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留守兒童工作總結4篇大綱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3.13W
本文目錄2017留守兒童工作總結學校(國小 中學)留守兒童工作總結留守兒童工作總結學校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留守兒童”是新時代特有的社會現象,是我國農村經濟體制變革的產物。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我國現代化程序的不斷加快,農村勞動力開始大規模地向城市轉移。由於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他們只能將孩子留在了農村,並託付給其他人代為照看,於是,一個新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由此誕生了。據初步統計,全國約有1.2億農民工,他們的子女在義務教育年齡段的約有XX多萬留在家鄉,而且這個數每年都在增長。這些留守兒童由於缺乏家長的正常管教和親情關愛,由於“代管人”的監護不力和關愛失策,使留守兒童在接受教育方面較其他兒童出現明顯不足和滯後,導致了留守兒童在生活學業、人格品行、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偏差和問題,有的甚至嚴重扭曲。部分甚至成為了讓人難以置信的一系列“惡性事件”的主謀者或被害人。這就是近年來進入人們關注點的“留守兒童問題”。為此,留守兒童的教育已被一些學校和社會團體廣泛關注。許多地區、學校已致力於留守兒童教育的研究和實驗。

留守兒童工作總結4篇大綱

我校切時代脈搏,持守教育責任,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恪守以人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把“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研究作為學校課題研究的重要內容,並主動承擔我縣留守兒童教育試點任務。兩年來,在香港郭氏基金會的關心支援下,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關懷下,在縣教育局的具體領導指導下,我校正式起動“關愛留守兒童教育專案實施方案”。我校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原則,以“關愛留守兒童,促進教育均衡”為主題,以“建立環境,心理情感,習慣養成,實踐體驗,家校溝通,結對幫扶”“六項內容”為重點,堅持內涵發展,拓寬思路創新形式 真情關愛 求真務實,全面實施留守兒童教育專案實施方案,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工作與做法

(一)以教育均衡的高度提升工作意識

我們認為,“留守兒童問題”是一種關乎教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問題。教育是社會之本,和諧成就偉業。關注弱勢群體,促進教育公平已成為當今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主題。我們學校從本質上探究“留守兒童問題”的源頭活水,致力於“留守兒童問題”干預對策及教育實踐模式的研究,切實關愛留守兒童,促進健康全面成長,推進教育均衡,實現公平和諧。我們就是基於這種認識的高度開展工作的。

(二)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做好前期工作。

1、加強領導,強化責任。我們十分重視此項工作,專門成立了“留守兒童”教育專案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副校長和工會主席任副組長,16個班主任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工會主席彭世順同志為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抓專案的實施工作。

2、澄清底子,建立檔案。為了加強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克服盲目性,我校對全校175留守兒童進行了全面的摸底瞭解。即:留守兒童自身的資訊:姓名、性別、年齡、班級、家庭住址、學習表現、個人獎懲、愛好特長等。家庭資訊:父母姓名、年齡、職業、務工地、年收入、聯絡電話、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等。監護人資訊:姓名、稱謂、職業、年齡、文化程度、家庭住址、主要經濟來源等。

3、精心設計,形成方案。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通過查閱多種相關研究資料,學校領導小組多次會議研究討論,縣教育局和香港郭氏基金會專案主管領導指導,我校形成了“關愛留守兒童教育實驗專案實施方案”。

4、新建“兩室”,完善制度。在香港嘉裡集團郭氏基金會的大力支助下,為了促使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豐富留守兒童的課餘生活,增進留守兒童與外出打工家長的親情交流,我們新建了留守兒童關愛室和檔案室。關愛室裡配有電腦、電話、電視機、音箱裝置、沙發、飲水機、圖書櫃、檔案櫃、圖書、檔案盒。還有供留守兒童娛樂的象棋、圍棋、軍棋、跳子棋、五子棋、積木、魔方、跳繩、羽毛球、乒乓球等。為了確保留守兒童教育專案方案的順利實施,我們制定了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制度、學業管理制度、輔導管理制度、生活安全管理制度、關愛室管理制度、檔案室管理制度、家庭聯絡制度等。

(三)以“六重要”為主線,抓好系列活動。

1、搭建重要平臺——“關愛室”,建立兒童快樂家園。

20xx年秋,我們向留守兒童開放了關愛室。我們把每天中午和放學後定為開放時間,每週一、三、五放學後定為親情交流時間。每週確定一名行政值周領導具體負責開放管理工作。組織學生有序、安全的活動;對學生活動進行登記;組織學生打掃衛生;維護安全,指導學生寫活動隨筆。每天中午和放學後,小小的關愛室擠滿了學生。有的看書,有的下棋,有的玩模型,有的唱歌,還有的打電話,玩電腦等。有時老師給他們講講故事,帶他們唱唱歌,給他們講講如何寫作文……孩子們在這裡增長了知識,找到了寄託,生命得到釋放,個性得到滋潤,這裡真正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和家園。

2、確立重要專題——心理情感,舉辦講座慰問活動。

一是抓調研、講座。在近兩年的時間裡,我校先後3次對留守兒童進行調研,六次特地邀請了湖南吉首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群英老師為主講,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禮儀教育、感恩教育等教育專題講座。

另外,我們也多次舉行由本校老師擔任主講的法制法規、前途理想、尊榮拒恥等專題講座活動。

二是抓節日慰問。為了慰藉留守兒童的孤獨和寂寞,我們注重節日慰問工作。兩年來,我們在中秋佳節,春節,端午節,兒童節對留守兒童均進行了節日慰問。中秋節,我們給學生送一份月餅,春節,我們給學生送一套生活用品,端午節,我們給學生送一把小傘,兒童節,我們給學生送一套文具。禮品雖小,但愛心融融,贏得學生、家長及社會的好評和感激。

3、 依託重要載體——社會活動,強化兒童實踐體驗。

教育是社會的產物,教育最終為社會服務。讓學生深入社會,瞭解社會,學習“社會”,走教育 “三結合”之路,應是學校教育發展的致力方向。為此,我們組織學生四次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一是20xx年12月4日組織留守住宿生參觀了保靖縣含鬆陶瓷廠。在這裡,留守兒童通過聽取專題講座、車間參觀、動手模擬。有的把泥漿倒進石膏模型內;有的用小刀修正瓶口,修呸、洗呸;有的給紫砂瓶上釉、上色、洗色;有的把紫砂瓶送到烘乾房去烘乾……頓時,整個車間了出現了勞動競賽的場面。這次活動使孩子們感受到了遠在他鄉打工的父母爭錢的不易。同時也體驗到了科學的先進、體驗到了工人的偉大。從而更加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孝敬父母,報效祖國的情懷。二是20xx年4月9日,組織留守兒童 舉行了“飲水溯源,感恩父母”經商體驗社會實踐活動。學校先預支給每個學生10元本錢,組織他們自由購物,自由推銷,所得利潤作為獎品。整個活動共分培訓、購物、推銷、反思四個環節以10個小組進行。其中6個小組走街串巷,上門流動推銷,4個小組各固定一個地方,設攤位推銷。活動初始,我們排著隊伍,打著“梅花國小留守兒童‘飲水溯源,感恩父母’經商體驗社會實踐活動”的橫幅,走向縣城,造聲勢,做宣傳。要求學生推銷一個客戶,散發一張宣傳單。激發社會對留守兒童的瞭解和同情,營造 “關愛留守兒童,建立和諧社會”的社會氛圍。事後我們瞭解到在推銷過程中,許多同學遇到過許多困難。如遭誤解、遇白眼、受責難,顧客不搭理,商品不易賣等等。但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下,一再堅持,歷經磨練,最後獲得一個個成功,飽受了勞動的鍛鍊,嚐到了成功的喜悅。事後,很多孩子和遠在他鄉打工的父母在電話交流時,談起此事禁不住淚流滿面。

三是 “親近自然 開闊眼界”不二門旅遊活動。為了切實關愛留守兒童,豐富其生活,增添其見聞,陶冶其情操,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我們梅花國小在20xx年5月23日,組織留守兒童以“親近自然 開闊眼界”為主題組織旅遊活動。孩子們第一次觀賞了天下第一石門(不二門),欣賞奇石怪壁,咀嚼石壁畫,品味遊人餘味。特別是對“山青海岸”這四融為一體的創作藝術更是歎為觀止;參觀了觀音寺、土家博物館,初感佛教文化,體會鄉土風情。孩子們還浸泡了溫泉,在浴池裡盡情的沐浴、嬉戲,盡情感受溫泉的愜意,體會大自然的魅力。之後,我們來到了革命烈士公園。當孩子們看到永順縣人民政府為紀念解放湘西而犧牲的英雄們所立的石碑時,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們深深的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自不易,從而使他們更加珍惜今天……

四是參觀工業園活動。培養經濟型人才,用教育經濟辦經濟教育,是我校的教育理念。為了樹立學生的經濟意識,進一步瞭解當地的經濟建設,培養學生熱愛家鄉,振興家鄉的情懷,我們以 “強化經濟意識瞭解保靖經濟”為主題,於20xx年12月20日,組織175名留守兒童參觀了保靖縣工業園區。學生們在園區主管領導的帶領下,分別參觀了園區裡的陶瓷廠、鋅廠、錳廠、水泥廠等9家企業公司,聽取了五家企業公司生產主管的介紹,孩子們瞭解在園區的建設、總體經營、未來發展情況等。

通過這些社會實踐活動,豐富了留守兒童的課餘生活,增添了他們的見聞;陶冶了他們的情操,而且讓他們獲得了豐富的人生體驗,從不同的層面,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同時,也擴大了社會影響,增強了社會對留守兒童的廣泛關注,營造了濃濃的社會關愛氛圍。

4、 採用重要方式——“會議培訓”“家校聯卡”,做好家校聯絡工作。

為了增強家校聯絡,形成教育活力,我們定時家訪,每期都要舉行兩次監護人會議。建立家校月聯絡制。通過家校聯絡卡與監護人隨時取得聯絡。實現家校教育的一致,提高了家長的整體素質,增強了教育合力。

5、開闢重要渠道——“禮儀值日”“生活小比賽”,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

我們發現,留守兒童的各種行為習慣較差。為此,我們注重對留守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一是開展各種值日活動。每天安排留守兒童做禮儀值日、衛生值日、紀律值日,擔任值日組長,值日班長等,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上進心,自信心,養成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二是開展各種競賽活動。掃地、洗衣,折被子等比賽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生活習慣。

6、策劃重要舉措——“四抓策略”,注重學生的學業提高。

學習,是學生的主業,學生學業的好差是家長社會的重要關注點,是學生自信,自強的強大心理支柱。我們為此採取了以下措施。一抓教學常規。學校把關注留守兒童的學業寫進教學常規。通過聽課、抽檢等方式瞭解教師對留守兒童學業的關注情況和學習情況。二抓每月抽考。學校每月對留守兒童的學習進行考查,並對結果做出分析存檔。三抓結對幫扶。學校把175名留守兒童分配給中心完小全體教師。制定學生學業幫扶獎懲制度。四抓活動隨筆。針對學校開展的各種教育講座,各種關愛活動等,要求學生每週至少寫一篇觀感隨筆。積極開展學生隨筆評比表彰活動。

通過這些措施,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很大,20xx年秋季,我校六年級學生參加縣畢業升學考試,有26位同學被縣重點中學保靖民中錄取,升重點中學人數居全縣農村國小第一,其中有五位同學是留守兒童。本期我校六年級學生又有12名學生被保靖民中第一批預錄。預錄人數再次居全縣農村國小第一。

(四)以結對幫扶為重要策略,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氛圍。

留守兒童現象作為當今時代的一種社會現象,它具有相當的政府性、社會性、學校性、家庭性。為了喚起全社會對留守兒童關注意識和參與行為,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氛圍,全面建立教育和諧,切實提升教育質量,我們開展了三種形式的結對幫扶活動。

一是社會幫扶,通過縣婦聯面向社會各界招募 “愛心媽媽”、“知心姐姐”與留守兒童結成對子;二是教師幫扶,全校教師與留守兒童之間結對;三是學生幫扶,學校留守兒童與對子學校——吉首民族實驗學校的學生開展“心連心自由結對幫扶”活動。特別是社會幫扶,我們開展得有聲有色,頗有成效,在社會上造成了良好的影響。

20xx年11月,我們聯合縣婦聯面向全社會招募了65名“愛心媽媽”、“知心姐姐”, 與我校的65名留守兒童結成對子,實施結對幫扶策略,並按計劃對其進行關愛教育培訓。我們請來了吉大師院心理學教授李群英及其兩名助手,圍繞“留守兒童”現象、特徵及其成因等內容對“愛心媽媽”、“知心姐姐”進行了專題講座。培訓結束後,我們與香港嘉裡集團郭氏基金保靖專案部、保靖縣婦聯聯合舉行了“愛心結對”啟動儀式。參加這次啟動儀式的有香港郭氏基金會保靖專案部、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縣婦聯、縣教育局領導、吉大師院的李群英教授和她的兩名助手,來自縣直各局機關65名“愛心媽媽”、“知心姐姐”,保靖縣縣其他學校領導、教師代表共800多人。結對儀式由政協主席向治學主持。縣政府副縣長鬍勤同志致辭,縣人大副主席彭淑媛同志均作重要講話;“愛心媽媽”、“知心姐姐”與留守兒童交換了“結對卡”,互贈了結對小禮物,學校校長陳景娥作了留守兒童工作彙報。留守兒童代表進行了才藝展示。

這次活動開闢了保靖縣留守兒童教育的新紀元,它標誌著保靖縣留守兒童教育必將走向一個新天地。

20xx年12月19日,學校攜手縣婦聯舉行了一次關愛留守兒童“大朋友”“小朋友”“快樂週末”活動。65名留守兒童與65名“愛心媽媽、知心姐姐”以及相關領導,一起遊戲,一起就餐,其情融融,其樂融融。

二、成績與不足

兩年來,在香港嘉裡集團郭氏基金會的大力資助下,在縣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在縣委縣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援下,我校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具體體現在“四個變化”。

1、留守兒童變了——變得開朗活潑,變得自信堅強了。

留守兒童的自主、自立、自理、自強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了,待人有禮貌了;關愛室的設立與開放,豐富了留守兒童的課餘生活,填補了留守兒童在生活、心靈等方面的嚴重缺失;通過心理健康、法律法規、前途理想、道德品質等講座,淨化了學生的心靈,促進了學生在心理情感、道德品質等面的健康成長;各項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充實了學生的生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學生的見識,豐富了學生情感體驗和實踐體驗;對學生學業的特別關注和管理,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學習成績獲得普遍提高。

2、家長和“監護人”變了——監護的意識增強了,教育水平提高了。

近年來,通過家庭教育講座活動,家校聯絡等工作,增強了家長及其監護人的監護能力和教育能力。使他們認識到當今留守兒童的特點及其對社會的影響,自覺投身到關愛留守兒童的整體工作中來,主動的配合學校工作,併為之獻計獻策。

3、學校變了——積累了經驗,擴大了影響。。

我們在各種關愛活動中,積累了經驗,自編留守兒童活動資料12本。學校形成了“留守兒童‘二四五’教育管理模式”。兩個理念:即:關愛留守兒童,促進教育均衡;建立具有現代人性化特色的和諧校園。四個原則:以人為本,內涵發展的原則;真情關愛,求真務實的原則;立足學校,輻射社會的原則;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五項重點:心理情感,習慣養成,實踐體驗,家校溝通,結對幫扶。在學校,“關愛留守兒童,促進教育公平”的工作理念深入人心,兩種“特別”的氛圍逐漸形成。學校的《當今留守兒童的特點分析及干預策略研究》的課題在國家級立項。我縣教育局多次組織全縣其他學校老師來我校參觀學習,擴大了學校的正面影響。

4、社會變了——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氛圍日趨濃厚。

通過活動宣傳,散發宣傳單,結對幫扶等,許多單位,許多領導,甚至包括有的縣政府領導,對留守兒童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真正理解到留守兒童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對社會的影響,真正的感悟到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社會意義及全民職責,由此生髮了較強的關愛意識、參與意識和參與行為。縣人大副主任彭淑媛,縣婦聯主席張宇以及其他一些機關領導主動聯絡我們,申請結對一名學生,並主動給對子買了一份珍貴的禮物,且在此後對其進行了多方面的關協和幫助。

在我們舉行結對儀式後,在對子之間,在關愛留守兒童方面,出現了許多感人的事例,“愛心媽媽、知心姐姐”贈物400件,接到家裡共度週末38人次,來校看望留守兒童輔導學業45人次,帶留守兒童看病體檢18人次。使留守兒童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三、展望與思考:

1、留守兒童教育應走內涵發展之路,應突出心理情感,習慣養成,實踐體驗,家校溝通四項重點。

2、留守兒童教育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事業,需要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需要喚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心資助。

3、留守兒童教育也是一項政府性很強的事業,需要政府的高度關注。

關注弱勢群體,關愛留守兒童,促進教育均衡,是一種理念,一種人性理念,一種教育理念,一種和諧理念,一種發展理念;也是一種付出,一種人性致善的付出,一種教育責任的付出,一種真心真情的付出。我們誠摯地希望教育同仁,各界志士攜手並肩,傾一份熱情,盡一份責任,創一份和諧,共同描繪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美好藍圖,願所有的留守兒童在同一藍天下健康的成長!

湖南保靖縣梅花國小基本情況簡介:

湖南保靖縣梅花國小位於保靖縣城東,新政府、檢察院南300米處,分別與縣職業中專、黨校、縣總工會新址、縣中醫院新址比鄰,距老縣城中心1.3公里,面積15079平方米,現有教學班級17個,在校教職工85人,學生1181人。學校建有學生電腦室、音樂室、美術教室、多媒體教室、圖書室、閱覽室、實驗室、留守兒童關愛室、教師電腦室;學校交通便利,環境幽雅,空氣清新,天然氧吧,高大的樟樹濃蔭匝地,棵棵月桂十里飄香,真是一個生活、學習、工作的絕佳之地。

近幾年來,學校飛躍發展。學校面向社會,面向未來,面向孩子的終生髮展,提出“用教育經濟辦經濟教育”的教育思想,崇尚“教育為生命導航”的育人理念,倡導“天天努力,人人成功”的校園精神,全面建設“生命化德育、生命化課堂、生命化管理”育人工程,全面實施“三·三、五·五”有效課堂教學策略。近年來,學校相繼被定為“全國國小語文發展與創新教育研究課題實驗學校”、“州教學常規管理示範學校”、“州德育示範學校”、“州學習性學校”、“縣常規管理優秀學校”、“縣綠色學校”、“縣安全文明示範性學校”。學校及師生榮獲國家、省、州、縣各級主管部門的獎勵達100多人次。學校被縣教育局譽為“農村學校的一面旗幟”。

20xx年,學校承擔保靖縣留守兒童關愛教育試點任務。在香港郭氏基金會的關心支援下,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關懷下,在縣教育局的具體領導指導下,學校正式起動“關愛留守兒童教育專案實施方案”。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原則,以“關愛留守兒童,促進教育均衡”為主題,以“建立環境,心理情感,習慣養成,實踐體驗,家校溝通,結對幫扶”“六項內容”為重點,堅持內涵發展,拓寬思路創新形式 真情關愛 求真務實,全面實施留守兒童教育專案實施方案,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xx年,學校《當代留守兒童關愛教育策略與模式》在保靖全縣學校推廣;縣教育局多次在梅花國小舉行留守兒童經驗交流現場會;香港郭氏基金會總部先後三次組織國內其基地校來梅花國小參觀學習。

20xx年初,保靖縣縣委縣政府以高度的教育責任和撼人的時代魄力做出決定,攜手湖南嶽陽市政府投資XX多萬,擴建梅花國小為縣城第三國小,即岳陽國小,擬把梅花國小建成湘西自治州一流學校,致力於推進我縣教育均衡,建立保靖和諧教育的偉大壯舉。保靖縣教育局也把梅花學校定為“全縣有效課堂教學實驗學校”,並從多方面加大投入,為梅花學校跨越式發展建立了平臺,提供了條件保障。

學校(國小 中學)留守兒童工作總結2017留守兒童工作總結(2) | 返回目錄

學校(中學國小)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的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暨由於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而被留守在家鄉,並且需要其他親人或委託人照顧的中國小生。

<

<

為了給這些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XX年,我校積極響應各級領導的號召,從實際出發,在全校範圍內啟動了“關愛留守兒童溫暖工程”,現將這一年多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

<

一、摸清情況,確立工作目標

<

<

馬村有4萬多人,是屬於人均耕地面積較少的地區。因此,僅靠務農為生的老百姓,其生活困難程度可想而知。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鄉農民大量外出務工、經商,有許多成功人士已在經濟發達地區購置房產安家落戶,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農民在外過著低收入的打工生活,無力支付高額的異地借讀費用,只好將子女留在本鄉由長輩或其他親戚幫助看管,我校目前有860名學生,像這樣的“留守兒童”就有200人,他們享受不到父母的溫暖叮嚀,只能在隔輩或親戚有心卻無力的關愛中徘徊,而貧困山區的留守人員,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殘、文盲、半文盲。這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是多麼不利啊。

<

<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學生是祖國的希望,“留守兒童”的問題引起了社會與相關領導的關注和極度重視。面對現狀,我校通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找到了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提供)效的措施和辦法,狠抓落實,全面推廣“關愛工程”,把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不斷提高廣大未成年人的結合素質立為“關愛留守兒童”溫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發揮了學校在“關愛工程”中第一陣地的作用。

<

<

二、主要工作措施

<

<

1、建立健全領導負責制度。

<

<

學校成立了關愛工程領導小組,制訂具體計劃,實施了“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學校成為了學生學知識,學文化,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的主陣地。

<

<

2、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

<

<

每班推薦4—5名典型學生與我校在職教師結對,每位教師結對2—3名學生,幫扶教師經常找留守兒童談心,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定期家訪、關心生活、指導學習,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教職工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日記,讓留守兒童在教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以對他們缺乏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鬱。

<

<

3、大力宣傳,發動社會力量。

<

<

關愛留守兒童僅僅依靠微薄的學校是不夠的,所以在這次活動中,還發動了村幹部、鄉政府人員、村委會成員以及退休老師一起

加入到“關愛行動”中來,此舉得到了相關人士的熱烈支援,紛紛擔當了“代理家長”的角色,與孩子們一道,邁向新的明天。

<

<

4、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絡卡制度。

<

<

我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了每個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絡卡,通過聯絡卡制度的建立,加強的了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絡,共同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路。

<

<

5、積極開展文體活動。

<

<

為了“留守兒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樣健康成長,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我校在週一至週五的午間和下午課後,由結對老師輪流值日在學生活動室和操場組織、安排豐富的問題活動。諸如:課外閱讀、學習指導、體育活動等。

<

<

6、定期安排免費體檢。

<

<

為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我校將定期為他們安排免費體檢,對他們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及時瞭解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和健康情況。做到有病早發現,及時治療。徹底排除他們因病失學、因病至貧的隱患。

<

<

7、建立健全檢查考核機制

<

<

為了切實加強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長期性,學校將對師生的結對情況過程跟蹤和結果的評比考核,學校積極研究科學考核評估的辦法,加強了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評制度,定期對學校和教師進行了考評,作為獎優罰劣的重要依據。

<

<

8、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

<

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加強對貧困留守兒童的資助工作;建立關愛經驗交流制度;不定期召開研討會、座談會,進行經驗交流;不斷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斷提高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水平。

<

<

三、成績和困難

<

<

經過近一年來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兒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生的行為習慣好了,成績提高了,待人接物禮貌了,自立、自主、自強了……在結對的老師中更是湧現了像張德磊這樣的優秀教師,

<

<

我們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工作,也許現在還僅僅是起了個頭。但是在那麼多人的關心和支援下,我們有決心對這項工作進行不斷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這項工程。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新的貢獻。但是,留守兒童作為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落實到學校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所需要的開支,(提供)學校這個大家庭也負擔不起,經費不足,大大制約了“關愛工程”工作的進度和質量,學校那麼的心有餘而力不足。同時,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師和相關人員也是制約“關愛工程”的問題之一,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的心理教育培訓或由專業人員進行指導迫在眉睫。

<

<

總之,留守學生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愛、關注。學校更應該站在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紮實解決好留守學生問題,為社會培養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學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學生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對他們要嚴慈相濟,使留守學生享受到同其他學生一樣的教育和關愛。鍛鍊他們的意志,培養堅韌、獨立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

<

<

馬村鎮中學XX年5月

留守兒童工作總結2017留守兒童工作總結(3) | 返回目錄

學校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兒童”這一非凡群體,暨由於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而被留守在家鄉,並且需要其他親人或委託人照顧的中國小生。

為了給這些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XX年,我校積極響應各級領導的號召,從吾鄉吾土的實際出發,在全鄉範圍內啟動了“關愛留守兒童暖和工程”,現將這一年多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摸清情況,確立工作目標

金川鄉位於瑞安西部山區,有17000多人,是屬於人均耕地面積較少的地區。因此,僅靠務農為生的老百姓,其生活困難程度可想而知。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鄉農民大量外出務工、經商,有許多成功人士已在經濟發達地區購置房產安家落戶,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農民在外過著低收入的打工生活,無力支付高額的異地借讀費用,只好將子女留在本鄉由長輩或其他親戚幫助看管,我校目前有291名學生,像這樣的“留守兒童”就有82人,他們享受不到父母的暖和叮嚀,只能在隔輩或親戚有心卻無力的關愛中徘徊,而貧困山區的留守人員,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殘、文盲、半文盲。這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是多麼不利啊。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學生是祖國的希望,“留守兒童”的問題引起了社會與相關領導的關注和極度重視。面對現狀,我校通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找到了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狠抓落實,全面推廣“關愛工程”,把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不斷提高廣大未成年人的結合素質立為“關愛留守兒童”暖和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發揮了學校在“關愛工程”中第一陣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領導負責制度。

學校成立了關愛工程領導小組,制訂具體計劃,實施了“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學校成為了學生學知識,學文化,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的主陣地。

2、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

每班推薦4—5名典型學生與我校在職教師結對,每位教師結對2—3名學生,幫扶教師經常找留守兒童談心,隨時把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定期家訪、關心生活、指導學習,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教職工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日記,讓留守兒童在教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以對他們缺乏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鬱。

3、大力宣傳,發動社會力量。

關愛留守兒童僅僅依靠微薄的學校是不夠的,所以在這次活動中,還發動了村幹部、鄉政府人員、村委會成員以及退休老師一起加入到“關愛行動”中來,此舉得到了相關人士的熱烈支援,紛紛擔當了“代理家長”的角色,與孩子們一道,邁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絡卡制度。

我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了每個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絡卡,通過聯絡卡制度的建立,加強的了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絡,共同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路。

5、積極開展文體活動。

為了“留守兒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樣健康成長,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我校在週一至週五的午間和下午課後,由結對老師輪流值日在學生活動室和操場組織、安排豐富的問題活動。諸如:課外閱讀、學習指導、體育活動等。

6、定期安排免費體檢。

為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我校將定期為他們安排免費體檢,對他們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及時瞭解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和健康情況。做到有病早發現,及時治療。徹底排除他們因病失學、因病至貧的隱患。

7、建立健全檢查考核機制

為了切實加強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長期性,學校將對師生的結對情況過程跟蹤和結果的評選考核,學校積極研究科學考核評估的辦法,加強了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評制度,定期對學校和教師進行了考評,作為獎優罰劣的重要依據。

8、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加強對貧困留守兒童的資助工作;建立關愛經驗交流制度;不定期召開研討會、座談會,進行經驗交流;不斷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斷提高留守兒童教育治理水平。

三、成績和困難

經過近一年來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兒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生的行為習慣好了,成績提高了,待人接物禮貌了,自立、自主、自強了……在結對的老師中更是湧現了像林海蘭這樣的優秀教師,三年如一日,照顧一位來自山區的孤兒學生,同吃同住,當起了未婚“媽媽”,又攜“子”出嫁,用自己不計個人得失的真情和細心暖和著一位從小無父無母的的孩子。一直那麼默默無聞、不為人知著……直到三年後,多家報刊和電視臺爭相報道了她的感人事蹟,人們才知道遠在大山裡面,還有這樣一位好老師在無私奉獻著,這種精神是多麼難能可貴啊。

我們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工作,也許現在還僅僅是起了個頭。但是在那麼多人的關心和支援下,我們有決心對這項工作進行不斷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這項工程。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新的貢獻。但是,留守兒童作為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落實到學校也存在著不少問題,貧困山區的學校如同貧困山區的家庭一樣,同樣擺脫不了地域的色彩——貧,仍然是個大問題。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所需要的開支,學校這個大家庭也負擔不起,經費不足,大大制約了“關愛工程”工作的進度和質量,學校那麼的心有餘而力不足。同時,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師和相關人員也是制約“關愛工程”的問題之一,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的心理教育培訓或由專業人員進行指導迫在眉睫。

總之,留守學生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愛、關注。學校更應該站在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紮實解決好留守學生問題,為社會培養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學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學生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對他們要嚴慈相濟,使留守學生享受到同其他學生一樣的教育和關愛。鍛鍊他們的意志,培養堅韌、獨立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

學校留守兒童工作總結2017留守兒童工作總結(4) | 返回目錄

學校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兒童”這一非凡群體,暨由於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而被留守在家鄉,並且需要其他親人或委託人照顧的中國小生。

為了給這些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XX年,我校積極響應各級領導的號召,從吾鄉吾土的實際出發,在全鄉範圍內啟動了“關愛留守兒童暖和工程”,現將這一年多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摸清情況,確立工作目標

金川鄉位於瑞安西部山區,有17000多人,是屬於人均耕地面積較少的地區。因此,僅靠務農為生的老百姓,其生活困難程度可想而知。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鄉農民大量外出務工、經商,有許多成功人士已在經濟發達地區購置房產安家落戶,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農民在外過著低收入的打工生活,無力支付高額的異地借讀費用,只好將子女留在本鄉由長輩或其他親戚幫助看管,我校目前有291名學生,像這樣的“留守兒童”就有82人,他們享受不到父母的暖和叮嚀,只能在隔輩或親戚有心卻無力的關愛中徘徊,而貧困山區的留守人員,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殘、文盲、半文盲。這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是多麼不利啊。 <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學生是祖國的希望,“留守兒童”的問題引起了社會與相關領導的關注和極度重視。面對現狀,我校通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找到了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狠抓落實,全面推廣“關愛工程”,把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不斷提高廣大未成年人的結合素質立為“關愛留守兒童”暖和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發揮了學校在“關愛工程”中第一陣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領導負責制度。

學校成立了關愛工程領導小組,制訂具體計劃,實施了“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學校成為了學生學知識,學文化,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的主陣地。

2、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

每班推薦4—5名典型學生與我校在職教師結對,每位教師結對2—3名學生,幫扶教師經常找留守兒童談心,隨時把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定期家訪、關心生活、指導學習,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教職工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日記,讓留守兒童在教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以對他們缺乏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鬱。

3、大力宣傳,發動社會力量。

關愛留守兒童僅僅依靠微薄的學校是不夠的,所以在這次活動中,還發動了村幹部、鄉政府人員、村委會成員以及退休老師一起加入到“關愛行動”中來,此舉得到了相關人士的熱烈支援,紛紛擔當了“代理家長”的角色,與孩子們一道,邁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絡卡制度。

我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了每個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絡卡,通過聯絡卡制度的建立,加強的了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絡,共同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路。

5、積極開展文體活動。 <

為了“留守兒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樣健康成長,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我校在週一至週五的午間和下午課後,由結對老師輪流值日在學生活動室和操場組織、安排豐富的問題活動。諸如:課外閱讀、學習指導、體育活動等。

6、定期安排免費體檢。 <

為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我校將定期為他們安排免費體檢,對他們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及時瞭解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和健康情況。做到有病早發現,及時治療。徹底排除他們因病失學、因病至貧的隱患。

7、建立健全檢查考核機制

為了切實加強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長期性,學校將對師生的結對情況過程跟蹤和結果的評選考核,學校積極研究科學考核評估的辦法,加強了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評制度,定期對學校和教師進行了考評,作為獎優罰劣的重要依據。

8、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

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加強對貧困留守兒童的資助工作;建立關愛經驗交流制度;不定期召開研討會、座談會,進行經驗交流;不斷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斷提高留守兒童教育治理水平。

三、成績和困難

經過近一年來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兒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生的行為習慣好了,成績提高了,待人接物禮貌了,自立、自主、自強了……在結對的老師中更是湧現了像林海蘭這樣的優秀教師,三年如一日,照顧一位來自山區的孤兒學生,同吃同住,當起了未婚“媽媽”,又攜“子”出嫁,用自己不計個人得失的真情和細心暖和著一位從小無父無母的的孩子。一直那麼默默無聞、不為人知著……直到三年後,多家報刊和電視臺爭相報道了她的感人事蹟,人們才知道遠在大山裡面,還有這樣一位好老師在無私奉獻著,這種精神是多麼難能可貴啊。

我們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工作,也許現在還僅僅是起了個頭。但是在那麼多人的關心和支援下,我們有決心對這項工作進行不斷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這項工程。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新的貢獻。但是,留守兒童作為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落實到學校也存在著不少問題,貧困山區的學校如同貧困山區的家庭一樣,同樣擺脫不了地域的色彩——貧,仍然是個大問題。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所需要的開支,學校這個大家庭也負擔不起,經費不足,大大制約了“關愛工程”工作的進度和質量,學校那麼的心有餘而力不足。同時,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師和相關人員也是制約“關愛工程”的問題之一,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的心理教育培訓或由專業人員進行指導迫在眉睫。

總之,留守學生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愛、關注。學校更應該站在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紮實解決好留守學生問題,為社會培養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學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學生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對他們要嚴慈相濟,使留守學生享受到同其他學生一樣的教育和關愛。鍛鍊他們的意志,培養堅韌、獨立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

Tags:留守 兒童