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學習日記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5.56K

主題:《探求語文文字的有效解讀》

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學習日記

主講人:xxx 閩派語文的代表人物,紮根於教學一線50多年的特級教師,我國《教師法》的領銜提案人,第六、七、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報告內容根據講話整理如下:

前言:

此次培訓規格很高:全國+國家重點+骨幹+教育部主導

有人認為中職文化課是後孃生的,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不是要把她變成親孃生的,二是要把它變成親孃。

一、要面對的問題

對語文的定位:語文是塔的底座,專業課是塔頂。塔有多高,要看底座有多厚。要十分重視語文智慧。

讀書的三個層次:1改變命運,2擺脫平庸,餘秋雨說,被動、功利的生活態度就是平庸。3享受自我。

有人說語文要服務專業教學,我認為語文是服務,但不單是為職業服務,不是低人一等的服務。北大孔慶東說:“語文覆蓋一切,穿透一切。”古人就是隻有讀書,但是可以修水利、可以判案、也沒學法律。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在於它是長遠的,終身的。葉聖陶說:“學語文一是需之切,二是樂其業。”

圍觀聚焦點,需要供探討的難點:

名師的問題。普教在搞名師工程,學科帶頭人,名師培養工程。當名師首先要做“明”師,平時我們說的都是感性問題,感性問題要有理性思考。

我自身走過來的一個很重要的經驗:是從解惑開始的。困惑——追求——體驗——認識——體現,

語文是最難教,也是最好教的一門課。不能在教參中成長。[蓮~山課件 ]

“語文確實很難教,因為教師不知道學生該學什麼。語文似乎也很容易教,因為學生也不知道老師要教什麼。”——陳日亮

究竟為什麼?關鍵要自己體驗這門課程。

在普教裡面,微微學科,茫茫功課。入學時,我給學生更出兩個選題:談談“我和語文”、“語文啊,語文”。學生很多選擇後者。有學生說:“語文啊,語文,我不是不愛你,我是不知道怎麼愛你。”

世紀性難題。為何語文課程如此低效,學生厭學,教師難教。

傳統語文教育,從什麼時候傳下來叫傳統,古代傳統,要兩看,從內容看有些腐朽,但從方法看,古時怎麼教?有文字解讀嗎?有面對50人講嗎?古代是小班教學。“對話互動”能實現嗎?傳統語文注重自學,注重習得。

福州一中190年校慶,學校搞陳日亮思想研討會。主題:守正與創新。是守正,要守住舊東西里的正確的東西。我認為遺傳與變異都要有,光有遺傳沒變異就沒有物種的發展,光有變異沒遺傳,就都是怪物了。

課改面臨的三個問題:課程內容-虛無;訓練專案-空置;評價體系-缺失。

課程內容-虛無;教材,你選你的,我選我的,沒選的怎麼學,課程專家也沒解決。

訓練專案-空置;葉聖陶:語文到底要訓練什麼?晚年遺願。

評價體系缺失,普高一張卷子。語文最大的遭遇就是考試。與語文素養毫無關係。大學聯考語文試卷模式不代表語文素養。

中職,一個很喜歡說的學生,和一個很內向的學生,在語文方面怎麼評價他們。要做程度評價。課外喜不喜歡讀書?讀了什麼書?留下什麼積累?評價體系我們老師自己做好不好?專案也出來了,課程也具體化了。這是巨集觀的。

微觀的,文字解讀缺少功力;作文訓練喪失動力;升學應試用盡死力。

(1)文字解讀缺少功力: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師博士生導師孫紹振,閩派語文領軍人物,到中學搞語文教學教研,他在做語文教學的文字解讀。閩派語文主旨:求實(真實、紮實、樸實)、去蔽(很多以前的看法遮蔽了我們的視野)、創新、相容

(2)作文訓練喪失動力:學生不願意寫。日本有人提出:要像讀情書那樣來讀文章。把整編文章當一句話來讀,把一句話當整篇文章來讀。(整體感知,區域性揣摩)葉聖陶也說:“寫作成為日常家用。”“寫得像,不走樣就是作文。”先真實,清通,然後才有謀篇。

我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就是要求:七年級寫真實、八年級寫具體、九年級寫新穎。

“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許

(3)升學應試用盡死力:國民教育對語文不給力。

二、對新大綱,未能正確理解“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的課程特點

(一)工具性與人文性不是兩件事嗎。它們不能叫結合,只能是統一。為什麼?結合是兩個東西,統一是一個東西。不存在沒有人文的語言。這句話告訴我們不是必須統一,而是原本就統一的,是不能割裂。

什麼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問題呢?呂先生認為,一是認清教的是什麼,一是認清人們學會一種語文的過程。

語文不是講思想,而是講表達思想的語言。

葉聖陶先生為福州一中的題詞:何以為教,貴窮本然。化為踐履左右逢源。

不是傳達要表達的內容,而是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

葉聖陶對國文教學的兩個基本概念:第一,國文是語文學科,在教學的的時候,內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視,而方法方面尤其應當注重。第二,國文的涵義與文學不同,它比文學寬廣得多,所以教學國文並不等於教學文學。

教內容好教,但教方法不好教。

(二)總在“怎麼教”上下功夫,教什麼卻一直含糊不清,甚至分歧很大。

語文課的本質特點是工具,沒工具人文物以依託。

王榮生博士發現語文教學不知道在教什麼。我們很驚訝!我們很疑惑:難道文章內容不就是教的內容嗎?這值得大家思考。

(三)存在“專致於課本,畢其功於課堂”的因襲觀念

語文成績的提高在課外,要習得。學生說回去之後不知道怎麼學,我發現我課堂上教得再好也不行。課堂是後方,課外是前方。語文第一目標是激發興趣。前方是學得,後方是習得。語文是一門無師自通的的課程。

三、如何定位中職語文教學

(一)形式與內容(教什麼)

語文是教“怎麼樣”的學科,而不是教“是什麼”的學科。

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訓練思想,就學校課程方面說,<蓮山 課件 >是各科共同的任務;可是把思想語言文字三項一貫訓練,卻是國文的專責。”語文課不是政治課,不是歷史課,也不是文學課,不要抽出講之。

張志公先生就語文這個工具和思想的關係作過的形象而精闢的論述:“鋤頭是鋤草的,而鋤頭和草是兩碼事,鋤頭和草並不長在一起。語文是交流思想的,語文和思想雖然也是兩碼事,可是由於語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抽象的,它要領先語文這個物質外殼而存在,所以語文和思想老是長在一起,分不開。”,

語文教師的普遍困難存在於

1. 面對與處理學生閱讀文字已知與未知的情況十分複雜。

2. 怎樣從文字的語言形式抵達內容十分困難。

3. 組織課外語文綜合實踐,指導課外語文多讀愛寫十分缺少方法。<蓮~山 課件>

年輕老師課外不讀書。語文是傳染學生的學科。大師呀,是需教無疑處有疑,最後使無疑。

(二)多元與一元(怎麼讀?)(多人與多元有沒有意思,呵呵)我一直想,有那麼多“元”嗎?多元乃是為了一元層層深入,而不是對一元的解構與顛覆。一千個哈姆雷特,最終還是哈姆雷塔……

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不是學生的解讀都對,都好!

我的教法就是我的讀法——陳日亮

三、文字解讀原則和方法

(一)從形式入手,發現“新意,精妙”生難字,關鍵詞,緊要句,特殊段,新體式。我們抓句子很少。講邏輯很重要,體現在篇章結構裡面。沒條理、沒邏輯就是頭腦不清楚。邏輯要在篇章教學裡體現。

《我的空中樓閣》……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瓏地立於山脊一個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經很美的東西,還需要一些點綴,山也是。小屋的出現,點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風景的內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隻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

以文解文。

(二)進行還原比較,揭示“矛盾、差異”,產生疑問。

《再別康橋》應如是提問:

1. 告別一個地方,為什麼要輕悄悄地離去?

2. 為什麼不和校園裡的景物而是和西天的雲彩作別?

3. “尋夢”二字為什麼後面是問號?

……

我們往往忽略學生的原生態,這才是學生要提出的問題。

主要問題:知性歸納,稀薄的理性。

雲彩代表來去的蹤跡,雲彩也是夢,不願意把夢帶走。

俄羅斯有句諺語:“誰記得一切,誰就感到沉重。”

徐志摩說:喜歡甜蜜的單獨。

(三)重誦讀複述尋繹“聯絡、照應”。讀此識彼瞻前顧後關聯配合

模仿多了,就會了。語文就是:模仿——生成——變化——創新。如魯迅提出的:聽取——記住——分析——比較(小孩說話)

夏丐尊:傳染語感於學生。

結語:語文老師裝兩件事——一專業,一人生。有的不想教,因為不快樂,愛不愛自己?是否愛自己的語文?

何為語文?我即語文。巨集觀上:“我即語文”,微觀上:“如是我讀”(文字解讀)。(陳日亮)從困惑到追求,到體認,到體現語文。教英語的人為什麼英語教不好,因為不說英語;教語文的人為什麼語文教不好,因為不能真正體驗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