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縣農業局水稻高產建立工作總結

欄目: 農村農業工作總結 / 釋出於: / 人氣:2.03W

20xx年是農業部倡導的糧食高產建立活動年,**是全省20xx年15個水稻高產建立示範縣之一。通過開展水稻高產建立活動,**做到了“決策早,目標明,資金足,工作實”,按照“千畝攻關、萬畝展示、十萬畝示範”的模式,傾力打造水稻高產建立百里長廊。高產建立活動圓滿成功、成效顯著,現將建立工作總結如下:

縣農業局水稻高產建立工作總結

一、專案實施效果

(一)實施地點和規模

**高產建立的目標是:900公斤攻關、850公斤展示、800公斤示範,力爭三角形強化栽培的集中連片推廣面積位居全省第一,中稻/再生稻的單產全省第一,帶動全縣水稻單產比前三年畝增產5%以上。在兆雅、雲龍、天興建立百畝核心攻關片3個,面積3106畝;在嘉明、福集、天興、得勝、雲龍、兆雅、太伏等七個鎮建立縣級千畝展示片7個,面積2.355萬畝,萬畝輻射帶動片15個,面積21.5萬畝,沿省道219線和縣道萬得路沿線的水稻高產建立示範帶里程達到了90公里。

(二)實施效果

1、千畝攻關片:據對兆雅、雲龍、天興三個千畝核心區隨機測產調查,面積392.5畝,中稻平均畝產727.7公斤,比非示範區畝增產101.1公斤,增產16.1%;再生稻平均畝產177.4公斤,比非示範區畝增產62.4公斤,增產54.3%;中稻再生稻兩季畝產905.1公斤,比非示範區畝增產163.5公斤。

2、萬畝展示片:萬畝示範區面積2.355萬畝,據7個示範鎮產量調查統計,平均畝產681公斤,比非示範區畝增產54.4公斤,增產8.7%;再生稻平均畝產170.5公斤,比非示範區畝增產55.5公斤,增產48.2%;中稻再生稻兩季畝產851.5公斤,比非示範區畝增產109.9公斤。

3、十萬畝示範片:21.5萬畝輻射帶動區平均畝產660公斤,比非示範區畝增產33.4公斤,增產5.3%。再生稻平均畝產142.8公斤,比非示範區增產27.8公斤,增產24.2%;中稻再生稻兩季畝產802.8公斤,比非示範區畝增產61.2公斤。

千畝攻關片中稻高產田塊出現之多是近年來罕見的,8月7日,四川省農業廳組織省、市有關專家對**承擔的水稻(雜交中稻)萬畝高產建立示範區進行了現場測產驗收。專家組在聽取了水稻萬畝高產示範推廣工作彙報,並實地考察後,隨機選擇雲龍鎮大水河村兩塊田、戰旗村一塊田進行測產。上等田,戰旗村2社農戶吳玉兵的田塊,面積2.0畝,品種ⅱ優602,栽培技術按三角形強化栽培,實收畝產781.6公斤;中等田,大水河村8社林志楷的田塊,實收畝產731.1公斤;下等田,大水河村8社林少傑的田塊,畝產681.1公斤。示範區也湧現了大量再生稻高產典型田塊:兆雅鎮石龍村3組農戶薛世銀田塊實際畝產達到320公斤,雲龍鎮戰旗村2組農戶林少春畝產250公斤。據調查,輻射帶動戶再生稻一般畝增產20-30公斤,增10-20%。

(三)經濟效益

千畝攻關片3106畝,中稻再生稻兩季畝產905.1公斤,比非示範區畝增產163.5公斤,增加稻穀產量50.783萬公斤;萬畝展示區面積2.355萬畝,中稻再生稻兩季比非示範區畝增產109.9公斤,增加稻穀產量258.815萬公斤;十萬畝示範片面積21.5萬畝,中稻再生稻兩季比非示範區畝增產61.2公斤,增加稻穀產量1315.8萬公斤。以上合計水稻高產建立活動推廣水稻強化栽培增加稻穀產量1625.398萬公斤,按稻穀當前國家保護價1.8元/公斤計算,增加產值2925.716萬元,經濟效益顯著。

二、全面貫徹高產建立組織保障措施

主要採取了“六統”、“六抓”措施。“六統”即充分做到了“品種統供、旱秧統育、三角形統栽、施肥統配、病蟲統防、促芽肥統施”。為了將“六統”措施落到實處,切實採取“六抓”:一是抓領導,成立了以縣委常委、副縣長李小平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縣委或縣府主要領導做到了“七個一”,即: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已分別作出了一次重要批示,縣委書記肖榮華、縣長朱華參加了4月1日在雲龍鎮大水河村8社舉行的全縣水稻高產建立活動啟動儀式;參與了一次以高產建立為主題的調研活動,分別出席了1-2次的高產建立專題會議,以縣政府名義下發了一個《**中稻再生稻超高產示範工程實施意見》的檔案,同時成立了高產建立百里長廊縣級技術指導組和鎮級區域技術指導組。二是抓投入,縣鎮財政投入高產建立專項經費110萬元,其中縣級財政80萬元,主要用於超級稻種子補貼10元/畝、三角形栽秧補助40元/畝、工作經費5元/畝。三是抓服務,農業局成立全縣的技術指導組和分鎮的區域技術指導小組,共有61名縣鎮農技人員直接參與,使每個建立村有一名技術指導員服務,為高產建立示範戶提供培訓、示範、現場指導等技術和物化服務。四是抓培訓,大聲勢宣傳動員,層層召開專案動員和技術培訓會,利用黑板報、發放技術資料等形式把技術傳授到專案區農戶,做到了任務、目的、技術家喻戶曉,召開各類動員培訓會325場次,出動宣傳車75輛次,發放技術資料48000餘份,基本做到了家家知道,戶戶明白,技術到田;一月初縣農業局技術指導組派出科技人員深入示範鎮、村開展了一個月的技術培訓,主要培訓水稻強化栽培、旱育秧技術;各鎮農業服務中心技術人員也在2-3月,集中時間、人力、精力對各示範村的示範農戶進行統一技術培訓,做到示範戶人人明白並懂得技術要點,做到心中有數。五抓考核,縣政府出臺了一套高產建立評價和考核獎勵體系,把高產建立百里長廊納入縣、鎮、村農村經濟發展目標考核,縣對鎮、鎮對村層層落實建立責任。六是抓示範。縣、鎮、村齊抓共管,高產建立在兆雅、雲龍、天興建立百畝核心攻關片3個,面積3100畝;在嘉明、福集等七個鎮建立縣級千畝展示片7個,面積2.355萬畝,萬畝輻射帶動片15個,面積21.5萬畝。沿省道219線和縣道萬得路沿線的水稻高產建立示範帶里程達到了90公里,共有省道219線和縣道“萬得”線的七個鎮61個村244個農業社和13335戶農戶參與核心區高產建立活動。

三、推廣落實關鍵技術

1、普及良種。專案區主推品種為ⅱ優602、ⅱ優7號等超級稻和地方優良品種z優272、ⅱ優h103、川香優2號等,面積21.5萬畝,佔示範區的96.2%。

2、實行旱地育秧,適期早播早栽。示範區內旱地育秧佔58.5%,其中縣級和鎮級核心示範片的旱地育秧面積達到了100%,帶動全縣推廣旱地育秧22.5萬畝,面積比歷年都大。旱育秧播種期為2月18—25日,旱育秧移栽時間集中在3月28-4月10日;溼潤秧為3月1—6日播種,移栽時間4月15-22日。做到精細播種,旱育秧和水育秧苗床地均按每丈秧廂施清糞水2-3挑加1公斤磷肥的用量進行培肥,精細作廂播種芽谷,旱育秧用“旱育保姆”拌種包衣播種,據調查,旱育秧成秧率達到87.6%,水育秧達到83.5%。

3、大力推廣水稻三角形強化栽培技術。嘉明、福集、天興、得勝、雲龍、兆雅、太伏等七個重點示範鎮,2.355萬畝水稻示範片全部按照1.3-1.5尺×1.0-1.1尺規格,畝栽3500-4800穴,穴栽3粒穀苗併成3寸距離的等邊三角形模式,畝基本苗1.0-1.5萬苗。示範區帶動了全縣推廣水稻強化栽培面積21.5萬畝。

4、大力提倡規範化栽培。在推廣三角形強化栽培基礎上,大面積水稻栽插按寬窄行(10+6)×5-6或8-9×5-6寸開廂條栽,畝栽1.0-1.2萬穴,每穴栽2粒穀苗,大面積基本苗2-2.8萬苗。施肥按有機、無機結合,氮、磷、鉀肥配合的原則,做到畝施農家肥1000公斤,純氮12-14公斤,氮、磷、鉀配比2:1:1進行施肥。移栽後一週內施用專用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病蟲防治根據發生情況和預測預報進行,重點對二代螟蟲和紋枯病進行了適期防治。

5、抓再生稻促芽肥施用。再生稻是我縣晚秋生產的特色優勢,水稻示範推廣突出抓好再生稻促芽肥施用,按照“三集中”(集中人員、時間、精力)和“五統一”(統一規劃、統一用量、統一購肥、統一指導、統一施用)的成功經驗來抓促芽肥的施用,**20xx年再生稻促芽肥施用工作於7月28日結束,福集、得勝、雲龍、兆雅、太伏、天興、嘉明等七個重點核心鎮再生稻施肥面積2.355萬畝,其餘12個鎮每鎮核心示範片面積1000畝,3.5萬畝高產核心示範片嚴格按照“三集中”(集中人員、時間、精力)和“五統一”(統一規劃、統一用量、統一購肥、統一指導、統一施用)的模式施用促芽肥,每畝施用尿素20公斤。核心示範片帶動了全縣45萬畝再生稻促芽肥的施用,平均每畝施用促芽肥尿素在10公斤以上,為再生稻全面豐收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四、抓水稻高產建立工作的體會

實踐表明,實現多專案捆綁大大提高了整體效果,水稻高產建立是依靠科技提高單產的有效途徑,是農業科技推廣的重要平臺,是落實糧食行政首長負責制的關鍵舉措。不僅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確保糧食安全,還帶動了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潮,為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是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切入點。

1、組織保障是關鍵。**水稻高產建立活動得到了農業部及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省農業廳糧油處、市農業局、省水稻高粱研究所都重視和支援**水稻高產建立活動的開展,多次派出專家到**指導工作;**也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逐級成立了領導組和技術指導組,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強化考核,保障了水稻高產建立工作落實到位。

2、政策扶持是動力。縣、鎮各級想方設法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強化政策扶持,在種子、肥料和栽秧等方面予以補助,調動了群眾投身水稻高產建立的積極性,保障了示範面積,強化了田間管理,確保了水稻高產建立的成功,明顯提升了科技應用水平,發揮了良好增產作用。

3、技術指導是支撐。為了確保水稻高產建立技術到位,**制定了淺顯易懂的技術規範發放給農戶,組織農技人員開展現場指導,並聘請省農科院專家專題培訓水稻高產技術。通過強化技術服務,科學指導生產,為水稻高產提供了技術支撐,通過推廣旱育秧、三角形強化栽培等主推技術,建立區域內旱地育秧佔58.5%,其中縣級和鎮級核心示範片的旱地育秧面積達到了100%,帶動全縣推廣旱地育秧22.5萬畝,面積比歷年都大;強化栽培基本按照1.3-1.5尺×1.0-1.1尺規格,畝栽3500-4800穴,穴栽3粒穀苗併成3寸距離的等邊三角形模式,畝基本苗1.0-1.5萬苗,比往年多0.2-0.5萬苗,夯實了高產基礎。高產建立是把先進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重要平臺。

4、優良品種是基礎。**推廣農業部確定的超級稻品種,這類品種不僅中稻產量高,而且再生力強,能保證中稻再生稻雙高產,易被農民接受推廣。**以水稻ⅱ優602、ⅱ優7號為主推品種,建立區佔81.3%,為水稻高產奠定了基礎。

5、技術創新是通道。通過水稻高產建立,能統籌協調政府、部門和生產者農民之間的關係,能較好地發揮支撐和引領的關係、立足當前和麵向長遠的關係、提高產量和增強能力的關係、技術創新和機制創新的關係。在高產建立過程中完善科技創新鏈,形成了一條科技成果從科技人員手中迅速轉移到農民手中、從書本實驗室轉移到田間地頭的“快捷通道”,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優勢形成合力,使配套技術發揮最好的效果。

水稻高產建立通過增加科技含量和投入,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能有效推動適用技術的應用並形成良性迴圈,根本上提升了糧食生產水平,確保了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