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張躍:遠大空調最敬業的推銷員

欄目: 精英人物 / 釋出於: / 人氣:4.77K
2005年12月17日18時08分,一架Excel560-5008型小型公務飛機徐徐降落在新鄭機場的跑道上,駕駛這架飛機的正是被譽為遠大“教父”的遠大空調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張躍。而此時,前往機場迎接張躍的遠大空調河南公司的一干工作人員,全部穿著薄薄的西裝、襯衫,在零下3攝氏度的冷風中,整整等候了1小時。

張躍:遠大空調最敬業的推銷員

下飛機後,看到有媒體拍照,這位小個子企業家禮節性地一揮手,便貓腰鑽進了前來迎接他的轎車裡,前有警車開道,後有車隊相隨,絕塵而去。這種場面似乎不像是迎接一個企業家,而更像是一個當紅的明星大腕兒。

在國內的財經界,張躍的“無意作秀”是出了名的。1997年,張躍因“國內第一個購買私人公務飛機”而名揚天下,到如今,仍以7架飛機的擁有量佔據國內第一。作為國內第一個自購飛機並第一個取得飛機駕照的企業家,張躍“飛”到哪裡都會引起媒體極大興趣,而張躍本人也似乎總在有意無意地擺“明星大腕兒”的譜。

言必談空調的推銷員

張躍本次到鄭州除了參加“2005中部企業領袖年會”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要在鄭州推廣他的“區域空調”。

有人說,張躍是遠大最敬業的推銷員,無論他參與什麼性質的公開活動,只要有合適的機會,他決不會放棄推銷他的“區域空調”。這話在張躍第二天(2005年12月19日)上午9時許所作的題為《發展迴圈經濟,構建百年城市能源系統》的主題演講時,再一次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也許是由於遲到了十幾分鐘的緣故,在這次演講之前,張躍並沒有像以前演講那樣,先給與會者每人發一套關於遠大非電空調的文字資料,但這一點也不影響張躍的推銷熱情。

張躍在演講中說,他帶來的“一個聲音”,就是遠大不是一個普通的產品,而他本人,也不是一個只會玩飛機的老闆。要實現國家的長久興旺,一個比較重要的工作就是怎麼樣充分、有效地利用資源,怎麼樣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和侵害。他說他已經同河南省本地的領導接觸過,在鄭州實施能充分利用沼氣、天然氣、太陽能等能源的區域空調系統。

當天下午,張躍代表遠大與鄭州燃氣股份有限公司在鄭州嵩陽飯店簽訂了框架性的戰略合作協議。在簽字儀式上,張躍再一次成為一個出色的推銷員。

他這次沒有忘記給每個與會人員發一份遠大公司的宣傳材料,他聲稱要讓所有拿到材料的人“7分鐘讀懂遠大”,當然,除了材料上所有的內容之外,還有張躍本人極富推銷意味的“解釋”。

張躍稱,與傳統空調相比,遠大的非電區域空調的優勢是明顯的,對空呼叫戶來說,入網費比使用者自建空調投資低20%,使用費比使用者自有裝置執行費用低10%到30%,按量計費,且確保空調不中斷。

更重要的是,該區域空調將使用遠大的非電空調,採用天然氣、發電廢熱及可再生能源,對環境沒有汙染,且可根據能源價格變化而更換能源品種。

“我特別想讓人知道,環保並不複雜,環保可以產生經濟效益!”據張躍講,區域空調在全球應用廣泛,如日本有250個、美國127個,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各有幾十個。每個專案提供的空調面積為30萬平方米到500萬平方米。其中美國、馬來西亞的裝置都由遠大提供,甚至還有投資。

張躍認為,對政府而言,區域空調是“政績工程”。對電力部門和燃氣部門而言,則是幫他們“削峰填谷”,他們更應該支援——電力部門喜歡的是長期使用電力的使用者,而不是在夏季缺電季節蜂擁使用電力的空呼叫戶。因此,在美國,如果你使用非電空調,電力公司會對你進行補貼的;對燃氣公司而言,則永遠是夏季虧損、冬季“缺氣”,冬夏日平均用氣量之差最高是8倍,平均是5倍。

2005年12月19日上午,他又親赴鄭東新區實地考察,與鄭州市副市長、鄭東新區管委會主任王慶海會晤,詳解區域空調的多能源利用、清潔環境、提升生活品質、能夠成為一個新建區域的亮點等等。

“一兩個月之後我有可能再來鄭州,我希望明年能在鄭州投建區域空調,屆時,投資額可能高達幾億元。”張躍自信地說。

名副其實的總裁

靠賣鍋爐圖紙起家的張躍,1988年辭去從事了4年的教師公職,與剛剛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的弟弟張劍一起研製出無壓鍋爐,並獲得專利,在湖南郴州註冊了郴州溫泉採暖裝置廠(後改為郴州熱工研究所)。兄弟倆的第一桶金,是靠賣無壓鍋爐技術獲得的。幾年後,當張氏兄弟研製出國內中央空調行業第一臺直燃機時,他們事實上已經是國內乃至世界空調界直燃機的領先者,技術獨到而又利潤豐厚。

遠大空調2003年開始生產家用天然氣空調,其產品以採用清潔能源而聞名,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直燃式空調生產企業。而張躍是美術老師出身,1998年以開發直燃吸收式空調致富。堅持走專業化路線的張躍在2004年又風光無限,在6月,躋身於首屆“十大中華經濟英才”排行榜;8月,又帶領遠大空調殺入“中國家電企業團隊競爭力30強”之列。如今的遠大,已全面挺進國際市場:其目前共擁有50餘項專利技術,其中部分專利已在30多個國家註冊,通過27項世界權威認證。電力緊張讓遠大生產的非電空調(溴化鋰空調)備受歡迎。遠大產品成為中國自主發展高科技的標誌之一,在中國和歐美同行業中佔有率最高。去年遠大將總部遷至北京,生產基地還湖南。張躍在企業經營上極為穩健,近十年來未向銀行貸過款。遠大集團已經連續8年納稅過億元,員工1800名。

就是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龐大的企業,張躍說都是他一個人在管。

遠大的一切都帶有張躍濃厚的個人色彩。富麗堂皇、佈局考究的遠大城基本上就是張躍自己設計的。在這裡,張躍把自己早年學到的一些美術構圖思想發揮得淋漓盡致。地中海會所、方舟賓館、理想號俱樂部、金字塔形的博物館、歐式風情的管理學院……所有這一切都體現了張躍崇尚古代文明、崇尚藝術的個性。

在遠大,員工都習慣性地稱張躍為“總裁”,這個頭銜用在張躍頭上也的確是名副其實,因為他不設副手,因此員工根本用不著區分姓氏不同的各位老總。遠大的一切都是他一個人在管。一位遠大的員工說:過去,遠大的形象策劃、組織架構、銷售,都是張躍親自抓,到後來,核心技術也由張躍全面管。記者在採訪中看到,所有的技術圖紙最後也要經過張躍修改才能定稿。“沒辦法,在直燃機這個行業,我就是最大的專家……也許他們(公司的技術人員)比我會畫,但我一定比他們會改。”張躍說。

張躍是個很講傳統道德的人,從遠大管理的些微中可見一斑。遠大堅決不允許兼職,認為這是道德缺席的象徵,只要發現員工兼職,立即開除。員工不論是什麼原因,離開了遠大,就永遠不能再回來了。新來的人不論級別有多高,工作崗位、工作地點都沒有選擇的餘地。遠大不允許任何同行業的人才跳到遠大,同時也不允許遠大的員工跳槽以後進入同行業的其他企業工作。張躍顯然把是否跳槽上升到了道德、人品的高度,用張躍的話說就是,“這不僅是對企業本身的忠誠,更是對他人品的考驗”。

張躍強調員工的絕對服從。他說:“對於某一些天性調皮,總是過於表現個性,不能和遠大整體相融的人,他有再高的才能我們也堅決不要。”張躍對員工有三個統一的標準:首先是服從,無論是服從領導還是服從制度;第二是敬業,員工不管幹什麼都必須把這件事情幹好,不能對不起公司發給你的工資,不能對不起領導對你的信任;第三是執著,現在這個社會最糟糕的就是浮躁,今天干這個了,明天又想幹那個,結果什麼都幹不好。

在遠大,雖然任何員工都可以提出或參與檔案的編制、更改,但張躍無疑具有最多關於企業建設的知識和權威,推行的總是他的理想。在遠大,例行的事情都有規定可循,而非例行的事情,無論大小,張躍都親自過問,然後可能建立新的制度。制度的制定最後總要通過他,所以員工很少有犯錯誤的機會。

張躍也向記者坦言,他是個非常自我的人,他不會受到別人的控制或者外界的控制。

偏執的制度主義者

張躍對制度的推崇確實到了固執,甚至偏執的地步。在遠大,從生產到非生產,從大事到小事,每一項工作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比如:接待外來參觀人員,事先要根據物件制定專門的、惟一的接待程式。

“我一直覺得一個企業最強的不是它的技術,制度才是決定所有活動的基礎。有沒有完善的制度,對一個企業來說,不是好和壞之分,而是成和敗之別。要麼成要麼敗,沒有制度是一定要敗的!所以領導者一定要非常投入地去建立制度體系,非常忘我地去維護這種體系。這種維護是需要決心的,因為任何一件事情都會有負面的東西,但是我抱著這樣一個頑固的信念,如果沒有制度的話,我的錯誤犯得還會多一些。確實經常有人說,這個制度是不是太苛刻了,有些事情是因為制度的限制而辦錯了,但是我堅決認為這不是制度的錯,如果是它的錯的話,那也是由於制度不夠完善、不夠細緻造成的。”

“社會質量決定企業質量,企業質量又決定員工質量,而員工質量最終決定產品質量,然後產品質量決定企業獲得的市場效益。”這是張躍的想法。他以此為理論根據管理著這個由無數制度和檔案規範統治的企業,塑造和提升著員工的“質量”。

遠大的制度幾乎覆蓋了每一個員工的每一項活動,大到工作規則,小到衣食住行,應有盡有。據說遠大有一個獨立的制度化統籌委員會,專門負責涉及日常管理方面的各類規章制度的編寫,以及各類表格的修訂。其制定出的檔案達292份、1983條、7000餘款、50多萬字,從工作規程到生活守則應有盡有,就連“禁止在遠大城周圍一公里範圍內消費”這種簡單的生活細節也有所規定。

當記者就“制度化統籌委員會”一事向張躍求證時,張躍笑了笑,未置可否。他說:“一個企業不想長久經營,制度可以不要;如果要長久經營,就必須有制度;如果你永遠是一個小企業,也不需要有制度。企業的制度與企業文化有著直接的因果關係,對待制度的態度是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

“這麼繁瑣的制度,對於員工來說是不是有些過於苛刻了?”記者問。

“確實經常有人說,這個制度是不是太苛刻了,有些事情是因為制度的限制而辦錯了,但是我堅決認為這不是制度的錯,如果是它有錯的話,那也是由於制度不夠完善、不夠細緻造成的。”張躍說。

張躍說他從小就是一個做事嚴謹的人,就連寫日記也要改上10遍,因此看到別人寫信不用打草稿,他一直十分不解;在張躍當美術老師的時候,他也是像其他學科的教師一樣認真備課,認真對每個學生進行摸底後才作出嚴格的教學計劃,儘管學校沒有任何要求;其後在他為別人畫廣告賺錢的時候,他也是一定詳細問人家的打算,再把要求一筆一畫地寫下來,而且也一定要打草稿。

“這些習慣是與生俱來的,我一直就是個非常嚴格的人。”張躍說。也許正是這種“非常嚴格”的習慣,造就了當今遠大的“制度化生存”。

來源:《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