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個人業務工作總結開頭

欄目: 年終工作總結 / 釋出於: / 人氣:2.37K

我第一篇變成鉛字的文章《當你拎起噴水壺時》,發表在1983年8月28日的《新華日報》上,這是我從邗江職業高階中學畢業後寫成的第一篇公開發表小論文,也是我第一次給報社投稿。見報的當天晚上,我很興奮,又一連寫了5篇,第二天一早就把它投進了信箱,但是沒有被採用。一位老作者對我說:“你不知道什麼叫時宜性,稿子怎麼能發表呢?”並說我見報的稿子是碰巧被採用的。我不服,以後又陸續給報紙寄了10多篇稿子,結果還是石沉大海。此刻,我只覺得自己的文字功底差,便報名參加了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的學習。

個人業務工作總結開頭

同年10月,我應徵入伍來到濟南部隊。當新兵時,我寫了一首《心願》小詩,被指導員推薦到團部,在全團廣播了3天,之後又刊登在黑板報上。因此團政治處主任看中了我,我成了一名業餘報道員。有一天,我突然想起那位老作者的話:“想要稿子見報,最好天天看報。”於是,連隊的報紙一到,我就爭著去看,戰友們都稱我是“報紙迷”。漸漸地,我知道什麼叫“新聞”了。1984年8月,我又報名參加了新聞刊授大學學習。年底從師政治部培訓一個月回來後,我當上了團專職報道員。

1985年春天,我去駐地一個旱冰場溜冰,一位戰友問我:“你能不能把溜冰的感受寫成詩?”我隨口答應“能!”因為為當時報紙正在宣傳新時代軍人的風貌。而且我喜歡寫詩,曾經參加過為期一年的《未來作家》文學院的刊授學習。深夜,我來了靈感,一氣呵成寫下了30行的詩《我旋在旱冰場》,很快就被報紙、電臺採用了。這時,我才真正懂得那位老作者所說的“時宜性”的含義。

寫詩,寫散文,寫小說。我什麼都想試一試,但我更愛好寫新聞,尤其對批評報道更感興趣。1985年5月,我下連隊聽說有個新戰士站崗回來,因開玩笑把步槍跌斷了,這個營領導讓他罰款50元,這名戰士拿不出那麼多錢,營領導就要他寫信向家裡要,造成了很壞的影響。我立即深入採訪,寫成了《戰士有過失罰款不應當》的來信。濟南軍區《前衛報》及時把它刊登在顯著位置上,並加了《編者話》。這封批評信引起了部隊領導的高度重視,迅速改正了錯誤。這樣,第二篇《領導進行改正,退回戰士罰款》,又被報社採用了。雖然那時我的正義感很強,但還是怕領導給我穿“小鞋”。實際上,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不久我受到了團嘉獎。為此,我再次在《前衛報》上發表文章《領導喜歡報憂,戰士直言無憂》。這一系列的報道,在部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受到了師領導的表揚。

也是在1985年5月,山東大學生物系8位大學生繡一面錦旗,寄到雲南前線某部,在當地掀起了一股“擁軍熱”。當時,我們部隊與駐地院校搞聯歡,有一項內容要學生用一幅畫表示自己心中最美的形象,沒想到有88%的學生畫的是軍人的肖像。我根據平時蒐集的素材,和他人合寫了800字的訊息《來自山東的資訊:當代青年學生最愛解放軍》,連夜用電話發給《解放軍報》,第二天稿子就被刊登在頭版二條位置上。

在部隊,我還寫了《人身權利不容侵犯 毆打戰士被判徒刑》、《何副政委愛戰士》、《瞧,他們多好!》、《他,離開了人間》等近百篇新聞稿件,分別被《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山東青年報》、山東人民廣播電臺等報紙、電臺採用。我還利用探親時間在《揚州日報》社學習了兩個月,利用業務時間參加了中華文書祕書業餘學校、山東濟寧商業學校攝影班、《甘肅青年》刊授團校的學習,均取得了結業(畢業)證書,並拿到學期三年的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文祕專業的畢業證書。

1986年10月,我退伍到縣廣播電臺從事記者工作,這和在部隊當報道員相比,要求高多了,什麼錄音新聞,廣播評論,特寫,故事等各種新聞體裁都要會寫。而且地方面廣,工農業生產、文教衛生、計劃生育等各行各業的新聞都要寫。而這些行業的特點,我一無所知,怎麼辦?向行家學習,向群眾學習,向同事學習。我經常走村串戶,與農民、基層幹部交朋友,有時一住就是兩三天。由於自己吃苦耐勞,勤奮耕耘,寫出了一些有分量的稿件。揚天公路甘泉地段交通事故不斷,每年要傷亡好幾十人,對此,我作了詳細調查分析,寫成來信,除被本臺播出外,還被省、市新聞單位採用。半年以後,這段公路交通事故仍然不斷,我又在廣播、報紙上進行披露,提出路窄是肇事的主要原因,這引起了市、縣公路管理部門的重視,及時撥款,把原來只有6米寬的公路拓寬為12米,並鋪上了柏油路面。為了給讀者、聽眾一個迴音,我又寫了《險路已經拓寬》的來信,分別被省、市報紙採用。這組系列報道影響較大,效果理想。甘泉中心交管所所長徐廣鬆激動地對我說:“我們向上面喊了多年沒有用,想不到你幾篇稿子解決了大問題,我代表廣大群眾謝謝你!”此稿後來收入了《江淮八縣市廣播好稿選》一書。1988年初,我以理髮店為突破口,寫了一篇反映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民富而求美的文章,題目叫《美在鄉村理髮店》,此稿獲得了二等獎。年底,我又把它作了修改,以《劉光明的“頭上功夫”》為題,投給《農民日報》,時間不長又被採用了。

1988年7月,領導安排我編《新聞》節目。我自覺壓力大,任務重,但還是認認真真地幹了起來。我每天堅持收聽上級電臺節目,吸取其好方法、好經驗,在編稿過程中儘可能地根據廣播的宣傳特點,從思想性、指導性、時效性、可聽性等幾個方面選擇稿件,在快、短、新、廣、實上下功夫,力求播出稿主題鮮明集中,緊密配合中心工作,文從字順,播音上口,因而較好地完成了編稿任務。擔任編輯期間,我還抽時間採寫不同體裁的稿件,市報刊登的800字通訊《一個肯幹善鑽的女能人》,是我用一個晚上採寫的;市報和省《老年週報》刊登的報告文學《真情》,也是我用業餘時間和他人合寫的。另外,我和專題節目編輯合作的記者調查附記《因煤炭質量低劣,縣化肥廠生產面臨困境》在市裡獲了獎。我還被《揚州日報》評選為優秀通訊員,聘請為特約通訊員。

在完成採編任務的同時,我還寫了多篇業務文章。《“一稿多投”與“獨家新聞”》被省電臺《編播園地》雜誌採用。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我在好稿創優上取得了可喜成績,連續7年在揚州市廣播系統好新聞評比中獲獎,連續4年在江蘇省廣播系統好新聞評比中獲獎。其中:記者述評《農民需要適用的科學技術》、《調查產業結構不能忽視糧食生產》,分別在市裡獲一等獎,在省裡獲二、三等獎;錄音新聞《揚州低壓開關廠開辦特殊質量學校》、《八里鄉辦實事不增加農民負擔》分別在市裡獲二等獎,在省裡獲三等獎。

XX年來,我採寫了上千篇新聞稿件,其中500多篇被中央、省、市級新聞單位採用,17篇在省、市獲獎(包括與他人合作的),還編輯了500多篇新聞、專題和科技稿件,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一個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新聞專業工作者。但是與名記者、名編輯相比,差距還很大,我決心在今後的工作中,再接再厲,發奮努力,為黨的新聞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Tags: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