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創新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創新對策大綱

欄目: 創新 / 釋出於: / 人氣:8.77K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創新對策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創新對策大綱

“九五”以來,酒泉市農技推廣系統緊緊圍繞全市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點,先後組織實施了35項重大農業科技專案,共增加直接經濟效益5億多元,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1%,為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供了技術支撐,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了27.38億元,與“八五”末相比增長了72.4%。目前,在農業發展的新階段,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已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而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和不斷創新仍然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一、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體系建設不完善,一線推廣力量薄弱。目前全市市、縣、鄉三級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共有在崗人員413人,其中市級34人,佔8.2%,縣級137人,佔33.2%;鄉鎮242人,佔58.6%,鄉(鎮)站核定編制303人,在崗人員只佔編制的79.9%。各級農技推廣單位技術裝備差,服務手段落後,大部分農技人員與外界接觸少,資訊閉塞,知識更新慢,在觀念創新、技術創新等方面不能適應新形勢對農技推廣工作的要求,影響了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技術創新。

(二)推廣經費不充足,公益服務難以開展。市、縣兩級農技推廣中心實行財政全額供給,但工作經費十分有限。鄉鎮農技推廣站實行全額撥款的只佔22.3%,差額撥款的佔40.9%,自收自支的佔36.8%。有的鄉鎮不但自收自支,而且還要上繳創收任務。絕大多數鄉鎮農技站長期處於“既無錢養兵,更無錢打仗”的局面。

(三)工作理念不適應,服務與需求脫節。科技成果目標大多還定位在高產量上,對市場需求大的優質高效的農產品研究不夠;對傳統的大宗農產品技術儲備的多,對具有當地優勢的特色農業產業中出現的新問題研究不夠;技術推廣工作的注意力集中在生產技術的環節上,對農產品儲藏和加工等環節的問題研究不夠,致使技術服務的需求與供給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直接影響著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實際效果。

(四)執行機制不靈活,被動服務績效差。長期以來形成的行政管理型農業技術推廣執行機制,缺乏科學的制約和激勵辦法,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的現象仍然存在,導致有的人無作用可發揮,有的人有作用難發揮。

二、改革創新是促進農業技術推廣的動力

農技推廣是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橋樑,是科研成果的繼續和再創新的關鍵環節,是聯絡科研、教育及生產的紐帶,是促進農業技術進步和增強農業競爭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在農業發展的新階段之後,深化農業推廣體系改革的過程中既不能簡單地把農技推廣機構推向市場,又不能簡單地以強調穩定而維持現狀,應從農村的實際和農民的需要出發,按照“推廣目標現代化、推廣隊伍多元化、推廣行為社會化、推廣形式多樣化”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

(一)推廣目標現代化。就是農技推廣要適應推進新的農業科技革命、實現技術跨越的要求,加速農業由注重數量向更加註重質量效益的轉變,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按照新階段農業工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民知識化的發展趨勢,農技推廣工作要實現四個轉變:一是從主要追求數量,向更加註重質量效益轉變;二是從為農業生產服務為主,向為生產、加工與生態協調發展服務轉變;三是從以資源開發技術為主,向資源開發技術和市場開發技術相結合轉變;四是從主要面向國內市場,向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轉變。從而,為農產品優質高產高效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為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業整體素質和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全面的技術服務,為提高農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

(二)推廣隊伍多元化。就是要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改革,大力調動農民、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逐步形成國家扶持和市場引導相結合、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相結合的新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在穩定、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民、企業技術推廣與服務組織,支援農村各類專業技術協會的發展。充分調動科研機構、大中專院校和科技工作者參與推廣工作的積極性,建立專業技術人員、農民、企業家等廣泛參與的多元化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

1、市、縣農技推廣機構要進一步穩定和加強,以切實履行好法律法規賦予的執法和行政管理職能,承擔重大技術的引進、試驗、示範、推廣,植物病蟲害及農情的蒐集、監測、預報、防治和處置,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檢驗、監測和強制性檢疫,農業技術諮詢和培訓等公益性職能。

2、改革鄉鎮農技推廣體制,建立跨鄉鎮的區域站。根據產業規劃佈局和自然區域的特點,在縣以下創辦跨鄉鎮的區域農技推廣站,作為縣級農技推廣機構的派出單位,承擔農技推廣的公益性職能。區域站的人員從現有鄉鎮農技推廣人員中擇優聘用,或從縣級農技推廣機構中下派部分工作人員。

3、將各級農技推廣機構現已承擔的產前、產中技物結合的推廣活動以及產後的加工、運銷等經營性服務職能分離出來,建立各種形式的農業科技型或中介服務型企業。

4、積極培育和扶持各類民辦科技服務組織。允許和鼓勵由科技示範戶、種養大戶、購銷大戶、龍頭企業、涉農單位及科技人員牽頭,由廣大農戶參加的各種專業協會、研究會、合作社、產業服務中心等民辦科技服務組織,為會員及農戶提供服務,使科技與生產結成利益共同體。

(三)推廣行為社會化。就是各級政府要保證推廣工作的經費。公益性、共性關鍵技術的推廣與示範工作,主要由政府支援的推廣機構承擔,實行低價和免費政策。有市場前景的開發類技術,鼓勵和支援企業、農民去推廣。

1、切實加大政府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力度,突出支援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技術創新,特別要保障基層農業推廣機構的人員的工資供給和工作經費。

2、實行產學研、農科教相結合,建立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執行機制,優化配置農業科學研究、農業教育和農業推廣資源,加強協調,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切實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

3、創新管理機制,調動農技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結合事業單位改革推行專業人員全員聘用制、技術職務競爭上崗制、目標責任考核追究制,報酬、榮譽與績效掛鉤,獎勤罰懶,促使科技人員加強學習與實踐,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服務質量。同時,要制定優惠政策及激勵機制,放寬放活科技人員,鼓勵和支援他們去領辦、聯辦各類專業協會、服務實體、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場),激勵他們承擔技術承包專案、開展群眾性的技術培訓、技術諮詢和致富資訊服務等。

(四)推廣形式多樣化。就是要按照農民的需要、市場的需求、產業的要求,破除就技術抓推廣、各自為政單打一的傳統,樹立為產業發展全面推廣與全程服務的新思維觀念,圍繞當地的重點產業,搞好相應的科技創新與服務創新。

1、堅持農業科技培訓,把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教育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常抓不懈。堅持採用集中培訓骨幹與巡迴宣講相結合,專業技術人員系統講解與農民群眾現身說法相結合,現場指導培訓與廣播電影電視教育相結合,專題培訓與實施科技專案培訓相結合,廣泛深入地開展農業科技培訓活動。充分發揮農民科技示範戶的帶頭作用,組織農民科技示範戶現身說法,拓寬對農業新技術的宣傳推廣渠道,積極扶持廣大農民組建各種專業技術協會,引導農民自覺學習和交流農業新技術。

2、重視農業科技示範場建設,突出抓點示範。縣鄉基層農技推廣單位要按照"以站辦場,以場養站,示範與推廣相結合,產業發展與自我發展共生存"的發展思路,積極興辦農業科技示範場,組裝配套和展示新品種、新技術,引導農民群眾學技術、用技術。

3、強化農技推廣機構與龍頭企業的有機結合,更好地服務於農業產業化。農技推廣機構要圍繞當地的農業產業發展重點,按照市場的要求和執行規律,為龍頭企業開展全程科技服務,形成龍頭企業建基地,科技人員搞服務,農民、企業和科技人員三贏的有償服務形式。

4、實行農技推廣資格准入,強化對各類農技服務組織的管理。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包括公益性和經營性)的組織,必須取得執業資格證書,並經註冊登記。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人員,要進行職業技能鑑定,經考試考核獲得了農技推廣員資格證書後,持證上崗。政府主管部門對民辦各類農技服務組織既要積極引導支援,又要強化巨集觀管理,定期評估、審驗和培訓,保障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