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小暑節氣養生注意事項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1.6W

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氣。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小暑節氣注意事項!

小暑節氣養生注意事項

小暑節氣養生注意事項

民間小暑節氣養生

民間有俗語說:“小暑不算熱,大暑是伏天。”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從小暑至立秋這段時間稱為“伏夏”,即“三伏天”。

那麼,什麼是“伏”呢?“伏”字是一個會意字,由“人”“犬”組合而成。犬在家畜中與人的關係最為密切,人在的地方,犬總伏處其旁,所以“伏”字的本義即是趴下。關於“伏”字最早的記載是在春秋時代的秦德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76年。秦漢時盛行“五行相生相剋”學說。根據五行學說,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冬屬水。四季的更替,立春是春之木代冬之水,水生木;立夏是夏之火代春之木,木生火;立冬是冬之水代秋之金,金生水,這三個季節的更替都遵循五行相生原則。古人認為夏日屬火,而干支紀日法中的庚日屬金,金怕火燒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於是規定“夏至三庚數頭伏”。“庚”日在五行中也屬金,既然相剋,惹不起還躲不起嗎?這樣,到了金氣旺盛的“庚”日,金就只好隱伏潛藏,避過火氣,所以每個“庚”日數伏。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10天),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夏至與立秋之間如有四個庚日,中伏為10天,若是五個庚日則為2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也稱終伏(10天),總稱三伏。古人認為,炎熱的夏季,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故有伏天之說(一說夏天人為了避暑,總躲藏在家中,故稱伏天)。因此,“伏者,隱伏避盛夏也”的解釋非常形象。這樣看來,“伏”是熱的結果,為了躲避熱才“伏”的。

“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均說明了這一時期的熱。“節到小暑進伏天,天變無常雨連綿。”雷雨時常在小暑節氣光顧。由於這段時間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澇顯得尤為重要。農諺有“大暑小暑,灌死老鼠”之說,更有“小暑南風,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的經驗。意思是說,小暑日最忌吹南風,否則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沖決圩堤。秧苗喜歡高溫,“人在屋裡熱了跳,稻在田裡熱了笑”。暑天裡的農民辛苦,天熱得發狂,太陽像下火,他們仍要加倍勞作。暑天總能見著滿臉是汗的農人,在農田裡拔草或施肥。只有他們,才會在秋日站在金黃的田野裡,嘴裡嚼著飽滿的顆粒,如品山珍。

“六月六,晒紅綠。”在小暑時節,各地還流傳著不少習俗,尤其是在農曆六月初六這天。農曆六月初六有很多節名,如“姑姑節”,此時正值農閒季節,農村婦女得閒要回孃家看父母;如“翻經節”,據說始於唐朝,寺院藏經在這一天要翻檢曝晒;如“晒衣節”,人們在這天要把衣服(書籍)拿出來晾晒,謂之“晒龍袍”,據說此日晾晒後,可以避免被蟲蛀。還有天貺節,“貺”的意思是賜贈,即天賜之節。這一天,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屬賜“冰”和“炒麵”之因,故稱天貺節。此日群眾有吃“炒麵”之俗,即把新麥炒熟磨成麵粉,用水和紅糖調食,俗稱“吃炒麵”,傳說吃了一夏天可以不拉肚子,去暑氣。在不少農村地區,有“吃新”的習俗。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先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全家圍坐一同吃嘗新酒。而在城市,一般會買來新米,與家中的老米同煮,輔以新上市的蔬菜。在鄉下,一般在小暑過後逢卯日“吃新”。其實,“吃新”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即“吃辛”,時間定於小暑節後的第一個辛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的說法。但是,由於“辛日”的日期不固定,所以,這個節氣逐漸被淡化了。

小暑季節也是生命旺盛的季節,滿眼的綠樹濃陰,荷花亭亭玉立,茉莉花香沁人,給人們帶來一絲絲夏日的清涼。鄉村的菜園最豐盈,南瓜花、絲瓜花、扁豆花開了一園,蝴蝶、豆娘、金龜子飛來飛去,螳螂螞蚱高高地站在瓜葉上……螢火蟲也開始活躍起來,蘆葦下、草叢中都是螢火蟲的發祥地,只要有綠草、露水的地方,夜晚便可見到那忽明忽暗的點點白光,在徐徐的風中,伴隨著人們度過漫漫長夜。多年以後,我還清晰地記得滿天繁星,北斗星似一把大勺子,至今仍銘於心上。那些蛙鳴與蟋蟀的歌唱,那些與炊煙融合的味道,如陳酒一般在心底愈存愈香。

這個悶熱的季節,蟬歌不止。劉禹錫說:“蟬聲未發前,已自感流年。一入淒涼耳,如聞斷續絃。”有誰會像劉禹錫這樣理解蟬呢?我自愧不如,我只能在蟬鳴裡生出或深或淺的鄉愁。“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既然常說“故鄉的方向在風裡”,在欲雨無雨悶熱粘人的暑日,如秦觀一樣,“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能將夢中的文字放牧到一池青荷裡,做一個放牧文字也放牧自己的人也是不錯的。

小暑節氣養生預防疾病

1、心靜體自涼“按照中醫理論,小暑節氣是人氣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只要保持陽氣旺盛,那麼就會減少疾病的入侵。”說,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故夏季養生重點突出心靜,心靜體自涼,小暑節氣亦是如此。此外,氣弱脈弱的人可以將西洋參5克,五味子10克,麥冬5克泡水喝,可以補氣抗疲勞。

2、防溼健脾胃小暑節氣要注意對脾胃的保養,脾胃虛的人少喝冷飲、少吃冷盤,注意肚臍不要受涼。小暑節氣是消化道疾病多發的時節,在飲食調節上要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冷飲冷食不宜過多,一切都應以適量為宜。平常也可多食用利溼健脾的中藥,如薏米、山藥、蓮子煮粥食用,可解暑溼。

3、冬病來夏治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溼痺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小暑節氣養生食譜

素炒豆皮 “養生主”

[ 原料] 豆皮兩張,植物油、食鹽、蔥、味精各適量。

[ 做法] 豆皮切絲,蔥洗淨切絲。油鍋燒至六成熱,蔥絲下鍋,烹出香味,將豆皮絲入鍋翻炒,隨後加食鹽,炒數分鐘後,加味精,淋上香油攪勻起鍋。

[ 功效] 補虛,止汗。適合多汗、自汗、盜汗者食用。

素燴麵筋

[ 原料] 水面筋500 克,蔥、姜、食鹽、澱粉、植物油、味精各適量。

[ 做法] 水面筋切薄片,蔥、姜洗淨切絲備用。油鍋燒熱,將水面筋入鍋,煸炒至焦黃,加蔥、姜煸炒數分鐘,兌水一碗,加鹽,待麵筋熟透後,放入味精,再用澱粉勾

芡,湯汁明透即可。

[ 功效] 解熱、除煩、止渴。

蠶豆燉牛肉

[ 原料] 鮮蠶豆或水發蠶豆120 克,瘦牛肉250 克,食鹽少許,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 牛肉切小塊,先在水鍋內汆一下,撈出瀝水,將沙鍋內放入適量的水,待水溫時,牛肉入鍋,燉至六成熟,將蠶豆入鍋,開鍋後改文火,放鹽煨燉至肉、豆熟透,

加味精、香油,出鍋即可。

[ 功效] 健脾利溼,補虛強體。

西瓜番茄汁

[ 配料] 西瓜半個,番茄3 個。

[ 做法] 西瓜去皮、去子,番茄沸水衝燙,剝皮去子。二者同時絞汁,兩液合併,隨量飲用。

[功效] 清熱、生津、止渴。對於夏季感冒,口渴、煩躁,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熱者尤為適宜。

小暑節氣養生消暑

1.清熱解毒茶

推薦組成:梔子、石竹茶、金銀花、貢菊花。

服用方法:一天一袋,開水泡飲,每袋衝飲數次。可清熱解毒,清心利暑。

2.石斛補心茶

推薦組成:石斛6克、桂圓3克、西洋參6克、紅棗2個。

服用方法:煮水服用,15天為1個療程。可滋陰補氣,養血。

3.綠豆百合薏米粥

推薦組成:薏米50克、綠豆25克、百合50克、大米自備。

服用方法:將百合、薏米、綠豆洗淨,然後把綠豆、薏米加水煮至五成熟後加入百合,用文火熬煮,煮熟即食,可新增白糖。可養陰清熱,除溼解毒。

4.通栓散

推薦組成:三七粉4克、丹蔘10克、天麻4克。

服用方法:打粉沖服。可保護心腦,預防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