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中學生的調查報告3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4.18K
本文目錄2019年中學生的調查報告關於中學生的情感意識調查報告中學生的情感的調查報告

一、研究背景

中學生的調查報告3篇

隨著大眾傳播媒體以及網際網路的不斷髮展,使得人們對於音樂的欣賞與消費比以往的任何時代都更加迅速、有效和廣泛。在最近的幾年裡,總是會不經意的發現在電視裡、電波中、internet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與音樂有關的節目和網頁,其數量以及被點選數超過其他的節目與網頁,而且這些節目的數量、與時間也一直在不斷的增加。大大小小的演唱會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電視螢幕上。音樂排行榜、演唱會、歌友會等等音樂有關的名詞對於大多中學生來說並不陌生,而孫燕姿、周杰倫、blue等歌手以及音樂團體更是耳熟能詳。在大街上,在公車裡,校園中經常可以見到帶著walkman的學生。喜歡追求新鮮事物和幻想未來使得中學生也迅速的成為了追捧流行音樂的一員,他們追求流行音樂的活力讓人欣賞,可是也不得不問上一句:“是什麼讓他們如此鍾愛流行音樂(或者叫通俗音樂)?”

二、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調查,瞭解流行音樂風潮形成的原因,以及它為中學生帶來的利與弊,引導中學生對此現象保持正常的心態。

2、通過進行研究調查,加深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並且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瞭解有關的知識並蒐集相關的資料,進行初步調查,擬訂課題。

第二階段:,制定《中學生“音樂風潮”調查問卷》,對城區幾所中學的各年級部分學生進行調查,寫出調查報告。

第三階段:綜合各方面的資料,寫出書面報告。

四、調查結果

本研究小組在青浦高階中學,實驗中學,尚美中學,東方中學進行問卷調查。在發放後收回有效問卷450份,從中抽取100份,其中國中生高中生各為50人。整理後得以下資料:

1、你聽音樂嗎?

2、你喜歡流行音樂嗎?

3、聽流行音樂對學習有影響嗎?

4、你喜歡流行音樂的原因?

5、你從什麼時候開始瞭解並喜歡流行音樂的?

六、結論

“流行音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還是洪水猛獸?對我們中學生到底有著怎麼樣的影響呢?我們是全盤接受,還是去發現、體會、成為音樂的主人?兩校學生的課題對此作了理性的思考。

青少年追星四種效應

青少年追星緣於以下幾種心理效應:

光環效應當人們被某人突出的外表和氣質所吸引時,就會覺得他什麼都是美的。

從眾心理青少年由於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出現從眾(即跟風)現象。

炫耀心理一些“追星族”為了顯示自己的氣質、見識高人一等,經常拿偶像作為炫耀的工具,以獲取一種莫名的滿足或虛榮心。

逆反心理,老師和家長不讓我聽歌,我偏聽;不讓我喜歡某明星,我偏喜歡。

“流行音樂”利耶?弊耶?

■從調查結果來看90%的學生對流行音樂是喜歡的,甚至有些還是狂熱的,對於選擇歌曲方面也有一定的見解,而且認為流行音樂對中學生影響是有利而無弊的。可見流行音樂在同學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麼高!對於大多數“發燒友”而言,追星更是美好情感的宣洩,這些有聲有色的東西與普通人產生共鳴,音樂能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

■但是,如果中學生對偶像只是崇拜,不分好壞的一股腦兒地全盤照搬,那便會誤入歧途,得不償失。對“流行音樂”過於熱迷,荒廢學業,那麼只有弊,所以喜歡任何事物都要有個限度,過分後果難以預料。

■選擇什麼樣的“星”作為追逐物件,往往體現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取向。在振興祖國的今天,社會不僅需要文藝方面的影視歌星,還需要振興經濟的“經星”,發展文化事業的“文星”,獻身科學的“科星”。時代需要的是群星異彩紛呈,而不是一類星的耀眼和無數的追隨者。追星熱於社會可能造成社會人才結構的失衡,於個人可能造成“獨木橋”上的擁擠。青少年選擇“星”時,決不能沒有理性的思考,而應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特長的選擇追逐、效仿的物件,切不可只憑一時的興趣和躁動。

音樂的傳播深刻的影響著青少年欣賞音樂的內容方式和演唱的需求。欣賞音樂可以消除大腦的高度緊張和疲勞,使大腦各部分的興奮和抑制有序交替的出現,同時可以宣洩情感,使心理得到平衡。對於長期進行緊張學習的狀態的中學生來說,適當的欣賞音樂可以使精神飽滿,活力旺盛,而且通過欣賞音樂可以培養人的氣質和風度,保持鮮明的個性,形成完美的人格。從這一點上來說,適當的聽音樂是有利於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的。

中學生對待流行音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應該過分的追求所謂“流行”,流行音樂和明星熱潮一樣是一波接著一波,前一陣流行的“八度空間”到“神奇”都是流行音樂的產物。流行始終就是流行,它是會自動變化的。

在cd、磁帶上的花費屬於享樂性的消費,引進版磁帶10元一盒,cd18元,如果購買正版,價錢更貴,累積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中學生只是一個純粹的消費者,在享樂方面不應花太多的錢。

中學生正處在生理、心理的“轉型”期,接受能力強,喜歡快節奏,不甘於平淡,在這一時期接觸到的音樂內容必定會深刻的影響中學生的成長。類似於“哈狗幫”的另類音樂,由於其內容不文明、素質的低下,對中學生的身心發展也有著不良的影響。

作為一箇中學生完全拒絕流行音樂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對於流行音樂每一箇中學生都應當保持正常的心態,不過分追逐,也不刻意去拒絕,每個人對音樂有著不同理解,必須自己正確的把握。過分的沉迷流行音樂,也是精神生活不豐富的表現,中學生處在學習的大好階段,如果過分的追逐流行音樂,一定會花很多的時間在聽音樂上,必定會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有些學生喜歡一邊聽音樂一邊做作業,這樣做分散精力、效率不高,非常的影響學習。

中學生一天到晚沉迷於音樂是不合時宜的,而且對於流行音樂的瞭解也並不是中學生價值的體現,作為一箇中學生,對自己最好的證明是自身的才能和素質,個性獨立、有上進心、在學習上有發展潛力才是對個人價值的體現。對這樣的中學生來說是否瞭解流行音樂並不影響他們自身的素質和個人的魅力。如果中學生對流行音樂過分追逐,我們所需要的就不再是音樂,而是對生活的反省。如果學生可以正確對待聽音樂與學習的關係,相信流行音樂會成為搞好學習的催化劑。

關於中學生的情感意識調查報告2019年中學生的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中學生的情感,在國小生已有的發展水平上,隨著生活條件的變化和教育的要求,青春期生理的變化,在幾個主要方面增添了新的色彩。(1)充滿熱情,富有朝氣。(2)情感的兩極性明顯。(3)情感內容不斷豐富。中學生的情感體驗已由學習活動和集體生活擴充套件到了更多的領域,如對鑽研自然科學,參加社會活動的體驗;對人與人的關係,對友誼和初戀的體驗;對個人前途和祖國未來的體驗等。(4)情感的深刻性不斷增加。中學生已能克服國小生體驗的具體性、表面性,開始從事物的本質方面產生體驗,形成內部深刻的情感。整個中學時期,情感內容的社會性不斷地深刻化。(5)情感的穩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學生的情感比國小生要穩定得多。一旦對某門學科或某項活動有了愛好,就能達到迷戀的程度;一旦和某個同學建立了友誼,可以達到“牢不可破”的程度。這些都表明,中學生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和世界觀的逐步形成,情感傾向日趨定型,同時由於調節、控制能力逐步增強,到高中階段情感的表露開始帶有文飾的、內隱的、曲折的性質。(6)情感的效能也明顯增強,即情感對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激勵作用顯得愈益明顯和重要了。

觀察中可以看到,中學生喜歡唱、哼歌曲,喜歡寫詩、吟詩,遇到喜事往往歡呼跳躍,手舞足蹈。有人曾作過一次調查,普通中學的國中生愛唱歌的佔86%,喜歡吟詩的佔34.8%;高中生愛唱歌的佔78.2%,喜歡吟詩的佔48%。可見中學生的情感豐富而強烈,並善於表達感情,與成人相比,顯示出他們生動活潑、富有朝氣。

中學生對國家、社會充滿熱情,在關於國家前途態度的問卷中可以看出,不論是國中生還是高中生,抱著悲觀態度的只佔20%左右,而抱有樂觀態度的則佔50%以上。中學生朝氣蓬勃,對未來充滿著美好的憧憬和幻想。他們往往是英雄事業、英雄行為的熱烈追求者。有人採用問卷法,對目前中學生作調查,結果見可見,教師和家長,用英雄業績引導,有的放矢並講究實效地教育中學生,這是符合中學生情感發展的特點和他們健康成長的規律。

中學生正處於身心各方面迅速發展的時期。在社會各種關係和因素的作用下,中學生各種各樣的需要日益增長。這種不斷增長的個體需要時而受到社會的認可而得到滿足,時而受到社會的否定而難以實現,這就是中學生髮生複雜的、搖擺不定的強烈情感的主要來源和根據。另外,由於青春發育期性腺功能顯現,性激素的分泌會通過反饋增強下丘腦部位的興奮性,使下丘腦神經過程總的趨勢表現出興奮性的亢進,這就與大腦皮質原有的調節、控制能力發生矛盾,使大腦皮質與皮下中樞暫時失去平衡,這種狀況可能是中學生情感兩級性明顯的生理原因。教師和家長要注意這種兩極性情感的變化,逐步使中學生的感情符合社會需要,使他們的情感既熱烈又有社會意義與價值。

整個中學時期,學生的智力和意識不斷髮展,漸漸形成許多新觀念、新觀點,這些與不斷增長的高階社會需要相聯絡,就形成許多具有明確道德意識的社會性情感。而且隨著年級升高,社會性情感增強,有人曾有目的地觀察過兩個國中班和兩個高中班學生需要受挫時情感的變化。學校在一星期前為學生訂了星期日的電影票,學生盼了一星期,到星期六突然接到通知:為參加麥收,部分學生要在星期日參加勞動。儘管學校作了動員,但放棄看電影而投入勞動的兩個八年級班與兩個高一班的學生情感的變化是不一樣的,調查統計中學生的情感儘管兩極性明顯,但還是逐漸趨於穩定的。他們對情感的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逐漸提高。國中生對自己情感的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相對要差些,波動性明顯,往往還不善於使自己的情感受時間、地點、場合等條件的支配,剋制自己的情感表現。高中生的控制能力則隨著知識、智力的發展,意志力和個性意識傾向性的發展而提高,並逐漸地與前途、理想交織在一起,顯得比較穩定、持久和善於自我控制與調節。但是,高中生的激情在一定場合仍表現得比較明顯。教師和家長要培養中學生的挫折耐力,使他們學會調節情感的本領。挫折耐力就是對挫折情境的預料和對挫折的抵抗能力。情緒、情感是能夠意識到並受思想意識的調節的,但人在受挫折的時候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理智降低,做出不該做的事。為了避免或減少這種情況,就要引導中學生加強道德意識和樂觀主義修養。同時增強挫折耐力,學會對複雜的事情進行全面分析。對挫折的情境做好預見性的思想準備,一旦出現挫折,會冷靜分析挫折的內外因而採取恰當的行為,並學會在激怒、苦悶的情況下進行情感的自我調節。國中生儘管不像兒童那樣掩蓋不了自己內心的情感,而是極力使自己的情感不外露,但由於調節、控制能力較差,情感仍容易外露,出現一時激動的情況。高中生在這方面就開始帶有文飾的、內隱的、曲折的性質了。他們能夠根據一定條件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形成外部表情與內心體驗的不一致性。因此,教師和家長要逐步瞭解和掌握中學生情感穩定性的變化,不能僅僅以他們的表情作為判定其思想感情的依據,而應該綜合一段時間的全部表現及其個性的特點,經過深入細緻的分析,作出結論,這樣才比較可靠。

隨著年齡的增加,中學生的自尊心越來越強。為了使中學生形成健康的集體情感與個性因素,教師和家長應該注意中學生集體主義行為修養的培養,如謙虛、謹慎、正直、直率、與人為善、真摯相處並能對付各種各樣的變化,以提高他們在集體中的地位和形成正常的同志式的關係。有人曾對500名犯罪青年和500名一般青年作過“什麼時候結交朋友最多”的調查,發現兩組青年都是在中學交朋友最多,調查資料表明,在500名一般青年中間,遇到問題時,有19.5%的被試寧肯“向朋友傾吐”,而不願意和父母商量。因此在中學時期,他們往往把互相真誠、坦白、親密當成友誼的宗旨。

中學生的朋友大多數是相同或相似年齡的同性別的同學。中學生在結交朋友的個數、依戀程度、友誼交往的內容及穩定性都是有差異的。總之,中學生的友誼感在迅速地發展著,健康而真摯的友誼是中學生之間互相促進、互相幫助的動力。但是,如果引導不好,就會發展成為江湖義氣,導致拉幫結派,甚至於違法犯罪。因此,教師

和家長要注意中學生這方面情感的變化,如果發現他們產生這種情感,要因勢利導,把這種情感逐步引導到正常友誼和集體榮譽方面來,使它成為維護良好的集體榮譽與同志友誼的基礎。

中學生的性意識與嚮往性愛情的問題是十分複雜的,既有年齡的差別,又有性別的差異;既有一般傾向,又的特殊的情況。據我國心理學工作者調查,一般地說,80%以上的國中生和半數以上的高中生,對兩性戀愛還很朦朧,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極少數的國中生和20—30%的高中生已經瞭解如何談情說愛,但出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正確教育,還不致把這種念頭付諸行動;也有10%上下的中學生,主要是高中生,從嚮往到見諸行動,並過早出現初戀或有兩性關係上的越軌行為。教師和家長,必須要摸清底細,心中有數,區別情況,分別對待。對過早戀愛的中學生,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使他們懂得其害處,教育他們將精力放在求知識、學本領上,並讓他們懂得在兩性問題上應有的道德觀。對於那些為了獵奇或從異性中尋快樂的行為,不僅要講清道理,而且還要從道德觀念上讓他們嚴肅地認識這些問題。

中學階段是道德感逐步穩定和成熟的時期,愛國主義情感、勞動情感、社會公德情感等等,都要到中學階段,尤其是高中階段才深刻化,併為中學生的世界觀從萌芽到形成,奠定重要的基礎。道德感的培養是教師和家長的重要任務。

中學生的理智感,主要指求知慾的擴充套件和加深。求知慾表現在學習活動上,是指對學習的興趣,對疑難問題的好奇心和追求解決問題的體驗等方面。有人研究了目前國內中學生的求知慾,發現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目前中學生求知慾的趨勢。

心理學工作者曾以學生對作業態度為指標,研究了1200名中學生的求知慾。中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所表現出的情感態度有八種,可以歸納為三類:第一類,常常刻苦鑽研到深夜;遇到不會的問題,非做出不可;有做不出的題目時,總要反覆看幾遍,最後獨立思考去完成。第二類,邊做邊玩(或聽廣播、看電視);有不會做的題目就抄別人的;遇到難題就去問別人。第三類,不想做作業;不會做就將作業扔到一邊去。調查結果表明,第二類的被試最多(45.2%),第一類的被試幾乎接近於第二類(42%),第三類的被試只佔少數(12.8%)。從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學生的求知慾,儘管總的發展趨勢是好的,但其積極性還不算太高,有待於培養。

中學生美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繪畫、音樂、舞蹈、閱讀文藝作品等活動中發民兵了美感;二是對人的外貌也產生了一定審美體驗。中學生在文藝活動中的美感,一般地說,更多地指向作品的內容,很少注意作品的藝術評價;更多地指向具體事實情節,很少注意藝術形式。這一點可以從對500名中學生“最喜歡”閱讀什麼書的調查資料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和說明。

因此,進一步培養中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力,發展他們的美感,也是教師和家長的責任之一。

中學階段開始,由於性意識的萌芽與發展,中學生逐步產生對自己和對別人外貌方面的審美體驗。他們注意自己的外貌,喜歡受到好評。有的中學生開始對自己的外貌感到不安,例如,女生擔心發胖,男生顧慮長得矮,臉上長瘡等等;有一定生理缺陷的中學生,開始產生為缺陷而痙的體驗。也是從這個階段起,中學生對自己形象的美比較重視,注意穿著打扮和儀表風度。對自己的形象產生新的情感,注意外貌,這是從中學階段起,整個少年期和青年期較突出的心理特點。教師和家長,應該根據這樣折心理特點為,加強對他們傳授有關的生理解剖知識,並進行美育教育(儀表美、心靈美的教育),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操,引導中學生將主要精力投入於學習,並健康地成長)。

中學生的情感的調查報告2019年中學生的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中學生的情感,在國小生已有的發展水平上,隨著生活條件的變化和教育的要求,青春期生理的變化,在幾個主要方面增添了新的色彩。(1)充滿熱情,富有朝氣。(2)情感的兩極性明顯。(3)情感內容不斷豐富。中學生的情感體驗已由學習活動和集體生活擴充套件到了更多的領域,如對鑽研自然科學,參加社會活動的體驗;對人與人的關係,對友誼和初戀的體驗;對個人前途和祖國未來的體驗等。(4)情感的深刻性不斷增加。中學生已能克服國小生體驗的具體性、表面性,開始從事物的本質方面產生體驗,形成內部深刻的情感。整個中學時期,情感內容的社會性不斷地深刻化。(5)情感的穩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學生的情感比國小生要穩定得多。一旦對某門學科或某項活動有了愛好,就能達到迷戀的程度;一旦和某個同學建立了友誼,可以達到“牢不可破”的程度。這些都表明,中學生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和世界觀的逐步形成,情感傾向日趨定型,同時由於調節、控制能力逐步增強,到高中階段情感的表露開始帶有文飾的、內隱的、曲折的性質。(6)情感的效能也明顯增強,即情感對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激勵作用顯得愈益明顯和重要了。

觀察中可以看到,中學生喜歡唱、哼歌曲,喜歡寫詩、吟詩,遇到喜事往往歡呼跳躍,手舞足蹈。有人曾作過一次調查,普通中學的國中生愛唱歌的佔86%,喜歡吟詩的佔34.8%;高中生愛唱歌的佔78.2%,喜歡吟詩的佔48%。可見中學生的情感豐富而強烈,並善於表達感情,與成人相比,顯示出他們生動活潑、富有朝氣。

中學生對國家、社會充滿熱情,在關於國家前途態度的問卷中可以看出,不論是國中生還是高中生,抱著悲觀態度的只佔20%左右,而抱有樂觀態度的則佔50%以上。中學生朝氣蓬勃,對未來充滿著美好的憧憬和幻想。他們往往是英雄事業、英雄行為的熱烈追求者。有人採用問卷法,對目前中學生作調查,結果見可見,教師和家長,用英雄業績引導,有的放矢並講究實效地教育中學生,這是符合中學生情感發展的特點和他們健康成長的規律。

中學生正處於身心各方面迅速發展的時期。在社會各種關係和因素的作用下,中學生各種各樣的需要日益增長。這種不斷增長的個體需要時而受到社會的認可而得到滿足,時而受到社會的否定而難以實現,這就是中學生髮生複雜的、搖擺不定的強烈情感的主要來源和根據。另外,由於青春發育期性腺功能顯現,性激素的分泌會通過反饋增強下丘腦部位的興奮性,使下丘腦神經過程總的趨勢表現出興奮性的亢進,這就與大腦皮質原有的調節、控制能力發生矛盾,使大腦皮質與皮下中樞暫時失去平衡,這種狀況可能是中學生情感兩級性明顯的生理原因。教師和家長要注意這種兩極性情感的變化,逐步使中學生的感情符合社會需要,使他們的情感既熱烈又有社會意義與價值。

整個中學時期,學生的智力和意識不斷髮展,漸漸形成許多新觀念、新觀點,這些與不斷增長的高階社會需要相聯絡,就形成許多具有明確道德意識的社會性情感。而且隨著年級升高,社會性情感增強,有人曾有目的地觀察過兩個國中班和兩個高中班學生需要受挫時情感的變化。學校在一星期前為學生訂了星期日的電影票,學生盼了一星期,到星期六突然接到通知:為參加麥收,部分學生要在星期日參加勞動。儘管學校作了動員,但放棄看電影而投入勞動的兩個八年級班與兩個高一班的學生情感的變化是不一樣的,調查統計中學生的情感儘管兩極性明顯,但還是逐漸趨於穩定的。他們對情感的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逐漸提高。國中生對自己情感的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相對要差些,波動性明顯,往往還不善於使自己的情感受時間、地點、場合等條件的支配,剋制自己的情感表現。高中生的控制能力則隨著知識、智力的發展,意志力和個性意識傾向性的發展而提高,並逐漸地與前途、理想交織在一起,顯得比較穩定、持久和善於自我控制與調節。但是,高中生的激情在一定場合仍表現得比較明顯。教師和家長要培養中學生的挫折耐力,使他們學會調節情感的本領。挫折耐力就是對挫折情境的預料和對挫折的抵抗能力。情緒、情感是能夠意識到並受思想意識的調節的,但人在受挫折的時候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理智降低,做出不該做的事。為了避免或減少這種情況,就要引導中學生加強道德意識和樂觀主義修養。同時增強挫折耐力,學會對複雜的事情進行全面分析。對挫折的情境做好預見性的思想準備,一旦出現挫折,會冷靜分析挫折的內外因而採取恰當的行為,並學會在激怒、苦悶的情況下進行情感的自我調節。國中生儘管不像兒童那樣掩蓋不了自己內心的情感,而是極力使自己的情感不外露,但由於調節、控制能力較差,情感仍容易外露,出現一時激動的情況。高中生在這方面就開始帶有文飾的、內隱的、曲折的性質了。他們能夠根據一定條件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形成外部表情與內心體驗的不一致性。因此,教師和家長要逐步瞭解和掌握中學生情感穩定性的變化,不能僅僅以他們的表情作為判定其思想感情的依據,而應該綜合一段時間的全部表現及其個性的特點,經過深入細緻的分析,作出結論,這樣才比較可靠。

隨著年齡的增加,中學生的自尊心越來越強。為了使中學生形成健康的集體情感與個性因素,教師和家長應該注意中學生集體主義行為修養的培養,如謙虛、謹慎、正直、直率、與人為善、真摯相處並能對付各種各樣的變化,以提高他們在集體中的地位和形成正常的同志式的關係。有人曾對500名犯罪青年和500名一般青年作過“什麼時候結交朋友最多”的調查,發現兩組青年都是在中學交朋友最多,調查資料表明,在500名一般青年中間,遇到問題時,有19.5%的被試寧肯“向朋友傾吐”,而不願意和父母商量。因此在中學時期,他們往往把互相真誠、坦白、親密當成友誼的宗旨。

中學生的朋友大多數是相同或相似年齡的同性別的同學。中學生在結交朋友的個數、依戀程度、友誼交往的內容及穩定性都是有差異的。總之,中學生的友誼感在迅速地發展著,健康而真摯的友誼是中學生之間互相促進、互相幫助的動力。但是,如果引導不好,就會發展成為江湖義氣,導致拉幫結派,甚至於違法犯罪。因此,教師和家長要注意中學生這方面情感的變化,如果發現他們產生這種情感,要因勢利導,把這種情感逐步引導到正常友誼和集體榮譽方面來,使它成為維護良好的集體榮譽與同志友誼的基礎。

中學生的性意識與嚮往性愛情的問題是十分複雜的,既有年齡的差別,又有性別的差異;既有一般傾向,又的特殊的情況。據我國心理學工作者調查,一般地說,80%以上的國中生和半數以上的高中生,對兩性戀愛還很朦朧,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極少數的國中生和20—30%的高中生已經瞭解如何談情說愛,但出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正確教育,還不致把這種念頭付諸行動;也有10%上下的中學生,主要是高中生,從嚮往到見諸行動,並過早出現初戀或有兩性關係上的越軌行為。教師和家長,必須要摸清底細,心中有數,區別情況,分別對待。對過早戀愛的中學生,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使他們懂得其害處,教育他們將精力放在求知識、學本領上,並讓他們懂得在兩性問題上應有的道德觀。對於那些為了獵奇或從異性中尋快樂的行為,不僅要講清道理,而且還要從道德觀念上讓他們嚴肅地認識這些問題。

中學階段是道德感逐步穩定和成熟的時期,愛國主義情感、勞動情感、社會公德情感等等,都要到中學階段,尤其是高中階段才深刻化,併為中學生的世界觀從萌芽到形成,奠定重要的基礎。道德感的培養是教師和家長的重要任務。

中學生的理智感,主要指求知慾的擴充套件和加深。求知慾表現在學習活動上,是指對學習的興趣,對疑難問題的好奇心和追求解決問題的體驗等方面。有人研究了目前國內中學生的求知慾,發現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目前中學生求知慾的趨勢。

心理學工作者曾以學生對作業態度為指標,研究了1200名中學生的求知慾。中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所表現出的情感態度有八種,可以歸納為三類:第一類,常常刻苦鑽研到深夜;遇到不會的問題,非做出不可;有做不出的題目時,總要反覆看幾遍,最後獨立思考去完成。第二類,邊做邊玩(或聽廣播、看電視);有不會做的題目就抄別人的;遇到難題就去問別人。第三類,不想做作業;不會做就將作業扔到一邊去。調查結果表明,第二類的被試最多(45.2%),第一類的被試幾乎接近於第二類(42%),第三類的被試只佔少數(12.8%)。從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學生的求知慾,儘管總的發展趨勢是好的,但其積極性還不算太高,有待於培養。

中學生美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繪畫、音樂、舞蹈、閱讀文藝作品等活動中發民兵了美感;二是對人的外貌也產生了一定審美體驗。中學生在文藝活動中的美感,一般地說,更多地指向作品的內容,很少注意作品的藝術評價;更多地指向具體事實情節,很少注意藝術形式。這一點可以從對500名中學生“最喜歡”閱讀什麼書的調查資料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和說明。

因此,進一步培養中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力,發展他們的美感,也是教師和家長的責任之一。

中學階段開始,由於性意識的萌芽與發展,中學生逐步產生對自己和對別人外貌方面的審美體驗。他們注意自己的外貌,喜歡受到好評。有的中學生開始對自己的外貌感到不安,例如,女生擔心發胖,男生顧慮長得矮,臉上長瘡等等;有一定生理缺陷的中學生,開始產生為缺陷而痙的體驗。也是從這個階段起,中學生對自己形象的美比較重視,注意穿著打扮和儀表風度。對自己的形象產生新的情感,注意外貌,這是從中學階段起,整個少年期和青年期較突出的心理特點。教師和家長,應該根據這樣折心理特點為,加強對他們傳授有關的生理解剖知識,並進行美育教育(儀表美、心靈美的教育),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操,引導中學生將主要精力投入於學習,並健康地成長)。

關於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調查報告中學生的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一、問題提出

學習心理是人們尤其是學生群體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學習型別、認知理論、資訊加工、學習遷移等。筆者於XX年3月——6月對黃驊市呂橋鎮中學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理解,為準確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了客觀依據。

調查內容: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造成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呂橋中學進行,共發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8份。

二、調查結果

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6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5%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21%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僅有4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29%的學生害怕學習或對學習不感興趣。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或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

3.學習需求

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有將近一半的學生認為現在所學的政治、歷史、英語等學科對自己日後的生活幫助不大,更希望學習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的科目。調查中還發現41%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由此可以看出,“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2%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30%的學生還沒有考慮。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的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七年級為69%,八年級為58%,九年級為72%。

三、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國中生大多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鬆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程序中,農村國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四、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幾點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國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裝置、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體和軟體的投入,使儀器裝置、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國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