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十七屆五中全會學習體會_學習十七屆五中全會心得體會_第一範文網

欄目: 學習心得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2.41W

十七屆五中全會學習體會

十七屆五中全會學習體會_學習十七屆五中全會心得體會_第一範文網

在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這段特殊的日子,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召開,中央委員會作了重要講話。

在全會上,通過了文化方面的以下內容:

全會提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推進文化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針對當前中國文化現狀,發現中國面臨著精神文化的缺失。方方面面體現了中國缺失精神文化,主要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沒有很好的批判繼承宣揚傳統文化以及本土文化,一味跟潮流,一味崇洋媚外,本末倒置。當前,英語書擺滿了各大書店,《論語》等富有智慧的書籍很少陳列,也無人問津;遍及大半個中國的一個個城市都是一個模樣,對本地遺址以及特色建築的保護力度越來越小;鍵盤悄然代替了筆,越來越多的人寫錯別字;民間手藝等中國特色的藝術等都日益消失……

第二,中國的傳統美德日益喪失,國民素質普遍達不到國際要求。中國傳統所宣揚的百善孝為先、勤儉節約等美德在如今已經不再流行,隨地吐痰、隨地扔垃圾、出口成“髒”、網路紅遍天的芙蓉姐姐,小月月,鳳姐等庸俗人物,各地的奢侈之風盛行……

第三,國民普遍缺乏信仰,沒有崇高的理想,功利心太強。少年時代,為了會考,補習,為了大學聯考,不休,為了就業,上大學。一直沒有為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沒有多少人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使命而努力,社會上越來越多的變態殺人強姦,越來越多為了錢權不擇手段。

還有很多方面,中國發展的太快,忽視了精神層面的發展,而因為過分注重經濟的發展,注重物質的發展,人的道德被一次次踐踏在腳下,這種精神文化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大家彼此的信任度越來越低,走在街上,就是陌路人一個,淡漠的臉,麻木的心,全部成為了一種現實。

中國的發展,若再不注重精神文化的培養,後果不堪設想。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因此,在當代,除了注重經濟的快速發展,更要加快培養國民的精神文化,培養國人對我國的歸屬感,而不是面臨著人才的日益流失。十七屆五中全會告訴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我國的文化水平: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教育,倡導愛國守法和敬業誠信,構建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求、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和行為規範。深入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不斷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廣泛開展志願服務。弘揚科學精神,加強人文關懷,注重心理疏導,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提倡修身律己、尊老愛幼、勤勉做事、平實做人,推動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強化職業操守,支援創新創業,鼓勵勞動致富,發揚團隊精神。淨化社會文化環境,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綜合運用教育、法律、行政、輿論手段,引導人們知榮辱、講正氣、盡義務,形成扶正祛邪、懲惡揚善的社會風氣。

推進文化創新。適應群眾文化需求新變化新要求,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使精神文化產品和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立足當代中國實踐,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借鑑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體地位和現實生活,提高文化產品質量,創作生產更多思想深刻、藝術精湛、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精品。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生產和傳播方式,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增強文化發展活力。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以農村基層和中西部地區為重點,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重要新聞媒體建設,重視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建設、運用、管理,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提高傳播能力。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在政府引導下發揮市場機制積極作用,培育骨幹文化企業和戰略投資者,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進入,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增強多元化供給能力,滿足多樣化社會需求,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市場,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加強對外宣傳和文化交流,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強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提高競技運動水平,振奮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