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師德師風教育專題學習內容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1.39W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師德師風教育專題學習內容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範,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附件:【以身立教】

(一)師德是高於一般社會公眾道德水準的職業道德

在意識水準上,師德較之其他職業道德有著更高的要求,這是由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的。從根本上說,教師作為一個職業,與其他的職業有相似之處,都是一個工作崗位、一個飯碗。但是教師職業與其他工作又不一樣,他的服務物件是人,他們的勞動在於培養、塑造一代新人,其一切行為都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影響。教師的地位、作用和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所以,社會對教師的職業要求比一般的職業更特殊一些。縱觀人類道德史,師德總是處在當時社會道德的最高水準上。孔子曾用“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來描述他理想中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並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教師的道德含義,被後世奉為“萬世師表”,他所開創的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也為歷代不斷繼承和豐富。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xx2019年8月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發表的講話中更進一步指出:“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這些論述充分揭示了教師職業道德“以身立教”的共同特點。當前,教師在傳播人類文明、啟迪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開發人力資源、弘揚民族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成長的引路人。他們不但要用豐富學識教人,更要用高尚品格育人;不但要通過語言傳授知識,更要用自己的高尚品格去提升學生的品格,影響學生的心靈,使之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守秩序的一代新人。正是基於這一特點,社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要比其他任何行業都高一些,以至於教師的職業道德往往成為社會公德的標杆,成為引領社會文明進步的明燈和風向標。

(二)師德規範是調節教師自身及與外界關係的行為準則

師德規範所表達的是教師所特有的職業義務、職業責任以及職業行為上的道德準則。因此,它與一般職業道德一樣,具有以下重要特徵:師德是一種職業規範,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師德又是歷史積澱的產物,是長期以來逐漸形成的;師德沒有固定的形式,通常體現為教育觀念、生活習慣、理想信念等;師德通過內省和信念來強化,並通過教師的自律來實現;師德不具有剛性的約束力,主要通過內心反省和公眾輿論加以約束;師德的主要內容是對教師義務的要求;師德標準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不同時代、不同社會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念;師德是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等等。為使師德理念形成規範,一般都要採用制度、守則、公約、承諾、誓言、條例,以至標語口號之類的形式,將其公之於眾,以便為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所接受和實行,並進而形成一種職業的道德習慣。在我國,由於教師的自律組織和社會團體並不發達,因而中國小職業道德規範是由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工會聯合制定並頒佈實施的。1984年,教育部和全國教育工會聯合制定並頒發了首部《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標準(試行)》,並於1991年正式施行。1997年,針對教師隊伍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原國家教委和全國教育工會對《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進行了第一次修訂。2019年重新修訂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從教師職業特點和教師自身發展的角度出發,更加強調職業精神,尊重道德屬性。它既體現了教師職業神聖性的一面,也考慮到其作為一種社會職業的平凡性,並承認教師職業境界的層次性;它既有適度超前的目標性引導,又明確了不容許超越的行為底線,因而更加適應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特點與要求。

(三)頒行師德規範是以德治教的根本體現

人們常說,教師自身就是教育力量。從理論上來分析,一個教育者往往擁有三種權力:其一是職位權力,它代表國家或學校管理學生,並執行教育的強制標準;其二是專家權力,作為專業人士,他們要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幫助或建議;其三是參照權力,他們要把自己作為楷模和榜樣來影響學生的發展。當然,任何濫用權力的行為都會走向目標的反面。因此,法律和道德是約束教師正確從教的兩條準繩。為強化依法治教,我國頒佈的《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義務教育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規都對教師的品行要求做出了規定。但法律具有普遍性、強制性特點,決定了它所規範的行為不可能太多、太廣,其所規範的只能是一些最基本的行為“底線”。而對教師提出較高的、較廣泛的職業操守要求的,恰恰是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師德規範指引著教師職業道德習慣的養成方向,並作為教師自律和外界他律的尺度,對教師的行為產生著廣泛的影響。所以,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雖然不具有法律的強制力,但它作為一種行業的操守規範,對教師仍然具有約束力。一方面,當一個人選擇從事教師職業的時候,他就自願選擇了接受這一規範的約束。他在教育教學中的一言一行,都要體現出規範所確定的精神和原則。儘管教師的個人能力有高下之分,但師德規範則成為每一個教師職業道德習慣的養成方向和終極目標。另一方面,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一旦制定並頒佈之後,就成了外界評價教師職業操守狀況的“標尺”。學校對教師的師德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在教師評優工作中所考慮的師德因素,都是以教師對師德規範的踐行情況作為依據的。如果教師的行為嚴重違反了師德規範的要求,教師本人要受到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的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他們的失德失範行為往往會成為公眾譴責的物件。從這些特點來看,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還是具有一定的強制性的。只不過,其強制性的力量來源於行業內部的管理、評價行為,來源於公眾的輿論,而不像法律那樣來源於國家司法機關的威懾力。

【時代特徵】

(一)修訂師德規範是新時期師德建設的迫切要求

師德作為觀念範疇,必然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近年來與師德有關的爭議事件越來越多,而到2019年達到一個“井噴”式的高潮,以至於在一些人的腦海中產生了“師德滑坡”的強烈映像。另據2019年初《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表明,74.6%的公眾認為當前師德有所下降。修訂《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是遏制師德滑坡的重要舉措。2019年版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廣泛性與先進性相結合、倡導性要求與禁行性規定相結合的原則,增強了可操作性;修訂工作中採取專家與教師共同參與、共同討論,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方式進行,因而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新、舊兩個版本相比,修訂工作靈活採取了四種方式:一是“改用”。新規範第一條“愛國守法”是對舊規範“依法執教”的改用,第二條“敬業奉獻”是對舊規範“愛崗敬業”改用,新規範第三條“關愛學生”是對舊規範第三條“熱愛學生”的改用。二是“沿用”。新規範第五條“為人師表”沿用了舊規範第八條“為人師表”。三是“棄用”。新規範刪去了舊規範中第四條“嚴謹治學”、第五條“團結協作”、第六條“尊重家長”、第七條“廉潔從教”等四個條目,並將其內容歸併到了相關條款之中。四是“新用”。新規範新增了“教書育人”和“終身學習”兩個條目,體現了新時期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新要求。修訂後,新版規範條目由原來的8條減為6條,字數從572字壓縮為553字,內容顯得更加精煉,結構顯得更為嚴謹,內容顯得更加與時俱進。

(二)學生的安全問題受到了高度重視

新《規範》明確要求:“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把保護學生安全提高到師德範疇,這容易讓人們聯想到汶川大地震帶來的空前災難。地震發生後,既湧現出一批像譚千秋那樣捨己救學生的老師,同時也讓“範跑跑”這樣的人出現在公眾視野。這說明,保護學生安全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有著重要的道德價值,扶助弱者的意識正是教師職業的良知所在。教師的職責首先應當表現在維護每一個弱小生命,關注孩子們身邊的危險,未雨綢繆地保護好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健康安全地成長。實際上,把“保護學生安全”作為師德內容不是因“範跑跑”事件而設,也不是中國的獨創,而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如美國全國教育協會1975年頒佈的《教育職業道德規範》就明確要求:“當學生的學習、健康及安全受到危害時,應為保護學生做出恰當努力。”這表明,中國小教師所從事的教育工作,實際上具有一定的公務性質,他們要代表國家實施保護未成年人的職責。青少年學生辨別能力、自我約束能力、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安全隱患不只存於災難面前,而且廣泛存在於日常學習、生活中。比如,體育課、實驗課上的潛在危險,學生在課間所進行的危險遊戲,集體外出活動時學生對安全規則的忽視、違反等。在這些情境下,都需要教師適時地加以管理和保護,以保障學生的安全。當然,在災難面前,教師也應當及時疏導、救助學生,這也是教師的職責所在,因而“範跑跑”們的失範行為和奇談怪論應當受到公眾的譴責。

(三)“教書育人”成為新時期師德規範的靈魂

新《規範》倡導“教書育人”,是在新形勢下對教師的責任和作用所進行的新界定與新規範。與1997年頒佈的師德規範中關於“嚴謹治學”、“樹立優良學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等對教師在專業素養方面的要求相比,新《規範》更強調了教師的育人職責,強調了教師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職業特點和特殊責任。因為對於教育工作來說,重要的不在於能否“成才”,而在於能否“成人”。每個學生天賦不同,稟性各異,都是鮮活而不可複製的生命個體,自由幸福地發展是他們的需要,創造一種讓他們的潛能得以開發,讓他們的天賦特長自由發展的教育是對生命的關愛和尊重。所以中國古代對教師即有“經師”和“人師”的區分,新《規範》更是新增“教書育人”這一條目,明確提出中國小教師必須“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勇於探索創新”,體現了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要求和新特點。同時,新《規範》明確規定“不違規加重學生課業負擔,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這是針對當前一些地方和學校單純搞應試教育的現實而提出的要求,十分必要。對此,不僅需要學校、教師的自覺遵守,更有待於國家、各級政府教育管理部門和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協同努力,共同建設更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的良好環境。

【職業道德建設】

(一)要以貫徹落實《規範》為契機,掀起師德建設的新高潮

師德規範是與時俱進的產物,因而新《規範》對於廣大中國小教師來說有一個重新認識、逐漸適應的過程,必須加大力度加以貫徹落實。一要認真學習。要組織廣大教師深入學習《規範》,幫助廣大教師全面瞭解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統一思想認識,規範職業行為,全面提高師德素養,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努力使師德建設更加貼近實際、貼近教師、貼近生活,增強廣大教師對新《規範》的認同感,做到入耳、入腦、入心。二要大力宣傳。要通過各種方式廣泛深入宣傳新《規範》的重大意義,宣傳學習貫徹《規範》典型經驗和做法,形成聲勢,努力為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規範》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三要貫徹落實。要把貫徹實施新《規範》列入師德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將學習貫徹《規範》與深入貫徹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相結合,把《規範》的基本內容作為教師崗位責任制的普遍要求,把師德作為教師資格認定和新教師聘用的必備條件和重要考察內容,讓《規範》的精神落到實處。

(二)全面準確地把握《規範》的精神實質

新《規範》基本內容有六條,體現了教師的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其中“愛”和“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具體說,一是倡導“愛國守法”,就是要求教師熱愛祖國、遵紀守法。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人民教師要牢記人民的囑託,要遵循法律的規範,因而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二是倡導“愛崗敬業”,就是要求教師對教育事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每一位教師都要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絡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這是對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三是倡導“關愛學生”,就是要求教師有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的情感和愛心。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因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做到嚴慈相濟,努力做學生良師益友,這是師德的靈魂。四是倡導“教書育人”,就是要求教師以育人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始終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行,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體現了教師的天職。五是倡導“為人師表”,就是要求教師言傳身教,以身立教,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同時,要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這是也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六是倡導“終身學習”,就是要求教師做終身學習的表率。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加強自己的師德學習和業務學習,潛心鑽研知識,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這樣才能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三)完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保障機制

為將師德規範落到實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主要領導和中國小校長要親自抓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工作,並要率先垂範、以身作則,自覺加強職業道德修養。要充分發揮教育工會、共青團、教職工代表大會在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中的作用,支援他們根據各自的職能開展群眾性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活動。要建立健全教師職業道德考核制度,把職業道德作為考核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職務聘任的重要依據。要建立定期表彰獎勵制度,大力表彰宣傳職業道德高尚的教師和職業道德建設成績卓著的單位。要依法管理教師隊伍,切實把好教師入口關,保證教師隊伍的基本素質。對違反職業道德的教師要嚴肅處理,情節嚴重的要依據有關法規解聘相應的教師職務,調離教師崗位,堅決取消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者的教師資格。教育督導部門要將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作為教育督導評估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對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檢查評估工作。要積極鼓勵學生、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對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狀況進行監督和評議,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要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改進工作,形成全方位落實師德規範的新局面。

教育部要求落實新版師德規範

教育部2019年9月1日的通知要求,為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xx“8.31”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中國小教師隊伍的師德素質和專業水平,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對1997年國家教委和全國教育工會聯合印發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進行了修訂,現予印發,並就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認識新時期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直接關係到中國小德育工作狀況和億萬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加強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對於確保黨的事業後繼有人和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長期以來,廣大教師教書育人,敬業奉獻,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教師隊伍中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範人物。在今年發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震區廣大教師奮不顧身地保護學生,表現了崇高的師德精神。在新形勢下修訂並重新印發《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對於激勵和引導廣大教師向全國教育系統的模範教師,特別是抗震救災英模教師學習,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自覺規範思想行為和職業行為,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全面準確地理解的基本內容

《規範》的基本內容繼承了我國的優秀師德傳統,並充分反映了新形勢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國小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規範》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起指導作用,是調節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教師與國家、教師與社會相互關係的基本行為準則。《規範》不是對教師的全部道德行為和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學校的其他各項規章制度。《規範》的許多內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相關條文的具體化,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學習貫徹時應注意和教育法規的學習結合進行。

三、認真做好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

1.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系統工會和中國小校要高度重視,並認真組織好《規範》的學習宣傳。要通過開展主題學習、研討會、座談會等形式多樣和紮實有效的教育活動,組織廣大教師深入學習和貫徹《規範》,幫助廣大教師全面瞭解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統一思想認識,規範職業行為,全面提高師德素養,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學校領導要言傳身教,率先垂範。

2.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系統工會和學校要把貫徹實施《規範》列入師德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訂具體的實施辦法和工作計劃。要將學習《規範》的內容和要求列入教師的繼續教育計劃,把教師貫徹落實《規範》的情況列為教師崗位責任制的要求,定期考核檢查。

新形勢下,如何愛崗敬業,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

工作是快樂的源泉。在平凡地工作崗位上,只有時時刻刻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才能體現我們個人的價值所在,生活也會因此發出光彩!過去的一年,是忙碌的一年,也是收穫的一年。我們要能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師法等法律法規,學習新的綱要精神,貫徹落實到實際教學當中,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一、愛崗敬業是教師有所作為的基本保障。

教師只有愛崗敬業,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穫。反之,對工作缺乏熱情和積極追求地教師,只能是一事無成!在別人眼裡,教師也許只是整天看學生,任何人都能幹了這一行,但只要你接觸到我們地一日生活,才會發覺幹好這一行很不容易!如果沒有足夠地耐心和愛心,面對吵吵嚷嚷的一群孩子,面對吵著要找媽媽的他們,就不會心平氣和地給他們講解了。在工作中我們要聽從領導的安排,踏踏實實地工作,任勞任怨,努力幹好每一項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尋找不平凡,這也是我們的幸福所在。

二、熱愛每一個孩子。

愛孩子很容易,但愛每一個孩子,給與每個孩子熱情地關心和愛護,很不容易。教育意義上的愛不等同於一般的情感呵護,教育愛在本質上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對學生以母愛為起點的投入式理解。真正的教育愛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生在無所不在地師生交往中,而不是有人在場觀看時。我關注著眼於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著眼於替代父母責任地深切關懷。我眼中的孩子是一個個的鮮活的個體,面對學生全面發展地需要,要對每個學生的發展負起責任。只有走入學生的生活,與學生共同體驗這份愛。在班裡,我即是老師,又是父母,只有心中充滿愛心、童心,才會幹好這些平凡的事。

三、刻苦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課程改革對學校教育活動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其中一個較為明顯的改變就是教師對教育活動的選擇與安排有了越來越大的自主權,教師不必拘泥於一套教學指導用書,按部就班地實施教學計劃,,靈活的選擇教育內容甚至追隨孩子的興趣、需要生成教育活動。這種改變在給與教師較大的自主權的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必須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在今後的工作中,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有所提高。

四、勇於探索,富有創新精神。

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具備並不斷髮展改革意識,清除循規蹈矩,畏縮不前地保守思想,自強、自信、自立,持續拓展和解放思想,以開放地心靈面對開放地事業,開放的世界。注意從實現教育目的,提高教育效率地要求出發,正確對待日常工作。才會給課堂帶來生機、活力。我積極的參加學習園內的實驗課題,學習新的理論、新的概念。以創新的精神來看待課題,開闊了思路,提高了教育教學效率。

五、團結協作,維護集體榮譽。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盡職盡責、高質量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同時我們還要尊重同事,相互學習,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我能在實際教學當中,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學內容。誠懇待人,團結同志,與其他教師幹好本班、本園的各項工作。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應更加倍的努力,爭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獻出一份力量!

在工作中如何做到“修身、敬業、愛生”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社會文明的傳承者,教師承載著道德示範的作用,教師的師德修養、人格魅力對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努力、進取,不斷完善自己,爭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一、品德高尚,為人師表

教師,崗位特殊,要嚴格遵守各項教學常規,對學生曉之以理而又動之以情。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自尊,做到舉止文明,遵紀守法,依法執教,以自己的良好形象去贏得同學與家長的尊重與歡迎。教師所從事的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必須時時刻刻考慮到自身對學生各方面的影響。因此,任何時候我都會模範遵守社會公德,不忘為人師表。

二、熱愛教育,矢志不渝

近幾年來,教師的待遇有所提高,但憑心而論,教師工作仍是一份十分清苦的工作。我們不能因為教師職業波瀾不驚、教師的行當勞心費神而退縮,而放棄對當初所選擇的所衷情的教育事業的熱愛。幹一行,愛一行,只有愛一行,才能精一行。在工作中,我們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樹立了終生教育的觀念,既教育人,也尊重人,發展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無小事,事事都育人,特別作為一名畢業班的班主任,顯得尤為重要。踏實認真的態度對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以嚴謹細緻的作風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三、勤奮求實,孜孜不倦

社會發展一日千里,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能原地踏步。平時能把自覺讀書作為一種需求,一有空就加強教育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教育素養,自覺接受新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自覺更新知識結構。我們才能不斷調整教學思維,提高業務水準。只有學習,教師才能提高,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才能有效地服務學生。

四、尊重學生,關愛學生

第一,充分信任學生能夠發展自己的潛能;

第二,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

第三,尊重學生的個人經驗、情感和意見;

第四,深入瞭解學生,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

第五、傳授知識,培養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努力營造適合每個學生健康成長的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努力激發每個學生的求知慾,引導他們以積極的心態、健康的心理和體魄投入學習,爭取每個學生都獲得最大的發展。在學好知識的同時,利用社會實踐、主題隊會、口語交際等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選擇了教師職業,就是選擇了奉獻;選擇了教師職業,就等於拒絕了浮躁和奢華。因為,教育是奉獻,而不是索取;教育是公益,而不是功利;教師要自重,才能受到尊重;教師的師德高尚,才能培養出優秀人才。在教育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的今天要更加體會到了教師使命的崇高,更加意識到了教師責任的神聖。作為光榮的人民教師,要做為人民服務的教師,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為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服務。

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做時代的先鋒

人類進入21世紀,知識門類激增,大量的邊緣學科湧現,知識週期不斷縮短,資訊化特徵明顯。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一個更加註重開發人類的資源、潛力與價值的時代。終身學習就是指通過一個不斷的支援過程來發揮人類的潛能,激勵並使人們有權利去獲得其終身所需的全部知識、價值和技能,並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和任何環境中有信心、有創造性和愉快地應用它們。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滿足教學的需要。

一、 終身學習的客觀必然性

(一)終身學習是時代的要求

由於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總量劇增,知識的老化週期變短,知識的更新急劇加速。本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新成果有了迅速增長。20世紀前50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遠遠超過了19世紀。6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上的新發現、新發明比過去2019年的總和還要多。科學發明到應用的週期也愈來愈短。從電能的發現到建立第一座發電站用了282年,而鐳射的發明到應用只用了2年時間。在人的一生中,大學階段只能獲得需用知識的10%左右,而其餘的90%都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才能取得。因此,傳統的一次性學校教育已無法適應現實的挑戰,使現代人面臨著生存的危機,那種結束學校教育、找到工作就一勞永逸的體制已成為歷史。教師要想使自己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學會終身學習。

1、終身學習是適應社會急劇變化的客觀需要。社會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但從沒有像今天變化得這樣快。過去需要幾代人完成的變化,現在不需要一代人,甚至每幾年就面臨著一個新的世界。在這種急劇變化的社會裡,人們自少年時所形成的思想觀念、習慣、思維方式等往往跟不上時代的變化和需要。現實強迫人們要不斷地做出新的認識和判斷,儘快獲得認識和適應時代的能力,堅持學習,保持與時代的平衡。

2、終身學習是面對知識爆炸性增長的必然選擇。伴隨著以數字化、網路化為特徵的現代資訊科技的突飛猛進,新知識呈現出爆發性增長。不斷革新的計算機與光纖網路通訊、衛星遠端通訊相結合,將知識的編碼、儲存、傳輸、擴散速度極大地提高,方式極大地簡化,成本極大地降低。知識量猛增,而知識的更新週期愈來愈短。18世紀知識更新週期是80到90年,19世紀是30到40年,20世紀70年代以前是15到20年,70年代以後是5到2019年,90年代以後是3到5年。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把學習貫穿自己的一生,活到老學到老,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3、終身學習是經濟發展對勞動者的迫切要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的今天,新技術、新產品和新的專案層出不窮,評價勞動者就業能力的標準在不斷提高。一方面失業在增加,另一方面又有許多工作崗位找不到合適的就業者。避免自己陷入結構性失業的唯一出路,就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讓就業的過程成為一個永無停止的學習、提高的過程。

4、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閒暇時間的增多也為學習創造了條件。人們有可能拿出較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學習也逐漸會成為人們高質量生活的重要內容,伴隨我們走過一生。

(二)、終身學習是提高完善自我、適應時代的需要

1、面臨即將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應對未來社會的挑戰,肩負起民族復興的使命。現代社會,文盲不僅僅指 “不識字的人”,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可能有人在某種程度上會成為新的文盲。不會外語、計算機的人,不能與人很好相處、不能與環境協調一致、情感缺失的人,都有可能成為21世紀的“文盲”。“掃盲”的目的,並不是單純地使一個不識字的人能夠認識幾個字,而是要使他更好地與環境協調一致,更好地理解生活的真正意義,提高個人的尊嚴,掌握走向美好生活所需要的實際知識和技能。因此,要想不成為21世紀的文盲,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學會終身學習。

2、在當今社會,終身學習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終身學習,能使我們克服工作中的困難,解決工作中的新問題;能滿足我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能使我們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能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還能充實我們的精神生活,不斷提高生活品質。因此,終身學習既是個人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當代產業工人的傑出代表許振超曾深有感觸地說:“一個人可以沒文憑,但不可以沒知識;可以不進大學殿堂,但不可以不學習。”“幹活不能光用力氣,還要動腦筋;幹一行,就要愛一行,精一行。”“咱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練就一身絕活兒做個能工巧匠。”他原本只有國中文化,卻在幾十個春秋中結合本職工作自修了大學機電專業所有課程,掌握了需要大學科班出身才能駕馭的當代最先進的橋吊操作和修理技術,並帶領他的團隊兩次創造集裝箱裝卸世界記錄。他的工友稱他為“橋吊專家”,青島將這一世界記錄命名為“振超效率”。許振超用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習和成就證明了,終身學習有助於我們成為一名優秀的勞動者,更有助於我們不斷開拓新的發展天地。

二、終身學習的實踐要求

(一)、樹立學習意識

學習是提高素質增長才乾的重要途經,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我們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使學習成為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更好地履行崗位職責,完成好各項工作任務。

新課改不僅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同時也對教師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教師認為學習只是學生的事,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其實學習對教師來說同樣重要。當前人類逐漸進入資訊化時代,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學會如何獲得資訊資源以及如何有效利用這些資源,這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至關重要。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觀念、知識和能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並運用於自己的教育教學,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時代對教育提出的要求。現代資訊社會知識更新迅猛,僅有在學校所獲得的知識,用起來常常捉襟見肘,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因此,每個教師都必須成為終身學習者,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過去我們常常津津樂道於教師“一桶水”相對於學生“一杯水”的豐富淵博,現在“一桶水”的容量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教師必須時刻吸納新知,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成為學生的“源頭活水”。否則,不僅難以在學生面前維持自己的威望,在專業發展方面也會遭遇重重困難。因此,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二)創新學習形式

作為教師,我們的學習方式可以有很多種,比如,參加提高學歷的學習,繼續教育學習,校本培訓學習,參加專題研討會和在職進修,旁聽某些課程,自己自由學習等。無論採取哪種方式,都要注意學習的方法。

講究學習的方法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書中學”。書本知識是前人的知識成果,是人們學習的基本途徑和步驟。我們要結合我們工作的特點和要求,系統地學、專業地學、有針對性地學。二是“幹中學”。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獲取大學文憑不是學習的終結,而只是學習的開始。學中幹,幹中學的相互滲透和互相促進正推動學習型社會的快速形成。這是一種自覺學習,也是一種動力學習,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更要創造性地學習,通過挖掘、創新,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工作發展。三是“思中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沒有思,就沒有學習的進步;沒有思,就不能將學到的東西轉化為能力;沒有思,就深化不了學習的質量。我們要通過不斷的思考和總結,把學到的東西轉化為素質,轉化為行為能力,來提高我們的工作水平。我們要把這三種學習方法結合起來,把學習的過程轉化為知識能力的過程,把學習的過程轉化為工作創新的過程,把學習的過程轉化為提升精神境界的過程。

作為教師,一方面要積極參加學校內組織的各種學習培訓活動,把握各種學習機會,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努力工作,做一名事業型的教師;另一方面要主動從各種渠道獲取學習機會,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和媒介,豐富自己的知識,適應工作需要,做一名學習型的教師。

(三)、廣泛涉獵,去粗取精,提高能力

知識是學無止境的。一個人的精力和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都學懂學精,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有選擇地學習,首先可以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都有所瞭解,其次就要學會選擇一些自己比較感興趣的知識,與自己的工作有關的知識來深入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作為教師應該通過學習,提高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1、學習能力

這是教師的基本能力。目前,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學習已成為每個人生存的一種方式。作為教師,不斷加強學習,提高完善自己已成為一種時代發展的需要。教師要把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作為學習的主要目的。

2、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21世紀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教師只有在從事教育工作的同時,對教育進行研究,他才不會是一支燃燒之後便什麼也沒有的蠟燭,而會成為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永遠閃亮的恆星。從教育史可以瞭解到,教育家最初也是一名普通的教師、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們與一般教師的區別是在培養、教育學生的同時研究教育。於是在教育的過程中自己獲得發展,最終成為教育家。

3、適應現代教學能力

教師只有具備較高的教學能力,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現代教育要求教師以現代教學思想為指導,掌握所教學科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教學中調動學生主體積極性,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素質,而且要善於總結自己的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4、研究學生能力

學生是教育物件,不瞭解學生現狀、發展及個性情況,教育教學就沒有針對性,教師既要研究學生群體又要研究學生個體,既要研究學生現狀又要研究學生髮展。

5、自我調控能力

如今對教師整體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教師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家長望子成龍,希望子女有一個好老師教育子女。因此教師必須正視社會發展中的現實,認真分析自己的現狀,揚長避短,不斷提高自己的調控能力,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到教育教學中。

(四)、處理好工學矛盾

現在的教師,很多都已成家立業,生活、工作與學習時間難免發生衝突,很難有充足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具有執著的學習精神。學習和工作,一個屬於認識領域,一個屬於行為領域。表面上看,工作時間多了,學習時間就會少,二者似乎確實“矛盾”。 但實質上,它們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是服務同一目的的兩個不同側面。學習,通過掌握瞭解黨的理論、方針、政策,掌握相關科學文化知識,提高主體思想認識和能力素質,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和開展工作。而工作,通過主體的積極實踐,解決存在的問題,推動實踐的發展,又必須以一定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認識為前提。脫離了工作的學習,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脫離了學習的工作,是盲目蠻幹,是取不到好的效果的。所以,工作和學習在實踐的基礎上,相互聯絡,相互促進,二者缺一不可。

將學習和工作在實踐的基礎上內在統一起來,對於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克服“工學矛盾”,關鍵在於堅持將學習和調查研究、理論思考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習成果直接用於科學決策;將學習同掌握新理論、瞭解新情況、探索新方法結合起來,使學習直接服務於提高思想水平和能力素質;將學習同進行新實踐,探索新思路,開創新局面結合起來,使學習成果直接促進工作成效。以學習推動工作,以工作檢驗學習成果,學習和工作互相促進,互相影響,共同推動實踐的發展。

作為教師,平日除了講課、備課、準備教案外,還要抽空閱讀專業書籍,熟悉工作流程,掌握專業知識。回家後,還要照顧家庭,雖然工作、家庭、學習三方面都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但是隻要自己安排得妥當,是可以解決好“工學矛盾”的,通過學習不斷豐富自己、完善自己,通過工作來充實自己、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為了適應社會變化發展的需要,為了自身的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我們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終身學習,成就自己美好的未來;人人學習,成就祖國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