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2基礎教育發展的調查報告(精選5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42W

2022基礎教育發展的調查報告 篇1

城市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情況複雜、矛盾多,是城市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加強城市管理,既是發揮城市整體功能,促進經濟、社會協調有序發展和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現代化城市整體形象的集中體現。搞好城市管理,關鍵在基層,重點也在基層。為適應現代化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需要,199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關於加強城市管理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就城市管理中的責任與權利、事權與財權、管人與管事相統一,以及實行市、區兩級政府分工負責和市、區、街道三級管理的城市管理體制等作出了明確規定。一年多來,《決定》貫徹落實情況如何對此,我們進行了專題調研。

2022基礎教育發展的調查報告(精選5篇)

街道辦事處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現狀

管理體制情況

街道城管工作是城區各街道辦事處的重要職責。在街道辦事處領導成員的分工上,一般由一名副主任分管此項工作。街道辦事處內設城管科和城建監察總隊,一般定編為5-6人。部分街道辦事處根據需要聘請了一些義務城管人員,他們主要協助街道城管人員在一些重要地段進行監督管理。城管科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對本轄區內的城市規劃、市政工程、公用事業、市容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等的監督、檢查和管理,以及法律、法規授權或者行政主管部門委託實施行政處罰,並對口市、區級12個部門。而市、區級12個部門則分別對街道城管工作相對應的方面進行領導、管理、檢查、驗收。由於執法機構多,職能交叉,造成街道辦事處很多時候工作上撞車的現象。在市、區級部門實行機構改革之後,這種狀況有所好轉,但多頭指揮的管理體制基本未變,致使街道城管工作存在工作任務變化無常、工作安排無序、工作主動性不強的狀況,基本上是在圍繞上級部門的各類檢查開展工作。

財政體制情況

我市城區各街道辦事處的財政收入基本上由包乾經費(區財政承擔)、稅收分成和其他收入三方面構成。由於區情不同,各區街道辦事處之間也存在一些具體差異。如有的街道辦事處包乾經費為零,有的街道辦事處稅收超收部分全返(因國稅的75%要上繳中央財政,所以國稅的全返指上繳後餘下的25%)。例如,某區街道辦事處包乾經費為在職人員每人每年5800元,含人頭經費、公用經費、公醫經費、增資及其他經費,人均每月不足500元,僅佔工資支出的50%左右。稅收返還分別確定地稅、國稅的任務數、奮鬥數。完成任務數按3%分成,奮鬥數按10%分成,超奮鬥數部分全返。其他收入除財政劃撥的包乾經費和稅收分成外,街道辦事處自己還有市場管理出攤佔道、罰沒返還等收入,共同構成街道辦事處財政收入的總和。而街道辦事處的財政支出包括不斷增長的工資、福利、業務經費等基本支出,公益事業支出以及招商引資和稅收引進獎勵等其他支出。總的情況是,由於財政體制將街道辦事處稅收任務與財政收入掛鉤,我市行使社會管理職能的街道辦事處肩負著與企業一樣的創收任務,必須為維持生計和發展做出種種努力,儘可能多地獲得稅收分成、引稅返還和其他收入,滿足支出需求。所以,城區各街道辦事處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創收上。

城管工作的成效

近幾年,我市堅持依法治市,依法治街,依法施治,提出了建管並重,建管同步的思路,制定了一系列城管工作的法規和配套政策,如市委、市政府的《決定》,使城管工作逐步規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獲得並保持了國家衛生城市稱號,並先後進入了全國城市投資環境40優全國環境整治優秀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

當前街道城管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

市委、市政府《決定》頒發後,城區各街道辦事處增強了信心,加強了對城市管理的領導,城市管理中的一些突出問題也得到了初步治理。但是,從依法治市、依法治街的高度看,我市貫徹落實《決定》以及街道辦事處的城管工作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缺乏配套的實施辦法,貫徹落實《決定》仍只停在檔案上。市委、市政府《決定》已經下發一年多了,但至今沒有一個具體的《實施意見》或《實施辦法》。市政府曾經擬了一個60條的實施意見,由於在徵求意見時,市級有關部門意見分歧較大,認為要等機構改革以後才能出臺,從而造成《決定》中要求的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心並未真正下移,以致各街道辦事處在城管工作中仍如以前一樣處於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的狀態中。

街道城管工作責、權、利分離,缺少動力。街道辦事處在城市工作中承擔著大量的管理職能和治理任務。但是,其執法許可權極為有限,這樣就形成了責任與許可權的不匹配,使管理工作乏力。城市管理工作是大量具體繁雜的工作,如治理環境髒亂差、禁止和拆除違章搭建、制止破牆開店、取締佔道經營、糾正車輛亂停亂放等,沒有相應的權和利作保障,缺少行政手段,使街道辦事處對城管工作顯得力不從心。目前,不少具有執法主體資格的部門,由於注重辦證、審證的收費,因而多采用罰款方式來處理違規現象,結果使一些違規人員以罰款單充當合法手續繼續違規,形成違規罰款再違規再罰款的惡性迴圈,不但增加了街道辦事處的工作量,而且使問題日積月累,成為頑症。雖然市委、市政府《決定》中明確在城市管理中實行兩級政府、三級管理體制,以強化街道辦事處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礎地位,但在具體落實中,由於沒有具體的實施辦法,以致條塊責權分離、脫節的問題仍然比較普遍。

街道城管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形象欠佳。街道辦事處城管工作人員素質高低,是直接關係《決定》能否在基層得到貫徹落實的關鍵之一。就目前街道辦事處城管人員的組成來看,不適應任務需要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一是部分城管監察隊員文化層次較低,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受到侷限;二是一些城管監察隊員的業務素質不適應工作需要,其中有一部分人越權執法、隨意執法,甚至出現為一些違法違規人員充當保護殺守門神的現象,這在群眾中微辭不少;三是城管監察隊員多數為事業編制,沒有納入行政編制系列,在《行政處罰法》頒佈實施後,潛伏著較大的危機和不穩定因素。

街道城管工作保障措施不到位,缺乏活力。一是經費無保障。街道城管工作所需經費由街道辦事處自身財力解決,每年要為此付出數萬元甚至更多的資金。比如聘請的城管協管員,他們的月工資待遇由區城管監察部門負責每人50元,其餘由街道辦事處補貼至最低界限以上(200元以上)。城管工作的某些政策性收費,如破牆開店、佔道經營等收費以及罰沒收入,均由市、區級有關部門收齲因此,街道城管工作在經濟收支上入不敷出,從而把城管視為包袱,缺乏搞好城管工作的主動和熱情。二是辦公條件差,人員待遇低。部分街道城管工作缺乏交通工具,無正規著裝,無佩帶標誌,管理、執法有失嚴肅性,在公眾面前形象差,難於得到社會認同。部分街道辦事處由於給城管工作人員下達有創收任務,而城管工作人員由於在城管中花費時間多,相對完成經濟任務差,從而待遇普遍較低,造成街道城管工作無人願幹,城管隊伍不穩定。部分街道辦事處為追求自身利益,靠罰款以收代支,因此對城管工作是重利輕管,以罰代管。

關於強化街道辦事處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基礎地位的建議

街道辦事處是城市管理的穩固基石和中堅力量,城市管理能否上臺階、見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街道辦事處能否正常發揮作用。要使街道辦事處真正在城市管理中起到基石作用,只有加強街道辦事處的建設,界定其位置,完善其功能,調動其潛能,徹底解決街道辦事處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才能保證城市管理運轉通暢、見效顯著。建議從以下幾方面提高認識,解決問題,加強工作:

加快立法,建章立制,解決位的問題

街道辦事處作為城市管理的基礎,其主要職責是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區政府的授權,對轄區內的社群服務、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設、街道經濟發展,行使組織領導、綜合協調、監督檢查的行政管理職能,負責本轄區地區性、社會性、群眾性的工作。對轄區內的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參與或行使分級管理、綜合協調、行政執法等職權,指導居委會搞好社群管理和服務。隨著城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街道辦事處在城管方面的法律地位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首先,通過對我市已實施的有關城管法規的修訂或制定新的地方性法規,明確城市管理的內容、範圍、執法主體,執法體系中的職責分工、執法程式、處罰條款等,明確賦予街道城管一定的行政執法權和處罰權。同時,將街道城管隊伍納入公務員系列,使其具有真正的執法權。比如北京市已出臺了《北京市街道辦事處工作規定》,其中明確規定,街道辦事處是區政府的派出機構,是轄區城市管理的行政主體,搞好城市管理是街道辦事處的重要職責。因此,街道辦事處有權有責,依法參與和主持轄區的城市管理各項工作;也有權有責,依法協調轄區內所有單位在本轄區內的相互關係,督促轄區內各單位服從並完成城市管理各項任務。

其次,市政府應儘快出臺《決定》的《實施意見》或《實施辦法》,保證三級管理儘早落到實處,確保政令暢通,使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心真正下移。

理順體制,下放權力,解決權的問題

加強城市管理,關鍵是體制。城市管理體制是否科學,關係到城市管理的效能,關係到城市功能的發揮。目前我市城市管理體制上的問題主要是條塊分割,統一管理與分級管理未能有機結合,存在著管理職責不清,有利的都去管,無利的無人管的狀況。塊過多地承攬了本就由條、社會組織和企業承擔的任務,而條則過多地集中了城市綜合管理和資源配置的權力,形成了有權的因為力量有限等原因而無法管到底,有力量管得過來的又無權去管的狀況。街道辦事處能否享有相應的事權,是發揮其作用,強化其城市管理基礎地位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是健全街道*作層,使街道職能五臟俱全。要結合政府機構改革,理順條塊關係,相應明確各條在塊裡的機構歸屬,按照屬地、高效的原則,原則上能歸街道管的儘可能歸街道管,將各條的職能遷移到街道之中。

二是條塊聯動,共同加強對第三級的管理,使街道的責任和權利統一起來。要賦予街道辦事處必要的城市管理事權,如城市規劃監督管理權、住宅小區竣工驗收權、衛生管理權、城市管理執法權、文明單位一票否決權等,以發揮和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性。對暫時不能下放、授權或委託執行的權力,應設立條、塊責任制和工作協調配合制度,以減少管理漏洞和死角。

只有通過健全體制,事權下放,增強街道辦事處自身的區域管理、社群服務、文明建設、綜合治理、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綜合協調能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街道辦事處無權辦事的狀況。

費隨事轉,財力下沉,解決錢的問題

城市管理是一項需要財力支撐的工作。而街道辦事處缺乏管理經費是一個普遍存在,帶有共性的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切實做到條隨塊轉費隨事轉。建議取消現行財政經費包乾的管理辦法,街道辦事處的收入納入政府財政預算管理,還街道經濟管理職能給政府經濟及稅務等部門,密切街道辦事處與稅務部門在稅務徵收方面的配合,擴大稅收徵管面,調整條塊的收費分配比例,以塊為主。街道辦事處要切實轉變職能,實行政企分開,把城市管理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同時可採取政府財政拔一些專項經費,對街道辦事處服務性行業給予政策上的免稅,街道辦事處堅持實行有償服務收取費用等渠道,確保街道辦事處進行城市管理有錢辦事。另外,居委會在街道辦事處的領導、指導下,通過搞好社群有償服務、低償服務、無償服務抓好社群管理和服務工作。

強化管理,建好隊伍,解決人的問題

目前,街道辦事處存在機構設定不盡合理,年齡結構老化,招聘的城管協管人員大多沒有經過正規培訓、業務素質低、執法能力不強、執法活動不規範、不文明執法,甚至野蠻執法現象也時有發生,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居委會的幹部也大多是一些老年人,且待遇偏低,不能充分發揮居委會的作用,更不可能協助街道辦事處完成大量的、繁雜的城市管理工作。

要解決這些問題,街道辦事處必須引入競爭機制,以事定崗,優化人員配置,實行一人多崗,一崗多能的用人制度,建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提高工作效率。加強對城建監察隊伍和招聘人員的培訓、監督和管理,不斷提高他們的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並完善管理制度,狠抓城市管理隊伍的建設。街道辦事處還要加大對居委會的領導和指導,直接委派工作能力強有責任心的優秀幹部到居委會任職,充分發揮居委會的作用。唯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鞏固城市管理的基矗。

2022基礎教育發展的調查報告 篇2

調查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均GDP的增長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然而,隨著人均GDP的增長,城鄉收入差距也在急劇加大。20xx年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55元,兩者的收入比為3.22:1。隨著我國社會發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區之間、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問題進一步凸顯,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黨的xx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命題。和諧社會的基礎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則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和核心,沒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和諧。教育作為推動社會變革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效率目標,又可以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公平目標。社會的教育在社會流動、社會分化中具有篩選器的功能,又具有穩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視為實現社會平等最偉大的工具。按照現階段提出的新要求,我們應該以和諧理念來引領教育發展,通過推進教育的公平、公正,來促進社會的公平、公正,通過構建和諧教育,來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只有農村得以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農村發展的基礎是搞好農村的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是地方事業,擔負著為地方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基礎教育辦得好壞,直接關係到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然而,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

調查報告的物件

此次我調查的物件就是針對農村的基礎教育現狀展開的。基礎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基礎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國小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報告的研究範圍主要是有關我國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現狀。

調查報告的目的

分析農村基礎教育所存在的問題,並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

通過分析具體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現狀的案例,切實掌握農村基礎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

探索解決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途徑,探究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法。

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分析

自1986年國家義務教育法出臺以來,特別是《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實施以來,我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但由於農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失調,所以農村教育狀況並沒有實現質的飛躍,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政府投入有限,農村基礎教育經費嚴重不足,辦學條件差。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一定的財政支援。農業經濟發展緩慢,農村財政緊張,各種經費特別是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導致農村學校的持續發展難以實現。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在校生佔全國在校生的絕大多數。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合計約1.93億人,按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70%算,農村在校生約1.3億人。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經費總投入中義務教育階段所佔比例過低,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佔總投入的比例始終低於60%,而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佔總投入的比重近年還不足30%。而且,在農村義務教育總投人中,政府財政撥款所佔比例也不高。儘管近年中央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向農村義務教育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達到64.9%。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縣鄉財政與農民負擔課題組20xx年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農村義務教育的投人中,鄉鎮一級的負擔竟高達78%左右,縣財政負擔約9%,省地負擔約11%,中央財政只負擔了2%。而在國外,中央政府是義務教育資金來源的主渠道,有的國家中央政府投入佔整個基礎教育投入的比重高達80%。

長期以來,農村義務教育主要以農民投入為主。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以前,農村義務教育事實上主要由農民承擔。稅費改革後,農村基礎教育的經費來源基本是以鄉鎮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農村教育費附加以及收取學雜費、教育集資等。鄉級財政在農村義務教育中承擔了全部責任。農民的合理負擔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支柱。農村稅費改革之後,在農民減負的同時,教育也大幅度減收,一些地方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狀況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教學水平低,教學質量堪憂。

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整個教育環節中至關重要。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校的教育質量。調查發現,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不盡如人意。

師資力量匱乏,農村師資缺血。

由於農村教師待遇低,生活條件差,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嚴重,很多人不願到農村任教。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寧願在家待崗,也不願當鄉村教師。同時,家裡有門路的、教學水平稍高的教師也想辦法擠入城市。再加上這幾年城市學校擴招,一些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也開始從農村招聘教師。隨著進城教師的擇優錄取,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流向了城市。由於師資的流失,貧困農村的中國小校裡一個教師跨年級、包班上課的現象司空見慣。在農村許多學校,教師嚴重缺乏,無法適應新課改後的需求。另外,造成農村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單向流動,即優秀教師只具有向上的流動性。如果村裡的老師教得好,則入編進入鎮裡的學校,鎮裡的老師如果教得好,則進入縣城裡的學校。依此類推。這種帶有剛性的評選機制導致農村基礎教育系統只能得到較差的師資來源。農村師資原本先天不足,無奈又遭流失之痛,農村師資嚴重缺血。

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專業化程度偏低。

農村中國小教師學歷普遍偏低,學歷達標與能力達標存在較大落差,教師素質參差不齊。農村國小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佔的比例不到城鎮的20%,國中也只相當於城鎮的一半,如大田集鎮中學教師第一學歷合格率為22.7%。儘管通過大規模的學歷補償教育和在職培訓,農村教師學歷達標率得到極大提高,但教師素質仍然不能滿足義務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農村一些學校的大部分教師是本鎮(縣)未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一些國中畢業生也當起了教師,很多貧困縣還有一部分教師國小畢業。另外,相當一部分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後,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資訊化迅速發展的今天,他們無法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使得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形成不了梯隊,專業化程度不高。教師的低素質直接影響、限制了學生素質的提高。由於教學質量不高,農村一些學校的生源逐漸流失。在一些地區,村國小到中心國小,中心國小到縣城國小,農村國中到縣城國中,優生不斷流向縣城已成了趨勢。長此以往,學校將陷入一種惡性迴圈並將隨著這種惡性迴圈而趨於萎縮。

家庭貧困,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

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由於教育投資少,本應由財政支付的教育經費負擔轉移到農民家庭,義務教育已無義務之實,老百姓需要自己負擔學費。農民一年的收入本來就很少,大部分用來支出子女的學費,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現了教育致貧現象。農民不堪教育費用的重負,導致其子女失學、輟學。另外,近年就業形勢不太樂觀,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學生在大學學的知識在農村派不上用場,使得農村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一些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讀書,還不如讓孩子早點出去打工掙錢以貼補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連國小都沒有畢業。貧困人口失去學習機會,也就限制了他們獲得個人發展的機會。

大田集鎮李樓村基礎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調研我來到了大田集鎮李樓村鎮北聯小,調研結果如下

教育現狀

一方面,師資力量缺乏教師不配套和跨年級上課現象嚴重,很多教師都是上了這門課再上那門,由於照顧不過來,只能讓一些班級學生自習或做作業。我們還了解到由於農村教師的待遇低,辦公條件差,農村基礎教育崗位難留人,老師調動頻繁。另一方面,教師隊伍普遍存在學歷低、職稱低、素質低的三低現象。大部分教師為民轉公教師,由於他們的年齡偏大,業務素質在短期內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面臨的主要問題

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由於受政策因素的制約,該村近5年未補充過教師,導致教師嚴重不足和失衡。而鎮上的中心學校和交通條件較好的學校教師普遍超編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同時由於一批學歷低、素質不全面的人員進入教師隊伍,再加上民轉公教師,

使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年齡結構也不合理。農村課程改革對目前的農村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它要求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角色行為必須實行全方位的轉變。由於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資歷、學識水平、身心狀況差異較大,因此轉變過程困難很多。

學校管理方面有待改進。一是校長結構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輕的又過於年輕,沒有什麼工作經歷,更談不上有較好的工作經驗。二是部分校長對學校的管理工作較為片面,只注重學校教學管理,對教學管理以外的,如學校安全管理,學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夠。

學校經費困難。實施一費制和兩免一補後,人民群眾的負擔的確減輕了,但學校的辦公經費受到一定影響,由於政府財力有限,上面的撥款也難以及時足額到位,使學校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受到一定的影響,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實施,如校舍建設、綠化學校的建立等。

關於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對策思考

針對農村基礎教育出現的困難,今年我國提出了實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國家、社會團體和個人為保障適齡人口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從政策、物質和資金上對貧困地區和貧困學生所提供的援助。限於農村的基礎,農村地區難以實現教育的自救,因此,積極發揮政府的調節功能,及時實施農村地區的教育救助就成為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教育經費方面

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同時建立農村教育財政保障機制。

緩解基礎教育投入問題的關鍵是解決財政乏力的問題。教育是一種公共產品,應當由政府承擔責任。建議國家增加對教育的投入,並嚴格規定農村教育投入的恰當比例。我國許多省在農村稅費改革後,農村教育費附加和農村教育集資被取消,縣鄉財政收入減少,為了保證縣鄉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中央應確定一定比例的稅收進行轉移支付,專門用於農村基礎教育。切實發揮國家公共財政資金在配置農村義務教育資源中的絕對主體作用,構建基礎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承擔的財政轉移支付體制,最終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和保障農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機會的長效機制。

拓寬籌資渠道,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

由於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還沒有達到完全支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水平,所以從長遠發展來看,農村教育經費完全靠國家長久支付的可能性並不大。要想使農村義務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除了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保證外,還應該通過其他渠道盡可能多地籌措經費。比如可以建立義務教育基金會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捐助;發行教育彩票,讓全社會都來關注和支援義務教育。所得的資金由政府根據有關政策統一進行調配,切實定向用於農村教育。同時建議國家出臺農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證農村教育的優先發展。

師資方面

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水平。

農村教師資訊閉塞,接受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學方式都與城市的教師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級政府要大力開發並充分利用國內外教育援助專案,加強對農村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同時在教師繼續教育政策方面對農村教師要有所傾斜,比如為農村教師提供免費的培訓,適當增強教師培訓名額等。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內容,同時還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注重教師實際教育教學素質的提高和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以切實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

政府要採取有效措施,實現教師的雙向流動。實施教師交流機制,把城裡的老師交流到農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帶動農村的教育;農村教師則到城市學校去實習,充實提高,以解決農村教師單向流動的問題,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從而有效控制輟學率。剛畢業的大學生必須到農村支教一年,並把支教作為將來評職稱的一項條件。同時給予支教大學生提前半年轉正的優惠條件。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對農村有所傾斜,比如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巡迴授課,鼓勵緊缺學科教師的流動等。

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師範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

由於農村學校條件差,工資待遇低,大部分大學畢業生不願到農村去。他們一是害怕無機會再進城市的學校,二是擔心自己到農村會被同化。因為農村教師教育觀念落後,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再加上農村學校硬體設施嚴重不足,新教師難以進行教學改革。為吸引師範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政府就要給予到農村任教的師範畢業生一定的優惠政策。

充分利用農村的現有資源與條件開發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在硬體上相差甚遠,在短期內不能改變現狀的情況下,農村學校的教師也不能總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農村一切可用的現有教育資源,揚長避短,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不足,開發適合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農村的教育教學水平。

貧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重要途徑。貧困家庭在社會資源尤其是教育資源的享有方面,處於不利的地位,如果沒有輔助性的機制保證他們得到教育的公平,那麼貧困本身則有可能成為世襲的不幸命運。這種個人命運的惡性迴圈。最終使整個社會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採取措施,把對貧困學生的教育救助作為農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建立穩定的教育救助機制

各級政府要成立貧困家庭學生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貧困學生救助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中國小救助受援捐贈中心,同時還要增配全額撥款事業編制,設立中國小貧困學生救助專項資金,並將助學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管理,明確各部門職責,整合各方面力量,統籌協調和指導本地區的經常性助學活動,推進救助貧困學生工作。

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對貧困學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資金為主,繼續執行兩免一補政策並要落到實處。同時要以經常性捐贈活動為載體,組織和發動各界人士捐款助學,對口幫扶。目前,無論是政府的救助、社會的捐助,還是學校的獎勵與減免,總體來看教育救助覆蓋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額度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級財政要每年安排貧困學生專項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努力擴大教育救助範圍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不斷提高,我國逐步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已成為可能。20xx年1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行記者招待會,教育部首次釋出《全民教育國家報告》。該報告列出了我國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時間表:到20xx年,使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費),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到20xx年,全國農村地區將全部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到20xx年,全國將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然而,政府、社會對高中教育的貧困救助問題,相對來說關注不夠,雖然有一些相關政策,但執行中存在若干問題。從全國範圍看,多數地區至今缺少剛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進行教育救助時,要把救助的範圍擴大到高中。

總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多管齊下的教育救助體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農村教育救助及時性、長效性的重要保證。

啟示與結語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的問題是中國的重要問題,而農村的教育問題更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重中之重,他們就亟待靠經濟去幫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經濟、推動經濟增長,以此來實現民生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才能讓李樓村變得富有、和諧、美好,才能讓中國更加強大、富強、和諧、穩定!

2022基礎教育發展的調查報告 篇3

村情介紹

七裡橋鎮觀音堂村位於湖南省祁陽縣城浯溪鎮東南方向,距縣城僅3.5公里,3路公交車從縣城直達七裡橋鎮上,該村緊鄰鎮政府,離七裡橋鎮街道不足500米,祁羊公路(縣道)穿村而過,區位優勢比較明顯,是鎮裡重點發展的6個行政村之一;全村現建有3公里多的通村聯戶水泥路,實現了對全村各組的覆蓋,通戶率達95%;全村共有12個村民小組,308戶,共1125人,其中黨員35人;全村地勢較為平緩,有多座100-300米的小山,山上多種植油茶、柑橘,該村相對本鎮其它村來說,土地資源較為豐富,人均佔有率較高;全村80%的成年人以在家務農為主,20%的外出經商務工,村裡集體經濟十分薄弱,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

目前,由於受政策、資源、資金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該村僅有一傢俬營錳礦加工冶煉廠,這是村裡唯一的吸納就業和給村裡創收的經濟實體。20xx年,七裡橋鎮黨委、鎮政府研究決定動員全鎮力量進行招商引資工作,縣裡也給予土地、財稅、融資等政策上的大力支援,鎮財政還拿出一部財力鼓勵作為招商引資傑出單位和個人,目前。該鎮今年的招商引資工作實現了重大突破,協議金額已過千萬,種植漆樹的投資專案已經在該鎮烏山衝村破土動工。但是通過調查,發現該鎮其他一些行政村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影響和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與農民增收的瓶頸,以下幾點是在調查觀音堂村中發現的問題:

調查中發現的一些問題:

二是農業基本設施投入不足。該村現有的水庫、水渠、提灌站農業基礎設施大多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修建的,近些年新建較為先進的比較少,這樣不僅在總量上與現階段農村生產發展不相適應,而且在質量上也不能滿足現階段農村生產生活的需求,目前,我國眾多農村的社會矛盾依然比較簡單,但在農業生產高峰時期,當地的農業生產設施遠不能滿足眾多農戶的生產需求,因此造成了一些影響農戶之間產生矛盾的問題,有些可能在一定條件下被激化,從而影響農村的穩定、發展與和諧。該村作為縣裡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農業基礎設施在全鎮屬於上游水平還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那些條件較差的村可能面臨更為嚴重的問題,因為資源的不均衡和分配的不公平,可能成為影響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和諧的不利因素。對於如何有效改善本村的農業基礎設施滯後的問題,村裡的一事一議制度顯得不足,鎮裡對加快全鎮農村基礎建設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也顯得捉襟見肘,想得而做不到。

三是農產品市場風險較大。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援與扶持,在全縣城鎮化和實施農業產業化程序的有效帶動下,為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七裡橋鎮和該村也出現了訂單農業這一有效的農業發展模式,現在該鎮有湖南天龍米業有限公司、永州七里香米業有限公司、湖南湘妹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它們一直是全縣消耗水稻的主力軍,年加工糧食達幾十萬噸,它們也在政府的扶持和市場的推動下實行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模式收購優質水稻。但該村參加的訂單農戶不到全村總戶數50%,覆蓋面較小,大多數農戶的生產還處於單兵

獨將遊離狀態,生產效益不明顯,制約了規模和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農戶的抗市場風險能力依然不高,在當前糧食收購中買方居於主導地位的局面中處於嚴重不利地位。

四是缺乏優質高效產業。該村原本土地氣候水利等資源相對有一定優勢,但由於受國家政策支援與扶持力度不大、農民個體自主投入能力弱小、農村信貸規模小等不利因素影響,嚴重製約了本村種養植業的規模化、產業化、高效化。90%以上的農戶無力擴大現有種養植業和加工業規模,實現集約化經營管理,大多數農戶依然處於自給自足、自產自銷的小農經濟狀態,由於村裡沒有農業產業化的加工企業,全村基本上都只是向市場提供原料這種初級產品,未有經過初加工的產品,更不用說產值高的農副上加工產品了,沒有穩定的市場需求方,這樣就導致了導致農戶種養殖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致使種養殖結構不合理、品種不健全、品質不優質、生產無規模、產品無特色,產品銷售難、供需矛盾突出、效益不明顯等制約農戶增收的現象依然很突出。

對策與建議

一是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針對以上現狀,因此充分發揮該村地理、交通區位與農業資源比較優勢,大力對外招商引資,扶持發展鄉鎮企業,新建農村集貿市場,發展物流商貿業,尤其是引進涉農企業和產業;國家必須完善農副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監測好市場價格資訊,積極引導服務農民種養;確保糧食最低收購價格保持在一個合理水平,防止谷*傷農現象的出現,實現農民豐收年份要增收的良好局面;嘗試農村集體土地和山林的流轉、入股、承包、租賃,對吸引當地中青年人就近就業,成為農業產業工人,對增加鎮級財政和集體經濟收入有重大作用,是加快該村經濟較快發展的捷徑,同時也能吸收剩餘勞動力就業,增加農副產品附加值,是真正實現當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關鍵所在,形成農民增收的軟體。

二是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國家在確保現有強農惠農政策不減弱的情況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需要繼續加大對三農事業的支援扶持力度,實施好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和農業基礎設施保護力度,增加在農業基礎設施上的資金投入,新建、改建、擴建涉農基礎設施工程,既要考慮從各級政府財政支出中予以支援,也可以在招商引資中藉助企業、市場的投資彌補資金短缺問題。鎮村應該從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發揮好村集體的力量,最大程度上廣泛動員村民集資與合作興修農田水利設施來滿足生產生活求,形成農民增收的硬體。

三是提高農戶抗市場風險能力。在全縣大力實施工業興縣、以工興農、以工促農和農業產業化戰略下,積極服務於農村產業結構和種養殖結構調整戰略,著力發展市場前景較好、規模化、產業化、專業化、特色化的農業體系,實施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戰略;扶持壯大重點涉農產業和企業,尤其是像湖南天龍米業有限公司、永州七里香米業有限公司、湖南湘妹食品有限公司這些七裡橋鎮本土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集聚效應;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他們在發展農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打破地區界限和小團體主義,大力加強與全縣其他涉農企業像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銀光糧油有限公司等農業產業化企業的合作發展關係,為進一步拓寬涉農市場和壯大本土涉農產業奠定好的基礎;在農戶生產中,要大力廣泛實施湖南天龍米業有限公司的發展模式,暨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訂單式農業模式,在農戶生產前、生產中、生產後三個階段提供全程跟蹤與指導服務,實現多贏,提升農戶抵禦變幻莫測的市場風險的能力,形成農民增收的定心丸。

四是大力發展高效農業。高效農業應該是科技投入較高、產業集中度較高、有規模、有特色、效益高的集約化的農業模式。這需要在市場需求上尋找突破口,以技術、資金為保障,以當地農業資源的比較優勢為支撐,以實力比較強大的涉農企業為載體,以深加工增加附加值為目的;除了培育以上具有較強實力的本土企業和樹立他們良好的品牌形象外,縣裡、鎮上也可以以合適的方法引進外來企業參與良性競爭,在發展當地經濟和激勵本土企業發展上會有較大作用;大力調整農業經濟結構和農村種養殖結構,在品種、規模、質量、效益上統籌兼顧;目前全縣比較有影響力和規模的農業資源是大米、茶油、油菜、水果、蔬菜、禽畜(生豬、雞、鴨)、花卉、魚類等八大產品,另外,還有比較有特色如肉鴿、肉兔、小山羊、蜜蜂等有一定規模的養殖戶,以上這些專業戶需要政府部門、涉農企業、科研機構、市場等主體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體系;政府應該在發展高效農業上提供必須的支援扶持措施,為涉農企業開拓市場提供方便,引導他們更好地走出去;政府也要推動以上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實現各主體間的多贏,形成農民增收的保險繩。

五是努力完善涉農服務體系。目前,農村的涉農服務需求與各種提供者的供給來看還存在較大差距,各級政府涉農部門和單位以及企業、科研單位、市場在提供這種涉農服務資源時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要更有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切忌不能搞對農民無多大實際利益的形象工程;開展多種形式的結對幫扶活動,發揮好技術能人和農村專業戶、致富能人的示範效應和帶動作用,整合資源,形成傳、幫、帶、教的良好機制;針對當地的產業結構和種養殖結構特點與需求,完善涉農服務體制機制;政府在其中應該充當組織者與管理者的角色,更多的依靠科研單位、企業、市場、學校、培訓機構等載體的力量來完善涉農服務體系,為農戶增收保駕護航,最終形成農民增收的助推器。

2022基礎教育發展的調查報告 篇4

一、 全班以5人或5人一下為一小組,不得超過5人,組成一個調研小組,

進行實踐活動,共同撰寫一份社會實踐調研報告。地點,校內或市區。字數20xx字以上。列印。

二、 每個人撰寫一份實踐體會。字數1000字。列印。

三、 實踐活動時間為15周至18周。

四、 作業上交時間:第19週週一。由學習委員統一收齊。

社會調查報告的寫作要求

一、調查報告寫作的格式

1.須註明調查的物件、時間、地點、範圍和主題,以及調查的主要方法。

2.須將調查到的事實材料進行歸納、整理,並依據事實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合乎邏輯的、具有說服力的結論。

3.須針對調查得到的事實,提出具有見地的看法或有價值的建議,以期對今後工作提供參考,發揮社會調查報告應有的社會價值。

以上三點是不可或缺的。

二、調查報告材料的獲取

1.須親自調查獲取第一手材料,調查報告的材料須真實可靠。在調查報告中,要提供材料的來源,反映材料獲取的過程。

2.調查報告須提供調查資料來源的相關資料。

社會調查報告格式:

標題:可以是公文式標題,即《關於„„的實踐報告》;也可以是觀點式標題,例如《社會是大課堂,實踐長真知識》

前言:寫出社會實踐的參加者、實踐的主題、時間、地點。然後用“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 情況報告於下從而過渡到正文。

正文:寫實踐者根據學校要求應該和自己想要報告的內容,例如:活動內容,經驗體會,理性 思考,問題和建議。作為學生應該著重寫自己的認識,特別要寫出自己的體會,思考後的理性認識,對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評價。

結語:可以寫出作者對此次活動的意見、批評或者建議。

落款:署名和報告時間。寫上參加實踐者的個人或群體(如班、組),報告完成的時間。

應該注意的是,寫作時可以按以上幾部分構思,但行文時不要寫上“前言”、“正文”、“結語”、“落款”等字,而要寫標題,如“基本情況”、“主要體會”、“幾點思考”、“問題和建議”等。

2022基礎教育發展的調查報告 篇5

國小英語課程已大面積開設,本人就開縣國小英語教學現狀展開了調查。經過實地調查走訪以及與其他鄉鎮教師交流,對本縣鄉鎮國小英語教學現狀有了初步的瞭解。現就幾點突出問題提出自己的對策。

一、問題

1、學校對英語教學不重視

經瞭解,許多鄉鎮學校沒有專職的英語老師,英語課全由本班的語數教師兼任。由於在質量監測考試中,英語只佔20分,就形成這樣一個普遍觀念--英語是副科,不如語數重要。所以,英語課幾乎被語數老師佔用,改上為語數課。儘管有的學校有英語專業的教師,但這些老師卻被學校安排上語數課,未實現專科專用。有的學校甚至從未開設英語課,而是在臨近考試前的兩個月,才來給學生惡補英語。以至於六年級這樣的高年級學生連26個字母都不能完全認讀,英語基礎幾乎為零。

2、師資短缺,教師工作量大

農村國小英語教師一般都是兼職教師,任課量多,不僅要任語文、數學主考科目而且還有其它的副科。一個教師平均要任三至四門的課且任多少課就得備多少課,導致備課量較大,教師工作負荷較重,無暇花費更多的精力來提高自己的英語教學水平。例如,我校就只有我一位英語教師,三、四、五、六年級的英語課全由我一個人上。每天我要備四堂課,寫四份教案,製作四份課件,批改四個年級的作業,有時還要參加學校的聽課活動。我感到教學工作負擔十分沉重,我每天都在疲於備課上課,很難有充分的時間鑽研教材,提高自身的素質,提高教學技能。同時由於專職英語教師少,各學校缺乏教學研究的氛圍,領導對英語教研這一項工作也不是很重視,即使曾派英語教師出外學習,但回來後也只是個人寫一寫收穫,很少組織集中討論英語教學。因此教學觀念和方法得不到及時更新,教學只能停留在低層次水平上。例如,我校就我一位英語教師,遇到問題時我沒有前輩可以請教,也沒有同事可以交流討論,總是自己一個人在閉門造車。

3、村校教學裝置嚴重不足

國小英語教學形式要生動,活潑和直觀,語言活動形式以聽說唱演賽為主,需要配備錄音機,幻燈片,實物,圖片等大量直觀的教具,然而村校的教學裝置卻嚴重不足。教師上課僅靠一張嘴,一根粉筆。這樣落後的教學裝置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學習熱情。就拿我任教的村校來說吧,連一臺錄音機都找不到。我都是自己收集廢舊紙板,畫簡筆畫,製作單詞卡片。上課時,我都是把自己的膝上型電腦背去山上的村校,給學生放音訊資料。

4、村校孩子膽小,羞於說英語。

由於交通不便,資訊閉塞,教學裝置有限,村校的學生不如城市和中心校的學生見多識廣,他們大多膽小拘謹,缺乏自信。加之英語是他們從未接觸過的新學科,他們就更加沒有自信,不敢大膽說英語。因為他們總擔心自己會出錯,會被老師批評,會被同學嘲笑。我在村校上課期間,從來沒有一個學生會舉手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讓一位女同學站起來讀字母,她磨蹭了一分鐘才站起來,在我的引導下,勉強讀完了字母。在坐回座位後,她竟對我怒目而視,好像我和她有什麼深仇大恨似的。我想,這位同學之所以有這麼激烈的反應,可能是村校學生都存在這樣的心理:我不會讀英語,老師還讓我讀,這不是讓我出醜,讓我被同學恥笑嗎?

二、改善策略

1、改進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能發揮導向和激勵作用,教學無評價,就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必將嚴重影響這門課程的開設效果。建議我縣在每學期期末考試中增加英語學科的考試,亦或是提高英語學科所佔分值比重,只有這樣,各學校才會重視這門學科。其次,學校領導要重視英語教學,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構建積極有效的評價體系。客觀公正地評價考核國小英語教師,注重教學過程和工作態度,優先選派英語教師外出學習。不要因為英語考試所佔分值比重較低,而輕視這一學科。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地方行政部門應當從英語專業畢業生中選聘英語教師,並按要求儘快給各級學校配齊英語專職教師。對於師資嚴重缺乏的學校,應及時公開招聘錄用新教師,或者鼓勵一部分有英語基礎的老師先轉崗培訓,再上崗。同時加大對國小英語教師的在職培訓,多給老師提供合作交流的平臺。建立城鄉“校對校”教師定期交流制度,組織開展“城區支援農村,強校支援弱校”送教下鄉服務工作,定期選派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農村學校教師到優質學校學習進修。通過師資輪換調整,保證學校之間的師資力量和教育水平相對均衡。也可將城鄉老師結成“一對一”的網上幫扶對子。每天,老師們可以通過網路及時交流,共同提高。

3、加大對村校教育經費的投入

加大農村教育專項資金投入力度,優先保證農村正常教學進行。尤其是對邊遠山區,要加快建設農村遠端教育工程的步伐。改善硬體設施,為學校投資購買電視機、錄音機等必要的教學裝置,配齊磁帶,掛圖,CD,卡片等相關教輔資料並逐步建設語音和多媒體教室。只有這樣,才能夠加大資訊量的輸入,為學生學習英語營造濃厚的氛圍,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各學校也要珍惜這些教學資源,物盡其用,而不是將其束之高閣。

4、改變教學模式

針對村校學生羞於說英語的問題,我的方法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英語教學融入遊戲中。因為村校教學裝置有限,很多老師只能固守傳統的教學模式,“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一張嘴”,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馬不停蹄地抄,老師提問,學生回答,形式非常單一,學生學習興趣索然。而我是將英語知識融入一個個英語小遊戲中,學生會不知不覺地大膽說出英語,而不會像傳統的課堂一樣,學生時刻擔心老師是否會抽人回答問題,自己是否會說錯。例如,我在上“I’m…”這個句子時,我就把一個學生叫到黑板前,背對其他學生。讓講臺下的學生一一和他問好,說“hello”。然後讓黑板前的這位學生根據聲音猜人。最後讓下面的學生自己公佈答案,用上“Yes,I’m+姓名”,“No,I’m+姓名”這樣的句子。為了加大猜測的難度,我還讓下面的同學,捏著鼻子發聲。通過這樣的遊戲的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的興趣,能敢於說英語。

英語調查報告範文篇拓展:英語專業社會現狀調查報告

隨著中國加入WTO的腳步,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品以及中國文化走向了世界,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產品和文化進入了中國。語言在這樣的相互交往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我們不難發現,社會上湧出了大量的英語專業的就業人員,而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英語專業作為一個很熱門的專業,被無數的中國學生追捧。而現在,由於過多的人員涉入了英語這一行業,導致大批的英語畢業生難以就業。我對於英語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以及社會對英語專業學生需求進行了相應的調查,初步瞭解了一些行情,也希望對此有正確的掌握,以便更好地應對將來的工作就業。特別是人世讓我們更大程度上明白人才資源在一個企業當中的至關重要性。這也就對就業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國際化的高要求。

首先,先陳述一下我所瞭解到的英語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有國際貿易方向,旅遊方向和師資方向。其中,國際貿易方向提供國際貿易業務人員、商務翻譯、商務助理等方面的職業。旅遊方向主要涉及英文導遊及涉外賓館的接待及管理人員、外企業高階文員、外向型企業一般管理員這樣的工作崗位。對於師資方向來說,幼兒園、國小、中學、職業高中的教師都是可選的。針對這樣的主題 ,我設計了一套問卷調查,通過在一定的範圍內做了調查之後,我得出了一些結論。

作為英語專業的學生,相當大的一部分比例的人都覺得英語在社會上的地位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太多人會英語了。英語因此成了一個弱勢的專業。而認為英語很重要的人則佔一小部分,他們認為學好了英語很重要。大部分的人認為現在人才市場上英語需求的是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僅次於綜合能力的是口語好,少數人認為讀寫,收發郵件,其中有25%的人認為翻譯,包括筆頭和口頭是很需要的。80%的學生認為英語人才需要的行業是外貿行業,次之的是酒店和旅遊。如果說使用英語,更多的時候是在做翻譯,70%的人是同意的,完全同意的則佔10%,當然不同意的也有少數。在同學們找翻譯公司的時候,很多人重視質量,質量好的才是第一,當然也有不少人重視速度還有方便,容易找到的跟快捷的也是一大優勢。隨著近些年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沿海城市和大城市的日益趨於國際化,大型企業,外資企業,日益成為畢業生嚮往的就業目標。特別是在北京土海等國際化大都市,企業在工作中會有大量的場合要接觸到英文檔案、材料、資料以及直接和外方進行業務上的接觸。甚至有些公司會在公司的日常文件中要求直接使用英文。所以現在的高水準的企業對英語水平特別是英語實際應用水平的要求實際上是相當高的。

一定程度上幾來說,對英語水平的考察還將普偏的成為用人單位對學生水平衡量的重要指標。對於大多數的職位,英語已非專業技能,而是必備的職業素質,自然被企業普遍地採用為招聘考察專案。同時,就英語本身所含意義來看,英語是基本的職業素質與能力已被普遍認同。

大多數的同學認為目前人才市場上,英語人才供過於求。幾乎沒有人認為供不應求,緊缺的。一部分人認為符合要求的不多。50%的人對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是1500元到20xx元之間。其次是20xx到2500元,幾乎沒有人期望是1000元以下。一部分人認為20xx元往上或者更多。畢業後大部分人還是傾向於去三資企業工作,想去中小名營企業就業的不是很多。絕大多數人選擇職業的原則是薪酬待遇,這是可以理解的。一些人選擇興趣愛好,其次是根據社會需求和大眾趨勢的。很多學生認為用人單位最關心畢業生的綜合能力與發展能力,其次是專業成績與社會閱歷,當然也有不少同學認為是學校名氣。現在專業不對口很普遍,所以很多學生認為給就業造成一定的困難,但還是可以克服的。一般大學生的就業知識主要來源於網上和學校的就業指導,其次是報紙雜誌跟你培訓機構。對於個人學習的專業,很多人覺得前景較有前途,很少一部分覺得很有前途,一部分人覺得沒有前途或是根本沒有想過。目前我國約有3億多人在學英語(專業和非專業),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4。專家預測,再過幾年,我國學英語的人數將超過英語母語國家的總人口數。規模如此龐大的人群在學英語,可實際應用水平到底如何呢?據國家外文局調查,目前我國從事同聲傳譯和書面翻譯的高階外語人才依然嚴重缺乏,能夠勝任中譯外工作的高質量人才缺口高達90%。對於千方百計的考證現象,大部分人認為是一種投資行為,少數人認為是一種無聊的消費。求職中困擾人最多的是能力不足,很少人認為是學校的就業指導不夠。大部分人對於自己能勝任的職位沒有考慮過,都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約80%的學生很重視大學的專業課學習,少數人只求一般或者能過就行。由此可見,學習的氛圍還是很濃烈的。

一個人英語水平的高低,要看他的能力和實力,以及為社會所作的實際貢獻的大小。所以我們英語專業的學生更加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去適應社會的需要。學習外語的人很多,但是依舊翻譯人才緊缺,因此我們更有理由去重視英語這門學科,提高自身的水平。在社會提供這麼多機遇的條件下,我們更要努力完善自己的英語水平,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