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通用20篇)

欄目: 技術工作總結 / 釋出於: / 人氣:2.64W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 篇1

回顧一年來,我們根據縣農業局的布暑,對照目標管理責任書的要求,結合我鎮的情況,我們進一步增強為農服務意識,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中心,狠抓服務。具體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通用20篇)

一、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加強政治業務學習,充分利用各種學習機會,刻苦鑽研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進一步改善工作作風,增強為農服務的意識和本領。深入基層,心繫群眾,紮實搞好服務工作,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為全面、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務提供素質保證。

二、立足本職,切實搞好農技推廣工作。

20xx-20xx優勢農產品穀子示範地白道村,管轄4個自然村,260農戶,實施示範地100畝,該區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氣候獨特非常適合小雜糧的開發。

該村一共選了十個科技示範戶成員:

抓好農業先進實用新技術的推廣、示範。根據縣局的要求和《20xx年壽陽農業綜合技術推廣指南》,我們選取了一項進行推廣和示範。

一、是“西洛鎮穀子推廣”。

專案涉及到8個村,推廣的優質谷種,晉谷21,免間谷等。為確保專案的實施,鎮裡成立了專案領導小組,負責專案的宣傳發動和組織實施。舉辦技術培訓班,提高技術入戶率。通過適時播種移栽,科學施肥管水,加強病蟲防治等系列措施

的實施。增強示範戶和農技員的知識,從而能夠幫助農民增產增收,最終輻射帶動周圍的農戶都種植推廣這個穀子品種。為了做好這項工作,我們主要抓瞭如下幾項工作:一是抓了示範基地的宣傳發動工作,利用群眾會組織舉辦標準化技術培訓學習班,根據各個環節的技術需要發放技術資料,提高種植戶安全生產意識;二是抓好了測土配方施肥;三是抓了滴水灌溉,節約用水,提高產品質量;四是抓好了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病蟲害。積極推廣振頻式殺蟲燈誘殺成蟲。減少農藥的施用量,降低產品汙染。

二、抓好實用技術培訓、技術講座和諮詢服務工作。

技術培訓是增強農民科技意識,提高技術入戶率的有效途徑。結合今年的技術推廣專案,共舉辦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穀子病蟲害防治技術”,通過培訓,使參訓人員都掌握了相應的實用技術,有效地促進了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

通過這些工作,增強了群眾的科技意識促進了實用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幫助一些群眾解決了生產中碰到的難題。同時,我們進一步改善工作作風,深入基層,下到田間地頭,開展送技術上門入戶活動,力爭為群眾多做實事、多做好事。積極開展科技聯幫活動。繼續開展科技聯幫活動,做到認真宣傳,守法經營,發現違法行為及時上報,並積極配合搞好農業執法工作。加強組織紀律和工作聯絡。加強組織紀律性,服從工作安排。搞好與鎮站所和村裡的的工作聯絡,及時彙報工作,按時上報各種材料、報表和資料。積極參加鎮裡的中心工作,按時完成鎮黨委、政府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

三、利用技術推廣優勢,搞好技術培訓和指導

為了貫徹落實縣“農民實用技術大培訓”活動精神,於20__年12月份開始,縣農業局領導組織我們到太谷縣果樹學習和培訓,通過培訓讓我們對農技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深深認識到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培養新型農民,只有實施“農業技術推廣入戶工程”,通過舉辦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才能真正的讓人們認識到科學種田,運用科學才是硬道理,回來以後我們入村對所在村的示範戶進行了大的技術培訓,主要培訓內容是:一是穀子栽培技術要點;二是穀子的各品種特性;三是穀子的抗旱保全苗技術;四穀子的病蟲害防治;五是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六是安全使用農藥、化肥的施用技術與管理措施;七是農穀子增產的追肥環節;八是食用菌栽培技術、食用菌二次發酵料接種技術;九是農業環保技術等,舉辦學習培訓班15期講授技術課次,共培訓新型農民150人次人次,發放各種技術100份,並開展農業技術諮詢服務16次,解決農業技術疑難問題11種。

四、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作

為了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努力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的安全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讓消費者吃上安全、衛生、放心的農產食品,加強對農民農產品生產基地的農藥安全使用的指導,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通過結合檢測工作進行宣傳、培訓,提高了生產者的安全生產意識居民安全消費意識,進一步體現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作的社會效益。

五、存在的問題

1、市場資訊不靈。群眾種什麼、種多少,還帶有盲目性和從眾心理。對此,我們也還缺乏有效的工作。

2、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慢,結構單一。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服務工作的開展。

3、由於群眾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意識較濃,承擔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差。加之市場、資訊等方面的配套服務跟不上,導致產業結構調整難成規模,難出效益。

4、人們的品牌意識還比較差,本地生產的穀子就經過簡單的加工就出售給了別人,而別人通過對小米的在加工和包裝、宣傳就以幾倍的價錢賣出去了,所以人們得到的實惠就比較少,在這個問題上,鎮政府與壽陽晉蕎米業聯手推出“篆木小米”,來推廣我們本地的小米,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想有更大的發展,還需要人們意識的轉變來提高我們小米帶來的經濟價值。

小米的深加工方面還是比較滯後,人們只是簡單脫殼處理,沒有進一步的加工,但是其他許多地方把小米加工成“小米鍋巴”,是小米的價值得到的了十幾倍的升值,所以引進小米的深加工也是利用有效資源再升值的有效途徑。

六、今後的工作思路

1、技術人員要加強自身學習。創造性的利用“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機會,加快知識更新,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適應技術工作的要求,紮實搞好技術推廣服務工作。

2、加大農民技術培訓力度。增強他們的科技意識和風險意識,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自覺投身於農村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之中。

3、堅持走“穩糧、調經、開發特色產業”的路子,來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4、加強市場資訊網路建設。準確及時的向農民提供生產資訊、價格資訊和中長期的市場預測分析服務,為農民的生產決策提供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依據。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 篇2

本人自1999年10月8日被聘為農藝師之日起,一直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至今已有7年之久。在這7年的時光裡,足跡遍及全縣各個鄉鎮、村莊、田洋,以及大大小小的種植基地。在那裡,新的優良品種示範成功,新的栽培管理技術推廣迅猛,農民的技術難題終被解決,他們的技術知識水平逐步得到提高,新增產值巨大,業績成果顯著。回想這七年的路程,每一段都是不平凡的經驗結晶。

一、參與示範推廣,當年顯示成效。

(一)參與省農科院主持的“澄邁縣橋頭鎮美丁衝100畝早造超級稻示範專案”的實施工作。20__年2月—5月,在專案實施過程中,本人蔘與超級稻的播種育秧、秧田管理、耕田整地、小苗插植、肥水管理、病蟲防治,以及其他有關事項的實施操作。經過專家的實割驗收,平均畝產高達800公斤以上,比當地水稻增產400多公斤,示範取得了突破當地歷史記錄的成功。

(二)參與“澄邁縣甘蔗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示範”專案的技術操作工作。20__年2月—3月,在澄邁縣美亭鄉黃竹村的甘蔗種植基地,本人蔘與了500畝甘蔗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示範工作。在施足基肥和墒情適宜的條件下,選用幅寬為40cm的光解地膜進行植後覆蓋。由於保墒、保肥和保溫的作用,蔗苗出土整齊,生長健壯,到了年未砍伐期,經砍伐過稱驗收,平均畝產達9.5噸,比對照增產1.5噸,500畝新增產量共750噸。

(三)參與“澄邁縣辣椒新品引進示範”(縣級專案)的技術工作。20__年冬至20__年春,由縣政府提供經費,縣農技中心承擔的“澄邁縣辣椒新品引進示範”專案,在澄邁縣長安鎮老家洋實施,本人蔘與了播種、移植、大田管理、採摘、記錄、資料處理分析和做出結論的全過程。經過品比,最終選定5個辣椒品種為下年再次進行擴大示範。

二、主持技術示範推廣,累計新增產值超百萬。

(一)主持超級稻示範。20__年晚造至20__年早造,本人主持了超級稻P883/0293和P88s/0389的連續示範。20__年7月—11月,主持“澄邁縣金江鎮潘村洋100畝晚造超級稻示範專案”(廳級專案),20__年2月—7月,主持“澄邁縣1000畝早造超級稻示範”專案(廳級專案),20__年2月—7月主持“澄邁縣20__畝早造超級稻示範專案”(廳級專案)。這些專案,經縣農業局組織驗收,平均畝產比當地常規雜交稻增產200公斤,按每公斤1.4元計算,新增產值總計=100畝×200公斤畝×1.4元/公斤+1000畝×200公斤/畝×1.4元/公斤+20__畝×200公斤/畝×1.4元/公斤=86.8萬元。為了抓好這些專案的實施工作,本人蔘考海南省農科院水稻所制定的《海南超級稻配套高強化栽培技術規程》,並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精心制訂示範實施方案,從播種、移植直至收穫前,都親臨生產實地進行具體的技術操作指導。由於技術到位當地鄉鎮政府的大力支援和參與農民的極大熱心,以及縣政府的資金支援,因此,示範工作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主持無公害冬季瓜菜標準化生產技術示範推廣工作。20__年—20__年,本人主持“澄邁縣實施全國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建設專案”(部級專案)和“澄邁縣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專案”(廳級專案)中的無公害冬季瓜菜標準化生產技術示範推廣工作。為了抓好這二個來之不易的專案,本人依據《無公害瓜果菜產地環境質量標準》(DB46/17—20__)、《無公害瓜果菜產品質量標準》(DB46/18—20__)、《無公害瓜果菜生產技術規程總則》(DB46/T19.1—20__)、《無公害蔬菜茄果類生產技術規程》(DB46/T19.3—20__)、《無公害蔬菜瓜菜類生產技術規程》(DB46/T19.4—20__)、《無公害蔬菜瓜豆菜類生產技術規程》DB46/T19.5—20__),制定示範實施方案,並親自下田選地,深入農村組織農民進行技術操作規程培訓,駐入生產實地開展技術指導,即實地指導播種,實地指導移植,實地指導大田肥水管理,實地指導植株調整,實地指導病蟲害綜合防治,經過艱苦的努力,示範推廣終於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20__年冬季至20__年春季,示範推廣面積4275畝,20__年冬季至20__年春季,示範推廣面積8010畝,20__年冬季至20__年春季,示範推廣19005畝,經縣農業局派員驗收,平均畝產高達3010公斤,比專案示範前增產460公斤。按年公斤1.0元計算,專案實施三年,累計新增產值=4275畝×460公斤/畝×1.0元/公斤+8010畝×460公斤/畝×1.0元/公斤=1439.34萬元。

(三)主持縣政府部署的農業技術示範專案的實施工作。20__年,本人主持“澄邁縣微生物肥料使用示範專案”和“澄邁縣瓜菜塑盤育苗技術示範專案”的實施工作。微生物肥料示範選擇在瑞溪鎮大東洋,示範面積200畝,經過實地技術知識講解和技術操作示範,農民掌握了微生物肥料施用技術要領,因此,當年施用效應十分顯著。為了今後推廣微生物肥料,本人撰寫了《綠豐寶和86衛士在冬季蔬菜示範的效應報告》(見附件5示),此報告得到單位領導的高度重視,於報告完成當月即下發給基層農技站人員閱讀參考。而“澄邁縣瓜菜塑盤育苗技術示範專案”,則選擇全縣最大的瓜菜生產基地羅浮洋進行操作實施,由於這個專案易學易懂,所以示範效果很好,當年示範的1000畝塑盤育苗蔬菜(冬瓜),平均畝產達4500公斤,比對照增產700公斤,增產率為15%。

三、主持農作病蟲害調查與防治工作。

(一)主持省農業廳部署的“澄邁縣香蕉枯萎病調查與防治”的技術工作。

20__年11月,省農業廳下文要求有關市縣農業部門抓好香蕉枯萎病的調查與防治工作,本人受領導的重託,親自主持了這個技術專案。通過代表性鄉鎮、代表性村莊、代表性地塊的隨機抽樣調查,摸清了全縣香蕉枯萎病的發病分佈。並且指導農民採取改種他作物、挖拙隔離溝、剷除病株並焚燒深埋、藥物處理等方法,進行綜合防治,使香蕉枯萎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二)主持“澄邁縣三葉草斑潛蠅防控”工作。

20__年4月,省農業廳通過保密方式,下文動員我縣抓好三葉草斑潛蠅防控工作。本人在分管農業副縣長的親自領導下,以及農業局局長、農技中心主任的直接帶領下,主持了這項緊急的技術處理工作。本人按上級技術部門的要求,編寫了《澄邁縣三葉草斑潛蠅防控應急預案》,下到害蟲發生區舉辦防控技術培訓班,幫助農民瞭解認識該蟲,指導農民對該蟲進行焚燒撲滅,水浸撲滅和藥劑防控,建議地方政府做好疫區封鎖工作。經過緊張的技術指導工作,終於取得了三葉草斑潛蠅防控工作的初步成效。

(三)主持澄邁縣柑桔小實蠅的調查工作。

20__年11月,省植保站要求相關市縣開展柑桔小實蠅為害分佈區域和為害面積的調查。由於植保站負責人暫時離崗,因此本人受單位領導的委託,親自主持了這次調查活動。由於柑桔小實蠅危害水果、蔬菜等多種作物,因此,調查工作難度極大。為了按時、按量、按質完成調查工作,本人依據上級的要求,結合當地的生產實際情況,採取地區分類調查、作物分類調查、代表性抽樣調查的方法,按照事前制定的調查步驟,開展有條不紊的調查工作。經過20天的連續調查,終於摸清柑桔小實蠅危害的具體作物、危害區域分佈以及危害面積數量,極好地完成了單位領導託付的這次重大工作任務。

四、主持農作物病蟲預測預報工作。

因崗位調整變動,本人於20__年1月—12月到植保站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 篇3

20xx-20xx學年度,本人所帶大學聯考學科為農學技能操作與《農作物生產技術》等專業理論現根據平時教學備考與大學聯考形勢,現作簡單分析總結:

一、技能操作專案成績分析

1、成績分析

理論考試成績不夠理想,原因主要歸結於學生平時讀背不過關,學習方法不當,態度不認真,而技能操作部分有部分平時表現出色的學生成績成績較低,這可能與主考院校在我校考生考試時因故將考綱規定的30分鐘考試時間縮短為22分鐘有關,部分優生為追求完美而在時間突然縮短時,完不成實驗或導致某些細節失誤而丟分。這反映了平時訓練時缺乏應對突發狀況的時間迴旋預案。

2、下年度該專案教學與備考建議:

(1)堅持過去教學備考中該專案技能操作流程與分步細化操作要求,紮實作好分步規範操作教學、訓練。

(2)參考駕駛員場地與路考規則,擬定《玉米種子生活力測定分步量化扣分細則》,而對於T形芽接和植物幼莖臨時玻片的製作與觀察操作也同樣採取一樣的措施,減少學生在細則上的失誤。

(3)適當增加該專案的實訓課時量,加強對學生的速度訓練,使學生在會做、做好的基礎上,提升速度以應對考場突發狀況的時間迴旋。且平時多設計一些不同的環境狀況,增強學生對考場其他突發狀況的應對。

(4)考前一月以賽(考)代練,讓學生相互間進行打分,從而查詢問題、切磋解決。

二、農作物生產技術》等專業理論教學與備考建議

1、18-19學年度理論教學與大學聯考情況:該學科的平時教學中依據考綱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逐一過關訓練,挖得過寬、過深,可從18年專業理論試題的學科佔比看,我校學生所抽試題來源的學科佔比偏離考綱嚴重,《農作物生產技術》佔比很少,浪費了不少時間。

2、下年度該專案教學與備考建議:一是將技能大學聯考所涉及的理論教材《農作物生產技術》《植物生產與環境》《植物保護》這三本教材有機結合起來,結合大學聯考大綱進行鍼對性複習;二是依據考綱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並逐個考點對應教材知識點編印試題,進行同步講、練、考過關。

3、加強同專業不同學科間教師間的教學備考內容協調,減少重複教學浪費時間、減少知識教學的錯誤或混淆。

4、相信學生、依靠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備考主動性。每章節教學完畢後,指導學生依考點整理知識體系網路圖,並指導學生相互間出考題測試。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 篇4

x縣地處西端,全縣轄xx鎮x鄉,x個行政村,人口萬,土地總面積x平方公里,耕地面積萬畝,人口密度x人/平方公里,地廣人稀,是以種植業為主的山區農業縣。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面推行之後,面對千家萬戶的生產指導工作,我縣針對鄉鎮農技站力量薄弱的實際,在加強縣級農技中心建設的基礎上,嘗試區域站的基層農技機構設定模式,先後建立區域性農技站x個,以此來強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健全基層服務絡,使全縣農技推廣事業健康發展,為全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建立區域農技站,探索農技推廣服務新路

xx年代以來,為了加強農技體系建設,我縣按照"縣建中心鄉建站"的基層農技服務體系建設要求,在健全完善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基礎上,建立了xx個鄉鎮農技站,但因受地方財力的制約,當時成立的鄉鎮農技站基本上是一人一站,人、財、物三權歸鄉鎮政府,農技人員常被當地政府派搞其他工作,難以顧暇農技推廣事業,工作不獨立,技術服務乏力。針對此種情況,19xx年以來,在縣農業局的大力支援和下,我們充分利用渭北旱塬綜合開發建設、糧食自給專案、商品糧基地專案、旱作農業專案以及基層農技體系建設等專案配套資金,按照集中財力,高起點、高標準建站原則,依據我縣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和特色農業區域分佈特點,經過統一規劃,統一徵地,在我縣西部xx區、南北部xx區、千河沿線川塬區等不同自然區域,相繼建立x個跨行政區域的縣級以下區域性農技站,每站佔地面積x—x畝。區域農技站建設總投資xx萬元,建有辦公樓、營業房、倉庫及其他附屬建築,建築面積x平方米,並配有恆溫箱、天平、土壤水分速測儀等簡易檢測儀器裝置臺套,價值xx萬元。每站配備工作人員x—x名,區域性農技站人、財、物"三權"由縣農技中心直接管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四有"基層農技站,已成為我縣農技推廣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人員配置上,按照區域農業經濟特點,從縣農技中心在崗人員中抽調相應專業的工作人員xx人,配備區域農技站。xx人中,農藝師x人,助理農藝師x人,技術員x人,技術工人x名。區域農技站自建立以來,堅持以"三農"服務為宗旨,以技物配套服務為手段,以科技示範基地為陣地,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積極參與實施重大技術的引進推廣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區域農技站由於"三權"歸縣農技中心,保證了基層農技站國有資產不流失,管理不脫節,業務工作能正常順利開展,充分彌補了因鄉鎮農技站管理體制不順而造成的種種弊端。多年的實踐證明,區域農技站在新技術引進及產前、前中、產後服務中起到了中堅作用,農情監測、新技術示範、農民培訓、田間指導等主要公益性農技推廣工作大都由區域站完成,是符合我縣實際的一種新的農技服務模式。

二、加強管理,充分發揮區域農技站的基層絡優勢

區域性農技站是縣農技中心下設的基層派出機構,也是農技推廣工作的前沿陣地。為了充分發揮區域站的重要作用,增強農技推廣活力,我們從加強管理入手,著重抓了以下幾點:

一是實行公益性技術推廣與經營性技物配套服務相結合的"一站兩制"。

二是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業務工作按照縣農技中心的總體推廣計劃,將任務分解到各區域農技站,並將示範樣板和科技示範園建設作為硬性指標任務下達各站,一些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範也首先安排在區域站實施。技物配套服務按各區域站實際狀況及地域優勢,確定合理的經營任務和利潤指標,同時將文明建設也納入目標責任制管理。

三是嚴格檢查考核。縣農技中心對各區域站和工作人員制定了翔實的考評考核辦法,依照目標責任書,逐項量化考核打分,並將平時的考評結果作為年終考核的依據。各工作人員的考核結果作為下年度人事聘用的重要依據。

四是實行工作人員聘用制,即由縣中心招聘區域農技站負責人,並簽訂目標責任書,再由區域站負責人招聘各站工作人員。

區域性農技站作為縣級技術推廣機構與鄉鎮農技站聯絡的紐帶,在完成縣中心下達的各項任務的同時,對轄區鄉鎮農技站的技術推廣工作起著指導作用,組織鄉鎮農技站,協調與鄉鎮的關係,並參與實施轄區鄉鎮重大農業技術推廣及科技宣傳培訓工作。近年來,全縣"三田"建設、優質糧油、設施農業、平衡施肥、病蟲害測報與防治等主要技術推廣工作都以區域站為主導力量組織完成。

區域性農技站實行"一站兩制"的執行機制,在目前財政困難,推廣經費不能保證的情況下,通過技物配套服務,來彌補經費不足,促進了公益性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如我縣溫水區域農技站在黃姜引進示範推廣中,所需的技術培訓、資料發放、示範推廣等經費都來自經營服務創收,使黃姜生產成為溫水地區的一大支柱產業,種植面積達到1萬多畝,被譽為x縣黃姜生產第一鎮,有過輝煌的一頁。

三、區域性農技站運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由於實行"一站兩制",公益性技術推廣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使得各站注重追求經營利益最大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益性技術推廣的工作力度。

二是人員結構不盡合理,技術力量薄弱。x個區域農技站共有農技人員xx人,其中非專業技術人員x人,佔總人數的。

三是推廣經費嚴重不足,農技人員知識更新,新技術成果引進、試驗、示範難以深入開展。縣財政只保人頭工資,各區域站的水電費、辦公費等正常開支費用通過技物配套服務只能勉強維持,工作人員的下鄉補助、各種津貼等福利待遇更無從談起。

四是服務手段落後,缺乏必要的測試儀器、交通工具及通訊設施。五是技物配套服務上缺乏一定的資金投入,效益比較差。

四、區域農技站今後的工作思路及對策

在工作思路上,緊緊圍繞農業"兩法"和中央有關檔案,爭取重視和支援,建立完善農技推廣服務絡,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實行科技產業化開發。為此,要抓住時機,主動改革,創新機制,進一步放活科技人員,實行產業開發,從根本上解決科技與經濟脫節問題。

一是鼓勵支援區域農技站和個人開展技物結合,綜合服務,在推廣高效農業技術的同時,經營良種、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增加收入。

二是鼓勵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基層辦點,以技術入股形式參與農業結構調整,與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參與收益,探索農技服務新路。

三是利用推廣單位自身優勢,參與產業化經營,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四是打破"鐵飯碗",建立新型管理機制和用人機制,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 篇5

在學校領導的統一領導下,農學專業的實習計劃安排周密,各位實習指導教師認真負責,使學生從實習上更加重視,從行動上更加積極,致使一系列的實習工作有序展開,在實習過程中取的了一定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拓寬了我們的知識面,鍛鍊了能力,綜合素質得到較大提高。

現將我今年的實習總結如下:

一、通過實踐技能的訓練,加深和鞏固了理論知識

通過實習,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書本上的知識得到充分運用,拓展了視野,積累了經驗,為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或步入社會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如在作物種植的環節中,通過對當地農民的調查、以及國內外現狀的分析以及查閱資料,使學生豐富了知識,積累一定的生產經驗。通過實習使學生學到了更多的知識,發現了一些實際問題。在實習過程中,多數同學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學會了在實踐中對問題如何去分析,同時許多同學也提出了一些具有創新意義的方法和措施,為其今後步入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

由於農學專業特點,在實習過程中髒活、累活很多,開始時部分同學不適應,在實訓教師的耐心教育下,多數同學都適應了下來,使學生的意志得到了提高,在實習過程中,通過實習的操作增強了學生對農業,尤其是農學專業更加熱愛,組織紀律得到了加強,愛崗敬業精神有了顯著提高。

三、存在問題

1、學生的思想有待進一步提高,應該對學生進行再教育,使學生從思想上要高度重視每一項實習。儘管在學校認真學習了專業知識,但是當前所掌握的知識面不夠廣,因此,儘管在不久的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但我們還是應該將所從事的工作看作是新的學習的開始,只是在實踐中學習,才會掌握更多專業知識和技能。

2、學生的社會經驗太少,在實習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學會怎樣正確處理各方面的人際關係。由於專業知識量有限,因此很難將所學知識全部運用於實踐中去,通過實踐所獲取的閱歷更是很短缺。所以,今後我們在工作崗位上,一定要抓住機會,多向從事農業生產的前輩學習,同時要轉換學習方法和態度,改變以往過於依賴老師的被動吸收學習方式,應主動積極向他人學習和請教,同時加強自學能力和駕馭解決難題的本領。

總之,在實習中,使學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鍛鍊,拓展了知識面,又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發揚了優點,克服了不足,通過實習使學生對本專業更加熱愛,對本學科的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和步入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 篇6

一年來,認真學習上級檔案,提高理論素養,積極參加各種技術培訓,努力提升自身服務能力,真正做到發展農業,建設農村,富裕農民。

一、發揮技術優勢,做好技術指導。

(1)圍繞各項惠農專案實施,按縣、場規定,領會檔案,技術服務到位。按科技入戶和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專案要求,深入農戶和田間指導科技示範戶,要求每個示範戶輻射帶動20個農戶,共同落實技術措施,促進生產水平提升,產量得到逐步提高。示範戶小麥單產550公斤,玉米530公斤。輻射戶小麥單產530公斤,玉米500公斤。

(2)根據小麥良補和高產攻關佈置,重點推廣四大技術,玉米振興計劃重點推廣一增四改技術。

(3)配方施肥進展順利,小麥達到3萬畝,玉米達到6000畝,節約成本,深得農戶歡迎。

二、統籌兼顧,做好林業、水利和農機工作。

(1)做好林業規劃和整地挖穴、春季植樹等工作,及時防治草履蚧。

(2)針對去年年底大旱的情況,按上級要求做好水利基本情況調查和規劃,做好抗旱和冬修工作,疏浚炮臺溝、馬井溝、東孫溝等。逐步改善水利設施狀況,為旱澇保收打下基礎。

(3)及時對年初抗旱機械補貼進行宣傳,方便,為迅速解決旱情幫助,組織機械作業,促進農機富民程序,做好大型農機補貼的宣傳與實際操作,做到公開、公平、公正。

三、加強協調,促進工作順利開展

(1)為組織各種會議、現場服務,當好參謀,為地方委獻計獻策。

(2)服從聽指揮,除完成縣農委下達的各項任務外,積極配合地方委政府做好其它工作。

(3)融入地方大家庭中,使有認識,群眾有感覺,自我有發現,科學把握自己的位置、態度、方法,真正做到謙虛謹慎,一步一個腳印,工作穩妥推進,讓和群眾放心,讓自己有信心。

四、XX年計劃

1、繼續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和服務能力,瞭解國家大政方針、農業動態、當前形勢,做到不糊塗。不斷參加技術培訓,服務農業、農村、農民,做到有能力服務。

2、做好惠農專案實施,讓廣大幹群認識到專案帶來的效益,自覺按要求去辦,公開、公平、公正,不出事,逐年進行結構調整,擴大規模經營,提高效益。

3、及時調查,及時彙報,繼續當好參謀,搞好團結和協調。

五、建議

1、建議上級加大農機補貼力度,讓廣大農民得到實惠,在技術上解決玉米機收損失大的難題,加大專案在實施過程中的工作經費補貼,滿足各種事項要求,促進工作順利開展。

2、加快新品種的選育和推廣示範等,及時篩選好品種,推廣傻瓜式技術,讓群眾易於掌握。

3、加大林業專案扶持,為搞好林業病蟲害防治打下基礎;加大水利基礎設施投入,確保旱澇保收。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 篇7

主動開展工作,一是以綠色、高產、高效為指引,強化糧油作物新技術示範、推廣與指導服務;二是實施季節性休耕專案,大力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和農田節水工作落實。三是繼續實施早熟區夏玉米試驗站專案,圓滿完成年度計劃任務。

一、樹立“四個意識”與時刻保持一致

支部及時購置學習書籍,製作宣傳圖片。組織學習並做好學習筆記,撰寫體會,建立學習園地。到xx村慰問貧困戶開展送溫暖活動。組織員參加志願服務活動,清理社群垃圾、維護交通秩序,為我市爭創省級文明城市做貢獻。

二、糧食作物技術推廣工作成效顯著

全市農業技術推廣系統,強化服務意識,著力抓好糧食作物技術指導。

一是深入田間進行小麥、玉米苗情監測及考察,根據考察情況分析研究,撰寫小麥春季管理意見、中後期管理意見、小麥產量分析、小麥成熟期考察報告、種麥技術意見、小麥冬前管理意見;夏玉米播種及苗期管理技術指導意見、夏玉米中期考察及中後期生產指導意見、夏玉米成熟期考察報告等指導檔案,以市局檔案上報下達,供決策,指導全市小麥和玉米生產。

二是廣泛利用報紙、電臺、電視臺、絡等現代媒體,搞好小麥、玉米技術服務,及時交流釋出有關資訊。今年我站接受電臺新聞中心記者採訪14次,與電視臺農村天地節目組錄製《小麥生產又是一個豐收年》、玉米苗期管理專題片。在xx日報、河北科技報刊發小麥、玉米技術文章7。

三是深入一線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諮詢25場次,直接培訓技術人員、科技示範戶1700多人次,發放技術資料3100份。全市農技系統共舉辦培訓班、開展技術諮詢239場次,印發技術資料、“明白紙”55萬餘份。

四是在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及時與氣象部門溝通,探討天氣條件對農作物的影響,根據氣象預報提出具體技術措施,及時將氣象月報、土壤墒情及農用天氣預報通過農技推廣QQ群、微信群進行釋出指導農業生產。

在小麥生產上狠抓優化種植基礎、冬前培育壯苗、合理運籌春季肥水和後期一噴綜防等關鍵技術環節。全市小麥藥劑拌種或種子包衣、全密種植、澆凍水、春季肥水調控等關鍵增產技術普及率均達到85%以上,播後鎮壓面積達到65%,深鬆耕面積達到了20%,一噴綜防實現全覆蓋。有效應對了本年度冬前光照較少、冬春持續乾旱、後期高溫乾旱較重的不利天氣條件,今年的小麥單產再次創歷史新高,全市480.4萬畝小麥平均畝產439.6公斤,比去年增產8.6公斤。

另據成熟期實地考察:隨機樣點平均畝穗數47.5萬,穗粒數32.7粒,千粒重估算為41克,畝產541.4公斤(非統計局數),與20xx年考察資料相比,畝穗數比去年多3.4萬,穗粒數比去年減少0.2粒,千粒重比去年低2.6克,均畝產比去年增加3.8公斤。由於著力推廣了冬小麥節水穩產配套技術,節水效果明顯,據調查,全市春澆一水麥田佔7.4%,春澆二水麥田佔62.7%,比去年增加8.5個百分點。

在玉米生產上,提出了進一步壓減普通粒用玉米麵積,著力調整優化品種、品質結構,適度發展專用玉米生產及增值加工,大力示範、推廣以農藝農機高度融合的綠色精準高效生產技術,穩定玉米生產收益。抓住小麥收穫偏早的有利時機,搶時播種,重點推廣了選用優良品種、藥劑拌種、玉米搶時早播、精細播種、節水灌溉、配方施肥、化學除草、適時晚收等關鍵技術,據我站9月下旬考察,畝穗數4148.3穗、比去年減少259.3穗,穗粒數502.8粒、比去年增加6粒,千粒重329.8克、比去年增加20.1克,折實產584.7公斤/畝,單產比去年(576.4公斤/畝)增加8.2公斤/畝。全市糧食生產獲得豐收。

三、季節性休耕專案順利實施

今年4月-5月,協同市局農業處組織對20xx年“季節性休耕專案”和“種養結合或旱作農業模式專案”進行了驗收。20xx年度季節性休耕專案實際完成20.05821萬畝,超出該項20xx年任務面積573.649畝。“種養結合或旱作農業模式”專案只在蠡縣實施,該專案實際完成12834.84畝,未完成的2165.16畝任務,計劃20xx年實施完成。

20xx年實施季節性休耕專案10.7萬畝,其中:容城0.8萬畝、安新縣1.7萬畝、雄縣3.2萬畝、蠡縣2萬畝、高陽縣3萬畝。畝均節水180立方米,實現地下水壓採1926萬立方米,共投資5350萬元。現已全部落實,正處於公示階段。另外在雄縣安排500畝綠肥試驗。450畝已播種黑麥草,剩餘50畝來年春天種植二月蘭。

為確保專案順利實施,一是制定季節性休耕專案實施。二是參加xx省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農業專案實施管理培訓班。三是對季節性休耕專案縣實施進行評審並提出指導意見。四是進行階段工作,及時掌握進展情況。10月16我站下發了“季節性休耕專案進展排程表”,對掌握的情況及時報省。20xx年1月14日完成了省廳種植業處對市、縣兩級專案完成情況督導考核。

四、早熟區夏玉米試驗站建設專案圓滿完成

今年是我站承擔xx省玉米產業技術體系早熟區夏玉米試驗站建設專案第五個年頭,按照本年度計劃,完成了夏玉米高產高效輕簡化栽培技術、麥茬清壟免耕施肥精密播種技術、夏玉米新品種展示與示範、夏玉米高效緩控釋肥施用技術、xx省夏玉米病蟲害前移防控農藥減量技術、玉米防治病蟲多功能種衣劑技術、夏玉米化學除草劑減量應用技術等7項試驗、示範任務。實施300畝夏玉米綜合示範基地建設,分別在農場二分場、望都縣、高碑店進行了“夏玉米高產高效簡化栽培技術示範”,單產達到了711.4-744.6公斤/畝,比當地前三年平均畝產增產幅度達到了11.2-23.1%,輻射帶動望都、高碑店、順平3個萬畝高產示範片。三個萬畝片平均畝產668.8公斤,畝產值1117.1元,比對照畝增產60.3公斤,增產幅度9.9%,畝增效96.6元。

7月11日召開了玉米新技術培訓會,全市各縣、市、區農業局技術骨幹、種糧大戶等70餘人參加了培訓會。9月22日在農場二分場試驗基地召開了夏玉米新品種新技術觀摩會,參加人員有各縣、市、區農業局主管局長、技術站站長及種植大戶,邀請xx省玉米產業體系崗位到會,參加會議的人員80餘人。參會人員考察觀摩了夏玉米高產高效輕簡化栽培技術、夏玉米新品種展示與示範、夏玉米高效緩控釋肥施用技術、玉米防治病蟲多功能種衣劑4項試驗示範。20xx年1月25日完成了專案建設述職。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 篇8

一、深入開展農民科技培訓

按照省農業廳的安排部署和州農業局目標管理要求,我們早部署、早安排,結合當地農業生產特點和農民需求,藉助於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推廣補助專案、科教興村等科教專案的良好契機,從去年12月底啟動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農業科技培訓,全面提升了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生產技能,加速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我州農業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發揮了巨大作用。截止今年12月1日,全州共開展各種農業實用技術培訓2914期次,培訓農民31.32萬人次,培訓基層農技人員312人,印發資料32萬份,共投入培訓資金631萬元。

今年4月,我們組織對全州農民培訓需求進行了一次調研,發現近年來培訓的開展極不平衡,部分村近5年內沒有搞過一次培訓,所以今年的培訓側重向以前的培訓死角延伸,通過大範圍的常規培訓、關鍵環節的主動指導,能及時發現並解決生產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促進了農業科技推廣與普及,提高了新品種、新技術的入戶率,加大了技術的整合與配套應用,更好地發揮典型帶動和示範輻射作用,培養了一批專業素質高、創業能力強、帶動作用大的新型職業農民和科技示範戶,為我州農業持續發展、農民穩定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大力推進超級稻高產示範

今年全州實際種植中稻面積134.1萬畝,其中超級稻面積53.3萬畝,佔39.7%。由於今年5、6月份持續陰雨低溫,秧苗返青慢,分櫱遲,病蟲發生較重。但是全州各級農業科技人員認真規劃部署,精心組織實施,狠抓各生產環節的技術措施管理,超級稻生產面積、產量穩定增長,發揮了較好的示範樣板帶動作用。經農業部門測產分析,預計今年超級稻平均單產518.6公斤,總產量27.64萬噸,佔水稻總產的50.2%。

今年,全州共創辦超級稻萬畝高產建立示範片10個,示範面積10.5萬畝,平均畝產568公斤;共辦千畝示範片8個,面積1.12萬畝,平均畝產602公斤;辦百畝高產示範片12個,面積1638畝,平均畝產684公斤。高產示範區共確認示範戶2.1萬戶,發放各種物化補貼戶平150元左右。全年圍繞超級稻高產配套栽培技術開展培訓216期,培訓農民1.95萬人次。

三、認真組織實施科教專案

1、推廣補助專案今年是基層農技推廣補助專案在我州8縣市全面鋪開的第三年。我們精心組織專案縣申報,定期進行抽查和指導,按照省科教處的要求和部署,11月24-28號組織對8縣市的完成情況進行了檢查驗收。驗收結果表明,各縣市都按照專案要求,從縣鄉兩級農技人員中擇優選聘優秀農技人員,簽訂《技術服務合同》,深入推廣一線開展農技服務,切實推進主導產業發展。全州共選聘技術指導員819名(其中種植業530名、畜牧業268名、農機業21名),遴選科技示範戶6149戶(其中種植業5140戶、畜牧業914戶、農機業95戶)。各縣市圍繞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以鄉鎮農技站為依託,按照一業為主、多種示範的原則,全年共建設種植業基地19個,涉及水稻、玉米、柑橘、百合、獼猴桃、茶葉等產業;建立養殖業示範基地11個,包涵山羊、竹鼠、湘西黑豬、湘西黃牛、斑點叉尾鮰等。通過示範基地建設,為農民提供了技術培訓現場,以點帶面,帶動了產業快速發展。

2、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今年陽光工程培訓全面轉型升級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為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們加強了對專案的組織領導。各專案縣分別召開專門會議進行部署,做好組織、協調、培訓工作,各鄉鎮全力配合組織農民參加培訓。按照省科教處的要求,我們對新認定的基地進行了一次普查,對難以勝任培訓任務的基地要求整改。目前農業部和省農業廳的培訓資金479萬已全部到位,整個專案順利實施,其中除了生產經營型農民培訓需要跨年度開展外(延續到明年3月),其他專業的`培訓在12月底前全部完成。

3、科教興村20xx年,是我們在湘西州XX縣清水鄉河邊村實施科教興村專案的第2年,藉此契機,圍繞清水鄉河邊村的主導產業、重點專案和實用技術,掀起了學科技、用科技的高潮,一年來,組織26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培訓教師和技術指導員。共開展玉米寬窄行種植、大棚西瓜種植技術、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測土配方施肥等培訓14期次,培訓與指導農民150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3000餘份。解答諮詢農民1350餘人次。其間邀請了湖南農業大學周樹鬆教授、何可佳教授來村授課。使該村農民科技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科技種植積極性空前高漲,一大批農民成為了種田能手和科技致富帶頭人,科教興村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效。

四、積極組織申報農業科技專項和農業科技獎項

我們積極組織有關業務站申報部、省、州科技專項和科技進步獎。

(1)申報20xx年農業部科技專項7項;

(2)申報國家科技創新與整合示範基地一個;

(3)申報20xx年湖南省農業科技專項7項;

(4)申報州農業科技專項6項;

(5)申報州科技進步獎5項,經初評其中2項獲獎。

五、明年的工作重點

1、認真組織好省、州科教專案的實施,加大對專案的督查和管理,確保專案的順利開展。

2、繼續抓好農民科技培訓,充分發揮科技示範戶的輻射帶動作用,全年力爭開展常規農業技術培訓達30萬人次以上。

3、抓好超級稻的示範樣板和高產建立工作,在穩定面積的基礎上,促使產量上一個新的臺階。

4、繼續組織省、州科技獎、科技專項的申報工作。

5、做好農學會的日常工作。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 篇9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我國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專案在我縣全面實施的開局之年。一年來,在縣局,鄉委,政府的正確下,我站緊緊圍繞農技推廣的各項工作職責,充分發揮綜合建站,整合資源的優勢,深入貫徹落實創新發展,科學發展的農技推廣理念,努力代表先進農業生產力的要求,代表最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現將20xx年的工作如下:

盡職盡責服務三農

農業的發展,農村的繁榮,農民的富裕,是我們農技推廣工作者應盡的光榮的職責。我們應該明白國家需要我們做什麼,農民需要我們做什麼的道理。為此全站人員做好了一下角色的扮演者:

(一)農業科技的推廣者

1、夯實推廣絡。為構建“組十技術指導員十科技示範戶十輻射帶動戶”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快速通道,我站遴選出遍佈全鄉11個村委會,涵蓋農技,畜牧,水產三個產業,且具有一定科技應用能力,能夠起到帶動作用的40個示範戶,按照專業分工分別進行技術指導。

2、強化推廣內容。為推廣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根據我鄉環境特點,水稻產品主推,株兩優02,金鑫203,金優458,金優463;棉花為鄂架棉10號,贛雜棉1號,中棉所66;油菜為潯油8號;生豬品種主推大約克,長白豬;水稻主推技術為拋秧技術。

3、拓寬推廣手段。為讓農民隨時能找到農技推廣員,隨處能學到農業技術,共接待來站諮詢農民1000餘人次;手機答疑1500餘人次;張貼併發放技術明白紙3000餘份,每戶示範戶指導15次以上,召開以村幹部、示範戶為主的培訓班500餘人次。

4、突破推廣物件。示範戶是農技推廣的突破口,對每戶示範戶職工做到了全程式的跟蹤服務,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5、擦亮推廣視窗。示範基地是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乾的農業科技展示平臺,是農技推廣的視窗。圍繞我鄉的主導產業,著重抓好了以下基地:邵家湖百畝水稻高產示範基地,仁義村委會千畝以上集中連片的高產油菜示範基地;長平村委會50畝紅花草綠肥基地,洛陽村委會50畝小麥基地,10畝蔬菜基地。

(二)惠農政策的落實者

1、全鄉早稻7000餘畝,中稻5000餘畝,晚稻8000餘畝,油菜120xx餘畝,按補貼面積全部得到了進一步核實。

2、向農機購置人員介紹了各種農機的生產效能,補貼比例及程式。

3、發放《惠農政策明白卡》300餘份。

(三)農業環境的保護者

1、種植方面:著重推廣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綠色植保技術,秸杆還田技術,起到了一定的節能減排作用。

2、養殖方面:著重推廣了畜禽糞便進行沼化處理技術。

3、水產方面:著重宣傳了不得將化肥、人畜糞便直接排入水體。

(四)農產品安全的監督者

1、為確保糧食生產安全,上半年按時保質完成了縣組織的各鄉主幹道兩側200m範圍內的水稻種植摸底調查。為保證種子安全,按照縣鄉檔案,進行了全年的種子安全監管。

2、為確保生豬食品安全,我站配合市、縣、對我鄉團子口大型養豬場進行了“瘦肉精”抽檢,對畜牧,水產養殖投入品進行嚴格的監管。

(五)土地流轉的促進者

為妥善應對勞動力大量轉移,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土地拋荒現象,抓住有利於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發展的契機,加速現代農業發展的程序,我站適時地促進了仁義村委會徐耀村一戶種糧大戶的形成,其早稻種植面積達到143畝。

(六)農業產業化的引導者

為加速農業產業化步伐,我站積極引導示範戶聯合組成農業合作社,幫助他們獲得市場資訊,培養他們開拓市場的能力,我鄉已成立了2個農業專業合作社。

全心全意綜合建站

綜合建站是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所選擇的農技推廣組織形式。為能產生資源整合的效果,我們努力探索如何團結協作,如何組織開展農技推廣工作的好路子,因此,在工作中做到以下幾個“結合”。

(一)抓道德素質和科學理論素質相結合:只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才能激發農技推廣人員去了解並盡力滿足廣大農民對科技的渴求。全站人員通過的生活會及縣委縣政府組織的“整頓作風,提升形象”的活動,敬業和服務態度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除建立個人學習,集體學習,相互學習等多種學習形式外,還積極參與省廳舉辦的“我為農技獻良策,爭當優秀農技員”,農業部科教司組織的“學科技用科技促雙增”的徵稿活動,省舉辦的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培訓班,明顯地提高了全站職工的科技推廣素質。

(二)抓考勤制度和業績考評相結合:工作時間是工作效果的前提,工作業績是工作效果的反應。為此,我站實施了上班簽到的考勤制度和電話抽查示範戶滿意度的業績考評制度。日常工作實行輪班,下鄉推廣前先簽到,告知去向後再下鄉,確保了推廣工作的時間。通過業績考評促進了職工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在20xx年的鄉人大民主評議中,我站獲得了“人民滿意單位”的榮譽。

(三)抓崗位責任制和劃片包乾相結合:按照崗位分工,各崗位責任人負責所屬職能部門的各項工作,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又把全鄉11個村委按職工分成片,採用互相協作劃片包乾的形式,既保持了專業性的服務質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起到了綜合建站,資源整合的效果。

(四)抓民主理財和統一協調相結合:民主理財是增強職工主人翁意識,調動積極性,提高凝聚力的重要因素,為此,我站堅持了民主理財制度,增強了財務上的透明度,使各項工作能夠統一協調,為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奠定了組織基礎。

群策群力科學發展

改革是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大家集思廣益,建言獻策。我們不斷思考農技推廣工作怎樣才能更好地發展,才能科學發展。從一年來的實踐中,深切地感受到今後工作應貫徹“鞏固、協調、完善、提高”八字方針,以供。

(一)鞏固:

農技推廣工作是國家賦予我們的重任,是廣大農民渴望科技致富的迫切要求,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我縣的農技推廣工作還存在許多障礙,如資金缺乏,職能關係還未理順,造成推廣人員“心難穩線難牽”的狀況。因此,只有把我縣的農技體系制改革推向深入,才能鞏固,才能發展。

(二)協調:

1、工作職能的協調:為從源頭上理順工作職能關係,首先各綜合站應向農技中心彙報未理順的職能關係,通過農技中心彙總後召開由各職能局和鄉政府分管組成的'協調會,使應歸屬綜合站管理的各項職能事務全部納入綜合站管理,一切涉農惠農政策的資料該由綜合站申報。

2、資金方面的協調:如果鄉政府未解決農技推廣人員津帖,各職能局在惠農政策上,應向鄉綜合站傾斜,以調動農技推廣人員的積極性。其次,縣農業局應同財政部門統一協調綜合站帳戶事宜,以保證綜合站財務上的相對獨立性。

(三)完善:

1、基礎資料的完善:綜合站應該所屬區域的種植,水產,畜牧,沼氣,農機的全面資料,為資訊化打基礎。

2、技術資料的完善:各職能組都應該標準化生產的技術明白紙。

3、工作規範的完善:由於農技推廣體制改革剛剛起步,工作的各個方面應該詳盡、細緻,盡力形成規範。

(四)提高:

農技推廣事業是永無止境的事業,應與科學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相適應,應與時俱進,不論是示範戶的科技水平,還是基地建設都不能原地踏步,應不斷,不斷提高。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 篇10

一、本週線上教學主要工作

(一)院級線上公開課

學院按計劃於第四周舉辦了公開課授課觀摩活動,在一二週線上教學穩定開展以後,我們在第三週系內教研活動中以係為單位推薦了三名線上教學做的好的任課教師,在本週展開線上觀摩,院領導、系主任以及沒有課程的任課教師全部參加了觀摩活動。課後,組織參加觀摩的教師們展開研討交流。通過此次公開課活動,可以更一步促進教師線上教學方法的改進,互學互評,提高線上教學質量。

曾經有人說“課堂是一門殘缺的藝術”,儘管我們老師準備線上授課很努力,但是由於時代的發展,授課內容的更新,還有每一屆學情不同等諸多因素,教師的授課內容永遠在持續更新,教學質量監控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持續改進”的教學理念,所以我們舉辦線上公開課研討的主題圍繞“教師如何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持續改進”為來開展的。

二、農學院線上教學的管理方法

(一)促管——有序開展線上教學

根據農學院的課程特點,任課教師全部採用直播的形式小班授課,合班上課的情況很少,學生都是自己專業的學生,任課教師對大部分學生的性格特點還是比較瞭解的,所以我們的管理方式是以係為單位,系主任隨時進課堂,抓教學情況,院領導做好系部的督管工作,有序、有計劃、逐步的開展線上教學。

(二)促教——建立教師線上教學檔案

農學院注重線上教學課程檔案的建立,從第一週開始,要求學院任課教師按照學院的總體要求注意整理和收集線上教學課程材料,學院從中篩選典型經驗製成線上教學案例集,推給學院任課教師來觀摩學習。當然,線上公開課和隨時進課堂也是促教的一個有效的方式。

(三)促學——學生線上教學效果反饋

我們一直在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我們現在清楚任課教師對課程內容講解沒有問題,“以學生為中心”的涵義是關注學生學得怎麼樣?高教學質量的線上教學同樣是關注學生是否學明白,所以我們在瞭解自己專業學生的基礎上,更加重視線上學習學生的“取樣”和“反饋”。學院發放問卷調查的重點是考察學生是否學明白,學生願意接受的授課方式以及學生的壓力等情況來了解學生的學情,接下來學院會針對自己學生的反饋全院範圍內認真整改,發動任課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持續改進,使教學質量監控形成一個閉環。

同時,我們會通過學校每週工作交流跟其他學院學習可以借鑑的經驗,並且保持與其他高校的及時溝通,學習和交流有效的線上教學方法和監管模式,不斷改進。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 篇11

20xx年已經過去,在過去的半年中,我們學生會機構有了很大的改變,成立了各系學生會。我們作為院系分開後的第一屆學生會,系學生會工作還處於探索階段。我係人數較多,班級較多給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很多困難,在院學生會的指引下,系老師的具體指導下,學生會積極探索,鼓足幹勁,紮實工作,完成了學院、系裡的各項任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發現了更多的不足和不盡合理的工作方式、理念等需要進一步提高。現將20xx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廣納優秀人才,成立高素質學生幹部集體

在系學生會成立之初,系輔導員老師通過與20xx屆學生會學生幹部、各班班長、團支書的交流,深入理解,推薦了我係相對較優秀、工作能力較強、有較高責任心的同學組成了我係20xx屆學生會,並於新生入學後,通過自薦、競選、面試等環節,吸收了一批相對優秀的xx級新同學加入學生會。

二、統一學生會工作思想理念、加強各項制度建設

在學生會成立後的全體部長以上會議中,大家經過討論確定了農學院園藝工程系學生會的工作宗旨“盡心盡力為同學服務“,學生會幹部的工作理念“勇於承擔責任、敢於奉獻自己“。為學生幹部在日常工作中統一了工作思想理念。

“無規矩不成方圓“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學生會主席團帶頭,明確了各部門,個學生幹部的職責,做到分工不分家,在完成各自本職工作的同時注重加強各部門聯絡的。學生會根據工作的實際需要,制定了相應初步的的工作制度,如《農學院園藝工程系學生會例會制度》《農學院學生會衛生檢查細則及標準》……等為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三、加強老師學生交流、真情服務同學

我係學生會非常注重新老生交流,在學生會成立初,部長以上學生幹部分成兩組與新同學進行了心與心的交流,從剛剛步入大學生活的學習、生活、活動等方方面面進行了交流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歡迎。進而為了讓新同學更好更快的適應大學生活,我們07級與xx級對應專業班級在學生會和班委的協調下“結對子“,頂級進行交流學習。在學期末,學生會了解到新生對於如何應對大學考試很迷惑的問題,組織07級學習比較優秀的同學到xx級新生班集體中“傳授“學習經驗,幫助新同學順利通過期末考試。

在平時學校學院組織的衛生、紀律、早操等各項檢查活動中,學生幹部不僅自己以身作則,還督促宿舍同學,班級同學做好各項工作,促進了同學們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對於一些調皮執拗難管的同學,學生幹部耐心開道,及時想有關老師反映情況,基本杜絕了一些不必要麻煩的產生,在省教育廳,省教委等的宿舍衛生檢查活動中,學生幹部不辭辛苦和同學們共同完成了學院、院學生會交給的任務。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

上學期,系學生會根據院學生會的活動要求,以係為單位舉行了相關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系學生會學習部舉行的相關專業的報告會,張復君主任、翟付順博士從如何快速適應大學生活到園林、園藝的就業前景給xx級新生上了生動的一課,讓同學們瞭解了自己的專業,報告會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歡迎。此外,系學生會在院學生會舉行的活動的基礎上,系裡面還自行組織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如綁腿跑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五、帶頭參加校、院各項活動,促進系內競爭

我係學生會成員在學校學院舉行的各項活動中起到帶頭作用,帶頭鼓勵新同學積極參加學校學院的各項活動。在學院舉行的各項系級比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學院的新生籃球賽、學院的12.9萬米接力比賽中均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在日常的衛生、紀律、宿舍各項常規檢查中也多次取得優異的成績。

我係學生會積極開展各項評比,促進系內競爭,增強了學生會幹部工作的積極性。系學生會一直準備建立一套齊全的學生幹部綜合考核制度,現已經建立了學生會例會制度,並強調了學生幹部綜合測評加分將與負責部門在學校、學院舉辦的各項活動和檢查中的成績緊密聯絡。

六、定期召開例會,積極開展討論,統一思想

系學生會規定了每週三中午12:40召開例會(特殊情況除外),每次確定例會時間不超過50分鐘,以確保按時並能有充沛的精力上課學習。並在每次會議最後10分鐘開展集體討論活動,依次開展了“如何看待院學生會與系學生會的關係“,“如何當好學生幹部“的主題討論,統一了大家的工作思想,明確了工作目標,方便了學生會工作的進行。召開例會時,要求xx級班長也參加,定期在學生幹部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及時總結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能夠始終以合適的態度和工作方法對待工作。

七、學生會工作的缺點和不足

通過幾個月的探索和實踐,系學生會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同時也發現了學生會工作中存在的大量問題:

1、系學生會幹部普遍反映很難把握院系兩級學生會之間的關係,兩級學生會之間工作存在衝突。

2、某些系學生會成員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有待進一步提高和優化。

3、系學生會活動組織不夠規範,大多數以娛樂為主

4、系學生會工作宣傳工作方面欠缺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 篇12

12月30日,到武鳴縣雙橋鎮下淥村進行參觀實習,村支書韋書記接待並向我們介紹了下淥村的概況,全村以人畜糞便沼氣-果樹的生態模式發展,主要種植沙糖桔,並形成品牌。向我們一行人展示沼氣使用,村裡發展成為農家樂生態旅遊。

下淥村是廣西武鳴縣雙橋鎮的一個行政村,地處廣西武鳴縣雙橋鎮政府駐地東面2公里處。如今,下淥村實施了龍眼標準化生產技術示範專案,平均畝產龍眼655.6公斤(儲良品種),平均每畝增收120.8公斤。該村以種植龍眼、芒果聞名,四季有水果、野菜採摘,魚塘建有釣位,八月有“農家樂龍眼節”。風味小吃有:白切土雞、高峰檸檬鴨、下淥魚生、上湯野菜、烤紅薯等。

近幾年來,下淥村加快了小康村全面建設的步伐,取得了顯著成效。沼氣入戶率達98%,村巷道路基本實現了水泥硬化,農戶的住房基本實現了樓房化,庭院基本實現了綠化、美化。整個村莊綠樹成蔭,乾淨整潔,舒適愜意。下淥村根據本村荒山多、水利條件好的優勢,因地制宜,積極發展“養殖-沼氣-種果”這一生態農業模式,減少了農藥、化肥的使用,相繼建立起100公頃的無公害龍眼生產示範基地和40公頃的無公害砂糖桔生產基地。在此基礎上,下淥村瞄準地處南寧郊區擁有美麗的田園風光,走農家樂生態旅遊發展的路子。目前,村裡已建起3家休閒農家樂生態旅遊山莊,節假日吸引遊客前來休閒觀光。遊客們在這裡摘果、釣魚、踏青,品農家飯,喝農家酒,其樂融融。

步入村民敞明亮的庭院,猶如進入一個小型旅館,卡拉OK、燒烤爐、釣龜竿、菜譜、電磁爐等一應俱全。村名跟我們說,他家有300多棵龍眼樹和13畝大青棗、無核黃皮果,12畝魚塘。前幾年,他利用自家三層樓房開辦農家樂旅遊山莊,設有24個床位。“以前我們村很髒很亂,自從搞了生態文明村以後,經濟發展起來了,環境優美了,我家的農家樂旅遊也變得興隆起來,每個星期都有100多人來這裡旅遊,每年有6萬元左右的經濟收入。”

村科普站人員還將協會會員的供求資訊釋出在網上,既方便又快捷。除此之外還經常協助各級部門在村裡舉辦龍眼節、龍眼擂臺賽、柑桔豐收節等大型活動,成為當地一大亮點。他們還爭取申請無公害產品認證,製作下淥水果產品包裝,為會員統一銷售產品,使下淥的龍眼、沙糖桔打出了品牌,下淥的水果成為武鳴優質水果的代表。

經過這次參觀學習,我認真總結了下淥村的幾點發展經驗:一是以科學的發展觀來來指導新農村建設;二是利用網際網路這一方便,及時快捷的獲取準確地資訊對進一步開拓市場、打造品牌。同時還樹立了“新農村建設首抓產業發展”觀念,把產業發展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來抓;三是大力推廣良種良法,以生態的理念發展迴圈經濟,結合沼氣池建設,應用捕食蟎、黃板、幼蟲燈殺蟲的先進技術,大抓生態、優質、高產高效產業的發展。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 篇13

20xx年,我學會在農業部,省、市業務部門的指導下,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支援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檔案精神,緊緊圍繞“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以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為核心,發揮優勢,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和農村經濟發展。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現將年度工作情況總結歸納:

一、學會工作。

(一)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範與推廣工作。

20xx年主要引進了小麥新品種綿陽28和中普6號進行示範。其中綿陽28在桐河鄉示範20xx畝,中普6號在城郊鄉示範1000畝,在郭灘鎮建立了20xx畝小麥高產優質示範樣板田;在黑龍鎮建立了1000畝花生高產示範樣板田。從選用良種、測土化驗、配方肥施用、田間管理等各個環節上下派專家技術員全程服務,取得顯著的示範效果。小麥示範方平均單產496.5公斤,比全縣平均畝產382.2公斤,增產29%,花生示範方平均單產380公斤,比全縣平均畝產327公斤,增產16.2%。通過建立高產示範方,帶動周邊地區的小麥和花生生產高產高效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積極進行生產調查,當好領導參謀。

全年共進行農作物生產調查12次,撰寫技術意見和建議12份。

小麥從播種到收穫,主要進行多次苗情調查及各個生育時期作物生育指標調查,小麥的預產和實產調查,並撰寫調查報告,管理技術意見,生產技術總結;對秋作物各個關鍵生育時期進行調查並寫出管理技術意見把各種調查報告和技術意見印發至縣四大家領導和全縣有關單位,為各級政府指導農業生產起到了參謀作用。

(三)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指導農民科學種田。

20xx年共印發“小麥配方施肥技術問答”、“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要點”等科技資料20餘萬份,採取舉辦培訓班或以會代訓的形式多渠道宣傳推廣農業科技知識。全縣共舉辦培訓班10期,集中培訓技術骨幹1000人次。技術人員到各鄉鎮舉辦培訓會11次,共培訓農民5000餘人次。同時,利用電視媒體、電腦網路進行宣傳,舉辦電視農業技術講座三期,在電腦上釋出農業資訊150餘條。我們還根據農時季節,安排經驗豐富的科技人員送科技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民進行科學種田。

二、測土配方施肥工作。

(一)土肥新技術試驗、示範推廣情況。

全年共建立平衡配套施肥試驗點5個,示範點7個,面積3.4萬畝。配方施肥面積達146.9萬畝次。通過這些技術的推廣,為全縣的農業高產、高效和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承擔專案的完成情況。

全面落實農業部、財政部關於20xx年測土配方施肥專案實施方案、全縣共採集土樣6189份,完成常規土壤樣品化驗3800個,田間肥效小區試驗和田間肥效校正試驗完成37個,其中小麥20個,玉米14個,3個後效試驗。20xx年20個小麥試驗已進入準備階段,各項記錄、管理工作正在進行。在配方肥推廣上,成立了唐河縣肥料協會,充分發揮協會的橋樑作用,推廣“沃力”“飛行”“聯心”“鄂中,”“騰昇”牌配方肥面積82.95萬畝,推廣配方肥13450噸,超額完成今年的推廣任務;在技術宣傳方面,共發放施肥建議卡78700份,跟蹤技術服務78700戶。

(三)地力監測工作完成情況。

在全縣主要土壤型別和高產示範方內,共取化樣653個,測定有機質、鹼解氮、速效磷、速效鉀、PH值、水份、鉬、鋅等元素5234項次;建立長期定位監測點28個、為全縣土肥工作安排提供了科學依據。

總之,20xx年度,我縣的農學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技術棚架、新產品新成果應用不到位,工作進展不平衡等問題。這就要要求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創新,爭取為唐河農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 篇14

20xx年縣農業科教工作嚴格按照省、市、縣農業工作的總體部署,以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轉化能力,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為重心。積極發揮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開展農業科教各項工作,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現將我站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送“科技下鄉”,穩步推進

歷年來送“科技下鄉”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始終作為我縣農業科教工作的重點。為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今年我局派出22名技術人員與鄉鎮農技人員組成9個科技小分隊,採取“縣鄉”聯動,人員入戶,點面結合,以點帶面方式,把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小分隊採取技術講座、圖片展覽展示、發放技術資料、專家現場諮詢等形式,把農民最需要的科技資訊實用技術直接送到千家萬戶。全年共舉辦有機作物種植、病蟲害防治技術、測土配方施肥等各類培訓班52期,培訓農民5600餘人次,印發各類技術資料近25000餘份,同比增長10.2%;開展技術諮詢12餘次,為農民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206個。

二、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工作成效顯著

以專案為依託,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試驗示範推廣。一是做好了糧食高產建立工作。在鎮村、鎮的村建立了200畝連片核心示範區,重點推廣應用了“一增四推”技術,實行“多用一斤種,增收百斤糧”合理增加穗數,推廣輕型高產栽培,農業機械化,病蟲害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等綜合配套技術。二是開展了水稻新品種展示和試驗示範工作。重點對16個新品種進行展示,這些品種栽種適應性良好,有10個品種畝產達1200斤。通過糧食高產建立、種糧大戶工程、新品種展示等專案,示範帶動農戶開展生產,效果顯著。高產建立區早稻平均畝產492公斤,同比增產10公斤;中稻平均畝產716公斤,同比增產13公斤;二晚平均畝產528公斤,同比增產8公斤。

三、全面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任務

為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縣根據《省農業廳、財政廳20xx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方案》檔案精神要求,以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推動現代化發展為核心。按照“科教興農、人才強農、新型職業農民固農”的.戰略要求,堅持立足產業、政府主導、多方參與、注重實效的原則,全面啟動實施了20xx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一是成立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職責。二是堅持立足產業,確立培訓目標。三是堅持農民主體,界定培育物件。四是堅持原則,確定培訓機構及實訓基地。五是創新培訓機制,提升培訓質量。六是規範了資金分配。七是確定了補助標準。八是合理支出範圍。九是加強監督檢查,健全保障機制。全年完成新型農民培訓300人,其中貧困戶57人。

四、繼續推進基層農技體系改革建設工作

我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在機構設定、人員編制、經費保障等各方面都步入了正常軌道。一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把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改革與建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在明確了管理體制、人員編制經費籌措的基礎上,縣政府制定了《關於加強和改進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及其配套方案。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的人、財、物三權歸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垂直管理,徹底解決以前管人與管事相脫節的問題。鄉、鎮級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統一聘用、統一調配、統一考評。完善了縣、鄉、村三級服務網路,確保了人員到位,財政撥款到位、農技推廣服務到位。並將鄉鎮農技站建設納入對各鄉鎮的年度考核,我縣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五、加強實施基層農技推廣補助專案實施

基層農技推廣補助專案是鞏固落實基層農推體系建設改革成果,完善農技推廣執行機制的一個專案,是現代農業的科技助推專案,是農民增收的示範樣板專案。

20xx年我縣遴選科技示範戶300人,實行了縣、鄉二級農技員與科技示範戶一對一、一對多戶的對接科技服務,認定了三個示範基地,每個基地選派了中級以上職稱的農技人員各5名,20xx年選派了12名優秀基層農技員參加省農業院校培訓。

六、認真做好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聘用及有關科教材料的上報工作

抓好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聘用管理工作,職稱聘用是跨年度的工作,為了推進有關專業技術幹部政策落實,解決專業技術人員切實利益的問題,認真組織開展了農業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聘。20xx年送市通過評定中級農藝師3人、初級農藝師3人。根據工作部署每月及時向市農業局科教科報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進度月報,農技綜合站改革進度,送科技下鄉及有關材料報送工作。

七、20xx年工作打算

1、繼續抓好“科技下鄉”,開展技術諮詢,為農民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2、繼續向上級主管部門申報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300人。

3、抓好落實基層農技推廣專案申報的三個基地的服務工作。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 篇15

今年來,本人按照縣農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本人作為一名農技站科技指導員,牢固樹立服務宗旨,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緊緊圍繞“糧食增產、結構調優、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中心,在上級農業主管部門和技術指導單位的正確領導、指導下,在同事和科技示範戶的大力支援下,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組織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明顯,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現將半年來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積極參加業務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

開展科技入戶示範工程後,積極參加了縣農委組織的各期培訓學習,全面學習了棉花、小麥、玉米等有關知識,更新了知識,拓寬了視野,提高了業務素質,增強了指導示範戶的'服務能力。

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測土配方施肥是農業科技推廣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機制創新,為爭取社會各界對農業科技推廣的支援,使全社會特別是廣大農民更多地瞭解和積極參與農業科技推廣工程,採取廣播、電視、宣傳冊等多種形式宣傳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宣傳農業科技示範縣的政策,宣傳面向市場的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工作方面。

農業科技推廣在我縣以棉花、小麥、玉米種植業為主,科技示範戶理所當然的要有一定的種植水平,同時要有較強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能夠將先進的農業科技在周邊群眾中推廣開來。農業部在20xx年度測土配方施肥專案給於我縣,20xx年至20xx年我縣被測土配方施肥補貼續建縣,20xx年按照自治區土肥站簽訂測土配方施肥專案合同完成了3414試驗和肥效試驗各10個,20xx年9月在海樓鄉、紅旗鎮、英買力鎮等鄉鎮場棉花地取土樣800個、分析化驗10400項次。採集3414試驗植株樣175個,化驗525項次。通過試驗我站建立施肥體系2個,利用各鄉鎮巴扎天宣傳測土配方施肥和秸稈還田宣傳冊5000餘份、滿意調查表100份、同時我站又爭取秸稈還田專案,在託依堡鎮、海樓鄉等5個鄉鎮場做秸稈還田試驗5個。我站在9月地區、自治區順利完成測土配方施肥補貼專案和秸稈還田專案驗收,得到了上級部門領導肯定和認可。本人在各鄉鎮選擇10戶素質較高面積大作為科技示範戶。對10戶示範戶進行挨家挨戶走訪,詳細瞭解各農戶的基本情況,瞭解他們對農業生產技術的需求,摸清當地耕作制度,並登記示範戶的相關資訊,收集他們對農技推廣工作的各種意見、建議。同時做好宣傳工作,加強科技示範戶對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瞭解。要求每戶示範戶以大帶動周邊農戶,全面帶動各村民所有農戶學科學用科學。

四、加強農業生產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通過科技入戶示範工程,我所指導的示範戶和輻射帶動戶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摸清了各戶的基本情況、瞭解了各戶的需求後,精心設計了針對各戶的技術指導方案。全年來主要推廣應用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不但節約了成本,保護農田環境,為實現農業增產、增收相統一的目標打下基礎。

五、入戶指導方式靈活多樣

農業科技推廣的關鍵在於入戶,培訓指導,傳授技術,推廣各項農業新技術到田到戶。為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入戶指導技能和示範戶農民的科技素質。我根據技術指導方案和農民的需求,在農業生產關鍵環節(如備耕、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多發期等),到每個示範戶家中開展技術指導、培訓和資訊服務,與聯絡戶保持電話聯絡,確保技術和資訊服務通暢。在指導方式上採用入戶指導為主,同時通過科技之冬輔以集中培訓和現場交流會形式。及時發放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

總之,我將努力工作,加強實踐,積累經驗,嚴格要求自己,為發展我縣高產、優質、高效、生態農業作貢獻。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 篇16

一、重點農業技術推廣

20xx年20xx年推廣油菜高產建立、全膜覆蓋栽培技術、馬鈴薯脫毒種薯擴繁、農作物病蟲鼠害綜合防治、測土配方施肥等重點農業技術5項,累計投入資金985萬元。

1、油菜高產建立累計8萬畝,平均單產達到150公斤,投如資金150萬元。

2、全膜覆蓋馬鈴薯栽培技術累計2.4萬畝(每年0.4萬畝),馬鈴薯產量比常規種植畝均增產625公斤,增產率為33.6%。,投入資金288萬元(每年48萬元)。

3、馬鈴薯脫毒種薯擴繁累計2.2萬畝,馬鈴薯脫毒種薯比農戶常規品種畝均增產332.1公斤,增產率為20xx.4%;投入資金220xx萬元。

4、20xx-20xx年農作物病蟲鼠害綜合防治面積達25萬畝,其中:農田滅鼠防治面積累計達20xx萬畝,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5萬畝。平均防治效果81.2%以上。累計投入資金192萬元。

5、每年實施測土配方施肥44.3萬畝,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戶率達到93%。畝增產糧食15公斤,秸稈24公斤,年增總產值690多萬元。累計投入資金135萬元。

二、社會服務體系建設

1、每年組織縣鄉兩級專業技術人員,深入鄉鎮舉辦農民科技培訓班15期以上,培訓農民1000多人次;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指導培訓3000多人次;接受上門諮詢、電話詢問等進行技術指導500多人次。

2、20xx年成立青海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門源分校,至今培訓農牧民6550人次,其中:有220xx人獲得新型職業農牧民初級專業技術職稱。20xx年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頒佈實施了《門源縣新型職業農牧民資格認定管理暫行辦法(試行)》和《門源縣新型職業農牧民扶持獎勵暫行辦法》。投入培訓資金319萬元。

3、20xx門源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改建實驗室460平方米,配備檢測儀器裝置48臺(套),監測工作正式啟動,年檢測樣品能力可達4000份以上。

4、門源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加強全縣“三品一標”的建設和管理。20xx年3月門源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和門源縣種子管理站分別取得了“門源小油菜籽”、“門源青稞”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證書,20xx16年5月門源縣綠色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美源”小菜籽油認證為綠色食品。

5、依託門源縣基層農技推廣補助專案,每年選派100名農牧業專業技術人員,遴選農牧業科技示範戶1000戶,通過“專家+農牧業技術人員+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推進農牧業科技進村入戶,提高技術到位率。每年投入資金100萬元。

三、新技術、新品種引進

1、引進甜脆豆、藍莓、樹莓、食用菌、珍珠油杏、黑青稞等特色作物新品種10個、新技術6項。

四、基礎專案建設

1、20xx年實施了門源縣遊牧民定居工程青稞基地建設專案,投資120xx0萬元,建設青稞基地1.6萬畝,建成農機具、種子庫房700平方米,整治土地1.6萬畝,修建田間道路1.4萬平方米,建成青稞基地2萬畝,購置農機具56臺套,推廣測土配方施肥2萬畝,推廣青稞優良品種2萬畝。

2、20xx年實施了門源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案,投資達到2550萬元。累計建成田間道路17.2公里,農田灌溉水渠21.67公里覆蓋浩門、北山、泉口三個鄉鎮的8個村的1.7萬畝農田;建成農田林網34公里,植樹1.14萬棵,購置農機具40臺套。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 篇17

一年來,我中心始終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總體目標,以建設現代化農業強縣為契機,以深化種植業結構調整為方向,以推廣農業實用技術為工作重點,整合農業技術推廣與應用,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範,切實做好各種農作物病蟲測報,重大病蟲的監測與防控,以及水產養殖的檢疫工作,確保我縣農業生產持續健康發展。現將今年的工作彙報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強化科技培訓,促進科技興農

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業效益、提升農民素質,今年以來繼續強化對農民實用技術的培訓,我中心結合“新型農民及農技人員培訓專案”、“x縣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專案”、“x縣20xx年度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科技培訓專案”和“廣東省扶貧培訓惠州基地農村殘疾人農業科技培訓專案”等專案的實施,深入各鎮、村及農業示範基地舉辦各類培訓班。今年共組織了100多場的農業科技培訓,培訓學員6000多人次,發放各種科技宣傳資料20xx0多份。培訓內容包括蔬菜、水稻、花生、甜玉米等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

例如我們結合龍華鎮、柏塘鎮、麻陂鎮專案區農業發展現狀,在認真瞭解農民需求的基礎上,制定了科學合理的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計劃。科技推廣計劃圍繞農業綜合開發區植保統防統治示範區建設,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為主,結合水稻三控栽培技術、蔬菜高產栽培技術、甜玉米標準化栽培技術的培訓推廣,完成相關技術培訓10期,培訓500人次,培訓技術骨幹100人。發放肥料、種子、農藥等物資,發放《x縣農業綜合開發培訓教材》、《x縣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x縣農業生產實用技術》等技術資料20xx本,栽培技術及宣傳單張5000多份,為各專案的順利完成提供必要保證,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的科技種植水平。

(二)積極引進新品種,配套新技術,做好良種良法的試驗、示範推廣工作,加快農業農村發展的步伐

1、加大良種引進力度,做好宣傳示範工作。今春伊始,積極與x縣農盛種業有限公司進行溝通合作,引進一批優良的水稻、甜玉米和花生新品種分別在我縣的麻陂、楊村、觀音閣、公莊、橫河、柏塘、長寧、龍華等鎮設點進行試驗、示範種植。主要有水稻新品種:華航31、萬金優20xx、恆豐優387、恆豐優386、五山絲苗、七佛佔、廣秈粘3號、Y兩優、粵農絲苗、博I優273和合豐佔;甜玉米新品種:新美甜、廣甜2號和藥品糯;花生新品種:粵油45、汕油65、汕油188、汕油199、汕油52和仲愷花10號等。並規範上述新品種資料,向廣大農民朋友進行推介。

2、落實良法推廣,為良種推廣提供技術支援。落實水稻“三控”栽培技術的培訓、宣傳工作。據統計,今年開展水稻“三控”栽培技術培訓8期,培訓1000多人次,發放各種實用栽培技術資料2500多份,接受技術諮詢300多人次。指導各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做好水稻“三控”栽培技術示範基地的建設工作,加快該項技術的的推廣進度。重點在觀音閣鎮、公莊鎮、泰美建立連片水稻“三控”栽培技術示範種植基地,面積合共3000畝。在柏塘鎮高橋村和黃埔村舉行了甜玉米(新美夏珍、先甜5號)專用除草地膜良種栽培技術現場觀摩會,著重對此項技術進行了試驗推廣,為甜玉米種植提供了很好的示範效果。良種良法的'覆蓋推廣,為繼續促進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加快農業農村發展,建設農業強縣具有深遠意義。

(三)著力推進沃土工程的實施,提升耕地質量,保證農民節本增收

1、著力推進沃土工程的實施,開展有機肥的試驗示範推廣

聯合x縣廣大甜玉米專業合作社,在楊村鎮安排開展了甜玉米增施有機肥和實施秸稈還田措施的試驗示範,連續兩造直接將甜玉米秸稈通過機器切斷碎腐還田,全年推廣面積達2萬多畝,促使土壤的各種有效養分得到均衡的提高。通過抓沃土工程的實施,全年引導農民增施各種農家肥和商品有機肥6萬噸,施用面積141萬畝,其中積集施用農家肥達4.2萬噸,施用面積93萬畝,施用商品有機肥1.8萬噸,施用面積48萬畝,另外推廣稻草覆蓋和各類秸稈還田15萬畝。在專案區大面積推廣作物秸稈還田技術,不僅可以減少秸稈焚燒對環境的影響,同時還可以增加耕地的地力,改善土壤結構,減少化學肥料的投入使用,提高了土壤健康素質以及農產品的安全係數,對農業生產有一定的節本增收的同時還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2、大力推進測土配方施肥試驗示範推廣工作

(1)按照“縣有萬畝示範區、鎮有千畝示範片、村有百畝示範點”的要求,在全縣範圍內,建設測土配方施肥示範區、片18個,示範面積達 3.6萬畝。其中縣級萬畝水稻高產示範區2個(分設在楊村鎮、泰美鎮),建設16個面積各1000畝高產建立示範片,各鎮、辦事處和羅浮山2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 篇18

近十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科學技術月新日異的發展以及知識經濟的興起,使農業科技工作處於一個需要創新才有可能持續發展的時代。面對嚴峻的形勢,州市級農業科技推广部門究竟依靠什麼來實現科技推廣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這是一個必須深入探索和實踐的問題。為了實現彝州農業科技推廣事業的持續發展,我中心結合自身的實際,深化內部改革,創新推廣思路,探索走出了一條依靠體制創新,強化科研基礎,重視成果保護,加大開發力度,增強自身實力的發展模式。回顧幾年來的探索和實踐,我們取得了如下六點經驗和體會。

一、提高認識是前提

我中心的農業科研工作始於1962年,42年來,一批批農業科技工作者前赴後繼,緊緊圍繞全州農業經濟建設的總體部署,針對農業發展對農業科技的需求實際,有的放矢地開展農業科研、推廣工作,成功選育推廣了經省州審定合格的48個糧作新品種及其配套高產栽培技術,為全州農業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到目前為止,科研工作先後獲得了166項農業科技成果獎(其中國家級獎2項;省部級獎48項,地廳級獎116項)。

儘管優良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和科技推廣工作不斷取得了新的進展,但是,由於農業科技工作本身的艱鉅性和環境的複雜性,"九五"以前,我州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沒有成立州級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縣鄉農業科技推廣結構鬆散,缺乏必要的集中協調和業務指導。其次,農業科技推廣能力較弱,農業科研和推廣割裂現象明顯,農業技術創新流程不能相互銜接,利益關係不明,農業科技的體制和機制都不能很好適應農業創新的需要,造成了我州取得的科研成果"州內研究、州外推廣"、"牆內開花、牆外飄香"的情況,構建適宜於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科研推廣體制勢在必行。

"九五"以來,針對以上問題,為了進一步發揮農業科研和推廣優勢,促進彝州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楚雄州農科所積極向州委、州人民政府爭取,於1998年4月經州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楚雄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在州農科所內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開展農業科研和農技推廣工作,初步搭建了科研、推廣、開發一體化發展的雛形,為目前形成的強化科研基礎,重視成果保護,加大開發力度,增強自身實力的發展局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強化科研是基礎

近幾年來,圍繞科研、推廣、開發一體化發展的思路,我們在科研方面強化了以下工作。一是結合市場需求,搞好選題立項,有的放矢地開展選題立項和研究,提高科研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近幾年來,我中心所有的農業科研專案必須圍繞農業經濟的發展形勢和市場需求狀況來選題立項。具體情況為:以優質種源為基礎,面向市場和農業經濟建設的需要,重點研究優質"楚粳"水稻新品種和糯性好、食味佳的"楚單"系列雜交玉米品種,著力推進長莢大粒蠶豆新品種的選育,並根據市場需要,加強高蛋白、高溼麵筋小麥新品種的選育和推廣,使新品種的選育上檔次、創優質,推動全州糧食生產向優質化方向轉變。開展適用綜合栽培技術及特種蔬菜、果樹苗的引種與繁育研究,開發新肥種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增強科研推廣後勁。二是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援下,先後五次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1994年,由國家農業部立項投資,在我所青龍橋基地建成了省內第一個水稻原原種擴繁基地。1998年,省計委和省農業廳立項投資,在我所基地內建設高原粳稻原種擴繁基地。1999年,農業部將我所列為全國重點扶持的十五所科研院所之一,給予立項投資,對我所高原粳稻新品種選育試驗示範儀器裝置進行更新。20xx年,省政府投資建設組培中心。20xx年,國家計委、農業部投資建設高原粳稻良種繁育基地。以上專案的投資建設,使我所的農業科學研究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為穩定提高科研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是培養科技人才,提高隊伍素質。作為科學技術的載體和科技成果的創造者,科技人才是新生產力的開拓者,是科研工作成敗的關鍵。為此,我們深入調查了現有學術帶頭人中年齡結構存在的問題,分析中青年科技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根據需要加強對中青年人才的培養,改善中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客觀環境,同時在繼續發揮老年專家作用的同時,委年輕人以重任,努力提供參與國內外科學研究與學術交流的機會,從而建設一支思想穩定、結構合理、素質較好的科技隊伍,為提高科研水平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近幾年來,以優質為前提的科研工作己初見成效。如"楚粳香1號"、"楚粳22號"、"楚粳23號"、"楚粳24號"、"楚粳25號"、"楚粳26號"、"楚粳27號"、"楚恢7號"、"楚恢12號"、"楚恢13號"、"楚粳優1號"、"楚粳優2號"、"楚紫優1號"以及引進的"雲恢290"、"紅優1號"等優質稻品種。"楚粳香1號"經農業部優質農產品監督中心分析測定,各項理化指標均達到了優質米標準;"楚粳24號"在雲南省農業廳、雲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雲南省糧食局聯合組織的第三屆優質稻品種評審會上,被評為優質稻品種;優質小麥新品種"繁19"、"96鑑-4"的育成推廣,填補了長期缺乏優質小麥新品種的空白;玉米"大白單1號"、"楚白單4號"等新品種的育成推廣,解決了鮮食玉米的需求,提高了全州的玉米生產水平;土肥等其它科技措施的研究推廣,有力推動了全州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

三、抓好推廣是關鍵

近幾年來,我們立足於科研工作的優勢,在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中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爭取政府重視,加強體系建設。針對科技成果轉化推廣中體制不順、渠道不暢的"瓶勁"問題,理順了州、縣、鄉、村四級農技推廣體系,從體制上保障了科技成果的及時轉化。二是與企業聯合,開發科技成果。在每年的小春生產中,與州麵粉廠合作,在我州小麥生產重點鄉鎮推廣種植"96鑑-4"等優質小麥新品種,由州麵粉廠按既定訂單收購,使糧食加工企業在獲得優質原料的同時促進了農民增收。在大春生產中,結合優質米基地建設的實際,與優質米加工企業合作,大力推廣"楚粳香1號"、"雲恢290"等優質稻品種。其中"楚粳香1號"優質米每千克比普通米市場價高0.50元,"雲恢290"優質米每千克比普通米市場價高1.80元,農民種植優質稻增收的效果十分明顯。三是加強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彝州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在廣大農村中,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較低,科技興農意識不強,科技應用水平較差。貧窮落後的縣鄉與經濟相對發達的縣市在自然條件、科技基礎和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差異,使科技推廣普及層次較多且量大而面廣,增大了科技推廣的難度。針對這一客觀實際,我們加強了農村科技培訓,指導和支援各級農業科研推广部門舉辦各類農業科技培訓班,召開科研成果示範推廣現場會,建立農業科技諮詢服務熱線,在鄉鎮集日宣傳科技成果,讓廣大農民對先進科技成果有較全面的認識和了解,提高農民的科技意識,使廣大農民能自覺地接受和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農業經濟的發展。四是認真抓好全州常規農業技術的推廣。通過州縣鄉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逐年得到了加強。全州每年平均完成水稻旱育秧12806畝,其中塑盤簡化育秧3307畝,共移栽大田38.418萬畝;推廣壯秧劑27噸,秧田應用1120畝,移栽大田16800畝;推廣水稻拋秧31101畝;推廣擺秧23282畝;完成水稻雙龍出海條栽88.036萬畝;推廣優質稻62.01萬畝,其中特優稻21.95萬畝;推廣玉米育苗移栽15.355萬畝;推廣旱作立體間套種16.807萬畝;實施地膜玉米13.013萬畝;推廣"沃土工程"示範樣板103490畝,輻射帶動837470畝;推廣平衡施肥技術1594808畝,推廣作物專用肥618553畝,推廣中微肥805898畝,推廣種植綠肥218199畝,秸稈還田519458畝。

四、成果開發是重點

儘管優良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和科技推廣工作不斷取得了新的進展,但是,由於傳統科技成果轉化體制的延續和涉農部門利益機制的約束,科技成果轉化體制不順,渠道不暢,科研推广部門難以將新品種和新技術等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難以在種子開發等科技成果的轉化中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綜合實力提高緩慢。針對上述問題,為了增強科研成果開發的自主性,使科研成果的開發為農業科技事業的持續發展帶來新的活力,我所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中依據《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種子法》、《專利法》的有關規定,於199年申請,200年農業部授權保護了5個農作物新品種,擁有獨立的新品種權。其中,水稻新品種為楚粳23號、楚粳香1號、楚粳24號,玉米新品種為楚白單4號和楚單7號,20xx年前獲新品種權保護的數量佔全省總數的50,居全省農業科研院所之首。20xx年已申報四個品種(其中水稻3個,玉米1個,水稻品種為楚粳26號、27號、楚恢7號,玉米品種為楚單8號)。20xx年,擬訂申請保護2個水稻新品種(楚恢12號和13號)。

通過申請新品種權的保護,為獨立自主和高效地開發科研成果,增強自身實力打開了新的局面,品種權對育種的反哺作用已初現端倪。第一,擁有獨立的品種權後,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開發經營獲得品種權的新品種,充分保護了我所經過多年的艱苦探索而取得的科技成果。第二,有效改變了部份推广部門長期以來忽視智慧財產權,無償開發經營的'狀況,規範了擁有品種權新品種的開發。第三,在開發經營中,我所把開發擁有品種權的新品種作為帶動科研成果轉化,加大科技開發力度的突破口,依法委託縣鄉農技推广部門及州內外個體戶經營"雄豐"牌種子,走出了一條育繁推結合的科研成果轉化模式,即保護新品種權,發揮自身優勢,加快成果轉化,開展經營服務,提高整體實力的發展之路。與此同時,以明確"責、權、利"的方式,與州內外開發商廣泛合作,加大開發力度,極大地提高了新品種的開發效益。20xx年以來,己有3家州外的種子部門、6家州內的種子部門簽定了開發協議,帶動我所科技成果的轉化年平均利潤突破了100萬元。已授權品種在州內外的推廣面積逐年上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日趨顯現。

雖然我所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已初見成效,但省內外"中海拔"稻區在楚粳系列水稻優良品種的推廣中,授權品種被侵權的現象廣泛存在。為此,我們在維權工作中重點強化了以下方面。一是對授權品種被侵權的情況作了深入調查,並向省農業廳和州農業局作了彙報,得到了上級農業主管部門的指導和支援。二是針對州內市場存在的侵權行為,邀請有關方面的領導和專家,就"植物新品種保護和開發利用"進行座談,並就進一步強化授權品種的開發和利用,形成了共識。經協商決定,在20xx年以後授權品種的開發利用中,開發單位必須向提供品種的單位支付一定的使用費,開發每千克種子支付0.07元,並逐步統一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三是針對州外市場存在的侵權行為,在省農業廳科教處的指導下開展了維權工作,目前已初見成效。部份種子企業及科技推广部門已前來協商合作開發授權品種有關事宜。四是每年的4月26日,在世界智慧財產權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廣大群眾對新品種保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五是在維護授權品種權益的同時,主動與省內外科研院所加強合作,尊重他人的智慧財產權,依法積極生產經營推廣應用授權的品種,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五、科學管理是保障

為使科學研究、成果轉化、技術推廣及其它各項工作有序、規範、高效地進行,我所在市場經濟發展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針對全所各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職工中廣泛開展"管理出科研成果,管理出經濟效益"方面的教育,使全體科技管理者和科技人員充分認識到加強科學管理的重要性,樹立全面、系統、綜合的農業科技管理新觀念。與此同時,在涉及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人才培養、經濟核算、財務管理、物資管理、考勤管理、履職考核、利益分配等各項工作中,結合事業單位的改革,制定了切合實際的管理辦法,充分利用管理的槓桿作用調動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了向管理要科研成果,要經濟效益的規範化管理新局面。通過推行科學管理,推動了我中心科研工作持續發展,技術推廣穩步推進,成果轉化明顯加強,經濟效益逐年提高,各項工作井然有序,為加快科技創新,推進科技興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六、全面發展是目的

隨著科研推廣及科技成果轉化成效的逐步顯現,科研成果轉化效益的穩步提高,為進一步加強科研和技術推廣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與此同時,科研推廣基礎設施逐年完善,逐步改善了科技人員的生活和工作條件,調動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初步形成了科學研究、科技推廣、成果保護和開發轉化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良好發展局面。

儘管科研推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要適應市場經濟體制下激烈的競爭形勢,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仍有較大的差距,在今後的科研、推廣、開發一體化程序中必須著力加強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力爭申請保護的科研成果具有較強的先進性和較大的開發潛力。二是進一步加強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確保先進的農業科技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三是以誠實守信、友好合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與省內外、地州市科研院所和農技推广部門之間進行多渠道、深層次、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與廣大客戶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係,促進各項授權科研成果的及時轉化,開創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的新局面。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 篇19

一年來,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在省、州業務部門的指導下,在市農業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及中央一號檔案精神,圍繞農業中心工作,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優勢,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我站廣泛開展試驗、示範、推廣及專案等工作,均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20__年度工作總結如下:

一、推廣普及農業實用技術

為順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一年來,我站幹部職工,立足本職,開拓進取,務實創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技推廣工作全域性,緊緊圍繞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業發展目標,不斷強化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性職能,積極推進農技推廣執行機制,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推廣能力和服務能力,促進了農技推廣工作健康、持續、穩定發展。主要是: 因地制宜大力推廣優質高產蔬菜新品種;示範推廣高效棚膜蔬菜技術;推廣優質無公害蔬菜生產新技術;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積極探索提高耕地質量和培肥地力的有效技術途徑,切實加強耕地地力狀況評價工作,為高標準糧田建設、中低產田改造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特別是在優質、高產、高效黃瓜新品種開發以及推廣工作中取得明顯效果。在優先選育兩個黃瓜新品種的基礎上,深入農戶,選擇責任性強、有一定生產經驗的塑料大棚農戶3家,在4棟大棚(共計4000平方米)內進行新品種試驗、示範,推廣工作。結果表明,上述兩個品種打破常規品種適應性差、抗逆性弱的特點,首先在品質上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價格比常規品種高0.20~0.50元,當年增收10﹪以上,得到蔬菜種植戶的認可;另一方面我們選擇了適合當地的五優稻三號以及吉粳81良種和寬1.2m、厚0.005mm的黑色單層簡式超微膜。結果表明,水稻地膜覆蓋栽培的有效分蘗比常規水稻栽培有明顯的增加,特別是像今年前期低溫條件以及後期刮颱風的條件下也沒有發生倒伏而正常生長,而且在一定範圍之內越栽培希植,產量提高也越顯著。說明,水稻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是提高我市山區和低產田水稻產量的有效途徑,但由於前期準備工作的繁瑣以及人工覆膜移栽、後期清理廢膜等生產費用角度來說,很多農戶很難接受,阻礙了此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所以找出投入少,見效快的水稻地膜覆蓋栽培模式是此技術大面積推廣應用的有效途徑;協助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完成《大豆壟上雙行高產栽培技術推廣》以及《抗冷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推廣》兩項專案推廣應用,已初步落實到位,達到預期效果。

二、加強測土配方施肥工作

20__年測土配方施肥專案鞏固提高,加大覆蓋面,共完成土樣採集1100個,並全部GPS定位。完成土壤化驗1100個土樣的土壤鹼解氮、有機磷、速效鉀、有機質、PH值和鐵、錳、銅、鋅、酸鹼度等九個項。為了保證資料的準確性,技術人員通過不斷地摸索和經常向專家請教,確定採用常規方法進行化驗分析,共8000項次,併發放配方施肥建議卡1000份;採集化驗植物樣品50個;完成田間試驗53個,歸檔總結材料20份;完成對1600個農戶施肥資訊反饋,並對5個土壤養分長期定位監測;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23萬畝,覆蓋全市45個行政村。其中示範面積 0.9萬畝,配方肥使用面積10.23萬畝;共舉辦測土配方施肥培訓班 35 期,發放技術資料16700 份,累計培訓農民3300人次,培訓技術骨幹400人次。測土配方施肥專案區玉米實現平均單產561.9公斤,比習慣施肥區玉米單產502公斤增產59.9公斤,增產11.9%;完成了《市耕地地力評價報告》,通過國家農業部的驗收。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落實,不僅減少氮肥的施用量,降低農業面源汙染,而且減輕病蟲危害,減少農藥施用量,提高作物品質,保證了農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三、開展糧油高產建立活動

為了開展好糧油高產建立活動,為輻射帶動全市玉米、水稻、大豆種植戶,今年我站在全市2個鎮、9個村,涉及農戶348戶,開展糧油高產建立活動。其中,依蘭鎮玉米萬畝高產建立示範田(20__吉玉米301)落實面積11,400畝,臺巖村等涉及2個村、農戶為105戶;朝陽川鎮水稻萬畝高產建立示範田(20__吉水稻259)落實面積12,000畝,橫道村等涉及3個村、127農戶;依蘭鎮大豆萬畝高產建立示範田(20__吉大豆013)落實面積10,950畝,古城村等涉及4個村、116農戶。在落實上各負其責,形成了市、鎮、村三級聯動,示範區農戶合力建立的良好格局。

一是落實玉米、水稻、大豆高產建立面積和農戶。

二是制定高產建立目標。萬畝示範田建立目標:玉米畝產800公斤、水稻700公斤、大豆200公斤以上,力爭示範片單產水平比上年提高2%以上。具體目標為玉米畝產411公斤/畝(比去年增產10%);水稻畝產462公斤/畝(比去年增產10%);大豆畝產135公斤/畝(比去年增產10%)。

三是科學選擇確定高產示範田建設地點。根據多年經驗,按照以下原則選擇確定高產示範田建設地點:農田基礎條件好,農民科學技術意識強,生產積極性高;具有較強的區域代表性,技術輻射帶動面積廣;農業技術推廣力量強,在農民中有威信;區域內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育狀況良好,種植品種相對集中,單一作物種植相對集中連片。

四、加強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建設及執行管理

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建成了檢驗檢測綜合樓及配套用房1350平方米,且購置了相應的儀器裝置。在專案實施過程中,為節約資金,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通過各方努力,與國土、設計、建設、人防、消防、氣象等專案建設主管部門溝通協商,盡最大努力減免了部分專案辦理費用。延吉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與延吉市農業行政執法大隊已於20__年10月搬進實驗樓辦公。

為充分發揮我市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和基礎設施的作用,確保實現長效執行機制,建立健全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和快速反應機制,做到準確監測,及時預報,快速反應,科學防控。我們將形成市、鄉、村三級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突發事件應急體系。根據不同作物、不同病蟲種類及其發生規律,進行定點系統性調查及大田普查並隨時將病蟲發展動態傳遞到省、市區域站,實現了資訊傳遞的.網路化、視覺化,提高了資訊傳遞速度,擴大了資訊釋出範圍,提高了宣傳效果。

科技培訓工作

今年我站共舉辦培訓班39次,其中巡迴講課26次,培訓鎮、村幹部210人次,重點培訓了560個科技示範農戶,接受培訓的農民累計8970餘人次。通過傳媒手段形式宣傳農業新技術共11期,專欄20多期,發放科技培訓資料22200多份。加大力度實施了“農業科技入戶春季行動”、“測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動”。

六、積極開展植物檢疫工作

1)按照“農業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全國植物檢疫宣傳活動的通知”要求,我站及時地開展了植物檢疫宣傳週活動,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宣傳植物檢疫法律法規,普及疫情的防控知識,增進社會各界和廣大公眾對植物檢疫工作的瞭解與支援,推進檢疫執法監管和疫情阻截防控等重點工作。

2)對農業重大病蟲害疫情情況做了全面調查,派專人每週調查一次,及時上報疫情發生情況,每週一上報。對全國性農作物重大檢疫性有害生物如稻水象甲、蝗蟲、美國白蛾、蘋果蠹蛾等疫情進行監測防控,每個鎮都安排了疫情調查員,對疫情的發生情況及時上報。

農業技術推廣見習期工作總結 篇20

一、創新農民培訓形式,提高科技傳導能力

為了有效提升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發家致富能力,滿足他們農業生產中對技術的需要,切實把農業實用技術傳授到農民手中,在培訓形式上要不拘一格,對此我做了積極的探索,在培訓時間、講演方法、培訓內容、參訓人員組成諸因數中尋求科技示範戶和新型農民喜歡的培訓方式,迎合他們的需求,滿足他們的願望,進行了集中講演培訓、小組研討培訓、技術疑難點專題培訓、田間地頭現場培訓等多種培訓方式的實踐,掌握了一些不同培訓方式的方法和規律。涉及到在鄉鎮組織培訓6次,分散個別培訓12次。在今春小麥促苗轉化“百日會戰”中,對苗情較差曹莊、北孫莊等村,進行現場培訓,對出現弱苗、差苗等情況幫助分析原因,提出促苗轉化技術建議,尤其是北孫莊村民對小麥品種極力抱怨的情況下,利用培訓機會,通過耐心說教,鼓勵農民不拋棄管理,鼓足戰勝困難的信心,幫助他們積極採取撲救措施,苗情很快出現了轉機,從而使小麥取得較好收成。

二、熱心服務,搞好技術資訊傳遞交流

為了做好培訓結束後的後續服務和資訊傳遞,在上門服務和示範戶當面交流的基礎上,並留下自己的手機號碼,方便了科技示範戶的交往和聯絡,為他們解決生產疑難問題提供了方便。東五村郝建良是個科技迷,他經常給我打電話諮詢生產技術問題,通過電話指導,他家莊稼長勢及收成勝人一籌,成了鄉親鄰里學習的榜樣。在“百日會戰”和“一噴三防”工作中,我還利用手機簡訊,病蟲情報、留紙條等方法傳遞農技資訊和病蟲害防治資訊,既縮短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減少很多費用及開支,簡便易行。

三、抓住農時,積極指導農民

我是從事植保工作的,病蟲害的測報和防治是我工作的主要內容,在小麥病蟲害中,小麥吸漿蟲、蚜蟲、病、赤黴病等在我縣發生較重,為了發輝這方面的一技之長,在指導小麥吸漿蟲的防治工作中,經常到科技示範戶麥田檢視蟲情動態變化,為科技示範戶取土調查小麥吸漿蟲的基數。尤其是在5月上旬小麥吸漿蟲成蟲期,在一些鄉村不熟悉蟲態狀況並對防治吸漿蟲感到茫然的情況下,我多次到東五、西王莊、東廠等村麥田進行調查指導,發放技術材料,使科技示範戶和輻射戶從中收益,實現了從盲目被動到主動防治的思想轉變,控制住了小麥吸漿蟲的危害,降低了農民損失。5月下旬在後屯村麥田,出現白穗現象,我們及時趕到田間檢視,主要是由於小麥全蝕病發生較重引起的,在診斷清楚病害後及時給予了預防建議,周圍過往好多群眾圍過來進行諮詢,通過耐心解答,了他們的困惑。

四、走近農民,深入專案,提升自己

在參與農技推廣示範縣專案的實施及技術指導中,我的培訓指導工作,不但提升了科技示範戶的科技能力及素質,技術指導的過程也是我長知識、強業務、提高能力的過程。走近農民與其交往互動對自己是一種錘鍊;異地接受培訓,提高了業務素質和技術推廣能力;傳播技術向科技示範戶下行培訓,在眾人面前錘鍊了演講能力;繁忙的基層指導工作,增強了溝通互動能力;實際工作的需要,增長了“一專多能”和“一職多兼"的能力;工作的開展離不開上下級的協同一致,提高自己合作共事能力。專案建設,鍛鍊了自己,提升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