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建國60週年演講稿3篇

欄目: 學習心得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1.59W

建國60週年演講稿範文一:

建國60週年演講稿3篇

時光匆匆,卻從未錯過歷史;歲月如流,卻洗不淨歷史的鉛華。它們見證著所有的起伏,所有的無可奈何,當然,還有所有的刻骨銘心。

歷史已經過去,卻不容忘記。

回顧歷史,我們的祖先用睿智為我們積蓄了太多的榮耀,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曾經是東方最璀璨的明珠。歷史的殘忍,又將我們從繁榮之巔帶到了風雨飄搖。外國侵略者將貪婪的目光彙集到這片豐厚的土地上,他們肆無忌憚地踐踏著我們的國土和我們的尊嚴,用鴉片麻木中國人的思想。我們被嘲笑為“東亞病夫”、“東方沉睡的雄獅”。中國人幾乎成了最低等的人而不是主人。當年的中國硝煙瀰漫,支離破碎。如今那殘存的圓明園就是這段歷史最真實的見證,也是最深沉的祭奠。南京大屠殺——血淋淋的一段歷史,不論多久都會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描述是平靜的,心中卻是滿腔的憤怒。對於那些埋葬於歷史的無辜生命以及每一個沉痛的事實,我們不能只是無奈;恨不得穿越時空,走進歷史,喚醒那些執迷的國人,洗淨那些屈辱,重拾我們的尊嚴。冤屈依舊在哭訴,圓明園也依舊失落,但是歷史終歸是過去的,唯有理智地去銘記,才是對這些歷史最正確的態度。

告別恥辱的一頁,中華民族在崛起。

1949年,新的中國誕生了。經過漫長的摸索,撥開重重的迷霧,我們看到了曙光。“站起來”的信念伴隨著前進的步伐,跨越無數的坎坷,我們成就了許多的不可能,我們創造了奇蹟。世人在驚歎的同時也在質疑。不,他們錯了。其實,中國的存在本身就註定會成為奇蹟,不需懷疑也不必懷疑。

XX年年,另一個令人矚目的時刻到了。奧運聖火將在這個擁有五千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燃起。世界又一次聚焦中國,無疑,此刻的中國是世界舞臺上唯一的主角。這也是實現無數炎黃子孫多年夙願的時刻。然而這卻是多災多難的一年:XX年年剛開始,雪災降臨。天寒地凍卻沒有摧殘我們的堅強,中國人民就這樣用愛心彼此溫暖著渡過了嚴寒;5月12日,八級大地震噬虐汶川,這又是一個噩夢。多少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倉促地離開了,不管有多麼捨不得,但這是他們無法預期也無法抗拒的命運。全體國人為他們默哀,五星紅旗也降半旗致哀——只為那些平凡的曾經存在過的生命。中國又一次令世人折服,又有誰不會為這樣一個充滿溫情而又堅強的民族所折服?無情的災難讓世人憂慮奧運能否在中國順利舉行,其實中國對於災難的沉著面對和有效處理已經向世界表明:奧運,我們準備好了!我們有能力承辦這一盛典。奧運已順利拉下帷幕,喝彩和歡呼將永遠縈繞在北京的上空,中國人民的熱情和微笑也將永遠被銘記。9月25日,“神七”的成功發射又一次將國人的夢想帶到了我們的祖先夢中都不曾到過的藍天和白雲,我們再一次證明了中華民族的實力。夢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有誰敢說這是一個毫無凝聚力的民族,是一個劣根性的民族?無數的事實表明:中華民族將永遠的立足於世界之林,她的地位不可撼動。

2009年,新中國成立60週年。在這風雨和輝煌並存的60年裡,她經歷了許多,最後她帶給她的人民安定和幸福。很幸運自己以一箇中國人的身份存在,這是一份奢侈的饋贈。在我20年的生命裡,或許桀驁、不馴;或許張揚、不羈。但是感悟太多,也感動太多,要感謝的也太多,這都是這個國度所給予的。在這特別的一年裡,我用一顆20歲年輕的心祝願她越來越好!

歷史的年輪依舊在記載,中華民族的輝煌也在繼續。歷史的長河裡,我們終究會留下屬於我們的故事

建國60週年演講稿範文二:

日月盈昃,寒來暑往,斗轉星移中祖國母親已至花甲之年,兒孫滿堂,看今日之華夏國運強盛,四海昇平,猶如龍盤雲海,日升中天,作為80後的一輩,在母親60華誕之時,不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

記得一次坐二路經過總醫院,不經意間看見幾個人在廣場上放風箏,一陣思鄉的情愫打亂了沉睡的思緒,我開始慢慢的覺得,風箏飛的再高,也離不開那根看似無形的線。

我的童年在一個叫做民富村的屯子裡度過,日子很苦,回憶卻很甜。我的太奶是村子裡唯一的壽星老,活到了八十二歲,為此,整個家族都把好的東西留個了她,她總是捨不得,揹著爺爺奶奶都給了我們幾個重孫子了,那時候要不是爸爸媽媽不讓的話,我們可能會天天在太奶身邊打轉了。八歲時我來到城裡,看見這裡的小孩都在玩玻璃球,非常嫉妒,我們鄉下的球都是用黃泥自己做的,玻璃球在我們眼裡,就是珍珠,是隻能做夢夢到的東西。那時候唯一不喜歡的事情就是上學了,特別是冬天,積雪如山,冰凍三尺,家長們怕孩子冷,一筐一筐的往學校裡送柴禾,小孩子們一個個也都穿的跟皮球似地,我那時最煩惱的一件事就是手總是凍得不好使,以至於圍脖圍不嚴,哭出來的淚水很快就凍成冰碴粘在衣服上了。

天地改,乾坤易,抬頭望時,銀河星宿依然燦爛,而身邊的一切,卻如行雲流水,歸海百川,似在一夜之間變得模糊而清晰,生活換了,時代變了。我成家了,住進了樓房,屋裡有孩童時代想都不敢想的東西——冰箱、彩電、電腦、洗衣機,雖然我們的孩子還沒出世,但我和妻子已經為他準備好了學習用的電子琴。看到門前那個小孩又在家長的陪護下學輪滑,聽到隔壁又響起了小提琴聲,我想他們不會知道旁邊的我對他們有多麼的羨慕。班上去年發的白糖還沒吃完,今年又發了,我突然記起太奶當初所能享受到的好吃的,也不過是兩個雞蛋和一碗白糖水罷了。

閒下來的時候心緒總是很亂,想象自己是一隻風箏,尋找自己在天空中留下的軌跡,我的起點,還有終點,即使飛得的再高、再遠,總有一脈放不下的感激,一軸割不斷的線。今天的幸福之源,來自祖國的繁榮昌盛,來自學校、單位的培養和培育,更來自上一輩為下一輩打下的地基,我從出生開始就受到我所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們的關愛與關注,線的那一端,正是大音若希、大愛無邊的家庭和社會,這種愛橫貫古今時空,跨越四方界限,代代相傳,亙古不變。

兀朮古城剎,聖禪誦經聲,來到鐵煤,來到自己的第二家園,感受異域的千般韻味,萬種風情之後,試著慢慢的融入它。三大煤田八大礦,井塔林立,綜機歡唱,開源節流創多元,馬達聲聲,烏金滾滾,正在投產的大強煤礦,更如箭在弦上,蓄勢待發。“人企合一,礦區和諧”的發展目標,“平安鐵煤、幸福家園”的安全願景,依託煤、延伸煤、超越煤的發展思路,六萬鐵煤人在錦衣玉食、自給自足之後,不忘報答祖國,反哺社會,揮師內蒙,進軍山西,闊步邁向平安鐵煤、富裕鐵煤、和諧鐵煤、綠色鐵煤和長久鐵煤的康莊大道。我們公司作為鐵煤的一員,以鋼筋鐵骨,吃苦耐勞而聞名,3.5億元的工業總產值,2千萬的企業利潤,2.8萬元的人均收入,在全員參與,持續改進;關愛員工,以人為本和顧客認可即是追求的理念指引之下,我們公司正上下一心,眾志成城,領軍商海,揚帆挺進。

當年天驕競風流,千載名未朽。我們年輕的一輩,註定是鐵煤的生力軍,君記扶搖志事否?光景馳西流。苦礪寒窗,必起平生,我為鰲頭!聽,建設和諧小康社會的使命在召喚,看,日新月異的創業腳步一往無前,80的我們,還等什麼?戰鼓隆隆催人進,紅旗漫卷徹雲霄,鐵煤的明天因我們而大放異彩,祖國的明天因我們而絢麗迷人。

建國60週年演講稿範文三:

再過七天,一場盛大慶典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歷經數百年滄桑的天安門,迎來了新中國60華誕,也見證著13億中國人滿懷豪情的光榮歲月。這份光榮,屬於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人,屬於在五星紅旗下成長起來的人,屬於沐浴著改革開放春風的人,屬於一切親身經歷了這60年偉大變革並貢獻了自己力量的中華兒女。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回首上一個百年,面對山河破碎的中國,多少仁人志士泣血呼號、上下求索。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締造了新中國,開闢了中華民族歷史的新紀元。這個新紀元將一個千瘡百孔、四分五裂的舊中國,變成了一個團結統一、前途光明的新中國;將一個積貧積弱、一窮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變成了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活力的社會主義國家。

從翻身解放到輝煌鉅變,從締造新中國到建設新中國,一代代中華兒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民族復興為己任,書寫了一幅激越沉雄的歷史畫卷,矗立起一座共和國曆史的不朽豐碑。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構築起共和國的雄偉大廈,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撐起了人民共和國的錚錚脊樑,鋪下了民族復興之路的塊塊基石。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之際,讓我們銘記這些名字:憧憬“可愛的中國”的方誌敏,視死如歸的“狼牙山五壯士”,“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永做革命螺絲釘”的雷鋒,“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王進喜,“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新時期領導幹部的優秀代表孔繁森,“趕超世界一流水平”的許振超……是他們,以及無數中華兒女,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為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以壯烈的犧牲、無私的奉獻,展現了一部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艱苦卓絕的創業史、開拓創新的改革開放史。

崇高的精神在本質上都是一致的。60年來,億萬中國人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崗位上,忠於祖國、堅持理想,艱苦奮鬥、開拓創新,共同推動了古老中國向現代化的轉身,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只有深刻理解先輩們艱辛奮鬥的歷程,才能深刻地認識到新中國的成立來之不易,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果來之不易,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就來之不易;只有深入把握共和國探索前進的歷史,才能真切地領會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60年前,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為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無數先烈,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天安門廣場奠基;60年後,追溯共和國輝煌歷程,我們把最崇高的敬意,獻給那些改變和感動中國的人們。致敬英模、銘記歷史,不僅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飲水思源,更是要延續新中國的精神血脈,從歷史的財富中尋找源頭,從社會的進步中汲取力量,從一代又一代人的奮鬥中獲得啟示。

歷史在公正地記錄每一代人走過的足跡,歷史也忠實地把發展的課題留給後來者。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時刻,在這個偉大變革的時代,讓我們重溫先輩的理想,凝聚起13億人民的力量,不斷把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