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中語文教學計劃措施(通用5篇)

欄目: 整改措施 / 釋出於: / 人氣:1.74W

國中語文教學計劃措施 篇1

眾所周知,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因此,當課程方案一旦確定,課堂教學改革就成了課程改革的重頭戲了。福建師範大學教授余文森認為,新課程對課堂教學提出了嚴峻挑戰,為適應新課程的變化,教學改革要努力實現新的突破。 首先,強調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係、教學關係,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

國中語文教學計劃措施(通用5篇)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資訊交流,這種資訊包括知識、情感、態度、需要、興趣、價值觀等方面以及生活經驗、行為規範等,通過這種廣泛的資訊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其次,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自然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發現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但是傳統學習方式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忽略了發現和探究,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壓抑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影響了學生思維和智力的發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學習狀態,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因此成為本次課程改革的亮點。ビ鏤慕談氖圃詒匭小D敲矗國中語文教學應該如何適應課改精神呢?筆者認為國中語文教學走向“素質教育”,必須實現“三轉變二優化一體現”。

1 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1.1 教師內涵的轉變:教書匠→教育家。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但在語文實際教學中,人們往往走入單純“老師教,學生學”的誤區。採用“一刀切”“齊步走”大運動量的辦法“孜孜樂教”,固守著一套陳舊的教學觀念,教師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隸,為教而教的機器,毫無藝術性可言。這貌似對學生的關心負責,實則是對其身心和智力的極大壓抑與摧殘,是嚴重違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勢下的教師,應成為科研型、專家型的教師。他不僅“能”教,而且“會”教;不僅要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了解相關的邊緣知識;不僅要鑽研新的理論、新的思想,還要善於總結在教育實踐中獲得的經驗與體會,併力求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指導自己更好地實踐。正如馬卡連柯所言:“離開教育理論我是不能工作的。 ”這一精闢見解,啟示我們要認清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我們應從根本上實現由機器型的教書匠到藝術型的教育家的轉變。

1.2 教學模式的轉變:課堂教授型→指導策劃型。

孔子曾說過:學而不思則罔。古今中外的大學問家都十分強調思考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舊的模式下,語文教學大都採用“保姆式”教學方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詞,全是老師說了算,“滿堂灌,滿堂問,一言堂”的局面隨處可見。學生毫無獨立性可言,只是一個個記憶的機器,它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我們必須打破舊的傳統模式,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參書),省去機械傳輸所造成的大量時間的耗費。課下自己吃、課上談味道,課上應該成為學生各種理解碰撞、質疑創新的一方舞臺。“隨文成形,隨課成形”,可以是“啟發式”、“自學式”、“討論式”,也可以是傳統的“講授式”,但完全可以讓學生輪流過把“教”癮,當然準備必須充分,教師指導、集中小組智慧是少不了的。

1.3 教學思維的轉變:機械模仿→創造性思維。

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不是被動地機械複製,而是積極地對客觀世界能動反映。這就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種滿足內在需求的主動探索過程,而不是簡單地把學生視為加工物件,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意識。授之以漁,把學習知識的規律和方法教給學生,通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方式獲得知識。語文教學無非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然而這幾種能力的提高,無一不是靠學生自己的反覆實踐活動。老師要推學生一把,讓他們下水自己遊,告訴要領,還要隨時把握水中情況,以便指導;而學生之間互相糾正與彼此豐富,更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2 進一步做好兩個優化

2.1 優化教學實施及反饋體系。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一般包括教學實施和反饋兩個相互依存的過程,它們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針對這兩個過程的不同特徵,我們應分別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飽——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層次教學原則。應堅決摒棄“大鍋飯”式的平均主義,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堂結構、教學情景,使全體學生人人有壓力,個個有動力,激發他們的成就感、自信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氣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學全過程。

2.2 優化教學評價體系。在應試教育中,對教學評價的主要依據是升學率的高低,學校評價學生的惟一標準就是分數。於是考試成了老師的指揮棒,分數成了學生的存在價值。這樣,人為地加大了師生的雙方心理負擔,嚴重違背教育發展規律。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應徹底摒棄惟分論、惟升學率論,由看誰的課講得好,到看誰對學生指導得好;由看誰對問題分析上得透,到看誰的學生學習效率高。這樣才能使教學過程得到最優化的過程。

3 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體現

語文的動態特徵使學生的參與、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尤顯重要。教師要充分創設條件,刺激學生動眼看、動腦讀、動筆寫的能力。強化學生的讀寫過程、聽說過程、讀與寫、聽與說的訓練可以相互結合。從學生的階段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發,精心設計、選擇導學方法與課堂結構,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求知的最佳教學情境,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應該堅決摒棄那種“老師講課照本宣科洋洋灑灑口乾舌燥,學生聽課埋頭筆錄手忙腳亂頭昏腦脹”的局面。還學生一個真正的自我,還學生一片潔淨的天空。

總之,在國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一個“導”字上,即導學、導問、導思、導法、導行,做一個學生學習的出色策劃者、組織者,做一個導演。學生必須進行大量語言實踐,這是老師的講授哪怕是精講所代替不了的,老師要為學生的這種實踐多創造契機、提高效率。當然,如何尋求一個最優化的教學模式,還有待廣大語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近年來,餘映潮不僅對數百節課進行了研究與評析,而且還對所提煉出來的基本規律進行了教學實踐,所以,他的研究就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他提出的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誦讀、品析、運用、積累”的四要素,他總結的語文閱讀教學設計“目標明確、課型新穎、思路清晰、提問精粹、品讀細膩、活動充分、評點精美、積累豐富”的32字口訣,他推介的“一詞經緯式、一線串珠式、選點突破式、多角反覆式、板塊並列式、美文助讀式、讀寫結合式、一次多篇式”等八種教學設計思路,他提出的教材處理“簡化、優化、美化”的三種基本手法,他主張的“課堂教學的高層次境界是學生活動充分”等等。總體風格是線條簡單、明晰生動,是大眾化的帶有一定藝術性的先進的教學設計理念,能夠為廣大教師所接受和運用。

國中語文教學計劃措施 篇2

一、 國中語文教學現狀

語文在各門學科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近幾年的國中語文教學課堂,通常是教師在課堂上起主導作用,學生缺乏主動性,在課堂上做了旁觀者、局外人,他們被動的接受著老師的理論,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學生的思維能力、個性發展被壓抑,久而久之,學生學習興趣日益淡薄,就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上,教師講得頭頭是道、眉飛色舞、口乾舌燥、疲憊不堪;學生卻是一蹶不振、無精打采、懨懨欲睡,整個課堂氣氛沉悶、缺乏生機,效益非常低下。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越來越低,聽、說、讀、寫能力也越來越差。

隨著時代的變遷,教育形勢的發展,新課程已明確了國中語文課堂教學應當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的思想轉入到怎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師生積極、有效和高質量的多向互動。也就是說,以“還”為基礎,向上跨了一個臺階,達到“多向互動”;對這種互動的要求不僅是關注“積極”,更要把握住有效和高質量,高效課堂目標呼之欲出。

二、 提高國中語文教學的幾點策略

(一)教師轉變觀念,營造國中語文課堂和諧氛圍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身為教師,應該儘快轉變角色,走下聖壇。真誠的愛自己的學生,愛他們的優點,也愛他們的缺點,親近他們,與他們心心相印,尊重他們的人格,少一點審視責備的目光,多一些欣賞鼓勵的熱情,注意十分謹慎的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不受傷害。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想方設法為學生獲得成功創造條件,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最終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一種真誠合作的新型關係。同時,作為教書育人的領軍人,語文教師應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因為學習是促進知識更新,接受現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一關注時事,洞察天下大事;二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提高業務水平;三學習新課程理念,學習他人經驗,增強教科研能力;四要學習課堂教學改革經驗,提高教書育人質量。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前提,學習的動機,成才的起點。國中生在很大程度上憑著興趣學習的,對學習一旦產生興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真正主人。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關鍵在於教師的引導。可以利用學生願意看小說的優點,指導學生多閱讀文學書籍;可以讓學生體會語文和生活的密切聯絡,要讓學生體會到語文是豐富多采的,而不是死記硬背。在國中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要仔細研究課文,對課文的內容和形式要全面把握,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優化匯入設計,適當補充與學生生活相關聯的教學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一上課時播放歌曲《阿里山姑娘》,讓學生陶醉在歡快美妙的旋律裡,對阿里山產生嚮往之情。這時,教師匯入新課《阿里山紀行》的學習就很自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被激發出來了。諸如此類的恰當的情境導學可以創設出最佳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活躍思考,從而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同時,語文教師適當地幫助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動力。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國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滿足學生的“補償心理”,學生一次考試成績的下降,並不等於失敗,如果教師能給學生創造再次表現的機會,直到取得成功,學生就會始終保持必勝的“補償心理”的做法。

(三)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主學習是指: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我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我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我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我堅持學”。國中語文教學過程應當注重學生自學,在自學感悟的基礎上達到知識的掌握。這種能動式學習不但使學習過程有效,而且使學習者本身主動而自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能學”的信心,激發學生想學的願望,點撥學生“會學”的策略,提供學生堅持學的動力。教師不得包辦代替,要培養學生自主操作,自主遷移,自主比較,自主比較,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能力。如教學文言文,首先要讓學生對照註釋,查工具書自主學習,理解課文大意,教師只需對學生提出的較難的字詞和句子作講解。由於每個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習形式、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師在教學中本著以人為本思想,做到層次性和差異性。一方面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採取不同的施教策略,分層要求、分層設問、分層練習,使教學適應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觀察水平,真正落實因材施教。只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才能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四)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效益

在資訊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教科書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載體。電腦多媒體技術已經逐步深入各科教學之中。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國中語文教學,能夠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逼真、活潑,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思維。 國中語文教師要正確地認識電教多媒體技術在國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運用到語文教學中,能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全方位地調動學生思維和激發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多種感官的感知的作用,把學生領入神奇美妙的語文世界,牟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逐步提高實踐能力,提高語文素養。在利用媒體教學時,要注意的是:不要僅僅為求新鮮刺激而利用,而要擺正它作為教學手段的地位,讓它切實為教學服務 語文教學應該注意一下幾點:

一、培養規範書寫的習慣;

二、推廣合作學習的方式;

三、設計讀記形式的積累;

四、重視典型習題的回顧;

五、強化提取整合文字資訊的能力;

六、堅持課文的話題性評寫;

七、激發趕超別人的興趣。

國中語文教學計劃措施 篇3

目前班級學生最大的特點是兩極分化嚴重,而且"尾巴"較大,大部分學生學習自覺性不強,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難度的增加,加上現在根據課改的精神對教學目標進行的調整,語文更加註重考察學生理解和運用能力,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個別優秀的學生來說是如魚得水,但對我們這樣中學的絕大多數學生來說,並非福音。加上本期教學時間緊,教學任務重,所以抓時間趕進度尤為重要。 先是儘量趕進度,保證提前完成課程教學任務,拿出足夠多的時間搞好複習。平時主要任務時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抓住學生的寫作環節,提高寫作的水平。培養優秀生,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拿出充足的時間複習,複習要有系統性,指導要注意方法,多點撥,少說教。多實踐,少理論。具體做到如下幾點:

(1)主要做到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水平:注意把握敘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語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還要努力提高默讀的質量和速度。

熟讀這些課文,要從中瞭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理清說明順序,掌握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默讀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資訊。

要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後在反覆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莢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2)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3)培養優秀學生,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4)促進後進生的轉化。做好開頭的扭轉工作,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國中語文教學計劃措施 篇4

一、教材解讀

國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特色:

(1)化知識為方法,化方法為德性。教材的編寫,在每一個具體主題的落實上以此“三維”為鋪陳線索:知識傳授(設計安排課程的知識點)——獲取方法(解決知識如何掌握的問題)——德性與價值觀的養成(情感培養、態度的改變、行為習慣的獲得、德性的提升)。

(2)把握時代要求和社會發展理念,緊貼學校教育和學生生活實際。教材的編寫體現這樣四個“緊貼”,即緊貼時代、社會、學校、學生生活。既使思想品德教材具有廣闊的視角,使學生受到時代精神的教育,同時又與他們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場景密切關聯。

(3)在面對學生生活場景的同時引導學生生活,提高思想品德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智慧的挑戰性和吸引力。

(4)力求在清晰、簡明說理的基礎上,選取具有客觀性並有深厚生活底蘊、有很強感染力、儘可能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案例、素材作為基本的教材內容,並能以美的方式呈現。

二、教學建議

第一,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教學情境的創設和活動環節的策劃上,而不是知識點的解釋。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對學生必要的引導。

第三,教材中的知識點用分數加以量化的評價方式已不合事宜。教師對這門課的評價應重在檢測學生在面臨具體的問題時的態度變化、心理狀態和綜合應對能力的提高上。

三、工作思路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教育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服務、研究、指導”為基本職責,在教研活動中和政治教師共同提高職業道德、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積極引導思想品德教師學習、研究、實踐思想品德新課程,繼續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為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而努力!

四、工作重點

1.深化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組織思想品德教師繼續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總結、交流思想品德課教學和教改的經驗,開展對課堂教學有關問題的討論,改進思品課教學,努力

探索發揮思品課的德育功能,提高思品課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方法。

2.繼續做好使用新教材的培訓工作。組織思想品德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研究新課程標準和新編教材,組織教師學習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的經驗和做法,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備課時做到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備情感、備手段、備評價等。

3.進一步探索研究性學習。依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確立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階段性目標,實施思想品德課中的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

4.加強畢業班複習指導。組織九年級教師集體備課,研究近三年年會考思想品德試題,明確會考導向與試題改革的特點,改進九年級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探討國中畢業班教學、複習、考試與課程改革的要求相適應問題。關注、研究七、八年級思想品德教學,提高基礎年級的教學質量。

5.根據中學生特點,結合思想品德課教學,繼續進行心理健康、行為習慣、遵紀守法、崇尚科學的宣傳教育活動。

五、教學進度

期中前 期中後 期 末

七年級 1-2單元 3-4單元 1-4單元

八年級 1-2單元 3-4單元 1-4單元

九年級 1-2單元 3-4單元 1-4單元

國中語文教學計劃措施 篇5

一,教材分析

教材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出發,在知識選材上,適當加強聯絡實際,適當降低難度,既考慮現代生產發展與社會生活的需要,又考慮當前大多數國中學生的學習水平的實際可能.在處理方法上,適當加強觀察實驗,力求生動活潑,既有利於掌握知識,又有利於培養能力,情感和態度,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的同時,獲得素質上的提高.

教材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自己的目標.在內容選配上,注意從物理知識內部發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潛能,積極推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學習方法上,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實踐,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實際活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科書採用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學習發展水平為線索,兼顧到物理知識結構的體系.這樣編排既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

教科書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學生當作第一讀者,按照學習心理的規律來組織材料.全書共14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實踐活動和物理科普講座,每章開頭都有幾個問題,提示這一章的主要內容並附有章節照片,照片的選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學習時心中有數.章下面分節,每節內都有些小標題,幫助學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課題,講述知識,歸納總結等環節,以及實驗,插圖,練習中,編排了許多啟發性問題,點明思路,引導思考,活躍思維.許多節還編排了"想想議議",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討論的問題,促使學生多動腦,多開口.

二,學生分析

我所承擔的是二年級的物理教學.共有69人,學生的基礎差異比較大,其中共3人基礎知識掌握較好,有50%的學生基礎薄弱,有些學生討厭理科學習,經過了解測試後個別學生國小數學知識都未掌握.學生學習興趣不濃,作業馬虎了事,抄襲作業嚴重且作業格式不正確,寫字不認真.部分學生學習雖然刻苦,但十分吃力,效果不好,這主要是學生學習方式方法問題.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抓好基礎知識,是物理教學工作的重點.

三,學年的教學總目標和總的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學的初步知識及其實際應用,瞭解物理學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精神,結合物理教學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品德教育.

四,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處於積極狀態,經過認真的觀察,實踐,思考,才能體會物理現象中蘊含的規律,產生探究物理世界的興趣,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獲得相應的能力.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願望,鼓勵他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指導他們學會適宜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瞭解他們的知識,能力基礎,從實際出發進行教育,並且根據他們的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安排.由於學生的基礎差異比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予以耐心幫助,鼓勵多做物理實驗和參加物理實踐活動,使他們基本達到教學要求.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可採取研究性學習等多種方式,培養他們的創造和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