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通用7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8.82K

學生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篇1

調查背景

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通用7篇)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他們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群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如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普遍還存在 儲蓄觀念淡薄和盲目攀比心理的消費問題等。

調查物件

大一到大四學生。

調查方法

採用網路問卷調查方式。

報告正文

論大學生消費現狀

摘要:

針對越來越明顯的大學生消費熱問題,我們進行了網路問卷調查,其中對 每月學生的主要花費進行了提問、對比、資料分析,總結了我校大學生的消費主要去向,從普遍現象來看,我校大學生中簡樸的學生要明顯多於肆意揮霍金錢的學生,但是,現今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導致了生活費用的明顯增加。

關鍵字: 大學生、消費、物價、消費來源

正文: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正逐年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感到供養一個大學生的壓力,很多人說,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基本可以趕超白領。那麼,大學生的高消費到底源於何處呢?為什麼大學生的花費會如此巨大呢?

本次的調查物件多為大二的學生,雖然反映出的問題不是很全面,但是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從調查資料的整體來看,大多數同學的月生活費都花在了伙食費、通訊費、交通費等基本生活費用上,但是為什麼生活費用會越來越大呢?我們分析,可能是社會整體消費水平的提高,物價上漲,物資豐富等原因能造成的,此外,地域不同,環境消費水平的不同也是影響大學生生活費用重要因素。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目前社會經濟有所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但大學生的消費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增長不是很快。31%的大學生月生活費還 限於400~600元,月生活費水平主要集中於600~1000元,佔到了59.5%,僅有 7.1%的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在1000~1200元以上,在120以上的只有2.4%。從此項資料顯示,大學生的基本消費結構還是十分正常的。

首先,我們發現大多數大學生對家長的依賴性很強,獨立意識較弱,他們的 生活費來源大都僅僅來自於家庭(81%),只有極少數的學生會通過自己做兼 職打工(7.1%)來減輕家庭的負擔。這一方面說明了我們的大學生獨立性差,責任感弱,生存能力低下,不會體諒他人,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國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對於中和素質和人格培養的忽視。被調查者資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這個資料還說明了一點,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情況。很多社會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做兼職,大多數學生也不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或是儘早經濟獨立,而是為了要增長個人的閱歷和社會經驗,大家經濟獨立意識之差可見一斑。比起歐美髮達國家的同齡人16 歲就要經濟獨立來說,差距較為明顯。可是,換個角度思考,這也是我們提高大家經濟意識的一個突破口,需培養和加強。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 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

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這是大學生消費中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據有關資 料顯示,武漢大學生中其中年消費最高的達到2850元,而年消費最低的只有 210元。大學生年支出均值為8383.96 元。這其中有92.7%的大學生把家庭 供給作為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佔其總消費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 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電 腦、手機和娛樂等方面的消費上。在我們的調查中也體現出了大學生消費的兩極 分化,不過高消費的人還是少數的,僅2.4%的被調查者每月生活費在120以 上。而生活水平較低的學生主要是在娛樂、交際、通訊、衣著等方面比較節儉, 學習方面的花銷也會適當減少。

研究了各個方面的支出金額後,我們發現學生們花費最多的事在飲食方面, 通訊費用和娛樂費用跟以往調查顯示的結果相比有增長的趨勢,花費在學習方面 的金額與其他方面相比所佔比例始終較小。由表中資料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 於25 40的人數最多, 吃飯消費 佔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 這一群體的恩格爾係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群體的特點。總體來說上大學生的消 費仍然處於 溫飽 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 溫飽 已經有向 小康 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娛樂、通訊支出,潛在 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花費在學習方面的費用所佔比例不大從側面反映出當代 大學生的學習心態不是很積極,學習慾望不是很強烈,經歷過多的放在娛樂和校 園生活的其他方面了。學校和社會可以對大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多買書,多讀 書,努力發展完善自己,充實自己,提高自身價值。人際交往費用的增長,說明 學生越來越重視學校中的人際關係交往,這既是好事但也有值得憂慮的地方。更 進一步的思考綜合以上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 書 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正逐漸成長為新時代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在大學讀書的我們,目前基本上還沒有能自主負擔所有生活開銷的能力,所以,在花錢購物時就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肆意揮霍,許多沒有必要的開銷都應逐一免去,在大學期間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建議同學們要控制慾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攀比心理的形成 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 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 有必要抬不起頭來;

多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購物時不要急於出手,多參考別人的意見;另外要學會理財,制定每月的開銷計劃,進行消費記帳也是大有幫助的。理 財其實也是一種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財富,進而提高財富效能,如何去 規劃、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篇2

調查背景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他們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群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如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普遍還存在儲蓄觀念淡薄和盲目攀比心理的消費問題等。

調查物件

大一到大四學生。

調查方法

採用網路問卷調查方式。

報告正文

論大學生消費現狀

摘要:

針對越來越明顯的大學生消費熱問題,我們進行了網路問卷調查,其中對每月學生的主要花費進行了提問、對比、資料分析,總結了我校大學生的消費主要去向,從普遍現象來看,我校大學生中簡樸的學生要明顯多於肆意揮霍金錢的學生,但是,現今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導致了生活費用的明顯增加。

關鍵字:大學生、消費、物價、消費來源

正文: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正逐年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感到供養一個大學生的壓力,很多人說,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基本可以趕超白領。那麼,大學生的高消費到底源於何處呢?為什麼大學生的花費會如此巨大呢?

本次的調查物件多為大二的學生,雖然反映出的問題不是很全面,但是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從調查資料的整體來看,大多數同學的月生活費都花在了伙食費、通訊費、交通費等基本生活費用上,但是為什麼生活費用會越來越大呢?我們分析,可能是社會整體消費水平的提高,物價上漲,物資豐富等原因能造成的,此外,地域不同,環境消費水平的不同也是影響大學生生活費用重要因素。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目前社會經濟有所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大學生的消費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增長不是很快。31%的大學生月生活費還限於400~600元,月生活費水平主要集中於600~1000元,佔到了59.5%,僅有7.1%的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在1000~1200元以上,在120以上的只有2.4%。從此項資料顯示,大學生的基本消費結構還是十分正常的。

首先,我們發現大多數大學生對家長的依賴性很強,獨立意識較弱,他們的生活費來源大都僅僅來自於家庭(81%),只有極少數的學生會通過自己做兼職打工(7.1%)來減輕家庭的負擔。這一方面說明了我們的大學生獨立性差,責任感弱,生存能力低下,不會體諒他人,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國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對於中和素質和人格培養的忽視。被調查者資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這個資料還說明了一點,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情況。很多社會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做兼職,大多數學生也不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或是儘早經濟獨立,而是為了要增長個人的閱歷和社會經驗,大家經濟獨立意識之差可見一斑。比起歐美髮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經濟獨立來說,差距較為明顯。可是,換個角度思考,這也是我們提高大家經濟意識的一個突破口,需培養和加強。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

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這是大學生消費中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據有關資料顯示,武漢大學生中其中年消費的達到2850元,而年消費ZUI低的只有210元。大學生年支出均值為8383.96元。這其中有92.7%的大學生把家庭供給作為ZUI主要的經濟來源,佔其總消費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電腦、手機和娛樂等方面的消費上。在我們的調查中也體現出了大學生消費的兩極分化,不過高消費的人還是少數的,僅2.4%的被調查者每月生活費在120以上。而生活水平較低的學生主要是在娛樂、交際、通訊、衣著等方面比較節儉,學習方面的花銷也會適當減少。

研究了各個方面的支出金額後,我們發現學生們花費ZUI多的事在飲食方面,通訊費用和娛樂費用跟以往調查顯示的結果相比有增長的趨勢,花費在學習方面的金額與其他方面相比所佔比例始終較小。由表中資料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於2540的人數ZUI多,吃飯消費佔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恩格爾係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群體的特點。總體來說上大學生的消費仍然處於溫飽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溫飽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娛樂、通訊支出,潛在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花費在學習方面的費用所佔比例不大從側面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心態不是很積極,學習慾望不是很強烈,經歷過多的放在娛樂和校園生活的其他方面了。學校和社會可以對大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多買書,多讀書,努力發展完善自己,充實自己,提高自身價值。人際交往費用的增長,說明學生越來越重視學校中的人際關係交往,這既是好事但也有值得憂慮的地方。更進一步的思考綜合以上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正逐漸成長為新時代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在大學讀書的我們,目前基本上還沒有能自主負擔所有生活開銷的能力,所以,在花錢購物時就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肆意揮霍,許多沒有必要的開銷都應逐一免去,在大學期間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建議同學們要控制慾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抬不起頭來;

多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購物時不要急於出手,多參考別人的意見;另外要學會理財,制定每月的開銷計劃,進行消費記帳也是大有幫助的。理財其實也是一種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財富,進而提高財富效能,如何去規劃、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篇3

調研活動介紹

一、調研目的

為了響應黨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態社會”的偉大號召,為了在農村生態環境的建設與改善及農村村民生態意識的評估與提高中貢獻一份力量,我利用此次社會實踐的機遇,進行了此次關於三家村生態意識的調研,對三家村的生態現狀進行評估,得到一個較為全面的瞭解,並在此基礎上根據相關政策,結合專業知識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肯定成績,指出不足,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同時,還將在此基礎上,更深入一步地探究當地村民的生態意識現狀,對當地村民生態意識水平現狀進行評估,並在生態意識層面上進一步分析提高村民生態意識水平的策略。

與此同時,我也期望能通過對調研結果與蒐集相關資料的對比參照,將其推廣到我國整個的北方農村地區,重點將放在如何進一步改善與加強農村村民生態意識上。

二、調研物件

三家村部分村民

三、調研方法

本次關於三家村生態意識調查採取以走訪、觀察法為主,問卷調查為輔的調研方式展開。 此次調研主要通過評估當地生態現狀,瞭解當地村民的生態意識狀況。同時 共發放了200份調查問卷,通過對問卷的統計分析,瞭解當地村民生態意識現狀。

即此次調查分為兩個層次,首先是針對當地的生態現狀,從存在的現實狀況入手,然後再上升到當地村民的生態意識現狀。以後者為主,前者為後者服務。

在此次調研中,共在三家村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84份,回收率為92.0%,其中有效問卷182份,有效問卷率為91.0%。而在問卷的統計中,鑑於無效問卷只是在某一個問題上無效,採取排除無效答案的處理方式,以充分利用調查問卷。

由於我並非專業調研人員,同時也受專業知識、時間、費用等方面的限制,此次關於三家村村民生態意識的調研並不十分專業,存在著許多偏頗之處。但是我認為此次調研的準備工作是細緻的,調查工作是認真的,統計、分析工作是科學的。通過這樣的步驟得出的結論,是具有一定得代表性,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客觀事實的。

調研結果及分析

一、三家村生態環境現狀分析

從生態學的角度而言,生態環境的定義為: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組成的各種生態系統所構成的整體,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並間接地、潛在地、長遠地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影響。

農業是以土地、水、氣候和生物資源為基礎的產業部門,這些資源的數量和質量變化,直接影響著農業的生態環境和農業的發展。進入20世紀,隨著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自然資源快速消耗,出現了氣候變暖、土地沙漠化、水資源汙染、生物多樣性減少等重大資源環境問題,不同程度地困擾著各國農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甚至政局的穩定。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和農業一體化的程序,世界各國正在積極制定保護和改善農業環境質量、防治農業汙染的政策和措施。因此,農業生態環境是21世紀面對的社會重大問題之一。

我通過調查問卷和調查走訪,以及我隊員的自我觀察,結合調查問卷統計資料、調查走訪記錄和隊員們的三家村生態及生態意識現狀書面評估材料,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三家村現有生態環境進行分析。

下面我來看一個調查問題的統計結果:

題目:您認為三家村目前的環境與生態狀況如何?

A)不好 B)一般 C)好 D) 不知道

資料統計結果:

如上圖所示,我可以看出,在我的調查物件中,有20%的村民認為生態現狀好,有70%的村民認為生態現狀一般。

農村與城鎮一個最大的差別就是農村垃圾的隨意散佈,到處都可見散落的垃圾,缺乏統一的處理。農村生產、生活垃圾的處理既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又是一個處理起來較為困難的問題。

生活垃圾的問題在於村民一般都是隨意排放,使得各處都可以看到隨意丟棄的垃圾(如圖)。此外對一些電子垃圾的隨意丟棄,像電池,充電器等,也因環保意識淡薄未經過分類和回收處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丟棄。而隨著近些年化肥的使用,村民對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賴降低,許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處理。綜合起來看,農村的垃圾汙染情況比較嚴重,隨處都可以看到各種未經處理的垃圾堆積物。在農村,生產、生活的汙水往往是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三家村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據調查瞭解,當地較大部分的村民對日常生活使用後產生的生活汙水習慣性的處理方式都是隨地處理,直接排放,使之自然地風乾。有些也採取明渠或下水道方式排出,一般直接引入村莊周圍的小河流。但事實上,這並沒有從根本上對汙水進行處理,反而加重了周圍河流的汙染狀況。

二、三家村村民生態意識現狀分析

在完成了對三家村生態現狀的論述與評估之後,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地分析三家村村民的生態意識現狀。

首先明確生態意識的概念:生態意識是從生命與環境的整體優化目標來理解和追求社會發展的一類意識要素與觀念形態,是生態規律的支配作用和生態條件的制約作用在人的觀念上的反映。它注重維護社會發展的生態基礎,強調從生態價值的角度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和人生目的。生態意識是根據社會與自然的具體的可能性,最優解決社會與自然關係問題所反映的觀點、理論和情感的總合。生態意識的特點:反映人和自然的關係的整體性與綜合性,把自然、社會和人作為複合生態系統強調其整體運動規律和對人的綜合價值效應;突破過去那種分別研究單個自然現象或單個社會現象的理論框架與方法論侷限。

通過我的調查,綜合各項調查資料和資料,結論為與三家村現有生態現狀較為樂觀的情況不同,三家村村民生態意識現狀形勢嚴峻,不容樂觀。下面分點作詳細闡述:

首先看一個簡單的環保知識問題及我所得到的資料統計結果:

題目:您認為我通常所指的“三廢”問題是指什麼? (多選)

A)廢氣 B)廢液 C)廢水 D)廢紙 E)廢渣 F)廢棄的白色汙染

資料統計結果:

由此可見,三家村較多部分的村民對於極其基本的生態資訊缺乏瞭解。

三、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以本次在三家村的實地調查結果為依據,結合其他的關於農村生態環境現狀及農村村民生態意識現狀調查,以整個農村地區為展開面,我得出結論:農村村民在生態意識方面較為薄弱,處於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階段,缺乏對當地環境的歸屬感,情況不容樂觀,需要採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

人與自然關係的正確觀點、態度較為缺乏

人與自然關係是人們生態意識中最重要的觀念。它如同一座房子的根基,一種理論的基礎。人與自然關係的意識,直接表現為人們對自然的態度,指導著人們所作出的各種行為。從上面的情況說明中,可以看到,能夠以一種較為科學的態度指導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村民連三分之一都不到。這樣的情況實在令人擔憂。

四、改善現狀的策略分析

面對著農村村民生態意識薄弱的不容樂觀的情況,以及進一步增強農村村民生態意識的的迫切性,我參考相關書目及資料,提出了以下幾點以培養和提高村民生態意識為目的的策略。

(一)教育的引導?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們在心理和道德的層面上,形成一種內在的強制力,以約束人的行為,以形成所期望的道德品質和意識,併為形成所期望的文化環境提供條件。在培養和提高人們生態意識的過程中,教育是最為重要的手段之一。沒有哪個國家,不重視教育在普及和增強社會主流意識方面的重要性的。而任何一個想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國家,都必須注重教育在培養和提高人們生態意識方面的重要性。?

不僅僅要讓生態意識於民眾的心中形成,更重要的是它能在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的心中深深紮根。

(二) 法律與制度的保障?

法律具有指引、評價、預測、教育和強制等多種作用,法律通過其效力的實現,而達到對人的行為的外在的強制的引導作用。法律的作用是外在的強制,而道德則是內在的強制。為實現法律的效力,必需輔之以相關的具體制度。生態意識可以塑造文明的法律和制度,同時法律與制度對生態意識的培植也在起著保障與鞏固的作用。?

通過法律的方式,設立具體的維持生態安全的程式和制度,對於破壞生態安全的行為,依法追求其責任;對於在保護環境、有益於生態安全的行為予以獎勵。通過獎懲來引導人們的行為。從而加強對法律的信仰,對生態意識的信仰。而如果沒有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來對善加以褒獎,對惡加以懲治,即使通過教育能在人們的心中建立起生態意識,然而此種意識的存在卻是不能長久的。因為教育的引導目的得不到法律與制度的有利保障,則人們對生態意識的感情將逐漸喪失。對於民眾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進行引導的法律,不僅僅包括環境法,而且需要民法、刑法和行政法共同參與相互配合。

(三)政府部門的努力

政府部門在農村村民生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也是其必盡的義務。

這就包括了對黨和國家相關政策不折不扣的執行與落實;包括了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採取恰當措施,建立合理機制來加快農村村民生態意識的培養與提高;同時還包括了加大政府相關知識政策的宣傳力度。

各級政府部門應當加大對農村地區及農村村民生態常識的宣傳,同時也應當加大保護生態環境的必要性與迫切性的宣傳,增加農村村民對當地環境的歸屬感,以主人翁態度來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此外,也應當加強環境破壞後果的宣傳,使每個人都對環境破壞後果有明確的認識,避免保護環境“力不從心”情況的出現。

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篇4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問題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大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愈加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出現。同時大學生在同齡人中是文化知識水平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好的群體,具有表率和示範的作用。他們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輕人消費觀的新變化,又具有不同於同齡人的消費觀。

重視大學生消費的新變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不僅有益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將會對社會消費的正確引導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因此全面細緻地瞭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已成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則成為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的重點。我們小組主要是利用課餘時間,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得出該報告。

關鍵字:大學生消費觀念特點

當代大學生不僅消費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費結構方面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外,當代大學生會選擇將越來越多的支出用於網路通訊、交際、戀愛等諸多方面。

以下是這次調查的調查結果及對此情況的分析:消費差距比較大,出現兩極分化。城市農村學生的消費水平差距還是存在。

大學生消費的特點

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群體,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據調查,我們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學生消費存在著以下特點。

消費觀念複雜,感性消費佔優勢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據調查目前在校大學生中有40%擁有電腦但對電腦的使用和消費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

學生對品牌的忠誠度很高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ZUI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忠誠度。比如洗髮水,感性認識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去。

消費傾向多樣化

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當代的大學生們已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娛樂、運動、手機、電腦以及新型的IT產品都成了大學生消費的熱點。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大部分學生會去旅遊,去KTV、酒吧消費,或是購買電腦,手機等,反映出大學生具有走出校園、融入社會、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大學生消費的結構和層次分析

大學生的錢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通過調查發現,在生活費來源方面,有75%的同學依靠父母,13%的同學通過打工補貼日常開銷,還有一部分來自貸款或獎學金等。由此可見,同學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父母,但來源趨向於多元化。但生活費不包括學雜費和住宿費等,要是這個大頭加上去,來自父母的比例將更高,可以這麼說,大學生基本上還是以一個純消費者的身份出現在社會的舞臺上。

對於大學生的消費去向問題,調查表明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用於衣食住行,消費金額較大的比如手機、電腦、各類培訓並不含在其中。

因此,大學生消費結構呈現出類似於正立錐形的結構。家庭比較富裕的同學位於錐形的上端,他們擁有電腦、手機等貴重物品;家庭貧寒的同學則處於錐形的下端,他們往往要靠勤工助學或貸款來維持大學正常生活;其他同學則位於錐形的中間,他們衣食無憂,生活水平居中,由此也鮮明的體現了大學生消費的層次性。

大學生消費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大學生消費直接影響著家庭。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平均每年約二萬元的費用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可謂是重中之重了。雖然由於經濟的發展,農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於大學生消費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緩慢且比重之大已經是某些家庭所難以承受的。一個大學生的消費佔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別是農村,可佔到80%~90%。無疑,目前大學生的消費已經給學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壓力,特別一些貧困家庭,在調查中我發現,有9%的同學需要通過申請助學貸款來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

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和消費行為決定了大學生消費的影響不只侷限於家庭,市場上的很多消費都與大學生息息相關,大學生消費已直接影響著整個消費市場和國民經濟。目前,大學生消費市場已經形成,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它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有關大學生消費的幾點建議

大學生消費不僅僅關係到自己、學校,而且還是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問題。現從個人、學校、社會三方面對大學生消費提出幾點建議。

對於大學生而言,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如今有的學生消費上大手大腳,還有沉迷於盲目消費中,比如ZUI近許多大學生沉迷於網路遊戲,這將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費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己,以至影響到自己的學業。

學校應加強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定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對於社會而言,要積極開拓大學生消費市場,從產品的種類、價格、服務多方面滿足不同經濟條件大學生的需求,同時要規範市場秩序,為大學生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其消費。無論從哪方面講,大學生的消費市場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了,它已嚴重影響著高校周圍地區經濟的發展。

對大學生來說還應加強合理儲蓄的觀念。在調查時,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結束語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有著自己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使得大學生消費呈現出不同一般的發展,大學生消費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也會影響著方方面面。對於成長中的大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於定型階段,極易受家長、教師、同學及社會其它成員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的消費觀念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難題。同樣大學生消費市場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的大規模擴招而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學生市場是一個規模和潛力都很巨大的市場,如何規範併合理的發展這樣一個市場也是擺在我們大家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只有在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學生消費才會一路走上。

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篇5

民環保意識調查與研究

一.選題內容及理由:隨著農村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民收入提高的同時也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農村生活汙染、垃圾廢棄物排放量日益增加,化肥農藥使用量居高不下和一些城市汙染企業逐漸向農村轉移等原因,導致農村地區環境狀況日益惡化,環境質量明顯下降,這不僅影響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存環境問題,同時也制約著農村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是重要的威脅,為此,對我所在農村的周邊居民環保意識進行調查。

二.實踐過程:

村裡情況:第一天剛走進村裡,發現村前的小河汙染較為嚴重,河邊也堆積著一些垃圾,隨處可見垃圾堆,也會有村民將生活汙水倒入河中。工廠周圍空氣質量相對較差,河流的汙染也更為嚴重。

實踐過程:為了提高查訪效率又不打擾村民休息,我選擇在每晚七點之後走訪,村民們在知道我的來意後,都會熱情地招待我,並積極的配合我,對提出的相關問題積極做出回答。

實踐時間:7.15採訪了16戶居民,

7.16採訪了18戶居民

7.17採訪了15戶居民

7.18採訪了13家化工廠及電子廠

實踐內容:對採訪的49戶居民及13家工廠提出如下問題:

如何處理廢棄物;

對秸稈的處理;

是否經常性的使用農藥;

生活汙水的排放;

工業廢水及廢棄物的排放;

噪音的處理;

是否有環保意識。

農民環保意識調查與研究

根據被採訪的49戶居民整理了如下資料:37%的居民隨地處理垃圾,83%的居民仍然使用秸稈燃燒處理秸稈,並且過度的依賴化肥農藥,49%的居民生活汙水直接排入河流中,在被調查的13家工廠中,超過一半的企業將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流或將工業廢渣隨地堆放,另外,所有被採訪者68%的人是有環保意識的,但只有15%的人能夠真的做到。

作為世界上的農業大國,我國農村地區佔國土面積是較高的,農村地域廣闊,因此搞好農村的環境保護工作,對於幅員遼闊的農村地區乃至受其牽連或影響的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廣大農民的身體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覺得造成農村生態環境日益嚴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鄉鎮企業汙染蔓延,造成浪費。為了搞好農村的經濟,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脫貧致富,當地政府不顧環境和經濟效益,盲目的辦起企業,同時有些城市高汙染企業由於農村地皮便宜,排汙方便,也願意將工廠設在農村地區,由於這些企業耗能高,技術落後,排放的汙水不能得到有效處理,導致很多地方水資源遭到嚴重的汙染,發生人畜,農業用水危機,農業產量連連下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一些工廠直接將一些廢氣通過大煙筒排到空氣中,許多養蠶農戶家的蠶都養不起來了,蠶不結蠶繭了。

2.過度的使用農藥。綜合治理措施不全會導致病蟲發生,第一時間當然會想到使用農藥,但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但會給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的損失,還會使農產品受到嚴重的汙染,同時也造成了環境的汙染。像田裡種的學多蔬菜隔三差五的就要打農藥,預防蟲害疾病,還有一些雜草也喜歡打農藥,調查的每戶居民家都是這樣的,只有個別農戶家養了一些牲畜才會割草給牲畜吃。

3.耕地面積的減少。企業和商品用房的不斷佔地,使僅有的耕地面積不斷縮小,單位耕地上承載的人口不斷增加,土地和人口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大。很多地皮都被開發商承包了,建一些商品房,一些工廠就是買的農民土地建起來的,除個別是在鄉村學校基礎上建起來的。

4.土壤的肥力下降。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粗放耕作,農田汙染、有機質不能還田,不正確的土壤耕作等,另一部分由於大部分秸稈作為燃料燒掉,從而使秸稈不能還田,土壤有機質嚴重缺乏。

5.廢棄的塑料製品嚴重汙染。塑料工業給人們帶來巨大的方便和好處,但大量的廢棄塑料製品在自然界急難降解,造成白色汙染嚴重。比如一些傳單隨地扔,超市為了吸引顧客免費提供塑料袋等。

6.施肥方法不合理。由於不正確的使用化肥,導致施肥量雖然增加,但是產量卻不增加,降低了土地生產力,同時也浪費了資源。

對於以上存在的許多問題,我想這並不是短時間就能解決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應當控制汙染源,尤其對於汙染農業用水的汙染源要進行嚴格控制,減少汙染物的排放,可以採用高技術對汙染物進行處理或者對於廢渣的回收利用。同時對於那些高汙染而且生產效率又不高的企業應採取停辦措施。其次推行有利於環境保護的能源政策,將當前的和長遠目標結合起來,統籌安排,發展生態農業,實現秸稈還田,提高土壤肥力。當然也要科學的施肥,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降低施肥成本,最大限度的發揮肥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綠色可以說是現代生活的一個標誌,我們也可以發展綠色技術,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倡綠色消費。在整個措施當中,人無疑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我國的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現狀及其嚴重的危害,要有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心。梳理生態意識和環境意識,在提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時,全面提高人口素質,加強生態,環境只是的教育及普及。對於政府和執法人員應當加強法制建設,健全執法檢查體系,不能因小失大。應當制定相關的法律政策,可以由群眾來監督地方官員的執行,加大秸稈禁燒和農藥化肥的綜合使用力度,堅決打擊各種違法犯罪和破壞農村環境的行為。

實踐出真知,作為一名大學生,要想成為21世紀合格的人才,必須跨出校門,走向社會,在實踐中不斷分析和總結,從而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走向社會,參加實踐,可以幫助我們擺正自己的位置,不盲目自大,也不過分自卑。社會實踐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很大的幫助。回顧這次事件,我覺得很有意義。在以後的學習或工作崗位上,我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展現自我,積極向上。在實踐的期間,雖然留下了很多汗水,但是學習到了知識和經驗,鍛鍊了人際交往能力,處事應變能力等方面的技巧。總而言之,這次暑期實踐活動使我受益匪淺!

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篇6

四川省農民生態文明意識現狀調查與思考

生態文明是人類對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思、追求人與自然、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協調發展而取得的積極成果與進步過程,是人、經濟、社會與自然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型文明形態。

它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為內涵,以引導人們走上持續、和諧的發展道路為著眼點。

自20__年以來,四川省以生態省的建設為載體和抓手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並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四川是一個農業大省,農民佔總人口的60%以上。因此,農民生態文明意識的狀況直接制約著農村乃至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實現。

一、 調查目的、物件與方法

為了深入調查生態文明意識在廣大農村樹立的情況,課題組自編了“農民生態文明意識調查問卷”,本問卷共設計了20個問題,主要從對生態文明知識的知曉度、生態文明建設的認同度以及生態文明的踐行度等三個維度來調查農民的生態文明意識現狀,以期進一步探究在農村普及生態文明知識、提高農民生態文明意識,對農村開展有效的生態文明教育,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實現環境優美的、生態文明的、新農村建設。

20__年7月至8月,課題組成員分別奔赴了四川省成都、德陽、綿陽、南充、廣安、達州、瀘州、西昌、遂寧等地區,主要採取無記名問卷的方式進行隨機抽樣調查,輔以訪問調查及座談交流。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150份,收回問卷1086份,回收率為94.4%,其中有效問卷1007份,有效率為92.7%。應用微軟E_cel軟體對調研資料進行處理,結果解釋以統計結果為依據。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農民生態文明意識普遍偏低,其中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同度最高,為57.9%,其次是對生態文明知識的知曉度,為52.9%,而對生態文明的踐行度最低,只有25.3%。下面具體對本次問卷中生態文明意識的三個維度及典型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對生態文明知識的知曉度

生態文明意識是基於生態文明知識的有效認知基礎之上而得以形成的。因此,瞭解人們對於生態文明知識的認知就成為分析人們生態文明意識的首要方面。本次問卷主要通過5個問題來考察農民對生態文明知識的知曉程度。

農民對生態文明知識的知曉程度總體不高,知曉的比例為52.9%,剛剛過半,也就是近一半的人對生態文明的相關知識是不瞭解的。其中基層領導對生態文明知識的知曉程度相對要高些,但仍然不太理想,佔67.5%。對生態文明的概念和國家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具體時間,知曉的人最少,只有39.8%的人知道生態文明這個概念,但沒有一人能準確說出什麼是生態文明。當問及國家是什麼時候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只有31.1%的人能正確選擇20__年,其中還不乏有猜測的成分。而對綠色產品和白色汙染的的概念以及廢電池的危害,知曉程度相對高一些,分別佔64.6%、63.6%和65.8%,但離“全社會”這個要求也還相距甚遠。

(二)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同度

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同是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的基礎。從表1可以看出,人們對建設生態文明的認同度比對生態文明知識的知曉度要稍高一些(高出5%)。但仍然比較低,只佔57.9%,基層領導對建設生態文明的認同度相對較高些,佔76.1%。

本部分主要包括人們對待人與自然關係的態度、對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的關係的態度以及人們的環境責任意識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中,1~2題是對自然觀的考察,即考察人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態度。能夠正確認識人與自然關係的只有49.6%,也就是還有一半以上的人不能夠正確認識或根本沒有思考過。而其中對“您認為人能夠戰勝自然嗎?”這一問題的回答,更是令人堪憂,居然還有33.9%的人認為人能夠戰勝自然。表明農民的自然觀很大部分還是屬於工業文明框架下的“天人對立”和“人定勝天”的人類中心主義,而沒有樹立起生態文明所倡導的“人與自然和諧”的核心理念。

對於環境保護的責任,絕大多數人(70.2%)能夠意識到是每一個人的事,這表明人們的環保責任意識相對比較高。對於燃燒秸杆的做法,一半左右的人認為是不對的,當問及他們認為不對的原因時,幾乎都能說出會造成大氣汙染。而認為這種做法是對的22.7%的人群都是把秸杆作為燃料來煮飯,他們認為可以節約燃煤,因此是對的。而還有26.1%的人表示從來沒想過對與錯,怎麼方便就怎麼處理。5~6題旨在考察公眾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二者關係的態度,63.5%的人都能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但卻有26.2%的人持無所謂的態度。問及選“無所謂”的原因時:大多認為退耕還林與自己關係不大。而對於在家附近建一個有嚴重汙染的化工廠,大多認為雖然有汙染,但同時也能促使他們創收,這表明還有部分人認為經濟發展比環境保護重要。

(三)對生態文明的踐行度

人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程度,是其生態文明意識的最高層次和最成熟的發展階段,直接體現著一個地區或國家生態文明的發展狀況。[2]因此,調查農民對生態文明的踐行度,可以反映出他們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意識。

在日常生活和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民對生態文明的踐行度非常低,參與意識不強,只有25.3%的人的行為符合生態文明理念的要求,而基層領導有38.5%的人符合。其中對於塑料袋的使用,依然是極其普遍的,有94.3%的人都在長期使用。但大多村民表示他們一般都會進行回收利用。但當問及回收的目的時,幾乎100%的人都是為了節約開支,而不是為了環保,這表明了公眾的部分環保行動是出於自我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也從側面反映了其環保意識的淡薄。而對於垃圾的處理,也是令人堪憂的,有64.5%的人依然是採取傳統的堆放和焚燒方式。

上述2個問題都是導致當前農村環境汙染的重要成因。關於沼氣的使用有53%的人有時用或常用,還有47%的人從不用,因為根本就沒有建設沼氣池,可見公眾或村幹部們對於當下農村建設迴圈經濟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或推行力度不夠。最後2道題是考察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和宣傳力度。當問及“您村有專門的政策來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嗎?”只有31.1%的人說“有”,28.7%的人選擇“沒有”,而40.2%不知道是否有。而基層領導幹部中也只有52.1%的人選擇“有”。這表明農村缺乏相應的政策來保障生態文明的建設。而關於“您的環保知識主要是從哪裡知道的?”這一題的回答,選擇通過鄉、鎮領導和村裡領導宣傳的分別只有22.1%和34.6%,而絕大多數是通過電視或親戚朋友等渠道知道的。可見當前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既缺乏相應的政策來保障,更缺乏相關的基層人員來推動,生態文明的宣傳力度遠遠不夠,離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的要求相距甚遠。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四川農村地區農民生態文明意識普遍偏低,且生態文明意識與生態文明的踐行存在脫節的現象。

2.基層領導幹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推行力度不夠。

綜上所述,四川農村地區農民生態文明意識比較薄弱,參與建設生態文明的行動更是不能令人滿意。因此,普及生態文明知識,提高生態文明意識,鼓勵農民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刻不容緩。

(二)建議

1.加強生態文明理念的宣傳和教育,促進生態文明理念普及化、大眾化

(1)加強農村基層領導幹部的教育和培訓,引導樹立注重生態效益的發展觀、政績觀組建生態省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專家宣講團,通過舉辦專題研討班,採取專題講座、系列報道等多種形式對農村基層領導幹部進行定期培訓,以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對建設生態省和生態文明重要性的認識,使他們都充分認識到:為官一任,不僅要造福一方,而且要造福子孫、造福後代,萬萬不可急功近利,只圖眼前。同時要引導各級領導幹部樹立綠色GDP觀,改變傳統的發展思維和模式,樹立保護生態就是保持競爭優勢、建設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環保意識,促使其成為“生態文明”的忠實踐行者和推動者。

(2)加強對農村廣大群眾的宣傳和教育,樹立人與自然平等、和諧相處的自然觀針對廣大農民群眾科學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接收知識能力不強的狀況,科普宣傳的內容應該簡單易懂又具有吸引力,這就要組織有關專家專門編寫農村環保科普知識系列讀物,將生態文明的知識生活化、通俗化,讓農民看得懂,易接受。

同時,宣傳的形式要靈活多樣,切忌單一的說教,要以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充分利用電視、廣播、橫幅、標語、和村務公開欄等各種載體,進行多層面、全方位的宣傳和教育,強化人們的生態危機意識,引導人們摒棄“人類中心主義”的自然觀,樹立人與自然平等、和諧相處的自然觀,形成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圍。[3]

(3)把生態省和生態文明教育納入中、國小教育,從小培養娃娃的生態文明意識

牢固樹立生態文明意識,要注意從幼兒抓起,從小培養他們的環境意識。建議把生態省和生態文明教育納入農村各級教育體系,充分利用中國小校的教育陣地作用,大力開展對青少年學生的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教育,提高學生對生態省和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意義的認識。這就要求,首先對教師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要求教師要身體力行,成為學生效仿的榜樣。同時組織有關專家專門針對不同學齡段的孩子(國小、國中、高中),編寫相應的的生態省和生態文明建設讀本或課本(如國小版、國中版、高中版)。在成績考核過程中,除了對學生進行生態文明知識的考核外,還應把學生的環境行為作為學生個人、班級評獎評優的重要參考依據。此外,要注意構建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的生態文明教育模式,通過多方共同努力,讓幼兒從國小會愛護身邊自然界的生命、珍惜家鄉的一草一木,培養他們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通過加強宣傳和教育,促使生態文明理念普及化、大眾化。

2.開展生態文明實踐活動,強化公眾的參與意識

(1)政府牽頭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活動

針對農民生態文明意識與生態文明的踐行存在脫節的情況,政府應該起著主導作用,組織舉辦各種生態文明實踐活動,讓全體公民在實踐活動中接受教育,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基本要求,積極推進生態省和生態文明建設。開展活動時要堅持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做起,從人民群眾身邊的小事做起,才能調動農民群眾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4]

例如通過政府牽頭在全省範圍內廣泛開展生態文明建立活動,對於在生態省和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做出重大貢獻的個人、基層黨組織、學校、社群、村鎮,給予相應的獎勵,並予以表彰。舉行節能減排家庭行動即環保布袋進萬家活動,充分發揮每個家庭、每個農民在踐行“生態文明”方面的積極作用,增強農民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文明意識。

(2)支援、鼓勵民間組織和社會團體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活動

除了政府主導以外,還要支援、鼓勵民間組織和社會團體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文明實踐活動。因為民間環保團體既是公眾維護自己合法生態環境權利的需要,也可以幫助和配合政府開展生態、環保工作,是溝通政府決策和民意的橋樑。因此,政府要為民間環保團體提供政策支援和資金資助,鼓勵其在全社會提倡符合生態文明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塑造科學的環境倫理道德觀和環保行為習慣。強化人們的生態憂患意識,使之樹立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的價值觀。[5]

3.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構建培育生態文明意識的長效機制

(1)建立和完善公眾參與制度

建立包括生態環境資訊公開制度、環境聽證會制度、公眾參與環境決策制度、公眾參與環境監督的制度等在內的系列公眾參與制度。對涉及群眾生態權益的重大決策和開發建設專案,實行公示或聽證制度,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使更多的公眾參與到環保行政機關的決策過程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環境知情權、發言權和監督權,增強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權利意識、責任意識和監督意識。

(2)完善績效考核制度

建議把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公眾的評價納入領導幹部的績效考核之中,充分發揮考核評價的

導向作用,引導各級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制定以工作績效和公眾評價為主要依據的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績效考核辦法,採取百分制,由工作績效目標考核得分和公眾滿意度考核評價得分加權重計算。

(3)建立村民形象評議和獎勵制度

借鑑貴陽市烏當區偏頗鄉的經驗,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來評議村民的形象。評議內容包括思路創新、勤勞致富;家庭和睦、鄰里團結;文明生活、環境整潔;保護生態、美化院落;民族文化、弘揚傳承;崇尚科學、重視教育;遵紀守法、樂於助人;言行文明、禮貌待人;艱苦奮鬥、勤儉節約;計劃生育、優生優育;齊心協力、爭創平安等方面,並對每個方面賦予不同的分值,根據得分,分為優、良、中、差四個等級。分“季度考評”和“年終總評”兩種形式,根據考評結果對優秀農戶進行獎勵和表彰。

總之,生態文明意識的培養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且必須長期堅持、一以貫之,才能促進生態文明觀念在廣大農村乃至全社會牢固樹立。

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篇7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與之相適應的網路技術也得到了廣泛而深刻的發展。如今,網路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是,正如其他任何技術一樣,網路也是一把雙刃劍。網路作為一種新的技術手段,綜合了以往語音、視訊和資料業務,為人們提供多元化的網路服務,在帶給人們方便和新穎的同時,也直接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念,這種影響是兩面性的。大學生作為網路使用者的主體,研究他們使用網路的情況,有助於找出網路使用中存在的問題,並由此形成解決辦法和指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路,使網路這個新興技術更好的服務於社會,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穩定和諧。

方法與步驟介紹

調查方法的介紹

本次調查採用網上問卷調查的方式,在問卷網上設計好問卷後,將連結傳送給其他同學,邀請他們參與問卷調查。

調查物件的介紹

由於上網的主力是年輕人,我們能夠邀請到的主要也是大學生,因此該問卷設計的調查物件為大學生,我們將對大學生的上網情況進行分析總結。

分析方法的介紹

調查背景

目前全國在校大學生超兩千萬人,作為民族未來的棟樑,大學生的發展狀況對整個國家來說至關重要。網路作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影響到大學生的方方面面。對大學生的上網情況進行調查,能夠對大學生使用網路的情況有充分的瞭解,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研究,能夠更好的總結當前大學生的生活狀況,提出切實有效的意見建議。網路的即時性和多樣性給大學生帶來豐富的資訊,使大學生的生活與外界緊密相連。通過網路,學生們可以獲取新聞資訊,結交新老朋友,觀看電視電影,進行評論討論,開展網上購物,娛樂放鬆自己,可以說網路已成為自成一體的虛擬世界,幾乎現實世界的所有事情都可以通過網路完成。

網路給大學生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豐富了大學生的眼界,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但不可否認的是,網路也給大學生帶來許多消極的問題。沉迷遊戲,荒廢學業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為遊戲動輒花費上萬元人民幣的也大有人在。網路上的暴力等不健康內容也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了現實中的行為混亂。對大學生上網情況進行規範引導已刻不容緩。

當今世界東西方文化交融加快,文化對立衝突也明顯加劇。西方文化通過網路不斷滲透進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如何在開放的環境下既接受西方文化又保留傳統文化也成為重要的研究內容。同時境內外反華勢力通過網路進行反華宣傳,煽動國內暴力事件更加不容忽視。大學生必須保持警惕,堅決抵制通過網路進行反動行為。

隨著社會變遷的加劇,社會衝突不斷湧現,越來越浮躁的人們也將網路作為情緒的宣洩口。由於網路身份的不確定性,加上部分人責任意識淡薄,在網上胡亂攻擊他人,批評政府,散播謠言,這些都成為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大學生作為民族外來的希望,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維護社會穩定。通過這次的問卷調查,我們能夠初步掌握大學生的網路使用情況,得出合理結論,提出有效的建議,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調查問卷統計結果與分析

本次網上調查共獲得答卷55份,下面將對問卷的調查結果進行詳細的統計分析,以便ZUI終得出正確結論並提出可行建議。

網路道德問題現在已成為困擾社會的重要問題,從上表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少大學生對這個問題沒有充分清醒的認識,或者說認識還不夠。網路雖是虛擬的世界,但卻不應缺乏監管。政府應不斷完善監管制度,大學生也應該嚴守道德紅線,對自己在網上的行為負責。

結論與討論網路的正面影響:

為大學生提供了一種學習的新渠道。在國內高等教育資源短缺的情況下,網上授課已經成為一種新穎的教育模式。學生不僅可以選擇性的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還可以和學校的老師直接交流,讓老師解答疑難,我們甚至可以不用出國就可以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另外,在現如今這個新知識呈爆炸性增長的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學習已經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而網路資訊的及時性正好適應了這個發展過程。一個人只有不斷的接受新事物和新概念、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而網路在此過程中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豐富了大學生的社會生活。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髮展,網路的應用已經滲透到大學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階段。沒上大學之前,可以通過網路瞭解學校的基本資訊,包括學校的各個學院、各個專業的背景和發展方向,然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適合自己的專業;上大學之後,可以通過網路結交朋友、認識新同學,閒暇時可以通過網購、看電影、聽音樂和玩遊戲打發時間,還可以通過網路組織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和學術活動;到了畢業季,可以通過網路方便快捷地瞭解各種招聘資訊或者關注各種考研網站,選擇合適的學校繼續深造可以說,大學生的社會生活已經離不開網路。

有助於拓寬大學生的思維和視野。網路的包容性使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生活經歷,處在不同生活環境中的人能夠平等自由的交流。通過這種交流,可以使人瞭解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有助於創新性思維的形成。網路的多樣性使人能夠見識到自己生活範圍之外的、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可以開拓人的視野,激發人的好奇心和不斷探索的慾望,這是一個人不斷進取的動力所在。

滿足了大學生交流、溝通和理解的需要。由於多數大學生是獨生子女,獨立性較強,一旦與父母缺乏有效的溝通,與父母之間存在隔閡,就可能會導致心理障礙,網路自由開放的特點使他們紛紛藉助網路這個平臺與人溝通,相互傾訴,渴望被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學生的不滿情緒得到了宣洩,有益於家庭和社會的和諧。

網路的負面影響:

網路上的資訊量太過龐大,過多的資訊造成了資訊汙染。尼葛洛龐帝說:資訊高速公路的含義就是以光速在全球傳輸沒有重量的位元。網路世界包羅永珍,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資訊,並且其中的資訊量正在呈幾何級數不斷增長。一方面,大量的資訊使人應接不暇,大學生為了追求所謂的學識廣博,只能走觀花般瀏覽大量資訊,而忽略了思考這一過程,而且不斷變化的資訊使人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形成一種快餐化文化,這與我國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背道而馳;另一方面,這些資訊中存在著大量垃圾資訊,一些色情、暴力的資訊經常會出現,這對大學生的身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尤其是在這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有些人因此毀了前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網路的超時空特性擴大了大學生的交往面,但是網路的虛擬化導致了這些人社會化的不足。網路可以傳輸文字、影象和視訊等各種格式的資訊,為大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多媒體、互動性的立體途徑。網上收發電子郵件方便、快捷,ICQ新奇、及時,聊天室輕鬆愉快,BBS的討論自由、廣泛,大學生通過這些途徑可以與許多互不相識的人交談、來往,互相幫助,互相傾訴。還有許多網站專門提供各種型別的交友服務,大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工作的需要、學習的需要交到自己想交的朋友因此,很多大學生沉迷網路這個虛擬的世界,與現實世界缺乏互動和交流,導致他們的自我意識太強,對社會持一種冷漠態度,這完全不是大學生該有的青春氣盛、朝氣蓬勃的樣子。

由於上網佔用了大學生大量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很多人荒廢了自己的學業,整天沉迷於網路遊戲和網路交友,掛科和不能畢業的現象層出不窮。在調查的樣本中,由27%認為上網影響到了自己的學業。

長時間的面對電腦螢幕,可能造成大學生生理機能失調、內分泌紊亂、神經系統正常節律被破壞等健康問題。有48%的被調查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在2~4小時,有27%的被調查大學生每天上網4小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