青島市十大新興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__~20__)》將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目前,青島已有20餘家工業機器人企業,實現年產值約3億元,初步形成了環形胎面硫化翻新工業機器人、直角座標取料機械手、全液壓過載機器人、碼垛機器人、高速撿拾機器人、包裝機器人等優勢產品。青島國際機器人產業園已引進安川電機、新鬆機器人、軟控科捷等35個機器人專案,總投資約84.2億元。20__年,青島獲批成為首家國家機器人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根據規劃,青島將建設成為北方工業機器人產業基地。預計到20__年,機器人產業鏈基本形成,在機器人本體制造和整合應用等重點領域青島將成為全國重要的研發製造基地。

(2)中部:安徽成為國家機器人產業集聚試點

近年來,安徽工業機器人產業逐漸發展壯大,埃夫特等一批在國內有較強影響力的生產企業迅速崛起。同時,隨著工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淮汽車、奇瑞汽車、合力叉車等大型企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旺盛。20__年10月,國家批覆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實施方案,支援安徽打造機器人產業集聚試點。其中,試點將以埃夫特所在的蕪湖市為龍頭。為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機器人產業集聚區,蕪湖已規劃5000畝產業園,建設機器人本體及核心零部件研發製造、機器人系統及成套裝備整合應用等六大功能區域,計劃到20__年形成產業規模超200億元的蕪馬合工業機器人產業叢集。

(3)西部:重慶建設“機器人之都”

20__年,重慶提出建設“機器人之都”,並於20__年10月釋出了《關於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計劃到20__年,全市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初步形成集聚檢測設計平臺、系統整合、整機及關鍵零部件研發製造的綜合產業叢集,機器人產業基地初具規模。到20__年,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形成完善的產業體系,成為國內重要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基地,機器人產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在打造“機器人之都”的框架下,為實現錯位發展,重慶重點規劃工業機器人和配套功能區、特種機器人功能區、服務機器人功能區。目前,雙福工業園服務機器人功能區已有元譜機器人、社平科技等13家機器人系統整合企業落戶,年產值達2億元,4年後將超過50億元。

調研報告範文3000字 篇13

一、充分認識發展品牌農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當今日趨激烈的農產品市場競爭中,造就本站一批知名度廣、影響力大的農業名牌產品,是搶佔農村經濟發展制高點,加快推進農業市場化、商品化和專業化程序,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也是粗放農業轉變為生態農業、精品農業和高效農業的必然要求。r /> 第一、發展品牌農業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特點,有利於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改變傳統農業的“弱質性”,形成優勢產業創造了良好條件;

第二、發展品牌農業能充分體現農產品生產地區本站的資源特色和優勢,有利於提高產品質量,開啟市場銷路,提高經濟效益,發展區域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第三,發展品牌農業有利於滿足消費者的健康需求、品牌意識和追求高質量生活的需要,為消費者提供方便,有效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第四,建立品牌、樹立品牌有利於維護農業科技工作者的智慧財產權,使農業科技人員的智力勞動得到承認,從而進一步發揮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貢獻力。

二、我縣品牌農業發展情況及存在問題

(一)品牌農業發展現狀:

××縣位於江西省中部、鄱陽湖南岸,是省會南昌市的東大門,面積1971平方公里,人口79萬,轄21個鄉鎮,具有文化底蘊深厚、區位交通優越、資源生態一流、特色產業蓬勃的鮮明特點。境內有59.84萬畝山,91萬畝水,82.62萬畝耕地,號稱“三山三水三份田,一份道路和莊園”,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境內湖山壯美秀麗,氣候四季宜人,森林覆蓋率25.6%,具有一流的青山、一流的綠水、一流的空氣、一流的生態。尤其是面積達32萬畝的全國最大縣域內湖——軍山湖,更是××得天獨厚的資源財富,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被譽為××的北部明珠和綠色聚寶盆。我縣現有綠色食品a標誌一個:雨飛牌本站純天然飲用礦泉水;有機產品AA標誌十四個:永湖牌黑芝麻、軍山湖牌翹嘴、鯿魚、鯉魚、鯽魚、中華絨螯蟹、鱅魚、草魚、鱖魚、黃顙魚、銀魚、河蚌、清蝦、甲魚;十二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中糧江西米業有限公司蒸穀米生產基地、江西省鄱湖實業有限公司藜蒿基地、軍山湖清水大閘蟹養殖基地、江西省××縣皖贛特種水產開發有限公司軍山湖東港湖汊魚蟹養殖基地、江西省××縣青嵐湖水產養殖基地、××縣衙前菌菇基地、××縣南臺蔬菜基地、××縣淑萍大棚蔬菜基地、南昌市馬蘭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生豬基地、××縣新輝煌養殖場生豬基地、江西省國恩賓館生豬基地、××縣茅崗春風良種場基地;三個無公害產品認證:清水大閘蟹、黃顙魚、鱅魚:五個典型的“一品”村:溫圳鎮湖南朱家村養雞專業村、衙前鄉貫坑村本站菌菇種植專業村、泉嶺鄉倉頭村甲魚養殖專業村、前坊鎮茅崗焦家養豬專業村、三裡鄉愛國村網箱養鱔專業村;九個農副產品基地:生態畜牧小區、河蟹養殖基地、珍珠養殖基地、食用菌生產基地、雙低油菜生產基地、黑芝麻生產基地、果業生產基地、油茶生產基地、藥材生產基地;三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大米加工—中糧江西米業、糧食加工—××縣糧友綠色食品有限公司、食用菌加工—××縣食用菌開發責任有限公司。

目前,中糧江西米業有限公司大米生產能力居亞洲之首,公司已獲得“省級龍頭企業”、“優秀農業龍頭企業”證書,並被iso9001haccp管理體系認證,生產的“金地牌”蒸穀米遠銷國內外; “軍山湖清水大閘蟹”取得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證書和“著名商標”、“江西名牌產品”等稱號;“香廬峰”牌菌菇是“江西省知名品牌”,取得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證書;“賢湖牌”大米、黑芝麻也是聞名遐邇、響譽中外的綠色食品。××已成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瘦肉型豬生產基地”、“全國淡水漁業重點縣”、“國家河蟹生產出口基地”、“特色農業國家綠色食品(黑芝麻)標準化生產基地”、“江西省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南昌市都市型農業綠色環保生物食品生產基地”、“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通過包裝和品牌宣傳,我縣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一些歷史悠遠、具有傳統特色的傳統農業品牌產品已被越來越多的經銷商和消費者所熟知和了解,農業品 牌效益逐步顯現,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縣發展品牌農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農業創牌工作缺乏統一規劃和指導,農產品品牌較為混雜,存在“小、散、弱”現象,管理難度大。

二是農民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品牌意識淡薄,求精求高意識不強。不少農副產品尚停留在出售原成品或初級加工品階段,加

工精度和開發深度不夠,科技含量不高。一些傳統食品守舊有餘,創新不足,影響了產品和品牌的生命力。

三是農業標準化工作滯後,產品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較低。即使是獲得註冊的品牌農產品,其生產、加工等各環節仍是常規生產、傳統做法。

四是對名牌產品廣告宣傳力度不夠,資金投入不足,使得名牌不名,品牌作用難以發揮。

五是農民營銷觀念與方式陳舊,產品流通渠道單一。

三、發展品牌農業的對策措施

(一)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引導和服務、完善創牌體系。

1、轉變政府職能,為品牌農業創造良好環境。縣裡要成立專門機構,認真制定××縣農業品牌發展規劃,督促有關部門、社會中介組織、各類經紀人和生產基地共同把培植名牌、發展名牌、保護名牌工作落到實處。各類農村投資專案的安排、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和推廣、農產品基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退耕還林還草等,都要與品牌農業發展有機地結合,並加大扶持力度。要安排專項經費,對獲得省級以上名牌農產品稱號的有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給予適當獎勵。對申報使用綠色食品成功的企業,應採取以獎代補的辦法,給予企業適當的獎勵。對農產品註冊商標及農產品質量監測認證的費用均應給予適當補助或扶持。

2、加快引導步伐,推進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尤其要尊重農戶對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在自願、有償、依法、規範的原則下,正確引導,加強管理,適應產業化發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

3、加強部門協作,形成發展品牌農業的合力,為名牌農產品企業發展提供寬鬆環境。發改委、農業、財政、稅務、工商、技術質量監督、環保、衛生防疫、金融等相關部門,要及時有效地提供政策服務、技術服務、資訊服務。尤其在稅收、信貸、商標註冊及各種管理費用收取上給予農業龍頭企業一定的傾斜,為企業提供寬鬆環境,促進企業快速發展。

(二)圍繞資源優勢,打造特色品牌。

1、突出區域佈局。根據我縣農業經濟佈局,要優化調整區域產業佈局,不搞“小而全”,不搞重複佈局,該調整的立即調整,該優化的馬上優化,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要求,把優勢主導產業做大做強,以科學佈局來實現產業開發的規模效應。

2、發展特色農業名牌產品。發展農業特色名牌產品必須緊緊圍繞全縣農業結構調整的總體目標,立足資源、區域優勢,培育特色基地,加快農業產業化程序,綜合運用經濟、行政等手段,著力提高農產品的產品質量、市場佔有率、科技水平、品牌知名度,集中力量扶持、發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名牌產品。

3、要切實加強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基地建設要充分調動農戶、龍頭企業、區域性合作組織和各方面的積極性,高起點規劃,多渠道籌資,建立和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在農戶家庭經營的基礎上,走“小規模,大群體”的路子,加強糧食、水果、畜牧水產等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相關部門要將生產基地建立與各類農業基礎設施投入、農業綜合開發、生態農業、扶貧開發、農業產業化專案、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技術推廣和技術改造等專案資金捆綁起來使用,並予以重點支援。

(三)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加大名牌產品宣傳塑造力度。

我縣著名的農產品種類很多,且多具有悠久的歷史,很有地方特色,但就是生產形不成規模,市場形不成影響,其原因就是品牌不響,名氣不大。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重視對名牌農產品的“包裝”,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名牌農產品的知名度。一是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新聞媒體,擴大名牌農產品的社會影響。二是積極參與各種農產品展銷會,開展節假日促銷宣傳;三是舉辦名牌農產品文化節活動等,把名牌農產品的名聲做大、做響、做強。在宣傳工作中注重品牌文化、品牌形象的宣傳,從註冊商標,到產品包裝全過程都要注重品位、檔次和預期效果,不斷擴大××名牌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四)加強培訓引導,抓好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

1、加大對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的宣傳引導和培訓教育力度,促使其充分認識到農業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儘快提高素質、轉變觀念、掌握技術,改變原有粗放管理和生產方式,自覺地走農業創品牌之路。

2、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建立起一套規範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使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後都有技術標準作為技術依據,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要加快建立農產品檢測監督網路,使產品品種標準、質量分級、專用標準,生產技術規程、藥物殘留等符合安全衛生標準;大力開發好綠色資源,建好綠色基地,積極組織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基地面積。

(五)加快流通體系建設,開拓營銷市場。

進一步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建立健全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和網路,通過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營銷活動,搞活農產品流通,不斷擴大我縣名牌農產品的影響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充分發揮名牌產品對全縣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一是加強營銷管理,積極開展市場調研,進行科學的市場預測和決策,確定企業的營銷策略和發展規劃;二是抓好農產品交易市場體系建設;三是引導和鼓勵農民發展專業協會、產銷服務隊等多種形式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大力發展和規範農民經紀人隊伍;四是要加強農業資訊網路建設,為農民提供產品、技術、價格資訊服務。

調研報告範文3000字 篇14

近年來,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不斷深化,鄉鎮財政理財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在逐漸淡出農業稅收徵管的同時,落實民生政策、發放涉農補貼、服務“三農”發展的職責逐步增強,鄉鎮財政面臨著新的形勢與任務。鄉鎮財政是我國整個財政體系的最基礎層級,財政預算執行和國家政策落實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表現在基層對資金的使用和管理上。在新形勢下,鄉鎮財政如何更好地發揮職能作用,特別是進一步加強對涉農資金的監管是一個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伍什家鎮財政機構建設情況

伍什家鎮位於託縣縣城東北部15公里處,轄15個行政村42個自然村,總人口1.5萬人,總面積225平方公里。呼託公路、呼城高速公路、呼準鐵路貫穿境內,交通便捷、宜農宜商。20__年,全鎮財政收入完成0.9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300元。鎮財政所現有幹部職工5人,其中財政所所長兼預算會計1人,主管會計兼專項資金管理員1人,村級財務會計兼“一事一議”專管員1人,出納兼錄入會計1人,記賬會計兼檔案票據專管員1人。全所幹部中:30-40歲2人,40歲以上3人;大專學歷5人;取得助理會計師2人,其他工作人員都取得了會計從業資格證。近年來,鎮政府不斷深化鄉鎮財政體制改革,大力開闢鎮級財源,加強收支管理,使鎮財政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鎮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

1、提高思想認識,全面推進鎮財政工作。

鎮政府深入調查研究,梳理相關工作,因地制宜地採取措施,進一步加強對基層財政工作的指導考核,培訓提高基層人員業務能力,幫助解決工作生活實際困難,有力地推動了鎮財政各項工作的開展。成立了“村財鎮管”辦公室,安排1名財政幹部專門負責村財鎮管工作,幫助村級組織建立村民理財小組,制定年度財務收支計劃,稽核村級財務收支的執行情況,做好村賬務、財務“雙代管”和村級債權債務的化解工作,促進了村級財務的規範化、制度化管理。

2、強化對涉農專項資金監管。

進一步加強專項資金管理,主動參與專項資金檢查,以查促管,規範管理。建立完善鄉鎮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嚴格規範財務收支行為,做到支出有據可依,財務核算規範透明,審批制度約束有力。積極推行“村賬鎮管”試點,強化村級財務監督,提高村級財務管理水平。

對鎮直部門的大額固定資產進行了登記和監管,防止資產流失。鎮財政會同有關部門對鎮村債權債務進行了全面清理稽核,建立了鎮村債權債務檔案或臺賬,及時制止新債,定期盤活資產,清收債權,對化解的鄉村債務逐筆登記,定期上報,實現了鎮村債權債務實時資訊化監控。

針對每年都有大量資金投向農村、監督難以到位的情況,通過改革,鎮財政實行了全方位監督。一是鎮財政從專案的論證、立項、申報,再到工程的驗收、資金的撥付進行事前、事中、事後的全程監管,確保了專項資金的安全、規範和有效使用,提高了專案資金的效益。二是對各類涉農專項資金、財政扶貧資金及其他專案資金,設立專賬和專戶,實行專人管理和負責,保障專款專用。

3、規範預算管理。

進一步完善鎮預決算制度,改進預算編制方法,增強預算約束力,解決預算編制隨意、執行不嚴肅問題。加強鎮非稅收入監管,實施以預算內外資金統管為主要內容的鎮財政綜合預算,管好用好鎮政府性資金。積極組織財政收入,不斷強化稅源管理,定期協調部門收入徵管工作,搞好協稅護稅,建立了協護稅辦公室,承擔起全鎮的協護稅工作,在收入應收盡收方面取得了很好效果。

4、做好民生服務公共服務。

根據服務三農、改善民生對財政工作的新要求,合理界定和充實鄉鎮財政職能,充分利用鄉鎮財政貼近農村、直接服務農村的優勢,進一步提高基層財政的公共服務水平,實行“一折通”、 “一站式”服務等方式,將各項補貼資金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把國家的涉農補貼、家電下鄉等各項惠農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加強對鎮財政預算指標的控制和財務核算的監管,規範鎮收支行為,優化鎮支出結構,保證民生等重點支出。新增財政支出和固定資產投資重點向農村傾斜,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文化事業的投入,逐步建立財政支農資金穩步增長的長效機制。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調動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努力解決農村稅費改革後出現的土地流轉等問題,理順農村經濟關係,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

二、加強涉農資金監管的經驗和做法

近年來,鎮財政所嚴把涉農資金監督管理“五個關口”,確保涉農專項資金安全有效執行,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

1、嚴把涉農專項資金“公開關”。

在涉農專項資金安排後15日內,將涉農專案的名稱、資金來源、資金數量、專案安排等情況,採取會議宣傳、政務公開欄、廣播等多種形式進行公開,讓人民群眾知曉,接受人民群眾監督。涉農資金專案實施後15日內,向群眾公佈涉農資金使用情況。專案實施時間超過一年的,在專案實施中期,擇時向群眾公佈專案資金撥付情況。

2、嚴把涉農專項資金“備案關”。

涉及涉農專項資金,財政部門及時報同級紀檢監察機關備案,特別是將涉農專項資金的名稱、來源、數量(包括本級匹配)、專案安排去向、實施單位等情況在專案安排後的15日內報鎮紀委備案,使鎮紀委瞭解財政部門涉農專項資金落實情況。

3、嚴把涉農專項資金“撥付關”。

嚴格按照不同涉農專案資金管理辦法要求,嚴格把好涉農資金的撥付工作,按時、足額撥付財政涉農專項資金,切實杜絕因財政部門原因導致涉農專案工作不到位的情形發生。

4、嚴把涉農專項資金“管理關”。

加強對資金的跟蹤管理,做到財政“支農”資金支付到哪個環節,財政監督就跟蹤到哪個環節;財政“支農”資金支付到哪裡,財政監督就延伸到哪裡,促進涉農專案的實施。

5、嚴把涉農專項資金“檢查關”。

除支援和配合紀檢機關、專項資金主管部門做好涉農專項資金檢查外,每年財政所都自行組織對涉農專項資金落實情況的自查和檢查工作,嚴格查處和糾正弄虛作假,截留、挪用、擠佔、套取、貪汙和私分涉農專項資金的行為,保障農村群眾的利益。

三、當前鄉鎮財政管理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工作量加大,人員不足,工作難度增加。

近年來國家出臺的“三農”政策越來越多,管理要求越來越高,絕大多數都要落實到戶到人,農戶一般要得到多項補貼,這些最終都要靠財政所來落實,加上“村財鎮代理”,鎮財政所的工作量成倍地增加。由於鎮財政處於財政管理體系的末端,直接面對千家萬戶,工作面廣,服務專案多,補貼兌付工作程式和標準要求較高,致使任務十分繁重,工作量比稅改前增加兩倍,鎮財政人員不堪重負。由於涉農補貼涉及到農民個人的直接利益,發放工作做不好,影響較大,發錢比收錢還難。同時,會計核算業務也大量增加,一名財政幹部甚至要管理多個賬戶,加之會計核算行政干預仍然較多,也人為地造成工作難度的增大。

2、經費短缺,辦公條件差。

隨著財政所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長,需要的辦公經費開支也相應增長,例如下鄉所需的交通工具開支,需要印刷大量的分戶補貼清冊,需要大量增加計算機的紙張、墨粉消耗等,而這些都是鎮財政正常經費預算難以保證的。鎮財政所自身沒有經費預算,支出靠上級補助,隨著業務量的增加,經費短缺問題突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財政幹部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四、對進一步加強鄉鎮財政管理和資金監管工作的政策意見和建議

基於實際調查和分析,結合鎮財政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進一步強化鄉鎮財政職能。

1、加強鄉鎮財政體制建設。

要充分認識鎮財政的重要性,將縣鎮財政建設納入國家財政的總體發展戰略規劃,根據當前鎮財政的特點,轉變職能,科學定位鎮財政職能,由原來的抓收入轉變為加強對支出的監管和跟蹤,完善區鎮財政體制。要堅持分類指導的原則,針對各地鎮發展水平的不同,分類指導和改革區鎮財政體制,滿足不同型別鎮發展的需要。要綜合考慮鎮經濟發展水平、稅源基礎、財政困難程度等因素,對不同型別的鎮實行不同的財政體制。

2、加強鎮財政制度建設。

要通過鎮財政職能的合理定位,明確收入、支出、管理、監督等各項職責,達到“職責明確、制度健全、操作規範、運轉高效”的目的,使鄉鎮財政工作有章可循。

對涉農補貼專案資金統一在鎮設立專戶,在鎮報賬。涉農資金髮放上,縣級財政要對鎮給予一定的預撥資金,以解決兌付時間緊、任務重而帶來的困難。整合資金性質相同的專案,形成大類專案,如新農村建設、道路建設、農村義務教育等。按大類專案分配資金,形成支農的合力,降低管理成本。逐步清理並減少配套資金要求,控制鎮村債務增長。各類建設要求地方配套和群眾自籌的專案多、配套比例大,建議上級減少對建設專案的資金配套要求,減輕鎮村支出壓力,給鎮財政控制債務留出空間。

3、加大公示力度,健全公開機制。

公開是保證一切工作“陽光操作”的必要前提。創新鎮涉農財政資金公開方式,全面接受社會監督,要在深化現行的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常規公開形式基礎上,不斷探索新的鎮涉農財政資金管理使用資訊公開形式。把鎮涉農財政資金的資金流程,分配過程和發放過程全面公開,把資金的安排、專案規劃審批、政策規定等內容向社會公佈,使鄉鎮涉農財政資金更加透明陽光,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建議減少資金下撥的環節、程式,縮短資金到位的時間,提高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資金的下撥與資金資訊公開結合起來,減少政策落實到位的時間差,最大限度地消除群眾對黨對政府的誤解。

4、加強監督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科學合理決策鎮涉農財政資金的投放,對於情況不明,把握不大的專案要特別慎重,儘量避免決策失誤,盤活資源,突出重點進行監管,突出監管效果,有效打壓基層找關係、跑專案的時間和空間,多給鎮在專案資金上的自主權。對於涉農財政專案資金的投放,建議減少和取消縣鎮政府的專案匹配資金,從而減輕基層政府的財政壓力。對鎮涉農財政資金專案,建議通過統一部門審批,避免多部門、多渠道審批和管理,對鎮涉農財政資金管理進一步規範,減少運作成本,確保資金的使用效率和資金安全。

調研報告範文3000字 篇15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就業模式,這就要求就業者要有更高的素質來面對選擇,更強的獨立創業者精神來音節調整。就業者作為社會向前發展的源動力,必須與知識經濟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近年來,廣安市高度重視創業創新工作,各類有創業創新願望的城鄉勞動者提供創業培訓,對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創新,每個創業專案給予創業補貼。截止目前,廣安市開展創業培訓1058人,享受創業補貼59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970萬元,大眾創業出現了遍地開花的良好勢頭。

一、主要措施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著力營造大眾創業氛圍。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行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明確了職責分工,強化了工作措施。把“創業、創新、創優”和“苦抓、苦創、苦幹”的“三創”“三苦”精神貫穿於全民創業教育始終,開展了系列創新創業文化活動,廣安市上下形成了以政府創新思路,政策引導發展,社會營造環境,為大眾創業創造了良好氛圍。

二是突出政策指導,著力優化大眾創業環境。目前《廣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已通過市政府研究,送達市委會,預計本月將正式頒佈實施。實施意見明確了廣安到20xx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主要任務和相關部門職責,著力為大中專畢業生、城鄉復退軍人、婦女等特殊群體和小微企業量身定製創業扶持計劃,初步形成了囊括“工商稅費減免、財政金融扶持、創業基地建設、目標考核管理”的全民創業扶持政策體系。對創業主體堅持“能免則免、能減則減、能放則放、能補則補”的原則,區別不同情況減免有關稅費,放寬投資創業領域、專案審批管理、投資創業註冊等限制,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相應的房租、水電等補貼,這些措施有效降地低了創業門檻,激發了勞動者創業熱情,為支援中小微型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非公經濟發展和扶持各類人員創業奠定了紮實的政策基礎,大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

三是推進市縣園區(基地)建設,著力搭建大眾創業平臺。一是完善視窗建設。市、縣兩級全部掛牌設立了“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在政務服務中心、鄉(鎮)勞保所設立了創業服務視窗,推進創業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逐步形成了創業服務市-縣-鄉三級全覆蓋。為創業者提供政策諮詢、專案選擇、創業培訓、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創業指導服務。二是推進園區(基地)建設。廣安市努力加強創業孵化園區建設,完善園區保障要素,著力構建一批產業特色突出、承載能力較強的創業孵化園區,為初創企業提供低廉的創業場所。目前,廣安市已建成省級創業孵化園區3個。

四是強化資金扶持,著力破解大眾創業瓶頸。一是對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每個創業專案給予1萬元創業補貼,補貼可達到10萬元。二是為創業者提供創業擔保貸款支援,為符合條件的創業者提供10萬元,最長2年的財政貼息創業擔保貸款。

五是完善創業專案庫,著力提高創業成功率。廣安市開展了創業專案收集整理工作,並組織開展專案可行性論證和風險評估,及時補充更新,努力建立專案多元、可行性強、適應各類創業者需求的創業專案庫,根據創業者自身條件和願望積極開展了專案推介工作。

六是加強創業服務隊建設,著力提升創業服務指導水平。一是成立創業指導專業志願服務隊,今年以來廣安市各地組織建立了以企業家、專家學者和部門專業人員為成員的創業指導專家志願團隊伍,制定了創業專家志願團管理辦法,加強了創業指導服務。二是著力擴大專業服務志願隊隊伍,為不斷壯大創業培訓師資隊伍,提升創業培訓教學水平,提升服務能力,今年已組織13名人員到省上參加創業師資班培訓學習,4名老師被評為創業培訓講師。

在深入推進大眾創新創業工作的實踐中,我們深深地感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是根本。正是由於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把扶持大眾創新創業工作作為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才能形成人人尊重創業、人人蔘與創業、人人支援創業的生動局面;政策創新是關鍵。正是由於勇於擔當,敢於創新,扶持創業的政策才更加給力,才能營造更加優良的政策環境、更加寬鬆的創業氛圍;建設園區(基地)是抓手。正是由於建設了一批工業創業園、農民工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園和創業一條街,才使政府扶持大眾創業有陣地,抓創業工作才有著力點;管理服務是基礎。正是由於優質、高效的創業服務,才壯了創業者的膽氣,減少了創業風險,提高了創業成功率。

二、存在問題

(一)創新創業的氛圍不夠濃厚

從企業層面看:有的得過且過、“小富即安”思想比較嚴重;有的怕擔風險,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等方面捨不得投入,不敢闖市場,不敢創大業;有的想創新但無良策,“心有餘而力不足”。從社會層面看:不少人存在“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甚至嫉能妒富;有的缺乏創業勇氣和耐力。從幹部層面看:有的缺乏事業心,習慣於按部就班、因循守舊,開拓意識不強;有的缺乏主人翁責任感,習慣於當評論員,實幹意識不強;有的缺乏公僕精神,習慣於“老爺”作風,服務意識不強。

(二)創新創業的基礎不夠紮實

1、科技創新服務能力薄弱。科研所實力不強,科技資源不足,創新公共服務能力滯後。

2、創新創業的投入不足。創業融資難,特別是對初次創業和起步不久的中小企業來說,因為達不到銀行規定的貸款條件,如提供抵押、擔保,要求健全的財務制度或者銷售合同等,所以很難從銀行獲得資金支援;企業科技投入不足,據20xx年廣安市統計局科技統計監測年報資料顯示,廣安市的科技經費投入僅27453萬元。

3、創新型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關鍵性人才嚴重不足。據廣安20xx年科技年報顯示,調查的487戶工業企業中,有R&D活動的企業僅為15家,有科技機構的企業僅為14家;R&D人員合計僅為825人,佔調查單位從業人員數的0.8%,其中參與專案的人員為749人,參加研究的僅為153人。

4、創新創業的服務不夠有力。審批繁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雖然經過近幾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審批事項大幅減少,審批流程得到了簡化,但從調查情況看,仍存在一些問題。政府部門與部門,部門與園區在行政審批方面一些關係還沒有理順,目前本市雖然具有審批職能的部門已進駐政務服務中心,但仍然存在對視窗授權不充分,不全面、不到位的問題,當場辦結率不高。

(三)智慧財產權得不到有效保護。企業最擔心的是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新產品開發後,其智慧財產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影響了企業自主創新積極性。如五金機電、玩具類產品,由於比較容易被模仿,所以一隻新產品研製成功,很快就能被其他企業模仿,引起低價傾銷、無序競爭,嚴重挫傷了企業創新的積極性。許多企業還反映,發生專利糾紛時不願意打官司,一方面是因為費時、費力、費錢,另一方面是因為產品更新換代快,就是官司打贏了,也錯過了產品生產的黃金時期,沒有什麼實質性意義。

三、全面推進創業富民、創新強市的建議

廣安市創業、創新工作應緊緊圍繞國家、省市部署,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實施創業廣安行動,有效整合資源,整合落實政策,完善服務模式,培育創新文化,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搭建創新創業轉化孵化平臺,構架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形成想創、會創、能創、齊創的生動局面,實現新增長、擴大新就業,促進廣安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一是創造條件加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就廣安市來說,各級就業創業服務機構服務方式單一,服務手段落後,鄉村兩級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建設滯後,無專職工作人員,無經費保障,無固定辦公場所,基層就業服務平臺不能更好地為各類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就業服務。進一步加強市、縣、鄉、村四級大眾創業服務平臺建設,從機構設定、人員配備、辦公設施、經費保障、工作職能、資訊化建設等方面出臺相關政策規定,並限期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使基層大眾創業服務平臺切實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是強化政府推動創業工作的責任機制。要把創業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目標管理範疇,建立獎懲制度,落實政府抓就業創業工作的第一責任,把創業扶持資金的投入作為重點進行考核。要建立創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特別要強化各職能部門的責任,避免部門各自為政單打一現象的發生,努力形成上下溝通、左右聯動的大眾創業工作長效機制。

三是加大創業扶持資金投入渠道。將各類創業扶持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列入各級政府年度目標考核,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大眾創業的力度。繼續認真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加大對各類創業者的支援力度,放寬貸款條件,提高貸款金額,簡化反擔保手續,降低貸款門檻,強化擔保基金的獨立擔保功能,適當延長擔保基金的擔保責任期限,落實銀行貸款和財政貼息,重點支援吸納帶動就業較多的初創企業。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的作用,更多支援創業者創辦實體。要鼓勵企業、行業協會、群團組織、社會投資人等以多種方式向各類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援,破解創業者融資瓶頸。

四是發揮創業典型引領示範作用。對創業先進典型採取政府獎勵、組織巡迴演講、納入創業專家團隊伍等措施,積極發揮創業典型者的引領示範作用,在全社會形成創業創新的濃厚氛圍。

調研報告範文3000字 篇16

7月9日至7月13日,根據鎮黨政聯席會議討論的意見,由張某某、沈某某、丁某某、秦某某、陸某某組成5人調研小組,在組長張某某率領下,深入村組,深入群眾,就調研提綱上的有關內容開展調研。在調研過程中,我們重點走訪了某某村、某某村和某某村三個村。本次調研活動在具體實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體方式上,我們主要通過召開各界人士座談會、村幹部座談會、走訪三類物件、到田間地頭與農民交談等方式,聽取意見、建議,瞭解情況。

一、走訪單位概況。

某某村:位於某某鎮南北中軸線的最南端,南靠長江,有7只自然埭,37個村民組,總耕地5298畝,人口4273人,其中黨員108名,6個村幹部。20xx年全村蔬菜種植面積5287畝(複種面積),佔總耕地的99.8%,農民人均純收入4800元。

某某村:位於某某鎮的東北部,緊臨336省道,有6只自然埭,32個村民組,總耕地3845畝,有1400戶,人口3218人,其中全員勞力1410人,黨員116名,5個村幹部。20xx年全村蔬菜種植面積2418畝(複種面積),佔總耕地的62.9%,農民人均純收入4500元。

某某村:位於某某鎮的東南部,南靠長江,有4.5只自然埭,26個村民組,總耕地3286畝,有931戶,人口2156人,其中全員勞力1068人,黨員65人,4個村幹部。20xx年全村蔬菜種植面積2615畝(複種面積),佔總耕地的79.6%,農民人均純收入4700元。

二、調研基本情況。

1、走訪三類物件。這一次下基層調研,我們走訪慰問了三類物件,一是種養殖大戶;二是慰問特困戶;三是慰問村幹部家屬。

在某某村,我們走訪了示範戶卜某某(5組,村民小組長、種植大戶、農民經紀人,有三畝大棚蔬菜,品種以洋扁豆、番茄為主,年收入2.5萬左右)和萬某某(24組,黨員,養殖大戶,飼養530多隻狐狸,已有5年養殖狐狸的經驗,以前養殖過紫貂,懂經商理念,經常上網查詢資料,年收入7-8萬)。慰問了特困戶浦某某(3組,52歲,有類風溼性關節炎,其妻曾患過嚴重胃出血,喪失勞動力,兒子無業,有5畝地皮,無其他經濟來源)和黃某某(21組,40歲,三口人,其妻患有糖尿病,女兒上建豐校三年級,有2畝多地,只能種一些傳統作物,不會種蔬菜,沒有其他來源,生活貧困)。

在某某村,我們調研小組走訪了示範戶季某某(29組,養雞大戶,飼養蛋雞800多隻,已有4、5年飼養經驗,年收入1.5萬)和範某某(5組,55歲,飼養100頭左右豬,已有3年飼養經驗,年收入3萬餘元)。慰問了特困戶戴某某(30組,69歲,單身漢,有眼疾,靠半畝口糧田度日,沒有其他經濟來源)和管某某(6組,撫養2個孩子,女兒上江海中學高三,兒子上和合鎮中八年級,有6畝地皮,負擔較重,生活貧困)

在某某村,我們走訪了示範戶錢某某(13組,農民經紀人,種植大戶,種植18畝左右大蔥,收購臨近村、附近周邊鄉鎮農戶的大蔥,銷給江南一帶蔬菜加工企業,年收入4萬餘元)和黃某某(25組,養鴿大戶,存欄種鴿保持在500對左右,有近5年的飼養經驗,年收入3萬餘元),慰問了特困戶黃某某(18組,71歲,家屬20xx年前去世,長期臥床,骨髓癌,兒子41歲,20xx年前出車禍後生活不能自理,無經濟來源)和陸某(2組,85歲,老黨員,兒子慢性肝炎,媳婦因病已去世,本人又年老禿背,無經濟來源)。

我們調研小組在走訪示範戶和慰問特困戶的基礎上,又慰問了這三個村的村幹部家屬,對他(她)們默默的支援好村幹部工作表示感謝,希望他(她)們一如既往的當好村幹部的“賢內助”,取得了很好的反響。

2、推動落實秋播會議精神。根據鎮下達的指標,某某村秋播任務2240畝,某某村秋播任務1040畝,某某村秋播任務1000畝,目前這三個村根據茬口,正在落實規劃,分解到農戶。某某村、某某村反映,搭棚刀豆和地刀豆的落實有點吃緊,可能難以完成,某某村反映,連片方有點困難,需要加大力度進行宣傳。

3、村級財務執行情況。通過這次調研,我們發現,某某村財務運轉的比較好,村積累帳面餘額有十多萬,在去年的安息堂工程建設、聯防經費收繳中都能順利完成,沒有留下“尾巴”,只是大病醫療費收繳中,集體墊支5000多元。今年夏季稅費收繳任務已超額完成。某某村積累帳面餘額有5.6萬餘元,去年安息堂工程建設,受某某鎮的影響,收到的款資僅1000多元,遠遠不夠工程建設款(工程建設款7.3萬元),目前村集體墊付工程款近2萬,尚有5萬元無法解決。還有在去年的大病醫療費收繳、聯防經費收繳中,集體也墊付了5、6千元。今年的夏季稅費收繳,農業稅任務已完成,費的收繳任務尚缺全年任務的20%。某某村帳面負債5萬餘元,去年安息堂工程建設,和某某村情況相似,也受某某鎮的影響,收到的款資只有6000多元,但安息堂工程建設款有5.6萬元,其餘的也暫時由村集體墊付,待群眾想通了,逐漸搬遷,逐漸回收。在去年的大病醫療費收繳、聯防經費收繳中,集體墊付了7千餘元。今年的夏季稅費收繳,該村稅費任務21.6萬,已完成21.9萬,但農業稅夏季任務還有缺口1.7萬左右。

4、“四群兩爭”、“三級幫扶”活動的落實情況。這三個村的村幹部,都能根據鎮黨委、政府的要求,制訂富民幫扶工程計劃,經常上門開展活動,通過幫助瞭解市場資訊、提供致富資訊、介紹就業門路,與農民接對交朋友,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以實際行動來幫助困難戶脫貧致富、示範戶發展壯大。

5、村級班子、村幹部總體情況。通過調研我們發現,這三個村村幹部的配置比較合理,班子運作情況正常,村幹部之間能團結協作,工作積極主動,能較好的完成鎮黨委、政府下達的各項工作,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例如,有個別村幹部,組織紀律性不強,有時候在群眾中亂表態,擅自透露內部掌握的事項,造成工作被動,還有個別村幹部遇到重大問題,信心不足,缺乏戰鬥力。

三、暴露的問題。

1、土地方面的矛盾。近兩年,中央直至地方為了減輕農民負擔,農業稅逐年減免,但用地上的矛盾隨之暴露。有些農戶子女,劃田時因在校學習而無田,但年紀到了法定年齡後,有了人頭負擔,又因為上繳農業稅金額較少,因此這部分農戶急於需要土地,造成用地緊張矛盾。另外,在本次調研中,涉及沿江公路用地的農戶向我們調研組反映,被徵用的土地只有當年的賠青費,而沒有土地補償費、勞力安置費等,因此這部分農戶要求重新進行土地調整。僅某某村,涉及沿江公路的農戶就有六七十戶,其中基本沒有地皮的有二十戶左右。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由於農業稅收政策的調整造成這種現象,另一方面,上級政府部門工作措施不到位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2、村級工作現狀。村幹部反映工作難做、幹部難當。根據我們調研結果顯示,目前村幹部認為最難做的工作排序如下:(1)稅費收繳(2)土地調整(3 )完成上級中心任務(4)發展民營經濟(5)計劃生育(6)處理村民糾紛。

大多數村幹部認為收費是農村第一難做的工作,村幹部反映,除農業稅費外,大防控經費、大病合作醫療費、五小車輛養路費等等費用都需基層幹部去收取,工作量和工作難度較大,加之目前“減負”聲一浪高過一浪,許多農民把本應該交納的費也視為“亂收費”,出現拒交現象。究其原因,一是農民法律意識比較淡薄,加上宣傳力度不夠,增加了幹部的收費難度。二是收費主體不明確,造成收費被動。三是對村幹部而言,沒有有效的制約機制,農戶如果一直不交,村幹部也沒辦法。在面對拒交應交納費用的村民時,大多數村幹部選擇了“軟騙硬磨”感情投入、做思想工作的解決方式,有的村幹部反映,一年中大部分工作精力,投入到了收費中,可到頭來,還因收費得罪了不少人。

3、機關幹部作風問題。通過座談會,群眾向我們反映,現在政府機關幹部下基層次數比較少,和群眾直接面對面的機會更少,無形中拉遠了與群眾的距離,不利於幹群關係,對這一次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下基層調研,他們認為這種形式比較好,希望以後經常有類似的活動。同時又提出,現在廣播裡農業科技方面的指導和以前相比,次數比較少,尤其是目前棉花栽培的關鍵時期更需要有關部門經常下村調查瞭解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充分利用鎮自辦廣播節目進行指導宣傳。他們建議在某某鎮設立一個農技站門市部,出售種子、農藥等農用物質。

4、農戶負擔尤其是隱性負擔加重,降低了農戶實際收入。農戶負擔是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雖然農戶每年稅費上繳金額比前幾年有大幅降低,但農戶的其他費用卻在增加,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中國小收費,個別學校仍變相強制學生暑期補課、購買校服及課外讀物;二是有關部門向村集體攤派訂閱報刊,這一問題反映較為強烈,從調研情況看,一般村集體訂閱刊物人均在400元左右;三是教育負擔過重,一個普通大學生的學費、生活費用等年均在1萬元左右,國中生、高中生的消費也在3000—5000元之間,如此昂貴的教育開支,對目前農民收入狀況而言,的確是沉重負擔;四是農民隱性負擔過重,主要是人情交往、封建迷信和其他民俗文化活動支出負擔重,每戶大約在500——20xx元之間。

5、村幹部報酬分配不合理。調研中,某某村村幹部提出,目前,全鎮村幹部報酬是統籌的,其中存在不合理現象。像他們某某村村幹部缺編,因為人手少,工作起來相對吃力,因此對於鎮下達的任務,完成情況不突出,導致年終考核成績不顯著,相應地村幹部報酬也少,而村幹部人數充裕的村,工作起來既省力,任務指標又完成的好,村幹部考核得分高,報酬也相應的高。建議:村幹部報酬分配時,是否以村為單位,根據各村考核得分情況,把報酬分配到各村,然後在村內部再根據各人工作業績具體細分。

6、村務公開有時流於形式。村務公開,農民最想了解什麼?在本次調研中,我們也有側重點的向群眾進行了瞭解,調研結果顯示:被訪的群眾都贊成實行村務公開制度。農戶對村務公開的普遍看法是:通過公開村務,增強了村務管理的透明度,有效地防範了部分村幹部假公濟私等腐敗行為的產生,同時使村民參與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意識得到增強。但群眾也反映,他們關心的一些內容,如:村集體財務收支情況、宅基地使用情況、土地承包、使用情況以及村幹部目標責任制及報酬等等內容在村務公開攔中還沒能真正體現。從調研可以發現,村務公開中農民關心的問題基本上都是財務公開。

調研報告範文3000字 篇17

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迫切需要,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措施。農村實用人才是農村先進生產力的優秀代表,是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骨幹力量。切實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對於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人才觀,紮實推進我鎮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我鎮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現狀

按照獲得農民專業技術職稱、高中(含中專以上)畢業學歷、對當地經濟發展有突出貢獻者等基本條件來認定農村實用人才。據各村不完全統計上報,我鎮農村實用人才391人,佔全鎮農業人口12950人總量的3.02%。具體劃分如下:(1)從事行業崗位劃分:生產能手195人、經營能人42人、能工巧匠26人、其他人才128人;(2)享受教育程度劃分:國中以下學歷291人、高中(含中專)學歷95人、大專學歷0人、大學本科學歷5人;(4)按年齡段來劃分:30歲以下15人、31至40歲149人、41至50歲168人、51至60歲45人、60歲以上14人;(5)政治面貌、職務劃分:黨員151人,村組幹部97人;(6)按性別劃分:男性350人、女性41人。

二、我鎮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做法

近年來,我鎮大力實施“人才強鎮”戰略,面向農村、

服務農業,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加快推進我鎮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程序。

1.開展農村實(2019年 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用人才集中培訓。組織各類不同物件參加“綠色”證書培訓、ipm培訓、農函大、農村勞動技能等培訓。近三年,舉辦培訓各類人員4109人,培訓班21期,發放“綠色”證書317本。

2.促進農村實用人才快速成長。一是涉農部門幫助農村實用人才引進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新裝置。二是圍繞糧油、蔬菜(食用菌)、畜禽等產業,不定期開展科技下鄉巡迴服務活動。一年來,開展科技宣傳諮詢4場,現場諮詢人數達4620人。

3.發揮農村實用人才輻射作用。積極引導農村實用人才領辦創辦各種協會或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將農村實用人才組織起來,引導他們搞好聯合經營,改變農村實用人才分散狀態,發揮群體優勢,實現農村科技共享、共同致富。目前,我鎮建立了荷蘭豆協會1個,聚集農戶60戶,擴大了技術輻射半徑。

三、我鎮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作用

我鎮農村實用人才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產業經濟結構調整中起到帶頭作用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作用。僅舉下列兩名農村實用人才在農村經濟發展的事例來說明。

六街鎮王家灣村委會單永福同志從20xx年註冊“昆明天誠礦業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500元,原有員工40餘人,公司建立時從建築和礦業開發生產開始,經過多年的經營管理、開拓創新、逐步發展、不斷完善和改進生產、經營方式,現今公司已經發展成為當地富有影響力的非公經濟組織,固定資產已增至上億元,員工已增至80餘人;產業結構也從原來的單一型,轉變為複合型多樣產業結構,並集合養殖、釀酒、機械勞務、林業綠化等為一體的多種經營模式。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格局,20xx年與鎮內的大莊村委會簽定種植合同1300多畝,實現經濟總價值約為2500萬

龍王塘村委會徐堯同志,於20xx年由5萬元起家建大棚2個做蔬菜漂苗,發展到今天的產值達上百萬元;月出售蔬菜育苗20多種60多萬株;帶動轉移本地農村剩餘勞動力1000多人。是當地有名的科技帶頭人,“土專家”。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通過農村實用人才的傳、幫、帶,實現了專業化、規模化、節約化的大提升,經濟效益得到明顯提高,從而推動現代農業更好更快的發展,促使我鎮農業持續增收得到保障。

四、我鎮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鎮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雖然採取了一些措施,加強了農村實用人才隊伍資源開發和利用,推進了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建設,但仍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

1.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結構不盡合理。從行業分佈上看,生產能手較多,特別是從事傳統種植、養殖的佔較大比重,分別佔49.9%,而農村能工巧匠較少,佔6.65%。從享受教育程度上看,大專以上學歷0人,高中(含中專)95人、佔24.3%,國中及以下291人、佔74.4%。大部分農村實用人才土生土長,靠自學成才,屬實踐型、經驗型,對當地情況比較瞭解,但由於缺乏系統、全面教育、理論知識和基礎薄弱,難以適應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發展的需要。

2.培訓力度需要加大。近幾年,雖然我鎮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面廣、載體多、培訓人次數多,但也存在不足:一是多頭培訓。對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缺乏整體規劃,培訓工作比較無序,培訓資源沒有整合,既有農口部門組織的培訓,又有各種協會組織的培訓,各類培訓相互交叉,造成培訓資源浪費。二是集中培訓難度較大。農村實用人才分佈在不同區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業,他們比較難處理好工學矛盾,騰出更多的時間參加培訓。三是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由於農村實用人才技術種類繁多,集中教育培訓的課程設定受到影響,課程設定還停留在種植、養殖等大眾化專案上,沒有根據行業和農事生產季節需求開展,特別是對企業經濟、資訊科技等方面知識培訓不夠,不能完全適應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需要。

3.作用發揮需要加強。受小農經濟思想的影響,大部分農村實用人才的思想觀念滯後於經濟發展,埋頭致富,不願帶富,其發揮作用的範圍受到侷限,一般只能在家庭作坊勞作中得到運用,造成生產經營、大批量帶動輻射的農村經濟領域“領軍人物”少。

4.激勵機制、管理機制亟待完善。一是扶持政策不健全。農村實用人才在創業中普遍遇到資金、資訊、技術等方面的困難,希望得到政府與社會的關心和扶持,以促進產業發展不斷升級,但目前我鎮扶持政策還不夠健全完善。由於資金短缺的影響,農村實用人才難以實現規模化發展,加上資訊閉塞,生產的產品很難走進大市場。二是開展各類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活動不多,激勵農村實用人才作用發揮的社會氛圍不夠濃厚。三是鎮、村沒有相對應人員主抓農村實用人才工作,未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四是資金投入機制不健全。尚未形成以政府投入、社會和個人捐助為輔的多元化投入體系。

五、加速推進我鎮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與思路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緊緊圍繞我鎮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完善選拔、培養、服務、激勵和管理機制推進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增加農村實用人才總量,改善農村實用人才結構,提高農村實用人才能力,為農村經濟社會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援。

1.建立健全農村實用人才職業教育培訓體系。逐步建立起一個結構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備,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村實用人才科技教育培訓體系,形成“政府統籌、農業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體制健全”的新型農村實用人才科技教育培訓執行機制。完善農業職業教育體系,逐步形成農業高、中、初級職業教育體系;完善農業遠端教育體系,運用現代傳媒實施教學,打破空間和地域限制,把學校辦到農村實用人才的家門口,把知識送到田間地頭;完善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教育體系。建議建立由鎮政府主抓、鎮農科站、企業辦、水管站、林業站、農機站、文化站、農經站、科委、教委聯合承辦、參與的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協調機制,成立一支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師資隊伍,統一排程使用。充分利用縣農廣校、縣勞轉辦、縣科委等一切教育資源,在農業生產的重大環節,有計劃地組織農村實用人才開展多種形式、不同專業的培訓或短訓,有條件的鎮、村可組織赴外地參觀學習或培訓。

2.實行“八個結合”。一是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與現代農業發展結合起來。積極有序地培養出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熟悉市場規則、能闖蕩江湖的複合型農村實用人才,要始終把農村實用人才資源作為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動力和保證。二是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與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結合起來。大力開展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把科學技術送到農村實用人才家中、送到農村實用人才手裡,使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技術推廣與教育培訓密切結合,提高各類技術專案的整體效益。真正做到推廣一項技術,培訓一批人才,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農戶。三是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與實施農民教育工程結合起來。農業專案是資金的載體,也是科技轉化的載體。四是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與發展農村遠端教育結合起來。要針對農村實用人才居住分散、集中培訓難的特點,積極開發、引進現代傳媒技術,充分利用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系統、函授等遠端教育手段,增加農村實用人才接受各層次教育培訓的機會,增強致富的本領。五是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與發展農業職業教育結合起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產業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的種糧、種菜、加工、營銷、專合等相對獨立出來,對農民自身的職業技能要求越來越高。要充分利用縣農廣校、縣勞轉辦、縣科委的學校培訓資源,培養不同層次的高素質、技能型、應用型的職業技術人才。六是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與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結合起來。加快轉移農村勞動力,是現階段拓寬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通過農村實用人才創造的產業平臺,提高農村勞動力資源利用率,提高農民就業和增收,讓更多的農民走向致富之路。七是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與採取“人才+基地”、“人才+專案”、“人才+基金”的做法,做大做強農村實用人才領辦企業(基地)的新格局。

3.健全四個機制。一是健全農村實用人才的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援農村實用人才興辦開發型經濟實體,扶持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在創業培訓、科技立項、稅費優惠、信貸支援、金融服務等方面,給予優惠和支援;對在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農村經濟發展中做出較大貢獻的農村實用人才,要及時給予表彰獎勵。二是健全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機制。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農業科技培訓班或農業知識講座,不斷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的科技素質;組織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外出參觀學習,解放思想,開闊視野。不管採取哪一種形式,關鍵是要形成制度,堅持下去,始終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健全農村實用人才選拔機制。加強探索把農村實用人才的選拔和推廣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推動農業產業化程序、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保持農村大局穩定有機結合起來,按照“有素養,有影響,有貢獻,有效益,有創新”的標準,搞好農村實用人才的選拔工作。四是健全農村實用人才的社會化管理機制。農村實用人才不僅數量多,作用也越來越突出。不但要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素質提高納入人才工作範疇,還要把服務和管理擺到同樣重要的位置,探索和建立農村實用人才的社會化管理機制。

4.為農村實用人才搭建農業綜合服務體系平臺。將現有的農業、林業、水務、畜牧、農機、勞動就業服務資源配置進行整合,切實為農村實用人才所想,真心實意為“三農”服務。通過資源配置的整合組建一個綜合服務站,“手把手”“面對面”,充分利用農村實用技術人才推廣一批農業、畜牧業新品種和新技術、示範推廣農機新機具,試驗示範農產品精深加工,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村實用人才有什麼要求,有什麼難處,可以到服務站反映求助,服務站能解決的就要想方設法解決,不能解決的就向相關部門反映求得幫助解決,使六街鎮農村的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