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研究性學習個人總結開頭

欄目: 學習總結 / 釋出於: / 人氣:2.99K

研究性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普遍採用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策略,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是知識經濟的產物,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研究性學習要求賦予素質教育嶄新的、更深刻的涵義和更為鮮明的時代特徵。可以說研究性學習的應運而生是開展教育改革以來有革命性的教育改革,它不僅有利於學生的學習,甚至有利於學生終生髮展,以迴應素質教育的時代呼喚。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由於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初次實施,如何在研究性學習中,構建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探討的熱點。如何有效地解決研究性學習中的問題,是很值得探究的。下面就我校在本學期組織學校高年級同學進行的研究性課題《張村的紅色人物》的實施總結以下幾點:

研究性學習個人總結開頭

一、成立指導小組,廣泛宣傳動員,認真確定課題。

德興市張村鄉是老革命根據地,是一片英雄的熱土,這裡曾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之一,方誌敏、邵式平、饒守坤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在革命戰爭時期張村的許許多多的英雄兒女為了國家和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如何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資源開展革命傳統教育,使我們的學生秉記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牢記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我校在結合我鄉的實際情況,組織了五六年級的學生深入全鄉各處,進行調查,研究,撰寫學習報告,確定了此次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張村鄉的紅色人物》。

二、課題力求突出地方特色

根據我鄉的特色,充分挖掘校內外課程資源,充分挖掘潛力,利用一切資源,為我所用,拓寬學生研究性學習領域,辦出我校自己的特色。如:目前,我校的研究性學習求真務實,形式多樣,除了六年級學生的《張村的紅色人物》研究性學習外,結合我鄉大畈村委會境內延綿幾十公里,與三清山一脈相承的西灣蛇紋石礦也是我鄉境內的一大特色,因此五年級學生的《蛇紋石礦的特點與價值》這一課題也在啟動與研究中。同時,學校的研究性學習,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們積極利用各種途徑和資源,查詢資料,進行學習與研究,具有本校自己的特色,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

三、制定符合實際的方案

研究性學習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為了使本次《張村的紅色人物》研究性學習能夠順利實施和有序開展,我們經過學習和研究,制定了符合我校實際的計劃和方案,這些計劃與方案其中就包括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研究性學習評價方案,指導教師的職責等,為本次研究性實驗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四、成立學生課題小組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究,調查的一種活動方式,因此,我校的此次《張村的紅色人物》研究性學習採用了以高年級為單位,5-10人一組,自願組合,自行選擇指導老師,構成研究性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進行研究。同時,為了加強對本次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我校研究性學習,每週開設1節,學生主要用來進行研究性方法的學習,學習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而教師則主要在課外指導學生進行研究,同時,還帶領學生週末或節假日到圖書室或電腦上收集資料,或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到實地(如張村梅溪是饒守坤的家鄉,張村沙路是方誌敏的姐姐生活的地方)進行考察、調查、訪問。

五、加強對學生的資料收集與整理的指導

為了體現此次研究性學習學生參與的自主性,我們的老師沒有進行代替與包辦,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讓學生自己設計資料收集與整理的方案與步驟,教師加強指導工作;讓課題小組的成員,互相討論,相互啟發,教師相機誘導,引導學生關注自身、關注同學、關注校園、關注社會,從自己關心的社會熱點中尋找有關資料,蒐集與整理各項資料,然後進行篩選與加工。比如,在張村中學任教的饒家火同志是饒守坤的遠房堂孫,他對饒守坤同志的生平事蹟知道的較多。於是,我們的指導教師就讓學生選擇一個適當的時機,對饒老師進行採訪,採訪的時間,步驟,問題都由學生自行確定。在採訪結束後,教師又指導學生自行對這樣材料進行篩選與整理。這樣,學生在本次研究性學習中,既增長了知識,又鍛鍊了能力。

六、本次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後的幾點總結。

研究性學習與現行教學“以教師為主導”相比,是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在教師指導下,學習內容與形式,由學生自主確定;學習方式,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探索結論的自主研究學習的過程;學習評價,不是教師主導下的作業批改和考試,而是師生合作的動態評價。研究性學習真正發揮著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學習是積極的主動的。在此,教師的作用發生了質的變化。

針對教師的作用,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據此,可以知悉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不再是教育教學的主導者,僅僅是學習的參與者、組織者、指導者。教師應如何發揮其參與、促進、組織和指導的作用?我們認為,在學習中,教師要積極參與,促進學習活動的健康開展,組織好各項活動,從創設情境、開設講座、實踐體驗、調查實驗,到表達交流,互相切磋。每項活動都需要教師參與其中、促進其成、主持組織、協商解決。尤其是教師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要注意指導方法。進行研究,就要掌握科學方法。要指導學生確定課題、成立課題組、聘請導師、如何開題、做記錄、調查取樣、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結題報告的撰寫、如何表述和交流等。要進行重點指導,解決實施過程中具體的困難。如指導如何收集資料、指導如何設計方案、指導如何形成結論、指導如何與社會上不同的人群打交道。同時,還要指導學生挖掘家庭、社會的教育資源為開展學習活動服務。

設定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達到這個目的,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各種機會,讓他們去主動地獲取知識,同時也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那麼,這樣的學習是開放的,探究的,實踐的。開放,學習內容不是特定的學科知識體系,而是多樣的,豐富多彩的,綜合的;學習過程不是單一的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師生互動、互相交流,思想互相滲透的過程。學習評價也不是單一的作業批改和考試,而是多種評價方式的呈現,評價主體也發生了變化,由教師評價變為多元動態評價。探究,學習過程是學生主動地探究而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生實實在在成為學習的主人,從確定課題開始,質疑、調查、思考、分析、研究,直到解決問題,得出結論,都是學生自主探究完成的。實踐,學生在學習中,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運用到實際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因此通過研究性學習,我們認為要轉變六個觀念:

1、師生觀要轉變。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開展學習活動,這就表明學習活動中的師生關係,學生需要的是“幫助”或“指導”,不再是傳授或教導。同時,因學習活動是開放的、探究的、實踐的,教師在知識與能力上不再具有。因此,我們必須轉變傳統教育中“師道尊嚴”的師生觀,構建教學雙方主體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民主、平等的、合作的師生觀。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質疑、求異,激勵學生以獨立的角色、積極姿態對學習活動做出科學評價。在學習活動中,教師更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錯了重來,要鼓勵學生敢於同教師討論,進而揚棄教師的意見。其次,研究性學習活動是一門新課程,涉及範圍廣,綜合性強,教師現有的知識體系和能力水平不易適應,學生質疑教師的意見,也很正常。教師導學生,學生促教師,相互交流,相互促進,這才是新型的師生觀。

2、學生觀要發生轉變。研究性學習活動方式有兩種,一是以小組合作研究為主要形式,同時與個體研究、班集體討論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二是以實驗操作、社會調查、觀察體驗、問題討論、資料查閱等為內容的活動方式。與以往相比,學習方式豐富多樣,社會性、實踐性更加突出,每個學生都各自發揮著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展現著各自的才華,體驗生活,共同分享著學習活動的快樂。學習活動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研究性學習中,學習活動是一項綜合實踐活動,參與學習的每個學生,都根據自己的實際和興趣,確定研究方向,探索著未知領域,課題組之間沒有優劣之分。在課題組內,學生髮揮著集體的智慧,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長處,為課題組的研究儘自己的一份力量,組內,成員之間是平等的,沒有好壞之分。因此,教師必須轉變在傳統教育中形成的學生觀,愛每一個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對國家建設有用的人才。

3、教學觀要轉變。研究性學習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為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傳統的教學觀必須轉變。從注重學習結果的成績轉變到注重學習過程的體驗和態度;從注重知識傳授、理解、記憶轉變到注重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從注重個人鑽研轉變到同學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總之,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觀應該是:教師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圍繞學生研究課題和體驗生活設計教學,在教學中不斷地激勵指導學生,質疑、思考、解答、應用,學會學習,學會應用,學會思考,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教學模式觀要發生轉變。研究性學習中,隨著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模式要發生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論是注入式,還是啟發式,都是以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記憶、理解知識為目的,學生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容器。研究性學習,是學生主動從事的學習活動,是自尋研究方向、自主探究、自主解決問題的,可以說教學模式是學生帶著問題走向教師,請教師解答以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因此,教師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就要轉變教學模式觀,主動地、大膽地激勵學生積極思維,敢於質疑,主動探究。

5、教學評價觀要轉變。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是:獲得親身參與和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資源的能力;培養科學素養,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掌握科學方法;學會與同學分享與合作,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公德心。因此要根據教學目標的改變轉變過去的評價方式,從評價教學結果轉到既評價學習過程和方法,又評價結果;從評價記憶、理解知識轉到評價知識技能的應用,從評價個人鑽研轉到評價交流和合作;從關注少數尖子生轉到關注全員參與。全面評價全體學生參加學習活動的過程,在學習中採用的方法,學習中的態度、情感,以及與人交流和合作的情況,親自動手實踐的能力,運用知識解決疑難的能力。這樣,評價就發生了全新的變化。

總之,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起著關鍵的作用,要正確發揮其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就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更新知識、拓寬知識領域,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用科學的眼光,研究問題,去創新、去實踐,開拓教育教學新天地。

通過研究性學習。改變了老師的角色定位觀念,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也更好的培養的了學生研究創新的精神,為學生自己學習打開了神祕的知識殿堂的門,吸引著學生自主學習,並將這樣的研究精神貫穿到學生一生的學習中,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Tags:研究性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