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創業歷程:為什麼要創業?

欄目: 創業人生 / 釋出於: / 人氣:2.54W


99%以上的老闆都是從打工者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另外那1%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老闆則要感謝他的爹媽,從打工者到老闆,有些人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賺更多的錢,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些人是為了獨立的闖番事業出來,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還有些人則是為了擺脫一些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例如被排擠或是個性受到壓制。總之,從打工者到老闆,要麼是因為追求什麼,要麼是為了擺脫什麼。

創業歷程:為什麼要創業?

我之所以出來創業,倒也不是單位裡的人排擠我,或者工資收入過低,導致沒法在單位裡生存下去。幾年前,我在職業生涯中的最後一個企業工作的時候,級別已經做到全國市場部經理,月薪也已經過萬了,加上年終花紅,稅後年收入已經在三十萬以上。按說也不少了,不要說在人均年收入不過萬元的安徽老家,就是在上海,這收入也說的過去。每次跳槽前,都有許多朋友勸我,你這收入和職務已經不錯啦,完全體現出你的價值了啊,知足吧,安心吧,諸如此類。

真正導致我出來創業的,是我的性格,思想方式,溝通與表達的方式,乃至人生的價值取向。或者說,一直接受不了企業內部那股人浮於事,人人相輕的味道,並且是普遍存在對上阿諛奉承,對下欺瞞壓制,對同級笑裡藏刀。在許多企業裡,員工的工作核心就是一切圍繞著領導轉,不管是這個領導是個正人君子還是個流氓小人,這種環境很難去實現自我的真正價值,再加上我並不擅長處理人事關係,也不會說話,甚至經常在一個公司工作了一年後還只認識不超個十個同事,遇到老闆總習慣躲著走或者是裝著沒看見。別的同事掐點趕著和老闆搭乘同一部電梯,而我令可等下一個電梯,也不願意和老闆共乘一部電梯。覺得和老闆待在一起沒啥話講,講真話老闆不愛聽,拍馬屁我又不願意,今天天氣真不錯啊這類無聊的話更沒意思。我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現在也不太會,可是,我自己當老闆,不會處理人際關係也沒啥大不了的,可是在企業上班期間,不會處理人事關係也就意味著很難有出頭之日了。

在國內企業真正實現人盡其才,按優提升、公平競爭的用人制度的企業很少很少,這與企業存在的本質有關。許多人夢想能在企業裡實在他個人的理想,其實,在一個企業裡,只有老闆才能實現他的個人理想,員工只是為老闆實現他個人理想的執行工具而已。再加上國人特有的人人相輕,高度自我的毛病,骨頭裡看不起任何人,放在如何研究別人,壓制別人,制約別人的精力遠遠要大於放在本職工作上的精力。有些同事一旦展現其個人的才華,反而被視作妨礙某些同事和領導不利因素,得到的是有些人想方設法的壓制。在企業裡工作的時間一長,很多人早已拋棄了自己剛進入社會時的理想和追求。與天鬥與地鬥,改成了與人鬥,個性被扭曲,往往煞費苦心只是具備了在當前這個企業裡的生存能力,而不是具備一個在社會上的廣義生存能力,萬一賞識你的老闆離職了,麻煩也就來了。

在企業工作時,體現自己價值的表現形式主要是職務和收入,而絕大多數企業在員工的職務提升(同步也就是收入的提升)問題上都是攙雜了太多的非工作因素,逼著許多員工為了生存和發展去學會“做人”。要不然,縱然你再才華橫溢,對不起,慢慢等著吧!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感覺自己在單位上班一直是處於一種無法舒暢伸展的狀態,要麼強迫自己去適應,要麼乾脆跳槽換家單位,或者跳出來自己做。在跳槽這個問題上,筆者認為,當個人的才華和優勢在一個企業充分發揮後若是得不到一個較為合理的回報,與其等下去不如直接換東家。根據筆者對身邊朋友的調查和了解,同樣的時間成本和勤奮付出成本,通過直接跳槽形式獲得質的飛躍的機率要比在同一家企業等待提升的機率遠遠大的多。筆者自己換了四家公司,職務的提升基本上都是靠跳槽而實現的,在同一個單位裡,為獲得職務提升而需要付出的各項成本實在是太高了,尤其是這個時間成本,我絕不願意將我青春歲月消耗在這種無聊的事情上。

除了自己個性方面的因素外,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導致我離開企業,那就是打工者特有的那種消極,短視,缺乏責任感和合作精神的心態,我擔心這種心態會將我感染和同化。使得今後一事無成,具體的說來,這種打工者的心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L

缺少長遠目標和思維高度:

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老闆,知道自己最終想要什麼,要達到目標需要經過那些過程,具備長遠眼光,擁有戰略意識,而作為打工者,著眼點也就是當前這兩三年,往往第一考慮的還是安全感,如何保住現有的穩定飯碗,自然不會想到太遠,也不會太高。

完成工作:

老闆對一件工作的完成定義是指把某件事徹底解決,今天能搞定的一定不拖到明天。而打工者會習慣性的把工作按照天數來分解,每天只完成部分工作,下班時間一到心裡就習慣性的想閃人,回家,剩下的工作明天再做,覺得在公司裡多待一分鐘都不願意。

單個環節與整個系統

打工者接受到一個指派工作任務後,進行處理或是分解後轉交給其他同事,然後在他看來,這事就差不多算完了,反正他負責的這塊已經做完了,至於轉交出去的工作任務是否被保質保量按時間的完成了,那就不是他所要操心的範圍之內了。長此以往,許多打工者已經習慣只管自己的二畝三分地,轉交給別人的事就讓別人操心去吧。嚴重缺少整體系統概念。

責任:

在一個企業或是公司裡,我們最常見到的就是在出現問題後,大家不是主動的去積極想方設法處理問題,而是異常統一、步調一致的互相推卸責任,極少有人會佔出來承認自己工作的不足,反而都強調自己肯定是把屬於自己那個環節做好了,至於前後銜接人員所出的問題,和我一點關係也沒有。打工打久了,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迴避,然後就是設法推給別人,或者是牢騷一大堆。這樣一來,打工者也就愈加不可能從失敗和失利中學習、吸取到教訓了。其實,老闆們的成長也就是從一個個自己承擔的失敗中總結分析了問題原因所在,積累了經驗。

個人意識與聯合力量:

很多的打工者腦海中都存在著個人英雄主義,總希望在一些事情上表露一下,在老闆面前表表功,為了不被其他同事分攤去一些功勞,所以有時候就會冒著一定的風險(當然是以公司的資源為成本的了)一個人單槍匹馬乾點什麼出來,當然,要是出了漏了,最後還得是公司承擔,很少有打工者們會從降低成本及風險、或是提高效率的角度出來,去主動聯合其他同事,共同完成某項任務,這個個人英雄主義有時候是要害死人的。

成本概念:

作為老闆,公司的每一分錢的支出都會算作是成本,省下來的就是利潤,所以,精打細算是許多老闆的習慣性思維和動作,而打工們卻是大方的很,反正公司的資產是老闆的,又不是自己的,浪費點也不是割自己的肉,只是自己工作方便順手,浪費點又算什麼,以至於許多打工者在自己做老闆的時候,還改變不了在打工時養成的大手大腳的習慣。

辦事一條線:

條條大路通羅馬,完成工作一定不止一種方法,但打工者長期打工生涯下來,已經習慣了用單一思維去考慮問題,A事就用A類解決辦法,B事就用B類解決辦法,很少會去用超越性的思維來從多角度多方向來討問題的解決思路。

機會:

打工者往往習慣等待機會的降臨,卻很少從主動創造機會的角度去考慮,絕大多數的所謂機會都是要靠自己創造的,最起碼得有迎接機會的基本準備。

長期的打工固化了人的種種思維,淡化了人的責任感,扼殺了人的創新思維,沒有成本概念,缺乏長遠規劃。最為關鍵的是,打工打的越久,看問題的視角就越悲觀,自己也就越自卑。我改變不了身邊的人,也不想去改變他們。再說了,有這份力氣為啥不為自己幹呢。於是乎,我就從邊打工邊創業起步,直至完全脫離單位,擁有自己的公司。

其實,從我父輩那個年齡段的人來看,是非常看重工作的穩定性,父親希望我好好工作,我每次跳到一個新企業裡,父親都恨不得我能一輩子在這個企業幹下去。我的每次跳槽,老父親都心神不安,怕有個閃失,丟了工作,後來直接扔掉工作自己創業,也是費了好大勁,才讓老父親逐步接受下來。其實,我們的理解差別在於,一個是為了確保生存的穩定性,一個是擔心個人價值被埋沒,每個時代的社會環境都會促使人對自己的生存安全和個人發展作出不同的考慮。當今的社會環境是具備實現個人價值的土壤,路怎麼走,那就要看你自己的了。

Tags: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