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社會主義調查報告4篇大綱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29W
本文目錄2020年社會主義調查報告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調查報告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調查報告

一 調查物件

社會主義調查報告4篇大綱

全體在校大學生

二 調查背景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由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堅持以“八榮八榮”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組成。

XX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以24個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分三個層次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八大報告用24個提出覆蓋全國各方面意見、反映現階段全國人民最大公約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這個表述是分別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進行的。從國家層面看,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公民個人層面看,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毛澤東同志一再強調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係,這三個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也體現了同樣的思想方法。在這個基礎上,有利於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 調查目的

開展此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調研活動,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不同層面進行相關課題調查,能夠有效加深我們青年大學生對其內涵的深入瞭解。同時,也能夠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通俗化、大眾化的發展。有利於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建設、宣傳教育和學習踐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好地走進學生、引領學生。積極引導同學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四 調查時間

XX年x月xx日

五 調查內容

調查以問卷調查形式進行,共13個選擇題和一個主觀題。問卷主要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念及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瞭解與看法。

六,調查結果

各問題分析結果如下:

1.你的年級是()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據調查統計,接受本次調查的主力軍是大一新生,大二、大三、大四參加的人數比例依次呈遞減趨勢。由此可見,大一新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態度更為明顯,而高年級學生對這方面的興趣比較淡弱,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弱程度可能會隨著年齡、經歷、生活狀態等個人或社會因素的影響而改變。

2.你的性別()

a.男 b.女

據調查統計,參與本次調查的男生佔絕大多數,而女生參與度只佔到了25%左右。由此可見,較之於女生,男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識更強,女生偏弱。

3.你聽說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嗎?

a聽說過 b.沒聽說過 c.剛剛聽說

據調查統計,絕大部分學生聽說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少部分學生剛剛聽說或者沒聽說過。由此可見,在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但仍然存在漏洞與不足,應該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努力做到人人皆知,為深入瞭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好堅實的基礎。

4.您主要通過什麼方式瞭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a.報紙、廣播、電視、網路等新聞媒體 b.書籍或雜誌

c.講座、討論會、學習班 d.家庭教育 e.其他

據調查統計,學生通過報紙、廣播等新聞媒體瞭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佔到半數以上,通過其他媒介的佔一小部分。由此分析得出,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力度可著手於報紙、廣播、電視、網路等新聞媒體,在這個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時代,尤其要利用好網路這一便捷快速的渠道。同時也要做好其他媒介的宣傳工作,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宣傳。

5.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主要內容是?

a.倡導愛國主義、倡導集體主義、倡導社會主義

b.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c.倡導社會公德、倡導職業道德、倡導

家庭美德

據調查統計、分析,絕大部分學生能夠了解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只要內容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但仍然有小部分學生對該內容產生混淆與誤解,由此可見,在新時期,部分人們心中所理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與時代軌道所需要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了略微的偏差。

6.您對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看法是?

a.與個人密切相關,需倡導更需踐行 b.這是少數人討論的問題

c.與我無關

據調查統計,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個人密切相關,需倡導更需踐行,小部分學生認為這是少數人討論的問題甚至認為與自己無關。由此可見,當今大學生絕大多數能夠在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武裝思想,投身於社會主義實踐。但部分大學生仍然缺少這樣的意識。

7.您認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點群體是:

a.黨政機關幹部 b.企事業單位職工 c.青少年學生d.社會公眾人物 e.農民 d.區居民

據調查統計,35%左右的學生認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點群體為青少年學生,25%左右的學生認為該重點群體為黨政機關幹部,還有其他學生認為應該是企事業單位職工、社會公眾人物等社會其他群體。由此可見,當今絕大多數學生能夠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責任肩負到自己的身上,但仍然存在理解的偏差。在這個問題上產生的分歧也可以作為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依據。

8.您認為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有效地途徑是:

a.加強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b.加強社會環境建設

c.加強典型的引導示範 d.動員全社會參與,從自己做起 e.其他

據調查統計,50%左右的學生認為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有效途徑是動員全社會參與,從自己做起;約25%的學生認為最有效途徑是加強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還有部分認為是加強社會環境建設和加強典型的引導示範。由此可見,全社會參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踐行的重要意義,以及學校家庭在這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9.您認為志願者精神和志願者活動的開展對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作用如何?

a.作用很大 b.作用很小 c.沒有作用 d.不清楚

據調查統計、分析,志願者精神與志願者活動對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為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應該不斷弘揚志願者精神,積極開展志願者活動。

10.您學習道德模範和參加學雷鋒活動的主要動力是?

a受周圍人認可 b.實現自我價值

c.受社會環境影響 d.受到表彰激勵

據調查統計,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學習道德模範和參加學雷鋒活動的主要動力是實現自我價值,還有小部分認為是受社會環境影響。由此可見,當今大部分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能夠尋找到學習之外的實現自我價值的良好渠道。

11.您認為開展哪種活動最有利於思想道德建設?

a.道德模範評選和學習實踐活動 b.形勢政策和革命傳統文化教育活動

c.送溫暖獻愛心志願服務和公益活動 d.其他

據調查統計,45%左右的學生認為“送溫暖獻愛心志願服務和公益活動”最有利於思想道德建設,30%左右的學生則認為是“道德模範評選和學習實踐活動”,還有20%左右的學生認為是“形勢政策和革命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由此可見,思想道德建設的方法方式多種多樣,志願服務、公益活動最受歡迎;道德模範評選和學習實踐活動在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今後的思想道德建設過程中,可以依此進行加強與改善。

12.您認為目前參加志願服務活動或社會公益活動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資訊渠道欠缺 b.沒有保障制度 c.受到激勵較少 d.沒參加不知道

據調查統計、分析,目前學生參與志願服務活動或社會公益活動的不利因素按調查

比例以此為資訊渠道欠缺、受到激勵較少、沒有保障制度和沒參加不知道。據此,應完善志願服務活動和公益活動的資訊渠道並加強宣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完善該方面的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改善措施。

13.您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結果的預測是怎樣的?

a.消極 b.積極 c.不關心

據調查統計,除少部分學生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結果預測持消極或不關心態度外,絕大部分學生持積極態度。對此,應加倍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以應對社會各方面的不同態度。

14.您認為目前您可以如何更好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七 總結和建議

一、總體現狀

我校大學生大多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初步認識,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有著健康向上、積極進步的態度。

1、大多有了解,但深度不夠。大多數學生都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所瞭解,但只有極少數對其有著深入的理解

2、從我做起,政治態度積極向上。大部分大學生認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自己有著密切聯絡決定從自身做起,積極踐行。願意開展獻愛心送溫暖等一系列活動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不足之處

1、很多大學生僅僅聽說過,而並不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也並沒有真正去踐行。

2、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舉辦的很少,學生只是通過電視網路等媒介瞭解而已,並沒有廣泛的在學校內傳播。

三、解決方法

1、學生自身應加強對國家事務的關注以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瞭解。

2、媒體應該正確全面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學校應該多開展有利於思想道德建設以及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活動。

4、以自身為起點帶動更多人甚至全社會人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20年社會主義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調查人:某某大學某院系某專業某班 李娟 呂曉琳

調查時間:xx-2-10

調查地點:蘇州市吳中區新豐村

調查方式:走訪村民,問卷調查,拍照等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

1.人口

l 勞動力

大量年輕勞動力流向城市,留守老人,婦女,兒童較多。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該村人口結構也不太協調,人口老齡化趨勢日趨明顯。

2.土地

l 耕地

在以前該村經濟也主要是靠農業及跟農業相關的副業,但是後來農民的土地都被國家徵去了,農民的土地沒了,有的也只是很少的農民的自留地。

l 荒地/其它土地

因為荒地一般都不歸他們私人所有,所以這部分土地的使用權不在村民手中。除了一部分被上面劃為墳墓的集中劃分地。

其他的一些土地,一般的都用來蓋集中型的商業廠房,現在的拆遷越來越多,就是這個原因.地理位置不錯的,也會被用來發展商業,以便提高經濟發展。

3.土地制度

網格化土地督察制度,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的土地是承包制度。

4.生計(農業/非農產業的生產經營狀況)

<1>農業

l 種植業/土地方面的收益——糧食作物、經濟作物

通過調查我們瞭解到該村農民的經濟來源主要以非農產業為主,所以把土地方面的收益作為經濟來源的很少。如家裡包了大量土地的,這些人中的也多是經濟作物。當然也有一部分家庭生活條件不好的,還會靠自家的自留地,種些糧食作物,維持日常活動和生活。

l 養殖業

有些村民手裡有點資金,對養殖比較有興趣的,就投資搞了養殖業。大多數都投資在了家禽養殖上面,像豬,雞,鴨……時下這些東西也是比較暢銷的,像烤雞,烤鴨,豬肉從前段時間起就漲價了。而且這些家禽相對而言比較好飼養。不過任何一種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這幾年流感類的疾病頻發,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的收益。

l 副業

還有一些有一定手藝的,就靠”本事”吃飯。有些會刺繡的,就會做些繡品,自己到集市上賣或是提供給哪家小型加工廠。還有就是串手鍊或是一些手工藝品。

<2>非農產業

l 打工

打工一般多數是為了供孩子上學,來錢比較快一點.都是家裡的頂樑柱,也就是男人出去的多一些,女人就在家找個能貼補家用的活幹幹.順便照顧家裡.

l 經商

現在農村的經商途徑有:開個個體經營的店面(因為國際教育園建在了本地,學生很多,所以這些商店收益很好)或是招收幾個受手藝人,出外包攬活計,做個小老闆。或是幾家一起合資承包一些小型公司。有些村民且本村有一些村辦企業,其中吸納了很多本村的村民,使得村裡的農民都有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從而充分利用了當地的勞動力資源。使得本村村民收入提高,從而也促進了本村經濟不斷髮展。

5.村莊的歷史

l 一般歷史

新豐村位於蘇州市吳中區中北部,坐落於風景秀麗的石湖之畔,該村的西面、北面被著名景點上方山所環繞;南臨蘇州市國際教育園,風景秀麗,人文氣息渾厚。村內有一村級公路通往外部。該村歷史現已無法考證。但據村裡人介紹,他們的祖輩們一直就居住與此;又結合吳中區具有較長的歷史,故可推斷該村歷史也較為悠久。但具體情況不詳,還請見諒。

村莊一般以聚居為主,每家每戶的房子都挨在一起,房子都是以前的那種形式,沒有趨向於現代的小洋房.左鄰右舍處得都很熟,很有感情,不像城市裡面的住宅小區,大家彼此也不是很熟悉。有的住了好多年,都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誰。最有意思的是,村民們幾乎家家都會開墾一小塊菜地,種些時令蔬菜,等到成熟時互相贈送些,這樣又加深了村民間的感情。

二.貧困群體

1.目前/就業生活的困難

沒有固定的住房,或是房子太舊,收入不穩定,只有靠政府補貼,才能保證生計問題。家裡沒有勞動力,老人年齡大,健康問題嚴重,孩子要念書,開支很大,而他們卻沒有特殊的生存技能,只能靠打工勉強維持家裡的日常生活.

2.困難的成因

家庭發生變故,或是因為沒接受過什麼教育,找不到好的工作,又加上沒有什麼手藝,只能做一些低收入的工作,又加上孩子多,學費啊等開支較大。或是家裡勞動力不夠。

3.相關的社會保障措施

國家採取的措施主要有:低保補貼

調查後的感受:

我們大概的問了一下,瞭解到由於村民們的受教育程度都不高,所以基本學歷都相對較低,所以面臨著殘酷的人才市場的競爭時,只有選擇打工,經營店面這些最普通,最簡單的工作。其實他們所做的都是處於下層的工作,收益較低,但當經濟發生波動,金融危機發生時受到影響最大的還是他們。所以我覺得應該對村民進行生產技能、文化素質的培訓,從而讓他們掌握一門可以謀生的技能,這樣在找工作時也會比較簡單。同時對村辦企業進行整改,使其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擴大其規模,這樣就可以實現村民們在家門口找工作的想法。

對待貧困戶,光靠那些補貼遠遠不夠,那樣只能解決他們當下的生活問題,要想永久性的幫助他們,就應該交給他們一些技能,教會他們如何解決生計問題。

看到老師上課給我們看的城市農村人民收入,生活水平的資料對比,再聽到村民的話,讓我們想到現在國家存在的貧困問題還挺多的,貧富差距還是蠻大的。我們覺得國家應該重視農村的發展問題,找到更多的方法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從基層抓起,一步步改變農村現有的生產生活觀念,就像華西村的發展是一樣的,只有觀念改變了,人們的意識跟著改變了,才更易於日後的生產與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調查報告2020年社會主義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8月7日,我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在安徽省郎溪縣水鳴村進行了調研。與當地基層幹部就新農村建設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總體認識: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後,立即引起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強烈反響。他們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提出,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又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現國家戰略轉軌,推動我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歷史抉擇。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轉軌變型的關鍵時期,黨中央高瞻遠矚,借鑑一些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以及少數國家因戰略調整滯後造成發展緩慢的慘痛教訓,適時地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部署。這對於構建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長效機制,保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動我國向城鄉一體化的現代化目標邁進,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第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擴大內需,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現實需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一方面,我國工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經步入了工業化中期階段,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能力日益增強;另一方面,近些年城鄉差距的拉大,已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障礙。同時,由於農村經濟發展十分緩慢、農村購買力不強,已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增長。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確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方針,必然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困擾我們的“三農”問題,從根本上打破長期存在的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從根本上搞活農村市場,從而拉動經濟快速增長、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第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在認識上的重要昇華。其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正好從理論和實踐上體現了兩者的本質要求。從理論上講,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誌的社會狀態;從實踐上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系統工程,既包括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方方面面,也體現了城鄉一體的長遠發展目標與近期目標的統一。新農村之“新”,正是體現在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上、體現在建設和諧社會目標上、體現在統籌城鄉發展格局上。總之,廣大農村基層幹部群眾認為,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完全符合農村實際,非常鼓舞人心。他們堅信,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農民致富、農業發展、農村進步的目標必將實現。

在這次調研的過程中,村幹部普遍認為:就水鳴而言,向新農村的發展的速度雖然不是很快,但很多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17.4km2的土地上養育著4200多餘人,XX年人均純收入已經達到1950元,其平均收入差不多是5000元左右,XX年人均純收入已經達到2655元,有了新突破,新的進展。這增加的分量不是由於直接的農業生產帶來的,更多的是外出務工帶來的。由此可以到看到,非農業的發展仍然是農民收入的另一種重要的來源。所以要開展好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培訓是必要的。

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調查報告2020年社會主義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援,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這些基本特徵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程序中全面把握和體現。

到二0二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係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創新型國家基本建成;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實現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中國共產黨第xx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遵循六方面原則。1) 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2) 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發展質量,推進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3) 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和創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改革措施的協調性,建立健全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4) 必須堅持民主法治。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法律意識,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法制化、規範化,逐步形成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5) 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以改革促進和諧、以發展鞏固和諧、以穩定保障和諧,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6) 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維護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促進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中共xx屆六中全會十一日通過公報,對中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以下五方面具體部署:一要堅持協調發展、加強社會事業建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強醫療衛生服務,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強環境治理保護。二要加強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完善民主權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體制機制、公共財政制度、收入分配製度、社會保障制度。三要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文明道德風尚,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廣泛開展和諧建立活動。四要完善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服務型政府,推進社群建設,健全社會組織,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安全生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國家安全工作和國防建設。五要激發社會活力、增進社會團結和睦,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全會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要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擴大黨內民主,推進黨務公開,嚴格黨內生活,嚴肅黨的紀律,增進黨的團結統一,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

目前,我國總體上是和諧的。當前存在的影響社會和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是: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比較突出;體制機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還不健全;一些社會成員誠信缺失、道德失範,一些領導幹部的素質、能力和作風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不適應;一些領域的腐敗現象仍然比較嚴重;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危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當前出現的這些影響社會和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其產生的原因是複雜的、多方面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一些長期的結構性矛盾和不平衡問題,如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有所擴大。另外,在工業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城市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於我國人多地少,戶均耕地不到0.5公頃,農民家庭經營很難形成規模效益,農業生產的比較收益較低,目前農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下降到12%左右,但務農的勞動力還佔全國從業人員的46%,XX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倍多,加之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差距,城鄉之間的差距達到約6倍。其次,體制改革過程中因體制、機制不完善而產生了問題。專家表示,在體制改革的過程中,一些舊的體制被打破,而新的體制的完善需要一個過程。此外,在國企改制中的資產處理、下崗職工補貼、徵地拆遷補償、復轉軍人安置、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等方面,也會因為體制不完善、工作不到位而產生各種人民內部矛盾和利益糾紛。

黨的xx大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提出來,黨的xx屆四中全會又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黨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明確提出,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一重要論斷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豐富和發展,是我們黨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又一次理論昇華。深刻理解和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豐富內涵,對我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全面進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巨集偉目標,意義重大。

Tags: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